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时间:2019-05-13 13:2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走向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走向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第一篇:走向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走向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

侯学伟

命题点一:防治雾霾 【时政材料】

材料一:北京出台“最严禁燃区”方案多种高污染燃料将被禁用 2014年8月4日,北京市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划定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原(散)煤、粉煤、燃料油、石油焦、可燃废物、直接燃用的生物质燃料等十余种高污染燃料种类将被禁止在特定区域内使用。北京城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远郊区县十个新城建成区及全市市级及以上开发区将分步骤完成禁燃区建设工作。

材料二:李克强“硬措施”见成效节能减排创6年来最好成绩 2014年8月12日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数字,2014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2%,这是近6年来的最好成绩。2009~2013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分别下降了2.2%、4.01%、2.01%、3.6%、3.7%。

材料三:中国入秋连中“霾伏” 四大“雾霾带”渐显 2014年十月以来的第三轮大范围雾霾造访中国中东部。随着秋冬“雾锁连城”常态化,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川渝(成都、重庆)四大“雾霾带”轮廓渐显。治理不能一蹴而就,今后数月中国还将面临秸秆焚烧、燃煤采暖、春节爆竹“三道坎”的考验。【考点链接】

①保护环境

②节约资源

③可持续发展战略 【考题预测】

1.北京出台“最严禁燃区”方案有什么重要意义?(1)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治理大气污染。

(2)有利于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保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3)是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4)有利于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实现用能清洁化。

2.“节能减排创6年来最好成绩”说明了我国实施哪项基本国策取得了成效? 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3.国家为落实节能减排采取了哪些措施?(1)加快淘汰耗能严重的落后生产企业。

(2)依靠科技创新,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3)严格执法,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监督检查。(4)加强宣传,组织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5)实施有利于节能减排的奖惩政策。

4.雾霾作为一种大气污染,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危害?

(1)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有重要影响。

(2)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5.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费量过大,燃煤污染排放日益增多。

(2)城市机动车加速增长,建筑工地扬尘大,污染控制力度不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6.面对雾霾问题,政府、企业、公民应该怎么去做?

(1)政府: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加快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③加强宣传教育,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④严格执法,强化节能减排监督管理;⑤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推广高效清洁能源和节能电器。(2)企业:①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企业的行为;②加快科技创新,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③坚持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道德水准,树立节能环保意识。

(3)公民个人:①树立生态文明观,增强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②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少乘汽车多走路;植树造林,不乱砍滥伐,保护植被;③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同各种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④积极参与环保宣传,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7.改善空气质量、建设美丽中国,请你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给青少年提出一些建议。(1)衣:少买不需要的衣服,少机洗多手洗等。

(2)食:少吃烧烤食品,不用或少用一次性塑料袋、木筷子、快餐盒等。

(3)住:使用节能家电,夏季空调温度设置在26摄氏度以上,养成随手关水龙头、关灯的良好习惯等。

(4)行:外出时尽量步行、骑自行车或选乘公共交通工具等。命题点二:建设美丽中国 【时政材料】

材料一:世界环境日 2014年6月5日是第43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中国的主题为“向污染宣战”。

材料二: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开幕 2014年9月23日,联合国气候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峰会开幕式上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致力于在2015年达成一项新的气候协议。根本出路是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加快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推动能源变革,实现清洁能源大规模开发、大范围配置、高效率利用。

材料三:环保部发布公民行为准则 动员公民举报污染行为2014年8月13日,环境保护部对外发布了《“同呼吸 共奋斗”公民行为准则》,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准则》动员公民发现污染大气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拨打12369热线电话进行举报。

材料四:沙漠“女汉子”殷玉珍“治沙女杰”殷玉珍。她从1986年开始种树,从自家门前仅有的1棵树,到如今坐拥6万余亩“碧波”。殷玉珍用20多年苦行僧般的劳动,在 毛乌素沙地腹地画了一个绿色的圈。29年前,殷玉珍初嫁到毛乌素沙地深处的井背塘时,面对寸草不生的黄沙,绝望得几次寻死。一趟趟担水种树,累得不行了,双手护住脸在沙里睡一会儿。中午沙子烫,走一会儿脚就烫出大泡……而今,6万亩绿树从她手底下冒起来,把沙漠变成了“塞上江南”。【考点链接】

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②依法治国

③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监督、建议权 8.“6〃5”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体现了什么?

(1)体现了我们党和国家对治理污染紧迫性和艰巨性的清醒认识,彰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情怀和强烈的责任担当精神。

(2)倡导全社会共同行动,打一场治理污染的攻坚战,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保卫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

9.为什么国际社会需要采取行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气候变化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威胁生态的平衡,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严重制约了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0.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我国政府应该怎样做?

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②树立责任意识,积极承担责任;③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④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11.青少年应怎样为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贡献?

(1)要密切关注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积极向公众宣传我国的计划生育、保护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好习惯。

(3)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积极同破坏环境、资源浪费的恶劣行为作斗争,依法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12.环保部发布公民行为准则,动员公民举报污染行为有什么意义?

(1)有利于倡导公众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积极参与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保护工作。

(2)有利于动员公民积极与污染大气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3)有利于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知识,使公众认识到个人在防治大气污染和健康防护方面应履行的义务和采取的行动。

(4)有利于公民行使批评、建议、监督权。13.公民应该怎样践行环保部发布的行为准则?

(1)公民在重污染天气情况下,应响应各级人民政府启动的应急预案,采取健康防护措施。(2)公交优先,尽量合作乘车、步行或骑自行车,不驾驶、乘坐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3)焚烧垃圾秸秆,不燃用散煤,少放烟花爆竹,抵制露天烧烤;优先购买绿色产品,不使用污染重、能耗大、过度包装产品;厉行节约,节俭消费,循环利用物品,参与垃圾分类。14.请你简要评价殷玉珍、曾凡江的行为。他们环保意识强;他们植树造林,保护和改善了环境;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正义的行为,是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促进了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14.沙漠“女汉子”殷玉珍的优秀品质给你哪些启示?

①坚强的意志品质是事业取得成功的保证;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中华民族优秀品德是我们的强大精神支撑;③保护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家园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义务,要自觉履行这一义务保护我们的家园;④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我们要学习她为改变荒漠而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15.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1)国家: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②依法治国,加强环境立法执法,依法保护环境;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发新能源,节能减排;④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与环保意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生态保护区。

(2)个人: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和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种植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卫生、不乱扔废弃物,开展环保宣传等公益活动,节约水电纸张等;进行绿色消费、低碳生活;勇于同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作斗争。【考点训练】

1.2014年9月23日,联合国气候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世界各国之所以关注全球气候变化,并采取积极行动,这是因为(A)①人们的环保意识总体水平不强,污染和破坏环境的现象仍在继续②环境问题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

③环境问题制约着世界各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④世界各国都存在着同样的环境问题,不可能解决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绿色梦想”不只是中国的,更是全球的;不只是政府的,更是每个人的;不只是未来时,更是现在时,关键是要有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的思路。我们必须实施的战略是(B)A.依法治国

B.可持续发展

C.科教兴国

D.一国两制 3.“向污染宣战”,我们应该(A)①控制PM2.5,保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坚持“先污染后治理”原则

④始终把环境保护放在国家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4.右图《雾霾笼罩美丽中国》启示我们必须(C)①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减缓经济发展步伐 ②积极践行低碳的生产、生活和消费方式

③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④积极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5.材料一:2014年9月23日,为期一天的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峰会由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召集,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专门讨论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会议,120位国家和政府首脑及250名企业界领导人出席。

材料二:中国作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之一,积极制定节能减排措施,号召企事业单位行动起来降低能耗;同时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并履行应对气候变化的承诺。(1)召开2014年联合国气候峰会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②有利于世界各国更好的合作交流;③有利于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2)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为应对气候变化采取了许多措施,这说明什么?

①说明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②说明我国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③说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积极参与国际合作。(3)青少年能为改善气候问题做出哪些贡献?

①在全民中宣传低碳生活的意义及必要性;②有计划地购物,适度消费,减少浪费,提倡废物利用;③节约用水用电用气,如使用节能灯,节水型水龙头和马桶,生活用水循环用;家用电器不待机,自觉提高空调制冷温度;④全面倡导以低碳食物为主导的饮食,提倡素食;⑤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出行方式,尽量使用公共交通。

第二篇: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走向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一、【时政背景】2013年1月7日以来,我国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在环保部通报的春节期间部分城市空气质量状况中,74个监测城市中PM2.5平均超标率达42.7%,空气质量堪忧

二、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它对我们日常生活有哪些危害?

(1)大气污染。既污染了自然环境,又破坏了生态平衡,使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2)雾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公路、铁路、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雾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2.什么原因导致发生?

(1)人口数量的激增,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等,既污染了自然环境,又破坏了生态平衡,使人类自身的生存受到了威胁。

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形成的人为因素有哪些?(2)汽车尾气的排放;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后排除的废气和粉尘;建筑工地的扬尘等。这给我们哪些警示?

(3)①我们应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

②经济建设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繁荣,必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1)PM2.5首次被纳入监测体系。这体现了我国什么战略与国策?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2)开展PM2.5等项目监测,有何重要意义?

有利于增强公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防治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有利于改善空气质量,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更好地指导公众健康生活、出行。有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5.把“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这体现了教材的哪些观点?

①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④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为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五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说明了什么?说明: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②我国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落实科学发展观;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四、【必备相关热点】

问题一:节能减排。相关文件——2012年7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2012年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

相关行动——2012年7月1日,居民阶梯电价在全国全面推行;从2012年10月起,我国正式实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自2013年起,我国将每年6月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3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

1.上述材料体现了怎样的国策、战略和发展理念?

答:.我国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规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推行居民阶梯电价、淘汰白炽灯、设立“全国低碳日”有哪些重要意义?

有利于普及绿色环保理念,倡导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促使人们选择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节能减排,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等。【问题二】:材料一:全球行动。2012年11月26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中国政府携以气候变化为主题的大型纪录片《环球同此凉热》参会,展示了中国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努力。

材料二: 2013年3月23日晚,一年一度的“地球一小时”再度拉开帷幕,中国及全球其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00多座城市展开熄灯接力。

【设问示例】1.各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经济的绿色增长,这说明了什么? 答:面对世界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谋求可持续发展逐步成为人类的共识。

3.我国在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经济绿色增长等方面积极做出努力,这表明了什么? 答: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已经为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我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

五、【相关问题】: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和建设美丽中国不相符的现象?

如:乱扔垃圾;水龙头不关,浪费水资源;浪费电的“长明灯”现象;不爱护花草树木;乱砍滥伐,破坏植被;生活污水、工业废水乱排放,水污染严重;捕杀鸟类等野生动物;等;

2、“五位一体”建设美丽中国,这个宏伟蓝图面前遭遇哪些短板(制约建设美丽中国的因素)? ①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②我国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失衡,资源短缺;

“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说明什么?(大范围的雾霾天气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警示)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你认为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说明我国空气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治理刻不容缓;

雾霾天气产生的原因:

② 们的环保意识不强,随意向大气中排放工业废气; ②生活质量提高,汽车越来越多,汽车尾气排放量增加;

③ 注重经济的发展,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忽略了环境的保护; ④ 地荒漠化、建筑工地、道路交通带来的扬尘; ⑤ 有关部门监督管理不力,执法不严; ⑥ 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10、雾霾会导致肺癌、比非典更可怕给我们什么警示?

答:环境污染会危害身体健康,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落实环保行动,保护环境;

11、为什么要治理雾霾?

因为:①我国面临严峻的环境形势,大气污染严重,威胁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直接 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②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 ③是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的要求;

④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⑤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12、治理雾霾、做好PM2.5的监测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减少污染,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 ②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

③有利于增强公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建设生态文明;

④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美丽中国; ⑤有利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更好地引导公民健康生活、出行;

13、“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不是美丽中国,“厚德载雾,自强不吸”不是全面小康。为减少雾霾天气,使中国更美丽,我们该怎么办?(如何治理雾霾?怎么突破十面霾伏)国家:

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②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节约资源、改善和保护环境 ③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④坚持依法治国,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污染环境的行为; ⑤开发环保新能源,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个人:

② 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②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少乘汽车多走路;植树造林,不乱砍滥伐,保护植被;

③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同各种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的违法行为作斗争; ④积极参与环保宣传,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12)、“同呼吸,共责任”,这责任是政府的责任,是企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面对十面霾伏,请你分析政府、企业、公民的责任分别是什么。国家:

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

②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 ④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9、国家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你有何感想?

①我国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②党和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③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④我们要增强环保意识,自觉履行环保义务,在平时的生活中爱护动、植物,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自己的贡献。

20、请你为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提出一些建议。(国家该怎么做)

⑴坚持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 ⑵积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依靠科技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⑶加强环保知识和资源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的意识; ⑷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监督和管理,严厉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行为;

⑸坚持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

21、作为中学生,该如何为实施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行动做出自己的贡献?

①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②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如:少用或不用一次性物品;植树造林,不乱砍滥伐,保护植被;不吃野生保护动物;

③增强法律意识,积极同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④积极参与环保宣传,增强公民的环保意识;

22、“和谐能源之旅”全国科普巡展有什么意义? ①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② 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③ 有利于建设生态文明

23为什么要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或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①因为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

③ 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意识,缓解能源紧张,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④

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⑤ 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24.当前还存在着哪些与低碳生活不相符的行为? 答:①一些地区为发展经济采取粗放的经济模式。

②还存在着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

③一些地区还在使用高消耗、高排放的落后设备。④浪费水、电、油、气的现象依然严重等。25.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向当地政府提建议)答:①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正确落实科学发展观。

②大力宣传提倡绿色消费,树立环保意识。

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对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开发可再生能源。

④增强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意识,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⑤提高科学技术管理水平,增加在低碳技术方面的研发费用等。

26.面对流行的“低碳”的生活方式,你准备怎样做?

答:①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意识。

②做“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者:积极向他人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③做节约的践行者:节约使用学习用品,养成随手关水龙头、关灯的良好习惯。

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科技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④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大力发展低消耗、高效益的环保产业。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意识;

⑥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严惩破坏资源、环境的违法行为。32.你认为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答:①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为推进节能减排奠定了坚强的基础。

②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③坚持依法治国方略,依法治理环境; ④ 民节能减排意识增强;

⑤ 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

第三篇: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胡锦涛说,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深化,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五位一体的高度来论述,也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一、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 彰显我党执政新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中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了党代会报告,形成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大建设。这五大建设是一个 1 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而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我们党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作出的总体部署,“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适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认识。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表明执政党将生态环境保护上升到国家意志的战略高度,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五位一体”总体格局丰富了特色社会主义内涵,意义深远,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全党同志要负起时代和历史责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让生态文明成为发展的导向,抛弃传统的发展理念、模式、制度、方法,用生态文明的标准来衡量和评价所做的一切,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形态,它是对传统的工业文明的超越。传统的工业文明是以耗费大量自然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为代价的,而生态文明却是恰恰相反。只有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一定的战略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文明来推进,才能使社会真正地实现可 2 持续发展,资源环境得到可持续利用。这是科学发展观在建设“五位一体”当中的具体体现,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的新理念。

深刻把握“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必须深刻领会其对于建设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毋庸讳言,过去3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我们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在过度的攫取中变得千疮百孔。许多发达国家工业化时期出现的问题也摆在了中国面前。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如果我们的生态系统不能持续提供必要的资源、能源和良好的环境条件,那么物质文明的持续发展就会失去基础,进而导致整个社会文明受到威胁。

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从根本上体现了我们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和阶段性特征的科学判断,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关系再认识的重要成果,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是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

二、建设“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理念的升华

“美丽中国”,一个传统而又崭新的名字,一幅壮丽而动人的图景。

从“诗骚”而下,美丽中国呈现在一代代中国人的文字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这是陶渊明描绘的田园之美;“半壁见海 3 日,空中闻天鸡。”这是李白挥洒的旅途之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王维目睹的边塞之美„„农业社会的自然和人文相交织,古典世界的风景和诗性相融洽,温润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现代化课题。美丽中国于是有了两张面孔:一张因袭乡土中国的冲淡;一张洋溢工业社会的热烈。就像开国领袖毛泽东的诗句,既珍惜“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的山川自然之美,也礼赞“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的建设之美。

“美丽中国”在十八大报告中应时而生,有着崭新的时代意义,蕴藏着丰富的时代内涵。

首先,“美丽中国”要有山川河海的自然之美。“一座座青山紧相连,一朵朵白云绕山间,一片片梯田一层层绿,一阵阵歌声随风传。”美丽风景不能只存在于历史想象和悦耳歌声中。要唱出“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底气,必须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高生态治理水平。其次,“美丽中国”要有资源节约的朴素之美。看似寻常的土地、水、能源、矿藏,正变得日益稀缺。科学发展,并非追求浮华的表象,而是坚守朴素的本真。面对历史和未来,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高效率、降低能耗,是中国的必然选择。

其三,“美丽中国”要有人文风化的制度之美。哲人有云,与制度结合的自由方是唯一的自由。同样,与制度结合的监管才是有效的监管。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摒弃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 4 坏生态的种种行为,归根到底要靠制度建设的力量。

最后,“美丽中国”要有科学发展的格局之美。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因此,中国未来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只有合理规划、科学发展,才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美丽中国”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百姓对“美丽中国”最直观的解读。把环境保护融入经济发展中,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离开经济发展讲环保,那是缘木求鱼;离开环保谈发展经济,那是竭泽而渔。只有将生态文明建设和谐融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方面,才能体现出科学发展的真谛。

“美丽中国”是中国对地球生态安全的未雨绸缪。地球是平的,世界是一体的,东西半球相互依存,没有谁能置身于地球环境的整体变化之外。“美丽中国”的提出,既是中国重新认识生态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价值,也是中国决意为守护人类绿色家园尽职尽责的体现。

三、今后五年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任务

报告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报告提出,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这意味着必须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三大战略格局”。

——报告提出,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报告提出,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报告从扩大森林、湖泊、湿地面积、增加生态产品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报告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

美丽,更需要制度呵护。十八大报告不仅对“生态文明建设”大力着墨,还首次提出,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 6 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这是“将生态文明要求纳入考核办法”第一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而此次报告语言表述的具体与详尽也意味着中共中央将在更为实质的层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官员政绩挂钩。

报告提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这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建设美丽中国,应该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中国搞好生态文明建设,也是对地球生态安全的巨大贡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良好生态环境、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几十年来努力不懈、孜孜以求的,是一个现代中国,也是一个“美丽中国”。站在十八大这个新的起点上放眼望去,天高云淡,生机勃勃,中国正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第四篇:建设美丽中国 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美丽中国 努力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发布时间:2012年11月29日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的总和,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是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态。人类历史的经验反复告诫我们,生态兴,则文明兴;没有生态文明,一切文明就没有了前提。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一重要论断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后代和对世界负责任的庄严态度,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一、建设美丽中国,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国理政的新理念

自从1962年美国女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发表了轰动世界的环境科普著作《寂静的春天》以后,有关生态观点与环境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开始由边缘走向中心,逐渐成为现代工业文明社会的全球性重要议题。此后,以挪威首相布伦特兰为主席的联合国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以及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一系列理论界与政府组织机构的研究成果和重要文件,将生态持续优化作为发展的基础与前提,同时亦作为发展内涵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已得到了人类的公认,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组织和舆论的极大重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却也伴生了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为此,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十六大报告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并列入了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正是基于对生态持续优化和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认识,2002年以来,中国不断加大重点流域、区域、城市、海域污染防治力度,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了新进展。

党的十八大从人类发展的连续性出发,尊重并维护后代人所拥有的与当代人相同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用永恒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要求尊重自然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秉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战略格局中,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解决中国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决心和信念。这是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必将对未来中国的发展模式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方式、发展成果的分配等方面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可以相信,在未来发展的道路上,通过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低碳经济,中国一定能够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均衡、可持续发展,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目标,美丽中国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标志。

二、建设美丽中国,努力把青海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紧扣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新生活这个主题,从青海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功能作用出发,提出了建设全国生态文明先行区战略部署,这是省委对省情认识质的提升,更是对未来发展更高层次上的谋划,符合党和国家对青海的殷切期望,体现了省委对发展大势和全省人民期盼的准确把握,凸显了青海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特殊作用。

青海具有重要的、无可替代的生态战略地位和巨大生态环境价值。青海位居我国内陆腹地,接近欧亚大陆中心地带,是欧亚大陆孕育大江大河最多的区域,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之源”。青海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造就了全球高海拔地区独一无二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孕育了高原独特的生物源系,其基础性生态效益直接维系着国家的生态安全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所以,青海被认为是对全国、全球大气、水量循环影响最大的生态调节区,全国和东南亚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启动区及调节区、全球高海拔地区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高原生物种质资源基因库。因此,作为青藏高原的主要组成部分,青海生态不仅关系到青海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影响着整个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甚至世界的生态平衡,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性生态系统。

新中国成立以来,省委省政府一直高度重视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青海就本着保护和建设好美好家园的目标,实施了西宁市南北山绿化、植树造林、中小型水利、工业“三废”监测和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草原围栏建设等一批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成立了孟达、青海湖、隆宝滩、可可西里、三江源、可鲁克湖等一批国家和省级的自然保护区。进入新世纪,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支持力度,批准了《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经过全省上下几十年的不懈努力,目前,三江源草地系统退化趋势初步遏制,水源涵养能力整体提高,森林生态功能逐渐增强,水土保持能力明显提升,荒漠化面积正在减少,生物多样性逐步恢复,三江源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长远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任务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为青海加快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提供了重大机遇。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总体要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一是要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三江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区系和植被类型,是全球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被誉为“高寒生物自然种质资源库”。环青海湖地区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是国家重点保护动植物的基因库。祁连山冰川冰雪融化成为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三大水系,是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的水源基础,更是遏制中国沙尘暴策源地的关键所在。所以,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的先行区,就是要形成以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为屏障、以青海湖草原湿地生态带、祁连山水源涵养生态带为骨架的“一屏两带”生态安全格局。

二是要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地。青海河流密布,湖泊、沼泽众多,雪山冰川广布,是我国重要水资源涵养区和产水区,是世界上湿地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海拔最高的地区。全省水资源总量629.3亿立方米,每年向下游地区输水量占水资源量的97.7%。保护好青海的水资源,稳定江河的基流,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不仅对青海的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而且对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等流域的稳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所以,把青海建成全国重要的水资源保护地,必将对中华民族的生态文明建设和长远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是要着力把三江源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成全国生态文明的示范区。2011年底,国务院批准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这是国家是对加强三江源地区生态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又一项重大决策,标志着三江源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又进一步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此,必须先行先试、勇于创新,探索建立符合功能区功能定位的保护发展模式和科学发展手段,完善有利于促进试验区建设的体制机制,统筹实施民生改善、生态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财税、投资、金融、产业、人口、对口支援、人才等支持政策,研究制定三江源生态保护条例,推动三江源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发展生态移民后续产业,推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上新台阶。四是要着力强化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环保投入力度,大力实施节能减排示范项目,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提高工业“三废”集中处理和综合利用水平,确保新上工业项目能耗、技术、环保指标达到国家标准。推进重点城市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大湟水流域、青海湖等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加快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县县有污水处理厂,启动农村清洁工程,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农村生活污染防治工作,推动土地集约节约利用,切实守住耕地红线,为实现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天蓝、地绿、水净”的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撰稿:孙发平

第五篇:建设美丽中国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建设美丽中国 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此同时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快速的遭到破坏。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生态文明,这意味着我国正在改变生产方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实践,将有力地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我们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可持续发展 实践

PM2.5(细颗粒物),这个大家原本很陌生的专有名词,因为2011年10月以来我国多地灰霾天气造成严重大气污染,而迅速成为社会热词。之后,PM2.5被纳入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并在一些地方开始监测。2012年全国“两会”上,PM2.5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社会对PM2.5的关注和重视,折射出当前我国环境污染的严峻性。

生态环境是人的生存之本、发展之基。让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是关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大事。现阶段,环境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发展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民生问题。十七大报告写明“生态文明”的目标,这意味着我国正在改变生产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社会。现在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政府行为,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的目标。这一切表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际上走向了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

一、中国生态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加强环境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积极的进展,部分流域区域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产品污染排放强度有所下降。

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是当代中国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经过了近3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后,13亿中国人的生活正在逐步走向富裕,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的生态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一方面,我国人均资源紧张,人均耕地、淡水、森林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32%、27.4%和12.8%,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等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也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水土流失土地的总面积已达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1%;平均每年农田受旱面积近4亿亩,受涝耕地面积1.5亿亩,损失粮食100亿公斤左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实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我国承受着传统发展模式给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在大多数经济指标基本完成的情况下,“十五”计划规定的环境指标没有如期完成。要完成“十一五”期间将单位GDP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等涉及资源环境的规划指标,任务十分艰巨.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含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1]报告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充分体现了生态文明对我国生存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个概念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关系。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自然状态。从发展进程来看,生态文明是一种新的文明,是比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更先进、更高级的文明,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模式的重大进步,是对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工业文明的历史跨越。可以说,生态文明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认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2]十七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的新兴工业化道路”,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在这里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代替“过去的经济增长方式”,一词之变表示从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转向追求政治、经济和社会协调,以及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这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要思想的飞跃,充分说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文明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不足和保护不够的问题同时存在。忽视资源环境保护,经济建设难以搞上去,即使一时搞上去最终也要付出沉重代价。这就要求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生态时代的本质特征,就是把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移到良性的生态循环和经济循环的轨道上来,使人、社会与自然重新成为有机统一体,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 调与可持续发展。[3]

二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进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融合。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消费模式问题。必须根据自然环境承载力规划经济社会发展,把节约环保的要求全面体现到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和每个环节,坚决杜绝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边治理边污染、边恢复边破坏的现象。

三是加快解决我国的生态危机问题。环境保护既要为科学发展固本强基,又要为人民健康增添保障。要走走循环经济的路线,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立尊重自然、遵守自然规律的道德情操,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的有机统一。[4]

四是在环境基本法的基础上,加强专项立法,建立由环境基本法、单项实体法、程序法等构成的完整法律体系[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我部对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指标体系已经开展了一年多的研究,目前正在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要抓紧推进,争取早日出台。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意义

建设生态文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科学发展观强调把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内在地统一起来,坚持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建设生态文明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落脚点和最终结果。同时,生态文明的实质是科学发展。“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存在矛盾,又相互依存,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金山银山也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没有文明的生态,生产力的发展不可能持续;建设生态文明正是为了更好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快速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关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保护型的发展道路,建设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生态文明,在生机盎然的绿水青山中持续地追求并享有幸福,才能够真正拥有沉甸甸的“金山银山”。

新时代世界历史性变革,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抓住和运用好这个战略机遇,走中国人自己的道路,加快生态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用生态文明点燃人类新文明之光,以生态文明引领世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七大报告[J],2007,(1).

[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95.

[3] 刘思华.生态文明与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总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4]方行明.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新探[J].经济学家,2011,2 [5]韩海.我国环境保护的对策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6

下载走向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word格式文档
下载走向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五篇]

    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5则范文

    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系列重要讲话心得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建设美丽中国 加强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恰逢其时 建设美丽中国,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态文明要求,通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

    共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共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在这里一起学习“十八大”精神。首先我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任伟,来自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是一名在校大二学生。......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表现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高质高效的经济增长,还应是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天蓝水清、惠泽民生。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文 吴玉萍 张淼 玮娜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述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