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孟二冬教授事迹感受师德教育
从孟二冬教授事迹感受师德教育
文章标题:从孟二冬教授事迹感受师德教育
孟二冬教授是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但是他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胡锦涛总书记在给孟二冬女儿回信中对孟二冬教授深表敬意,对孟二冬教授的高尚师德高度赞扬,这不仅是对孟老师的本人的高度评价,更是对我们广大教师所提出的殷切希望,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孟二冬是高校优秀教师的代表,是我们骄傲。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他的高尚精神和品格,让我们感动,更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孟二冬与我们处在同样的环境,为什么他能堂堂正正地做人,脚踏实地地做事,精益求精地向学,积极乐观地生活?就是因为他有一个优秀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道德良知和职业精神。不管社会上赠他以怎样的光环,他首先都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是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我们最应该效法和传承的是他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和甘于寂寞、正道直行的治学精神。[本文来源于第1文秘 有文章需求,请到第1文秘网站留言板,12小时内解决您的问题]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就高于其它行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师队伍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集团,它的道德水准高低将与民族的存亡,国家的
命运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教师的社会劳动,没有教师道德的高素质,便没有新一代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作为刚刚走上教师这个神圣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我深深感觉到了要能为人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完善的人格,首先要作到以下几点:
一、要热爱教师岗位,正确认识教师职业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美德,教师对教育工作应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把自己毕生精力贡献给人民教育事业。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只有做到不计名利、乐于献身,才能有所作为。首先,在认识上我们应尊重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热爱自身的本职工作;其次在实践中,我们更应尽心尽责,乐业爱教,敢于挑战困难。
教师职业并不是赚大钱的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甘于清贫。充分认识自己选择的职业。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上种种不良的现象对我们的校园,对学校风气,对师德有不好影响。据《北京日报》报道,一个贫困山区的女孩,家境在当地算可以,却在其班主任的怂恿下向北京市一位邮政局长索取助学费,每次得到的钱还要分给老师一半!这则消息让资助”希望工程”的热心人痛心疾首!所以教师除了专业技能和学术品格等方面之外,有德之师首先要遵守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最基本操守,据《南方日报》另一报道:小学教师张举端18年来,为了山区教育事业,为了山里孩子的明天,以强烈的挚情和责任心,坚守在只有他一人的分校,放弃外调机会。在儿子患病期间也没有耽误学生的课程,却耽误了儿子的治疗,以致儿子离开人世。但张举端却表示,对过去18年来为孩子所做的一切不会后悔!同样是山区的教育,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这就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
认识不同所造成的。
[本文属第1文秘 =站-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第1文秘网,更多原创]
二、要有爱心和开朗、乐观的性格
首先必须热爱教师事业,热爱所教学科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将其当作自己的孩子。一个面目无情、冷若冰霜的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常是凶恶、冷漠的,学生会惧怕而难以产生敬仰之情。所以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积极的情绪、平易近人的态度、笑容可掬的表情。要善于营造一种和谐、愉快、亲切、友好的气氛。在无形中缩短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一个无爱心、表情僵硬的老师所教的学生也会由于老师的影响而毫无生气,麻木吊滞。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学困生”也不例外。但这些儿童的举止言语常会使教师十分气恼。教师不应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应该有爱心,除了在学习上进行关心与辅导外,要积极挖掘其身上的潜能,善于诱导,激发学生奋发向上 的内在动力。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陶行知先生说:“待学生如亲子弟”。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
从孟二冬教授事迹感受师德教育
第二篇:从孟二冬教授事迹感受师德教育
文章标题:从孟二冬教授事迹感受师德教育
孟二冬教授是千千万万普通教师中的一员,但是他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深深打动了每一个人,让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胡锦涛总书记在给孟二冬女儿回信中对孟二冬教授深表敬意,对孟二冬教授的高尚师德高度赞扬,这不仅是对孟老师的本人的高度评价,更是对我们广大教师所提出的殷切希望,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修
养提出的更高要求。孟二冬是高校优秀教师的代表,是我们骄傲。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他的高尚精神和品格,让我们感动,更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孟二冬与我们处在同样的环境,为什么他能堂堂正正地做人,脚踏实地地做事,精益求精地向学,积极乐观地生活?就是因为他有一个优秀知识分子的理想追求、道德良知和职业精神。不管社会上赠他以怎样的光环,他首先都是一位孜孜不倦的学者,是一个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我们最应该效法和传承的是他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的职业道德和甘于寂寞、正道直行的治学精神。[本文来源于好范文 wenmi114.com-www.xiexiebang.com-有文章需求,请到xiexiebang.com站留言板,12小时内解决您的问题]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由此可见,师德是立教之本,正因为教师职业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师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时代与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水准就高于其它行业。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是莘莘学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教师队伍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集团,它的道德水准高低将与民族的存亡,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可以说,没有教师的社会劳动,没有教师道德的高素质,便没有新一代民族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应以德立教,以身示教,与时代同步,锻造不朽师魂。
作为刚刚走上教师这个神圣岗位不久的年轻教师,我深深感觉到了要能为人师,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完善的人格,首先要作到以下几点:
一、要热爱教师岗位,正确认识教师职业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美德,教师对教育工作应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把自己毕生精力贡献给人民教育事业。既然我们选择了这一职业,只有做到不计名利、乐于献身,才能有所作为。首先,在认识上我们应尊重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热爱自身的本职工作;其次在实践中,我们更应尽心尽责,乐业爱教,敢于挑战困难。
教师职业并不是赚大钱的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甘于清贫。充分认识自己选择的职业。在当今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上种种不良的现象对我们的校园,对学校风气,对师德有不好影响。据《北京日报》报道,一个贫困山区的女孩,家境在当地算可以,却在其班主任的怂恿下向北京市一位邮政局长索取助学费,每次得到的钱还要分给老师一半!这则消息让资助“希望工程”的热心人痛心疾首!所以教师除了专业技能和学术品格等方面之外,有德之师首先要遵守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最基本操守,据《南方日报》另一报道:小学教师张举端18年来,为了山区教育事业,为了山里孩子的明天,以强烈的挚情和责任心,坚守在只有他一人的分校,放弃外调机会。在儿子患病期间也没有耽误学生的课程,却耽误了儿子的治疗,以致儿子离开人世。但张举端却表示,对过去18年来为孩子所做的一切不会后悔!同样是山区的教育,对教师职业的态度却截然不同,这就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不同所造成的。
[本文属好范文 wenmi114.com=站-www.xiexiebang.com原创文章,找文章还是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
二、要有爱心和开朗、乐观的性格
首先必须热爱教师事业,热爱所教学科及所从事的具体工作,爱所教的每一位学生,将其当作自己的孩子。一个面目无情、冷若冰霜的教师给学生的印象常是凶恶、冷漠的,学生会惧怕而难以产生敬仰之情。所以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积极的情绪、平易近人的态度、笑容可掬的表情。要善于营造一种和谐、愉快、亲切、友好的气氛。在无形中缩短老师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一个无爱心、表情僵硬的老师所教的学生也会由于老师的影响而毫无生气,麻木吊滞。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学困生”也不例外。但这些儿童的举止言语常会使教师十分气恼。教师不应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应该有爱心,除了在学习上进行关心与辅导外,要积极挖掘其身上的潜能,善于诱导,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热爱教育事业是一种理想与情感,爱生才是实施教育的基本触发点和着力点。陶行知先生说:“待学生如亲子弟”。爱是教育的基本要素,“没有爱便没有教育”。爱生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实际上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对未来的热爱。因此,爱生是衡量一个教师师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爱是
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爱的形式与内容,就是教师品德、学识和情感的结晶。因此,教师要做到能爱、善爱:要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微小“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教育劳动成果。“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以爱动其心,以
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伍为基础。只有这样的爱,才是以德立教。只有以德立教的“爱”,才能爱出师生间的“师生谊”,爱出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师生关系。
三、对学生要有耐心,自身要具备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常会出现学生调皮捣蛋、恶作剧、逆反对抗、违纪犯规等。这些问题使人气愤、烦躁。这要求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极大的耐心,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运用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与科学的调适方法,避免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要有正直的人格、人品,弘扬高尚、正义、真善美的价值观念,把正直宽容、不骄不狂视为做人的准则,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理解学生,明察秋毫,公正地解决问题。《河南城市早报》曾报道一篇通讯《只因一件琐事--教师残杀姐弟三学童》:“某小学教师杜石现的妻子在村中开办一私人幼儿园。庄家因儿子入学学费问题与杜家发生争吵。杜石现因此耿耿于怀,趁庄家无大人之时入室将熟睡中的三个孩子疯狂砍打至死!由此看出该教师心胸狭窄,由于一件琐事而产生消极的心理偏激反应,进行报复行为。这虽然是个别的例子,但足见作为一名教师,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是多么重要。
四、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榜样。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看在眼里,还会极力模仿。教育心理学表明,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所以教师必须言行一致,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不断要求学生的过程中自己也要以身作则,教师的言行示范比口头教育更有效。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说明凡是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应该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先坚决不做。处处为学生表榜样,事事做出表率,在工作、为人上能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达到为人师表的目的,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也只有做到这一点方能叫学生口服心服。而在这一方面,许多教育前辈都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如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在创办小庄教学时就与学生共同劳动,一起学习。凡是他要求别人做的,他自己也先做到这一点,故此,他得到学生的崇敬与信服,为教育事业做出了莫大的贡献。
师德不仅影响学生期间和今后的生活道路,而且关系于学校精神文明的建设和推进。只有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修养,不断使自己的专业技能更加精湛,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下一代。总而言之,教师作为”人之模范"就要严于要求自己。人们把教师称为灵魂的工程师,称教师这一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教师若要无愧于这些荣号,就更应该时时注意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做到为人师表。
《从孟二冬教授事迹感受师德教育》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从孟二冬教授事迹感受师德教育。
第三篇:学习北大教授孟二冬事迹有感
文章标题:学习北大教授孟二冬事迹有感
世界上有一种力量,看不见,听不着,却可以打动人心,感化世界。在这个乍暖还寒的深秋,学习孟二冬教授的事迹,感动一直在我的心头流淌。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正是对孟教授一生最好的概括。
作为一位学者,孟二冬教授是一位“沉得下来”“钻得进去”的学者
。他博学而笃志,淡泊以求真,七年磨一剑写出《〈登科记考〉补正》。
作为一名教师,孟二冬教授身上浸透着师者的博大、尊严与热情。他以一颗火热的赤子之心,默默无闻地践行着一个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价值标准。他主动承担支援边远地区教育事业的任务,在病魔缠身的情况下也难以放下自己那份责任,仍然以坚韧的毅力支撑着上好每一堂课:在支教的第一堂课上,他用粉笔写了20块板书,繁体字,竖行直排;在生命经受最大考验时,他要求“尽量保住我的嗓子,我还要讲课”;他让人理解了什么是对口支援,他的精神在支教中得到了升华。他甘为人梯,诲人不倦,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即使身在病榻,他还牵挂着新疆学生的学习,还坚持指导着身边的弟子。在他痴情的讲坛上,孟二冬教授为学生尽心尽力,不知疲倦。
孟二冬教授又是一位斗志昂扬的勇士。在他的生命遭遇到残酷的病魔时,人性的可贵与辉煌愈加迸发出耀眼的光芒。他的生命之河,无论是风平浪静,还是急流险滩,永远保持着一份让人心仪的恢宏和恬淡的气度。他清正而刚毅,乐观且豁达,坦然面对病魔的咆哮,向死而生。
一生淡泊名利,一心教书育人。正如胡锦涛总书记评价的那样,“在他身上,不仅体现了学识的魅力,而且体现了人格的魅力。他的崇高精神[找文章到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和品德值得各行各业的人们认真学习。”他的的确确是个普普通通的教师,但他的的确确又是个不普通的教师。他真实而温暖,内心充满了爱——对教师这门职业的爱,对文化学术的爱,对学生弟子的爱,对家人亲人的爱,对周围人的爱。而每一份爱,都可以说出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或感人的,或平实的,这就是一个充满着人性的当代大学教师的形象。
阅读孟二冬教授用生命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我深切地感受到一个平凡教育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他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孟二冬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他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和科研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著追求。正如北大中文系系主任温儒敏教授所说:“孟二冬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他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他悄悄地改写着英雄的概念。”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更要用心感受、用心学习孟二冬的精神,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学习北大教授孟二冬事迹有感》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学习北大教授孟二冬事迹有感。
第四篇:学习孟二冬教授优秀事迹有感1
学习孟二冬教授优秀事迹有感
当我默默的读完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女儿的回信时,已是热泪盈眶,激动之处禁不住掉下泪来。孟二冬教授的先进事迹,深深打动了我,使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强烈的震撼和洗礼。总书记的信,充分肯定了孟二冬教授辉煌的一生,高度的赞扬了他崇高的精神和品德,号召各行各业,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向他认真学习。
作为北京大学一名普通的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几十年如一日,默默耕耘,勤于治学,在平实、平凡、平淡中见崇高、见追求、见精神。孟二冬教授用自己的生命,自己的实践,自己的言传身教,谱写了一曲人生最动人的乐章。孟二冬教授为人宽厚、真诚、平等,身教胜于言传。他一生沉静、活泼、坚毅、慈祥、谦和、智慧、乐观。一生硕果累累,桃李满天下。孟二冬教授研究功底非常深厚扎实,他专长为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批判史,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潜心研究、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成果显著。正如他常教导学生那样:板凳应坐十年冷,文章不做一字空。他撰写了«中国诗学通论»(合著),«中唐诗歌之开拓与新变»、«韩孟派诗传»、«千古传世美文»、«陶渊明集译注»、«中国文学通史»(参编)等400多万字的专著,特别是100百多万字的上、中、下三册«<科考记事>补正», 这一项呕心沥血的研究填补了我国文学史上的空白,不仅内容翔实,而且都是从第一手资料出发。该书获得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得到我国文学界和史学界的高度评价,认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 1
力作。每次孟老师出了新书,他的朋友和学生都为他高兴,但他的妻子耿琴却每次都要哭一场,因为他清楚书里面饱含着丈夫太多太多的心血。他妻子说, 这么多年来,老孟从没拿一份额外报酬,«<登科记考>补正»稿费只有三万元,但就是这三万元,他全部换成著作,送给自己的老师和学生。可以想象,在当今能有人花这样多的时间做这种枯燥而扎实的学问,象这样文学史料性质的书籍,销量极少,不会有轰动效应,目标显而易见,不图金钱与享受。他白天连轴般上课,晚上,一吃完饭,就一头钻进图书馆,直到闭馆铃声响起,才依依不舍离开。七年时间浸泡在图书馆, 在石河子大学的日子里,无论刮风下雨,他天天如此,有人问他:“在„故纸堆里‟不觉得苦吗?” 孟二冬教授回答:“说实在的,„以心中有常乐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坐在图书馆里,一闻到线装书那特有的纸香味,心里就感到特别踏实”。为别人写推荐信,连被推荐的人也不知道;省吃俭用的钱还送给学生用;石河子大学缺图书资料,就让爱人刻录了200多张古籍资料文献光盘,送给师生们。孟二冬教授在主动申请下乡到新疆石河子支教期间,身患绝症,喉咙沙哑,几乎无法发声,医生要他“禁声”,同志们劝他休息,他却说:“没关系,我能坚持”。仍然坚守在讲台上,克服着巨大的病痛和折磨,坚持上完最后一堂课,乃至昏倒在课堂上。在病榻上他还惦记着自己的学生,给他们寄书籍和资料;在手术后不久,就给他的博士生上课,辅导论文,答疑解惑。面对病魔,孟二冬教授更是表现出坚毅顽强、达观从容的生活态度,这是什么精神力量,什么人生观念支撑着他,取得如此恢宏的人生
经历呢?其实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孟二冬教授坚定的马列主义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是这个内在的动力,在当今市场经济“肉欲横流”的环境下,出淤泥而不染,名与利没有动摇他坚定的信念。孟二冬教授就是那样,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具体体现在自己的事业上和学生上,心中始终装有祖国和人民,默默奉献还总嫌不够,在他身上体现了平凡与崇高的完美统一,体现了充分的爱国主义精神。他勤劳扑实的工作作风,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和出色的工作成就,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同仁们的尊敬和好评。为此,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孟二冬同志 “全国模范教师” 荣誉称号,中组部追授孟二冬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荣誉称号,并获五一劳动奖章。
孟二冬教授是北大优秀教师的典范,是众多教师的代表,是全国知识分子教育工作者的一个缩影。我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要以孟二冬教授为榜样、为楷模,学习孟二冬教授淡泊名利,默默奉献,坚韧顽强,乐观豁达的思想境界,学习他一心扑在教学和科研上,踏踏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课、教书育人,为学为师为人之尽责,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热爱工作、热爱讲台的崇高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对孟二东女儿的回信,情真意切,思想深刻,意义深远。体现了对全国教师的尊重、关怀和厚爱,体现了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的高度重视,更体现了他们坚定不移的推进人才强国,科教兴国的战略决心。总书记的回信,给我们全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出了做教师、做完美人的道德标准,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总书记对孟菲的寄语,也是对全国青年一代的希望和嘱托。作为人民教师,应该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明确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祖国和人民所需要的方面做起,爱岗敬业、勤勉踏实、孜孜不倦、追求卓越,树立德才兼备、知行合一的成才观和矢志报国、服务人民的奉献精神,以实际行动投身到“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的战略中去,刻苦学习知识,加强品德修养,努力成为对祖国、对人民的有用之才,做一名象孟二冬教授那样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英语教师苏陶
红牌楼小学 2011年6月24日
第五篇:学习孟二冬教授心得体会
这些年来,教授不给本科生上课,已经是一个比较普遍和突出的现象了。为此,教育部三令五申,教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前不久,教育部又强调指出,教授两年未给本科生授课,其“教授”称号将被取消。教授不上课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不能上课、不必上课和不愿上课。
所谓“不能上课”,就是指教授、特别是学科带头人,或因担任科技攻关重任、或因跑课题和申请科研经费,或因带研究生较多,或因社会兼职不少、社会活动频繁,而分身乏术,无暇他顾。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就认为,我国目前的研究经费申请,评审太复杂,过程太琐碎,因此耗费了教授们不少的时间和精力。再如教授带研究生的问题,某些学校每名博导平均要带上七、八名研究生。连给研究生上课的时间都难以保证,更不可能给本科生上课了。至于教授,特别是名教授因社会兼职过多,而在精力上应付不过来,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以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季羡林为例,其实“职”虚“衔”,加起来多达200多个。他面对“开会专业户”的困境,不得不找“窍门”。开会期间,除跟着别人鼓掌之外,以“四分之三”的时间来思考学术问题(季羡林逾90高龄,已经不属必须上课之列)。另外,说到大学校长,无一例外都在“双肩挑”:一肩挑学校管理,一肩挑科研教学。事实上,繁重的管理工作大大挤压了他们科研和教学的时间。
所谓“不必上课”,就是“教授”的职称一旦到手的人,就可以不受“课时任务”的约束了。退一步说,即使有些学校对教授仍有课时要求,但是科研时间可以折算成课时的规定,又让这一要求落空。
所谓“不愿上课”,有观念影响和利益驱动两重因素。观念方面,某些高等院校重科研、轻教学。在一些学校流传着这样的看法:“一流”教授搞科研,“
二、三流”教授搞教学。于是,有的教授担心被人视为“
二、三流”教授而不愿上课。利益驱动方面,如做课题与上课的收入就存在明显差距。上海交大校长谢绳武在有关会议上说过,一般从事教学的教授的年薪为七万元左右,而有科研项目的教授年收入可达50万到60万元。两相比较,有些人就会争着上科研项目,而不愿搞教学。再如校内上课与校外上课的收入差距就更大了。教授在本校给本科生上课,是其本职工作,大都只有一点课时补贴。而到外面“走穴”,却可凭十分丰厚的“开口费”而致富。如应邀去某大企业高级管理人才培训班讲课,或者去考研培训班面授应考“机宜”,出马一次的收入,相当于本人月工资的几倍或十几倍。因此,不少学校到校外“走穴”者多,在校内上课者少。
一些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都想拿起教育部的有关规定,遏制住教授不上课的势头。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对策”表现在“逃课”、“代课”、“混课”几个方面。课表上已有安排,到时无人上课,这称为“逃课”;课表上安排的是某教授上课,进课堂的却是某教授的研究生,这称为“代课”;不备课就进课堂,东拉西扯,这称为“混课”。有的人因“走穴”在外,在天上飞来飞去。常常是从机场出来,就直奔课堂。“有些任课‘名师’一上课就说‘我刚下飞机’,然后就开始谈他这次出去的所见所闻,或者随便翻翻他电脑中的材料,一节课很快过去了”(顾爽:《有一种‘名师授课》,见8月30日《光明日报》)。
孟二冬是一面镜子,我们应对着这面镜子找出自己的差距;孟二冬是一个榜样,我们应像他那样教书育人。至于前面提到的,在课堂上喜欢以“我刚下飞机”为开场白的某教授,应当明白乘飞机“走穴”,无准备上课并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请再不要拿“我刚下飞机”说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