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举办消防培训”进行诈骗的提醒
关于“举办消防培训”进行诈骗的提醒
4月24日,公安局接多名群众报警称:有人冒充公安消防人员,利用“举办消防培训”进行诈骗。
近日,我县部分企业收到一份关于《库车县公安消防大队关于进行举办消防安全培训的紧急通知》的传真文件,文件称根据《新公消防总字【2015】108号文件》要求对全县所有工矿企业进行消防安全紧急培训,培训费3600元于4月25日前,直接汇入名叫张良华的农业银行卡内(账号:622848***2)。如不参加,将对企业处以5000—10000元的罚款。
经公安局前往消防大队核实:消防大队并未发此文件,此件为诈骗文件。公安局立即将此信息公布在公安网上,要求巡警大队、各派出所、警务室民警在工作中广泛开展宣传,做好预防。借此,提醒各企事业单位及广大群众,接到此类文件,不要轻易相信,谨防上当受骗。
第二篇:安全提醒防范诈骗专题
安 全 提 醒
——防范电信诈骗专题
电信诈骗时犯罪分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移动电话、固定电话、互联网等通讯工具,采取远程、非接触的方式,通过虚构事实诱使受害人往指定的账号打款或转账,骗取他人财物的一种犯罪行为。
尽管公安机关开展了持续不断地打击,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活动仍然快速发展蔓延,形势严峻,危害突出。电信诈骗团伙中,有专门成员负责编写诈骗剧本,紧跟社会热点,针对不用群体,量身定做、精心设计、编制骗术,其犯罪类型多,手段变化快。
为预防员工上当受骗,导致员工财产受损,我部收集公安部刑侦局归纳出的48种常见的电信诈骗犯罪案件(使用电话类的占63.3%、使用短信的占14.8%、使用网络的占19.6%),请各单位通过班前班后、宣传栏、邮件、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宣贯。
1、QQ冒充好友诈骗
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对方QQ密码,截取对方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对方情况后,冒充该QQ账号主人对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车祸”“急需用钱”等紧急事情为由实施诈骗。
2、QQ冒充公司老总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搜索财务人员QQ群,以“会计资格考试大纲文件”等为诱饵发送木马病毒,盗取财务人员使用的QQ号码,并分析研判出财务人员老板的QQ号码,再冒充公司老板向财务人员发送转账汇款指令。
3、微信冒充公司老总诈骗财务人员
犯罪分子通过技术手段获取公司内部人员架构情况,复制公司老总微信昵称和头像图片,伪装成公司老总添加财务人员微信实施诈骗。
4、微信伪装身份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查看周围朋友情况,伪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加为好友骗取感情和信任后,随即以资金紧张、家人有难等各种理由骗取钱财。
5、微信假冒代购诈骗
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假冒正规微商,以优惠、打折、海外代购等为诱饵,待买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为由要求加付款项,一旦获取购货款则失去联系。
6、微信发布虚假爱心传递诈骗
犯罪分子将虚构的寻人、扶困帖子以“爱心传递”方式发布在朋友圈里,引起善良网民转发,实则帖内所留联系方式绝大多数为外地号码,打过去不是吸费电话,就是电信诈骗。
7、微信点赞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商家发布“点赞有奖”信息,要求参与者将姓名、电话等个人资料发至微信平台,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够的个人信息后,即以“手续费”、“公证费”、“保证金”等形式实施诈骗。
8、微信盗用公众账号诈骗
犯罪分子盗取商家公众账号后,发布 “诚招网络兼职,帮助淘宝卖家刷信誉,可从中赚取佣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信以为真,遂按照对方要求多次购物刷信誉,后发现上当受骗。
9、虚构色情服务诈骗
犯罪分子在互联网上留下提供色情服务的电话,待受害人与之联系后,称需先付款才能上门提供服务,受害人将钱打到指定账户后发现被骗。
10、虚构车祸诈骗
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
11、电子邮件中奖诈骗
通过互联网发送中奖邮件,受害人一旦与犯罪分子联系兑奖,即以“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汇钱,达到诈骗目的。
12、冒充知名企业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三星、索尼、海尔等知名企业名义,预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虚假中奖刮刮卡,通过信件邮寄或雇人投递发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13、娱乐节目中奖诈骗
犯罪分子以“我要上春晚”、“非常6+1”、“中国好声音”等热播节目组的名义向受害人手机群发短消息,称其已被抽选为节目幸运观众,将获得巨额奖品,后以需交手续费、保证金或个人所得税等各种借口实施连环诈骗,诱骗受害人向指定银行账号汇款。
14、冒充公检法电话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账户配合调查。
15、冒充房东短信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房东群发短信,称房东银行卡已换,要求将租金打入其他指定账户内,部分租客信以为真将租金转出方知受骗。
16、虚构绑架诈骗
犯罪分子虚构事主亲友被绑架,如要解救人质需立即打款到指定账户并不能报警,否则撕票。当事人往往因情况紧急,不知所措,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账户。
17、虚构手术诈骗
犯罪分子虚构受害人子女或老人突发急病需紧急手术为由,要求事主转账方可治疗。遇此情况,受害人往往心急如焚,按照嫌疑人指示转款。
18、电话欠费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通信运营企业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或直接播放电脑语音,以其电话欠费为由,要求将欠费资金转到指定账户。
19、电视欠费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广电工作人员群拨电话,称以受害人名义在外地开办的有线电视欠费,让受害人向指定账户补齐欠费,否则将停用受害人本地的有线电视并罚款,部分人信以为真,转款后发现被骗。20、退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淘宝等公司客服拨打电话或者发送短信谎称受害人拍下的货品缺货,需要退款,要求购买者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21、购物退税诈骗
犯罪分子事先获取到事主购买房产、汽车等信息后,以税收政策调整,可办理退税为由,诱骗事主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骗子指定账户。
22、网络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开设虚假购物网站或淘宝店铺,一旦事主下单购买商品,便称系统故障,订单出现问题,需要重新激活。随后,通过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受害人填写好淘宝账号、银行卡号、密码及验证码后,卡上金额即被划走。
23、低价购物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手机短信发布二手车、二手电脑、海关没收的物品等转让信息,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即以“缴纳定金”、“交易税手续费”等方式骗取钱财。
24、办理信用卡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报纸、邮件等刊登可办理高额透支信用卡的广告,一旦事主与其联系,犯罪分子则以“手续费”、“中介费”、“保证金”等虚假理由要求事主连续转款。
25、刷卡消费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短信,以事主银行卡消费,可能个人泄露信息为由,冒充银联中心或公安民警连环设套,要求将银行卡中的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或套取银行账号、密码从而实施犯罪。
26、包裹藏毒诈骗
犯罪分子以事主包裹内被查出毒品为由,称其涉嫌洗钱犯罪,要求事主将钱转到国家安全账户以便公正调查,从而实施诈骗。
27、快递签收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快递人员拨打事主电话,称其有快递需要签收但看不清具体地址、姓名,需提供详细信息便于送货上门。随后,快递公司人员将送上物品(假烟或假酒),一旦事主签收后,犯罪分子再拨打电话称其已签收必须付款,否则讨债公司或黑社会将找麻烦。
28、医保、社保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29、补助、救助、助学金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民政、残联等单位工作人员,向残疾人员、困难群众、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要其提供银行卡号,然后以资金到帐查询为由,指令其在自动取款机上进入英文界面操作,将钱转走。30、引诱汇款诈骗
犯罪分子以群发短信的方式直接要求对方向某个银行帐户汇入存款,由于事主正准备汇款,因此收到此类汇款诈骗信息后,往往未经仔细核实,即把钱款打入骗子账户。
31、贷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称其可为资金短缺者提供贷款,月息低,无需担保。一旦事主信以为真,对方即以预付利息、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
32、收藏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各类收藏协会的名义,印制邀请函邮寄各地,称将举办拍卖会并留下联络方式。一旦事主与其联系,则以预先交纳评估费、保证金、场地费等名义,要求受害人将钱转入指定帐户。
33、机票改签诈骗
犯罪分子冒充航空公司客服以“航班取消、提供退票、改签服务”为由,诱骗购票人员多次进行汇款操作,实施连环诈骗。
34、重金求子诈骗
犯罪分子谎称愿意出重金求子,引诱受害人上当,之后以诚意金、检查费等各种理由实施诈骗。
35、PS图片实施诈骗
犯罪分子收集公职人员照片,使用电脑合成淫秽图片,并附上收款卡号邮寄给受害人,勒索钱财。
36、“猜猜我是谁”诈骗
犯罪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冒充熟人身份,并声称要来看望受害者。随后,编造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一些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犯罪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
37、冒充黑社会敲诈类诈骗
犯罪分子先获取事主身份、职业、手机号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加以伤害,但事主可以破财消灾,然后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
38、提供考题诈骗
犯罪分子针对即将参加考试的考生拨打电话,称能提供考题或答案,不少考生急于求成,事先将好处费的首付款转入指定帐户,后发现被骗。
39、高薪招聘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群发信息,以月工资数万元的高薪招聘某类专业人士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点面试,随后以培训费、服装费、保证金等名义实施诈骗。40、复制手机卡诈骗
犯罪分子群发信息,称可复制手机卡,监听手机通话信息,不少群众因个人需求主动联系嫌疑人,继而被对方以购买复制卡、预付款等名义骗走钱财。
41、钓鱼网站诈骗
犯罪分子以银行网银升级为由,要求事主登陆假冒银行的钓鱼网站,进而获取事主银行账户、网银密码及手机交易码等信息实施诈骗。
42、解除分期付款诈骗
犯罪分子通过专门渠道购买购物网站的买家信息,再冒充购物网站的工作人员,声称“由于银行系统错误原因,买家一次性付款变成了分期付款,每个月都得支付相同费用”,之后再冒充银行工作人员诱骗受害人到ATM机前办理解除分期付款手续,实则实施资金转账。
43、订票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门户网站、旅游网站、百度搜索引擎等投放广告,制作虚假的网上订票公司网页,发布订购机票、火车票等虚假信息,以较低票价引诱受害人上当。随后,再以“身份信息不全”、“账号被冻”、“订票不成功”等理由要求事主再次汇款,从而实施诈骗。——春节着急回家的员工要特别注意防范。
44、ATM机告示诈骗
犯罪分子预先堵塞ATM机出卡口,并在ATM机上粘贴虚假服务热线告示,诱使银行卡用户在卡“被吞”后与其联系,套取密码,待用户离开后到ATM机取出银行卡,盗取用户卡内现金。
45、伪基站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伪基站向广大群众发送网银升级、10086移动商城兑换现金的虚假链接,一旦受害人点击后便在其手机上植入获取银行账号、密码和手机号的木马,从而进一步实施犯罪。
46、金融交易诈骗
犯罪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获取事主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自身的搭建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从而骗取事主资金。
47、兑换积分诈骗
犯罪分子拨打电话谎称受害人手机积分可以兑换智能手机,如果受害人同意兑换,对方就以补足差价等理由要求先汇款到指定帐户;或者发短信提醒受害人信用卡积分可以兑换现金等,如果受害人按照提供的网址输入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后,银行账户的资金即被转走。
48、二维码诈骗
犯罪分子以降价、奖励为诱饵,要求受害人扫描二维码加入会员,实则附带木马病毒。一旦扫描安装,木马就会盗取受害人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无论诈骗手法如何翻新,骗术的最后都要落到一个点上,就是犯罪分子都要受害人的银行卡、密码和账号,因为他要的就是钱。接近年尾,各位员工要有强烈的防骗意识;不贪横财;涉及钱财或个人银行帐号密码的问题,无论事情说的多么紧急都要细加识别,认清诈骗本来面目,避免上当受骗。
2017年12月18日
第三篇: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提醒
关于防范电信诈骗的提醒
各办学单位:
近年来,利用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虚假信息诈骗犯罪十分猖獗,多数手机持有者均收到过犯罪嫌疑人发来或打来的各种虚假信息,更有利用家长爱子心切,用电话冒充“孩子受重伤”、“孩子被绑架”的假象诈骗钱财。部分学生家长、群众被骗,损失惨重。电信诈骗犯罪现已成为侵害群众利益、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犯罪问题,而且此类犯罪手段不断地翻新,欺骗性和再生性极强。为切实提高广大师生以及学生家长对电信诈骗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特提醒如下:
一、要充分认识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活动的特殊重要性。电信诈骗具有境外或省外遥控、异地提款转款、快速洗钱出境等特点,公安机关打击处理和追赃减损工作难度大。骗子往往购臵多个短信群发器,把七八部手机和群发器连接起来,以每天群发数千条短信的速度发送到全国多个省市。所用手机号均不记名,座机号多是网络虚拟电话。诈骗团伙内部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购买手机、开银行账户、打电话(发短息)、转账、取款,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诈骗团伙通常设立了多级账户,层层转账,并能短时间内迅速取款。许多当事人发现上当受骗后再报案,往往已错过最佳破案时间,造成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因此,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及时识别电信诈骗犯罪伎俩,不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是遏制此类案件、避免财产损失的关键所在。
二、大力拓展防范电信诈骗宣传教育工作的手段和渠道。针对电信诈骗犯罪案件规律特点,我办收集归纳了《十四种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见附件)。各办学单位要在安全教育内容中强化防范电信诈骗这一部分,开展专题教育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教育,使广大师生及家长普遍了解电信诈骗的形式、手段、特点以及和危害,掌握必要的防范技能,切实筑牢思想防线,做到“三不一要”:
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手机短信,不管不法分子使用什么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一般情况下,要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手机短信,不给不法分子进一步布设圈套的机会;
不透露:巩固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因贪小利或心理恐慌而受不法分子诱惑、恐吓。无论什么情况,都要保持冷静,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住址、存款、银行卡等情况。学校方面要做好学生及学生家长通讯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的保密防范工作,避免因信息泄露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如遇情况,可拨打110报警或深圳市反信息诈骗专线0755-81234567求助咨询,或向亲戚、朋友、同事、学校核实情况; 不转帐:学习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友被骗,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可直接拨打110或深圳市反信息诈骗专线0755-81234567,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详细情况,以便公安机关开展侦查破案。
在此基础上,特别要组织好学生回家宣传活动,将相关信息传递到家庭每名成员。切实提高防电信诈骗的知晓率和普及率,形成防范电信诈骗犯罪的浓厚氛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应让每个学生、每个家庭了解如何防范电信诈骗,提升师生、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对电信诈骗的认识和安全防范能力。各办学单位要认真组织落实,开展好相关安全防范工作和宣传教育,让电信诈骗在我教育系统无机可乘,大幅降低此类案件的发生。
区教育局安委办 2013年9月25日附件:
十四种最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
1、“爸妈:我的钱卡丢失,速汇学费和生活费至我同学的工商银行卡上,卡号为XXXXXX。”
受骗对象:有子女在外地读书的家长
分析:由于子女在外地读书,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家长收到这类短信,如果一旦与子女联系不上(比如关机、手机没电等),可能就会稀里糊涂上当。
提醒:首先心态要保持平静,切忌慌乱中做出决断。立即拨通子女电话,一问便见分晓。如果诈骗短信中提到“手机没钱了”,这是骗子设的计,当事人可先给子女的手机缴费,再联系,立马真相大白。一时联系不上,还可与子女的同学、朋友、领导、老师等联系,同样可避免上当。
2、让你分不清真假的钓鱼网站。
受骗对象:用网银进行网上购物或者网上转账的群体 分析:犯罪分子利用国外租赁的服务器,制作了一个酷似真实银行网站的假网页,然后会在伪造的购物网站上放臵精美的商品低价出售,然后在一旁设臵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链接图标,当你点击时,就进入了跟上述金融机构一模一样的假冒网页盗取你的网银账号和密码,然后盗取你的钱。另一种方式则是放臵一些明显低于市场价的热门产品,或者高薪招聘人员,让你通过网上银行交纳费用。
提醒:不要相信过于低廉价格的商品,同时将常用网上银行的网址牢记,每次登录网上银行以前再检查一遍浏览器的网址看是否正确,以此防范伪装的钓鱼网站。
3、“我的那张卡磁条坏了,请把钱直接汇到XX银行账户就可以了,户名XXX。”
受骗对象:外出旅游或欠他人钱者
分析:骗子使用一种可任意显示手机号码的手机黑客软件,获取受害人欠他人钱等相关资料,再诈骗钱财。假如你刚好要进行一笔转账或者要还别人的钱,收到此条短信就很可能上当受骗。
提醒:与确需汇款的人联系,确认信息的真伪。切记,汇款前确认对方身份再行动。
4、“电脑预测彩票中奖号码、推荐代炒股票保证盈利,不赚不收费。”
受骗对象:彩民或股民
分析:利用你的投机心理,以需要收取少量会员费、服务费等手段骗钱。
提醒:投资时要查询此类机构和人员的业务资格,不要盲目支付会员费或授权他人代理操作账户管理及交易事项,最好去投资公司现场看看。一旦涉及到电话告知转账、汇款等情况,必须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身份确认。
5、“恭喜您获得某公司十周年庆典抽奖活动X等奖,公司电话XXXXX。”
受骗对象:贪图钱财者
分析:当你拨通电话后,会有人“核实身份确认中奖”,后告诉你需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税费”等,收到钱后便消失。
提醒:不要轻信中奖信息,天上不会掉馅饼。
6、“顾客您好!您已经在某超市透支消费XXXX元,垂询电话XXXXX”
受骗对象:刷卡消费人群
分析:这类骗局让你打电话到预先设臵好的号码,然后冒充银行人员行骗,告诉你需进行银行卡升级保护,然后借机将卡内资金转入其他账户。
提醒:短信里留的电话,可通过114查实,不能轻易转账。
7、“本人有数所高校的补录招生指标,欲购者从速。”
受骗对象:落榜考生及其家长
分析:这类短信诈骗多发生在每年高校招生录取期间,常见的招生骗术为:声称认识学校的人,可追加招生名额;录取过程中,声称认识学校的人可点招;新生报到时,声称因有学生没来报到,可以补招、补录,顶替名额。通常伪造高校的公函、印章、录取通知书等。
提醒:考生和家长多了解当前的招生政策和基本知识,一些考生落榜后或成绩不理想,不要心存侥幸。
8、“免费提供长期贷款,无担保,立等可办,电话XXXXX。”
受骗对象:急需大笔资金者
分析:一旦有人与其联系上,便以需预交保证金、月利息、送款担保费等名义骗钱。
提醒:不要轻信网络、短信等得到的贷款信息。
9、“我是某电信局(公安局、检察院)的,您的电话已欠费,而且您的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请配合。”
受骗对象:中老年人
分析:骗子往往演双簧,一人扮演电信部门人员,其他同伙则冒充警察,以保护被害人卡内资金安全为由,要求按指示转账。
提醒:主动到电信部门查询,诈骗就难以得逞。
10、“我是XXX税务局(财政局、车管所),现在国家下调了购车附加税率(购房契税),向你退还税金。”
受骗对象:购车或购房一族
分析:骗子往往冒充税务或车管所工作人员,打电话到家中通知你“购买的汽车、房屋可退税”,并留下“税务局”电话。一旦与所谓的“税务局”联系后,立即让事主到银行自动取款机上进行退税转账操作,实则是将事主卡内资金转入自己的账户。
提醒:汽车退税都需车主携带相关证件到税务部门当场办理,不可能通过电话远程操作。发现此情况,最好到税务、车管等部门核实。
11、“喂,猜猜我是谁?我是你老朋友哎!贵人多忘事,连我都记不得了?”
受骗对象:企业老板、经理
分析:一句“猜猜我是谁”,让受害人误将骗子当成老朋友或老同学。骗子会在适当时机向受害人提出借钱要求,受害人往往念旧情不忍拒绝。
提醒:收到此类短信,可联系其他同学核实该人身份,不要轻易汇出钱款。
12、“我是黑社会,受人之托,要你身体的某个部位,要想消灾,汇笔钱到XXXXXX账号上。”犯罪分子随机拨打你的手机,自称是XX黑社会组织成员,最近掌握到你干了什么坏事,或者受别人指使委托,要砍掉你的胳膊、腿、手脚,或者对你妻子、孩子进行伤害。想要避祸免灾,必须将钱款存入指定的银行账号。
分析:慑于犯罪分子的淫威,或者出于胆小怕事的心理,一部分社会经验不足的学生可能在接到这种“黑社会”的恐吓电话时会手足无措,进而按照犯罪分子的要求乖乖的汇钱。
提醒:收到此类短信,大可不必过于担心,应及时向老师、父母或者当地公安机关反映,就可避免被骗。犯罪分子为取得你的信任,经常会在作案过程中使用某种任意显号软件,将来电显示的号码变成某些特殊号码,比如“110”、“10000”、“10086”等,甚至是你亲属或朋友的号码,遇到这种情况你只要回拨该号码,犯罪分子的谎言就会不攻自破。如果实在无法辨别,请及时报警,谨防上当受骗。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对上述电话或陌生电话不予理睬、立即挂断,决不可轻易将自己的钱款汇出去。一旦发生电信诈骗案件,首先要保存好转款凭证、对方账号等相关证据材料,并且一定要及时报警,以便警方串并案侦破。
13、“你的孩子从二楼摔下来,颅脑受伤,伤情严重。现在医院抢救,要赶紧交押金做手术(我已垫付部分押金和手术费,还差钱)”犯罪分子冒充事主小孩学校的老师,称事主孩子在学校突然晕倒,或者从楼上掉下来脑部受伤,情况紧急需做手术,要求事主赶紧给医院汇款押金。当家长拨打孩子电话无人接听或者一时半会联系不上学校老师对自己小孩受伤情况进行确认时,在诈骗分子的电话不断催促下,家长往往会在非常短暂的时间内进行汇款。受骗对象:学生家长(特别是一时间无法联系到孩子的家长)
分析:此类诈骗,诈骗分子往往能够在电话中准确说出自己孩子的姓名年纪学校等信息,使得家长更易对其产生信任。
提醒:学校向家长公布学校教务处的统一查询电话,便于家长和学校联系。家长第一时间应该和学校进行联系,核实情况,切忌慌乱。
14、“你孩子在我手中,马上打XXXX元过来”犯罪分子说完会立即挂断电话,并在后续不断的打过来电话催促家长交赎金,甚至发来类似孩子的“哭声”或“呼救声”,给家长造成极度恐慌。歹徒凶神恶煞,根本不给家长话语权,而且犯罪分子的电话均未显示号码或只显示“私人”两字,无法回拨,这时候的家长容易手足无措,爱子心切,堕入犯罪分子设臵的陷阱。
受骗对象:学生家长
分析:此类诈骗嫌疑人作案均是获取了学生家长的信息后,针对家中老人、妇女为目标,并且利用其心理特点,作案时使用电话先播放小孩被绑后的“呼救声”的录音,后要求将赎金打入指定账户,且要求不许报警,否则“撕票”。
提醒:接到类似“小孩被绑架”的电话时,首先要冷静,要第一时间报警,并想法联系上所谓“被绑”的小孩,确认其是否安全。如无法联系学生,应立即跟学校联系,核实其安全情况,切莫轻信所谓的绑架诈骗。对于无法核实的信息,通过亲人或邻居及时报警。同时,保存相关诈骗信息,以便警方侦查。
第四篇:消防诈骗案例
消防诈骗案件
近几年以来,我市发生多起打着“消防”旗号进行诈骗的案件,这些案件中不法分子大都通过电话或传真的形式向单位推销书籍,收取高额培训费,推销指定消防产品,编造虚假信息实施诈骗,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干扰了正常的消防执法秩序。
一、典型案件
1、借书索钱。2010年2月1日,经济开发区一药厂的汪小姐来电,称省消防总队有一名姓陈的处长寄过来价值人民币1980元的两本书《最新消防安全法律法规手册(上、下)》,并要求汪小姐尽快付款。此前,陈处长多次打电话过来称消防政策规定每个单位必须配备两套消防书籍。
2、培训推销。2011年8月23日,王人村张书记来电咨询:近日有一名自称是区消防大队的吴参谋打电话给他,说是要为该村开展消防安全知识宣传,现场指导村民怎样救火,为村民开展免费消防安全培训。培训中,给每人发了一份《防火讲座意见表》,在最后一栏还写着:“转介下列安全器材(送货时付款):干粉含量90%灭火器(一公斤)249元/个。大家都应该订购几个消防器材放于家中,以防万一。”
3、冒充领导。2009年9月7日上午9点50分,市区一家宾馆赵经理接到一电话:我是市消防支队刘政委,你们宾馆有一些手续没有办理,现在你需要准备1680元和10张照片、身份证复印件1份到消防支队来。挂掉电话后,赵卫军又接到一条短信:我市消防支队不能收取现金,请在邮政办理,这是我们财务账号和户名,感谢对我们工作的支持。
4、公文诈骗。2008年3月14日,我市一家保险公司的张先生收到一份《市公安消防支队紧急通知》。该传真要求“全市范围内的工矿、企业、事业单位、酒店、宾馆……进行新的消防安全条例培训,请贵单位将3560元培训费存入一个叫“张某”的私人工商银行账号,并加盖了名为市公安消防支队的公章。
5、处罚威胁。2011年9月2日上午,我市一酒店接到“区消防大队”的紧急电话通知,电话称:下午,省消防总队领导将带领检查小组进行突击检查!宾馆、酒店必须在今日上午办理、更换相关消防证,时间紧迫,接到电话后要立即将换证费用汇入“区消防大队”银行帐户。如果给好处费的话就可以让商家逃过检查。如果不给钱,就进行检查,并加大处罚力度。
6、假冒执法。2007年5月4日上午10时,我市某县一城乡结合部的一废品收购店,一人先出示假工作证骗称检查消防,后以店内消防设施不合格为由,要求事主高价购买他们带去的灭火器,否则,便以封店等方式相威胁。拿到钱后,开具收据,偶尔也送
一、两个灭火器。
二、作案手段
以下4种招数为冒充消防诈骗中的惯用手法,广大市民尤其是企事业单位、公众聚集场所等负责人,注意提防:
1、以消防培训为名,要求企事业单位缴纳消防培训费、赞助费、图书音像资料费;
2、假冒公安、消防执法人员,以上门培训消防知识、检修消防设施为名,强行推销各类消防书籍、图册、音像制品和消防器材;
3、冒充消防人员电话威胁,上门恐吓,推销器材;
4、以安全检查为名,采取恐吓、威胁手 段收取罚款。
三、提醒
遇到不法分子冒充消防诈骗时,社会单位和个人应做到“五注意”:
1、注意鉴别当事人身份真假,查验好有关证件;
2、注意及时与公安消防部门取得联系,证实活动真伪;
3、注意收集好证据,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积极提供相关线索,配合公安机关迅速破案;
4、注意保管好自己的钱物和电话号码、账号等,确保财物安全;
5、注意做好自身安全。
四、防范措施
据了解,类似的行骗手段近几年已经在全市各辖区企事业单位出现很多回,消防部门也多次通过媒体提醒市民谨防上当。对此,消防部门提醒企业及个人,消防监督员执法时都要穿着制式警服,随身携带相关证件,不允许指定购买消防产品,不收取任何费用。假如有此类上门推销行为,都是冒充消防部门名义骗钱的。一旦发现有类似行为,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拨打110向公安部门报案或挨打96119向消防部门举报,谨防上当受骗。
第五篇:关于提醒学生防诈骗的温馨提示
关于提醒学生防诈骗的温馨提示
每年开学之际,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对他人没有戒备的心态实施诈骗犯罪活动,对大学生财产安全造成侵害。综合近段时间发生在高校侵害大学生财物诈骗案件的相关情况,骗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手机短信中奖诈骗
某大学大二学生高某,接到飞信短信,说是电视台“非常6+1”节目抽中其手机号,奖品是一台笔记本电脑。高某登陆短信中所发的网站,又拨打了网站上所公布的客服电话,对方说是“非常6+1”和飞信、三星公司联合举办的活动。高某遂相信了有这个活动。颁奖热线接高某电话的是一名自称李部长的人。李部长先叫其汇款950元做为保险金,又要其交纳个人所得税2900元。随后,李部长再次与高某联系,说他交费已经成功,但是要想拿到奖品笔记本电脑还要具备无线网卡,要其再次汇钱。高某此时意识到自己被骗,遂向公安机关报警。
提醒:一些诈骗分子利用学生社会经验不足的特点,大量的转发各类手机中奖信息,设好一系列圈套让人上当。遇到此类情况,直接删除信息,或者向公安机关举报。
(二)利用假手机模型,骗取学生手机
某大学大二学生张某,在校内碰到一学生模样男生,急急忙忙中说自己手机没有电了,有急事需要打电话,想借用张某的手机打电话。该名男子还拿来一部高档手机,说:“把我的手机放你这儿,我打完
电话再交换。”张某见该名男子出示的是一款高档手机,便将自己手机借与对方。该名男子打电话中趁张某不注意遛走。张某找人未果,再将手中的手机拆开后发现,高档手机只是一部机模。
提醒:遇到此类情况,建议学生不予理睬,可以直接向骗子说明附近哪儿有公用电话,更不要相信用他的手机换你手机这种把戏。对方如果纠缠不清,你可以表示要打110或84761110报警。
(三)冒充公安人员打电话查案进行诈骗
某大学大二学生温某,在寝室接到自称是杭州公安局的电话,对方说,小温有三封挂号信未签收,要确认一下。温某听后并没有相信,电话男继续说“如果你不相信可以看来电显示,你确认了以后我们再谈。”小温通过114查询后确实是杭州公安局的电话。“公安局的人”随后说:“有人冒用你的身份证办理了一张招商银行的信用卡,此卡被人刷了2、3万元,三封挂号信是招商银行通过人民法院对你进行上诉的通知信。目前,公安机关查证,此信用卡涉及洗钱问题,需要彻查银行卡资金来源走向,做资金比对。为了证明你的清白,需要拿你其它所有银行卡做一个资金的比对,要立即将银行卡的钱汇到指定账户。”温某听此说法后心里很慌张,加上确认是公安局来的电话,遂将自己工商银行卡上的10000余元全部汇出。过了半小时后,“杭州公安局”再次来电,说发现其工商银行卡上因为有一笔资金流向不明,要求其再汇1万元。温某此时产生怀疑,打110报警。
提醒:此类诈骗,隐蔽性较强,如果不加确认,学生很容易上当。一是要妥善保管好个人的身份信息和资料,尤其不要在网上随意注册
个人信息,这些往往都会被诈骗分子利用;二是利用高科技达到号码随意显的诈骗手段,可以直接回拨电话一试真伪;三是任何公安机关不会以任何名义向个人要求资金转帐户或者索要财物,其他人有此要求不要盲目听从,可以向朋友和家人求助或询问。
(四)网上购物诈骗
大三学生李某在淘宝网上看到有人叫卖一经典款MP3,标价400元。当时与对方在网上联系。对方要受害人汇款到他指定账号后马上快递发货,说是不能通过“支付宝”。李某遂将410元存入指定的账户。对方说“有个经理直接从广州过来送货。第二天,一陌生男子打电话给李某,称要送货过来,已到某地附近,但是其随身携带了大量走私货,为了不被公安机关抓住,要李某向指定账户存入1000元保证金才能见面,等见面后会将MP3与保证金一并交付给他。待李某汇款后对方又以各种理由要求他再向指定账户汇款1万元。李某始终抱着“我只要交了保证金,他一定会将货和钱给我”的心态,共计汇款11410元。因始终未见面拿到货品及保证金,李某这才发觉上当受骗。提醒:网上购物,一定使用第三方中介平台进行交易,不要相信保证金之类谎言,如果有人叫卖比实体店便宜很多的货品,肯定不是假货就是次品。
(五)冒充外地名校大学生行骗
2014年3月11日,保卫处接到英华美学院2012级4班周某报案称,2014年3月8日晚22时左右在学校南洋大门遇到两名自称香港某大学学生的男子,通过与其交谈,两名男子告诉周某,自己身上带的现金花光了,需要向周某借980元,答应第二天归还,并将随身携带的一块手表压在周某处,周某便带该两名男子来到我校天朗气清农业银行提款机处,取出1000元现金交于两名男子,并将两人送出学校。事后,周某想到事情蹊跷,拨打两名男子留下的电话,一直不在服务区,遂发现被骗。
提醒:诈骗分子冒充港澳台等地区身份,制造假身份证,学生一般不容易分辨真伪,如果一旦遇到有人求助,可以帮忙拨打学校保卫处值班室电话(84761110),让保卫处干部对其进行救助,如果纠缠不清可拨打110或84761110报警。
(六)借用银行卡套取密码诈骗
晚上7点左右,大学生黄某在校园内遇见了两个陌生人请其带路。路上,两人自称是上海同济大学的学生,并说:是来武汉考察的,刚下飞机,住汉口香格里拉大酒店,并预定了7天的房间。由于他们浦发银行卡消磁用不了,所以来这里找同学王某借卡,但没找到。因急需用卡作抵押,所以想借你的银行卡,事情解决就还卡。他们还保证回到酒店就给黄打电话。期间,骗子还打电话要朋友将钱打入受害人的银行卡,黄某三次和骗子一起到银行ATM机上查询账户余额,但是钱一直未到账,骗子声称银行系统忙,明天一早就应该到账。黄某信以为真,便将银行卡借给两名学生。等到晚上再次查询时,卡内钱已全部被取走。
提醒:诈骗分子喜欢利用学生的同情心,不要相信银行卡消磁等谎言,更不能在任何情况下将自己的银行卡交与陌生人。
(七)以“掉包”分钱方式诈骗
某大学学生赖某回家返校途中,在校外一路口看到有人掉了一个腰包。赖某正在犹豫之中,马上有一人走到赖某身边捡起包并要与赖平分财物。这时,掉包人回头寻找,二人便说没有看到。掉包人不相信,遂请二人一同上了一辆黑色轿车,并质问赖某“是不是拿了包里的钱”。赖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便说“可以查看我的行李”。掉包男子遂打开赖某的行李查找,发现赖某有二张银行卡,于是说“你一定是把钱已经存进了卡里”。赖某心里非常慌张,为了极力表明自己的清白,就将银行卡密码告知掉包男,说“你可以去银行查询”。掉包男后来表示相信学生赖某所言,遂帮其装好行李,并在赖某大意之际谎称银行卡已经放回。赖某只想着早点返校,没有检查行李。返校后才发现银行卡不见。遂进行查询,发现二张卡上共计1万余元已被取走。
提醒:不要贪图小利,不义之财背后往往是陷阱。遇到此类情况,首先不要慌张,要及时离开事发现场,如果有人纠缠,立即报警,必要时可大声呼救。
(八)以“代销”方式诈骗
一陌生女子主动找到某大学学生寝室声称,自己有一批上等文化用品可以低价转让给同学代销。一池姓同学信以为真,花1500元买了该女子手上货物。打开包装才发现是次品时,但该女子已经消失。提醒:骗子利用学生经验少,渴求物美价廉的特点,上门推销让学生受骗。更有一些到学生寝室推销产品的人,一旦发现寝室无人,就会顺手牵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