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2017年经济体制改革

时间:2019-05-13 13:04: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黔西南州2017年经济体制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黔西南州2017年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篇:黔西南州2017年经济体制改革

黔西南州2017年经济体制改革

重点任务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州发改委2017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发〔2017〕16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黔西南州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结合实际,制定2017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工作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两条腿”走新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改革精准落地,提高改革整体效能,扩大改革受益面,更好发挥改革牵引作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释放发展新动力,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二、重点任务

(一)更加扎实有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扎实有效去产能。贯彻落实《黔西南州煤炭工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实施方案》(州府发〔2017〕13号),逐步关闭淘汰30万吨/年以下煤矿12处(9万吨/年煤矿7处、15万吨/年煤矿2处、21万吨/年煤矿1处、30万吨/年煤矿2处)、压减煤矿产能144万吨,加快推进煤炭工业转型升级。完成黔西南州聚鑫工贸总公司“地条钢”生产设备拆除,全面取缔“地条钢”。建立健全打击取缔“地条钢”长效机制,防止“地条钢”生产行为死灰复燃。扎实做好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职工安置工作,对化解过剩产能中生产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及所在区域环保政策、依法参加失业保险并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上年度未裁员或裁员率低于统筹地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企业财务制度健全、管理运行规范所有企业纳入稳岗补贴实施范围,由失业保险基金按不超过该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稳岗补贴。(牵头单位:州发改委、州工信委、州财政局、州能源局、州人社局)2.因地施策去库存。把去库存与促进人口城镇化结合起来,做好有关保障房和住房政策的衔接,探索制定过剩商业地产向健康养老、文化体育等领域转移的配套政策,减少重复建设。(牵头单位:州住建局、州发改委、州文广局)3.积极稳妥去杠杆。贯彻落实贵州省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实施意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市场化、法制化债转股,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委托实施机构发行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专项债券,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引导企业业务结构重组,多措并举盘活企业存量资产,推动降低企业杠杆率。引导部分社会资金转化为社会资本,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牵头单位:州发改委、)4.多措并举降成本。出台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工作方案,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11亿元。(牵头单位: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国税局、州地税局、州金融办)加快完善地方金融体系,出台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考核新办法,全年降低融资成本3亿元。(牵头单位:州金融办、银监局、人行贵黔西南州中心支行、州发改委)落实扩大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范围,提高科 — 2 — 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推广商业健康保险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试点等政策,进一步清理我州设立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管理的经营服务性收费,对依法保留的收费项目实行目录管理。力争全年降低税费成本5.7亿元左右。(牵头单位:州财政局、州国税局、州地税局、州发改委)加快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支持物流企业拓展多式联运模式,实施物流业示范试点工程,加快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促进“黔货出山”。全年降低企业物流成本0.2亿元左右。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生产总值比率下降到26%左右。(牵头单位:州发改委、州交通局、州商粮局)加快推进电力体制改革,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进一步扩大电力市场化交易的范围和规模,在2016年基础上,将参与直接交易用户的范围扩大到所有大工业用户。鼓励年用电量30万千瓦时以上一般工商业用户参与市场化交易。积极培育售电侧市场主体,深入推进兴义市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工程,试行对部分特殊行业用户基本电费据实计收,完善两部制电价用户基本电价计收方式。进一步推进兴义市地方电网与南方电网互联互通工作。全年为企业降成本2亿元。(牵头单位:州工信委)推进行政许可标准化建设,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提高审批效率,改进服务水平,全面达到标准规定的各项要求。(牵头单位:州编委办、州质监局、州政务服务中心)5.精准加力补短板。积极推动网络扶贫工作,组织实施一批覆盖广、带动强的网络扶贫示范项目,积极推动“大扶贫”与“大数据”融合创新发展。(牵头单位:州发改委、农发行黔西南分行)积

— 3 — 极争取重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建设项目,加强旅游景区建设,促进旅游带动就业,助推扶贫攻坚。州级继续延用管好用好贵州脱贫攻坚投资基金扶贫产业子基金。实施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活动,实现对口帮扶深度贫困乡镇全覆盖。加快推进2017年10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确保2017年底前完成住房主体工程建设。(牵头单位:州发改委、州扶贫办、州农委、州财政局、州旅发委、州移民局、州工信委、州国资局、州工商联)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成网”工程,深入开展高速公路建设攻坚决战、农村公路三年会战,推进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建设试点申报工作,加快实施电网工程改造。大力推进黔西南州充电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确保充电设施建设及时顺利落地,并合理核定充电服务费。(牵头单位:州发改委、州交通局、州铁建办、兴义机场、州住建局、州能源局、兴义供电局、兴义市电力公司)大力推进“新两基”攻坚。完成“普十五”工作任务,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普安县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大力实施医疗卫生“百院建设工程”,全面推进10所“百院大战”建设项目,加强疾控体系标准化建设。(牵头单位:州教育局、州卫计委)6.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继续推进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大州建设,让绿色农产品走出大山、风行天下、普惠农民。(牵头单位:州农委、州商粮局)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支持开展地方特色农业保险试点。用好用足国家政策,结合我州实际,逐步扩大农业保险险种和范围,— 4 — 建立健全我州农业风险转移分散和保障机制,为现代农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贫困户脱贫提供有力保障。开展粮食作物、生猪和蔬菜价格保险试点。(牵头单位:州金融办、州财政局、州银监局)7.持续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于市场机制能有效调节的经济活动,一律取消审批。对于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要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对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各地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基层管理。凡是不用国家、省级和州级财政投资的项目审批权,一律下放到县(市、新区)。(牵头单位:州编委办、州政务服务中心)有序推进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落实,动态管理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按照省取消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修订并公布新版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牵头单位:州编委办、州发改委)加快推进我州12315消费维权投诉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州工商局)推进政府数据互联开放共享机制改革,加快政府数据“聚通用”会战,加快义龙试验区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实现我州非涉密应用系统全部迁移到义龙大数据中心;完成“云上贵州”2017年迁云任务,建成黔西南州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实现各单位业务系统数据“聚通用”。(牵头单位:州大数据办)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加快形成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开展“减证便民”专项行动,全面清理各种证明和手续。制定实体政务大厅和网上办事大厅服务标准。(牵头单位:州政府办)贯彻落实贵州省行政审批基本流程规范办法。(牵头单位:州编委办)8.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实施质量品牌提升创建活动,制定《黔

— 5 — 西南州工业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百企改造”工程,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发展。重点支持特色食品、农产品等行业企业开展品牌培育试点。大力实施商标战略,结合我州山地高效农业和24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优势,重点引导我州特色产业的农特产品培育注册商标。实现注册商标470件,其中注册装备制造、“五张名片”商标200件以上,申报涉及装备制造、“五张名片”的贵州省著名商标5件以上,申报农特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以上。(牵头单位:州工信委、州工商局、州质监局)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实施新经济培育工程。加快建设兴仁县省级双创示范基地等一批新经济发展平台,积极培育平台企业、创新型领军企业等新经济创新创业主体,加快推进新经济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实施“百企改造”工程,制定全州“百企改造”方案。(牵头单位:州发改委、州工信委、州旅发委、州大数据办)9.保障和改善民生。贯彻落实国家、省、州出台的促进就业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落实各项创业扶持政策,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良好创业氛围。(牵头单位:州人社局)完善城乡均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贯彻落实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政策,协助省制定推动高校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与职业技能培训公共实训基地指导意见、支持技工院校多元化发展的实施办法。(牵头单位:州人社局、州教育局、州发改委)(二)深化“放管服”改革。

— 6 — 10.以清单管理推动减政放权。制定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及收费、政府定价或指导价经营服务性收费清单,适时更新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贯彻落实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牵头单位:州编委办、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人社局)按照上级对推进“多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的工作部署,在全州范围内实现 “多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快企业登记注册、注销便利化改革。(牵头单位:州工商局、州编委办)贯彻落实省制定工程建设项目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图联审、联合验收制度。(牵头单位:州发改委)11.完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探索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健全跨部门、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牵头单位:州发改委、州工商局)积极配合省级完善信用信息平台建设,建立健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制定《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牵头单位:州发改委、州工商局、人行黔西南中心支行)开展山地旅游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作,按照省级制定的相关标准,继续推进重点景区服务、美丽乡村、政务服务等标准体系建设。创建特色农产品知名品牌,强化农产品质量追溯。(牵头单位:州质监局、州工商局、州农委)根据国家、省有关精神,清理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加快向国际通行的产品认证管理转变。(牵头单位:州质监局)12.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研究起草我州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实施方案,规范政府投资管理,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和安排方式,创新政府性资金使用方式.(牵头单位:州发改委、— 7 — 州国土局、州财政局)根据省级创新政府配置资源方式的实施意见,继续全面推行招拍挂方式出让矿业权。(牵头单位:州国土局、州财政局)按照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的安排部署,抓好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平台、电子化交易平台建设工作,健全互联互通电子招投标管理系统,实现与省级、国家级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牵头单位: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州政府办)按照省级有关部门部署和要求,结合黔西南州实际,建立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工作机制。丰富完善现行的协同监督工作机制,实现协同监管、动态监管、全程监管。(牵头单位:州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州政府办、州发改委)推进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牵头单位:州发改委、州机关事务管理局、州国资局)13.持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范围,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领域。严格贯彻执行最新修订公布的《贵州省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企业投资建设目录内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须按照规定报送有关项目核准机关核准;企业投资建设本目录外的项目,一律实行备案管理,最大限度缩减核准事项;积极配合省级探索投资项目“不再审批”管理新模式。通过“1+8”国家级开放平台,开展企业信用承诺制试点,制定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方案,积极探索以政策条件为引导,企业信用承诺、监管有效约束为核心的“不再审批”管理新模式。(牵头单位:州发改委)鼓励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探索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制定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的政策措施,推动兴义市、— 8 — 兴仁县等条件较好的县(市、新区)吸收社会资本进行环卫作业、园林养护服务先行试点。(牵头单位:州住建局、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金融办、人行黔西南中心支行、银监局)14.深化价格改革。深入推进输配电价改革,完善输配电价体系,提升输配电价监管能力,完善输配电价监管机制。(牵头单位:州发改委)落实价格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水、电、天然气差别化价格政策体系。加快健全科学合理的价格调控体系和公开透明的价格监管制度,增强价格调控能力。(牵头单位:州发改委、州能源局)点做好主要农产品价格监测,强化对深度贫困贫困地区的农特产品监测,为脱贫攻坚提供价格信息服务;贯彻落实省中籼稻最低收购价格有关政策 ;做好国家和省安排的农产品目标价格相关承接工作。扎实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按照国家和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有关政策要求,推进我州农业水价改革。(牵头单位:州发改委)(三)深入推进国企国资改革。

15.全面推进国企改革“1+N”文件落地见效。根据省深化国企改革意见出台情况,制定我州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及国企改革相关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推进产业相近、行业相同的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牵头单位:州国资局、州交通局)探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 推进公司股份制改革。(牵头单位:州国资局)制定州管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修订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办法。(牵头单位:州人社局、州财政局、州国资局)推进国资监管职能

— 9 — 改革, 制定国企对外投资监管制度。(牵头单位:州国资局)16.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贯彻落实省加快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施意见,推动有条件的电力、天然气等领域企业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实行国家特殊管理股制度以及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方式。(牵头单位:州发改委、州国资局)17.加大重点行业改革力度。建立符合我州实际的煤电联动、水火互济运行新机制,支持煤电产业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推动能源工业稳定安全可持续发展。(牵头单位:州工信委、州发改委、州能源局)加快我州油气天然气重大项目建设,扎实做好全省油气体制改革前期准备工作。(牵头单位:州发改委、州能源局、州国土局)有序推进黔西南州级盐业监管体制改革工作,统筹协调过渡期内食盐安全稳定供应。(牵头单位:州工信委)(四)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

18.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产权保护协调工作机制,完善政府守信践诺机制。(牵头单位:州政法委、州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州检察院、州法院、州法制办、州公安局、州司法局、州发改委、州商粮局、州国土局、州编委办、州科技局)19.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加大对优秀企业家的社会荣誉激励力度,完善对企业家的优质高效务实服务,健全企业家容错帮扶机制。建立健全支持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支持企业家持续创新、转型发展。加强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传承。(牵头单位:州发改委、州工信委、州人社局、州国资局、州工商联)(五)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 10 — 20.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按照省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有关意见和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结合全州实际,积极稳妥推进州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州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加大财政支出优化整合力度。清理一般公共预算中以收定支事项,将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比例提高到22%,扩大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的部门范围,细化政府预决算公开内容,除涉密信息外,全部细化公开到项级科目,专项转移支付公开到具体项目。(牵头单位:州财政局、州编委办)21.改革完善税收制度。深化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系。落实营改增政策,完善资源税改革征管措施,落实国家减税政策。根据上级部门安排,落实测算环境保护税具体税额相关工作,执行环境保护税收政策。(牵头单位:州国税局、州地税局、州财政局、州环保局)(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22.深化金融机构和监管体制改革。开展小微企业“三农”、扶贫等普惠金融试点,扩大农业农村贷款抵押物范围。支持民间资本积极参与设立民营银行。鼓励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设立和增资扩股,以及社区银行、科技银行、网络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发展。(牵头单位:州金融办、人行黔西南中心支行、州银监局)开展金融机构以适当方式依法持有企业股权试点,牵头建立“险资入州”工作联系协调小组,引进更多保险资金以债权、股权投资等形式支持我州重大项目建设。(牵头单位:州银监局、州发改委、州金融办)推进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支

— 11 — 持符合规定条件的各类出资主体申请设立和投资入股非银行金融机构。(牵头单位:州金融办、州银监局)23.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积极引导开展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试点,推动我州企业进入境内外证券交易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牵头单位:州金融办、人行黔西南中心支行)加快推进政府性资金基金化。根据发展需要,探索设立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发展、住房保障等领域专项建设基金,依法加快设立政府出资的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发挥政府性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牵头单位:州发改委、州财政局、州金融办)推动引导开展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拓展参与机构范围,扩大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规模。(牵头单位:州金融办、州银监局)(七)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24.创新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居住证制度全覆盖。各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积极制定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牵头单位:州公安局、州发改委)根据省关于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制定我州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的措施和方案。(牵头单位:州国土局)深入推进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兴义市建设,探索建立统筹城市地上、地下建设工作机制。(牵头单位:州住建局、州发改委、州国土局)25.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根据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及时开展农村宅基地 — 12 — 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三权分置试点。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开展低效土地二次开发利用。(牵头单位:州国土局、州农委)(八)健全创新驱动发展体制机制。

26.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激励机制。继续开展深化人才机制体制改革调研等工作;探索建立重大决策科技咨询制度;根据省出台的《科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制定我州落实方案。(牵头单位:州科技局、州教育局、州发改委、州财政局)27.完善创新创业支撑政策体系。加快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在2017年年底全州创建9家创业孵化示范基地,9个农民工返乡创业园(点),鼓励和支持各类人员进入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创办企业,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结合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打造省级星创天地,动员和鼓励科技特派员、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职业农民等各类创新创业人才深入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农业农村创新创业。(牵头单位:州人社局、州科技局、州发改委、州住建局)(九)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8.创新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全面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备案制,积极扩大利用外资准入范围和领域,努力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牵头单位:州商粮局)研究制定和完善我州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牵头单位:州发改委)以省投资促进局营商环境测评体系为标准,组织、推动各县(市、区)开展投资环境量化测评工作,强化营商环境建设。积极推

— 13 — 动州内各级代办服务中心进驻政务大厅开展代办工作,对符合产业导向的招商引资项目,实行全程免费代办服务,实现2017年新引进项目代办服务全覆盖。组建州县两级人民政府重点招商引资项目服务队,多形式、多渠道对辖区内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进行摸底排查,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效方式帮助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解决实际问题,推进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大开发区工作力度。狠抓开发区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工作,努力将开发区打造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牵头单位:州商粮局、州投促局)29.引导对外投资健康有序发展。积极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扎实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建立健全我州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工作机制。(牵头单位:州发改委)积极深化对外交流合作,鼓励企业到国(境)外投资建厂,主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时,切实搞好企业投资服务工作,鼓励企业依法开展对外投资。对违反相关规定的对外投资企业实行黑名单管理。(牵头单位:州商粮局)30.构建外贸可持续发展新机制。鼓励企业开展服务贸易及在我州设立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支持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加强与海关、检验检疫等部门的协作,进一步提升报关、报检便利化水平,努力扩大全州外贸进出口规模。(牵头单位:州商粮局)(十)大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31.推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快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养 — 14 — 老保险相关配套政策。(牵头单位:州人社局)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探索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制度建设。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开展一批医养结合、康养结合试点。(牵头单位:州民政局)32.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启动实施贵州省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专业建设动态管理机制,协助制定贵州省未成年人家庭教育促进条例。(牵头单位:州教育局)33.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贯彻落实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开展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化建设,探索制定州直公立医院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牵头单位:州人社局、州发改委、州卫计委)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远程医疗运行机制建设,全面建成和国家互联互通的省市县三级全民健康信息基础平台。(牵头单位:州卫计委、州发改委、州大数据办、州国资局)稳步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落实“基层首诊”,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覆盖率达到60%。(牵头单位:州卫计委)34.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布依乐舞《山水八音》,并将此作为我州参加第六届全省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参演剧目,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打造具有黔西南山地民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实施贫困地区农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工程。探索建立州国有文化资产管理机构。进一步规范完善黔西南日报社、黔西南广播电视台所属广告、印刷、发行等剥离转制。(牵头单位:州宣传部、州文产办、州财政局、州编委办、州文广局、州民宗局、州发改委)

— 15 — 35.深化社会组织改革。实施我州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方案,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试点,不断扩大试点范围。(牵头单位:州发改委、州民政局)(十一)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36.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全面推进“多规合一”,开展州级空间规划试点。制定编制县空间规划的意见和空间规划编制办法。贯彻落实省关于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构建黔西南特色绿色产业体系和绿色贵州产品标准、认证、标识体系。编制我州生态文明试验区实施方案。健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开展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牵头单位:州发改委、州国土局、州规划局)37.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强化河湖执法监督,全面推行“河长制”,确定全州河湖分户名录,制定我州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方案。根据省出台的培育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主体实施意见,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牵头单位:州发改委、州水务局)38.深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基本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按政策化解林场金融债务。(牵头单位:州林业局)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推进政策性森林保险、林地经营流转、林业专业合作社建设等配套改革。根据省出台的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实施意见及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等改革试点方案,制定我州贯彻落实措施。(牵头单位:州林业局、州发改委、州财政局)39.继续推进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工作,完成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工作,实现 — 16 — 登记机构、登记薄证、登记依据和信息平台“四统一”。扩大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范围。(牵头单位:州国土局、州审计局)

三、完善协调推进机制,确保改革措施落地

各级各部门要将改革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强化改革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职责,落实各项改革任务。牵头单位要明确提出工作方案、时间进度和阶段性目标。各部门要各司其职,积极主动配合。要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协调机制的作用,加强改革绩效的考核,重点任务的督查督办,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完善政策。要发挥各类试点的先导作用,围绕迫切需要推进的重大改革,组织实施一批攻关性试点,及时总结和推广试点经验。要注重政策宣传和舆情引导,及时发布改革信息、解答改革难题、宣传改革经验、回应社会关切,为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第二篇:经济体制改革专题

会议重点研讨了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知识产权优势理论与战略、创新型国家与科技发展战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与国际产业结构演进比较、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国际竞争力研究、扩大内需与经济结构调整等问题。经过两天的深入研讨,与会专家达成了许多共识,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

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问题上,程恩富代表提出应该从产权、分配、调节和开放这四个层面或关键词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和内涵,而且必须加强党中央对改革的统筹领导。也有代表认为,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关键在于政府要尊重市场规律,明确自身的功能定位,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

在完善创新驱动理论与机制问题上,与会专家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经济基础,也是立足全局、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当前,一是要完善创新驱动内涵的研究;二是要建设和完善科技人才发展所需要的制度环境。三是要切实完善企业创新机制,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创新资源的流动,建立基于企业联盟的技术标准形成机制,鼓励国内企业参与各种技术与标准联盟,促进企业、产业的发展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

在创新驱动与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上,与会专家认为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升级是资源高效配置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尤其是在资源能源约束日趋严峻和国民财富增长日趋迫切的情况下,切实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不断调整与优化产业结构,已成为我国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唯一途径。

在创新驱动与经济转型发展问题上,与会专家提出坚持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们党对历史经验做出的科学总结、是主动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抉择、也是科学把握经济周期性规律的必然要求。

第三篇:经济体制改革

当代

中国政府

结业报告

院系: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

行政管理

班级:

姓名:

张晓雪

学号: 20113330134

“经济体制改革”之我见

———从十八届三中全会看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没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何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因此,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时必须建成完善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新形势下如何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其实,这“两个毫不动摇”是十六大提出的。十七大报告在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要“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这是对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指导我国今后优化所有制结构的重要方针。这里提出的“两个平等”,即法律上的“平等”保护和经济上的“平等”竞争,这是所有制理论的最大亮点,是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的又一次飞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而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就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十八届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新型工农关系;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的财产和权利,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在市场体系方面,着力清楚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在宏观调控上,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小组,负责改则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等,建设法治政府和职能政府;在对外开放上,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进改革。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在劳动就业上,健全促进就业创业机制体制;在收入分配上,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这些强有力的政策无疑为经济的深化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便利,构建了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的桥梁。

在改革中加强完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是经济基础,政治体制才是上层建筑!从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原理,看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其反作用集中表现在: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巩固服务,确立或维护其在社会中的统治地位。统治阶级总是利用和依靠自己政治上、思想上的统治地位,通过国家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力量,排除异己势力及其思想,力图将社会特别是经济关系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维护自己经济基础的统治地位和根本利益。上层建筑这种反作用的后果可能有两种:当它为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反之,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消极力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体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过程。因此,必须着眼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双管齐下,才能更深的加强深化经济的发展。否则,失灵的政治体制必然会成为深化经济改革路上的阻碍,影响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发展。

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各路专家不断猜测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底牌”。三中全会历年就是着重的经济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强调的一个主题即是“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将经济这个话题成为全中国上下的瞩目。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与前几次三中全会的主题有什么区别呢?宋世明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共有七次三中全会,七次中五次谈改革,两次谈农村问题。最关键的问题是啥呢?其实谈改革几乎谈的全部是经济体制改革,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存在,相互动而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特别鲜明,它是全面深化改革。记得,之前中国的官方辞令一直都是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作用,不过,这一次却变成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在改革中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过去35年,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始终居于改革的核心。十八大以来的改革新潮中,二者的界限进一步明晰、关系进一步融洽。“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简政放权的基本思路,清晰有力。上海自贸区一份不足10页的“负面清单”,更让人看到“非必要不干预”的思路。政府慎作为,市场才有活力;政府有担当,市场就有信心。“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的密切结合,让经济的发展更有活力、更有效率、更加健康。

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他既注重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又注重发挥市场的宏观调控,将二者结合起来,发挥计划与市场的两种手段的长处。目前,我国经济体制中仍存在政府对微观经济干预过多的问题,也存在政府宏观调控的科学性、有效性、权威性有待提高的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更加尊重市场规律,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同时要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完善政府宏观调控,把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更好的结合起来。

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举措,要求我们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时,不仅要坚持既有的经验,更要根据新的情况不断探索,推陈创新。领会十八大深化经济改革的系列措施,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要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方面的基础性作用;要强化政府在提升市场机制的功能、弥补市场失灵方面的责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制度保障。具体讲,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强化市场配置资源作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1.以要素市场为重点完善市场体系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严重压低土地使用价格,必然会出现低效率利用土地现象以及土地的闲置和浪费。气派的政府办公楼、宏伟的公共工程、超前的城市广场,背后都有通过行政划拨无偿获得土地使用权作为制度支撑;各地的招商引资热潮,更有人为压低土地使用权价格,对投资活动进行变相补贴的政策背景。只有扭转地价偏低的局面,才能激发社会各界节约用地的积极性,有效利用每一寸土地。应当改革公共用途建设用地无偿划拨的制度,将其纳入市场化交易轨道。公共建设所需土地应由建设单位以市场价获得,所需资金由财政负担,土地出让金收入则列入政府一般预算;应制订工业用地使用权转让最低价格标准,逐步提高收费标准,使其和土地的稀缺程度相匹配;应不断完善商业用地转让的“招、拍、挂”制度,杜绝内幕交易,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2.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要注重发挥产业政策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产业发展规划的制定,要组织专家论证,广泛征询意见,充分进行协商,以提高规划制定的科学性。产业政策实施,要从选择重点企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地区转变为侧重功能的、普适性政策,借助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不断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应把投资审批重点转到环境、安全、能耗、技术、社会责任等公益性指标上,通过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要进一步完善税制,发挥税收在纠正价格信号、引导合理消费、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要加快内外资税制并轨步伐,为不同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环境。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资金流动性日益加大。依靠控制信贷规模、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今后的货币政策操作,需要更多利用利率、汇率杠杆来引导市场主体的经营活动;需要加强银行、证券乃至保险等监管部门的相互配合,以防范规避性金融创新活动侵蚀货币政策效力;需要切实加强对跨国资本流动的监管,防范国际资本流动的负面冲击;需要增加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以增强货币管理当局的公信力,提高货币政策的灵活性。(二)推动转变发展方式拓展发展空间

1.推动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明显加大,固然有产业结构升级、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带动发展阶段的影响,但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低下,也是重要原因。应大幅提高资源税率,改从量计征方式为从价计征,以改变资源价格明显偏低的局面,使价格能够真实反映资源稀缺程度,防止国有资源收益流失。要积极探索、完善采矿权收费制度,遏制“采肥弃瘦”、“采厚弃薄”现象,提高资源开采率,减少资源浪费。要加快淘汰落后技术、推广先进生产工艺,提高资源、能源转化和利用效率;还要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应把环境治理、创造优美生活环境列为政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督促各级政府增加资金投入,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制定地方发展规划。

2.建设创新型国家拓展发展空间

要在巩固既有义务教育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初级职业技能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使每位新增加的劳动力都接受过初步的职业技能培训;要大力发展在职培训,为在职员工提高劳动技能创造便利条件。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完善鼓励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法律和政策保障;要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着力突破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技术,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性国家。

(三)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推动发展成果共享

收入差距持续拉大,既有市场化程度加深的影响,也有市场化改革滞后、收入分配秩序混乱的影响。石油、银行、烟草、铁路等行业凭借垄断地位获取丰厚垄断利润,发放高工资,是导致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的重要原因。应根据技术条件、监管水平、民营资本实力以及国家主导产业、战略产业的演变情况,逐步放开市场准入,借助市场力量抑制部分行业工资过快增长的势头;对于必须维持垄断经营的产业和企业,则要切实加强对国有资本运营的监督和管理。要完善垄断性产品和服务的定价机制,不断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和财务运营的透明度,在更大程度上引入对垄断企业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收入秩序混乱,大量灰色收入流向城镇居民高收入群体,也是导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的重要原因。

灰色收入的大规模存在,反映了我国财政性资金管理不善,利用效率低下的现状;反映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领域存在着严重的钱权交易和行政寻租的现状;反映了国有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土地收益、资源收益、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大量流失的现状。需要根据各类灰色收入的性质和产生原因,采取相应措施,逐步理顺分配秩序。要建立完善最低工资标准制度,逐步提高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应当加大国民收入再分配的调节力度。要采取多种措施,加大对高收入的调节力度。如强化所得税征管管理,堵塞税收流失;完善消费税政策,加大对奢侈性消费、炫耀性消费的调节力度;建立完善物业税,控制豪华住宅建设;完善社会捐赠管理办法,鼓励高收入群体捐赠收入回报社会;创造条件开征遗产税和赠与税等。对于低收入群体,则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其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准。要大力发展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强化政府在确保低收入群体子女入学、看病和养老等方面的承诺,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即期消费水平。

转型升级的经济改革,牺牲的是一时的发展速度,超越的是“GDP至上”的落后观念。十八大以来,在转型发展的主旋律下,中国经济增速主动调控到合理区间。从淘汰落后产能,到增加高新技术投入,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稳步提升,让世界对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添更多信心。虽有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但深化改革正激扬出强劲的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中国发展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

在今天的中国推进改革,需要“气吞万里如虎”的勇气,也需要“治大国如烹小鲜”的谨严,更需要“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毅力。只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断探求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新境界,尽快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第四篇:黔西南州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1年3月31日黔西南州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州 长 龙长春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根据《中共黔西南州委关于制定黔西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州人民政府制定了《黔西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请各位代表连同政府工作报告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困难最多、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是全州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加快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中共黔西南州委的领导下,在州人大、州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密团结和依靠全州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奋力拼搏,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综合实力明显增强。预计全州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120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324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财政总收入由16.12亿元增加到 57.76亿元,年均增长29.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由8.28亿元增加到28.78亿元,年均增长28.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53.31亿元增加到204.21亿元,累计完成607亿元,年均增长3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37.34亿元增加到88.29亿元,年均增长18.8%;2010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94.72亿元、219.68亿元,是2005年末的3.03倍、2.84倍。

(二)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展方式逐步转变。以“五个培育”为抓手,总结推广“晴隆模式”、“顶坛模式”、“坪上模式”、“者楼模式”及桔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兴义万·鲁现代烟草农业试验区的经验,优质粮油、烤烟、草地畜牧、茶叶、甘蔗、蔬菜、中药材、花卉、林果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加大,五年累计投入51.8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36倍。第一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2%。大力调整工业结构,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制药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第二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9%。大力推进旅游与文化、旅游与体育的结合,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增势强劲,逐步成为新兴支柱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2%。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5%提高到30%。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9.3:36.1:34.6调整为17.5:38.4:44.1。

(三)基础设施加快改善,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县县通高速”目标取得重大进展,沪昆高速公路(黔西南段)建成投运,汕头至昆明(黔西南段)、晴隆至兴义、惠水至兴仁(黔西南段)、望谟至安龙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公路通车总里程从7925公里增加到12610公里,基本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长沙至昆明快速铁路客运专线(黔西南段)开工建设。西南水运出海中线通道(贵州段)航运建设工程完成航道整治,建成内河航运四级航道260余公里。狠抓农村饮水安全、骨干水源、小型农田水利、烟水配套、大型灌区、病险水库治理等工程建设,累计新增水库总库容2610万立方米以上,新增有效灌溉面积70.6万亩,农村人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从0.31亩提高到0.52亩,解决了111.67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城镇化进程加快,“州市共建”兴义市工作有序推进,各县城、小城镇路网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镇化率从22.9%提高到29%。

(四)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节能减排成效明显。石漠化、水土流失等导致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247.99平方公里,完成“珠治”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1034平方公里。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公益林管护、坡地过度开垦治理等重点工程成效明显,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森林覆盖率从40.67%提高到45.04%。圆满完成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内。各县(市)、顶效开发区均建成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6.9%、13%,城镇污水处理率提高到60%,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

(五)民生保障切实加强,人民生活不断提高。村级规划基本完成,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投入各类扶贫资金23亿元,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8.89万人。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投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5.83亿元,保障对象达49.13万人,人均保障标准达489元;投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54亿元,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从80元提高到140.5元。2007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县为单位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2010年参合率达95.82%。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在兴仁县、贞丰县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参保人口24.8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5.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各级财政投入8.14亿元,对7.7万户农村危房进行改造;投入廉租住房建设资金4.99亿元,解决了0.97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投入救灾救济资金1.5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2.5倍,救济灾民165.1万人(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市场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从8022 元、1785 元提高到15001元、3246元,年均增长13.3%、12.7%。

(六)改革开放深入推进,招商引资成绩突出。州、县(市)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制度“废改立”工作成效明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突破。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切实加强财政预算,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明显提高。积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国有资产监管制度进一步完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基本草原勘界确权工作基本完成。建立和完善土地、矿产资源收购储备制度。文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成效明显。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对外经济交流与合作不断加 强,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取得积极成效。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304.81亿元,完成进出口总额2863万美元,分别是“十五”时期的4.1倍、20倍。

(七)社会建设力度加大,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全州财政对教育、科技、广电、文化、卫生、人口计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投入达108.51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68倍。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两基”顺利通过“国检”,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申办成功,兴义一中改扩建工程和兴义民族师范学院、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积极推进,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从22.7%、10.7%提高到40%、14.3%。积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年提高。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效明显,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分别达95.5%、94.5%。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取得新进展。城乡文化设施不断完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城乡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人口计生工作整体上台阶,人口自然增长率从8.8‰下降到7.1‰,符合政策生育率从90.5%上升到92.8%。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万峰湖野钓大奖赛、全国首届山地运动会等重要赛事活动,全民健身运动深入开展。积极推进黔西南“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工作,成功举办了试验区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智力支边工作取得新成绩。探索建立三级终结、领导接访、五星级排查预警、网上视频信访等长效机制,信访工作得到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切实加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连续四年实现“双降”,“平安黔西南”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取得新进展。民主法制、精神文明、依法行政、廉政建设切实加强。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法律法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新进展。拥军优属工作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成效显著。统计、审计、城乡规划、供销、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国防教育、宗教、外事侨务、对台、史志、人防、气象、水文、档案、保密、老龄、新闻出版、残疾人事业等工作取得新进步。

2010年,全州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预计生产总值完成324亿元,同比增长14.1%;财政总收入完成57.76亿元,增长28.0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78亿元,增长31.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4.21亿元,增长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88.29亿元,增长18.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001元,实际增长6.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46元,实际增长14.7%;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回顾“十一五”时期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历程,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一是必须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符合黔西南实际和阶段性特征的发展路子,不断提高谋划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做大经济总量中提高发展质量,在推进跨越中加快发展。二是必须坚持把中央和省的决策部署与黔西南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主动作为。三是必须坚持用统筹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推动全局。四是必须坚持强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农业产业化,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五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借助外力发展。六是必须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城乡发展,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各位代表!“十一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州各族干部群众团结拼搏、不甘落后、攻坚克难、奋起直追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州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及消防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公安政法干警,向关心、支持我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州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够快,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和自身的城乡差距任务十分艰巨;交通和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较粗放,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大;政府职能转变不够快,抓落实、抓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够高;人才队伍建设滞后,企业和社会创新能力不足;社会矛盾较多,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压力大等。对这些矛盾和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二五”时期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州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期,也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十二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贵州精神,突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主基调和工业强州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紧紧围绕“一二三四”科学发展思路,积极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进一步扩大内需机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扩张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抓项目建设、强科技创新、促资源开发为主要支撑,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农业产业化为主攻方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立足点,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区域间协作为强大动力,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意义的基础。经过全州上下共同努力,把我州建成西南腹地出海和连接东南亚的大通道;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西江上游经济区的能源和原材料深加工开发基地;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祖国西线优秀旅游目的地和最佳人居环境;贵州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桥头堡和新高地;贵州西部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十二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确保年均增长16%以上,2015年确保实现660亿元以上,力争超过700亿元,奋力突破85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143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66亿元,年均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24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20亿元,年均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12%;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城镇化率提高到37%,力争达到4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能源消耗量、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 4 物排放量控制在省下达的指标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超过4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

《黔西南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对“十二五”时期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主要任务和对策措施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阐述,这次会议讨论通过后,我们将认真组织实施。今后五年,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实现工业率先发展、率先跨越、率先崛起,确保工业投资大幅度增长、总量显著扩张、结构更加优化,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制药等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工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具有黔西南特色的工业经济体系。到2015年,力争工业投资累计达到1200亿元,工业增加值达到280亿元,力争突破300亿元。

——加速推进城镇化。根据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加快城镇化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撤县建市,逐步形成以兴义市为中心,以兴(义)兴(仁)安(龙)贞(丰)城市经济圈为支撑,晴(隆)普(安)、册(亨)望(谟)两个片区组团发展,重点镇、中心乡(镇)和特色小城镇梯度推进的城镇发展格局。到2015年,城镇化率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规模生产为重点,以产业化经营为方向,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之路,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到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5万吨,肉类总产量达到20万吨。农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20元,减少贫困人口20万人以上。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拓宽领域,增强功能,优化结构,大力发展旅游业,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全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流通、房地产服务、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全面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十二五”期间,力争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45%以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6%。

——切实加强以水利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水源工程和输配水体系建设,建成兴仁打鱼凼水库、望谟桑郎水库、普安五嘎冲水库、兴义木浪河水库扩容、贞丰七星水库等一批重点骨干水源工程和一批小型水库,新增水库总库容4亿立方米以上。积极推进以高速公路、铁路等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5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0公里、二级公路600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铁路里程达到200公里以上,内河航运和民航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管道运输建设取得突破,加快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重点输电通道和联网工程,提升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缩小城乡信息差距。

——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按照国家和省主体功能区的规划要求,根据各区域生产要素特点,统筹谋划未来人口布局、经济布局、国土利用和城镇化发展格局,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逐步形成全州各具特色的主体功能区,着力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加强与周边地区经济协作,共同打造“毕水兴经济带”,主动融入“西江上游经济区”,力争在地缘上、经济上、交通上形成以兴义市为区域性中心的黔滇桂三省(区)结合部城镇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

——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为抓手,加快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积极构建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深入开展水环境、大气环境治理,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推动形成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到2015年,累计治理石漠化面积1500平方公里。

——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在巩固“两基”攻坚成果的同时,大力发展高中教育,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大力实施优秀人才培养工程,加大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行业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到2015年,高中阶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63%、27%;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5万人。改善科技创新环境,构建科技研发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应用技术研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和重大产业专项技术研发应用工程,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发展的科技水平。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坚持以扩大就业为突破口,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为核心,以加强公共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为保障,大力提高社会管理创新水平。到2015年,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显著提高,公共安全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

——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加快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资源要素市场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和动力。把扩大开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拓展开放领域和空间。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和范围,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到2015年,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三、今年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年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起步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综合分析今年的形势,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多于不利因素。我们要增强信心,把思想统一到发展上,把心思集中到发 6 展上,把力量凝聚到发展上,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切实做到好中求快、快中保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今年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6%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2%,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以上,其中工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超过40%;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增长20%、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15%;城镇化率超过3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国家调控目标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扎实推动项目落实,着力扩大投资规模。坚持国有投资、民营投资、金融投资一起扩大,基础设施项目、产业发展项目、民生保障项目一同推进,着力扩大投资规模,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8亿元以上,人均超过9000元。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推进机制,快上项目,大上项目,上好项目,上大项目。着力解决项目少、落地难、推进慢等突出问题,加强项目储备和项目库建设,抓好项目前期研究和规划设计,增加前期工作投入,建立重大项目建设协调推动机制和定期会商会办制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

全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投资在扩大投资中的引导和拉动作用,争取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3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长沙至昆明铁路客运专线(黔西南段)、汕头至昆明(黔西南段)、晴隆至兴义、惠水至兴仁(黔西南段)、望谟至安龙高速公路等交通项目建设,力争汕头至昆明(黔西南段)、晴隆至兴义高速公路年底前竣工投入使用,确保全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0公里。做好毕(节)水(城)兴(义)高速公路(黔西南段)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开工建设。加强公路管护,提高公路通达质量。加快推进盘江灌区、兴中灌区及兴仁打鱼凼水库、望谟桑郎水库等水利工程建设步伐,争取开工建设五嘎冲水库。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亿元。抓好变电站、电网、通信网络等电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供电质量,加快“数字黔西南”建设。

全力扩大产业投资。把扩大产业投资摆在突出位置,优化投资结构,推动各类产业加快发展。完成工业投资120亿元以上,房地产开发投资20亿元以上,旅游业、物流业、社会发展等投资8亿元以上。确保兴义电厂一期、贞丰煤焦化、糯东煤矿、册亨德隆水泥厂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力争泥堡金矿、黔桂水泥、晴北煤焦化等一批新开工产业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扎实做好普安电厂、黔西南州风力发电、兴仁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贞丰长田金矿等重大产业项目前期工作。

(二)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提高工业支撑能力。实施工业强州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就业容量大、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具有黔西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大力抓好六大工业产业建设。依托我州丰富的煤炭、黄金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一手盘活存量,一手扩大增量,促进优势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加快能源、化工、冶金、建材、农特产品加工、制药等六大产业发展,以大产业促进大工业,以大工业推动大发展。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拓宽产业幅,提高附加值。围绕核心产品,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加强煤、电、油、运等要素调度,保障工业发展需要。

扎实抓好工业园区建设。认真落实《黔西南州“十二五”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重点建设14个已经规划的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促进工业园区化、产业集聚化,努力实现集群发展、集聚发展、集约发展。加强对各县(市)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统筹协调力度,避免重复建设、产业趋同和恶性竞争。合理布局城镇功能区与工业园区,增大工业园区单位土地面积投入强度。促进产业链尽可能在工业园区内向两端延伸,构建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相对完善的产业加工体系,不断提升工业园区发展水平。对发展潜力好、拉动能力强的工业园区,要努力建设成为省级工业示范园区。

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平台支撑,强化企业科技人才支撑,强化产学研结合体系支撑,加强技术攻关、引进和创新,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鼓励和支持企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提高工业企业的科技水平、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

(三)加快推进城镇化,着力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加快推进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坚持以规划引领城镇化。抓好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建立和完善城乡规划管理监督制度,强化规划执法,增强规划的调控力和执行力,提高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指引、调控作用,严格按规划指导城镇开发建设,坚持以规划引领城镇科学发展。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继续推进“州市共建”工作。优化城镇结构,增强中心城市、县城、重点镇、中心乡(镇)和特色小城镇的辐射带动能力。突出民族特色、本地特点、现代气息,形成具有黔西南特色的城镇体系。在交通节点、工矿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旅游景区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促进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加快农民市民化进程。

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把路网作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快城镇环线和城区道路建设,以城镇路网建设带动城镇规模扩大和布局优化。科学规划,适度超前,将城镇水、电、气、通信、污水等统筹进入地下管网,加强垃圾处理等城镇基础设施及学校、医院、文化等配套设施建设,健全城镇公共服务体系。

提升城镇管理水平。加强城镇管理,明确管理主体,责任到人,强化问责,着力解决城镇脏乱差堵等突出问题,全面提高城镇土地、市容市貌、道路交通、社会治安、流动人口、社区服务等管理水平,营造适宜居住、适宜创业、功能齐备、特色彰显的城镇环境。

创新城镇发展体制机制。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保障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逐步放开城镇户籍限制,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创新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提高城镇综合运行效率。

(四)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着力促进农民增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加大“三农”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向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倾斜,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向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加大对农业政策性保险的支持力度,增加保费补贴品种,努力扩大覆盖面。抓好“米袋子”、“菜篮子”工程,加强土地整治,大力推进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口粮田建设,粮食产量达到112万吨,保证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

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出台推动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编制实施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加快优质粮油、草地畜牧、烤烟、中药材、水产、蔬菜、甘蔗、茶叶、油桐、油茶、薏仁米、林果、花卉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以“五个培育”为抓手,大力推广“晴隆模式”、“顶坛模式”、“坪上模式”、“者楼模式”及桔山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兴义万·鲁现代烟草农业试验区的经验,加快示范效应向产业效应、规模效应转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建立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市场流通、信息体系,加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良种繁育、饲草饲料、动物防疫检疫等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培育和引进一批龙头企业,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村级规划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建设和发展。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业补贴等制度,增加农民生产经营性收入。实施农民创业促进工程、“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等项目,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服务和权益保护,促进农民就近就业和转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探索农村集体和农户以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参与当地资源开发,增加转移性和财产性收入。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构建“大扶贫”格局。以产业培育为重点,在抓好整村推进的同时,按照“整体推进、县为单元、整合资源、集中投入、综合开发”的原则,开展整县推进,实施连片开发,提高贫困地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和资源转化的能力。深入开展“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工作和智力支边工作。加强与宁波市的对口帮扶和联系。抓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整合资源帮扶移民发展。

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完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宅基地管理机制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积极探索农村股份合作制,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一系列配套改革和政策措施。

(五)大力发展旅游业,着力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抢抓我州旅游业持续升温和提速发展的有利时机,提高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大力发展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强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大力发展旅游业。全力承办好贵州省第六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把本届旅发大会办成一届“产品结构丰富、服务质量上乘、住宿条件一流、社会参与广泛、会议成果丰硕、产业带动明显、服务功能配套、民生更加改善”的盛会。以承办旅发大会为契机,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州旅游设施及配套功能整体上台阶。积极推进旅游体制机制改革,实行政企分开,将景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稳妥推进旅游景区特许经营。突出以布依族、苗族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元素,举办民族文化和节庆活动,提升黔西南旅游的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力培育旅游景点、旅游线路,引进旅游开发企业,打造一批旅游示范点、示范区,推动旅游业大发展。加快旅游产业结构调整,加强旅游商品研发、生产和营销,推动旅游大州建设。加快旅游宾馆、酒店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加强旅游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和管理,提高旅游服务水平。

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发展以现代物流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农业服务业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全面发展面向民生的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业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休闲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着力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尽快实现鼓励类服务业的用电、用水与工业基本同价。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加快文化产业创新体系建设,以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为抓手,以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快文化产品品牌塑造和传播,推进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六)积极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坚持以改革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借助外力加快发展。

扎实推进各项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健全规范的预算公开机制。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领域改革,实现提供主体和提供方式多元化。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市场化改革,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增强多层次供给能力。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抓好基本药物制度建设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深化国有企业、要素市场、资源性产品价格、环保收费、城镇户籍制度、投融资体制、顶效开发区管理体制等改革,建立有利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体制机制。

全方位招商引资。坚持一手面向央企招商,一手引进民营企业,注重培育发展本地优势企业。把扩大招商引资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制,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引资。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专业队伍招商、以商招商、组团招商、上门招商、网上招商等方式,提高招商引资水平,力争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10亿元以上,其中引进省外、境外、国外资金80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履约率80%以上。切实抓好我州与中央企业投资发展恳谈会签约项目的落实,争取更多签约项目开工建设。

大力加强投资环境建设。切实加强投资环境整治,充分发挥州政务服务中心的作用,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简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积极争取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保障项目用地需求。取消不合理的投资准入前置条件和涉企收费,减轻企业负担。加强对投资软环境的监督监察,定期曝光履约不诚信、行政不作为、执法不公正的典型案例,严厉查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吃拿卡要等行为。

(七)高度重视财政金融工作,着力提高财政金融保障能力。充分发挥财政、金融的重要作用,为促进地方发展、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等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全力争取中央和省加大财政投入。在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领域,争取国家提高专项建设资金投入的比重,提高对公路、民航、水利等建设项目投资补助标准和资本金注入比例。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加大对我州的转移支付力度。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突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重点加大对“三农”、贫困地区、民生和社会事业的支持。压缩一般性开支,出国(境)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预算原则上零增长,严格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等楼堂馆所建设。所有财政支出都要纳入预算,对专项资金实行预算绩效管理,通过强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绩效评价等工作,努力实现财政资金的公开透明、阳光操作和效益提升。继续做好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

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深化政银、银企合作,争取各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支持,对我州信贷规模给予倾斜,确保信贷投放增长20%,力争达到25%。探索发展银团贷款模式,加快发展保险业,建立政银、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府与金融部门的协调和联系。通过风险补偿等措施,引导金融资源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农村信用联社发展,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提高金融机构覆盖面。大力加强诚信体系、担保体系、融资体系建设,为金融业加快发展和支持地方发展创造条件。

(八)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创新发展模式,推动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加强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等领域的节能降耗,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开发和重点工程。强化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提高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抓好重点领域、区域、行业污染 治理,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敏感区、中心城市环境管理,控制重点污染源。加强城市机动车排气治理、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和化学品环境管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力度。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快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完成治理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上。继续抓好治理坡地过度开垦工作。继续实施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公益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完成营造林面积30万亩,确保森林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加强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推进重点循环经济工业基地项目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工作。

加强再生能源和生态产业开发。充分利用我州土地、气候、光热、生物等资源优势,积极引进适合本地生长的能源植物品种,加快小油桐等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大力发展和加大推广使用新型能源和再生资源的力度。大力发展能够创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生态产业,并努力将其培育成为新兴产业。

(九)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力度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认真落实全州2010—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发展。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启动农村中小学寄宿工程和农村中小学教师周转宿舍工程建设,加快兴义一中改扩建工程和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建设。大力发展高中教育、高等教育,抓好继续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和老年教育。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加快黔西南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建设,抓好兴仁县职业技术学校省级示范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一批县(市)职校建设,推动企业与职校联合办学,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认真实施全州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促进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逐步实现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均衡配置。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扎实抓好人口计生工作。继续稳定和降低生育水平,坚决控制政策外生育,破解我州“低生育率、高增长量”并存的人口难题。加大出生缺陷干预力度,努力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严格落实孕前管理,加强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深化“双百竞赛”和“和谐计生”活动,推进“优质服务”常态化、“过程管理”精细化。做好国家普惠政策与计划生育优先优惠政策的协调衔接。新建和改扩建118个基层计生服务站(室)。加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抓好医改重点工作的落实,积极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促进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巩固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落实每人每年200元的政府补助标准,加快城镇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健全公共卫生服务 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医院等级建设,推动州医院、兴义市医院建设三级甲等医院,州中医院建设三级乙等中医院,兴仁、安龙、贞丰、普安、望谟等县医院建设二级甲等医院。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兴建民营医疗机构,推进多元办医。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加强医德医风建设,重视解决医患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积极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和妇幼保健工作。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民族等社会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广泛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和“文化下乡”活动。加强民族文化、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挖掘、保护和传承。重视文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新闻事业。加强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民族体育和竞技体育,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认真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大力普及国防教育,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做好“双拥”工作。加强国家安全、司法行政工作,支持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做好宗教、外事侨务、对台、人防、档案等工作,发展社会福利、慈善、老龄、妇女儿童和残疾人事业。

(十)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着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加强“和谐黔西南”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着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抓好省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推动全民创业,促进全民就业。高度重视大中专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好零就业家庭、下岗人员和困难家庭人员的就业援助工作。加强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加大劳动保障执法监察,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着力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加强价格监管,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建立价格调节基金,增强政府稳定市场、平抑物价的调控能力。完善补贴制度,在努力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的同时,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水平挂钩的联动机制。

着力抓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标准,完善管理方法。大力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争取我州所有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纳入试点范围。完善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尽快实现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衔接。健全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规范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建立失地农民和水库移民生活保障制度,将临时救助资金、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和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资金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并同比有所提高。修整完善兴义市烈士陵园设施。积极推进殡葬改革,提升殡葬管理和服务水平。

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和维护稳定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加强安全管理,实现本质安全。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和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确保实现“双 降”。实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开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破坏正常生产、生活、经营和经济建设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扎实推进“平安黔西南”建设。完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预防体系建设,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矫正和管控。完善“大调解”工作格局,加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信访条例》,妥善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建立健全各类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十一)认真实施“十大民生工程”,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扎实推进“十大民生工程”的实施,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实施扶贫脱贫攻坚工程。实施8个乡(镇)的整乡(镇)推进,减少贫困人口4.88万人,力争减少5.33万人以上。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8000人以上。抓好新农保试点工作,综合参保率超过90%。实施易地扶贫搬迁3000人。围绕扶贫产业化项目和特色产业项目,对8600人进行农业产业化技能培训。

实施就业和创业工程。城镇新增就业1.5万人,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900人。公益性岗位安置8000人。建成创业孵化示范园2个。启动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试点,建设基层就业工作平台(劳保所)1个、充分就业社区13个。建成州人力资源市场和社保服务中心。

实施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5万人。完成中职招生1.57万人,培养输送技能人才6000名。完成成人高等教育招生200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4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15%。

实施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程。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7万人。居民医保缴费参保人数达到16万人,各级财政对参保居民的补助不低于人均120元。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5.9万人、11.7万人、9.4万人。完成关闭破产企业和困难企业人员参保5000人。

实施“一危三棚”改造和城乡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廉租房4759套,建设经济适用房969套、公共租赁房472套,城市棚户区改造5526套,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1182套。大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5511户。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恢复工程,做好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房、学校等的搬迁工作。

实施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工程。新建、改建一级和二级公路161.6公里,改建通乡公路18.8公里、通村公路220.3公里。解决20万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16座病险水库治理任务。完成22.27万亩“烟水配套”工程。完成中小河流治理工程4个。行政村电网完全改造率超过90%。新建乡(镇)广播电视服务站20个,实现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实施有线电视网络联网改造乡(镇)75个、数字化整体转换乡(镇)99个。新建乡(镇)以下通信光缆526公里、移动通信基站88个。

实施农村生活环境改善工程。力争完成10个村庄整治任务。建设农村户用沼气4400户,建设中温大中型沼气工程2个、养殖小区常温沼气工程6个,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点6个。新建、改造通组道路和串户路1100公里以上,新建、维修灌溉渠、引水渠93.1公里。

实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加快州民族文化中心建设。建成农民文化家园25个、农家书屋543个。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设备配置39个。实施县级文化馆、图书馆维修改造项目1个。组织文化下乡演出50场(次)以上。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24576场。

实施公共卫生事业建设工程。改扩建乡(镇)卫生院2个,新建村卫生室186个。实施“万名医生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选派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医生126名对42个乡(镇)卫生院进行帮扶。实施住院分娩补助项目,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超过88%。对无学历在岗乡村医生进行三年全日制普通中专学历教育。在所有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启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和职业病、地方病防控。人均基本卫生服务经费达到20元。

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和平安创建工程。建成州应急指挥中心。分阶段在各县(市)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加大县、乡两级综治工作中心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开工建设州救灾物资储备库。在高等院校、中职学校、普通高中学校按比例配备专职保卫人员。为73所县镇公办初中、148所县镇以上公办小学、43所公办幼儿园配备保安人员970人。加快完善城乡社区警务、群防群治等基础设施,规范社区和驻村(片区)警务室设置。完成全州报警与监控系统建设。

四、大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

做好今年和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大力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创先争优”活动,按照“团结、务实、勤奋、廉洁”的要求,加强“六型政府”和“六型机关”建设,着力提高各级政府的公信力、决断力、执行力、落实力。

(一)规范从政行为,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严格按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继续推进制度“废改立”工作,清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大力推进综合执法,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依法妥善解决行政争议。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建议,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加强审计、监察等政府内部监督。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决策的必经程序,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

(二)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提高行政效能。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努力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机会均等、公平公正的政务环境。推行行政问责、绩效管理、服务承诺、首问责任等制度,提高政府机关效能。对已安排的工作,要全程跟踪,加强督查,一抓到底,务求成效。大力提倡雷厉风行、立说立行的作风,切实做到能办的事及时办,对一些暂时不具备办理条件的事项,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办。增强大局意识,树立全州一盘棋的思想,上下一条心,不观望、不折腾、不懈怠;增强责任意识,敢于直面问题、正视不足,敢于承担责任、勇于担待,敢于求实较真、开拓创新;增强竞争意识,敢与强的比,敢向高的攀,敢同勇的争,敢跟快的赛,奋发赶超,增比进位;树立必胜信念,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面对机遇不迟疑,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差距不气馁,面对挑战不言败,积极作为,奋力苦干,千方百计加快发展。

(三)推行阳光政务,大力促进政务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重点推进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重大项目实施、社会公益事业、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等信息公开,推动行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化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和公共企业、事业单位办事公开,所有面对社会服务的政府部门都要全面推行办事公开制度,依法公开办事依据、条件、要求和结果。完善“州长信箱”等政府与公众的沟通、落实、反馈机制,办好《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公报》、“中国金州—黔西南门户网站”、“黔西南州党政办公网”。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四)加强调查研究,大力转变工作作风。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政府决策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加强调查研究,深化对我州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提高引导发展、推动发展、服务发展的能力。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求实、务实、落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高标准要求、高效率工作、高质量服务。大兴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之风,坚决反对挥霍公款和铺张浪费,降低行政成本,把有限的资金和资源用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上。

(五)坚持从严治政,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健全公共资源配置、公共资产交易、公共产品生产等领域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做到行政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落实到哪里,财政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加强对重点领域、重要事项、关键部位、特殊岗位的监督管理,关口前移,事前防范,将行政权力运行置于有效监督之下。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依法严惩腐败分子。

各位代表!我州已全面步入了“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各项工作都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 16 展观,在中共黔西南州委的领导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开拓奋进,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加快推进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黔西南州行政区划

兴义市

兴义市政府办公室、黄草坝办事处、桔山街道办事处、坪东街道办事处、下五屯办事处、敬南镇、泥凼镇、巴结镇、捧乍镇、鲁布格镇、乌沙镇、白碗窑镇、马岭镇、威舍镇、清水河镇、郑屯镇、万屯镇、鲁屯镇、仓更镇、七舍镇、三江口镇、则戎乡、雄武乡、沧江乡、洛万乡、猪场坪乡

兴仁县

政府办、法制办、外事侨务办、国防教育办、城关镇、四联乡、巴铃镇、回龙镇、新马场、百德镇、田湾乡、大山乡、屯脚镇、李关乡、雨樟镇、鲁础营乡、新龙场镇、潘家庄镇、下山镇、民建乡

贞丰县

珉谷镇、者相镇、龙场镇、北盘江镇、白层镇、鲁贡镇、连环乡、平街乡、长田乡、小屯乡、鲁容乡、沙坪乡、挽澜乡、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督查室、县政府外事侨务办、县政府法制办、县政府国防办、县政府人防办、县政府应急办、县政府信息中心

安龙县

县政府办公室、新安镇、龙广镇、德卧镇、新桥镇、木咱镇、万峰湖镇、兴隆镇、龙山镇、普坪镇、洒雨镇、戈塘镇、坡脚乡、平乐乡、钱相乡、笃山乡、海子乡

普安县

普安县政府办公室、盘水镇、江西坡镇、三板桥镇、窝沿乡、白沙乡、高棉乡、罐子窑镇、龙吟镇、地瓜镇、罗汉乡、新店乡、青山镇、雪浦乡、楼下镇

册亨县

县政府办公室、坡妹镇、冗渡镇、者楼镇、丫他镇、巧马镇、秧坝镇、八渡镇、岩架镇、双江镇、庆坪乡、威旁乡、百口乡、达央乡、弼佑乡

望谟县

县政府办公室、县政府督查室、县政府国教办、县政府法制办、县政府应急办、复兴镇、新屯镇、石屯镇、乐元镇、打易镇、纳夜镇、桑郎镇、乐旺镇、油迈乡、蔗香乡、郊纳乡、大观乡、麻山乡、昂武乡、坎边乡、岜饶乡、打尖乡

晴隆县

县政府办公室、莲城镇、光照镇、沙子镇、大厂镇、碧痕镇、中营镇、鸡场镇、花贡镇、长流乡、大田乡、安谷乡、马场乡、紫马乡、三宝乡

顶效开发区

工管委办公室、组织人事部、纪工委监察局、招商局、财政局、经济发展局、社会事务局、城建局、环保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教育局、国土资源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税务局、地方税务局、公安局、顶效镇

下载黔西南州2017年经济体制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黔西南州2017年经济体制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弱化收入分配的利益矛盾作者: 勤是 发表日期: 2006-04-30 09:35文字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弱化收入分配的利益矛盾 一、坚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弱化收入分配的利......

    《经济体制改革》教案

    《经济体制改革》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农民对家庭......

    经济体制改革 (8)

    经济体制改革 一、2011年—2020年镇雄县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重点领域改革,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化解潜在风险。 发挥改革创新对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19 经济体制改革

    编号16第 19 课经济体制改革姓名班级【课程标准】1.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2.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2011年经济体制改革

    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关于2011年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意见的通知 国发〔2011〕1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国务院同意发展改革委《关......

    黔西南州公安消防支队

    黔西南州公安消防支队州公消〔2010〕50号 关于印发黔西南州2010年119消防宣传周 活动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顶效开发区)公安消防大队: 现将《黔西南州2010年119消防宣传周活动方......

    黔西南州明年起实施

    黔西南州明年起实施“党员创业带富工程” 为加强全州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党员的整体素质和创业带富能力,12月中旬,黔西南州出台了《黔西南州进一步深化“党员创业带富工......

    黔西南州各县市邮政编码

    黔西南州各县市邮政编码册亨县:552200 望漠县: 安龙县: 晴隆县: 普安县: 贞丰县: 兴仁县: 兴义市:552300 552400 561400 561500 562200 562300 5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