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暨参与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13:4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暨参与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暨参与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暨参与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暨参与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四川日报》2010年12月17日)

同志们: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两年多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四川人民穿越灾难、坚强奋进,夺取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决定性胜利。在抗击青海玉树地震灾害中,四川人民感同身受,全力支援和积极参与抗震救灾。今天,我们隆重召开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暨参与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总结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表彰在灾后恢复重建及参与玉树抗震救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号召全省干部群众学习先进事迹,继续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为夺取灾后恢复重建全面胜利、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里,我代表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全省人民,向受到表彰的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奋战在灾后重建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以及积极参与玉树抗震救灾的同志们,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支援和参与我省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的兄弟省区市、各族各界和全国党政军民,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以及海外华侨华人、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5〃12”汶川特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模空前、难度空前,堪称“世界性难题”。以2008年9月国家下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为标志,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展开。两年多来,我们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省中心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灾后重建的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工作部署,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宏观经济大局,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推进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努力探索科学重建、科学发展路子,取得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决定性胜利。到今年9月底,纳入国家重建规划的29700个重建项目完工25270个,占85.2%;完成投资7366亿元,占概算总投资的85.6%,如期实现了中央提出的“力争在两年内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的要求。到今年底,预计能够完成重建任务的90%左右,向中央和全国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四川答卷”。

灾后恢复重建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艰巨任务,也是一项全新的创造性工程。我们坚持以科学规划保障科学重建,注重整体谋划、科学统筹,强化规划引导,突出尊重自然,注重风貌打造,确保了灾后重建有特色和高品位,实现了灾区城乡面貌的历史性改变。我们坚持把民生重建摆在优先位置,把安民贯穿灾后恢复重建始终,加快城乡住房、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恢复重建,新布局建成一批社会福利院、社区服务中心等民生设施,灾区公共服务能力较震前有了飞跃提升,实现了灾区民生事业的突破性进步。我们坚持恢复功能与发展提高相结合,抓住重建机遇、及时规划、加大投入,一批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建项目相继建成,城镇重建顺利推进,实现了灾区基础设施的根本性改善。我们坚持着眼发展抓重建,把产业恢复发展与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兴建一批产业园区,实现了灾区产业发展的再生性跨越。我们坚持严格监管阳光重建,把质量作为生命线贯穿重建全过程,坚持进度服从质量,切实加强监管,高度重视质量安全、资金安全和施工安全,确保重建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实现了灾区建设质量和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曾经满目疮痍的地震灾区已旧貌换新颜,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巨大变化,汇聚和升腾起新的希望,灾区人民正满怀信心地创造新的生活。

同志们!

震后重生的四川留下了气壮山河的足迹,书写了惊天动地的奋起。我省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实践,创造了人类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又一个伟大奇迹。两年多来的坚韧历程,在取得灾后重建辉煌成就的同时,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创造和凝结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为进一步做好四川工作提供了深刻启示,值得我们总结、坚持和发扬。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奇迹,是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创造的,是对全省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和先进性的大检验,更加深化了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认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坚强领导、科学部署,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采取特殊有力措施支持灾区重建家园,为我们战胜灾难、夺取胜利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全省各级党委发挥坚强领导作用,生动展现了危难时刻党和政府强有力的组织领导能力和科学指挥能力。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带领灾区群众共赴危难、共克时艰,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受到群众的赞誉,党群干群关系、军地军民关系都谱写了新的篇章,提高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声望,巩固了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实践再次证明,我们党是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能够应对各种风险、驾驭各种复杂局面,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奇迹,是在科学发展观正确引领下创造的,是四川发展理念和思路的大提升,更加增强了我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我们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在探索科学重建的进程中深化了对推动科学发展的理解和认识。通过灾后重建的锤炼和洗礼,各级干部强化了执政为民的理念,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成为推动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丰富了加快发展的办法,学到了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管理模式,促进了发展理念的变革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增强了化危为机、抢抓机遇的本领,灾区“变困难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变坏事为好事”的成功实践,正激励全省干部群众战胜各种困难,奋力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奇迹,是以先进模范为代表的灾区干部群众创造的,是全省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大汇聚,更加激发了推动四川各项事业发展的热情。

我们把灾后重建的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上,充分调动灾区干部群众的主体意识、主动意识和主导意识。各级党员干部特别讲大局、特别讲付出、特别讲实干、特别讲纪律,以超常工作与群众共渡难关。灾区群众以“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困难能战胜”和“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的气概,不等不靠,互帮互助,共建家园,焕发出了面对困难、战胜困难,面向未来、创造未来的巨大力量。实践再次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真正推动力量。只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就一定能够战胜我省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挑战,不断创造一个又一个的“人间奇迹”。

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奇迹,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大展示,更加强化了中华民族和祖国大家庭的凝聚力。在灾后恢复重建中,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团结奋斗,全国人民携手并肩、万众一心,全力支援灾区重建家园。对口支援灾后重建的成功实施是中华民族共御巨灾的一大创举,开创了中国特色的灾后重建模式,极大彰显了社会主义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生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向世界展示了四海同心的中国力量。我们在全省广泛深入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灾区处处涌动着“感恩党、感恩祖国、感恩社会”的热潮。青海玉树地震、甘肃舟曲泥石流等灾害发生后,全省人民情系灾区,倾力支援抗灾救灾,以实际行动回报全国人民的关爱和支持。

同志们!

当前,我省正处在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吹响了西部地区全面开发开放的前进号角,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绘就了“十二五”发展的宏伟蓝图。我们要继续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学习弘扬先进模范的崇高精神,勇于开拓进取,奋力攻坚克难,推动“两个加快”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我们要深入开展学习先进模范活动,凝聚推动四川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在我省灾后恢复重建以及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先进事迹和模范人物。今天表彰的先进个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我们要在全省学习弘扬先进典型的优秀事迹和崇高精神,学习他们心系灾区、服务人民的高尚情怀,不畏艰险、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忘我工作、日夜奋战的顽强意志,携手战斗、团结拼搏的协作精神。要用先进事迹感召群众,用优秀品质引领群众,用重建成果鼓舞群众,进一步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我们要全面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大力推动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继续扎实抓好灾后重建工作,管好用好建成的重建项目。大力实施地震灾区发展振兴规划,突出抓好发展产业、扩大就业、扶贫帮困等工作,着力增强灾区自身发展能力,努力使灾区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加强灾后生态修复工作,编制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灾区生态恢复规划,大力提高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的能力。

我们要总结推广灾后重建的经验做法,努力在科学发展轨道上推进四川跨越发展。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重点学习灾区重建的理念、重建的规划、重建的思路和重建的精神。要围绕推动“十二五”目标任务,把灾后重建的成功经验运用到工作中、体现在发展上,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要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着力把基础做牢,把产业做强,把城市做大,把科教做优,把民生做实,努力为建成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和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我们要加快“三基地一窗口”建设,在全省大力营造感恩奋进的浓厚氛围。

要把重建后的灾区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和展示中国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勃勃生机的窗口。要通过“三基地一窗口”,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进一步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在全省进一步形成感恩奋进、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

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胜利,再次坚定了我们前进的努力方向,再次凝聚了我们队伍的不竭力量,再次激发了我们发展的坚强信念。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扬成绩,爬坡实干,攻坚克难,为推进“两个加快”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不懈奋斗,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第二篇: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推荐意见

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推荐意见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原省工业交通办公室负责全省工业恢复重建工作。潘国煜同志做为当时行业处副处长,具体承担了规划编制、项目管理和组织协调等工作。2009年机构改革后,她担任省工信厅规划处副处长,虽然岗位调整了,但仍继续承担这项工作。在两年多时间里,多次深入灾区,任劳任怨,克服诸多困难,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一、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受灾地区工业恢复重建规划。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和工信部关于编制灾后工业恢复重建规划的要求,主要完成:一是按照陕西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的要求,编制受灾五市恢复重建规划。为了按时保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专门起草了《陕西省地震受灾地区工业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提纲》,在汉中等5 市和行业规划基础上,编制了《陕西省地震受灾地区工业布局和产业调整规划》。二是按照工信部的要求,编制《宁强、略阳、勉县、陈仓四个重灾县(区)的工业布局规划和产业调整规划》。编制过程中,力求把恢复重建和产业布局调整相结合,使灾后重建成为提升产业和谋求发展的重要机遇。在此基础上,工信部编制了《汶川地震灾区工业恢复重建规划》,并与四川、甘肃、陕西省人民政府联合发布。三是按照省发改委的要求,研究提出了《我省地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发展导向意见》。

二、着眼地方经济长远发展,布局谋划恢复重建项目。在编制《陕西省宁强、略阳、勉县、陈仓区地震灾后工业布局和结构调整规划》过程中,潘国煜同志组织专家组,深入4个重灾县区,从实现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着眼,谋划产业布局,筛选论证项目,共提出工业恢复重建项目167项,总投资203.4亿元,全部列入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之中。特别是略钢恢复重建项目,工信部从产业政策考虑,不同意列入规划。经反复沟通,我们提出略钢与龙钢整合,生产100万吨优质钢的重建方案,最终获得国家认可,列入规划。在组织项目实施中,她积极出主意,想办法,结合项目特点、前期工作进展及资金落实情况等,提出分类指导意见,对重点建设项目实行跟踪服务。2009年机构改革后,结合现在的工作职能,又提出在技改资金安排中向灾后重建项目倾斜,得到厅领导的肯定和支持,使汉中八一锌业、宝鸡祥和面粉等一批重点项目得到更多的资金支持,促进了“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目标的早日实现。

三、研究把握政策,及时了解反映恢复重建情况。按照工信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和要求,及时做好情况上报和意见反馈:一是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听取省上各部门工作汇报。先后十多次为有关调研、座谈和工作研究会议撰写汇报材料。二是对国家发改委《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产业政策》(征求意见稿)从产业政策、重点企业、资金使用等方面提出具体意见和建议;参加了国家发改委《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调整专项规划》论证会,并为领导准备有关书面意见材料。这些意见和建议大部分在修改时被采纳。三是将工业恢复重建方面的工作以各种形式向省委、省政府及工信部报告,乐际书记曾在《送阅件》上批示:“很好,请继续抓好落实。”四是按照工信部及省上的安排,承担地震灾害志工业部分编写工作,拟定了《省工信厅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编写方案》,已先后编撰完成并分别向工信部、省发改委、省地震局提供了《陕西省地震灾害志工业部分》、《陕西省抢险救灾志工业部分》、《陕西省灾后重建志工业部分》2008年、2009年部分。

四、克服困难,甘于奉献,踏踏实实做好恢复重建工作。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时间紧、任务量大,该同志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毅然承担起这项艰巨任务。为了衔接好工信部与受灾三省人民政府联合制定的《汶川地震灾区工业恢复重建规划》、确定恢复重建项目、落实项目资金,她近十次到北京汇报、沟通,争取更多的支持。在最紧张的日子里,她白天座谈了解情况,搜集资料,晚上回家完成《规划》、汇报材料等文字性工作。由于工作强度大,精神高度紧张,出现了严重失眠,半年后才逐渐好转。

潘国煜同志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心系灾区,高度负责,持之以恒,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厅特推荐为“5.12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先进个人”。

第三篇:四川省审计厅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四川省审计厅关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

资金项目阶段性跟踪审计情况公告

二○○九年十月二十六日

今年以来,四川省审计厅根据省委、省政府和审计署的总体部署,组织全省审计机关2292名审计人员、785个审计组,分阶段对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筹集、分配、管理、使用情况和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截至2009年7月31日,各级审计机关已跟踪审计恢复重建项目1411个,审计项目总投资270.77亿元(主要为政府投资项目,对社会捐赠资金、港澳特区政府援建资金等特殊资金将另行专项审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和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规定,现将阶段性跟踪审计情况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资金计划情况。

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中央财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包干总数和分类控制数的通知》下达我省中央财政“5.1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包干总数2203.43亿元(2008年498.93亿元,2009年897.35亿元,2010年807.15亿元),全省各级政府计划安排灾后恢复重建资金412亿元,其中省级财政筹集安排270亿元(2008年已下达93.86亿元,2009年—2010年176.14亿元)。

(二)财政资金到位情况。截至2009年7月31日,全省已到位财政灾后恢复重建资金1257.88亿元。其中:

1.中央补助资金1043.14亿元; 2.省、市、县地方财政214.74亿元。

(三)项目进展情况。

根据省发改委提供的资料反映,全省纳入《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计划》的灾后恢复重建项目计划32728个,计划项目总投资8858.39亿元。截至2009年7月31日,已累计开工23102个,占项目计划总数的70.59%,其中学校3120个、医院1651个、城市住房重建20.73万套、农村住房重建126.29万户;已完工项目14759个,占已开工项目的63.89%,其中学校613个、医院257个、城市住房重建5.35万套、农村住房重建117.9万户;已开工项目累计完成投资额4249.43亿元,占计划投资总额的47.97%。

二、灾后恢复重建阶段性审计总体评价

审计结果表明,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各级党委、政府认真执行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坚持城乡住房等民生项目优先、学校医疗机构等公共服务项目优先、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项目优先的原则,全面推进恢复重建工作。各责任主体部门认真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积极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努力提高工作效能,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切实保证工程质量。各单位资金管理使用上的“高压线”意识较强,对重建资金拨付使用实行同步检查、同步审计、全过程动态监督。目前,全省恢复重建资金管理使用和项目建设总体情况良好,审计尚未发现大的违法违纪问题。但是,由于灾后恢复重建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集中、资金量大且情况错综复杂,审计也发现了一些有待改进和规范的问题。这些问题,已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审计机关所提出的1448条审计建议,目前已采纳并整改1231条,其余正在落实之中,审计机关将继续跟踪,督促整改到位。

三、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形成原因及目前整改情况

(一)资金筹集、分配、管理和使用方面。

1.少数地方未严格执行 “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的管理规定。经抽查,盐亭、旌阳、旺苍、苍溪、安县、南江、巴州、大竹8个县共计7.29亿元恢复重建资金未纳入专户管理,一些单位对恢复重建资金使用未实行专账核算,个别地方恢复重建资金利息收入未纳入专户管理,个别金融机构未及时计付恢复重建资金存款利息。

2.个别地方恢复重建资金使用不合规。仪陇县有3个镇分别存在截留农房维修加固资金10万元拟安排用于修建敬老院、将农房补助资金3万元转作村级工作经费、在向农户发放补助金时抵扣村道公路集资款的违规行为;达州市通川区磐石敬老院挪用14.53万元农房重建补助资金支付历年工程欠款。

3.大量恢复重建资金沉淀在中间环节,增大了管理难度和风险。审计抽查发现,有9个县共计28.43亿元资金从财政专户拨出后沉淀在主管部门、乡镇和其他单位等账户,不利于资金的严格监管。

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一些地方对“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专户设立及其运行要求的理解出现偏差;二是由于一些地方项目推进速度较慢,加之工程款必须按进度拨付,致使大量建设资金沉淀在中间环节;三是灾后重建项目多、任务重,少数地方对弥补管理上的一些缺陷抓得不够及时。

审计机关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已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出了整改建议,各地采取积极措施进行了认真整改。对未纳入专户管理的恢复重建资金和利息收入已纳入了专户管理,对挤占挪用的资金已归还原渠道;各地进一步优化了资金下达流程和拨付方式,减少中间环节,实行国库直接支付制度;对重建资金的支出管理,实行资金拨付同步检查和不定期巡查制度,实行责任追究制,资金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项目建设管理方面。

1.一些项目招投标及合同管理不严格。有的项目未严格进行公开招投标,个别工程项目不正常低价中标,一些项目合同签订不符合有关规定,合同关键内容缺失。仁寿县一些建设项目中标价低于财政评审控制价20%以上,少数项目低于30%以上,投标单位为了达到中标目的,标书中主要建材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石棉县人民医院外科大楼项目地勘合同中,对地勘单位如勘察不准确应承担的责任等规定不完整;南江县购臵教育仪器设备462.85万元,所签采购合同中未规定相关验收要求和违约追偿责任,导致供货方不严格履行合同,所提供的计算机配臵及技术参数不符合合同规定要求。

2.部分项目建设管理不够到位。抽查汉源县桂贤乡松林小学项目,发现施工单位不按图纸施工,虚报冒领工程进度款;跟踪审计九寨沟县南坪中学等三个项目,发现施工单位未在规定时限内提出设计变更工程价款报告,不利于业主单位控制工程造价;在其他地方抽查项目还发现,存在一个监理人员监理多个工程项目、未压证施工、监理人员无资质等情况。

3.上报重建项目进度和完成投资额不够准确。一些地方将财政拨出项目资金额作为已完成投资额上报,将已批准立项的项目作为已开工项目上报,影响了开工项目及投资完成情况上报数据的准确性。经抽查,有6个县多报恢复重建项目完成投资额3.51亿元。

4.项目设计变更未按规定报批,部分项目未按工程进度拨付款项。名山县有3所中学的学生宿舍楼工程,设计单位未执行 “学生宿舍楼为全框架结构”的立项批复,擅自在设计中将“全框架结构”更改为“砖混结构”;梓潼县建设局共收到县财政拨入专项建设基金2296万元,用于7个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现已完工5个,但至审计时给项目实施单位只拨付了工程款15.53万元,仅占拨入资金的0.68%。

5.部分项目概(预)算编制不准确,工程结算不实。崇州市通过对159个恢复重建项目开展概(预)算和结算审计,核减工程概算2.28亿元,核减建筑设备投资420.48万元;眉山市审计灾后恢复重建项目37个,审减投资额1371.26万元。

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部分地方灾后重建实施规划的项目细化不及时,并联审批制度执行不够到位、效果不够理想,导致项目前期工作时间较长,部分项目推进速度仍然较慢;二是灾区具体承担勘察、设计、环评、监理、预算评审等业务的力量严重不足,政府职能部门相关专业人员缺乏,直接影响了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了对工程建设质量和中介机构执业质量的严格监督检查;三是部分建设主管和业主单位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对项目建设监管不力,对招投标管理不严格,对合同把关不严,对相关统计报表口径不统一,随意性较大。

目前,各地对上述问题认真进行了整改。针对建设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各地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及时制定了严格工程质量管理、严防违规操作、确保项目质量的措施;对工程监理不到位、不按设计图纸施工、虚报冒领工程进度款等问题严格按规定进行了处理、处罚,如汉源县、仪陇县等地对违规施工单位给予了停工整改、停止投标资格、处以罚款等处理;对政府采购不规范行为及时进行了调查处理、追究责任,如南江县政府根据审计建议,对采购电脑不符合质量要求问题已责成有关部门暂停支付采购货款,并追究了相关人员责任;针对上报项目建设进度和完成投资额不准确问题,一些地方强化了基础工作,规范了项目和资金的统计口径,如广元市专门成立灾后重建项目统计组,加强了项目进度和资金拨付情况的统计管理;为加快项目推进速度,各地按照“程序不减、周期缩短”的原则,切实优化“并联审批”制度,在严格规范项目申报、审批、招投标程序的同时,采取明确阶段目标和时间要求、落实倒排工期等措施,项目建设进度明显加快;针对设计变更未经报批的问题,各地积极完善项目变更手续,规范项目变更程序,如石棉县制定了恢复重建项目变更审批管理办法;针对部分项目概算编制不准确和结算不实的问题,各地出台了恢复重建项目投资建设管理办法,规定项目未经审计,不得办理工程结算,不得支付全部工程款项等。

(三)项目规划及计划管理方面。

1.重复编报项目投资计划。射洪县将城乡敬老院恢复重建工程1.29亿元列入“公共服务”项目上报,同时又在农村居民住房恢复重建工程计划中重复上报。

2.恢复重建新占土地未按规定上报审批。天全县妇幼保健站项目规划面积2800平方米,实际为异地新建3021.96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并即将开工,但至审计时仍未办理土地征用手续。

形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编报规划时间仓促,上报项目时实际情况未摸清,承办部门把关不严,以及一些地方为争取项目到位,采取多头、多渠道上报等原因所致;二是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未到位,部分地方无力支付土地征用的报批费用,影响了土地征用的及时上报审批。针对上列问题,各地都采纳审计建议,认真进行了整改。目前,省发改委等部门及各地都加强了项目调整工作,尤其是省政府召开全省灾后重建规划项目、基金调整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以后,各地各有关部门进一步细化分解落实目标,及时调整规划,科学制定计划,促进规划的全面实施。涉及恢复重建新占土地事项,各地都抓紧了上报、办理土地征用手续的工作。

四、审计建议

(一)认真落实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加快全省灾后重建规划项目、基金的调整,促进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与实际需求的尽快、有效对接。同时,进一步优化项目建设工作流程,尽可能缩短项目前期工作周期,提高项目实施效率,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为确保“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实现奠定扎实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要加大对灾区技术支持的力度,切实帮助灾区解决承担勘察、设计、环评、监理等任务的力量严重不足、相关专业人员紧缺的困难,加大对招投标和工程质量监管的力度,防止出现超规模超标准、设计变更多、与实际需求差异大等问题,切实保障各类重建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进一步优化资金下达流程和拨付方式,减少资金流转的中间环节,加强各项支出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确保项目资金的安全运行和专款专用。同时,要抓紧对应急抢险、农房维修加固等专项资金结余的及时清理结算,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四)切实加强对社会中介和有偿服务机构的监管,促进提高服务质量。各级政府及其有关监管部门,要加大对参与灾后重建的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防止其超能力多头承揽业务行为,促进中介机构保证执业质量。

(五)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政策,规范政府采购程序,杜绝暗箱操作行为,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提高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率。

第四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各部门:

汶川特大地震给我省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进入了受灾群众安置和恢复重建阶段。

为了充分发挥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我省地震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基础上,现结合我省实际再提出以下意见:

一、财政政策

(一)努力筹措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省和受灾市(州)、县(市、区)三级要整合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彩票公益金、预算外资金、其他财政性资金(含捐赠资金),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与国家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统筹安排,用于灾区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期间,省直各部门在分配中央和省级预算安排专项资金时,要重点向受灾严重且财政困难的县(市、区)倾斜。

(二)给予重灾区过渡期财力补助。三年恢复重建期间,对受灾严重且财政减收较大的市(州)本级和县(市、区),给予过渡期财力补助,支持灾区保障政权机构正常运转和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

(三)统筹预算内投资安排。

整合省直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协调并调整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基本建设投资和结构,按照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优先启动应急项目,先期安排与灾区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整合省级现有贴息资金。整合省级现有的各项贴息资金,对恢复重建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企业(公司)贷款、企业(公司)债券给予贴息或部分贴息。

(五)减免灾区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从2008年7月1日起至2011年6月30日止,免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

1.一次性免收证照工本费。对因地震灾害遗失损坏需要补办的居民户口簿、暂住证、机动车登记证、机动车驾驶证、拖拉机行驶证、拖拉机驾驶证、婚姻登记证书、房屋所有权登记证书、土地登记证、老年优待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证(卡)、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证(卡)、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各类职业(执业)资格证书、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工商(含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等,其工本费一次性免收,同时免收房屋产籍管理费等办证查询费。为鼓励工商企业投资经营、恢复生产,对地震灾区新建注册的工商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免收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本费。

2.减免部分重灾区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汶川、北川、青川、绵竹、什邡、都江堰、平武、安县、江油、彭州、茂县、理县、黑水、松潘、小金、汉源、崇州、剑阁共18个县(市)免收因地震破坏需要灾后重建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工程定额测定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征地管理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河道砂石管理费、房屋安全鉴定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费。

其它受灾地区根据灾害严重程度和本地实际情况,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对以上收费或其它需要减免的收费进行免收或减收,并报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备案。

3.免收管理类和其他收费。免收收养登记费、集贸市场管理费;运输帐篷、活动板房的车辆以及由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安排的救灾物资车辆,经乡镇以上政府统一组织运输临时转移安置和集体返乡灾民的客车,凭救灾物资调拨单和运管部门开具的派车单可免缴通行费。对环境检测收费减半收取,免收重灾区营运旅游汽车客运附加费。

二、税收政策

(六)落实国家已出台政策。认真贯彻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62号)的规定,省政府授权灾区县(市、区)政府批准,因灾造成重大损失的个人可在3年内减征五至九成个人所得税。对受灾居民购买安居房,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契税;对购买其它住房的(除安居房外),契税减征80%。纳税人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天然气除外)过程中,因地震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2008年5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免征应缴资源税。

(七)支持企业吸纳就业。受灾严重地区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招用当地因灾失去工作的城镇职工,经县级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八)调整重灾县营业税起征点。三年恢复重建期间,重灾县(市)按期缴纳营业税的起征点调整为月营业额5000元。

(九)减免因灾损毁房屋有关税收。经法定机构鉴定,对因地震灾害损毁不堪居住、使用的房屋和危房,在停止使用后,在2008年底前免征损毁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十)允许延期申报纳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灾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可以延期办理;其应缴税款,可以延期缴纳,最长不超过3个月。延期期间,纳税人的应纳税款一律不加收滞纳金、不罚款。

(十一)实行出口货物退(免)税应急管理。

1.地震前发生出口业务2年以上且3年内无违反税法行为的出口企业,经省国税局批准,主管税务机关可暂依据相关单证电子信息审核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企业于2008年12月31日前补齐相关纸质单证。

2.受灾地区出口企业尚未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纸质单证、资料因灾损毁、灭失无法补办的,主管税务机关于2008年12月31日前可依据相关单证电子信息审核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

3.受灾地区企业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等资料在地震灾害中损毁、灭失的,将备案单证的损毁、灭失情况的书面材料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可不再补办备案单证。

4.受灾地区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期限及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的期限延长至2008年12月31日。

三、金融政策

(十二)开启绿色授信通道。制订信贷支持计划,从信贷总量、信贷资金和授信审查等方面优先支持灾区恢复重建,扩大二级(市、州)分行和省分行直属分行的信贷审批权限,简化贷款流程,改善服务质量。

(十三)增加重灾区再贷款、再贴现限额。人行成都分行新增重灾区部分再贷款限额,并授权有关市(州)对新增限额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行切块到县(市)管理。增加再贴现限额,新增部分重灾区再贴现窗口,授权其按有关规定办理再贴现。新增成都、绵阳、德阳、雅安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限额,支持重灾区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十四)创新信贷产品。针对不同的受灾对象,制订恢复生产经营、重建家园、安居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等专项授信产品,并实行灵活的贷款方式。

(十五)放宽机构准入条件。灵活调整灾区机构准入政策,在网点重建和增设、迁址、高管任职资格等方面,建立行政许可绿色通道,提高行政许可效率。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到灾区设立分支机构。

(十六)支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设。整合工业、中小企业以及旅游发展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为灾区中小企业和旅行社恢复重建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助。

(十七)扶持地方金融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成都、德阳、绵阳等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督促北川富民村镇银行股东增加资本金,积极发展适合灾区特点的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十八)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对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和首发上市中涉及的灾区土地、环评、项目审批等,提供直通车服务,由终审机构直接受理。

四、国土资源政策

(十九)确保恢复重建用地。对纳入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的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产业项目用地新增的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中优先安排。指标不足的,由省根据各地实际预支安排。易地重建的,其灾毁建设用地按有关规划进行整理。

(二十)调整耕地占补平衡方法。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受灾县(市、区)原有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可以继续使用,没有占补平衡指标的县(市)城镇批次用地可以正式批复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审核意见或立项文件为依据挂账,在三年内完成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利用新增耕地核销挂账。独立选址项目按法定标准低限纳入项目预算缴纳耕地开垦费。

(二十一)提高用地审批效率。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受灾县(市、区)重建新增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事项直接上报省政府。灾区恢复重建项目及增强防灾抗灾能力的新建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需省进行用地预审的,由省国土资源厅预审;属国家预审委托省审理的,由省国土资源厅审理并报国土资源部。符合条件的单独选址控制性工程,可申请先行用地,由省国土资源厅审批。恢复重建项目建设用地审批一律纳入“绿色通道”快速审批。

(二十二)妥善解决农民住宅用地。灾区农村居民原宅基地已灭失或存在安全隐患确需另行选址建设的,应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重新分配宅基地。确有必要在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土地上重建的,可以采取调整、互换方式解决。也可相对集中宅基地建设农民新村予以安置。

(二十三)维护城镇居民土地权益。城镇居民原住房垮塌或严重受损,经法定机构认定不能继续使用应拆除的,在拆除和重建前,市(州)、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建设(房管)部门应当现场完成对原居民土地使用权属的调查和确认,并记录存档备查。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原地重建和涉及土地调整、置换或改变规划条件的,应当依法保护原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具体办法由市(州)、县(市)人民政府依法制定。

(二十四)调整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实施方式。省、市(州)、县(市)要将灾毁耕地复垦纳入灾后重建复垦专项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拟定复垦工程项目,并组织实施。市(州)、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对灾毁耕地进行灾情评估,将受损耕地分为受损较轻、受损较重、受损严重3类,鼓励农民自行组织复垦。经验收合格后,按受损程度给予适当补助。具体补助标准及支付方式,根据国家批准的复垦项目资金,由有关部门制定。要加强灾毁耕地复垦项目资金管理及审计监督,受损耕地评估分类及资金使用情况必须在当地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仍按四川省“金土地工程”管理办法执行。

(二十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开展地质灾害重灾区、易发区应急排查巡查工作,重点对震前已有的地质灾害进行复核,对地震新诱发的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及时提出防灾避险措施;恢复、重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不断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开展地质灾害重灾区、易发区各类安置点,以及重大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为恢复重建提供地质安全保障依据;开展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应急勘查、排危除险以及综合防治工作,涉及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根据国家安排的资金组织实施。

(二十六)办理我省煤炭探矿权审批发证工作。从即日起,办理全省煤炭探矿权审批发证工作,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能源支持。

五、产业扶持政策

(二十七)恢复特色优势产业生产能力。大力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恢复重建农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现代中药、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环保建材、商贸物流、旅游等优势产业,以及化肥、农药、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对特色优势产业企业给予技改、流动资金贷款支持。

(二十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灾区产业恢复重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关闭重要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严重企业。

(二十九)优化产业布局。支持重灾县(市)恢复重建工业区,不适宜发展工业的灾区可建立“飞地产业”集中发展区。根据条件经按程序批准可增设或扩大部分省级开发区,重建项目原则上向园区、集中发展区聚集,逐步形成资源集约利用、土地节约使用、环境综合治理、功能有效发挥的产业集聚发展区。

(三十)改善产业发展环境。恢复重建期间,适度调整煤炭新建项目规模限制,实行直购电试点。

六、工商管理政策

(三十一)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因灾造成《营业执照》遗失或损毁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合法经营。适当放宽设立登记和注册资本认缴出资期限,扩大内资企业投资主体范围。简化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手续,外国(地区)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1年内可多次使用。允许个体工商户跨登记机关辖区申请经营地址的变更登记,不涉及前置许可的灾区个体工商户可持营业执照异地经营,实行备案监管制。对农民在集贸市场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和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免收工商管理相关费用。

(三十二)实施商标战略。对灾区已申请还未发布初审公告的商标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以及涉及商标变更、续展、异议、争议等商标确权事项,主动向国家商标管理部门提出优先受理、加快审理的请求。认定一批对灾后恢复重建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灾区企业商标为四川省著名商标。以灾区内“百亿工程”企业为重点,积极向国家商标管理部门推荐认定一批中国驰名商标。

七、就业援助政策

(三十三)扩大就业援助范围。将地震灾区的城镇失业人员和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村劳动者纳入就业援助范围,优先保证灾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

(三十四)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正在参与的抗震救灾相关工作,在一定时期内纳入公益性岗位认定范围。结合灾后恢复重建,继续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组织就业困难人员上岗就业。从事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三十五)鼓励使用灾区劳动者。优先安排灾区劳动者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对组织企业招用灾区就业困难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介机构,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对灾区外出务工劳动者,提供全程免费就业服务。

灾区企业吸收就业困难人员的,可按规定享受税费减免等政策,给予相应的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各地企业吸纳灾区劳动者的,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从事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社保补贴。

(三十六)组织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有就业去向的灾区城乡劳动者实行免费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对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指定工种提供免费职业技能鉴定。

(三十七)支持灾区外派劳务工作。对赴境外务工的灾区劳务人员实行免费定向、订单培训和派出服务;对外派劳务企业给予补贴。

(三十八)促进原籍灾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优先安排灾区毕业生参与“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部队在高校毕业生中录取士官等国家项目,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鼓励灾区毕业生在当地或异地从事基层工作。

八、社会保障政策

(三十九)实施失业救助。受灾企业可在1至3年内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因灾停产、歇业并积极组织恢复生产经营的,给予职工培训补助,并对其暂时失去工作岗位的职工,预先进行失业登记,发放失业保险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带动其他失业人员就业的给予创业补助。

(四十)扩大养老保险支付范围。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和个体参保人员,因灾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符合规定的,可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因灾非因工死亡的,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四十一)缓缴、核销社会保险费。因灾停产、歇业期间,单位及职工经批准可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间不征收滞纳金、不计利息,参保人员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因灾关闭破产企业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国家有关规定适用破产财产清偿,不足部分按规定予以核销。

(四十二)保障受灾困难人员基本生活。凡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建立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对无住房、无生活来源、无生产条件的受灾困难人员实施定期定量的临时救助。继续实施对“三孤”人员的救助政策,提高农村五保对象和城市“三无”人员的供养标准。

九、粮食政策

(四十三)稳定灾区粮食市场。适时充实灾区省、市(州)、县(市、区)粮食储备,增加市场供应。对已安排出库的抗震救灾地方各级储备粮,新粮上市后要及时补库。做好市场应急调控预案,运用各级粮食储备吞吐,确保当地粮食市场稳定。

(四十四)支持灾区受损粮库维修重建。各地要用好中央和省上安排的粮库应急维修资金,抓紧抢修受损粮库。灾区确需恢复重建的粮食仓房,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统筹考虑。

(四十五)促进灾区种粮农民增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资金适当向灾区倾斜,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十、其他政策措施

(四十六)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恢复重建。鼓励外地企业在灾区投资办厂,兴建各类服务设施。参与灾区恢复重建的对口支援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按规定全面享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四十七)下放项目审核权限。对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项目,简化审核程序,有关部门同步进行审核并下放审核权限,对国家没有明确规定为省级审批和核准的项目,一律下放到市(州)和扩权试点县(市)。

除上述政策措施外,凡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中适用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受灾地区均继续执行。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和国家有关部(委、局)制订的具体实施办法,结合本政策措施,及时制订贯彻实施的具体操作办法,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顺利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七月十日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

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

汶川特大地震给我省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抗震救灾工作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进入了受灾群众安置和恢复重建阶段。为了充分发挥政策的支持和引导作用,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尽快恢复我省地震灾区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基础上,现结合我省实际再提出以下意见:

一、财政政策

(一)努力筹措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省和受灾市(州)、县(市、区)三级要整合一般预算、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彩票公益金、预算外资金、其他财政性资金(含捐赠资金),建立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基金,与国家灾后恢复重建基金统筹安排,用于灾区恢复重建。

恢复重建期间,省直各部门在分配中央和省级预算安排专项资金时,要重点向受灾严重且财政困难的县(市、区)倾斜。

(二)给予重灾区过渡期财力补助。三年恢复重建期间,对受灾严重且财政减收较大的市(州)本级和县(市、区),给予过渡期财力补助,支持灾区保障政权机构正常运转和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

(三)统筹预算内投资安排。

整合省直各部门基本建设投资,协调并调整省、市(州)、县(市、区)三级基本建设投资和结构,按照灾后恢复重建规划支持重大项目建设,优先启动应急项目,先期安排与灾区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

(四)整合省级现有贴息资金。整合省级现有的各项贴息资金,对恢复重建的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企业(公司)贷款、企业(公司)债券给予贴息或部分贴息。

(五)减免灾区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从2008年7月1日起至2011年6月30日止,免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

1.一次性免收证照工本费。对因地震灾害遗失损坏需要补办的居民户口簿、暂住证、机动车登记证、机动车驾驶证、拖拉机行驶证、拖拉机驾驶证、婚姻登记证书、房屋所有权登记证书、土地登记证、老年优待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证(卡)、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证(卡)、卫生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各类职业(执业)资格证书、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工商(含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等,其工本费一次性免收,同时免收房屋产籍管理费等办证查询费。为鼓励工商企业投资经营、恢复生产,对地震灾区新建注册的工商企业(含个体工商户)免收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卫生许可证、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工本费。

2.减免部分重灾区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对汶川、北川、青川、绵竹、什邡、都江堰、平武、安县、江油、彭州、茂县、理县、黑水、松潘、小金、汉源、崇州、剑阁共18个县(市)免收因地震破坏需要灾后重建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建设工程质量监督费、工程定额测定费、防空地下室易地建设费、征地管理费、城市房屋拆迁管理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河 道砂石管理费、房屋安全鉴定费、特种设备检验检测费。

其它受灾地区根据灾害严重程度和本地实际情况,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对以上收费或其它需要减免的收费进行免收或减收,并报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备案。

3.免收管理类和其他收费。免收收养登记费、集贸市场管理费;运输帐篷、活动板房的车辆以及由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安排的救灾物资车辆,经乡镇以上政府统一组织运输临时转移安置和集体返乡灾民的客车,凭救灾物资调拨单和运管部门开具的派车单可免缴通行费。对环境检测收费减半收取,免收重灾区营运旅游汽车客运附加费。

二、税收政策

(六)落实国家已出台政策。认真贯彻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认真落实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62号)的规定,省政府授权灾区县(市、区)政府批准,因灾造成重大损失的个人可在3年内减征五至九成个人所得税。对受灾居民购买安居房,按法定税率减半征收契税;对购买其它住房的(除安居房外),契税减征80%。纳税人开采或生产应税产品(天然气除外)过程中,因地震灾害遭受重大损失的,2008年5月1日至2011年4月30日,免征应缴资源税。

(七)支持企业吸纳就业。受灾严重地区的企业在新增加的就业岗位中,招用当地因灾失去工作的城镇职工,经县级劳动保障部门认定,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定额标准为每人每年4800元。

(八)调整重灾县营业税起征点。三年恢复重建期间,重灾县(市)按期缴纳营业税的起征点调整为月营业额5000元。

(九)减免因灾损毁房屋有关税收。经法定机构鉴定,对因地震灾害损毁不堪居住、使用的房屋和危房,在停止使用后,在2008年底前免征损毁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十)允许延期申报纳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灾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可以延期办理;其应缴税款,可以延期缴纳,最长不超过3个月。延期期间,纳税人的应纳税款一律不加收滞纳金、不罚款。

(十一)实行出口货物退(免)税应急管理。

1.地震前发生出口业务2年以上且3年内无违反税法行为的出口企业,经省国税局批准,主管税务机关可暂依据相关单证电子信息审核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企业于2008年12月31日前补齐相关纸质单证。

2.受灾地区出口企业尚未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的纸质单证、资料因灾损毁、灭失无法补办的,主管税务机关于2008年12月31日前可依据相关单证电子信息审核办理出口货物退(免)税。

3.受灾地区企业出口货物备案单证等资料在地震灾害中损毁、灭失的,将备案单证的损毁、灭失情况的书面材料报主管税务机关备案,可不再补办备案单证。

4.受灾地区出口企业申报出口货物退(免)税的期限及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货物证明的期限延长至2008年12月31日。

三、金融政策

(十二)开启绿色授信通道。制订信贷支持计划,从信贷总量、信贷资金和授信审查等方面优先支持灾区恢复重建,扩大二级(市、州)分行和省分行直属分行的信贷审批权限,简化贷款流程,改善服务质量。

(十三)增加重灾区再贷款、再贴现限额。人行成都分行新增重灾区部分再贷款限额,并授权有关市(州)对新增限额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实行切块到县(市)管理。增加再贴现限额,新增部分重灾区再贴现窗口,授权其按有关规定办理再贴现。新增成都、绵阳、德阳、雅安中小金融机构再贷款限额,支持重灾区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

(十四)创新信贷产品。针对不同的受灾对象,制订恢复生产经营、重建家园、安居工程和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等专项授信产品,并实行灵活的贷款方式。

(十五)放宽机构准入条件。灵活调整灾区机构准入政策,在网点重建和增设、迁址、高管任职资格等方面,建立行政许可绿色通道,提高行政许可效率。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到灾区设立分支机构。

(十六)支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设。整合工业、中小企业以及旅游发展资金,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对为灾区中小企业和旅行社恢复重建提供担保的担保机构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助。

(十七)扶持地方金融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成都、德阳、绵阳等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督促北川富民村镇银行股东增加资本金,积极发展适合灾区特点的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十八)推动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对上市公司和拟上市公司再融资、重大资产重组和首发上市中涉及的灾区土地、环评、项目审批等,提供直通车服务,由终审机构直接受理。

四、国土资源政策

(十九)确保恢复重建用地。对纳入灾后恢复重建土地利用规划的城镇、农村居民点用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产业项目用地新增的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计划指标中优先安排。指标不足的,由省根据各地实际预支安排。易地重建的,其灾毁建设用地按有关规划进行整理。

(二十)调整耕地占补平衡方法。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受灾县(市、区)原有的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可以继续使用,没有占补平衡指标的县(市)城镇批次用地可以正式批复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审核意见或立项文件为依据挂账,在三年内完成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利用新增耕地核销挂账。独立选址项目按法定标准低限纳入项目预算缴纳耕地开垦费。

(二十一)提高用地审批效率。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受灾县(市、区)重建新增建设用地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审批事项直接上报省政府。灾区恢复重建项目及增强防灾抗灾能力的新建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项目,需省进行用地预审的,由省国土资源厅预审;属国家预审委托省审理的,由省国土资源厅审理并报国土资源部。符合条件的单独选址控制性工程,可申请先行用地,由省国土资源厅审批。恢复重建项目建设用地审批一律纳入“绿色通道”快速审批。

(二十二)妥善解决农民住宅用地。灾区农村居民原宅基地已灭失或存在安全隐患确需另行选址建设的,应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重新分配宅基地。确有必要在其他集体经济组织土地上重建的,可以采取调整、互换方式解决。也可相对集中宅基地建设农民新村予以安置。

(二十三)维护城镇居民土地权益。城镇居民原住房垮塌或严重受损,经法定机构认定不能继续使用应拆除的,在拆除和重建前,市(州)、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建设(房管)部门应当现场完成对原居民土地使用权属的调查和确认,并记录存档备查。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原地重建和涉及土地调整、置换或改变规划条件的,应当依法保护原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具体办法由市(州)、县(市)人民政府依法制定。

(二十四)调整灾毁耕地复垦项目实施方式。省、市(州)、县(市)要将灾毁耕地复垦纳入灾后重建复垦专项规划,编制实施方案,拟定复垦工程项目,并组织实施。市(州)、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对灾毁耕地进行灾情评估,将受损耕地分为受损较轻、受损较重、受损严重3类,鼓励农民自行组织复垦。经验收合格后,按受损程度给予适当补助。具体补助标准及支付方式,根据国家批准的复垦项目资金,由有关部门制定。要加强灾毁耕地复垦项目资金管理及审计监督,受损耕地评估分类及资金使用情况必须在当地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仍按四川省“金土地工程”管理办法执行。

(二十五)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开展地质灾害重灾区、易发区应急排查巡查工作,重点对震前已有的地质灾害进行复核,对地震新诱发的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及时提出防灾避险措施;恢复、重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不断完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机制;开展地质灾害重灾区、易发区各类安置点,以及重大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为恢复重建提供地质安全保障依据;开展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监测、应急勘查、排危除险以及综合防治工作,涉及地质灾害避让搬迁和重大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根据国家安排的资金组织实施。

(二十六)办理我省煤炭探矿权审批发证工作。从即日起,办理全省煤炭探矿权审批发证工作,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能源支持。

五、产业扶持政策

(二十七)恢复特色优势产业生产能力。大力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当地资源环境条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重点恢复重建农牧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现代中药、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环保建材、商贸物流、旅游等优势产业,以及化肥、农药、饲料等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对特色优势产业企业给予技改、流动资金贷款支持。

(二十八)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灾区产业恢复重建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新建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节能减排,坚决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和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落后产能,关闭重要水源保护区内的污染严重企业。

(二十九)优化产业布局。支持重灾县(市)恢复重建工业区,不适宜发展工业的灾区可建立“飞地产业”集中发展区。根据条件经按程序批准可增设或扩大部分省级开发区,重建项目原则上向园区、集中发展区聚集,逐步形成资源集约利用、土地节约使用、环境综合治理、功能有效发挥的产业集聚发展区。

(三十)改善产业发展环境。恢复重建期间,适度调整煤炭新建项目规模限制,实行直购电试点。

六、工商管理政策

(三十一)放宽市场准入。支持因灾造成《营业执照》遗失或损毁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个体工商户合法经营。适当放宽设立登记和注册资本认缴出资期限,扩大内资企业投资主体范围。简化港澳台地区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手续,外国(地区)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1年内可多次使用。允许个体工商户跨登记机关辖区申请经营地址的变更登记,不涉及前置许可的灾区个体工商户可持营业执照异地经营,实行备案监管制。对农民在集贸市场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和农村流动性小商小贩,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于工商登记,免收工商管理相关费用。

(三十二)实施商标战略。对灾区已申请还未发布初审公告的商标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以及涉及商标变更、续展、异议、争议等商标确权事项,主动向国家商标管理部门提出优先受理、加快审理的请求。认定一批对灾后恢复重建有重大推动作用的灾区企业商标为四川省著名商标。以灾区内“百亿工程”企业为重点,积极向国家商标管理部门推 荐认定一批中国驰名商标。

七、就业援助政策

(三十三)扩大就业援助范围。将地震灾区的城镇失业人员和失去生产资料的农村劳动者纳入就业援助范围,优先保证灾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

(三十四)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就业困难人员正在参与的抗震救灾相关工作,在一定时期内纳入公益性岗位认定范围。结合灾后恢复重建,继续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组织就业困难人员上岗就业。从事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按规定享受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三十五)鼓励使用灾区劳动者。优先安排灾区劳动者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对组织企业招用灾区就业困难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中介机构,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对灾区外出务工劳动者,提供全程免费就业服务。

灾区企业吸收就业困难人员的,可按规定享受税费减免等政策,给予相应的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各地企业吸纳灾区劳动者的,按规定享受优惠政策;从事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享受社保补贴。

(三十六)组织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对有就业去向的灾区城乡劳动者实行免费定向培训、订单培训;对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指定工种提供免费职业技能鉴定。

(三十七)支持灾区外派劳务工作。对赴境外务工的灾区劳务人员实行免费定向、订单培训和派出服务;对外派劳务企业给予补贴。

(三十八)促进原籍灾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优先安排灾区毕业生参与“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和部队在高校毕业生中录取士官等国家项目,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和“大学生志愿者服务西部计划”,鼓励灾区毕业生在当地或异地从事基层工作。

八、社会保障政策

(三十九)实施失业救助。受灾企业可在1至3年内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参加失业保险的单位因灾停产、歇业并积极组织恢复生产经营的,给予职工培训补助,并对其暂时失去工作岗位的职工,预先进行失业登记,发放失业保险金;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并带动其他失业人员就业的给予创业补助。

(四十)扩大养老保险支付范围。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和个体参保人员,因灾非因工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并符合规定的,可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手续;因灾非因工死亡的,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支付范围。

(四十一)缓缴、核销社会保险费。因灾停产、歇业期间,单位及职工经批准可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间不征收滞纳金、不计利息,参保人员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因灾关闭破产企业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国家有关规定适用破产财产清偿,不足部分按规定予以核销。

(四十二)保障受灾困难人员基本生活。凡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人员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建立临时生活救助制度,对无住房、无生活来源、无生产条件的受灾困难人员实施定期定量的临时救助。继续实施对“三孤”人员的救助政策,提高农村五保对象和城市“三无”人员的供养标准。

九、粮食政策

(四十三)稳定灾区粮食市场。适时充实灾区省、市(州)、县(市、区)粮食储备,增加市场供应。对已安排出库的抗震救灾地方各级储备粮,新粮上市后要及时补库。做好市场应急调控预案,运用各级粮食储备吞吐,确保当地粮食市场稳定。

(四十四)支持灾区受损粮库维修重建。各地要用好中央和省上安排的粮库应急维修资 金,抓紧抢修受损粮库。灾区确需恢复重建的粮食仓房,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统筹考虑。

(四十五)促进灾区种粮农民增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等资金适当向灾区倾斜,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十、其他政策措施

(四十六)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恢复重建。鼓励外地企业在灾区投资办厂,兴建各类服务设施。参与灾区恢复重建的对口支援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按规定全面享受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四十七)下放项目审核权限。对纳入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的项目,简化审核程序,有关部门同步进行审核并下放审核权限,对国家没有明确规定为省级审批和核准的项目,一律下放到市(州)和扩权试点县(市)。

除上述政策措施外,凡现行法律法规及政策中适用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各项优惠政策措施,受灾地区均继续执行。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08〕21号)和国家有关部(委、局)制订的具体实施办法,结合本政策措施,及时制订贯彻实施的具体操作办法,确保各项政策措施顺利执行。

四川省人民政府

二○○八年七月十日

下载在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暨参与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暨参与玉树抗震救灾先进个人表彰大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