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精制编码与学生培养有感
听《精制编码与学生培养》有感
越江小学 蒋少忠
4月23、24日,我有幸参加了全国中小学中层管理干部及校长思维创新与领导力提升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学习。两天的报告,四场精彩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现就学习北师大教授楚江亭老师的《精致编码与学生培养》谈谈自己的感受。
楚教授的报告,虽然理论层次高,却并不令人感到乏味。他风趣幽默,妙趣横生,“中西结合”、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生动形象,精彩纷呈。时时使得听众或开怀大笑,或会心莞尔。他以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所见所闻所学所思,从教师工作状态、教师的自我规划与管理、成功人生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教师应有的品质与习惯等方面漫谈了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给在场的每一位领导很大的启示和教益,博得了大家阵阵掌声。
精制编码,指的是民主、宽容、顺畅、逻辑性、系统性、文学性、修养性的语言,相反,则称之为粗制编码。良好的家庭文化传递给孩子的是精致文化编码,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讲座中还介绍了英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伯恩斯坦的研究:家庭文化决定着一个儿童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决定着该儿童的语言,由此影响儿童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从楚老师的列举的大量实例中我们了解了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梁启超家族的研究更是雄辩的说明了这一观点。梁启超的九个孩子都有强烈的爱国热情,个个成才,涌现出了三位院士,可谓是满门俊秀,薪火相传。
其实,楚教授讲的内容用我们中国的一句俗语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是我对讲座内容的通俗理解,其实是指家庭文化背景对孩子一生的影响。
伯恩斯坦将中产阶级孩子的看图说话:表示为精致的文化编码,语言有系统性、逻辑性、文学性、修养性。而劳工阶级孩子的看图说话:表示为粗糙的文化编码,语言没有系统性、没有逻辑性、没有文学性、没有修养性。学校使用的是精致的文化编码,所以中产阶级孩子与学校教育容易接轨,学业成就更能成功。
由此可推,梁启超家族的子女们是满门才俊,他们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以及他们所表现出的浓浓的爱国情怀那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了。
梁启超九个孩子个个成材,那就有人要问,梁启超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呢?楚江亭教授向我们介绍了梁启超与儿女们的交流是通过一封封的书信。它融入了亲情,那一封封书信的关爱,足以证明;这些信贯穿着宽容,长辈父爱的理解和开明在其中流淌;这些书信传播着自由和民主,即便是在如此传统的家庭里,自我的选择和成长,可以得到如此合宜的萌芽和茁壮。因为他的基点,与我们的现代教育的功利主义色彩是完全背离的---培养健全的人格。
梁启超先生的教育成果,在这些书信里是充分体现了。一门三院士的简称,足以让我们很多家庭的北大清华黯然失色。长子梁思成是众所周知的建筑学家,次子梁思永是考古学家,梁思礼则是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九个子女中出了三个中国科学院院士。其他六个子女则各自在事业中独有建树。良好的教育,带给他们的成长是健康的,是人性化的。梁启超先生宽容,睿智,真情,开明的教育,值得我们学习。而梁氏一辈的人才辈出,也是我们中国社会的大幸。
梁启超先生家庭教育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培养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怀;
二、造就孩子高尚的道德品质;
三、教育孩子不断追求知识;
四、树立孩子自强不息,成就未来的理想与信念;
五、人生目标的教育;
六、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丰富孩子的文化底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位母亲,如何为孩子传递精致编码,如何培养孩子的精致编码能力,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
这就给我们每位为人父母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任务:在孩子成长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精致文化编码,让孩子在潜移默化的优良的家教环境中和谐健康的成长。我们要让他们感觉到我们对人类美好品行的锻造、对知识的渴求、对个性的张扬等等,以之我善行导其行,以我之真诚导其诚,不断地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儒雅高洁的环境中和谐成长!
这也给我们每位为人师者提出了一个重要任务:在学生的成长中,我们要给他们提供精致文化编码,让他们在潜移默化的优良的教育环境中和谐健康的成长。我们每位老师要不断地提升我们的道德情操,使我们的人格成为学生成长路上一面高高飘扬的旗帜;我们好要不断的提升专业素养,靠精深广博的业务浸染;我们不断的优化学校的育人环境,让学生们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幸福成长!
我们通过不断地丰厚自己,通过严于律己不断地锤炼自己的德行,我们通过修炼自己,不断地提升我们教育水平。在培养孩子、教育学生时,我们能给他们提供最佳的、最适宜教育,自觉地用精致的文化编码,即语言有系统性、逻辑性、文学性、修养性、民主平等的对话,远离粗糙的文化编码让学生们在接受“精致编码”中,走向卓越,奔向崇高,做最好的自己。
第二篇:楚江亭教授精制编码与学生培养
精制编码与学生培养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楚 江 亭
主要内容
一、从“某一周的新闻”、“一个调查”谈起;
二、国内外有关著作中关于精制编码的研究;
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梁启超家族的个案研究。
一、从“某一周的新闻”、“一个调查”谈起
2008年11月14日——11月18日一周之内,在新闻网站不完全检索得到的新闻中,青少年犯罪报导竟然多达12条!
4中学生逃过死刑相视而笑
孩子们到底怎么了
14岁少年连盗8辆机动车落网 称只是觉得好玩
八少年杀人掠物 年龄最小只有16岁最大不过19岁
今天上午,宣武警方传来消息称,昨天刚抓获了4名在学校门口抢劫学生手机的未成年人。记者意外发现,“4名未成年人”成了一周来见报频率相当高的词汇。
长春的少年黑帮抢劫故意伤人 这是怎么了?
全国近7万少年去年被捕
200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未成年犯罪嫌疑人69780人,占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总数的9.1%,比2002年上升了12.7%,其中侵犯财产罪,占批捕总数的75.3% 据了解,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4个特点:
———从犯罪主体分析,青少年犯罪向低龄化发展。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近几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其中,严重刑事案件明显增加,在未成年人犯罪中所占比例已由1991年的1.3%上升到1999年的1.9%。
———从犯罪手段来说,青少年罪犯的作案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特点。青
少年在作案中不计后果,手段越来越残忍。
———从犯罪类型来看,财产犯罪、暴力犯罪和性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涉毒案件数量剧增。
———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目前青少年犯罪中,有70%是团伙犯罪。
(作者:姚莉莉 范彩云来源:海南日报)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项统计: 犯罪青少年父母以第10阶层居多,约占58%左右,第7、8、9阶层约占25%左右。
那么,家庭文化背景与个人成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二、国内外有关著作中关于精制编码的研究
英国著名教育社会学家伯恩斯坦,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曼海姆教席教授,对此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其著作《阶级、编码、控制》一书,可以说是主要的代表作。
他认为:家庭文化决定着一个儿童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又决定着该儿童的语言,由此影响儿童在学校的学习成绩。(简单介绍)
这些孩子还会重复走他们父辈的路:同样的工作环境,同样的生活氛围,同样的文化情境,同样的又要影响他们的下一代。教育似乎对他们没有任何改变,只不过又是一个轮回。
1970年,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出版了《教育、文化和社会的再生产》一书。在书中布尔迪厄论断:教育是阶级再生产的机制。1977年,威利斯在《学做工》一书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工人阶级的后代,往往只能得到属于工人阶级的工作,而很难突破这个限制。现在,同样的现象在中国再现了。
二、四部著作中家庭教育观点
(一)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
(二)吴康宁:《教育社会学》
(三)郑世仁:《教育社会学导论》
(四)玛丽· 杜里· 柏拉阿里斯· 冯· 让
丹:《学校社会学(第二版)》
三、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梁启超家族的个案研究
维护祖国的尊严和荣誉
梁帆,1974年生,梁启超曾孙女。威斯康星大学哲学硕士,纽约市立大学哲学博士。
梁启超家族的百年辉煌
梁启超不仅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文化大师,他一生留下了1400多万字的著作,深深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影响了自己的孩子。他的九个子女个个成才,涌现出了三位院士,可谓是满门俊秀,薪火相传。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
1895年,联名“公车上书”
1898年,“百日维新”.
民国建立后,积极参政议政,两度入阁,反对复辟.
1919年,游历欧洲,回国后潜心学术。
生平著述多达1400万字,内容广及政治、历史、经济、教育、哲学、佛学、文学、新闻学等诸多方面。
梁思顺(令娴)(1893-1966)
梁思成(1901—1972)
梁思永(1904—1954)
梁思忠(l907-l932)
梁思庄(1908-1986)
梁启超次女,著名图书馆学家,生于日本,先后就读于加拿大蒙特利尔麦基尔大学、美国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1931年学成归国后,先后在北平图书馆、燕京大学图书馆、广州中山图书馆从事西文编目工作。1936年重返燕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
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北京大学图书馆是中外闻名的大型图书馆,馆藏图书300万册和古今中外大量珍贵的文献资料。梁思庄从事图书馆工作整整50年,业务经验丰富,精通英、法、德、俄等语言,对于各种西文的工具书和其他书刊资料十分熟悉,北大图书馆的几十万种西文图书的目录都经她亲自编制或指导编制而成。这套目录是她一生心血的结晶,它的高质量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交口称赞。
梁思庄(1908-1986)
1980年在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大会上,梁思庄当选为副理事长。1980年她以古稀高龄和北京图书馆长丁志刚一起代表中国图书馆学界,参加在马尼拉举办的世界图书馆会议。1981年3月又一次参加在南京举办的世界图书馆会议。
梁思庄因积劳成疾,1981年4月14日晚,不幸患大脑中动脉栓塞症,经抢救脱险,下身瘫痪,再不能回到终生热爱的图书馆工作岗位。经多年久治不愈,于1986年5月20日离开人世,终年78岁。
梁思达(1912-)
梁启超四子,经济学家。1912年出生于日本,1913年回国。1937年毕业于南开大学经济系,是国内最早自行培养的经济学研究生。曾去9个省市、20几个地方访问学习合作社事业,回校后写成《中国合作事业考察报告》一书。
抗战期间在重庆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和中国银行长沙支行任职。不久,调到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秘书处,后在调研处任统计科科长,兼做内部资料的编辑工作。1949年后在国务院外资企业局(后改为国家工商管理局)任职。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他曾参与科学院经济所编写《中国近代经济史》一书。1965年主编了《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一书。1972年退休,现住北京。
梁思懿(1914-1988)
梁启超三女,生于北京。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毕业于北平燕京大学,在校曾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担任燕京大学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大队长,是燕大学生游行示威的领袖,与王若兰等被称为“燕京三杰”。在民族危急时刻,她到上海举办女工夜校,宣传抗日救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基督教女青会劳工部工作。1941年赴美国学习历史,南加州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芝加哥、纽约社会学院任教。
1949年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历任山东白求恩医学院教师、山东省妇联主席。1955年2月调任中国红十字会对外联络部主任。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工作20多年,足迹遍及五大洲,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红十字会议。是全国政协第六届委员。1988年病逝于北京。
梁思宁(1916-)
梁启超四女,生于上海,早年在南开大学读一年级,1937年,因日军轰炸学校而失学。1940年在思懿影响下投奔新四军,来到一二三支队司令部战地服务团工作。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由于“左”的思潮影响,梁思宁被开除党籍,蒙冤35年,直到1983年才平反昭雪,撤消一切错误决定,恢复党籍。梁思宁现已离休,住在山东济南。
梁思礼(1924—)
梁启超幼子,17岁随三姐梁思懿赴美求学,进入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边打工边读书,洗碗碟、当救生员,苦读八年。在普渡大学两年内完成3年的课程,1945进入幸幸那提大学(Cincinnati)学自动控制,考获硕士(1947年)和博士学位(1949年)
1949年9月回国。1956年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梁思礼被任命为导弹控制系统研究室副主任,是钱学森院长手下的十个室主任之一。参加了1966年10月27日在中国国土上进行的导弹核武器实验,该次实验的成功震惊了全世界,从此中国进入了核大国的行列。
梁思礼(1924—)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才女林徽因
原名徽音,福建省闽侯人。l904年6月10日生于杭州,1955年4月1日病逝于
北京。1916年入北京培华女子中学,1920年4-9月随父林长民赴欧洲游历伦敦、巴黎、日内瓦、罗马、法兰克福、柏林、布鲁塞尔等地,同年人伦敦圣玛利女校学习。1921年回国复人培华女中读书。1923年参加新月社活动。1924年留学美国,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1927年毕业,获美术学士学位。同年入耶鲁大学戏剧学院,在G.P.帕克教授工作室学习舞台美术设计。1946年后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讲授《中国建筑史》课并为研究生开设《住宅概说》等专题课。1949年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工作,1951年为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设计纹饰和浮雕图案,1951年调查研究景泰蓝生产工艺并设计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景泰蓝新图案,还亲自参与测试。
1950年兼任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工程师,1953年当选中国建筑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建筑学报》编委、中国建筑研究委员会委员。
1945年,美军司令部采纳梁思成的建议,取消了对日本京都、奈良两座古城的轰炸,使得两座古城的所有历史建筑完整保存下来。
1951年,梁思成与林徽音精心描绘了他们寄予在城墙之上的理想,对他们而言,古老的城墙无疑是具有永恒的生命的。然而,梁思成热情的建议和美好的憧憬并没有挽回城墙即将消失的命运。1952年底开始,北京外城城墙因为妨碍交通,限制首都的发展被陆续拆除。
抗战中期,母亲因疾病缠身久卧病榻,而日军铁蹄步步进逼,局势危若累卵。战后,梁从诫回顾这段历史,曾问病中的母亲:“如果当年日寇真的攻占了重庆,你们怎么办?”林徽因淡淡一笑:“那有什么?中国读书人有个老传统,门口不还有条扬子江吗?”
梁启超家族的家庭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我的祖国正在苦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哪怕仅仅是暂时的。” ——梁思成 道德品质教育
“生当乱世,要吃得苦,才能站得住,一个人在物质上的享用,只要能维持生命便够了,至于快乐与否,全不是物质上可以支配。”
追求知识教育
既要专精又要广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良好的家庭氛围
注重“趣味教育”
所谓“趣味教育”,从文化来讲,既继承了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同时也吸纳了西方先进的文化精神,而当时的时尚恰恰就是传入中国不久的西方文化 尊重个性发展
“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
谢谢请批评指正!
第三篇:精制故事有感
读《说说精制的故事》所想
张凤是我的老同学也是我的同事,她的爱人以前是精制车间的,精制车间挂的大标语还是她爱人写的呢,精制车间就在研究化验分析车间的东面。2007年8月,由于公司产品结构调整,润滑油装置加工量小,能耗高等原因,精制所属装置被关停。这就是精制给我留下的印象。
记得有一天我上夜班,看到交接班室有本书,书的名字是《说说精制的故事》,当时我没有反应过来,看到封面的照片,感觉有些熟悉的面孔。张匀告诉我书中所指的精制就是公司已经关闭的精制车间。怀着好奇的心情,我一页一页毫不停歇的将其看完。原来精制车间有着这么丰富的内容不为人知。
合上这本书,我被书中一个个小故事感染着,不能平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精制车间全体员工那份深深的情,浓浓的意。
特别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几点:
1思想政治工作独具特色。人们都不喜欢说教,每个人都是独立自主的,处于平等的地位。谁也不比谁高一等,尤其是领导,能融入员工的大家庭中,才能有利的展开工作。精制车间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太多的说教,而是将工作融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通过
活动,增强员工的责任意识,消除彼此的隔阂与误解,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它的良好氛围,引导,督促每位员工积极向上,不敢懈怠。
每年的金秋,精制车间组织的海边野餐是让每个精制人最难忘的。员工们提早一周就开始准备,有的买鱼虾,有的买蔬菜,有的准备各种饮料。每个班组准备的食材种类各不相同,五花八门。在海边,他们大家愉悦的忙碌着:调肉馅,拌凉菜,烤羊肉串。班组之间互相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互相聊天,此情此景让人羡慕。员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彼此之间拉近了距离,心贴心的交流。
精制车间一年四季都在搞活动,装置开工时有形式多样的劳动竞赛,小指标竞赛;装置停工时有全员参与的运动会;年底有车间聚餐;时不时还有舞会。车间给予他们真金白银的支持,不仅有精神的享受,还有物质的奖励。
2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规范。
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与劳动纪律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每天在车间生产碰头会上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讲评,做到奖惩分明。对于犯错误的员工给予批评,让员工认识到违反纪律是错误的,将处罚的资金用于奖励表现优秀的员
工。
3领导以身作则,奋斗在最前线。
94年,容-303底抽出阀法兰发生了泄露,为了不让损失扩大,车间决定带压堵漏,姜德民主任冲在最前线进行事故处理,主任和班长在前边换阀,后面的同志拿着水龙头给他们冲水以减轻溶剂对他们的刺激。泄露的液体含有糠醛,这种有毒溶剂对人体有害,党员干部不怕苦,不怕累冲锋在第一线,这种奉献精神正是我要学习的。
我在书中看到了好几个类似的故事,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感染着每位员工,使全体员工得到鼓舞,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在领导的带领下,每年的检修中,车间组织员工自己清洗换热器,用钢筋逐个管进行疏通,由于检修在冬季,清洗时冰冷的水飞溅在脸上,身上,员工没有被吓倒,依然坚持。同时车间利用停工之际,把装置阀门承包到班组,逐个阀门更换填料,此项工作每年节约费用30多万。
4关爱员工,从小事做起。
在精制车间这个大家庭,每位员工都是家庭成员。车间把家庭成员看着不起眼的小事都当成大事去对待。员工结婚生子,员工及家属生病,病故等事情,车间
都会安排专人负责,关心帮助,让每位员工都感受到车间这个大家庭的温暖,自觉加倍努力工作回报车间。
在精制车间,一股浓浓的人情味弥漫在每位员工身上,吃饭时,师傅们会争先恐后的将自家做的好吃的往你碗里夹,饭后,大姐们会主动将你的碗筷洗干净;节假日,当你在宿舍孤独难耐时,老师傅会突然找上门来,邀你喝上几盅;即使你头发过长,而又懒得修理时,身边也会有人大喊一声“我们宝坻人人都是理发匠!快坐下,我来给你理!”
(二班赵瑛)
第四篇:听《自我意识的认识与培养》有感
听《自我意识的认识与培养》有感 最近陶舒老师讲了一堂关于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心理讲座,作为听众,同时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让我对自身与对周围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看法,特别是结合自己所见所闻的身边事情让我对自我意识方面有更进一步的启示。
所谓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身心状态及对自己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它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及其状态的认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认识;对自己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认识。自我意识不仅是人脑对主体自身的意识与反映,而且人的发展离不开周围环境,特别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制约和影响,所以自我意识也反映人与周围现实之间的关系。自我意识是人类特有的反映形式,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
可见而知自我意识的重要性对一个人的人生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作为当今在校的大学生来说。最近看到许多关于国内高校校园发生的悲剧新闻,不禁让人感到痛惜,我在想为何作为高学历,高素质的大学生竟会做出变得这么脆弱,这么无知,这么无情。看到复旦大学的黄洋投毒事件,两个或许前途光明,成为未来国家人才的大学生,却走上了两条不同的不归路。我们在为不幸被害的大学生黄洋默哀痛惜时,也在为同是大学生的凶手林某惋惜。一件同寝生活上的小事,林某却以生死的代价加害了同是室友,又同是在校高材生的黄洋,让人不禁愕然。作为接受高素质教育的大学生,是如此无知,无法,无情,让人不得不质疑其个人心理素质,道德意识,自我意识是否健全。我想正是自我意识的残缺导致个性的扭曲,最终酿成如此的悲剧!
首先,自我意识是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的条件。一个人如果还不知道自己,也无法把自己与周围相区别时,他就不可能认识外界客观事物。特别是当一个人在大脑被负情绪占据的时候,容易失去自我意识,丧失理智而冲动做出悔恨终生的事。我想林某便是如此,过于放大与别人的矛盾而产生报复室友的冲动,丧失了理智。其次,自我意识是人的自觉性、自控力的前提,对自我教育有推动作用。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的时候,才会自觉自律地去行动。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就有助于他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取得自我教育积极的效果。一个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我想亦有强烈的自制力和自控力,懂得急躁激动时,头脑冷静。再次,自我意识是改造自身主观因素的途径,它使人能不断地自我监督、自我修养、自我完善。可见,自我意识影响着人的道德判断和个性的形成,尤其对个性倾向性的形成更为重要。
通过对自我意识的认识使我明白对自我意识的学习与培养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自身的发展,还关系我们的社会和国家。一
个人心理健康的发展与他的心理自我意识发展的是密切相关的。心理自我发展完善的个体能够以客观的社会标准来认识社会和评价事物,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形成对待现实的正确态度、理想与信念等。因此要提高人的社会价值,使人生更有意义,就必须善于认识自己、设计自己、安排自己、控制自己,使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相协调、相和谐。尽可能去发展每个人的自我监控能力。在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同时,实现个人人生价值,这样,不仅有利于自己,而且有利于整个社会和国家甚至整个人类。你说呢?
第五篇: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培养习惯之一专心“听”的习惯。
在人际交往中,说与听是同时出现的。作为说话者,要说得得体;作为听话者,要听得明白。听话者要学会倾听、聆听,善于用耳朵捕捉说话者的关键信息,倘若如此,就可以使谈话愉快地进行。如果不会听话的话,将会阻碍交流的顺利进行。
语文课上有时候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一无所知,甚至是茫然、不知所措,让老师有对牛弹琴之感。并不是所提问题的难度系数大,而是学生根本就没有认真听,没有抓住提问中的关键信息。语文课堂教学本身就是师生、生生、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如果听话者不认真听的话,课堂教学就会出现短路。为了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为了学生更好地与人交流,应教会他们学会听话。
上课专心听讲,集中注意力,这是学生听懂一节课的前提。所以,教师首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专心听课的良好环境,让学生能专心听讲。我经常告诉学生,听讲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认真听老师的“讲”,二是听学生的“讲”。老师课堂上讲的要么是启发思维的问题,要么是讲解重难点的知识,你只有在认真听课的基础,才能分清老师所提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才能弄懂老师讲的知识。而听学生的“讲”呢。也就是听同学的发言。因为在很多时候,老师知识提出问题,答案(知识)是从学生嘴里迸出。同学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要注意听,边听边想,同学回答得对或不对,如果不对,错在什么地方;如果让自己回答,该怎样说好。
明白为什么要听讲和听什么“讲”以后,我就告诉学生,老师怎么知道你在专心听讲呢?你得用一定的姿势和动作告诉我呀。比如,别人在说的时候,眼睛东张西望肯定不是专心听讲;别人在说的时候,身子东动西动肯定不是专心听讲;别人在说的时候,小手玩东西肯定不是专心听讲;而别人讲的时候注意在听的小朋友,眼睛是望着一个方向的,手脚是不乱动的,而且会边听边思考,有时候手托着腮帮子,有时候歪着脑袋,意见相同时可以轻轻头点,若需要补充或有不同的看法时,马上举手站起来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认真听的孩子呀,最聪明了,连眼睛都是发亮的。此外,学生只有明确听课目的,听讲效果才会提高。所以,我们每节课都要告诉学生教学的内容,明确学习的要求。
向课堂要效益是教师的共识,而良好的听课习惯是听课质量的一种有效保证。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只有少部分能够持久扎实得这种习惯,还有大部分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很好,小动作较多,注意力容易分散,故不能专心持久地听教师讲解,同学的发言。这样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低,久之,也会使学生养成不认真听课的坏习惯。记得前苏联心理学家西•索洛维契克说过:“要想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我们还是从一年级就学会做简单的事情开始吧:身体坐正,振作起来,做好听课准备……这样,学生就会非常容易地把注意力集中在老师的讲解上。”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我就采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学生进入课堂这一阵地,开始探索、开始学习。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洞察每一个学生,不时用鼓励、表扬、眼光提示等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我还经常用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对别人发言给予补充等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还鼓励学生能发现没听懂的地方并大胆提出来。确实,教师只有先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语言引导:
“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我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