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日行一善
八达小学“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株洲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和落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视讯会议精神,积极创新中小学德育教育方法和工作的新途径,结合我校教育实际,制定本方案。
二、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日行一善”活动的组织领导,特成立学校“日行一善”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 赵腾达 副组长: 李蓉晖
成员:陈赛文 罗蔡艺 张晓华 康梅红 邓 念
罗敏 杨红艳 刘光辉以及全体中队辅导员
主要分工如下:
李蓉晖负责“日行一善” 活动的整体安排、组织协调工作;
陈赛文、罗蔡艺、张晓华负责活动的具体落实、检查、总结工作及活动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康梅红、杨红艳、刘光辉负责各年级组活动的组织工作及“行善日记”的检查与评比工作;
罗敏负责活动的摄影及材料的编辑工作; 邓念负责活动宣传信息的收集、宣传报道工作。
三、活动目标
通过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使我校学生充分体验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行来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完善,让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而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起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达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行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推动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
四、活动内容:寻善源、存善心、发善言、行善事
“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一个从学善、行善、思善到扬善的过程。学生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感受、体验,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善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
“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活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寻善源:就是培养和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
存善心: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向善、从善、行善的心理品质,拥有爱心、富有同情心、怀有感恩之心等。
发善言: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会理解别人、安慰别人、鼓励别人。
行善事: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觉为他人和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以及与人和睦相处等。
五、活动对象: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环境
善待自己: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上进,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快乐成长,心理自调,行为自律、情感自控。
善待他人:正确认识别人的长处与不足,接纳他人,乐于助人,宽容他人的过失,忍让他人的过激,能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能为别人的忧愁而忧愁。
善待环境: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六、活动范围: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
善在学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做合格的学生。
善在家庭:孝顺父母,生活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待人热情,做合格的主人。
善在社会:正确认识和面对社会,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爱护环境,追求和谐,做合格的公民。
七、活动过程
“日行一善”是一个从想善、言善、写善到行善、思善、扬善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升华的过程。
想善:就是每天在心中回想自己或他人的善行、善言。
言善: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每天说一些自己或他人的善举、善言;一层是语言文明。要会安慰人、会鼓励人、会理解人等,不断送给他人温馨与热情。
写善:就是把每天想的善事、说的善事、做的善事、看的善事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是形式上积德、厚德的一个过程。
行善:是善的落脚点。能积极为他人做好事,对人有礼貌,与人和睦友好相处等。行善就是方便他人、善待自然、和谐社会。行善也可以是改掉自身存在的缺点,修正已有的错误。
思善:是想善、言善、写善的思想升华,是自己内在品质提升的重要过程,自己通过对善事的感悟和反思,将善变成自己优秀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变成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从而支配自己的行为。
扬善:就是不断地利用各种机会向周围的人宣传行善的好处,讲古今中外行善积德的名人故事,宣传行善积德对自然、他人、社会以及诸事众物的相生关系,引导大家都明白行善于人于己都有利的道理。
八、活动措施及要求
坚持“日行一善”活动要有机渗透在学校德育教育之中,同时,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行善活动。要重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各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行善教育。
(一)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有效的载体传播善文化。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的结晶,既有文化积累、智慧启蒙的作用,又有规范言行、培养人格的功能。通过演经典、唱经典、书经典、诵经典,为学生提供认知、践行的平台。
(二)开发校本教材。各班级在开展 “日行一善”活动中,要研究和开发校本教材,使其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学校可组织人员编写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诗词、歌曲、童谣等。
(三)开展实践活动。各班级要建立学生《“日行一善”成长手册》,以学校社区、社会为平台,组织学生开展“手拉手”、“结对子”、“一帮一”等丰富多彩的互助活动,要将“学习雷锋精神、争创文明城市”和“日行一善”活动相结合,长期广泛地开展相关活动,创文明和谐校园。
(四)开展理论研究。各班级在“日行一善” 活动中,可将实践活动和理论研究相结合,提升“日行一善”活动的社会价值。
九、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4月-5月)
2012年4月中旬,举行隆重的活动启动仪式。向全体学生宣讲活动主要内容、活动范围和学生分层目标,让学生深刻认识开展“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广播等媒体,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通过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在学生当中认真做好“日行一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开展“日行一善”活动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实践实施阶段(2012年6月――11月)
1、每天坚持至少做一件好事,每天认真记录“行善日记”。
2、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学生《“日行一善”成长手册》,通过看、读进行体验并记录下来,定期在一定的范围内汇报,各班要及时组织总结,开展总结评价,发现闪光点,将突出的人和事加以推广。
3、发动学生通过看、读向善、从善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和善人善举的故事。
4、组织开展优秀事迹报告会,表彰做善事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通过校报、黑板报、广播等途径宣传优秀事迹,把做好人好事作为学校的一种校园时尚。
5、少先队大队部要在全校各年级举行“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主题班、队会比赛,检验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情况和取得的效果。
第三阶段:年度总结表彰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
在各班级总结的基础上,学校将结合活动,对“日行一善”活动的情况进行阶段总结,表彰奖励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
结合开展“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进行总结,并表彰先进班级和先进学生。在认真总结活动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活动效果,常抓常新,突显特色,构建长效机制,使之成为我校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学校日行一善活动方案
小学“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活动内容,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培养少年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活动目标
通过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使我校学生充分体验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行来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完善,让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而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起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达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行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推动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活动内容: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
善在学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做合格的学生。
善在家庭:孝顺父母,生活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待人热情,做合格的主人。
善在社会:正确认识和面对社会,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爱护环境,追求和谐,做合格的公民。
四、活动对象: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环境
善待自己: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上进,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快乐成长,心理自调,行为自律、情感自控。
善待他人:正确认识别人的长处与不足,接纳他人,乐于助人,宽容他人的过失,忍让他人的过激,能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能为别人的忧愁而忧愁。
善待环境: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五、活动范围: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
善在学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做合格的学生。
善在家庭:孝顺父母,生活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待人热情,做合格的主人。
善在社会:正确认识和面对社会,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爱护环境,追求和谐,做合格的公民。
六、活动措施及要求
1、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具体要求: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从学习、纪律、安全、卫生、活动等方面能约束自己;其次是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再次,礼貌待人。遇到同学、老师要问好,每天放学后回家要主动与家里人打招呼,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并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2、紧密结合学校开展的“评星”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入到“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做善事的快乐。要求学生,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每人每日至少做一件善事,个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形成“知行善、学行善、比行善”的良好局面。
3、把“日行一善”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寻善源与品德课教学、经典诗文诵读、校本实践课程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存善心要与日常行为规范结合,与班规相结合,培养和教育学生向善、从善、行善的心理品质,拥有爱心、富有同情心、怀有感恩之心等;纳善言应该与文明礼仪常规教育相结合,行善事要与平时的一举一动、行为习惯的养成相结合。
4、把“日行一善”活动和学校各类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一是开展民族团结“手拉手、结对子、一帮一”活动。二是把“日行一善”落实到交通安全宣传、遵守交通规则,自觉路队,上下车不拥挤,安全过马路等行动之中。三是开展“绿色小卫士”行动,把“日行一善”落实到维护公共卫生、进行环保宣传、环境保护实践等行动之中。四是班级成立“日行一善”志愿者小队,利用下周末及节假日,深入社区进行敬老爱老活动。五是落实到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中,活动不扰民。
5、广大教职工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自己的善行来感动和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每日以学生课业辅导、心理辅导为主,为需要帮助的学生和家庭,献出自己的爱心。
6、从学生“文明礼仪”入手,深入开展“五不五多行动”,即:不随意扔废弃物,多弯腰捡起一片纸屑;不浪费水资源,多拧紧一个水龙头;不践踏花草,多保护环境;不讲脏话粗话,多说“您好、谢谢、对不起”;不自私自利,多伸援助之手。让学生明白:不论时间、不论地点,对身边人和事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帮助、一个小小的弯腰动作等都是善举。
7、要求教导处和大队部积极发动学生收集向善从善的名人故事、诗词和身边的善人善事,要求每人会讲一个善人善事故事;每月办一期黑板报,并利用校园广播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善德,表扬好人好事。
第三篇:学校日行一善活动通知
关于开展《“日行一善”主题实践活动方案》的通知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区教育局“日行一善”主题实践活动方案,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活动内容,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逐步培养广大少年的良好行为习惯。我校将实施“日行一善” 教育实践活动,积极中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使我校的德育工作体现学校特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
学校“日行一善”活动要有机渗透在学校德育工作之中,同时,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行善活动。要重视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整体合力,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行善教育。让学生充分体验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的目标。学生在体验行善快乐的同时,树立善念、拥有善心,真正做到了把行善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中。具体工作如下:
(一)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有效的载体传播善文化。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美德的结晶,既有文化积累、智慧启蒙的作用,又有规范言行、培养人格的功能。通过演经典、唱经典、书经典、诵经典,为学生提供认知、践行的平台。
(二)开发校本教材。各学校在开展 “日行一善”活动中,要结合校本课程,研究和开发校本教材,使其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条件的学校可编写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诗词、歌曲、童谣等。
(三)开展实践活动。各学校要通过建立学生《“日行一善”成长手册》等方式,记载学生的行善记录,定期组织学生回顾,激励学生的积极性,要将“学习雷锋精神、做美德星级少年”和“日行一善”活动相结合,长期广泛地开展相关活动,创建文明和谐校园。
共青团玉门市三中团委 2013年3月18日
玉门三中“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
实
施
方
案
玉门市三中 2013年4月30日 玉门三中“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活动内容,创新学校德育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逐步培养广大青少年的良好行为习惯。从2013年春季开始,学校将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德育工作关系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长期坚持,我们以“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积极探索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途径,使我校的德育工作体现学校特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发展大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针对当代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特点,结合本地的地域文化和我校实际,全面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活动面向全体学生,扎实开展,引导学生“修身、修心”,从而全面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活动目标
通过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使我校学生充分体验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逐步实现由“日行一善”到“时时行善”,最终实现“善行一生”。通过活动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行来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完善,让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而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起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达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行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推动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
三、实施原则
1、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
2、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
3、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实践的原则。
5、坚持突出特点、体现特色的原则。
6、坚持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原则。
四、活动内容:寻善源、存善心、发善言、行善事
“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效途径,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它是一个从学善、行善、思善到扬善的过程。学生通过长期的观察、记录、感受、体验,在头脑中逐渐形成善的道德观念,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懂得有所为有所不为。
“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活动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寻善源:就是培养和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
存善心: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向善、从善、行善的心理品质,拥有爱心、富有同情心、怀有感恩之心等。
发善言: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会理解别人、安慰别人、鼓励别人。
行善事: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觉为他人和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以及与人和睦相处等。凡是一切真、善、美的意识和行为,凡是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意识和行为,都属于“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
五、活动对象: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环境
善待自己: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上进,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快乐成长,心理自调,行为自律、情感自控。
善待他人:正确认识别人的长处与不足,接纳他人,乐于助人,宽容他人的过失,忍让他人的过激,能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能为别人的忧愁而忧愁。
善待环境: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六、活动范围: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
善在学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做合格的学生。
善在家庭:孝顺父母,生活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待人热情,做合格的主人。
善在社会:正确认识和面对社会,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爱护环境,追求和谐,做合格的公民。
七、活动过程:
“日行一善”是一个从想善、言善、写善到行善、思善、扬善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升华的过程。
想善:就是每天在心中回想自己或他人的善行、善言。
言善: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每天说一些自己或他人的善举、善言;一层是语言文明。要会安慰人、会鼓励人、会理解人等,不断送给他人温馨与热情。
写善:就是把每天想的善事、说的善事、做的善事、看的善事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是形式上积德、厚德的一个过程。
行善:是善的落脚点。能积极为他人做好事,对人有礼貌,与人和睦友好相处等。行善就是方便他人、善待自然、和谐社会。行善也可以是改掉自身存在的缺点,修正已有的错误。
思善:是想善、言善、写善的思想升华,是自己内在品质提升的重要过程,自己通过对善事的感悟和反思,将善变成自己优秀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变成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从而支配自己的行为。
扬善:就是不断地利用各种机会向周围的人宣传行善的好处,讲古今中外行善积德的名人故事,宣传行善积德对自然、他人、社会以及诸事众物的相生关系,引导大家都明白行善于人于己都有利的道理。
八、活动的分层目标
通过“行善、积善、扬善”的发展过程,形成健全的人格。依据年龄及知能的差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七年级学生重在培养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一句好话暖人心”的朴素道理,懂得要保护自己,感知善的意识。
八年级学生重在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感知善的快乐,在积善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九、活动措施及要求
1、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具体要求: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从学习、纪律、安全、卫生、活动等方面能约束自己;其次是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再次,礼貌待人。遇到同学、老师要问好,每天放学后回家要主动与家里人打招呼,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并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2、紧密结合学校已开展的“十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入到“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做善事的快乐。要求学生,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每人每日至少做一件善事,个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形成“知行善、学行善、比行善”的良好局面。
3、做好记录。每天选取一件善事记录在《“行善”日记》中,字迹要工整,书面要整洁,内容要真实,写成“行善日记”。学校将加大检查力度,对学生的“行善日记”由各班小组长、班长、班主任及任课教师对学生进行定期检查,由年级组、少先大队部、政教处以及活动领导小组进行不定期的检查。“行善日记”将作为学生、班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4、把“日行一善”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寻善源可以与品德课教学、经典诗文诵读、校本实践课程相结合,和各班推行的“每周一诗”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存善心要与音乐、美术、体育及日常行为规范结合,与班级的“每周要求”相结合,培养和教育学生向善、从善、行善的心理品质,拥有爱心、富有同情心、怀有感恩之心等;纳善言应该与文明礼仪常规教育相结合,与语文的摘抄、日记和周记等结合。行善事要与平时的一举一动、“十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相结合。总之,要把德育教育活动与日常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营造“学校主抓、学生参与、社会支持”的浓厚氛围。
5、把“日行一善”活动和学校各类实践体验活动相结合。一是着力实施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行动,创建“农村留守儿童之家”,开展“手拉手、结对子”、“一对一”“多帮一”活动,把“日行一善”落实到对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的关爱之中。二是成立“少年警校”,组建“少年小交警队”,把“日行一善”落实到交通安全宣传、维护交通安全、帮助老弱病残安全过马路等行动之中。三是开展“绿色小卫士”行动,把“日行一善”落实到维护公共卫生、进行环保宣传、环境保护实践等行动之中。四是班级成立“日行一善”志愿者小分队,利用下午放学、周末及节假日,深入社区,进行法制、环保、禁毒等方面的宣传,开展教授普通话、帮助孤寡老人等公益活动。四是进一步加强安全路队建设,要求只要有3个学生在马路上行进,不论年龄大小,不管年级高低,都要自觉排成小队,走在人行道上。不仅自己遵守交通规则,还要教育他人,同时帮助老弱病残等行动不方便者安全通过马路。
6、广大教职工要率先垂范,以身作责,以自己的善行来感动和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要做到。教师在日常工作中,每日必须做到“二三三”守则,同时以学生课业辅导、心理辅导为主,为需要帮助的学生和家庭,献出自己的爱心。
7、从学生“文明礼仪”入手,深入开展“五不五多行动”,即:不随意扔废弃物,多弯腰捡起一片纸屑;不浪费水资源,多拧紧一个水龙头;不践踏花草,多保护环境;不讲脏话粗话,多说“您好、谢谢、对不起”;不自私自利,多伸援助之手。让学生明白:不论时间、不论地点,对身边人和事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一个帮助、一个小小的弯腰动作等都是善举。
8、大力实施“向阳工程”,把“日行一善”活动和争当“向阳之花”“向阳小能手”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多元的评价激励机制,通过评选表彰每周的“向阳之花”“向阳小能手”,鼓励学生行善举,做善事。少先大队的“红领巾监督岗”要把对“日行一善”的检查督导纳入到平时的检查、监督之中,建立监督机制,通过检查、督促,促进“日行一善”活动深入持久的开展。
9、要求教务处和少先大队积极发动学生收集向善从善的名人故事、诗词和身边的善人善事,要求每人会讲一个善人善事故事;每月办一期黑板报,并利用校园“向阳广播站”宣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善德,表扬班上的好人好事。
10、要求教务处和少先大队做好师生心灵感悟文章的收集整理工作。在师生中征集“心灵感悟”,组织人员开展评比,筛选优秀的感悟语言在全校师生中推广。
十、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3年2月~2013年4月)2012年4月上旬,举行隆重的活动启动仪式。向全体学生宣讲活动主要内容、活动范围和学生分层目标,让学生深刻认识开展“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宣传栏、校园电视等媒体,充分利用每周一次的班会、通过讲座、家长会等形式在学生当中认真做好“日行一善”宣传教育工作,营造开展“日行一善”活动的良好氛围。
学校制定总体活动方案。各班根据年段特点制定班级活动方案。第二阶段:实践实施阶段(2013年4月――2013年5月)
1、每天坚持至少做一件好事,每天认真记录“行善日记”。
2、采取各种方式,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学生《“日行一善”成长手册》,通过看、读进行体验并记录下来,定期在一定的范围内汇报,各班要及时组织总结,开展总结评价,发现闪光点,将突出的人和事加以推广。
3、发动学生通过看、读向善、从善的名人名言、诗词歌赋和善人善举的故事。
4、组织开展优秀事迹报告会,表彰做善事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通过校报、黑板报、电视等途径宣传优秀事迹,把做好人好事作为学校的一种校园时尚。
5、政教处和少先大队要在全校各年级举行“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主题班、队会比赛,检验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总体情况和取得的效果。
第三阶段:总结表彰阶段(2013年6月~2013年7月)
在各班级总结的基础上,学校将结合活动,对“日行一善”活动的情况进行阶段总结,表彰奖励先进班级和先进个人。
第四阶段:全面推行、深入实施阶段(2013年8月以后)在认真总结实施“日行一善”活动一年来的经验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活动方式方法,全面、深入开展“日行一善”实践活动,并将活动逐步引入家庭,走向社会。
十一、组织机构
为加强对“日行一善、积善成德”活动的组织领导,特成立学校“日行一善、积善成德”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李楠 副组长:裴亮
成 员:黄智德、焦爱龙、赵静 主要分工如下:
李楠具体负责“日行一善” 活动的整体安排、组织协调工作。
裴亮具体负责活动的具体落实、检查、总结工作及活动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黄智德、焦爱龙负责各年级组活动的组织工作及“行善日记”的检查与评比工作。
赵静负责活动宣传信息的收集、宣传报道工作。
十二、活动资料收集
本活动以培养师生心灵美、行为美为终极目标,同时也要形成明晰的痕迹,来检验判断我们的工作指令是否正确、过程是否真实、轨迹是否清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收集相关资料:
1、政策性依据资料
不断收集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保证活动的方向和行动依据。
2、过程性资料
(1)“善思集”通过看、读,将感悟(包括家长、学生、教师)汇集成册。(2)“善源集”优秀故事选(收录古今中外优秀行善故事)和古今中外向善从善的名人名言集,挖掘提炼学生中的优秀行善故事、行善格言,家长、教师行善故事、行善格言,每学期学校装订成册。
(3)“善行集”优秀事迹报告材料。每学年评选几名教师、若干名学生,其报告材料每学年装订成册。
(4)“日行一善”活动影像集。每学年装订成册。
3、活动评价性材料
包括各种总结、表彰、论文、统计表,每学年装集一册。
玉门市三中 共青团玉门市三中团委 2013年4月5日
2011—2012学年玉门三中“日行一善”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校认真开展“日行一善”教育活动,现作一小结。“日行一善”就是引导每一位中学生每天做好事,规范言行,从而树立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养成爱护公共财物,尊敬师长,尊重长辈,同学之间互相帮助等良好习惯。
全体学生在学校团委的带领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引导少先队员扎实有序开展活动,做到“坚持不放松,活动出成效”;引导学生将每一件善事都要认真记载在《日行一善道德日记》中。我班确立了“日行一善,积善成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活动。以存善心、纳善言、践善行为活动内容,以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环境为活动对象,以善在学校、善在家庭、善在社会为活动范围,通过习善、积善、扬善的渐进过程,让学生以善小而必为,从而达到积善成德的目的,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我班的这一教育实践,收到了十分显著的教育效果。
营造活动氛围,强化同学们的尚善意识。开展创意“日行一善,积善成德”教育活动广告词征集评选活动,评选出20条朗朗上口的经典广告词,以此强化学生对尚善的理解和行善意识。通过办专栏、制标语等形式积极营造引人向上的主题活动氛围。给学生配备《日行一善道德日记》,记录成长经历和感悟。让学生感悟善的思想和内涵。把“日行一善,积善成德”思想融入到学习和生活中。依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善的心理品质。本学期我们还举行一次学生行善事迹报告会。学生每天写好行善日记,班级每周作好一小结、每月做好一评比、每期做好一评价。将“日行一善,积善成德”的活动内容分20个子项,从活动的思想、活动的表现、活动的效果等方面,制定了活动“五评表”,即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社会评。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典型,表彰先进,总结经验和调整活动方式。“日行一善,积善成德”未成年人主题教育实施以来,学风、教风、校风不断优化,有效促进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良性互动。活动的开展,带动了学生综合水平的全面提高。
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将更进一步总结经验,以“日行一善 积善成德”为重要的实践方式,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深入家庭,以一人行善带动一家行善,一校行善带动一方行善,人人行善促进社会和谐。
玉门三中团委
2013年4月30日
第四篇:学校“日行一善”活动方案
关于在全县中小学开展“日行一善”
道德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各县直学校,各乡镇联校、中学,各民办学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积极推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深入开展,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素养,县教育局决定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广泛开展“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
二、活动目的
“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强调引导未成年人以知善行善为切入点,从日常做起,从小处做起,以事明理、知善行善、学做结合,在学校内开展互助活动,在家庭开展争当小孝星活动,在社会上开展小小志愿者活动。由“日行一善”到“日行多善”,最终达到“善行一生”。
三、活动范围
全县各中小学校
四、活动内容
各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要利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要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资源,发挥整体合力,提高实践教育活动的成效。
1、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要通过演经典、唱经典、书经典、诵经典,为学生提供认知、践行的平台,以优秀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传播善文化。
2、开发校本教材:要结合活动研发校本教材,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有条件的学校可编写中华传统美德故事、诗词、歌曲、童谣等。
3、开展实践活动。要以学校、家庭、社区为平台,组织学生开展“手拉手”、“结对子”、“一帮一”等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要将“学习雷锋精神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少先队先锋行动”、争创“雷锋班级”等活动与“日行一善”活动相结合,广泛开展相关活动,教育引导学生长期坚持做好事,长期践行、感受,使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正确的道德标准。
五、活动步骤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13年9月)
各学校制定下发实施方案。各中小学校向全体师学宣讲
开展”日行一善”道德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活动内容、方法等;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文化墙、光荣榜、橱窗、板报、绘画等载体,构建学校“处处有善”的人文特色,营造人人崇善、人人向善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2月)
各中小学根据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德育主题文化活动,传播善文化,践行善文化。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2月-2013年1月)
各学校对“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对在此次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彰奖励。各学校要及时发掘、培育在开展“日行一善”教育活动中的先进典型,及时宣传推广优秀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关于在全县中小学深入开展“洒扫应对”
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
各县直学校,各乡镇联校、中学,各民办学校:
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深化拓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县教育局决定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洒扫应对”主题教育。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的
培养广大未成年人养成热爱劳动、谦恭有礼的良好行为习惯,全面提升未成年人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程度,为他们牢固树立天下为公、报效祖国、孝敬父母、友爱他人的意识奠定道德根基。
二、活动内容
“洒扫应对”活动就是通过开展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培养孩子们爱劳动有礼貌的好品德。主要包括“洒扫”和“应对”两个方面,“洒扫”就是让未成年人从洒扫庭除开始体验劳动、热爱劳动,“应对”就是让未成年人从生活礼仪开始学会谦恭待人。具体内容包括生活能力、劳动技能的日常生活习惯养成教育、人际交往的礼节礼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及爱国守法、尊敬师长、孝老爱亲、感恩助人等良好的道德习惯养成教育。
三、活动范围
全县各中小学校,各“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活动联系点学校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活动形式
(一)学校教育
各中小学校要开设“洒扫应对”社会实践课程。原则上从小学一年级至初中二年级开课,按学龄段设置学习内容。学校可以结合实际对课程进行再次开发,自行安排时间上课,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在校外完成。
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可参照如下要求进行部署:
1、小学低年级(1-3年级):进行体验式教育。由学校安排课时上课,统一组织开展体验式实践活动,或由家长带领指导学生进行观察体验活动。使学生掌握最简单的生活常识与技能。
2、小学高年级(4-6年级):感悟与实践相结合。活动形式以班级组织和家庭组织的自发性兴趣活动为主,以家庭、社区和各类社会实践基地为主要场所。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简单的劳动技能、合作技能,初步培养合格公民的意识。
3、初中阶段(7-8年级):开展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形式以学校、班级组织的校外实践活动和家庭组织的自发性兴趣活动相结合,以社区和各类社会实践基地为主要场所。通过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有修养、有爱心,爱劳动,珍爱自己的生命,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家庭教育
1、搭建家校合作平台,为“洒扫应对”活动创造良好氛围。认真组织家长学校,做好培训工作,明确家长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职责和任务,指导学生家长为孩子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言传身教,促进家庭文明建设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推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
2、开展“日行一孝”、“家庭冠礼”活动。为父母多做事,对父母多说知心话,为父母过生日,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体会和感激父母培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养成孝顺父母、报答父母的传统美德。传承和学习传统“冠礼”的做法,延伸在学校举行的成人仪式活动,在家庭举行成人仪式,接受长辈嘱咐、同龄人祝福,表达自己成人的感谢、感恩之情。
(三)社会教育
1、发挥社区(村委)优势,构建“洒扫应对”社区(村委)大课堂。发挥社区(村委)教育指导委员会作用,加强学校与所在地社区(村委)联动,组织社区(村委)未成年人积极开展绿地认养、楼道小卫士、“当一天社区主任”、卫生监督员、关爱社区空巢老人、社区文艺义演、社区义务劳动、管理社区“爱心超市”等公益活动,传递文明、传递温暖,培育社会责任意识。
2、开展亲近自然、走进社会体验活动。在城市,组织未成年人游览自然景观,了解掌握各类自然植物,学习我县
地理知识。组织未成年人游览博物馆、纪念馆等各种历史文化建筑,学习长子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在乡村,组织未成年人利用双休、节假日,跟随父母走进田间地头,学习农活农事;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村史调查”、收集农谚、乡村传说、移风易俗、民族文化,培养热爱家乡情怀;组织未成年人“小手拉大手”,与家长一起参与农业科技知识学习,倡导食品安全和科技环保观念。组织未成年人创作、演唱山歌、童谣、儿歌等形式,歌颂新农村新变化、好人好事、和谐邻里等。发动学生与父母(长辈)参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五、工作要求
各中小学校要根据要求,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主题活动,确保“洒扫应对”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各中小学校要将课程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作为学生学习的必修科目,对学生参加活动后的实物、文字记录(如日记、参观记、记实作文等)、音像资料(如照片、录像、录音)等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考核,并通过家长—学校联系卡、学校—社区(村委)联系卡等途径,指导家长、社区(村委)对学生在家庭、社区开展活动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考核,作为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和评优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五篇:学校“日行一善”活动实施方案
学校“日行一善”活动实施方案
为了进一步优化学校育人环境,营造向上、向善的教育氛围,根据教委办工作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学校将从2012年11月份开始,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使我校的德育工作体现学校特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
通过实施“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把教育以及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提升融入到生活的点滴中,分解到每一天的“言”和“行”之中,使我校学生在日常积累中汲取了思想的营养,点燃了智慧的火炬,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生活学习中习善、行善、扬善的快乐,从小树立善念、拥有善心、实践善行来实现人格的优化与完善,让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从而积善成德,形成健全的人格。同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其他成员共同参与,起到“一个学校教育一批学生,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社会效应,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达到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育人的目的,形成人人向善、人人崇善、人人行善的社会道德新风尚,推动全民道德水平的提高。
二、活动内容
1、寻善源:就是培养和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发现善源。
2、存善心: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向善、从善、行善的心理品质,拥有爱心、富有同情心、怀有感恩之心等。
3、发善言: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会恰当使用礼貌用语,会理解别人、安慰别人、鼓励别人。
4、行善事:就是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自觉为他人和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好事,以及与人和睦相处等。凡是一切真、善、美的意识和行为,凡是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学生个人健康成长的意识和行为,都属于“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
三、活动对象
1、善待自己:正确认识自我,积极上进,珍爱生命,热爱生活,追求美好,快乐成长,心理自调,行为自律、情感自控。
2、善待他人:正确认识别人的长处与不足,接纳他人,乐于助人,宽容他人的过失,忍让他人的过激,能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能为别人的忧愁而忧愁。
3、善待环境: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四、活动范围
1、善在学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尊敬老师,友爱同学,做合格的学生。
2、善在家庭:孝顺父母,生活自理,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待人热情,做合格的主人。
3、善在社会:正确认识和面对社会,主动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方便,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爱护环境,追求和谐,做合格的公民。
五、活动过程
“日行一善”是一个从想善、言善、写善到行善、思善、扬善,是一个不断发展与升华的过程。
想善:就是每天在心中回想自己或他人的善行、善言。
言善:包含两层含义,一层是每天说一些自己或他人的善举、善言;一层是语言文明。要会安慰人、会鼓励人、会理解人等,不断送给他人温馨与热情。
写善:就是把每天想的善事、说的善事、做的善事、看的善事一点一滴记录下来,是形式上积德、厚德的一个过程。
行善:是善的落脚点。能积极为他人做好事,对人有礼貌,与人和睦友好相处等。行善就是方便他人、善待自然、和谐社会。行善也可以是改掉自身存在的缺点,修正已有的错误。
思善:是想善、言善、写善的思想升华,是自己内在品质提升的重要过程,自己通过对善事的感悟和反思,将善变成自己优秀品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变成一种自觉的道德意识,从而支配自己的行为。
扬善:就是不断地利用各种机会向周围的人宣传行善的好处,讲古今中外行善积德的名人故事,宣传行善积德对自然、他人、社会以及诸事众物的相生关系,引导大家都明白行善于人于己都有利的道理。
六、活动的分层目标
依据年龄及知能的差异,对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一、二、三年级重在培养和教育学生语言文明,恰当使用礼貌用语,懂得“一句好话暖人心”的朴素道理,懂得要保护自己,感知善的意识。四、五、六年级重在培养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感知善的快乐,在积善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七、活动措施及要求
1、要求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此项活动。具体要求: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从学习、纪律、安全、卫生、活动等方面能约束自己;其次是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再次,礼貌待人。遇到同学、老师要问好,每天放学后回家要主动与家里人打招呼,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并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2、紧密结合学校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投入到“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中去,体验做善事的快乐。要求学生,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每人每日至少做一件善事,个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形成“知行善、学行善、比行善”的良好局面。
3、做好记录。每天选取一件善事记录在《好人好事记载簿》中,字迹要工整,书面要整洁,内容要真实,写成“行善日记”。学校将加大检查力度,对各班级《好人好事记载簿》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日行一善”将作为学生、班级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4、把“日行一善”教育活动与日常教育教学相结合。寻善源可以与品德课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从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寻找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