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科技特派员汇报材料
科技特派员同志先进事迹
明,男,现年46岁,宜章县畜牧兽医水产局的一名技术干部,畜牧师。2008年被宜章县组织部聘任为科技特派员,派驻湘南牲猪饲养转运有限公司。3年来,他认真按照县委组织部和县科技局的要求,充分发挥自己所学知识,解决公司在养猪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全县养殖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作出自己的应用贡献。
一、积极出谋划策,促进企业发展
2000年10月应老板的邀请和县畜禽良种场的委派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到转运有限公司全面负责生产管理工作。当时生产很糟糕,存栏猪只有正常的三分子一,单体怀孕栏大部分是空怀,还有些在流产,产房不到十窝猪,且大部分是病猪;管理混乱,人员进出不规范,药房存放有许多过期药品,猪场里有很多老鼠,不时还有猫出现。老板准备将全部种猪淘汰重新引进种猪,但在他的建议和管理下,很快就进入了正常生产。仅种猪这一项就为公司挽回60余万元的损失。
他采用管理制度化、流程化、规程化、绩效化:
猪场的日常管理工作制度化,让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建立建全猪场各项规章制度如:员工守则及奖罚条例、员工休请假考勤制度、会计出纳岗位责任制度、水电维修工岗位责任制度、保安员门卫岗位责任制度、仓库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度、消毒更衣房管理制度等等。
流程化管理:现代化规模化猪场在建场之前,其生产工艺流程就已经确定。生产线的生产工艺流程至关重要,如哺乳期多少天、保育期多少天、各阶段的转群日龄、全进全出的空栏时间等等都要有节律性,是固定不变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猪场满负荷均衡生产。
规程化管理:在猪场的生产管理中,各个生产环节细化的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是重中之重,是搞好猪场生产的基础,也是搞好猪病防制工作的基础。饲养管理技术操作规程有:隔离舍操作规程、配种妊娠舍操作规程、人工授精操作规程、分娩舍操作规程、保育舍操作规程、生长育肥舍操作规程等。
猪病防制操作规程有:兽医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卫生防疫制度、免疫程序、驱虫程序、消毒制度、预防用药及保健程序等。
猪场员工工资绩效化:紧扣受胎率、窝均产仔数、成活率、料肉比等生产指标与工资挂钩,奖罚分明,及时兑现。
在各级领导和老板的亲切指导、支持下,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01年就扭亏为盈,至今年年有不小的盈余,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实现生产的延续性和效益的扩大化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02年至10年底湘南牲猪饲养转运有限公司共出牲猪49680头,盈利626万,取得了老板的支持、信任和鼓励;
由于他工作成绩突出2008年12月2日郴州日报作了《技术入股的探路人—记宜章县科技特派员欧黎明》的报道。
二、抓好技术培训,提高养猪技术水平
养猪,特别是现代化规模化养猪是一项比较特殊的工作,延续性强、关联性强、封闭式作业、投入大,密度大、数量大、周期长、环境差对人危害大(有许多人畜共患的病源体同时存在)等特点,要求员工在思想上能吃苦、耐劳、耐寂寞,技能上较全面(维修、饲料加工、饲喂方法、配种、接产助产、治疗、防疫等),态度上有恒心、耐心,既能独立地完成自身工作,又要合作共事,其周期性和规律性相当强,生产过程环环相联,因此,要求全场员工对自已所做的工作内容和特点要非常清晰明了,做到每周每日工作事事清。每周工作流程如周二、周五消毒、周三打疫苗等等;每日工作流程如几点喂料、几点治疗病猪、几点搞卫生等等。
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他经常现场指导、鼓励他们,并与他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也分担部分工作,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采取以上措施后,积极主动性得到调动。
三、加强选种力度、提高配种效率
前几年,猪价居高不下,许多人进入了养猪业,使种猪紧缺、价位抬高,种猪质差、病源多,导致引种成本高、成功率低。为此,他们作了许多基础性的后备工作,深刻认识到猪的品种决定盈利的重要性,加强了选种力度,目前存栏大约克后备母猪近百余头,为今后选配后备母猪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克服7至10月份高温时期对配种的影响,2007年投入了近2万元,对公猪栏的防暑降温进行了改善(猪的生理特点之一是大猪怕热,小猪怕冷)。与此同时,施行了猪的人工授精技术,2008年开始由我本人亲自调教采精公猪,采集和处理精液,这样基本上解决了高温时节母猪的受胎率问题。2008年11月、12月母猪的受胎率明显提高,2009年的产仔窝数和总数上较往年有30-40%的提升。
四、抓好疫情控制,提高成活率
养猪业的根本在于控制疫情,控制疫情的关键在于预防,防重于治,而降低小猪的发病率提高成活率又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猪场防疫的成功与否决定猪场的生存。我们的做法是,1、选好饲料,使每个阶段的猪都有优质全面营养供应,2、选好母猪并通过药物或疫苗控制预防好各种繁殖性疾病,使母猪产后有较好的体况和乳汁,3、抓好仔猪的出生关:派专人接产助产使每头仔猪都能顺利出生,及时吃好初乳,给仔猪提供温暖舒适卫生的小环境,4、抓好仔猪的补料关:由于仔猪到了21日龄后母乳不能满足其生长需要所以从7日龄开次训练它吃饲料,到25日龄断奶时每头仔猪日采食乳猪教槽料50-100克,这样才能使仔猪断奶后不掉膘,5、抓好断奶关:改变了以前的一次性仔猪断奶方式,创新为在仔猪断奶时采取了与母猪隔离饲养和消毒的举措,即过渡断奶法和并栏法。
6、调整了免疫程序,依据周围疫病情况和猪场本身情况对疫苗种类、免疫时间、次数、剂量经常要调整。
7、采用中西药并用防病、控病方法,完善了综合治理方案。这样使仔猪的发病率较之前下降了20-30%,成活率提高了10%--15%。
养猪应以猪为本;尽可能给它提供较舒适卫生的环境;尽可能降低各种应激;在温度、湿度、密度等方面提高猪的舒适度 4
以提高猪的抵抗力;同时使每批猪全进全出,避免不同批次的猪在疾病方面交叉感染;空栏时能彻底消毒;在使用时降低冲洗次数从而降低湿度和用水量。为此取得了老板的大力支持和理解,尽管资金相当困难新建了两栋10间高标准的保育舍,相信起用后保育猪的生长速度、饲料报酬、成活率、饲养成本等指标有较大提高。
五、抓好技术革新,提高经济效益
始终坚持管理出效益的理念,想尽办法增收节支。
猪场的日常管理工作要制度化,要让制度管人,而不是人管人。要建立建全猪场各项规章制度如:员工守则及奖罚条例、员工休请假考勤制度、会计出纳岗位责任制度、水电维修工岗位责任制度、保安员门卫岗位责任制度、仓库管理员岗位责任制度、消毒更衣房管理制度等等。
在降低电力用量方面,今冬采用了稻草保温法,更新了部分电热板,更换了小功率的保温灯,这样不仅提高了保温效果,而且较往年电费也节省不少。
在降低饲料用量方面,采用了湿拌料方法并改进了食槽。这样虽然增大了工作量,但饲养员也心甘情愿,且有些方法是他们自己想出来的。
整个养猪厂,生产技术上总把关指导,经营管理的监督由老板负责,具体实行和开支上与老板协商,全体员工通力合作。各行其事,各负其责,从不越位和缺位。
通过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不但没有影响生产,反而增加了出栏重量。
六、抓好对比实验,提高科学水平
近年来,在饲料原料、品种;种猪选育、选配、配种、仔猪生产、保育存活、大猪育肥、环境控制等方面做了不少的试验。给指导生产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同时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并为自己成长提高积累了不少材料和经验。
七、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服务能力
自参加工作以来,由于书本的时间性和实际工作的变化性,必须不断学习:曾先后到北京、长沙、广州、郴州等地参加长期的、中期的和短期的学习、培训、会议等,主要有1997年9月在北京由美国大豆协会主办的发达国家先进养猪技术培训班,1998年至2001年农大的函授班学习。同时每年都要购买和订阅大量的有关书籍和期刊杂志。
由于近几年养猪风险大、养猪成本不断上升,同时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较多,所以农村零散养猪的农户少了许多,但又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动物肉食产品需求量不断加大,这样对猪肉的需求也形成了巨大的市场,同时国家近几年对养猪的扶持和导向作用,这样社会上有一定资本的人就四方筹资大兴土木加入了养猪业。要养好猪,尤其是饲养良种猪又有一定规模的猪场,是必需有专业技术人员,但由于养猪业地位低、待遇差,近几年高校毕业的技术人才很少,从事一线生产的就更少,况且小规模猪场也难以请到技术较全面的专业人员。这样他们的任务和义务就加大了许多,经常有养猪的个体老板来找他请求指导和帮助、甚至培训饲养员:几年来由他经常指导选址、建场、引种、配种、选饲料、制定饲养操作规程、防疫方案、选疫苗、用药防病治病、6
环保排污方案、培训饲养员等技术工作7个规模猪场或养猪小区,78位饲养员。
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加强实际技能学习。同事间相互帮助,同行间多交流,以提高养猪水平和防病、控病能力。
二、完善和改造生产设施,力争尽早启用新保育舍。
三、进一步加强管理。抓好节能增效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拓展销售市场,提高市场份额;进一步完善各岗位的操作规程,提高工作效能;根据实际需求适当补充优秀人才,增强生产能力;完善员工的工资分配方案,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第二篇:科技特派员总结汇报
科技特派员工作汇报
***
科技特派工作即将结束,对于我来说,这是兴奋而又充实的一段工作历程。我作为科技特派员在**乡开展科技致富帮扶工作,同时一直以包乡技术员身份负责**乡林技推广指导,并承担**市新兴产业项目负责人,虽然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感觉是一个很好的承前启后拓展工作的机会,也促使我调整工作思路,从新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工作。我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业务素质,顺利展开科技特派任务,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加强政治和业务理论学习,不断强化自身素质
认真学习了十七大精神,参加了**乡作风整顿教育活动及创先争优活动。通过学习,多方面完善工作能力,有力的推动工作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工作中我始终把调查研究、走访村民贯穿于日常工作。通过走访深入群众,做到知村情,解民意,对乡镇发展积极建言,并身体力行投入到生产建设中,得到乡镇干部群众的认可和肯定。同时,不断加强业务知识学习,灵活应用于生产实践指导,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
2、以己之力,全力保障全乡林业建设的顺利开展
以科技培训为起点,全面展开工作。身体力行坚持在生产第一线亲自指导参与各生产环节的督查指导落实。
协助乡政府全面完成**乡的林业技术指导服务,一是完成生 1
态林建设449亩,(其中,重点千米示范工程15公里;绿色通道3公里,54亩.治沙造林 200亩,退耕还林124亩管护指导。二是完成了**乡新增1600亩新兴产业建设栽培、管理的技术指导工作。建立新兴产业连片示范点**亩以上2个,**亩以上6个。涉及农户540户。共计植树10万株。
三是确定了重点工程和绿色通道GPS坐标和准确面积,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四是开展**乡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截止目前,**亩集体林地林木改革任务已完成主体改革,签订家庭承包合同201份。
同时,及时开展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防治四次,全乡无严重病虫害发生。
目前,**乡新兴产业呈现出示范带动,连片发展的格局,农户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新兴林果产业已初具规模,逐步成为农户增收的主导产业。
3、以科技培训为中心,全力以赴做好新兴产业建设各项工作 今年是新兴产业项目建设第三年,通过**年的示范带动,全市林果业转型加快,已由传统的苹果、梨为主转向**、**等新兴特色林果产业,特别是**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乡新兴产业新增种植面积**亩。因此,科技培训成为当务之急,也成为**乡新兴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我紧扣产业发展实际,组织开展全乡适时适地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及培训工作,尤其在重点时期和重点环节,带领乡村干部及重点种植户现场指导,针对**栽培的关
键技术坚持以田间培训为主,一是先后邀请专家现场开展**产业为重点的科技培训共计3期15场次,培训农户840余人次,二是印发技术资料1400余份,培训农户420余人次,培养技术骨干6人,培训覆盖率达到95%。
通过培训,有力的推动了新兴产业在**乡的发展,为**乡发挥地方优势,积极构建新兴产业体系,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延伸特色产业链条,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四、统筹兼顾,做好原单位和科技特派进村驻点的工作
按照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要求,同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在乡领导和村委的理解支持下,时间上给予调整,统筹兼顾是开展科技特派工作,深入群众,为乡村林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得到乡镇领导充分肯定。
二、收获和体会
1、我充分利用桥梁作用,让新技术、新思路、市场需求新信息快速的传入乡村第一线,不管春寒夏暑,我始终坚持在生产第一线开展工作抓落实,时间安排始终以工作需要为重,树立了一名科技特派员素质过硬勤奋扎实的良好形象,得到省市乡各级领导高度赞扬和鼓励,上级领导给予我的这些肯定,极大的鼓舞了我的信心和决心,也促使我更加谦虚谨慎扎扎实实的使工作更上新台阶。
2、在科技特派的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领导重视,组织得力是工作顺利开展的首要因素,乡领导从实际出发,在产业结构优
化调整中,引导农户科学种植,通过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逐步实现把**产业,发展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的支柱产业,为建设新的经济增长点打下良好基础。
3、通过科技特派工作,我明显感到自己开阔了视野,磨练了意志,生产工作经验更加丰富,处理问题协调配合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在与乡镇干部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了理解,建立了友谊,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开展基层工作的有效方法,比以往能更快的抓住工作切入点,进入工作状态。
科技特派以来我的工作得到领导和干部群众的肯定,在大家的支持帮助下,各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回想起来,有感觉良好的地方,也有处置不当的缺点,但更多的是思考。作为一个移民乡,**农业底子薄,农户经济基础差,乡党委政府立足改善群众生产生活,领导干部群众齐心合力,艰苦奋斗,特别是这一年时间里,**乡的林业建设,各项惠农措施、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个令人叹服的典型为我市赢得了莫大荣誉,同时也进一步显示了**乡为增强农户收入发展生产的信心和决心。我亲身感受到了乡党委政府领导有力,执行到位的工作态度和能力,乡村干部群众团结一致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彼此信任、理解和包容的工作氛围。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锻炼自己,我感到很自豪,我有信心也更加有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再接再厉,向领导和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三篇:科技特派员
科技特派员
服务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张掖是一个传统农业地区。多年实践表明,张掖的优势在农业,农业的优势在科技,抓经济必须抓农业,抓农业必须抓科技,因此,历届党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工作,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发展农业的新路子。特别是近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大力创新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一)科技特派员制度是科技服务“三农”工作的重大机制创新。我市在学习借鉴福建南平等地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大胆探索、不断创新,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科技特派员选派形式:
1、选派法人科技特派员。市、县区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是国家公益性的事业单位,市、县区共选派564名经验丰富、作风务实、技术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科技特派员,组织开展各种技术服务,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科技推广力量。
2、组建科技特派员团队。围绕十大工程技术需求,组建湿地保护、玉米制种、马铃薯、肉牛、现代示范农业、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等6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团队,着力解决“十大工程”建设中的技术难题。
3、选派科技副乡镇长。市委组织部从市直农、林、水、牧、农机等部门选派了60名事业心强、综合素质较高的科技特派员到乡镇担任科技副乡镇长,培育树立劳动力技能培训示范户、典型户、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协调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帮助农村基层解决生产一线技术问题,开发各类科技项目,推广应用科技成果,培植特色优势产业。
4、选聘民间科技特派员。全市共选115名农村中具有技术特长的农技人员、畜牧兽医人员、防疫人员、家畜配种员和农村其它领域的科技人员,以及在当地农林水牧等领域靠科技致富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的农村技术能人为民间科技特派员。民间科技特派员的选聘不仅弥补了国家层面技术力量薄弱,也为解决当前农村科技力量不足和科技服务“缺位”的问题,找到了新的途径。
三年多的实践表明:科技特派员制度有利于激活科技人才资源,有利于增强科技人员的责任意识,有利于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有利于满足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需求,固而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初步形成了科技示范带动、技术有偿服务、经济利益联结、科技项目拉动和专业协会联动等五种服务模式,取得了明显效果。
1、抓点带面,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步伐。高台县民间科技特派员夏玉聪,每年自费订阅农业科技报刊20多种,引进新特品种菜70多个,创出亩收入上万元的经济效益。在各类示范点带动下,初步建成城郊精细蔬菜、荒漠地区设施农业、冷凉灌区设施葡萄、肉牛规模养殖、现代节水灌溉五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全市日光温室面积达到5.4万亩,设施蔬菜5.25万亩,设施葡萄1196亩,钢架大棚5万亩,暖棚养殖700万头,制种70万亩,高效节水65万亩,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46%。
2、利益共赢,建立了科技服务三农的长效机制。甘州区大满镇紫家寨村科技特派员董杰,把全村养鸡专业户组织起来,成立“杰灵养鸡专业合作社”,实行“六统一”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户技术和销售难题,2008年,合作社总产值达4750万元,养鸡纯收入480万元,实现利润50万元,市场份额占张掖地区销售的60%以上。市委书记陈克恭实地调研后给予充分肯定,并邀请董杰在市委常委会上介绍经验。
3、强化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科技特派员常年活动在生产第一线,深入到乡村千家万户,田头地边,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产业、不同需求,按照“四个一”培训模式和“四到户”的要求,深入浅出地开展培训,全市获得“绿色证书”的农民达4.2万人。
4、项目带动,加快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科技特派员驻村后,围绕当地优势产业,把寻求项目、争取项目作为重点工作,结合当地特点实施了一批科技项目。近三年,全市科技特派员共实施科技开发项目65个,项目总投资7550万元,实现年利润1000多万元。
5、创新机制,解决了基层农业科技推广断层问题。科技特派员团队着重解决重点产业的重大技术难题;法人科技特派员着重抓典型示范和共性技术推广;
科技副乡镇长着重抓农民技术培训;民办科技特派员就近快捷地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科技服务网络。
(二)近年来,我市在科技特派员试点和推进过程中,按照实施一批科技项目、推广一批先进技术、转化一批科技成果、培养一批科技能人、提升一批优势产业、引领一批农民致富的“六个一”要求,加强领导,稳步推进,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抓关键,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和县区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在全市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对下派科技人员在编制、职务、工资、职称、考核、机构改革、提拔使用、社会保障等各环节都制定相应政策,主要实行三个优先,即优先申报科技项目、优先评定科技成果、优先聘任技术职称。对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特派员进行奖励,支持科技创新创业,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
2、抓重点,创新工作思路。科技特派员工作已初步形成 “科技示范带动、技术有偿服务、经济利益联结、科研项目拉动、院地科技合作、专业协会联动”六种运行模式。基本做到了“思想认识、机制创新、政策措施、检查督促、协调配合”五个到位,从而确保科技特派员制度在全市的顺利推行。
3、抓纽带,实现利益双赢。积极组织科技特派员开展技术服务型、技术入股型、资金入股型、中介服务型、法人创业型、带动产业型等六型科技服务。科技特派员采取不同的创业模式,把自身的利益与农民、企业联系在一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通过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得利,农民得利,特派员得利,形成长效的利益回报机制,实现“双赢”。
4、抓对接,实行双向选择。不断加大科技特派员选派力度同,在具体操作中注意把握了三点:一是挑选最优秀的科技人员下去;二是乡镇提出科技特派员的专业要求;三是实行双向选择,供需对接。
5、抓根本,提高人才素质。在选派科技特派员时,十分强调综合素质。一是政治素质好,工作责任心强,热爱“三农”和专业技能工作;二是精通某一方面的农业专业技术;三是身体健康,作风踏实;四是要求广大科技人员把这项工作看作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次机遇,在创新服务能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三)我市科技特派员工作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乡镇农业科技服务人员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一些地方对建立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足,支持配合协调不够,比较偏重行政推动,缺乏导入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则和办法,缺乏引入金融资本和民间社会资本的措施和手段;部分科技特派员仍然沿用过去蹲点跑面示范指导的做法,没有实行有偿服务,服务责任与个人利益结合不够紧密;下派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高层次的科技人才缺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需求。今后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1、改革体制,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以县区农技推广站为指导、民间科技特派员为主体的农村科技服务新机制。这些年,关于乡镇农技服务体系的建设,分分合合,科技服务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问题在于乡镇农技站不能摆脱乡镇的统配。为了使基层农技人员充分发挥作用,可以取消乡镇农业科技服务机构,根据区域特点,设立县区农技推广分站,加大“土专家”、“田秀才”的选聘力度,建立一支离农民近、技术过硬,能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赤脚型”、“永久型”民间科技特派员队伍。县区农技站负责培训民间科技特派员,提高知识水平,民间科技特派员直接面向农户开展服务,以此建立农业科技服务的长效机制。
2、创新机制,推动实体发展。坚持双向选择的原则,按照农民的需求和科技人员的专长,做好供需对接,通过科技人员与农村、企业、农户之间直接见面,使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双向选择,优势互补,形成面向市场发展的结合体;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鼓励科技人员将技术、资金、信息、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直接导入产业基地和农户,与服务对象和农民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把项目实施与培育农村生产力相结合,通过特派员创业,把生产、技术与市场连接起来,为农业发展扩大规模和提高效益奠定基础;注重团体科技特派员的选派,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人才密集、设备先进、信息灵通的优势,实行“高位嫁接”,不断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尝试鼓励大学生就业与科技特派员制度相结合,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社会化。对新考录的掌握一定农业基本知识的大、中专毕业生,分期分批下派为科技特派员;支持和鼓励科技特派员以创办实体、领办园区、资金入股、技术承包、返租倒包、科
技中介、技物结合、组建协会、有偿服务等多种形式开展工作,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取得合法收入。
3、完善政策,建立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特派员的激励机制,建立经济利益共同体的具体办法,真正做到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平台,干成事的给奖励;积极探索农民科技特派员职称评定办法,对他们的技术服务给予肯定;把科技特派员选配到村级领导班子中任职,给予完成项目奖励或者下派期间上浮工资等奖励政策,成绩突出的可选派为科技副镇乡长,做出特殊贡献的可给予重奖;对聘用为科技特派员,特别是扩充一些具有相关专业知识且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费,对服务年限在三年以上且做出突出贡献的,在公务员和机关事业单位的考试录用中可给予加分或者破格录用,逐步将科技特派员工作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4、保障经费,支持创新创业。设立科技特派员团队专项资金,用于示范、推广和重点项目的引进及对民间科技特派员的技术培训、能力提升、表彰奖励和服务手段的改善等。鼓励科技特派员和所在镇、村、民营企业联合自筹资金,用于项目实施。积极探索建立科技开发项目投融资体系和信贷管理办法,为科技特派员提供信用担保贷款服务,确保科技特派员承担的科技项目能够启动实施,尽快发挥效益。涉农单位要为科技特派员发挥才能搭建平台,尽可能将农业科技项目向优秀科技特派员倾斜,进行集中投入,有效提升项目资金运作的整体效益。
5、加强培训,提升服务水平。围绕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逐步建立培训的长效机制,提高科技特派员服务水平。定期邀请省内外大专院校的专家为科技特派员举办知识讲座,不断丰富科技特派员的专业技术知识。通过召开汇报会、现场观摩会、加强科技特派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学习。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科技特派员到农业发达地区、农业院校、科研单位去进修或参观学习,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提高科技特派员的创新能力和超前意识,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6、加强管理,建全考核制度。修改完善科技特派员的工作职责及考核、奖惩制度。坚持政府领导下的科技特派员管理办公室和各下派单位双重管制,下派单位要与科技特派员签定责任书,科技特派员要与农户签订服务协议,实行双方承诺制并作为考核依据。积极探索涉农事业单位改革与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相结合的新机制,建立绩效工资制度;由组织人事及科技部门统一组织年终考核,评
优者不占用原单位优秀指标。把科技特派员的管理纳入到人才管理范围,完善对科技特派员的培训、考核、管理制度及职称评定、评优等优惠政策。营造政府引导、依靠市场、创新机制、服务农村的创业环境,使科技特派员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第四篇:民丰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汇报材料
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
工作汇报
内蒙古民丰种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总部设在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占地面积3500亩,注册资本1.2亿元,现已累计完成投资7.5亿元,是中国最大的集马铃薯研发、种薯生产、分级加工、物流仓储、推广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之一,是乌兰察布市市委、政府全力打造的马铃薯研究中心和“中国薯都核心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2013年民丰公司经申请成为国家级特派员创业基地,现将公司做为创业基地所做工作汇报如下:
一、研发及检测机构建设
为了提高公司产品研发能力和加强公司产品检验水平,民丰种业建立了国内第一家种业企业马铃薯研究院,专门负责产品的研发、实验室室内病害检测和田间检验工作。同时围绕马铃薯研发、病毒与病虫害检测,与国际马铃薯中心、荷兰马铃薯中心、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十多个科研教学单位长期合作,构建了研发、检验一体化体系。
投资6000万元建成800平米实验室,5400平米的现代化智能联栋温室,1000亩试验示范基地,专门用于马铃薯种薯生产技术的研发、及病毒、病虫害的检测,同时建立了2200平米的深加工产品研发检测中心,从丹麦引进马铃薯淀粉、雪花粉、颗粒粉、变性淀粉等四条研发生产线,配套了先进的实验室自动检测和分析仪器,可进行淀粉、雪花粉、颗粒粉、预糊化淀粉、物理变性淀粉、化学变性淀粉及复合变性淀粉等产品方向的研发与检测。
拥有整套的病毒与病虫害检测仪器,其中包括:台式冷冻离心机、移液器、电泳仪、电泳槽、精密天平、电子精密分析天平、试剂架、光照培养箱、恒温恒湿箱、解剖镜、冰箱、冰柜、洗板机、酶标仪、电子目镜头、生物显微镜、纯水机、鼓风干燥箱、分光光度计、液氮罐、磁力搅拌器等。
国家规定的六种病毒全部可以检测,其中含马铃薯X病毒(PVX)、马铃薯Y病毒(PVY)、马铃薯S病毒(PVS)、马铃薯卷叶病毒(PLRV)、马铃薯M病毒(PVM)、马铃薯A病毒(PVA)。下一步准备购买PCR仪与凝胶成像仪,以增加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d)的检测项目。
二、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
建立了国内第一家种业企业马铃薯研究院,并由此为依托组成了以39名专家、教授、博士、研究生等高科技人才为骨干技术研发团队,同时成立由科研院校、事业单位、公司内部技术团队组建的专家技术委员会。
为提高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生产技术水平,已聘用科技特派员30名,活跃于各个种薯生产基地,开展试验示范、技术指导、农民培训、种薯销售及进行售后服务等。
本项目在扩建种薯生产基地过程中新增吸收科技特派员50名参与基地建设。新聘科技特派员主要通过三种方式进入创业基地:①由创业基地选聘为技术研发人员,根据民丰薯业人力资源管理办法确定基本工资,科技特派员开展研发活动和成果转化,享受公司额外奖励;②承包经营基地试验示范与生产业务;③参股建设试验示范基地或参股组建分公司。
三、技术研发
公司积极引进、采用国内外生产管理标准,坚持以核心种薯繁育、种薯生产、质量检测、病虫害防治、认证、仓储物流一系列完善、严谨、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为核心。目前公司已形成以国家标准为主、企业自有标准为辅的“四大”标准体系(技术、操作、管理、工作)。
公司重视马铃薯种薯产业相关的核心技术研发、技术创新、技术引进及重大课题研究,在相关领域已走在国内马铃薯技术前沿。公司成立以来,先后组织自主开发了重RT-PCR的病毒分子检测技术、新型马铃薯智能仓储库技术,引进并完全掌握马铃薯脱毒技术、雾培生产原原种技术,并在马铃薯实际生产过程中得到应用。在课题项目研究方面,公司组织承担了国家、自治区等11个科研项目,并在“马铃薯收获后期、贮藏和运输管理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新型高效脱毒马铃薯繁育体系”、“抗卷叶病毒转基因马铃薯新品种选育”、“航天育种”、“马铃薯标准化栽培研究与示范”等重大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公司立足于实际生产需要,总结生产存在的问题,制定课题实验,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实施。及时总结和论证课题实验研究成果,及时推广,使公司及社会取得效益。例如,公司技术部门在马铃薯种薯质量控制的几个环节、基于PCR技术的分子诊断方法在马铃薯病毒检测中的应用、西花蓟马对马铃薯组培苗的危害及其防治、水分胁迫对马铃薯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建立马铃薯质量管理与追溯系统平台、马铃薯试管苗继代组织培养内生菌的鉴定、抗生素对马铃薯组织培养内生菌污染抑制等课题研究的成果,在生产上均取得显著效果。同时公司制定长远技术规划,充分利用好基础技术人才,做好人才与实验课题项目对接。不断论证,不断评估,强化技术项目的创新性、可行性、实用性、可推广性、效益性。
四、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现阶段所取得成果
1.经济效益。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建成后,民丰公司已建设3万亩原种和种薯繁育田,实现了年销售收入10419万元,总成本费用8796万元,经营成本7633万元,净利润1623万元。生产的马铃薯脱毒种薯,其产量、质量均有较大的提升,可以全面提高本市马铃薯产业的良种化程度,提高马铃薯种植户经济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向前迈进的步伐。
创业基地通过增加科技投入,增强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益,通过科技知识的应用,提高了自身素质,整体综合实力大幅度提升,对于创业基地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社会效益。已建成马铃薯种薯信息管理系统和种质资源库,可收集储存大量马铃薯原始种质资源,并提供自由检索查询系统,为马铃薯良种研发提供基础,全面提高了我市马铃薯种薯与商品薯生产技术水平,同时对提高我国马铃薯技术水平也有重要意义。
创业基地的建设,建立了利益链接机制,壮大了科技特派员队伍,提升了他们的素质和服务能力。项目实施可有效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和谐新农村。基地的科技特派员培训农民达到10000人次,带动了4万户农民按标准化模式生产马铃薯,带动了15万户农民采纳新技术,新增就业岗位2000多个,使他们的种植技术和质量意识有明显提高,全市农民收入增加5000万元以上。科技特派员创业基地推动了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现代高科技农业的发展,为自治区乃至全国的马铃薯产业发展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15年7月1日
第五篇:科技特派员协议书
科技特派员派驻协议书
甲方(驻点企业):
乙方(派出单位):
丙方(科技特派员):
按照《科技计划与项目管理办法》及《科技特派员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围绕我企业中药材种植的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市科技专家在项目中的指导和服务的作用,为我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经甲乙丙三方友好协商,就实施科技特派员下农村行动合作项目事宜达成如下协议: ⒈丙方作为乙方派出人员到甲方任科技特派员时间为1年,从2011年8 月至2012年8 月。2.服务项目名称
天麻有性繁殖无土栽培技术示范与研究 3.服务方式
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
4.派驻期间,丙方在甲方任天麻有性繁殖无土栽培技术指导及顾问,主要任务为:
⑴ 提供栽培技术指导 ⑵ 项目调研
5.派驻期间,乙方确保丙方原职务、工资、福利、待遇、岗位不变,工资、职务晋升和岗位变动和乙方在职人员一样进行,丙方任期届满考核及格则视同完成乙方规定的各项工作量。
⒋派驻期间甲方承担丙方的食宿和基本交通费,为丙方提供必须的生活、工作条件,并提供相应的资金补助。
6.丙方应认真履行《科技特派员计划项目管理实施细则》规定的科技特派员职责,完成本协议商定的工作任务。
7.派驻期间丙方应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服务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甲方和丙方签定了技术保密协议的,双方必须严格遵守。8.协议未尽事宜,甲、乙、丙三方协商解决。
9.本协议签定之日起生效,有效期至 2012 年8月31日。10.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丙三方以及贵阳市科技局各一份。
甲方: 乙方: 丙方:(派驻企业)(派出单位)(科技特派员)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