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文化军休思想指导工作
用文化军休思想指导工作
让军休干部拥有一个对高品质生活的守望和追求
紫竹院军休所档案馆支部
紫竹院军休所档案馆支部成立于2004年12月,目前共有退休干部28人。该支部军休干部都是从事档案专业技术工作30-40年的老同志,具有高级职称(师职)以上占80%。军事档案是我军从创建到发展壮大实践活动的真实记录,是保存我军各时期档案资料的基地,同时也是研究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国家军队建设服务的信息服务中心。档案工作人员的职责就是保管好这些宝贵的历史财富,并积极的研究、开发,提供军事档案信息资源为国家、军队建设和社会各界需求服务。长期以来,档案工作者,将一件件融汇了中国军人正气、中国军人情怀、中国军人智慧、中国军人丰功伟绩的档案信息整理并服务于社会,让人们感受一种坚定的信念,让中国革命体现的那种精神力量,一代一代传下去。如何让这些熟悉中国革命历史,长期受革命传统熏陶,忠于职守,无私奉献在档案战线的老同志退下来后,仍能保持革命情怀、军人使命和国家意识并能生活幸福,这是摆在我们军休基层党支部面前的一个新问题。几年来,我们结合实际做了一些工作。
一、坚定理想信念,永葆生命活力
从在职到离退休,对一名军人来讲,是一个重要的变化。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不工作,不担责,应该感到轻松,但是,对多数刚退下来的军休干部来讲,总会有些不适应和失落感。我们分析军休干部产生这种不适应和失落感,是人的一种正常反应,这是由于岗位和责任的变化,形成的思想上的暂时空白,而引起的。要找回这份失落,必须重视和加强军休人员的思想建设。我们支部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退休干部学习日,每周利用半天时间,组织传达学习上级文件,读报刊杂志,交流学习心得。大家通过学习,及时了解党的方针政策,关心国家大事,久而久之,养成了学习的好习惯。学习使他们思想变得更加充实,学习使他们消除了失落感,坚定了理想信念,保持了革命的情怀、军人的使命和国家的意识。许多老同志经过学习,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坐标,有的被社会事业单位聘用,有的被原单位返聘,有的帮助子女带孩子、做家务,在新的环境条件下,发挥着光和热。刘义权同志就是我们支部里军休干部的优秀代表,他退休后被档案馆返聘,整理志愿军和二战时期中美联合作战的档案史料。工作过程中,他感到身体不适,经检查患直肠癌并已到晚期,为了完成档案整理任务,他对组织隐瞒了病情,直到晕倒在档案整理桌旁。刘义权同志忠于职守,为档案的收集、整理做了大量的工作,经过他亲手整理发掘的档案史料数十万份,为编写志愿军军史及中美军事外交,提供了宝贵的档案史料,做出了重大贡献。刘义权同志病重住院期间,胡锦涛总书记亲自到301医院慰问看望。为了表彰刘义权同志的先进事迹,中央军委授予刘义权同志《全国英雄模范》的光荣称号。刘义权同志心系档案工作,牵挂着那些尚未整理完的档案,就在他去世的前几天,请求领导让他回来看看一起工作多年的战友,看一看他亲手整理的档案,摸一摸他用过的档案整理桌……刘义权同志的事迹,生动地展现了一位军休老干部高尚的爱国敬业精神,他不仅是全国、全军档案战线上的英雄和模范,同时也是我们军休干部的榜样和骄傲。
二、树立文化养老理念,提高军休人员的生活品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健康和高品质的生活更加关注。对于那些将青春和智慧献给国防建设事业,为国家和军队作出重要贡献的军休干部来说,如何让他们既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同时引导他们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让他们拥有一份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和守望,这正是我们党和国家关怀军休干部的出发点。几年来,我们党支部坚持文化养老理念,围绕“6个老有”,积极动员和组织军休干部,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每年有计划的安排参加所里组织的疗养活动,定期组织参加军休干部野外快步走,和球类游戏比赛等活动。2012年,我们分工一名支委,专门负责老干部的文化体育活动,成立了书画、摄影、钓鱼活动小组,动员大家积极参加紫竹院军休所老年合唱团组织的歌舞活动。在文化军休思想指导下,通过积极参与这些融合了文化元素的活动项目,使我们的老同志们展现了更多的活力与个性,提高了军休人员的生活品质。
三、增强服务意识,把工作做细做实
军休干部队伍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年龄大、身体状况不一,一些老同志患有血压偏高、心血管不正常等老年病症,另外由于子女工作忙,有的要帮子女接送孩子上学,做家务,体力上并不轻松,还有的子女不在身边,遇有急事无人照顾。针对这些具体情况,支委坚持与军休干部经常沟通,利用节假日和所里的同志一起走访一些年龄偏大,身体有病的老同志,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身体情况。档案馆军休干部居住比较集中,利用早晚遛弯,早市买菜见面时,互相问候打招呼沟通信息。2011年上半年,我们支部一位身体一向不错的同志,突发心肌梗塞,当时家中无人,在危急时刻他敲邻居墙壁,幸好邻居家有人听到,帮忙找车送往医院抢救,脱离危险。这件事对于我们触动很大,使我们认识到,工作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家选我们为支委,是对我们的信任,衡量我们工作的标准就是看我们是否能有效的帮助解决他们所关心的问题。虽然我们军休支部不属于职能机构,能量也有限,但是,热心为大家服务,在我们军休队伍中,宣传提倡互相帮助,这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于是,我们支部分工由一位支委分管军休干部的信息沟通和联络工作,目的是让大家和基层组织建立起密切的联系通道,使军休干部一旦遇到急事,能得到及时地帮助。另外,支部还配合军休所,利用学习日开展学雷锋活动,宣扬北京精神,引导大家关爱自己、关爱他人。久而久之,军休干部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互相帮助的风气越来越浓。如:张江川同志因病住院期间,由于药物选用问题需转院,但办理转院手续有难度,当我们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向所里反映,在军休所的帮助协调下,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再如:军休干部刘吉信同志的老伴因心脏病急性发作住院,许多老同志得知后,及时去医院看望,老刘的老伴病逝后,大家又上门给老刘以安慰和帮助。互相帮助、互相关爱,使大家更加体会到战友间的深情厚谊,也提高了大家的社会责任感和人生境界。
几年来,我们为基层军休建设做了一些工作,但对照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海淀区军休工作会议提出:2012年海淀区军休工作,将围绕“五个强化”抓紧抓好。今后,我们要认真落实军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创新,进一步脚踏实地的做好基层军休工作。
2012年5月
第二篇:军休工作总结
军休工作总结2011年我们在省、市军休部门的指导和县民政局党组的领导下,紧紧围绕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的工作中心,开拓创新,奋发进取,扎实工作,规范服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现将今年以来的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主要工作根据年初民政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按照党和国家关于安置军队离退休干部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秉承全心全意为军休干部服务的理念,以落实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为工作重点,以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管委会“三自”作用为动力,以创建和谐军休所为抓手,着力在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和周到服务上下功夫。
(一)认真落实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丰富其晚年生活认真落实政治待遇,保持其政治本色.年初为符合订报条件军休干部报销了二份报刊费,同时结合单位实际情况,所里还订了《**日报》、《新安晚报》、《中国民政》、《中国老年报》、《文摘周刊》等报刊杂志,供军休干部来所阅读、学习之用。坚持每月15日、28日组织军休干部参加政治理论学习,传达有关文件、听报告和进行党性教育等。及时通知休干参加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座谈会和外出参观活动。6月份在县委号召开展万名党员缅怀先烈、重温誓词活动中,组织党员到**厂开展了重温誓词的活动。6月底召开了庆祝建党90周年座谈会,所党支部表彰了4名优秀党员和一名先进工作者,并且给全体工休人员、党员发了建党90周年纪念品。认真落实生活待遇,丰富其晚年生活。元月份,在中央财政经费没到位的情况下,我们积极协调县财政局给我所预拨了30万元经费,保证了军休干部离退休金及各项生活补贴足额及时发放。同时,根据县老干局的统一布置,我们及时完成了上报离休干部信息的工作,保证了离休干部医疗费得以及时报销。3月份组织军休干部进行了房改政策的宣传工作,4月完成了房改款的测算、军休干部签字确认和上报工作。6月份根据文件精神,我们采取登门慰问的方式,及时将离休干部增发的生活补助费共20029元送到了每一位离休干部的手中。年底,根据文件规定我们及时调整了军休干部生活补贴和遗属生活补助费,并将262500元的补发费用全部补发到位。5月份组织对全所离退休及工作人员进行了体检,使一些疾病得以早发现、早治疗。重大节日开展慰问活动。“春节”、“八一”期间及时将省市的慰问品送到军休干部家中;其他节日所购买了米油等慰问品对全所工休人员进行了慰问;对生病住院的老同志,我们在得到信息后,都能及时带着慰问品前往医院进行探望慰问,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组织军休干部参加健康有益的集体活动,开展钓鱼、扑克、麻将等项目的比赛,还组织身体健康的军休人员到**的徽园、海洋馆、世博**馆、等处参观游览。
(二)创新工作理念,提高服务质量。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省厅倡导的“五心”和“五个一”的要求,提出了“创新服务管理,建设和谐军休”的工作理念。一是转变服务方式。制定和落实“服务第一责任人”和“服务上门”等长效机制,把间接服务与直接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今年的军休房改工作中,我们本着军休干部利益至上的原则,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使军休干部的房改利益得到了最大化。二是创新服务内容。在认真落实军休干部“两个待遇”的基础上,针对高龄休干逐年增多及大多数休干子女不在身边的新情况,为休干提供健康咨询、开展健康检查,依据政策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积极探索开展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服务。三是拓展服务渠道。引导军休干部走出庭院,融入社会,积极参与创建和谐社区和社区群众文化建设等活动,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活动。鼓励军休干部积极参加县老年大学学习。
(三)强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增强军休工作透明度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做好军休工作的优良传统和重要内容。积极开展行风建设,加大所务公开力度,增强办事透明度,真正做到“政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以优良的行风促服务、促管理、促发展,自觉地将军休工作置于休干的监督之下。所党支部十分重视“管委会”自身的建设和“三自”作用的发挥,凡涉及工休人员切身利益的重大事务都提交“两委会”集体讨论研究,执行情况向管委会通报,沟通思想,征求意见,改进工作。管委会成员不顾年老体弱,关心和支持干休所的工作和建设,在工休人员之间发挥了桥梁作用,为军休所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加强党支部建设,推动军休所各项工作全面开展所党支部以县委号召开展万名党员缅怀先烈、重温誓词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到**厂缅怀先烈、重温誓词,使全体党员得到了一次很好的党性教育,提高了党员的素质,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明显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发挥,带动了工作人员精神面貌的大改观,呈现出了文明服务、勤奋工作、廉洁守纪的良好势头。七一期间,我所党支部被评为“优秀基层党组织”,受到了县直机关工委表彰。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坚持每日打扫卫生,确保环境的美化、亮化、净化,为休干来所办事和活动提供了整洁舒适的场所。今年我所通过了县文明委的检查验收,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县文明单位”称号。认真抓好安全及计划生育工作。5月中旬我们进行了安全工作大排查;计划生育工作在我所计生专(兼)职人员的努力下,圆满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特别是我所的孕(环)检率达到100%,受到了上级领导和计生部门一致好评。
二、存在问题一是军休干部的各项活动开展的还不够活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二是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待于进一步学习提高。
三、2012工作打算
1、组织工休人员继续学习、广泛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军休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2、继续加强党支部、管委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职工队伍建设,进一步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管委会的“三自”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军休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
3、认真落实军休干部的“两个待遇”,鼓励引导老干部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开展棋牌、钓鱼、参观学习等活动,丰富老干部的晚年生活,陶冶老干部的生活情操,真正做到使老干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4、继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体现新时代、新阶段、新要求的比较全面的、系统的具体化、规范化的制度体系,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规章制度在教育人、引导人,约束人等方面的保障作用。
第三篇:军休简报
军休简报
按:9月21日至23日,湖北省军休办在黄石举办了为期三天的业务培训班。来自全省军休管理服务机构的业务骨干,还有部分新上任的军休办(科、所)主任(科长、所长)共153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涵盖了军休标准化建设、接收安置、生活待遇、服务管理等主要业务,并安排了三个单位分别就军休标准化建设、伤病残军休干部接收安置等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现将武汉市军休三中心、宜昌市杨岔路军休所的典型发言材料刊发,供参阅。
敢于担当 主动作为倾心尽力做好伤病残军休人员的接收安置工作武汉市军休三中心 接收安置军队伤病残退休人员是一项特殊而艰巨的政治任务。我中心自2009年以来共接收安置军休干部771人,其中伤病残军休人员163名,包括伤残人员105人(四级4人、五级1人、六级10人、七级53人、八级29人、九级8人),病退58人,占中心接收总数的20%。在接收安置工作中,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伤病残军人退役安置规定》,站在讲政治、顾大局,讲稳定、促和谐的高度,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积极协调,在省、市军休办的指导帮助下,与部队密切配合,围绕“服务国防和军队建设”这个中心,圆满完成了历年上级下达的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安置任务。
一、敢于担当,为军队实现强军目标分忧
伤病残军休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为部队建设做出过巨大贡献,接收安置好他们,关系到军队改革发展的大局,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到他们的晚年幸福。
一是抓教育,提高思想认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认识提高了,行动才会自觉。我们组织工作人员开展政策教育,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是实现在新形势下强军目标的重要举措。随着军队改革深入推进,伤病残军休人员的安置数量会更大,任务会更重。接收安置好伤病残军休人员,是我们神圣而光荣的使命,要有“位卑来敢忘忧国”的担当意识,不怕困难,不计得失,尽心尽力地完成好伤病残军休人员接收任务。
二是抓培训,熟悉程序规定。每年全市军休人员接收安置工作启动之前,中心就集中组织接收安置工作人员进行培训。熟练掌握接收工作详细流程,针对接收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不同具体情况进行讨论研究,区分不同情况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做到特殊情况的处理都有相应预案。
三是抓早进入,力争把矛盾解决在移交前。对每名伤病残军休人员的档案,我们都提前认真仔细地审理,看“三证”(军人残疾等级评定表或因病基本丧失工作能力医学鉴定表、伤残医务证明、伤残申请报告表)是否齐全,工资核算是否准确,档案资料是否完善,对档案资料漏缺和政策没有落实到位的及时告知军休人员,并通报部队认真审核,做好补缺工作。在提前做好档案审理的同时,我们还提前与每一名伤病残军休人员及其家属取得联系,详细了解伤病残军休人员的病情伤情,思想想法和实际困难,指定专人有针对性地宣传政策规定作,做好答疑解惑工作,取得伤病残军休人员和家属的信任与配合。
二、主动作为,为伤病残军休人员解难
伤病残军休人员,年龄普遍较轻,职务低、收入少、家庭负担重,加上身患各种疾病和受伤致残,其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对他们要有特别的关爱,克服困难,主动作为,始终想伤病残军休人员所想,急伤病残军休人员所急,解伤病残军休人员所难。
一是随时移交随时办。部队虽然在伤病残军休人员的移交上很重视,但由于伤病残军休人员情况复杂,个性化问题突出,矛盾困难多,往往不能与其他军休人员一次性移交完成。对此,我们本着“成熟一个交一个,随时移交随时办”的原则进行办理。2014年,空军某部队移交12名军休人员,其中有5名伤病残军休人员思想有包袱,不愿移交。该部队与我们沟通,能否将同意移交的先办理手续,有思想包袱和实际困难的伤病残军休人员,待做好工作后再移交。我们当即承诺“成熟一个交一个,随时移交随时办”,只要你们能交过来,我们就愉快接收。这样,该部队先后分6次才把12名同志移交完毕。
二是异地移交优先办。我们考虑到异地安置,距离远,办理不便。凡有异地移交伤病残军休人员,我们都优先办理,提前与部队充分沟通,协商好移交时间,完善好资料,再让部队来中心办理移交手续,避免不必要的来往奔波,给部队增加负担,影响待移交伤病残军休人员的积极性。2014年,南京某院校前来移交病退军休干部王伟,我们提前与该院校交代了办理流程,同时,与休干的父母沟通,详细了解病情及思想状况,提前做好了应对措施,并加班加点为其审核档案,核算工资。后来,王伟在部队领导和家属陪伴下来到中心,由于前期准备工作充分,我们仅用了半个小时就为其顺利办理了移交手续,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使其充分感受到了地方组织的温暖和办事效率。
三是行动不便上门办。空军某部军休干部张华山,患肾衰竭,需要长年住院透析,生活无法自理,因思想顾虑和实际困难,多年未移交。我们知道该情况后,多次上门走访了解张华山不愿移交的原因,寻求解决办法。通过反复交流,掌握了张华山不愿移交的真实原因:
1、自己每月要到部队161医院透析四次,担心移交后地方医疗待遇没有部队好;
2、患病十多年一直都是老伴照顾,没有经济收入,希望部队给老伴一定的护理费;
3、很多药都需要自费购买,希望部队报销部分自购药费。症结找到后,我们耐心给他介绍了地方医疗政策,积极与市军休办协调,申请把部队161医院作为张华山的定点医院,并积极为其申请护理费。同时,经协商,部队从实际出发,酌情为其解决了部分药费和家属护理补助。张华山的思想顾虑解除了,愿意移交了。我们考虑到他行动不便,主动联系部队领导一起到他家中办理移交手续。真情打动人心,张华山激动地说:“中心工作人员多次到医院和家中看望我,认真了解我的诉求和困难,多方奔走为我解决困难,中心的工作人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三、积极协调,为落实伤病残政策待遇尽力
中心在接收安置伤病残军休人员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竭诚服务的意识,切实把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照、医疗上关注和精神上关爱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他们提供优质服务,使他们融入军休和谐大家庭中。一是待遇上落实。伤残四级军休干部杨明勇,2012年3月退休,移交时中心审核档案发现,部队从杨明勇退休起,每月都少发了军衔工资、军龄工资和退休后历年增资工资。我们及时与其本人和部队沟通协调,要求部队将漏发的部分按标准补发。该部队经过核查,发现确实每月少发了一千多元,并诚恳地向杨明勇道歉。在移交前落实了工资补发,一次性安置补助费共计45000元。2015年接收的精神类疾病军休干部苗春来,没有分配到部队经济适用房,但参加了该部队集体购买的地方商品房,没有办理两证已经15年了。在这种情况下移交,必然使其权益得不到保障。我们及时请来部队领导和苗春来的监护人共同协商此事。我们指出:
1、按规定,军休干部移交地方,需要为其解决住房,但苗春来没有享受部队经济适用房待遇。由于本人意识不清,必须要确认监护人是否同意不分配经济适用房可以移交,如果同意必须与部队签订书面协议;
2、鉴于军休干部的病情,且没有分配经济适用房,要在移交前,将其住房公积金落实到位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的补偿;
3、要求部队抓紧为其办理商品房的两证。按照正常程序部队要把所有问题解决完,我们才能办理接收手续,考虑到接收安置工作已接近尾声,加之监护人强烈要求移交。我们在部队为其需要落实的待遇等方面签订书面承诺后,迅速为其办理了移交手续,而且不留后遗症,监护人很满意。二是生活上关心。伤残军休干部李泽新一条腿截肢,病退士官梁建荣肾衰竭,长期卧床不起,病退军休人员曹兴斌、钟四化半身不遂。这些同志都行动不便,我们按照相关规定,为他们申办了护理费补助。病退军休干部李建秋因身患多种疾病,移交时年仅40岁,职务等级低,需长年接受住院治疗,爱人没有工作,孩子正在上中学,父母亲70多岁,在湖南老家农村。2015年李建秋又被医院确诊为肺结核病复发症,住进了结核病医院,使原本就十分困难的家庭,又雪上加霜。中心党委研究决定从中心慈善基金中拿出1万元对李建秋同志进行了救助。组织上的关怀,使李建秋同志感动的热泪盈眶,增强了他战胜病魔,克服困难的决心。与此同时我们积极为伤病残军休人员办理好组织关系转移,及时把他们编入不同的党支部,与其他军休人员一起过组织生活和参加政治学习。平时我们派工作人员把学习资料、军休内部刊物送上门并传达上级有关政策性文件,中心开展大的活动,我们及时安排人员用电话通报相关情况,使他们的心始终与中心相连,时刻感受到组织的关心和中心的温暖。三是医疗上关注。伤病残军休人员移交地方,他们最关注的是医疗待遇会不会比部队降低。为此,我们为每一名军休人员发放一本医疗就诊小册子,详细介绍了定点医院住院、就诊,医药费报销等内容,使他们心中有数,解除顾虑。休干熊正康,变性后身体机能发生了巨大变化,内分泌失调、畏冷怕寒、肾功能紊乱,脑梗、高血压等多种疾病集于一身。虽然定点医院技术、设备、服务都不错,但熊正康在就诊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不少麻烦。首先是挂号成问题,挂妇科,医生不了解是变性人,不知如何处理。再次是整个武汉市医疗系统,对变性人后期治疗没有成熟的办法,医疗就诊的障碍给熊正康带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压力。针对这一特殊情况,我们尽量满足其用药需求,主动上门送药、送联单、送慰问。对熊正康的就诊困难,我们专题向市军休办进行了汇报,军休办领导当即指示:特事特办,在不违反医疗政策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最大限度地满足熊正康的治疗。为落实好市军休办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们联系武汉市二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内分泌专家为其会诊,安排在二医院住院进行全面系统检查。住院期间为其安排单人病房,中心医疗科每天都与医院和本人进行联系,详细了解治疗情况,跟踪做好思想工作和心理安慰工作。通过精心治疗,使熊正康的病情得到了较好控制,思想情绪得到了稳定。
四是精神上关怀。伤病残军休人员交到中心后,我们十分重视他们的思想状况,对思想包袱重,精神压力大的,中心安排工作人员定期探访或电话了解生活、身体情况,逢年过节都要发送短信进行问候。伤残四级军休干部刘军,2003年查哨时,不慎从哨楼上摔下来,大面积脑梗塞,右侧身体肌肉萎缩行动不便,语言表达能力弱,意识不清。突然的意外给这名三十多岁的小伙子沉重的打击,雪上加霜的是,2004年妻子又提出离婚,这给他的心理上再次伤害,使得原本语言表达不清的他,再也不愿意与人交流说话了,把身心的痛苦深深地埋在心底。2012年,刘军移交到中心后,中心领导多次和医务科工作人员登门与他交流,工作人员平时不厌其烦地与他电话联系,从一个字不说,到慢慢开口说话。我们鼓励他走出家门,到中心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渐渐把他的心结解开了,人也变得开朗了许多,真正融入了中心这个温暖的大家庭。病退军休干部杨世兵,患情感性精神病,移交到中心后,情绪低落,精神萎靡,总认为自己是社会的包袱,家庭的包袱。我们及时给予他精神上慰藉,行动上鼓励。经常到他家中交心谈心,鼓劲加油,当得知他年轻时热爱打乒乓球,鼓励他参加中心组织的比赛,取得了前八名的好成绩,小小进步重拾了他的信心,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交流中得知他有想写点文章的想法后,及时给他提供学习书籍和资料,激励他热心创作,目前他已经投稿十多篇,有1篇被军休风采刊用。前年,他写反映军休丰富多彩生活的文章,被收进了中心编辑出版的《夕阳情歌》第四卷。
近十年来,中心共为56名伤病残军休人员协调解决了体系医院转移就诊,为27名伤病残军休人员无工作无收入家属申请了医疗补助,为5名无工作家属找到了新的工作,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了中心的温暖,使他们的残缺人生得到了爱心的修复。
推进标准化管理
提升军休服务管理水平宜昌市杨岔路军休所 2015年以来,省军休办在全省军休系统开展了军休安置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宜昌市杨岔路军休所根据省军休办和宜昌市民政局统一部署,在所内认真开展了军休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整个试点工作,做到了统一认识,全员参与,立足所情,不断完善。现就标准化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培植标准意识,着力提高认识军休服务管理标准化工作,对我所全体工作人员来讲,是个新课题,以往知之不多。为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我们一方面是组织职工学习《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办法》(民政部53号令)、中共中央组织部、民政部党组《关于加强移交地方政府安置管理的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机构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通知》(组通字[2008]16号)、中办发[2004]2号文件和省民政厅、市民政局关于推进民政工作标准化建设的有关文件以及《湖北省军队离休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基本标准(试行)》等四个标准,并将53号令及组通字[2008]16号文件分别印制成8平方米大小的宣传栏设置在所大门旁,方便全体工休人员阅读、让职工在这两个文件的框架中思索如何使服务管理工作标准化。另一方面,我们首先在所总支统一认识,让班子成员充分认识推进标准化建设工作的意义,形成共识,带动全所标准化工作。我们组织部分职工到已经通过ISO标准化认证的宜昌市社会福利院参观学习,观摩他们的程序化操作;到兄弟单位白龙井军休所、南苑军休所学习,学习他们军休干部医疗费登记制、文化活动常态化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在所内,我们两次召开军休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推进会,成立由所长任组长的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军休服务管理标准化建设工作。第三方面是广泛动员职工全员参与。标准化工作不是订几条制度摆在这,挂上墙就万事大吉。军休服务管理标准化工作的本质是以科学、严谨、周密、简捷的工作程序确保服务管理工作达到53号令的要求。正因为此,我们让全体职工参与到标准化建设推进工作之中。在制定工作标准时,我们由所里制定撰写标准的科目,各科室组织相关人员编写,然后所里修改审定。这种自上而下,然后自下而上的反复,使参与人员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就受到教育,并且十分贴合我们实际。
二、精心制定标准,着眼工作实际
(一)2015年根据我所工作实际,我们优先制定了接收安置、服务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等几个方面的工作标准;随后,我们又制定了资产管理,医疗管理等几方面的工作标准,前后有15项标准诞生。这一期间,主要采取“拿来主义”加“本土化”,以借鉴为主但切合我所实际。比如,接收安置标准,我所的接触面有限,省军休办制定的接收安置标准就很全面,我们以引用落实为主;财务管理标准,则是接受民政局集中监管,以监管中心的规定为主。
(二)2016年上半年,我们对原有部分工作标准结合我所工作实际进行了分拆细化。比如,军休所例行的春游、门球、棋牌赛等。我们对门球比赛、象棋赛、麻将、双升、花牌等赛事制定了工作标准。这些标准中包括赛事筹备、比赛规程、赛程安排、赛事方案、应急预案等。这些标准在宜昌市第十四届军休运动会上小试锋芒,运动会井然有序,军休干部十分满意。
(三)今年上半年,由于我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我们废止了车辆管理使用标准。
三、明晰工作思路,着重责任落实
(一)目前,我所正在对军休干部后事处理、军休干部去世后四种费用的申报办理、分级看望生病住院病人、协助办理病人转院治疗等工作制定标准。比如:后事处理问题,我们将从接电话后的安排、第一时间抵达现场人员的职责、向亲属简介程序、联络殡葬部门、协助办理医院手续、丧事协商与协助、生平简介、告别仪式安排等各个环节制定标准。
(二)拟全面梳理以往的标准,按照“标准”——工作程序——责任部门——责任人四部分撰写。例如:“接收安置”问题,我们把档案审核交给副书记和档案专管员,生活待遇审定交给综合科和劳资专管员,接交事务及身份证、户口、照片、通讯方式等交给安置财务科,将伤残待遇,社会优待交给综合科,落实到人。这次梳理结束后,我们将全部标准汇编成册,形成一个标准,将不再是多个所内红头文件。
(三)持续评估与不断完善。我们将对本所制定的所有工作标准进行定期评估,检验其在实践中的作用,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不断完善,形成规范的、切实可行的军休服务管理工作标准。在持续推进军休服务管理标准化工作中,我们感触很多,受益颇多。刚开始时,标准化建设工作是省厅和省军休办要求我们做,接着市民政局印了全市民政标准化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市民政局军休科多次提要求、两次组织有关业务知识考试,推进标准化建设。通过反复组织学习,特别是到标准化工作做得比较好的单位参观学习,我们看到差距,也看到了标准化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我们就变压力为动力,从我所自身工作的需要出发,来对待标准化工作问题。在推进过程中,全体职工懂得了标准化实际上就是“工作要求”+“工作程序”+“责任部门”+“责任人”这个模式,各科室的任务明晰了,程序明白了,责任清楚了,因而激发了干部职工的自身动力。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我们注重实际工作,因而也受益颇多。按照标准化工作的要求,2015年我们在审查军休干部生活待遇落实情况时,发现以往一位病退士官的工资有误,我们及时作出调整并找这位病退士官面谈,出示有关文件,顺利解决了问题。在审查军休干部优抚待遇时,发现有一名军休干部在伤残等级重新调整定级后,由于没有通知军休所,军休干部在区优抚部门领取1-4级伤残军人护理费后,未按军休干部护理费补齐,我们及时报请市民政局办理了补发手续。去年省军休办业务培训结束后,我们对着培训教材上赵洪涛同志讲的内容,逐人核对我所军休干部待遇情况,发现军休干部津补贴部分存在差距。经反复查证,原来是我们在水电补贴这项多年未调价,报请市民政局军休科批转后,我们及时予以了提高。尽管平均每个军休干部每月只上调了十几元钱,但我们落实了政策。我们的这些工作得到了军休干部发自内心的肯定。局领导考核我所时,退休军干肖忠信同志说,所里的这些工作,让他们吃了“定心丸”。我们自己觉得,是服务管理标准化工作的推进,促进了我们的军休业务工作。军休服务管理标准化工作,是一条漫长的、持续的探索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将奋力去求索。
第四篇:军休工作总结
军休工作总结
今年XXXX军休工作会议后,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在局党委的有力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以强化服务为手段,以落实待遇为保障,以争创一流为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1、全面落实军休“两个待遇”
始终把工作待遇问题放在第一位,抓好各项工作及时到位,认真审查了休干的工资构成。
2、做好了走访慰问工作
两节前后,对我县的全部军休干部进行了走访慰问,发放了慰问品。同时,还经常到军休干部家中进行上门走访,把党和政府对军休干部的关怀送到军休干部心中。
3、真情服务融洽了工休关系。
全面推行“三心”服务,即做到接待热心、解释耐心、服务精心。坚持“五必访”制度,即重大节日必访、老同志生日必访、老同志住院必访、家庭纠纷必访、邻里不睦必访。实现日常服务到位,重点服务到户,特殊服务到人。积极稳妥地对封闭、单一的传统服务管理模式的内容、形式进行改革,不断推进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依托社区,为军休干部提供更好的服务保障。
第五篇:加强基础管理 探索军休文化
加强基础管理 探索军休文化
加强基础管理 探索军休文化
加强基础管理
探索军休文化
我们兰州市军休一所现有军休干部133户,其中八五年第一批接收安置离休干部58户,退休干部16户,共74户。2006年3月份、7月份两次接收安置第五批分散安置休干59户。第一批接收安置的离休干部都已进入高龄期和高发病期,年龄最大的86岁,最小的76岁;行动不便、卧床不起的有8人、90%的人身体患有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这些人生活起居都需要人照顾。一所编制工作人员18人,现有在岗人员14人,设有4个科室(实有3个科室),中层科室负责人全部为聘用人员。
一、2006年上半年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用七项制度作保证较好的落实了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一是坚持传阅文件制度,上半年组织军休干部传达学习文件3次,送文件到家到病床5人次。二是坚持开展党组织活动,组织军休干部党员上党课1次,老干部支部组织学习4次。三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上半年组织军休干部集体学习3次。四是坚持情况通报制度,上半年向军休干部通报情况2次(上水管维修工程和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五是坚持发挥好老干部和管委会作用,互通情况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召开联席会议5次。六是坚持给军休干部征订报刊杂志制度,今年给每位军休干部征订了“一报一刊”,即《兰州晚报》和《中国老年》杂志,给军休干部购买《中国共产党党章》和《十六届五中全会文件汇编》等学习材料138本,人均2本。七是坚持所领导上门看望慰问制度,上半年所领导到家里医院看望常年卧床不起和住院军休干部9人次。
活跃军休干部精神文化生活,组织军休人员家属130多人进行了一次为期三天的10多项文体娱乐活动;组织门球队参加各种文体比赛活动4次;组织军休干部及家属160人次(包括3月份新接收的37人)外出游览;所里统一更换了活动器材5部,组织军休干部听取健康保健讲座一次。
2、较好的落实了军休干部的生活待遇。一是年初及时落实了军休干部定期增资和核发工作和有关经费补贴补助的发放;送工资到家48人次。二是做好了军休干部进医保工作,为39名离休干部和新接收的37名退休干部办理了医疗保险证(卡)。同社区门诊部建立了医疗关系,社区为40名军休干部做了免费体检,重新建立了医疗档案社区定期到干休所上门巡诊。三是做好日常服务工作,上半年共为军休干部疏通维修上下水。电工等27次,工作人员主动帮助老干部做好事23人次;四是所领导逐户上门慰问老干部遗属,为老干部残疾子女办理了社会低保金1人。五是建立了24小时值班热线。六是所里派人为有残疾证的老干部换发了免费乘车证。
3、理顺了上半年新接收的37名退休干部的各种关系。核准建立了工资关系,结转了组织关系建立了个人信息档案,办理了医疗保险,各种关系都已理顺。
4、坚持为军休干部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一是垫付维修改造了军休干部住宅楼的上下水管道;二是抢修了红山根老干部住宅楼爆裂的上下水管道;三是维修了大门和门道。四是改造维修了2套办公室,以上四项工程均有施工单位垫付,工程决算付费工程维修费28万元。目前,更换维修暖气管道工程还未动工,红山根电路维修也未动工。五是绿化了19号楼或空地200多平方米。种植了草坪和花卉,此次高昂费用也有施工单位先垫付。上半年经过测评服务工作老干部满意率达到了98%。
二、新班子到任后所作的几件工作
我们新班子到任17天以来总体上是看的多、听的多、学的多、想的多、做的少,大致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全面了解并初步掌握了干休所的基本情况,初步学习了中办发(2004)2号文件等相关政策规定,基本把握了干休所的管理运作规律和基本的服务方式,基本跟上了所里的服务管理工作。
2、按照市安办的统一要求,完成了“八一”期间的走访慰问、小型座谈、医院看望、节日环境营造及慰问品的发放工作。
3、按照工作接续原则,开展了各项规章制度的理顺,所务党务公开内容的起草、公务栏的设计等工作。
4、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和安办主任关于发扬艰苦奋斗作风的号召,开展了节约型机构建设,通过自己动手维修楼道垃圾口,义务为草坪剪草,自己制作劳动工具等活动,节约了开支近5000元。
5、完成了新移交的军休干部22人。举行了集体见面会,按时发放了49.9万元工资,目前正在办理落户、办理身份证等工作。
6、加强了党建和政治理论教育活动,安排了下半年党课和政治教育。
7、按照全市“五城联创”,加强卫生城市建设的要求,结合街道把我所确定为市上视察单位的要求,开展了“五化”军休家园的创建工作。目前,完成了地面花卉、器械的美化和院落摆件设置,下一步从墙面建筑开始,进入立体美化阶段。通过这一活动,力争把我们所建成政策落实、环境优美、人际关系和谐的军休所。
8、加强了基础管理。从九月一日起全面实施所务党务公开制度,全面建立起日常管理“四个一”制度,即:一个来信来访记录本(各科室),一个政治学习笔记本(每个人),一个每日工作记录本(每个人),一个来电批办登记本(每个科)。
三、来军休所工作的几点感受和思考
简单的说,这17天我对干休所有三点感受,两个转变,四个方面的思考。
三点感受:一是干休所有一个运行灵便、服务周全的运行机制。这个机制包括因事设岗、一人双岗、分工配合,他们相互配合,运作默契,是多年形成的良性机制。二是有一套针对性强、比较管用的服务方式。在如何回答老干部提问、如何化解军休人员之间的隔阂、误解等方面这种方式显得很有效果。三是有一支敬业、踏实的服务队伍。这支队伍默默工作,期望值不高,是一支可靠、可信赖的队伍。
实现了两个观念转变。一是军休工作无大事的观念。军休工作细微、繁杂、具体,放在大机关都是小事,但放在军休所则大事寓于小事之中,可以说:军休工作无小事,这些小事处置不当会变成大事。二是军休所无事可做的观念。军休所的服务对象不像低保户、特困户都是弱势群体,服务对性的强势性加重了工作的难度,服务内容的细微化加重了日常的工作量,服务时限的不确定性又加重了工作的责任心。这三个“加重”说明军休服务是一种独特的服务性工作,不是无事可做,在某种程度上讲,还真是要做的事很多,是有做不完的事的单位。
四个思考是围绕着今后的打算进行的。
1、准备建立一套服务管理的基本规范。军休所的服务管理从大块的方面包括军休服务、内部管理、党务管理、社会服务四大项,我们准备把它归结为服务规范、所务规范、党务规范、社务规范四大类,把落实两项待遇列入服务规范,把各项管理包括财务、卫生、考勤等列入所务规范,把党组织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列入党务管理,把精神文明、综合治理、计划生育、双拥单位等建设列入社会服务,使各项职责、制度、规定等形成规范体系,促进管理的规范化建设。
2、准备制定与《规范》相配套的保证制度。摸索建立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还要针对新休养干部的陆续移交和他们对服务管理的新要求,制定文明用语、服务忌语、行为规范,从而形成我们所的服务特色。
3、准备化小服务项目,建立服务程序。根据《军队离退休干部服务管理办法》和所里的服务实际,我们把军休服务化小为政治服务、生活服务、医疗服务、思想服务、文化服务、社会服务、政策服务、档案服务、环境服务和安老服务10项,初步制定了落户办理程序、组织关系办理程序、工资福利发放程序、医疗保险办理程序、政治待遇落实程序、社会活动办理程序、文化活动实施程序、日常服务工作程序等8项程序,使各项服务到位,使新移交军休干部一看就明白,以提高服务的便捷性,保障军休干部的知情权。
4、准备探索军休文化。我们计划今年完成基础管理和服务规范体系建设,明年探索军休所特有的军休文化,以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领域,优化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