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2010年度)填报说明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
申报书(2010年度)填报说明
为使《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统一规范,依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2010年8月颁布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遴选基本条件》,对其内涵进行扩展、分解、细化和量化,客观体现项目申报学校在学校管理、基础条件、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特色和成效,以便对项目申报学校进行全面系统评价,特对《申报书》填报说明如下:
1.表1-1办学方向
(1)教育方针与办学方向
①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工作的成效;
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在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的办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2)发展规划与组织实施
①学校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情况,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
②学校组织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及完成规划中的
既定目标和任务的情况,取得的成效。
注:学校应积极主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办学规模、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中,更加注重质量和内涵发展,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育改革与创新等方面科学可行。
备查材料: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年度工作总结,有关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学生就业情况及服务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反映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办学方向及发展战略等有关资料;学校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情况的有关资料。
2.表1-2办学行为(1)政策与法规执行
学校遵守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的措施保障、责任落实、监督调控及成效等有关情况。
(2)纪律与行为规范
近年来,学校在建立严格规范的纪律约束机制及各项管理和活动特别是财务管理、学生资助和校企合作等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在当地职业学校中起到的表率作用。
备查材料: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的保障措施、实施效果等资料;财务管理、学生资助和校企合作等有关的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的相关资料及上级考核、奖励、检查、审计和评价结果等相关资料。
3.表1-3领导班子
(1)领导结构与素质
①校级领导和主要部门负责人配备、结构等有关情况; ②校长、教学副校长学历、职称情况;
③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的素质、领导能力、凝聚力和业绩的有关部情况。
注:结构是指,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工作阅历等方面;领导能力是指,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备查材料:学校人事档案或经学校主管部门盖章的学校领导综合情况介绍(包括自然状况、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业务实绩和奖惩情况等),上级组织部门考核材料,学校中层干部测评及考核材料,有关业绩的说明、证明材料等。(2)战略思维与管理体系
①学校已形成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战略思维和发展方略,统领驾驭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成效;
②学校办学的组织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
注:战略思维主要指,校长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定位、发展思路、治校方略、教育与市场规律的把握、特色品牌战略及改革创新举措等。
备查材料:校长近三年述职报告、学校改革创新的有关方案、计划和典型案例、反映学校办学理念、治校方略等方面的相关资料;反映突出成效的资料。
4.表1-4规范管理
(1)制度建设与落实
学校在健全和规范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落实教学管理、预算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制度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注: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校园师生食物中毒、实习伤害、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意外伤害、校园治安和学校发展改革、管理运行等方面的风险与危机。
备查材料: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应对风险的各种预案、预警、办法和管理制度及规定;教学管理、预算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制度实施情况的有关材料及反映成效的相关材料。
(2)质量管理与监控
①学校在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方面的突出成效; ②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教学质量考核、教学督导机制、教学秩序及管理手段等情况。
注: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以育人为中心,建立了教育、管理和服务等运行管理规程,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健全,各项管理责任明确、落实有效。
备查材料: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执行情况的说明材料;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教学督导监控记录;教材管理使用情况;教师工作量考核、记录;近2年的教学进程表,课程表、教师日志、教学管理资料及各种用表、教学质量检查、分析的有
关资料。
5.表2-1校园建设(1)占地面积
学校占地应符合国家建设用地标准和相关管理规定。①学校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一校多址的,注明主校区自有占地面积);
②校园布局结构、土地利用率、使用效果等。注:学校占地面积不包括教工住宅区等非教学用地;对一校多址,合并计算;租用土地的,要根据租赁协议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认定。一般租用已满三年的且用于学校办学的,可以统计在内;校园布局包括各类房舍、场地、绿地的分布情况及安全情况。
备查材料:土地证、租赁合同、新征地批文、校园平面图等。
(2)建筑面积
学校各种建筑和设施应符合国家建设和安全标准。①学校实际使用的建筑面积,生均建筑面积(一校多址的,注明主校区自有产权的建筑面积);
②各类用房搭配比例、利用率、效果等。
注:学校建筑面积不包括教工住宅等非教学用房;已开工的在建项目,有批准文件,有资金来源的,可计入总面积;一校多址,合并计算;租用校舍的,要根据租赁协议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认定。一般租用已满三年的且用于学校办学 的,可以统计在内;各类用房搭配比例,是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图书、活动、就餐、办公、宿舍等用房搭配比例。
计算生均建筑面积时,可不统计三年级顶岗实习的学生数。
备查材料:建筑物权属证、租赁合同、平面图、各类用房建筑面积统计表。
6.表2-2设备与实训(1)实训设备与总值
各专业“教学必须的”校内实训场所建设及教学仪器、设备和设施配备等满足教学需要情况,先进程度,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情况;校内设备总值及生均值。
注:“教学必须的”是指按相应专业设置标准要求,配置各专业主要实习实训项目需要的设施设备,相近、相关专业可共用某些仪器设备和设施; 校内设备总值含校内实训基地设备。
计算设备生均值时,可不统计三年级顶岗实习的学生数。
备查材料: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习计划、实习大纲、有关设备帐册、管理运行记录等。(2)校内外实训基地
①各类专业对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包括场地面积、设备设施、数量和种类配备、与专业规模和教学需要适
应等情况;
②各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或实习场所建设情况,骨干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数量和稳定性)。
注:实训基地是指,对应一类专业或专业群的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一般应具备接纳一个班级以上学生同时训练的能力和规模。其基本功能是,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具有一定的生产或技术研发能力。
骨干专业是指,开办时间早(一般应有3届以上毕业生),学生数量多(一般每届80人以上),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好,体现学校性质、办学特色、建设水平较高的专业,且在相关专业群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稳定性是指,实训基地设立均在3年以上,有协议,且每年都接纳学生实习。
备查材料:校内实训基地名称、场地面积、实训工位数和设备等统计表;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实训基地名称,设立时间、接纳专业(工种)及人数、效果等)、学校与实训基地原定的协议书、近三年校外实训计划、记录、总结及实训基地运行使用的有关资料、相关说明材料等。(3)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
省级以上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概况及利用率、效益、引领示范作用等情况。
注:本条目是指近几年经国家(中央财政)、省(省级
财政)正式批准的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
利用率、效益是指,在满足校内实习实训的同时,利用实训基地设备资源面向其它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和社会培训提供实训服务,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成果显著,为其他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备查材料:有关省级以上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的文件或复印件、原申报材料、使用情况和反映引领示范作用的相关资料等。(4)实训开出率
学校实习(实训)制度、管理、考核情况;实习(实训)开出率(K)。
注:实习(实训)开出率以专业为个体统计,再群体组合平均计算,即
各专业实习开出率之和 K= ────────────%。
专业个数
备查材料:实习(实训)指导书、实习(实训)考核制度、考核规范及标准、实习(实训)开出项目统计汇总表、实习(实训)教学进程表、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绩单、校外实习的有关证明、有关设备帐册等。
7.表2-3教师队伍(1)教师数与生师比
学校教师队伍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情况及生师比;专
任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之和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
注:教师由专任教师(理论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校内兼课教师、校外由生产(管理)一线聘请的兼职教师组成;
专任教师:本校编制(含签定正式劳动合同三年以上)的主要从事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的人员;
在计算生师比时,专任教师总数可含聘用满2年的从事专任教师工作的非本校在编人员,但此类统计数不得超过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5%,且此类统计数只适应本条目;
校内兼课教师: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的兼课人员; 生师比,是指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与专任教师总数之比。备查材料:教师花名册、人事档案、劳动合、业务档案、教师分类型统计资料,在校生三年分班统计表。(2)“双师型”与兼职教师
学校任课教师中,聘请生产(管理)一线的从事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以下称“企业兼职”)的比例;专任教师中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
注:“双师型”,只统计专任专业课教师。教师具有和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或具备相关专业的执业资格并具有一年以上在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或生产经历的,或主持本专业实践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并有可供推广的研究成果的可按“双师型”教师统计。
备查材料: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花名册、“企业兼职”和“双师型”教师分类统计资料;有关证书、证明及相关统计、说明等资料。(3)学历与职称
学校专任教师中,理论课教师中(不含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学校正式聘任高级职称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
注:理论课教师,是指公共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既从事理论课教学又从事实习指导的教师,不能重复统计;学历以国家承认其学历的院校所颁发的毕业证书为准;研究生需有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
专任教师具有其他系列的与所任课程相关的专业技术系列高级职称的也可统计在内,双职称的只统计一次,有资格未聘的不计在内。
备查材料:专任理论课教师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职称证、聘书(或批文),专任教师花名册;上级批准职称的文件,教师业务档案及相关统计资料。
8.表2-4数字化校园(1)校园网
①校园网配置、功能、覆盖面及运行情况;
②学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配置及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要求的情况,信息化、现代化管理的成效。
注:覆盖面是指,覆盖学校主要教学场所及全部管理和业务部门情况;
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要求是指,按照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标准,建成了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办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
备查材料:有关帐册、设备统计表、相关制度和条例;校园网域名;学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记录和作用发挥、取得效果的有关说明和材料。(2)计算机与多媒体设备
①学校拥有计算机数量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需要情况及配置和先进程度,生均拥有计算机台数;
②主要教学场所多媒体设备配置情况。
注:主要教学场所是指,多媒体教室、专业教室、实训室(场)、学术报告厅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计算机,视频展台、多媒体投影仪、音响等设备。
备查材料:有关帐册,多媒体教学设备名称、型号、配置、分布情况统计表,使用记录等。(3)数字化教学资源
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建设情况;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研制和引进,骨干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主要实训项目)数字化教学资源配置、利用及成效。
注: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平台是指,以校园网为依托,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服务平台,建立信息资源中心、教学平台和试题库平台,提供较完善的网络与支撑环境,实现全校互连互通、资源共享。
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
备查材料: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试题库平台的相关资料;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施方案,相关成果、成效的有关资料,软件资源的展示,有关管理使用的规定办法,帐册等。
9.表3-1合作机制(1)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骨干专业校企合作机制、运行情况及成效。
注:合作机制是指,学校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或机构,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设专人负责,“校企合作”有协议、有计划、有考核、有总结及有经费保障。
成效主要指,校企合作组织经常开展活动,在制定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专业建设、实习实训、订单培养、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等方面取得实效。
备查材料:提供“校企合作”相关文件,“专业建设家指导咨询委员会”等组织或机构文件、章程,企业专家聘书(复印件),“企业专家登记表”,开展各类活动、会议记录资料,活动经费支出帐册,有关成效的说明材料等。
(2)订单培养
学校与相关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委托)培养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培养的成效。
注:本条目“订单培养”是指,学校与企业及用人单位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培养方案,具有明确的企业(岗位)指向和特定职业要求,“订单培养”实施性计划(教学进程)一般不少于一个学期,订单企业录用“订单培养”毕业生的比例应在80%以上;定向(委托)培养是指,对就业去向明确的或企业已决定录用的学生进行的有针对性或受企业委托的专项培养。
备查材料:“订单培养”协议、“企业”、“岗位”等冠名班文件、有关“订单培养”、定向(委托)培养专题会议记录、由企业相关部门认定备案的“订单培养”教学计划、招生(录取)计划、“订单培养”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等。(3)集团化办学
学校参与或牵头开展集团化办学的实际情况,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促进学校发展与改革的突出成效。
注:本条目“集团化办学”特指,有若干学校参加的与行业(企业)或相应社会组织共同组建的办学集团,其主要特征是,承认并遵循统一章程,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现集团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我国目前的职教集团有三种类型:一是行业主导的行业型(专业型)职教集团;二是政府主导的区域型职教集团;
三是多元主体、多元协商的复合型职教集团。
备查材料:集团化办学相关文件、章程、制度,参与单位名单,学校参加集团化办学取得收效及发挥作用情况的证明材料等。
10.表3-2顶岗实习(1)实习制度与管理机制
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实习的管理制度、管理机制、配套措施及执行的情况和效果。
注:管理制度是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的实习管理制度,包括学校参与的实习教学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生活管理、劳动保护、劳动保险、事故责任确定、校企管理职责等。
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是指,校企均有相应机构,专人管理,建立考核监督检查制度、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备查材料: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实习协议、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的各项实习管理制度,实习管理机构及实习管理人员名单,专业教师指导实习记录、学生实习日记、实习教学计划等。
(2)责任保险与实习报酬
学校落实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帮助实习学生按时获得合理的实习报酬的工作情况及学生满意度。
注:学校按照有关国家、地方政府对职业院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最新政策和规定,与顶岗实习企业签订了实
习责任保险、实习报酬等相关协议,并实施了有效的监督、检查。
学生满意度是指,随机抽样调查实习学生满意程度,一般随机抽样应不少于100名学生。
备查材料:国家、地方政府对职业院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最新规定与政策文件、学校有关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及责任落实、运行记录等资料;学生责任保险单据(复印件)、学生实习收入证明、学生满意度测评表等。
11.表3-3社会参与
(1)能工巧匠任教(中专部、培训处)
近年来,学校各专业,特别是骨干专业,聘任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来校任教的情况和成效。
注:本条目“社会能工巧匠”特指,来自于相关企业、用人单位等生产一线的技师,或在市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前三名的、或在当地行业内公认的技能型人才。
社会能工巧匠来校任教,包括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师资培训、项目指导及与专业相关的专题讲座等。
备查材料:学期教学计划、授课任务书、课程表、项目指导材料、专题报告材料、教案、聘书、外聘教师登记表、教师花名册、外聘教师课时津贴发放明细表等。(2)企业专家参与
近年来,学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管理者参与学校建设、教学和管理的关键环节有关情况。
注: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建设发展规划及重大决策、专业设置及建设改革方案、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运营等。
备查材料:行业、企业专家和管理者聘书、企业专家参与学校关键环节的相关会议记录、相关制度及反映成效的历史资料、实际案例。(3)社会组织评价
“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建设情况,骨干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机构(站、所)的建设及管理运行情况。
注: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学业成绩考核尤其是专业(岗位)技能水平测试等方面的教育教学评价与企业、用人单位要求衔接,制定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突出职业能力的科学化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融合。
备查材料:有关文件、相关制度、评价标准及管理运行的原始材料;学校成立鉴定机构批准文件、鉴定工作原始档案资料等;相关成效说明材料。
12.表3-4服务企业(1)职业培训
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培训情况:包括规模、质量、效益等。
注:规模,按“每人培训累计30课时计一人次”折算
培训人次,具体公式是:
每班次培训人次=在册培训人数×总课时÷30 全年培训总人次=∑全年各班次培训人次
备查材料:面向企业和社会职业培训计划、有关培训协议、培训项目统计表,培训过程原始记录、考核记录及总结等;培训招生简章、培训教材、培训方案、课程表,学员花名册、培训收费凭证及培训结业证明;培训工作制度等。(2)技术服务
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开展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情况,取得实际效益(育人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注:育人效益是指,通过开展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实施产教结合,提高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岗位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效益是指,通过实施产教结合提高了学校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学校为企业、为社会提供了满意的服务;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开展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实施产教结合,获得合理的经济收入。
备查材料: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的制度、计划及项目统计表,服务企业原始记录、教师考核记录及总结,生产记录、技术咨询方案、技术服务图纸资料或工艺文件、科研成果等;反映效益的相关资料、会计帐册等。
13.表4-1德育工作(1)工作机制与队伍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建设、保障措施配套及队伍素质提高和德育工作成效。
注:工作机制是指,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及组织机构,包括机构设置、队伍建设、责任分工、经费保障、德育工作运转等;保障措施是指,制订并实施德育工作计划,制度健全,在组织、考核、评比、奖惩等方面,执行有力、有效,有具体的德育队伍培训计划,并切实执行,政策落实好,班主任工作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业绩作为教师评聘、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队伍包括德育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德育工作者队伍。
备查材料:德育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德育工作计划和总结、德育工作队伍名册、班级考核评比情况、培训方案、德育先进集体或个人评比、表彰材料、学生操行评定等相关材料。
(2)德育内容与方法创新
学校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的创新及取得成效。注:德育内容是指,遵循《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要求,围绕生命、生存、生活、生态主题,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以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为基本内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职业指导教育,开发廉政、感恩、合作等主题教育内容。
方法和途径是指,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企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德育网络。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建立校内外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网上开辟德育阵地;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上有新方法;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特色化;学籍管理规范,建有后进学生档案,并有帮教措施。
备查材料:德育内容与方法改革相关资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执行状况检查记录、班主任工作检查(班主任工作手册、主题班会、家访、个别教育、班级管理)、德育活动方案及纪实,校刊、校报、广播等情况记录、德育基地方案及运行情况。
(3)文化建设与校风校纪
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和成效;校风校纪情况。注: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和成效,要重点突出已形成的全校师生普遍认同和追求的价值观及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
备查材料:学校文化建设规划、活动方案、活动记录及反映活动成效和校风校纪等有关资料、文明单位或相应表彰证明材料等。
14.表4-2专业建设(1)专业建设机制
学校主动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在建
立对接产业、企业、岗位的专业建设机制和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取得的实效。
注:专业建设机制是指,形成符合人才需求变化的新机制,着眼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发展及服务民生;建立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专业建设组织和指导机构,定期开展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专题论证研究活动,并形成完善的调研论证制度;有效实施专业建设对接产业、企业和岗位,为“人人发展”、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作出新的贡献。
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是指,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紧紧跟上产业发展步伐,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
备查材料:专业调研、论证材料;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记录;新建专业批准文件;反映专业动态调整成效的相关材料。
(2)示范专业建设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专业建设特色,骨干专业建设成效,省级以上示范(重点)专业建设情况。
注: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结构应合理。即,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在若干专业大类中形成了以骨干专业为引领的专业群,并构成了专业综合实力强、专业特色鲜明的学校专业设置体系,同类专业互相关联、资源共享,与产业密切相关,专业教育资源与学生规模匹配,获得最佳办学效益。
省级以上示范(重点)专业依据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批文确定。
备查材料:专业设置与资源配置情况;反映专业设置结构合理、专业建设特色、骨干专业建设成效的相关资料和说明材料、示范(重点)专业批件。
15.表4-3模式创新(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和成效。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依据培养目标及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以职业活动为主线,有效实施产教结合、教学做合一,把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生产(管理或产品加工)过程有机融合,形成校企共同参与的机制和模式。
备查材料:教学计划、课程大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改革成果、实施过程记录、典型案例、相关说明等材料。
(2)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及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成效、特色。
注: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是指,按照职业活动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在职业活动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做中教、做中学”、理论实践一体化。
备查材料: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改革
成果、实施过程记录、典型案例、相关说明等材料。
(3)毕业生质量及“双证书” 毕业生质量及“双证书”取证率情况。
注:“双证书”是指,学生通过规定学制的学习,获得“毕业证书”和由劳动部门或其他具有发放“职业资格证书”部门或行业所发放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执业资格证书”;毕业生一人多证按一个统计,通用的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外语等级证书不计在内。
备查材料:反映毕业生质量的相关资料和说明材料,毕业生名册、毕业生“双证书” 取证率统计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16.表4-4课程改革(1)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等方面的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发展规划及有关的成效。
注: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要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在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注重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必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备查材料: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有关课程体系建设的课程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改革成果,典型案例、相关说明等材
料。
(2)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
学校在形成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校本课程和教材开发、应用和更新机制方面的成效。
注: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教材能够反映当前科学技术先进水平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
备查材料: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有关课程开发、应用和更新制度、课程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改革成果,典型案例、相关说明等材料。
17.表4-5教师队伍建设(1)教师培养培训
①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有关的制度政策保障情况;
②学校在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方面的成效;
③学校落实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制度的情况。注:制度政策保障是指,有专门的教师队伍建设及培养培训规划,教师进修、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完备,有经费保障,每年用于教师培养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达到一定的比例。
教师培养培训成效是指,每学期均有全员参加的校本培训,每年有30%以上专任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参加省级
以上培训的达10%以上,近几年,有教师参加出国培训;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到企业、用人单位专业实践不少于两个月,专业技术水平、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备查材料:教师队伍建设及培养培训规划、近三年教师培训经费支出帐目和教师工资帐目、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资料(名单、记录、考核、证书等)、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实践教师名单及企业反馈、考核情况记载等材料或教师到企业专业实践记录卡等,有关说明材料。(2)专业带头人培养
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情况,骨干专业“名师”或“领军人才”在本地区职业教育领域影响力;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的骨干教师团队及发挥作用情况。
注:“名师”及“领军人才”是指,在本地区职业教育领域或相关行业的专业领域普遍公认的“名师”或“领军人才”,且已成为本地区的职业教育专业领域带头人。
备查材料:专业带头人培养规划、专业带头人业绩材料、相关成果等证明材料、业务档案等。
18.表5-1办学规模与学生就业情况(1)学历教育人数
近三年,学历教育在校生年平均人数。
注:学历教育在校生是指,有本校学籍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成人中等学历教育在校生,不含普通高中、大专以上层次在校生。
备查材料:招生计划,新生录取审批表,在校生花名册、学籍档案或卡片、学费收缴证明等。(2)就业情况
①学校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及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和创业成才典型的情况;
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
注: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指,对口就业率、收入、就业单位社会声誉、影响力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等情况;有确定工作岗位和相对稳定收入的即为就业,含学校推荐和自谋职业以及升入上一级职业院校;就业和创业成才典型是指,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或有科技发明,或创业成就突出,或在现有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作出较大贡献的毕业生。
备查材料:建立就业服务体系的相关资料,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有关就业证明材料、企业对毕业生评价、优秀毕业生风采录及相关媒体报道资料。
19.表5-2社会贡献与声誉(1)贡献与骨干示范作用
学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社会声誉及为相关行业、企业培养、培训和输送技能型人才工作中的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
注:贡献、社会声誉是指,学校为当地相关行业、企业培养和输送素质高、数量多的技能型人才,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在本地区乃至全国产生的影响;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是指,学校毕业生得到企业、用人单位和社会普遍认可,是本地区职业教育中的骨干学校,为本地区同类学校提供了成功的办学经验,在当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起到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
备查材料:反映骨干示范作用的有关证明材料或资料、提供成功办学经验的案例或相关资料、反映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的相关资料和说明材料。
(2)综合性表彰与技能大赛
学校获省级以上综合性表彰,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技能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情况。
注:综合性表彰是指,学校近5年来获得省政府、教育部表彰的教育先进单位、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五〃一劳动奖状等或先进个人;先进个人,指优秀党员、“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德育先进个人等。
技能大赛奖励是指,学生在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的技能大赛中的奖励,只统计在校学生取得的成绩,团体或单项奖均可。
备查材料:表彰文件、证书、奖章、奖牌等,统计表。
第二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实施办法
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项目(以下简称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实现预期建设目 标,按照有关法规、政策和文件的精神,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指列入《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实施方案》的重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和特色建设项目。项目的管理,包括计划、审核、批准、检查、总结评估等项目建设过程的管理,以及建设资金的管理与审计、实验实训设备的验收等。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三条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副校长副书记担任副组长、主要处室负责人担任组员的江苏省徐州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项目建设办公室、重点建设专业项目组、特色项目建设组等机构,保障项目建设高效、规范开展。
第四条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分为: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特色项目建设三部分,由分管校领导与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负责相关项目的实施与管理,直接对领导小组负责。各建设项目成立建设小组,由涉及该项目专业领域的6—8位专家组成,从中产生项目组长一名,负责该建设项目的组织实施。
第五条成立项目专家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建设项目的计划审核,和中期检查及评估验收等项目建设的监督管理,向领导小组提供专业咨询。
第三章项目管理
第六条领导小组总体负责项目建设工作,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要求,研究商定项目建设中的重大事项,争取各级部门的支持,落实建设资金和相关政策,阶段性检查验收并审定相关材料及文件。
第七条项目建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处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有关事宜,下设资金管理组、项目实施监控组。
资金管理组负责各项目建设资金的预算审核、资金结算及资金决算工作。项目资金支出流程为:
1、各项目建设启动时,项目组应制定详细的经费支出预算,填列预算审批表,报资金管理组审核后,报项目领导小组批准。
2、各项目组按照批准的预算执行。备用金预支、项目支出按学校现行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3、各项目组年末上报项目建设资金决算表,报资金组审核、归档。
项目监控组负责项目建设实施、预期效益达成情况以及建设资金使用的检查、监督和评价。
第八条各项目组负责项目建设的准备期管理、过程管理、成效管理。准备期管理包括项目的再调研及论证、小组成员的分工、项目建设合作单位的选择;过程管理包括小组成员工作量的考核、项目资金的具体使用及管理、实验实训设备的管理;成效管理包括项目建设成果的评估检查、总结及宣传。
第九条校内各处室围绕项目建设,树立大局意识,提供优质服务。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制订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
第四章项目实施
第十条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由各专项建设小组按《实施方案》和《任务书》负责落实和实施。
第十一条实验实训设备的购置、基础工程项目由各项目组提出采购立项方案,报领导小组审批并经过招投标、集中采购等规范程序后实施。所购置的实验实训设备产权归学校所有,项目组要落实专人负责,做好正常运转、功能开发和维修等日常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建设项目需按报送建设计划,计划审批与执行程序为:
(1)各项目组于每年年初提交下一建设计划;
(2)专家指导委员会审核建设计划;
(3)校领导审批建设计划;
(4)各项目组按建设计划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立项内容进行,如需变更必须向项目建设办公室提交申请并附相关材料,由专家指导委员会审核、领导小组批准。经费超出原计划的,需经领导小组批准。对于私自变更计划、挪用、占用项目资金者,将严肃处理。
第五章检查评估
第十四条领导小组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建设项目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对建设项目实行检查评估。
第十五条各专项组每年年底提交项目本完成情况报告和经费使用情况报告,交项目建设办公室,由领导小组组织审核。第十六条领导小组将组织专家,对立项在建的重点支持专业建设项目进行中期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必要时对该项目的阶段目标、资金投入进行调整。
第十七条项目完成后,各项目组提交完成项目情况的总结报告,全面阐述项目建设情况和取得的成效。由领导小组组织专家组进行审计、评估和验收。
第十八条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实行奖惩机制。根据考核结果,评选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按照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原则,对优秀的集体或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不能如期完成工作目标,给学校造成影响或损失的,由于实施不力造成一定后果的,对协作不力的部门和责任人,均应视情节轻重和责任大小,给予批评并扣发奖金。第十九条学校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重要成果,按国家有关规定组织鉴定,并进行成果登记。成果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专利权归学校,成果可按相关规定申报各级奖励。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条领导小组将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对国家示范校建设后颁发的规定和文件,对本规定进行修改和补充。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解释权属领导小组。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经领导小组批准后,自颁布之日起试行。
第三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工作简报
XXX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
工作简报
(12)月份
机 械 工 程 系 编 印2013年1月10日为深入贯彻《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等文件精神,将我校“示范学校”工作落在实处,机械工程系群策群力,逐步开展各项目建设。12月份通过参观学习,不断完善更适合我校的示范校建设机制,借助项目建设提升学校内涵与质量,加快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步伐,凸显了学校办学特色,服务本市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项目建设进程简报如下:
12月4日机械工程系主任XXX等同志,收集整理自2012年6月
30日以来数控技术专业“示范校”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数字化校园、校企合作、办学效益等相关成果,拟定了2012年12月31日节点数据,并上报“示范校”建设办公室。
12月4日机械工程系数控技术专业教师XXX参加全省“华中数控
杯”技能竞赛,交流经验,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平。
12月5日机械工程系主任XXX等同志整理“示范校”半年建设期
内企业调查表,并形成调查报告,总结经验,为与企业进一步合作发展打下基础。
12月7--11日机械工程系组织XXX、XXX等老师对11-
1、11-10
班两个毕业班级作了为期一周的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专项培训。
12月13日机械工程系对数控专业11-1班、11-10班两个毕业班级
作了就业讲座,引导学生的正确就业观。
12月14日鸿准公司将鸿准定向班学生校服发至学校,机械工程系
组织定向班班主任完成校服的发放,并让学生签收后回复鸿准公司。
12月15日机械工程系与电气系、机电系进行教学交流,以国际
象棋“车”的数控加工为例,作了关于“一体化教学”的展示。
12月18日富士康鸿准公司拟向鸿准定向班学生提供贫困生资助,机械工程系组织鸿准定向班,以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等标准完成贫困生资助评选。
抄报:示范校建设管理部门
抄送:有关部门
发:机械系内
共印20份
第四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填写说明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
(2010)填报说明
为使《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统一规范,依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2010年9月15日印发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遴选基本条件》,对其内涵进行扩展、分解、细化和量化,客观体现项目申报学校在学校管理、基础条件、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特色和成效,以便对项目申报学校进行全面系统评价,特对《申报书》填报说明如下:
1.表1-1办学方向
(1)教育方针与办学方向
①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工作的成效; 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在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的办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2)发展规划与组织实施
①学校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情况,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
②学校组织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及完成规划中的既定目标和任务的情况,取得的成效。
注:学校应积极主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办学规模、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中,更加注重质量和内涵发展,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育改革与创新等方面科学可行。
备查材料: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有关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学生就业情况及服务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反映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办学方向及发展战略等有关资料;学校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情况的有关资料。
2.表1-2办学行为(1)政策与法规执行
学校遵守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的措施保障、责任落实、监督调控及成效等有关情况。
(2)纪律与行为规范
近年来,学校在建立严格规范的纪律约束机制及各项管理和活动特别是财务管理、学生资助和校企合作等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在当地职业学校中起到的表率作用。
备查材料: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的保障措施、实施效果等资料;财务管理、学生资助和校企合作等有关的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的相关资料及上级考核、奖励、检查、审计和评价结果等相关资料。
3.表1-3领导班子(1)领导结构与素质
①校级领导和主要部门负责人配备、结构等有关情况; ②校长、教学副校长学历、职称情况;
③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的素质、领导能力、凝聚力和业绩的有关部情况。
注:结构是指,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工作阅历等方面;领导能力是指,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备查材料:学校人事档案或经学校主管部门盖章的学校领导综合情况介绍(包括自然状况、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业务实绩和奖惩情况等),上级组织部门考核材料,学校中层干部测评及考核材料,有关业绩的说明、证明材料等。
(2)战略思维与管理体系
①学校已形成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战略思维和发展方略,统领驾驭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成效;
②学校办学的组织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
注:战略思维主要指,校长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定位、发展思路、治校方略、教育与市场规律的把握、特色品牌战略及改革创新举措等。
备查材料:校长近三年述职报告、学校改革创新的有关方案、计划和典型案例、反映学校办学理念、治校方略等方面的相关资料;反映突出成效的资料。
4.表1-4规范管理(1)制度建设与落实
学校在健全和规范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落实教学管理、预算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制度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注: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校园师生食物中毒、实习伤害、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意外伤害、校园治安和学校发展改革、管理运行等方面的风险与
危机。
备查材料: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应对风险的各种预案、预警、办法和管理制度及规定;教学管理、预算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制度实施情况的有关材料及反映成效的相关材料。
(2)质量管理与监控
①学校在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方面的突出成效;
②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教学质量考核、教学督导机制、教学秩序及管理手段等情况。
注: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以育人为中心,建立了教育、管理和服务等运行管理规程,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健全,各项管理责任明确、落实有效。
备查材料: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执行情况的说明材料;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教学督导监控记录;教材管理使用情况;教师工作量考核、记录;近2年的教学进程表,课程表、教师日志、教学管理资料及各种用表、教学质量检查、分析的有关资料。
5.表2-1校园建设(1)占地面积
学校占地应符合国家建设用地标准和相关管理规定。①学校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一校多址的,注明主校区自有占地面积); ②校园布局结构、土地利用率、使用效果等。
注:学校占地面积不包括教工住宅区等非教学用地;对一校多址,合并计算;租用土地的,要根据租赁协议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认定。一般租用已满三年的且用于学校办学的,可以统计在内;校园布局包括各类房舍、场地、绿地的分布情况及安全情况。
备查材料:土地证、租赁合同、新征地批文、校园平面图等。(2)建筑面积
学校各种建筑和设施应符合国家建设和安全标准。
①学校实际使用的建筑面积,生均建筑面积(一校多址的,注明主校区自有产权的建筑面积);
②各类用房搭配比例、利用率、效果等。
注:学校建筑面积不包括教工住宅等非教学用房;已开工的在建项目,有批准文件,有资金来源的,可计入总面积;一校多址,合并计算;租用
校舍的,要根据租赁协议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认定。一般租用已满三年的且用于学校办学的,可以统计在内;各类用房搭配比例,是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图书、活动、就餐、办公、宿舍等用房搭配比例。
计算生均建筑面积时,可不统计三年级顶岗实习的学生数。
备查材料:建筑物权属证、租赁合同、平面图、各类用房建筑面积统计表。
6.表2-2设备与实训(1)实训设备与总值
各专业“教学必须的”校内实训场所建设及教学仪器、设备和设施配备等满足教学需要情况,先进程度,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情况;校内设备总值及生均值。
注:“教学必须的”是指按相应专业设置标准要求,配置各专业主要实习实训项目需要的设施设备,相近、相关专业可共用某些仪器设备和设施;
校内设备总值含校内实训基地设备。
计算设备生均值时,可不统计三年级顶岗实习的学生数。
备查材料: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习计划、实习大纲、有关设备帐册、管理运行记录等。
(2)校内外实训基地
①各类专业对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包括场地面积、设备设施、数量和种类配备、与专业规模和教学需要适应等情况;
②各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或实习场所建设情况,骨干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数量和稳定性)。
注:实训基地是指,对应一类专业或专业群的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一般应具备接纳一个班级以上学生同时训练的能力和规模。其基本功能是,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具有一定的生产或技术研发能力。
骨干专业是指,开办时间早(一般应有3届以上毕业生),学生数量多(一般每届80人以上),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好,体现学校性质、办学特色、建设水平较高的专业,且在相关专业群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稳定性是指,实训基地设立均在3年以上,有协议,且每年都接纳学生实习。
备查材料:校内实训基地名称、场地面积、实训工位数和设备等统计表;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实训基地名称,设立时间、接纳专业(工种)
及人数、效果等)、学校与实训基地原定的协议书、近三年校外实训计划、记录、总结及实训基地运行使用的有关资料、相关说明材料等。
(3)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
省级以上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概况及利用率、效益、引领示范作用等情况。
注:本条目是指近几年经国家(中央财政)、省(省级财政)正式批准的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
利用率、效益是指,在满足校内实习实训的同时,利用实训基地设备资源面向其它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和社会培训提供实训服务,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成果显著,为其他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备查材料:有关省级以上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的文件或复印件、原申报材料、使用情况和反映引领示范作用的相关资料等。
(4)实训开出率
学校实习(实训)制度、管理、考核情况;实习(实训)开出率(K)。注:实习(实训)开出率以专业为个体统计,再群体组合平均计算,即
各专业实习开出率之和
K= ──────────── %。
专业个数
备查材料:实习(实训)指导书、实习(实训)考核制度、考核规范及标准、实习(实训)开出项目统计汇总表、实习(实训)教学进程表、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绩单、校外实习的有关证明、有关设备帐册等。
7.表2-3教师队伍(1)教师数与生师比
学校教师队伍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情况及生师比;专任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之和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
注:教师由专任教师(理论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校内兼课教师、校外由生产(管理)一线聘请的兼职教师组成;
专任教师:本校编制(含签定正式劳动合同三年以上)的主要从事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的人员;
在计算生师比时,专任教师总数可含聘用满2年的从事专任教师工作的非本校在编人员,但此类统计数不得超过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5%,且
此类统计数只适应本条目;
校内兼课教师: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的兼课人员;
生师比,是指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与专任教师总数之比。
备查材料:教师花名册、人事档案、劳动合、业务档案、教师分类型统计资料,在校生三年分班统计表。
(2)“双师型”与兼职教师
学校任课教师中,聘请生产(管理)一线的从事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以下称“企业兼职”)的比例;专任教师中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
注:“双师型”,只统计专任专业课教师。教师具有和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或具备相关专业的执业资格并具有一年以上在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或生产经历的,或主持本专业实践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并有可供推广的研究成果的可按“双师型”教师统计。
备查材料: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花名册、“企业兼职”和“双师型”教师分类统计资料;有关证书、证明及相关统计、说明等资料。
(3)学历与职称
学校专任教师中,理论课教师中(不含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学校正式聘任高级职称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
注:理论课教师,是指公共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既从事理论课教学又从事实习指导的教师,不能重复统计;学历以国家承认其学历的院校所颁发的毕业证书为准;研究生需有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
专任教师具有其他系列的与所任课程相关的专业技术系列高级职称的也可统计在内,双职称的只统计一次,有资格未聘的不计在内。
备查材料:专任理论课教师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职称证、聘书(或批文),专任教师花名册;上级批准职称的文件,教师业务档案及相关统计资料。
8.表2-4数字化校园(1)校园网
①校园网配置、功能、覆盖面及运行情况;
②学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配置及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要求的情况,信息化、现代化管理的成效。
注:覆盖面是指,覆盖学校主要教学场所及全部管理和业务部门情况; 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要求是指,按照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标准,建成了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办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
备查材料:有关帐册、设备统计表、相关制度和条例;校园网域名;学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记录和作用发挥、取得效果的有关说明和材料。
(2)计算机与多媒体设备
①学校拥有计算机数量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需要情况及配置和先进程度,生均拥有计算机台数;
②主要教学场所多媒体设备配置情况。
注:主要教学场所是指,多媒体教室、专业教室、实训室(场)、学术报告厅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计算机,视频展台、多媒体投影仪、音响等设备。备查材料:有关帐册,多媒体教学设备名称、型号、配置、分布情况统计表,使用记录等。
(3)数字化教学资源
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建设情况;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研制和引进,骨干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主要实训项目)数字化教学资源配置、利用及成效。
注: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平台是指,以校园网为依托,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服务平台,建立信息资源中心、教学平台和试题库平台,提供较完善的网络与支撑环境,实现全校互连互通、资源共享。
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
备查材料: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试题库平台的相关资料;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施方案,相关成果、成效的有关资料,软件资源的展示,有关管理使用的规定办法,帐册等。
9.表3-1合作机制
(1)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骨干专业校企合作机制、运行情况及成效。注:合作机制是指,学校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或机构,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设专人负责,“校企合作”有协议、有计划、有考核、有总结及有经费保障。
成效主要指,校企合作组织经常开展活动,在制定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专业建设、实习实训、订单培养、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等方面取得实效。
备查材料:提供“校企合作”相关文件,“专业建设家指导咨询委员会”等组织或机构文件、章程,企业专家聘书(复印件),“企业专家登记表”,开展各类活动、会议记录资料,活动经费支出帐册,有关成效的说明材料等。
(2)订单培养
学校与相关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委托)培养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培养的成效。
注:本条目“订单培养”是指,学校与企业及用人单位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培养方案,具有明确的企业(岗位)指向和特定职业要求,“订单培养”实施性计划(教学进程)一般不少于一个学期,订单企业录用“订单培养”毕业生的比例应在80%以上;定向(委托)培养是指,对就业去向明确的或企业已决定录用的学生进行的有针对性或受企业委托的专项培养。
备查材料:“订单培养”协议、“企业”、“岗位”等冠名班文件、有关“订单培养”、定向(委托)培养专题会议记录、由企业相关部门认定备案的“订单培养”教学计划、招生(录取)计划、“订单培养”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等。
(3)集团化办学
学校参与或牵头开展集团化办学的实际情况,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促进学校发展与改革的突出成效。
注:本条目“集团化办学”特指,有若干学校参加的与行业(企业)或相应社会组织共同组建的办学集团,其主要特征是,承认并遵循统一章程,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现集团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我国目前的职教集团有三种类型:一是行业主导的行业型(专业型)职教集团;二是政府主导的区域型职教集团;三是多元主体、多元协商的复合型职教集团。
备查材料:集团化办学相关文件、章程、制度,参与单位名单,学校参加集团化办学取得收效及发挥作用情况的证明材料等。
10.表3-2顶岗实习(1)实习制度与管理机制
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实习的管理制度、管理机制、配套措施及执行 的情况和效果。
注:管理制度是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的实习管理制度,包括学校参与的实习教学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生活管理、劳动保护、劳动保险、事故责任确定、校企管理职责等。
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是指,校企均有相应机构,专人管理,建立考核监督检查制度、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备查材料: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实习协议、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的各项实习管理制度,实习管理机构及实习管理人员名单,专业教师指导实习记录、学生实习日记、实习教学计划等。
(2)责任保险与实习报酬
学校落实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帮助实习学生按时获得合理的实习报酬的工作情况及学生满意度。
注:学校按照有关国家、地方政府对职业院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最新政策和规定,与顶岗实习企业签订了实习责任保险、实习报酬等相关协议,并实施了有效的监督、检查。
学生满意度是指,随机抽样调查实习学生满意程度,一般随机抽样应不少于100名学生。
备查材料:国家、地方政府对职业院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最新规定与政策文件、学校有关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及责任落实、运行记录等资料;学生责任保险单据(复印件)、学生实习收入证明、学生满意度测评表等。
11.表3-3社会参与(1)能工巧匠任教
近年来,学校各专业,特别是骨干专业,聘任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来校任教的情况和成效。
注:本条目“社会能工巧匠”特指,来自于相关企业、用人单位等生产一线的技师,或在市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前三名的、或在当地行业内公认的技能型人才。
社会能工巧匠来校任教,包括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师资培训、项目指导及与专业相关的专题讲座等。
备查材料:学期教学计划、授课任务书、课程表、项目指导材料、专题报告材料、教案、聘书、外聘教师登记表、教师花名册、外聘教师课时津贴发放明细表等。
(2)企业专家参与
近年来,学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管理者参与学校建设、教学和管理的关键环节有关情况。
注: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建设发展规划及重大决策、专业设置及建设改革方案、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运营等。
备查材料:行业、企业专家和管理者聘书、企业专家参与学校关键环节的相关会议记录、相关制度及反映成效的历史资料、实际案例。
(3)社会组织评价
“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建设情况,骨干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机构(站、所)的建设及管理运行情况。
注: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学业成绩考核尤其是专业(岗位)技能水平测试等方面的教育教学评价与企业、用人单位要求衔接,制定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突出职业能力的科学化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融合。
备查材料:有关文件、相关制度、评价标准及管理运行的原始材料;学校成立鉴定机构批准文件、鉴定工作原始档案资料等;相关成效说明材料。
12.表3-4服务企业(1)职业培训
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培训情况:包括规模、质量、效益等。
注:规模,按“每人培训累计30课时计一人次”折算培训人次,具体公式是:
每班次培训人次=在册培训人数×总课时÷30 全年培训总人次=∑全年各班次培训人次
备查材料:面向企业和社会职业培训计划、有关培训协议、培训项目统计表,培训过程原始记录、考核记录及总结等;培训招生简章、培训教材、培训方案、课程表,学员花名册、培训收费凭证及培训结业证明;培训工作制度等。
(2)技术服务
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开展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情况,取得实际效益
(育人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注:育人效益是指,通过开展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实施产教结合,提高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岗位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效益是指,通过实施产教结合提高了学校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学校为企业、为社会提供了满意的服务;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开展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实施产教结合,获得合理的经济收入。
备查材料: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的制度、计划及项目统计表,服务企业原始记录、教师考核记录及总结,生产记录、技术咨询方案、技术服务图纸资料或工艺文件、科研成果等;反映效益的相关资料、会计帐册等。
13.表4-1德育工作
(1)工作机制与队伍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建设、保障措施配套及队伍素质提高和德育工作成效。
注:工作机制是指,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及组织机构,包括机构设置、队伍建设、责任分工、经费保障、德育工作运转等;保障措施是指,制订并实施德育工作计划,制度健全,在组织、考核、评比、奖惩等方面,执行有力、有效,有具体的德育队伍培训计划,并切实执行,政策落实好,班主任工作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业绩作为教师评聘、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队伍包括德育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德育工作者队伍。
备查材料:德育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德育工作计划和总结、德育工作队伍名册、班级考核评比情况、培训方案、德育先进集体或个人评比、表彰材料、学生操行评定等相关材料。
(2)德育内容与方法创新
学校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的创新及取得成效。
注:德育内容是指,遵循《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要求,围绕生命、生存、生活、生态主题,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以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为基本内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职业指导教育,开发廉政、感恩、合作等主题教育内容。
方法和途径是指,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企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德育网络。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建立校内外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网上开辟德育
阵地;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上有新方法;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特色化;学籍管理规范,建有后进学生档案,并有帮教措施。
备查材料:德育内容与方法改革相关资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执行状况检查记录、班主任工作检查(班主任工作手册、主题班会、家访、个别教育、班级管理)、德育活动方案及纪实,校刊、校报、广播等情况记录、德育基地方案及运行情况。
(3)文化建设与校风校纪
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和成效;校风校纪情况。
注: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和成效,要重点突出已形成的全校师生普遍认同和追求的价值观及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
备查材料:学校文化建设规划、活动方案、活动记录及反映活动成效和校风校纪等有关资料、文明单位或相应表彰证明材料等。
14.表4-2专业建设(1)专业建设机制
学校主动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在建立对接产业、企业、岗位的专业建设机制和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取得的实效。
注:专业建设机制是指,形成符合人才需求变化的新机制,着眼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发展及服务民生;建立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专业建设组织和指导机构,定期开展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专题论证研究活动,并形成完善的调研论证制度;有效实施专业建设对接产业、企业和岗位,为“人人发展”、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作出新的贡献。
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是指,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紧紧跟上产业发展步伐,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
备查材料:专业调研、论证材料;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记录;新建专业批准文件;反映专业动态调整成效的相关材料。
(2)示范专业建设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专业建设特色,骨干专业建设成效,省级以上示范(重点)专业建设情况。
注: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结构应合理。即,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在若干专业大类中形成了以骨干专业为引领的专业群,并构成了专业综合实力强、专业特色鲜明的学校专业设置体系,同类专业互相关联、资源共
享,与产业密切相关,专业教育资源与学生规模匹配,获得最佳办学效益。
省级以上示范(重点)专业依据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批文确定。
备查材料:专业设置与资源配置情况;反映专业设置结构合理、专业建设特色、骨干专业建设成效的相关资料和说明材料、示范(重点)专业批件。
15.表4-3模式创新(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和成效。
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依据培养目标及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以职业活动为主线,有效实施产教结合、教学做合一,把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生产(管理或产品加工)过程有机融合,形成校企共同参与的机制和模式。
备查材料:教学计划、课程大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改革成果、实施过程记录、典型案例、相关说明等材料。
(2)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及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成效、特色。
注: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是指,按照职业活动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在职业活动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做中教、做中学”、理论实践一体化。
备查材料: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改革成果、实施过程记录、典型案例、相关说明等材料。
(3)毕业生质量及“双证书”
毕业生质量及“双证书”取证率情况。注:“双证书”是指,学生通过规定学制的学习,获得“毕业证书”和由劳动部门或其他具有发放“职业资格证书”部门或行业所发放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执业资格证书”;毕业生一人多证按一个统计,通用的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外语等级证书不计在内。
备查材料:反映毕业生质量的相关资料和说明材料,毕业生名册、毕业生“双证书” 取证率统计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16.表4-4课程改革
(1)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等方面的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发展规划及有关的成效。
注: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要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在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注重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必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备查材料: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有关课程体系建设的课程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改革成果,典型案例、相关说明等材料。
(2)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
学校在形成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校本课程和教材开发、应用和更新机制方面的成效。
注: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教材能够反映当前科学技术先进水平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
备查材料: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有关课程开发、应用和更新制度、课程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改革成果,典型案例、相关说明等材料。
17.表4-5教师队伍建设(1)教师培养培训
①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有关的制度政策保障情况;
②学校在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方面的成效;
③学校落实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制度的情况。
注:制度政策保障是指,有专门的教师队伍建设及培养培训规划,教师进修、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完备,有经费保障,每年用于教师培养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达到一定的比例。
教师培养培训成效是指,每学期均有全员参加的校本培训,每年有30%以上专任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达10%以上,近几年,有教师参加出国培训;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到企业、用人单位专业实践不少于两个月,专业技术水平、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备查材料:教师队伍建设及培养培训规划、近三年教师培训经费支出帐目和教师工资帐目、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资料(名单、记录、考核、证书等)、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实践教师名单及企业反馈、考核情况记载等材料或教师到企业专业实践记录卡等,有关说明材料。
(2)专业带头人培养
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情况,骨干专业“名师”或“领军人才”在本地区职业教育领域影响力;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的骨干教师团队及发挥作用情况。
注:“名师”及“领军人才”是指,在本地区职业教育领域或相关行业的专业领域普遍公认的“名师”或“领军人才”,且已成为本地区的职业教育专业领域带头人。
备查材料:专业带头人培养规划、专业带头人业绩材料、相关成果等证明材料、业务档案等。
18.表5-1办学规模与学生就业情况(1)学历教育人数
近三年,学历教育在校生年平均人数。
注:学历教育在校生是指,有本校学籍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成人中等学历教育在校生,不含普通高中、大专以上层次在校生。
备查材料:招生计划,新生录取审批表,在校生花名册、学籍档案或卡片、学费收缴证明等。
(2)就业情况
①学校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及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和创业成才典型的情况;
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
注: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指,对口就业率、收入、就业单位社会声誉、影响力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等情况;有确定工作岗位和相对稳定收入的即为就业,含学校推荐和自谋职业以及升入上一级职业院校;就业和创业成才典型是指,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或有科技发明,或创业成就突出,或在现有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作出较大贡献的毕业生。
备查材料:建立就业服务体系的相关资料,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有关就业证明材料、企业对毕业生评价、优秀毕业生风采录及相关媒体报道资料。
19.表5-2社会贡献与声誉(1)贡献与骨干示范作用
学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社会声誉及为相关行业、企业培养、培训和输送技能型人才工作中的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
注:贡献、社会声誉是指,学校为当地相关行业、企业培养和输送素
质高、数量多的技能型人才,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在本地区乃至全国产生的影响;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是指,学校毕业生得到企业、用人单位和社会普遍认可,是本地区职业教育中的骨干学校,为本地区同类学校提供了成功的办学经验,在当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起到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
备查材料:反映骨干示范作用的有关证明材料或资料、提供成功办学经验的案例或相关资料、反映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的相关资料和说明材料。
(2)综合性表彰与技能大赛
学校获省级以上综合性表彰,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技能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情况。
注:综合性表彰是指,学校近5年来获得省政府、教育部表彰的教育先进单位、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五〃一劳动奖状等或先进个人;先进个人,指优秀党员、“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德育先进个人等。
技能大赛奖励是指,学生在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的技能大赛中的奖励,只统计在校学生取得的成绩,团体或单项奖均可。
备查材料:表彰文件、证书、奖章、奖牌等,统计表。
第五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佐证材料目录
庄浪县职业教育中心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
佐证材料要目
第一部分:学校管理
1.中共平凉市委、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 2.庄浪县职业教育中心六年发展规划(2005—2010)3.庄浪县职业教育中心“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4.庄浪县职业教育中心管理制度汇编
5.庄浪县职业教育中心历年国家助学金申报、审批、发放资料 6.领导班子成员基本情况一览表,学历、职称、荣誉证件 7.校长近三年述职报告
8.2008—2010年教师工作量考核表、教学进程表、课程表、教学管理资料
第二部分:基础条件
9.土地使用证明材料、主要建筑物权属证、建筑物平面图、建筑物面积统计表、学生宿舍租赁合同
10.主要专业实训设备清单、管理帐册、运行记录
11.校内实训基地基本情况统计表、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校外实训基地运行情况相关资料
证书
28.专业带头人业绩材料、专业带头人取得的成果证明材料
第五部分:办学效益
29.2008—2010年新生录取审批表 30.2008—2010在校生花名册
31.2008—2010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
32.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部分就业学生的工资表
33.学校近5年获得的省级以上表彰奖励文件、奖牌、统计表34.教师个人获得的省级以上表彰奖励证书、统计表 35.学生在省级技能大赛上的获奖证书、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