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编织民族团结纽带 创建和谐幸福侗乡
编织民族团结纽带 创建和谐幸福侗乡
----长潭河侗族乡迎罗主任民族工作汇报材料
尊敬的罗主任:
我们非常高兴地欢迎您一行来到长潭河侗族乡检查指导工作,各位领导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不辞辛劳莅临我乡,让三万八千侗乡儿女深切地体会到各级民宗部门的无比厚爱,深切地感受到上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各位领导来我乡检查指导工作,既是对我们的鞭策,又是对我们的巨大鼓舞,为我们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下面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就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从四个方面向罗主任一行汇报。
一、全乡基本情况
长潭河,一个旖旎美丽、充满神秘魅力的乡镇,素有“文化之乡”、“将军之乡”、“美人之乡”、“旅游之乡”的美誉。在这块古老的大地上,侗族文化、土苗文化,绵延不息,世代相传。长潭河侗族乡于2001年3月由原会口侗族乡、长潭河乡、中间河镇合并而成,共辖39个行政村361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434平方公里(65万亩),耕地面积8.9万亩,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等6个少数民族,总人口3.83万人,其中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0%。境内崇山峻岭、沟壑纵横,奇山秀水险峰颇多,生态环境及人文自然资源优势明显,是自然资源的宝库、民族文化的沃土、绿色生态的天然氧吧。
——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一是矿产资源丰厚,有煤铁矿产资源。铁矿资源藏量1.1亿吨,是全县唯一的中型矿床。二是天然气资源藏量大。探明的天然气资源藏量达980亿立方米。三是生态资源丰富。全乡林地面积4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6%,有现存世界最大珙桐保护群落,国家级一二级保护动植物有130多种。
——人文景观独特,民族文化厚重。有七姊妹山大峡谷和国家级七姊妹山自然保护区;有宗教圣地中武当;有体现侗族建筑风格的门楼、风雨桥;有表现侗乡风土人情的《长潭河之歌》、《陪十姊妹》等。一座山(七姊妹山)、一座庙(中武当)、一首歌(长潭河之歌)一幢楼(在建的民族文化活动中心)构成了长潭河侗族乡独特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二、“十一五”时期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一五”时期,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民宗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克难攻坚,锐意进取,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民族乡行政工作条例》,举民族旗,唱特色戏,奏发展曲,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一心一意谋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一是道路交通建设成效明显,长期以来的行路难得到了极大缓解。全乡39个行政村有26个行政村通水泥(沥青)路,硬化率占行政村总数的67%、总里程数的47%,建各类便民桥11座,全乡新修了村组公路53公里;改扩建了村组公路37公里。通畅里程达142.7公里。
二是农村能源和电力建设成效明显,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新建沼气池2514口,建省柴灶6250座,建太阳能148个。到2010年,全乡沼气池普及率达到48.5%。农村电网维护管理得到加强,切实开展电力延伸服务,进一步提高了供电质量。
三是大力实施安全饮水工程,建分散供水180多处,5000多立方米,解决了1.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四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实施低丘岗改造项目292.8公顷。完成大卧龙村1、2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对该40余户农户实施搬迁安全撤离。对诺西红星水库实施了除险加固。实施了洗马坪小流域治理工程,完成河堤修建、河道清理等工作,恢复水毁农田近80余亩。抓好生态环境保护。
五是集镇建设步伐加快。以洞坪电站移民建镇为契机,新建设了高起点、规范化、标准化的二台坪移民新集镇。以侗乡成立20周年乡庆典为契机,乡中心集镇范围得到拓展,面貌得到改善。完成集镇绿化、亮化、硬化工程,新修建了集镇客运站、休闲广场、派出所、法庭、供电所、水务中心办公楼。正在抓紧建设民族文化活动中心。
(二)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一是烟叶生产的规范化和规模化种植水平进一步提高,烟叶面积稳定在7000亩,产量稳定在1.6万担。二是茶叶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全乡茶叶面积达到1.5万亩,1.5万亩茶园全部升级为无公害茶园,全部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三是木瓜特色基地稳步发展,充分利用退耕还林、天保工程、低产林改造等机遇,大力发展木瓜产业,2010年,全乡木瓜面积达到2.5万亩。形成了三条特色产业管理带,即龙马山—小卧龙—芭叶槽的烟叶标准化管理带,马虎坪—中坝—律吕坝茶叶标准化管理带,猫村子—涌洞河—易家坪木瓜标准化管理带。四是畜牧业稳步发展,大力发展生态能源和积极推广“4450”养殖模式,2010年,全乡生猪出栏达到4.85万头,户平出栏4.8头。逐步形成了兴隆-细沙-甘露养殖小区1个。特色产业建设有力地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达2842元,比2009年增加270元。
(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是农村卫生事业发展迅速,改善了乡中心卫生院医疗条件,新修了乡中心卫生院综合大楼1800平方米,新修医技楼1100平方米。村级卫生室和村级医疗服务建设得到加强。新建和维修村级卫生室10个,村级医疗服务人员达到30人。新农合政策知晓率100%,参合率达到92%。
二是教育事业全面发展。落实农村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新修校舍面积1880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面积865平方米,添置教学设备投资68万元。教师队伍素质得到提高,升学率逐年提升。教育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学生后勤保障服务得到加强。从2006年起,全面实施民族助学工程,实施对象8名。
三是民族文化阵地建设得到加强。新建了民族文化活动中心644平方米,新建了22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和14个级村农家书屋。民族文化活动日益活跃。深入挖掘有民族特色的节目个9个。比较突出的“陪十姊妹”和“拉船号子”多次荣登州县舞台,并获得好评。完成了《神秘的侗乡》编纂工作和乡歌《长潭河之歌》的制作工作。有线电视得到发展,新架设主线3000余米。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共发放并安装湖北省“村村通”卫星天锅1200余套。
(四)民族政策全面落实
一是落实民族发展资金。省财政每年20万元和州级财政每年10万元民族发展资金按时拔付到位,县级财政按全乡本级财政收入10%安排了机动财力并纳入财政预算。
二是启动并实施“1+1”对口帮扶,根据省人民政府安排,从2007年起省国土资源厅对我乡实行“1+1”对口帮扶,厅领导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到我乡落实相关项目,即:5000亩低丘岗改造,支持铁矿试验性开发,实施大卧龙地质灾害环境治理,援建一个农家书屋,总投资在1200万左右。
过去五年,是侗乡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五年,主要是省州县民族工作部门和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
回顾几年来的工作,纵向比,有进步,横向比,有差距。一是经济发展上的差距。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例。2010年全乡是2880元,全县是3112元,相差232元。二是社会事业发展上的差距,以通村水泥路为例,全乡比例是67%,比全县总体水平低大约10个百分点。三是在产业发展上的差距,由于特殊地理环境,制约了部分产业的规模化发展,烟茶产业是有基地无规模有产品无产量,发挥不出应有的经济效益。四是贫困人口多,全乡有各类贫困人口6000多人,大部份位于生存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的边远地区,扶贫成本高,扶贫难度大。五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将近40%的行政村未通水泥(沥青)路,行路难、饮水难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六是财政收支压力大,增收节支回旋余地小,本级财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主要是烟叶税收,每年在120万元左右,财政保运转、保稳定的压力非常大,用于社会事业发展的财力非常有限。
三、下步发展思路
立足我乡的资源禀赋、现有的产业基础,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下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定位是“奠定坚实基础,推进绿色繁荣,建设生态文明,构建和谐侗乡”。发展目标是全力实施“特色产业生态侗乡、民族文化旅游侗乡、社会进步和谐侗乡”。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增加1个亿,达到2.5亿元。全乡工业总产值增加1.5个亿元,达到2.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加300元以上。木瓜面积发展到2.5万亩,茶叶面积发展到3.5万亩。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
(一)围绕一个思想。以发展民族经济为中心,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纽带,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以构建和谐社会为根本目标。通过五至十年的不懈努力,使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达到或超过全县平均水平。
(二)打造两张名片。重点建设好“全省知名有机木瓜大乡”和“全县有机农产品大乡”。以特色资源开发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繁荣。
(三)建设三个侗乡。全力建设好“特色产业生态侗乡、民族文化旅游侗乡、社会进步和谐侗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化四个基础。一是全面推进“平安侗乡”建设,强化构建和谐侗乡的稳定基础。二是全面推进“文明侗乡”建设,强化构建和谐侗乡的文化基础。三是全面推进“诚信侗乡”建设,强化构建和谐侗乡的信用基础。四是全面推进“民主侗乡”建设,强化构建和谐侗乡的政治基础。努力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侗乡。
(五)实现五个转变。一是着力转换干部思想观念。二是着力转移干部工作重心。三是着力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四是着力完善工作考核机制。五是着力转变干部工作作风。通过五个转变着力转变乡镇工作职能。
(六)做好六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二是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管理力度。三是加大对农村党员队伍的教育管理。四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五是抓好党建工作。六是积极探索农村管理的新模式。改进作风和方法,全面激发社会的创造活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七)抓好七个建设。一抓好经济循环路的建设。二抓好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三抓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四抓好乡集镇和中心村建设。五抓好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六抓好扶贫开发建设。七抓好项目建设。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努力培植发展后劲,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四、几点建议
(一)建立民族发展资金正常增长机制。随着财力的不断增加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各级财政应相应增加民族发展资金,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增长机制,适时增加,不断调整,在资金分配上,尽量向基础设施条件差、经济实力弱的乡镇倾斜。
(二)在民族项目分配上,多方面向民族乡镇倾斜,同时不能抵扣省对民族乡镇的民族发展资金。
(三)对民族乡镇的企业,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收、信贷等优惠政策。
(四)建议每年对民族乡镇给予项目支持,重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尽管还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困难,但我们坚信,有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作保证,有各级民族工作部门的鼎力支持作依靠,有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作后盾,我们一定能将党的民族政策落实好、民族经济发展好、民族团结维护好,努力将长潭河建设成“特色产业生态侗乡、民族文化旅游侗乡、社会进步和谐侗乡”。
尊敬的罗主任,山路弯弯,铺满了你们对侗乡人民的层层关爱;群山巍巍,蕴藏着你们对侗乡人民的殷殷深情;烈日炎炎,照耀着你们对侗乡人民的绵绵情意,请你们对侗乡的发展多提意见、建议,一如既往地给予支持和帮助!
中共长潭河侗族乡委
长潭河侗族乡人民政府 2011年6月20日
第二篇:编织民族团结纽带 创建和谐民族社区
编织民族团结纽带
创建和谐民族社区
——街道办事处民族工作情况汇报
###街道办事处总面积平方公里,辖属 个居委会,总人口 万人,其中有朝鲜族、回族、满族、蒙族等10个少数民族、常住人口1300余人、流动人口3000余人。2010年经济总收入 亿元,年内完成生产总值 亿元。
近年来,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始终以“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区”为己任,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文明和谐社区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社区上下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各族人民安居乐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健康发展的大好局面。
一、坚持团结进步两大主题,促进社区两个文明建设
多年以来,坚持贯彻中央、地方党委的各项民族政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对社区居民进行教育;坚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各族居民正确认识民族与国家的关系、民族与民族的关系;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自觉性,促进各族居民紧密团结,加深了社区居民间的互帮互助和携手并进的民族情,有力地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全面推动社区各项工作的向前发展。
为使民族团结之花常开,我们始终把搞好民族团结作为开展社区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建立了民族团结工作协调组织,民族工作协调小组会议制度,明确责任,加强领导,维护少数民族居民的合法权益。同时将这项工作列入考核责任制,切实保证点、片、面的团结;推行民族团结目标管理责任制,采用目标管理,年初签订责任制,年内进行检查督促,年末考核并兑现奖惩,这样使得一些影响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排查调处。从未发生过群体性事件;定期对党员干部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民族观的教育,进行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教育,每年不定期举办民族政策学习班,结束时进行考核,并作为评选先进的条件,成效明显。
二、贯彻民族宗教政策,为少数民族居民办实事
我们充分尊重少数民族风俗和宗教信仰,加强交流,增加情感。在开展社区民族团结活动中,紧紧围绕服务居民群众这条主线,实实在在地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
(一)用足政策,推进民族事业
近几年来,办事处领导把落实好少数民族政策作为加强民族工作的重要前提。我们积极争取省、市各级部门领导重视和支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快速发展。一是认真贯彻执行民族政策,真正把发展民族经济,做好民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召开1-2次专题会议,研究民族发展问题。二是积极落实上级部门赋予的各项政策,想方设法向上争取建设资金支持。
(二)协助创业,发展民族经济
为适应新的历史时期,民族工作中心是发展民族经济,我们积极新办和协办回族传统行业和便民商业网点达数十家,揽扩清真饮食、清真糕点、百货、修理、医疗保健等行业,网点分布遍及辖区大街小巷,既发展了少数民族经济,又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回民子女就业问题。
(三)服务为先,切实扶贫帮困
努力为少数民族中的低保、弱势、困难家庭和失业人员解决生活、就业、就医、助学等实际困难。近年来,帮助少数民族群众解决各类困难150余件次。其中,仅2010年就为13户少数民族家庭办理了低保,为12人安排了社区公益岗就业,累计为困难少数民族家庭提供由各级政府资助慰问金14万余元。
三、开展民族团结,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
为了进一步开展民族团结文化活动,影响和调动社区各民族居民积极参与,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为此我们精心筹划了一系列的活动。
(一)建立社区志愿服务队
我们充分调动各民族成员共同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先后组建了社区治安巡逻、便民服务、法律咨询、医疗保健等多个社区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活动,为社区各族群众提供所需的各种安全、便捷、舒适的服务。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增强了社区各民族群众的凝聚力,倡导了文明新风,密切了社区人际关系,在社区中形成人人参与、家家携手、个个收益,共建文明社区的新风尚。
(二)建立社区民族艺术团
根据社区少数民族居民的生活习俗和文化传统,组建民族艺术团,参加社区各项活动的演出。我们还组织社区居民参与自娱自乐的社区文化活动。如暑期纳凉文艺晚会、庆“七一”、庆“十一”、迎新春文艺汇演等。通过开展经常性的社区文化活动,促进了各民族群众彼此间的了解和情感交流,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也极大地提高了居民自身的道德文化修养,陶冶了健康文明的思想道德情操。有力地保障了本社区的社会稳定和其他各项事业的正常稳步发展。
四、积极化解矛盾,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为了营造一个和谐良好的社区环境,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社区居民来信来访工作,建立了快速信息送报、处理、反馈制度。我们对少数民族居民反映的事情,都以高度的责任心接待处理,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之中。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增强了少数民族居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
日常生活中,我们安排清扫清运人员,维护着社区环境卫生。居民产生的生活垃圾做到日产日清,决不在社区过夜,不再产生二次污染。我们经常治理“牛皮癣”、卫生死角,在社区主要干道,都有“社区是我家、创建靠大家”等宣传语,以警示居民。
我们社区是多民族社区,环境优美、秩序井然、居民素质高。每年高考结束,我们及时向社区考生宣传国家对少数民族考生的优惠政策,宣传国家民委所属院校少数民族预科在皖招生计划通知,使社区少数民族考生领会当年少数民族预科招生学校、条件、人数等内容,鼓励符合条件少数民族考生积极报名,为国家输送优秀的少数民族人才,为少数民族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我们将这项国策宣传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宣传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的计划生育优惠政策,通过我们辛勤的工作,社区内没有发生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事件,在迎上级领导检查中,没有出现问题,计划生育工作达到一类标准。
五、回顾一年来的民族团结工作,我们的基本经验是:
1、党政重视,领导带头,精心组织是搞好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关键。
2、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思想认识是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思想基础。
3、搞好民族团结工作要着眼于多办实事,注重实效。
4、民族团结教育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式,改进方法,丰富内容;使人们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通过总结和回顾,街道办事处民族团结工作做到了“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能坚持把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统一思想认识的基础上认真安排,精心组织。二是学习宣传到位,通过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的主旋律,做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活动落实到位,通过结合教育月活动为载体,使群众性参与面不断扩大,各项活动丰富多彩。
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不断丰富和完善创建“和谐社区”的形式和内容,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创建“和谐社区”活动中去,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大胆创新,不断开创社区民族团结工作新局面,努力推动社区民族工作健康、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民族社区,做出我们的新贡献。
第三篇:编织“红色纽带”打造“红色引擎”
编织“红色纽带”打造“红色引擎”
在平武县坝子乡土贝贝农副产品集散中心,该乡伏龙村村民韩小平正在将核桃倒入筐中过秤、结账。“以前,将核桃卖给商贩,价格压得很低。现在土贝贝公司开在家门口,随时都可以卖,价格比以往还高了不少。”韩小平说。
韩小平提到的土贝贝公司,是去年平武县坝子乡通过整合4个贫困村和1个产业村产业扶持资金成立的村集体企业。同时,土贝贝公司也是去年平武县建设“3+N党建综合示范带”中,党建促脱贫攻坚示范点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平武县地广人稀,资源分散,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2017年,平武县委提出要统筹考虑资源禀赋,以建设“党建综合体+党建示范点”为内容,大力建设“党建综合示范体”,以“示范体”凝聚带动“示范点”,将优势资源集中起来,编织起党建引领发展的“红色纽带”。“3+N”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刘老师,跑山鸡圈舍好久消一次毒?”“怎样预防母猪产后发烧?”……平通镇农民夜校开展的“冬季畜禽防疫、饲养管理技术”讲座,让前来听课的村民听得津津有味。作为清漪江流域片区农民夜校示范校,该校辐射周边六个乡镇,牵头制定培训方案、审定培训课程等,带动片区内农民夜校整体提档升级。
据了解,平武县已建成的平通、龙安、虎牙3个“党建综合示范体”分别以农村党建、城市党建和民族团结进步为主题。“‘片区党群活动中心’是‘党建综合示范体’的核心项目,集片区农民夜校示范校、青年活动之家、游客集散中心、党建主题展厅等于一体。”平武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旭介绍。除了建设“党建综合示范体”,平武还结合实际分类遴选建设了涵盖产业发展、机关党建等党建示范点,通过综合示范体和示范点建设,凝聚起了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突出政治功能,让服务引导群众有力有效
1月8日,在古城?古城社区,一场由社区党支部主持的社区事务议事会议如期召开。与以往一样,参加会议的有社区干部、法律顾问、村民代表等,议程则是正反典型评选、环境卫生评比等。作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点,这样的会议每季度都会如期开展。
“平武以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强化政治功能,不断增强党在基层的领导力。”县委组织音隔4部长、党建办主任刘鹏介绍,“我们坚持在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制度和基本保障上着力,推动党的基本建设在基层严起来、实起来。同时,通过‘三统三定’规范‘三会一课’,制定‘两本一账’让党组织活动更加规范有效。” 筑牢党建引领发展的基层基础
在平武国税局,每月至少有一个单位前来观摩学习机关党建规范化建设。该局将组织和队伍建设充分融入税务工作,在机关窗口设置党员先锋岗,在稽查队伍中评选党员业务能手。从局长到普通党员均要轮流上台讲党课、讲业务,有效破解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
为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平武出台了乡镇、机关、村(社区)等七大领域基层党建规范化建设清单、党的组织生活规范化办法等。此外,还出台《乡镇、县级部门党务干部管理办法》《边远乡镇干部关心关爱办法》等一系列保障性制度文件,狠抓基本保障建设,激发党建活力。(责编:余娜)
第四篇:发挥工会纽带作用创建和谐关系企业
发挥工会纽带作用创建和谐关系企业
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亦是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的主力军。工会是企业连接员工的纽带,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生产积极性和凝集力,要靠人本管理的机制来发掘。为了完善工会职能,更好地促进企业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镇江立昇工会委员为企业和员工做了以下具体工作:
健全组织机构责任落实到位
2007年3月,在公司领导的大力支持和谷阳镇政府的亲切关怀下,公司工会主持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下设三个调解小组,按管理范围对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员工与家庭成员之间或邻里之间所发生的各种纠纷进行调解。组建初期,邀请谷阳镇分管司法的领导到公司进行业务培训,使公司调解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员工发生的所有纠纷都得到了有效调解。2007,共调解各种纠纷50余起,且使调解双方都能满意,使员工/企业/家庭关系和睦,心情愉快。
实行民主管理员工当家作主
2007年12月,工会组织筹划民主选举产生了40余名职工代表,并于19日在公司举行了第一届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大会民主选举了“协商集体合同和工资制度”,“审核规章制度”“生产经营管理”“安全卫生和员工福利管理”等四个专门职能小组,由这四个专门小组代表员工与企业平等协商,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真正体现员工当家作主的主人翁责任感。会上还签订了集体合同,协商一致,达成了员工工资增长幅度协议。会议期间听取了总经理所作的2007年工作总结和08年生产经营目标计划,并讨论通过各部门08年工作目标和费用预算,与部门主管签订了目标责任制,实行厂务分开,每月公布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目标达成状况,使员工的民主权利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丰富员工业余生活
为了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企业领导耗资数万元,购置了台球,乒乓
球,羽毛球,篮球,跑步机,单杠,双杠等硬体设施,建成了标准的蓝球场。购置了市场最大的背投电视,每天为员工开放电视、各种球类和健身器材,每周为员工放映两部电影,每月组织一次文体节目或球艺竞赛,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同时,建有图书室和福利店,使员工业余生活丰富多彩。
员工生活不断改善员工福利持续提高
07年开始,公司将员工的生活费标准每月提高近100元,每月5号、15号、25号为员工免费加餐一次,每月10号、20号、30号为员工发水果一次;每月为当月过生日的员工开生日晚会,并发放生日礼物,逢年过节为员工加餐发放福利品,公司为员工交纳意外伤害保险费,08年开始,每月视生产经营业绩,给员工发放生活用品,每年组织一次优秀员工和优秀干部外出旅游,冬天免费为员工发放洗澡费,所有员工宿舍都安装了空调,并免费使用,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员工能全身心地投入生产工作。
制定关爱员工活动方案创造劳动关系和谐企业
2008年,为了更好地提升公司业绩,增加员工福利,使员工工作在企业满意在企业,成长在企业,发展在企业,公司制定了关爱员工活动方案,具体方案如下表:
08年关爱员工活动方案
在08,公司将继续努力,按照既定方案努力实施,为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而努力奋斗!
镇江立昇塑胶有限公司2007年1月22日
第五篇:安全通道 幸福侗乡 演讲稿
安全通道
幸福侗乡 演讲稿
敬爱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一位侗族的小姑娘,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安全通道
幸福侗乡》。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的一则新闻:昆明市明通小学学生在一天午休后,走下楼时,被一个棉花垫吸引住了,很多学生出于好奇,就上前击打,棉花垫翻倒在地,以致人挤人,后造成严重的踩踏事故,致6人死亡,26人不同程度受伤。这是血淋淋的安全事故呀!
“安全”,一个多么古老的话题,“幸福”,一种多么美妙的境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保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保魅力。有人说,生命是宝藏;而我说,生命是花朵,就像春天里绚丽多彩的花朵!我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没有了这朵花,就缺少了一份欢乐。
说到安全,记得在低年级的时候老师教过我们一首儿歌:“红灯停,绿灯行,黄灯还等一等。过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和玩。”这就是最简单的交通安全要求。我们往返于家和学校之间,几乎全是公路,所以一定要注意交通安全。作为学生,应该严守交通规则,不能私自搭车,不能在马路上玩耍。
生活中最重要的是什么?也是安全。只有保证我们生活和生命的安全,我们才能有幸福美好的一切。我们要做到在楼梯上不打闹、不乱挤,做到文明礼让。不玩火,不私自上山下河,特别是不能私自下河游泳。在生活中时时刻刻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
为了个人的安全,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家庭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和谐,请大家都绷紧“安全”这根弦。如果注意安全了,我们就会有平安的一生,幸福的生活。人人注意安全了,就会有我们和谐的校园,安全的通道,有幸福美好的侗乡!
同学们,让我们时刻把安全放在心中。让我们珍爱生命,远离危险,为创造安全文明通道,创造幸福侗乡而努力吧!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