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学生
听课时如何“听”学生
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朱保龙
一直以来,教师听课都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集到授课者的身上。扎实的基本功、优秀的教学组织能力、出色的教学机智,都会成为课堂中的亮点。殊不知,这些离开了一个重要的群体——学生,便会成为脱离课堂实践的、纯粹的教学理论。因此,听课要从关注教师转为关注师生互动、学生的学习情况等等。新课标要求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充分发挥。那么,在听课的过程中究竟应该“听”什么呢?
笔者认为应为应该从如下几点入手:
一、预习检测
课前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对课本上的内容,上课之前最好能够首先预习一下,否则上课时有一个知识点没有跟上老师的步骤,下面的就不知所以然了,如此恶性循环,就会开始厌学。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首先要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有效地检测预习的效果,设计相应的题目。设计1-2题简单的易于操作的题目,让学生不至于被“难倒”,轻而易举地完成预习的作业,也是为一节课开了一个好头。
我们在平常听课的时候也要更多地关注教者是如何来进行这项工作的,所选择的是哪些类型的题目,怎样让预习检测不成为一种形势,同时也应思考怎样在自己的课堂中加以利用。
二、课堂中的具体内容
1、独立思考,重在理解。
在听课时,一定要把关注教者是如何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理解上,而不是在单纯的记忆上。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经过自己认真思考和分析的问题,马上由教师来给予解决,会弱化我们的独立思维能力,会养成有问题找老师的条件反射,到考试时一遇到疑难问题首先就缺乏了自信心。听课的过程中,除了跟住老师的思路,对于同学提出的疑问,也要积极的思考,看看自己是否也有相同的困惑,或者能否回答这个问题,有机会可以主动给同学解答问题。同样,在其他同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自己要集中精力分析和判断,看看同学的回答哪些是最到位最精彩的,哪些是叙述的不够科学不够严谨的,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思考问题的能力。总之,不要错过任何一次动脑的机会,让自己的课堂听课效益最大化。
2、要善于问答。
学问学问,不问难以成学。在课堂,必须设问,但也不可乱问,一定要认真思考,问到点子上,问到关键处。旨在寻求答案的问于培养能力无益,旨在寻求思路的问是善问之道,并有助于培养能力,学生在善问的同时,还要养成喜欢积极回答和善于口答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问题的习惯。
3、分清主次,巧做笔记。
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做课堂笔记固然重要,但首先要处理好记笔记与听课的关系,总的原则是以听为主,有选择
性的进行记录。如果记笔记就是把老师的板书都原封不动的照搬照抄下来,这样记笔记意义不大,又会把自己搞的很忙乱,最根本的是没有系统的听课,所以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
因此,教师也可以在听课后,关注一些学生的课堂笔记,看看笔记记载到底有没有符合要求。有没有将课堂上的重点全部记录下来。教者要在检查笔记后适当痛学生进行交流,帮助他们完善笔记,同时帮助学生理清课堂中的不不解之处。
三、学习习惯
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伴随学生的成长,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教者要注意引导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强化训练,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将每节课上的各个环节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听课的时候,我们也应关注课堂上体现了哪些学生的好的学习习惯,将一些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在自己的课堂中加以推广,让更多的学生能能够体会到好的学习习惯带来的益处。
总之,在平常的听课中,我们应该适当调整角度,不能一味关注教者,而应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身上,认真倾听学生在课堂教学 中的表现。在关注学生反应的同时去发现课堂中的亮点,将师生互动的过程和环节记载下来,然后再去客观、公正得评价一节课的有效性,我相信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师生双方都会受益匪浅的。
题目:听课时如何“听”学生 单位: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姓名:朱保龙
联系电话:*** 职务:教师
电子邮箱:***@163.com 开始从事工作时间:2006.09
第二篇:听讲座的学生范文
暴力解决不了问题
当我们在生活中和别人产生冲突时,我们是不是常常说:“有话好好说,暴力解决不了问题”。但是,如果对方是弱者或者是一个晚辈呢?你的态度是不是就会有些不一样呢?
因此,当我看到一则新闻引发的讨论,真有说不出的惊讶。这则新闻说,在长沙一辆公交车上,一个8岁小姑娘对着一位七旬老太出言不逊,骂其“你老年痴呆吧”“神经病”。旁边的女乘客看不顺眼,当场出手连打小姑娘三个耳光,导致她的脸肿了好几天,再也不敢坐公交车上学。公交车司机对记者说,他以为是家长在教育自己家孩子。
让我惊讶的是,中国网络舆论似乎倾向于支持打人者。64.40%的人认为“活该被打,谁叫你对老人出言不逊”,还有13.31%的人选择“我要在车里,我直接上脚”,只有22.29%的人认为“不该动手,那还是个孩子”。这个调查题的暴力倾向就很明显,不仅给出“直接上脚”的选项,而且反对打人的只有一项,还要加上“那还是个孩子”——假如不是孩子呢,更应该拳打脚踢了?赞同暴力袭击未成年人的理由,是小姑娘辱骂七旬老人,应该被“教训”——
在我看来,小姑娘的辱骂当然不对,但是无论如何都属于言论范畴,旁人可以呵斥她,老人也可以去告她,但是不能用暴力来解决问题。而且,正如我前面所说,暴力也解决不了问题。有人说,这样就能让小姑娘记住,辱骂老人是不对的。其实,并没有人从道理上去说服她。她记住的,只有暴力,以为强权即真理。
不给一点“(暴力)教训”,孩子能学好吗?望子成龙的母亲,可能永远都不会明白,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如此苛严,他为什么还会一犯再犯?其实道理非常简单,“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无论是家庭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孩子的首要学习模式,都不是听其言,而是观其行。你打孩子,孩子首先学到的是暴力本身,而不是你为什么使用暴力。
第三篇: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培养习惯之一专心“听”的习惯。
在人际交往中,说与听是同时出现的。作为说话者,要说得得体;作为听话者,要听得明白。听话者要学会倾听、聆听,善于用耳朵捕捉说话者的关键信息,倘若如此,就可以使谈话愉快地进行。如果不会听话的话,将会阻碍交流的顺利进行。
语文课上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一无所知,甚至是茫然、不知所措,让老师有对牛弹琴之感。并不是所提问题的难度系数大,而是学生根本就没有认真听,没有抓住提问中的关键信息。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生生、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如果听话者不认真听的话,课堂教学就会出现短路。为了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为了学生更好地与人交流,应教会他们学会听话。
上课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这是学生听懂一节课的前提。所以,教师首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专心听课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能专心听讲。我经常告诉学生,听讲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老师的“讲”,二是听学生的“讲”。老师课堂上讲的要么是启发思维的问题,要么是讲解重难点的知识,你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才能分清老师所提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才能弄懂老师讲的知识。而听学生的“讲”呢。也就是听同学的发言。因为在很多时候,老师知识提出问题,答案(知识)是从学生嘴里迸出。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
明白为什么要听讲和听什么“讲”以后,我就告诉学生,老师怎么知道你在专心听讲呢?你得用一定的姿势和动作告诉我呀。比如,别人在说的时候,眼睛东张西望肯定不是专心听讲;别人在说的时候,身子东动西动肯定不是专心听讲;别人在说的时候,小手玩东西肯定不是专心听讲;而别人讲的时候注意在听的小朋友,眼睛是望着一个方向的,手脚是不乱动的,而且会边听边思考,有时候手托着腮帮子,有时候歪着脑袋,意见相同时可以轻轻头点,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时,马上举手站起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认真听的孩子呀,最聪明了,连眼睛都是发亮的。此外,学生只有明确听课目的,听讲效果才会提高。所以,我们每节课都要告诉学生教学的内容,明确学习的要求。
向课堂要效益是教师的共识,而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听课质量的一种有效保证。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只有少部分能够持久扎实得这种习惯,还有大部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很好,小动作较多,注意力容易分散,故不能专心持久地听教师讲解,同学的发言。这样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久之,也会使学生养成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记得前苏联心理学家西•索洛维契克说过:“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还是从一年级就学会做简单的事情开始吧:身体坐正,振作起来,做好听课准备……这样,学生就会非常容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我就采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进入课堂这一阵地,开始探索、开始学习。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洞察每一个学生,不时用鼓励、表扬、眼光提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我还经常用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对别人发言给予补充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还鼓励学生能发现没听懂的地方并大胆提出来。确实,教师只有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言引导:
“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我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第四篇:听障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听障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摘 要]伴随着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逐步完善,素质教育成为各学校势在必行的教学模式。在社会教育领域中聋哑教育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不高,对比与教育领域中其他项目,聋哑教育在响应国家政策中所面临的困难十分严峻。当前,国家教育部门计划通过对听障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来强化其能力,使聋哑教育能够取得巨大的突破。本文通过对听障?W生的特点进行研究,为听障学生的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了一系列的策略。
[关键词]听障学生;信息技术;教学策略
一、关于听障学生的认知特点
信息技术课作为听障学生的重要课程,教师应在课前进行细致全面的准备,充分了解听障学生的认知特点,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效率能够最大化。听障学生是指具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其多是由于先天形成的,面对与周围人的正常交流时较为困难。其主要依靠手语的交流方式,对于信息传达的清晰性、准确性、形象性有较为严重的不足。但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窗,具有听力障碍的学生在视觉方面反而比平常人更清楚,对于直观事物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更为轻松,同时其对于具体事物的有较强的理解力但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普遍低下。
二、信息技术在听障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听障学生的教学模式对比普通的教学模式而言是特殊教育的领域,学生本人身体的障碍对教学的展开具有一定的挑战。信息技术教学当前应用程度过低是因为其本身的受认同程度不够,而听障学生需要解决的问题又相较于普通教育学生的问题更为复杂繁多,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所花费的时间也更多,在此情况下如果再加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教师所面临的困难将成几何倍数的增长。因此,当前对与听障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还极大程度的缺乏,许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然而当今社会教育模式的不断前进和完善,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教育模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面对听障学生的教育中落实信息技术是其快速提高听障学生学习的重要保证,对于聋哑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选择和制定适合听障学生的信息教学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育工作中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学既要使学生对其产生新鲜感和好奇感,又要使其拥有自主探索学习的能力,从而认识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为自身提供便利和价值。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树立自己的目标,使其与身边的同学产生良好的竞争关系,互相监督、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学生因此有了前进的动力,能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学习效益逐渐提高。信息技术老师要通过信息技术的独特魅力,让学生被其吸引产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教学方式的改进
因听障学生自身的局限性,掌握教学内容基本靠手语,在学习新知识的速度中与普校学生有巨大的差距,在进行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中,对听障学生应主动引导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科学的教育方式并不全在于老师讲解的内容,更多的在于学生本身对知识的探索和渴望。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面对听障学生与普通学生的不同,安排的教学方式也应不同,面对听障学生理解力较低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多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抓住教学的主题,对教材中的难点重点不厌其烦的反复讲述,对个别学习困难学生,教师应多加鼓励、多帮助、多交流,要有耐心、有爱心、有决心,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的优越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3.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由于听障学生的特殊性,其交往范围较为狭小,多是于身边的同类人进行交流或是与身边的人接触较少,社会活动的无法参与极大的加深了这种情况,大部分学生常常伴有自卑心理容易形成孤僻症。在新教育模式的开展下,信息技术教学不应只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更应使其树立良好的心理。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于听障学生的鼓励和评价,提高听障学生对自身的认识,增强听障学生对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使其能够正确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潜力,让听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4.把握学生的思维特点
信息技术课由于在教育领域普及时间较晚,社会信息的不断发展和教材版本的日益更新,使特殊教育教材没有完善的编写成书,诸多学校采用普教教材进行教学,听障学生因自身原因从中获取的信息较为稀疏,对听障学生的学习产生了严重阻碍。为了听障学生在信息教学中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教师应在教授过程中多结合听障学生的思维特点和社会需求,把教学中较为困难和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反复讲解,以学生掌握为基础、以社会运用为补充和培养其自身的信息素养为根本,逐步提高听障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理解和实践能力。同时要注重对听障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律知识培训,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质,多采用对比了解的方式加强观念、深化记忆。把握住听障学生在信息教学中存在的思维特点,突破教材的局限,使听障学生在信息教学中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四、结语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部分,其在教育模式中的不断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但听障学生对与信息技术的运用较为缺乏。对于信息技术引入听障学生的教学,能增加教学水平,改善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提高其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本文根据对听障学生学习的探索和研究,对信息技术在听障学生教育中的运用提高了一系列方法以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钟志贤.面向终身学习:信息素养的内涵、演进与趋势[J].中国远程教育,2013(8):21-29.[2]刘建荣.聋校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3]江梅.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听障学生的书面沟通能力[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3(34):7805-7809.
第五篇: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倾听的目的在于思考,而思考则需要用表达来表现。让学生善于倾听-勤于思考,进而乐于表达-主动倾听,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形成一个丰满的、立体的能力系统。例如教师给学生讲《小木偶的故事》,让学生听了之后试讲,学生发觉自己讲得不那么完整和精彩。这时候教师指导学生听故事要记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记小木偶和谁、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了什么事,小木偶有什么表现、内心又有什么感受……再让学生再听-再讲-修改-表达,从讲故事的基本元素和情节逐步深化到讲精彩的细节、关注人物的感受,让学生在表达的欠缺和修改中得到提高,学会倾听。
设计系统化的活动,让学生的倾听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学生倾听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缓慢而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可以分阶段培养的过程。连续性强、系统化的能力培养单元是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的有效手段。教师可利用学科的预习、新授和作业这样连贯的环节,使每一篇课文、每一项内容的教学都成为倾听能力训练的小单元。例如在教学《孔子拜师》一文时,教师在预习环节布置学生自学生字;勾画自己喜欢的和觉得重要的词句;找出人们对孔子和老子的评价。在新授时又抓住学生自学有困难的字进行分析;抓住学生不懂的问题设计教学,抓住人们对孔子和老子的评价设疑:为什么人们会佩服他们的学问、敬重他们的品行呢?从而通过读、论、辩、听、重点词语的分析等手段揭示他们的性格,激发学生的钦佩和向上的情感。作业题目抓住重点字词的书写、词句的表情达意作用和对人物的评价等几点进行设计,既与预习和教学相联系,又有纵深和拓展。这样前后贯穿,让学生听之有用,听之得法,以听促学,以学促听。这样一个又一个小单元训练下来,不愁学生的倾听能力没有提高。
以“听、说、写”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邯山区渚河路小学 胡晶晶
语文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培养,而“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听、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被架空的。叶圣陶先生指出:“苟忽于听说,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效将减损。”指出了在语文教育中“听、说”的重要性。而事实也证明学生如果能够认真落实“听、说、写”这项训练,学生的表达力,尤其是言语交际表达力有明显的提高。
一、从“听”入手,培养良好的听话习惯 “听”是一个重要认识过程,是“说、写”的重要基础,它包括注意力、理解力、分析归纳力、记忆力四个方面。如果没有良好的“听”的习惯,会错失许多向他人学习的体会,导致在“说、写”上的困难。为了落实好“听、说、写”,第一步是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培养“听”的能力。要求学生做到:
1、集中注意力。即在听人说话时,要排除一切干扰,把注意力完全指向说话人和话题。
2、倾听说话的内容,要认真听清说话人的每句话,注意他的用词、语气等方面的特点。
3、归纳说话要点。对听到的话进行重现、归纳、区分主要与次要意思,抓住说话要点。在每次“听、说、写”练习中都采用各种形式,落实、强化这套“听”的三步曲。“听”之前,强调用上学到的“听”的方法。“听”后复述说话人说的内容,以检查“听”的效果,比如在一年级教材中,关于电视节目的口语练习,就可以练习学生的听、说、写。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节目,回忆在电视节目中的神奇的童话、有趣的故事,看到的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各地小朋友快乐玩耍的趣事,看到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在这些内容中,请孩子们把自己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的印象最深的节目讲给大家听。让别人知道这个节目的具体内容,学到知识,受到教育,进而分享电视节目带来的快乐,最后以写日记的方式把节目写在自己的小本本中。
二、以“说”促“写”,培养良好的表达力
在具备了一定的“听”的能力的基础上,为配合“听、说、写”训练,在班级中可以设计一个定期活动——说人讲事。利用课前十分钟,学生自由讲述自己熟悉的某人某事或讲述在新闻中所记忆深刻的内容。孩子们的自尊心很强。为了能让自己的发言吸引人,他们更加关系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正式的“说”的场面,选择一种大家庭式的氛围。这样有助于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多数孩子都迫不及待地要试一试身手,就连最胆怯的孩子,在听了一段时间的别人的“津津乐道”后,也流露出跃跃欲试的神色,最后终于鼓足勇气开口了。
这样,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听、说、写”训练,学生的谚语交际表达力及书面表达力方面提高很快,学生也能够积累丰富的语文知识。
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
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
语文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培养,而“听、说、读、写”四项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听”的习惯,会错失许多向他人学习的体会,导致在“说、写”上的困难。因此,落实好“听”的能力至关重要。正如讲座中所说,听的训练不能只依托每单元的口语交际课,在教学中,我认为,教师可利用学科的预习、新授和作业这样连贯的环节,使每一篇课文、每一项内容的教学都成为倾听能力训练的小单元。例如:我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中,设计了这样几个片段: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师:同学们,大家用课余时间搜集了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谁愿意把搜集到的信息告诉大家?(学生需要认真倾听,才能发表看法)
2、师:老师也带来了相关影片资料,请看„„(播放影片片段)大家看了有什么感受?
(学生谈感受,并互相补充)
二、自由读文,初步感知
1、自由读文,要求:①自由读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同桌互读,指正。②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③用“ ”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文中的哪些描写使你深受感动? 学生在听清要求的基础上,通过读、议、交流补充。这样前后贯穿,让学生听之有用,听之得法,以听促学,以学促听。这样一个又一个小单元训练下来,不愁学生的倾听能力没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