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3 12:5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杭州市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杭州市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第一篇:杭州市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片组户”民情联系 区域化统筹服务

杭州市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2011年08月22日 中国组织人事报

近年来,杭州市按照建立“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实践中,大力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初步形成了“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的基层社会管理机制。

“我们主要以建设服务型党组织为主轴,通过体制的重构,实现功能的重组,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功能、政府的主导力量功能、社会组织的协同配合功能、居民的自治参与功能得以有效整合与互补,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形象更加突出,区域化党建的资源整合功能进一步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发展、服务和谐稳定的任务得到落实。”杭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由此形成了具有杭州特色的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以“双品牌”示范点建设为抓手,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组织体系

2000年以来,杭州市实施了行政村规模调整,原有4622个村调整为2081个。针对村规模调整后党组织管理幅度大、党员集中活动难、服务作用发挥难等情况,杭州市对全市村党组织进行“上提下分”,实行村建党委、组建支部,把党支部建在村民小组、专业合作社、各类协会上,村党委由调整前的113个增加至542个,党总支由340个增加至1165个,6192个党支部(其中组级支部5818个)覆盖了全市3万个村民小组,以此优化了农村党组织设置。通过不断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实现了党的基层组织从行政村延伸到自然村和村民小组,从居住地延伸到工作地,从农业生产领域延伸到其他产业领域。

近年来,杭州市根据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社会结构和空间形态的新变化,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服务作用的要求,大力推进服务强、党建强“双品牌”示范点建设,优化基层组织设置,不断扩大党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为了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杭州市通过“支部小班化”,把党支部建在楼道、居民小组、退管小组、专业协会上,在居民小区以20至30名党员为基本规模,建立了2713个楼道党支部,在撤村建居社区组建了854个居民小组党支部;在全市9744个退管小组中组建了1700余个党支部,充分发挥3.6万名企业退休党员的作用,引导42万名企业退休人员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杭州的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也快速发展,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有6万多家,登记的社会组织有4000多家。为此,杭州市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在抓好从业80人以上以及50—79人且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的6417家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党组织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流动党员“安家工程”,把党组织建在园区、楼宇、市场、商圈、特色街区和行业协会上,共组建党组织1416个。

以“片组户”民情联系为载体,构建“无缝隙、无盲点、无遗漏”的联系服务网络

在杭州,“66810”为民服务法、“15分钟党员服务圈”等做法老百姓耳熟能详,24小时呼叫系统、村民事务全程代办等形成了便民惠民的精细服务机制。近年来,杭州探索建立了以乡镇(街道)党组织为核心、村(社区)党组织为基础、全体党员为骨干的“片组户”民情联系服务制度,把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核心任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为建立联系服务架构,按照“因地制宜、便于联系、便于服务”的原则,划分管理网格。城市社区以小区、楼幢、巷弄为基础,农村以自然村或相对集中居住区域为基础,以100—200户家庭为单元科学划分管理网格(片),由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担任片长。在管理网格(片)内,以30—50户家庭为单元,成立联系服务小组,由村(社)工作者、支部书记、退管小组党支部书记等担任组长,并明确乡镇(街道)党(工)委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村和社区,乡镇(街道)机关干部每人联系1—2个管理片区、联系3—5个服务小组,每月到片、组走访不少于4次,入户不少于10家。目前,全市共划分15007个片、59540个组,联系居民家庭186.46万户。

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全市基本形成了“一卡、一档、一报、一线”的“四个一”联系服务群众渠道,即下发民情联系卡,公开乡镇(街道)机关联片干部、片长、组长和联户党员等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和服务内容,做到一户一卡;建立住户档案,按照“一户一档”的要求,建立联系走访台账,详细记录每个片区各类人群的具体情况,确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

以区域化党建为龙头,构建“上下贯通、多元互动、资源共享”的为民服务格局

江干区采荷街道由辖区单位和组织推荐产生党建共建工作会议代表,组成街道党建共建工作代表会议,仅去年代表会议就通过平等协商、互动交流,协调解决了辖区党建工作、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问题231个,联合开展党建共建活动56次,党建共建会议成了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的议事堂、连心桥。

杭州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整合凝聚各类资源的核心和枢纽作用,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社会能力,共同参与社会管理。由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市和县(市、区)、乡(镇、街道)全部建立党的社会工作委员会,配备了1至2名专职党务工作者。全面推广党建共建工作代表会议制度、党建共建联合会、党建共建委员会等做法,完善以街道党组织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建共建协调机制,形成“党建共抓、发展共谋、和谐共促、矛盾共解”的良好工作格局。整合社区党组织、居委会、服务站的资源,为居民提供“敞开式”、“零距离”的“一门式”服务,形成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三位一体”基层社会管理结构。坚持党组织带群团、党员带群众,把工青妇组织的人才、信息、技术等优势资源,积极整合到联系服务群众中来。

根据区域资源,以街道干部、辖区党员、居民代表、楼道组长、志愿者为基础,吸收驻区力量,组建公共服务团队。按照专业特长,组织驻区单位医生、护士、行政执法人员、计生协管员、外口协管员、助老协理员、保安员、律师、教师、文艺工作者,组成专业服务团队。针对居民需求,组建“和事佬服务队”、“功能性服务小组”、“姐妹帮扶队”等个性化服务团队。目前,全市共组建了21426个服务团队,参加党员干部人数21.2万人。

从2007年开始,杭州市在县、乡、村三级推进党员服务中心建设,已建成13个县级、204个乡镇(街道)和2231个村(社区、企业、园区等)党员服务中心(站点)。各级党员服务中心都设立了党员活动室、电化教育室、远程教育播放室、接待谈心室、图书阅览室、党员信息管理网、服务热线电话网、党务公开栏、服务窗口等“五室两网一栏一窗口”,广泛开展党员集中轮训、党建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等培训,开通党员教育、创业致富、服务民生等视频点播和网络互动,组织流动党员过组织生活、老党员过政治生日、年轻党员党旗宣誓和举办党建知识图片展、优秀党员先进事迹宣传月等活动,接转党员组织关系、发放《流动党员活动证》、《党员证明信》8.09万件,帮扶困难党员27000余人次,发放慰问金等共计2230万元,引导和组织有能力、有特长的党员开展便民、利民和社会公益志愿者服务31100余次,举办困难群众再就业招聘会630余场,受理解决党员、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27200余个。同时,还积极整合行政服务中心、村(社)公共服务站和辖区单位资源,建立健全街道(社区)组织和驻区单位相结合、无偿服务和低偿服务相结合、社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街道(社区)服务体系。目前,全市社区内大部分单位的活动场地向居民就近免费开放,市、区两级中小学体育运动场地已实现全部向社区居民开放。

以建设和谐社区(村)为目标,构建“契合民意、民主平等”的社会沟通平台

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杭州市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点对点、面对面、线连线、网连网”的扁平式基层社会沟通机制,在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和保持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扬。

——“民主促民生”工作机制。近几年来,在实施旧城改造、庭园改善等重大工程和重大项目中,坚持问情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问绩于民,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参与权、监督权,建立了以民主的方式促进民生问题解决的工作机制。通过入户调查、听证会、现场答疑会、新闻发布会等形式,确保信息公开;对涉及人民群众利益调整的问题,鼓励人民群众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在法律和道德规范中寻求公共利益最大化和各方利益均衡化;组织专家、义务监督员、志愿者、居民代表等,对项目质量、施工安全等进行检查监督。

——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大力推广居民大会、居民议事会、党员议事会、居民听证会、社区恳谈会等做法,畅通群众充分表达渠道。以“诉求聆听室”、“社区恳谈会”、“温情港湾”、“热线电话”、“政民互动网站”、“社区网站”、“社区微博”等为载体,搭建沟通顺畅平台。通过党建联席会议、党员民主听证等多项行之有效的制度,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目前,全市有43.7%的企业签订了工资集体协商协议,参与和谐劳动关系创建的企业占非公有制企业的47.8%,其中383家被评为市级先进企业,48家被评为省级先进企业,3家被评为全国创建劳动关系模范企业。

——矛盾协调化解机制。针对居民的异质性比较明显、利益分化比较突出、不同群体的利益存在明显分歧的实际,坚持以“民情热线”、“律师进社区”、“和事佬服务队”等为载体,采取政策解释、情绪调节、心结打开、纠纷调解等方式,提前介入干预,及时化解矛盾。目前,全市912个社区中,活跃着一支2万多人的“和事佬”队伍,其中党员占60%以上,他们“常在小区走一走,常到楼道看一看,常进家庭听一听,看到陋习说一说,碰到纠纷劝一劝,遇到困难帮一帮”,成为社情民意的“气象员”和民间纠纷的调解员,较好地促进了基层民主自治,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主体地位保障机制。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认真落实人民群众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权,在去年的社区组织换届中,515个社区党组织实行“公推直选”,占换届社区总数的87.4%,居委会的直选率达73.8%,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在今年第一季度,全市1753个村党组织采取公推直选方式进行换届,占行政村总数的84.2%,党员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较好地推动了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近年来,各地还创新了许多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新平台和新机制,如上城区的“湖滨晴雨”工作室,湖滨街道组建了一支由各层面近百人组成的“金字塔”型的民意收集队伍,形成了一套由信息传递机制、跟踪反馈机制、绩效评估机制等三项机制组成的“连环锁”型工作运行机制,构建了一个纵横交错、虚实结合的“蜘蛛网”型的民主共建体系,探索了一条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复合体”型民主促民生的工作新路子。江干区探索社工“第三方满意度测评”机制,把组织评价、居民评价、绩效评价进行了有机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以“三有一化”为重点,构建“条块结合、功能共振”的基层党建保障机制

市委高度重视基层党建保障工作,坚持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地投入到基层,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提供坚强支撑和创造有利条件。围绕“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紧紧抓住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这个重点,以村(社区)集中换届为契机,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按照“三个80%”的目标(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0%、45岁左右的占80%、具有“带头致富、带领致富”“双带”本领的占80%),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线,拓宽选人渠道,创新选拔方式,加大培养力度,大力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去年社区党组织换届结束后,及时组织全市1000余名新任社区书记集体“向党旗宣誓、向群众承诺”,切实增强他们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在今年的村级组织换届中,坚持“先定事、后选人”,严把资格条件,规范操作程序,充分发扬民主,严肃换届纪律,确保选出的班子组织满意、群众满意。

市委先后下发《关于解决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基本报酬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解决社区党建工作保障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社区工作者和村书记、主任报酬,分别按照不低于上年城镇职工和农村劳动力收入水平的标准,由财政负责解决。市委决定,按照社区党委6万元、党总支(支部)4万元的标准落实党建工作经费,按照每名党员50元的标准落实党员活动经费;市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社区配套用房建设,保证每个社区配套用房不少于350平方米;从今年开始,市和县(市、区)两级财政每年拿出1亿1千万元,作为农村党建经费的保证。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市本级1000万元和县(市、区)乡(镇、街道)两级3811万元的党员关爱帮扶基金(资金),广泛开展走访慰问老党员、困难党员活动,使基层党员切实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坚持把社区(村)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去年以来,全市从街道(乡镇)和社区(村)选拔了副处(科)级干部54名。市委将每年的10月23日确定为“社工节”。

市本级负责每年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和重点村书记、主任进行集中培训,县(市、区)乡(镇、街道)两级负责对其他村(社)干部和普通党员的轮训。市本级已连续8年对社区书记、主任进行集中培训,已有1455名社区干部取得“社工师”证书。同时,鼓励基层干部参加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和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凡取得证书的,其费用按县(市、区)、乡(镇、街道)和个人2∶2∶1的比例分担。

坚持乡镇(街道)年度考核工作目标、村(社)干部自查考核创业承诺、党员群众民主评议工作实绩的村(社)干部“三位一体”考评办法,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在“片组户”联系服务群众工作中,推行村(社)书记和主任向乡镇(街道)党(工)委述职,由乡镇(街道)党(工)委对他们进行考核评分,并由村(居)民组长、党员代表、村(居)民群众代表和辖区单位代表、“两代表一委员”等进行民主评议,将上级考核、群众测评纳入村(社)干部薪酬考核体系,用党满意、人民满意的“双满意”标准来衡量评估工作绩效。坚强有力的党建保障,进一步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地位,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奠定了扎实基础。

第二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研讨会

我市召开“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研讨会

蔡奇出席并讲话 王金财致辞

2011-08-29

27日上午,我市召开“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研讨会。省委常委、组织部长蔡奇出席并讲话。市委副书记王金财致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于跃敏主持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由市委组织部与江干区委联合举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省、市委全委会精神,进一步总结提升杭州市在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创新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社会管理机制中的好做法、好经验。

近年来,市委组织部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初步形成了“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的工作模式,实现了管理与服务的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取得了“暖民心、聚民心、稳民心”的工作效果。

蔡奇指出,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我省创先争优活动的突出特色,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最为重要的组织基础,是基层社会管理中最直接、最基本、最有效的力量。根

据中央的部署要求,杭州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基础上,创新开展了“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工作,呈现出服务到家、联系无缝、区域统筹的新特点,以党建创新带动社会管理创新,走在了全省前列。他指出,要充分运用研讨会成果,进一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在推进管理服务规范化、管理服务信息化、管理服务一体化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社会管理水平。

在简要介绍杭州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后,王金财说,我市历届党委都十分重视基层党建在社会管理中的独特作用。近年来,我市逐步探索建立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的社区管理新体制,探索形成了党组织领导、上下联动、区域协同、党群参与的“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工作模式。希望通过此次研讨会,进一步推动杭州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和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再上新台阶。

研讨会围绕杭州市探索建立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社会管理机制工作、党组织领导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机制研究、探索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社会管理创新三个专题展开讨论。杭州市在研讨会上作了工作介绍。来自全国党建研究会、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的10多位专家作了精彩发言。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中央政策研究室

原副主任郑科扬,中组部组织一局局长、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兼综合组组长张国隆,全国党建研究会副秘书长、中组部党建所副巡视员陈东平,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肖勤福,中国组织人事报总编辑徐荷等,对杭州“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的经验做法给予了肯定,认为杭州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探索,充分证明了实践出真知、基层有创造、群众是英雄。特别是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带动了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的创新,体现出体系化、精细化、高效化、科学化、最优化的特点,真正把为民、保民、惠民落到了实处,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经验。专家们希望杭州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创新,在更高层次上提升工作水平,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研讨会期间,与会人员还实地考察了杭州市行政服务中心、下城区王马社区、江干区东方电子商务园和西湖区翠苑一区社区,切身感受杭州在新形势下,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生动实践。

第三篇:杭州“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杭州“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杭州“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基层社会管理创新”

研讨会专家发言撷英

编者按:近日,市委组织部和江干区委共同举办了“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研讨会。来自全国党建研究会、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求是杂志、党建研究、中国组织人事报、浙江大学、省委党校等10余位专家学者,在实地考察了市民服务中心、下城区王马社区、江干区东方电子商务园、西湖区翠苑一区社区等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之后,围绕杭州市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研讨交流。本报今刊登部分专家学者发言,以飨读者。

郑科扬(全国党建研究会顾问、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杭州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杭州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充分体现了党组织在加强社会管理服务中的核心领导作用。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推动作用,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社会管理服务,形成了一个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方协作、群众参与的良好格局。第二,充分体现了联系服务群众是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片组户”民情联系制度,紧紧抓住保障和服务民生这个重点,围绕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来强化服务,做到联系服务无盲点、无遗漏、无缝隙,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加强基层党建、检验基层党建、提升基层党建。第三,充分体现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的实践,进一步证明了“实践出真知、基层有创造、群众是英雄”这一真理。在杭州我看到了用党的建设带动社会建设、用党内民主带动基层民主、用服务凝聚民智民心的很多实实在在的举措,让我很感动。第四,充分体现了把服务送到群众心里去。“片组户”民情联系让党员进家门,进民心,我很赞成,这是解决民生问题,做好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前提。第五,充分体现了基层党组织设置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杭州根据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大力推进服务强、党建强“双品牌”示范点建设,适时打破行政区域界限、行业界限、地区界限,优化基层组织设置,为党组织发挥作用、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是一条很管用的经验。这些创新,值得推广。

杭州经验也给我很多的启示,归纳起来就是要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看成是社会管理的一次深刻变革,也是我们党执政理念、执政目标的一种变革。社会管理要以民生为重点,把共建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和共建共享社会建设的成果统一起来,走创新之路;要注意群众思想引导,既要服务群众、依靠群众,又要根据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阶层状况的变化、人们心理状态的变化,从思想上引导群众;要在不断完善自己经验的同时,注意吸收借鉴别人的经验,博采众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张国隆(中央组织部组织一局局长、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兼综合组组长): “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的经验很丰富、很全面、很系统。概括起来说有三点。一是服务群众是宗旨、是目的。基层党组织的职能是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归根结底是服务群众,终极目的是凝聚人心。服务群众、凝心聚力可以实现我们党的执政使命,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巩固我们

党执政地位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杭州坚持把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探索建立了“片组户”民情联系服务制度,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把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实实在在地把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体制机制创新是动力、是活力。坚持以体制机制的创新带动服务管理创新、方法创新和理念创新,这是杭州最有特色的亮点。比如,创新窗口单位的服务机制,把“市民之家”、行政服务中心、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服务资源整合在一起,充分拓展服务功能,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多见的;创新党组设置,机关设置党组,党组下面又设党委、总支和支部,这样就便于在服务中更好地发挥党组织的示范、引领和表率作用,为发挥监管、协调和服务的职能提供了组织保证。特别是服务大厅中电子即时评价系统,我在其他地方看到“不满意”只有一个键,但在杭州看到“不满意”键就不止一个,把“不满意”细分为是对服务态度不满意?还是对服务时间不满意,或者是对其他问题不满意?等等,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查找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持续不断地改进。正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就看出杭州建设服务型党组织是在真抓实干,是在不断地创新,是在把全国领先、全省示范的追求,落实到每一个党员,每一个岗位,体现到每一个细节当中。三是领导重视是基础、是保证。杭州高度重视基层党建工作,每年都开展区、县(市)委书记和乡镇(街道)党委书记向上级党委会述职和评议活动,坚持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建立选优配强带头人制度,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建立关爱激励制度,把社区(村)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建立学习培训制度,不断提高社会工作者的素质和能力,建立“三位一体”评价制度,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为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作用提供了坚强支撑和创造了有利条件。

陈东平(全国党建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央组织部党建所副巡视员):

杭州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可以概括为“五化”:一是体系化。整个工作呈现了一个体系化的特点,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包括服务的机构、服务的设施、服务的人员、服务的方法、服务的项目等等;民情联系是一个完整的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体系;工作机制体系,包括了工作的考核机制、工作保障机制,具体的一些工作环节的机制等等。二是精细化。如翠苑一区的老年食堂,还有助老的黄手绢、小红灯这样一些细致的做法,体现了服务群众的精细化;实行支部小班化,体现了组织管理的精细化;像服务群众的错时工作制,实现了服务时间全天候,是一种管理方式的精细化。所以,精细化是杭州服务群众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三是高效化。比如说,服务群众的高效化,市行政服务中心将各职能部门集中到一起,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再比如,行政管理的高效化,市行政服务中心有专门人员帮助企业代办手续,高效率地完成办理项目。另外,党建工作的高效化也很明显,如江干经济科技园、高新区的党建网格化管理、区域化党建,都大大地提高了党建工作的效率。追求高效率也是杭州党建工作的一个特点。四是科学化。比如说坚持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理论性研究,注重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社会管理的理论和经验,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工作。比如以科学的方法来推进党的建设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建立了专门的网站、互动平台、微博等等,网格化管理也是运用了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这些都是用科学的方法来推进工作。五是最优化。杭州在整个工作当中都体现了最优的标准,在创先争优中,以党内的创先争优来带动全社会的创先争优,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来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等等,特别是在服务群众上最优化的特点更加明显。

肖勤福(中央党校报刊社社长兼总编辑、教授):

杭州的创新是在致力于解决我们党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一个根本性的挑战,就是如何真正解决好党的代表性问题。党的社会代表性就是党的先进性,也就是说党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去做事去服务。改进党员干部作风对于解决好党跟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天天跟群众在一起的可能并不了解群众,并不一定是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我认为,解决问题根本的途径还在于党员干部要真心实意地为了群众、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

推出的各种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服务举措,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通过“片组户”民情联系制度,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了解民需、知晓民想、洞察民意,构建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的联系群众的网络;再通过区域化的统筹服务,把区域内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更加充分地整合起来,并通过精细化的服务工作,比如开办“老年食堂”、推行“五星级服务”、“66810”工作法等,把服务送到每一个有需要的群众手中。把服务落到实处,群众才能幸福。让群众感受到党员是为他们做事情的,是他们的同路人,是他们可以依赖的力量,群众才能够真正认同党组织,才能同党一条心,才能跟党走。所以,“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深层次意义就在于致力于解决党在新时期的社会代表性问题,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跟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问题,这是关系到共产党未来的兴衰成败的两个根本问题,杭州的探索实践能够始终立足于此,可以传之很远,可以传之很久。

徐荷(中国组织人事报总编辑):

我从媒体和媒体人的角度谈几点体会和感受。第一,杭州在基层党建方面做了一篇大文章、新文章、好文章。所谓的大文章,就是“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的主题大、很重要,杭州通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系列探索,是对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的实践回应。所谓的新文章,就是杭州的做法正好呼应了基层党组织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课题。所谓的好文章,就是从实际效果看,广大党员走进社区、村镇、楼宇、老百姓的家庭,听民情、解民忧、送服务,老百姓得了实惠,老百姓很欢迎。第二,杭州探索实践的最大亮点是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社会管理创新,通过服务群众既实现了基层党组织自身的创新,增添了党组织自身的活力,又带动了基层社会管理创新。杭州探索实践的重要启示是,老法宝注入新元素就能解决新问题激发新活力。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老法宝,服务型党组织是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有效形式,杭州的“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基础在“联系”,关键在“服务”,核心在“民情”,通过服务的过程中架起了党群之间联系的桥梁,密切了党群之间的联系。第三,杭州探索实践为新时期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了一条很好的路子,如在新形势下党组织的设置方式,杭州突破了传统框架,立足于新形势、新情况、新需求来创新组织设置;立足于服务群众来建立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完善服务体系等等,这些做法都具有普遍的学习借鉴价值。

刘剑辉(党建研究杂志社二编室主任):

杭州广大基层党组织以先进的服务理念、信息化的服务平台、有效的服务方式、科学的制度保障,积极回应基层群众的所期所盼,把服务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群众中,取得了很好的实践效果,受到了广大群众和社会的好评,有五点启示。一是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杭州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践之所以有魅力,就在于充分尊重群众、服务群众、满足了群众的合理需求,让基层党员干部、人才真真切切地感到了党组织的关怀和信任,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根本标准,所以才赢得了民心。二是加强党组织建设要夯实组织基础。杭州的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之所以坚强有力,就在于创新了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会各个部门、各个单位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创新了组织设置形式,扩大了党的组织和党的作用的覆盖面。三是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工作方式和活动方式。杭州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之所以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就在于使干部真正转变了作风,使党的各项工作重心下移,深入到了群众当中,真正与群众打成了一片。四是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是根本。杭州的实践之所以有成效,就在于建立了一套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制度体系,通过制度保障取得很好的实效,受到群众的欢迎。五是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充分应用现代科技手段。杭州充分应用网络、手机等搭建服务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及时满足人民群众的不同需求,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创造了一条新路,值得学习借鉴。张西立(求是杂志内参部主任兼《红旗文摘》常务副总编辑):

看了杭州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我既感觉亲切,又感觉到心灵上、思想上受到震撼。主要有以下几点感受。一是创新有活力。“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充分继承和弘扬了“千家万户、千言万语、千难万险、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杭州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让我们比较直观、深刻地感受到杭州的党员干部是用“四千精神”来探索和做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的。二是创新有传承。杭州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社会管理创新之所以做得很成功,最基本的一点,它是在继承杭州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党建创新的诸多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发展起来的。比方说比较早的时候,萧山的非公党建做得是有声有色,全省率先、全国领先。还有近年来推行的以民主促民生这方面的做法和经验,我认为都是在综合和继承了杭州近年来一些基层党建创新的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往前又迈出了一步,又深化了一步,是这些好经验的新发展。三是创新很管用。杭州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社会管理创新,应该说是把中央的有关精神和杭州的实际有机结合,大胆创造、大胆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用的路子,为在更宏观层面上探索中国特色的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提供了新鲜的经验,具有很强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祝灵君(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政党教研室主任、教授):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报告指出:在社会建设与管理中,要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杭州在这方面的探索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值得总结和推广。一是积极构建服务型党组织机制,普遍推行党代表联系基层党员群众、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等制度,鼓励党员参与志愿服务,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社工、义工人员共同服务群众。二是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与活动方式,把党组织建在社会网络的网格上,通过党组织和党员的辐射作用,有效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三是协调个体、私营等非公企业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劳资双方合法权益。杭州创新的“党员民主听证会”等制度,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四是大力实施“流动党员安家工程”,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以流动党员管理带动流动人口管理。五是以党建共建联合会等形式,整合基层党建资源,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格局,构建以党建资源统筹为特点的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六是以扁平化的社会沟通渠道,“和事佬”服务队等形式,引导和鼓励党员带头参与社会矛盾的调节,争当社会矛盾调解员、社会信息采集员、群众事务代办员等,自觉维护社会稳定。七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积极扩大党内基层民主,激发基层党员参与社会管理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八是注重引导社会舆论,引导社会规范,构建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社会价值观。九是杭州在数字化背景下,不断提高基层党员干部知网、学网、用网能力,加强和完善基层党组织信息网络管理,提高对虚拟社会的管理水平。

孙晓莉(国家行政学院政治学部教授):

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索有意义。服务型强调得是在社会的自主性、自主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政府乃至党组织履行好自己在社会分工当中的角色,即作为公共服务的供给者,提供足够有效的公共服务。杭州以服务群众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社会管理的切入点、连接点,在服务人民群众的过程中体现出党的凝聚力、领导力,让群众切实地感受到党组织的存在、党员的存在,感受到党的力量,这个探索非常有意义。“片组户”民情联系制度是新形势下改进党的执政方式的创新。联系群众到“户”,上门给群众排忧解难等工作弘扬了党的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建立“党员工作站”、“党员会客厅”、“15分钟党员服务圈”等做法,有效解决了群众的难点问题,从整体上强化了党的凝聚力,强化了组织系统的权威性和组织效率。“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模式具有较大的可持续发展空间。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核心领导作用的同时,一方面要注重更好地发挥多元社会主体在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注意处理好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关系,以及基层社会管理和基层群众自治的关系。

徐力(浙江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杭州通过区域化党建,实现了基层社会资源的整合,推动了基层社会多元发展,社会变得更加有序和充满活力。首先,理顺了党在基层社会的领导管理体制,强化了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在纵向机制上,杭州构建了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交叉任职、合署办公的社区管理新体制和“杭州市党委—区党委—街道党工委”三级社区党建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在横向机制上,建立了党建共建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区域内各组织的资源作用,进一步强化党委对社区的领导。其次,推进党组织全覆盖与网络化,整合基层社会的执政资源。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除了传统领域,杭州十分注重两新领域中的党组织覆盖与网络化,通过行业组建、市场组建、协会组建、楼宇组建等一系列方式,不断推进党组织全覆盖与网络化,拓展了党的执政的组织资源,获取了社会管理的有组织的力量。第三,强化了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巩固深化基层社会治理基础。杭州通过推进“片组户”民情联系、搭建多方服务平台、创新服务载体等多种机制创新,全力构建基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格局,形成了一个“联系无缝漏、管理无盲点、服务无缝隙”的全方位服务网络。第四,构建合作互动机制,实现由单一治理向多元治理模式转变。杭州创新党组织领导的社会协同机制,以“共建、共创、共享、共赢”区域大党建为目标,整合行政、居民区、驻区各类组织等各种资源,吸收区域内各社区、群团组织、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以平等协商、互动交流的方式共同参与辖区管理,实现社会的合作共治。第五,通过创新公众参与管理机制,发展基层社会主义协商式民主。杭州主动搭建利益表达平台,构建不同形式的群众参与机制,以“诉求聆听室”、“社区恳谈会”、“温情港湾”、“热线电话”、“政民互动网站”、“社区网站”、“社区微博”等为载体,引导公众参与社会管理。此外,还创新了如“湖滨晴雨”、“草根质监站”、“议事厅”等许多群众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新平台新机制,最大程度调动了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了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

胡承槐(浙江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杭州探索创新的“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工作模式,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为各级党组织了解民心、民意和民情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制度保障。杭州“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组织体系,排除了党面临的脱离群众的危险,并在制度上为减缓这种危险性提供了可能性。其次,为基层党组织、基层政权实践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服务型基层政权”建立了优秀的样板。以“片组户”民情联系制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无缝隙、无盲点、无遗漏的服务网络和上下贯通、多元互动、资源共享的服务格局,充分体现了杭州基层党组织、相关管理部门和各类社会组织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以服务为先的现代理念,从各区、街道、社区的实践来看,服务的理念、服务的意识已普遍树立起来,服务的形式和方法也很丰富多彩。再次,杭州市在探索和实践“片组户民情联系、区域化统筹服务”制度和工作模式的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融进“民主、民生”互相促进的工作机制,构筑了“民生、民意、民主”互动转换的社会运转机理,较好地实现了将基层党建融于社会管理创新之中、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管理的有机统一。“四问于民”的决策理念和以“民主恳谈会”、“政民互动网络”、“多类听证会”等方式搭建起来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以及“民情热线”等矛盾协调机制,体现了民生在全部基层党建工作中的核心地位。而以“民主”的方式来推进民生问题的解决,不仅各项民生工程推进得更为扎实和顺利,同时也有效提升了公民的民主能力。在上下沟通的过程中、在居民利益表达和诉求的过程中、在协调解决多类社会矛盾过程中,民主的运用不仅为解决各类基层社会矛盾找到了好的方法和路径,亦有利于社会自我管理、自我协调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每一个个人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从整个社会来讲,这将极大地降低社会交易成本和行政机关的行政成本。

胡序杭(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

创新是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活力之源。杭州通过构建适应形势发展的基层党建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机制,进一

步明确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定位,把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的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要求落到了实处。杭州探索实践的内涵意义是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主要体现在,这种创新坚持以党中央的要求为指导,坚持根据地方的实际,包括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情况以及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面临的新形势,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杭州的实践跳出了“就党建论党建”的传统套路,针对我国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的现实,在基层党建的创新中,进一步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综合功能,以基层党建创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统筹基层党建与基层社会治理,并形成了基层党建和基层社会治理良性互动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杭州的实践,体现了加强基层党建的一个重要方向,即基层党建创新要与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相结合。要从加强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视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对基层党组织的设置、功能定位以及作用发挥、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党内基层民主、党员教育管理等,进行通盘考虑、统筹谋划。杭州的实践,体现了对基层党建的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和探索:基层党组织的设置,要有利于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要有利于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的有机结合,通过加强党组织建设促进经济发展;要有利于建设服务型党组织,强化寓管理于服务的理念,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发展、服务党员、服务群众的作用;要有利于基层社会治理,发挥基层党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第四篇:浅谈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浅谈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2014年12月23日 作者:陈永强

烟草在线专稿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重大部署,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动党的各级组织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汇聚推动企业改革发展的正能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基层组织的建设一直是党建工作的重点。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必然要求,与时俱进,强化服务职能,这也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的现实需要。只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才能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基层烟草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烟草行业改革已经进入到攻坚克难期,面对群众服务需求日益增多、利益诉求愈加多元的新形势,迫切需要基层党组织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寓党建工作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对此,各级党组织要从服务企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紧迫感,坚持以服务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使服务成为党建品牌,使党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

二、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题及关键

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是主题,能力是关键。作为基层党组织,直接面对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必须突出“服务”两字,以提高服务质量、拓展服务范围、创新服务载体为关键点,坚持为国家服务、为零售客户,为员工服务,要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本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发展、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作用。通过不断丰富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形式和内容,拓宽服务渠道和领域,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争当服务先锋。

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能力”是关键。基层党组织能力如何,事关党的执政基础的稳固,事关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进一步强化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基层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同时,党员干部要与基层零距离,增强面对面做群众工作和思想工作的能力,提高其组织协调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着力促进基层党组织强化服务功能、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保障,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推动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内容

按照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总体要求,党组织要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建设目标,突出服务重点,始终坚持把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点内容,扎实有效抓好落实。

1.突出服务改革。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国家局党组关于深化改革的重要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作为加强党员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动员职工群众、团结职工群众的能力水平,完善利益协调、矛盾化解工作机制,把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自觉行动中来,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凝聚共识、建言献策、增添力量。

2.突出服务发展。各级党组织要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牢固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党建工作部署的虚实结合上,自觉做到与中心工作目标同向、工作同步,把党建工作与服务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增强党支部和广大党员服务发展、推动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立足本单位、部门和党员岗位工作实际,凝聚发展力量、营造发展环境、提供发展动力,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3.突出服务民生。各级党组织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践行“两个至上”为实践载体,牢固树立和认真践行服务宗旨,定期与不定期组织开展以“突出为民务实、弘扬时代精神”为主题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完善党支部、党小组结对共建、结对帮扶,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工作机制,积极创造条件把党的惠民利民政策宣传到位、践行到位,主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突出服务群众。各级党组织要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转化为职责要求,转化为岗位实践,以深入推进“一流的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落实服务标准,落实首问责任、AB岗零缺位、信访接待、“六必访、六必谈”等联系服务群众的制度规定,建立完善听取群众意见、了解群众诉求、解决群众问题、维护群众利益的工作机制。尤其是各支部要以扎实推进基层员工安心、零售客户舒心、工业企业连心、消费者放心、社会公众爱心为主要内容的“五心”工程为载体,切实把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做到“最后一公里”的神经末梢,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5.突出服务党员。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落实党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要创新主题党日活动内容和党内组织生活形式,不断增强党员参与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向心力;要建立完善党内激励关怀机制,从思想上、工作上和成长进步上多关心党员,尤其要帮助有困难的党员排忧解难,解决一些实实在在的问题,增强党员对组织的归属感、光荣感和责任感,激发广大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内在动力。

四、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措施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党章赋予的职责要求,是一项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要在加强调查研究、科学谋划设计、健全组织体系、坚持梯次推进的基础上,针对工作性质和服务特点,紧密结工作实际,统筹协调、探索实践,有重点、有计划地稳步推进实施。

1.认真调查摸底,健全组织体系。为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适应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变化和要求,党群部门要按照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原则,对职能部门的基层党组织设置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着力解决好党组织设置是否合理、隶属关系是否顺畅、支部班子是否健全、工作制度是否完善、阵地建设是否保障等问题。

2.加强典型培育,坚持梯次推进。要善于发现和培育一批支部组织健全、党员干部素质高、服务能力强、服务作风好、服务业绩突出,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服务型党组织先进典型,为其他基层党支部树标杆、作样板,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引领带动作用。与此同时,要分阶段、分步骤有序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要重点“抓两头、带一般”,加大对“六有”党组织的培育力度,整顿转化一批后进党组织,带动一批中间党组织。

3.强化教育培训,建设骨干队伍。加强党组织书记队伍、党务工作者队伍、党员队伍建设,提高党性观念、树立宗旨意识、增强服务本领,是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重要保证。在各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上,要采取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办法,在组织参加国家局、当地机关工委举办专题培训的基础上,每年至少组织党支部书记培训一次,切实加强对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教育引导支部书记提高为民服务本领,强化廉洁履职意识。在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上,要配强党务工作力量,充实机关党委专职党务工作者,每年组织党务工作者业务培训不得少于2次,引导他们专心致志做好党务本职工作,认真履行服务职责。在党员队伍建设上,要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要求,坚持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党员,提高发展党员质量。要建立党员轮训制度,教育培训部门要把党员的党性教育和业务培训纳入教育培训计划,各党支部要切实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和日常管理,把党员培养成为服务骨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服务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题。

4.注重实践结合,创新服务载体。各级党组织要围绕满足服务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立足实际、尽力而为,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服务工作。要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谋划工作思路、深化目标定位相结合,针对本单位(部门)重点工作,找准工作载体和结合点,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实现;要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基层创优活动相结合,认真贯彻落实“重心下移、着眼基层、突出服务、加强基础”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要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相结合,持续抓好整改问题、改进工作作风,切实做到掌握情况不迟钝、解决问题不拖延、化解矛盾不积压,努力让职工群众感受到作风建设的新成效;要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践行企业文化和服务品牌理念相结合,以“一流的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制定内外部服务标准,规范体系的落地运行,全面构建精益服务型党组织,切实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要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巩固创先争优活动成果相结合,依托基层党支部现有活动场所,坚持一室多用,丰富活动载体,持续开展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市场、深入群众,结对帮扶、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践诺、党员志愿服务、党员QC服务小组等活动,构建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为服务群众创造条件、提供动力。各级基层党组织要研究推行网络服务,推动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和网上民生服务平台,充分运用共产党员网开展网上服务。

5.健全完善制度,形成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党组成员和机关党委委员联系支部、各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联系党员、党员联系群众的“三联系”制度,实现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全覆盖。党群办要会同人事、政工部门,完善职工群众服务需求收集、分析、评估的职工诉求机制,落实党员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以及党员结对帮扶、定期反馈等制度。要建立上级党组织服务基层党组织机制,加强对基层党组织的政策激励、经费保障、工作指导、排忧解难,形成上级党组织关心服务职工群众的制度体系,保证有困难的职工得到及时救助,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及时维护。要坚持和完善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志愿服务、组团服务、结对服务、专项服务等好的做法,健全完善党员承诺亮诺践诺的长效机制。

6.跟踪督查考核,实行动态管理。党群办要会同人事、政工部门,进一步细化“六有”目标的具体要求,本着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原则,建立完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考核制度,制定具体的考核评价办法和评定标准。每年组织一次,按照支部自评、群众测评、组织考评的程序,对各支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考核评价。考核评价过程中,既要听取本单位、部门干部职工的意见,又要听取属地管理上级党组织、零售客户等服务对象的意见。要加大群众对党支部和党员干部服务评价权重,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支部评星定格的主要依据。要采取经常性督查和随机检查等方式,加大对各支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情况跟踪督查力度,坚持动态管理,及时了解掌握推进情况,有效指导工作落实。

五、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组织领导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责任。要构建党委(党组)统一领导、党群部门督促指导、党群办和政工部门负责牵头协调、各支部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1.强化领导责任。各级党组织书记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人,要按照“书记抓、抓书记”的要求,建立完善各级党组织书记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和考核制度,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作为述职评议考核的主要内容,每年组织一次专项述职和考核评价,督促各级党组织书记认真履行职责、强化领导责任、推进工作落实,真正把每一个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坚强堡垒,把广大党员培育成为服务群众、推动发展的先锋队伍。

2.明确各级职责。在党委(党组)的统一领导下,要抓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统筹谋划、组织实施、督促指导和考核评价工作。各党支部要对照“六有”标准,围绕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的主要内容,针对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任务特点和服务对象环境条件,制定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措施、组织抓好落实,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与此同时,针对党建工作属地管理的特点,要加强与地方上级党组织的密切联系,主动接受地方上级党组织的工作安排和督促指导,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各项党建工作任务。

3.大力宣传引导。各单位、部门要大力宣传中央和行业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决策部署精神,宣传各支部、党小组、党员为民务实好的做法和经验,让广大职工群众对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仅有所了解,更要有认同感,切实关心关注、参与其中、贡献其力。各支部要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发现和宣传先进典型,推动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深入开展。要创新宣传形式和载体,充分利用局域网、新商盟和内部刊物、橱窗展板等载体平台,宣传党组织、广大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典型事例,回应和引导群众关切,形成有利于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正能量。

第五篇: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如何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党的十八大作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

(1)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基础工程,对于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群众服务需求日益增多,特别是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许多改革发展稳定举措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基层党组织要转变工作方式、改进工作作风,把服务作为自觉追求和基本职责,寓领导和管理于服务之中,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各级党组织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基层党建工作,使服务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推动基层党组织在强化服务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使党的执政基础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2)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分类指导、统筹兼顾,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强化服务功能、改进服务作风、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保障,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3)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坚持服务改革、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服务改革,就是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做好宣传引导、统一思想工作,协调处理改革涉及的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为推进改革贡献力量。服务发展,就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凝聚发展力量,营造发展环境,提供发展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服务民生,就是贯彻落实党的惠民利民政策,为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创造条件,为解决群众上学、看病、就业、养老、住房等实际困难提供服务,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主动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群众,就是自觉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群众路线,既认真倾听群众意见,维护群众利益,按照群众的需求和意愿提供服务,又充分运用民主协商、耐心说服和典型示范等方法教育引导群众,团结带领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服务党员,就是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尤其要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激发党员服务群众内在动力。

(4)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达到“六有”目标:一是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建设服务意识强、服务作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党组织领导班子;二是有本领过硬的骨干队伍,培养带头服务、带领服务、带动服务的党员干部队伍;三是有功能实用的服务场所,建设便捷服务、便利活动、便于议事的综合阵地;四是有形式多样的服务载体,创新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工作抓手;五是有健全完善的制度机制,形成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制度;六是有群众满意的服务业绩,取得群众欢迎、群众受益、群众认可的实际成效。经过3至5年努力,使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明显提高、服务成效明显提升,各领域涌现出一大批符合“六有”目标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主要任务

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要牢牢把握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总体要求,全面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自觉按照民主集中制办事,找准开展服务、发挥作用的着力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5)强化服务功能。农村党组织要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密切联系群众、维护农村稳定搞好服务,引导农民进行合作经营、联户经营,开展逐户走访、包户帮扶,及时办理反馈群众诉求,帮助群众和困难党员解决生产生活、增收致富中的实际问题。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围绕生产经营和队伍建设搞好服务,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建立职工诉求办理制度,开展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组织党员和职工为企业改革发展建言献策。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围绕建设文明和谐社区搞好服务,定期开展民情恳谈,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机关党组织要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搞好服务,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推动机关干部深入基层、服务基层、转变作风。高校党组织要围绕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搞好服务,把思想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搭建师生成长发展平台,引导广大师生讲理想跟党走、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围绕深化分类改革、促进事业发展搞好服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激发党员和各类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公益服务水平不断提升。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围绕促进生产经营、维护各方合法权益搞好服务,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围绕凝聚群众、激发活力、促进发展搞好服务,引领社会组织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

(6)健全组织体系。适应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的变化和需求,优化组织设臵,扩大组织覆盖。农村在以建制村为主设臵党组织的基础上,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全面建立党组织。城市在依托街道、社区设臵党组织的同时,在片区、楼宇和流动党员集中点建立党组织,在社区居民中按照志向相投、兴趣相近、活动相似的不同群体建立党组织。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等领域,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等方式建立党组织,加快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探索建立网络党组织,通过QQ群、微博客、微信等开展党的活动,拓宽党建工作网络阵地。推行区域化党建,可以由街道、社区党组织与辖区内单位党组织共同组建区域性党组织,也可以依托居民区、商务区、开发区等组建区域性党组织,合理划分服务网格,组建网格服务团队,做到有群众的地方就有党组织提供服务。

(7)建设骨干队伍。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特别是书记队伍建设,创新选拔培养机制,采取上级选派、跟踪培养、群众推荐等方式,选拔党性强、能力强、改革意识强、服务意识强的党员担任党组织书记。选派得力党员干部到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贫困村党组织担任书记或第一书记。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引导他们提高为民服务本领,强化廉洁履职意识;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用2至3年时间,把各领域党组织书记轮训一遍。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配强乡镇、街道党务工作力量,充实机关、事业单位专职党务工作者,加大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选派力度,引导他们专心致志做好本职工作、履行服务职责。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做好发展党员和培训工作,注重把党员培养成服务骨干,严格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促使他们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教育引导基层干部和广大党员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主动服务群众,扎扎实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8)创新服务载体。围绕群众多样化需求,坚持立足实际、尽力而为,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开展服务。依托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坚持一室多用,丰富活动载体,推广机关干部下基层、结对帮扶、为民服务全程代理、一站式服务、窗口单位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等做法,深入开展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为服务群众创造条件、提供动力。推行网络服务,推动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和网上民生服务平台整合,加快全国党员信息库建设,充分运用共产党员网、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党员干部手机信息系统等开展服务。(9)构建服务格局。基层党组织要带动群众组织、自治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服务,协调面向基层的公共服务、市场服务和社会服务。深入开展以服务为主题的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活动,充分发挥群众组织服务作用。建立健全各级党代会代表联系党员服务群众制度,广泛开展以党员为骨干的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各类专业人才和实用人才开展服务,培养群众服务骨干,引导群众参与服务、自我服务、互相服务,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服务格局。

三、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方法措施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情况千差万别,任务十分繁重。要坚持统筹协调,积极探索实践,改进方法措施,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作落实。

(10)精心谋划设计。各地区各行业系统要在深入调研、摸清底数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研究谋划本地区本行业系统的基本思路、总体布局和推进步骤,制定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领域基层党组织职能定位、不同特点和工作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提出切合实际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坚持统筹谋划,通盘考虑,把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与完成本地区本单位中心任务结合起来,使各项工作衔接紧凑、推进有序。(11)突破重点难点。针对地区之间、领域之间、机关与基层之间的不同情况,找准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重点解决组织设臵是否合理、隶属关系是否顺畅、领导班子是否健全、工作制度是否完善、经费场所保障是否落实,以及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牢不牢、工作作风好不好、服务能力强不强等问题,坚持什么问题突出就着重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紧迫就抓紧解决什么问题。要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剖析根源、把握规律,特别对普遍存在、反复出现、长期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注重从体制机制、组织领导等方面查找原因、研究解决,以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带动整体工作不断提升。

(12)坚持上下联动。整合各级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综合协调,以上带下,多方面配合,多措施并举,帮助基层党组织解决困难和问题。各系统各部门给基层安排任务,要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提供相应的资金和资源,并以基层组织为主渠道落实到位。推行部门包村、企业联村、村居共建,实现城乡基层党组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引导区域内不同类型党组织共创共建,实行强村带弱村、中心村辐射周边村,组织基层干部跨区域挂职培训锻炼。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支持。

(13)强化典型带动。善于发现和培育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各地区各领域都要挖掘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公认的先进典型,为基层党组织树标杆、作样板。尊重基层首创精神,鼓励基层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及时总结经验,加大推广力度,用基层经验推动基层工作。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正面宣传,形成良好舆论导向,积聚推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正能量。

(14)跟踪督查考核。加大督促检查和跟踪落实力度,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考核制度,实行分类考核、动态管理。各地区各部门党组织要本着简便易行、务实管用的原则,制定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按照基层自评、群众测评、组织考评的步骤进行考核,加大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服务评价权重。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对党组织工作业绩评价的重要内容。垂直管理部门党组织对基层单位党组织考核评价,要坚持条块结合,既要听取系统内干部群众意见,又要听取所在地党组织和服务对象意见。

四、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责任。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组织部门牵头协调,行业系统具体指导,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整体合力,并同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15)强化领导责任。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建立并落实市、县、乡党委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制度,把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主要内容,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专项述职和评议考核,上级党委组织部门要派人参加专项述职。各级机关和各行业系统党委(党组)要建立相应的述职评议考核制度。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建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联系点,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指导工作。

(16)层层分解任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市(地、州、盟)党委要抓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总体规划、资源统筹、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县(市、区、旗)党委要制定具体实施意见,细化政策措施,搞好组织协调,指导探索创新,破解工作难题。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要加强自身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抓好村、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各行业系统党委(党组)要同地方党组织密切配合,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

(17)关心支持基层。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使基层党组织有资源有能力为群众服务。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专职党务工作者报酬待遇和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乡镇领导干部力度,使他们工作有待遇、干好有发展、退后有保障。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制度,把村、社区党组织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支持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服务设施建设和便民利民举措,为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服务群众创造良好条件。

下载杭州市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杭州市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材料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材料点”成为百姓生活中的“痛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需要加强城市基层党的建设,把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凝聚群众、引领社会治理、维护社会......

    创新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讲课提纲)

    创新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授课老师 谢立民教授 讲课提纲 一、新形势下创新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要性 (一)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科学内涵和要求 1、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讲课稿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讲课稿 党的十八大提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是对基层党组织功能的新定位也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命题......

    积极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积极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 李柏红 2010年第2期 ——党的建设 宜昌市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办”,依托基层党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兴办乡......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服务水平,按照省、市委“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发展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总体部署,现就在全市深入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整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材料一篇

    整理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材料一篇点”成为百姓生活中的“痛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需要加强城市基层党的建设,把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服务凝聚群众、引领社会治理、......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之我见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之我见内容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以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这既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交流材料

    扎实推进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交流材料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层”。作为基层党组织,只有把基层党组织的工作重心转到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