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推荐5篇]

时间:2019-05-13 12:47: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方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方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第一篇:地方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地方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http://www.xiexiebang.com 09-07-22 17:07 金黔在线-经济信息时报

黔西南州委州政府明确提出全州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和谐黔西南。新闻传媒的社会化、理性化、和谐化决定了它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作为地方党报,黔西南日报努力通过新闻宣传激发社会活力,通过新闻报道协调社会关系,在三个方面下了功夫:一是畅通渠道;二是树立典型;三是搞好监督。

畅通渠道满足知情权

今年,黔西南州人均GDP跨入1000美元。据经济学家分析,当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时,社会进入一个容易出现动荡的转型期,转型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突发期。因此,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必须作为最好的沟通渠道,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知情权,搞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必须坚定不移当好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传达好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反映好老百姓的建议诉求。

“上情下达”的关键是,重大事情要让受众知道。一是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报道好党委政府的重大活动。黔西南日报在一版头条位置开设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栏目,重点发表州委、州政府的重大活动和全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创新之举和重要成果。在一版开设“科学发展、促进跨越”栏目,发表全州各行各业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典型报道。在理论板块开设的“科学发展观大家谈”,调动各方力量,集中各方智慧,为科学发展观活动献计献策。到6月中旬,共发表新闻稿件300多条,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报道了科学发展观活动,县委书记、县长、学者、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人士在理论板块发表文章,广开言路、广纳良策,为全州统一思想、集中民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二是要及时解读重大新闻。在今天这个时代,不仅要报道,而且要梳理,不仅要梳理,而且要解读。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后,还需要对新闻事件进行解读。例如各级媒体对“十一五”规划的解读、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解读等。黔西南日报在全州两会报道中,对州政府工作报告也作了解读,效果不错。

“下情上传”的关键是要反映老百姓的需求和呼声。黔西南日报的世象之窗版面中有一个叫《百姓之声》的栏目。这个栏目已经办了8年,反映的是日常生活中群众的意见、呼声、愿望。仅去年一年,专栏编辑就接到上千个热线电话,收到广大读者饱含深情和期盼的数百篇材料,所反映的诸如“随意在公路上开口子隐患大”、“遵义路上坑坑多”、“邮政报刊亭变了味”、“电压低影响生活”等,这些老百姓的“小事”涉及全州各县市区60多个乡镇,反映的问题改进率、反馈率正逐步上升。这个栏目所发稿件反映了百姓诉求,解决了急事难事,密切了干群关系,起到了很好的沟通作用。

值得重视的是,做好沟通,满足受众知情权,在重大事故、灾情、疫情发生的时刻尤为重要。随着民主意识的提高,新闻媒体自身的改革,此类新闻的缓报、瞒报逐渐被摒弃。汶川大地震期间,我国媒体迅速出击,及时、透明、全面、丰富地呈现了地震所造成的巨大灾难,呈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立即奔赴灾区组织指挥抗震救灾的过程,呈现了灾区人民和全国军民在抗震救灾过程中的空前团结与骨肉同胞之情,赢得了中外舆论的一致好评。媒体“集体失语”的事也有不少,“非典”时期的媒体运作,其教训值得认真吸取,媒体在“非典”报道中最初的“集体失语”、反应迟缓与受众的“求真心理”、“求快心理”形成了强烈反差,损害了党的机关报的公信力。黔西南日报也遇到过面对重大突发性事件州内媒体“集体失语”,社会上传闻四起的尴尬,比如发生在黔西南境内的马岭峡谷缆车失事事件。所以,这样的改变,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

宣传典型树立榜样

宣传先进典型一定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学习榜样。黔西南日报在2006年也成功推出了一个值得大家学习的典型人物,他的名字叫韦正雄。黔西南日报在得知望谟县油迈瑶族乡教辅站教师韦正雄在“6.12”抗洪抢险中的突出表现的线索后,认为该教师的事迹十分感人,值得深入报道,当即派记者下到油迈乡写出首篇报道《一个值得大写的人》。12月,又精心策划、组织记者深入采访,在一版头条位置断版发表了长篇通讯《感动瑶乡的人》,对韦正雄在洪灾中的英雄壮举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报道。这篇报道完成后,又一个问题让我们不得不去思考:韦正雄在洪灾来临时大义凛然,壮举感人,那么他平时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英雄壮举是偶然的吗?为了给读者一个有血有肉的、丰满的英雄人物形象,我们组织记者第三次下瑶乡,报道了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无私奉献、勤勤恳恳、乐于助人的韦正雄。几篇连续报道受到普遍好评,为推动全州掀起向韦正雄同志学习的活动营造了很好的舆论环境。

搞好监督凝聚力量

充分发挥媒体在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和促进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开展舆论监督是必须高度重视的重要形式。

黔西南日报在舆论监督方面做过一些探索。2001年全州掀起西部大开发热潮,当时顶兴公路的修建在兴义市的阿红村受到村民阻挠,村民以公路修建即将劈开的山是该村的“神山”,会破坏“风水”为由阻挠施工,目的是为了敲竹杠。工程因此停建近10天。黔西南日报得知后当即组织采访,发表了题为《顶兴公路不是唐僧肉——阿红村民以祭山为由敲竹杠》的长篇通讯,文章发表后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几天后,州交通局的同志打电话到报社说公路建设顺利开工。2003年,本报记者跟随州政府主要领导到兴仁采访,在当天的外来投资者座谈会上,记者发现与会的绝大多数是煤矿老板,而且大都来自全国知名的煤炭产区,为什么放弃家乡的煤海,背井离乡到兴仁搞开发?本想采访一条反映当地投资环境好的稿件,谁知接触下来,不少煤老板实话实说是自己的家乡不允许开采小煤窑。一个老板还说山西60万吨以下的煤矿不允许再建,并说黔西南小煤窑林立,对煤炭资源的浪费巨大,十分可惜。记者回来后查阅了相关资料,又到兴仁补充采访,写了一篇调研报告《煤炭热中的冷思考》,以内参形式发表。文章提出,靠小煤窑堆砌的煤炭产量,顶多能算煤炭大州,不是煤炭强州,黔西南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要靠大矿支撑,要延长产业链。该内参引起州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州长在内参上批示下发到产煤县的县长和分管县长手中,希望大家都思考一下如何做大做强黔西南煤炭产业的问题。通过黔西南日报的干预,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不和谐因素得以消减,或者引起人们对这些不和谐因素的重视和思考的报道,还有不少。

在开展舆论监督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媒体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要帮忙不要添乱。把报道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始终放在客观反映和解决问题上,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拿不准的问题我们坚持多核实,勤请示,涉及重大、敏感问题的稿件,坚持送审。不宜公开报道的问题,通过内参反映,避免只求痛快,一味追求轰动效应。

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业兴的和谐黔西南,天蓝、地绿、水清是自然的和谐,人和、业兴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在构建黔西南这一美好愿景中,媒体是一种重要的动员力量、组织力量、推动力量和干预力量,黔西南日报必须充分发挥正确舆论引导作用,动员和激励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献智出力,全力以赴为建设和谐黔西南鼓与呼,为和谐黔西南的建设提供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作者单位:黔西南日报社)

第二篇:媒体舆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决定》同时也给新闻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引导新闻媒体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一步改进报刊、广播、电视的宣传,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增强吸引力、感染力。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

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在****美元至****美元之间时容易出现社会动荡,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化。现阶段在我国,既是关键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只有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保证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奋斗目标。因此,媒体舆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一、舆论引导作用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在任何时候,新闻报道都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这是做好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体现,绝不能有丝毫偏差,绝不能有丝毫动摇。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谁来疏导、化解矛盾?社会各方面都应当做出自己的贡献,但是,媒体舆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为能否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是执政党舆论影响能力的具体体现。

在当今社会中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主流媒体营造的“媒体舆论场”;一个是人民群众议论纷纷的“公众舆论场”。我国是一个舆论古国和舆论大国,早有“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思想观念。人民群众从自身的感受出发,对社会生活和社会事件公开发表自己的认识和意见,在口口相传之中成为一段时间街谈巷议的焦点和热点。新闻媒体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耳目喉舌”,要“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要了解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掌握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摸清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重大决策是满意还是不满意、是赞成还是不赞成,以便把握社会的脉搏。对人民群众的正确舆论,媒体要及时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人民群众的一些模糊的认识,要及时给予解释和疏导;对影响社会稳定的流言、传闻,应及时予以澄清。主动把握舆论引导的方向,使两个“舆论场”最大化的重叠,才能使媒体引导社会舆论有更大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更强吸引力和感染力;才能影响人民群众的思想和观念,并与人民群众的认识产生共鸣。

舆论引导的本质在于客观公正地告诉人们事物的真相,就是:公布事实、辨明是非、指出利害、讲清大局、揭示趋势。我们通过对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用实事求是的舆论积极引导似是而非、以非为是的议论,把人们单纯从个人利益、地方利益、局部利益出发的思考方式,改变为具有全局利益、国家利益和大局意识的思考方式。

用这样的方法引导舆论,就有可以改变脱离人民群众的现象,改变媒体舆论同人民群众的公众舆论相脱节的现象,才能做到符合党和政府的总体部署、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符合客观实际。

二、舆论解疑释惑作用

怎样把“我们想说的”和“群众想听的”统一起来,多提供准确有效和健康有益的新闻信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知情的欲望,起到解疑释惑的作用,是我们新闻媒体的重要工作之一。媒体舆论要发挥解疑释惑作用,必须找准问题,因势利导,在热点、难点上下功夫。

人民当家作主,他们总希望多了解一些关于党和政府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情况,多了解一些与之相关的各种社会信息。在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人民群众这种知情的欲望将会越来越强烈,还会提出更多的文化需求。新闻媒体要把注意力放在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上,不能远离生活、偏离中心,不能只“敲边鼓”,不响“重锤”。在找准问题的过程中,要善于解疑释惑。这是密切新闻报道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一环。

让人民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工作方法,是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就应该肩负起这项艰巨任务。怎么样才能起到解疑释惑的作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的重新调整,必然会产生一些“不理解”和“想不通”,新闻媒体要善于解答群众关注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善于解答群众关心和感到困惑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地为群众解疑释惑,理顺情绪。要通过大量的新闻报道阐明我们党的宗旨,使群众认识到我们党在现阶段实行的各项方针、政策都同群众的根本利益密切相关。其实,在“党的政策”和“群众利益”之间,仅仅隔着一层薄薄的“窗户纸”。这层“窗户纸”一被捅破,党的政策同群众利益之间的内在联系就会具体、生动地展现在人民群众面前。这就要求我们媒体在做到贴近群众、

第三篇: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李志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我们人大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一定要充分发挥好地方人大的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是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首要工作任务。要履行代表群众建言献策的职能,集中反映群众的意愿,为党委、政府作出科学、正确的经济发展决策提供服务。要发挥联系代表和群众的优势,引导代表群众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特别是要支持、鼓励人大代表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要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不断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要加强对“一府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通过开展工作视察、工作评议和听取审议工作报告等形式,切实加强对经济运行、执行情况和重点经济工作的审议和监督,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大力推进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的法治化,促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管理国家地方事务。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完善扩大公民有序参与管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机制。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要监督落实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发挥基层村级组织的自治能力,不断完善村级“一事一议”、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等制度,真正实现还权于民、村民自治。要推进依法治县进程,保证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公平和正义。要深化普法教育,深入开展全民普法教育活动,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人人自觉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围绕司法监督和行政监督两个监督重点,督促 “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

三、加强干部任免监督,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要坚持党的干部路线,正确处理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的关系,坚持干部德才标准和任职条件,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经过法定程序选举、任命为国家机关领导人员。要坚持法律知识考试、表态发言、颁发任命证书等任前把关形式,增强任命对象的公仆意识、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正确地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要通过执法检查、工作评议、述职评议等有效的监督形式,加强对选举、任命干部的跟踪监督,使选举、任命干部能够按照人民的意志与和谐社会的需求廉洁勤政和依法行政。

四、理顺群众利益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凝聚广泛的社会力量。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大限度地重视民情、反映民意、维护民利、凝聚民力。要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密切群众联系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大代表建议件办理力度,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维护群众利益中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重要作用,及时转化消极因素和不利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李志勇 作者系宁都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第四篇:地方人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

构建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应顺应时势,以这一宏伟目标统揽工作全局,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构建和谐社会,人大及其常委会大有可为——人大具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制度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居于根本政治制度的地位。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地方经济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构建我国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能够依法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能,从根本政治制度上为保障和推动社会和谐做出应有的贡献。——人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基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党领导人民执掌政权的根本途径和最好形式,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地方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通过依法对地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及人大选举、任命的工作人员行使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可以从制度上保证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人大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法治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的社会。通过发挥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中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建立健全法制体系,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提供法律保障;有利于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有利于深入开展普法教育,营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环境,从而处理和解决好社会各方面的矛盾,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发挥人大优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建功立业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作为地方权力机关的各级人大及其常委应发挥自身优势,找准切入点,把监督寓于支持之中,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建功立业。㈠发挥决策优势,将社会发展纳入科学发展轨道发展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任务。地方人大要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按照“抓大事、议大事、定大事”的原则,充分行使好人大常委会重大事项决定权,认真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报告,适时对本地重点项目建设、重大经济投资、体制改革、支柱产业培育、新农村建设等重大问题做出决议决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按照党委的阶段性目标要求,统筹兼顾,加强对社会保障、环境污染治理、食品卫生、安全生产等工作的监督,将社会发展纳入科学发展轨道,要切实将人大的决定权具体化、程序化、制度化,对涉及本行政区域内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影响全局的重大事项,从制度上纳入决定范畴,防止“一府两院”在重大事项中绕过人大决策的现象发生。XX市人大常委会在实践中,依法出台《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的规定》,把“一府两院”制定的重大文件纳入了人大及其常委会审查范围,对与宪法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不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的、不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按程序坚决予以撤销,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㈡发挥民主优势,推进社会的法制化进程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地方人大要发挥在依法治理中的主导作用,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一是要深入开展法制教育。进一步巩固“四五”普法教育成果,按规划扎实开展“五五”普法活动,督促相关部门采取培训、专题辅导、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把学习与宣传、普法与教育、学法与用法有机结合起来,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人人自觉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由增强法律意识向提高法律素质的转变,各项事业管理由依靠行政手段向运用法律手段转变。二是切实规范执法行为。要围绕解决以权代法、以言代法的问题,切实解决告状难、执行难、关系案、金钱案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一步督促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转变政府职能,理顺依法行政体制;抓好执法责任制和执法公开工作,切实提高内部监督制度的力度和有效性;严格办案程序,保证诉讼参与人的权利具体化,严格办案程序合法化。三是要不断加强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XX市在开展经常性执法检查的基础上,每年采取“执法检查月”等形式,集中对事关全局和群众关心的法律法规进行深入检查,切实解决法律实施中带普遍性、倾向性的矛盾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和意见,督促政府和有关部门认真整改,将和谐社会建设纳入了法治化轨道。㈢发挥纽带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激发社会活力社会活力是和谐社会的显著特征。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发挥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在取信于民,促进社会和谐上发挥积极作用。一是加强代表工作。充分发挥基层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优势,拓宽工作领域,丰富工作内容,创新工作形式。加强代表培训工作,增强代表履职能力。建立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选民、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代表小组活动制度等,为代表参政议政提供条件、创造机会。开展对“一府两院”办理代表议案建议意见的办理情况的专题检查,确保代表意见建议的落实,调动代表当家作主的工作热情。二是要督促“一府两院”树立诚信形象。在充分做好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对“一府两院”开展专项工作审议等形式,及时纠正有关部门和人员失信于民的行为,树立人大在人民群众中的权力机关形象。三是重视来信来访工作。把维护、实现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与党委、“一府两院”信访部门密切配合,定期召开人大信访部门与“一府两院”信访工作联席会议,研究探讨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有效办法,及时批转、督办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及时化解矛盾。㈣发挥人事监督优势,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组织保障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行使任免权的有机统一,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开拓精神、作风上过得硬的干部经过法定程序选举、任命为国家机关领导人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在具体实践中,XX市人大常委会严格把好了任前调查关、任中审议关和任后监督关,促进了人事任免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一是把好任前调查关。审议表决前,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全面调查了解被提请任命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情况,准确地掌握任命人员的基本情况。二是把好任中审议关。在审议拟任人选时,认真审议,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作出评价,不搞形式,不走过场,坚持条件,坚持原则,严格把好审议关。三是把好任后监督关。把任免权与监督权有机结合起来,把对人的监督和对事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强化干部任后监督,不断提高任命干部的整体素质。

三、与时俱进,努力提高人大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地方人大要以加强自身履职能力为重点,努力把人大及其常委会建设成为肩负起法律赋予各项职责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一要努力建设学习型人大机关。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深入学习宪法、法律和人大制度理论,不断增强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依法履行职责的本领;努力学习教育、科技、文化等现代科学知识,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履行人大的职责,充分发挥人大作用。二要努力建设规范化的人大机关。要按照《监督法》的要求,抓紧修订和完善主任和常委会会议议事规则、人事任免制度,制定和完善讨论决定重大事项、预算审查监督、执法检查、办文办会办事等相关规定或办法,依法将监督工作向社会公开,自觉接受人大代表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将人大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三要努力建设创新型人大机关。要站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拓宽人大工作的渠道,改进履行职能的方式方法,使人大工作视野更开阔、目标更远大、作用更突出。要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努力开拓创新,强化对“一府两院”工作的监督,切实维护群众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从而使整个人大工作更加民主、透明和开放。

地方人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作为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第五篇: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依法履职 充分发挥地方人大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第一次把和谐社会的建设提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重的位置,这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为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这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需要。对于我们今后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地方人大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在推进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内容的和谐社会建设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应当发挥法律监督、重大事项决策、联系代表群众等优势,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作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一、地方人大要在提高履职能力上有所作为。

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地方人大要把不断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发挥地方人大的职能作用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的人大干部队伍为关键,以创新人大工作方式方法为重点,以完善人大制度建设为基础,不断提高人大队伍履职的能力和水平。首先,要学习领会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加强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明确人大工作的方向和任务。其次,要深入学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以及宪法和法律,熟悉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工作程序,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本领。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建设学习型机关,抓好机关队伍经济、政治、科学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在政治理论和业务上不断夯实基础;第三要树立求真务实作风,进一步增强大局观念、群众观念、民主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落实科学发展观。从而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真正将职责履行到位打下良好的基础。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人大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和谐建设中的作用,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二、地方人大要在推动经济发展上有所作为。

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发展经济,逐步消除贫富不均,是实现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不能建成,关键取决于经济能否保持可持续的发展,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物质财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穷也建不成和谐社会。因此,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人大及其常委会都要把推动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首先要积极服务经济发展。通过开展对“三农”工作、企业工作、重点建设项目等的视察、调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及时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意见、建议,促使政府始终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经济发展。帮助政府想点子、出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加快经济发展。其次要努力推动经济发展。人大常委会要发挥联系代表和群众的优势,在代表群众中深入宣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宣传本区域各个时期关于发展的重大部署和工作大局。鼓励和发动各行各业代表和群众勤劳致富。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社会经济发展的劳动。努力在本行政区域内营造一种人人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本行政区域内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形成上下一心、共同推动经济发展的良好态势。第三要切实保障经济发展。要通过加强对政府工作报告和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的审议和执行情况的监督,通过对重点经济工作开展检查、视察,对于政府通过实践检验确有成效的做法和经验,通过一定渠道和形式给予宣传和表扬,进一步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及时发现发展中的困

难和问题,通过行使好人大的法定职权,及时沟通、交换意见,督促政府及其部门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困难。对于阻碍和影响本地经济发展的环境、旧规章等问题,要通过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等尽力帮助解决,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总之,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促进本行政区域经济健康协调发展作为一项中心任务来抓,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地方人大要在推进民主法治上有所作为。

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民主法治。和谐社会的构建不仅有赖于完备的法律来规范和保障,而且必须增强全社会的守法意识与法律观念,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必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治省、治市、治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深入发展,正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责所在。一是要畅通民众知政渠道。人大常委会要督促“一府两院”落实好“阳光工程”,建立各项公开透明的公开办事制度,该让人民知道的政策、程序都要公开,让群众知道。要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制度,保证人民依法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要尊重代表和群众的民主权利,对于代表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人大常委会、“一府两院”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认真讨论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人大常委会要建立健全公民旁听常委会议制度,还要督促政府建立议事听证制度。更好地发挥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社会事业的主人翁作用,使常委会讨论、决定的议题和政府的决策,最大限度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二是要大力推进法治建设。要督促“一府两院”全面落实“四五”普法教育规划,扎实实施依法治县基本方略,大力推动以宪法为核心,以各级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和司法人员为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督促政府和司法部门运用各种手段,深入开展全民的普法教育活动,在全社会逐步形成人人自觉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要进一步加大对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解决本行政区域内法律法规实施中存在的难题和问题,使本区域各项工作步上法制化轨道。当前,社会不和谐的现象中,有相当一部分问题出在法治观念不强上,也就是说没有严格地依法办事、依法办案,没有高度的法律意识。因此,要实现和谐,必须加强法治,认真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人大拥有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防止行政、司法机关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职能,人大要运用法律赋予的职权,运用刚性手段,依法督促“一府两院”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政治和法制保障。

四、地方人大要在维护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上有所作为。

只有真正形成公平和正义的社会环境,社会各阶层、群体才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才能达到社会安定。因此,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公平、规范的权力运行环境。一是要坚持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人大科学决策、作出决议决定以及开展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依照法律精神和公正原则,高度关注民生,督促政府健全和落实社会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制度,切实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对低收入阶层、困难和弱势群体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努力纠正征用土地、城镇房屋拆迁、企业违法排污、企业重组和改制中损害群众利益以及拖欠农民工工资等问题。下力气督促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和适龄青少年上学难、上学贵等问题。要认真作好人大信访工作,及时帮助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是督促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和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人翁地位。要积极为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管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活动提供公平的机制、环境、条件,维护社会公平。三是要支持和督促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防止司法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公民权利和公

正和谐,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四是要大力倡导社会公德。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逐步建立诚信友爱、相互帮助、和睦共处的道德体系。五是督促政府建立健全社会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养老、下岗职工再就业、弱势群体救助等社会服务组织,完善社会管理、服务功能,建立高效有序的社会服务新机制,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和谐。

五、地方人大要在保证代表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上有所作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人大代表是广大人民群众选出的行使自己权利的代言人,他们既是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又是各条战线上的代表人物,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最广泛的联系,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理所应当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一是要发挥好人大代表在决定重大事项中的作用。各级人大担负着决定本行政区域内重大事项的职责,如何使作出的决议决定更具科学性、合理性,最关键的在于广泛听取有益建议,而各级人大代表中人才济济,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好,把他们的优势发挥好,对于实现依法决策、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是要发挥好代表经济建设主战场带头人的作用。通过组织代表扶贫帮弱等形式实现共同发展,通过鼓励代表自主创业,达到合法先富,使代表成为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带头人。三是要发挥好代表民主法治宣传人的作用。人大常委会要按区域、按行业,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组织代表在本区域、本行业中,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宣传与百姓关系密切的法律法规,在促进广大人民群众民主观念进步和法制意识增强的过程中做出应有贡献。四是要发挥好代表人民矛盾调解人的作用。要引导鼓励代表深入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了解他们的疾苦冷暖和利益诉求,多做息事宁人和疏通群众思想的工作,把人民群众不满情绪化解在萌芽状态,发挥代表在维护社会安定中的作用。五是要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督政作用,使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得到有效维护与实现。群众普遍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往往会成为一个地方不和谐的主因。在这些方面,人大代表可以很好地利用自身优势,参与检查、调查,就解决“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建议、意见,及时督促化解不和谐因素。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建议,都代表着许许多多人民群众的所想和所盼,要发挥好代表议案、建议的作用,使这些议案、建议得到认真办理,人民群众的一些愿望得到实现,促使社会更加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庞大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去认识和探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应当发挥自身职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下载地方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推荐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方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推荐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负有重大的责任和义务。 一、企业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作......

    影视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影视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摘要]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我党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柱和具体方式。 为文化意识形态之一,在......

    老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老干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老干部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

    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妇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我们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性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的战......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主力军作用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到来之际,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今天在北京隆重开幕。来自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近300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汇聚一堂,接受党和政府......

    浅谈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浅谈企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建设和谐社会,惠及全体人民,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心愿。企业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负有重大的责任和义务。一......

    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任炳才〔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 “十五”期间六盘水财政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作出的贡献,结合实际,对下一步如何全面快速地提升财政在经济社会事业发......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妇女作用[合集]

    文章标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妇女作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妇女作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