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记材料
1、尼泊尔的小男孩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在一个地方只买到4瓶啤酒,于是,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买到另外6瓶啤酒,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
1、你认为后来到这儿来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的原因是什么?
2、你从小男孩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2、“听”来的钢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叫亚德里安的美国将军利用战斗的间隙到战地医院探望伤员。他毫不张扬地走进病房,静静地坐在病床边,倾听每一位伤员讲述自己“死里逃生”的经历。其中一位炊事员说:他听到炮弹呼啸而来,就不假思索地把一口锅扣在自己的头上,虽然弹片横飞,战友倒下了一大片,他却幸免一死。听到这里,亚德里安将军略有所悟地点了点头,走到这位炊事员床前同他握手,脸上露出赞赏的微笑。后来,他下了一道命令:让每个战士都戴上一口“铁锅”——于是,在人类战争史上,“钢盔”这个重要发明,就因为一位将军有耐心、有雅量倾听一个炊事员的“唠叨”而诞生了,它使7万余名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免于战死。
1、钢盔的发明和倾听有什么关系?
2、在别人说话时为什么要认真倾听?
3、受伤的小鸟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发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看着它可怜的样子,便把它捡回了家。这只小鸟长着一张又长又尖的嘴巴,头上有一小撮(cuō)红色的毛,背上、尾巴上的羽毛是黑色的,腹(fù)部的羽毛是灰色的,可好看了!妈妈下班回来看见了小鸟,高兴地告诉我说:“这是一只啄木鸟。它能够捕食树洞里的害虫,人们称它‘树医生’。”我听了,心想:“原来是一只益鸟啊!等我把它的伤养好后,一定送它回大自然,让它继续给树治病。”、受伤的小鸟是一只(),人们称它()。
2、如果你发现了这样一只受伤的小鸟,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4、小鸡
小鸡们跟着老母鸡跑,就像许多小绒球在地上滚一样。它们跟着妈妈学着找食物,小小的嘴到处乱啄,有时,就在伙伴们的头上、腿上啄。冷了,老母鸡张开翅膀,那小些小鸡就连忙躲到妈妈肚子底下暖和暖和。这些小鸡真可爱。
1、短文里写了()和()。
2、小鸡冷了怎么办?
5、一把小阳伞
姑姑给冬冬找来一把小阳伞。这把小阳伞可漂亮啦!天蓝色的尼龙伞面,上面印着一只只五颜六色的气球。伞架子亮晶晶的可以照得见人。最好看的是伞柄。伞柄是个戴着气行员帽子的小姑娘的手,小姑娘正朝人笑呢!
1.从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2.简单说明小阳伞的样子。
6、长江——祖国第一大江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许多大江、大河。它们像祖国妈妈身上的血管(guǎn),给祖国带来了生命的力量(liàng)。
小朋友,你知道吗?在祖国的千万条江河中,哪一条最长呀?祖国最长的江河就是长江。它从祖国西北的青海省唐古拉山开始,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一直流入东海。长江一共有6300多公里长。万里长江是祖国的第一大江,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江。
1、祖国最长的江河是(),共有()公里长,从()开始一直流入()。
2、. 祖国的大江、大河,像()。
7、读书迷
赖宁的家乡。四面都是崇(chóng)山峻岭(lǜn),但是大山没有挡住赖宁的目光。书,使他看到了许多深山里看不到的东西,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书是赖宁的第一需要。”这是赖宁的老师对他的评价(jià)。赖宁最喜欢的书有《大地之子——周恩来》、《世界五千年》、《李四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他还订阅(yuè)了《中国少年报》等多种报刊(kān)。
每逢(féng)他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问他要什么礼物,他总是回答两个字:“要书!”只要有好书看,他可以一连几个钟头坐着一动也不动。小学三年级时,赖宁便获(huò)得了四川(chuān)省红领巾读书读报比赛一等奖。
1、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有一句话表现了赖宁爱读书是哪一句?
8、蜻蜓
晚饭后,我和姐姐正在门口乘凉。忽然飞来一只大蜻蜓,落在一棵大树上。我悄悄地去把它捉住。大蜻蜓真漂亮,两个眼珠圆溜溜(liū),亮晶晶(līng),一对红翅膀不住地扇(shàn)着。我真喜欢它,就拿着它玩起来了。
姐姐看见了,大声喊:“快把蜻蜓放了,它是益虫!”我听了姐姐的话,想到益虫对人类(lèi)的好处,就把它放了。
1、“我”为什么把大蜻蜓放了?
2、文中哪句话描写了大蜻蜓的漂亮?
9、一棵枣树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枣树。春天,树上开满了浅黄色的花。夏天,树上结满了青枣。到了秋天,小青枣慢慢地变成大红枣,树上就好像挂了很多小红灯笼。我和小朋友站在枣树下,抬头望着这些大红枣,心里想:要是吃在嘴里,一定又甜又脆。
1、这段话主要讲的是什么?
2、“树上就好像挂了很多小红灯笼”一句中的“小红灯笼”指的是()。
10、学校里的花坛 学校院子中间,有一座美丽的花坛。里面的花都是我们亲手种的。
花坛的四周,摆放着一盆盆冬青草。嫩绿的枝条向四周伸展,针叶上挂着水珠,长得非常密。挨着冬青的是五颜六色的各种小花,在花坛里开得十分好看。
同学们爱惜它,用汗水浇灌它。小花给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带来了欢乐。
1、花坛的四周有什么?()。
2、冬青草长得怎样?()。
第二篇:《鸡学游泳》2013年听记材料
《鸡学游泳》 2013年听力题
有一天,鸡看见鸭子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泳,非常羡慕,便请教鸭子,问它怎样才能学会游泳,鸭子说:“不用学。鸭妈妈带我们下水,也并不教,只喊一声„跳‟,我们扑通扑通往下
跳,就会了。”
“啊,太好了!只要有勇气就够了,这么容易!”鸡认为自己领悟了奥秘。
第二天,鸡来到小河边,鼓起勇气,“扑通”一声跳入水,天哪,它一不会换气,二不会动作,三不能保持平衡,没用多大工夫就灌了一肚子水!幸亏鸭子及时将这“落汤鸡”救上了岸。
鸡半死不活地躺在沙滩(tān)上,总结道:“看来光有勇气,没有实际本领是不行的。”
答案:
1、一不会 换气,二不会 动作,三不能 保持平衡
2、不同意,因为有些事物是先天因素所决定的,靠后天的努力也无法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所以,光有勇气也不一定学会新的东西。
第三篇:听蕉记阅读答案
【原文】
听蕉记
沈周夫蕉者,叶大而虚,承雨有声,雨之疾徐疏密,响声不忒①,然蕉何尝有声,声假雨也。雨不集,则蕉亦默默静植;蕉不虚,雨亦不能使之为声:【蕉雨固相能也】。蕉静也,雨动也,动静戛磨而成声。声与耳又能相入也。迨若匝匝嚓嚓,剥剥滂滂,索索沥沥,床床浪浪②,如僧讽堂③,如渔鸣榔,如珠倾,如马骧④,得而象之,又属听者之妙矣。
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号听蕉,【于是乎所得动静之机者欤】。
[注释]
①忒(tè):差错。
②“匝匝”句:皆为象声词,模拟雨打芭蕉的种种声音。
③讽堂:诵经于佛堂。
④骧(xiāng):腾跃。
【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带点的词(4分)
(1)声【假】雨也:
(2)【迨】若匝匝嚓嚓:
(3)得而【象】之:
(4)长洲胡日之种蕉于庭以【伺】雨:
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蕉雨固相能也。
(2)于是乎所得动静之机者欤。
3.沈周是明代的一位丹青高手,善画芭蕉,不仅用目视之,且以耳谛听之,用心求思之,写成了这篇既有音乐之美又有理趣之美的小品文。请说说本文的理趣之美体现在哪两方面?(4分)
(1)【 】
(2)【 】
【参考答案】
1.(1)假:借助或借
(2)迨:等到
(3)象:描摹、形容
(4)伺:等候
2.(1)芭蕉和雨本来就是相互契合(相辅相成)的。(固、相能、也各1分,共3分)
(2)(他)是通过听蕉悟得动静相生的机巧的人。(于是、得、动静之机各1分,共3分)
3.(1)如此美妙的清音,蕴涵着动静相生的辨证之理
(2)听着须有审美的心境,才有审美的享受。
第四篇:《节奏听记训练》教案
教学科目:视唱练耳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课题:《节奏短句的听记训练》 教学内容:2/4拍的短句听记
教学目标:通过模仿、按指定节奏型创作等课堂教学环节,使学生在一系列参与活动中,熟记各种常用基本节奏型,感知节奏单词,加强学生乐感的体验与培养,掌握会认、会读、会听、会写的能力,并为视唱及其他相关音乐实践活动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实践中感受节奏的魅力,熟记各类常用节奏单词,发展学生良好的速度感,节拍感,正确领会音值的相互关系,提高听记节奏的技巧,强化视觉、听觉和记忆的联系。
教学难点:节奏模仿和创作在教学中有很多偶发状况,如何驾驭课堂,及时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用具:钢琴、抽签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课始导入
教师:同学们!节奏是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在音乐中节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发展的力量源泉!我们已经学习了以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单位拍的各类基本节奏型,这些节奏型就好比节奏单词,是组成节奏短句的基本词汇。这节课我们要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来进行节奏短句的模仿、创作和听记!首先,请同学们一起回忆,我们已经学过的以四分音符为单位的基本节奏单词。
一拍:
四
八
前八后十六
前十六后八
十六
二拍:
二
大附点
大切分
三、师生互动,节奏模仿
教师手拍节奏短句,学生以抽签的方式进行模仿。
设计意图:用抽签的方式决定学生的练习,带有很强的随机性,容易引起学生的期待感,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保持参与性,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节奏短句的模仿,以简入繁:
四、节奏创作,实践体验
设计意图:以命题的方法,让学生自由创作一条2—4小节的节奏短句,并随机抽出创作者,并由创作者来指定同学进行节奏模仿。通过创作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各类节奏单词,创作一些与生活相关联的节奏短句,体验音乐节奏的魅力。而且利用学生之间的模仿则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1、创编要求:根据指定节奏单词,创编一条2—4小节的节奏短句,尽量体现生活场景,可以是表现行进、打篮球、模仿某位同学说话等。
2、展示评价:以学生互动方式进行模仿实践,教师则进行适当的评价。
五、听记实践,检查学习效果
1、教师在钢琴上弹出下列节奏短句,学生进行听记课堂练习。
2、校对答案并总结节奏的简写记谱法。小结与作业:
1、背唱12-6、9、10条,预习11—15条;
2、复习巩固本节课的节奏单词,预习八分音符为单位的基本节奏型
教学反思:节奏可喻为旋律的骨架,节拍则是旋律的脉搏,节奏是视唱练耳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较多的一个方面。希望通过艺术创新等方法使得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学习,使他们在宽松、自由、生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有所得。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下学期试卷听记材料
四年级语文下学期试卷听记材料:
不喝水的“考拉”
你听说过不喝水的动物吗?
“没有!动物怎么会不喝水呢?”
是呀,人类和动物都是离不开水的,几天不吃东西还不打紧,若是几天不喝水怎么受得了?然而世界上的确有不喝水的动物,不是几天不喝水,而是一辈子也不喝一口水,它便是居住在澳大利亚密林中的树袋熊。当地人叫它“考拉”“考拉”是不喝水的意思,人们是根据它不喝水的习性给它起的俗名。
树袋熊是有袋类动物,与大袋鼠是一个家庭。它不是熊,只是长相有点像小熊的模样。树袋熊终年隐居在密林之中,它吃在树上,住在树上,玩在树上,几乎不下地面行走。因此它练就了一套攀树、跳跃的高超技艺,能够从一条树枝横越到几米远的另一条树枝上。它的前脚有些特殊,一、二脚趾和另外三个脚趾是相对而生的,所以能握紧树枝儿,即使睡熟了也不会失手摔下来„„“考拉为啥不喝水呀?您还没有告诉我呢!”
哦,是啊,树袋熊不喝水并没有什么奥秘,只是因为它吃树叶,不吃其它的食物,更不吃肉类。树叶又鲜有嫩,含有充足的水分,树袋熊只吃树叶水分就足够了,不必再去找水喝,这便是一辈子也不饮水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