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时间:2019-05-13 12:3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供应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供应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第一篇:供应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供应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各科室所需医疗器械、卫生材料等物品、器材的消毒灭菌与供应的保障单位,具有供应物品品种多、数量大,周转快,标准要求高等特点,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的成效,为了保证医疗安全,应实行严格的监控与管理。

监测要求及方法

1、通用要求

⑴应专人负责质量监测工作。

⑵应定期对清洁剂、消毒剂、洗涤用水、润滑剂、包装材料等进行质量检查,检查结果应符合WS 310.1的要求。

⑶应定期进行监测材料的质量检查,包括抽查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及有效期等,检查结果应符合要求。自制测试标准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

⑷设备的维护与保养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对清洗消毒器、灭菌器进行日常清洁和检查。

⑸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设备的检测与验证:

①清洗消毒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校验; ②压力蒸气灭菌器应每年对压力和安全阀进行检测校验; ③干热灭菌器应每年用多点温度检测仪对灭菌器各层内、中、外各点的温度进行物理监测。

④低温灭菌器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验证。

2、清洗质量的监测

⑴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质量的监测

①日常监测 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质和锈斑。

②定期抽查 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

⑵清洗消毒器及其质量的监测

①日常监测 应每批次监测清洗消毒器的物理参数及运转情况,并记录。②定期监测

对清洗消毒器的清洗效果可每年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监测。当清洗物品或清洗程序发生改变时,也可采用清洗效果测试指示物进行清洗效果的监测。

监测方法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或指导手册;监测结果不符合要求,应遵循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进行检测,清洗消毒质量检测合格后,清洗消毒器方可使用。

3、消毒质量的监测

⑴湿热消毒

①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0值。监测结果应符合WS310.2的要求。

②应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检测结是应符合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或指导手册的要求。

⑵化学消毒 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结果应符合该消毒剂的规定。

4、灭菌质量的监测

⑴通用要求

①对灭菌质量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②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③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

④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⑤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

⑥按照灭菌装载物品的种类,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

⑵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①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温度波动范围在+3℃内,时间满足最低灭菌时间的要求,同时应记录所有临界点的时间、温度与压力值,结果应符合灭菌的要求。

②化学监测法

应进行包外、包内化学指示物监测。具体要求为灭菌包包外应有化学指示物,高度危险性物品包内应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物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化学指示物颜色的变化,判定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片包内化学指示物置于待灭菌物品旁边进行化学监测。

③生物监测法

a.每周监测一次,监测方法见附录A。

b.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入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监测的结果应及时通报使用部门。

c.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

d.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因一般无标准生物监测包,应选择灭菌器常用的、有代表性的灭菌制作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置于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且灭菌器应处于满载状态。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应侧放,体积大时可平放。

f.采用快速压力蒸汽灭菌程序灭菌时,应直接将一支生物指示物,置于空载的灭菌器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取出,规定条件下培养,观察结果。

g.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不合格的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

④B-D试验 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气灭菌器应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改进,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⑤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的监测

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通过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监测方法应符合GB 18278的有关要求。对于小型压力蒸汽灭菌器,生物监测应满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包括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⑷环氧乙烧灭菌的监测

通用要求

新安装、移位、大修、灭菌失败、包装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应对灭菌效果进行重新评价,包括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重复三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①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参数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

②化学监测法: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③生物监测法:每灭菌批次应进行生物监测,监测方法见附录B。

⑸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的监测

通用要求 新安装、移位、大修、灭菌失败、包装材料或被灭菌物品改变,应对灭菌效果进行重新评价,包括采用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和生物监测法进行监测(重复三次),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

①物理监测法:每次灭菌应连续监测并记录每个灭菌周期的临界参数如舱内压、温度、过氧化氢的浓度、电源输入和灭菌时间等灭菌参数。灭菌参数符合灭菌器的使用说明或操作手册的要求。

②化学监测法:每个灭菌物品包外应使用包外化学指示物,作为灭菌过程的标志;每包内最难灭菌位置放置包内化学指示物,通过观察其颜色变化,判定其是否达到灭菌合格要求。

③生物监测法: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灭菌循环的生物监测 监测方法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5、空气净化效果的监测 采样频度 每季度

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采样。采样前,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进行采样。

采样方法 沉降法

⑴布点:室内面积≤30m2,设内、中、外对角线三点,内、外点应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四角及中央五点,四角的布点位置应距墙壁1m处。

⑵采样:将普通营养琼脂平皿(直径为9cm)放置各采样点,采样高度为距地面0.8m~1.5m;采样时将平皿盖打开,扣放于平皿旁,暴露规定时间后盖上平皿盖及时送检。

结果判定

非洁净手术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15min·直径9㎝平皿)。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中心、血液透析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空气中的细菌菌落总数≤4cfu/(5min·直径9㎝平皿)。

6、物体表面的消毒效果监测 监测时间 每季度

采样时间 在消毒处理后或怀疑与医院感染暴发有关时进行采样。采样方法 用5cmx5cm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无菌0.03mol/L磷酸盐缓冲液(PBS)或生理盐水采样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4个规格板面积,被采表面<100cm2,取100cm2。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无菌检验用洗脱液的试管中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表面采样。采样物体表面有消毒剂残留时,采样液应含相应中和剂。

结果判定

洁净手术部、其他洁净场所,非洁净手术部(室)、非洁净骨髓移植病房、产房、导管室、新生儿室、器官移植病房、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血液病病区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5cfu/ cm2。

儿科病房、母婴同室、妇产科检查室、人流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血科、消毒供应室、血液透析中心(室)、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室、感染疾病科门诊及其病房等,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10 cfu/ cm2。

7、医务人员手卫生效果的监测 监测时间 每季度

采样时间 在接触患者、进行诊疗活动前采样。

采样方法 被检者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浸湿的棉拭子在双手指曲面从指跟到指端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涂擦过程中同时转动棉拭子;将棉拭子接触操作者的部分剪去,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及时送检。

结果判定

卫生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10cfu/ cm2。外科手消毒,细菌菌落总数≤5cfu/cm2。

附录 A

压力蒸汽灭菌的生物监测方法

1、按照《消毒技术规范》的规定,将嗜热脂肪杆菌芽胞菌片制成标准生物测试包或生物PCD,或使用一次性标准生物测试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生物监测。标准生物监测包置于灭菌器排气口的上方或生产厂家建议的灭菌器内最难灭菌的部位,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如果一天内进行多次生物监测,且生物指示剂为同一批号,则只设一次阳性对照即可。

2、具体监测方法为:将生物指示物置于标准试验包的中心部位,标准试验包由1 6条41cm×66cm 的全棉手术巾制成。制作方法:将每条手术巾的长边先折成3 层,短边折成2 层,然后叠放,制成23cm×23cm×15cm大小的测试包。经一个灭菌周期后,自含式生物指示物按产品说明书执行,观察培养结果。

3、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阳性,则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

附录 B

环氧乙烷灭菌的生物监测方法

l、用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置于常规生物测试包内,对灭菌器的灭菌质量进行监测。常规生物测试包放在灭菌器最难灭菌的部位(整个装载灭菌包的中心部位)。灭菌周期完成后,自含式生物指示物应遵循产品说明,观察培养结果。同时设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

2、结果判定: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阴性,判定为灭菌合格。阳性对照组培养阳性,阴性对照组培养阴性,试验组培养阳性,则灭菌不合格;同时应进一步鉴定试验组阳性的细菌是否为指示菌或是污染所致。

第二篇: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一、前瞻性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1、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发于科室,使之依照标准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

2、、各病房及有关的医技科室的感染管理领导小组,设监控医师、护士各一人,负责发现上报医院内感染病例。

3、各病房发现感染病例后,应及时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认真填写登记表,并在24小时以内报感染管理科。

4、专职感染监控人员,定期到病房巡视,发现新的感染病例进行登记,并对其隔离、诊断项目的执行和抗生素的使用进行检查。

5、定期去临床微生物室查询送验标本阳性结果并登记。

6、必要时去放射科和超声波室查询阳性结果。

二、回顾性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1、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定期对出院病历进行检查。

2、以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检查每份病历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并做好登记。

3、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填写医院感染调查表。

4、对发生医院内感染的病例进行登记,并与该月上报病例核对,计算出医院感染漏报率。

5、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填写医院感染统计报表。

三、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监测制度

1、当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医院感染暴发情况,24小时内报卫生主管部门。

2、对该种感染的病人接触者和其它可疑传染源的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的检查。

3、对病人做适当治疗和对环境、物品、排泄物做正确的消毒处理,需要隔离的病人,及时隔离,必要时暂停接收新病人。

4、从流行病学角度对医院感染暴发流行进行统计分析,并根据分析比较,推测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或因素,实验室检验结果及采取措施的效果作出综合判断,写出调查报告,总结经验,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发生。

四、消毒灭菌监测制度

1、消毒供中心、口腔科等高压锅每锅进行工艺监测(每锅记录锅号、压力、温度、时间、灭菌物品、灭菌操作者签名等项)和化学监测(每包监测,手术包中心放化学指示卡)。

2、每周进行一次生物监测(预真空灭菌锅每日B—D试验)。

五、使用中消毒液监测制度

1、用于物表、物品消毒的含氯消毒剂每日监测其使用浓度,消毒液每天更换。

2、无菌器械保存液必须无菌。

3、浸泡器械的消毒液有效成份含量在使用中随时监测,细菌污染量每月监测一次,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六、紫外线灯监测制度

1、新灯管用前紫外线辐照强度≥100uw/cm2。

2、使用中灯管每半年监测一次,强度不低于70uw/cm2。做好记录。

3、每个紫外线灯均建立登记本,记录照射时间和操作者签名。

七、医院感染微生物学监测制度

1、高危区如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存放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母婴同室,产房、ICU、NICU、PICU、配液中心、输血科等部位的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监测每月一次。

2、普通病房治疗室、换药室、急诊科等每季度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细菌一次。

3、母婴同室、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监测沙门氏菌污染状况,每月一次。

感染管理科 2014年3月24日

第三篇: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1、血透室做好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对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监测,每月进行

一次细菌培养,细菌菌落数必须小于等于200cfu/ml;每季度进行一次内毒素检测,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透析用水的的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一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一次,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2、血透室对所有初次透析(或在我院透析期间又去别处过)的患者进行乙肝

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毒感染的相关检查,每半年复查一次。

3、血液透析机使用中监测:应观察或记录患者每次透析时的临床情况,已确

定由复用透析器引起的可能的并发症;与复用有关的综合征如发热和寒颤的监测:体温高于37.5℃或出现寒颤,并报告医师,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寒颤常发生于透析开始时,应检测透析用水或复用水的内毒素含量及消毒液残留量;其他综合征的监测:若透析开始时出现血管通路侧上肢疼痛,医师应分析是否由于已复用血液透析器中残余的消毒液引起。若怀疑是残余消毒剂引起的反应,应重新评估冲洗程序并检测消毒剂残余量。

4、院感办和检验科每月对血透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5、主管医生发现或疑似有医院感染病例时,要及时向本科人员报告,并于

24小时内填表报告院感办。

6、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按照我院的《传染病疫情诊断、登记、报

告制度》执行。

第四篇: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1、血透室做好血液净化系统的监测:对透析用水和透析液的监测,每月进行一次细菌培养,细菌菌落数必须小于等于200cfu/ml;每季度进行一次内毒素检测,内毒素不能超过2EU/ml;透析用水的的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一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一次,结果应当符合规定。

2、血透室对所有初次透析(或在我院透析期间又去别处过)的患者进行乙肝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毒感染的相关检查,每半年复查一次。

3、血液透析机使用中监测:应观察或记录患者每次透析时的临床情况,已确定由复用透析器引起的可能的并发症;与复用有关的综合征如发热和寒颤的监测:体温高于37.5℃或出现寒颤,并报告医师,不明原因的发热或寒颤常发生于透析开始时,应检测透析用水或复用水的内毒素含量及消毒液残留量;其他综合征的监测:若透析开始时出现血管通路侧上肢疼痛,医师应分析是否由于已复用血液透析器中残余的消毒液引起。若怀疑是残余消毒剂引起的反应,应重新评估冲洗程序并检测消毒剂残余量。

4、院感办和检验科每月对血透室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

5、主管医生发现或疑似有医院感染病例时,要及时向本科人员报告,并于24小时内填表报告院感办。

6、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病例,按照我院的《传染病疫情诊断、登记、报告制度》执行。

第五篇: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制度

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做好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合我院实际,修订本制度。

一、医院感染管理科制定切实可行的医院感染监测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监测。采用前瞻性调查方法收集医院感染病例资料。

二、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季度对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分析,并向主管领导汇报。

三、每季度以书面形式向主管院长、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汇报监测情况,并向全院医务人员反馈。特殊情况及时汇报和反馈。

四、每年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和评估。医院感染发病率应控制在10%以下: I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应低于1.5%。

五、医院感染管理科结合日常监测中发现的高危科室、多发感染部位、危险因素及 控制措施等开展目标性监测,定期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对其效果进行评价。

六、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每年至少幵展一次现患率调査,现患率调査的 间隔时间相对固定,每年7-8月份幵展。

相关文件: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

下载供应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供应室医院感染监测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口腔科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口腔科医院感染监测制度 口腔科在日常诊疗过程中,由于各项操作直接接触患者的口腔膜、唾液和血液,器械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如不经严格的消毒处理,极易造成交叉感染。根据《医......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制度1、科室发生医院感染散发病例,监控医师应在24小时内登记,并报告感染管理办公室。 2、临床医务人员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趋势时,立即向科主任报告,科内......

    医院感染病历监测制度

    医院感染病历监测制度一、为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多发部位、多发科室、高危因素、病原体特点及耐药性等,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医院感染病......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报告制度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时统计、分析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生部位、高危因素、病原体......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报告制度 1、院感办应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以掌握本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2、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主管医生按照......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全文5篇)

    医院感染监测报告制度 1.临床医师发现所经管的病人出现医院感染时,须及时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登记表)”,并于两天内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或相应职能科室。出院时应在病历......

    医院感染爆发及突发事件监测制度

    郑州有源中医院 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调查与控制制度 一、监测 (一)培养医院感染专职人员和临床、医技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和突发事件的意识与......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制度

    医院感染病例监测及报告制度 一、各临床科室必须对住院病人开展医院感染病例感染监测,以掌握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特点,为我院医院感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二、医院感染病例由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