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德育工作典型案例
在学生的成才过程中,学习阶段班级管理工作起到核心作用,对每个学生的影响有时是终身的。一个班级不是班主任个人的,而是每个学生共同构成的一个学习、生活主体,其影响力也不是班主任显现出的,而是通过班级德育工作管理这一主体散发的,那么,如何在中职生德育管理中渗透此项工作,必须经过一些典型德育案例进行剖析。
一、问题描述:
1、班级涣散,同学之间不团结,民族之间矛盾比较大,班里共42人,其中回民同学有11人,而且这11人里有五位男同学是堂弟关系,帮派特别严重,也出现了几次打架事件,最难解决的是家长要求无理赔偿,很难进行双方的沟通。
2、专业课上课存在听不懂的情况,故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目标不明确,班级整体情况急剧呈下滑趋势。对自己以后的就业也比较渺茫。
3、众多问题聚在一起,班级管理稳定难以掌控。
二、案例评析:
班主任应怎样把握其工作重点:
1、针对各个学年的不同心理需求特征,应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确自己所选择专业的特点,稳定情绪,确定目标,鼓励其在第二学年扎实基础,对社会及就业状况班主任应经常性的进行关注和疏导,打消学生的恐惧心理,认真做好每项工作,同时班主任对人才市场要有清醒的认识,指导学生就好业,好就业,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
2、是对每个学生和班级建立成长档案,在这方面可引进中小学的一些先进经验,我们不能认为中职学生就已经完全成长为大人。这一时期,每个学生仍然处于成长的过程。当他们走向社会后,严格划规自己和管理自己同样显得十分重要,通过对自我档案的审视,每个人都受益无穷,班级档案主要是促进和树立学生的团队意识,责任信念,从而确保其适应于社会生活。
3、班主任要充分保证学生获得所学专业的各项技能。其实,班主任老师实际上是代表学校在班级中贯彻和执行学校的办学目标和理念,在学生眼中班主任就是最高级别的引路人,而学生要真正成才就是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高尚的道德修养,这方面直接取决于班主任工作的得当与否,十分重要。
班主任应怎样发挥班级作用:
1、通过班级的各项建设,让学生树立起情感上的认同。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觉得自己的班级就是自己工作、学习,最后成才的温暖之家,不能有排斥感、游离感、局外感。同时,还是一个充满自豪、独一无
二、有别于其他班级的集体。
2、班主任应正确引导班级的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我们有些班主任会因狭隘的班级利益将学生引向自私,不顾大局的歧路上,其实班级荣誉应服从于社会和学校,集体是主要的,所谓团队意识是集体意识而不是小圈子。
3、建立健全内部竞争机制,鼓励创新与实践相结合。中职学校应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班主任应全力营造班级和谐、求实的班级氛围,确保每个同学都共同拥有发展和锻炼的权利。
4、树立每个同学的班级观念。既然班级是由每个同学构成的,那么,班级的整体形象也应由每个同学的个体形象构成,班主任在这方面应培养每个同学的整体意识。
最后,一个好的班主任必须建立和培养起一个和谐、求实、创新、奋进的班级,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有强有力的班级干部,还必须充分激活每个同学的积极性,相互鼓励,共谋发展。我深信人的一生就是不断探索和学习的过程,同时我也深信有了国家的方针政策,有了领导的关心我们中职学校一定会赢来崭新的一天,我相信我们的付出终有一天会得到肯定,让我们为职业学校新的一天加油吧!
第二篇:2011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公示(推荐)
2011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建设计划拟立项支持的项目学校名单
公示
根据《教育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0]9号)精神和《教育部办公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关于申报2011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1]46号)要求,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评审申报,教育部会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复核,现将2011中央财政拟立项支持的377个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名单予以公示。
公示期自9月19日起至9月27日止。公示期内,如对评审和复核结果有不同意见,请向教育部反映。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应加盖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应署真实姓名、身份证号和联系电话,否则恕不受理。我们将对反映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并为反映人保密。
反映情况的书面意见务请于9月28日之前通过邮递、传真或电子邮件(扫描件)送达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通讯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邮政编码:100816;联系电话:010-66096234;传真:010-66020434;电子信箱:gjsfx@moe.edu.cn
附件:2011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拟立项支持的项目学校名单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九日
第三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工作简报
XXX技术学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
工作简报
(12)月份
机 械 工 程 系 编 印2013年1月10日为深入贯彻《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等文件精神,将我校“示范学校”工作落在实处,机械工程系群策群力,逐步开展各项目建设。12月份通过参观学习,不断完善更适合我校的示范校建设机制,借助项目建设提升学校内涵与质量,加快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的步伐,凸显了学校办学特色,服务本市两个中心、四个襄阳建设。项目建设进程简报如下:
12月4日机械工程系主任XXX等同志,收集整理自2012年6月
30日以来数控技术专业“示范校”建设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数字化校园、校企合作、办学效益等相关成果,拟定了2012年12月31日节点数据,并上报“示范校”建设办公室。
12月4日机械工程系数控技术专业教师XXX参加全省“华中数控
杯”技能竞赛,交流经验,提升了专业技能水平。
12月5日机械工程系主任XXX等同志整理“示范校”半年建设期
内企业调查表,并形成调查报告,总结经验,为与企业进一步合作发展打下基础。
12月7--11日机械工程系组织XXX、XXX等老师对11-
1、11-10
班两个毕业班级作了为期一周的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专项培训。
12月13日机械工程系对数控专业11-1班、11-10班两个毕业班级
作了就业讲座,引导学生的正确就业观。
12月14日鸿准公司将鸿准定向班学生校服发至学校,机械工程系
组织定向班班主任完成校服的发放,并让学生签收后回复鸿准公司。
12月15日机械工程系与电气系、机电系进行教学交流,以国际
象棋“车”的数控加工为例,作了关于“一体化教学”的展示。
12月18日富士康鸿准公司拟向鸿准定向班学生提供贫困生资助,机械工程系组织鸿准定向班,以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等标准完成贫困生资助评选。
抄报:示范校建设管理部门
抄送:有关部门
发:机械系内
共印20份
第四篇: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工作汇报
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工作汇报
四川省达县职业高级中学 陈 军 一、三大要求促创建
1.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增强民族产业发展实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基础性工程。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培养了大批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养,输送国家产业建设大军新生力量的基础工程;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人民性‛。(温家宝)‚提高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输送国家产业建设大军新生力量‛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和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职业人。这就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鲜明的职业性。‚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缓解劳动力结构矛盾‛,使我们看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一个涉及社会和谐与人民生活小康的政治问题、社会问题,体现了鲜明的社会性。其社会性主要体现在社会发展需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要适应和服务于社会发展、改革和发展职业教育要依靠社会力量这三方面。职业是谋生的手段,就业是民生之本。因此,‚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全民族文化知识‛、‚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就业、谋生问题,为他们的生存现状、发展命 运而忧,这是中等职业教育人民性的根本体现。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广泛而充分地就业和终身学习需要,是发展有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
这‚三性‛,决定了在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教育类型,是典型的需求推动型的教育,必须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进行办学。
2.国家战略发展新要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施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担负着技能型人才培养任务的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制约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未形成,专业体系与产业和职业岗位不对接,学校办学规范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科学的职教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未建立,质量、结构、规模、效益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发展方式、办学模式、培养模式、评价模式等关键环节较为传统。
为了解决这些突出问题,有必要在全国范围内重点支持建设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通过对这些示范校在推动改革创新、强化内涵建设、解决突出问题、着力提高质量、彰显办学特色等方面的示范,以此带动全国其他中等职业学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提高质量、办出特色。这一重要举措,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从注重扩大规模到全面提高质量这一阶段性转折的关键环节,对于推动新时期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市场针对性、国家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其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区域经济发展新要求 学校地处四川省达州市达县。
达州市是川、陕、渝、鄂经济发展的结合部,素有“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之称。
达州市坚持产业立市、工业强市、开放活市、科教兴市、旅游靓市的发展路径。
达县提出了“融入三大经济圈,建设和谐新达县”的战略定位。即成渝经济圈、关中经济圈、大武汉经济圈。
达县着力打造化工园区和杨柳配套工业园区,建成中国西部能源化工产业基地。
因此,把我校建成全国1000所改革发展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将为本地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审视条件高规划 1.把握国家有关政策
我校深入贯彻执行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职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和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等有关中职教育发展文件精神,按国家相关政策法规,全力争创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2.审视自身硬软件条件
(1)学校概况
我校始创于1963年,是四川省最早开办的两所职业学校之一,2005年被评为全国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先后获全国学校安全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先进单位、中国西部名校、社会满意学校、省文明单位、省校风示范学校等300多项殊荣。
学校占地近300亩,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600万余元;图书馆藏书18万余册,在校教师298人,在校生5000余人。
学校有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实训基地、机械加工及汽车维修实训中心、计算机应用实训基地、花祺服装厂、金 万达酒店实训基地、广告实训及制作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和30多个校外实训基地。
(2)办学特色
我校实行‚五结合一联合‛办学模式(长短结合、工学结合、校企结合、产教结合、中初结合和联合办学)、‚六合一‛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车间与教室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作品与产品合一、理论与实践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技能模块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校企无缝对接技能训练模式、‚模块化‛实训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分类导学法、‚六环节‛教学法)和教学质量评价模式(构建职教特色的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以学生评教为核心的教师工作质量评价办法、形成职教学分制学生质量评价办法)。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体系,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已是省级骨干专业,计算机应用、机电技术应用、会计专业是市重点专业;学校出版了《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计算机基础》、《电子电器维修》、《应用文写作》、《职海泛舟》、《职海撷英》等30余种校本教材。
通过‚三定五促‛(定方向、定措施、定规格,以定促学、以研促学、以赛促学、以考促学、以聘促学)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3)教育科研成果
积极开展校本教研和课题研究,并以之指导教育教学。近三年,科研成果两项获国家优秀奖,两项分获省政府二、三等奖,四项分获市政府一、二等奖;教师在公开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620多篇,参编出版教材16本,编写校本教材、教参25本。
(4)培养和服务
近三年,学校毕业生4898人,就业率98%。学生参加省中职技能大赛30余人获一、二等奖,参加全国征文、美术作品大赛100余人次获一、二等奖。
围绕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本着‚培训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服务理念,开展农村实用技术、科 技下乡、农民工与下岗职工再就业、劳务品牌、干部继续教育等培训和对口援助贫困村社活动。近三年,学校面向社会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年均万余人次,共培训农民工、企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和下岗职工等42226人次(按标准折合)。学员结业率、办证率、满意率100%,就业率98%,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好评。
对口高考连续18年荣获达州市第一名。
3.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
下面我通过三方面来汇报:一是建设目标与思路;二是建设内容与效果;三是经费投入与保障。
(1)建设目标与思路
1)建设目标
我校站在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高度,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学校主体‛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积极构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模式,进一步完善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2+1‛人才培养模式,完善课堂车间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制学校学生评价体系,优化校企共建一体化课程体系,着力建设一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提升学校综合办学实力、核心竞争力。形成软硬件配套、办学特色鲜明、名副其实的国家示范职业学校、西部品牌学校,并充分发挥引领、示范、窗口和辐射作用,努力服务达州跨越式发展和达县化工园区、杨柳配套工业园区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切实增强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能力
2)建设思路
我校拟从创新体制模式,改革管理制度和加强重点专业建设三个方面来实现建设目标。
①在创新办学体制模式方面
我校坚持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社会支持、学校主体,组建达县职教集团,构建产教结合、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模式,形成订单培养、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2+1‛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各方参与的多元化评价模式。创新合作办学体制,构建校企合作新机制,增强学校办学活力,实现合作育人、合作发展,达到争取各方支持、改善发展环境、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互利共赢的目标。
②在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面
我校拟通过改革教师聘用制度,改革职工薪酬制度,改革绩效考核办法,改革教学运行制度和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等举措,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达到全面提升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全面提高职校服务社会能力、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标。
③在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方面
我校拟通过重点建设电子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和计算机应用三个重点专业,带动电工电子专业群、制造技术专业群、计算机专业群三大专业群发展,并重点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以创重点专业和特色项目促国示,以国示促进学校持续科学发展。
(2)建设内容与效果
我以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建设为例,来说明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内容与效果。
需求论证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电子技术应用行业的迅猛发展必将带来电子技术应用人才的旺盛需求,达州、达县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达州化工园区与杨柳配套工业园区的建设,也急需大量电子技术应用人才。
建设目标
我校拟编写五项电子技术应用技能实训指导书、建立校外电子实习基地8-10家、培养1-2名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带头人,培养3-4名骨干教师,培养高素质电子专门人才。
建设思路
我校拟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行工学结合;优化电子课程体系,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的应用为主 要目标来设置课程和安排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模式,构建多方参与的学校和学生多元评价机制,继续推行和完善职教学分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校办企业;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优秀教学团队;强化职高的社会服务功能,服务经济社会科学持续健康发展。
建设内容
我校将认真推行工学结合,搞好订单培训,推行项目教学,实行多元评价,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培训科研,做好顶岗实习,达到建设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目标。
资金预算
学校计划对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投入300万元,其中,课程体系建设50万元,教学模式研究20万元,师资队伍建设50万元,实训基地建设150万元,校企合作30万元。
保障措施
我校将加强项目管理和领导,坚持政府主导,争取行业企业支持,以及完善项目建设过程管理规章制度,从多方面来保障电子技术应用重点专业建设圆满成功,达到国家领先水平。
(3)经费投入与保障
1)经费投入
学校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专业和特色项目建设预计共投入1985万元,其中,机电技术应用计划投入1005万元,占总数的51%;电子技术应用计划投入300万元,占总数的15%;计算机应用计划投入300万元,占总投入的15%;数字化校园建设项目计划投入380万元,占总投入的19%。
学校创建示范学校建设项目所需1985万元资金的来源,一是中央财政投入1000万元,二是争取地方财政配套800万元,三是学校自筹及行业企业投入185万元。
2)保障措施
除了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力争三年内创建1000所 示范学校的政策保障和上述创建所需资金保障外,学校还将成立建设项目领导小组、综合管理小组、建设工作办公室、建设监控小组、分项目工作小组、项目专家指导小组等,做好组织保障;建立健全建设项目工作例会制度、项目经费使用预算制度、项目工作汇报制度、项目工作同步指导培训制度、项目建设集体研讨制度、项目工作全程档案管理制度、项目建设奖励制度等,做好制度保障,确保创建成功。
三、提高质量强示范
1.走质量──-内涵──特色道路
强化‚4个主动‛(中等职业教育主动随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主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主动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转‛,主动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变‛)意识,以‚5个对接‛(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为着力点,以全面提高质量为任务目标,建立健全基本管理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和模式,走内涵发展、特色吸引之路,早日把学校建成麟州煤都优质特色名校。
一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大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力度,以‚三以一化‛(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为原则,开发实用实效校本课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突出职业性和实践性,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着力推进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扎实推进‚一凭多证‛(毕业文凭、职业资格证,技能等级证书、外语合格证,普通话等级证等)活动,真正找到与经济结构转型、行业企业需求一致的结合点,培养众多市场认可、社会欢迎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和一批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创业型人才,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产业特别是区域产业的紧密对接。
二是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切实加强专业教师、‚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培养一批在各个专业领域的名师和领军人才,全面提升教师素质。三要是要加大实训基地建设。在原有基础上,按照实验型、实训型、生产型、服务型一体化的要求科学规划,争取政府加大投入,探索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建设,同时加强科学管理,努力提高实训基地的使用效益。
四是切实加强校企合作。进一步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加快专业转型,工学结合,形成学校与企业、专业与职业、学生与岗位对接的人才培养机制。
五是大力推进创业教育。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中职学校学生不能创业、不需要创业的思维定势,不断深化创业教育。大胆改革创新,构建具有创业教育特色的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创业品质的培养;重视创业实践活动,逐步建立学生在校创业基地、创业园,积极开展无成本、低成本、小风险的在校创业实践,积极争取企业捐赠学生创业资金,资助学生的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培育和树立学生创业典型,推广学生创业经验。
六是积极探索国际合作机制。积极探索对外合作办学模式,构建学生成长发展的立交桥;充分利用发达国家的信息资源、教育资源,提高教师培训力度,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学生实用外语、信息技术等课程教学,提高学生适应国际环境的能力;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教育评价等方面加快与国际接轨;并通过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思路,以国际化推动学校的现代化建设,提升我校整体办学水平。
2.起骨干──引领──示范作用
我校响亮提出‚铸国重品牌,强示范辐射,做领跑先锋‛口号,按照‚市场导向、合理定位、功能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牵头组织市区内10余所中职校组成职教集团。今后我校将进一步推进职教集团化建设进程,在搞好职教资源整合的基础上,构建一个集预测分析、统筹规划、资源开发、教育教学、科研课改、信息交流、就业推介、创业培训等于一体的服务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使集团由粗放式向集约 化迈进。同时,借助职教集团这一平台,进一步提升办学理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使我校教育教学步入规模化、科学化、市场化、产业化、效益化的发展轨道,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大大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大增强。真正凸显改革发展示范校的骨干带头、典型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3.提高针对性──贡献率──吸引力
围绕中等职业教育‚2个目的‛(不断增强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快培养数以亿计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争取政府加大对职教投入和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同时,积极开展与行业、企业共同举办专业,或争取企业投入参与建设专业,更多地吸引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力量来参与办学,并在招生、课程安排、教学、企业文化、实习、毕业考试等一系列关键过程中,结合用人单位实际进行无缝对接培养,真正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的‚5个对接‛。从而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就业贡献率、经济贡献率,大幅提升社会吸引力。努力将我校建成达州的‚实用型人才的培养输送中心‛、‚行业企业的培训中心‛和‚行业企业的技术咨询、研发中心‛;把我校办成一所面向市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在地方有吸引力,在区域有知名度,在省内名列前茅的中等职业学校。
4.实现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
中等职业教育已进入优化发展的新阶段,面临很多需要攻坚的难题,仅仅依靠一些人的知识和经验已经远远不够,而要跳开‚习惯性思维‛的约束,扩大视野,依靠‚外脑‛站在新角度来考察问题、思考问题。因此,我们将在学校管理规范化,专业建设规范化的基础上,一方面充分利用‚一平台一体系‛(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和教学平台和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数字化校园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全面提高管理决策信息化、教育教学信息化 和科研服务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学校教育教学的现代化;并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研究院所等多个领域聘请专家,建立由各类专家组成的专家信息库,充分发挥智囊团作用,听取专家学者、行业企业管理者的真知灼见,努力寻求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新途径,使中职教育实现现代化。
第五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填写说明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
(2010)填报说明
为使《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以下简称《申报书》)统一规范,依据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2010年9月15日印发的《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项目学校遴选基本条件》,对其内涵进行扩展、分解、细化和量化,客观体现项目申报学校在学校管理、基础条件、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和办学效益等方面的特色和成效,以便对项目申报学校进行全面系统评价,特对《申报书》填报说明如下:
1.表1-1办学方向
(1)教育方针与办学方向
①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工作的成效; 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改革为动力,在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就业、创业的办学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2)发展规划与组织实施
①学校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情况,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
②学校组织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及完成规划中的既定目标和任务的情况,取得的成效。
注:学校应积极主动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办学规模、质量与效益协调发展中,更加注重质量和内涵发展,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规格、教育改革与创新等方面科学可行。
备查材料: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有关人才培养的改革方案,学生就业情况及服务经济发展的相关资料;反映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办学方向及发展战略等有关资料;学校实施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情况的有关资料。
2.表1-2办学行为(1)政策与法规执行
学校遵守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规定的措施保障、责任落实、监督调控及成效等有关情况。
(2)纪律与行为规范
近年来,学校在建立严格规范的纪律约束机制及各项管理和活动特别是财务管理、学生资助和校企合作等工作中的行为规范,在当地职业学校中起到的表率作用。
备查材料:执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有关文件的保障措施、实施效果等资料;财务管理、学生资助和校企合作等有关的制度,执行落实情况的相关资料及上级考核、奖励、检查、审计和评价结果等相关资料。
3.表1-3领导班子(1)领导结构与素质
①校级领导和主要部门负责人配备、结构等有关情况; ②校长、教学副校长学历、职称情况;
③学校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队伍的素质、领导能力、凝聚力和业绩的有关部情况。
注:结构是指,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工作阅历等方面;领导能力是指,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备查材料:学校人事档案或经学校主管部门盖章的学校领导综合情况介绍(包括自然状况、教育背景、工作经历、业务实绩和奖惩情况等),上级组织部门考核材料,学校中层干部测评及考核材料,有关业绩的说明、证明材料等。
(2)战略思维与管理体系
①学校已形成的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战略思维和发展方略,统领驾驭学校持续健康发展的突出成效;
②学校办学的组织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
注:战略思维主要指,校长的办学理念、学校教育定位、发展思路、治校方略、教育与市场规律的把握、特色品牌战略及改革创新举措等。
备查材料:校长近三年述职报告、学校改革创新的有关方案、计划和典型案例、反映学校办学理念、治校方略等方面的相关资料;反映突出成效的资料。
4.表1-4规范管理(1)制度建设与落实
学校在健全和规范各项管理制度,特别是落实教学管理、预算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制度方面所取得的成效。
注:风险管理主要包括校园师生食物中毒、实习伤害、交通事故、自然灾害等意外伤害、校园治安和学校发展改革、管理运行等方面的风险与
危机。
备查材料: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应对风险的各种预案、预警、办法和管理制度及规定;教学管理、预算管理、学生管理、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等制度实施情况的有关材料及反映成效的相关材料。
(2)质量管理与监控
①学校在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方面的突出成效;
②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有效性,教学质量考核、教学督导机制、教学秩序及管理手段等情况。
注:教育教学质量监督体系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以育人为中心,建立了教育、管理和服务等运行管理规程,质量考核与评价体系健全,各项管理责任明确、落实有效。
备查材料:建立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及执行情况的说明材料;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学期授课计划等教学文件;教学督导监控记录;教材管理使用情况;教师工作量考核、记录;近2年的教学进程表,课程表、教师日志、教学管理资料及各种用表、教学质量检查、分析的有关资料。
5.表2-1校园建设(1)占地面积
学校占地应符合国家建设用地标准和相关管理规定。①学校实际使用的土地面积(一校多址的,注明主校区自有占地面积); ②校园布局结构、土地利用率、使用效果等。
注:学校占地面积不包括教工住宅区等非教学用地;对一校多址,合并计算;租用土地的,要根据租赁协议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认定。一般租用已满三年的且用于学校办学的,可以统计在内;校园布局包括各类房舍、场地、绿地的分布情况及安全情况。
备查材料:土地证、租赁合同、新征地批文、校园平面图等。(2)建筑面积
学校各种建筑和设施应符合国家建设和安全标准。
①学校实际使用的建筑面积,生均建筑面积(一校多址的,注明主校区自有产权的建筑面积);
②各类用房搭配比例、利用率、效果等。
注:学校建筑面积不包括教工住宅等非教学用房;已开工的在建项目,有批准文件,有资金来源的,可计入总面积;一校多址,合并计算;租用
校舍的,要根据租赁协议和实际使用情况进行认定。一般租用已满三年的且用于学校办学的,可以统计在内;各类用房搭配比例,是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图书、活动、就餐、办公、宿舍等用房搭配比例。
计算生均建筑面积时,可不统计三年级顶岗实习的学生数。
备查材料:建筑物权属证、租赁合同、平面图、各类用房建筑面积统计表。
6.表2-2设备与实训(1)实训设备与总值
各专业“教学必须的”校内实训场所建设及教学仪器、设备和设施配备等满足教学需要情况,先进程度,数量和工位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情况;校内设备总值及生均值。
注:“教学必须的”是指按相应专业设置标准要求,配置各专业主要实习实训项目需要的设施设备,相近、相关专业可共用某些仪器设备和设施;
校内设备总值含校内实训基地设备。
计算设备生均值时,可不统计三年级顶岗实习的学生数。
备查材料: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习计划、实习大纲、有关设备帐册、管理运行记录等。
(2)校内外实训基地
①各类专业对应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情况,包括场地面积、设备设施、数量和种类配备、与专业规模和教学需要适应等情况;
②各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或实习场所建设情况,骨干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情况(数量和稳定性)。
注:实训基地是指,对应一类专业或专业群的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一般应具备接纳一个班级以上学生同时训练的能力和规模。其基本功能是,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具有一定的生产或技术研发能力。
骨干专业是指,开办时间早(一般应有3届以上毕业生),学生数量多(一般每届80人以上),师资力量强,教学条件好,体现学校性质、办学特色、建设水平较高的专业,且在相关专业群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稳定性是指,实训基地设立均在3年以上,有协议,且每年都接纳学生实习。
备查材料:校内实训基地名称、场地面积、实训工位数和设备等统计表;校外实训基地一览表(实训基地名称,设立时间、接纳专业(工种)
及人数、效果等)、学校与实训基地原定的协议书、近三年校外实训计划、记录、总结及实训基地运行使用的有关资料、相关说明材料等。
(3)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
省级以上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概况及利用率、效益、引领示范作用等情况。
注:本条目是指近几年经国家(中央财政)、省(省级财政)正式批准的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
利用率、效益是指,在满足校内实习实训的同时,利用实训基地设备资源面向其它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和社会培训提供实训服务,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培养培训技能型人才成果显著,为其他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有益经验。
备查材料:有关省级以上政府重点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的文件或复印件、原申报材料、使用情况和反映引领示范作用的相关资料等。
(4)实训开出率
学校实习(实训)制度、管理、考核情况;实习(实训)开出率(K)。注:实习(实训)开出率以专业为个体统计,再群体组合平均计算,即
各专业实习开出率之和
K= ──────────── %。
专业个数
备查材料:实习(实训)指导书、实习(实训)考核制度、考核规范及标准、实习(实训)开出项目统计汇总表、实习(实训)教学进程表、实习报告(总结)、实习成绩单、校外实习的有关证明、有关设备帐册等。
7.表2-3教师队伍(1)教师数与生师比
学校教师队伍数量与办学规模相适应情况及生师比;专任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之和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
注:教师由专任教师(理论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校内兼课教师、校外由生产(管理)一线聘请的兼职教师组成;
专任教师:本校编制(含签定正式劳动合同三年以上)的主要从事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的人员;
在计算生师比时,专任教师总数可含聘用满2年的从事专任教师工作的非本校在编人员,但此类统计数不得超过学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5%,且
此类统计数只适应本条目;
校内兼课教师:主要从事行政管理的兼课人员;
生师比,是指学历教育在校生总数与专任教师总数之比。
备查材料:教师花名册、人事档案、劳动合、业务档案、教师分类型统计资料,在校生三年分班统计表。
(2)“双师型”与兼职教师
学校任课教师中,聘请生产(管理)一线的从事理论教学或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以下称“企业兼职”)的比例;专任教师中专业课教师“双师型”比例。
注:“双师型”,只统计专任专业课教师。教师具有和自己所授课程相关的中级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职业资格(或技能)证书,或具备相关专业的执业资格并具有一年以上在企业生产一线的专业技术或生产经历的,或主持本专业实践项目的研究开发工作并有可供推广的研究成果的可按“双师型”教师统计。
备查材料: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花名册、“企业兼职”和“双师型”教师分类统计资料;有关证书、证明及相关统计、说明等资料。
(3)学历与职称
学校专任教师中,理论课教师中(不含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学校正式聘任高级职称的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
注:理论课教师,是指公共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既从事理论课教学又从事实习指导的教师,不能重复统计;学历以国家承认其学历的院校所颁发的毕业证书为准;研究生需有毕业证书或学位证书。
专任教师具有其他系列的与所任课程相关的专业技术系列高级职称的也可统计在内,双职称的只统计一次,有资格未聘的不计在内。
备查材料:专任理论课教师毕业证书、学位证书、职称证、聘书(或批文),专任教师花名册;上级批准职称的文件,教师业务档案及相关统计资料。
8.表2-4数字化校园(1)校园网
①校园网配置、功能、覆盖面及运行情况;
②学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配置及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要求的情况,信息化、现代化管理的成效。
注:覆盖面是指,覆盖学校主要教学场所及全部管理和业务部门情况; 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要求是指,按照国家有关信息化建设标准,建成了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并在办学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基本实现无纸化办公。
备查材料:有关帐册、设备统计表、相关制度和条例;校园网域名;学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运行记录和作用发挥、取得效果的有关说明和材料。
(2)计算机与多媒体设备
①学校拥有计算机数量满足教育、教学和管理需要情况及配置和先进程度,生均拥有计算机台数;
②主要教学场所多媒体设备配置情况。
注:主要教学场所是指,多媒体教室、专业教室、实训室(场)、学术报告厅等;
多媒体教学设备包括计算机,视频展台、多媒体投影仪、音响等设备。备查材料:有关帐册,多媒体教学设备名称、型号、配置、分布情况统计表,使用记录等。
(3)数字化教学资源
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建设情况;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研制和引进,骨干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主要实训项目)数字化教学资源配置、利用及成效。
注: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平台是指,以校园网为依托,搭建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服务平台,建立信息资源中心、教学平台和试题库平台,提供较完善的网络与支撑环境,实现全校互连互通、资源共享。
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括网络课程、声像资料、电子教案、数字化素材库和虚拟仿真实训系统等。
备查材料:数字化学习资源管理和应用平台、试题库平台的相关资料;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施方案,相关成果、成效的有关资料,软件资源的展示,有关管理使用的规定办法,帐册等。
9.表3-1合作机制
(1)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学校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骨干专业校企合作机制、运行情况及成效。注:合作机制是指,学校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或机构,有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并设专人负责,“校企合作”有协议、有计划、有考核、有总结及有经费保障。
成效主要指,校企合作组织经常开展活动,在制定专业教学改革方案、专业建设、实习实训、订单培养、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等方面取得实效。
备查材料:提供“校企合作”相关文件,“专业建设家指导咨询委员会”等组织或机构文件、章程,企业专家聘书(复印件),“企业专家登记表”,开展各类活动、会议记录资料,活动经费支出帐册,有关成效的说明材料等。
(2)订单培养
学校与相关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定向(委托)培养等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培养的成效。
注:本条目“订单培养”是指,学校与企业及用人单位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共同制定和实施专业培养方案,具有明确的企业(岗位)指向和特定职业要求,“订单培养”实施性计划(教学进程)一般不少于一个学期,订单企业录用“订单培养”毕业生的比例应在80%以上;定向(委托)培养是指,对就业去向明确的或企业已决定录用的学生进行的有针对性或受企业委托的专项培养。
备查材料:“订单培养”协议、“企业”、“岗位”等冠名班文件、有关“订单培养”、定向(委托)培养专题会议记录、由企业相关部门认定备案的“订单培养”教学计划、招生(录取)计划、“订单培养”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等。
(3)集团化办学
学校参与或牵头开展集团化办学的实际情况,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促进学校发展与改革的突出成效。
注:本条目“集团化办学”特指,有若干学校参加的与行业(企业)或相应社会组织共同组建的办学集团,其主要特征是,承认并遵循统一章程,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实现集团成员之间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我国目前的职教集团有三种类型:一是行业主导的行业型(专业型)职教集团;二是政府主导的区域型职教集团;三是多元主体、多元协商的复合型职教集团。
备查材料:集团化办学相关文件、章程、制度,参与单位名单,学校参加集团化办学取得收效及发挥作用情况的证明材料等。
10.表3-2顶岗实习(1)实习制度与管理机制
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实习的管理制度、管理机制、配套措施及执行 的情况和效果。
注:管理制度是指,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的实习管理制度,包括学校参与的实习教学管理、安全管理、生产生活管理、劳动保护、劳动保险、事故责任确定、校企管理职责等。
管理机制和配套措施是指,校企均有相应机构,专人管理,建立考核监督检查制度、建立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
备查材料:学校与企业签订的实习协议、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的各项实习管理制度,实习管理机构及实习管理人员名单,专业教师指导实习记录、学生实习日记、实习教学计划等。
(2)责任保险与实习报酬
学校落实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帮助实习学生按时获得合理的实习报酬的工作情况及学生满意度。
注:学校按照有关国家、地方政府对职业院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最新政策和规定,与顶岗实习企业签订了实习责任保险、实习报酬等相关协议,并实施了有效的监督、检查。
学生满意度是指,随机抽样调查实习学生满意程度,一般随机抽样应不少于100名学生。
备查材料:国家、地方政府对职业院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的最新规定与政策文件、学校有关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及责任落实、运行记录等资料;学生责任保险单据(复印件)、学生实习收入证明、学生满意度测评表等。
11.表3-3社会参与(1)能工巧匠任教
近年来,学校各专业,特别是骨干专业,聘任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和社会能工巧匠来校任教的情况和成效。
注:本条目“社会能工巧匠”特指,来自于相关企业、用人单位等生产一线的技师,或在市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获得前三名的、或在当地行业内公认的技能型人才。
社会能工巧匠来校任教,包括专业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师资培训、项目指导及与专业相关的专题讲座等。
备查材料:学期教学计划、授课任务书、课程表、项目指导材料、专题报告材料、教案、聘书、外聘教师登记表、教师花名册、外聘教师课时津贴发放明细表等。
(2)企业专家参与
近年来,学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管理者参与学校建设、教学和管理的关键环节有关情况。
注:关键环节主要指,学校建设发展规划及重大决策、专业设置及建设改革方案、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实训基地建设及管理运营等。
备查材料:行业、企业专家和管理者聘书、企业专家参与学校关键环节的相关会议记录、相关制度及反映成效的历史资料、实际案例。
(3)社会组织评价
“学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等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的建设情况,骨干专业相应的职业资格技能鉴定机构(站、所)的建设及管理运行情况。
注:学校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学业成绩考核尤其是专业(岗位)技能水平测试等方面的教育教学评价与企业、用人单位要求衔接,制定了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突出职业能力的科学化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实现了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有效融合。
备查材料:有关文件、相关制度、评价标准及管理运行的原始材料;学校成立鉴定机构批准文件、鉴定工作原始档案资料等;相关成效说明材料。
12.表3-4服务企业(1)职业培训
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面向企业和社会的职业培训情况:包括规模、质量、效益等。
注:规模,按“每人培训累计30课时计一人次”折算培训人次,具体公式是:
每班次培训人次=在册培训人数×总课时÷30 全年培训总人次=∑全年各班次培训人次
备查材料:面向企业和社会职业培训计划、有关培训协议、培训项目统计表,培训过程原始记录、考核记录及总结等;培训招生简章、培训教材、培训方案、课程表,学员花名册、培训收费凭证及培训结业证明;培训工作制度等。
(2)技术服务
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开展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情况,取得实际效益
(育人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注:育人效益是指,通过开展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实施产教结合,提高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岗位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效益是指,通过实施产教结合提高了学校知名度与社会影响力,学校为企业、为社会提供了满意的服务;经济效益是指,通过开展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实施产教结合,获得合理的经济收入。
备查材料:生产、咨询和技术服务的制度、计划及项目统计表,服务企业原始记录、教师考核记录及总结,生产记录、技术咨询方案、技术服务图纸资料或工艺文件、科研成果等;反映效益的相关资料、会计帐册等。
13.表4-1德育工作
(1)工作机制与队伍建设
学校德育工作机制建设、保障措施配套及队伍素质提高和德育工作成效。
注:工作机制是指,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及组织机构,包括机构设置、队伍建设、责任分工、经费保障、德育工作运转等;保障措施是指,制订并实施德育工作计划,制度健全,在组织、考核、评比、奖惩等方面,执行有力、有效,有具体的德育队伍培训计划,并切实执行,政策落实好,班主任工作计入教师基本工作量,业绩作为教师评聘、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依据;队伍包括德育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等德育工作者队伍。
备查材料:德育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德育工作计划和总结、德育工作队伍名册、班级考核评比情况、培训方案、德育先进集体或个人评比、表彰材料、学生操行评定等相关材料。
(2)德育内容与方法创新
学校德育内容、方法和途径的创新及取得成效。
注:德育内容是指,遵循《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要求,围绕生命、生存、生活、生态主题,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职业学校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以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民主、法制与纪律教育为基本内容,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职业指导教育,开发廉政、感恩、合作等主题教育内容。
方法和途径是指,建立学校教育与家庭、社区、企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德育网络。开展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培养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建立校内外德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网上开辟德育
阵地;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上有新方法;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特色化;学籍管理规范,建有后进学生档案,并有帮教措施。
备查材料:德育内容与方法改革相关资料、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执行状况检查记录、班主任工作检查(班主任工作手册、主题班会、家访、个别教育、班级管理)、德育活动方案及纪实,校刊、校报、广播等情况记录、德育基地方案及运行情况。
(3)文化建设与校风校纪
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和成效;校风校纪情况。
注: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和成效,要重点突出已形成的全校师生普遍认同和追求的价值观及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
备查材料:学校文化建设规划、活动方案、活动记录及反映活动成效和校风校纪等有关资料、文明单位或相应表彰证明材料等。
14.表4-2专业建设(1)专业建设机制
学校主动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在建立对接产业、企业、岗位的专业建设机制和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取得的实效。
注:专业建设机制是指,形成符合人才需求变化的新机制,着眼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发展及服务民生;建立行业企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专业建设组织和指导机构,定期开展广泛深入的市场调研、专题论证研究活动,并形成完善的调研论证制度;有效实施专业建设对接产业、企业和岗位,为“人人发展”、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作出新的贡献。
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是指,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紧紧跟上产业发展步伐,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技能型人才需要而“转”,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变”。
备查材料:专业调研、论证材料;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记录;新建专业批准文件;反映专业动态调整成效的相关材料。
(2)示范专业建设
学校专业设置结构,专业建设特色,骨干专业建设成效,省级以上示范(重点)专业建设情况。
注: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结构应合理。即,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适应,在若干专业大类中形成了以骨干专业为引领的专业群,并构成了专业综合实力强、专业特色鲜明的学校专业设置体系,同类专业互相关联、资源共
享,与产业密切相关,专业教育资源与学生规模匹配,获得最佳办学效益。
省级以上示范(重点)专业依据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批文确定。
备查材料:专业设置与资源配置情况;反映专业设置结构合理、专业建设特色、骨干专业建设成效的相关资料和说明材料、示范(重点)专业批件。
15.表4-3模式创新(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学校推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和成效。
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依据培养目标及职业活动的内容、环境和过程,以职业活动为主线,有效实施产教结合、教学做合一,把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生产(管理或产品加工)过程有机融合,形成校企共同参与的机制和模式。
备查材料:教学计划、课程大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改革成果、实施过程记录、典型案例、相关说明等材料。
(2)教学模式改革
学校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及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的成效、特色。
注:专业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是指,按照职业活动过程和职业教育规律设计教学过程,在职业活动的情境中开展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实施“做中教、做中学”、理论实践一体化。
备查材料:教学计划、教学模式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改革成果、实施过程记录、典型案例、相关说明等材料。
(3)毕业生质量及“双证书”
毕业生质量及“双证书”取证率情况。注:“双证书”是指,学生通过规定学制的学习,获得“毕业证书”和由劳动部门或其他具有发放“职业资格证书”部门或行业所发放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执业资格证书”;毕业生一人多证按一个统计,通用的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外语等级证书不计在内。
备查材料:反映毕业生质量的相关资料和说明材料,毕业生名册、毕业生“双证书” 取证率统计表及相关证明材料。
16.表4-4课程改革
(1)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
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注重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建立等方面的课程改革方案和课程发展规划及有关的成效。
注: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要突出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在培养动手能力的同时,要注重职业道德、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必要的文化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备查材料: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有关课程体系建设的课程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改革成果,典型案例、相关说明等材料。
(2)课程内容开发与更新
学校在形成适应新兴产业、新职业、新岗位的校本课程和教材开发、应用和更新机制方面的成效。
注:课程资源和校本课程、教材能够反映当前科学技术先进水平和职业岗位资格要求,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和未来职业生涯发展。
备查材料:教学计划、课程大纲、有关课程开发、应用和更新制度、课程改革方案及阶段性改革成果,典型案例、相关说明等材料。
17.表4-5教师队伍建设(1)教师培养培训
①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有关的制度政策保障情况;
②学校在提高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教学能力、实训指导能力等综合职业素养方面的成效;
③学校落实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制度的情况。
注:制度政策保障是指,有专门的教师队伍建设及培养培训规划,教师进修、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完备,有经费保障,每年用于教师培养培训的经费占学校教师工资总额达到一定的比例。
教师培养培训成效是指,每学期均有全员参加的校本培训,每年有30%以上专任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参加省级以上培训的达10%以上,近几年,有教师参加出国培训;专业课教师每两年到企业、用人单位专业实践不少于两个月,专业技术水平、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备查材料:教师队伍建设及培养培训规划、近三年教师培训经费支出帐目和教师工资帐目、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的资料(名单、记录、考核、证书等)、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实践教师名单及企业反馈、考核情况记载等材料或教师到企业专业实践记录卡等,有关说明材料。
(2)专业带头人培养
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情况,骨干专业“名师”或“领军人才”在本地区职业教育领域影响力;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的骨干教师团队及发挥作用情况。
注:“名师”及“领军人才”是指,在本地区职业教育领域或相关行业的专业领域普遍公认的“名师”或“领军人才”,且已成为本地区的职业教育专业领域带头人。
备查材料:专业带头人培养规划、专业带头人业绩材料、相关成果等证明材料、业务档案等。
18.表5-1办学规模与学生就业情况(1)学历教育人数
近三年,学历教育在校生年平均人数。
注:学历教育在校生是指,有本校学籍的全日制中等职业教育、成人中等学历教育在校生,不含普通高中、大专以上层次在校生。
备查材料:招生计划,新生录取审批表,在校生花名册、学籍档案或卡片、学费收缴证明等。
(2)就业情况
①学校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及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和创业成才典型的情况;
②毕业生当年就业率。
注: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指,对口就业率、收入、就业单位社会声誉、影响力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等情况;有确定工作岗位和相对稳定收入的即为就业,含学校推荐和自谋职业以及升入上一级职业院校;就业和创业成才典型是指,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或有科技发明,或创业成就突出,或在现有岗位上发挥重要作用、作出较大贡献的毕业生。
备查材料:建立就业服务体系的相关资料,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有关就业证明材料、企业对毕业生评价、优秀毕业生风采录及相关媒体报道资料。
19.表5-2社会贡献与声誉(1)贡献与骨干示范作用
学校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社会声誉及为相关行业、企业培养、培训和输送技能型人才工作中的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
注:贡献、社会声誉是指,学校为当地相关行业、企业培养和输送素
质高、数量多的技能型人才,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的作用,在本地区乃至全国产生的影响;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是指,学校毕业生得到企业、用人单位和社会普遍认可,是本地区职业教育中的骨干学校,为本地区同类学校提供了成功的办学经验,在当地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起到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
备查材料:反映骨干示范作用的有关证明材料或资料、提供成功办学经验的案例或相关资料、反映学校社会声誉和影响力的相关资料和说明材料。
(2)综合性表彰与技能大赛
学校获省级以上综合性表彰,学生在相关专业领域技能大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的情况。
注:综合性表彰是指,学校近5年来获得省政府、教育部表彰的教育先进单位、职业教育先进单位、五〃一劳动奖状等或先进个人;先进个人,指优秀党员、“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德育先进个人等。
技能大赛奖励是指,学生在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或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的技能大赛中的奖励,只统计在校学生取得的成绩,团体或单项奖均可。
备查材料:表彰文件、证书、奖章、奖牌等,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