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林木种苗站事迹材料[精选]
市林木种苗管理站事迹材料
市林木种苗管理站自成立至今,在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的领导下,紧紧围绕《种子法》和《甘肃省林木种苗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认真履行职能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特别是近年来,紧扣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生态安全战略和特色林果产业发展思路,不断加强林木种苗行业管理,整顿和规范林木种苗市场秩序,加大林木种苗基础建设和科技投入,全面提高林木种苗质量,使全市林木种苗管理工作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现将工作和事迹情况汇报如下:
一、整顿种苗市场秩序,实行市场准入制度
一是加大了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力度。近年来,在全市林木种苗管理单位和林业执法支队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林木种苗“两证”的核发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无序到有序。截止目前,全市共核发林木种苗生产许可证96份,经营许可证 93份。持证生产经营率达到90%以上。二是转变工作方式,依法整顿和规范种苗市场。在种苗生产经营和市场管理上,联合市森林公安局、林政稽查队加大了执法检查力度,对种苗生产、经营秩序进行整顿,有效杜绝了无证生产、经营种苗现象的发生,依法保护了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共查处非法调运苗木案件20余起,销毁假劣苗木5万余万株。
二、加强种苗质量监督,确保种苗生产安全
为切实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提高种苗质量,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加大林木种苗质量的监管力度,完善“证、签”制度。在种苗调拔和出圃前,对造林使用苗木进行重点抽查,按照标准核发“苗木质量检验证书”、“种苗标签”后出圃使用和销售。近年来,共抽检各类苗木近10万株,代表总量5000万株;种子样品60多份,代表总量50万公斤,全市累计核发质量检验证书1600余份,标签2800余份。二是加强林木种苗质检员队伍培训。积极组织市、县、区种苗管理人员,参加国家和省上组织的质检员培训班,使全市持证种苗质检员人数达到20人。
三、完善种苗基础设施,提升种苗建设水平
近年来,在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的大力支持下,重点启动了“林木种苗质量检验站”、“林木良种繁育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强种苗基础设施建设。2003年启动建设“林木种苗质量检验站”项目,根据《林木种子检验规程》、《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标准》等法规、标准,编制了《林木种苗质量管理手册》、《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实施细则》,规范了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工作,同时,更新了必需的检测仪器、设备,增强检验能力,保证了全市种苗质量抽检工作的顺利开展。2006年春季启动建设的“林木良种繁育中心”项目,建设面积600亩。截止目前,已完成全部建设任务。良繁中心年可 产各类良种苗木50万株,种条、接穗等100万根以上。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邀请省总站、甘农大林学院的领导、专家对项目实施进行全过程指导,同时加强了对种苗工程项目实施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强化对工程建设资金的安全运行,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通过项目建设,有力地提高了我市林木种苗生产供应能力和种苗质量,为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林木优良品种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营造依法治种环境,加大法规宣传力度
近年来,市种苗站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积极宣传和组织学习《种子法》、《甘肃省林木种苗管理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主要林木品种审定办法》等种苗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种苗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使依法治种逐步深入人心。一是利用各种会议大造宣传舆论。将《种子法》等法律法规列入宣传的重要内容,先后10余次利用各种会议和学习机会组织市、县(区)林木种苗管理人员认真学习,使其率先做到学法、知法、懂法。二是充分利用发放宣传材料、参加法律考试、知识竞赛等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扩大宣传效果和范围,大造依法治种声势。三是培训技术骨干。先后多次组织市、县区种苗管理人员参加各类种苗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班,参训人员30人次,通过对管理人员的培训,起到了良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四是编印宣传学习资料。市林 木种苗站先后编印宣传材料3万份,发至各级种苗管理人员、各乡镇林果站以及种苗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体户,通过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增强自觉守法意识,不断提高了林木种苗生产者与经营者的法律意识,形成了依法生产、经营、使用的良好法制氛围。
五、加大种苗科技投入,提高种苗科技含量
为确保全市造林绿化用好苗、用足苗,积极开展了林木种苗科研、技术推广工作,努力提高种苗生产的科技含量。近年来,我市种苗站依托项目建设,针对全市造林良种率低的实际问题,组织全市林业科技、生产单位积极开展了新品种引进、良种选育、示范、生产、推广工作,有效提高了我市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中良种苗木的使用率。目前,由我站审核推荐、并经甘肃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林木良种20多个。加上相邻地区和省上林业科研院所的选育审定,适于我市栽培的林木良种已有30多个,全市年良种生产规模为600万株左右,良种使用率逐年提高。
第二篇:市林木种苗生产管理情况汇报材料
植树造林,种苗先行。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种子法》颁布实施的有利时机,切实落实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执法年”和“林木种苗质量年”活动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加强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积极开展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强化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整顿和规范林木种苗市场秩序,加大林木种苗基础建设和科技投入,全面提高林木种苗质量,确保了林业重点工程造林和国土绿化种苗供应和造林成效。据统计,全市200/年完成大田育苗面积1505亩,其中阔叶树1210亩,针叶树种295亩。完成容器育苗295万株,其中桉树容器育苗200万株,油茶容器苗60万株,枫杨容器苗30万株,其它乡土阔叶树容器苗5万株。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种苗执法工作,规范林木种苗市场秩序
1、强化宣传工作,大力营造依法治种氛围。《种子法》颁布以后,我市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积极宣传和组织学习《种子法》、《//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等种苗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种苗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使依法治种逐步深入人心。一是利用各种会议大造宣传舆论。市局将《种子法》列入林业宣传的重要内容,先后3次利用各种会议的机会组织各级林业部门有关领导和林木种苗行政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种子法》,使其率先做到学法、知法、懂法。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碑牌、墙报、法律考试、知识竞赛、咨询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扩大宣传效果和范围,大造依法治种声势。三是培训骨干。市里先后举办了3期林木种苗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班,对种苗管理人员和重点种苗生产、经营户进行普法学习和培训,参训人员150人次。通过抓重点户的培训,起到了良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四是编印宣传学习资料。市林木种苗站先后编印了2期《林木种苗法律法规选编》,共1000余册,发至各级林业部门领导、种苗管理人员、各乡镇林管站以及种苗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体户。通过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增强自觉守法意识。
2、实行准入制度,大力整顿种苗市场秩序。一是加大了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力度。在全面掌握全市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种子法》、《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和《//省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我市制定了《//市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对生产、经营林木种苗的办证条件、申领程序、核发管理作出了详细规定。根据“种子质量要管严,苗木市场要搞活”的要求,主要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市局审批发证;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各县(市、区)林业局审批发证,报市局备案。全市现已发放《许可证》138本,其中种子生产许可证14本,种子经营许可证15本,苗木生产许可证55本,苗木经营许可证54本。二是建立了林木种苗执法机构和队伍。市局委托市林木种苗站行使种苗行政执法权,办理了委托执法书,并向市政府申办了4本林木种苗执法证。各县(市、区)林业局有的以专门机构,有的以综合执法的形式都成立了种苗执法队伍,开展执法检查和监督,杜绝伪劣种苗进入市场。
3、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种苗质量监督。为切实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提高种苗质量,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一是加强工程项目造林种苗调运监管。市林业局对重点工程造林种苗生产供应管理下发了专门文件,规定凡是用于重点工程项目造林的种苗,必须具备“二证一签”。同时要求将调运种苗的品种、种源、产地、数量、规格、合格率、责任人、经办人等情况记录建档,并与“二证一签”一起存档保存。种苗使用情况列入年终造林检查验收的重要内容,对购买、使用不合格种苗和不具备“二证一签”种苗造林的,不予验收。二是积极创新种苗生产供应机制。大力推行招投标育苗,逐步实现定点育苗、定向供苗,确保造林种苗质量。三是加强林木种苗质检员队伍培训。积极组织各县(市、区)种苗管理人员及种苗生产、经营户,参加省林木种苗站举办的质检员培训班,使全市持证种苗质检员人数达到115人,率先在全省做到了市级及18个县(市、区)林业局都配备有2名以上林木种苗质检员,大部分重点种苗户都有1名质检员。四是加强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基础设施建设。市林业局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市林木种苗站购置了部分种子质量检验仪器,更新设备设施,增强检验能力。
第三篇:××市林木种苗质量管理整改情况报告
×××林木种苗质量管理整改情况报告
省厅:
根据省林业厅《关于我省2012年林木种苗质量检查情况的通报》(粤林函[2012]××号),对我局林科所林木种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局组织营林部门和林科所的力量,对通报申报书的存在问题进行了认真整改,现将整改情况报告如下:
××市林科所现有土地经营面积约180亩,此外还在气候及立地条件较好的镇租赁了60亩土地建立了育苗基地。近几年,××市林科所每年可为我市提供各种造林、工程造林及园林绿化苗木达500多万株,主要有山杜英、香樟、火力楠、闽楠等工程造林苗木,还有黄金香柳、美花红千层、冬青、罗汉松、含笑等园林绿化苗木。但是,今年初,省厅组织力量到我市进行种苗质量检查,发现我市林科所在育苗质量和乡土阔叶树种的良种选育方面存在不足之处,自检质量没有落实,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落实了三项整改措施。
一、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为抓好整改工作,我局明确由局分管营林的副局长负责组织整改,并从营林股抽调5名技术力量到林科所开展整改工作,确保了整改的组织领导和人员到位。
二、贯彻《种子法》、加强档案建设
通过整改,我们明确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认真贯彻执
林木种苗培育管理工作是造林绿化的先行工作,是造林绿化的第一道工序。今后,我局将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认真抓好林木种苗培育和管理工作,以确保××市造林绿化工作的顺利推进。
第四篇:林木种苗监管
1、林木种苗管理站工作内容:
负责宣传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各项方针、政策; 组织林木良种选育、新品种引进、开发、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对林木种苗质量进行监督检验; 承担林木种苗质量标准化服务等工作;
承担全县林木种苗、种子、花卉的技术培训工作; 负责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许可证的审核办证及管理; 承担林木种苗、种子、花卉的科研项目;
承办市、县林业行政行政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事项。
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林木良种化进程这一主线,着力构建林木良种选育推广、种苗生产供应、种苗行政执法、种苗社会化服务四大体系,全面提高林木良种壮苗生产供应能力和林木种苗整体发展水平。
2、林木良种化建设的意义:
首先,林木良种是建设生态林业的最有力保障。用良种壮苗造林,不但成活率高、生长快、成林早,而且形成的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发挥的生态功能更加强大,能有效增进森林健康,增强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
其次,林木良种是发展民生林业的重要途径。山区脱贫致富优势在山,希望在经济林,其突破口就在于种苗,在于良种。
可见,林木良种是林业增产增益的重要内因,是治本之策,在建设现代林业中始终发挥着“原动力”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描绘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安全格局、推进绿色发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都离不开林木种苗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建设美丽中国,更加需要林木种苗提供有力支撑、发挥特殊作用。从林业系统自身来看,完成建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的总任务,不论是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蓄积,还是生产更多更好的生态产品、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和粮油安全,林木种苗都是基础,要不断提供数量充足、质量优良、品种对路的良种壮苗。
3、林木种苗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良种产量低,供应能力严重不足,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只有51%,与发达国家80%以上的良种使用率以及我国农业96%的良种覆盖率相比相差甚远; 二是林木种苗基础性研究薄弱,育种创新能力不强;
三是林木种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扶持林木种苗发展的政策还不完善; 四是林木种苗管理机构不健全,全国仍有一半左右的县(市)没有林木种苗管理机构。
4、提升供给能力是根本任务
《意见》要求:强化林木良种基地建设,提高良种生产能力。完善生产供应体系。加强林木良种采收、加工、检验、贮藏管理,建立由省级林木种苗管理机构统一调剂的供应机制。建设保障性苗圃,满足重点工程和林农造林需求。
5、提高种苗行政执法能力今后还需做好5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种子法》宣传力度,建立林木种苗法制宣传的长效机制。二是抓紧出台《种子法》配套规定,继续推动地方出台《种子法》地方实施条例。三是继续加强林木种苗质量全过程监管。四是继续落实各项制度,规范林木种苗市场。五是进一步加大林木种苗案件查处力度。
6、针对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和社会化服务,要强化抓好以下3个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信息引导工作。(方针政策,市场信息)
二是建立区域性市场和其他各类市场,为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提供交流、交易平台。三是创新流通方式。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完善与成熟,拓展林木种苗互联网交易平台十分必要,不仅可以让种苗买卖双方少跑路、少花钱,还可以让他们买到放心苗,卖出好价钱。
第五篇:市林木种苗生产管理情况汇报材料
植树造林,种苗先行。近年来,我市紧紧抓住《种子法》颁布实施的有利时机,切实落实国家林业局“林木种苗执法年”和“林木种苗质量年”活动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加强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和行业管理,积极开展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强化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整顿和规范林木种苗市场秩序,加大林木种苗基础建设和科技投入,全面提高林木种苗质量,确保了林业重点工
程造林和国土绿化种苗供应和造林成效。据统计,全市200/年完成大田育苗面积1505亩,其中阔叶树1210亩,针叶树种295亩。完成容器育苗295万株,其中桉树容器育苗200万株,油茶容器苗60万株,枫杨容器苗30万株,其它乡土阔叶树容器苗5万株。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种苗执法工作,规范林木种苗市场秩序
1、强化宣传工作,大力营造依法治种氛围。《种子法》颁布以后,我市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积极宣传和组织学习《种子法》、《//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等种苗法律法规,不断提高种苗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和管理者的法律意识,使依法治种逐步深入人心。一是利用各种会议大造宣传舆论。市局将《种子法》列入林业宣传的重要内容,先后3次利用各种会议的机会组织各级林业部门有关领导和林木种苗行政管理人员认真学习《种子法》,使其率先做到学法、知法、懂法。二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标语、碑牌、墙报、法律考试、知识竞赛、咨询活动等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扩大宣传效果和范围,大造依法治种声势。三是培训骨干。市里先后举办了3期林木种苗法律法规和技术培训班,对种苗管理人员和重点种苗生产、经营户进行普法学习和培训,参训人员150人次。通过抓重点户的培训,起到了良好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四是编印宣传学习资料。市林木种苗站先后编印了2期《林木种苗法律法规选编》,共1000余册,发至各级林业部门领导、种苗管理人员、各乡镇林管站以及种苗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体户。通过比较全面和系统地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增强自觉守法意识。
2、实行准入制度,大力整顿种苗市场秩序。一是加大了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发放力度。在全面掌握全市林木种苗生产、经营单位和个人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根据《种子法》、《省林木种子管理条例》和《//省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我市制定了《//市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暂行规定》,对生产、经营林木种苗的办证条件、申领程序、核发管理作出了详细规定。根据“种子质量要管严,苗木市场要搞活”的要求,主要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市局审批发证;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由各县(市、区)林业局审批发证,报市局备案。全市现已发放《许可证》138本,其中种子生产许可证14本,种子经营许可证15本,苗木生产许可证55本,苗木经营许可证54本。二是建立了林木种苗执法机构和队伍。市局委托市林木种苗站行使种苗行政执法权,办理了委托执法书,并向市政府申办了4本林木种苗执法证。各县(市、区)林业局有的以专门机构,有的以综合执法的形式都成立了种苗执法队伍,开展执法检查和监督,杜绝伪劣种苗进入市场。
3、采取有力措施,大力加强种苗质量监督。为切实加强林木种苗质量监督管理,提高种苗质量,采取了以下几条措施:一是加强工程项目造林种苗调运监管。市林业局对重点工程造林种苗生产供应管理下发了专门文件,规定凡是用于重点工程项目造林的种苗,必须具备“二证一签”。同时要求将调运种苗的品种、种源、产地、数量、规格、合格率、责任人、经办人等情况记录建档,并与“二证一签”一起存档保存。种苗使用情况列入年终造林检查验收的重要内容,对购买、使用不合格种苗和不具备“二证一签”种苗造林的,不予验收。二是积极创新种苗生产供应机制。大力推行招投标育苗,逐步实现定点育苗、定向供苗,确保造林种苗质量。三是加强林木种苗质检员队伍培训。积极组织各县(市、区)种苗管理人员及种苗生产、经营户,参加省林木种苗站举办的质检员培训班,使全市持证种苗质检员人数达到115人,率先在全省做到了市级及18个县(市、区)林业局都配备有2名以上林木种苗质检员,大部分重点种苗户都有1名质检员。四是加强林木种苗质量检验基础设施建设。市林业局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专项经费用于市林木种苗站购置了部分种子质量检验仪器,更新设备设施,增强检验能力。
二、抓好种苗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林木种苗基础设施
在国家林业局和省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市在建或已经建成的国债种苗工程项目有11个,工程建设规模1649.65公顷,计划总投资2480.79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505.94万元。
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我们对工程实施实行事前指导、事中监督、事后验收的全过程管理,严格把住工程项目的筛选和申报关,积极参与指导种苗工程项目的总体设计、初步设计编制,加强对种苗工程项目实施的检查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