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西方思想道德教育的典型方法
当代西方思想道德教育的典型方法
武伟刚
(西南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北碚 400715)
摘要:二十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至今,是西方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繁荣和快速发展时期。60年代西方社会是一个动荡与剧变的时代。反对种族歧视,要求公民权利,少数民族叛乱等,使西方发达国家很快陷入极端混乱之中。许多有识之士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上的繁荣和道德上的严重滞后极不相称,一个没有道德的社会是及其危险的,在这种背景下,社会、家庭、学校要求加强道德教育的呼声日渐高涨。在20世纪六十年代末至七十年代末短短的十年里,英、美等主要发达国家就涌现出大批道德教育理论家和学说,形成了以道德认知发展论、社会学习论、价值澄清学说等学派,各种理论和实践以新的形式复兴。
关键词:道德认知 社会学习价值澄清
当代西方思想道德教育典型方法主要有三种:道德认知发展方法、价值澄清方法、社会学习方法。我们先来看下这三种典型方法的理论基础。
一、理论概述
1、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道德认知发展论是当代西方学校德育流派中最负盛名的德育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道德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ance Kohlberg,1927-1987)。他继承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经过30多年的研究,创立了较完美的理论体系,引起巨大反响,被誉为“现代学校德育”开山之父。
该理论源自本世纪初杜威的进步主义德育研究。杜威认为,学校德育不应背记某些规则、良训箴言,关键是发展道德判断力,才能适应变化着的社会,并提出道德能力发展阶段的思想。尔后,皮亚杰从发生学的角度对儿童道德判断力进行了专门研究,以公正观念发展为依据,系统地阐述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具体阶段,但由于太过于理论化而被人忽视。直到50年代,科尔伯格面对战后的学校道德问题,深入进行系统实证研究,并实施不同的德育实验,创立了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西方学校德育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关键性的推动作用。
该理论的主要观点:
(一)认知——发展的理论观
科尔伯格认为,道德教育决不是背记道德条例或强迫纪律,而是促进道德认知水平的发展,即一切德育的中心就是要坚持发展道德认知力。他说,我这种理论“之所以称为认知的,是由于它认识到道德教育同理智教育一样是以激发儿童就道德问题和道德决策进行积极的思考为基础的,它之所以称为发展的,是因为它把道德教育的目标看作是经过各个阶段的道德发展”。可以说,认知和发展是这一理论的精髓,其观点可归结为:(1)德性发展总是遵循一定的阶段进行,与成熟有关,但不等同;(2)德性发展与认知发展有密切关系,认知发展是德性发展的基础,德性发展不能超越认知发展水平,但两者并不等同,智力发展不等于道德认知发展,后者不可能从前者中自发产生;(3)德性发展的本质动机在于寻求社会接受和自我实现,是在社会激发下原有认知力发展的结果;(4)德性发展在本质上不受文化的限制而具有普遍性,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中,德性的发展规律都是相同的;(5)德性发展是受其现实文化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有赖于个体对社会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并与儿童认同和承担道德角色的质量有关。科尔伯格认为,由道德困境而激发的道德冲突从而达到一定的道德行为选择是发展道德判断水平的重要条件,儿童不参与社会活动,不参与道德行动,就不可能进行道德判断活动,也就不能促进其道德发展。他认为,道德判断的水平取决于儿童的道德认知,并从而决定他的道德行动,只有成熟的道德判断才能产生成熟的道德行动,而不是相反。他之所以重视道德判断主要有三个理由:
(1)道德判断不是决定道德行为的唯一因素,但却是决定道德行为的最根本的因素;
2(2)在影响道德行为的因素中,道德判断是唯一同道德问题有密切关系的因素,而其他如意志、动机、情绪、情景压力和个人喜恶等因素则没有。
(3)道德判断的发展具有稳定性,不会倒退和丧失,但其他因素是可以改变的,道德行动也很容易因时因地而变化,但道德判断的水平却是不变的,因为它是以认知为基础的。
(二)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第一水平即前习俗水平,包括阶段1——惩罚与服从及阶段2——相对的 功利主义;第二水平即习俗水平,包括阶段3——人际和谐一致及阶段4——社会秩序和法则;第 三水平称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5——社会契约和个人权利及阶段6——普遍的伦理原则。
2、价值澄清理论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社会面临着移民社会、工业化程度迅猛加快等因素带来的价值多元化的冲击。对此,拉思斯等人从杜威的经验主义价值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尊重儿童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价值澄清理论。其理论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个人价值选择的自由,将价值教育的重点从价值内容转移到澄清个人价值的过程上去。也就是说,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澄清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而非将教师认可的价值观传授给学生。价值澄清理论关注的主要是价值观教育。价值澄清理论的主要内容:
(1)道德决定受特定情景的影响, 没有任何一种能随时随地获得的普遍价值观的存在。一切价值都来自个人的经验, 价值将随着经验的发展而发展。不同的经验产生不同的价值, 经验的变化导致价值的变化。价值是个人的、相对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按自己的价值观行事, 不同团体的人们拥有不同的价值观, 只要不超出国家法律, 一切观点都可以讨论、检查, 以及可能的确认、拒绝或怀疑。换言之, 人们应当自由地拥有不同的价值指示, 而且他们的态度应当受到尊重。现代美国人面临的不是情感上的困惑, 而是选择价值观的困扰, 在变化无常的世界里, 需要学的不是一套固定的价值观, 而是评价的过程。现代社会提供了各种价值观,“人们像超市中购物的顾客个人必须从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观。” “现代生活的复杂性使学生在决定什么是好的, 什么是正确的, 什么是有价值的以及什么是想要的时, 发现自己不知所措,因此, 把握什么是值得评价 3 的, 什么是值得花时间和精力的是至关重要的。”
(2)价值不是教授的结果,而是选择的产物。学校在德育中的作用是安排一个自我发现的过程。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选择价值观,从而使他们在令人迷惑的充满选择的世界中找到目标。价值澄清能帮助指明他们个人价值观的方向。“积极、有目标、热情, 自豪地发展他们与社会的关系。”为了让不知所措的学生选择他们的价值观, 教师不规定所要教的价值观, 也不进行有关“道德”价值观的教学, 相反, 他们把价值观看成是所有人在不同人生领域的选择倾向, 教师要运用非灌输和不作判断的方法, 帮助学生选择并提炼他们的价值观, 必须避免站在任何立场阻碍学生公开反省。一方面教师不能将任何特定的价值观或信仰强加给学生, 他的作用在于发展一系列不包含任何特定内容的澄清技能;另一方面, 教师个人的价值、信念、行为和个人的生活方式不能直接影响他的教学活动, 也就是说, 教师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作为唯一可接受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在价值澄清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价值观应持不干预态度, 甚至在学生出现明显的错误观点或行为时也不加以干涉。教师的任务是促进学生思考并鼓励评价,帮助学生澄清自己内心形成的价值观;价值澄清计划包括自由地选择, 在各种可选择范围内进行选择, 在对每一个选择的后果经过充分思考后选择、奖励和珍惜, 实践选择并重复行动。
他们认为,个人的价值或价值观是经验的产物,不同的经验就会产生不同的价值,价值的形成与发展完全是个人选择的结果。拉思斯提出有效的价值形成过程可分为三阶段(选择、珍视、行动)和七步骤(①自由地选择、②从各种可能的选择中选择、③认真思考每一种选择的后果再进行选择、④赞同与珍视、⑤确认、⑥根据选择采取行动、⑦重复)。上述过程构成了价值的定义。评价过程的结果被称为价值。1
3、社会学习德育论
这个学派的主要人物代表为美国的班杜拉(A.Bandura)、米切尔(W.Mischel)等,是从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演变过来的学派,他们吸取了认知发展论的某些观点,与行为主义的合理内核相结合,创立了新的认知-行为主义学说。班杜拉通过一系列研究,创立了社会学习德育理论。
1[美]路易斯•拉思斯.价值与教学[M].谭松贤,译.杭州:浙江教育出 版社,2003. 班杜拉认为,学习并非是刺激-反应(S-R)的结果,而是相当复杂的过程,S-R说既不能说明新行为的产生,也无法解释人的完整行为和复杂行为系统的完整模式,更不能说明学习后要延续很长时间行为才会出现等问题。为此,他提出替代性学习(Vicarious learning)概念,建立了观察学习的理论体系来说明个体对刺激的分析反应和对行为体系的建构。认为人类不必事事经过直接反应,亲身体验强化,而只需要通过观察他人在相同环境中的行为,从他人行为获得强化的观察中体验学习,所以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观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重要形式,是品德教育的主要渠道。
社会学习论对学校德育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尤其是它继承行为主义对道德行为的关注,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同时,班杜拉的许多研究也主要是有关部门道德行为获得和形成方面。其道德教育观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品德参与才能完成;道德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固定发展阶段;道德教育应从人的人格形式出发;榜样对品德的作用;提出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论。二、三种方法
1、道德认知发展方法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有两种主要的教育方法:第一,道德讨论法。内容:因人因地编制的各种道德两难故事,有三类:假设性故事,可使学生无顾忌地各抒己见;特殊主题事例,可向学生展示人类最关心的事情;真实的事例,能引发学生真情实感,把情感和利益扩展到最大限度。所有的内容选制都要按方法、场地、情境来进行,按道德价值内在体系且并非硬性灌输的作法。
实施程序(1)测试学生发展水平;(2)按测试情况进行混合水平分组,每组8-12人;(3)选择好两难问题;(4)开展讨论,激发矛盾和冲突;(5)讨论,促使相邻阶段的学生争论,教师支持和澄清重要特点,再提出高一阶段的问题,再讨论,使学生从一步步的矛盾冲突中找差距,达到新整合。柯尔伯格认为,关键是把握好两个阶段的提问艺术:一是起始阶段的提问方式,这时“为什么”的问题,要求学生讲出判断各异的理由;促使认知冲突加深和避免学生回避实质性问题,及时补充必要新信息,使原两难问题更复杂,更深刻。二是深入阶段的提问方式,主要是迫使尽力解决对立的主张,(1)精选问题,即能促进4个方 5 面思考:阐明探索、特定问题探索、问题间的探索和角色转换探索;(2)突出下一阶段的论点,引起学生思考的深入;(3)澄清和总结,促进从分析转向概括;(4)扮演角色时的提问。
第二,公正团体法。即利用公正的机制在创设公正团体中培养学生的公正观,达到更高的道德发展水平,这种方法特别强调集体的教育力量和民主机构的教育作用。主要有:(1)致力提高团体的公正结构水平,通过提高内部成员之间实行奖罚和分派义务和权力的共同规则水平来提高个体道德判断力;(2)发展团体的民主管理,他认为实行直接的民主管理,是创设平等公平的人际关系,给任何人提供参与机会承担责任的关键;(3)创设优良的团体民主氛围,获得良好的潜移默化;(4)发展团体中的自我教育,这是团体教育法能否成功的重要指标和保证。
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还包括价值分析法、问题讨论法等。2
2、价值澄清方法
该方法是价值澄清学派提出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这一方法分三个阶段七个具体步骤:第一阶段是选择。它包括自由的选择、从多种选择项中进行选择、在考虑后果后进行选择三个步骤。第二阶段是珍视。它包括珍视与爱情、公开的证实两个步骤。第三阶段是行动。它包括根据选择行动、定型的与重复的行动两个步骤。他们认为任何一个价值观都可以通过这个价值管澄清过程来获得。价值澄清方法还有四个关键因素:一是以生活为中心,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二是原原本本的接受他人,不必对他人的言行进行评价;三是进一步思考反省做出多种选择;四是培养个人深思熟虑、自我指导的能力。
价值澄清方法还有许多具体的运用方法,除交谈、书写、讨论预知后果的扩展等四大策略外,还有十九种其他策略。
价值澄清方法重视现实生活,优于其他纯哲理道德教育流派。它是针对西方无所适从的道德教育实际提出来的,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因而受到人们的欢迎。
3、社会学习方法
社会学习方法是以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的一种道德教育方法体系。依据班图拉等人的“社会学习理论”有两个典型的具体方法:第一、榜样示范法。班图拉 2 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第36页 认为社会学习是通过学习者观察榜样示范而进行的,榜样对发展道德倾向有重大影响示范榜样是道德教育的主要手段。示范榜样广泛存在,它包括家长、教师、其他人还包括文字、符号、语言描述等信息还有大众传媒、学校气氛等各种社会环境。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利用示范榜样,引导帮助受教育者观察、学习、模仿、认同好的榜样。同时,榜样需要具有以下五个条件①、榜样的示范要特点突出、生动鲜明,才能够引起学习者的注意。②、榜样本身的特点与观察者愈相似,愈容易引起人们的观察学习。③、榜样示范的行为对于学习者来讲要具有可行性,即学习者都能够做的到,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如果榜样的行为标准太高,使学习者产生“可望而不可及”之感,那么对学习者的影响会受到限制。④、榜样示范的行为要有可信任性,即学习者相信榜样做出某种行为是出于自然,而不是具有别的目的。⑤、榜样的行为要感人,能使学习者产生心理上的共鸣,这样学习者才能表现出相类似的行为。
第二、道德强化方法。
社会学习论继承和发展了行为主义关于强化的研究,把强化作为道德行为形成的重要条件。班杜拉人为,行为结果,如成功、失败、奖赏、惩罚、表扬、批评等对道德行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因为这些结果使人产生相应的期望,它使特定行为再现的可能性随预期的奖赏而提高,随预期的惩罚而降低,前者为正强化,后者为负强化。他们认为,学校德育不可能没有强化,教师巧妙有力地使用强化手段,是德育成功的重要标志。班杜拉指出,德育中的强化有三种:
1、直接强化 指亲身经历的社会媒介对自身行为的强化。为了使学生获得这种强化,必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德育实践,使学生在社会活动中,在助人为乐、协作互帮等活动中获得直接强化。教师对学生的良好行为必须给予及时适当的表扬。
2、间接强化 即替代性强化,指德育中教师适当地利用间接媒体来强化发展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去除非道德行为。最主要是榜样示范,如英雄人物光辉事迹、教师行为等。间接强化是多方面的,但社会学习论认为,应当使学校的强化功能占主导地位,因为学校可以通过有目的的信息编排,来强化或抵消其他不良示范的作用。
3、自我强化 即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自我评价。三、三种典型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关系 第一、三种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各自有特殊的视角
虽说三种德育方法产生的背景大致相同,但它们各自有特殊的视角。首先,道德认知发展方法论,科尔伯格认为个人道德发展规律是由浅入深,分为三种水平六个阶段,从而建立道德发展阶段性模型。这个模型体现了道德认知的普遍规律,科尔伯格正是根据这个规律综合运用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对未成年进行道德教育;其次,价值澄清法是路易斯·拉思、梅里尔·哈明、西德尼·西蒙等人进行的道德探索,主要强调个体经验和对现实的作用。它主张价值观的形成不是灌输而是通过澄清的方法,在评价过程中实现的,是通过选择、赞扬和实践过程来增进富于理智的价值选择的。价值澄清说是指在人的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通过分析和评价的手段,帮助人们减少价值混乱促进同一价值观的形成,并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发展学生思考和理解人类价值观的能力。这种学说正是坚持了这一主张,使它在西方价值混乱中诸如了一剂清水,因而确立了它的主要地位。最后,社会学习法是班杜拉、米切尔等吸收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和行为心理学发展理论,主张在具体的文化环境中注重个体的学习、模仿和强化,从而有利于道德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社会学习方法论主要从外部环境来考虑人的道德教育,强调社会环境的影响。
第二、能够在整个道德教育中三种并用更大覆盖教育对象
这三种方法不互相冲突,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如何对人进行道德教育,我们在整个道德教育中对于这三种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并用会更大的覆盖教育对象。我们在对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时可以使用道德认知方法,也可以并用价值澄清方法和社会学习方法这样能在更大范围覆盖教育对象,提升思想道德教育效果。我们可以在不同的学习阶段运用不同的方法,还可以在同一教育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当一个社会个体处于幼年、儿童时期的时候,他对外界还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与思维,模仿周围他人的行为来形成自己的认识与价值观是较为普遍的选择,这时可以采取社会学习的方法来指导他们来完成自己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当个体发展到青年时期时,受到周围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会逐渐增多,面临的价值选择也会增多,面对如此的情况,道德讨论法、价值澄清法就可以成为不错的选择。但不是说只能用一种方法可以在同一时期运用多种方法,最终可 8 以提升思想道德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 郑永廷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 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3] 王杰.西方近现代思想道德教育方法的探究及启示[J].广州大学,2006.5.[4] [美]路易斯•拉思斯.价值与教学[M].谭松贤,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 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 组编.比较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6] 罗洪铁主编.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09 [7] 戚万学.冲突与融合-20世纪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8] 冯文全.论拉斯的价值澄清德育思想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1).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范文)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期间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八荣八耻”。这一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优良素质形成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内容的新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社会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呈现出政治高度稳定,经济迅猛发展,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的景象。人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改观,这种变化表现为个人摆脱精神上的束缚,追求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独立自主的个人价值观。这种新的价值观的形成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大影响。一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能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个人的创造性得到发挥。另一方面,一部分大学生崇拜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甚至有的人道德沦丧,是非、善恶、美丑不分,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极端自私自利,对待国家、人民这样一些在老一辈人心目中非常神圣而崇高的概念反应淡漠,个别学生好逸恶劳、见利忘义,甚至违法乱纪。当代大学生群体中普遍表现出历史责任感不强,对政治活动不感兴趣,对专业学习和能力培养提不起精神,有的人整天在校园无所事事,消磨时光,甚至连自己的学业都无法完成。在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的这些消极现象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冲突。这种冲突在大学生群体中主要表现为:
(一)价值取向多元化、不稳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从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变革的过程中,社会群体的利益分配从原有的平均主义转变为出现差别,甚至出现一定程度的两极分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社会利益分配的形式也进一步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社会上高薪阶层的物质生活和一夜暴富的个案刺激使生活在校园中的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受到极大挑战,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追求物质财富、个人权力,表现出明显的急功近利倾向。同时,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大学生价值观念上的困惑和矛盾明显增多。伴随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入,大学生思想观念处在不断变化和更新之中。在信仰方面,由于市场经济的自由性,事物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大学生信仰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二)精神躁动,道德观念弱化。
客观地说,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整体道德水准在全社会范围内处于较高层面,但就大学生群体本身来说,其道德状况,特别是道德判断和行为方面存在着矛盾和困惑。近年来,权威的道德评价标准开始失落,当代大学生已不再盲目崇拜权威,而是更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这些传统美德大打折扣。面对变化莫测的社会和一些社会丑陋现象,大学生表现出精神不满足及追求迷误,传统的依靠良心控制行为的道德观念明显弱化。
(三)自我意识较强,社会责任意识淡化。
当代大学生群体看重自己的利益,尤其重视自我发展,渴望实现自我,渴望成功。应该说,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正常选择,但是在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中,由于利欲熏心,不遵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失去了一般的道德良心,就会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只强调自己应得到的权利、荣誉和金钱,而很少考虑到自己对社会、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考虑个人的才能和个性的发展而不愿考虑国家、集体以及社会的需要。这种社会责任意识淡化的现象对于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个人品格的完善都是极其不利的。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生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这直接妨碍他们自身的成长,同时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发展了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
荣辱观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义
大学生未来地位的特殊性和思想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决定了对他们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成为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才能实现青年的远大理想,才能够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强化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给当代大学生提供了明荣辨耻的判断标准。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八荣”给大学生在人生的前进道路上提供了政治上、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行为准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八荣”意识,是当代大学生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而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等“八耻”正是大学生行为的镜子,是对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完全否定。通过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学生要树立“荣荣,耻耻”的社会价值取向,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拓展了大学生了解社会及社会主义道德的空间。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谐发展,是衡量社会健康全面协调发展的标准。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的是在新形势下,要不断进行思想教育。“八耻”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反映出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行为表现。面对这些社会现象,大学生群体要充分认识到,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将是国家民族的栋梁,保持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开展下去的决定因素之一。因此,大学生群体要不断学习“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刻认识社会及社会主义道德存在问题,认真修身养性,使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层次。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和保障条件。
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其思想道德教育主要来源于学校教育和社会影响。从学校教育的角度说,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优良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新的契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一方面促进了学校的道德教育,有利于教书育人过程中通过科学规划有效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另一方面,也会对教育者本身的观念和行为产生深刻影响,更好地发挥教育者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作用。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社会风气呈现复杂的状态,其中的不同成分和可能出现的种种变化都会影响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尤其是社会中存在的一些腐朽没落观念和社会丑陋现象,会不同程度地抵消学校道德教育的成果。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强化了全社会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责任。
强化大学生荣辱观教育的措施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必须将德育教育与日常的专业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大力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充分利用学校广播、网络、板报、橱窗等载体,宣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宣传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表彰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事迹和典型人物,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广泛深入地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参加“三下乡”、青年志愿者等活动,通过自身的实践理解掌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和丰富内涵,增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性。
(三)强化教师的师德教育。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师首先要有敬业精神,应自强不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师德素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精益求精,为培养和造就跨世纪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当代的大学生群体担负着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历史重任,学校教育在传授其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科学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强化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使其全面发展。
第三篇:思想道德教育
专题: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
(一)怎样进行感恩教育
新型师生关系(概述)
在学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师生伦理关系方面的问题主要是: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学生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许多教师没有把学生作为一个有独立个人权利的社会人来对待,经常有意无意地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特别是侵犯学生人身方面的权利和自由以及学生文化教育方面的权利。话题一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之本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以法执较,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1、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社会分工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点,爱岗敬业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起码要求。
(2)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育人。育人的途径包括信息传递、组织指导、示范感召,(3)历来的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作为为师之本。
2、师爱的特点
(1)师爱是“泛爱”,不是“偏爱”(2)师爱是“严爱”,不是“溺爱”(3)师爱既可“育人”,又可“交人” 3.如何做到爱学生
(1)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尊重学生是基础,信任学生是表现。(2)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3)体贴入微,严格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严而有“格”,在教学和德育工作中,都应该按照相应规章制度和各种行为规范中的具体要求,按“三好”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学生;二是严而有“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各阶段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合理要求,得当处理;三是严而有“恒”,即是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持之以恒,这充分体现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和持久性;四是严而有“方”,即是要求教育学生时要讲究方法,刚柔并用,寓刚于柔。(4)要以法治教。
我们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第一,新型的师 生关系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 第二,要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第三,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第四、要讲求民主,宽松和谐。第五、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话题三 班主任的地位与作用
1.班主任的新涵义
班主任是学校任命、委派,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话等方面工作的教师。
2.班主任地位的加强
《班主任暂行规定》中指出,班主任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与一般的教师不同,具有特殊地位,主要表现为:(1)班主任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与任课教师不同。他们在学校教育和班级管理中产生的作用和影响较为突出,班主任工作的绩效反应比任课教师来得强烈和持久。
(2)班主任工作性质和工作任务的特殊性,使班主任容易成为学生生活天地中的主要依靠对象和长者、智者、仁者的化身,最容易成为学生家长共同教育子女的主要参谋和“场外指导”。
(3)班主任能成为学校领导评价教师能力水平的参照系,成为一名任课教师能否评先、奖优、晋级的重要条件。
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视学生完整人格的培养、个性的充分发展,是新时期班主任教育新的重要内容,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和共同趋向。3.班主任的新作用
班主任新的特殊地位,使得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有着新的重要作用:
(1)班主任是实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骨干力量,对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全面执行学校教育工作计划起着保证作用。
(2)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引路作用。
(3)班主任在协调任课教师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区教育上起着重要的纽带和桥梁作用。4.班主任角色的新形象
新时期班主任角色的新形象应该包涵以下五个方面。(1)师表楷模的新形象。(2)科研型学者的新形象。(3)务实型博爱者的新形象。(4)心理医师的新形象。(5)社会活动家的角色形象。新时期班主任角色的转换与定位 1.由“偏爱型”走向“博爱型” 2.由“专制型”走向“民主平等型” 3.由“简单粗暴型”走向 “细致耐心型” 话题四 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
新时期的班主任必须冷静思考,把握时机,不断的学习,依据班主任工作的新特点,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掌握全新的教育方法,以新的工作艺术,一丝不苟、常抓不懈地统领班主任工作。
1.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⑴在培养目标上,树立新的学生观,把新一代学生培养成具有个性特长和创造精神的人才。⑵在师生关系上,树立新的民主教育观,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⑶在活动方式上,树立开放、整体的教育观,让每个学生都能创造奇迹。
⑷在促进发展上,树立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同等重要的教育观。
2.采用新的教育方法
⑴开放的教育方法。
⑵自主管理的教育方法。⑶严慈相济的教育方法。⑷多方协调的教育方法。3.掌握新的教育方式
⑴统筹兼顾,一丝不苟。
⑵常抓不懈,和谐管理。4.发挥班主任人格的魅力
我们平时说“教书育人”,所谓“育人”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
谁知班主任的愁滋味
1.新时期对班主任的要求越来越高,给班主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2.新时期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使教育艺术化 3.新时期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方式需要新的变化
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新方法
第一,坚持以身作则。
第二,继续努力学习。第三,勇于大胆创新。第四,勤于刻苦实践。第五,善于提练总结。
2.形成较高威信的新技巧
什么是班主任的威信?简单说就是班主任的非权力影响力,概括地说就是学生对班主任老师的尊重和信赖。也就是班主任老师的能力、学识、品格、教学艺术等各因素在学生心理上唤起的信服和尊崇的效应。那么新时期班主任如何在学生中形成较高的威信呢?
第一、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
第二、优化自身心理品质。第三、具有坚强的毅力。
第四、形成多样的能力。
第五、要注重首因效应。即是指给人的“第一印象”,第六、具备广博的知识。
第六,善于搞好课堂教学。
4.在专业发展中成长
保证班主任的专业发展必须强化如下工作。
⑴提供政策保证,为班主任专业发展保驾护航。
⑵ 强化职前教育,为班主任专业发展夯实基础。
⑶强化校本培训,为班主任专业发展营建基地。现时班主任的专业培训更需要校本培训的支持。新时期班主任的自身素质
新时期合格的班主任必须具备下面的基本素质。
1.高尚的思想品德素质。
思想品德素质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也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觉悟,有强有力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表现。
2.优秀的道德素质
班主任的道德素质,是班主任素质结构中极为重要的内容。3.精湛的科学文化素质 4.优秀的能力素质
5.健康的身心素质
6.良好的风度仪表素质
尊重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点
话题一 尊重学生人格、个性是真爱
1.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3.尊重学生的参与精神和创造精神 4.要尊重学生的隐私和情感
5.坚持教育民主,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话题2 尊重学生,并不是允许学生去做
如何应对学生课堂的问题行为
根据学生行为表现的倾向,将课堂的问题行为分为两类:一类是外向性问题行为,一类是内向性问题行为。
问题一:上课时打瞌睡
●叫醒学生
●使学生难以打瞌睡
●让他坐在教室的前部或靠近讲台的地方 ●出其不意地提问他
问题二:在课堂中插嘴
●把有插嘴倾向的学生安排坐在靠近你的位置,这样安排使你能够在他要脱口而出时,暗示他安静并举手。
●不理睬插嘴的学生,只提问举手的学生
●教学生检测他自己的行为: ●教会易冲动的学生该如何保留他的想法: 问题三:擅自离开教室
●当学生没在教室,及时通知领导或班主任,保持冷静,不惊扰其他学生。
问题四:制造噪音
●让学生知道他正在发出噪音,明确告诉他弄出的响声分散了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并表明以后若再发出噪音,干扰课堂会受到批评。
●走近发出噪音的学生,靠近他站一两分钟,还可以用眼神与他交流。你出现在他眼前足以让他停下来。
●给学生以实在的关注,如在他表现积极、学习上取得成功时表扬他。学生的积极行为得到认可.他就不会用不合适的方法引人注意。问题五:小偷小摸行为 ●要求归还丢失的东西
●要求学生写字条: ●就偷窃行为及其后果教育学生,让他明白偷窃是错误的行为。●考虑告知校长和父母
●如果你知道是谁偷了东西,不要告诉其他人,一定不要在公共场合指责他。
1.正确认识人格与品质的区别 2.保证课堂教学的良好环境 ⑴确立学生的行为标准。
②强化和巩固课堂规则、秩序。确立了课堂行为准则,就要去维护它,遵守它,不断的巩固它。③保持建设性的课堂环境。
话题3 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
1.当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
⑴教师与不同学生的互动存在差异。
⑵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同一行为的评价不同。
⑶让部分学生享受不正当“特权”。
3.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建构教学过程公平
⑴一视同仁,正视差异。
⑵体谅和宽容。
⑶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
师生关系和谐的前提——尊重 师生的情感关系与伦理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即教育关系。而伦理关系和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伦理关系是社会根据一定的教育理念对教师和学生各自应该承担的责任、义务和应该得到的权利的规定。这种规定是一般的、非个人的。
班主任的专业要求
一、新的时期,对班主任的要求越来越高,给班主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二、新的时期,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及时转变角色,使教育艺术化
1、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作用。
2、利用主题班队会,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班级活动,培养同 学之间的团结、合作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3、提高班主任的个人修养,艺术的处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以“四两拨千斤”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教育。
4、因势利导积极的对后进生进行教育。
三、新的时期,家庭与学校之间出现空白,班主任与家长的沟通方式需要新的变化 班主任工作的新对象
一、新时期中小学生的长处
1、兴趣广泛,知识面宽,具有较强的信息搜集能力
2、个性鲜明,思维开阔,具有求异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呐喊:“80后一代”的另类表达
3、敢想敢说,为人热情,开朗、乐观
二、新时期中小学生的不足
1、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
2、情感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
3、嫉妒、报复心理强:自尊心太强,变成了虚荣心,不能容忍别人比自己强
4、自私、利己主义思想普遍
5、任性、固执、爱发脾气
三、新时期班主任的工作对策
1、了解学生
2、必要的指导、恰当的点拨
4、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创造性及个性特长 课程改革中的班主任
一、做好班主任角色的转换与定位
1、由“偏爱型”走向“博爱型”
2、由“专制型”走向“民主平等型”
3、“简单粗暴型”走向 “细致耐心型”
4、由“限制型”走向“开放型”
二、掌握方法,做好新课改下的班主任工作
1、班主任工作要有创新,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创造能力
2、班主任要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3、严格教育与宽容教育相结合
4、协调与科任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全方位了解学生
日见疏离的师生关系
当前,在师生关系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生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比较混乱,学生权利经常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侵犯学生的个人权利,特别是侵犯学生人身方面以及接受教育方面权利的违法现象还比较普遍,有的还十分严重。体罚学生的情况屡禁不止。师生伦理关系、情感关系的深层次问题还有: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校、教师包办代替的,不重视学生个性特长和发展,在评价、班级管理等过程中侵害学生人身权益,忽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无限制地加重学生心理负担和学习负担。更为世人关注和谴责的是,现在,经济领域的价值规律被移植到师生的伦理关系之中,世俗的请客送礼、行贿索贿的腐朽现象在教育行业不断发生,且愈演愈烈。
怎样进行环境教育
所谓教师惩戒权,是教师为了维护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秩序,保障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依据《义务教育法》赋予教师的教育权力,针对违反学生行为规范、破坏学校校纪规章的学生而行使的一种教育管理权。它既是基于教师职业地位而拥有的一种强制性权力,也是教师职务权利之一。爱,是教育亘古至今的主题
(一)爱国,是教师社会责任的体现
(二)爱教,是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基本途径
(三)爱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
1.师爱是父母之爱的延伸 2.师爱,教育成功的条件
(四)爱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保证
(五)爱己是合格教师的起点,是成熟教师的根本条件
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1)社会分工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点,爱岗敬业是社会对每个公民的起码要求。
(2)教师的职业是一个特殊的职业。教师的主要工作是育人。育人的途径包括信息传递、组织指导、示范感召,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沟通学生和教师心灵之间的桥梁,是教书育人的基础。
(3)历来的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作为为师之本。
师爱的特点
⑴师爱是“泛爱”,不是“偏爱”。⑵师爱是“严爱”,不是“溺爱”。
⑶师爱既可“育人”,又可“交人”。3.如何做到爱学生 ⑴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
⑵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
⑶体贴入微,严格要求。⑷要以法治教。
如何在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中痛苦着,但要活着,还要快乐着?理想的教育在何方?
1.我们需要理想的教育
2.教师要追求理想教育
不负社会和学生对教师的殷切期望
1.在理论上,明确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之间的关系 对严格要求和尊重学生之间的关系强调了三点:
第一,尊重爱护和严格要求是“爱生”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尊重和严格要求的共同基础。
第二,尊重、爱护学生是严格要求学生的基础和出发点,而严格要求是尊重、爱护学生的具体体现。这也就暗示着,尊重和爱护既可能体现为对学生的宽容、关怀、信赖、理解,也可能体现为严格要求;
第三,尊重和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各种教育要求得以产生实效的条件,从而也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条件
怎样进行赏识教育
家校关系(概述)
话题一 家庭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家庭教育是家长根据自己对孩子的期望目标,按照一定的计划、步骤,通过各种中介因素(如家庭物质环境、精神文化生活、心理气氛、长辈的语言和行为等)去影响孩子,孩子又以自己的情绪和言行等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一种连续的双向的互动过程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起源
(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家庭教育的责任
(一)家庭教育的合理定位
(二)家庭教育的目的
家庭教育的目的,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做人教育”,二是“成才教育”。
做人教育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使孩子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
第二、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
第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
家庭教育的科学化
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家长要尊重孩子。其实,要注意和孩子进行思想交流与情感沟通。第三,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家庭教育中应如何按《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呢? 第一、在内容上,要知晓《意见》的规定,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第二、在方法上,要做到两个统一,即知与行的统一;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的统一。第三、在步骤上,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起步。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又是思想道德的体现。
二、家长要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
(一)家长必须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
所以必须如此。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这是由《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该法的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第二、这是由家长的“教师”职责决定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师是干什么的?《礼记》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要为人师表就得品德高尚,以身示范。
第三、这是由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从观察模仿开始的,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他们都起到示范作用。
(二)家长要在艰苦奋斗方面做子女的表率
(三)要在诚实守信方面做子女的表率
(四)在真诚待人方面要做子女的表率
(五)在尊重他人方面做表率
三、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
(一)关心单亲家庭子女
心理健康危机是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的最大难点,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有以下几大心理特征:
第一,心理封闭,敏感且攻击性强。
第二,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自卑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第三,持久性差,不能长时间做一件比较枯燥无味的事情。第四,性情孤僻,不愿与外界进行交流,有的胆小。
(三)关心困难家庭子女
(四)关心流动人口家庭子女
家庭教育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起源
(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值过高,使青少年处于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下。(二)单亲家庭、生活困难家庭和流动人口家庭的出现,使这部分家庭的子女教育面临新的困惑和问题。社会、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
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责任
《怎样进行赏识教育》 家校关系(概述)
话题一 家庭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在内。
一、家庭教育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起源
(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二、家庭教育的责任
(一)家庭教育的合理定位
(二)家庭教育的目的
家庭教育的目的,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做人教育”,二是“成才教育”。
做人教育包括三方面内容:
第一、使孩子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理;
第二、让孩子形成良好的习惯和思想道德品质;
第三、要培养孩子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家庭教育的科学化
三、社会、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
话题二 家庭教育的实施
一、家长要重视对子女的道德启蒙
第二、在方法上,要做到两个统一,即知与行的统一;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的统一。
第三、在步骤上,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起步。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又是思想道德的体现。
二、家长要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
(一)家长必须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
第一、这是由《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
第二、这是由家长的“教师”职责决定的。
(三)要在诚实守信方面做子女的表率
(四)在真诚待人方面要做子女的表率
(五)在尊重他人方面做表率
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充实提高的家长们必须了解如下七个教育观点:
1.教育的核心是做人;
2.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3.孩子一生下来就是权利主体,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以及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的参与权,玩也是孩子的权利之一;
4.世上没有坏孩子,只有多欣赏孩子才能帮助他成功; 5.培养孩子具有健康的人格比成绩好更重要; 6.向孩子学习,一家几代人共同成长;
7.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不同的爱将会给孩子带来不同的命运。
三、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
(一)关心单亲家庭子女
心理健康危机是离异家庭子女教育的最大难点,与正常家庭的孩子相比,有以下几大心理特征:
第一,心理封闭,敏感且攻击性强。
第二,消极情绪明显,常感到自卑苦恼,怀疑自己的能力。第三,持久性差,不能长时间做一件比较枯燥无味的事情。第四,性情孤僻,不愿与外界进行交流,有的胆小。
(三)关心困难家庭子女
(四)关心流动人口家庭子女 家庭教育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起源
(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值过高,使青少年处于强大的心理压力之下。
(二)单亲家庭、生活困难家庭和流动人口家庭的出现,使这部分家庭的子女教育面临新的困惑和问题。
社会、学校要指导家庭教育。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的责任:
(一)家庭教育的合理定位
(二)家庭教育的目的 家庭教育的目的,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做人教育”,二是“成才教育”。
(三)家庭教育的科学化
如何使家校教育保持同步
关心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的未成年子女教育:
(一)关心单亲家庭子女
(二)关心困难家庭子女
(三)关心流动人口家庭子女
这部分少年儿童最大的心理障碍是自卑,医治其自卑心理的灵丹妙药是尊重他们。
第一教师要尊重他们的心灵。也就是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个人意愿、理想志向、生活习性等。
第二对他们不歧视,无特殊对待。教师要时刻想到他们,在各种教育教学过程中,与他们平等相处,对他们同对其他孩子一样,一视同仁,平等相待。
第三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这部分孩子自尊心的养成是非常艰难而且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做到不体罚、不辱骂、不随意地当众批评他们、不随意向家长告状以养成并强化他们的自尊心。
对这部分学生思想道德的评论,要以他们原有的基础出发;要坚持正面评价,以奖励、激励为主;要立足于关爱、帮助、扶持和引导。通过这样的评价为他们提供改进、发展和完善的机遇。怎样进行健康上网教育
加强与家长联系的好方法:
1、QQ交流时尚、快捷、高效。
2、班主任利用互联网建立班级网页,成立网上论坛。
3、类似“家校e”信息平台、“校讯通”平台系统、教育一网通等软件提供了强大的家校互动功能。
传统的家校沟通方式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创新。
1、定期给每位学生家长寄信、家校联系卡、家校联系单、家校联系册,2、定期如开家长会,组织开放教学和 “家长接待日”活动,成立家长学校。
利用这些先进的交流工具有什么技巧呢?
1、利用OICQ与后进生的家长进行交流,在初使阶段最好是隐藏身份。
2、要慎用学生的隐私。
巧用班级日记 ——善于运用行为表现观察评价法
所谓班级日记,是班级成员“大家”写的日记。
要使班级日记充分发挥它的功效,班主任老师要做到:
首先要积极营造心理交流的“场”。怎样联系忙碌的家长
建立畅通的家校关系。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方法: 1.家长会。首先,会前将不同知识水平的家长分类,向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对家长的调查工作,调查的内容包括:年龄、工作、爱好、性别、性格、知识层次、家庭状况等。然后在家长会上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求,可以向家长倾吐学生的心声,要求家长全面的关心学生的成长,并让家长就如何丰富学生的生活、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知识献计献策。教会他们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其次,让家长变成家长会的主体,留给他们充分的时间,恳请家长对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提出建议、意见,倾吐孩子们的心声。2.家访。
3.开设家长信箱。4.约谈。
5.星期五信封 如何对待学生的过失:
家长要以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为子女作表率: 所以必须如此。有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这是由《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该法的第十条:“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
第二、这是由家长的“教师”职责决定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师是干什么的?《礼记》说:“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要为人师表就得品德高尚,以身示范。
第三、这是由儿童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从观察模仿开始的,家长的一言一行对他们都起到示范作用。
(二)家长要在艰苦奋斗方面做子女的表率
(三)要在诚实守信方面做子女的表率
(四)在真诚待人方面要做子女的表率
(五)在尊重他人方面做表率 家校沟通时应该注意什么? 1.倾听。2.对不同的家长采用不同的交流技巧。3.摆正自己与家长之间的合作关系。4.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思想。5.进一步明确与家长交流、沟通的目的。6.不要利用学生家长的权力办私事。7.运用通俗易懂、具体形象的语言与家长交流沟通。
8.多给学生肯定和表扬。
“家校e”信息平台上留言实例。家校的电子沟通。怎样与家长沟通更有效 怎样批评更合理
家庭教育资源如何开发。家长要重视对子女的道德启蒙:那么,在家庭教育中应如何按《意见》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教育呢?
第一、在内容上,要知晓《意见》的规定,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习惯。
第二、在方法上,要做到两个统一,即知与行的统一;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教育性的统一。
第三、在步骤上,从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起步。良好的行为习惯,既是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又是思想道德的体现。
面对留守儿童
第四篇:思想道德教育
青林乡大土小学关于加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案
水城县青林乡大土小学
2012年11月20日
水城县青林乡大土小学关于加强青少年
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方案
为贯彻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夏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意见的通知,结合我校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充分发挥学校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促进我校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培养复合型的高素质有用人才,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青少年学生道德养成教育为重点,把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摆在学校工作的首要位置,以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为主旋律,教育和引导青年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学校实际出发,结合我校学生思想实际健全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创设适合于每个学生健康个性发展的育人氛围,以倡导班级文化为契入口,确立学校文化,开创我校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二、实施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切实保障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学校成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目的是统筹协调和指导教育系统未成年青少年学生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职责是定期听取有关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汇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制度,及时了解和分析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研究和解决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存在的重大问题。校全体行政、年级组长、全体班主任切实抓好工作的落实,特别是班主任,要高度重视班会对学生的教育作用,积极借鉴心理健康教育、班级辅导活动课的有效做法,不断提高班会质量和教育工作质量。
未成青少年学生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严孝(校长)
副组长:彭垚(副校长),吴有华(政教主任)
组员:敖归唐寒王琴李婷杜能田年艳陈月李玉碧刘琴琴李燕李大琴张德懿蕾常芹
(二)、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活动,增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组织全校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通过学习讨论,使广大教职员工进一步提高对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严峻形势,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充分利用学校各种会议及宣传窗、黑板报、横幅多种形式,开展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活动。结合学校教育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网吧对未成年人的不良影响问题,色情书刊对学生学习的干扰,校园侵害案件问题为重点,组织力量,开展专题研究,召开家长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提出切实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三)、立足实际,明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
根据我省有关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要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纳入教育的全过程。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大力开展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与国情教育活动,弘扬和培育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教育。要积极挖掘和利用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了解区情、校情,实现培养爱国情怀、增强文明市民意识和学校主人翁意识的有机结合。要精心安排各种主题教育,如主题班会、主题团会等,组织好学生成人
宣誓活动,开展好“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
2、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
对学校周边环境及时治理,班主任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负责自己所负责的区域。包干保洁,不能存有一丝一缕的脏垃圾等等。保证学生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
3、开展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各班级要结合实际,认真宣传、贯彻教育部修订发布的《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重点进行遵守校规校纪、法律法规教育,培养学生遵守法律法规、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的意识和习惯。要按照与道德品质教育相结合,与操行评定工作相结合,与评选先进工作相结合,积极探索学生文明行为的动态管理模式和综合考评制度。要通过开展“创建文明示范班”等活动,加强正面教育,引导学生自律。
4、积极开展法制纪律教育。
严格执行校规校纪,对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学生,要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纪律处分,并将处分情况通知学生家长。对有严重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的学生,要学生的监护人积极配合。创造条件举办各种法律讲座,开展“珍惜生命,远离毒品”教育等活动。
5、主动开展网络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加强对学校网站的管理,规范网上内容,开辟学生栏目,了解情况,广泛宣传,引导学生遵守网络道德,讲究网络文明,科学地利用网络。学校在网上大量提供和不断更新健康向上的内容,为学生利用网络接受教育、收集信息、自主学习创设良好的条件。
(四)、强化措施,改进方式方法,不断增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1、突出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增强思想道德课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各课任教师要积极探索和实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与新课程改革相结合,紧紧围绕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使教材内容贴近学生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要加快学校班团活动课的改革,多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
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注重运用现代化手段优化课堂教学。重视思想品德学科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和作用的发挥。各教研组深入挖掘各科教材中蕴含着的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民主法制教育等德育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德育内容。要加强时事政策和法制教育,结合国内外重大事件,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2、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
每位教师要树立“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事事育人”的观念,充分利用社区德育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和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积极参加各级青少年各项竞赛,在学生中长期开展“阳光工程”,广泛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活动并结合各种节日,精心设计教育活动,规范教育过程,重视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严肃认真地组织好升、降国旗仪式,要在国家的重要节日、纪念日和民族传统节日期间,利用入学、入团、晨会等教育契机,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要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和学生会的作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3、重视家庭教育,促进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紧密结合。
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听取家长对学校工作和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广泛宣传家庭教育成功的个案和策略,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明确在教育学生的工作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明确向学校反映情况和问题的正确途径,不断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进一步优化校园周边环境和社区环境。要大力开展影视教育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优秀教育影视片,并渗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向学生介绍优秀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等
文化产品。努力营造“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网络。
4、面向全体,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教育。
要积极探索问题学生的教育工作,加大做好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转化、矫治工作力度,做好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教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
要用疏导的方法,以平等、博爱、宽容、友善的心态对待每个学生。积极开展学生自我管理与评价活动,采取周评价的办法,把工作做实、做细,探索出一条德育工作的新路子。
5、广泛开展师德教育活动,造就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积极宣传先进典型,树立榜样的引路作用,举办师德讲座,特别对众多青年教师要新老结对进行传、帮、带,同时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继续完善量化考评机制。
6、加强与社会各方面的沟通和交流,积极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要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社会各界对学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建立跟踪调查制度,及时了解学生毕业后的品德表现,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争取社会各界以各种方式对学校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提供支持。
三、2012年学上半年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总结工作经验。抓良好学风形成。做好会考和高考的备考工作,严格中期考试纪律,举办学习经验交流会,召开学生家长会,召开年级家长委员会会议,沟通家校联系。
第二阶段:开展“两整一抓”活动。整治校园环境,整顿学生纪律,抓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重点组织开展整治学生的上网及校园周边环境。以抓学生按时到校,环境卫生,文明礼貌,学生服饰,住宿生良好生活习惯养成等为重点,抓好基础文明教育。组织学生开展学雷锋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搞好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学会做人。
第三阶段:做好学生考前心理辅导工作,小结,反馈,完善日常基础管理,建立长久机制,强化社会监督职能。
水城县青林乡大土小学
2012.11.20
第五篇:思想道德教育
某学校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汇报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直是教育的头等大事,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为贯彻落实好中央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市教育局本着“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在德育内容、实施途径、保障措施、评价制度改革等诸多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改革和尝试,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以学校教育为主渠道、课堂为主阵地,加强德育学科渗透。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的主渠道,我们要求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充分利用中小学思想品德、思想政治课,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等有机统一与教材之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进行教学。加强各学科德育内容渗透,比如音乐、美术课侧重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强调德育“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班风、学风、校风,树凌然正气,给未成年人提供良好学习环境。
二是以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教育模式为机制,确保德育有实效性、针对性。通过召开家长会指导家长掌握正确的家教方法。促进家校沟通与合作,努力构建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有机结合的教育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充分利用校外德育活动基地、爱国教育基地、共建单位等社会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科普教育、感恩教育等,将学校教育进一步延伸,形成家、校、社会合力教育,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三位一体体系。
三是以校园文化活动、主题教育为载体,丰富德育内容。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利用特殊节日、纪念日、升旗仪式、班队会、校会等,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德育教育的内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德育氛围。
四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加强体验教育。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注重教育与实践相结合。学校每年都按照工作计划部署相应的道德实践活动,比如向雷锋学习文明礼貌月、爱国卫生月、9月份“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月”活动,暑假/寒假读一本好书活动等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悟、升华,在潜移默化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道德品质,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治理是一项社会工程。我们将积极协调、某派出所综治、司法等多部门共同参与,针对学校周边问题进行综合整治,力争使学校周边环境有较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