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十三五发展路线图

时间:2019-05-13 12:42: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石油十三五发展路线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石油十三五发展路线图》。

第一篇:中石油十三五发展路线图

中石油十三五发展路线图

2016.5

推进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迈上新台阶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当前,世界经济和能源格局深刻调整,能源供求关系持续缓和,新一轮能源革命蓬勃兴起,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既面临大有可为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又面临诸多矛盾相互叠加的严峻挑战。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是能源改革发展的重大历史使命。

作为集团公司上下集体智慧的结晶,历经两年编制的集团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发布实施。“十三五”发展规划把握我国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主动适应和应对新常态、低油价、市场化和新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加快推进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为目标,详细阐明了中国石油的战略意图,明确了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发展目标、重点部署和重大举措,体现了全体员工的共同愿景。

别着急,大话说完了,要点来了:

“十三五”发展规划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总体概括为瞄准一流目标、坚持稳健发展、推进四大战略、实施六大举措、统筹四大业务,做优油气两条价值链,是指导今后五年及未来一个时期全体员工推动公司稳健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发展目标: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

第一步,到2020年,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建设迈上新台阶。规模实力保持世界一流水平,经营业绩、国际竞争力达到国际大公司先进水平,在做强做优上走在央企前列

第二步,到2030年,建成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

【目标体系】

经营效益 稳步提升

到2020年,资产规模合理,成本费用实现硬下降,资本负债率控制在20%以内,资产负债率控制在40%以内,集团公司自由现金流为正,资产收益率稳步提升

业务结构 更加优化

油气产量当量达到3亿吨,海外油气权益产量占比超过1/3;国内炼油能力控制在2亿吨左右,炼销、炼化比例更加合理;国际贸易量稳步增长,盈利持续提升;服务业务外部市场收入和利润占比达到50%以上

技术创新 成效明显

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新研发形成20项以上核心配套技术;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信息化全面实现集成应用;科技实力和信息化水平保持央企前列、行业先进

公司治理 规范高效

治理体系和管控能力现代化国际化取得重大进展;法人治理结构优化完善,制度体系建全完备;经营管理依法合规,基础管理成熟度进入优化级;企业党建等制度与公司治理体系有机融合;现代化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安全环保 业绩优良

清洁能源生产供应能力持续增强;质量、健康、安全和环境管理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杜绝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绿色低碳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走在央企前列

发展成果 共建共享

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员工,员工收入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重大人才工程取得显著成效,队伍综合素质持续提升;矿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

公司品牌 全球知名

国内、国际信用评级继续保持AAA级和国家主权级;在全球品牌价值排行榜排名稳步提高;企业文化认同度、影响力持续增强;公司形象良好,成为全球优秀企业公民

发展方针:稳健发展

坚持稳健发展,是集团公司党组针对形势发展变化做出的重大决策,与中央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高度一致,符合“五大发展理念”要求,符合集团公司实际

稳健发展方针核心要义是坚持稳中求进,提高质量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主要内涵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统筹当前与长远,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发展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关系、企业与各利益相关方关系等;坚持强基础、调结构、补短板、提效益、防风险,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和竞争力,实现产销量稳中有增,经营业绩稳定向好,发展环境稳定和谐,企业形象稳步好转,公司发展更加平稳、更加健康、更加可持续

发展原则:深化改革突出主业低成本发展 绿色发展 党的领导

坚持深化改革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不断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组织架构、管理体系和市场化机制,有效激发活力和动力

坚持突出主业按照优先、有效、加快、协调的发展定位持续优化结构,突出油气两条业务链的一体化发展,增强发展的竞争优势

坚持低成本发展利用低油价的成本倒逼机制,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开源节流,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从全产业链各环节上降本增效

坚持绿色发展加大力度发展天然气等绿色低碳能源,注重资源节约,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建设生产安全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企业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传承弘扬中国石油特色文化,着力加强品牌建设

发展战略:资源市场国际化 创新

资源战略

从注重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转变,加强风险勘探和优选评价增加规模效益储量,加强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提高老油田采收率、有效动用低品位储量。由常规油气资源为主向常非并举和多种能源资源转变。由主要通过贸易和并购获取境外资源向自主勘探、并购、置换和贸易等多种方式获取转变

市场战略 由保供向市场营销转变,增强竞争和服务意识,提高营销能力。从传统区域销售向高端高效市场转变,优化营销网络布局,扩大高效市场份额。由传统销售模式向“互联网+”销售转变,创新营销模式。从国内市场为主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转变,着力开拓国际市场,向市场全球化迈进

国际化战略

由单纯业务“走出去”向理念、管理、技术、标准和人才国际化转变,完善国际化体制机制和制度流程,提高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由单项业务和部分领域的国际化向各项业务和全公司的国际化转变,统筹国内外、上下游、投资业务与技术服务业务发展,提高全球商务运作和资本运营能力。由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效益转变,有进有退、有买有卖,优化结构和布局

创新战略

由投资驱动向以创新驱动为主转变,打造先发优势,转换发展动力。由科技创新向理念、制度、管理、文化、商业模式、信息化和科技等全面创新转变,厚植公司在资源、技术和市场的新优势。由跟踪模仿向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变,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技术。由科研人员为主向全员创新转变,形成领军人才和全员共同参与的创新格局,让创新在全公司蔚然成风

四大业务

勘探开发业务

勘探开发业务是公司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和效益之源,是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的基石,必须优先发展

炼化与销售业务 炼化与销售业务是承上启下和增值创效的重要环节,是实现收入和提升品牌价值的主渠道,特别是在低油价下,必须有效发展,打造持续盈利的下游

天然气与管道业务

天然气与管道业务是战略性、成长性业务,低油价下打造成新的增长极,实现以气补油,必须加快发展

服务业务

服务业务是公司业务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一体化优势的体现,必须协调发展

按照优先发展勘探开发、有效发展炼化与销售、加快发展天然气与管道、协调发展服务业务,做优原油和天然气两条价值链进行规划部署,各项业务共同驱动公司创造价值和可持续发展

【优先发展勘探开发业务】

战略布局 国内:深化东部、发展西部、拓展海上,油气并重、立足常规、加强非常规

海外:突出中亚-俄罗斯、做大中东、加强非洲、拓展美洲、推进亚太

国内:坚持稳油增气,统筹当前与长远、规模与效益,着力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提升,控制投资和成本增长,努力实现油气产量当量稳中有升,继续保持国内主导地位

勘探坚持油气并重、常非并举,努力发现规模效益储量。开发突出质量效益、统筹老区新区,保持原油稳产、天然气持续上产

国内六大规模油气区

海外:突出发展陆上常规石油业务,有效发展天然气业务,有序推进非常规业务,稳妥发展海洋油气业务,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着力优化业务结构、资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抓住“一带一路”机遇,依托现有合作区,积极培育项目群,全面提升发展创效能力和国际化经营水平

加强海外自主勘探,实现储量稳步增长 精细海外油气田管理,实现油气产量较快增长

非常规:

加强非常规、探索发展新兴能源

国内非常规,开展资源分级评价,持续攻关水平井、体积压裂等适应性技术,推广应用工厂化作业,形成低成本开发配套技术和管理模式

海外非常规,掌控资源与有效发展相结合,滚动评价,实现优化发展

新兴能源领域,制定实施新能源发展行动计划,积极探索地热、天然气水合物等能源资源开发

【有效发展炼化与销售业务】 总体思路:保自产 控炼能 扩销售 增出口 优储运

立足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抓好产炼运销储贸一体化协调发展,实现原油业务链价值最大化;统筹协调天然气业务链生产、贸易、储运、销售、调峰等各个环节,实现天然气业务链价值最大化

原油产业链优化示意图

炼化业务

着力控增量、调结构、提质量、降成本、保安全,由规模扩张向注重结构调整、质量升级、技术进步的内涵集约式发展转变,努力实现持续盈利

销售业务

销售业务着力扩市场、增零售、优物流、重合作、提效益,加强终端网络建设,提升销售能力,降低销售成本,推进“互联网+营销”行动计划,创新“油卡非润”一体化营销,扩大合资合作,打造黄金终端

主要举措 控制新增能力

控制炼油新增能力,乙烯能力保持现有规模,化肥能力逐步收缩

制定实施化工增值计划,加快新产品新材料研发和市场培育开发

超前研究炼油向化工转型发展的策略

突出调整结构

调整炼化装置结构,优化加工路线

调整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

抓好汽柴油质量升级

加强资源优化

加强原油资源优化,优质资源向效益好的企业倾斜

加强化工原料优化,实现化工原料优质化、轻质化

加强物流优化,努力降费增效

加强网络建设

积极开发新加油站;加大合资合作力度;推进现有站增销提效

优化成品油库布局

强化产品销售

利用互联网新技术与新理念,打造“智慧加油站”和“人•车•生活”综合服务平台

重视改进服务质量,努力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环保的产品

【加快发展天然气与管道业务】

总体思路:保自产调进口强销售 拓终端 优储运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重点、以效益为中心,统筹协调天然气业务链生产、贸易、储运、销售、调峰等各个环节,实现天然气业务链价值最大化

国石油中长期油气管网规划示意图(2030年)

2020年基本形成资源多元、管网完善、调度灵活、安全稳定的天然气供应体系。保障炼厂供油和销售输油需求,有效发展原油和成品油管道业务

加快做大天然气销售

加强销售队伍建设,优化销售区域结构和用户结构,大力开拓新的用气市场和业务,努力扩销促销

加快发展天然气终端

加强合资合作,加大支线管道建设力度,扩大城市燃气,CNG和LNG销量

优化天然气资源组合

统筹考虑采购成本、来源、供应量等因素,保障天然气销售有效益 优化油气储运设施建设运行

充分发挥已建油气管网输送潜力,优化干线管道建设时序

优化建设综合调峰体系

优化组合多种调峰方式,建立综合调峰体系,满足调峰供气需求

【协调发展服务业务】

业务范围

工程技术服务——油田服务 工程建设 装备制造

国际贸易 金融业务 矿区服务业务 持续增强工程技术服务市场竞争力

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一体化发展方向,通过业务高端化、人员精干化、技术优特化、服务定制化等举措,做优做强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加快推进专业化重组上市,打造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发挥油气主业、油田技术服务、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业务的一体化优势,加强工程与地质的结合,优化方案、设计、流程、工艺,减少低效无效工作量,提高自主研发核心装备技术水平。建立科研、生产、服务一体化科技创新平台,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利器和拳头产品

持续增强国际贸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立足整体、优化结构、进出口并重,加强高端市场运作,增强分享全球资源和市场的能力,打造国际贸易升级版,持续增强国际贸易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持续推进能源金融业务稳步发展 坚持市场化、特色化、产融结合的方向,持续优化管控模式,实现金融企业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和协同式发展,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能源金融控股公司,把金融业务培育成为集团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持续推进矿区服务业务市场化社会化

矿区服务承担着保障生产、服务生活、维护稳定的重要责任。建立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经营的体制机制,控增量、减存量、调结构、转方式,推进矿区小康社会和美丽矿区建设

六大举措

推进“十三五”规划落地,必须大力实施深化改革、开放合作、科技创新、人才强企、依法治企、安全发展等重大举措,形成推动发展的新活力、新动力、新优势

深化改革

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活力

◆到2020年,在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与世界一流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相适应的公司治理体系

◆重点从推进公司治理优化和结构调整,建立健全集团公司及所属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进服务业务专业化重组和改制,建立差异化、一体化考核机制和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等方面深化改革

开放合作

大力推进开放合作,提高资本运营能力 ◆抓住“一带一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混合所有制改革机遇,统筹推进国内和国际合作,完善开放合作布局,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市场深度融合

◆坚持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并重,打造专业化的资本运作平台,初步建立资产结构持续优化的长效机制

◆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一带一路”沿线的油气合作,做强做优油气投资业务和国际贸易

◆扩大国内合作,规范推进非常规领域和难动用储量合资合作

◆优化资本和资产结构,加强产融结合科技创新

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培育核心竞争力

◆全面落实创新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三大工程

◆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加强科技创新的降本增效作用,保障公司低成本发展和绿色发展

◆到2020年,核心技术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拥有一批行业领先的主导技术和特色技术

◆科技创新继续保持在国家石油创新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科技实力位居中央企业前列

人才强企

扎实推动人才强企,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

◆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企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统一的 ◆坚定市场化改革方向,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努力形成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

◆着力从源头入手加强员工总量分类定向调控,建立长效机制

◆优化队伍结构,充实一线、控制二线、压缩三线,精干经营管理队伍

◆推进扁平化管理,着力压减机构数量

◆加大工效挂钩力度,充分发挥薪酬考核的激励导向作用

依法治企

全面依法治企,推进管控能力现代化

◆以制度建设推动公司法人治理制度和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着力构建系统、科学、有效的制度体系

◆以质量计量标准化提升推动公司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水平

◆发挥信息化在管理创新和商务模式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提升运营效率效益,实现管理现代化

安全发展

突出加强HSE管理,实现绿色和谐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节约优先、综合治理,全面加强HSE体系建设

◆完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和事故隐患管理机制

◆持续深化污染治理,强化环境风险防控

◆实施节能节水工程,着力提高用能用水效率 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政治文化优势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促进集团公司形成风清气正、干事创业、遵规守纪的良好政治生态

大力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创新发展具有时代特征行业特色企业特点的中国石油特色文化,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价值观体系,重塑忠诚担当、风清气正、守法合规、稳健和谐的中国石油良好形象

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建立员工收入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机制,扎实推进民生建设,将企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员工,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全面履行社会责任,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地和项目所在国共同分享资源价值和发展成果,做优秀企业公民

结语

“十三五”规划蓝图已经绘就,重在抓好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各部门、各单位要严格组织实施,将规划纲要的发展目标和任务部署逐项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实施进度要求,要运用平衡计分卡等战略管理工具,将约束性指标纳入各部门、各专业分公司和各企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中,实现规划与年度计划相结合、年度计划与考核相结合。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监督、评估和考核,并根据内外部环境和形势变化适时滚动调整。

(来源:能源情报 作者:张军贤、崔茉 根据中石油集团公司“十三五”发展规划整理)

第二篇:程序员职业规划发展路线图

程序员职业规划发展路线图

发布时间:2009.09.08 14:13 来源:赛迪网 作者:高阳

锐哥准备为大家烹饪红烧鲤鱼,小丫主动要求跟锐哥学习烧鱼,这也使小蔡和大熊非常感兴趣变得积极主动。锐哥首先要求他们把配料准备好,小丫又进行配料准备任务分工,没有的配料分头到超市购买。用料如下:

鲤鱼(一斤半到两斤的鱼最好)、蒜头两头整的、姜片5~6片、小香葱3根、小红辣椒10个左右,分两段切(超市有的卖盒装的),辣豆豉(可用老干妈代替)1大匙、豆瓣酱2大匙、盐少许、鸡精1小匙、料酒1匙、清水2碗、1两纯瘦肉馅、植物油少许。

锐哥让他们注意,收拾鱼的时候要将鲤鱼鱼腹两侧各有一条与细线一样的白筋去掉,可以除腥味;在靠鲤鱼鳃部的地方切一个小口,白筋就显露出来了,用镊子夹住,轻轻用力,即可抽掉。大家七手八脚很快备齐了用料。

时间:6月10日 17点 地点:锐哥家 人物:锐哥、小蔡、大熊、小丫

锐哥边烹饪鱼边讲解说:“首先将收拾好的鲤鱼控干水,最好准备一条干净餐布或者厨房专用纸巾再将鱼上的水分吸干,油入锅烧热,把准备好的鱼放里面煎至黄色再翻面煎成黄色,将鱼装盘待用,如果你手艺到家,鱼也可以一直放在锅里进行别的程序操作。再将肉馅放入锅里炒,直到变色,放少许料酒,再接着放豆瓣酱还有老干妈和肉馅炒匀,这时姜片和整粒的蒜也放进去小炒一分钟,把煎好的鱼再放进去,加两碗水放入小红辣椒。

“这会可以放一点点盐,因为豆瓣酱和老干妈里都有盐味,再放鸡精粉盖上锅盖,改中小火烧至汤快收干时把鱼装好盘,里面的汤剂留在锅里,把切好的小香葱放入锅里翻炒两下关火,将汤剂淋到鱼上。这道菜就做成了,看似复杂,其实材料都准备好做起来又快又简单。”

小丫品尝了一口称赞:“锐哥的手艺真不错!味道好极了,色泽红亮,蒜香浓郁,皮焦肉嫩,咸鲜微辣。”很快大家一起吃完了饭。

锐哥:“大家注意到没有,其实烹饪鱼的过程与一个人的职业规划的过程相似,从配料收集→加工→实现目标(红烧鲤鱼)。另外,职业规划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学会角色分析能力。大部分人在长期的工作中趋于麻木,对自己的角色并不清晰。但是,就像任何产品在市场中要有其特色的定位和卖点一样,在职者必须让自己有一些过人之处,让自己的价值和成绩得以体现并受到认可。”

小蔡:“在第一次钓到鱼的时候,我感悟到的就是因为对软件行业不了解,所以缺少一根结实的线将自己与梦想有序地串联起来,因此很难深刻体会到目标在自己掌控下挣扎时的力量。那么,通常程序员如何对自己的角色做分析呢?”

锐哥顺手在纸上画了几个图,说:“确切地说,你应该问程序员通常的发展路线是怎样的?你们可以看看这个图(如图3-1所示),当一个初步的职业规划方案已经成型时,如果制订者目前已在一个软件公司工作,那么,对他来说进一步的提升非常重要。首先要做的则是进行角色分析,反思一下这个职业环境对个人的要求和期望是什么,如何使自己在单位中脱颖而出。

图3-1 “通常,软件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有几个选择:专注于技术,成为技术专家;转型到技术型销售、技术支持等;随着技术成长,从技术性管理到高级管理。这是大家都看得清楚的方向,也都在向这些方向的金字塔尖努力。

“就像烹饪鱼一样,每一个阶段目标都需要你进行角色分析,找出这一角色需要的‘配料’,当你注意收集技术、素养等相关‘配料’后,就会成功烹饪出你所需要的目标鱼。前提是你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就好比黄瓜种子是不可能培育成西瓜一样。”

锐哥继续说:“这归根结底,都是以技术为基础。在扎实的技术基础上(高级软件工程师),如果有着比较强的抽象设计能力,又打算专注于技术开发,架构师是个好的选择;如果性格更适合做管理,情商能力突出,技术型管理应该是下一步的方向。这种发展规划属于‘瘸腿走路’的类型,各有侧重主攻发展的职业方向,也是目前一般程序员普遍采用的发展路线规划。”

小蔡认真地看着图说:“程序员职业规划还有这么多学问!我看到每个角色配合的学历,那么学历和认证证书真的很重要吗?还有必要花钱参加社会技术培训吗?”

锐哥:“决胜点在于长期的点滴积累,认证证书、成绩、丰富的经历是求职的表面文章,在目前软件行业里不是很看中这个,真正的‘内功’是需要规划的。至于培训,我倒是很建议直接加入软件公司,你就会学到很多实际的东西。不过,学历教育虽然在职业生涯里不是主要的,但是随着职位的提升却有很重要的意义,能辅助拓展你的职业发展空间,而不是以此为阻碍从而失去更多的机会。”

“已经工作两年以上的程序员可以有几种基本的职业规划:技术专家、软件架构师、实施顾问或销售。其中程序员最主要的发展方向是资深技术专家,无论是Java、.NET还是数据库领域,都要首先成为专家,然后才可能继续发展为架构师。尽管架构师的职位可以工作一辈子,待遇也非常好,对于科班出身的程序员最为适合,但这种工作职位非常有限,因为在中国目前的IT行业,架构师需要的条件比较复杂,而且需求量也比较少,这也是我国软件行业走向国际并有待成熟的因素之一。”

大熊指着另外一张图说:“这个是综合才能型发展路线图(如图3-2所示),我听说目前国内缺乏的是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技能并驾齐驱的IT人才。是不是指着这种复合型人才?”

图3-2 锐哥说:“是的,特别是懂得运用目标管理技术的项目管理人才,既掌握核心技术又有全局掌控能力的项目管理人才,非常难找。我建议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首先是要专,只有在技术方向上做得比较深入,才能适当做工作调整,把自己转变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然后,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自己做软件架构师还是高级的顾问销售,另外一部分人可能就会走向管理,这和个人性格与情商有关。软件优秀的管理者都必须懂得技术,掌握核心技能的人才向管理岗位转型有很大的优势,因而提升管理能力成了转型的关键。譬如,当唐骏还是微软一名普通程序员时,就从公司发展的角度考虑,向老板提议开发了中文版Windows,最终使他从几万名工程师中脱颖而出,成为部门经理。正如他所说,虽然是程序员,但自己不能只把自己当程序员,你可以为老板和公司着想。

“调查研究后,带着解决方案去找老板,就会得到老板的重视和信任,所以一定要增强工作主动性和参与性。无论是软件开发还是项目管理,国内员工大多只是做好份内事或完成交派任务,很少能主动发现问题。其实,只有拥有更高眼界,才能谋取大发展。

“总之,程序员要根据本身的基本素质、技术能力选择开发层次,由低到高,逐步发展。也是一名程序员本身具备相应素质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轨迹,包括很强的技术背景和综合管理才能等素养,这也就是所谓‘两条腿走路’的职业规划发展路线。”

小蔡:“原来技术转型还有这么多学问,受益匪浅。我打个比方,如果只是一名程序员,但仍需要站在项目经理的层面上看自己的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合作,融入团队中,并且锻炼自己的思想境界,从而提高自己。”

锐哥:“小蔡说得是。另外,在未来发展上首先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方向,在学习技术的同时还要为以后做准备,做好以后的技术转型。广度和深度是相对的,先广还是先深实质上从某种意义来说取决你的工作性质,如果你是从事单一工作的,多半你会短暂先深,因为这是你立足的根本;而如果你选择的职业是综合性的,比如管理、讲师等,那么你必然要先有广度才可以,但一段时间后,你都要转入深度,只有你在某一方面或领域有一定的深度后,你才能继续寻求广度,否则,你将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这样的人在市场上是最难以立足的。”

大熊:“这张程序员发展路线图挺有意思,国际人才型(如图3-3所示),一定要求外语口语流利吧?”

图3-3 锐哥:“是的。如果说前面‘两条腿走路’要求的综合能力成分多,随着国际化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那么国际化人才可以说是当前更为便捷的程序员职业规划发展之路。目前,国际化软件项目经理是人才市场上炙手可热的人才,有丰富经验、外语口语好的软件项目经理是抢手的香饽饽,供不应求,薪水自然也是水涨船高。最重要的是,一个优秀的项目经理可以在这个岗位上长久工作下去,并且有向高层进一步提升的可能。外语好、技术又好的程序员发展路线很广,是目前国内外软件企业需要的热点人才。”

小蔡:“锐哥跟我们说了这么多,感觉对程序员、对软件行业的整体发展路线清晰了很多,但是我该用什么方法进行选择呢?” 锐哥:“要想正确地选择,你得必须充分地了解、分析自己,你要学会SWOT职业规划自我分析法。”

总结与提升

成功与失败的区别在于,成功者选择了正确而失败者选择了错误。因此,我们常常能够看到一些天赋相差无几的人,由于选择了不同的方向,人生却迥然相异。选择正确的方向尤为重要,希望不同的程序员根据自己不同的优势和特点能画出适合自己的程序员职业规划图。

软件开发也是有层次区别的,比如,按层次从高到低通常可分为: 系统开发: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服务器系统开发; 专业开发:如网络安全、游戏、人工智能开发; 应用开发:如MIS、BI、ERP等系统开发; 普通开发:如网站、简单应用系统开发。

不同的层次,难度系数不一样,对技术要求、个人素质要求也不一样。要成为系统开发者、专业开发者、高级应用开发者,需要有很高的专业知识和很强的逻辑、抽象、空间思维能力,这就要求具有很好的基础,同时具有较大的提升潜力。而要成为简单开发者和初级应用开发者则相对容易些,正是这样,才使很多人走上了软件开发的道路。

第三篇:湖北建筑业发展十三五

湖北建筑业发展“十三五”

规划纲要

2017年6月

目录

一、湖北建筑业发展回顾 ···········································(1)

(一)发展成就 ···················································(1)

(二)主要问题 ···················································(5)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基本原则 ···················································(7)

(三)发展目标 ···················································(8)

三、“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 ······································(10)

(一)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 ····························(10)

(二)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12)

(三)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 ······················(14)

(四)加强建筑业人才队伍建设 ····························(15)

(五)完善建筑业发展体制机制 ····························(18)

(六)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20)

(七)促进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 ····························(21)

(八)积极开拓省外和国际市场 ····························(24)

四、保障措施 ························································(25)

(一)加强领导、组织落实 ··································(25)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26)

(三)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26)

规划范围。根据省政府“三定”方案以及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本规划涵盖内容包括工程勘察设计、建筑施工、建设监理、工程造价等行业以及政府对建筑市场、工程质量安全、工程标准定额、建筑节能与技术进步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

规划背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增速放缓,结构优化升级,驱动力由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核心的全面深化改革进入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战略深入实施和“一带一路”建设,建筑业发展面临重要的历史机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建筑业放管服改革,为加快推进行业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国际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19号),对进一步深化建筑业“放管服”改革,加快产业升级,促进建筑业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住房城乡建设部于2017年4月26日印发了《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旨在贯彻落实上述两个文件,阐明“十三五”时期湖北建筑业发展战略意图,明确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推进湖北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规划编制。本规划是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 专项规划之一。编制工作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省建筑工程管理局会同有关处室、单位共同编制。5月24日,组织了专家论证。专家认为,该规划全面总结“十二五”、精心谋划“十三五”,符合湖北建筑业改革、发展与管理实际。6月16日,经省住建厅厅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湖北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

一、湖北建筑业发展回顾

(一)发展成就。

——产业规模持续壮大,支柱地位日益凸显。“十二五”期间,湖北建筑业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形势下,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产业规模大步迈上新台阶。2015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038.48亿元、实现增加值2040亿元,分别是2010年的2.6倍和2.1倍。2011-2015年,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幅达到20%,增加值年均增长19.86%,分别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157%、133%。总产值在全国排名由2010年的第7位跃升至2015年的第3位,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始终保持在6.5%以上,企业总数由7575家发展到1.2万多家,从业人员保持在230万人以上。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6.2%,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68%,工程监理企业年营业收入增长4.36%。

——优势企业发展迅速,“十大品牌”影响广泛。“十二五”期间,全省特级总承包企业新增5家,达到17家;一级企业新增257家,达到697家;入选湖北省百强企业新增9家,达到27家。年产值过2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5家、6家、18家,百亿元建筑企业群不断壮 大,千亿元企业崭露头角,产业集中度明显提升。中建三局领军创新、武汉桥建、新洲建筑、钢构集群、孝感劳务、大冶古建、石首防水、黄冈窑炉、凌云幕墙、定向爆破在全国建筑市场中占有较大份额,形成了湖北建筑业“十大品牌”。我省建筑业外向度保持在全国前5位。充分发挥我省建筑业企业门类齐全、央企实力强、抱团“走出去”的优势,统筹协调全省建筑业企业“走出去”,企业海外承揽工程项目形式更加丰富,投资开发建设、工程总承包业务明显增加,全省110多家企业在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接业务,成功承揽了“中巴经济走廊”等一批重大标志性项目。

——设计建造能力显著提升,工程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十二五”期间,一批大中型建筑企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升,在高难度、大体量、技术复杂的超高层建筑、高速铁路、公路、水利工程等领域具备完全自有知识产权的设计建造能力,加快拓展地铁、桥梁、市政建设等高端市场领域,成功建设一大批设计理念先进、建造难度大、使用品质高的标志性工程。建立健全了涵盖建筑施工、节能技术、安全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检测标准等方面的地方标准体系。建筑业企业普遍加大科研投入,积极采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围绕承包项目开展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创新能力,创造大批专利、工法,取得丰硕成果。全省通过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验收的项目102个,评定出省级工法616项,国家级工法87项,发布省级QC成果5

532 项,其中国家级QC成果174项。实施“精品工程”战略,创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8项、国家优质工程奖24项、全国建筑工程装饰(公共建筑、建筑幕墙2011-2014年)奖78项,省建设工程优质奖“楚天杯”奖640项、装饰工程“楚天杯”(2011-2014年)奖222项。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建筑业的整合发展,建筑品质和建造效率进一步提高。

——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各级高度重视、积极推动建筑业发展。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建筑业发展的政策文件,召开了全省建筑业发展大会。省住建厅组建了“湖北省建筑产业战略联盟”,全产业链合作、校企合作、银企合作取得积极成效。全省各级住建部门坚持扶优扶强,从资质审批、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加大对重点企业培育力度;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工作调度会、情况通报会、现场办理会、立法调研会,谋划产业科学发展、解决行业发展难题、搭建企业合作平台;大力支持企业走出省界国门,积极协调解决我省企业外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严格落实首问负责、服务承诺、限时办结等制度,政务服务环境不断优化,政风行风明显好转。

——市场监管不断创新,诚信体系建设逐步推进。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制定出台了标后履约监管、市场检查实施导则、施工许可管理、“黑名单”制度、统一开放市场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加强建筑市场执法人员培训,统一执法标准,持续开展全省建筑市场行为检查,实施市场、现场两场联动,联合工商、质监、公共资源交易等部门开展建筑市场综合整治,严厉打击建筑施工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等行为。加快诚信体系信息化建设步伐,全省按照“统一规划、协同建设、分级负责、资源整合”的原则,建成了涵盖“四大数据库、七大环节、三级建筑市场”的一体化综合监管信息平台,实现了与住建部中央数据库联网运行,建筑市场监管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

——质量管理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总体可控。“十二五”期间,扎实开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落实工程建设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两书一牌”制度得到有效落实。2015年,工程质量授权书、承诺书新开工项目签订率达100%;新竣工项目永久性标牌设置率100%,建立了信息档案制度。积极推进质量标准化工作试点,定期开展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不断健全质量安全规章制度,先后制定出台了《湖北省房屋建筑施工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湖北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安全监督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教育活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保持平稳态势。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绿色环保取得实效。“十二五”期间,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体系初步形成,建筑节能标准进一步完善。全省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805 万平方米,是“十二五”规划目标的1.34 倍。大型公共建筑节能降耗提速,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全省可再生能源建 筑应用3562 项,建筑面积7354 万平方米,是规划目标的1.47 倍。大力推广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新增装机容量97 兆瓦,是规划目标的1.49 倍。全省共发展绿色建筑293 个项目,总建筑面积2123 万平方米,取得绿色建筑标识170 项、总建筑面积1541.51 万平方米,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和总建筑面积分别位列全国第7 位、第8 位,项目覆盖全省16 个市州。新建建筑节能水平稳步提升,新建居住建筑节能标准由50%提升到65%,2015 年在全省县以上城区全面执行;新建公共建筑全面执行国家强制性节能标准。引导新型墙材集约发展,全省新型墙材企业数量由1464 家减少到946 家,新型墙材产量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重提高到86.4%,城镇建筑新型墙材应用率提高到94%。积极推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三位一体”发展。

(二)主要问题

——行业发展方式粗放。湖北建筑业大而不强,仍属于粗放式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规模化程度较低,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和生产方式落后,区域发展、驻鄂央企与地方企业发展不平衡,产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市场同质化竞争过度,湖北建筑业企业仍以房建为主,进入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困难较多。企业负担较重,建筑工人技能素质不高、组织化程度低。

——建筑市场痼疾没有根治。建筑市场僧多粥少的格局依旧,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数量不断增长与依法淘汰不 合格企业不力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建筑市场执法效力偏弱,建筑市场中“三包一挂”问题依然突出。

——监管体制机制不健全。监管信息化水平不高,工程担保、工程保险、诚信管理等市场配套机制建设进展缓慢,工程招投标不够合理,市场机制在行业准入清出、优胜劣汰方面作用不足。一些县(区)监督能力不足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湖北建筑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着市场风险增多、发展速度放缓的严峻挑战。必须准确把握市场供需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下决心转变依赖低成本要素驱动的粗放增长方式,不断适应新需求、新技术,调整建设能力,创新服务模式;必须积极应对产业结构不合理、创新任务艰巨、优秀人才和优质劳动力供给不足等新挑战,着力在健全市场机制、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提升队伍素质、开拓国际市场上取得突破,实现建筑业的转型升级。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认真贯彻中央和湖北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发展的系列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落实“适用、经济、绿色、美观”建筑方针为目标,以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为抓手,以保障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以优化建筑市场环境为保障,推动建造方式创新,深化监管方式改革,着力提升建筑业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湖北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建筑业发展的核心。必须大力推行建筑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业态创新,加快传统建筑业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节能技术等融合,以创新带动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必须把握发展新特征,加快转变建筑业生产方式,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全面提升建筑节能减排水平,实现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建筑业发展的动力。必须围绕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推进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围绕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健全制度体系,破除制约科学发展的壁垒和障碍,全面推动建筑业改革取得新突破,为建筑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质量安全为本。质量安全是建筑业发展的根本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保障工程质量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必须健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强化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建设各方主体责任,构建更加科学合 理的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及制度体系,为建筑业发展夯实基础。

——坚持统筹省内省外及境外三个市场。统一开放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坚持建立统一开放的建筑市场,消除市场壁垒,营造权力公开、机会均等、规则透明的建筑市场环境。以国家新型城镇化、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为引领,积极引导和支持湖北企业走出湖北开拓省外市场,开阔视野、锻炼队伍、提高效益。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引领,统筹协调湖北建筑业企业“走出去”,进军国际市场,提高湖北建筑业企业的对外工程承包能力,推进有条件的企业实现省内省外境外三个市场共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

按照湖北省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十三五”时期湖北建筑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市场规模目标。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5%;全省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7%;全省工程监理、造价咨询、招标代理等工程咨询服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5%;全省建筑企业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年均增长6%,进一步巩固建筑业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

——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促进大型企业做优做强,形成一批以开发建设一体化、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工程总承包为业务主体、技术管理领先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专业化施 工,推进以特定产品、技术、工艺、工种、设备为基础的专业承包企业快速发展。弘扬工匠精神,培育高素质建筑工人。加强业态创新,推动以“互联网+”为特征的新型建筑承包服务方式和企业不断产生。

——技术进步目标。巩固在超高层房屋建筑、高速公路、桥梁等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加大信息化推广力度,应用BIM技术的新开工项目数量增加。到2020年,建立新技术示范工程80项,编制省级以上工法500项。甲级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一级以上施工总承包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在“十二五”期末基础上提高1个百分点。

——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发展目标。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要求,能效水平比2015年提升20%以上。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以上,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实现公共建筑单位面积能耗下降15%以上。装配式建筑新开工面积每年增长不低于5%,到2020年,全省开工建设装配式建筑不少于1000万平米;武汉市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35%以上,襄阳市、宜昌市和荆门市达到20%以上,其他设区城市、恩施州、直管市和神农架林区达到15%以上。

——建筑市场监管目标。完善建筑市场制度管理体系,工程担保、保险制度以及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基本建立,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更加科学完善,统一开放、公平有序的建筑市场规则和格局基本形成。全省建筑工人培训、技能鉴定、职业身份识别、信息管理系统基本完善。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基本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质量安全监管目标。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质量安全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工程质量水平全面提升。建筑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控制和减少一般安全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依据国务院颁发的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考核与建筑业产值挂钩,实现每百亿元产值平均每年死亡人数,由“十二五”的0.45人控制在“十三五”的0.32人以内;“十三五”时期,实现百亿元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十二五”末下降30%的目标。建筑抗灾能力稳步提高。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十三五”时期主要任务

(一)深化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

改革发承包监管方式。落实国家关于推进招标投标监管方式改革的要求,缩小并严格界定必须进行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范围,放宽有关规模标准。在民间投资的房屋建筑工程中,试行由建设单位自主决定发包方式。完善工程招标投标监管制度,落实招标人负责制,简化招标投标程序,推进招标投标交易全过程电子化,促进招标投标过程公开透明。对采用常规通用技术标准的政府投资工程,在原则上实行最低价中标的同时,推行提供履约担保基础上的最低价中标,制 约恶意低价中标行为。

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及时总结工程总承包试点工作经验,做好项目跟踪评估,研究解决工程总承包推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完善实施意见。结合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应用、PPP模式等要求,从国有资金投资的建筑产业化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市政基础设施项目中,开展工程总承包模式试点。从重点企业入手,培育一批工程总承包骨干企业,发挥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组织开展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人才培训,总结工程总承包经验,促进工程总承包发展。完善招标投标、施工图审查、合同备案、质量安全监督、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城建档案移交和工程价款结算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为工程总承包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提升工程咨询服务业发展质量。落实国家关于工程咨询服务委托方式改革的要求,落实新的咨询服务技术标准和合同范本,鼓励投资咨询、勘察、设计、监理、招投标代理、造价等企业采取联合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提升建筑设计水平,健全适应建筑设计特点的招标投标制度。完善注册建筑师制度,探索在民用建筑项目中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完善工程监理制度,强化对工程监理的监管。

积极推进建筑业“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简化行政许可程序,精简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加强建筑业事中事后监 督管理,强化执法监督,完善监督检查方式,积极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信息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信用评价和发布制度,发挥信息手段对建筑市场监管的促进作用。强化建筑业服务,深化服务体系建设,采取措施减轻企业负担,为激发企业市场活力提供优质服务。进一步完善标准化管理,不断完善标准化管理体系,形成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相互补充、相互配套的格局。

发挥行业组织服务和自律作用。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订立行业规范及从业人员行为准则、规范行业秩序、促进企业诚信经营、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自律作用。提高行业组织在促进行业技术进步、提升行业管理水平、制定团体标准、反映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情况、提出政策建议等方面的服务能力。

(二)推动建筑产业现代化。

推广智能和装配式建筑。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7〕17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明确重点应用领域,武汉市、襄阳市、宜昌市和荆门市在2017年6月底前明确重点实施范围和标准,孝感市、黄冈市和仙桃市应在2018年6月底前确定重点实施范围和标准,其他设区城市、恩施州、直管市和神农架林区应在2019年6月底前确定重点实施范围和标准。组织编制湖北省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和标准图集,以 建筑产品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六位一体”的集成运用为发展方向,建立和完善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体系,研究出台装配式建筑工程定额计价依据、预制装配率计算规则等管理办法。建设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推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发展。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中推广普及智能化应用,完善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机制,推广智能建筑。

强化技术体系引领支撑作用。加强建筑产业现代化标准建设,构建技术创新与技术标准制度快速转化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业围绕装配式建筑开展团体标准、企业标准编制,建立装配式建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质量检验检测、验收、评价等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完善模数协调、建筑部品协调等技术标准,强化标准的权威性、公正性、科学性。建立以标准为依据的认证机制,约束工程和产品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支撑。完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着力优化新技术研发和应用环境,针对不同各类建筑产品,总结推广先进建筑技术体系。组织资源投入,支持产业现代化基础研究,开展适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培育国家、全省和区域性研发中心、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规划、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支持基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三维图 形平台的国产BIM软件的研发和推广使用。

(三)推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

提高建筑设计水平。按照“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突出建筑使用功能以及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要求,提供功能适用、经济合理、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环境协调的建筑设计产品。引导建筑师深刻领悟建筑方针的科学内涵,增强建筑文化自信和技术自信,激发建筑设计创作热情和创新活力,营造“搞创作、出精品”良好氛围,提升建筑设计水平。

提高建筑节能水平。政府投资办公建筑、学校、医院、文化等公益性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要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有条件地区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加强建筑设计方案审查和施工图审查,确保新建建筑达到建筑节能要求。积极开展超低能耗或近零能耗建筑示范。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从使用材料、工艺等方面促进建筑的绿色建造、品质升级。鼓励和支持新建建筑全装修交付,提高新建住宅全装修成品交付比例,为用户提供标准化、高品质服务。持续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不断强化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深入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

推广建筑节能技术。组织可再生能源、新型墙材和外墙保温、高效节能门窗的研发。加快成熟建筑节能及绿色建筑技术向标准的转化。加快推进绿色建筑、绿色建材评价标识制度。建立全省绿色建筑和绿色建材评价标识管理信息平台。开展绿色建造材料、工艺、技术、产品的独立和整合评价,加强绿色建造技术、材料等的技术整合,推荐整体评价的绿色建筑产品体系。选取典型地区和工程项目,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基地和工程应用试点示范。

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制定完善绿色规划、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运营等有关标准规范和评价体系。落实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生态城市规划技术准则,引导城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大力发展和使用绿色建材,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绿色建筑品质。加快建筑工艺绿色化革新,提升建造过程管理水平,控制施工过程水、土、声、光、气污染。推动建筑废弃物的高效处理与再利用,实现工程建设全过程低碳环保、节能减排。

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切实履行建筑节能减排监管责任,构建全生命周期节能监管体系,加强对工程建设全过程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和稽查。建立规范的能效数据统计报告制度。严格明令淘汰建筑材料、工艺、部品部件的使用执法,保证节能减排标准执行到位。

(四)加强建筑业人才队伍建设。

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建立健全行业人才培养、激励和管理机制,培养造就一批高素质管理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高技能操作人才,大力引进行业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以及高级技工等特殊人才、紧缺人才。积极为建设领域高端人才提供“人才公寓”,将建筑业引进人才和接纳大专院校毕业 生纳入保障性住房服务体系。对获得国家级设计大奖、国家级工程质量奖、国家级施工工法或3项省部级优质工程的项目负责人和专业技术负责人,在评定高级职称时可以破格晋升。对基础条件好、技术实力强并达到相应要求的企业,经批准可组建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完善建造师执业资格制度。

推动工人组织化和专业化。落实国家关于建筑用工制度改革的要求,鼓励建筑业企业培养和吸收一定数量自有技术工人。支持劳务班组成立木工、电工、砌筑、钢筋制作等以作业为主的专业企业,鼓励现有专业企业做专做精,形成专业齐全、分工合理、成龙配套的新型建筑行业组织结构。推行建筑劳务用工实名制,选择部分地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开展试点,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开。建立全省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记录建筑工人的身份信息、培训情况、职业技能、从业记录等信息,构建统一的建筑工人职业身份登记制度,逐步实现全覆盖。

健全技能培训和鉴定体系。大力弘扬工匠精神,积极培育 “湖北工匠”。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建筑工人岗位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制度。研究优惠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和培训机构采取继续教育、岗前教育、安全教育、现场实训、技术交底、师傅带徒弟等多种方式,开展工人岗位技能培训。鼓励施工现场设立体验实训场所、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安全教育培训。积极开展或委托大型企业、行业协会 等组织开展装配化生产技术工人的培训,适应市场需要。发展一批建筑工人技能鉴定机构,试点开展建筑工人技能评价工作。落实国家关于完善技能鉴定制度改革的要求,将技能水平与薪酬挂钩,引导企业将工资分配向关键技术技能岗位倾斜,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型,努力营造重视技能、崇尚技能的行业氛围和社会环境。

完善权益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建筑工人劳动合同制度,积极推行适合建筑行业特点的简易劳动合同文本和先签订劳动合同后进场施工制度。健全工资支付保障制度,督促施工现场建立劳动计酬手册,落实工资月清月结制度。施工总承包企业要加强对分包企业劳动用工和工资发放的监督管理,在工程项目部配备劳资专管员,建立施工人员进出场登记制度和考勤计量、工资支付等管理台账,实时掌握施工现场用工及其工资支付情况,不得以包代管。施工总承包企业和分包企业应将经农民工本人签字确认的工资支付书面记录保存备查。加大对拖欠工资行为的打击力度,对因建设单位未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施工单位未及时支付劳务工资,造成集访或极端讨薪事件,经认定负有主要责任的企业和个人,一律列入建筑市场“黑名单”。探索与建筑业相适应的社会保险参保缴费方式,大力推进建筑施工单位参加工伤保险。搭建劳务费纠纷争议快速调解平台,引导有关企业和工人通过司法、仲裁等法律途径保障自身合法权益。不断改善建筑工人的工作、生活环境。

(五)完善建筑业发展体制机制。

完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坚持弱化企业资质、强化个人执业资格的改革方向,落实国家关于建设工程企业资质管理制度改革的要求,减少不必要的资质认定,逐步构建资质许可、信用约束和经济制衡相结合的建筑市场准入制度。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电子化审批,提高行政审批效率。报请国家在我省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对信用良好、具有相关专业技术能力、能够提供足额履约担保的企业,在其资质类别内放宽承揽业务范围限制。完善个人执业资格制度,优化建设领域个人执业资格设置,严格落实注册执业人员权利、义务和责任,加大执业责任追究力度,严厉打击出租出借证书行为。有序发展个人执业事务所,推动建立个人执业保险制度。

改进工程造价管理体系。落实国家关于工程造价企业资质管理改革的要求,完善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建立健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工程造价管理体系。统一工程计价规则,完善工程量清单计价体系,满足不同工程承包方式的计价需要。根据住建部的政府及国有投资工程估算及概算,编制本省的计价依据,提高工程定额编制的科学性,及时准确反映工程造价构成要素的市场变化。推行工程全寿命周期的成本核算制度,编制并发布绿色建筑、建筑产业现代化、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各项新型工程计价依据。逐步实现工程造价信息的共享机制,加强工程造价的监测及相关 市场信息发布。

推进建筑市场的统一开放。打破区域市场准入壁垒,取消各地区、各行业在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外对企业设置的不合理准入条件,严禁擅自设立或变相设立审批、备案事项。加大对各地区设置市场壁垒、障碍的信息公开和问责力度,为建筑业企业提供公平市场环境。健全建筑市场监管和执法体系,落实跨省、跨地区承担业务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督办、协调机制。加强层级指导和监督,健全省市县监管网络,有效强化项目承建过程的事中事后监管。

严格基本建设程序。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全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完善施工许可证网上办理;建设单位在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前,必须按照建设资金额度要求,提供银行资金证明,方能办理施工许可证;要求施工单位提供履约保证金的,建设单位应当对等提供等额的工程款支付保证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使用保函和担保方式提交保证金。工程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款,否则,不予办理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备案手续。

加快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履约管理,探索通过履约担保、工程款支付担保等经济、法律手段约束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履约行为。研究制定信用信息采集和分类管理标准,完善全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实现与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数据共享交换。建立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制度,依法依规全面公开企业和个人信 用记录,接受社会监督。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开展信用评价,引导建设单位等市场主体通过市场化运作综合运用信用评价结果,营造“一处失信,处处受制”的建筑市场环境。

(六)提高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严格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全面落实各方主体和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书面承诺制、永久性标牌制、质量信息档案等制度。严肃查处质量安全违法违规企业和人员,加大在企业资质、人员资格、限制从业等方面的处罚力度,强化责任追究。推进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督促各方主体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

全面提高质量监管水平。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健全企业负责、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工程质量保障体系。推进数字化审图,研究建立大型公共建筑后评估制度。强化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充分发挥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作用,加强工程质量监督队伍建设,保障经费和人员,加大抽查抽测力度,重点加强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部位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检查。探索推行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加强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加强工程质量检测机构管理,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推动发展工程质量保险。

强化建筑施工安全监管。健全完善建筑安全生产相关管理制度和责任体系。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监督队伍建设,推进 建筑施工安全监管规范化,完善随机抽查和差别化监管机制,全面加强监督执法工作。完善对建筑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机制,提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强化对深基坑、高支模、起重机械等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的管理,以及对不良地质地区重大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或论证。建立完善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全过程风险控制体系,确保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建筑施工职业健康源头治理,研究开展建筑施工职业病治理专项工作。强化科技兴安,加快淘汰落后施工工艺和装备。加快建设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应急响应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建筑施工企业、地方、省级住建部门协同联动、统一指挥的应急指挥机制,规范应急队伍和装备的配备。建立健全全覆盖、多层次、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培训制度,提升从业人员安全素质以及各方主体的本质安全水平。

推进工程建设标准化建设。构建层级清晰、配套衔接的新型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强化强制性标准、优化推荐性标准,加强建筑业与建筑材料标准对接。培育团体标准,搞活企业标准,为建筑业发展提供标准支撑。加强标准制定与技术创新融合,通过提升标准化水平,促进工程质量安全和建筑节能水平提升。建立新型城镇化标准图集体系,加快推进各项标准的信息化应用。创新标准实施监督机制,加快构建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督“双随机”机制。

(七)促进建筑业企业转型升级。支持企业深化产权制度改革。支持企业科学稳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步伐,健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引进社会资本,允许管理、技术、资本等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探索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有效途径,规范董事会建设,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市场化的选人用人机制。引导民营建筑企业继续优化产权结构,建立稳定的骨干队伍及科学有效的股权激励机制。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工程项目为核心,以先进技术应用为手段,以专业分工为纽带,构建合理工程总分包关系,建立总包管理有力、专业分包发达、组织形式扁平的项目组织实施方式,形成专业齐全、分工合理、成龙配套的新型建筑行业组织结构。鼓励以技术专长、制造装配一体化、工序工种为基础的专业分包,促进基于专业能力的小微企业发展。支持有条件的房建企业向轨道交通、市政道路、钢结构、建筑智能化、防腐保温、污水处理、环保等专业领域拓展,支持桥梁、水利、古建、钢构、幕墙、窑炉、防水、爆破等特色专业企业加快发展,继续做大唱响我省建筑业“10大特色品牌”。支持“互联网+”模式整合资源,联通供需,降低成本。

大力减轻企业负担。全面完成建筑业营业税改增值税改革,加强调查研究和跟踪分析,完善相关政策,保证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完善工程建设领域保留的投标、履约、工程质量、农民工工资4类保证金管理制度。广泛推行银行保函,逐步取代缴纳现金、预留工程款形式的各类保证金。逐步推 行工程款支付担保、预付款担保、履约担保、维修金担保等制度。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坚持自主创新,引导企业建立自主创新的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创建技术研发中心,加大科技研究专项投入,重点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专利和专有技术及产品,形成完备的科研开发和技术运用体系。引导企业与工业企业、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进行战略合作,开展产学研联合攻关,重点解决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支持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建管部门和建筑业企业要以示范工程、示范项目为抓手,突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钢结构技术、绿色施工技术、信息化技术等在施工过程中运用及推广,大力推进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项目建设中的应用,逐步提高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积极推行装配式住宅项目一体化装修。鼓励建筑企业在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研究开发与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技术、工法;对在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中所形成的工法,纳入省级工法,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级工法。

推进合作共赢。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以诚信守法为前提、以合作共赢为主题,科学推进我省建筑产业战略联盟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以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勘察设计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建材生产企业、金融服务机构、科研院校等共同参与的产业合作平台,集聚优势资 源、引领转型升级。坚持扶优扶强,完善重点企业培育制度,提供“直通车”服务,指导和帮助龙头骨干企业提档升级、开拓市场。围绕建立高效率的产业协作发展机制,从政策措施、管理体制、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着力推进勘察设计行业、建筑施工行业、建材生产行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围绕资源整合、优势互补,鼓励和推动央企与地方企业的合作与重组,支持国有和民营建筑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八)积极开拓省外和国际市场

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着力发挥好建筑业作为全省重要支柱产业的作用,产值增速超过全省GDP的合理增速,确保产值规模名列全国第三、中部第一的位次。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支持企业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继续全力支持企业抢抓“一带一路”、“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发挥湖北建筑业企业在桥梁、轨道交通、高层建筑、水利、市政、机场、古建筑等工程建设方面的比较优势,下大力气培育一批在融资、管理、人才、技术装备等方面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骨干企业,以空前力度加快市场拓展步伐,有重点有目标有计划地扶持一批湖北建筑业企业加快进入国内国外高端市场,打造“中国建造”的湖北品牌。积极发挥融资建设优势,不断带动技术、设备、建筑材料出口,加快建筑业和相关产业“走出去”步伐。积极鼓励和支持中央企业与地方企业合作,大型企 业与中小型企业合作,共同有序开拓国际市场。引导企业有效利用当地资源拓展省外和国际市场,实现更高程度的本土化运营。

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引导企业加强省外和境外投资理财管理,防范省外和境外投资财务风险。加强地区和国别的风险研究,定期发布重大国别风险评估报告,指导对外承包企业有效防范风险。完善国际承包工程信息发布平台,建立多部门协调的国际工程承包风险提示应急管理系统,提升企业风险防控能力。

加强政策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综合发挥各类金融工具作用,重点支持对外经济合作中建筑领域的重大战略项目。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汇报沟通,不断完善我省与有关国家和地区在投资保护、税收、海关、人员往来、执业资格和标准互认等方面的合作机制,签署双边或多边合作备忘录,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加强信息披露,为企业提供金融、建设信息、投资贸易、风险提示、劳务合作等综合性的对外承包服务。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组织落实。

1.规划实施。本规划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实施,省建管局牵头会同厅有关处室、单位具体实施,并做好规划的实施评估、规划调整等各项工作。

2.设立专家顾问委员会。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专 家顾问委员会,作为湖北建筑业“十三五”规划的决策咨询机构,为“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出谋划策,为湖北建筑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咨询和评议意见。

3.鼓励公众参与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监督的制度体系,定期向全社会公开建筑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的执行情况,创造便利条件方便公众查询,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组织建筑业企业落实规划内容,引导企业按规划方向发展。加强对本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做好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实的督促检查工作。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

1.分解目标、明确任务。围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分解落实既定任务,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明确相关部门的具体任务,将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指标和任务作为部门和其负责人绩效评估考核内容,严格实行问责制。

2.动态管理、分批落实。遵循“动态管理、分批落实”的原则,制定计划,控制实施节奏,将规划所设定的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定期检查实际执行情况,根据实施效果,进行调整。

(三)总结经验,持续改进。

“十三五”期间,每年将执行结果与预定目标进行对比,对达到目标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将当年未能解决的或者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整合到下一个规划年的计划中,及时调整计划,采取措施不断加以改进,以确保建筑业“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实现。

第四篇: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统筹“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体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增强经济增长新动能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和“十三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三五”体育产业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14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1.35万亿元,实现增加值4041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64%,2011-2014年体育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2.74%,凸显出成为国民经济新兴产业的巨大潜力。二是产业体系日益健全。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 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三是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体育用品业稳定增长,体育服务业比重逐步提升,体育产业呈现出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的格局。四是产业政策取得重大突破。2014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体育产业的地位,指明了发展方向。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取得积极进展,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五是体育产业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改革创新取得突破,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稳步推进,体育市场监管体系初步建立。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的目标基本实现,我国体育产业总体实力、产业覆盖面、社会参与度、市场认可度又上了一个大台阶。

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水平还不高,结构不尽合理;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不强,产品有效供给不足,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待推进;公民体育健身意识不强,大众体育消费激发不够;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政策体系还不完善,体育产业公共服务水平有待加强,体育产业距离国民经济转型升级重要力量还有明显差距。

“十三五”时期,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体育需求将从低水平、单一化向多层次、多元化扩展,体育消费方式将从实物型消费向参与型和观赏型消费扩展,体育产业将从追求规模向提高质量和竞争力扩展,体育产业必将迎来重大战略机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增进人民福祉、提高健康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体育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优化体育产业结构为重点,推动体育产业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不断满足大众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需求,提升幸福感和获得感,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扩大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和持续动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引领。强化改革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大力推动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强规划、政策、标准引导,着力破解社会资本投资体育产业的各种障碍。

坚持市场主导。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市场体系。

坚持创新驱动。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引导各类主体在组织管理、建设运营、研发生产等环节创新理念和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更好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

坚持协调发展。积极推动体育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体育服务业与体育用品业全面发展,推动东、中、西部体育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全面落实《意见》有关要求,为完成《意见》的目标打下坚实基础。初步构建结构合理、布局均衡、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 系,基本形成各种经济成份竞相参与、共同兴办体育产业的发展格局。体育供给更加丰富,体育消费不断扩大,体育产业保持快速增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产业总量进一步增长。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体育产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明显提升,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

——产业体系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各门类协同融合发展,产业组织形态更加丰富,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体育产品和服务供给充足,层次多样。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30%。

——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涌现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和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中小企业、社会组织,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群和知名品牌。建设5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单位,100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项目。

——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体育场地设施供给明显增加,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过1.8平方米。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产业环境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活力进一步增强,体育产业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备,标准体系科学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高效,市场主体诚信自律。

三、主要任务

(一)优化市场环境

完善市场体系。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体育市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破除行政垄断、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着力清除体育产业中妨碍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实施体育产业标准化建设工程,制定体育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提高设施建设、服务提供、技能培训、人员资质、活动管理、器材装备等方面标准化水平,推动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体育市场规则。

激发市场活力。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大幅度削减体育活动相关审批事项,实施负面清单管理,促进空域水域开放。结合行政体制改革、体育行业协会改革,进一步开放体育资源,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产业融合,不断调动体育社会组织、行业协会商会和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向社会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产品和服务。

打造服务平台。着力打造体育用品、体育旅游和体育文化等展示平台。建立全国体育产业投资项目库,加强对体育产业项目的招商推介工作。加快全国性体育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推进赛事举办权、场馆经营权、无形资产开发权等资源公平、公正、公开流转。完善政府在体育产业领域的管理服务职能,积极为各类体育活动举办提供“一站式”服务。进一步完善体育政务发布平台和信息交互平台,加强事中事后监督。

(二)培育多元主体

培育骨干企业。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有自主品牌、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的骨干体育企业。深化体育类国有企业改革,提升体育产业领域中国有资产的价值。引导有实力的体育企业实行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上市。鼓励体育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和优势项目“走出去”。积极支持体育产业的海外并购,鼓励吸引国际性的体育组织、体育企业或体育学校落户中国。

扶持中小微企业。全面落实国家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政府采购、信贷支持、加强服务等多种形式扶持中小微体育企业发展,形成富有活力的中小微企业群体。鼓励各类中小微体育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鼓励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为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良好环境。培育体育社会组织。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运作,探索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健全政府向体育社会组织购买体育服务的体制机制,鼓励各类体育社会组织承接公共体育服务。引导各级运动项目协会积极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完善产业组织,提高运动项目产业化发展水平。

(三)提升产业能级

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体育服务业、体育用品业及相关产业结构,实施体育服务业精品工程、用品业升级工程和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工程。支持打造一批优秀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着力提升体育服务业比重。提升体育用品业发展层次,引导体育用品企业向服务业延伸发展,形成全产业链优势。加快体育产业要素结构升级,培育专业人才、品牌、知识产权等高级要素。以足球、冰雪等重点运动项目为带动,通过制定发展专项规划、开展青少年技能培养、完善职业联赛等手段,探索运动项目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完善产业布局。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合理规划布局全国体育产业发展。积极推进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加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海峡西岸等体育产业 圈建设。充分挖掘冰雪、森林、湖泊、江河、湿地、山地、草原、沙漠、滨海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传统体育人文资源,研制出台冰雪运动、山地户外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等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打造冰雪运动、山地运动、户外休闲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武术运动等各具特色的体育产业集聚区和产业带。

加强示范引领。完善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方式,提升国家体育产业基地管理和服务水平,建成一批具有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的体育产业基地。加强对体育产业联系点城市和单位的政策指导,督促相关地区和单位切实做好联系点组织实施工作,加快出台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创新成果,为全国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引导经验。拓宽体育服务贸易领域,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探索开展体育产业政策创新试点,培育一批体育服务贸易示范区。

促进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与文化、养老、教育、健康、农业、林业、水利、通航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制定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编制国家体育旅游重点项目名录。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鼓励国内旅行社结合体育赛事活动设计开发旅游项目 和路线。推动体医结合,积极推广覆盖全生命周期的运动健康服务,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发展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

(四)扩大社会供给

加强场地设施建设。统筹体育设施建设规划和合理利用,适当增加体育设施用地和配套设施配建比例。充分利用公园绿地、城市空置场所、建筑物屋顶、地下室等区域,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健身场地设施,形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结合智慧城市、绿色出行,规划建设城市慢行体系。充分挖掘水、陆、空资源,重点建设山地户外营地、徒步骑行服务站、自驾车房车营地、运动船艇码头、航空飞行营地等健身休闲设施。

丰富体育产品市场。以足球、路跑、骑行、棋牌等为切入点,加快发展普及性广、关注度高、市场空间大的运动项目;以冰雪、山地户外、水上、汽摩、航空、电竞等运动项目为重点,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发展;以武术、龙舟、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为引领,大力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

积极推动“互联网+体育”。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技术为支撑的体育服务,提升场馆预定、健身指导、交流互动、赛事参与、器材装备定制等综合服务水平。积极推动在线体育平台企业发展壮大,整合上下游企业资源,形成体育产业新生态圈。

(五)引导体育消费

深挖消费潜力。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合理编排职业联赛的赛程,丰富节假日体育赛事活动供给,发挥体育明星和运动达人的示范作用,激发居民健身休闲消费需求。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业余运动等级以及业余赛事等级标准,增强项目消费黏性,提升健身休闲消费水平。加强体育市场需求和消费趋势预测研究,引导体育企业开发符合市场需求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以各类体育赛事活动为平台,加强资源营销,丰富体育消费文化内涵。

完善消费政策。支持各地建立体育消费个人或家庭奖励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面向特定人群或在特定时间发放体育消费券。加强与金融企业合作,创新体育消费支付产品,试点发行“全民健身休闲卡”,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实施特惠商户折扣。引导保险公司根据体育运动特点和不同年龄段人群,开放场地责任保险、运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健全学校体育活动责任保险制度。

四、重点行业

(一)竞赛表演业

加强体育赛事评估,优化体育赛事结构,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体育赛事体系。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单位广泛举办各类体育比赛。探索完善赛事市场开发和运作模式,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国际性、区域性品牌赛事。积极推进职业体育发展,鼓励有条件的运动项目走职业发展道路,努力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职业体育明星。加强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职业联赛建设,全面提高职业联赛水平。

(二)健身休闲业

制定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目录,以户外运动为重点,研制配套系列规划,引导具有消费引领性的健身休闲项目健康发展。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种资本进入健身休闲业。贯彻落实《意见》关于新建居住区和社区配套建设体育健身设施的有关规定。支持体育健身企业开展社区健身设施的品牌经营和连锁经营。

(三)场馆服务业

积极推动体育场馆做好体育专业技术服务,开展场地开放、健身服务、体育培训、竞赛表演、运动指导、健康管理等体育经营服务。充分盘活体育场馆资源,采用多种方式促进无形资产开发,扩大无形资产价值和经营效益。支持大型体育场馆发展体育商贸、体育会展、康体休闲、文化演艺、体育旅游等多元业态,打造体育服务综合体。推进体育场馆通过连锁等模式扩大品牌输出、管理输出和资本输出,提升规模化、专业化、市场化运营水平。

(四)体育中介业

重视体育中介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积极开展赛事推广、体育咨询、运动员经纪、体育保险等多种中介服务,充分发挥体育中介机构在沟通市场需求、促进资源流通等方面的作用。优化体育中介机构的组织结构体系,逐步建立公司制、合作制、合伙制等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格局,培育以专业体育中介公司和兼业体育中介公司为主的市场竞争主体。

(五)体育培训业

大力发展各类运动项目的培训市场,培育一批专业体育培训机构。鼓励和引导各地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创办一批高水平的国际体育学校。鼓励学校与专业体育培训机构合作,加强青少年体育爱好和运动技能的培养,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健身活动。加强不同运动项目培训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提高体育培训市场的专业化水平。

(六)体育传媒业

大力开发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传媒产品,鼓励开发以体育为主、融合文化、健康等综合内容的组合产品,积极支持形式多样的体育题材文艺创作。鼓励发展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APP等体育传媒新业态。鼓励利用各类体育社交平台,促进消费者互动交流,提升消费体验。创新体育赛事版权交易模式,加强版权的开发与保护,鼓励和支持各类新兴媒体参与国内赛事转播权的市场竞争。

(七)体育用品业

结合传统制造业去产能,引导体育用品制造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通过海外并购、合资合作、联合开发等方式,提升冰雪运动、水上运动、汽摩运动、航空运动等高端器材装备的本土化水平。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技术对接体育健身个性化需求,鼓励新型体育器材装备、可穿戴式运动设备、虚拟现实运动装备等的研发。支持体育类企业积极参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提高关键技术和产品的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体育用品知名品牌。

(八)体育彩票

加快建立健全与彩票管理体制匹配的运营机制。加快体育彩票创新步伐,积极研究推进发行以中国足 球职业联赛为竞猜对象的足球彩票。适应发展趋势,完善销售渠道,稳步扩大市场规模。加强公益金的使用管理绩效评价,不断提升体育彩票的社会形象。

五、主要措施

(一)深化体制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稳步推进体育场馆运营、单项体育协会和职业体育等领域改革。对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场馆,通过引入社会资本和现代公司化运营机制等,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落实《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做好单项体育协会改革试点工作。制定和完善职业体育专项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运动项目探索职业化发展道路。鼓励发展职业联盟,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成熟度和规范化水平。

(二)强化政策落地,完善政策体系

切实落实现行国家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的税费价格、规划布局与土地政策,加大对政策执行的跟踪分析与监督检查。进一步与有关部门合作,研究推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完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推动社会广泛关注的赛事转播、安保服务、场馆开放和产业统计等政策创新。加强对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市场的引导以及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监管。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吸引社会投资 鼓励有条件的省市设立体育产业引导资金,优化资金使用方向、创新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设立由政府引导、社会资本筹资的体育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各地政府引导设立地方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新中央转移支付资金支持方向、优化资金支持项目,充分发挥转移支付资金的杠杆作用。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支持社会力量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企业债券,鼓励金融机构拓宽对体育企业贷款的抵质押品种类和范围。

(四)注重人才培养,强化智力支撑

继续落实《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鼓励校企合作,培养各类体育经营策划、运营管理、技能操作等专业应用型人才。开展“体育产业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平台”建设,帮助企业、高校、金融机构进一步有效对接。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提高体育健身场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完善体育人才培养开发、流动配置、激励保障机制,支持退役运动员、教练员投身体育产业。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体育产业理论研 究,建立国家体育产业智库体系。

(五)加强行业管理,推进基础工作

完善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修订,完善其中体育产业的内容。加强体育产业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体育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加强体育产业统计工作,建立评价与监测机制,定期发布体育产业及体育消费数据。大力推进体育产业标准化工作,提高体育产业标准化水平。进一步完善体育行政部门的体育产业宏观管理职能,充实产业工作力量。加强体育行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优化体育产业环境。

(六)加强组织领导,保障规划实施

建立体育、发展改革、财政等多部门合作的体育产业发展工作协调机制,及时分析解决体育产业发展的情况和问题,落实文化、旅游等相关政策惠及体育产业。各地要把体育产业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将体育产业工作作为衡量体育工作绩效的重要内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期间本地区体育产业发展的基本任务、工作目标和保障措施,准确把握工作重点,明确职责分工,做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要健全规划实施的督查落实机制,采 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本地区体育产业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确保“十三五”体育产业规划的顺利实施。

第五篇:临泽县“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探讨

临泽县“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探讨

摘要 结合现阶段临泽县林业发展实际和未来林业发展预期,提出临泽县林业“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总体规划,并落实重点建设项目规划,制定了保障措施,用于指导临泽县今后5年林业发展,临泽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安全屏障优势得以彰显,为建设幸福美好新临泽创造了更好的生态条件。

关键词 “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规划;甘肃临泽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5-0144-02'

临泽县辖7镇、71个行政村,总人口15.01万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达57 747.26 hm2,其中有林地(乔木林)4 372.92 hm2,疏林地1 304.56 hm2,灌木林地28 937.63 hm2,未成林地5 256.72 hm2,苗圃地98.65 hm2,宜林地17 750.59 hm2,林业辅助生产用地26.19 hm2。森林覆盖率达16.48%[1]。林业在临泽县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习总书记系列讲话为指针,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深化林业改革为动力,巩固提升“国家园林县城”建设成果,创建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和生态文明示范县。全面推进林业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森林文化体系和林业现代化建设,以发展壮大特色优质林果及中药材产业为主攻方向,以依法治林为保障,把临泽县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林业产业发达、森林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林业强县。规划期发展目标

规划期:2016―2020 年,共 5 年;主要发展目标具体见表 1。区域布局

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确立以生态优先、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在绿洲外围封滩(沙)育林,提高植被覆盖度,控制沙源,绿洲边缘因地制宜,营造防风固沙林带,建立防护屏障。绿洲内部营造防护林网、建立绿色通道、发展特色林果、种植肉苁蓉、枸杞为主的中药材,逐步形成农田林网围田、绿色通道纵横、经济林果连片、优质中药材镶嵌的林业建设格局。按照特色林果示范区、北部荒漠天然植被封育区、生态环境治理区、人居环境优化区合理配置林业生产资源。

3.1 特色产业示范区

立足资源优势、生产条件和现有产业发展基础,按照资源条件较好、生产规模较大、产业化基础较强、发展环境较佳等条件,将全县林果基地建设总体布局为“三带一区一园”。“三带”即打造以交通枢纽沿线(国道312线、高速公路、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周边镇、村为重点的南部高效节水型红枣产业带;以张罗公路为轴线、以沿线村社为依托的北部沿山荒漠区葡萄产业带;以中部盐碱地、低产农田和国有林场沙区梭梭林分布区域为重点的中部荒漠区食用中药材产业带。“一区”即培育以丹霞大景区为重点的集休闲、采摘、游憩、康体、求知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沿山冷凉区生态经济型优质杂果产业区。“一园”即培育以种植、文化、旅游观光和精深加工为一体的华夏牡丹产业园。

3.2 荒漠天然植被封育区

依托巴丹吉林沙漠南缘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建设,加强沙漠化和荒漠化治理,加大沙化和退化土地治理力度,遏制土地沙化和退化,利用荒漠植被的自然修复能力,促进区域生态自然修复,提高植被覆盖度,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绿洲外部生态屏障。

3.3 生态环境治理区

抢抓甘肃省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实验区和绿色循环发展示范区建设机遇,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规划建设黑河流域大林带、流沙河沿岸大林带、高铁国省道沿线大林带、北部防沙治沙大林带、工业集中区绿色环境大林带,构筑生态安全绿色屏障。进一步完善绿洲外围的防风固沙基干林带,以县乡骨干道路、干支斗渠、河库堤坝绿化为重点,黑河干支流水源地、北部重度沙化治理区大力营造生态防护林网,着力构建横贯东西、连通南北的“三纵五横”绿色大通道、覆盖绿洲主要干支渠的农田林网和阻隔北部风沙侵袭的绿色生态屏障,进一步完善绿洲内部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基本实现农田林网化。

3.4 人居环境优化区

以省、市创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和旅游目的地为契机,加快建设小泉子国家沙漠公园,创建流沙河城市森林公园。以国家生态县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为目标,以流沙河流域综合治理和丹霞大景区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城区园林绿化品味和档次,辐射带动集镇、村庄绿化美化,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从而提高城乡绿地覆盖率,优化城区人居环境。重点建设项目规划

加快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包括退耕还林工程、特色林果、森林资源保护工程等,各分项建设规划见表2。保障措施

5.1 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林业工作,充分认识加强林业建设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切实完善各级行政领导目标责任制,把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以及产业发展目标纳入“一把手”考核内容。完善林业建设任期目标管理?任制,明确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人是主要责任人的责任。对林业建设的主要指标,实行任期目标管理,严格考核、严格奖惩,并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监督执行。要把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作为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以此推动林业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3-4]。

5.2 优化政策支持

根据国家及省上加快林业发展的精神,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在林业生态建设、产业结构优化、新产品开发、龙头企业建设、优质品牌创建、标准化生产等领域给予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以赢得林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主动。要继续深化林业改革,不断增强林业发展活力。要把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按照“稳定一批,完善一批,调整一批”的办法,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顺畅,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5-7]。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鼓励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参与林业开发。要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思路,正确处理生态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关系,把林业生态建设成果与增加农民收入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等“资源良性循环型”产业和特色林果、花卉苗木、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生态友好型”产业,促进林业经济结构调整,形成生态建设与农民增收良性互动的局面[3-4]。

5.3 强化资金保障

在积极争取国家、省上各类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投资的基础上,财政应安排一定的资金扶持生态公益林、产业基地、科技推广和森林防火等建设。林业资金的投入要向见效快、投资少、影响大的项目倾斜,向加工流通型项目和林业产业示范园区倾斜,改善生态环境和增加森林资源的项目要优先实施。对科技含量高、转化生产力快的综合开发项目要重点扶持,对林业龙头企业每年给予一定的贷款贴息,运用产业优惠政策引导社会生产力要素向有利于林业建设的方向流动。推动工商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借外力搞开发,靠联合求效益,尽快形成以经营者为投入主体、政府扶持、信贷投入、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模式。

5.4 突出科技支撑

大力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林业科技成果。在林业生态建设、标准化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林业产业等方面,积极开发、引进和推广应用各类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释放科技人员的创造活力,发挥科技人员带头创业创新的示范效应,鼓励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研研究。主动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建立院地合作关系,通过临聘兼职、项目合作、技术咨询等方式,共同推进林业建设。切实抓好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林业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推广。加快构建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动社会科技进步。深化科技下乡,积极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不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3-4]。参考文献

[1] 临泽县人民政府.临泽县林地利用保护规划(2010-2020)[A].临泽:临泽县人民政府,2010.[2] 临泽县统计局.临泽县统计年鉴(2016)[A].临泽:临泽县统计局,2015.[3] 城中(规划):绍兴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2016-11-30].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0797070102du4m.html.[4] 周金明,廖旺?,徐乐勤,等.南平市建阳区“十三五”林业发展浅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6(2):31-33.[5] 苏明,杨良初,石英华,等.我国林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研究[J].林业经济,2014(8):83-97.[6] 陈晓杰.黑河市林业发展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7] 王心同.中国林业发展的经济政策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8.

下载中石油十三五发展路线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石油十三五发展路线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三五规划发展报告

    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情况 安龙县发展和改革委 (2015年1月7日)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前期工作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作如下汇报。一、工作......

    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前言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为统筹“十三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各项工作,充分发挥体育产业在建设健康中国、保障和改善民......

    学习路线图

     C学习  C陷阱与缺陷  C和指针  基本C++学习  Essential C++  Effective C++  More Effective C++  C++沉思录中面向对象的部分  设计模式精解  深入C++学习  深度探索C++对......

    网络工程师职业发展路线图(共五则)

    网络工程师职业发展路线图何谓网络工程师,网络工程师是通过学习和训练,掌握网络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网络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能够从事计算机信息系统的设计、建设、运......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家庭服务业发展路线图

    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家庭服务业发展路线图 记者 申剑丽 围绕中国几千万个家庭,将诞生一个庞大的家庭服务产业链。 9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发展......

    国家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

    中医药发展“十三五”规划 2016.08.11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

    工程造价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工程造价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住房城乡建设事业“十三五”规划纲要》,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

    上海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

    上海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 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人才需求,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