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铁路线路维修标准
【法规标题】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颁布单位】铁道部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1989-7-27 【失效时间】
【全文】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铁道部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1989年7月27日,铁道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1.0.1条 线路维修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使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平稳和不间断地运行,并尽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第1.0.2条 线路维修工作,必须掌握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变化规律,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修养并重”的原则。在线路维修工作中,应按线路设备技术状态各种变化的不同程度,相应地进行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有效地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有计划地补偿线路设备损耗,以取得较好的技术经济效益。第1.0.3条 线路维修工作要实行科学管理,开展标准化作业,改善检测手段,建立和健全责任制,严格执行检查验收制度。要采用新技术,提高机械化作业程度,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改革作业方法和劳动组织,不断地提高线路维修工作水平。
第1.0.4条 本规则适用于国家铁路1435mm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凡铁路线路维修工作,均应遵守本规则的规定。本规则未做规定者,铁路局可根据需要自行规定。采用新型线路设备,在设计文件中应有设备标准和维修要求,并经铁道部(或铁路局)批准。
非标准轨距铁路的线路维修,由铁路局自行规定,并报铁道部备案。
第二章 线路维修工作组织 第一节 维修工作内容
第2.1.1条 铁路线路维修分为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综合维修是按周期有计划地对线路进行综合性修理。通过综合维修,改善轨道弹性,调整轨道几何尺寸,整修和更换设备零部件,以恢复线路完好的技术状态。经常保养是根据线路变化情况,在全年度和线路全长范围内,有计划有重点的养护,以保持线路质量经常处于均衡状态。
临时补修主要是及时整修超过临时补修容许误差限度的轨道几何尺寸及其他不良处所,以保证行车平稳和安全。
第2.1.2条 正线线路综合维修周期的年数,由铁路局比照表2.1.2(略),结合线路大中修周期,根据各线(或按区段)的线路条件、运输条件、自然条件等具体情况适当规定。
道岔和站线的综合维修周期,由铁路局规定,其中正线、到发线岔的综合维修周期可与线路同步,但最长不宜超过两年。
铁路分局(工务段)应根据路局规定的综合维修周期,结合线路大中修计划和线路设备实际状态,因地制宜地安排综合维修。线路质量较差地段适当缩短周期,薄弱地段可一年进行一遍。当年线路大中修地段可不安排综合维修,但应加强经常保养。
第2.1.3条 线路、道岔综合维修基本内容
一、根据线路状态,适当起道,木枕地段全面捣固;混凝土枕地段,撤除调高垫板,全面捣固或重点捣固;混凝土宽枕地段,垫碴与垫板相结合。
二、改道、拨道、调整道岔各部尺寸,全面拨正曲线。
三、清筛枕盒不洁道床和边坡土垄,处理道床翻浆冒泥,补充道碴和整理道床。
四、更换、方正和修理轨枕。
五、整调轨缝,整修、更换和补充防爬设备,整治线路爬行,锁定线路。
六、矫直钢轨硬弯,整治钢轨病害和接头病害。
七、整修、更换和补充联结零件,并有计划地涂油。
八、整修路肩,疏通侧沟,清除道床杂草和路肩大草。
九、整修道口及其排水设备,修理和补充标志,收集旧料。
十、其他预防和整治病害工作。
第2.1.4条 线路、道岔经常保养基本内容
一、根据超过经常保养容许误差的轨道几何尺寸状态,成段地整修线路。
二、处理道床翻浆冒泥,均匀道碴和整理道床。
三、更换和修理轨枕。
四、调整轨缝,锁定线路。
五、更换伤损钢轨,整治钢轨病害和接头病害。
六、成段进行扣件和接头螺栓涂油。
七、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和断缝焊复。
八、整修防砂、防雪设备和整治冻害。
九、整修道口,疏通侧沟,清除道床杂草和路肩大草。
十、季节性工作、周期短于综合维修的单项工作和其他工作。第2.1.5条 线路、道岔临时补修的主要内容
一、整修超过临时补修容许误差限度的轨道几何尺寸。
二、更换重伤的钢轨和夹板,更换折断的接头螺栓和护轨螺栓。
三、调整严重不良轨缝。
四、无缝线路地段断缝、重伤钢轨和重伤焊缝的处理。
五、疏通严重淤塞的侧沟,处理严重冲刷的路肩和道床。
六、整修严重不良的道口设备。
七、垫入和撤出冻害垫板。
八、其他需由临时补修处理的工作。第二节 维修管理组织
第2.2.1条 工务段管辖的正线长度,应根据单线或双线、平原或山区等条件确定。单线铁路一般以200~250km为宜,山区铁路以150km左右为宜,双线铁路以300km左右为宜。在工务段管辖范围内有枢纽或编组站时,应适当减少管辖的正线长度。在运输繁忙、列车间隔时间短的区段,使用大型养路机械时,应设置机械化线路维修段。
工务段下设的线路维修管理组织有:养路领工区和养路工区;有人看守道口数量较多且比较集中的地区,可设道口领工区和道口工区,或设由养路领工区领导的道口工区;专业性较强且工作量较大的工作,可设由工务段直接领导的专业工队。第2.2.2条 线路维修管理组织分为修养分开和修养合一两种形式。修养分开组织形式有:由工务段直接领导的跨养路领工区的机械化维修队,负责综合维修,养路领工区和养路工区负责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由养路领工区领导的跨养路工区的机械化工队,负责综合维修,养路工区负责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修养合一组织形式有:由养路领工区领导的2~3个机械化养路工区,或3~5个手工操作为主的养路工区,负责全面线路维修工作。有大站时,可设站线养路工区、道岔工区。
机械化养路工区管辖的线路长度,单线铁路一般应不大于20换算公里,双线铁路一般应不大于30换算公里。
养路工区管辖的正线长度,一般应不大于10km。
第2.2.3条 设有路基工区的区段,由养路工区负责的路基维修工作:修理土质路肩,清除路肩大草,疏通侧沟。未设路基工区的区段,路基维修工作由养路工区负责,根据路基设备配置相应定员。按《铁路路基大维修规则》的规定,进行路基维修、检查、评定和巡守工作。第三节 维修工作计划
第2.3.1条 工务段根据铁路分局下达的年度计划,结合具体情况,编制年度分季维修计划,分劈下达各养路领工区和机械化维修队。主要内容包括:线路、道岔综合维修工作的数量和进度;经常保养工作的重点和安排;各项技术指标;劳力和主要材料计划。
线路设备状态和线路维修质量的主要技术指标:
一、线路设备状态评定合格率。
二、线路保养质量评定合格率。
三、道岔保养质量评定合格率。
第2.3.2条 根据工务段下达的年度分季维修计划和各项技术指标,由机械化维修队与养路领工区共同编制维修队的年度分月维修计划。由养路领工区会同养路工区和机械化工队,编制工区和工队的年度分月维修计划。第2.3.3条 养路工区每月作业计划,由养路工长负责调查与编制。主要内容:
一、综合维修的线路延长米、道岔组数,主要项目和数量,使用材料和人工数。
二、经常保养主要项目和数量,使用材料和人工数。
三、临时补修使用人工数。
四、由巡守人员负责经常保养的项目和数量。
养路工区的日作业计划,由养路工长或班长负责调查与编制。
机械化维修队和机械化工队的月作业计划,由队长或工长负责调查与编制,日作业计划由工长或班长负责调查与编制。
第2.3.4条 在线路维修年季计划中,应根据线路设备条件和实际状态,结合季节特点,在不同季节合理地安排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维修重点工作。日常应通过线路检查,掌握线路全面状态,根据轨道几何尺寸的误差程度、线路病害和其他质量情况,安排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在适时进行经常保养的基础上减少临时补修。
工务段可在不同季节根据线路具体情况,对经常保养的重点要求和工作进度,以及检验办法,临时做出规定。
第三章 线路设备标准和维修要求 第一节 路 基
第3.1.1条 路基应有必要的排水、防护和加固设备。路基及其排水、防护和加固设备,应符合《铁路路基大修维修规则》基本技术要求的规定,并经常保持稳固和完好状态。
第3.1.2条 路肩宽度一般应不小于0.6m,在困难地段或年通过总重密度小于8Mt²km/km的线路均不得小于0.4m。
为适应养路机械化作业需要,每隔300~500m,在路基一侧设置停放养路机械平台一处,面积一般为25~30平方米。第3.1.3条 侧沟的深度和底宽均不应小于0.4m,土质边坡为1∶1~1∶1.5,沟底纵向坡度应不小于2‰,困难地段应不小于1‰。横向盲沟应设于道床陷槽以下。
所有排水设备应及时清理,保持流水畅通,清理或开挖出来的泥土杂物必须运走,不得弃置在沟边上或路堑边坡上。
第3.1.4条 在路基内埋设电缆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电缆不得埋设在路堤或路堑边坡上(过渡短经路除外)、侧沟和道床下,也不得损坏原有排水、防护和加固设备。
二、电缆沿路堑埋设时,应在堑顶天沟边2m以外,如无天沟,应在堑顶边5m以外。沿路堤埋设时,应在路堤坡脚1m以外。
三、特殊情况下,必须在路基面下埋设电缆时,应埋设在道床坡脚以外。电缆必须用水泥槽或其他有效措施防护,槽顶距路基面不得小于0.2m。
四、电缆埋设后,必须及时将电缆沟填满、夯实、整平,恢复路基完好状态。
五、埋设电缆前,施工单位应与工务段联系,必要时工务段派人检查。第二节 道 床
第3.2.1条 道床顶面宽度及边坡坡度应不小于表3.2.1(略)的规定。无缝线路道床碴肩,可根据需要堆高150mm。有碴桥上无缝线路,要设挡碴板。道床顶面应低于轨枕顶面(以轨底处为准)20~30mm。混凝土枕地段中部道床顶面还应凹下并低于枕底不小于20mm,凹下部分长度为200~400mm。S—
2、J—2型混凝土枕中部道床可不掏空,但应保持疏松。第3.2.2条 混凝土宽枕线路的道床,由面碴带和底层组成,均采用碎石道碴。面碴带道碴粒径为16~40mm,厚度为50mm,每侧宽度为900~1000mm。底层为普通碎石道碴。道床顶面宽度应不小于2.9m,枕端埋入道床深度应为80mm。
第3.2.3条 各种道碴必须有“碎石道碴产品合格证”作为竣工验收、评定道床质量的依据。(道碴粒径级配,表3.2.3略)。
垫碴起道用的道碴,采用火成岩材料,级配粒径为8~20mm。
第3.2.4条 道床应经常保持饱满、均匀和整齐,并应根据道床不洁情况,结合综合维修有计划地进行清筛,以保持道床弹性和排水良好。第三节 轨 枕
第3.3.1条 轨枕每千米配置根数,应根据运量、容许速度及线路的设备条件等决定。每节钢轨轨枕间距尺寸如表3.3.1的规定(表略)。相错式接头、非标准长度钢轨的轨枕配置根数和间距尺寸,比照表3.3.1(略)的规定,通过计算采用接近值,但a值不得比标准大于20mm。轨枕间距尺寸计算方法如附录一(略)。
使用大型养路机械的线路,轨枕间距尺寸可适当调整均匀布置。
第3.3.2条 轨枕的位置应用白铅油标记,原则上直线地段标记在顺计算公里方向左股钢轨内侧的轨腰上,曲线地段标记在外股钢轨内侧的轨腰上。各标记位置与轨端距离的误差不得大于10mm。轨枕应按标记位置铺设,并应与线路中线垂直。
第3.3.3条 使用木枕(含木岔枕)应遵守下列规定:
一、木枕宽面在下,并尽可能使树心一面向下。
二、接头使用质量较好的木枕,并一同更换。
三、劈裂的新木枕,铺设前应经过处理。
四、使用新木枕要用直径12.5mm木钻钻道钉孔,孔深有铁垫板时为110mm,无铁垫板时为130mm。
五、改道用的道钉孔木片规格为:长110mm,宽15mm,厚5~10mm,并经过防腐处理。
第3.3.4条 非同类轨枕不得混铺。混凝土枕与木枕、混凝土枕与混凝土宽枕的分界处,距钢轨接头不得小于5根轨枕。木枕与混凝土宽枕之间,应用混凝土枕过渡,其长度不得小于25m。第3.3.5条 轨枕失效标准
一、混凝土枕(含混凝土宽枕,混凝土岔枕): 1.明显折断;
2.环裂裂缝宽度超过0.5mm; 3.承轨槽面压溃,挡肩严重破损;
4.纵向裂缝宽度超过0.5mm,长度超过1.25m;
5.承轨槽两钉孔间裂缝宽度超过0.5mm,并延伸至轨枕端部或轨枕中部; 6.纵横裂缝交错,严重掉块露筋。
二、木枕(含木岔枕):
1.腐朽失去承压能力,钉孔腐朽无处改孔,不能持钉; 2.折断或拼接的接合部分分离,不能保持轨距;
3.机械磨损,经过削平或除去腐朽木质后,厚度不足100mm; 4.劈裂或其它伤损不能承压、持钉。第3.3.6条 旧轨枕分为三类。
一类为再用轨枕:可不经修理或稍加修理,即能使用的轨枕; 二类为待修轨枕:经过修理才能再用的轨枕; 三类为废轨枕:不能修理再用的轨枕。
第3.3.7条 从线路上更换下来的旧轨枕,应及时回收集中,分类堆码在工区或车站。
一、二类旧轨枕,有计划地修理使用;三类旧轨枕由工务段鉴定处理。其中有的废木枕可做防爬支撑、冻害垫板及其他零星用料,有的废混凝土枕可改做其他用途。
第3.3.8条 线路上轨枕的修理
一、用捆扎、腻缝或打钉板等方法,修理劈裂的木枕。
二、用削平、镶补等方法,修理机械磨损的木枕。
三、用环氧树脂修补局部破损的混凝土枕。
四、用硫磺水泥砂浆锚固松动或失效的螺旋道钉。第四节 钢 轨
第3.4.1条 线路上的钢轨类型,应与运量和容许速度相适应。超过大修更换周期的钢轨,如因金属疲劳、强度减弱而伤损严重时,应适当降低线路容许速度,以保证行车安全。
第3.4.2条 伤损钢轨分轻伤和重伤两类。
一、轻伤钢轨标准如下:
1.钢轨头部磨耗超过表3.4.2—1所列限度之一者; 2.轨头下颏透锈长度不超过30mm;
3.钢轨低头(包括轨端踏面压伤和磨耗在内)超过3mm(用1m直尺测量最低处);
4.轨端、轨顶面、淬火层或焊补层有剥落掉块,其长度超过15mm,深度超过4mm; 5.波浪型磨耗谷深超过0.5mm,轨顶面擦伤深度1~2mm(不含剥落掉块); 6.钢轨探伤人员或养路工长认为有伤损的钢轨。
二、重伤钢轨标准如下:
1.钢轨头部磨耗超过表3.4.2—2(略)所列限度之一者; 2.钢轨在任何部位有裂纹(但焊缝裂纹应鉴定后确定); 3.轨头下颏透锈长度超过30mm;
4.轨端或轨顶面剥落掉块,其长度超过30mm,深度超过8mm;
5.钢轨在任何部位变形(轨头扩大、轨腰扭曲或鼓包等),经判断确认内部有暗裂;
6.钢轨锈蚀除去铁锈后,轨底厚度小于5mm(在轨底边缘处测量)或轨腰厚度小于8mm;
7.轨顶面擦伤深度超过2mm(不含剥落掉块); 8.钢轨探伤人员或养路工长认为有影响行车安全的其他缺陷(含黑核、白核)。普通线路(道岔)和无缝线路缓冲区的重伤钢轨应及时更换,换下后应垛上明显的“³”标记,防止再铺用。无缝线路长钢轨的重伤,应按条4.3.9条的规定处理。在桥上或隧道内的轻伤钢轨,应及时更换。
第3.4.3条 线路上的两股钢轨接头,一般应采用相对式。曲线地段外股应使用标准长度钢轨,里股应利用厂制缩短轨调整钢轨接头位置,剩余的少量相错量,应利用钢轨长度误差量在曲线内(有困难时可在直线上)调整。直线地段应接钢轨长度误差量配对使用,在每轨节上相差
量一般应不大于3mm,并应前后、左右抵消,在两股钢轨上累计相差量最大不得大于15mm。
铺设非标准长度钢轨或再用轨,无厂制缩短轨时,钢轨接头可采用相错式,其相错量不得小于3mm。采用相错式的两曲线之间直线长度短于300m时,亦可采用相错式。采用相错式时个别插入的短轨,宜铺设在曲线两端的直线上,在困难条件下,可铺设在曲线里股。
第3.4.4条 线路上个别插入的短轨,在正线上不得短于6m,在站线上不得短于4.5m,并不得连续插入两根及以上短轨。
第3.4.5条 普通线路钢轨接头,应根据钢轨长度与钢轨温度预留轨缝。轨缝的标准尺寸按下列公式计算: 1 ao =aL(tx -to)+—aq 2 式中 ao ——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时的预留轨 缝(mm);
a——钢轨钢线膨胀系数为0.0118(mm/m.℃); L——钢轨长度(m);
tx ——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地区的中间 轨温(℃); 1 tx =—(Tmax +Tmin)2 其中 Tmax、Tmin ——当地历史最高、最低轨温(℃);
to ——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时 的轨温(℃);
aq ——构造轨缝(mm),38、43、50、60kg/m钢轨aq 均采 用18mm。
最高、最低轨温差小于85℃地区,在按上式计算以后,亦可根据具体情况,将轨缝值减小1~2mm。
对于25m钢轨,只允许铺设在当地历史最高、最低轨温差100℃以下地区,否则应个别设计。
各地区(或区段)采用的最高、最低轨温,由铁路局规定。
注:按原《铁路工务规则》第21条轨缝计算公式预留的轨缝,应结合线路中修或综合维修按上列公式计算调整。
第3.4.6条 12.5m钢轨地段,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时的轨温不受限制。对于25m钢轨地段,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时的轨温限制范围为tx +30℃~tx -30℃;最高最低轨温差小于85℃地区,如将轨缝值减小1~2mm,轨温限制范围相应地降低3~7℃。特殊情况下,在轨温限制范围以外更换的25m钢轨地段,必须在轨温限制范围以内时调整轨缝,使其符合第3.4.5条规定的标准。轨缝应设置均匀,每千米轨缝总误差:25m钢轨地段不得大于±80mm;12.5m钢轨地段不得大于±160mm。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6mm。
第3.4.7条 铁路线路上不得使用工业轨,线路上现有的工业轨,应加强检查监视,并有计划地更换。
第3.4.8条 在钢轨上钻螺栓孔时,两螺栓孔的净距,不得小于直径的两倍(直径不同时,按大直径计)。其他部门需要在钢轨上钻孔或加装设备时,须经工务段同意,钻孔位置须在轨腹中和轴上。
第3.4.9条 用于线路上的钢轨,需要截断时,应全断面垂直锯断。钻螺栓孔时,应用钢轨钻钻孔。严禁使用乙炔切割或烧孔,严禁使用剁子和其他工具强行截断和冲孔。
第3.4.10条 下列位置不应有钢轨接头,否则应将其焊接或冻结。
一、明桥面小桥的全桥范围内。
二、钢梁端部、拱桥温度伸缩缝和拱顶等处前后各2m范围内。
三、设有温度调节器的钢梁的温度跨度范围内。
四、钢梁的横梁顶上。
五、道口范围内。第3.4.11条 要做好钢轨养护维修,预防和整治钢轨病害,延长钢轨使用寿命。钢轨硬弯用1m直尺测量,矢度大于0.5mm时应矫直。轨面擦伤和剥落掉块接近或达到轻伤程度时应焊补。要有计划地用打磨、焊补、更换道碴、垫枕下大胶垫等方法,综合整治钢轨接头病害。对小半径曲线地段的钢轨,要根据磨耗情况定期涂油。对易受盐碱浸蚀地段和隧道内的钢轨,要经常保持排水畅通,必要时可在钢轨上涂抹防锈剂。曲线地段侧面磨耗未达到轻伤程度的钢轨,要有计划地调边使用。常备轨要有计划地与线路上钢轨倒换使用。
第3.4.12条 从线路上换下的旧钢轨,应及时回收集中,按旧轨使用、整修技术条件(附录三,略)的规定,鉴定分类、划分等级与整修,并要分类堆码,建立帐卡,妥善保管。第五节 联结零件
第3.5.1条 接头夹板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及时更换:
一、折断。
二、中央裂纹(中间两螺栓孔范围内),平直及异型夹板超过5mm,双头及鱼尾型夹板超过15mm。
三、其他部位裂纹发展到螺栓孔。
第3.5.2条 接头螺栓应齐全,作用良好,缺损时应及时补充和更换。接头螺栓扭矩应达到表3.5.2(略)的规定值,并应保持均匀。扭矩不足时,不得低于规定值100N²m以上。
25m钢轨地段,在升温季节(春夏)进行影响线路稳定性的维修作业时,亦可临时采取降低接头螺栓扭矩的办法放散应力,但必须保持轨缝大于零,并及时将扭矩恢复正常。
第3.5.3条 接头螺栓及垫圈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及时更换:
一、螺栓折断,严重锈蚀,丝扣损坏或杆径磨耗超过3mm。
二、弹簧垫圈折断或失去弹性。第3.5.4条 钉道钉的规定
一、有铁垫板时,直线及半径800m以上的曲线地段,每根木枕上每股钢轨内外侧各钉一个道钉;半径在800m及以下的曲线(含缓和曲线)地段,内侧加钉一个道钉。铁垫板与木枕的联结道钉,必须钉齐(冻害地段、明桥面除外)。
二、无铁垫板时,每根枕木上每股钢轨的内外侧各钉一个道钉,四个道钉位置成八字形,道钉中心至木枕边缘的距离应大于50mm,钢轨内外侧道钉应错开80mm以上。
第3.5.5条 铁垫板和道钉应齐全,作用良好,缺少时应及时补充。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有计划地更换:
一、铁垫板折断、变形或严重锈蚀。
二、道钉钉头脱落、严重锈蚀或下颏磨耗达3mm。
第3.5.6条 扣件应经常保持设备齐全,位置正确,作用良好,缺少时应及时补充。扣板、轨距挡板应靠贴轨底边;扣板(弹片)扣件扭矩应保持在80~140N²m;弹条扣件的弹条中部前端下颏应靠贴轨距挡板或保持在80~120N²m,在半径为650m及以下曲线地段,还应将螺母再拧紧1/4圈或保持在120~150N²m。
使用扣板扣件时,正线半径在800m及以下和站线半径在450m及以下的曲线(均含缓和曲线)地段,在钢轨外侧应使用加宽铁座。第3.5.7条 扣件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有计划地修理或更换:
一、螺旋道钉折断,螺帽或螺杆丝扣损坏,严重锈蚀。
二、平垫圈、弹簧垫圈损坏或变形,作用不良。
三、弹条、扣板(弹片)损坏或变形,不能保持应有的扣压力。
四、扣板(轨距挡板)严重磨损,与轨底边离缝超过2mm。
五、挡板座、铁座损坏或变形,作用不良。
六、大胶垫磨穿、断裂、压溃或变形(两侧压宽合计:厚度为7mm的胶垫超过15mm,厚度为10mm的胶垫超过20mm),小胶垫损坏。第六节 轨道加强设备
第3.6.1条 曲线地段(含缓和曲线)应按下列条件安装轨距杆或轨撑。
一、铺设木枕时,正线半径为800m及以下和站线半径为450m及以下的曲线,按表3.6.1(略)的规定安装。
半径为350m及以下的曲线和道岔导曲线,可根据需要安装轨距杆和轨撑两种加强设备。
二、铺设混凝土枕时,在行驶电力机车区段半径为600m及以下的曲线,其它区段半径为350m及以下曲线可根据需要比照表3.6.1(略)安装,或采用保持轨距能力较强的弹性扣件。
设有轨道电路的线路,安装轨距杆时,应安装绝缘轨距杆。
第3.6.2条 铺设木枕的正线和到发线,应根据线路条件,列车运行情况,安装足以锁定线路、道岔的防爬设备。其他站线的线路、道岔,应根据爬行情况,适当安装防爬设备。对驼峰线路,有正规列车通过的道岔、绝缘接头、桥梁前后各75m地段,应增加防爬设备数量。
第3.6.3条 铺设木枕的线路、道岔,使用穿销式防爬器时,一般安装数量和方式如表3.6.3—1(略)和表3.6.3—2(略)的规定。
第3.6.4条 铺设混凝土枕的线路、道岔,使用弹条扣件时,可不安装防爬设备。使用其他扣件时,对线路坡度大于6‰地段,制动地段,驼峰线路,有正规列车通过的道岔、绝缘接头、桥梁(明桥面)前后各75m地段,可根据具体情况安装防爬设备,安装数量可比照木枕线路适当减少。
第3.6.5条 在碎石道床地段,每组防爬设备的组成:单方向锁定为一对穿销式防爬器和三对支撑;双方向锁定为两对穿销式防爬器和三对支撑。在沙道床和卵石道床地段,比照碎石道床地段,每组防爬设备强加一对支撑。防爬设备应安装在钢轨中部,接头附近两根轨枕不宜安装。防爬支撑一般应安装在钢轨底下,不使用大型养路机械的木枕地段,亦可安装在与轨底边净距为350mm的道心内。
穿销式防爬器与轨枕之间,应设木制承力板,防爬支撑断面应不小于120平方厘米,防爬支撑与轨枕之间有空隙时,应用木片塞紧。
第3.6.6条 普通线路正线(不含站内)应设置爬行观测柱,有防爬设备地段,每0.5km设置一对;无防爬设备地段,每1km设置一对。爬行观测桩应埋设牢固,标记清楚,便于检查,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有固定建筑物可利用时,亦可在建筑物上设置观测标记。第3.6.7条 轨道加强设备应保持数量齐全,作用良好,缺少时应有计划地补充。防爬设备的安装数量和方式与线路爬行情况不相适应时,应及时进行调整。轨道加强设备伤损达到下列标准,应有计划地修理或更换:
一、轨距杆折断或丝扣损坏,螺帽、垫圈、铁卡损坏或作用不良。
二、轨撑损坏、变形或作用不良。
三、防爬器折损、变形,穿销打不紧或作用不良。
四、防爬支撑断面小于110平方厘米,损坏、腐朽或作用不良。第七节 曲 线
第3.7.1条 在线路直线地段,两股钢轨顶面应位于同一水平。在线路曲线地段,应根据曲线半径和实测行车速度,在外股钢轨合理地设置超高。超高按下列公式计算: 2 11.8Vi H=—————— R
------ / 2 /ΣNi Qi Vi Vi = /-------- √ ΣNi Qi 式中 H——超高(mm)
Vi ——平均速度(km/h)R——曲线半径(m)
Ni ——一昼夜各类列车次数(列)Qi ——各类列车重量(t)
Vi ——实测各类列车速度(km/h)
未被平衡欠超高,一般应不大于75mm,特殊情况下不得大于90mm。在按上式计算出超高以后,对未被平衡欠超高按下列公式检算: 2 11.8V0 Ho =——————-H R
式中 H0 ——未被平衡欠超高(mm)Vc ——实测最高行车速度(km/h)
实设最大超高,在单线上不得大于125mm,在双线上不得大于150mm。第3.7.2条 行车条件有较大变化,或曲线发生木枕压切、混凝土枕挡肩破损、钢轨不正常磨耗等情况,应通过实测行车速度,重新计算和调整超高。
实测最高行车速度较低,实设超高较小的曲线,按线路容许速度检算时,未被平衡欠超高最大不得大于130mm。如因曲线线路容许速度偏高,实际行车速度偏低,设置超高有特殊困难时,可适当降低该曲线的线路容许速度。第3.7.3条 曲线超高顺坡
一、曲线超高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顺完,顺坡坡
1度一般应不大于—————;如缓和曲线长度不足,顺坡 9Vmax可延伸至直线上;如无缓和曲线,则在直线上按不大
1于————顺坡。在直线上顺坡的超高,有缓和曲线时 9Vmax不得大于15mm,无缓和曲线时不得大于25mm。
在困难条件下,可适当加大顺坡坡度,但不得大 1于————。7Vmax 1 1 式中Vmax =线路容许速度,————或————大于 9Vmax 7Vmax2‰时,按2‰计算,以下同。
二、复曲线的两超高不相等时,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超高向较小超高均匀顺坡。
三、同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直线长度,应不短于25m。不足25m时,可在直线部分设置不短于25m的相等超高段;在困难条件下,可在直线部分从较大超高向较小超高均匀顺坡。
四、反向曲线两超高顺坡终点间的直线长度,应不短于25m。不足25m时,正线上可不短于20m,站线上可不短于10m;在困难条件下,可按不大于
1————顺坡;必要时,超高顺坡可延伸至圆曲线上,但7Vmax圆曲线始终点的未被平衡欠超高,不得超过第3.7.1条的规定。
五、特殊条件下的超高顺坡,铁路局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
第3.7.4条 轨距是钢轨头部顶面下16mm范围内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的最小距离。直线轨距标准为1435mm。曲线轨距按下列规定标准在里股加宽。
一、新建、改建及线路大修或成段更换轨枕地段,按表3.7.4—1(略)规定的标准。
二、其他线路按表3.7.4—1(略)规定的标准逐步调整,在未调整前可维持表3.7.4—2(略)规定的标准。第3.7.5条 曲线轨距加宽递减
一、曲线轨距加宽应在整个缓和曲线内递减;如无缓和曲线,则在直线上递减,递减率一般不得大于1‰。
二、复曲线的两曲线轨距加宽不相等时,应在正矢递减范围内,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
三、两曲线轨距加宽按1‰递减终点间的直线长度,应不短于10m。不足10m时:如直线部分的两轨距加宽相等,则直线部分保留相等的加宽;如不相等,则直线部分从较大轨距加宽向较小轨距加宽均匀递减。在困难条件下,站线上的曲线轨距加宽允许按2‰递减。
四、特殊条件下的轨距加宽递减,铁路局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
第3.7.6条 要做好曲线养护维修,预防和整治线路病害,保持曲线的稳定状态。要注意控制曲线两端的直线位置和方向,保持曲线与直线正常连结和曲线位置正确;要有计划地用绳正法拨正曲线,整治曲线两端“鹅头”和钢轨接头“支咀”,保持曲线圆顺。
现场曲线的头尾位置、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半径,均应与设备图表保持一致。第八节 道 岔
第3.8.1条 轨距
一、尖轨尖端轨距:见表3.8.1—1(略)。
二、尖轨跟端轨距:见表3.8.1—2。
三、导曲线中部轨距:根据导曲线半径,按第3.7.4条表3.7.4—1(略)的规定办理。
四、辙叉部分轨距:直、侧向均为1435mm。
五、尖轨在拉杆处的最小动程:直尖轨为142mm,曲尖轨为152mm,AT型弹性可弯尖轨为180mm。
第3.8.2条 各部分轨距加宽递减
一、尖轨尖端轨距加宽,按不大于6‰递减至基本轨接头。
二、尖轨尖端与尖轨跟端轨距的差数,直尖轨在尖轨全长范围内均匀递减;曲尖轨按标准图或设计图办理。
三、尖轨跟端直向轨距加宽,向辙叉方向递减,距离为1.5m。
四、导曲线中部轨距加宽,直尖轨时,向两端递减至尖轨跟端为3m,至辙叉前端为4m;曲尖轨时,按标准图或设计图办理。
五、对口道岔尖轨尖端轨距递减:两尖轨尖端距离不大于6m,两尖端处轨距相等时不做递减,不相等时则从较大轨距向较小轨距均匀递减;两尖轨尖端距离大于6m时,则按不大于6‰的递减率递减,但中间应有不短于6m的相等轨距段。
六、道岔前端与另一道岔的后端相连时,尖轨尖端轨距递减率应不大于6‰,如不能按6‰递减时,可加大前面道岔的辙叉轨距为1441mm;仍不能解决时,旧有道岔容许保留大于6‰的递减率。第3.8.3条 导曲线支距与超高 导曲线支距按标准图或设计图设置,在导曲线与基本股两股钢轨作用边之间测量。导曲线可根据需要设置6mm的超高,并在导曲线范围内按不大于2‰顺坡。第3.8.4条 轮缘槽宽度
一、护轨平直部分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2mm,如侧向轨距为1441mm时,则侧向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8mm;容许误差为+
3、-1mm。
二、辙叉心理论尖端至心轨宽50mm处轮缘槽标准宽度为46mm,容许误差为+
3、-1mm。
轮缘槽宽度的量取位置与第3.7.4条规定的轨距量取位置相同。
第3.8.5条 正线道岔(直向)与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不得短于20m。站线道岔与曲线或道岔与其连接曲线之间的直线段长度,一般不得短于7.5m;在困难条件下或道岔后的两线间距较小时,不得短于6m;轨距加宽递减率一般不得大于2‰,直线段较短时不得大于3‰。
连接曲线半径不得小于该道岔导曲线半径。连接曲线可以设置超高,但不宜大于15mm,顺坡不得大于2‰。
第3.8.6条 双开道岔、交分道岔、交叉渡线及其他类型道岔的各部分尺寸,按标准图或设计图办理。
第3.8.7条 尖轨有下列伤损或病害,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一、尖轨尖端与基本轨不靠贴;
二、尖轨侧弯造成轨距不符合规定;
三、在尖轨顶面宽50mm及以上断面处,尖轨顶面低于基本轨顶面2mm及以上;
四、尖轨工作面伤损,继续发展轮缘有爬上尖轨的可能;
五、其他伤损达到钢轨轻伤标准时。
第3.8.8条 基本轨有下列伤损或病害,应及时修理或更换:
一、曲股基本轨的弯折点位置不对或弯折尺寸不符合要求。
二、基本轨垂直磨耗,在正线上超过6mm,在到发线上超过8mm,在其他站线上超过10mm。
三、其他伤损达到钢轨轻伤标准时。
第3.8.9条 查照间隔(辙叉心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小于1391mm,护背距离(辙叉翼作用面至护轨头部外侧的距离)不得大于1348mm。第3.8.10条 道岔护轨螺栓必须齐全,作用良好,折断时必须立即更换。一块间隔铁的螺栓,全部折断或缺少时,停止使用。
第3.8.11条 道岔各种零件应齐全,作用良好,缺少时应及时补充。有下列伤损或病害,应进行修理或更换:
一、各种接头螺栓、连杆、顶铁和间隔铁损坏、变形或作用不良。
二、滑床板损坏、变形或滑床台磨耗大于3mm。
三、轨撑损坏、变形,轨撑与轨头下颏或轨撑与垫板挡肩离缝大于2mm。
四、其他各种零件损坏、变形或作用不良。第3.8.12条 伤损辙叉分轻伤和重伤两类
一、高锰钢整铸辙叉轻伤标准:
1.在辙叉心宽40mm的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辙叉翼堆高部分)在正线上超过4mm,在到发线上超过6mm,在其他站线上超过8mm; 2.辙叉上面和侧面在任何部位有裂纹;
3.辙叉心、辙叉翼轨面剥落掉块,长度超过15mm,深度超过3mm; 4.钢轨探伤人员或养路工长认为有伤损的辙叉。
二、高锰钢整铸辙叉重伤标准:
1.在辙叉心宽40mm的断面处,辙叉心垂直磨耗(不含辙叉翼堆高部分)在正线上超过6mm,在到发线上超过8mm,在其他站线上超过10mm; 2.垂直裂纹长度(含轨面部分裂纹长度)超过以下限度者(表略); 3.纵向水平裂纹长度超过以下限度者(表略); 4.叉趾、叉跟的轨头及下颏部位裂纹超过30mm;
5.叉趾、叉跟浇注断面变化部位斜向或水平裂纹,长度超过120mm或虽未超过120mm,但裂纹垂直高度超过40mm;
6.底板裂纹向内裂至轨腰,并超过轨腰与圆弧的连接点; 7.螺栓孔裂纹延伸至轨端、轨头下颏或轨底,两个螺栓孔裂通;
8.辙叉心、辙叉翼轨面剥落掉块,长度超过30mm,深度超过6mm时; 9.钢轨探伤人员或养路工长认为有影响行车安全的其它缺陷。
三、钢轨组合辙叉的垂直磨耗比照高锰钢整铸辙叉办理,其他伤损比照钢轨轻重伤标准办理。
辙叉有轻伤时,应注意检查观测,达到重伤标准时,应及时更换。第3.8.13条 单开道岔过岔最高速度规定如下:
一、直向过岔最高速度一般应不超过表3.8.13—1(略)的规定。
二、侧向过岔最高速度如表3.8.13—2(略)的规定。其他道岔的直向和侧向过岔最高速度由铁路局规定。第九节 无缝线路
第3.9.1条 温度应力式无缝线路的结构,分固定区、伸缩区、缓冲区三部分。固定区长度根据线路及施工条件确定,最短不得短于50m。伸缩区长度根据年轨温差幅度、道床纵向阻力、钢轨接头阻力计算确定,一般为50~100m。缓冲区一般由2~4节标准轨(含厂制缩短轨)组成,普通绝缘接头应为4节,如采用胶接绝缘接头,可将胶接的一节钢轨插在2节或4节标准轨的中间。
如需变更无缝线路原设计结构,或临时部分拆除,须有技术文件,并经铁路局批准。
第3.9.2条 每段无缝线路设置位移观测桩5~7对,如固定区较长,可适当增加对数。其中:固定区中间点一对,伸缩区始终点各一对,其余设置在固定区。位移观测桩必须预先埋设牢固,在长钢轨两端就位后,立即进行标记,标记要明显、耐久、可靠。
第3.9.3条 无缝线路混凝土枕地段,应采用弹条扣件和厚度为10mm的大胶垫;木枕地段应采用分开式扣件;混凝土宽枕地段,可根据需要采用大调高量弹条扣件。
第3.9.4条 防爬设备安装数量和方式
固定区:混凝土枕弹条扣件地段可不安装;其他扣件地段根据需要安装;木枕地段比照普通线路办理。
伸缩区:混凝土枕弹条扣件地段可不安装;其他扣件或木枕地段,每12.5m安装4组(正反方向各4对)支撑24个。缓冲区:比照伸缩区办理。
第3.9.5条 缓冲区钢轨接头,必须使用六孔夹板和10.9级高强度螺栓,接头螺栓扭矩应达到900N²m,扭矩不足时,不得低于700N²m。轨缝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绝缘接头轨缝不得小于6mm,并应广泛采用胶接绝缘接头。第3.9.6条 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应为长钢轨处于无温度力状态的轨温,通常将长钢轨两端正常就位时的轨温平均值作为锁定轨温。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必须准确、均匀,用机械拉伸铺设长钢轨时,应观测与控制拉伸的均匀程度。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必须做好应力放散或调整:
一、实际锁定轨温不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以内,或左右两股长钢轨的实际锁定轨温相差超过5℃。
二、锁定轨温不清楚或不准确。
三、铺设的或维修的作业方法不当,长钢轨产生不正常的过量伸缩。
四、固定区出现严重的不均匀位移。
五、夏季线路方向严重不良,碎弯多。
六、通过测试,发现应力严重不均匀。
七、处理线路故障或施工需要,改变了原来的锁定轨温。
第3.9.7条 长钢轨的焊缝部分要保持平直,在线路上用1m直尺测量,矢度不得大于±0.5mm。两股长钢轨的联合接头应相对,其相错量不得大于100mm,距桥台挡碴墙边不得小于2m,并不得置于道口及无碴桥上(大桥按设计文件办理)。铝热焊缝距轨枕边不得小于40mm。第十节 道口及标志
第3.10.1条 道口应根据铁路沿线交通运输的具体情况合理设置。车站内原则上不设道口,道口距道岔,桥隧应有不小于50m的安全距离。区间两道口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宜小于2km,交通运输繁忙地区不宜小于1km。
道口宜设置在了望条件良好的地点。在距道口不小7m范围内,应能看到两侧各400m(双线500m)以外的火车,火车在800m以外可看见道口。
道口的增设与拆除,须经铁路局批准。道口是否设置看守,由铁路分局根据了望条件、交通量及其他具体情况决定。
第3.10.2条 道口铺面宽度:城市道路和公路,一般应与道路路面宽度相同,通行机动车的乡村道路,应不小于4.5m;通行非机动车的乡村道路,应不小于2.5m。第3.10.3条 道口上道路与铁路应为正交,有困难时,其交角一般应大于45°。道口两侧道路的平台长度(从钢轨外侧算起),应符合城市道路、公路和乡村道路的有关规定。如基建、大修及其它施工需要改移道口或变动道路部分时,应与道路产权单位商定。注:《铁路道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经委及有关六部经交〔1986〕161号公布)中规定:铁路道口路面的改造、维修和管理,钢轨外2m以内由铁路产权单位负责,2m以外由道路产权单位负责。
第3.10.4条 道口可采用木制、石制、钢制或混凝土制铺面板,材质及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铺砌要平整稳固。
护轨轮缘槽宽度,直线上应为70—100mm,曲线里股应为90—100mm;轮缘槽深度应为45—60mm。护轨两端各做成喇叭口。距护轨端300mm处弯向线路中心,其终端距钢轨工作边应不小于150mm。
第3.10.5条 在铁路上距道口500—1000m处设置司机鸣笛标(站内或站内道口两端不设)。在道口附近的道路两侧设置护桩(路堑内及城市市区可不设)。可根据需要在通向道口、距道口最外股钢轨5m处的道路右侧设置道口自动信号机。
第3.10.6条 有人看守道口除按第3.10.5条规定办理外,还应修建道口看守房,在距最外股钢轨不小于3m处设置带有标志(标志为红色圆牌,有条件的地方夜间可安设红灯)的栏杆或栏门,并应设置照明、电话和电铃,备有防护信号用具、钟表和扩音器。可根据需要安装自动显示装置和自动栏木。必要时设置遮断色灯信号机,其位置一般应距道口不小于50m。
栏木或栏门以对道路开放为定位,特殊情况下需要以对道路关闭为定位时,须经铁路分局批准。
第3.10.7条平过道应根据站、段、场、所的作业需要适当设置。平过道宽度应不小于2.5m,但只为工作人员走行的平过道宽度可采用1.5m。平过道不设置标志和护桩,其铺面可参照道口铺面根据具体情况办理。
第3.10.8条 线路标志及信号标志的式样应符合标准图的规定,并应经常保持完整、位置正确、标志鲜明。
线路标志:公里标、半公里标、曲线标、圆曲线和缓和曲线始终点标、桥隧标、坡度标及铁路局、铁路分局、工务段、领工区和养路工区的管界标。
信号标志(与工务有关的):警冲标、司机鸣笛标、减速地点标和作业标。线路、信号标志设置的位置规定如下:
一、线路标志在单线上顺计算公里方向设于线路左侧,在双线上各设于该线列车运行方向左侧。
二、信号标志顺列车运行方向设于线路左侧。
三、各种标志(警冲标除外)应设在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小于2m处,不超过钢轨顶面的标志,可设在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小于1.35m处。
四、警冲标设在会合线路两线间距为4m的中间。有曲线时按限界加宽办法加宽;两线间距不足4m时,应设在两线最大间距的起点处。
第四章 线路维修主要作业要求 第一节 起道捣固和垫板作业
第4.1.1条 在线路综合维修中,如线路状态较好,质量基本稳定,可采取重点起道。如线路坑洼较多,积累的下沉量较大,应有计划地适当地全面起道。全面起道时,应结合线路坡度和变坡点的情况,合理地确定起道地段的延长和起道量。起道量普遍超过40mm时,一般应用仪器测量设置水平桩,按水平桩起道。
第4.1.2条 木枕地段,在综合维修中,全面或重点起道时,应全面进行捣固。在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中,可采取重点起道和重点捣固。
捣固时,应在钢轨两侧各400mm范围内捣实道床,并对轨下部分加强捣固。第4.1.3条 混凝土枕地段,在综合维修中,应将调高垫板全部撤除,对起道地段进行全面捣固,对非起道地段进行全面捣固或重点捣固。在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中,可采取捣固和垫板相结合的方法。
捣固时,应在钢轨两侧各450mm范围内均匀捣实道床。靠近捣固范围的枕下道床,应填充饱满。
第4.1.4条 调高垫板的规格尺寸和使用要求
一、规格尺寸:长度为185mm,宽度比轨底窄2mm,厚度分为2、3、4、7、10、15mm六种。
二、使用要求:调高垫板应垫在轨底与大胶垫之间,一般情况下,每处调高垫板不得超过两块,总厚度不得超过10mm;使用大调高量扣件的整体道床、沥青道床和其他新型轨下基础,每处调高垫板不得超过三块,总厚度不得超过25mm。
第4.1.5条 除混凝土宽枕线路外,采用垫碴起道时,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路基稳定,无翻浆、下沉,无超过15mm的冻害。
二、线路质量比较稳定。
三、道床为火成岩碎石,无严重脏污、板结和翻浆冒泥,排水良好。
四、垫碴起道用的道碴,符合第3.2.3条的规定。第二节 拨道和改道作业 第4.2.1条 线路直线地段轨向不良,可用目测方法拨正。曲线地段轨向不良,可用绳正法测量、计算与拨正。如需改变曲线头尾位置、缓和曲线长度、圆曲线半径,应用仪器测量改动。
线路上其他设备影响轨道不能按应有位置拨正时,应用仪器测量校正。原则上应以线路中线为准,调整其他设备的位置和尺寸。在困难条件下,可通过测量调整轨道位置。
第4.2.2条 用绳正法拨正曲线的基本要求
一、曲线两端直线轨向不良,一般应事先拨正。直线段较短时,可与两曲线同时计算拨正。
二、在外股钢轨上,用钢尺丈量每10m设置一个测点(曲线头或尾是否在测点上不限)。
三、在风力较小条件下,在轨顶面下16mm处,拉绳测量每个测点正矢,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四、按绳正法原理计算拨道量,计算时不宜为减少拨道量而大量调整。
五、设置拨道桩,按桩拨道。
第4.2.3条 木枕地段改道时,应使铁垫板外肩靠贴轨底边,同时应整直弯曲道钉和更换伤损道钉。混凝土枕地段,应用调整不同号码扣板、轨距挡板的方法改道,并可用加垫片的方法调整尺寸,但厚度不得超过2mm。改道同时应修理和更换不良扣件。
改道的前后作业程序要紧密衔接,保持起下道钉和松开扣件的数量不超过《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的规定。要按改道量将钢轨拨正,禁止利用道钉或扣件挤动钢轨。第4.2.4条 在道岔转辙部分改道时,应将影响按轨距标准改道的曲股基本轨弯折尺寸和尖轨侧弯整修好。在辙叉部分改道时,要处理好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和翼轨、护轨轮缘槽宽度之间的关系,要用打磨钢轨肥边和间隔铁加垫片等方法,调整好轮缘槽宽度。
第4.2.5条 凡有硬弯的钢轨,均应于铺轨前矫直,常备轨亦应保持顺直。线路上的钢轨硬弯,应在轨温较高季节矫直,矫直时轨温应高于25℃。
矫直钢轨前,要测量确认硬弯的位置、形状和尺寸,确定矫直点数和矫直量,避免矫后硬弯复原或产生新弯。矫直钢轨时,要使钢轨横向变形,防止钢轨扭曲。矫直钢轨后用1m直尺测量,矢度不得大于0.5mm。第三节 无缝线路作业 第4.3.1条 无缝线路应根据季节特点、锁定轨温和线路状态,合理安排全年维修计划。综合维修应以长轨段为单位安排进度,遇有跨工区的长轨段,需由双方协同安排计划。锁定轨温较低或薄弱地段的综合维修,宜安排在气温较低的月份进行。锁定轨温较高地段的综合维修,可安排在气温较高的月份进行。在高温月份尽量不安排综合维修和少做影响线路稳定性的工作。
凡影响无缝线路稳定性的基建或桥隧、路基大修施工,须有技术措施,并经铁路分局批准。
第4.3.2条 无缝线路维修作业,必须遵守下列作业轨温条件:
一、混凝土枕(含混凝土宽枕)无缝线路维修作业轨温条件,如表4.3.2(略)的规定。
二、混凝土枕(含混凝土宽枕)无缝线路曲线地段,扒道床、起道和拨道作业轨温条件:半径为600~小于800m地段,按表4.3.2的规定各缩小5℃;半径小于600m地段,按表4.2.2的规定各缩小10℃。轨温在实际锁定轨温减30℃以下时,伸缩区和缓冲区禁止进行维修作业(更换扣件和扣件涂油除外)。
三、木枕无缝线路维修作业轨温条件,按前两项规定各缩小5℃。第4.3.3条 无缝线路综合维修或成段进行经常保养,如需在高温季节进行时,应有计划地先放散钢轨温度应力,然后再进行作业;以后,在设计锁定轨温范围内,重新做好应力放散与锁定工作。
少量的维修作业,如需在高温季节进行时,可采取调整作业时间的办法,以适应作业轨温条件的要求。
第4.3.4条 凡进行影响无缝线路稳定性的维修作业,必须测量与掌握轨温,检查钢轨位移情况,切实按作业轨温条件进行作业。作业过程中应注意:
一、起道要有足够道碴,起道前要先拨正线路方向。
二、起、拨道机具不得安放在铝热焊缝处。
三、列车通过前,起道要顺坡捣固,拨道要拨顺。
四、扒开的道床,要及时回填饱满和夯实。
作业中要随时注意线路状态和行车情况,如发现起道省力,拨道拨不动,轨向、高低临时有变化等胀轨预兆,应立即停止作业,回填道床,恢复线路。并应加强检查监视,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
第4.3.5条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可采用滚筒放散和滚筒与拉伸器相结合放散两种方法。滚筒放散方法:在接近设计锁定轨温的条件下,松开扣件和防爬器,长钢轨下垫滚筒,配合以适当撞轨,使长钢轨正常伸缩。滚筒与拉伸器相结合放散方法:在轨温比较低的条件下,在利用滚筒放散的同时,用拉伸器拉伸,但原锁定轨温不清楚或不准确,必须在滚筒放散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后再用拉伸器拉伸。无缝线路应力调整(不改变长钢轨长度),可在比较接近实际锁定轨温的条件下,采用滚筒调整和列车调整两种方法。滚筒调整方法:在调整地段松开扣件和防爬器,长钢轨下垫滚筒。列车调整方法:在调整地段,适当松动扣件和防爬器,利用列车碾压。第4.3.6条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由养路领工区调查并提出计划,工务段审批。养路领工区组织施工,工务段派人协助指导。施工前制订施工计划(结合整治线路爬行),拟订安全措施,组织足够的人员和备齐料具,做好施工充分准备。第4.3.7条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时,每隔50~100m设置一个观测点,观测钢轨在放散时的位移量,及时排除影响放散的故障,力求放散均匀。
如应力放散不均匀,按全长实际锁定轨温计算,部分锁定轨温大于增减5℃,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局部调整或重新放散。
第4.3.8条 无缝线路应力放散符合设计规定后,应按实际锁定轨温修改有关技术资料,修正位移观测标记。
第4.3.9条 无缝线路长钢轨(含焊缝)重伤的处理要求如下:
一、在重伤处,及时上好鼓包夹板和急救器加固。或采取在钢轨上钻孔,上好夹板(含鼓包夹板)和螺栓的办法加固,并要根据伤损程度,有计划地进行永久处理。
二、如重伤范围较大,不能用夹板加固时,应及时按第4.3.11条或第4.3.12条的规定处理。
第4.3.10条 无缝线路长钢轨(含焊缝)折断的紧急处理要求如下:
一、在断缝处上好鼓包夹板和急救器加固,限速放行列车,并在前后各50m范围内拧紧扣件。
二、有条件时,应原位焊复;否则应在钢轨上钻孔,上好夹板(含鼓包夹板)和螺栓,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提高限制速度。
三、如折损严重或断缝拉开大于50mm时,不得放行列车,应及时按第4.3.11条的规定处理。
第4.3.11条 无缝线路长钢轨(含焊缝)折断,不论是否经过紧急处理(含重伤上夹板后折断),如不能及时原位焊复或焊接短轨进行永久处理时,均应进行临时处理。临时处理要求如下:
一、锯掉断缝前后各一段钢轨,锯口距断缝不得小于1m,插入4.5m的带孔短轨,并根据当时轨温适当预留轨缝。
二、上好接头夹板,拧紧螺栓,恢复正常行车速度。临时处理插入的短轨,不宜在线路上长时间保留,应尽早采取焊接短轨的方法进行永久处理。
第4.3.12条 无缝线路长钢轨(含焊缝)折断的永久处理要求如下:
一、在接近锁定轨温的条件下,拆除插入的短轨,适当松开扣件和防爬器,按需要放散应力,使前后钢轨恢复应有位置;或在轨温比较低的条件下,用拉伸器拉伸,使前后钢轨恢复应有位置。
二、去掉带有螺栓孔部分的钢轨,插入不短于6m的焊接短轨,其长度应等于从长钢轨上取下的总长减去两个焊缝宽度,其材质应与长钢轨相同。
三、紧急处理后直接进行永久处理时,比照前两项办理。
四、在线路上焊接时,轨温应不低于0℃。焊缝不得凹下,高出相邻轨面不得大于0.5mm。用1m直尺测量,中间拱度不得大于0.5mm,工作边矢度不得大于±0.5mm。放行列车时轨温应不高于300℃(不限速)。第四节 调整轨缝作业
第4.4.1条 成段轨缝尺寸是否符合第3.4.6条的规定,一般应于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时进行检查。日常可根据更换钢轨或调整轨缝的轨温,采用的C值和其后的轨温变化情况进行检算。必要时可采取抽样检查的方法,在抽样地段,逐根钢轨松动接头螺栓和扣件(或冒起道钉),尽量使钢轨自由伸缩,然后按检查时的轨温和轨缝的平均值进行检算。
第4.4.2条 轨缝应经常保持均匀,其中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调整:
一、原设置的轨缝,不符合第3.4.6条的规定。
二、轨缝严重不均匀。
三、线路爬行量超过20mm。
四、轨温在第3.4.6条规定的调整轨缝轨温限制范围以内时,出现连续三个及以上瞎缝或轨缝大于构造轨缝。
第4.4.3条 最高最低轨温差大于85℃地区的25m钢轨地段,一般应在夏前和冬前两次调整轨缝,通过放散钢轨温度应力,将轨缝调整均匀,避免在炎热季节过早地出现瞎缝,防止在严寒季节,过早地出现大轨缝。
第4.4.4条 成段调整轨缝时,应事先调查与计算,确定每根钢轨的串动方向与串动量,编制分段作业计划。如因配轨不当,接头相错量较大时,应按第3.4.3条的规定,在一般上或两股之间按长度误差量调配钢轨,不得用增减轨缝尺寸的方法调整接头相错量。
第4.4.5条 调整轨缝作业要求
一、不拆开接头调整轨缝,只松动接头螺栓,放行列车时,每个接头至少拧紧四个螺栓(每端两个)。
二、拆开接头调整轨缝,拉开空隙不超过50mm,放行列车时,将拉开的尺寸暂时均匀到其他接头内,每个接头至少拧紧四个螺栓(每端两个)。
三、拆开接头调整轨缝,拉开空隙超过50mm,放行列车时(限速),插入短轨头(带轨底),配合使用长孔夹板,并垫短枕,每个接头至少拧紧四个螺栓(一端两个,另一端一个,短轨头上一个)。
使用短轨头时,拉开的最大空隙不得超过150mm。短轨头(带轨底)的长度分为50、70、90、110、130mm五种。第五节 混凝土宽枕线路作业
第4.5.1条 混凝土宽枕线路起道作业,采用枕下垫碴和枕上垫板相结合的方法。整治较大坑洼,以垫碴为主;找平小坑,以垫板为主。一次垫碴厚度不得超过20mm;垫板总厚度不得超过10mm,每处不得超过两块。使用大调高量扣件时,垫板总厚度不得超过25mm;每处不得超过三块。在维修中要根据垫板数量和线路坑洼情况,有计划地成段地撤出垫板,用垫碴起道整平。
第4.5.2条 垫碴起道作业枕端一次起高量:单股起道不得超过80mm;双股起道不得超过60mm。在经列车压过回落以后,先将起道机窝道床填满夯实,然后回填枕端道床。在一次垫碴起道后,除超过临时补修容许误差限度处所外,不宜在短时间内再次垫碴起道。两次垫碴起道的间隔时间,一般应不少于七天。第4.5.3条 混凝土宽枕无缝线路作业,除按第4.3.2条规定的作业轨温条件办理外,垫碴起道作业轨温,不得超过实际锁定轨温+10℃~-15℃的范围(半径小于600m曲线地段为+5℃~-10℃);在日常轨温高于实际锁定轨温25℃季节,不得进行垫碴起道。
第4.5.4条 混凝土宽枕线路稳定后,应及时将轨枕间、隧道内枕端与挡碴墙间的空隙用封闭材料填封,防止道床脏污。如道床板结或翻浆冒泥,可采取逐孔倒筛办法进行整治。第六节 冻害垫板作业
第4.6.1条 在线路上垫入或撤出冻害垫板,在正线、到发线上顺坡长度,一般应为冻起高度的600倍,最低不得少于400倍;在其他站线上顺坡长度,一般应为冻起高度的400倍,最低不得少于300倍。冻起高度超过20mm时,两端顺坡之间应有不短于10m的过渡段,其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
在道岔上垫入或撤出冻害垫板,在正线、到发线道岔上顺坡长度,应为冻起高度的600倍;在其他站线道岔上顺坡长度,应为冻起高度的400倍;辙叉及转辙部分不得有坡度变化点。
第4.6.2条 冻害垫板的类型和尺寸:
一、顺垫板:长度为200mm,宽度与轨底相同,厚度分为3、6、9、12、15mm五种,使用于无铁垫板地段。有铁垫板地段,冻害垫板厚度不超过6mm时,可在铁垫板上顺垫。
二、横垫板:有铁垫板时,宽度为150mm;无铁垫板时,宽度为200mm。厚度和长度如下:
1.小型垫板的厚度分为6、9、12、15、18、21mm六种,长度与铁垫板相同
【法规标题】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颁布单位】铁道部 【发文字号】
【颁布时间】1989-7-27 【失效时间】
【全文】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
铁道部
2.中型垫板的厚度分为25、30、40、50mm四种,长度为300mm;
3.大型垫板的厚度分为40、50、60、70、80、90mm六种,长度为400mm; 4.通长垫板的厚度分为50、60、70、80、90、100、110mm七种,长度为2300mm。
第4.6.3条 冻害垫板和道钉的使用条件如表4.6.3(略)的规定。第4.6.4条 顺垫板重叠使用不得超过两块,总厚度不得超过15mm;横垫板重叠使用不得超过三块;较厚的垫板应放在下层。
第4.6.5条 混凝土枕线路冻害地段,在冻结前,应有计划地撤出调高垫板进行捣固。在冻结后,冻起高度不超过15mm地段,可用调高垫板整修,每处调高垫板不得超过两块,总厚度不得超过15mm(丝扣不足的螺旋道钉除外)。铺设混凝土枕地段,必须预先整治好超过15mm的冻害。铺设混凝土枕后发生的15mm以上的冻害地段,可采用大调高量扣件,每处调度垫板不得超过三块。超过15mm冻害地段的维修方法和作业要求,铁路局可根据具体情况规定,但对冻害必须有计划地尽早地进行整治。
第4.6.6条 冻害回落时,要及时撤出与调整冻害(调高)垫板,做好顺坡,保持轨道几何尺寸在经常保养容许误差限度以内。
木枕地段在冬季垫入的全部垫板和混凝土枕地段总厚度超过10mm的垫板,应在线路解冻后及时撤出。
第五章 线路维修标准
第一节 轨道几何尺寸容许误差
第5.1.1条 轨道几何尺寸容许误差,按线路容许速度划分为90km/h及以上、90km/h以下及到发线、其他站线三级,并分为作业验收、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三个标准。
作业验收标准是综合维修验收,也是经常保养和临时补修作业质量的检查标准。经常保养标准是轨道应经常保持的质量管理标准。临时补修标准是应及时进行轨道整修的质量控制标准。
第5.1.2条 线路轨道几何尺寸容许误差如表5.1.2(略)的规定。第5.1.3条 道岔轨道几何尺寸容许误差如表5.1.3(略)的规定。第二节 综合维修验收标准
第5.2.1条 线路综合维修验收,采取评分办法,评分标准如表5.2.1(略)的规定。满分为100分,扣除缺点分后,85~100分为优良;60~85分以下为合格;60分以下为失格。失格线路经整修复验后,在60分及以上者,可评为合格。第5.2.2条 道岔综合维修验收,采取评分办法,评分标准如表5.2.2(略)的规定。满分为100分,扣除缺点分后,85~100分为优良;60~85分以下为合格;60分以下为失格,失格道岔经整修后,在60分及以上者,可评为合格。第三节 综合维修验收办法
第5.3.1条 线路、道岔综合维修验收单位
一、正线一般为一千米(当月维修不足千米的也可验收,无缝线路可为一个长轨段)。
二、站线为一股道。
三、道岔为一组。
第5.3.2条 机械化维修队、机械化工队或养路工区,在综合维修完工后,应进行自验,确认各项质量达到标准后,报养路领工区。经养路领工区初验达到标准后,逐项填写验收记录并报工务段。最后由工务段验收评定质量。第5.3.3条 代维修专用线的线路、道岔维修标准和验收办法,除代维修合同中有特殊规定者外,可参照到发线办理。
第六章 线路质量评定 第一节 线路设备状态评定
第6.1.1条 线路设备状态评定评分标准如表6.1.1(略)的规定。评定时以千米为单位,满分为100分,扣除缺点分后,85~100分为优良;60~85分以下为合格;60分以下为失格。第6.1.2条 线路设备状态评定,是对正线线路设备质量基本状态的检查评定,是考核各级线路设备管理工作和线路设备状态改善情况的基本指标,也是安排线路大中修计划的主要依据。
每年九月份由工务段结合秋季设备检查,对管内正线全部评定一次。每年10月20日前由铁路局汇总和分析各铁路分局评定结果,并报铁道部。第二节 线路保养质量评定
第6.2.1条 线路保养质量评定评分标准如表6.2.1(略)规定。评定时以千米为单位,满分为100分,扣除缺点分后,85~100分为优良,60~85分以下为合格;60分以下为失格。
第6.2.2条 道岔保养质量评定评分标准如表6.2.2(略)的规定。评定时以组为单位,满分为100分,扣除缺点分后,85~100分为优良;60~85分以下为合格;60分以下为失格。
第6.2.3条 线路、道岔保养质量评定,是考核线路、道岔维修工作质量的基本指标,也是安排维修计划的主要依据。每季由工务段组织对正线线路和正线、到发线道岔评定一次,采取随机抽样检查办法进行。
每个养路工区抽样检查数量,线路:管辖正线长度10km及以下者,不少于3km;10km以上者,不少于三分之一。道岔:编组站不少于该站正线、到发线道岔组数的三分之一;区间站不少于二分之一。抽样检查的评定质量,代表各该单位的正线线路和正线、到发线道岔的全部维修质量。每季后10日内,由铁路局汇总各铁路分局评定结果,并报铁道部。
第七章 线路设备检查 第一节 线路检查
第7.1.1条 养路工长对管内正线、到发线的线路和道岔,每月要检查两次;对其他线路和道岔,每月要检查一次。检查时对轨距、水平(三角坑)要全面检查,全面记录;对轨向、高低及设备其他状态,要全面查看,重点记录;对无缝线路伤损焊缝,要同时检查。
对线路严重病害地段和薄弱处所,要经常检查。
对无缝线路长钢轨位移情况,每月观测一次,并填写记录。发现观测桩处累计位移量大于10mm时(不含长钢轨两端观测桩),应及时上报工务段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第7.1.2条 养路工长对管内曲线正矢,每季要结合线路检查全面检查一次,并填写记录。同时要对线路高低和直线轨向,用弦线重点检查,重点记录。对普通线路爬行情况,每季至少要检查一次,爬行量大于20mm时,应安排计划整正。
第7.1.3条 养路领工员对管内线路、道岔和无缝线路长钢轨位移,每季至少要全面检查一次。对线路严重病害地段和薄弱处所要加强检查。每月至少要添乘列车检查线路一次。
第7.1.4条 工务段长、副段长和主任领工员每季应有计划地检查线路、道岔和其他线路设备,要着重检查重点地段和薄弱处所。工务段长(副段长或主任领工员)每月至少要添乘列车检查线路一次。
第7.1.5条 用轨道检查车检查线路,是动态检查线路质量的主要手段,每季至少检查一次,有条件的应增加检查次数。通过检查,了解与掌握线路质量状态,研究和改善线路养护维修工作。第二节 钢轨检查
第7.2.1条 用仪器(可配合手工)检查钢轨,对正线、到发线线路和道岔每年应不少于七次(每季末月和1、2、11月);对隧道内线路每月应不少于一次;对其他站线线路和道岔,每半年应不少于一次。钢轨或焊缝不良地段,可根据具体情况,增加检查次数。
对钢轨、道岔磨耗情况,每年结合秋检全面检查一次。对因磨耗而接近轻伤和重伤程度的钢轨和道岔,由养路领工区每季(不含第三季度)组织一次检查。第7.2.2条 线路上的伤损钢轨应作表7.2.2(略)中所示标记。
第7.2.3条 工务段应将每月探伤进度,探伤组和养路领工区检查发现的伤损钢轨数量,汇总于次月上旬报铁路分局和铁路局各一份。第三节 春秋季检查
第7.3.1条 每年三、四月由铁路分局组织工务段进行一次春季设备检查,检查内容和要求由铁路局根据具体情况规定。
第7.3.2条 每年九月末以前,按铁道部规定的秋检内容,由铁路分局组织工务段进行一次秋季设备检查,并结合设备检查进行线路设备状态评定。铁路局于10月20日前汇总和分析秋季设备检查结果,并报铁道部。第四节 量具检查
第7.4.1条 铁路轨距尺必须按国家标准JJG—219—80《铁路轨距尺检定规程》进行检定,经检定符合要求的轨距尺,应填写登记表并在尺身上粘贴合格标签和标注检定日期,不符合要求的或未经检定的轨距尺禁止使用。
第7.4.2条 轨距尺检定器是检定轨距尺的专用检具,实行铁路局和工务段两级管理。局级检定器具和量规由局计量所送省、市计量局检定,段级检定器具和量规由局计量所负责检定,周期为一年。
工务段所属单位的轨距尺由工务段负责检定,周期为一个季度。大修单位的轨距尺,可在附近工务段检定。
第7.4.3条 工务段应备有扭矩扳手检定装置,其误差不大于±1%,每年由局计量所检定一次。
工务段所属单位的接头螺栓扭矩扳手和扣件扭矩扳手,每年由工务段至少检定一次,容许误差不大于±4%,大修单位的扭矩扳手,可在附近工务段检定。第7.4.4条 工务段应备有钢轨温度计检定装置,其误差不大于±0.1℃,每年由局计量所检定一次。
工务段所属单位的钢轨温度计,每年由工务段至少检定一次,容许误差不大于±1℃。大修单位的钢轨温度计,可在附近工务段检定。
第八章 巡守工作 第一节 巡守制度
第8.1.1条 线路巡守人员(巡道工、道口看守工)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熟悉有关规章制度及线路业务。
二、有单独处理故障的能力。
三、临时替班人员应固定,并经过工务段批准。第8.1.2条 线路巡守人员应执行下列工作制度:
一、交接班制度
线路巡守人员交接班时,应交清和接清下列事项:
1.发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以及需要继续处理的问题,并记入交接班记录簿内; 2.信号用品、巡道牌、工具、材料及其他备品等。
二、汇报制度
1.发现影响行车安全的故障和其他重要情况时,应及时报告工长或领工员; 2.经常向工长汇报行车安全及人身安全情况,线路设备病害变化情况,零星的线路经常保养工作情况。第二节 巡 道
第8.2.1条 一个养路工区为一个巡回区,但管辖正线及站线多的工区,可以分为两、三个巡回区。每个巡回区一般实行三班巡道制;如列车次数较少,线路设备条件较好,可实行昼间一班巡道制或昼间两班巡道制;在自然条件很差,沿线人烟稀少,列车次数不多的区段,可实行定期巡道制。巡道班制由铁路局根据各线具体情况决定。
第8.2.2条 巡道工必须按照工务段编制的巡回图巡道,以3km/h左右的速度全面查看线路,检查重点:
一、钢轨、道岔及主要联结零件有无伤损,已有标记的伤损有无变化。
二、有无侵入限界、胀轨跑道及其他线路故障。
三、未设路基、桥隧巡守人员的路基沉陷、坍方落石、水害、雪害、砂害、冻害及桥头护锥、河岸冲刷等情况。
如线路发生故障,应立即排除,不能立即排除时,应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防护处理。
第8.2.3条 巡道工在当班巡回时,应做好:打紧浮起道钉,拧紧松动的接头螺栓和扣件,整修失效的防爬设备,清扫无人看守道口的轮缘槽。
第8.2.4条 养路工长可根据巡回区的长短,在月计划内适当安排疏通侧沟、除草、整平路肩、整理道床边坡及其他零星的线路经常保养工作,由巡道工在当班巡回的空余时间内负责完成。第三节 道口看守
第8.3.1条 道口看守工在当班时,要经常注意了望列车,注意信号显示、警铃音响和道口交通情况,在列车通过前后适时关开栏杆或栏门。
双线和多线地段的道口,列车通过后,必须确认其他线路无列车开来时,方可开放栏杆或栏门。
如道口发生故障,应按《铁路工务安全规则》的规定及时进行防护,并迅速组织力量排除故障。
第8.3.2条 道口看守工要经常清扫轮缘槽,整修道口铺面,清理道口排水设备,保持道口和附近线路整洁。(附录略)
第二篇:铁路线路维修试题
铁路线路维修试题
1、维修中单根抽换轨枕时有何要求?
答:维修中单根抽换轨枕时,应掌握好列车运行时间,来车前把新轨枕穿进去。来不及时,允许每隔6根轨枕有一根轨枕不穿入,但行车速度在120km/h以上的区段不得利用列车间隔时间单根抽换轨枕。
2、在区间步行上下班时,应注意什么?
答:在区间步行上下班时,应在路肩或路旁走行。在双线区间,应面迎列车方向;通过桥梁、道口或横越线路时,应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严禁来车时抢越,在站内如必须走行道心时,应在其前后设专人防护,进路信号辨认不清时,应及时下道避车。
3、减速地点标应设在什么地方:
答:设在需要减速地点的两端各20米处。正面表示列车应按规定速度通过地段的始点,背面表示列车应按规定限速通过地段的终点。
4、绕行停留车辆时的安全要求是什么?
答:绕行停留车辆时距车辆端部距离不少于5米,并注意车辆状态和邻线开来的列车。严禁作业人员跳车、钻车、扒车和由车底下、车钩上传递工具材料。
5、施工地段放行列车,对接头螺栓的要求是什么?
答:列车减速通过时,每个接头至少拧紧4根(每端2根);列车不减速通过时,接头螺栓应齐全,扭矩符合《铁路线路维修规则》的有关规定。
6、在区间或站内正线作业来车时,应如何下道避车?
答:作业人员应在距离本线不少于800米,邻线不少于500米下道避车;在慢行条件下,可距离本线列车500米下道避车;邻线可不下道,但必须停止作业,并注意本线来车。
[hide]
7、在站内其它线作业来车时,应如何下道避车?
答:作业人员应在列车距离本线不少于500米下道避车;邻线可不下道,但必须停止作业。
8、木枕地段线路捣固范围是多少?
答:木枕地段线路捣固时,应在钢轨两侧各400毫米范围内捣实道床,轨下部分加强捣固。
9、轻型车辆搭乘人员数量是多少?
答:搭乘人员时,轻型轨道车限乘6人(包括司机、助手),拖车限乘10人/辆,并应安装栏杆或扶手。
10、堆放材料的规定如何? 答:靠近线路堆放材料、机具等,不得侵入建筑接近限界,道碴、片石、砂子等线桥用料距钢轨头部外侧距离不少于810毫米堆放,坡度不得陡于1:1,两线间堆放的高度超过轨面不大于300毫米。
11、起道作业人身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使用起道机作业应两人配合,来车时不得抢撬,机手应由操作熟练的人员担任,并不得兼做其他工作。
12、木枕改道作业人身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改道作业时打钉要稳,不准用捣镐打道钉,分组打道钉时其前后距离应不少于6根枕木。在无人行道的桥面上作业时,起钢轨外口道钉,应站在道心内侧并使用专用起钉器或弯头撬棍等特制工具。
13、冻害垫板的使用要求是什么?
答:顺垫板重叠使用不得超过两块,总厚度不得超过15毫米,横垫板的重叠使用不得超过三块,较厚垫板应放在下层。
14、冻害垫板作业时,正线、到发线顺坡长度如何规定?
答:在线路上垫入或撤出冻害垫板时,正线、到发线顺坡长度一般为冻高度的600倍,容许速度大于120km/h 线路一般应为冻起高度的1200倍,但最低不得少于1000倍。
15、接头夹板伤损的标准:
答:
(一)、折断;
(二)、中央裂纹(中间两螺栓孔范围内):正线到发线有裂纹;其它站线平直及异型夹板超过5毫米,双头及鱼尾型夹板超过15毫米。
(三)、其它部位裂纹发展到螺栓孔。
16、钢轨折断标准是指哪些情形? 答:钢轨折断是指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 A钢轨全截面至少断成两部分; B裂纹已经贯通整个轨头截面; C裂纹已经贯通整个轨底截面;
D钢轨顶面上有大于50毫米,深大于10毫米的掉块。
17、有铁垫板钉道钉的规定是什么?
答:有铁垫板,直线及半径800米以上的曲线地段,每根木枕上每股钢轨内外侧各钉1个道钉;半径在800米及以下的曲线(含缓和曲线)地段,内侧加钉一个道钉.铁垫板与木枕联结道钉必须钉齐。
18、调高垫板的使用要求:
答:调高垫板应垫在轨底与轨下橡胶垫板之间,一般情况下,每处调高垫板不得超过2块,总厚度不得超过10毫米,使用调高扣件的混凝土轨枕、混凝土宽枕和整体道床,每处调高垫板不得超过3块,总厚度不得超过25毫米。
19、对工务职工人身安全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各级单位负责人应经常对职工进行人身安全教育,组织学习安全规章及有关安全操作技术。新工人未经安全技术教育,不得上道作业。作业时,应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20、为保证路基的稳定应遵守什么规定?
答:禁止在影响路基稳定的范围内挖沟、引水、耕种、取土和开采砂石。在路基内埋设电缆时,必须遵守《铁路路基大维修规则》的规定,并保证路基及其排水、防护和加固设备的稳固和状态完好。
21、铺设与更换钢轨时应注意什么?
答:铺设与更换钢轨、道岔时,必须确认钢轨长度,准备好配轨,切实掌握轨温,周密组织施工。需要截断钢轨和钻螺栓孔时,应全断面垂直锯断钢轨,用钢轨钻钻孔、倒棱,严禁使用乙炔切割、烧孔。
22、对采用乙炔切割或烧孔的钢轨的注意事项?
答:处理线路故障,只有在特殊困难条件下(如无缝线路胀轨跑道,断轨)才允许个别采用乙炔切割或烧孔。采用乙炔切割或烧孔的钢轨,必须在24小时内更换。在更换前应派人昼夜监视,限速不超过45km/h。
23、作业中使用的作业标尺寸是多少?如何设置:
答:作业标是直径400毫米的圆牌,边缘是20毫米宽的白色油漆,中间是左右对称90度扇形黑色油漆,上下为20毫米宽黑色油漆框,中间为白色油漆。高度为上边距离地面2。3米。插入地面不得少于200毫米。此标设置在施工地点两端500——1000米处线路左侧。
24、旧轨枕是如何分类的?
答:旧轨枕可分为三类。一类为再用轨枕:可不经修理或稍加修理就能使用的轨枕;二类为待修轨枕:经过修理才能再用的轨枕;三类为废轨枕:不能修理再用的轨枕。
25、换下来的旧轨枕如何管理:
答:从线路上更换下来的旧轨枕,应及时回收,分类堆码在工区或车站。
一、二类旧轨枕,应有计划地修理使用;三类旧轨枕由工务段鉴定处理,或改作其它用途。
26、冻害垫板中顺垫板是如何分类的?
答:无铁垫板地段,长度为200毫米,宽度与轨底相同,厚度分为3、6、9、12、15毫米等五种。有铁垫板地段冻起高度不超过6毫米时,可使用厚度为3、6毫米的顺垫板在铁垫板上顺垫。
27、作业标设在什么地方?
答:作业标设在施工线路及其邻线距施工地点两端500—1000米处。
28、施工地段放行列车,起道顺坡应不少于多少倍? 答:不少于200倍。
29、拨道作业人身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使用撬棍拨道时,撬棍要插牢,听从指挥,统一行动,严禁骑压或肩抗撬棍拨道。
30:捣固作业人身安全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多人分组捣固时,其前后距离应不少于3根轨枕。
31、使用小型养路机械作业时,对下道架有什么规定? 答:使用小型养路机械作业时,下道架应有专人负责,并随主机移动,距离不得大于15米。
32、钢轨顶面擦伤的重伤标准是什么?
答:容许速度大于或等于120km/h的线路,深度超过1毫米,小于120km/h的线路超过2毫米。
33、轨端或轨顶面剥落掉块的重伤标准是多少?
答:容许速度大于120km/h的线路,长度超过25毫米,深度超过3毫米;其他线路长度30毫米,深度超过8毫米。
34、无铁垫板钉道钉的规定是什么:
答:无铁垫板时,每根枕木上每股内外侧各钉1个道钉;4个道钉位置成八字形,道钉中心至枕木边缘的距离应大于50毫米,钢轨内外侧道钉应错开80毫米以上。
35、最高最低轨温差大于85℃,25米60kg/m,50kg/m钢轨普通线路接头螺栓扭力矩分别是多少? 答:700N.m;600N.m。
36、铁路信号的分类:
答:铁路信号分为视觉信号和听觉信号。
视觉信号的基本颜色:红色——停车;黄色——注意或减低速度;绿色——按规定速度运行。听觉信号:号角、口笛、响墩、发出的音响和机车、轨道车的鸣笛声。
37、线路工在日作业前参加点名时应明确什么:
答:工作地点、工作项目、技术指标、个人日产量和安全注意事项。
38、路肩宽度标准:
答:Ⅰ级铁路,路堤不应小于0。8m,路堑不应小于0。6m,困难条件下,路堤不应小于0。6m,路堑不应小于0。4m,Ⅱ级铁路,路堤不应小于0。6m,路堑不应小于0。4m,Ⅲ级铁路,路堤、路堑均不得小于0。4m。
39、侧沟断面标准是多少?
答:侧沟深度和底宽均不得小于0。4mm,土质边坡为(1:1)—(1:1。5),沟底丛坡应不小于2‰,困难地段不小于1‰。
40、线路上个别插入短轨时正线、站线分别有什么规定?
答:线路上个别插入短轨,正线不得短于6m,站线不得短于4。5m,并不得连续插入2根以上。
41、线路上哪些地点不宜设置响墩?
答:钢轨接头、道岔、道口、无碴桥或隧道内。
42、线路工作业休息时的安全要求是什么?
答:线路工作业休息时不准坐在钢轨上、轨枕头及道床边坡上。
43、使用撬棍翻动钢轨时的人身安全要求是什么?
答:使用撬棍翻动钢轨时,应组织有经验的人员操作,其他人员远离撬棍和钢轨翻动的方向,禁止用手翻动钢轨。
44、冻害垫板作业时,其他站线顺坡长度是如何规定? 答:一般应为冻起高度的400倍,最低不得少于300倍。
45、绝缘接头的轨缝值有何规定?
答:绝缘接头最小轨缝不得小于6毫米,最大不得大于构造轨缝。
46、扣板扣件和弹条扣件的扭力矩分别为多少?
答:扣板扣件为:80——140N.m;弹条扣件为:80——150N.m。
47、野外作业人身安全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野外作业遇雷雨时,作业人员应放下手中的金属器具,迅速到安全处所躲避,严禁在大树下,电杆旁和涵洞内躲藏。酷暑、严寒季节,应采取切实措施,防止中署、溺水、冻伤和煤气中毒。
48、在钢轨上钻螺栓孔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在钢轨上钻螺栓孔必须倒棱。两螺栓孔的净距,不得小于孔径的两倍,直径不同时按大孔径计算,严禁烧孔和冲孔。
49、线路最大轨距不得超过多少? 答:1456mm。
50、道岔导曲线下股高于上股的限值为多少:
答:作业验收为0,经常保养为2mm,临时补修为3mm.。
第三篇:铁路线路养护维修
题目:铁路线路养护
摘要:铁路线路设备是铁路运输业的基础设备,经常保持线路设备完整和质量均衡,列车能以规定速度安全的运行,合理养护铁路,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的必要。
关键词:铁路线路、养护方法、维修方法
正文:为保持铁路经常处于符合铁路技术标准所规定的良好状态,对铁路路基、轨道等进行的养护修理作业。
铁路线路在列车重力和列车运动产生的各种力的作用下,以及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会发生各种病害。常见的病害有:①铁路线路及其各组成部分在空间位置上的改变,如线路爬行,轨距扩大或缩小,线路方向错动,线路不均匀下沉或冻起等;②钢轨及其各组成部分发生磨损和疲劳;③轨枕损坏和道床脏污等。铁路线路病害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列车运行安全。因此,铁路线路养护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对线路的系统检查,及时发现线路上一切不符合技术标准的现象和病害,并查清其原因,以便合理地计划和组织线路养护作业,消除病害或缩小病害影响,使线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保证列车按照规定的速度,平稳、安全和不间断地运行。养护内容包括线路状态检查作业和线路养护修理作业。线路状态检查主要形式是:①日常检查,是定时进行的例行检查;②定期检查,在春、秋两季对线路设备进行的全面检查,秋季检查结果是编制设备技术档案的原始资料,也是制定下一设备养护工作计划的依据;③专门检查,对钢轨状态、线路动态、线路纵断面和线路平面等进行的定期检查。
线路养护修理主要作业有:①轨道几何状态的整修,包括顺平线路、拨正方向、改正轨距、矫正轨底坡、调整轨缝和防爬锁定线路等;②保养并个别更换伤损的钢轨、轨枕及联结零件,或全部更新钢轨、轨枕及联结零件;③清筛并补充道碴,使其既密实又有弹性,并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④保养并整修路基、排水及防护加固设备;⑤整修道口和线路标志;⑥做好其他属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修理工作,如焊补钢轨、辙叉,整修联结零件,补修轨枕等。道岔和曲线是线路上的薄弱环节,除进行上述有关作业外,还需根据特别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相应的作业项目。
线路养护修理一般采取周期性修理为主的方式,主要包括周期性轨道更新或大修,周期性轨道综合维修,以及经常性巡检和重点补修。中国铁路对线路养护修理作业划分为线路经常维修、线路中修和线路大修三个方面。
经常维修是预防线路发生一切不良现象,并及时消除已经发生的病害的作业。它包括:①线路维修,主要是以整修轨道几何形状及个别更换和修理保养
轨道构件为主。维修工作程序采取周期性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紧急补修相结合的方式。②线路巡查,包括巡道、巡山和巡河工作,巡道由专职巡道工按照批准的巡回图,有计划地巡查线路,发现和排除故障,并做好力所能及的线路补修工作;在路基条件复杂的地段,设专职巡山巡河工,进行登山沿河检查,观测路基及其防护加固设备状况和病害发展情况。③线路建筑物看守,即在有必要的道口设道口看守工,维护道口交通秩序,保证道口安全,并保证道口的经常完好和整洁;在有危及行车安全的路基病害处所,设固定的或临时的坍方落石看守工进行监视。
中修消除线路上积累起来的,同时又是经常维修所不能消灭的病害的作业。其主要内容是:清筛并补充道碴,恢复道床弹性和良好的排水性能,同时更换失效轨枕和伤损钢轨及联结零件,整修线路,使线路质量基本恢复到或接近原来的标准。线路中修按规定的工作范围和技术条件进行设计或编制工作量表,并按设计或工作量表进行施工。
大修消除线路上积累起来的一切病害,使线路质量全面恢复到原有标准或达到更高标准的作业。线路大修有两种作法,一是全面更新,一是部分更新。中国线路大修的主要作业是:全面更换新钢轨及联结零件;更换失效轨枕,或全部更换为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彻底清筛道床,补充道碴;校正、改善线路纵断面和平面;整修路基、排水和防护加固设备;更换道岔等。线路大修要经过勘测,编制设计,并按设计施工。
中国铁路线路维修是利用列车间隔时间进行,但在运输繁忙的线路上,由于间隔时间太短,这种方式已不适用。线路大、中修施工,一般是在列车运行图中预留施工封锁“天窗”。
线路养护组织中国铁路在工务段设置若干养路领工区,负责组织和监督管内的线路经常维修工作。此外,还设置专业的钢轨检查、钢轨焊补、线路中修及路基工队或工组,在全段范围内流动作业,完成各自的专业工作计划。在养路领工区范围内划分为几个养路工区,具体执行线路维修、巡查和建筑物看守工作。路基特别复杂的地区设路基工区。在实行养路机械化的地区,也有在领工区设机械化维修工队的,专门负责全领工区范围内的轨道计划维修,工区只负责日常的保养、紧急补修和巡守工作。线路大修和中修工作主要由铁路局直辖的专业大修队承担,根据安排,在铁路局范围内流动施工。
目前,中国铁路在维修作业方面,主要是应用以捣固为主的小型养路机械;在大修施工方面,如轨排组装和铺设、起拨道、捣固、道床清筛、装运道碴、长轨运输等应用机械,但效率较低。在运输高度繁忙区段,有待采用快速高效的机械。
参考文献:
章子春;《线路》;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88
刘永孝;《铁路线路维修与养护》;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铁路线路维修与养护
铁路线路维修与养护
摘要:铁路线路在长时间运行情况下,受自然条件以及火车车辆的动力作用,会出现较大的机械磨损,铁路轨道的几何尺寸也相应地出现了变化,其道床和路基经常会出现变形,线路设备也有一定程度的磨损,因此有必要定期对其进行维修和养护,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故障发生率,以保障火车运行的安全性。本文就从铁路线路出现的问题方面进行探讨,研究铁路线路的维修与养护措施。
关键词:铁路线路;维修;养护
引言
由于火车机车车辆不断作用于铁路线路,再加上铁路轨道长期处于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使得铁路线路出现的机械磨损逐渐加剧,道床、路基以及轨道的几何尺寸也在逐步地发生变形,因此,对于铁路线路进行维修与养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对轨道的结构及其部位的破坏非常大,造成严重的铁路线路变形,目前常见的铁路轨道结果破坏主要有曲线变形、钢轨及接头连接零件的破坏以及线路爬行等。对其进行定期维修和养护,则可以保证火车轨道的质量和设备的完整性,使轨道设备的使用寿命得以加强。
一、我国铁路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铁路轨道设备的不断发展,铁路行车密度的不断提高、行车间距的不断缩短,用于线路养护维修的作业时间也在不断在减少,但是对铁路的维修养护要求却越来越高,除原有的铁路轨道问题之外,还有维修养护方法在线路的维修组织方式、养护设备质量控制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都也存在着缺陷。
1、出现如铁路线路冻起、不均匀下沉、线路横向位移、轨距缩小或扩大、线路纵向爬行等一系列在空间位置上铁路线路出现的改变。
2、钢轨出现疲劳或者磨损,道床脏污、轨枕损坏等。铁路线路病害对于列车运行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铁路线路维修与养护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系统检查铁路线路,发现病害和潜在的隐患,查清其原因,将病害影响尽量消除或者缩小,以便能够使得铁路线路处于完好状态,能够让列车不间断地、安全地、平稳地运行。
4、组织方式不当。工区管辖设备少、人员少,车间维修组织呈现出散、碎等特征。维修生产能力不足,在维修过程中其作业效率、作业质量和作业安全性不能得到保障。作业方式分散,维修过程中使用的积聚和佳通运输工具不能适应规模效应,严重影响其运输效率。
5、未充分应用检测数据。在对轨道进行检查的过程中虽然使用了动检车、轨检车等设备,采集到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是这些信息只被用来安排轨道的维修养护工作,没有对其进行有效分析。
6、人员素质不高。为了满足对轨道检测的需求,工务部门引进了大量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但是由于基层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缺乏正式的技术人员,导致工务基础技术管理薄弱。
二、加强铁路维修养护的措施
1、全面检查
任何维修保养的计划都是根据定期检查的结果指定的,维修保养的基础就是对铁路进行定期检查。对铁路的检查必须和铁路现场的实际情况相符,并且要实现铁路轨道故障的早发现、早汇报,合理安排,计划周密。由于管理线段的点多线长,为了保证检查过程中不遗漏任何点线,对于维修养护部门来说,在对轨道进行检查的阶段,选派业务技术高、责任心强的人担任组长,同时防止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要将铁路线路进行分段,责任分包到人。在检查阶段,还要结合临时检查和经常检查以及专项检查和定期检查。对于桥隧设备以及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钢梁明桥面、支座以及梁身等要做到经常检查;对于混合桥和其他重要的桥隧设备要做到每月检查,对于经常出现故障的部位要重点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还要做到认真记录。
2、加强铁路线路养护修理
(1)整修线路标志和道口标志;(2)补充道碴、清筛,使其有良好的排水性能,既有良好的弹性,又有较佳的密实性;(3)对防护加固设备、排水沟、路基进行整修和保养;(4)整修铁路轨道的几何状态,包括调整防爬锁定线路、调整轨缝、顺平线路、矫正轨底坡、改正轨距、拨正方向等;(5)对联结零件、轨枕、钢轨进行定期更新和保养;(6)做好补修轨枕、整修联结零件、焊补辙叉、焊补钢轨等工作。铁路线路养护修理工作大多都是以周期性修理为主,包括重点补修和经常性巡检、周期性轨道综合维修、周期性轨道更新或大修。
3、不断改进维修管理和方法
通过加强道床及边坡清筛、全面恢复道床断面,认真开展了线路质量源头治理,重点改善了道床弹性;加强钢轨修理工作,通过强化钢轨专业修理机构,大力改善了轮轨接触状态。落实准确修、精确修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线路检查检测数据的分析,进一步规范设备病害处理程序;全面推广维修设计,提高线路设备修理质量,加强作业质量的验收和考核,促进修理质量的不断提高。加强维修计划管理,线路车间加强对维修计划制定、审核的管理,加强对结构的修理,改变全年围绕晃车进行修理的局面。
2、加强对岔区线路设备的检查
在铁路轨道结构中,岔区铁路轨道的维修保养作业量占到了整个维修作业量的 70%。这是因为在轨道的岔区其结构比较复杂,零部件的类型较多,在火车通过时各部件的受力不均,加之道岔转辙设备的干扰,维修作业的质量不高。因此在进行铁路轨道维修和养护过程中要对其进行重点检修。在岔区由于道岔尖轨、岔心等受列车碾压的影响,经常出现飞边掉块等现象,在日常维护中我们经常采用内燃机具对其进行打磨。但是由于内燃机具比较笨重,使用效率低,对轨道岔区出现的飞边不能做到及时打磨,严重影响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我们在维修养护中可以在岔区一侧设置一个 380V 的三相动力电源,采用先进的小型养路机械对其进行维修,则可以大大提高轨道的养护质量。在岔区我们还可以增设一个小型常用工具箱,如果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小配件损伤等问题,可以对其进行及时维修,以保障火车的安全运行。
3、加强日常维修养护
铁路的维修和养护的目的是保证铁路轨道的几何尺寸。在列车运行的过程中对轨道的冲击力非常大,容易引起铁路轨道的变形,因此如果要想加强铁路的维修和养护就必须加强对铁路轨道几何尺寸的调整。
铁路轨道横跨不同的区域,受当地气温的影响,其连接处的缝隙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因此必须每年对各链接零部件进行涂油,以保证其不被外界环境锈蚀。另外由于冬夏气温温差较大,为了保证铁路轨道保持在一个合适的轨缝范围内,在春秋要对轨道进行两次复紧,以保证轨缝的链接零部件始终工作在标准扭力矩下。
铁路路基是铁路轨道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长期运行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路基下沉等现象,严重影响铁路轨道的结构,所以在日常维修养护过程中要对路基边坡、浆砌骨架、护坡以及排水措施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路基的稳定性。轨枕和钢轨是铁路轨道中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在对其运行过程中承受载荷力较大。为了减少维修的工作量以及保证轨道的平顺性,必须及时更换失效的轨枕和钢轨。
结束语
在我国,铁路运输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大动脉,是客运和货运的主要运输方式,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具有很大的意义。因为铁路的特殊性,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再加上又长期裸露在自然环境中,或者火车运行过程中对其的冲击力,其机械设备的磨损也较严重。综上,要做好铁路线路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从而使得铁路运行的安全性得到保障,就必须对其进行定期的维修与养护,使之最终达到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玉法.高速铁路无碴轨道的维修与养护技术[J].价值工程,2011(2):123-125
[2]黄守刚,牛红凯,张晓东.基于G IS铁路工务设备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系统研究[J].铁路计算机应用,2006,15(03).[2]张卫兵.浅析高速铁路轨道的维修养护[J].科技资讯,2009(20):144-147.
第五篇:铁路线路养护维修 听课报告
铁路线路养护
为保持铁路经常处于符合铁路技术标准所规定的良好状态,对铁路路基、轨道等进行的养护修理作业。
铁路线路在列车重力和列车运动产生的各种力的作用下,以及在自然环境的影响下,会发生各种病害。常见的病害有:①铁路线路及其各组成部分在空间位置上的改变,如线路爬行,轨距扩大或缩小,线路方向错动,线路不均匀下沉或冻起等;②钢轨及其各组成部分发生磨损和疲劳;③轨枕损坏和道床脏污等。铁路线路病害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甚至危及列车运行安全。因此,铁路线路养护的基本任务就是通过对线路的系统检查,及时发现线路上一切不符合技术标准的现象和病害,并查清其原因,以便合理地计划和组织线路养护作业,消除病害或缩小病害影响,使线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保证列车按照规定的速度,平稳、安全和不间断地运行。养护内容包括线路状态检查作业和线路养护修理作业。
线路状态检查
主要形式是:①日常检查,是定时进行的例行检查;②定期检查,在春、秋两季对线路设备进行的全面检查,秋季检查结果是编制设备技术档案的原始资料,也是制定下一设备养护工作计划的依据;③专门检查,对钢轨状态、线路动态、线路纵断面和线路平面等进行的定期检查。
线路养护修理
主要作业有:①轨道几何状态的整修,包括顺平线路、拨正方向、改正轨距、矫正轨底坡、调整轨缝和防爬锁定线路等;②保养并个别更换伤损的钢轨、轨枕及联结零件,或全部更新钢轨、轨枕及联结零件;③清筛并补充道碴,使其既密实又有弹性,并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④保养并整修路基、排水及防护加固设备;⑤整修道口和线路标志;⑥做好其他属于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修理工作,如焊补钢轨、辙叉,整修联结零件,补修轨枕等。道岔和曲线是线路上的薄弱环节,除进行上述有关作业外,还需根据特别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相应的作业项目。
线路养护修理一般采取周期性修理为主的方式,主要包括周期性轨道更新或大修,周期性轨道综合维修,以及经常性巡检和重点补修。中国铁路对线路养护修理作业划分为线路经常维修、线路中修和线路大修三个方面。
经常维修
是预防线路发生一切不良现象,并及时消除已经发生的病害的作业。它包括:①线路维修,主要是以整修轨道几何形状及个别更换和修理保养轨道构件为主。维修工作程序采取周期性综合维修,经常保养和紧急补修相结合的方式。②线路巡查,包括巡道、巡山和巡河工作,巡道由专职巡道工按照批准的巡回图,有计划地巡查线路,发现和排除故障,并做好力所能及的线路补修工作;在路基条件复杂的地段,设专职巡山巡河工,进行登山沿河检查,观测路基及其防护加固设备状况和病害发展情况。③线路建筑物看守,即在有必要的道口设道口看守工,维护道口交通秩序,保证道口安全,并保证道口的经常完好和整洁;在有危及行车安全的路基病害处所,设固定的或临时的坍方落石看守工进行监视。
中修
消除线路上积累起来的,同时又是经常维修所不能消灭的病害的作业。其主要内容是:清筛并补充道碴,恢复道床弹性和良好的排水性能,同时更换失效轨枕和伤损钢轨及联结零件,整修线路,使线路质量基本恢复到或接近原来的标准。线路中修按规定的工作范围和技术条件进行设计或编制工作量表,并按设计或工作量表进行施工。
大修
消除线路上积累起来的一切病害,使线路质量全面恢复到原有标准或达到更高标准的作业。线路大修有两种作法,一是全面更新,一是部分更新。中国线路大修的主要作业是:全面更换新钢轨及联结零件;更换失效轨枕,或全部更换为预应力混凝土轨枕;彻底清筛道床,补充道碴;校正、改善线路纵断面和平面;整修路基、排水和防护加固设备;更换道岔等。线路大修要经过勘测,编制设计,并按设计施工。
中国铁路线路维修是利用列车间隔时间进行,但在运输繁忙的线路上,由于间隔时间太短,这种方式已不适用。线路大、中修施工,一般是在列车运行图中预留施工封锁“天窗”。
线路养护组织
中国铁路在工务段设置若干养路领工区,负责组织和监督管内的线路经常维修工作。此外,还设置专业的钢轨检查、钢轨焊补、线路中修及路基工队或工组,在全段范围内流动作业,完成各自的专业工作计划。在养路领工区范围内划分为几个养路工区,具体执行线路维修、巡查和建筑物看守工作。路基特别复杂的地区设路基工区。在实行养路机械化的地区,也有在领工区设机械化维修工队的,专门负责全领工区范围内的轨道计划维修,工区只负责日常的保养、紧急补修和巡守工作。线路大修和中修工作主要由铁路局直辖的专业大修队承担,根据安排,在铁路局范围内流动施工。
目前,中国铁路在维修作业方面,主要是应用以捣固为主的小型养路机械;在大修施工方面,如轨排组装和铺设、起拨道、捣固、道床清筛、装运道碴、长轨运输等应用机械,但效率较低。在运输高度繁忙区段,有待采用快速高效的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