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气象信息员培训
气象信息员培训
培训气象信息员的目的和意义
农村一直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最薄弱的地区,也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随着国家减灾规划的实施,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应急处置能力得到不断提高,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机制不断完善,信息覆盖面不断扩大,基层气象监测网络逐步完善。虽然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整体上有了较大提高,但也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是社会公众防御气象灾害的意识和主动性有待提高; 二是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尚不能满足社会需求; 三是气象灾害防御应急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四是社会公众对预警信息的接收应用有待提高。
从以上气象灾害防御现状出发,建设气象信息员队伍,加强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管理工作,建立并完善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应急组织体系和联动机制,既是解决气象灾害防御的社会化问题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社会应用气象服务能力、应急响应能力的有效手段。
气象信息员的基本要求
1、热爱气象公益事业,热心为群众办事;
2、熟悉当地农牧业生产状况,了解当地地形地貌特征;
3、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经培训后能掌握相关防灾避险常识;
4、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准确及时,务求实效。
气象信息员的确定
气象信息员的确定,由盟市、旗县气象局根据气象服务工作的需要,提出需 要设置的气象信息员数量,报请属地地方人民政府,政府会同苏木乡镇提出拟定 人员,气象局对拟定人员进行审核,乡政府以文件形式确定。
气象信息员的主要任务
1、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和传播,能结合当地实际提出灾害防御建议,协助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并指导社会公众科学避灾;
2、参加气象防灾减灾技能培训,能够熟练掌握本区域可能发生的各类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及相关防灾避险知识;
3、负责本区域内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协助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做好灾情调查、评估和鉴定工作;
4、协助当地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本区域内气象设施的日常维护及安全管理工作,发现设备被盗、损坏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当地气象主管机构;
5、负责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和气象科普知识的普及、宣传;
6、收集当地气象服务需求信息及合理化建议,反馈气象服务效益。
气象信息员的操作流程
1.预警信息传播
在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后,应通过有效的手段如广播、电话等及时进行广泛传播预警信息告知周围群众在常规通讯手段失效时也可采用敲锣打鼓等方式及时将企业等,应尽可能利用农村牧区学校、车站、农贸市场、医院、公共场所等人员集散地,传递预警信息,使之进村入户,家喻户晓。
2、气象灾害防御
在气象灾害来临时,协助当地政府部门开展灾前防御准备,指导帮助群众开展防灾抗灾。受气象灾害影响时,及时将灾情信息经初步核实后报告当地气象部门。灾害结束后,要及时进行灾情调查核实工作,迅速上报受灾情况。走访周围群众采取的主要防御措施和取得的效果,为今后防灾积累经验。收集并向气象部门反馈服务需求、服务效益情况,对影响大、服务效益显著的事例,应及时进行宣传,提高周围群众的防灾减灾信心。
3、灾情信息反馈
气象信息员得到灾情信息后,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通过电话、手机短信、传真等方式报告当地党政领导,同时报告当地气象局。
4、气象设施巡检
定期巡查所负责区域内的气象设施,对气象设施外观、运行情况、周边环境进行巡查,做好记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初步确认问题所在,有条件的可进行现场拍照,以备存档。简单情况现场处理,无法解决的应尽快通知当地气象部门。
气象基础知识
作为气象信息员,云等基本要素的概念,与气象的区别和联系,好地开展后续工作。很有必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气象知识,如温度、降水、风、常见天气现象的名称明白我区的气候概况、强度等级的划分,理解天气。有了这些基础知识做铺垫,可以更好的开展后续工作。
常用基本气象要素概述
气象要素是指表明大气物理状态、物理现象以及某些对大气物理过程和物理状态有显著影响的物理量。主要有:气温、降水、风、云、气压、湿度、蒸发、能见度、辐射、日照等。
气温
气温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日常天气预报中所说的气温是指位于气象观测场中1.5米高度百叶箱内测得的空气温度。在我国,气温用摄氏度(℃)表示。气温有定时气温、日最高、日最低、日平均气温等。日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3点钟,日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凌晨日出前。
降水
降水是指从天空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经融化后)的水。降水量以在才水平面上积累的深度表示,单位为毫米((mm),取一位小数。1毫米(MM)雨水相当于1亩地浇了667公斤(KG)的水。固态降水有雪、冰粒、冰雹等,雨和雪的混合降水在天气预报中称为雨夹雪。降雪大小用降雪量和积雪深度来表述,降雪量和雨量一样也用毫米(mm)表示,是将承接到的降雪融化后量得的。积雪深度是在平坦开阔的地面上直接用尺子量出来的,单位是厘米(cm),简称雪深。冰雹以个体的直径表示,单位是毫米(mm)或厘米(cm)表示。
风
空气运动产生的气流,称为风。风以风向和风速两个参数来描述,分别表示空气流动的方向和速度。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风速就是单位时间内空气流动所经过的距离时((km/h)等速率单位表示。在天气预报中常用如果风是从北方吹来就称为北单位以米/秒(m/ s)、公里/小“级”(蒲氏级)表示风速,8级大风空气的流动速度相当于时速60-70 公里,10级风相当于时速90多公里。地面凝结现象
地面凝结现象包括露、霜、雨淞、雾淞四类。
露:水汽在地面及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霜:水汽在地面和近地面物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或由露冻结而成的冰珠,易在晴朗风小的夜间生成。
雨淞:过冷却液态降水到地面物体后直接冻结而成的坚题乏冰层,呈笠曼明或毛玻璃状,外表光滑或略有隆突,也称冻雨。
雾淞: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或过冷却雾滴直接冻结在物体上的乳白色冰晶物,常呈毛茸茸的针状或表面起伏不平的粒状,多附在细长的物体或物体的卫卫风面上,有时结构较松脆,受震易塌落。
视程障碍现象
视程障碍现象主要有雾、吹雪、雪暴、烟雾、霆、浮尘、扬沙、沙尘暴等八 类,它们的定义是:
雾:大量微小水滴浮游空中,常呈乳白色,使习尺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能见度是指人们视线所能弃互伸的显巨离。雾按照水平能见度可分为四个等级,轻雾:水平能见度1000米一小于10000米;雾:水月民能见度500米一小于1000米;浓雾:水平能见度50米一小于500米;强浓雾:水平能见度小于50米。吹雪:由于强风将地面积雪卷起,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现象。雪暴:大量的雪被强风卷着随声几遨经行,并上王不能判定当时夕泛空是否有降雪。水平能见度一般小于1000米。
霆: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一使习反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霆使五退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准仁微带蓝色。
浮尘:尘土、细沙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月子能见度小于10000米。浮尘
多为远处尘沙经上层气流传播而来,或为沙尘暴、扬沙出现后尚未下的细粒浮游空中而成。
扬沙:由于卢几大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1000米至小于10000米.沙尘暴:由于强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根据能见度的大小,沙尘暴的强度还可分为沙尘暴、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三个等级。
雷电
雷电一般有雷暴、闪电、极光等三种,其定义为:
雷暴:为积雨泛受中、乏受间或乏女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表现为闪电兼有雷声,有时也可能只听见雷声而看不见闪电。
闪电:为积雨乏女中、泛受间或乏女地之间产生放电时伴随的电光,但不闻雷声。
极光:在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也可偶见)晴夜见到的一种在大气高层辉煌闪烁的彩色光弧或光幕。
其他天气现象
其它天气现象有大风、地线、龙卷、积雪、结冰等。
大风:瞬时风速达到或超过17.Om/s(或目测估计风力达到或声逻过8级)的风。
抛线: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促。出现时瞬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亦有强烈变化,常伴随雷雨出现。
龙卷:一种小范围的强烈旋办几,从外观尾拿,导从不只司万币于底澎奢肺库寿可万目全的一个漏斗状云体有时稍伸即隐或悬挂空中;有时触及地面或水面,旋风过境,对树木、建筑物、船舶等均可能造成严重破坏。
积雪:雪(包括霞、米雪、冰粒)覆盖地面达到气象站四周能见面积一半以上。
结冰:指露天水面(包括蒸发器的水)冻结成冰
气象常识
天气是一定区域内短时段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天气过程就是一定地区的天气现象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多年)的天气特征,是较长时期内各种天气过 程的综合表现。气象要素(温度、降水、风等)的各种统计量(均值、极值等)是表述气候的基本依据。气候除具有温度大致按纬度分布的特征外,还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按水平尺度大小,气候可分为大气候、中气候与小气候。
气候异常是相对气候正常而言的。所谓气候正常,是指气候的变化接近于多年的平均状况,比较合于常规和较适宜于人类的活动和农业生产。异常就是不经常出现的,如过冷、过热、严重干旱、特大暴雨、严重冰雹、特强台风等等。气候异常对人类的活动和农业生产有严重的影响。
气象与农村牧区经济建设的关系
大气永无休止的运动,导致气象条件的不断变化,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反常的天气气候引发的诸如干旱、洪涝、风暴、冻害等自然灾害,会给国民经济各行各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因此,各级党政领导、经济生产部门都十分关心天气气候,要求气象部门提供气象预报情报服务,以便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趋利避害,安排生产工作,并及时掌握.陇灾抗灾主动权,从而取得最佳效益。
气象与农业
农业生产的对象主要是在露天条件下生长的书氢物,其生长发育都离不开温度、水分、光照、气体成分、风等大气环境因子。可见生命活农业生产是受大气环境条件影因素中最活跃的因素灾害性天气出现时,受影响最大的产业部门,而气象条件也就成了影响农业生产诸多。气象条件良好时则会导致农业丰收;气象条件恶劣,则会造成农业减产甚至绝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发挥当地光、温、水、气的优势,应是现代农业一条很有希望的发展途径。
“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这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水在农业中的 特殊地位。水对植物具有重意义: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植物体内都含有60%一80%的水分,有的甚至高达99%以上;浏限又是植物生命活动的必要的条件,植物依靠月限制造有机物质、输送养分;植物将吸收的水99%用于植物蒸腾,以维持植物体的工巳常体温。可以说,水是一切植物的生命之源。
作物的一生,由种子发芽出苗,开花结实,直到成熟,所消耗的省邑部水分为作物需水量。作物的需水规律是少一一多一一少。一般栽培作物从播种至拔节期,是作物营养生长阶段,植株较小,需水量较少;拔节至开花期,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阶段,植株体积和重量都快速增加,需水量也急剧增多,是作物需水关键期,也是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水分的多寡对作物产生很大影响;开花之后,作物体积不再增大,有机体逐渐衰老,需水量逐渐减少.风在农业上的地位,人们往往认为它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拔树毁稼,断网翻船,使农业受损,使草原沙化。然而,风对农业的有利作用却是不声不响、潜移默化地进行着,它的丰功伟绩一点也不逊色于其他气象因子。没有风,就没有绿色原野、锦绣山川;没有风就没有农业。这些丝毫也不夸张。
风是某些植物寻求“配偶”、“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媒介,故此有“风 媒”一说。凡是借助于风力的帮助进行花署导官传粉授精的植物,风媒植物能随风票风扬到“外地”去“成家立业”,为植物在异地留下后一代。如松树就是靠风力作用,将种子传到远方,不断扩大繁殖区域的。这对森林采伐更新,荒山荒地造林具有现实意义。
“阳光普照,五谷丰登”,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农业生产与太阳的依存关系。绿色植物利用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了携带能量的多种有机物质。这些种类繁多的有机物质被人类、动物和其他生物所消耗,同时将热量放散出去,又源源补充了原来在光合作用中所消耗的二氧化碳,如此往复循环。由此,光合产物所蓄积的化学能,不仅对绿色植物本身,而且对不具光合能力的其他生物的生活,不可缺少的能源。
林业与农业一样,也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生产的,同样离不开天气气候对它们的影响。林木的更新在林业生产中,林地的选择,林种的选择和搭配,大面积植树造林,还有森林火灾和病虫害的防治,都离不开气象的保障,需要使用温度、湿度和风等资料 就拿温度来说,温度在林木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林木的光合、呼吸、蒸腾以及林木的生长发育、物质积累等都要求一定温度的持续时间。在热量资源充足(即温度高)的热带,林业生产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
交通运输的发达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对气象条件的依赖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而越来越明显。其中陆上丘遏输的主要形式一一铁路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大动月永。影响铁路主经输的不利气象条件主要有洪水、雪、大风等;影响汽车安产羞全丘遏输的不利气象条件主要有低温、积雪、泥石流、积积冰、’低能见度等;
飞行员则最怕低能见度、雷暴、低空风切变等。航空事业的发达要求了 解机场与航线的天气条件,保正飞行的安全。
人工影响天气
1、人工增雨要实现降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充足的水汽、上升的气流及足够的凝结核。人工增雨是在有利于降水的天气条件下,采取人工干预的方法,在自然降雨之外再增加部分降水的一种科学手段。它的作用原理是通过飞机向云体顶部播撒碘化银、干冰、液氮等催化剂,或用高炮、增雨火箭,将装填催化剂的炮弹等发射到云中,并在云体中爆炸。对局部范围内的云层进行催化,增加云中的冰晶;能够让云中的小水滴相互凝结,使云中的水滴或冰晶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当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不住增大后的水滴时,这些水滴就会从天而降,于是就形成(或增加)了降雨。人工增雨可以合理开发和利用空中水资源。
2、人工消雹其实只是对雹起到了“以大化小,以小化了”的作用。具体地说,就是向云中施放碘化银或碘化铅等催化剂,它们会使云中冰晶数目增多,冰晶形成雹胚时会消耗大量的过冷云滴,结果使所有的雹胚都无法长大。雹块下降时有的会融化,这就形成了水滴,或者缩小成小冰雹,于是消雹的目的就达了。消雹可以利用飞机、高射炮、火箭等,在雷达的监测下,利用高射炮、火箭发射人工成冰剂。人工消雹也可以采用空中爆炸作业的方法。爆炸发生后,由于冲击波的作用,大冰雹会粉碎,过冷却泛女就会直接冻结下降。
3.人工消雾使用人工播撒催化剂、人工扰动空气混合或在雾区加热等方法,从而使雾消散。人工消雾分为消暖雾和消冷雾前有三种消暖雾的试验方法:加热法、吸湿法、人工扰动混合法。
第二篇:气象信息员明白卡
气象信息员工作责任卡
1.接到那些预警信息后该做应急响应,2.遇到那些气象灾害该上报,需上报那些内容,怎样报送
3.怎样上农经网,如何上传供求信息,如何下载信息,怎样开展服务
(一)气象信息传递
一、农村气象信息员,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受和传播,既要及时报告当地气象灾害信息。在接到气象预警信息后,气象信息员要采取电话、大喇叭、敲锣打鼓、逐户通知等方式,第一时间将信息通知到所辖地域的每户居民,并将接收信息后采取的措施和效果记录在《气象信息员工作日志》中。
二、得到各级气象台(站)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后,及时向广大群众传递,并指导社会公众科学避灾。
三、参与本社区、村镇气象灾害防御方案的制定和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普宣传、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
五、填写气象信息员工作日志
3.气象信息员要随时进行气象与相关信息(诸如农林牧副渔业信息、新农村建设信息、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信息)的收集,使气象信息与有效信息集成,并经加工,编辑成终极服务产品。收集当地气象服务需求信息及合理化建议,反馈气象服务效果。
(二)气象灾情调查
气象灾害调查是农村气象信息员的重要职责之一。灾情调查是对当地气象灾害发生的种类、频次、强度,所造成的损失以及诱发次生衍生相关灾害的可能性作深入调查。收集的各类调查信息应是第一手材料,不夸大也不缩小。
1.调查的主要内容(1)基本信息
气象灾害发生地名称、灾害类别、伴随出现的灾害、灾害开始日期、灾害结束日期、天气条件描述、灾害影响描述。
(2)社会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的社会影响,包括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失踪人口、受伤人口、被困人口、饮水困难人口、转移安置人口、倒塌房屋、损坏房屋、引发的疾病名称、发病人口、停课学校、直接经济损失、其他社会影响。
(3)农业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受灾农作物名称、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成灾面积、农作物绝收面积、损失粮食、损坏大棚、农业经济损失、农业其他影响。
(4)畜牧业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影响牧草名称、牧草受灾面积、死亡大牲畜、死亡家禽、饮水困难牲畜、畜牧业经济损失、畜牧业其他影响。
(5)水利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水毁大型水库、水毁中型水库、水毁小型水库、水毁塘坝、水毁沟渠长度、堤坝决口情况、水情信息、水利经济损失、水利其他影响。
(6)工业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停产工厂、工业设备损失、工业经济损失、工业其他影响。(7)林业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林木损失、林业受灾面积、林业经济损失、林业其他影响。(8)渔业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捕捞船只翻(沉)数量、捕捞船只翻(沉)总吨位、渔业影响面积、渔业经济损失、渔业其他影响。
(9)交通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飞机航班延误架次、交通工具(汽车火车)停运时间、交通工具(飞机汽车等)损毁、铁路损坏长度、公路损坏长度、水上运输翻(沉)船只数量、滞留旅客数、道路堵塞、交通经济损失、交通其他影响。
(10)电力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电力倒杆数、电力倒塔数、电力断线长度、电力中断时间、电力经济损失,电力其他影响。
(11)通讯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通讯中断时间、通讯经济损失,通讯其他影响。(12)商业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停业商店数、商业经济损失、商业其他影响。(13)基础设施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损坏桥梁涵洞、基础设施经济损失、基础设施其他影响。(14)其他行业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对除前面所列所有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的影响。
2.气象灾害调查的记录及报送
气象灾害的调查可以通过实地查看、走访了解,也可以通过走访当地乡镇、村等了解灾情汇总情况,调查到的气象灾害信息应详细进行记录。在实地调查时有条件的可以对灾害现场进行摄影、摄像,并配适当文字说明。调查资料应及时报送当地气象部门,当了解到有重大灾情损失,如有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时应第一时间通知气象部门,并配合气象部门联合开展调查。
(三)气象服务效益收集
在灾害性天气发生后,气象信息员应及时走访当地重点企业、农业大户以及周围的群众,及时了解气象预警信息在周围企业、群众中的传播程度,针对灾害性天气是否采取了防御措施,以及采取防御措施后是否避免或减少了损失,了解并记录具体采取的措施,减少损失的情况。在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后,应配合当地气象部门开展服务效益的调查和收集。
(四)气象科普宣传
协助做好气象法律法规、气象科普知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科普和技术咨询等。气象科普宣传,其内容包括气象知识、气象灾害知识。气象灾害知识包括识灾、辨灾、防灾、减灾。宣传对象是全社会,尤其是农民、中小学生等弱势群体为重要对象。
(五)农情收集
收集整理上报本乡镇基础信息、农情信息、生产进度、农作物产量、灾情、疫情等信息。
(六)气象信息传递
农村气象信息员,负责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受和传播,既要及时报告当地气象灾害信息,又要在得到各级气象台(站)气象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后,及时向广大群众传递,并指导社会公众科学避灾。
1.气象信息员要按照《气象信息员工作责任卡》要求,开展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传递,灾害性天气实况和灾情的收集上报,参与本社区、村镇气象灾害防御方案的制定和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普宣传、应急处置和调查评估等工作。
2.气象信息员要认真填写《气象信息员工作日志》,对所开展工作情况进行如实记录。在接到气象预警信息后,气象信息员要采取电话、大喇叭、敲锣打鼓、逐户通知等方式,第一时间将信息通知到所辖地域的每户居民,并将接收信息后采取的措施和效果记录在《气象信息员工作日志》中。
3.气象信息员要随时进行气象与相关信息(诸如农林牧副渔业信息、新农村建设信息、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信息)的收集,使气象信息与有效信息集成,并经加工,编辑成终极服务产品。收集当地气象服务需求信息及合理化建议,反馈气象服务效果。
(七)气象灾情调查
气象灾害调查是农村气象信息员的重要职责之一。灾情调查是对当地气象灾害发生的种类、频次、强度,所造成的损失以及诱发次生衍生相关灾害的可能性作深入调查。收集的各类调查信息应是第一手材料,不夸大也不缩小。
1.调查的主要内容(1)基本信息
气象灾害发生地名称、灾害类别、伴随出现的灾害、灾害开始日期、灾害结束日期、天气条件描述、灾害影响描述。
(2)社会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的社会影响,包括受灾人口、死亡人口、失踪人口、受伤人口、被困人口、饮水困难人口、转移安置人口、倒塌房屋、损坏房屋、引发的疾病名称、发病人口、停课学校、直接经济损失、其他社会影响。
(3)农业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受灾农作物名称、农作物受灾面积、农作物成灾面积、农作物绝收面积、损失粮食、损坏大棚、农业经济损失、农业其他影响。
(4)畜牧业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影响牧草名称、牧草受灾面积、死亡大牲畜、死亡家禽、饮水困难牲畜、畜牧业经济损失、畜牧业其他影响。
(5)水利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水毁大型水库、水毁中型水库、水毁小型水库、水毁塘坝、水毁沟渠长度、堤坝决口情况、水情信息、水利经济损失、水利其他影响。
(6)工业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停产工厂、工业设备损失、工业经济损失、工业其他影响。(7)林业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林木损失、林业受灾面积、林业经济损失、林业其他影响。(8)渔业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捕捞船只翻(沉)数量、捕捞船只翻(沉)总吨位、渔业影响面积、渔业经济损失、渔业其他影响。
(9)交通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飞机航班延误架次、交通工具(汽车火车)停运时间、交通工具(飞机汽车等)损毁、铁路损坏长度、公路损坏长度、水上运输翻(沉)船只数量、滞留旅客数、道路堵塞、交通经济损失、交通其他影响。
(10)电力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电力倒杆数、电力倒塔数、电力断线长度、电力中断时间、电力经济损失,电力其他影响。
(11)通讯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通讯中断时间、通讯经济损失,通讯其他影响。(12)商业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停业商店数、商业经济损失、商业其他影响。(13)基础设施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损坏桥梁涵洞、基础设施经济损失、基础设施其他影响。(14)其他行业影响
气象灾害发生后对除前面所列所有行业之外的其他行业的影响。
3.气象灾害调查的记录及报送
气象灾害的调查可以通过实地查看、走访了解,也可以通过走访当地乡镇、村等了解灾情汇总情况,调查到的气象灾害信息应详细进行记录。在实地调查时有条件的可以对灾害现场进行摄影、摄像,并配适当文字说明。调查资料应及时报送当地气象部门,当了解到有重大灾情损失,如有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时应第一时间通知气象部门,并配合气象部门联合开展调查。
(八)气象服务效益收集
在灾害性天气发生后,气象信息员应及时走访当地重点企业、农业大户以及周围的群众,及时了解气象预警信息在周围企业、群众中的传播程度,针对灾害性天气是否采取了防御措施,以及采取防御措施后是否避免或减少了损失,了解并记录具体采取的措施,减少损失的情况。在重大灾害性天气发生后,应配合当地气象部门开展服务效益的调查和收集。
(九)气象科普宣传
协助做好气象法律法规、气象科普知识、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科普和技术咨询等。气象科普宣传,其内容包括气象知识、气象灾害知识。气象灾害知识包括识灾、辨灾、防灾、减灾。宣传对象是全社会,尤其是农民、中小学生等弱势群体为重要对象。
(十)农情收集
收集整理上报本乡镇基础信息、农情信息、生产进度、农作物产量、灾情、疫情等信息。
有上网条件的,可登录四川气象网(http://www.xiexiebang.com/)或四川农村网(http://www.xiexiebang.com/),点击“灾情速报”,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将灾情、灾情照片上传到省气象局有关单位。省气象局相关单位应及时接收、处理、上报灾情信息。12121电话汛期应实行24小时值守、非汛期08时至20时值守。
第三篇:气象信息员工作培训班上的讲话
气象信息员工作培训班上的讲话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突发性灾害天气呈现增多趋势,次生和衍生灾害频繁,防灾抗灾形势严峻,难度增大。从国内形势看,气候变化异常,近几年先后发生了南方部分省市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洪涝灾害。从我省形势看,2010年气象灾害尤为突出:8月8日凌晨,XX县因局地突发性强降雨引发特大山洪泥石流,堵塞嘉陵江上游支流白龙江,在XX县城形成堰塞湖,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大量房屋、道路被毁的惨重损失;8月中旬,陇南、天水等地又发生了强降水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
我县地处生态环境脆弱区,干旱、局地突发性暴雨、沙尘暴、低温冻害、雷电、暴雨、高温等多种气象灾害及引发的地质、生物次生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制约我县社会经济的发展。2008-2010年我县气候更是异常,各种极端气候频繁出现,2008春季气温异常偏低,人们可能还记忆犹新, 最低气温达到有气象资料以来的极值;2010伏期长期的高温天气,温度之高持续时间之长给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威胁,所有这些都对我们的气象灾害防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灾害防御能力建设,做好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灾害应急响应、灾情收集上报等工作,自2006年开始县气象局陆续开展了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及其预警工程的建设,先后在全县9个乡镇建起了区域自动气象站,气象灾害预警电子显示屏,建立了气象工作站,组建了气象灾害预警网络联系人。整个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工程的建设,有效提升了我县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对于提高气象服务水平、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我县的乡镇气象服务工作迈上了新台阶。
但是在气象灾害发生频率逐渐加大,极端气候灾害明显增多的趋势下,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还远远不适应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村一级应急预警信息接受能力差;二是广大群众对暴雨、洪涝、雷电、干旱等灾害的防御知识不足,积极主动防御意识淡薄;三是一些基层干部群众防大灾的意识还不够强。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事件要有充分的准备,对防灾减灾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有清醒的认识,对可能发生的极端气象灾害要有充分的应对措施,而首要的就是搞好宣传培训工作,建立灾害天气预警信息发布传播绿色通道,减少预警发布层次和环节,确保监测预警信息第一时间传送到农村的各个角落,尽最大可能降低农业气象灾害损失、减少农民伤亡。
今天由XX县政府举办这次培训班,对于进一步加强我县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基层防御气象灾害能力,深化气象协理员、信息员的规范管理,有效提高气象为农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我就办好此次培训班再讲三点:
一、要充分认识气象信息员培训的重要意义。
天气连着千家万户,同时影响着各行各业,加强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特别是增强全社会防灾减灾能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气象防灾减灾意识,对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层一直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最薄弱的地区,也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通讯传播手段的相对滞后,以及人们对气象灾害知识的匮乏,使得气象信息不能很好地转化为趋利避害的生产力,服务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因此,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的建设已成为气象服务的重要任务之一。建立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气象信息员队伍,是履行公共气象服务职能的着力点,是推进公共气象零距离服务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气象与社会的互动、增强气象服务针对性的重要手段。通过遍布基层的气象信息员队伍,不仅可以全方位地拓展气象信息覆盖面,协助各级政府、社会、单位、个人有效开展防灾抗灾工作,加大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还可以及时掌握各种灾害性天气的实时信息与气象灾情,同时全面反馈社会对气象服务的需要,提高气象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二、认真学习,提高技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气象信息员队伍。
XX县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已经逐渐发展壮大起来,成为基层防灾减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气象信息员的管理与培训,是发挥气象信息员队伍作用的重要保证。气象信息员来自乡镇、学校、卫生系统、社区等,绝大多数都是兼职人员,对气象灾害客观上缺乏认识,对如何传播气象信息以及如何利用气象知识也不十分了解。气象信息员培训就是提高气象信息员的业务技能、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气象信息员开展日常工作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气象信息能不能真正做到进村入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气象信息员作用的发挥,气象信息防灾减灾的效益要通过气象信息员来实现。希望大家要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认真听课,不断丰富气象灾害知识,提高业务素质。
三、努力提高公众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
目前,广大群众对预防气象灾害的知识还很欠缺,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灾害却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失。希望大家能认真对待此次培训工作,充分了解和掌握气象灾害的预防和避险知识,并通过你们,把这些知识传达到千家万户,做好村级信息员宣传培训,为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社会和谐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从而使我县的防御气象灾害工作水平有个大幅度的提高。此次培训之后,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要高度重视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的要求,不断巩固和扩大气象信息员队伍,积极为乡镇信息员创造条件,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利用气象、教育、新闻等资源,加强辖区尤其是中小学生、农民防范和应对气象灾害的意识和能力,提高辖区村民防灾减灾意识和公众自救能力。努力形成自上而下、协调统一的防灾减灾体系,有效扩大气象信息在农村的覆盖面。
同志们,能否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关系百姓的福祉安康。希望与会的同志能够积极行动起来,精心组织,细致宣传,履行职责,扎实工作,为保一方平安,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气象信息员队伍发展概况
气象信息员队伍发展概况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 2010年08月06日 15:08:00
我国是世界上受气象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气象灾害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农村、社区、厂矿、学校等基层一直是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最薄弱的环节,也是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早在上世纪50年代,中央气象局召开全国气象工作会议,提出在农村组建民办气象机构。按照“自愿、自建、自管、自用”的原则,在人民公社建立气象哨,在生产队建立气象组,承担观察记载、天气预报传播、灾情收集和开展气象知识普及和宣传等任务,为农业生产服务。可以说,当时气象哨的工作人员就是现在气象信息员的前身。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曾多次分别就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作出重要批示。200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49号)明确提出“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设立乡村气象灾害义务信息员,及时传递预警信息,帮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同年9月,在全国气象防灾减灾大会上,回良玉副总理再次强调指出“建立学校、医院、车站、码头、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气象灾害应急联系人和乡村气象灾害义务信息员队伍,加强气象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协助组织和指导群众采取科学避灾措施”。为进一步落实基层气象灾害防御工作,2007年底,《中国气象局关于发展现代气象业务的意见》(气发〔2007〕477号)提出建立城乡气象灾害防御网络“在城市各社区、街道、企事业、学校、车站、码头、港口、医院等重点单位设置1名气象应急联系人。在各乡镇建立1名兼职气象协理员,下属每个行政村设1名气象信息员”。当年,部分省已经开始尝试乡镇气象协理员、村屯信息员队伍建设。
2008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加强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加强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国气象局继续把服务“三农”作为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健全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在全国各省(区、市)全面铺开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基层灾害防御队伍的管理和培训,积极推进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
气象信息员主要承担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接收和传播以及气象灾情的收集和上报,协助开展气象灾害科普宣传,协助完成本地气象设施的维护,协助观测和报告本地特殊天气现象,参与制定本地气象灾害防御方案,协助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协助开展气象灾情调查评估,协助收集反馈气象服务效果、需求和建议等工作。此外,安徽、四川、陕西、贵州和甘肃等省的部分信息员还协助传播农业气象知识,为当地农经网收集各类信息;山东等省具有资质的部分信息员还协助当地完成气象执法检查, 协助进行本区域内的雷电灾害防护装置安全检测、防雷工程竣工验收等项工作。
目前基层气象灾害防御队伍建设十分迅速。但是,如何让这支庞大队伍持续、稳定地运行下去,增强气象信息员队伍的气象意识,提高他们的气象科技素质,发挥他们在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作用,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各级气象部门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气象信息员队伍管理思路,取得明显实效。
一是完善气象信息员队伍管理机制。气象信息员队伍松散、庞大,特别是各乡镇和村的信息员大部分由乡镇、村干部担任,属于外部门编制,没有约束力,管理上存在难度。为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管理,各级气象部门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采取灵活的用人机制,凝聚各类群体力量,发展壮大信息员队伍;另一方面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把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纳入地方政府防灾减灾建设体系,积极争取地方财政投入,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壮大队伍。中国气象局正在出台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管理的指导性意见,各地气象部门为规范对气象信息员的管理,制定了地方性管理办法。北京等24个省(区、市)气象部门已经联合当地政府部门制定了省级气象信息员管理办法,吉林、贵州、云南和青海4个省正在制定或修改完善中。
二是加大气象信息员培训力度。各省(区、市)气象局已相继启动培训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了集中培训和远程网络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展信息员培训。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国气象信息员接受培训的比例约在28.2%左右,仅辽宁、上海和云南3省市的信息员培训比例达到90%以上,但上海和云南的信息员人数较少。而吉林、江苏、山东和湖北4省区气象信息员人数都在2万人以上,但接受过培训的比例一般不足20%。为配合气象信息员的培训工作,中国气象局组织统一编写了《气象信息员工作手册》和《气象信息员知识读本》培训教材;内蒙古等12个省(区、市)还专门编写本地气象灾害及防御知识的培训教材。国家财政部划拨了1000万元的经费支持,专门用于2009年10个试点省(区、市)的气象信息员培训工作。随后,各地气象部门将根据本地的防灾减灾特点,编写地方培训教材,开展气象信息员的轮训。
三是建立健全气象信息员激励机制。气象信息员选用基于自愿原则,是完全义务的,没有固定报酬。为调动信息员的工作积极性,各地已经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定期对信息员进行评比考核,建立奖惩机制,激励信息员以更高的热情去开展工作。各地对信息员的考核和奖励方式主要有:(1)对认真负责、工作成绩突出,及时传递预警信息、主动报送气象灾害情况的信息员,向当地政府推荐给予表彰并直接给予物质奖励;(2)根据信息报送量给予适当的通讯和交通补助;(3)定期评选优秀气象信息员,颁发荣誉证书;(4)免费提供天气预报短信,赠送《气象知识》和《中国气象报》等;(5)向当地应急办推选优秀志愿者;(6)按照灾情上报的次数进行奖励,提供有价值灾情有报酬;(7)提供学习气象知识、观摩气象现代化建设及参观工作流程的便利等。目前对气象信息员的工作主要是以奖代补,调动整个信息员队伍的积极性,稳定气象信息员队伍。
四是探索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新方式。当前,构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必须有效整合各类农村信息服务站,联合各个部门,实现多站合一,充实农业信息服务人员,建立农村综合信息服务机构,把信息与防灾减灾、信息与农业生产、信息与科技、信息与文化、信息与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农村信息服务的集约化发展。2008年,中国气象局和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了《共同推进气象为安徽农村改革发展服务合作协议》,按照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合作参与、气象部门具体实施的原则,以安徽农网、安徽先锋网和气象信息服务站等信息平台为基础,整合各类农村信息服务资源,充实农村信息服务内容,拓宽信息服务领域,建设多站合一、一站多能、一人多责的农村信息服务站,构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农村公共服务能力。这一做法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将逐步推广应用。
加强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重要举措,是新形势下气象防灾减灾面临的一项长期、艰巨而又十分重要的任务。今后,中国气象局将继续加大力度,组织、管理和培训好气象信息员队伍,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效率、高水平的基层气象灾害防御信息员队伍,照亮气象预警信息传播路上的“最后一公里”。
第五篇:气象助理员、信息员工作职责[模版]
气象助理员、信息员工作职责
一、在防火期内,深入调查研究本地及森林防火关键部位的管护站、矿业、野外用火点的气候状况,了解气象服务需求状况,加强森林防火气象预报预警工作,拓宽林区森林防火气象信息发布渠道。
二、及时发布重要天气信息。在防火紧要期,接到重要气象预警灾害报告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向森林防火指挥部报告,发布森林火险预警信号,启动预警响应机制,积极协助主管部门组织群众做好防范救灾,安全避险等工作。三、一旦发生火情后要积极协调配合当地气象部门做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对火区的气象信息做出准确的分析,为指挥部提供准确详实的气象数据。
四、做好气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上报工作,协助气象部门开展抢险救灾的现场调查、评估和鉴定工作。
五、协助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根据气象部门提供的科普材料,配合气象部门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工作。
六、负责站内气象设施(气象自动站、信息显示屏、办公设备等)的管理,做好设施设备的保养,制定防火、防盗等安全措施。发现问题及时请示报告。
七、负责管理站内外的环境卫生,室内要整洁,干净,物品摆放有序,仪器设备布置合理;室外要保持观测场地干净美观,室外的气象设备仪器要经常擦拭、清扫表面的灰尘和枯枝落叶,使气象设备仪器保持良好的状态,确保提供准确气象数据,更好的开展气象信息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