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作文训练效益

时间:2019-05-13 13:1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提高初中作文训练效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提高初中作文训练效益》。

第一篇:提高初中作文训练效益

提高初中作文训练效益

目前初中生的作文水平究竟如何?有人说,随着语文教改的深入,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初中生的写作能 力已有明显提高。走进书店,各类初中生优秀作文选比比皆是,琳琅满目。各类报刊杂志发表的初中生获奖作 文,校园文学习作,确实值得一读;中考阅卷中也有令人拍案叫绝的佳作。但是,我们思考问题不能“只见树 木不见森林”,不能只看到初中生中的出类拔萃者而忘了大多数。到基层学校,尤其是广大农村初中走一走,搞一点调查,会发现大多数初中生怕上作文课,作文错别字多,词汇贪乏,言不及义。初中作文训练效益实在 令人堪忧。初中属义务教育阶段,义务教育旨在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需要的是大面积的丰收。如果我们陶醉于 少数写作尖子生的丰收成果,而无视上述“大多数”初中生写作水准低下的事实,那是有违素质教育的宗旨的。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初中生作文能力的过关对其今后的发展极为重要。一个文理不通的初中毕业生进入高 中,在数理化学习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再想提高写作能力是难上加难的。这样的初中生走向社会,在生活与工 作中也将处处碰壁。心理学的研究还告诉我们,初中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 的过程。他们的思维正由经验型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向理论型的抽象逻辑思维发展转化。这个时期是学生思维 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语言、训练写作的最佳时期。因此,初中的作文训练在整个中学语文能力的训练中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此,研究如何提高初中作文训练的效益,就成了我们中语界的当务之急。笔者不揣 浅陋,谈一点个人的思考。

一、作文训练的效益不高(还不如阅读教学),几成顽症,其病因何在?中语界的同仁们各有看法,我以为主 要是以下几点。

1.作文教学的目标好高鹜远,不切实际。尽管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有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以及升学考试,作文竞赛的阅卷中,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拔高了要求,一味追求所谓的 “主题明”、“表达巧”、“构思新”、“语言美”,等等。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说过:“不知从什么时 候开始,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文学创作上的不少术语,如‘主题’、‘题材’、‘技巧’之类,被不知不觉 地引进了中学作文教学的课堂。语文老师套用这些术语来指导学生的作文,就有意无意地把学生作文同文学创 作混淆了起来,于是提出了种种不切实际的要求。”(见《学生作文不是文学创作》)钱先生的话击中了时弊,以文学创作的标准要求学生作文,对大多数初中生来说,是高不可攀的,也背离了初中作文训练应培养学生 作文的基本能力的根本目标。

目标不明的另一个表现是,在“应试教育”的阴影笼罩下,作文训练跟着考试指挥棒转,急功近利,欲速 不达。初一的作文训练就瞄准中考,考什么,练什么,怎么考,就怎么练。到了毕业年级更是审时度势、猜题 押宝,偏重应试技巧的传授。总之,作文教学随意性大,目标模糊。

2.就“学”的方面说,据调查,多数学生缺乏作文的原动力(内驱力),他们惧怕作文,甚至厌烦作文。作文课上,“奉命作文”,不得不咬笔杆,绞脑汁,苦思冥想,拼凑字句,勉强成文。写作毫无兴趣、激情可 言,其效果不佳,当然是可以想象的了。3.就“教”的方面而言,弊端有三:一是作文教学缺乏科学的训练体系,缺乏好的作文教材。在一般的阅 读与写作合编的语文教材中,作文训练特有的规律性难以兼顾,训练序列的渐进性不甚明显,训练的重点又偏 离目标。新编义务教育语文教材编排了三十六个作文训练点,似乎有了一个训练系列,但仍然侧重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所谓常用文体的训练,训练作文的基本能力这根主线还是不够突出。二是重作文练习的数量而 轻质量。学校教学管理中,就作文而言,易于操作的当然是量化管理。故多数学校每学期作文篇数均有量的规 定,一般是写8 篇大作文,教师要精批细改。语文教师多数要教两个班,终日疲于应付作文篇数的达标,而无 力顾及作文训练的“质”的要求了。为了应付领导的检查,学生作文本上朱迹斑斑,本本见红,但所批均为不 痛不痒的套话、空话。其三是教师本身素质令人堪忧。对广大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来说,上阅读课,凭着一本 教参,尚能对付;上到作文课,由于囊中羞涩,就难免捉襟见肘了。其中不少老师自己从来不写文章,或者写 不好文章,写作中的甘苦一无所知,指导学生写作当然是盲人骑瞎马了。

二、病因作了准确诊断,疗救的方略也就不难拟定了。我的思考与对策是以下几点。

1.千方百计诱发、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欲望,努力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心理学和文章学的理论告诉我们,完整的写作应包含写作素养和写作心理两大要素。而写作心理就是指写 作的需要、兴趣、动机和欲望等,其核心是写作动机。什么是动机?动机是一种指向性和集中性的心理动因,它决定着主体的意念、行为,以至情感的趋势和倾向。只有当写作者有了写作动机,对写作产生决定性的认同 感,从而调动有关心理因素,形成写作的心理机制,并将思维循环往复地定向在某一写作对象上,才能有目的 地积极主动地去提笔为文。在学生的作文训练中,写作的主体是缺乏这种心理机制的。我们只要对比一下一般 成人与学生写作心理过程的差异,便可发现这一点。一般人提笔写作,其心理过程是:材料→认识→成文。就 是说,提笔为文者总是经历了一件事,感知了某一材料后,在头脑中形成了某一认识(立意已完成),并在感 情上掀起了波澜(已有情感投入),产生了“一吐为快”的写作欲望,从而提笔写作。学生的作文则不同,它 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有计划有要求的训练。其过程是:命题→立意→选材→构思→写 作。一般地说,我们很难把学生是否有写作欲望纳入训练计划之中。对学生来说,只有“要我写”的硬性任务,而没有“我要写”的需求。这也许就是老师的作文指导难见成效的症结所在。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心理学认为,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我们的作文教学是要设法让学生感受到写作是 学习的需要,生活的需要,未来工作的需要。叶圣陶先生说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的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练习写作,并不是为着给自己捐上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 的头衔,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见丰富,更见充实。”(见《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据此,我们可以组织 学生调查社会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人对写作的需求,请他们现身说法;在作文训练中,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 在假设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各种需要下,练习写作;大力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为“用”而 写,从中体会写作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丝丝缕缕的联系。另一方面,要设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树立 写好作文的信心,激发其写作兴趣。心理学表明,一定量的兴趣积累,可转化为动机。有人用大讲名人学写作 的故事,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神秘感,培养意志力,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介绍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在写 了一人多高的草稿纸后才得以成名。我国著名工人作家胡万春原来识字不多,后刻苦学习,投稿第201次,才在 《文汇报》上发表了第一篇37 个字的短文,但他从此笔耕不辍,终成一代名家。以此激励学生不畏艰难,树立 写好作文的信心。为了诱发兴趣,要给学生以写的自由与自我表现的机会,还要运用评价激励机制,多肯定成 绩,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愉悦。上海有位颇有名气的作家(兼教育家)说过自己成长中的十件小事。他儿时因 出身不好,受歧视,自己也很自卑。一次在校园里遇见老校长,他恭敬地行礼,老校长细细打量他,含笑说: “你就是某某班的×××吧!你的作文我看过,写得很好,你以后好好写,会有出息的。”老校长的话让他兴 奋不已。他想,在一千多学生中,老校长能认出我„„,他看过我的作文又记住我,可见我的作文不一般„„ 这样一想,他不自卑了,写作兴趣、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文章越写越好,日后果成一名作家。可见,写作兴趣 一旦大增,“我要写”的欲望便可历久不衰了。有经验的老师通过办手抄报,编印本班学生优秀习作选,在班 上放大张挂学生的好文章,指导、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等形式,让学生获得较多的“发表”自己文章的机会,满足其发表欲,这些也不失为一种激发作文兴趣的有效办法。

2.必须调整初中作文训练的目标与训练的重点。

以往的初中作文训练总是把目光盯在写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三种所谓“常用文体”上。实际操作中,又自觉或不自觉地求新、求巧、求美,误入一味追求文学性的歧途。我们说,中学作文训练的目的不是培养 作家和小文人,初中更应牢记这一点。学生走向社会或继续深造后,不会写散文、小说,本来就无可厚非,而 且在未来的生活与工作中,他们也无须写什么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因为这三个概念是顺应语文教学的需 要而产生的,在现实生活中,它们并不实指某种具体的文章样式。事实上,社会生活要求写的都是一些针对性 很强的实用文。会写生活中实用性的文章,是一个社会公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需要具有的能力。有人对中日 两国的中学作文训练做了比较,发现日本的作文教学是以训练认识性作文和实用性作文为主,而中国则是以训 练文学性作文为主。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要求学生作文“主题明”“表达巧”“语言美”,结果少数 尖子生可达标,大多数连基本要求也达不到。还是实际一些,将训练目标定为“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具有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等表达能力,会写一般社会生活中实用性的文章。

关于作文训练的重点,我以为应放在培养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上。其含义有二:一是指运用语言文字的基 本功,具体指语句通顺,写字规范、表意清楚,标点正确等;二是指不管写哪一类文章都必须具备的选材、组 段、谋篇、立意、修改等项能力,以及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表达能力。第一点看似简单,实为作 文训练上的一大难点。不少学生到了高中仍然错别字多,词汇贫乏,句子不通。这说明初中生运用语言文字的 基本功尚未过关。这个问题应该在初中阶段很好地解决,其难度很大,切不可等闲视之。关于第二点,学生一 旦有了写作的基本能力,也就掌握了写各类文章的普遍性规律,能够以简驭繁,日后要他们写生活与工作中需 要的实用文,如消息、影评、杂感、贺信、工作总结等,只要对其特殊性稍事了解,也就易如反掌了。3.改进初中作文训练体系与方法。现行的作文训练一般是穿插在阅读教学的各个单元中进行,似乎处在一种附庸的地位。实际上,作文教学 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应该有它独立的教学训练体系。新编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作文训练的安排已 有改进,不过仍然依附于课文阅读,让作文与阅读教材“近距离”结合,这也许正是对初中生作文拔高要求的 祸根。须知,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是很难成为学生仿写的“葫芦文”的。我认为阅读教材与作文教材必须分编。应按照上文说的训练目标与重点来设计编写独立的作文教材。初一初二可以训练作文的基本能力为目标,按 组段、选材、谋篇等作文基本能力以及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来组织训练单元,再将语言文字基 本功的训练糅合进去。初三则参照义务教材五六册的做法,重点训练实用文的写作。各个单元可按照从说到写,从述到作,从单项片断练习到综合成篇练习的模式进行编排,每次训练目标单一(达标即给高分)。一学期 中片断练习应多于成篇练习,多作分解性的练习,设置台阶,最终使成篇练习达标。应该承认学生的作文练习有别于文人的创作,不应该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写成篇的文章;学生的练笔也不应该一开始就进行创作,应允许 学生模仿。学美术的要临摹别人的画,要画石膏模型,画头像(属局部),再画模特儿,最后才能进行创作; 学书法也是从练习基本笔画开始,再临摹碑帖。为什么同样是学习一种技能的写作就不能从分解性的单项片断 练习开始练呢?又为什么刚刚练笔就要求必须是创作,且要“立意新、构思巧”,甚至还要有点“逆向思维” “发散性思维”而不允许模仿呢?要求学生的习作一蹴而就,显然是不科学的。训练序列该变一变了。我认为 作文教材是否可以这样编:①各单元训练目标,配以少量写作知识;②习作例文(可整篇可片断,多选同龄人 佳作,提供多篇例文,从立意、选材、语言、谋篇等多侧面地给学生以启发,以便模仿);③练习题(多用情 境作文题型,写片断或写成篇);④病例评改。以上为主体部分,供课内练习用。此外,还应编入一些课外作 文训练的指导,供师生选用。如写日记、读书札记、随笔,写“放胆文”。可规定每周必须完成的篇数(可以 是片断、几句话)与字数,也可提示写作的范围、要求,不定具体题目。指导学生经常写课外自由作文是课内 作文训练的重要补充,应视为初中作文训练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在作文训 练的具体方法上,要改变过去那种“出题→指导→写作→批改→讲评”循环往复的不变的流程,而代之以更加 灵活的“开放型”的训练步骤。将作文训练放到社会、学习、生活的大环境中去,让学生置身于日常生活与具 体活动中,为解决实际问题,为了“用”而练习写作;或者是把作文训练干脆变成一项具体活动,在活动中,应活动的需要而完成一系列写作训练。(这种训练形式在国外已经流行,限于篇幅,恕不介绍)这种“开放型 ”训练模式,真正做到了“学生为中心”,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为各种实际需要而写,激发了写作兴趣,强化了动机,其训练效果自然是很理想的了。

最后,大力提高语文教师的素质,应是提高初中作文训练效益的最关键的问题。对此,领导与同仁们议论 颇多,各地在启动教育现代化工程中,也已出台了若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与措施,因而无须我在此饶舌 了。

第二篇:加强片断训练___提高习作效益

加强片断训练

提高习作效益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初探

景东县小

杨成金

语文教学必须凭借听说读写的方式扎扎实实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而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又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众所周知,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难度最大。不少学生的作文水平不尽人意:离题、错别字多、语句不通、表达不清楚、主次不分、内容不具体……特别是中年级的学生尤为突出,真是让家长担忧,让老师头疼。如何解决呢?我认为加强片段训练是很好的办法。片段,其本意是一篇文章的某一部分或一段,即整体的一段。片段练习相对篇章练习来说,不强调有明显的开头和结尾,篇幅相对短小,内容相对集中,用时较少,便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人们学习舞蹈、武术、球技等本领,都是从最基础的动作开始练起,一步步训练。小学生学习作文更需要一招一式地训练。最近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效果很不错。具体做法如下:

一、结合阅读教学加强片段训练

阅读重在吸收,习作重在倾吐,习作所需要的谴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很大程度依赖于阅读。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我们的语文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表达形式,是学生获得读写知识,训练读写技能的重要源泉,对学生的语言规范具有引路的作用。所以在课堂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努力开发文本资源,选取教材中蕴含着的读写互促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借鉴、移植内化为自己的习作素养和技能,让课文阅读成为学生习作训练的“搭档”。

1.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地仿写

仿写就如书法中的临摹,是学生写作的良好开端,对初学习作的中年级小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它是以所阅读的文章为例,仿照句、段、篇的写作方法来练习写作的一种方法。教材中的课文是可供模仿的最佳范例,都是经专家审定的典范性佳作,不管是构思立意,还是写作方法、用词造句都值得学生借鉴学习。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仿写自然成了小学生写作文的重要途径和常用的训练形式,也是从阅读到独立习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借助范文指导学生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写作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只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就能水到渠成。比如学习了《桂林山水》后,我让学生模仿作者综合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描写漓江水和桂林山特点写作方法,练习写一个事物,如“这座公园里的花真多啊,多得——;公园里的花真美啊,美得——;公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同时引导学生模仿文中“总-分-总”的结构写家乡的山水。

又如学习《花的勇气》后,我便让学生仿写《——的勇气》。有的学生写了《小草的勇气》,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在石缝中茁壮生长的小草的吃惊与敬佩;有的学生写《飞蛾的勇气》,认为小飞蛾的“挣 扎”,是在生命面临威胁时的一种抗争,无论怎样危险,无论能否逃生,它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努力,给人深深的震憾;有个学生写《我的勇气》,她在习作中写到:“我的爸妈去外地打工了,每年只回家一两次,我在外婆的呵护下生活。慢慢的我也学会了照顾外婆。双休日外婆买菜我提菜,下午回家我学做饭。外婆生病住院,我去医院照顾她……我觉得我是个有勇气的孩子!”通过这些仿写,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而且明白了: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对一切风风雨雨,无论你多么弱小,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2.指导学生富有创意地续写

课文中某些内容有意不写或写得简略,叙述描写留有余地,为学生提供想象、思考的空间。教师教学时可借助教材中的内容适当引导学生推测、想象,以片断习作的形式把文中的“空白”补充出来。这样既充分利用了手头的教材,又能借助学生解读文学作品,体味语言魅力的情趣,激发习作的灵感和欲望,有利于降低习作的难度。比如,学习《鸟的天堂》时,文中写到:“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我便让学生想象,鸟儿还有哪些形态、颜色、动作等,先说说,然后写下来。学习《火烧云》一课,我让学生结合日常观察,想象云彩还有什么样子的,把它的形态、颜色及变化写下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文章虽然已经结尾了,但是意犹未尽,留下了耐人寻味的“空白”,给人以深思遐想的余地,我引导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起点,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经验展开合理的想象,续写“大陆的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之后……”《中彩那天》一文中写到:“我听到父 亲进门的脚步声,接着听到他在拨电话号码,是打给库伯的。”教学时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把父亲与库伯打电话的语言续写下来。这是其中一个学生写的:

父亲:喂,库先生,您好。在忙什么呀?

库伯:您好,先生。我正在整理材料,有事吗? 父亲:您还记得我帮您买的那张彩票吗? 库伯:您不说我差点忘记了,怎么啦?

父亲:恭喜您,那张彩票中大奖啦!奖品是一辆奔驰牌汽车。库伯:是吗?您没跟我开玩笑吧?

父亲:是真的,我怎么会跟您开玩笑呢?您来把车开回家吧!

库伯:车子您留下用吧!我已经有车了。您不是正需要一辆车吗!父亲:谢谢您的好意,这车是您的,我不能要。库伯:别推辞了,这车就送给您吧!

父亲:不!我决不能要应该属于您的车。否则我会不安心的。库伯:好,那谢谢您!明天我派人来开车。父亲:不用客气。再见,库先生!库伯:再见,先生!

此片段把两人的对话内容描写得清楚、具体、生动,而且把父亲的诚实守信的品质表现得很深刻。

3.指导学生富有情趣地改写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教师指导学生对一些课文进行恰当地改写,不但可以进一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把所学的优美词句与写作方法加以运用。改写要针对不同类型的课文而采用不同的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学习《鸟的天堂》后,可以抓住课文描写景物条理清楚、动静结合、用词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第一人称来改写导游词,倡导运用文中的优美词句。学习《颐和园》《长城》等文章,则引导学生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把课文改写成导游词。

而对古诗词,教学时要注意情景的创设,指导学生改写。如张继 的《枫桥夜泊》是一首表达孤独、寂寞、忧愁的诗,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在秋风萧瑟的夜晚,诗人张继孤身一人坐船来到江南。他将船停在枫桥边,漫天下着霜雪,真是寒气袭人,看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点点灯火,听着乌鸦凄惨的叫声和寒山寺悠扬回荡的钟声,肯定是愁绪万千,难以入眠。相信此时此刻的张继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你能帮他把内心的话说出来吗?这样,学生很容易通过角色体验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有学生写到:“好寂寞好凄凉的夜晚啊!此时,我的老母亲在干什么呢?她的身体好些了吗?我现在不能照顾她,真是感到愧疚啊。我的孩子一定睡着了,是不是梦里还在叫爸爸呢?我多么想现在就回到家里,回到亲人身边,一家老小在一起和和美美的过日子,享受天伦之乐呀!然而……”这是学生真情的流露,她已经充分走进了文本,与诗人的心紧紧交融在一起了。再如,学了《四时田园杂兴》后,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合理想象,创造性地改写这首诗,把农家夏天农忙时节的劳动场面描绘出来。此外,我们还可以把学生喜欢的叙事性的课文改写成课本剧,并让学生演一演;可以把古诗改成近体诗;可以进行人称转换类的改写……但无论怎样改,都要改出情趣,改出新意,在改中积累,在改中提高。

4.指导学生富有情感地写读后感

学生作为一名读者,阅读后总会产生情感共鸣,有自己的体会与感悟。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各自独特的感受写出来,不但能加深对课文情感的体验,还能使自己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较好地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指导学生写读后感的片段练习,主要针对情感表达比较丰富的课文。比如阅读了《永生的眼睛》《触摸春天》后,可以根据学生对文中作者情感的感悟,引导他们以“珍爱生命”为题,结合生活实际写一则读后感。学了《全神贯注》《纪昌学射》等课文,又可让学生以“专心学习”为题的读后感。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都是因“情”而作,字字句句都浸透着作者的“情”。教师要通过阅读引导学生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当学生体验到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时,又要善于抓住这个情感交融的时机进行片段练习,让片段练习成为学生情感宣泄的出口。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勤写片断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流丰盈,溪流自然活活泼泼地昼夜不息。”这说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学生习作的源泉。按道理来说,学生的作文材料是写不完的,可是有很多学生却抓破头皮也不知道该写什么,憋了半天才写出几个字。这是因为他们对生活缺少观察和体验,对身边的事物麻木不仁。所以要让学生写出真实具体的文章,首先就要让他们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体验生活,同时把观察和练笔有机结合起来,用片段训练将它落到实处。将素材积累起来,到写整篇文章时就可以信手拈来,落笔成文。

例如,有一天正在上课,忽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暴雨倾盆,风把窗户吹得叭叭直响。学生们都无心上课,抬头向窗外望去,有的甚至站起来了。我便因势利导,借机让学生走到窗前观察、欣赏雨景,并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后来一交流,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写得比较具体、生动。此外,我们可以结合班校活动进行片段练习,引导学 6 生把活动中的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写下来。活动为学生提供信息,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就是掌握写作材料的过程,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发挥主动性越投入得到的材料就越多,对客观事物才有比较全面深刻的认识,也才有可能写具体、写丰富。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鼓励学生勤写片段,把自己所见、所闻、所做、所想中比较有意义的材料写下来。将素材积累起来,到写整篇文章时就可以信手拈来,落笔成文。同时对学生的点滴进步都给予肯定,对不足加以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练笔习惯。

三、以片段训练突破篇章作文的难关

在实际的作文中,很多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内容写不具体,描写不细致,重点不突出,主次不分明”,这些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为了突破这些难关,在作文教学课前的一个星期里,我会分步走,根据作文的内容和要求,有计划地安排几个片段练习。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作文是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教学前我特意安排了几次人物描写的专项训练: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综合描写等。在综合描写的片段训练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本班的一个同学,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特征。写的时候,文中不准出现被写者的姓名,写好后读出来让大家猜猜自己描写的是谁。学生对这样的训练很感兴趣,效果较好。同时我专门把班级中长得很像的同学挑出来,引导学生对比描写,从而突出人物的外貌特点。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课文《全神贯注》时,我让学生把文 7 中描写罗丹修改塑像的动作、神态的语句找出来,认真读读,学习作者描写动作细节的方法,观察身边人物的某一动作,再把写下来。

有时候,为了让学生学会围绕一个中心把内容写具体,我还会给他们一句话,让他们提出几个问题来打开思路,扩写片段。例如,“他笑了。”可引导学生围绕“他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笑?为什么笑?笑得怎么样?对别人有什么影响?”等问题,结合自己的经历把内容写具体。写完后,挑选几个片段做点评、赏析,集体修改,总结方法,自改互改,共同提高。加强作文片段训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写好篇章作文。只有通过这样一个一个的单项训练,学生的作文“瓶颈”才会得到逐步的解决,篇章作文才能水到渠成。

片段训练符合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到整体,有利于习作基本功的训练。它难度低,不求全,要求单一,容易写,又随时可以知道自己练习的结果,这可以使全体同学、特别是作文水平中下的学生,看到自己的能力,增强自己的信心,提高写作兴趣和积极性。片段训练也为学生创设了自由倾吐的氛围,使课堂积极、活泼、开朗,使作文进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有材料就写,有情就抒,的确是提高中年级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有效形式。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挖掘习作空间,引导学生观察和体验生活,将片段训练恰当地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第三篇: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益

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之我见

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新气象的教学课堂。而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基础教育地理课程改革的成败,且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是实施素质教育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广大地理教学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社会的发展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就要优化教育资源,整合具体的操作过程。

一、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育者要先受教育”。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工作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洗脑”与“充电”乃大势所趋,教师教育要优先发展。地理教师必须坚持依法执教与以德施教相结合,不断追求多元化的继续教育,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努力改善智能结构,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和身心素质,不断更新和拓展地理课程基础知识和前沿知识,掌握现代教学方法和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必须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教学媒体的开发、利用,参与网络教育和学习,钻研地理教育教学的艺术,会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能关爱学生,正确评价地理学习,与其他课程的教师团结协作,成为综合型、事业型教师,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塑造高尚的师德风范和扎实的业务功底。勿庸置疑,高素质的地理教师是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益的先决条件。

二、把握课程目标导向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世界知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指出:“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动力”。成功的地理教师都十分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会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灵活选用讲故事、做游戏、猜谜语、举实例、展邮票、编歌谣、搞竞赛、析案例、搞辩论等形式,有意识地拨动学生的心弦。如学习“多变的天气”一节时,让学生一人说一个例子来证实天气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既有好的影响,也有坏的影响。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之中,很快就认识到了天气的变化无常,认识到了天气预报的重要性,从而很快的掌握了简单的天气符号。

美国心理学家布格尔斯基认为“兴趣和注意来自成功。”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和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给不同水平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创设公平竞争和追求成功的机会。“跳一跳,够得着”,让学生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功乐趣,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进一步增强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我好学”,再到“我乐学”的递进转变,形成具有内在动力的良性学习机制,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供有力保障。

三、贯彻正确的学法指导!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说明:在人的学习中,技能和智慧比知识更重要。善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培育学生自立精神,养成学生自探习惯,铸就学生自强意志是教师的真本事。正如世界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认为的“教给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的知识是教学的最高技巧所在。”

初中地理新课程的着眼点是学生,这要求教师从“学生的学”出发,放弃以“教师的教”为主的传统方法,指导学生读书、理解和自悟,指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交给学生一把学好地理的“金钥匙”。地理课程图文并重,包括地图在内的地理图像是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图文对照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掌握读文、读图方法和思维技巧,会研读教材、理顺关系、分清主次、质疑解疑;会分析图像,即以图释文、以文解图、图文转换;会归纳、比较、分析因果关系;会自主选题、研题,在体验中学习;会掌握各种学习技巧和解题方法。在指导学法时,教师要放下架子,既为学生的“良师”,又为学生的“益友”,善于欣赏学生,善于发现学生身心上和学习中的“闪光点”,善于换位思考,提倡“研究性学习”,坚持新旧结合、图文结合、教学结合、读思结合、讲练结合、情智结合、文理结合和学用结合等“八个结合”,给学生的学习提供引路、导航的作用,促进学生形成“我会学”的好局面。

四、凸现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与学双边互动的和谐、协调、默契程度,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益高低的重要标准,而教学模式对课堂双边互动和教学效益影响很大。地理教师应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科学先进、灵活多样的模式,让学生既动眼、动耳、动手,又动脑、动口、动心。

第四篇: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益

众所周知,数学是中学生升学考试中必须拿高分的学科。但是,据我所知,在实际教学中,长期以来,数学教学所用时间都是最多的,但是效果却不是都尽如人意。纵观当今的初中数学课堂,“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面向少数学生”的现象还较为普遍,这样就必然造成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在大力倡导“核心素养”的今天,我们有必要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上下一番功夫。

如何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益?笔者把自己的一些浅见写出来,以就教于方家。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学生领会知识的过程大体上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形成感性知识的阶段;二是形成理性知识的阶段。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也认为,知觉和表象是形成科学概念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领会数学知识首先是形成感性知识,这种感性知识是关于数与形的一些具体认识,是对具体的数、形对象的感觉、知觉以及形成的表象。

例如,在有理数的教学中,利用地势相对于海平面的高低来说明正数与负数及其联系;利用在数轴上表示一个数的点离开原点距离来说明一个数的绝对值;利用物体在直线上运动后位置移动的结果来建立有理数相加的运算法则等,都是通过有关实际事物的感知和表象来形成感性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充实实际事物的材料,通过直观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形成比较真切的感性知识,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形成理性知识。

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老师一般都采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多个一次函数的图像,通过观察和引导,让学生对数量变化的认识产生质的变化后,提出“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概括性判断,并得出了当k>0时,y=kx+b的图像主要在一、三象限,经过二、四象限,且y随x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这就是理性认识。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力求生动而直观

数学是一门产生于具体事物而适用于现实生活的科学。历史学家认为埃及的几何学起源于尼罗河泛滥后的土地重新测量,而今的数学知识,哪一个又不是由具体中抽象出来的呢?可以想象,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离开了物体在直线上进行的方向位置的移动,学生怎么能认识有理数的运算法则呢?在几何里,如不是借以经过一已知点与已知直线相交的无数条直线的直观图形,又怎么能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和垂线的性质呢?由此可见,对具体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具体事物的形象,因为具体事物的形象才能给人以生动而直观的感受,才可能使学生在活生生的现实情景中获得知识。

数学教学使学生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方面都得到发展,例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性质时若用滑动的平行四边形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平行四边形模型在滑动过程中,它的对边、对角和它的对角线有什么不变特征、并通过度量,各自会得到自己的结论。这是一种富有兴趣的探索,三条基本性质是易于发现的。教数学就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学会观察,学会想象,还要学会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论证。而今网络的发达,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都为生动直观的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教师要善于运用。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能否实现,与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直接相关,把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渗透在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的教学,如在直观启发下的观察、提问、实验,比之死板硬套的教学,效果是完全不同的。

例如在“三角形的高”的教学中,当给出“高”的定义后,如果教师设置这样一些课堂练习:

(1)由下面已知点A(或A’),作一直线段BC(B’C’)的高

A A’

B____________________C B’____________________C’

(2)分别确定以下三角形AC边上的高

然后再按教材讲解任意三角形三条高的作法。这样,不仅使学生对高的概念得到了独立的思考,而且可以调动学生从具体图形变化过程中探寻几何规律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作任意三角形的三条高奠定了基础。相反地,当给出高的定义后,教师按教材内容直接讲解作任意三角形的定义,教师按教材内容直接讲解作任意三角形的三条高,由于还没有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学生的思维活动还没有启动,所以在学生独立作业后发现,学生认识不准确,所作的高不垂直,高的位置也不确定。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1)科学地安排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教学内容安排的科学性是分不开的。教学内容反映一堂课的教学目的与重点,学生知识水平的优劣又直接关系到教学内容能否完成。

(2)运用切合实际的教法。初中数学的教法主要有:讲授、??答、读书指导、演示、实验、练习、讨论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教学对象的认识规律来确定。

(3)开展适当竞赛,提高学习热情。适当开展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学生在竞赛条件下比在平时正常条件下往往能更加努力学习。

第五篇:农村初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农村初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会盟二中 蒋羽佳

怎样才算是一堂高效率的课?根据天津教科院王敏勤教授的理论和我们的实践,我们认为:应从四个问题去评判:你打算这节课让学生获得什么(目标问题)?你打算用多长时间让学生获得(效率问题)?你打算让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你怎么知道学生已经达到了你的要求,有多少学生达到了你的要求(达标问题)?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也要从以上四个问题着手。在研究中,分析师生行为中制约课堂教学效益提高的因素,研读有关教育理论和先进经验,优化课堂结构和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减少教师无效劳动,提高工作效率。对学生进行学法培训,引导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法,减少无效行为,提高学习效率。经过多年的努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其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师的业务素质,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2008年12月,我校举行孟津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现场会,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模式,得到了与会市教研室,县教育局和各兄弟乡镇、学校的一致好评,他们也提出来中肯的建议:继续深化研究如何减少师生的无效劳动,提高课堂效益,切实形成自己的特色亮点。秉承这一建议,我们认真学习各地的高效课堂模式,结合自身的实践,梳理出了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诸多因素,并作了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正确制定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

问题 农村教师因受条件制约,自身业务素质不高,缺乏名师指点,外出交流机会较少,在三维目标的制定,达成方面存在诸多问题:教师虽然认识到了三维目标设计很重要,但不能从教学实际出发,往往是照抄教参或其他资料。三维目标整体性缺位,重视知识目标,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目标之间缺乏衔接和层次性。目标设定过高过大,不切实际。过于笼统和抽象,缺乏针对性。在听课中经常发现教师不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和学生的思路不一致,难以形成一致的目标和和谐密切的配合。

对策 教师要充分认识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合理地设立教学目标,合理的教学目标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教学活动起到指向、激励和标准的作用。教学目标不是形式,而是对整堂课的提纲挈领。课中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都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的。教学目标必须做到教师知道自己要做什么,通过什么去做,做到什么程度。关键是学生知道做什么,该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就是目标,切实可行的目标,而且可评价。我越来越感觉教师如同是一名医生,在制定教学目标时犹如在开要方:吃什么药,怎么服用,一天几次,每次几粒。

教师要学会科学的制定学习目标 首先,依据课程标准对教材进行深刻的分析和领会,是我们进行教学目标设计最基本的依据。

其次,教学目标的确定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最后,设计课时教学目标必须建立在对教材、课标认真钻研和领会以及对学生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教材结构和教学目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在这个前提下,再根据每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合理地制定课时的教学目标。要在分析教材的基础上弄清本课时基本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基本要求是什么;找出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社会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结合点;然后,分析、思考、挖掘蕴涵在教材内容中的基本观点、方法和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因素是什么;根据上述内容按照三维目标分别加以梳理和概括,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

(二)提高学生自学效益的研究

在现实教学中,在教师提供给学生的自学提纲中,经常发现学生自学问题设计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学的问题偏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仅就知识点提问题,就问题而问题,缺乏生活性;问题的设计紧紧围绕课本知识点,答案固定,思维固定,缺乏开放性;问题的提出笼统、呆板,有时直指结论,有时过于深奥的问题,让学生无从下手,缺乏层次性;问题的设计忽视知识的发生过程,忽视学生的认知规律,简单的一问一答,缺乏探究性。以上问题的存在不但无益于学生的自学,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学生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纪律性差等。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非一日之功,我们重点讲一下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问题。在骨干教师培训期间,参观新乡十中和河师大附中,从他们的经验中得知,他们在开学的一周或一段时间要对学生进行各学科的专门的学习方法培训,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入门后会和教师密切配合,就思品学科来讲,我给学生讲解教材的编排思路,对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指导,久而久之,学习效率大幅度提高。

为较好解决这一问题,结合本人实践,和政治教研组全体同志的努力,借鉴他人先进经验,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探索,收效较好。

1.微调自学时间安排,保证学生自学时间和自学效果。

起初我校计划当堂“自学----互助----检测”,在执行中自学时间不易控制,又有蜻蜓点水之感。在骨干教师培训中学习了河师大附中的经验后,建议学校调整为35+10模式,学校明确规定:自学时间限定在10分钟,自学问题设计3-5个,时间安排在每节课的最后,当节课完不成任务的可在课后完成;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自学目标和自学问题,起到精彩节目预告的效果,激发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教师及时检查自学笔记或学案,确保自学效果。

2.优化自学方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结合先进经验,我们把自学方案分解为:自主预习,自主达标,自觉提问和自我评价。加强学法研究,培养“四自”能力。我们对“四自”解读是:

自主预习主要要求学生阅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和层次。

自主达标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设计的自学问题或学案习题,检测学生预习的效果,找出预习中的疑问。

自觉提问主要引导学生及时向教师或小组长提出自己的疑问,为互助探究提供依据。自我评价是帮助学生在学习一阶段后作总结,并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学习。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对自主达标的记录和评定;二是学习的心得体会和成果汇报,学生可以就疑难问题询问老师,师生共同讨论,也可以是学生得意之处的汇报,这是教师挖掘和留住最佳学习方法的契机,因为往往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是最好最适合他们的方法。

3.教师认真研究课标和教材,精心设计自学问题。(1)认真研究课标和教材,问题设计具有针对性。

(2)研究学生,新颖别致,贴近生活,问题设计具有趣味性。(3)研究思路,循循善诱,步步深入,问题设计具有层次性。

(4)研究生活,与热点问题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问题设计讲求时代性。(5)研究群体,面向全体,兼顾全局,问题设计具有开放性。

4.指导学生有效阅读,读出思品教材的趣味性,使学生有明确的收获。(1)要注重把握这门课程的特点,注意积累学习经验,总结规律。《思想品德》课主要解决三个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2)通读课文——总体认识教材内容,做到“细和精”。

5.认真落实预习效果检查制度,及时收集整理学生预习中遇到的问题,为下阶段的学习提供教学依据。

(三)提高思品课堂互助探究活动效益的研究

在日常教学中,经过调查发现,导致课堂互助探究活动效益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教师方面:问题设计过多,讨论过滥;缺乏有效的组织和管理,许多教师在出示一些问题后,马上组织课堂讨论,并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忽视巩固和拓展课堂讨论的效益;分组不科学等。

学生方面:学生对探究讨论准备不充分,讨论偏离学习目标和教师的主题;积极性不高,缺乏探究后的总结。

课堂互助探究的主要方式是课堂讨论,要解决存在的问题,我们采用的提高课堂讨论有效性的策略有:

1.精心选择课堂讨论互助内容

课堂讨论的内容直接关系到课堂讨论的质量,所以,作为课堂讨论的“总指挥”,我们要因材施“论”,精心选择具有一定讨论价值的内容,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大脑皮层的高度兴奋,并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动,讨论过程往往会变得主动而富有生气,学生的积极性也被调动起来了。

(1)课堂讨论的内容要针对学生共同存在、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也可以结合教材中的相关材料,以引起每一位同学的思索,教师也可以从中起到点拨的作用,从而使全班同学共同提高。

(2)选择的讨论题难易度要略高于全班的平均水平。如果太低,讨论就失去了意义;如果难度太高,就脱离了实际。讨论既无结果,又浪费了时间。

(3)课堂讨论的内容可以是教材的重点、难点。越是教材的核心问题越需要学生去理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入角色,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2.一节课2-3个针对主要内容的探究活动足矣,多了也探不到,究不深。3.正确选择课堂讨论的时机,俗话说得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关键是要我们还要根据课时的实际情况,准确把握课堂讨论的时机。

(1)当学生思维不顺畅时,教师要灵活机动,随机应变,设计思维“陷阱”,让学生产生疑问,及时组织学生讨论。此时,学生学习兴趣高涨,讨论也会热烈,效果也最好。

(2)课堂教学中,一些思维活跃的同学提出的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可以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作为德育工作者,面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对象——一个个充满了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我们更应从生命的高度认识、把握课堂教学,运用教学机智,优化课堂问题情境,巧架预设与生成的桥梁,变空洞的说教为鲜活的探究,建构动态生成、充满情趣的课堂,引领导行,达到育人与求知的和谐统一。

4.选择合适的课堂讨论方式

目前课堂教学中采用的讨论方式主要有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桌讨论三种,教师要根据问题的类型,课堂的情境,课时的安排,灵活选择合适的讨论方式。三种讨论方式适合不同情况:全班讨论,一般是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或遇到有争议的问题时,由教师提出来,然后由老师控制局面,学生各抒己见进行讨论;小组讨论比较灵活,小组应有一个学习程度好,能组织讨论的学生为核心,小组讨论可围绕全班的共同问题展开讨论,也可以针对本组成员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每个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一般用于难度不大,或课堂上遇到“冷场”,可采取小组讨论;同桌讨论,适合只需相互提醒,启发,就能有结果,或适合相互检查的讨论内容,这种讨论方式更灵活,在课堂教学中值得总结并经常开展。选择合适的课堂讨论方式,对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处理讨论活动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课堂讨论既要突出生生互动,又要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出不同观点的碰撞,师生互动体现情感的交流与理智的调节。

5.积极营造民主的讨论氛围 6.留给学生合理的讨论时间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教师在出示一些问题后,马上组织课堂讨论,并没有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讨论能深刻吗?学习是学生内心的感受过程,学生解决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要经过较为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完成,没有充裕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充其量只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有时还会产生“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课堂讨论收效甚微。

因此,教师在提出问题后,必须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一旦学生经过了自己酝酿和思考,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才能有话可说,有观点可讲,讨论时才会深入,才会有心灵的交汇、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才会有新知识、新观点的不断涌现和迸发。

7.在讨论中注重教师的引导与调控

8.正确处理讨论的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的关系

(1)小组讨论后教师要及时组织班级交流

班级交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全班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活动,是小组讨论的延续与深入,主要任务是,解决小组讨论阶段遗留的有争议的问题。一方面,使学生的思维火花再一次闪光,并发生碰撞。另一方面,通过交流,巩固和强化大家业已达成共识的知识、观点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与策略。班级交流的主要意义首先是尊重和肯定每个学生及每个小组集体自主探究的成果,给学生展示自己、欣赏自己的机会,从中获取成功的体验,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进取心和创新精神;其次学生可以进一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2)讨论后要及时的评价总结

讨论中,大多数学生会积极思考,分析,进行热烈争论,但他们最关心的是大多数学生及教师对问题的理解,及教师对自己的见解的评价。因此教师要在所讨论的问题的价值已被充分挖掘出来后及时小结。分类分析学生见解,充分肯定正确意见,保护学生积极性。同时,也澄清一些模糊认识,对一些错误见解也应选择适当语言加以排除。

(3)讨论后重视过程性评价

评价要重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有些教师对课堂讨论只重视终结性评价而忽视了过程性评价,使学生在课堂讨论时失去了动力。其实,许多学生在讨论的关键之处都在观察教师的评价,他们想知道,老师对他们的发言是如何看待的?当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行为,比如表达自己独到的见解或创新思维时,教师如能及时地给予相应的肯定和鼓励,就会使学生产生某种心理满足,形成愉悦的心境,从而可以激发其继续进行探讨的兴趣和热情。

这就要求教师除对讨论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更要注重对讨论过程的评价。注重对讨论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情绪状态的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使评价成为课堂讨论的助推器。

9.巩固和拓展课堂讨论的效益

(1)课堂讨论后可以结合讨论的内容有针对性布置一些练习。

课堂总是具有一定时间限制的,有的问题在课堂上虽讨论过了,但学生可能只得到些零碎的知识,没能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时候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或者又产生新的问题。这就需要布置一定的练习,使课堂讨论得到延伸和拓展,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进而内化为素质,引导学生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和解答问题。

(2)指导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来巩固和拓展课堂讨论的成果。

课堂讨论不应只给学生一个简单的结论,而应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

(四)提高思品课堂检测效益的研究

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影响课堂检测效益的因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师检测习题过多,导致时间不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答题技能培训,学生答题失误较多;教师评讲面面俱到,或只改优生,效率低,易挫伤学生积极性;检测习题设计质量较低,缺乏探究性,开放性。

解决问题的具体做法有: 1.教师方面问题的解决

(1)检测问题拟订:当堂检测问题应课前设计;主观性习题与客观性习题相结合,依据中招试题的命题理念,题型要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题量安排要适中,4-5题即可;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依据学情,精心构建问题链;问题的设置要注重生活化、时政性、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探究性、开放性,要具有一定的层次和梯度;教师要提前做出答案,准备好“要点提示”。

(2)检测时间:“当堂检测”宜采用10分钟左右,教师应关注学生答题状况,适时加强调控。

(3)批阅形式:体现层次性,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早完成的同学由教师批阅、无问题后参与批阅、最后小组批阅未批者。应在科学、高效上多下工夫。

(4)教师点拨:教师只对答题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及答题应注意的技巧进行点播、强调,点出方法和技巧。

(5)当堂矫正:下发答案“要点提示”,对照研讨,明确道理,规范语言,查漏补缺,鼓励创新,当堂改正在试卷上。

(6)二次反馈:要求检测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同学课下将问题再次整理在纠错本上,以系统、深刻理解此问题。

2.学生方面问题的解决

(1)教师加强对学生进行解题方法与思路的培训,切实减少学生在检测中的失误,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融洽师生关系,进一步提高课堂学习效益。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检测,小考当大考看,思想上重视,大考当小考,缓解压力。(3)教育学生认真做好检测总结,及时发现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纠正。

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做的事很多,如学校的制度保障,教研部门的协力攻关研究解决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等等。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一届的学生情况不同,需要教师长期坚持教研。只要坚持,校风教风学风会转变的,我校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加美好。

符合有魂、有神、有序、有生、有色、有效六项标准的堪称优质课。

有魂是指: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正确,切实将具体务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置于三维教学目标之首,并真正予以落实。

有神是指: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教学氛围民主和谐,教师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能够充满激情,满怀深情地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开展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全体学生都能积极、热情参与教学活动,情绪饱满、思维活跃、发言踊跃。

有序是指:能够采用板块形式进行教学设计,板块之间的过渡紧凑、自然,教学思路清晰,结构构建合理。设计的活动精而适量;设计的情境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富有吸引力、感染力;设计的问题思维含量高,利于启迪开拓学生的思维,整个教学过程优化顺畅。

有生是指:课堂要有新生成的知识,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课堂因生成而精彩。预设与生成是思品课的根本属性,包括:知识的生成和情感的生成。

有色是指:有比较鲜明的教学特色,教师彰显个人魅力和个人风采,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坚持科学性的前提下,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

有效是指:教学效率高、效果好,即三维目标达成,学生学有收获。具体地说,知识、方法获得有效,学习能力提高有效,情感道德得到提升。从长远上看,有效是指通过一段或较长时间的思品课教学,学生不仅丰富了知识,增长了终身学习的能力,而且加快了良好品质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发展。

以上内容节选自北京市政治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胡云琬老师在2010年第六届全国思想品德优质课评选的点评.

下载提高初中作文训练效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提高初中作文训练效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益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益 (未改)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多年来,语文教学的效益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从小学到中学的十二年或十年之间,语文课所用的时间占全部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居......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创新课堂教学提高学习效率 创新课堂教学 提高学习效率 数字化社会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可是作为培育新世纪人才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却效益不高。在新......

    11010010110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益初

    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益初探 南京市第五十四中学 顾 敏 常常听同行们埋怨现在思想政治课不好教,教学内容要么晦涩、枯燥、乏味、空洞(初三内容),要么幼稚无聊(初一内容),而且教材......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现代文阅读教学效益之我见(精选合集)

    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现代文阅读教学效益之我见 唐九林 南京市六合区乌石中学 江苏省 211501中考语文试卷中的得分点除作文外,当数阅读分析,尤其是现代文阅读,因此想取得理想成绩......

    提高课堂效益论文[范文模版]

    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是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如减少作业批改工作量的一个有效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使......

    如何提高养猪场效益.[5篇材料]

    如何提高养猪场效益 ——4:6:5饲养原则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对肉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养殖业也开始从一家......

    提高旅游效益经验交流材料

    提高旅游效益经验交流材料 提高旅游效益经验交流材料 2015年,xxxx继续以围绕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布局,充分挖掘xxxx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以打造“文化旅游名城、产业发达的工业......

    如何提高新员工工作效益

    提高员工工作效益,首先搞好职工培训,使员工了解工作类型与企业文化,其次进行明确的考核与激励,提高员工积极性。新员工是非组织社会化群体,是人力资源配置的基础。这一群体的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