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露池村扶贫开发先进事迹
永登县上川镇甘露池村 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先进事迹
甘露池村地处引大灌区,是永登县上川镇插花移民的主要安置村之一。全村有3个村民小组,共707户、2614人,其中低收入贫困户90户现有劳动力1840人。共有耕地面积10746亩,其中水地3340亩,旱地7406亩,人均4.1亩,主要种植小麦、啤酒大麦、豌豆等农作物,全村农田水利设施相对完善。是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近几年,随着国家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甘露池村紧紧围绕发展第一要务,全面实施农林结合、种养互补,商业、加工业和服务业互促共进的农村经济综合发展战略,全村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以枸杞种植为主导,粮食种植、家庭养殖等产业互为补充的产业格局,农民稳定增收,经济持续增长。但受到农业基础薄弱,种植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群众文化素质较低等因素的影响,作为上川的大村,发展相对滞后。为了加快甘露池村的发展,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进步,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甘露池村的发展思路,通过努力,争取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在甘露池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项目资金共计65万元。截至目前,甘露池村已经全面完成了项目的各项任务。
一、主要做法
从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之初,镇党委、政府就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狠抓各项工作落实: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到位。镇党委、政府把扶贫开发整村推进作为促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上台阶、上水平的新举措,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工作小组进村入户指导整村推进工作,帮助和团结村“两委”班子积极申报扶贫开发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村容村貌整治规划,形成了党委负总责,政府做统揽,干部抓落实,任务到村社,扶贫到农户的整村推进工作机制。同时,为便于整合资金,确保整村推进项目当年实施、当年见效,镇党委、政府每年年初都及早安排部署,把各项任务细化到村社,量化到时间段,确保了整村推进项目建设有目标,投资有渠道,验收有标准,奖惩有依据。
二是明确重点,狠抓关键。紧紧抓住落后的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农业快速发展的需求这个矛盾,把以渠道维修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以发展枸杞种植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的增收项目作为实现贫困村整体稳定、解决温饱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引导农户大力发展枸杞优势产业,积极开发枸杞特色产业。在建设过程中,坚持规划先行,对枸杞栽植进行了合理规划布局,高起点推进新农村建设,对乱圈乱占、棚厕乱建、柴草乱垛、粪肥乱堆、垃圾乱倒等现象进行了全面整治,使“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根本性治理,村容村貌发生了显著变化。
三是突出服务,确保实效。镇村两级把推进项目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详细安排部署推进项目建设各项举措的同时,积极解决群众在项目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和问题,当好“后勤部长”,使项目按期顺利实施。如在项目资金不能到位的情况下,积极协调,解决困难群众苗木款30万元,确保了项目建设的如期完工。2009年投资150万元,建成集办公室、科技培训室、图书阅览室为一体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1处,村级卫生所1处,总共修建房屋16间,366平方米(村文化活动中心11间、卫生所5间),硬化村民活动广场1000平方米,为广大村民提供了休闲娱乐场所;修建1千立方米以上的蓄水塘13座,总蓄水量可达2万立方米,衬砌基地渠道2公里,有效解决了千亩枸杞示范基地的生产用水问题;铺设宽3.5米的基地砂路4公里,架设基地农电线路2公里,基本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发展难等制约问题。
二、取得成效
1、培育新型产业,拓宽增收渠道。投入55万元,引进宁杞优质枸杞苗,连片栽植枸杞1100亩,发展枸杞育苗基地10亩,引导农民发展林果业,努力培育使枸杞成为甘露池村的新型产业。目前,枸杞林栽植已经完成,而且枸杞已有收益。
2、实施农业设施建设,夯实农业基础地位。为了解决灌溉渠道老化问题和扩灌土地灌溉困难,投入6万元,维修衬砌渠道2公里,确保了枸杞种植基地的灌溉,充分发挥了土地资源优势,夯实了农业基础地位。
3、开展科技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投入1万元,在甘露池村开展枸杞栽植的专项技术培训5场次,共培训农民520多人次,收到了良好效果。
4、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文化阵地。甘露池村村民居住相对密集,缺少文化活动场所,今年,抓住村办公阵地建设的契机,投入3万元,建成村文化活动室2000平方米,解决了村民文化活动无场所得困难。
第二篇:甘露村整洁庭院总结
整洁小庭院 美化大环境
尊敬的进化镇各位领导!你们好!首先欢迎你们来靖江街道甘露村光临指导,街道妇联要我村发个言,因为工作没做好,真不知道从何说起,今天有这样的交流机会,共同来探讨如何把整洁庭院工作做好、落实好,使这项工作成为每家每户的一项自觉行动,有这次机会,必将对我们的工作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下面首先介绍一下我村的基本情况,我们甘露村位于靖江街道东部,南与瓜沥东方村相连,申达路从我村穿过,占地面积1.65平方公里,有18个村民小组,户数570户,人口2033人。近几年来,我村妇代会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妇联的关心指导下,在村党总支部、村委会的重视下,在广大党员、男女组长及全体妇女姐妹的共同努力下,近几年来,我村以创建“区级整治示范村”、“省级卫生村”为契机,以开展“最清洁城乡”工程和“整洁庭院内外,共建美好家院”活动为抓手,以创建“美丽庭院” 示范村为切实点,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形成“路面净化、路灯亮化、路边绿化、庭院“洁化、序化、美化、绿化”的良好村貌。我村已先后荣获“浙江省卫生村”、“萧山区生态村”、“杭州市全面建设小康示范村”、“萧山区最清洁村”、“萧山区‘整洁庭院内外、共建美好家院’先进村”等多项荣誉。
我村村容村貌的全面改善,整洁庭院工作顺利开展,得益于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重视,资金到位。村里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的整洁庭院领导小组,设立由妇女主任任组长、4名妇女骨干任组员的评比小组,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明晰。这些年来,我村在村庄河道整顿、道路硬化、环境治理及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做到有效监督,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二、制度完善,狠抓落实。使甘露村呈现绿树成荫、河水变清、道路整洁的面貌。
三、工作规范,多方协作。在最清洁城乡领导小组的带领下,甘露村庭院评比队、巾帼志愿者队、党员义务劳动队的各项工作有效开展,相互协作,共同促进甘露村“最清洁村庄”建设。在区妇联倡导开展“整洁庭院内外,共建美好家园”活动中,我们得到了上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村实际,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宣传到位,卫生意识深入人心。
“整洁庭院内外、共建美好家园”涉及到全体村民每户家庭,是一项民心工程,离不开村民的参与和支持,村妇代会还通过广播、向每户发放倡议书,在村主要路口制作固定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来加强宣传,使整洁庭院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的意识深入人心。
二、制度保证,各项工作有条不紊。
为了做好卫生长效机制工作,为了确保活动顺利有序进,村三委做到年初有计划有步置,年中有督促有检查,年末有总结有表彰,并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本村实际,制订了一系列卫生制度,如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卫生保洁检查制度;保洁员扣分制度;绿化养护员制度;河道保洁制度;保洁员点名制度;庭院内外四至三包责任制;两院评比公示制度;出租房卫生责任制等。运用了各项制度,促使了垃圾户投日清工作行之有效,基本做到无堆积物,无卫生死角,垃圾箱内日产日清,全个村庄到处可见绿树成荫、河水变清、道路整洁的景象。
三、措施有力,庭院环境不断得到整治。
为了整洁环境,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我村落实了7名保洁员,其中路面清扫5名,河道保洁1名,垃圾清运工1名,投资120万建造垃圾箱124只,现平均每5.8农户拥有垃圾箱1只,村还投资1.2 元给每户农户发放垃圾桶,做到垃圾户投入箱。我们对长效保洁员进行每天点名,每周抽查,每月必查,确保路面、河道长期保持清洁。针对我村流动人口多,出租房屋户多,外来人口和环保卫生意识薄弱的现状,我们召开了出租房屋户和企业主会议,签订了《整洁庭院出租房房东卫生责任书》,再由房东和承租户《承租户整洁庭院卫生责任书》,一节扣一节,环环抓落实,目前已有152户出租户和企业主和我村签订了合同,签订率达100%。同时,为了提高外来人口的素质,我们举办培训班,邀请萧山电大老师来上课,内容有《融入萧山,做一个新萧山人》、《卫生与健康》、《做一个文明职工》等十二堂课,轮训人次1300人,受到了外来人员欢迎和企业主房东的一致好评。
四、活动经常,积极发挥妇代会作用。
积极发挥巾帼志愿者队伍和妇女组长的作用,清扫路面、清除牛皮癣、清理杂草和白色垃圾,开展你丢我拣,你贴我撕,你甩我扫等活动,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有些还志愿加入志愿者队伍,队伍不断得到壮大。我们每季对庭院内外四至三包进行检查和开展五星评比,评出 “五星家庭” 年终进行奖励每户200元,我们积极开展户帮户、人帮人的姐妹帮扶活动,以先进带后进,促进大家共同提高。
五、载体创新,整洁庭院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随着整洁庭院活动的不断开展,我们的庭院环境已由洁化净化不断向绿化美化转变,2012年街道妇联在我村举行了“绿化庭院、美化家园”绿色行动启动仪式后,村妇代会积极向全村广大家庭广大妇女发出号召,要求大家参与绿色行动,在庭院内外多植树,用绿色来装点庭院,美化绿化环境。村里还为全村675户家庭送上了两棵桔子树和枇杷树,并组织巾帼志愿者在新村庄开展植树送绿活动,在村庄周围种满了桂花树,现在以开花结果,进一步美化了村庄环境。为积极贯彻杭州市妇联提出的《2011—2014年杭州市“美丽庭院”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精神,不断提升“整洁庭院”工作成效,推动新一轮萧山区“美丽庭院”创建工作,下一步,我们将以巩固“整洁庭院”五年成果为基础,以建立“庭院整治”长效机制为手段,以创建“洁化、序化、美化、绿化庭院”为目标,积极带领农户创建“美丽庭院”。一是制订好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二是落实责任。把创建责任落实到户,发动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加大绿化美化。三是强化督查。切实发挥“整洁庭院”三支队伍的作用,使创建成果惠及更多家庭。四是加大投入。积极争取村领导支持,重点解决绿化上的“面积比率、常态绿和养护指导”等要求。相信我们共同努力,定能探索出一条“美丽庭院创建”的新路子。2013年是十八召开后的开局之年,街道党工会、办事处、妇联,对“最清洁城乡” “美丽庭院创建” 这项工作十分重视,在年初街道主任进行了大会动员,会后我村也积极响应,成立道路畅通应激小
队,出代了“美丽庭院整治队”百分考核细则,同时在去年样板路样板组实施有效的前题下,今年又推出了二个样板组,以典带面局步推广“整洁庭院内外,共建美好家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稍一放懈,将会前功尽弃,所以,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我们的日常工作,坚持把它抓实抓到位,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家园一定会更加整洁美丽。
第三篇:村扶贫开发方案
篇一:丁嘴镇丁庄村扶贫开发方案
一、丁庄村基本情况
丁庄村位于宿豫区丁嘴镇东南2公里处,是宿豫区的东大门,东邻泗阳县三庄乡,村域面积3.4平方公里,耕地3544亩,水塘面积132亩。全村共14个村民小组,户数680户,社会人口3097人(其中低收入户107户,343人,低保户16户,44人,五保户8户8人)。全村劳动力基本在外打工,在外务工人数约800余人,在本地就业100余人。本村主要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水稻为主,少数农户养蚕和种植金针菜。稻麦种植以及外出务工为本村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村集体增收方案
1、扶持本村凯宽生态鹅养殖项目做大做强,兴办养殖合作社,扩大养殖规模,发挥养殖大户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带动本村群众尤其是低收入户发展养殖业,实现脱贫增收。
2、利用集体闲置房屋发展集体增收项目。拟利用老村部闲置房屋开办水泥空心砖制品厂,目前该项目场地(丁庄村老村部)正在通过法律途径回收。
三、挂钩单位兴办实事计划
1、加快推进丁庄村新水厂建设工程,在目前130米深水井已经竣工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后续附属建筑物及管理设施建设进度,确保本村村民早日吃上安全放心的饮用水。
2、争取到省农业开发扶持项目,拟对本村汤庄组至倪庄组之间的道路进行水泥硬化。
3、积极协调后方单位市水务局继续加大扶持力度,近年来,经过市水务局帮扶,我村的水利设施条件有所改善,未来几年,该局还将充分发挥行业优势,进一步提升丁庄村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条件,助推三农发展。
4、继续加大农业招商力度,招引适合本地发展的项目,促进集体经济发展。
四、集体增收及“三来一加”项目
1、丁庄村凯宽生态鹅养殖合作社。该项目一期占10亩,生态鹅存栏养殖规模为10000羽/茬,按照每年八茬推算,年利润可达到40万元。该项目目前正常用工6人,高峰期用工达到20人左右,计划二期再征地10亩,扩大养殖规模,实现20000羽存栏规模。
2、仓基湖生态休闲垂钓中心项目。该项目占地170亩,计划投资500万元兴建集吃、住、休闲及垂钓于一体的农家乐综合体。
3、珍荣家庭农场项目。该项目占地100亩,以种植水稻、小麦及特种蔬菜为主。常年用工在10人左右,农场年利润15万元。
篇二:丁嘴镇周夏村2014年扶贫开发方案
一、村基本情况
周夏村位于丁嘴镇东北3.5公里处,泗阳县穿城镇三庄乡紧邻,地处猴子荡和柴塘河畔,全村陆地面积3平方公里,可耕地面积2036亩,14个村民小组,650户,2370人,全村低收入户61户,216人,低保户43户,100人,五保户5人,外出务工人数为816人,本地就业人数332人,外出务工收入大户12户。为加快周夏村脱贫攻坚工作建设步伐,现结合周夏村实际情况,特制定脱贫攻坚发展规划。
二、村集体增收方案
1、发展好周夏木材加工厂。周夏木材加工厂于2013年建成,投入资金为35万元,其中借贷15万元,自筹资金10万元。木材加工厂占地5亩土地,其中生产车间与仓库房占地380平方米。每日可生产板皮8000张,每张板皮价格10.5元,利润约为0.05元,每年可产生8万元效益。2014年准备与当地大户签订承包协议,将木材加工厂承包出去,直接为村集体创造收入,(出自范-文-先-生-网)同时可提供就业岗位8个,带动低收入群众就业,带动共同致富。
2、经营好村级创业实业公司。周夏村为进一步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于2013年初创办一个电子厂,现有工人24人,每人月工资1200元左右,电子厂从事电子零件加工销售,年获利约10万元,发展前景良好。
3、做好流转土地工作为民增收。周夏村猴子荡已流转土地2000亩,2014年准备再流转300亩,成立稻麦种植合作社,为宿迁市稻麦合作社做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各项工作,组织带领低收入户人员,参与田间管理、播种、撒肥及道路工程,现已启动开工,组建16人,投资15万元,全村低收入户及有钢、木、瓦技术人员参加,大大提高低收入户的经济收入。
4、利用猴子荡和柴塘河的地理优势,倡导剩余劳动力和低收入户。发展养殖、养羊、养鸡、养牛。现已有6户养羊、养鸡8户,下黄鳝笼5人,逮泥鳅4人,我们正在组织5人投资15万元在柴塘河搞网箱养鱼60亩。
2014年春节前夕,我们抓住务工人员返乡契机,利用周夏大楼二至三层800平方闲置房屋招引项目。成功与返乡青年周同江签订电子加工经营合同,他自筹资金15万元创办电子零件加工厂,现已招工40多人,工人月工资1200元,年利润在15万元,发展前景良好。
三、挂钩帮扶单位为民办实事
1、基础设施:宿豫区农委先后争取对村中心路1580米主干道,投入资金25万元,完成道路的建设;为满足群众吃水需求,争取资金,由水利局牵头,打深水井1口,解决长期供水问题;为解决集中小区供电问题、小区道路问题、排水问题,村里先后与开发商协商,问题逐一得到解决,为解决适龄儿童上学困难,设置了会车道,开通了校车接送路径,方便了孩子上学。
2、社会事业:全力提升村卫生室服务水平,建立健全全村卫生室24小时值班制度,改善卫生室条件,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确保群众随时就医、安全就医。2013年村卫生室进行改造扩建,为老百姓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对村创业项目,村民签订保障协议,降低养殖风险。提供了会议桌椅80套,柜式大匹空调,为村办公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4年拟建设项目、环境整治发展
1、建设美丽新农村,必须彻底改变群众居住环境。农村缺乏统一管理,统一规划,即使突击治理也只能保持较短的时间。对村内基础道路、池塘、水渠、菜园等基础设施进行彻底修理、整理、清理,制定相应制度,将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将保持良好环境的意识推广到每个村民。
2、整治柴塘河。2013年底,区水利局对柴塘河进行捞浅,现已完工,我们已纳入规划,拿出方案,将二分干柴塘河这“两河三堤”进行整治,从多方面筹措资金10万元,将3000米长的堤坡进行整修,为老百姓创造良好的种植条件,为他们发展增收提供了保障。
3、为方便群众的生活、生产、交通运输,向上级争取资金,上半年确保原同心村中心路约2000米水泥路畅通。
篇三:丁嘴镇丁长庄村2014年扶贫开发方案
为加快丁长庄村脱贫攻坚工作建设步伐,现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制定扶贫方案。
一、基本情况
丁长庄村位于丁嘴镇最北部,北靠关庙镇,东与泗阳县柴河村接壤,西连大兴,可耕地面积2250亩,全村以稻麦轮作为主。9个村民小组,430户人家,人口2350人,全村现有建当立卡户200多人,低保28户70人,五保户6人,外出务工人数620人,本地就业人数208人。
二、村集体增收方案
1、拟新建标准化厂房。
2014年拟争取资金建设“三来一加”项目标准化厂房一幢,以招租形式出租,租金收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2、经营好村级创业实业公司。
2013年以村妇联主任李修勤为主兴办的电子加工厂,已基本拟定实施,2014年准备利用学校原有空房进行装修改造,解决村内留守妇女就业工作。规模继续扩大,前景看好。
3、发展好丁长庄村木材加工厂。
2013年已经立项,2014年计划实施丁长庄村木材加工厂,准备投资10万元,建设厂房占地3亩,发展板材生产,为集体创收。
4、做好流转土地工作,为民增收。
2013年由长中组丁成各同志牵头,南就老板计划在丁长庄村境内流转土地2000亩,计划分两年实施,一期计划800亩,正在签订各种合同协议,已基本落实到位,准备在其流转土地上栽花卉盆景,前景相当好。二期工程已经启动。
三、挂钩帮扶单位为民办实事
1、基础设施投入资金30万元,完成1500米村内道路建设,投入资金10万元资金,对村原自来水进行改造,解决村民饮用水问题,争取资金5万元对村电灌站进行改造,保证能排能灌。
2、社会事业。2014年拟利用上级帮扶资金建设村卫生室,确保群众就地安全就医。
3、招商引资。2013年与市残联领导洽谈,准备利用我村老校舍搞一个残疾器材加工,项目建成后可提供就业岗位20个,增加农民收入。
4、拟进行环境整治,改善群众居住条件。
从环境整治入手,对村内基础道路、池塘、水渠、菜园等基础设施进行彻底清理、整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将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
第四篇:永兴扶贫开发办公室先进事迹
永兴扶贫开发办公室先进事迹
我办坚持以人为本的扶贫理念,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扶贫开发政策,坚持以贫困户为对象,以农民增收为目的,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精心组织实施了一批扶贫项目,使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近几年共投入2149万元,其中争取到上级扶贫项目资金225万元,发展开发油茶、生姜、楠竹、烤烟、蔬菜等产业25500余亩,建设综合养殖场1个,修路47.4公里,培训贫困农民14807人次,脱贫人口达7821人。
一、注重产业扶贫,贫困人口增收明显。我县把产业建设作为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牢固树立产业脱贫的理念,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对贫困村产业发展的扶持,结合全县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为贫困村培植了以冰糖橙、蔬菜、烤烟、楠竹、油茶、优质稻、速生丰产林、生姜、桑叶、养殖业为主的一大批优势产业,促进了农村贫困村人口增收,帮助 7821人脱贫。
二、改善基础设施,增收基础不断夯实。近几年加大对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共投入资金454万无,为15个村修路47.4公里,受益人口达3万余人,有效地促进了贫困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群众增收打基础,使贫困地区村容村貌日益改观,人居环境质量逐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三、开展技术培训,农民素质全面提升。围绕永兴冰糖橙种植、油茶种植、水产养殖、烤烟种植、楠竹种植及生姜种植等优势主导产业,坚持“互动性培训”和“引导性培训”相结合,采取集中培训、现场授课、入户培训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农民进行培训。发挥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植能手作用,通他们过言传身教,向当地农户传授种养植经验,带领一方群众共同致富。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和农家书屋,对农民进行培训。近几年,共培训贫困农民14807人次。
四、积极主动争取,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积极向省、市扶贫办汇报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情况,争取上级的支持。近几年,共争取到扶贫项目资金225万元。并向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汇报工作情况,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县四大家分管或联系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高规格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县扶贫开发办事业编制由1名增加到3名。建立健全了扶贫项目申报制度、扶贫项目管理制度、扶贫项目验收制度、扶贫项目公示制度、扶贫资金专户制度、扶贫资金管理使用制度等规章制度,规范扶贫项目资金的管理,确保扶贫项目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第五篇:村扶贫开发项目建议书
村扶贫开发项目建议书
村扶贫开发项目建议书2007-02-10 16:47:08
××旗2006—2008年社会包扶贫困嘎查村乌加河镇油房村扶贫开发规划项目建议书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旗2006——2008年社会包扶贫困嘎查村扶贫开发规划项目。
2、项目建设地点:乌加河镇油房村。
3、项目建设单位:××旗乌加河镇人民政府
4、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5、项目工程建设进度:项目工程实施计划从2006年4月开始,至2008
年12月完工。
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万元,拟通过乌加河镇人民政府自筹与争取上级支持资金来解决。其中,群众自筹资金万元;拟争取上级给予支持资金160万元。
二、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旗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5《乌加河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6、《乌加河镇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7、《乌加河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8、《乌加河镇农村扶贫开发规划》
9、《乌加河镇基层组织建设规划》
10、《乌加河镇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项目规划》
11、水利建筑工程定额及其它相关
文件、资料
12、委托单位提供的其它资料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
1、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旗乌加河镇位于中旗西南部阴山脚下,河套平原北端,地处东径108北纬41,镇政府所在地距旗政府所在地69公里,是××旗山前的一个标准的农业大镇。总面积7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2万亩,辖18个行政村,8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3134人。其中农业人口27643人,占总人口的83%。
2、建设单位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乌加河镇主导产业为农牧业,农业以盛产小麦、玉米、花葵、番茄,畜牧业以盛产德美肉羊、二狼山山羊绒为主而独具优势的产业发展大镇。2005年,全镇年产粮食7329万公斤,饲草料7690万公斤,大小牲畜存栏万头(只),完成国民生产总值万元,其中第一产值万元,第二产值万元,第三产值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486元,较上年增长%。
3、油房村项目基本情况
油房村位于河套灌区乌加河镇镇西58公里处,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光热充足地势平坦的优势条件。全村总户数242户,总人口946人,辖3个村民小组,有耕地4566亩,户均亩,大小牲畜存栏6460头(只),2005年该村完成国民生产总值114万元,人均纯收入1214元,较全镇人均收入差3274元,属于乌加河镇贫困村之一。
4、形成贫困原因
由于过去灌溉制度和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农业生产的粗放经营,使农业生态系统现到严重破坏。一是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日趋严重;二是风蚀沙化程度逐步加剧。近年,该村通过土地规划,兴修农田水利骨干工程,结合兴井废黄、灌排配套,使得该地区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土壤次生化盐渍化有了显著的改观。但全村60%的农户生活水平仍维持在贫困线以下,耕种土地取得的收入,只能维持日常生产、生活必需品的
支出,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基本为零。因此,拟通过国家投资和镇政府自筹资金,发展节水灌溉,兴修农田水利设施,改善生态环境等有效途径,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发展畜牧业及第二、三产业来增加农户的收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明确指出在“十一五”期间,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是农村对外开放的窗口,它对合理布局生产力、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2、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有利于农民生活的改善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农村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稳定。
3、通过项目的实施,实现井、渠、路、林、田配套,达到增加耕地,改善生态和农民增收的目的。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
一、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本项目区属黄河冲积平原和山洪冲积扇接壤地带,地势由北向南倾斜。项目区内,土地、土层深厚、存在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通过开发可用于农业生产。
2、水文地质:据内蒙古水文地质队和乌中旗水务局水文地质资料表明,该地区地质形成于侏罗记晚期的断陷盆地,由于构造上的长期深陷,构成了地水的聚集带。含水层厚度达120--160米,地下水储量大,水质好。地下水能够用于农业灌溉和人畜饮用。
3、气候:项目区位于河套平原北、具有显著的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而温长,夏季炎热而短促,降雨量少而集中,蒸发强烈。年平均蒸发量在2200——2400mm之间,平均降雨量177mm,且集中在7--9月份,与农作物生产期不同步,属无灌溉无农业的区域。
4、土壤:因受黄河冲积和山洪冲
积的影响,土体构多为粘土与壤土(包括粉沙轻壤)相间分布,土层厚度均在1米以上,可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
二、自然资源
1、光热资源:日照年平均日照时数3225小时。积温:大于00c,35220c
无霜期为97天——151天,平均无霜期为130天。
2、水资源:项目区供水量由三部分组成,大气降水,引黄河水和地下水。因该项目区已弃黄,现在可以唯一利用的地下水,经分析计算,完全可以满足发展井灌的需求。
3、生物资源,项目区的生物资源主要由农作物资源和动物资源组成。其中农作物资源主要有小麦、玉米、向日葵等。动物资源主要有野兔、野鸡。
4、社会经济条件、项目区现有农业人口802人,人均土地面积亩。其中人均耕地亩,2005年人均收入1214元。
5、基础设施状况,本项目区南测有旧乌加河渠、水利骨干设施基本配套。
固查线靠近该项目区,但项目区内的交通设施十分简陋,只有部分自然农路、农田运输十分不便。由于过去土壤盐渍化、沙化严重,农田基础设施不配套,未形成规模化林网建设。电力骨干设施基础已初具规模,可为项目区提供可靠的动力保证。
第四章项目建设范围内容
油房村东至丰裕村金星组界,北至油房村沙区、西至东泉子组乌兰壕组为界,南至临河区新华镇界。
二、项目建设内容
1、项目规模:项目区辖区面积3850亩,集中连片形成长方形分布。
2、项日工期:该项目从2006年4月开始施工,至2008年12月全部工程竣工实施完成,工期为3年。
3、项目建设内容
(1)土地总体规划:
项目区总体规划占地面积3850亩,其中现有耕地3234亩盐碱地616亩。完成沟渠18条。农田主路9条7km,田
间路18条。新植农防林带,植树1400株,开挖农渠4条,埋设管道,配套相应设施。开挖毛渠36条12km,埋设管道12km,打配套机电井15眼,井深80km,混凝土井筒,单井出水量每小时80立方米。
(2)水利规划
全面实行井库双灌,降低地下水位,达到地表土壤脱盐目的。主要工程包括:开挖斗渠,农渠,毛渠12km,全部实现管道节水灌溉;打配套机电井13眼,井深80m,混凝土管井管、埋设低压管道12km。
(3)林网规划
项目区新增林网3条,折计面积115亩,使森林覆盖率增加了%,造林品种以农田防护林为主、辅以小量经济林。项目区内设农防林大网络的林带模式,在沙区设置防沙林,在东西主道路设置主林带,以利保护农田。
(4)道路规划
为了便利交通运输,项目区设主干
路、田间路。项目区需增设南北走向主干路6条,东西走向主干路3条,路基宽8米,路面宽6米,高出地面米,总长7km,田间路18条,路基宽6米,路面宽4米,高出地面米,总长。
(5)田块规划
以渠、沟、路为框架,将项目区分割成东西走向的条块4块,每块东西长,南北宽185m。有利于提高水利用率,实现小畦灌溉,节约农业投入成本。
4、项目实施方案
该项目区要严格××旗、乌加河镇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基础上,实行井、渠(管)、路、林、电、田配套,将未利用土地转变为耕地,并对原有耕地实施改造,提高耕质量等具体措施的指导下逐年逐量进行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必需工程。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共分三阶段组织完成项目所有工程)
第一阶段(土地总体规划的实施从2006年4月到2006年12月31日前将利
用1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土地总体设计、规划、工程的招标等工作。并完成该项目区内土地的整平、测量、测绘等工作。总体不影响农户的耕种。
第二阶段(具体组织实施)从2007年元月至2007年12月31日前利用1年的时间完成,水利规划、道路规划、田块规划的建设工程(包含所有工程指标)。
第三阶段(项目全部竣工、组织验收)从2008年元月到2008年12月31日前利用1年的时间完成农防林、防沙林和绿化林的种植,植树14万株增加植被覆盖率%。在项目工程结束后,要严把质量和设计关,确保工程取得预期效果。
第五章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一、项目估算依据
1、项目估算依据,本投资估算依据主要是《水利水电工程预算》《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结合本地实际而进行的。
2、投资估算万元
3、资金筹措:项目争取国家投资16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万元。
第六章项目组织实施管理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为了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必须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参与论证、工程设计、施工、验收与资金、物质使用监督,检查以及有关事宜的决策协调工作。
二、工程建设管理
1、建立法人负责制度
项目实施的承担单位为项目法人,对项目的建设进度、质量管理,财务管理全面负责,并实行终身追究制度。
2、实行公开招、投标制度
在项目批准后,在项目开工之前,须向社会公开招标。并根据各类项目的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安排要求等编制标书,招标要按国家规定的正式程序进行,增加操作透明度。
3、建立工程监督制度
监理人作为中介机构,对业主和施工方面进行全面监督,保证工程质量和项目管理的规范化。
4、财务管理
严格执行有关《财务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实行财务管理达到帐据、帐物相符,努力做到增收节支,财务要定期审计。
第七章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该项目区的农业产业布局和规模,按照产品市场价格及动态投资回收期计算,项目完成后,每年增加粮食总产量为万公斤,副产秸秆万公斤,年增加收益为万元,户均增加收入614元。
二、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有利于本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的实现。项目完成后,可新增耕地616亩,新增耕地为16%,改造中低产田3234亩,可使其变成优质的稳定、高产田使每亩耕地增加粮食50斤,以上为农户的脱贫致富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
项目实施过程可吸纳部分剩余劳动力、为当地群众解困和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项目完成后,能够实施农业经济产业化、规模化的战略,建立绿色农业基础增强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后劲,促进地区经济振兴和快速发展。
三、生态效益
通过对项目区进行综合性治理、合理规划、统一布局,使其农、林、水、路一体化,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土地生产力,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良和防治土壤盐渍化,使项目区植被覆盖率大帐提高。既可起到因沙防风的作用,同时有利形成农田小气候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观,为项目区的农业生产可技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附:项目投资算汇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