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杨怀栓事迹
学习杨怀栓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我很骄傲,为我的家乡有这样不平凡的教师感到骄傲。记得上小学的时候,离我们村10里之外那个村子里有位很有意思的老师,他个子很矮,走路一小步一小步往前“蹭”。他们学校只有一位老师,那个老师总是住在学校,教着学校那几个大小不一的孩子。学校环境很艰苦,而他从来都没有离开过,哪怕换个离他家近一点的学校。
我上幼师那年,有次坐车回家,在车上听到了长治教育频道的一条广播,说的就是这位我早就听说却不了解的老师,杨怀栓。原来他还始终坚持奋战在农村教育教学第一线,顽强拼搏,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着。
今年,根据教育局平教字[2012]88号文件精神,我中心校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暨学习杨怀栓先进事迹,立足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水平,大力宣传杨怀栓同志的先进事迹,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自身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师德教育,履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我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有很多:
向杨怀栓同志学习,学习他扎根基层、忠诚事业的优秀品格;
杨怀栓老师生在山村,长在山村,学在山村,志在山村,坚守在山村,为山村教育默默地奉献着。为了山村的孩子,他放弃了在县城经营家电修理的商机,最终坚持留在条件最差、师资最缺的山村小学任教,为改变家乡落后的基础教育艰辛地耕耘着。1986年,当被查出患有强直性脊柱炎时,本来应该治疗休养,按照他的这种病情,一般是不能坚持工作的,这辈子坐着领工资都无可非议,但他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工作岗位上,依然坚守在教学一线,以“三尺讲台做奉献、大爱无疆铸师魂”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现了一位人民教师的光辉风采。
我们感动,这就是教师,这才是教师,哪里有需要,我们就到那里去,不计较个人得失,一心忠于教育事业,坚守岗位,不离不弃。
学习他抗争生命、顽强拼搏的坚强意志;面对病痛的折磨,杨怀栓同志坚持勉励自己,走出精神低谷,以更加紧迫的心情、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之中。他忍着病痛坚持工作,用止疼药克服病理反应,站着吃饭、站着看书、站着备课、站着批改作业„„由于双跨关节僵直,双腿开始萎缩,曾经1.72米的个子萎缩到1.5米,走路也由过去的迈大步变成了一小步一小步往前“蹭”。宿舍和教室仅仅10米的路上,要“蹭”6分钟。但他每天都这样顽强地坚持着按时上好每一节课,从未落下一节课,从未离开过学校一天,从未离开过学生一步。
学习他无私奉献、大爱无言的高尚情怀。杨怀栓同志视校如家,视生如子,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亲人、自己的儿子,把学生的喜爱、家长的信赖、领导的放心当作最大的幸福,将全部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28年来,他几乎踏遍了虹梯关乡的每一所学校(其中大多是单人校),教遍了十里八村的每一个孩子,近三十年来,他所教的班级每次考试成绩在全乡排名都是数一数二,他所教过的400多名学生中,有20多人考上了各类高等院校。杨怀栓同志尽管家境贫寒,但在普及义务教育之前,他却经常从微薄的薪金中拿出一部分,资助那些交不起学费、买不起书本的贫困学生,孩子们病了,他用自己的工资为他们看医买药,还为因路远回不了家的孩子做饭。每逢新学期开始前,他都要主动帮助特困家庭的孩子向学校申请减免费用,千方百计动员孩子们到学校接受良好教育。他把一名普通教师的赤诚之爱洒向了大山里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工作者需要有爱心。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师德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教育学生的情感基础,杨老师的大爱就是这句话最好的诠释。
在我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要:
把“爱”字写好。首先要爱自己的职业,并且对工作要忠诚,这样教师才会有责任感,价值感;其次要爱学生。一个不爱学生的老师,一定不是什么好老师,因为没有爱,就没有宽容,包容,理解和感动,老师一定要平等地对待孩子,和他们做贴心朋友,才可以真正走进孩子心里,让爱始终和教育同行。
把“专”字写好。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特色进行深挖、发展。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内涵,使自己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素养。(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要把“范”字写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这就要求我们要以身作则,严以律己,做好榜样。
让我们都沉醉于无私奉献,快乐于桃李芬芳。做一名幸福的老师,做一名学生喜欢,人民满意的教师。
第二篇:马候栓事迹
真抓实干 献身教育
——记安塞县化子坪镇初级中学教师马候栓
马候栓,男,汉族,1982年2月15日出生,本科学历,中学二级教师。从2001年7月洛川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化子坪镇初级中学走上教学岗位14年来,马候栓老师先后担任过化子坪镇初级中学物理教师、班主任、德育主任、副校长。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马候栓老师都尽职尽责,忘我工作,为推动安塞县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先后被县委县政府、县教育局评为“模范教师”、“模范班主任”和“教学能手”等。
一、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人们常说:“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马候栓老师深深懂得“身教重于言教”的这个道理。因此,在平时的教育中,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他自己首先做到;凡是不让学生做的事,他自己先带头遵守。在班级管理中,他把自己当成是班级的一员,事必躬亲。看见垃圾,他主动捡拾;教室脏了,他拿起卫生工具,和同学们一起打扫。他言而有信,从不说大话、空话、假话,向学生许诺的,就一定兑现,以此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
在政治思想上,马候栓老师积极进取,严格要求自己,始终如一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遵纪守法,认真践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统揽自己的所有工作,坚持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工作中,他认真落实上级教育部门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利用学到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14年教师生涯,马候栓老师从不为教师工作的艰辛而有丝毫懈怠。
二、热爱学生,精细管理
从2001年8月参加工作起,马候栓老师在化子坪镇初级中学连续当了8年班主任,为学校的班级管理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在班级管理方面,马候栓老师实施“耐心教育”,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班主任工作中,他既是严厉的师长,又是慈爱的长者,给学生以空间,让他们有发挥的余地。但当学生出现问题时,他绝不姑息,对学生晓之以理,严肃批评。他不仅关心同学们的学习,而且还关心同学们的身体和生活。他经常走到学生中间,嘘寒问暖。对因病不能来上课的同学,他便主动去家里看望;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他总是想方设法予以资助。
教育是一门艺术。对此,马老师深有体会。在教育过程中,他不但有着一腔热情,而且还特别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及技巧。在班级管理方面,他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让学生参与到管理中来,形成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新机制。为此,他率先在学校推行了“学生值周主任制”、“班干部轮换制”。这些措施的推 行加强了学生组织建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
三、勤于教学,精益求精
马候栓老师热爱本职工作,积极搞好常规教学。他认真备课,从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授课,他努力开启学生的智力;学生作业,他及时批改,做到准确无误。
在教学上,马候栓老师刻苦钻研业务,他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教学,自主发展,形成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模式。马候栓老师认识到,教学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还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因此马老师在备课上课之余,广泛涉猎专业书籍和相邻学科的书籍,把读书看报作为生活的重要内容。实践使他深切体会到,厚积才能薄发,深入才能浅出。只有登上绝顶,方能一览众山小;只有技艺高超,方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在参与了大量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后,马候栓老师的教学已达到到新的境界。在他的物理教学课堂上,不乏生动和激情,不乏智慧和深刻,广受学生好评和欢迎。
四、德育管理,创新思路
2011年8月,马候栓老师担任化子坪镇初级中学副校长,主管学校德育工作。德育工作的重要性、科学性、复杂性决定了它的艰巨性和艰苦性。没有很强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是很难领导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的。面对困难,马候栓同志这样要求自己:要肯干,更要会干!为此,他潜心研究学校状况、教师情况和学生现状,全盘考虑德育工作思路、模式、途径和方法,制定了学校德育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他提出了“以德治校、健全机制、建设队伍、讲求实效”的德育工作的整体方针。要求学校牢固树立德育为首的思想,深入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大德育”管理机制,坚持“低起点,小坡度”的原则,要求全体教职工必须担当德育工作的责任,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承载德育教育的任务。
马候栓同志十分重视学校德育建设,反对教师空洞说教和强制规定的做法,要求教师从小事抓起,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生活的具体要求寻求德育起点和途径,探索德育规律,降低标准,日渐推进,预知反弹,拟定预案。要求学生在学会问候,学会走路中学会做人;在学会扫地,学会理财中学会做事;在学会保洁,学会穿衣中学会审美。“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马候栓同志的带领下,化子坪镇初级中学很快就形成了一个年轻、有经验、技能强,锐意进取、有开拓精神的德育工作群体,从而使学校初步形成了全员德育、全方位德育、全程德育的工作氛围。“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这是马候栓同志最喜欢的一句教育格言,也是他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座右铭。14载的风雨沧桑,马候栓同志始终站在教育这一块精神高地上,守望着自己的理想,守望着那个甜美的梦,谱写着一曲人生平凡而卓越的乐章。
2014 年4月14日
第三篇:演讲比赛主持稿1杨栓平
“做我是光荣的富平财政人”演讲比赛主持稿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
女:各位同事
合:大家下午好!
男:我是主持人杨栓平
女:我是主持人郭杰
男:艳阳八月,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伦敦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再创佳绩,我国各条战线上都涌现出红红火火的势头,和谐社会的思想已深入人心。
女:今天的富平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各项民生工程、惠民政策逐步得到落实,家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男:为了富平更好的明天,为了弘扬公共财政精神,服务大众,展现我们青年财政干部的职业风采,今天,在这里,我们举行主题为“做我是光荣的富平财政人”的演讲比赛,我相信,通过选手们的精心准备,今天的演讲比赛一定非常精彩。
女:接下来,请允许我介绍一下莅临本次比赛现场的各位领导及评委: 渭南市财政局------------------
富平县财政局局长:杨稳山
富平县财税党委书记、财政局副局长:党森虎
富平县财政局副局长:魏天智
富平县财政局纪检组长:杨守录
(下面请大家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领导的到来。)
杨:接下来我为大家宣布演讲比赛规则及评分标准:
(一)、比赛规则:
1. 比赛采用十分制,每位评委最多可给选手打十分,分数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小数,以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的总分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每位选手演讲完毕,评委现场打分,主持人统一收集后交计分人员统计。第二位选手演讲完毕,主持人公布前一位选手的得分。依此类推,比赛结束后,公布最后得分。
2. 选手按抽签顺序上场。
3. 演讲时间3-5分钟。
(二)、评分标准:
分演讲内容、语言表达、形象风度、综合印象四部分对演讲选手进行评分。满分为10分。
1、演讲内容:(4分)。要求演讲内容紧扣主题,主题鲜明、深刻,格调积极向上,语言自然流畅,富有真情实感。
2、语言表达:(3分)。要求尽量脱稿演讲,声音洪亮,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语速适当,表达流畅,激情昂扬。讲究演讲技巧,动作恰当。
3、形象风度:(2分)。要求衣着整洁,仪态端庄大方,举止自然、得体,体现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上下场致意,答谢。
4、综合印象:(1分)。由评委根据演讲选手的临场表现作出综合演
讲素质的评价。
女:下面,我宣布演讲比赛正式开始,首先上场的是1号选手×××,2号选手×××准备,大家掌声欢迎。
男:下面请各位评委给1号选手打分
(读分):
请2号选手×××上台演讲,3号选手×××准备。
(演讲)
刚才1号选手的最后得分是:
下面请各位评委给2号选手打分
(读分):
(全部演讲结束后)
女: 本次演讲比赛在各位选手的精心准备下已顺利结束,下来请×××为本次演讲比赛做以点评。
(领导点评)
男:感谢×××为我们做了精彩点评,我相信,我们这些年轻的财政
人员,一定会以这次演讲比赛为契机,做好本职工作,兢兢业业,服务大众,在今后的工作中做得更好。
女:青春的风铃开启了我们的心扉。
男:时代的彩笛吹响我们的梦想。
男:新的一天已经露出晨曦。
女:未来大门还在等待开启。
男:在这里,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富平。
合:更加繁荣,更加富强。
女:祝愿我们富平的财政事业。
合:更加美好,更加辉煌。
男:“做我是光荣的富平财政人”演讲比赛到此结束。
合:谢谢大家!再见!
第四篇:杨小玲事迹
学习杨小玲先进事迹体会
(徐文娟)
武汉市第一聋校艺术教育(舞蹈)教师杨小玲,她关爱聋哑儿童、悉心育人的事迹让所有人都非常感动。她先后荣获全国爱心奖、全国特教园丁奖,武汉市十大魅力教师等光荣称号。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她带领聋哑姑娘表演舞蹈《星星,你好》震撼全世界,她输送了9名学生登上中残联艺术团星光璀璨的舞台,她教过的学生在全国残疾人艺术比赛屡屡获得大奖等等,她把本来一个“无声的世界”办得生机勃勃、生气盎然。在她教育长期的教育生涯中,她把自己的温暖和热爱,化作光明,照亮孩子们的人生路,让这些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摸索前进的聋哑孩子们不再感到孤独,更不会迷失潜存在内心的方向。杨小玲被不少孩子称为“杨妈妈”,试想一下,如果不是她无私默默地奉献出自己的爱,孩子们又怎会把这位老师放在“母亲”这个特殊的位置上?
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一年,也是我担任班主任工作的第一年,毫无疑问,压力很大。我不仅要在学科上严格要求自己,也要管理好班级。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从幼儿园来到小学,面临着很多的改变,作为班主任老师,我要做的很多很多。
从杨小玲教师的先进事迹中,我觉得一名老师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爱心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条。爱心对教育的意义已经无需证明,在有关教师或班主任的所有论述中,无一例外都会提到爱心。只是,说到爱心,我们常常只想到一些感人的事迹——老师重病在身,却依然坚守在讲台上;学生突然生病,老师背着学生直往医院跑„„但是,这些爱的事迹,并不是爱的事迹,而是在特殊情况下所呈现出来的爱。但是,其实我们的爱应该是常态的条件下所自然呈现出来的,我们要对孩子呈现出依赖之情,依恋之情。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就象杨小玲老师那样,对待象余杰那样多次违反学校的纪律,并产生了放弃学习的念头的孩子也从不放弃,一次次找他谈心,解除他心里的疙瘩,还经常帮他垫付生活费,并在社会上联系热心人士给予他经济上的帮助,解决他学习上的后顾之忧。
杨小玲的爱生情怀、创新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传播到教育战线的各个角落,此次学习让我深受洗礼,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第五篇:杨伦事迹
4月18日,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新闻直播间》等栏目集中播出了“寻找最美消防员”候选人黑龙江双鸭山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中队长助理杨伦的感人事迹。8分多钟的专题片《三下深井与死神的执着较量》报道,2010年3月29日,双鸭山市岭东区一名群众落入30米深井,井中狭窄井底缺氧随时可能坍塌,现场情况异常复杂。杨伦再三向指挥员请战要求下井救人。指挥员同意了他的请求,第一次下井因为携带空气呼吸器钢瓶被卡在中间失败了;第二次因为被救者的碰撞别住了氧气管导致缺氧,当杨伦被拉出井口时已经昏迷过去,经过抢救才苏醒过来;醒来后他又坚决强调自己熟悉井下情况多次请战要求再次下井。官兵们取来了送风机等设备向井内送风,杨伦几经努力第三次下井终于将被困者成功救出。
杨伦常说,作为一名消防战士,灭火和救援是自己职责。能够让老百姓放心、人民满意,这才是最高兴,最重要的。
拥有16万人的公安消防部队,每年承担着60余万起的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广大消防官兵时刻面临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用汗水、鲜血乃至生命为维护经济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作出了突出贡献,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为展示全国16万消防官兵执着坚守、无惧生死、勇于奉献、保民平安的精神品格和高尚情操,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消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关注消防安全的良好氛围,中央电视台于2013年3月20日正式启动“寻找最美消防员”大型公益行动。在集中展播“最美消防员”候选人事迹中,来自双鸭山市的消防员杨伦走入全国人民的视野。今天本报推出长篇人物通讯,详细介绍杨伦的感人事迹。
他是官兵们眼中的抢险救援先锋,大灾大难面前,他用并不高大的身躯,扛起生命的希望,被战友们称为救援战场上的“拼命三郎”;
他是消防部队培养出来的技术尖兵和业务骨干,千锤百炼铸就军中精英,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他叫杨伦,一个不断释放着青春正能量的“80后” 年轻消防战士。3月27日,记者顶着初春的寒冷,来到尖山区公安消防大队特勤中队,寻找这位被誉为 “最美消防员”称号的杨伦。
刚进院门,一辆重型铲车正从大门外开进来,速度虽快但驾驶者操作手法却十分熟练。教导员李虹利告诉记者:“开铲车的就是杨伦,他呀,什么都会什么都通,是全体消防官兵的榜样!”
自入伍以来,杨伦先后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四次,市公安局三等功两次,三次被总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士兵标兵”,曾获得双鸭山 “煤城消防卫士”、“十佳优秀人民警察”、“十大优秀青年”和 “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等荣誉称号。
每一枚军功章、每一份荣誉都见证着杨伦对消防事业的热爱,见证着他在救援一线战斗中的无私无畏、勇猛顽强,更见证着他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大爱。他凭着过硬的政治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精湛的专业技能、顽强的战斗精神,用实际行动忠实谱写了一曲普通消防战士的青春赞歌。
战场上的“拼命三郎”
当兵就要当个好兵。消防部队是同火灾和各种灾害战斗的部队,对一名消防战士来说,就是要不断磨砺自己,使自己的能力素质适应灭火救援战场的要求。入伍第一年,杨伦就作为中队的业务骨干参加了支队大比武,并取得了个人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训练场上的流血流汗换来了灭火救援实战中的战斗力。2009年6月2日,双鸭山一家化工企业硫胺生产车间发生爆炸,5名工人被困火海。千钧一发之际,杨伦冒着阵阵爆炸声和四处飞溅的碎片,第一个冲入火场救人,4名职工被陆续解救到安全地带。忽然,从烟雾弥漫的3楼厂房传来最后一名被困女工的呼救声,而此时,火场唯一的通道已被大火封死。紧要关头,杨伦再次冲了上去,以最快速度利用9米拉梯爬上了3楼。刚把人救下来,车间内再次发生猛烈爆燃,火焰从2楼窗口喷出,烧毁了救人用的9米拉梯,这时杨伦感觉腿上奇痒难忍,仔细一看才发现自己的战斗服裤子被硫胺爆炸后产生的液体腐蚀,右侧小腿的皮肤也被灼伤。可伤痛只能折磨他的肉体,事后杨伦说:“不知为什么,救出人的那一
刹那我感觉心里十分踏实,如果最后一名工人救不出来,这件事也许会成为我一生永远的伤痛”。
“最让我们不能忘记的就是那次——他主动请缨,连续三次下深井救人,我们都劝他不要去,太危险了,特别是他第二次上来的时候已经是昏厥状态了,他还要坚持去救被困者。”战友胡振晓回忆说。
那是2012年3月29日,岭东区一名群众落入30米深井,井中狭窄井底缺氧随时可能坍塌,现场情况异常复杂。在现场,杨伦再三向指挥员请战要求下井救人。第一次下井因为携带空气呼吸器钢瓶被卡在中间失败了;第二次因为被救者的碰撞别住了氧气管导致缺氧,当被拉出井口时杨伦已经昏迷过去了,经过抢救才苏醒过来;醒来后杨伦坚决强调自己熟悉井下情况再请战,官兵们取来了送风机等设备向井内送风,几经努力,第三次下井的杨伦终于将被困者成功救出。
杨伦的救人事迹被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和平年代》栏目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他因此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
2012年10月15日,集贤县一家工厂办公楼发生坍塌,有多名人员被埋压,杨伦与战友一同赶赴现场开展救援。12时左右,杨伦和战友发现1名被困人员被埋在呈“人”字形倒塌预制板构建内,右腿和胯部被铁管和木方卡住无法移动。杨伦迅速利用凿岩机打开了一个高约40公分,宽约60公分的洞。因为空间狭小,救援工具无法发挥作用,杨伦只能用木工锯和钢锯一点点锯断障碍物,他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快,更快!他一边不停用手挖掘砖石,一边和被困者聊天缓解其紧张情绪。经过努力成功将被困人员顺利救出废墟,创造了生命的奇迹。在此次救援战斗中,杨伦和战友共营救出两名生还者、挖掘出6名遇难者遗体,因成绩突出杨伦荣立个人一等功。
2010年7月1日下午,双鸭山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总队疗养电话,询问杨伦什么时候去镜泊湖疗养区报到。回答是,杨伦去不了了,他已主动放弃此次为期半个月的疗养,请战参加赴大兴安岭灭火突击队,正在奔赴大兴安岭的路上。
那次是杨伦第一次参加大规模的救援行动,在车辆行进的过程中,大家都在休息准备接受更大的战斗,杨伦利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及时将部队出动过程中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记录、总结,为战评积累丰富的材料。
在呼源镇待命期间,由于在镇中心小学驻扎人员、车辆较多,杨伦主动承担起车辆、人员管理工作,每天他总是天不亮就起来,对参战车辆、器材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当别人吃完饭休息的时候他总是默默捡起生活垃圾,双鸭山支队卫生管理得到了总队领导和驻地群众的高度评价;在夜间杨伦同志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在车辆内站岗、执勤。因长时间得不到休息,杨伦同志的眼球严重充血。鉴于他的突出表现,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杨伦同志被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战友眼中的“好兄长”
为了带好队伍,杨伦把全部真情倾注在工作中,严管之外有“真爱”。作为带兵人,杨伦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从不打骂体罚战士,而是以科学的方法管兵,用真情去感化士兵。战士们来自全国各地,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差异大,成份参差不齐,管理难度大。但杨伦从不叫苦喊累,而是用诚心、毅力和耐心温暖战士的心。他记得班里每名战友的生日,并在战士生日当天,亲手为过生日的战士做一碗热腾腾的生日面条;当战友思想上有了“小疙瘩”时,他第一时间为他解惑,勉励他们再接再厉;班里的战士对此打心底里佩服。大家经常开玩笑地说班长工作时是我们的“英雄”,生活中是我们的“母亲”,他是“英雄”和“母亲”的综合体。而杨伦则说:“我没做什么,都是一名战士分内做的事。我就觉得作为新一代的消防军人,应当用我们热情和付出,来展示自己的风采!”
2010年3月的一天,新兵乔龙在训练中指甲折断,并导致流脓发炎,不能参加工作训练,需要长时间接受治疗。杨伦热心当起了“保姆”,每天往返于训练场与医院之间,早上带他到医院接受治疗,中午给他送去热腾腾的饭菜,晚上又和战友一起将乔龙接回营区。连续一个多月,不管刮风下雨,从未间断过。由
于杨伦的细心照料,乔龙的病很快痊愈。乔龙动情地说,杨伦比自己的亲哥哥还要亲。
杨伦还是军营里的“全能高手”。从平时节能灯、水龙头的更换到水电线路的维修,还有冬季暖气保障等。这些工作在别人看来是细小而繁琐的,但杨伦却将此作为施展本领的舞台,不断在提高维修技能中尽心尽力地为部队建设服务。整个特勤中队和支队机关2000多米的用电线路、1000米的自来水管、150多处阀门、130多个节能灯具体位置、运行状况等,他都一一记在心里,以确保一旦出现故障能随时排除。坚持每天早晨、晚上查看和检修一次水电设备、线路,这已成为杨伦的习惯。
多年来,在杨伦和历任带兵骨干的努力下,中队战士都学有所长,多次被上级评为先进党支部、先进团支部、基层建设标兵单位;先后有2人荣立二等功,5人荣立三等功,2人被总队评为优秀士兵标兵,35人次获嘉奖。2010在新兵训练中因表现突出,带兵有方,杨伦被总队新兵团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百姓身边的“最可爱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杨伦敦厚质朴,胸怀宽广,乐于助人。
在部队驻地尖山区朝阳社区,有一位伤残老军人杨富,孤苦伶仃,百病缠身,生活非常艰难。2005年,杨伦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去看看老人。走进老人低矮破旧的屋子,看到老人清贫的生活,他留下了眼泪。从此,杨伦每逢休息日、节假日都要去看望老人,帮助老人洗衣服、打扫房屋,陪老人聊天,还用自己节省的钱给老人买水果和日常生活用品。老人的小屋从此有了生气,时常还会传出老人幸福的笑声。老人逢人便讲:“消防队的子弟兵对我真亲啊!”。2012年11月份,杨富的老伴病逝,杨伦一直在杨富老人家里忙碌,并拿出自己的工资帮助料理后事,使杨富老人感动不已。
杨伦还将自己节省下来的津贴捐助了一名特困生崔英黛,并倡议全中队官兵捐款设立救助基金,使这名学生顺利升入高中,现在崔英黛已经考入大学。
入伍10年来,杨伦曾先后在家乡锦州、哈尔滨、双鸭山义务献血10余次,总计献血7000余毫升。每次献血后,杨伦都会留下联系方式,并承诺只要病人需要,他会随时提供帮助。
2011年11月23日8时,双鸭山市消防支队特勤中队的值班室接到双鸭山市中心血站打来的求助电话,一名患者急需A型血的血小板进行手术和化疗,请杨伦支援。杨伦经请示领导后赶往现场捐献了血小板,得救后的患者家人感激不已。
“当兵的第一天起,有没有想过会得到这么多的荣誉?”面对记者的问题,杨伦平淡地说:“没想过,我觉得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辜负人民卫士的称号,比什么荣誉都光彩。”当记者问他:“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杨伦坚定地表示:“干一行,爱一行,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和战友们一起保一方百姓平安,实现自己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