第一篇:在新形势下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在新形势下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深刻变动,社会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特殊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流动人口大量增加,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的态势没有改变,公安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挑战。对此,公安机关唯有深刻认识、准确把握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结合新形势新任务对公安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切实加强队伍建设,才能进一步增强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的信心与能力,不断巩固和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的良好局面。胡锦涛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同志在第二十次公安会议中也指出“坚持从严治警,依法以治警,大力加强公安队伍的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公安队伍,是完成党和人民赋予公安机关的神圣使命的组织保证”。我认为,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高素质公安队伍,是公安机关当前一项重要的工作。
一、公安队伍的现状
以汨罗市为例,汨罗市地处洞庭湖东畔,是开国元勋任弼时的故里,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怀沙殉国的地方,更是龙舟文化的发祥地。全市总面积1562平方公里,辖32个乡镇场,总人口65万。境内京广复线、武广高速、京珠高速和107国道纵贯南北,省道308线和汨罗江水道横穿东西,便捷的交通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突出的区位优势,在给汨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蓬勃生机的同时,也使汨罗公安工作日益繁重。汨罗市公安局现有在岗民警423人。近年来,该局先后开展了“三项教育”、“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大走访、大回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法治理念教育、“讲正气、守警规、树形象”教育整顿等多项以建设高素质公安队伍为主题的活动,并在完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普通群众为主体的公安形象监督员队伍,加强对公安队伍的监督,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该局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民警队伍纪律作风有了明显改变,特别是贯彻执行“五条禁令”以来,无一例违例事件的发生,举报投诉民警违法、违纪和服务态度的信访情况逐年减少。二是“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树立,公正文明执法和执法质量进一步提高。三是服务经济建设的意识增强,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有了明显进步。
然而,“金无足赤”,当前公安队伍建设工作中也依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突出方面:一是部分民警敬业精神不强,缺乏立足岗位建功立业的意识和干劲,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二是少数民警学习不自觉,素质提高缓慢。有的民警学习的目的是混文凭、混学历、混日子,而不是学知识、学能力、强素质;有的民警对学习政治理论烦、钻研法律业务懒,满足于一知半解,满足于现有经验。三是部分民警宗旨观念不牢,为人处事、执法办案以管人者自居,“四粗四难”的顽症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在接到群众报警、求助时,态度生硬,办事推诿,伤害了群众感情,疏远了警民关系。四是少数单位和民警法制观念淡薄,违反程序办案的现象仍然时有发生。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队伍建设中之所以存在这样的问题,有着多方面的因素,是复杂的内外部因素相互交织制约影响的结果,而思想政治工作不到位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
一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少数民警的价值取向位移。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正发生着多方面的变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向。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对民警的思想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客观上增加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亟待创新。针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目前仍是说的多,做的少,新的方法不多,仍以工作会议替代了政治教育,行政命令替代了思想工作,新办法、新招数不多,缺乏渗透性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在基层,但由于缺乏统一的工作规范,缺乏强有力的指导,很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如何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是公安机关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三是激励竞争机制仍需不断完善。近年来,公安机关虽然先后实行了绩效考核、等级管理等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有效地激发了队伍活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目标设置、奖惩兑现、落实力度上仍存在一定的不足,未能充分激发民警工作热情。同时,对先进典型只注重了发现、培养,在宣传典型、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性和激励作用方面做的还不够。
四是存在认识偏颇。由于业务工作是硬指标,上级要求紧,考核多,容易立功受奖,因此,他们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业务工作上,这样就导致队伍中普遍存在着重业务工作,轻思想工作的倾向。
三、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紧扣政治建警的主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观念。
工作中,少数公安民警对公安工作的性质认识不到位,对群众缺乏感情,导致民本思想不牢、执法不公不严的问题时常出现。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政治建警的方针,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公安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来抓。否则就无法解决公安机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如何执好法、如何服好务的问题。当前,针对多元文化队公安队伍的影响和冲击,首要的就是加强队伍的政治理论学习,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民警的头脑,让民警清醒地认识到公安工作是巩固国家政权的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更是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永葆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在此基础上,要把增强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作为最基本、经常性的教育来抓,夯实执法为民的根基。工作中,公安民警只有对群众怀有深厚感情,工作中才能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才能真正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如何培养民警对群众的感情?今年深入开展的“大走访”活动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以汨罗市局为例:自今年3月份起,该局组织深入开展“大走访”工作,让民警深入到全市各个乡镇、村组、社区,全方位地了解、掌握社情民意。走访中,民警与当前群众之所盼、所需、所急、所恨面对面,在对群众生活有了深刻认识后,许多民警的内心深处受到震动,对群众的朴素感情上升为警察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职业荣誉感,在接下来针对群众的热切期盼开展的各项专项行动中,该局所有民警工作积极性高涨,真正做到了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对群众深恶痛绝的是“零容忍”。
(二)坚持治队先治长的方针,努力建设过硬的领导班子。
“治队先治长,严下先严上”。“长”字号手中有钱、有势、有权,只有每个“长”字号率先垂范,做好人、办好事、带好头,公安队伍的建设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怎样做好领导班子的建设?在我看来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一要把讲政治、讲大局摆在班子建设的首位。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和不良风气的侵蚀,经得起各种风浪的考验。二是要大力提倡开拓创新,做事业发展的带头人的精神。班子成员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勇于挑战自我,敢于面对困难和阻力。对公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认真进行研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三要襟怀坦荡,珍视团结。要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对班子成员的工作进行细化分工,既明确具体,又相互协作,重大问题坚持集体研究,形成顾大局、讲团结、比奉献、谋发展的工作氛围。四要树立良好警风,做到廉洁勤政。班子成员要经常按照廉洁自律的要求,对照检查自己。工作圈内,坚持建功立业为人民,为人民干实事,谋福利;生活圈内,坚持一身正气拒腐蚀;交际圈内,要耐得住艰苦,抗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努力做到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五要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规范领导班子建设。要严格落实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和谈话制度,推行引咎辞职和责令辞职制度,普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强化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意识。全面实行竞争上岗制度,规范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推行干部任期制。
(三)严格教育训练制度,不断提升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公安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民警整体素质不高是制约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民警在执法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偏差和违规违法问题,大多数是由于素质不高造成的。这些年,公安机关由于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不强,培训与民警自身的发展进步没有挂钩,导致培训的效果欠佳,今后,教育训练应积极贯彻落实《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训练条令》,与民警的晋职晋衔结合起来,与基层实战单位的备战备勤结合起来。要积极探索时间短、见效快、质量高的培训途径,在总结近年来教育培训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不同警种、不同层次,制定并落实针对性、实用性的培训方案,采取军事化管理方式,并聘请上级领导业务骨干、专业教师授课,提高培训的品位和层次。教育培训要着眼于实战需要,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民警的实战本领。要积极推进科技强警战略,大力实施人才战略,着力提高公安工作现代化水平,积极应对当前实用技术型、智能型犯罪日益突出、侦查难度加大的问题。要在民警中大力倡导“终生学习”理念,鼓励民警自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书本中学,在实践中学,通过理论学习指导工作实践。
(四)加大警务公开力度,建立起配套完善的管理监督制度。
有时候,动力源自压力。在建设高素质的公安队伍这项工作上,完善的管理监督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什么样的管理监督才会收到实效?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警务公开制度,不断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接受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汨罗市局在这项工作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今年以来,该局利用汨罗网络中心平台,在互联网上开设了专页,将警务工作动态、办事规范化流程等全面向社会公开,并开设了警民互动信箱,及时收集群众的反馈意见。同时,该局聘请了100余名来自社会各界的群众担任“形象监督员”,“形象监督员”可以面对面摆问题,质询该局领导与民警。这样的方式在密切警民关系的同时,对公安队伍的建设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要严格内部监督,严肃法纪。各级公安机关的领导要经常深入基层检查督促工作,直接听取辖区群众对民警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提醒、及时解决;要进一步强化公安机关内部监督部门的职能,要变事后查处为主为事先防范为主,把预防民警违法违纪的关口前移。
三是要在从严治警的同时,坚持依法治警。要以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人民警察法和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为依据,认真贯彻落实公安民警能力素质标准和录用、奖惩、纪律标准,以及警官的任职、晋升标准等。要严格执行省级统一考录人民警察制度,切实严把“进口”关,从源头上保证公安队伍的基本素质。要坚持经常性的督查和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相结合,认真纠正公安执法活动中出现的侵民、扰民、伤民等问题。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来处理违法违纪案件,做到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包庇护短,努力预防和减少违法违纪案件的发生。
(五)完善警务保障机制,落实从优待警的相关措施。
要坚持把解决民警思想问题、作风问题、工作问题与解决民警政治、经济待遇和实际生活困难相结合,凝聚警心,调动广大民警干事创业的工作热情。一要在民警的政治待遇上多给予考虑。积极探索建立一系列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新机制、新举措,注重在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和提拔干部,提高政治待遇,对在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贡献的要及时记功表彰。二要切实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努力保障办案经费,增加必要的装备,特别是涉及民警自身防护的装备一定要保证。三要关心民警生活,经常了解民警的家庭、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切实提高民警的物质生活待遇。四要采取措施,积极保障公安民警正当执法权益。警察是和平年代人身危险性最高的职业。目前我国法律对警察执法行为的保护较为分散笼统,没有根据警察职业特点的立法特殊保护,更没有可具体操作的条款。建议增设对袭警行为的特别处罚条款,增加对辱骂、恶意投诉民警行为的处罚规定,维护民警人身安全和执法权威。要设立专门机构,及时受理和处置侵犯民警权益的案件,真正为民警主持正义。
(六)加强公共关系建设,塑造人民警察良好形象。
公安工作是一项社会工作,需要全社会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必须高度重视并有效开展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坚持严格执法、热情服务,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这是我们开展警察公共关系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际工作中,应拓宽渠道,多策并用,多管齐下。首先,要加强公安机关内部公共关系建设,争取全体民警真诚合作与支持,使部门之间、民警之间沟通思想、消除误解,增进团结、步调一致。同时,强化民警的纪律观念,同心同德,互相配合,形成巨大的组织凝聚力,为对外公共关系活动创造良好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加强与外部的沟通联系,争取各种组织、团体和公众的支持与协助。要与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公安机关保持密切联系,经常听取他们对公安工作的意见,争取理解支持;要通过各种途径,定期了解社会大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发动和组织公众参加队伍监督和社会治安工作;要深入社区、农村,宣传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情况,宣传安全常识,帮助解决群众的困难。第三,要加强公安宣传工作,巩固扩大宣传阵地,不断提高公安宣传工作的覆盖面和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传播工具,介绍公安工作情况,推行警务公开,促进公安机关、公安民警与公众之间的相互了解;运用事实和法律影响、说服公众,修正其不恰当的看法、观念和行为,最终使公安民警与公众之间的态度、行为和观念相统一,使公安工作真正得到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抢险救灾等工作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效,主动引导社会舆论。要严格执行“五条禁令”,持之以恒地抓好内务条令、训练条令和即将颁布实施的纪律条令的贯彻落实,健全各种执勤执法规范,从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抓起,加强养成教育,形成公安队伍良好的职业风范。要抓紧制定相关规定,积极组织实施公安机关特别是派出所等“窗口”单位的统一外观标识建设,以方便人民群众,抓住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标准的这个基本点,抓住以人为本,全面塑造、提高、发展民警的这个新生点,来做好正规化建设这篇大文章。
第二篇:关于新形势下公安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新形势下巡防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巡防队伍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面对这种新形势,如何打造一支时刻“拉得出、打得响”队伍,就成了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笔者就根据巡防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及应对措施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新形势下巡防队伍思想变化的新特点
一是由“言不及利”到关注物质利益。几年来,大队全体同志一直信奉着无私奉献、忠诚牺牲、为民服务的价值观,在这个思想基础上,以精神鼓励为主的教育方法在调动积极性方面极易奏效。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物质利益的机制已在无形中成为调动人们积极性的重要杠杆,经济利益对人员的传统思想观念形成了极大冲击,人员的价值取向开始由过去的奉献牺牲、言不及利逐步到关注、追求物质利益,从过去的不敢想、不敢说、不敢做到今天的公开化。
二是由听话服从到要求平等交流。过去“我说你听,我讲你通”简单说教式的思想工作模式已变得越来越不被队员所接受。队员更多的是希望和领导有一个平等的交流、真情的探讨,不再愿意接受“通不通三分钟”强迫命令式的思想工作。
三是由跑着干、等待组织关怀到民警被追着干、找组织关怀。部分民警工作积极性不高,推推动动,不推不动,有的稍微干一点就向组织要待遇,过去朴实的作风、主动干工作的劲头减弱了,民警由跑着干、等待组织关怀到被追着干、找组织关怀。
二、当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巡防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体现在落实上“二个不叫真”和措施上“一个不到位”。
“二个不叫真”为:
一是对制度的落实不叫真。现在较为普遍的现象是民警不遵守制度,纪律实施至于宽,甚至是放纵,没人真正管,没人叫真。
二是对有问题的人、事不叫真。对存在问题的人和事态度柔和,轻描淡写绕着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原谅的成分多,批评的成分少。
“一个不到位”为:
从优待警的措施不到位。民警最基本的休假等权益得不到保障,没有真正把从优待警摆上议事日程,只说不做、说得多、做得少,民警往往被“从优”。
三、加强队伍建设的工作对策
针对以上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进行了总结,认为抓好队伍建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即:突出三条主线,抓住三个重点,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一是突出政治建警主线。
二是突出领导班子建设主线。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建设是队伍建设的核心,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不仅关系到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而且关系到公安工作全局。只有不断加强公安机关的领导班子建设,建设一支团结、勤政、务实、高效、廉洁的班子,才能带出一流的队伍,干出一流的业绩,带领广大民警开创公安工作的新局面。
三是突出提高全警业务素质主线。各级领导要充分重视业务培训,抓好培训组织领导,加大业务培训力度。
(二)抓住三个重点
一是抓住规章制度管人重点。制度执行的好不好,领导很关键。要想用制度管住人,领导干部首先要带头执行制度,执行制度既要严又要有人情味。所谓严,就是让被执行者知道有这规定和违反的后果。所谓人情味,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分情况区别对待,区别对
待不是不执行制度而是要分清主观客观原因,当时的环境条件,急缓程度,人性化使制度落地。
二是抓住典型引路重点。就公安工作来看,每一项工作在进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有许多不确定性,要想积极健康推进,需要有一个示范,有一个标杆,或者说需要一个打前战的领头羊,而典型正是某项工作的先行者、探索者、成功者,通过他们示范,向他们看齐,可以减少许多失误和成本。
三是抓住奖惩分明重点。奖惩分明,就是要奖优罚劣,是非分明,主持公道。对任劳任怨工作,加班奉献工作,勇于创新工作的同志和事,要大张旗鼓的给予表扬,让奉献者得到安慰,形成正气感,让民警感觉到领导主持正义和公道,提高民警对领导的信任感和公信力。要允许人出错、犯错,更要允许人改错,要给人时间,给人机会。对极少数害群之马,反复说服教育,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必须依规依纪予以查处,绝不手软,绝不留后患。
(三)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的关系。政治思想工作就在具体业务工作中,两者相为一体,互为作用。
二是处理好“一把手”和教导员的关系。做为“一把手”,要有谋事之略,谋大事,谋全局,谋工作方向,谋完成工作措施,做到统揽全局而不包办具体事,以适度的揽与放,驾驭全局,把日常事物性、具体工作交给副职。作为教导员、副职,要强化支持“一把手”的意识,协助“一把手”做好全面工作。
三是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局部服从整体,反对片面强调局部,以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的分散主义和个体主义。同时,也反对片面强调整体利益抹煞局部利益的绝对整体主义。我们的总体工作不是简单的一个个部门加起来的总和,而是大于这个总和,要按照整体思路和工作来开展工作,这就是整体,同时各业务线在工作中创造性工作,又促进和完善了整体工作。
第三篇:新形势下公安特警队伍建设的思考
新形势下公安特警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3-07-22 09:32:48 来源:CPS装备网 作者:刘传佳
特警队伍是公安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务多,担子重,作用大,抓好特警队伍建设是履行职能、完成多样化任务的现实需要。近年来,国内发生的恐怖活动和犯罪手段日趋信息、多样化,对特警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特警队伍从队员的招募、训练和管理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与不足严重阻碍了特警队伍的作战水平和发展。因此,加强公安特警队伍的科学建设显得格外重要。
一、新形势对公安特警队伍提出新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公安机关面对的各种突发性事件、宗教极端势力的恐怖活动日益增加,对我国的地区稳定造成恐怖威胁。针对这一情况,2005年政府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组建正式的特警队伍。
“特警要切实承担处置重大恐怖事件的突击任务,承担起核心部位的攻击职能”,是党和国家赋予公安特警队伍明确具体的任务。公安特警队伍自组建以来,在维护地区稳定、打击严重暴力犯罪、处置突发事件和跨区执行任务等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突发事件、恐怖活动和手段日渐突发化、多样化、伪装化、信息化,给公安特警队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党的十八大闭幕后,面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公安特警队伍的建设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必须大力提高特警专业化程度,加强特警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训练体系与管理机制,将公安特警队伍建设成为公安机关维护地区稳定的特殊队、反恐处突的专业队、跨区应急的突击队,关键时刻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真正成为“能别讲政治、特别守纪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模范警队和公安尖兵。
二、我国特警队伍的现状及不足
(一)队员选拔机制不科学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在选拔特警队员时往往更加注重他们的体能素质和专业技能水平。现有特警队伍中,很多队员来自于部队,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本科学历以上的特警队员更是寥寥无几。随着现代犯罪手段的高科技化不断提高,仅凭身体素质来处理一些恐怖犯罪事件已显得力不从心。此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举办的国际化活动日益增多,这对新时期特警队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过硬的反恐处突技能,同时也要有能与国外友人交流的基本能力。很显然,我国现有特警队伍明显缺乏相关“文武双全”的人才。
(二)训练体系和考核机制不完善
长期以来,特警队伍训练与考核机制变化不大。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对特警队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现有训练方案不够完整,缺乏系统的训练方案。其次,现有训练方法往往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因龄施教”。特警队员间不仅存在年龄差异,在个人技能水平与擅长领域都存在着很大差异。若每个队员都按照同一标准和内容来训练,明显不能提高整体队伍的作战水平。最后在考核方面,除以往的技能、体能等考核外,还应当加强思想考核。由于特警队伍的特殊性,对队员的政治素养、团队意识有更高的要求。如果仅仅考核基本的体能和作战技能,则不能全方位测评一个队员的真正能力。
(三)装备保障力度不够
特警专业装备是保证特警队伍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反应速度、强大实战战斗力、以及切实保护好特警队员自身安全的物质基础。05年特警队伍成立至今,全国各地投入了大量资金加强特警队伍的装备建设,促进了专业队伍的建设步伐。但由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各地实际治安情况的不同,我国公安机关特警队伍的发展水平也随之出现了较大差异。出于财政紧张等原因,部分地区装备水准不高,有些甚至年久失修,这限制了其只能应付比较低端的犯罪手段。但随着我国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新型犯罪比重逐步攀升,犯罪手段日趋信息化、多样化,以往的旧老设备已显得力不从心。此外,装备的维护保养与换新工作也不能及时跟进步伐。经过多年的使用,特警队伍装备出现了坏损,因财政或领导不够重视等问题,导致了装备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和保养,一些早已该报废的装备仍在使用,或是弃置后该类装备无法及时补新而出现空白等情况,严重制约了特警队伍作战能力的发挥。
(四)队员福利待遇不理想, 专业人才留不住
近年来,我国现代化发展程度不断攀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交流日益增多。大型文体竞赛活动增多,要人警卫、安保任务数量骤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特警队伍工作压力日益增大,加班加点已是家常便饭。但特警队员的待遇改善步伐却未能及时跟进,一定程度上挫伤了特警队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很多队员在工作几年后成为了某方面的专业人才,但由于“待遇不留人、政策不留人”,加之特警又是高危职业,一些专业人才产生了调离岗位的想法,直接影响了特警人才库的稳定性与队伍的整体素质。
(五)监督激励机制不完善,导致特警队员责任心不强,积极性不高
美国管理学家Douglas McGregor提出的X理论中指出,由于人们具有厌恶工作的本性,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指挥、控制、监督,以及予以惩罚的威胁,才能促使他们努力向组织目标奋进。一般人都愿意接受监督,希望逃避责任,胸无大志,安于现状。
特警工作比较单一。在没有任务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便是训练,久而久之,队员便会逐渐缺乏对工作的热情。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与激励机制,并且一般人都对工作具有与生俱来的厌恶,因此只要有可能,便会逃避工作。本是自觉工作的特警队员干脆也躲起来偷懒,从而影响了各项工作完成的进度,损坏了特警队员的身体素质与整体作战力。
(六)忽视工作周期对特警队员工作积极性的影响
特警队员随着年龄和工作年份的不断增长,在工作上所投入的精力,表现出的工作热情是有很大差别的,由此产生的工作效果也随之而不断变化(如图1)。所以,特警队员本身的精力、条件、内在素质等影响了工作积极性。而这也进一步影响了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创新特警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方法
(一)提高特警队员准入水平,优化队伍的能力结构。
在特警队员招募方面,要广开渠道,多管齐下,既要向武警部队特招技能人才,也要向公安类院校招录理论、研究型人才,要将文、武科学结合,切实提高队员的能力互补,才能促进队伍整体的学习能力与作战能力。其次要拓宽基层民警调入渠道。长时间的基层公安工作经历,有助于特警在行动中把握好武力的使用力度,能够促进队伍形成于其执法行为相匹配的应急反应机制。最后要加大对队员年龄、性格、体能的审核。除加入公安队伍正常的政治审核、体检外,特警部门还应当对招录队员的年龄、性格、体能、技能、团队意识等方面加强审核。这关系到队员是否能够适应特警实战需求以及队伍自身的稳定。
(二)创新训练体系与考核机制,建立队员个人发展档案。
根据社会的实际现状,设计完善应急、训练、考核机制。尤其对即将到来的各大型活动提前进行研判,分析我们的队员缺乏什么,需要学习什么,进而研究设计更为先进的应急机制,训练计划与考核方案。其次,作战训练部门应当审时度势,根据对本形势的提前研判,拟定出本的周计划,月计划,季度计划及计划。每个阶段需要训练什么,达到什么样的训练效果都应当有明确的目标。当然,要清楚每个队员的实际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训练中,带训教官要建立队员个人训练档案,详细记录每位队员的优缺点,从而有助于今后形成队员信息库,为制定更为细化的个人训练方案提供理论基础。最后在考核方面,须定期对队员进行谈话并建立档案,通过这种形式来摸清队员的思想动态,维护队伍整体的政治素养。
此外,正如上文所说,特警队员在不同的工作周期中,其精力、能力、处事态度等也有不同表现。
由上图可知,在队员刚刚投入到特警工作的“学习期”时,在实际工作中,其更多地依据个人的经验、素质和能力,追求短期效益,依靠新方法、新手段和新观念,尚未形成有个人特色的方法体系。而到了“学习期”后期,队员的工作或特警技能获得同事及上级的认可,并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由此进入了“成长期”。在这一阶段,队员们所做的日常训练以及出勤在规模和数量上较快速地扩张,所投入的精力和热情也在迅速增长。在经历这一段“成长期”后,先期投入热情和精力的速度趋缓或下降,队员在队伍中的威望达到最大,个人能力与素质的提升速度相对平稳,部分队员可能会有高速成长后的不适应症和反思调整,这便是进入了“成熟期”。紧接这一时期的是“衰退期”,而这也是大多数特警队员的归宿。由于缺乏持续的新方法、新观念的创新能力,而新的一批年轻队员相继投入到工作岗位,加之前期队员在工作上隐藏的各类矛盾、缺陷日渐暴露而没有及时处理,导致出现一系列的危机,如工作麻痹、懈怠等等。如果这一时期的矛盾不能得到合理解决,那么队员最终会平庸止息,更有甚者会因违反纪律而受到相应的处分。相反,如果队员能在这一时期认真反省、努力思考,善于放低姿态谦虚向他人学习请教,那么会越过工作的“再生转折点”转而进入“更生期”。
所以,特警队伍管理部门应当在遵循上级统一规定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龄阶层的队员的实际情况,细化考核内容,分配不同的绩效指标(如表1)。
(三)改善特警队员待遇,健全专业人才去留机制。
针对待遇与人才去留问题,政府可根据特警队伍性质以及实际工作情况,开展工资、福利水平调研工作,比较公安民警的工资福利差异,尽可能缩小地区间公安系统中的“贫富差异”。同时建立健全特警专业人才去留机制,不仅能够待遇留住人,更要从政策这个根本上首先留住人。这样才能保证特警队伍的长期稳定性。
(四)加大后勤装备保障力度。
首先,队伍自身要加大对装备使用的监管和维护力度,定期与不定期地对装备进行检查、保养,出现问题及时上报并派专人维修。其次,特种车辆、装备供给量必须满足,政府在财政上可向特警部门适当倾斜,对队伍提出的合理装备需求,开辟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完成各项工作的申报、审批。这不仅是地方公安形象的展示,更是为各大活动安全、顺利开展提供基础保障。
(五)提高对特警队员的整合管理与自我控制管理水平
Douglas McGregor提出,要“创造适当环境,促使员工实现自身目标,并最终通过努力实现组织目标”。将这一理论应用到特警队伍上,笔者认为,具体要围绕下列4个步骤展开:
1.明确担任某项工作所需要的能力水平。领导者对队员的具体能力水平,要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关的能力水平。不刻意效仿其他地区的做法,要有本地区的特色和实际。此外,也要立足队员自身实际,不能过分超越其身体、能力极限。
2.建立某一时间范围内需要完成的确切目标。除领导布置的工作任务外,自己也应当制定出自己的“四计划”(年、季、月、周训练计划),从而在训练上,在工作中有盼头,有动力,有制约。
3.制定该任务期间内的管理流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有明晰的管理流程,让队员明确自己的位置,训练、工作的进度,以此促进队员恰合身份地完成本职工作及各项训练任务。
4.对训练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在训练完成后,及时进行考核,促进其查漏补缺,对训练好的方面要保持,不好的方面要改正,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以上流程的关键在于,每个步骤都不是直接执行领导者的命令,而是通过互动对话进行,以确保特警队员对每一步负责。
作者简介:
刘传佳(1985.9-)男 山东济宁人,南京市公安局特警支队龙虎突击大队队员。
第四篇: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公安队伍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公安队伍建设的调研与思考
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公安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新形势,如何按照***同志在全国“20公”上提出的要求,带出一支“政治合格,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队伍,切实加强和改进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充分挖掘队伍潜力,提高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已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公安队伍建设正规化的重大课题。
一、公安队伍建设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唐河县公安局抢抓县域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良好机遇,大力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公安队伍建设新方法,以实施“素质提升、形象树警、绩效联评、达标升级”四大工程为重点,不断强化队伍纪律作风的教育与整顿,公安队伍执法水平,工作作风,实战能力和服务意识都取得明显进步,公安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充分肯定公安队伍建设取得成功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公安民警队伍的整体素质远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特别是在政治思想,纪律作风,管理机制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旧观念的消长带来部分民警思想认识上的误区,相当一部分民警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巨大影响,学风不浓,敬业精神淡化,凝聚力减弱,行为方式变异。队伍中上进心不强,重实惠,淡荣誉观念的现象存在,在基层的警队中,政治学习和钻研业务的空气淡化,有相当一部分民警平时不注重业务学习,业务素质仍较低,有的办案不会作笔录,“六大要素”不全,字迹歪歪扭扭,错别字较多,运用法律条文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实践中把握不准,有的民警热衷于交朋友,甚至与劣迹人员混在一起吃喝玩乐等。
(2)纪律观念和艰苦奋斗观念淡化。一是少数民警工作迟到早退、出工不出力、当一天和尚撞天钟的现象突出,上班期间,无精打彩,机械性做事,求应付,缺乏相应的责任心和责任感。二是对群众的报警求助或办事情推诿拖沓。有利的事就干,有油水的地方就去,有的民警作风飘浮,不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就事论事,执法为民思想不牢。三是有的民警耍特权,对群众冷漠无情,见事躲避,不履行职责,有的利用手头的权力搞不正当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伤害群众感情。
(3)科学管理长效机制不健全。一是学习教育不规范,往往是一个专题未学完,另一个专题随文下发,内容多且杂,要求的多,其结果是规范挂在墙上,文件印在纸上,落实在口头上;二是机构设置不科学。未能联系实际,一味的上下对口,左右平衡,机构越设越多,机关警力宠大,基层警力不足;三是用人机制不顺畅。“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端程度不同的存在。四是激励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重形式、轻实质的考核、验收、达标项目增多及政策、制度的不兑现,挫伤民警的工作积极性。
五是极少数民警日常行为不规范,犯自由主义,只啄磨人,不啄磨事,阴阳怪气,故意拨弄是非,影响团结,还有极少数民警职业道德意识淡薄,办关系案,办人情案。
二、原因分析
对目前公安内部存在的问题,可以说,既有内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只有找准问题的根源,才能找到根治的良方。
1、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分配方式不断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日渐宽松,收入差别大,相对于公安民警来说,超负荷的工作,从优待警措施难以落实到位,这是不可忽视的外部困素。主观上,公众对社会治安期望质较高,民警的服务质量低,加之公安机关承担着大量的非警务法动,群众对公安机关的认识发生偏差,警民关系不够融洽。
2、经费紧张,待遇低,是影响公安廉政建设的不可忽视因素。经费紧张是目前公安机关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由于经费紧张,有的基层所队为了改善办公条件,达标升级,不得四处化缘拉点赞助。一些有问题单位和个人借此机会搞等价交换,导致执法不力。基层民警待遇偏低是诱发违纪问题的一个原因。公安工作是高风险职业,一旦发生事故,就要受到责任的追究。高负荷、高强度的工作,巨大的精神压力,致使很多民警身患多种疾病。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安民警待遇不高,有的民警一家人靠一人工资维系全家人生活,经济拮据,生活比较清苦,不得不想办法搞点钱财改善生活。
3、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客观存在。只注重抓打击防范,忽视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有些基层单位领导存在抓业务一手硬,抓队伍教育一手软,对民警的思想、工作和生活状况缺乏了解,缺乏关爱,只注重让民警干事,不注重为民警办事。在教育学习上,注重形式上内容,片面强调有记录、有笔记、照抄、照转、照念文件的多,理论联系实际不够。
4、在科技发展的今天,复合性人才、专业性人才缺乏是制约公安发展的瓶劲。加之,公安管理体制、用人机制不顺畅,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及监督机制,警务保障机制不力,也是影响队伍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公安队伍建设的思路
在找准问题的基础上,我们初步考虑,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队伍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长效机制的建设为主线,以强化素质教育、提高队伍整体战斗力为根本,谋求公安队伍建设的新发展。重点落实“七抓”
(一)突出根本抓教育。解决公安队伍建设最大的问题是素质问题。抓教育是提高民警综合素质的前提和保证。
一是学习理论,转变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健全和完善,给公安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给公安队伍建设带来了新的考验。对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我们不能等视之,必须打主动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党的十七大报告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和会”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时事教育,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公安民警的政治觉悟,使全体公安民警“更新四种观念、树立四种思想、搞高四个能力”:即更新形式主义的学习观念,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新思想,提高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观点、立场、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更新在执法中以管人者自居的观念,树立执法为民的新思想,提高执法能力;更新在管理上封闭运作的观念,树立适应时代需要的开放型管理观念,提高管理能力;更新在履行社会治安职能上经验性管理观念,树立现代管理的新思想,提高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能力。
二是强化培训,提高素质。强化培训,是搞高素质的重要途径。要建立长远的队伍教育培训规划和素质提升目标,着力抓好在职培训、离岗培训和岗前培训,加大职业道德、公安基础业务、现代科技知识的培训力度,提高公安民警的综合素质。
三是树立典型,促进工作。坚持把公安队伍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及群体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品质提练出来作为公安群体的积淀和升华,作为公安民警认同的理想目标、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使之在公安队伍中成为久远的影响力,增强公安民警敬业奉献意识,艰苦创业意识,自律自强意识。
(二)围绕核心抓执法。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工作的核心,是公安工作的生命线。在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健全,公众民主法制意识提高的大前提下,改进和加强公安执法工作必须建立高素质的执法队伍。一是加强对民警的法制教育,增强执法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使全体民警熟练掌握各种法律的条文,并在各种情况下正确适用,培养出“法律通和小专家”。二是增强执法透明度,将公安行政执法向社会公开,实行阳光行政,接受人民的监督。三是严格执法,从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抓起,下大力解决执法不公和贪脏枉法问题,坚决纠正违法办案和行政管理中乱执法问题,四是认真落实窗口服务规定,提高窗口服务质量,使执法走上规范化,法制化。五是严格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发挥内外部执法监督作用,增强执法公正性。
(三)建章立制抓纪律。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公安机关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必须建立作风文明,纪律严明的公安队伍,一是要建立安队伍学习教育制度,解决形式主义的学风问题;二是要建立廉政勤政制度,解决作风飘浮问题;三是要建立和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办案制度、考绩制度、财务审计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解决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
(四)坚定方向抓改革。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必须通过改革手段解决。一是抓好人事制度的改革,完善用人机制,本着公开、公平、竟争、择优的原则,招录和任用人民警察,严把进口关,疏通出口,对不适宜做公安工作的人员彻底清除。坚决打破“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传统观念,摒弃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消除用人中的不正之风,在公安机关造成“能上能下,能官能民”的良好氛围。二是加大警务运行机制的改革。建立和完善工作责任机制,考核激励机制和监督制约机制,抓好刑侦体制和派出所警务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打防机制。三是改革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建立作风文明的公安队伍,必须改革公安行政管理体制,取消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有关限制性改革政策审批项目和收费项目,建立透明化、人性化、质量效能化的工作运行机制。加强窗口行业的改革,取消不方便群众的审批项目,简化办事程序。四是加强科技工程建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日新月异、信息化革命的大潮中,公安机关仍沿袭传统的人海战术已不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必须加大科技信息投入,加大人才培养,实现由手工型公安向数字型公安转变、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转变的“三个转变”。
(五)强化机制抓监督。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监督是提高队伍防变免疫力的一剂良药,是消除违法违纪隐患的重要措施,必须建立强有力的内外监督机制。在基层公安机关内部,要建立局领导监督科所队长,科所队长监督民警、民警互为监督和通过民主测评、评议的方法,实行下级监督上级,互为咬合的内部监督机制。在外部监督上,应抓住政府部门转变服务职能的这一契机,建立健全党内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机制,构筑全方位执法监督网络,堵塞各种可能出现的漏洞。
(六)紧扣重点抓党建。加强公安机关党的建设是抓队伍建设的有力武器。实践证明,凡是党的组织制度执行有力的地方和单位,队伍建设就过硬,而组织建设被一些不健康的社会分子侵蚀,队伍就涣散,违纪违法问题就多。当前,应着重在党内民主集中制和民主生活上加强建设,尤其是基层所队的党组织建设。一是加强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必须加强公安局领导班子的自身建设,克服“人情高于党性,关系重于原则”的不良倾向。二是加强基层所队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增强凝聚力、向心力、感召力;三是加强公安思想政治工作。把公安思想政治工作与公安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跟踪教育、跟踪管理、增加队伍的活力。四是加强公安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公民道德教育活动,组织民警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在全体民警中营造人人讲文明,个个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七)严优相济抓保障。建设一支纪律严明,作风文明的公安队伍,必须坚持从严治警方针,纯洁公安队伍。但也必须建立公安警务保障机制,落实从优待警政策。一是解决好公安经费问题。国家机器国家养,公安机关只能吃“皇粮”。基层公安机关应借助实行收支两条线的时机,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研究制定经费保障机制,并以法定形式确定经费比例,二是解决民警的待遇问题。公安机关不仅创造社会财富,也创造经济财富。放眼国外,各国政府对警察工作的特殊性均有比较足够的认识,一般采取高薪养廉的办法,保证警察工资高于其他行政人员两倍以上。受经济条件限制,如果说不能高薪养廉,那么解决基本生活需求已经具备,提高民警工资、福利待遇势在必行。三是解决民警的公休待遇问题。随着形势的发展,公安机关所肩负的治安管理任务越来越重,超负荷的工作,使得基层民警积劳成疾。民警的平均寿命降低,要着力调整公安民警公休时间,提前退休;四是根据公安发展需要,逐步加大公安科技投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将警力从繁重的公安工作中解放出来。
第五篇: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党支部书记
队伍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机关党办〃2011.10——
党支部是党的组织体系中最基层的一级组织,是党的一切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政机关中的党支部是机关党建工作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所有机关党建任务的完成,都离不开机关党支部的卓有成效的工作。机关党支部书记是党政机关的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是机关党的建设的骨干力量,其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作用发挥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机关党组织在干部群众中的凝聚力、影响力和号召力。建设好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事关整个机关党建工作的成败,乃至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为深入贯彻实施中央《党和国家机关基层党组织工作条例》(本文以下称《条例》),切实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党建工作,我们试图以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对北京市市直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并借鉴其它地方和单位的经验教训,研究分析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方面的现状、问题以及原因,并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求探索一条选准、配强、激活、用好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新途径,从而为整个机关党建工作服务。
一、当前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现状
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机关党建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书记队伍建设的现状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机关党建工作的情况,书记队伍的建设也必须是在整个机关党建工作的大背景下进行思考。从我们此次调研掌握的情况看,当前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总体情况是好的,大多数机关党支部书记能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为机关党建作出了贡献。但是,面对当前深化改革开放和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利益诉求多样化,人员思想多元化等繁杂的新形势,面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新要求,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的建设还存在着与新形势不相适应,与党中央和上级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党员群众的期待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书记队伍的角色意识有所淡化。小平同志说过“党的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中央对党建工作的方针也历来是如此,但是在机关党建工作上,在部分地区和单位还存在党建工作不强的问题,一个集中表现就是书记队伍的角色意识淡化和职能作用弱化。多年以来,机关党支部书记一般由本部门行政负责人兼任,实行“一岗双责”,这样的设计初衷在于书记可以有效统筹行政与党务工作,合理分配人员、工作、时间和资源,便于协调和开展工作,实践中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发展;但也必须看到是,实行“一岗双责”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副面作用,最主要的就是书记的角色意识的淡化,实践中,书记一般都是先被任命为部门行政负责人,而后才被“选举”或指定为党支部书记,支部书记在人们潜意识中被认为属于从属地位;一人兼任两职,并且所属机构和人马只是一套,而行政工作是个人负责制,惯于使用行政职权进行命令,党组织则实行集体领导,要求民主集中制,而且机关党组织是服务而非领导业务工作,这种情况下,作为兼职的支部书记,难免倾向于用简单、“好用”的方式来开展工作,因此习惯于强化行政领导角色,而弱化支部书记角色,这在实践中有许多表现,比如不管什么场合,一律称呼为科长、处长等,几乎没有人称呼书记,甚至在党内会议上也不称呼书记,连会议记录也写成科长、处长等主持;遇上各种事务,不作区分,一律以行政方式布臵,很少召集支委会讨论研究,长期以来,书记们在思维方式上形成了定式,在角色不会转换,结果就是党务工作行政化,“双责”几成“单责”。
(二)书记队伍的职能作用有所弱化。角色意识的淡化与职能作用的弱化是相互关联的,但对机关党建工作的负面影响更进了一步。支部书记是支部工作的带头,其主要职能是要带领支委一班人落实《条例》规定的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主要有五个方面职能:包括宣传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学习党的理论;管理、教育和发展党员;做好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党内监督和发展党内民主。但是通过调研发现,以兼职为主的党支部书记队伍,在履行书记职能,开展党务工作上还有不少欠缺之处,比如有的书记从不组织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学习,有的书记不会做、不愿做思想政治工作,从不与所属党员谈心了解情况,有的书记不敢或不愿开展监督、民主意识差,有的书记不关心党员发展,不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考察,总之,书记队伍的职能作用发挥的不够好,部分书记还欠缺带领党支部履行职责的意识、意愿。
(三)书记队伍的思想观念与形势还不相适应。长期以来,机关的党组织内部对党务工作形成了一些偏见和错误看法,严重影响和制约着机关党建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此次调研,我们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发展这种错误的思想和观念在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中也还有一定市场,部分党支部书记队伍对机关党建工作的相关文件、政策要求还不太清楚。比如:有的书记认为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必须要做好,党务工作是软任务,做不做没多大区别;有的认为业务工作立杆见影,容易出政绩,而党务工作周期长、见效慢,费力不讨好;有的认为党务工作就是发展党员、收收党费、搞搞捐款,没有什么好做的;有的认为党支部只要落实好上级布臵的任务就行,不存在创新发展的问题;有的认为机关内部党员干部素质都很高,能力也很强,不需要做思想政治工作;有的认为,不管什么业务党务,反正都是部门的事,只要布臵落实了就行;有的认为支部书记只要政治坚定、作风正派就行,不需要搞什么培训学习,也无所谓提高能力素质;部分支部书记对各级关于机关党建工作的指示要求不了解,对新修订的《条例》内容不掌握。综合来看,书记队伍在思想观念上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三个不足,即对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对党建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还认识不足,对党支部的工作内容原则方法等还认识不足。
(四)书记队伍的工作方法还不够灵活全面。党务工作区别于行政工作除了性质不同、任务不一样外,党组织还有一套自身独特的工作原则和方法,它是我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逐渐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我党的宝贵财富,是每一个党务工作者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在工作原则上,我党坚持用辩证法和唯物论的来作指导,坚持用两点论看问题,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用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等等,在具体方法上也有很多具体有效的,比如抓主要矛盾法,抓两头、促中间法,群众工作法,榜样示范法,宣传造势法,自我批评法,统一战线法,团结斗争法,创先争优法等等,内容很多,不能完全列举,其实质是要善于利用我党的政治优势、思想优势、组织优势,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理论联系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但是在调研中发展,部分支部书记工作方法简单,对我党这些优秀的行之有效的工作原则和方法不能运用,甚至不够了解,个别书记甚至只会用行政命令开展工作,使党的工作在党员群众中失去了吸引力和号召力,服务中心工作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产生当前问题的主要原因
当前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还存在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固然有着错综复杂的原因,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有体制原因、也有机制原因,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有社会环境的原因、也有机关内部的原因,但根本性的、影响面宽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书记队伍的选拔任用方面的原因。由于机关党支部自身职能定位的特殊性,强调以服务业务工作主为,提倡一岗双责,许多同志想当然地认为一个好的行政负责人必然就是一个好的支部书记,其实这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必然性,长期以来党支部书记队伍没有单独作为一个人才序列进行培养考察和储备,对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的能力素质要求、成长规律等研究不够,新老书记之间的衔接和帮带的工作做的不够系统和完善。导致有些书记缺乏党务工作的历练,仓促上阵,开展党务工作质量低、效果差;有的书记群众基础并不太好也被“选”上了,党员干部认同度低,开展支部工作有困难,有的书记也对自身职务也不重视、不珍惜,好像商场搞的“买一送一”,送的都没有什么好东西,调研中也发现个别单位甚至不遵守法规程序,不进行选举,随意更换和指派书记人选,破坏了党内民主,影响了书记职务的形象;有的单位支部书记缺位后,长期不补选,也不明确临时负责人,让大家感觉书记职务是个可有可无的角色,破坏了党务工作和党内职务的严肃性,这些都书记队伍建设乃至机关党建工作造成了很大负面影响。
(二)书记队伍培训使用方面的原因。书记队伍作用发挥的好坏,关键在培训,核心是使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是培训不健全、使用不科学。在使用上,首先是支部书记作为支部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没有落实,很多兼职书记一岗双责,工作比较繁忙,往往注重抓业务,把党务工作推给了副书记,甚至托付给组织委员,导致支部工作流于形式,机关党委对此方面要求也不到位,比如有的机关党委召开支部书记会议,有的支部书记无故缺席,派个支委甚至普通党员参会,也没有人去较真和追究。其次是对支部书记的工作指导帮助不到位,上级往往是宏观指挥、“图上作业”,落实起来任由书记们自由发挥,很少深入到支部一线进行调研和指导帮助,支部书记的工作得到的各方面的支持还不够。在培训上,存在培训内容不科学,时间不充分,形式不灵活等等问题,有的单位还不够重视培训的作用,不落实《条例》对于培训的要求,多年不组织党支部书记培训,任由支部书记“自学成才”,有的搞“以会代训”,开会搞个动员,领导到会提提要求就算搞了培训,有的把培训搞成了“游学”,组织书记们旅游休闲几天,名曰“参观见学”,有的培训起来照本宣科,读读文件,效果质量难保证。如此种种,使得党支部书记队伍的能力素质难以与时俱进的提高。
(三)书记队伍考评导向方面的原因。考评的导向是风向标、是指挥棒,对整个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起着引领作用。长期以来,对机关党支部书记缺乏客观的,系统有效考评体系和机制,验以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支部书记的工作成绩。在对书记队伍的考评上存在两种错误的导向,一种是就党务考党务,把党务工作作为了一个孤立的事务性工作来考评,常见的做法有:把支部工作简单地量化,以数量来定高低;考评的层次停留于数次数,看记录本上一年开了几次会,搞了几个教育,殊不知,机关党务工作是个基础性的工作,是政治、思想、组织的工作,不能完全按量化定高低。第二是以业务代替党务,用业务工作的考评结果完全替代对党务工作的考评,业务工作评了先进,党务工作直接也被定为先进。这种倾向也是不对的,业务工作成绩和党务工作固然具有相关性,但并不具有必然性,党务工作以服务业务为主要任务之一,但并不是全部内部,这样做容易以偏概全。
三、加强新形势下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针对当前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着眼于推进机关党建工作的全局,对于机关党支部书记建的问题应该标本兼治、综合施策,从选拔、培训、使用、考评、激励等多个方面同时改进、形成合力,全面提高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素质能力,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从而带动机关党建工作全面进步。
(一)完善选拔任用机制,把好书记队伍的入口关。改善机关党支部书记队伍的素质结构,要从源头上抓起,注重完善培养选拔任用的机制,为建设机关支部书记队伍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主要是注意三个方面。
1、要细化和明确支部书记的任职条件和标准。《条例》对机关党务工作者的基本条件作了一个粗略的规定,也适用于机关党支部书记,但鉴于各地区和行业所处的情况差距较大,《条例》没有定出更为细致和完善的条件标准,因此在实践中并不便于操作。从社会一些相关行业和岗位的发展情况来看,明确制定一个岗位的准入条件和标准能够大大促进其发展,机关党支部书记应该有更为细致的条件标准,为此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制定适用于本单位的党支部书记的任职标准和条件,比如党龄的要求,政治方面的要求,党务和业务经历的要求,党性修养和党务素质的要求等等,然后通过考试、考察、测试等途径进行甄别,在党支部书记推荐提名和批准的环节上进行把关。
2、要注重支部书记队伍的培养储备。支部书记作为支部工作的负责人,是支部一班人的班长,肩负重要职责和使命,有着其应该具备的特有的能力素质和要求标准,这些能力素质不能无师自通,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需要的标准要求也不是先天就具有的,这就需要对有意识地对机关党支部书记的后备队伍进行培养,把他们放在党小组长、支部委员、副书记等党内岗位上进行锻炼,提前熟悉和掌握党务工作,吸取营养,增长才干。对担任机关党支部书记的同志应该要求有一定的党内任职经历或从事党务工作的经历,对于没有任何党务工作经历的同志拟任支部书记的要从严掌握,谨慎处理。对于重点培养的支部书记后备人选,根据情况还可以放到机关党委或者政工部门进行一些交流锻炼,以增强党务工作能力和政治敏感性,为胜任支部书记的岗位打下良好基础。
3、要推广和完善支部书记的竞争上岗机制。《条例》明确规定,机关党支部书记、副书记通过选举产生,报上级党组织批准,书记、副书记在任期内职务变动,应当事先征得上级机关党组织的同意。既然是选举就应该有竞争,既可增强党员对书记的认同感,调动广大党员参与支部建设的积极性,也可增加书记对工作的责任感,还可以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机关的基层党组织中推行公推直选,赋予普通党员对书记人员的提名权,充分发扬民主,公平公正选举,尊重多数党员的选择,对于非部门行政负责人被选举为书记的,可以担任专职支部书记,这种做法在作者单位也做了很好的尝试,取得了较好效果。对于书记出现缺位的,应及时按程序进行补选,不宜强行由上级指定。
(二)完善培训教育机制,把好书记队伍的素质关。教育培训是提高书记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不懈地在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上下功夫。在培训时间上,要充分保证,高效利用,《条例》对教育培训的时间作出了明确要求,规定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每年参加教育培训不得少于40个学时;在培训内容上,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遵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安排内容;在培训形式上,要善于创新,综合运用讲授式、研究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等教育方法,以提高培训质量和实效为落脚点。在具体的培训安排,还要抓好三个阶段:
1、搞好新任书记的初任培训。以前没有担任过书记职务的同志在第一次担任书记时,必须要进行上岗前的集中强制培训,系统地讲授支部书记的作用地位意义,讲清支部书记的职责作用,传授支部书记的工作原则和方法,让成绩出色的老书记进行传帮带,通过系统的培训,使书记在上岗时能够切实肩负起支部建设的重任。
2、抓好支部书记的轮训。随着党和国家机关工作的日新月益,党的支部工作也不断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考验,支部书记队伍更需要储备知识、更新观念、提高能力,定期交流工作和思想,轮训是解决以上问题的一个有效办法,要合理安排赶时间和人员批次,减少对正常工作的影响,杜绝形式主义,以交流经验,研究问题为主,通过建讲台、搭平台、给舞台调动支部书记的参训热情,增强培训效果。
3、抓好专项培训工作。根据阶段性或者临时的一些重大任务,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工作,它们要么理论性强,要么要求标准高,通常支部书记难以独自理解把握并开展落实,这就需要及时组织支部书记队伍进行专项培训,以集体学习领会上级的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掌握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研究对策措施,以期更好地促进专项工作的完成落实。
(三)完善管理使用机制,充分发挥书记队伍的作用。要全面落实机关党支部的工作职责,必须科学地管理和使用支部书记队伍,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力性,对其明确职能、充分信任、大力支持、给予尊重,重点做好三个方面:
1、要落实支部书记作为支部建设第一责任人的要求。作为支部书记要亲自抓支部建设,肩负应有的职责,支部的工作计划要由支部书记亲自组织进行谋划制定,支部的阶段性、重要工作应当由支部书记亲自部署,支部会议应当由支部书记主持召开,理论学习应当由支部书记组织并带头落实,支部书记要定期与所属党员进行逐个谈心,做好思想工作,要带头进行自我批评,定期听取党员群众对支部工作的意见建议;单位党组(党委)和机关党委要切实督促支部书记履行抓党建工作的职责,对疏于党务工作,违反以上要求的支部书记提出批评、责令改正。
2、要引导支部书记正确认识“一岗双责”的内涵。“一岗双责”的意思是,把支部书记和部门行政领导合为一个岗位,由一人担任,但其实是两个角色,担负双重职能,其出发点是便于统筹协调工作,力争互相促进,取得双丰收,而决不是要把党务和业务混为一谈、更不是谁包括谁,谁可以取代谁的问题。因此,具体工作中要坚持党政“分工不分家”,既不能各搞一套,也不能包办代替,《条例》对基层党组织的职责有明确规定,要以此为标准对党政工作有所区分,该是业务工作的事情就以行政负责人身份进行安排布臵,该是党务工作方面的事情要召开党的会议,以书记身份组织支委一班人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研究决定。
3、要为支部书记履职尽责赋予职权、提供支持。机关的基层党组织虽然不直接领导本单位或部门的业务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基层党组织就是从属地位,在本部门建设中就无所作为,它作为党在党政机关中的一级组织,有自身明确职责,支部书记也有其相应的职权。《党章》明确规定,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领导;《条例》也明确规定,机关的基层党组织有权“对机关行政干部的任免、调动和奖惩提出意见和建议”,党组织的意见应该被听取并得到尊重,在实际工作中应当由支部书记代表支部履行《条例》赋予基层党组织的各方面职权,充分听取并尊重支部对单位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就是支部书记工作的最大支持;除此之外,还应当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书记开展党务工作提供尽可能的支持,减少支部工作因客观原因而难以开展的情况。
(四)完善考核测评机制,树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对书记队伍的考评是一个重要导向,只有树立正确的考评体系和标准才能够为书记队伍建设指引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为此要坚持好三个考评的导向:
1、要坚持综合标准,防止片面化评价。党务工作是一个综合的工作,它虽然以服务业务工作为主要任务之一,但并不是全部、更不等同于业务工作,党务工作成绩的反映除了体现在业务工作出色之外,还应该在学习掌握党的理论、人员思想稳定、理想信念坚定、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任务,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来展现。所以,要坚持把业务工作的成绩作为考评书记工作的一个重要标准,但不能作为唯一标准,应该综合评价一个支部的党务工作成绩和支部书记的工作成绩,各个方面的具体权重应当按照各单位和部门的实际情况合理设定。
2、要坚持评在平时,破除“一考定终身”。党务工作是一个长期、细致的工作,效果也难以立杆见影,因此对党务工作的考评也要坚持在平时经常进行,重在积累,既要看重年终的“结果”,更要看重平时过程,重过程也不意味着要搞数量的积累,还是应该坚持看每项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支部书记的工作也是慢功细活的过程,要注意观察他在平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对其年终的测评要作为重要参考,但也不能以测评票数作为唯一指示,搞绝对民主化,防止有些书记因为敢干事、得罪人而名落逊山。
3、要以支部集体考评为主,不搞个人孤立评价。支部书记是带头人、是“班长”,支部工作实行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书记的重要职责是带班子、带队伍、培养人才。所以对支部书记的考评要以对支部班子集体的考评结果为主,把班子的团结凝聚力作为重要指示,把支部的民主氛围、决策机制作为重要指标,把支部的人才建设情况作为重要指标,把书记在支部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作为重要指标,凡是集体出的问题和所属党员思想政治上出的问题,都要记入书记帐下。克服把书记孤立出来,搞个人单独考评的错误做法。
(五)完善服务与激励机制,增强书记队伍的活力。要做好一项工作,必须要持续不断地激发从业者的热情和动力,党支部书记也不例外,但长期以来,机关党务工作缺乏有效的激励,或者说激励的作用不大。通常对从事机关党务工作的同志的激励就是评选“优秀党务工作者,但这个荣誉基本上既没有什么物质利益,也不与提拔任用挂钩,精神上的鼓舞作用也有限,导致在一些地区和部门被视为“鸡肋奖”、“安慰奖”。以支部书记为主的很多兼职党务工作者,为党务工作付出了很多精力和心血,由于各种原因,也没有得到相应认可和回报。因此,建立和完善对支部书记队伍的激励机制是加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要方面,应及早要着力构,主要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1、造舆论、营氛围,从精神上鼓舞。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是一份职责、是一个使命,更是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肯定与信任,是一个值得光荣和自豪的岗位,要大力宣传和弘扬这种观念;要肯定和表彰机关党支部书记的作用和贡献,努力挖掘,精心树立机关党支部书记中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理直气壮进行宣传和表扬;要倡导机关党支部书记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号召广大党员朝书记看齐,向书记学习,增强书记队伍的自豪感和自觉性。总之,要营造一个党务工作重要,支部书记光荣的良好舆论氛围,为支部书记开展工作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2、享待遇、给奖励,从物质上激励。要尽量给予支部书记与同级别行政负责人相同的物质待遇,满足支部书记开展工作所需的必要物质条件;对优秀的支部书记要大力表彰,给与精神奖励的同时,应该给予与其作出的贡献相对应的、有一定吸引力的物质奖励;给予支部书记一定的经费自主权,保障支部工作创新发展的需要。
3、促发展、助进步,从政治上关心。把支部书记在党务工作上做出的成绩纳入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专职书记要尽可能解决职级问题,对支部工作出色兼职书记的要优先提拔任用,党的机关和党务部门的领导职务可留一定比例从优秀的机关党支部书记中选拔,拓宽支部书记政治上进步的途径,把党支部书记职务变成一个有发展、有前途的岗位,解除支部书记队伍的后顾之忧,让其安心投入地做好支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