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原中央苏区人民的佳音

时间:2019-05-13 13:2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原中央苏区人民的佳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原中央苏区人民的佳音》。

第一篇:广东原中央苏区人民的佳音

广东原中央苏区人民的佳音

最近,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出通知,要求江西、福建、广东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关于《赣闽粤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精神。《规划》中把原“赣南等”,明确地改为“赣闽粤”。这就是说,《规划》已明确把“粤”列入《规划》中,列入国家建设发展规划的层面。这对广东原中央苏区人民来说是个佳音!广东原中央苏区人民企盼已久的加快发展的机会终于来临!

《规划》中,对发展基础、总体要求、空间布局、现代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开放合作和区域联动发展、保障措施等十个方面,都作出科学的具体规划,描绘出一幅原中央苏区加快发展的美丽蓝图。这对于加快赣闽粤原中央苏区的振兴发展,对于探索革命老区扶贫攻坚新路子,推动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现在是只争朝夕,认真贯彻落实《规划》的时候了。

本期刊物报道的广东省召开原中央苏区县创建幸福村居工作会议,推进欠发达地区创建幸福村居、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工作,就是广东省农业部门为贯彻落实《规划》精神,促进革命老区建设加快振兴发展的一个具体行动。广东原中央苏区人民为此拍手叫好。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贯彻落实《规划》一定会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十分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得力措施,及时帮助解决。需要上下联动,汇聚各方积极性,攻坚克难,才能取得胜利,《规划》蓝图才能变成现实。

第二篇: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XX县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情况汇报

XX县人民政府

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政策出台五年以来,XX县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和《中共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精神,大力实施“绿色发展”发展战略,积极抓住国务院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等重大历史机遇,统一思想,改进作风,创新务实,开拓进取,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五年来取得的成绩

(一)经济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2011年至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由亿元增长到亿元,年均增长13.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亿元增长至亿元,年均增长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亿元增长至亿元,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元增长到元,年均增长11.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2%。三产比由13.71:49.17:37.12优化调整为11.10:43.25:45.65。

(二)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新提高

秉承以人为本理念,高度重视民生工作,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生活水平。一是突出民生问题有效解决。城乡供水事业健康发展,全县饮水安全覆盖率达到85%,自来水通村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78%以上。城乡电网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全县现有110千伏变电站一座,全县个乡镇0个行政村已全部通电,占总村数的100%,通户率100%。城区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逐步提高,城区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污水000吨。有效容积万立方米的城区生活垃圾处理场一座,日处理生活垃圾吨。城区市场体系建设快速发展,现有规范性集贸市场1处,固定摊位200多个,总面积000平方米。二是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5年全县投入民生资金亿元。大力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和移民搬迁安置。通过5年努力,电网通户率达100%,乡镇传输光缆数字化率达100%。认真落实国家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和“双返双创”等政策措施,全县全民大众绿色创业生机勃勃。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低保、医保实现全覆盖。城市低保、农村低保救助补助标准全市领先。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行政机关公务用车改革、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改革、乡镇工作补贴均全面落实。

(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

五年以来,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余元,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是交通条件有效改善。全力推进城乡路网一体化进程。花山界至里木高速公路争取中央资金亿元,建成通车;国道升级改造开工建设,S新建嘻嘻桥至石镇公路改造,S000新建长兴岭隧道工程等全面完工并发挥效益,农村公路改扩建00公里,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000公里。二是网络通讯能力大幅提升。进一步优化城乡信息服务网络。全县信息服务水平持续提高,信息化建设取得了较好成绩。0个乡镇全部实现传输光缆数字化,开通了宽带网络,行政村通电话达到100%。逐年实施有线电视通达乡镇工程,不断提高有线电视网络覆盖面,全县广电网主干线总长000公里,建设光节点000处,拥有用户0000户(其中:农村0000户)。三是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深入推进00河“一河两岸”综合治理,00大道、高速公路连接线等工程全面完工。不断强化城市管理,深入整治城区环境卫生、交通秩序和“两违”“六乱”等行为,启动省级文明城市三年创建。00国际、000、00花园、00花园(二期)、000、0000等房地产开发项目达到预期建设目标。000楼建成,原中央革命历史展馆对外免费开放。全县城镇化率达到51.25%。县城区域由3.33平方公里扩大到0平方公里。

(四)产业发展实现新提升

坚持立足生态优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做大做强生态产业,实现绿色发展。一是生态旅游产业越做越强。不断扎实推进重点景区建设。00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00森林温泉与上市国企实现资产重组,00湖景区、000景区建设达到预期目标。确立“纯净XX”总体形象,开展旅游宣传营销“11个一”计划,XX旅游已经成为“江西风景独好”的重要内容,旅游品牌日益显现。00山景区集团、000旅游度假区有限公司被评为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至2016年,国内旅游人数由000万人次增长到000万人次,年均增长0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由000亿元增长到000亿元,年均增长24.2%。XX顺利通过“江西省旅游强县”复核,并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二是有机休闲农业发展迅速。全力构建“一核0区0庄园”发展格局。以000山镇、00镇为核心的万亩现代有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扎实推进,以有机白茶、有机大米、有机竹笋、有机果蔬为重点的特色产业初步形成。全县有机农产品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拥有绿色有机农产品企业19家、有机农产品品牌26个,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其中省级5家)。“XX白茶”获得国家工商总局颁发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进入全国名茶品牌100强,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江西十大名茶”。“一亩茶园”成为首批“全国生态茶园示范基地”,00农业观光园被评为“全省休闲农业示范点”,XX被评为“全省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三是低碳工业快速增长。先后引进0000集团等一批大型企业投资项目,木竹精深加工、绿色食品加工等生态型产业不断壮大。全县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7家,00食品被列为全省重点出口企业。鹤城、高阜、抚州三大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业项目承接能力不断加强,初步建成了有机食品、旅游工艺品、竹木制品加工等低碳产业体系。

(五)生态文明建设得到新加强

以争创全省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为契机,先行先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严格生态责任审计。研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责任审计方案,定期对12个乡镇场和相关县直部门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情况进行全面审计。二是强化环境保护措施。落实耕地红线和水资源红线,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范围。出台纯净XX、环境保护“十大禁令”,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野生动植物资源、污染防治设施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严格项目建设环评要求,严禁私挖滥采、乱排乱倒、乱砍滥伐,坚决取缔“黑工厂”。积极开展环境创建。三是大力推进生态品牌建设。0000野化放归及繁育基地被正式认定,全县创建国家级生态县顺利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7个乡镇全部为省级生态乡镇(其中:国家级6个);000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正式挂牌,000国家湿地公园项目通过国家林业局评审。

二、XX原中央苏区县建设存在的困难

(一)县域经济发展滞后

2016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只相当于全市平均水平的90%、全省平均的68%、全国平均的51.6%。工业化水平相对落后,工业增加值只占全市的1.75%,工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仅为15.3%。财政收支极为紧张,2016年,县本级财政实际可支配收入仅为1.9亿元,而硬性支出达到2.1亿元,每年民生投入缺口达2000多万元。民生保障水平严重不足,县文化馆、影剧院年久失修已难以使用,至今没有体育中心,有8.08万平方米的中小学校舍是C、D类危房。全县乡镇没有公办幼儿园,教师周转房还在建设完善中,有50个村没有村卫生室,4万余群众尚未用上安全饮用水。

(二)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一是供电设施严重不足。XX是目前全省唯一只建有一座110千伏单电源的县城,至今没有35千伏城区变电站。二是交通条件相对落后。XX只有一条上世纪70年代建设的鹰厦铁路,目前没有高铁和动车,全县约780公里农村公路全部是等外公路,467座的农村公路桥梁是危桥。三是农业设施十分薄弱。绝大部分农田水利设施建于上世纪50、60年代,老化失修严重,缺水易旱,洪水易涝,远不能适应当前生产生活需要。四是群众生活比较贫困。仍有“省级开发贫困村”11个,80%“两红”人员特殊优抚对象仍然贫困。五是地质灾害频繁。是全省重点地质灾害多发区,灾害重点治理区域达655平方公里,重点灾害点500余处,当地群众居住条件恶劣,急需整体移民搬迁。

(三)生态保护不堪重负

全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7.3%,全省第一。为呵护“一方青山绿水”,2002年以来,先后关闭和清理了县农药厂等多家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影响财政每年因此减收近亿元。同时坚决拒绝了一大批不利生产保护的项目,累计减少投资约40余亿元。受此影响,财源逐步单一化,收入来源稳定性差,缺乏后续财源。总体来讲,一方面保护了XX优越的生态环境,开始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另一方面也致使县级财政极其困难,经济发展举步为坚,民生保障几尽难以维持。若再无上级政策和资金扶持,不仅XX苏区“绿色崛起”之路难以为继,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亦将步履艰难。

三、需要上级支持的事项

(一)将XX县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范围

1、项目基本情况:XX位于00市东部00交界处,地处0000脉中段西麓,是0000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和00信江源头县,森林覆盖率高达00.3%,被誉为“动植物基因库”,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位列中部第一位、全国第七位。

保护生态也是发展。然而,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各方面的困难与压力。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生态功能还不强,生态系统还比较脆弱,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还不高,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能力、防止生态环境退化压力较大。二是物种保护压力大。由于工程建设征占用林地依然存在,乱砍滥伐、非法占地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同时,乱捕乱猎事件难以有效控制,一些非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过度利用,致使部分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种群呈下降趋势。三是建设资金压力大。为使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多数地方正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生态产业,致使当地的财政收入受限。同时,由于基层管理、机构运行和维修养护等经费不足,管理设施陈旧落后,职工队伍不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产业投融资体制还不健全,为此,维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限。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鉴于XX县生态优势突出、生物资源丰富、生态重要性高,以及保护生态环境面临的各种压力,恳请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将XX县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范围,并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大力支持当地绿色产业发展,大力支持当地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

(二)将XX列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殊困难县范围

1、项目基本情况:XX县位于江西省东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随信抚分区正式划入中央苏区下新开辟的苏区——闽赣省范围,是“全境赤化”的全红县。红军主力长征后部分地区仍顽强坚持游击斗争长达三年之久。为革命胜利和全国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新中国成立后,XX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民生工程等诸方面仍存在许多现实困难和问题,未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急需要上级扶持。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恳请国家发改委将XX列入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特殊困难县范围,可以促进XX经济发展,大大减少当地贫困人口。也可以告慰土地革命时期数千牺牲的XX籍红军战士在天之灵。

(三)将00铁路规划途经XX,并列入国家“十三五”铁路建设规划。

1、项目基本情况:XX县地处赣闽交界,土地革命时期属原中央苏区范围。属边远山区,交通条件落后,经济发展长期以来受交通条件的制约。规划中的吉武铁路项目吉安站引出,经吉安市永丰县,终于00000。将该项目路经XX,有利于促进我省与海西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促进原中央苏区经济振兴发展。目前,该项目已已纳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江西省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恳请国家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总公司、国家发改委在规划中将该项目规划途经XX,并列入国家“十三五”铁路建设规划。

(四)将XX到00高速公路列入国家十三五高速公路规划

1、项目基本情况:项目起点为00高速0000东段出口,终点为0000至XX高速公路00出口,可将00高速和00高速、00的00高速连成一线。项目途经00市流口镇、金屯镇、塘湾镇到饶桥、XX。项目总里程为80公里,其中贵溪境内65公里,XX境内15公里。项目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项目总投资约60亿元。

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沪昆高速、济广高速和福建武夷山至光泽高速连成一线,完善区域交通系统,提升00与00、00、00的交通通达水平。有利于江西对接海西经济区,承接海西产业转移,加强区域物流产业发展。也有利于将00的000、XX的000和00的000连合打造成区域生态旅游黄金线路,促进0000生态旅游产业发展。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恳请国家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将00到XX高速公路列入国家十三五高速公路规划,并给予资金扶持。

(五)将XX县列入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

1、项目基本情况:XX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海西经济区之间,连接000、000和000、000景区黄金旅游线路,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得天独厚。近年来,XX确立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旅游业并已取得初步成效,2010年被评为“00省旅游强县”,00山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但由于XX地方财力薄弱、长期投入不足,落后的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交通设施已经日益成为制约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首要瓶颈。将XX县列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有利于将0000旅游经济连成一体,加快区域旅游业发展。也有利于转移XX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恳请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将XX县列入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并大力支持XX旅游基础设施和旅游景区建设。

(六)建设XX220kV变电站

1、项目基本情况:XX县供电基础设施十分薄弱。主要表现在:一是电网结构较差,XX县只有一座110kVXX变电站,单电源供电。二是电压质量较差,水电站调节能力有限,大部分水电站无专线上网,现有设备的调压手段难以满足当前需要。三是负荷发展需求不足,XX县目前最大负荷约48MW,全部由110kVXX变(20+40MVA)供电。到2020年XX县最大负荷将达到63MW,依靠110kVXX变供电将不能满足其负荷发展需要。四是重点项目建设和运营需求不足。“十三五”期间,XX县正在建设和准备建设的有00山5A级景区、00湖景区、000景区、00食品加工二期、00毛竹产业园、0000景区二期、0000养老基地、000旅游景区、XX面包文化小镇、0000小镇等一大批省市县重大重点项目。XX生态旅游业、有机休闲农业、低碳工业和现代服务业正处于发展期和爆发期。目前的用电负荷和电路安全远远不能满足XX当前和今后发展需求。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恳请上级投资建设XX县220千伏变电站,及配电线路48公里。

(七)支持XX建设通用机场

1、项目基本情况:XX地处00交界,是由0入0的主要战略通道。2002年起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发展战略。生态旅游业并已取得初步成效,2010年被评为“00省旅游强县”,000景区被评为国家5A级景区。2016年,全县国内旅游人数达37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229200万元。建设XX县通用机场有利于在战时状态为00沿海提供战略支持。有利于对周边地区实施航空应急救援,满足各种通用航空的应急服务需求。也有利于促进XX及周边地区的区域旅游发展。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恳请国家交通运输部、国家民航局同意XX县通用机场建设,并给予资金扶持。

(八)将XX县面包文化小镇列入国家“0企0镇”工程规划

1、项目基本情况:XX县2006年被评为中国面包之乡。2016年起由政府设立投资平台,引导企业共同建设XX县面包特色小镇,该项目规划建设以面包烘焙为主题的,集烘焙技术培训、新产品研发、新产品展示、原料物流基地、食品加工基地、特色休闲体验旅游、居民市政设施建设为一体的面包特色小镇。该项目规划用地范围为2.4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64.8公顷。主要建设面包产业园、创业园、体验馆、培训学校、假日酒店、文体中心、健康养生基地、商业服务区、旅游集散中心等子项目。项目总投资105165万元。建设该项目有利于发挥XX县自然资源和特色面包文化资源优势,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服务”四位一体的发展方式。有利于优化当地新农村环境,完善当好配套设施服务,改善当地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也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和农民收入,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目前该项目食品加工基地已开工建设。其他子项目也正在紧锣密鼓推进当中。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恳请国家发改委同意将XX县面包文化小镇列入国家“千企千镇”工程规划。

(九)将XX县00健康小镇列入国家“0企0镇”工程规划

1、项目基本情况:XX县2015年被国家民政部评为全国养老示范基地。2017年起由政府设立投资平台,联合国科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建设XX县国科健康小镇,该项目规划建设以健康养生养老为主题的,利于XX独特的生态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及产业基础,通过大力发展生态体验、山地运动、养生养老、康体健身、林下经济等业态,并引入部分养生养老研发、培训机构,构建三养三生产业集群(养生、养心、养老及生态、生活、生产)。项目总投资50亿元。建设该项目有利于发挥XX县自然资源优势。有利于XX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对经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长远而积极的影响。也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和农民收入,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恳请国家发改委同意将XX县国科健康小镇列入国家“千企千镇”工程规划。

(十)将XX县XX县竹制品精深加工集中区列入省级工业园区

1、项目基本情况:XX县有毛竹林56万余亩,总蓄积量7370余万根,由于自然条件适宜,XX县毛竹有生长快、竹杆长、韧性强等特点。目前XX县毛竹加工企业30余家,主要生产成品和半成品的生工艺品、竹胶合板。为了提高XX毛竹产业的附加值,促进毛竹产业良性发展。我县建设了XX县竹制品精深加工集中区。该项目建设在XX县高阜镇,总占地面积131.97公顷。建设该项目有利于利用好当地丰富的毛竹资源,有利于提高XX毛竹产业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2、恳请上级解决的问题:恳请省政府同意将XX县毛竹产业园列入省级工业园区。

第三篇:中央苏区历史文化

于都—长征出发地

摘要: 1934年四五月间,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闽赣省的首府建宁相继失守。10月初,国民党军推进到中央苏区腹地,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10月上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万多人,先后从福建长汀的钟屋村,宁化西南的大王、凤凰山、隘门、曹坊一带(红九军团从长汀,红三军团第四师、少共国际师1个团、中央直属炮营和红九军团后方机关等从宁化)以及江西的瑞金、于都等地出发,踏上向西突围的征途,开始战略性的大转移。

关键词:中央苏区 于都 苏区振兴发展 红色记忆

正文:中央苏区,亦称“中央革命根据地”,是指在1929年至1934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赣南和闽西建立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3块革命根据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块。随着近几年党史界的学者、专家对中央苏区范围的深入研究,中央苏区范围有所扩大。截止2009年5月20日,中央党史研究室已确认全国共有34个中央苏区县:福建省达20个,江西省达13个,广东省1个。

福建省20个中央苏区县是:建宁、泰宁、宁化、清流、明溪、龙岩、长汀、连城、上杭、永定、武平、漳平、平和、将乐、沙县、邵武、诏安、武夷山、光泽县、建阳。江西省13个中央苏区县是:瑞金、兴国、宁都、于都、石城、会昌、寻乌、信丰、安远、广昌、黎川、上犹、崇义。广东省1个中央苏区县是:大埔。

目前,江西赣州市正在全面推进赣南苏区振兴规划,为了让世人更加了解于都在苏区时期的巨大贡献,以下是于都县党史办撰写的有关材料,以供读者阅读了解。

一:于都对中央苏区的历史贡献

1、在于都诞生了赣南第一支正规的工农武装和第一块红色根据地,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奠定了基础

1926年11月于都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于都支部干事会。这一组织的建立,标志着于都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在党的领导下,于都人民的革命运动在全县城乡迅速蓬勃兴起。1928年2、3月间,于都里仁、步前、桥头等地的农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相继举行了震惊赣南的武装暴动(史称“三乡暴动”),率先拉开了武装反抗封建压迫、剥削的序幕,成为全国各地工农武装暴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虽然都失败了,但却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的反动气焰。暴动失败后,以暴动骨干为基础组建的桥头游击队,在斗争中发展成了赣南地方第一支正规革命武装——工农革命军第15纵队。并形成了以桥头为中心,跨兴、于、宁三县边界的红色区域,1928年8月中共于北特区委员会和于北特区革命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以桥头为中心的于北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于都成为了“赣南当时最红的地方”和“群众斗争的代表”[陈毅《关于赣南闽西、粤东红的报告》(1929年9月1日)](见附件资料十一),成为了兴、于、宁、会、瑞诸县边界革命斗争的大本营。桥头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2、于都是中央苏区的全红县和巩固的后方基地,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济建设、军队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1929年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彭德怀率领红五军游击赣南进入于都境内,帮助建立了赣南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于都县工农革命委员会。从而推动了全县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1932年1月当于都北部地区的最后一个反动据点——上宝土围被攻克后,于都便成为了中央苏区的全红县(《红色中华》第八期(1932年2月3日))。从此中央苏区也进入了鼎盛的新时期。于都境内的各项事业方兴未艾,蓬勃发展。全县工农群众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以更加饱满的革命热情,积极投身于建设和巩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运动中。在购买战争公债、支前、扩红、参军参战和全力支援红军反“围剿”的斗争中,于都人民积极响应,无私奉献。据统计全县购买战争公债、经济建设公债77.9万元,占全苏区480万的16.2%。(见附件资料十二)仅1933年,于都人民除了完成应缴的土地税外,还捐献了60余万担粮食,钱4万余元,物资不计其数。在于都成立的我党第一个大型国有企业“中华钨砂公司”,至1934年4月共生产钨砂4193吨,折合银元430万元,是当时苏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全县共有67709人参加红军,占当时全县人口的五分之一。支前参战的人数超过十万人次,参加长征的有一万多人,全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牺牲的仅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6338人。于都人民为中央红军的壮大发展做出了巨大牺牲,为中央苏区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3、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的集结出发地,于都人民为支援红军战略转移作出了重要贡献 由于“左”倾机会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上旬,中央红军主力一、三、五、八、九军团和中央机关、中革军委总部分别从瑞金和不同战场撤离,秘密集结于都,进行休整、补充,准备战略转移。于都县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人民为保证中央红军安全集结顺利出发长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1)积极响应中央猛烈“扩大百万铁的红军”的号召,全县青壮年积极报名,踊跃参加红军,在长征出发前的两次突击扩红中,一万余名于都儿女参加红军,先后组成了八个补充团,补充到红军队伍中。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提供了人员保障。

(2)积极筹集粮款物资。为保证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集结期间和长征初期的物资供给,于都人民省吃俭用,倾其所有。为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提供了物资保障。

(3)于都地方武装根据中革命军委的统一部署,配合红军牵制和阻击敌人,封锁消息,为中央红军安全集结,顺利出发长征提供了安全保障。

(4)热情慰问集结在于都的红军指战员。中央红军主力在于都集结休整期间,于都人民不仅把最好最干净的房子腾出来给红军做营房,而且还组织慰问队带着粮食、鸡蛋、猪肉、蔬菜、草鞋等物品慰问红军,组织妇女组成洗衣队帮助红军洗衣服。

(5)帮助红军征集器材、架设浮桥。为帮助红军架设浮桥,沿河两岸的于都人民把家中所有可用材料都贡献出来了,有的群众还拆下了门板和床板。有位年逾古稀的曾大爷,在将家中全部材料献完之后,又亲自把自己的一副寿材搬到了架桥工地,朱德、周恩来得知此事后,曾感慨地说:“于都人民真好,苏区人民真亲”17。真正做到了红军需要什么,于都人民就无私奉献什么。

(6)组织运输队随军出征。由于这次战略转移采取的是“搬家”方式,需要大量的民工随军出征。于都人民积极响应中央征调民工的号召,几乎全部承担了这一重任,他们中除少数人在到达陕北后被编入红军队伍。许多人在征途中壮烈牺牲,至今连名字都无法知道。(7)安置、保护留在苏区的红军伤病员和红军家属。红军主力出发长征后,仅在于都县内就安置了一万多名红军伤病员,于都人民不仅上山采药为伤病员治病,而且还精心护理,宁愿自己吃糠咽菜,也要把细粮留给伤病员,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于都人民还收留了一批红军将士的后代,解决了前方将士的后顾之忧。为保护这些伤病员和红军后代。许多群众还付出了宝贵的生命,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拥军优属的悲壮之歌。

4、于都是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的最后一块土地,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起源地

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后,于都人民在留守中央苏区的中共中央分局和中央政府办事处的领导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保卫中央苏区的最后斗争,于都成为了中央苏区的最后一块土地。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步步紧迫和血腥镇压,坚强的于都人民威武不屈、百折不挠。于都人民为配合红军转移、掩护留守机关及红军伤病员,遭到国民党的血腥报复,青壮年基本被杀光,据统计,仅长征后的五个月内,全县被国民党惨杀的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和人民群众达3000余人,烧毁房屋5000余间,抢走耕牛5000余头。沙心乡被杀绝的就有37家。经济社会遭受重挫,元气大伤。数十年间,于都处于物尽人乏局面。1935年末,于都县总人口为25.4万人,到1936年10月,人口剧降为17.5万人,到1948年末也仅为22万人,尚未恢复到1935年末水平。然而,英勇的于都人民并没有被凶残的敌人所吓倒,他们在极其艰难险恶的环境中,继续坚持游击斗争,有效地牵制和打击了敌人。留守苏区的红军和地方武装,除一小部分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历史诗篇。从于都突围到赣粤边的项英、陈毅等红军将士,依托油山坚持斗争,拉开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序幕。

二: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战略地位

——全国革命老区扶贫攻坚示范区。集中力量打好新阶段扶贫攻坚战,编制实施罗霄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为全国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稀土、钨稀有金属产业基地。依托本地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新材料和具有特色的先进制造业。建设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和全国重要的特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生产与加工基地。

——重要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依托赣州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加快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和快速通道建设,建成连接东南沿海与中西部地区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商贸中心。

——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推进南岭、武夷山等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加强江河源头保护和江河综合整治,加快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切实保障我国南方地区生态安全。

——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区。加强革命遗址保护和利用,推动红色文化发展创新,提升苏区精神和红色文化影响力,建设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打造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发展目标:到2015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解决突出的民生问题和制约发展的薄弱环节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尽快完成赣州市农村安全饮水、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中小学薄弱学校改造等任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壮大,城镇化率大幅提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接近或达到中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到2020年,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整体实现跨越式发展。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能源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明显缩小;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参考文献︰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2〕21号

《于都对中央苏区的历史贡献》 于都县党史办

《红色中华》

1934年9月11日

2012-04-12

第四篇:中央苏区史

宁都精神,我们是不可战胜的——由宁都起义想到的10历史艾繁荣100200001

时光飞逝,日月荏苒,有些事埋在岁月的风尘中,有些事将永远被历史铭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从黑暗和屈辱中新生,在战火中成长;中国共产党从微弱走向强大,历经千难万劫,无数仁人志士为之抛头颅,洒热血。

在这其中,我要讲的是,一种力量,源源不绝的精神力量,一种被毛主席称为“我们是不可战胜的”铿锵精神---宁都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岁月中,宁都起义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叶剑英曾于1962年“八一”建军节纪念日前作诗怀念先烈赵博生。诗云:

宁都霹雳响天晴,赤帜高擎赵博生。

虎穴坚持神圣业,几人鲜血染红星。

宁都起义是1931年(民国二十年)12月,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民党第26路军在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的指导和在该路军秘密开展工作的中共特别支部组织发动下,于江西省宁都县城发动的一场重要的武装起义。这场起义是在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失败后,在蒋介石消灭异己的政策下,该路军留宁都驻守,其他国民党军先后撤出,该路军处于根据地军民的包围之中,对孤军驻守深为不满,内部矛盾很尖锐的情况下发生的。宁都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蒋介石

反对共产党的政策,给中国工农红军增加了一支新的力量,对巩固和发展中央革命根据地起了重要作用。此外,它还鼓舞动员了广大爱国志士的抗日斗志,得到了党和中央的高度赞扬,毛主席亲自发表贺信。宁都,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北部,是赣州地区举足轻重的一个县。追溯其建制最早可以到三国时期的吴嘉禾五年(公元236年),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地大物丰,这里是近代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主战场,宁都起义的爆发自然和这里的物质、群众、经济基础有着莫大的关系。红色故土、客家摇篮、文乡诗国、赣南粮仓一直是这里的真实写照。红色故土,宁都是著名的红色故土。苏区时期,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战斗足迹。宁都是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主战场。1931年12月14日,国民党26路军1.7万余人在赵博生、董振堂的率领下,举行了震撼中外的“宁都起义”,诞生了红五军团。1932年10月,中央苏区中央局在东山坝小源召开了全体会议,史称“宁都会议”。

客家摇篮,宁都曾是早期的江西文明。大量的谱牒研究和田野调查证实,中原唐宋时期南迁进入现在的客区,最早定居在宁都一带,站稳脚跟养足实力后,逐渐向闽西后向粤东。宁化公祠所列一百多个客家姓氏中,有好几十个是自宁都迁入的,如赖氏、廖氏、邱氏等。现在全县客家姓氏130多个,客家人口占总人口的98%。孙中山先生前35代先祖孙誗于唐朝末年被封为东平定

居宁都。

文乡诗国,“诗国”之称始于宋代,清之际,宁都文化达到巅峰,以清初著名的三大散文家一魏禧为代表的“易堂九子”的出现,以及清初“三山学派”之首易堂学馆的创立,宁都又添“文乡”之誉。自宋至清,中榜状元2人,探花1人,进士123人,举人431人,居赣南之首。宁都教育底蕴深厚,民间崇学重教之风盛行,10年高考上线人数名列全市前茅,2004年宁都中学廖海珍同学高考一举夺魁,成为我市、我县恢复高考以后首位全省文科状元。

赣南粮仓,宁都是农业大县和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宁都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赣南粮仓”之称,年产粮食30万吨 以上,2004年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大县。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59.9亿元,财政总收入3.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810元,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现有贫困人口2.73万。全县新产业发展迅速,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形成了优质稻、脐橙、黄鸡、加工型红薯四大农业主导产业和蘑菇、席草、蚕桑、茶叶、白莲五个区域特色产业。目前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红薯加工基地和全省最大的席草、蘑菇生产加工基地。全县各级组织以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不断发展新产业,调整调优经济结构,实施工农联动、城乡互动战略,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力促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强劲迈进。

岁月逝去,有些事情我们须得记住,人最害怕的不是别人说你不行,而是自己的认输。在新中国成立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个县个地方在谋求发展时响应国家的政策的同时,千万不能丢了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宁都,这一块热土不应该只生活在过去的记忆里,为百姓谋福利要的是勇于进取开拓,更需要有不服输的精神,就像当初那种精神一样。

眼下,瑞金、兴国、于都,同样作为革命老区的县都先后以各种方式途径发展起来,那么宁都是否可以借鉴,又该如何让借鉴?这些是需要建设者积极考虑的。宁都,在赣南十八县中底子是不错的,物质基础文化基础都是相当丰富的,此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在中央振兴苏区的有利情况下应当抓紧时机,拿出不服输、不认输,不怕困难,战无不胜的精神来,将这打造成真正的集人文底蕴和现代化于一身的强县!

第五篇:中央苏区大讲坛

赣南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当年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为中国革命做出过巨大牺牲。81年前,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红军和人民群众创建了中央苏区,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进行了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孕育形成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81年风雨洗礼,苏区精神早已深深地镌刻在赣州广大干部群众心中。

赣南是中央苏区的所在地,也是苏区精神的发源地。成为苏区精神的继承者和弘扬者,不仅是历史赋予赣南的重大责任,更是时代赋予赣南的神圣使命。无私奉献,是苏区精神的重要内容。当年,赣南苏区为革命奉献巨大,赣州市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0.82万人,占全国革命烈士总数的7.5%。

中央苏区时期,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异常艰难困苦的时期。四面白色恐怖,内部一穷二白;反“围剿”的战火持续不断,反经济封锁的斗争你死我活。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中央苏区的革命事业就会寸步难行。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赣南苏区人民群众爆发出从未有过的革命热情,为了消灭敌人,为了巩固和发展红色政权,苏区群众倾其所有,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和牺牲,留下了很多生动的故事。

苏区人民心甘情愿支持革命

1936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想起了在中央苏区的艰苦斗争,他满怀深情地说:苏区人民太好了,我们欠苏区人民太多了(《共和国之魂》第149页)。

苏区时期,赣南参加红军的有33万人,直接参加支前作战的约60万人,参加长征的有5万余人,占中央红军参加长征总人数的65%。长征路上平均每公里就有3名赣南籍烈士倒下。赣南为革命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烈士10.82万人,占江西全省革命烈士总数的43.8%,占全国革命烈士总数的7.5%。另外,红军长征后,在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被国民党杀害的赣南苏区干部群众达5万余人,烧毁房屋6万余间。瑞金在苏区时期24万人中,有11.3万人参加革命,5万余人为革命捐躯。当年瑞金全县购买公债77.3万元,支援谷子25万担,捐献战争费用22万元。从这些数字来讲,都说明了我们赣南老区为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和牺牲。

作为中央苏区主体和核心区域的赣南苏区,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一,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的预演地;第二,这里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形成地,毛泽东在这一阶段写下的一系列著作,都为中国革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第三,这里是人民军队的锤炼地;第四,这里是苏区精神的发源地,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培育了苏区精神;第五,这里是一大批开国元勋的历练地,十大元帅中有九大元帅,十大将中有八位大将,还有众多将军,省部级领导,都在这块红土地上进行了历练。(记者卢舰整理)

编者按

赣州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是当年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域。80年前,以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红军和人民群众,在广阔的赣南、闽西大地,创建了中央苏区,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进行了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孕育形成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

穿越血与火的历史烟云,历经80年风雨洗礼,苏区精神早已深深地镌刻在赣州广大干部群众心中。今天,让我们跨过历史的长河,一起走进那段永远也不能忘怀的历史及必须代代相传的革命精神中去。

永远的光荣——中央苏区历史简介

中共苏区中央局旧址(瑞金叶坪)。

中央苏区位于江西省南部、福建省西部,也称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苏维埃区域。中央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群首脑机关所在地。

“中央苏区历史,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赣南、闽西农民武装暴动开始,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赣粤边、闽西等地红军三年游击战争结束,前后历时10年,大致经过奠基开创、初步形成、正式建立、鼎盛发展、最终丧失、三年游击战争等6个阶段。”日前,市委党史办主任张孝忠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瑞金沙洲坝“红井”。

奠基开创阶段

中央苏区是以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为基础创建的。1927年11月至1928年3月,在中共赣西、赣南特委的领导下,赖经邦、李文林、古柏等领导赣西南地区武装起义,开创了东固、桥头等革命根据地。1928年3月和6月,郭滴人、邓子恢、朱积垒、张鼎丞等领导闽西地区武装起义,创建了永定溪南革命根据地和地方工农武装。赣南、闽西红色割据区域,奠定了中央苏区的基础。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后,转战赣南、闽西地区,在上述根据地和地方工农武装的配合下,先后开辟了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旧址(瑞金叶坪)。

初步形成阶段

1930年1月,江西红军四个独立团合编为红军第六军。2月7日,中共赣西特委、赣南特委和红四军、红五军、红六军军委共同组成以毛泽东为书记的前委,统一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赣西、赣南和湘赣边三特委合并为中共赣西南特委,刘士奇为书记。3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曾山任主席,闽西苏维埃政府成立,邓子恢任主席。4月,闽西地区红军五个独立团合编为红军第十二军。6月,活动在赣西南、闽西地区的红军第四、第六(不久改称第三军)和第十二军合编为红军第一军团。8月,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一军团与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在湖南浏阳永和会师,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朱德任总司令,毛泽东任总政治委员。10月,毛泽东领导红一方面军挥师江西,攻克吉安重镇,建立了以曾山为主席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渡口旧址(于都县城东门渡口)。

正式建立阶段

1931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中共苏区中央局成立,周恩来任书记。在周恩来未到任前,项英、毛泽东先后代理书记。9月,中央苏区军民粉碎了国民党军第三次“围剿”后,使赣南、闽西苏区连成一片,苏区扩展到30多个县境,建立了24个县苏维埃政府。11月,中华工农兵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任主席,项英、张国焘任副主席;同时,组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朱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任副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至此,中央苏区正式形成,并统辖和领导全国苏维埃区域的斗争。

鼎盛发展阶段

1931年12月14日,赵博生、董振堂率领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在江西宁都起义,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编为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随后,红一方面军发展到拥有一、三、五、七、八、九军团,约12.7万余人。1933年1月,以博古为首的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由上海迁入中央苏区。同年二三月间,中央苏区取得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不仅巩固了中央苏区,而且打通了中央苏区与闽浙赣苏区的联系。

到1933年秋,中央苏区辖有江西、福建、闽赣、粤赣4个省级苏维埃政权,拥有60个行政县,总面积约8.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453万,党员总数约13万人,红军和苏区发展到了鼎盛时期。中央苏区由此成为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中央苏区进行了治国安邦的伟大预演,卓有成效地组织群众进行革命战争,深入土地革命,开展经济建设,发展文化教育,保障民主权利,改造社会环境,改良群众生活,苏区各项事业长足发展。

红军烈士纪念塔(瑞金叶坪)。

游击战争阶段

从1931年11月开始,由于受到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领导的严重干扰和影响,排斥了毛泽东对苏区党和红军的正确领导,给中央苏区的革命和建设带来严重危害,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中旬,中央党政军领导机关和红军主力8.6万余人,被迫撤离中央苏区,实行战略转移,进行突围长征。

中共中央机关和红军主力长征后,在中央苏区组建了中共中央分局、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办事处和中央军区,项英、陈毅等坚持和领导了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各红军游击队负责人根据党中央的指示,与国民党地方当局进行合作抗日谈判,达成停止内战、合作抗日的协定。随后,各红军游击队奉命下山整训,改编为新四军,开赴大江南北的敌后抗日战场。

“中央苏区十年奋战的历史,时间长,跨度大,风云激荡,岁月峥嵘,在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这段波澜壮阔的岁月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伟大的苏区精神,成为中国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张孝忠表示。(记者刘芳整

下载广东原中央苏区人民的佳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原中央苏区人民的佳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振兴中央苏区

    振兴中央苏区、造福苏区人民(专题) 一、【背景材料】 赣南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的主体和核心区域,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 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发祥地和苏区精神的主要发......

    振兴中央苏区

    振兴中央苏区、造福苏区人民(专题) 上传: 周华选 更新时间:2012-5-17 8:44:41 周华选编辑 【背景材料】 以赣南为核心区域的中央苏区是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为新中国的成立和建设......

    中央苏区大搞反腐廉政建设

    中央苏区大搞反腐廉政建设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此前后,中央苏区所属省、县、乡也建立了苏维埃政府。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权建设方面的......

    中央苏区振兴发展 心得体会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学习心得体会 2012 年 6 月 29 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称《若干意见》)正式出......

    国务院出台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意见

    国务院出台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意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1周年之际,《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若干意见》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

    解读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国45条”

    从中央苏区到全新“特区”——解读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国45条”新华社南昌7月2日电(新华社记者王运才、林艳兴)《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 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发〔2012〕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特殊重......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_心得体会[本站推荐]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学习体会近来我认真学习了《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通过收看学习,认识到《若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