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监管办工作总结工作思路
区监管办工作总结工作思路
区监管办工作总结工作思路
一、20**年主要工作
20**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我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作风建设,创新制度,构建诚信市场,开拓进取,推进交易平台建设,在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中取得新的成绩。
(一)强化监管责任,突出服务意识,推进项目交易和建设有序运行
1.全力协调助推重大项目顺利运行。扎实开展重大项目招投标“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活动,加强对重点工程、民生工程项目的前期业务指导,及时提供政策咨询等各类服务,围绕政府重点项目和政府实事工程推进和开展,及时与建设单位联系与协调,截止11月底共接受各类咨询100多条,参加各类重大项目协调会议20余次,走访项目建设管理部门10余次,协调处理各类难点50多项,推进了重大项目的建设进程。
2.注重沟通及时妥善处理各类提案和质疑。通过走访、面谈等方法主动对接提案委员,查找问题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完成区八届人大三次会议第57号建议《关于加强对招投标项目的监督,严格控制中标项目的转包、分包的建议》和区政协八届三次会议第**3号提案《关于解决欠薪的建议》的协办工作。为维护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秩序,会同各行业主管部门主动出击,认真把关项目招标前期过程,主动化解投诉源点,妥善处理招投标过程中的投诉质疑事项30余起。
3.主动服务化解管理难题。针对区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活动提出的整改要求,我办全力配合区政府,实地调研问题部门和单位,主动沟通协调区财政、戚家山街道、城管局、审计局、控股公司等单位和部门,提出解决开发区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相关的历史遗留问题的有效措施,既理顺了关系,又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指明了方向。
4.多措施落实监管职责。加大科技监管力度,启用政府投资项目智慧监管系统,将全区333个项目267亿元资金的项目纳入系统,对项目审批、招投标、施工、投资等九个环节进行了全面管控,已对25个预警进行检查。加大项目监管力度,今年牵头组织各行业主管部门对街道乡镇582个项目进行检查,抽查了76个项目,涉及决策程序、发包、施工管理造价控制等建设全过程,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向各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进行了通报。加大项目查处力度,今年对**路西延工程投标单位弄虚作假、**公交公司未按招标程序签订合同等各类突出问题进行了处理。
(二)加大创新力度,深化制度改革,保障交易公平和建设规范
1.“红名单”诚信激励取得持续进展。会同区建筑工务局、住建局等相关单位,完成区20**年度政府投资项目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预选承包商工作,分别择优产生35家和50家。会同区绿网办,完成11家20**、20**年度**区(开发区)绿化造林工程施工企业名录。会同区生活污水领导小组,完成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采购材料预选供应商工作,择优预选玻璃钢化粪池、pvc-u 管材等20家企业27种产品。会同区农污办,调整了10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设计单位入围企业名单。会同区交警大队,完成20**、20**年度“交通科技”和“交通设施”工程施工预选承包商录取工作。到目前为止,我区已经在房建、市政、水利、园林绿化、交通设施、交通科技、中介服务等16类建立了预选承包商名录,共有200多家优质企业入选,为推进我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为规范我区建筑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2.“黑名单”失信惩戒得到有效落实。会同区检察院继续完善我区黑名单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在工程建设领域和政府采购活动中开展非罪行贿行为查询的实施办法》,建立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查询通道,全面应用非罪行为查询制度,充分发挥了黑名单制度的震慑力,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广受市级检察系统好评,着手全大市全面推广**模式。为深化落实《建设领域和政府采购市场主体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办法(试行)》,构建全区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信用信息查询应用平台,完善不良行为信息分类管理制度,草拟完成了《不良行为积分制管理细则(试行)》,进一步细化不良行为信息公示和应用,提高信用信息整合力度,加大对不良行为的打击力度。
3.管理制度体系得到规范和提升。会同区住建局、监察局、发改局等有关部门全力做好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和政府投资项目监管的相关制度体系的优化完善,印发《关于修改和的通知》,及时有效的解决了办法施行后出现的相关矛盾点,确保了工程项目招投标活动的公平和公正。为破解我区政府投资项目由于暂估价多导致的招标发包难、现场管理难、投资控制难等问题,区监管办(交管办)会同区发改局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政府投资项目“暂估价”管理的通知》,严格控制暂估价设置,压缩资金比例,从源头上根治暂估价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
会同交易中心研究制订《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由区府办印发。实施方案从制度设计的实效性、执行的可操作性、各方职责的明确性等方面推出十多项创新举措。根据改革实施方案要求,我区将推行预选承包商诚信约谈与告知制度;试行随机抽取定标、报价低者中标、质优价廉者得标、企强人优者获标等四类新型评标办法;优化评标办法中的资信标、技术标、商务标评标规则;组建区直评标专家库;构筑多路径抽取评标专家网络系统;建设远程电子评标系统,从招投标各环节入手,全面推动优化革新,实现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制度的跃进。
(三)夯实平台建设,着力程序规范,优化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
1.区级交易平台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今年,会同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动对接并妥善解决了非罪行贿查询应用事宜、指导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完善网上交易管理服务系统,开发预选承包商系统、远程评标系统以及电子评标专用模块,进一步提高了我区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机构的管理服务标准化水平。指导区交易平台规范中介代理行为,推行代理机构评价制度。深化网上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有效提高了场内串标、围标治理能力,提高了项目进场交易效率。截止10月份,全区公共资源交易共进场1170宗,成交金额53.93亿元,增效节资3.**亿元,增效节资率5.52%。
2.街道(乡镇)小型平台管理指导进一步到位。一是针对街道(乡镇)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遇到的困难和暴露的问题,制定出台了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街道(乡镇)小型公共资源交易和项目管理办法》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街道(乡镇)公共资源交易和项目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完善交易程序和办法,强化各职能部门监管职责,加大不良行为打击力度,进一步提高了街道(乡镇)工程项目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度。二是进一步加强对街道(乡镇)小型项目的检查。采取事前交易项目方案审查备案,事中项目实地情况抽查督察,事后工程款项专项审查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着重强化对街道(乡镇)小型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和项目建设的决策审批、公共资源交易、施工过程和竣工结算验收等环节的全程监督。三是进一步提高小型平台的专业化程度。多次组织基层平台工作人员参加市、区各级培训。7月份,邀请市交管办和区住建局的专家,召集全区九个街道(乡镇)交易中心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同志,就当前街道(乡镇)平台操作常见的实际问题和政策法规知识,开展专题培训。采取“两上两下”的方式全面深入调研小型平台,解决实际问题10余项,并着手推动建立小型平台网上招标平台,目前新碶、大碶两个街道已经开始建设。截止10月份,街道(乡镇)平台进场交易363宗,交易总额3.51亿元,增效节资2567万元。
3.继续拓展区公共资源交易范围。在建设工程、政府采购、国有土地使用出让、国有资产产权转让四大类全面进场公开交易的基础上,继续拓展国有企业水处理药剂、重大生产设施设备、卫生保洁服务等其他公共资源交易项目。今年,共拓展其他公共资源类项目22类59项,交易总额达8562万元。继续挖掘潜力,开展全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拓展情况及计划大调查,共收到50余家单位报送的统计报表,涉及交易项目共200余条,为部署我区下阶段公共资源交易拓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和保障。
(四)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1.创新方式,学习教育求实效。精心研究制定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和“真学真思真用”学习计划,创新学习方式克服了人员少、集中上课氛围不浓厚等问题,通过合并教育、党员互动教育、现场警示教育、自主学习教育等多元化教育模式,强化学习效果。深入学习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党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项禁令”、市委“20条措施”等30余项学习内容;与区交易中心、人口计生局合并,邀请区领导吕焕忠书记和区委党校丁秉副校长分别作专题讲座。观看焦裕禄、朱彦夫、牛玉儒等先进事迹;参观**区检察院警示教育基地,观看教育片,接受廉政教育;祭扫革命烈士,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学习先烈事迹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全面提升了党员干部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素养。2.重心下沉,开门纳谏接地气。有机融合“问需问智问症”群众谈和“认亲联亲走亲”走访活动,真心实意征求意见和建议,以高频率和常态化的联系,密切党群关系,建立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开展了“街道(乡镇)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新规执行情况”、“政府投资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等5个课题的调研活动,走访了包括街道(乡镇)、建设单位、行业主管部门等共17个单位,召开了3次服务对象座谈会,发放了60多份意见征求表,党群沟通渠道进一步拓宽。
3.端正态度,即知即改转作风。积极开展征求意见活动,通过发放征求意见表、集体座谈、个别谈话等方式,广泛征求干部职工、服务对象、职能部门的意见建议,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先后2次进行集体分析“会诊”,并研究拟定解决措施,以积极的态度推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此外,我办在党员干部中提出“3个找”活动,即找自己的党性观念是否确立,担责意识是否增加;找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自觉意识是否加强,监管交管的手段是否得到创新;找反“四风”是否落实到每个人的具体行动上。研究制定《**区交管办、监管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工作要点》,开展办党组主要负责同志与班子成员之间、班子成员相互之间、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主要负责人之间等共计5次谈心谈话活动,党组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对照“四风”问题种种表现,完成“四风”问题对照检查材料,同时根据查找出来的问题,多次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做到边查找边整改,并按预定计划全面完成整改工作。
(五)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大源头防腐力度。我办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按规定召开班子成员述职述廉会、班子民主生活会等,坚持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强化班子内部的相互监督作用。制定《监管办(交管办)20**年反腐倡廉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分解》。将全年11项重点工作进行逐条分解,层层落实目标责任。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经费管理,严控“三公”经费开支,今年公务接待支出比去年同期下降了**%,会议经费比去年同期下降了82%,无市外考察情况。认真做好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增加工作的公开透明性,自觉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深化落实干部管理制度。实施中层负责人评价机制,完成20**年集中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工作。
今年,还组织了志愿者服务、慈善一日捐、无偿献血、普法教育等一系列活动,使支部、普法、工会、档案等各项工作也有了新的进步。
二、20**年工作思路
20**年,在区委、区政府和开发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我办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完善职责,创新制度,强化监管,构建工程建设领域诚信市场,推进交易平台建设,不断提升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水平。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落实:
(一)进一步完善监管交管工作职责职能。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坚持依法监管,严格按照三定方案中明确的职责职能开展工作。借助20**年权力清单梳理工作这个契机,进一步理顺监管和交管两大工作职能,理顺我办与其他有关部门职能交叉的问题,有的职能该转移的转移,该加强的加强。要进一步加大对国家及省、市、区有关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及公共资源交易活动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规定的宣传、贯彻和执行力度。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关注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破题解难活动,将监管和交管两项职能职责落实到位。
(二)进一步推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一是做好两年一次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对涉及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和公共资源交易管理文件进行认真梳理,对于不符合《招标投标法》以及《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不符合省市区文件要求的,不符合我区工作实际的,及时提出废止或修改意见,并做好整改落实工作。重点是对我区2018年印发的招标投标管理办法进行修改完善。并做好保留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二是学习和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区相关文件。重点是住建部《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试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严格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的意见》**、省住建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招标投标行政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市住建委、市发改委、市交管办三部门联合转发**的通知(**0号)等文件。
(三)进一步推进监管工作创新机制。
一是创新监管手段。我办于今年初建立了政府投资项目智慧监管系统,8月份完成验收,目前已将全区发改立项的政府投资项目都纳入系统中,涉及333个项目267亿元。明年将充分发挥智慧监管系统的分析和预警功能,对项目的审批、招投标、施工管理、造价、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控,实现对我区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监管。制定实施《政府投资项目智慧监管系统管理办法》,明确相关单位的主体责任,确保系统的生命力。对存在问题的项目进行通报,将项目建设管理中发生的问题解决在苗头上,推进项目规范运作。对分析结果进行梳理,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创新招投标办法。20**年要抓好今年10月**日出台的《政府投资项目招投标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落实工作。首先组织开展好培训工作,对区直机关、街道乡镇、国企等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让涉及招投标工作的相关人员能够掌握各类评标办法,深刻领会实施方案的精神实质。其次推动相关部门组建区直评标专家库、构筑多路径抽取评标专家网络系统、建设远程电子评标系统等各项具体工作。推行小型工程简易招标方式。对选用区级各类预选承包商限额以下的项目,通过公开固定价格的方式直接对名录库内的投标人采用抽签等简易方法选择中标人。由各行业主管部门出台项目投标控制价浮动区间的参考标准,招标人可根据各小型工程的特点进行选择。
(四)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和交易环境整治。一是要继续落实《**区(开发区)政府投资项目违规问题举报暂行办法》,认真受理各类政府投资项目各类投诉举报,落实政府投资项目问责制度,对存在问题进行严肃查处,重点查处一批典型、影响力大的借资质挂靠、串标、围标案件。二是要继续推行红黑名单制度。拓展预选承包商实施范围,建立招标代理、造价咨询、监理等中介服务机构预选承包商名录,规范中介市场,探索研究区直机关限额以下小型工程和街道(乡镇)小型工程预选承包商名录。落实《工程建设领域市场主体及政府采购供应商不良行为记录和公示实施办法》,研究制订《不良行为积分制》,将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真正落到实处,着力提升工程领域诚信体系建设,净化我区建筑市场环境。三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工程质量为重点”的原则,探索研究提升业主管理工程的主动性、积极性,保障项目的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安全。
(五)进一步拓展市场化配置范围。继续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意见》和市监察局、财政局、国资委、交管办联合发文的《关于印发宁波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拓展目录的通知》两个文件要求。今年拓展目录24类中有22类进场,明年要在今年拓展基础上继续加大力度,对前期梳理出的200多个项目进行研究分析,重点以公共空间户外广告使用权转让、废旧物资处理为突破口,稳步拓展各类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范围。
(六)进一步加大对重大项目重点环节的监管力度。积极参与“五水共治”、“梅山水道”等重大项目、民生工程招投标环节的现场监督。借助审计、评审报告等载体,及时发现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年继续主动出击,联合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纪检监察机关和发改等部门开展对交通、水利、安置房三类项目,对施工监理、竣工验收两个环节进行专项检查,对存在问题进行严肃查处,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行为,提高项目建设管理水平,促进项目顺利建设。
(七)进一步加强对交易平台的指导与监督。一是指导区级平台推进电子招标投标工作。继续完善交易平台,推进统一表式模块的应用,完善电子评标系统开发建设,建设电子(远程)投标系统;完善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网上服务系统服务能力;完善行政监督平台,做好与行政监督部门系统的对接,提升在线监督能力。二是加强对街道(乡镇)平台的指导和监督。落实街道(乡镇)小型工程交易和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规范项目操作程序,提升项目管理质量。强化落实行政主管部门对街道(乡镇)小型工程的管理制职责。在试点基础上建立小型工程网上报名系统,改变报名抽签入围招标方式。建立小型平台评标专家库,并与区级平台专家库进行对接。加强对小型平台的业务培训和指导,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选择交易管理工作相对出色的街道(乡镇)小型平台,组织召开全区小型平台现场观摩会议,现场培训、讨论、学习,切实提高小型平台服务水平。
(八)进一步推进作风建设强化机关各项管理。一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党员领导干部坚持以身作则,履行好一岗双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二是进一步健全干部管理制度,严格按照《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和培养工作。三是继续狠抓作风建设,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基层、转变作风、提升效能。四是加强公文管理、会议管理、档案管理、财务管理、保密工作,促进机关规范管理。深入开展普法教育,落实信息公开,提高法制意识及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强支部、工会工作,提高单位团队凝聚力。
第二篇:监管办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
监管办工作总结和来年工作思路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纪委的正确领导下,市监管办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标本兼治、合力推进、强化监管、全面规范的工作要求,不断创新监管举措,完善监管平台,提升服务质量,全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全年全市共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10950宗,交易额174.92亿元,通过公开招投标和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共节约资金29.44亿元,交易额和节资额分别比上年增加58.53亿元和13.06亿元,增幅分别达50.29%和79.73%。其中,市本级完成公共资源交易项目5360宗,交易额71.72亿元,通过公开招投标和政府投资项目评审,共节约资金10.02亿元。全市共代建项目63个(其中市本级37个),建筑面积126.56万平方米(其中市本级108万平方米),总投资41.22亿元(其中市本级38.30亿元),已开工实施项目建设46个(其中市本级20个,已通过综合验收项目4个),投资额25.83亿元(其中市本级20.73亿元)。
一、2013年主要工作
(一)以服务“一个中心,两大战役”为重点,进一步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
1.抓服务,重点项目招投标速度进一步加快。针对“互看互学”项目、城市建设管理“十大专项”工程、300万元以上政府采购及重大民生建设项目等,明确由相关处室全程跟踪服务,开设全程帮办、方便快捷的“绿色通道”,招标文件审核做到即到即办、当天办结。通过重点项目提前介入、跟踪服务等,相继参与了衢州市乡村旅游、文昌阁复建、城市展示馆、孔子儒学馆、四大森林建设等20多个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的服务和监管,加快了市重点项目招投标工作的速度,加强了相关监管力度。
2.抓调研,一批突出矛盾和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由领导带队,深入“三中心”、六个县(市、区)、绿色产业集聚区和西区管委会走访调研,了解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的工作重点和主要任务,掌握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落实情况,对走访调研中了解到的关于明确服务类招标的审核机构,改变招标控制价备案时间,增加图审机构和节能评估机构等问题及时予以协调解决。针对广大群众和企业普遍反映的中介组织代理行为不规范等问题,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并赴厦门、宁波等地学习考察,通过学习借鉴各地在加强中介组织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寻求规范管理的对策和建议。相关调研成果得到陈新书记、沈仁康市长、江汛波副书记、赵建林常务副市长等领导的批示肯定。
3.抓拓展,进场交易项目范围进一步扩大。在巩固已进场公共资源交易监管的基础上,着力拓宽交易领域和范围,通过与有关部门沟通,2013年协调省重点建设项目、巨化项目、国有产权交易项目及电脑福利彩票销售网点、体育彩票销售网点,网吧、电子游戏娱乐场所,书报亭、电话亭、公交候车亭经营权5项新增公共资源项目进场交易,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项目数达到55项,市场化配置率提升至88.71%。同时,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市本级公共资源项目第二轮调查,对新排查出的项目制定进场交易计划,分期分批纳入市交易中心平台进行规范交易、集中监管。
(二)以建立规范、有序、高效的平台为目的,进一步推动公共资源监管体系建设
1.抓深化,“一办三中心”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以贯彻落实沈仁康市长“5.23”重要讲话精神为抓手,加强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加快推进市、县“一办三中心”机构建设,重点解决了市交易中心、建设中心和评审中心的机构编制问题,经沟通协调,“三中心”新增人员编制15名。截至2013年底,市、县“一办三中心”共确定编制277名,实际到位222名,到位率达80.14%,市国有产权交易中心组建到位,市建设中心职能得到进一步健全。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省库评标专家,我市入省库评标专家达到601名,评标专家队伍进一步壮大,为下一步实现全省评标专家资源共享奠定了良好基础。
2.抓基层,镇村公共资源配置工作进一步规范。加快推进乡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化建设,明确集中进场交易的范围、额度,规范招标文件格式;建立农村公共资源交易回避制度,明确乡镇、村干部不得参与所在地项目的承包;加大考核力度,把乡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化建设、村级公共资源配置成效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对先进乡镇(街道)、行政村进行了表彰,逐步完善了基层公共资源阳光交易制度,初步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公共资源配置监管格局。2013年全市108个乡镇(街道)均完成了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规范化建设,覆盖率达100%,其中开化县“三议三公示”和衢江区“村民工程村民建”模式已在辖区内全面推行。3.抓推进,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按照“统一规划、市县联动、分布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投入135万元,开发应用远程异地评标系统,改造升级电子评标系统。目前,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开发工作已基本完成,市本级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已投入试运行,下一步县(市、区)将协同进行试运行。电子评标系统已完成改造升级,全面推广使用,2013年市本级应用电子评标系统评标的项目已达417个。市交易中心开发启用网上电子竞价平台,将原本列入协议供货的电脑、打印机、相机等纳入网上二次竞价,降低采购价格。2013年,通过网上竞价平台共采购产品424批次,成交额2277.13万元,节约财政资金157.28万元,节资率6.46%,其中dell7010mt台式机通过网上竞价,中标价甚至低于同期淘宝网该型号电脑价格。
(三)以打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管体制
1.抓巩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按照“干实事、促实效”的要求,对已出台的规范性文件进行集中清理,共清理文件118件,其中继续保留29件,修改17件,宣布失效31件,废止41件。针对挂靠投标、资质出借、串标围标、承包商择优难等突出问题,坚持一手抓效能提升,一手抓规范创新,牵头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市场的若干意见》,调整了投标最高限价,扩大了综合评分适用范围,明确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管理职责,对净化招投标市场,提高招投标效能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规范招标代理机构管理,出台了招标代理机构选定管理办法,对国有资产交易代理机构实行会员制管理,建立代理机构信息库,实现招标代理权市场化配置,提高了招标代理机构选择的透明度,促进了招标代理行为的规范。坚持大宗材料设备招标制度,先后完成了墙地砖、卫生洁具招标工作,2013年实施的10个项目的墙地砖因此节约采购资金200多万元。
2.抓开拓,公选入围承包商名录库规模进一步扩大。在正式启用公选入围承包商名录的基础上,细化公选入围承包商增补升级程序,开展公选入围承包商增补升级工作,经过受理申请、分类分组、资料核对、初步审核、现场核查和公示公告等程序,共确定新增入围企业133家,包括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22家,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41家,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或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设计与施工33家,城市园林绿化企业37家,其中入围a1小组(最优组)41家,占新增入围企业30.6%。通过增补,我市公选入围承包商已达520家,其中入围a1小组110家,含一级资质企业85家,骨干或龙头企业40家,获“钱江杯”、优秀建筑装饰工程奖、优秀园林工程金奖企业7家,为我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择优选择承包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抓治理,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进一步加大。会同市监察局和市住建局对初定入围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公选入围承包商名录的34家外地进衢施工企业进行核查,对核查发现存在问题的12家企业,暂缓入围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公选入围承包商名录,并责令限期整改。会同市监察局,对2012年以来各县(市、区)500万元以上和市本级在建或竣工的总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开展规划调整、设计变更和合同履约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治整顿。加大投诉举报处理力度,市本级全年共受理投诉、举报43件,经调查核实,取消中标候选人资格7名,重新招标项目4个,限制投标人资格15家,记录不良行为6起,不予退还投标保证金18.6万元,追究串标围标行为人刑事责任2人,对违法违规行为起到了较好的震慑作用。
(四)以维护公共资源配置活动的社会公信力为要求,党员干部自身建设进一步增强
1.抓学习,干部综合素质和服务理念取得新提升。制定党组理论中心组和党员干部学习计划,要求党员干部开展多种形式的理论学习,并坚持每月举办一次学习讲座,由本办干部轮流主讲。重点加强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市委六届四次(扩大)会议精神等理论知识、政策文件的学习,通过集中学习、交流座谈和专题辅导等,引导党员干部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增强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组织党员干部分期分批参加党校学习和有关部门组织的廉政建设等短期培训,举办并组织参加《电子招标投标办法》等法律法规培训和远程电子异地评标等业务学习,切实增强监管人员对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的了解和把握,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2.抓实践,领导干部“三走进”活动取得新成效。结合“万名党员进社区”、“万名干部基层结亲”及“进村入企”大走访等系列活动,深入联系社区、企业、行政村进行走访调研、政策解答、结对帮扶等,为困难群众送去取暖器、食用油、大米等生活用品和慰问金,并向斗潭社区图书馆赠送图书20多册,协助龙游县塔石镇童岗坞村解决村级事务中心建设资金和养殖园区道路硬化等问题。全年共开展入户走访41人次,落实实事项目3个,集中交办事项3项,结对困难群众15户,落实帮扶资金13944元。
3.抓转型,平安建设、党风廉政建设等取得新突破。加强平安建设和日常维稳风险排查,提高党员干部预防和控制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涉及我办的各种突发事件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有效处置。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及衢委发〔2012〕42号文件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转变作风厉行节约等有关规定的实施细则》,提出了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管“十四个不准”,切实推进干部转变观念、转变作风、转型升级,有效提升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管队伍形象。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加强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廉政风险防控,坚持党组定期听取廉政建设专题汇报和“一把手讲党课”,结合实际组织开展廉政风险教育,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全面排查岗位廉政风险点等,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防腐拒变能力。2013本办干部职工没有违法违规行为被查处,全年“三公”经费支出比上年下降47.16%,其中公务接待费支出下降60.72%,会议经费支出下降67.81%。2013年,虽然我市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各项工作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时限和要求有序推进,扎实开展,并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有效惩治串标围标、资质挂靠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措施、机制以及评标专家和中介机构的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市监管办将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要求,进一步拓领域、重制度、提效率和强监管,努力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服务到位和监管有力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格局,为我市深入实施“一个中心、两大战役”,加快建设“一城一区一园一村”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
(一)拓领域。在继续抓好55项已进场公共资源项目监管的同时,进一步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联系,积极推进民办教育机构设立、教育部门的特许经营项目、地名有偿命名权等3项公共资源项目进场交易,使集中进场交易项目达到58项。加强与省发改委和巨化集团的工作衔接,确保省重点项目和巨化项目交易在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顺利进行。推进国有资产、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市场化配置公开遴选,确保招标代理机构选择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二)重制度。强化制度执行,认真贯彻落实《衢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市场的若干意见》;对现有制定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对查找出的制度风险漏洞,及时予以更新和完善,重点对《衢州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承包商公选入围管理办法》进行修订,进一步调整优质组和普通组企业的承包范围,确保充分竞争、择优发包;对《衢州市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办法(试行)》进行完善,进一步明确项目代建的绩效目标、管理考核及绩效成果的应用,理顺市建设中心与各方管理主体,特别是与业主、使用单位的工作关系及所涉及的工作流程,使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工作依法、有序、公平、高效运行。
(三)提效率。针对城市建设管理“十大专项”工程、“四个一”建设等重点项目,研究制定招投标预约服务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协助解决招投标难题的工作制度,并优化办事流程、简化办事环节、缩短办事周期,更好地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在全市应用电子评标系统和远程异地评标系统,力争2014年6月底前,各县(市、区,)投入试运行,2014年年底前全市推开,切实提高招标评标工作科学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投标成本,促进公平公正。建设公共资源配置交易、服务和管理平台,实现业务流程网上办理和网上实时监管,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对接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立体监管网络,提高监管实效。
(四)强监管。完善违法违规案件的查处、移送、协办等联动管理机制,重点加强对串标围标、资质挂靠、违法转包分包及镇村干部违反规避制度承包工程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查处一批典型案例。强化内部监管,全面抓好日常党风廉政教育和岗位风险防控工作,不断增强干部职工的勤政、廉政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进一步完善内部管理,抓好信访、维稳、平安建设、保密管理等工作,确保全办人员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加强对“三中心”和县(市、区)监管办的业务指导和廉政风险防控,努力打造一支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监管队伍。
第三篇:监管办工作总结
xxxx年我监管办的工作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上级工作会议精神,完善金融服务,推进有效监管,支持实体经济,处置不良贷款,守住风险底线,深化金融改革,促进xxxx经济转型升级、科学发展。
一、主要工作
(一)完善金融服务,确保实体经济发展。贯彻落实分局和地方党委政府xxxx工
作思路,以温州金融综合改革为契机,围绕建设宜居宜创业的现代化大城市,强化监管引领作用,充分发挥银行机构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发展的主体作用,协助搭建起政银对接、银企对接两大信息交流平台。落实好存贷比考核、资本计量等方面的差异化监管政策,切实执行贷款新规,引领金融创新,融合并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的作用,科学构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确保信贷支农支小支海力度和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继续实现全市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两个高于”的目标,提高信贷资源配置效果。引导银行业严格按照市政府有关牵头部门的分类名单,量身定制困难企业分类处置计划和帮扶工作,逐步化解民间融资**对实体经济的风险影响。
(二)守住风险底线,全力防控金融风险。一是督促银行业处理好社会责任与守住风险底线的关系,开展银行业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排查了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严禁参与民间融资活动,有效防止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体系渗透。二是引导银行业充分认识当前风险形势,准确资产分类,真实反映资产质量,充分计提拨备,营造“尽职免责、失职问责”的科学监管氛围,切实加强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不良资产的科学问责。三是积极构建异常企业监测机制,主动应对并协助参与“跑路”企业的风险处置工作,做到了前期监测有效,中期介入及时,后期化险有力,极大地抑制了“跑路潮”,切实提高了区域性经济危机时期银监部门的话语权,并推动辖内经济转型发展。四是创新企业贷款还款方式,从服务实体经济出发,不断探索新型信贷还款方式,有效缓解资金链风险;在风险可控前提下,银行创新还款方式,努力实现还款与续贷无缝对接,减少贷款期限错配给小企业流动性带来的压力。五是提高现场检查有效性,今年完成了xxxx联合村镇银行和配合分局对xxxx农合行票据业务以及对温州银行xxxx支行信息化现场检查工作,在检查中,从业务发展合规性入手,着重将风险关口前移,提出20余条监管意见,并对检查意见逐条进行督促整改落实,有效控制风险。六是深入开展风险排查工作。应对复杂经济形势,促进银行可持续发展,及时部署辖内银行深入开展风险排查工作。针对八个方面的排查重点,要求风险排查必须做到全覆盖、抓重点,横到边、纵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必须覆盖“每一单业务、每一个环节、每一种产品、每一个网点、每一位员工、每一个客户”。立足当前排查风险、着眼长远健全机制,要求各单位认真做到“六个抓好”,即抓好组织领导、抓好时间节点、抓好工作方法、抓好自查督查、抓好作风改进、抓好责任落实,确保此次风险排查工作取得实效。
(三)整治不规范经营,有效净化金融秩序。深入了解各行整治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规范经营活动开展情况,督促各行加强信贷行为、服务收费、存款秩序、票据业务等方面的自律规范,以合规的业务发展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召开各机构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专题会议,部署并推进“贷款附加不合理条件”、“不合理收费”等不规范经营排查自查工作,促使各行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要求和价格管理主管部门的规定,确保银行业机构良性、稳健运行。开展专项督查走访,做到了“三个延伸”,即向基层延伸、向高管延伸、向机制延伸,确保将整治不规范经营关口前移,通过听取汇报、查阅收发文、查阅资料、记录底稿等,参照现场检查工作底稿,制作整治不规范经营督查工作底稿,促使其严格落实银监会“七不准、四公开”要求。联合有关部门开展银行系统民主评议行风活动,形成了专业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中介评议等四位一体的银行行风纠偏体系,推进银行杜绝不合理收费,提高社会责任意识。
(四)引导“支农支小”,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一是引导督促农村金融机构开展“三大工程”和“双先竞赛”活动,采取调查、走访、会谈、监管意见以及跟踪督导和现场督查相结合多种形式,确保把“三大工程”和“双先竞赛”活动融入日常经营中,牢固树立“支农支小”的经营理念,缓解担保难、还贷难,推行限时服务承诺制度,推广便农服务终端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二是按月监测“支农支小”金融服务。通过“增户扩面”、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便农服务终端设立等,提高“支农支小”金融服务水平,使“支农支小”信贷投入占各项贷款90%以上。三是开展“进村入户”大走访活动。根据分局开展“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了大走访内容、步骤、任务分解、工作任务具体要求和严明纪律等,重点突出注重实效,排查梳理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帮助解决困难,可持续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五)深化金融改革,提升区域金融优势。一是加快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改步伐。督促xxxx农村合作银行做好增资扩股工作,形成了初步的股改方案,实现法人股比例至少达到35%以上,内部职工股比例不超过20%,切实推进公
司治理建设和经营机制转换,激发深化改革的内生动力。二是强化村镇银行的风险监管与发展引导,指导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三是稳步推进邮储银行二类网点改革,指导银邮双方综合考虑人员配备、资源条件等因素,合理把握改革实施节奏,密切关注风险管控问题。
(六)突出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队伍素质。深化“五查五看”活动,作为对监管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的一种手段。制定了《廉政教育学习计划》,实行全员学习、每月一次党支部学习制度,着重抓好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创造一种健康向上的学习型组织氛围夯实基础。深化了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党员素质得到明显提高,时刻践行了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有效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形成上下同心的监管合力。恪守“两公开两承诺”,公开党支部、党员的承诺事项,接受群众监督。同时,践行“一岗双责”,严格执行履职问责制度。积极创新文明创建建设载体,顺利通过文明单位的复评,充分发挥文明创建的教育、示范、熏陶和导向作用,不断推进监管执行力。
二、主要成效
(一)构建并完善企业资金异常变动监测机制,推动辖内银行机构科学研判信贷风险。一是增强了银行机构实施“一企一策”的帮扶信心。如xxxx辖内某集团企业银行贷款和或有负债余额高达2亿余元,虽出现资金链断裂风险,但由于在第一时间监测发现,通过引导债权银行配合地方政府推动企业重组,并积极支持其后续生产,确保了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也较好地保全了信贷资产。二是化解了部分授信企业潜伏风险。监测机制的建立,不仅帮助银行控制了信贷风险,并为对企业实施名单制金融帮扶提供了有效参考,达到了防风险、揭风险、化风险的目的。通过主动对接企业融资需求,xxxx辖内银行业共对100多家存在一定困难的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金融帮扶,避免了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使“跑路潮”**得以有效控制。三是有效提高政银合力帮扶效果。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协调处置风险企业,帮助政府出谋划策,共参加协调会90余次,截至xxxx年11月末,已顺利保障风险企业贷款30亿元,针对困难企业发放“应急”贷款191笔,累积发放金额14.78亿元,惠及48个风险企业,信贷风险预警和金融帮扶参考作用凸现。全年共完成风险企业调查30余次,上报情况专报28期,得到地方政府的多次表扬和肯定。
(二)扎实推进金融创新,多渠道满足信贷需求。为了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局面,各行积极采取措施,纷纷推出新业务、新品种,进一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如工行和太平洋保险公司合作,近期推出了“易保贷”业务,有效地解决了小企业抵押物不足、找担保难的问题。建行积极推进网络银行贷款业务,截至11月末,余额达5.9亿元,惠及245余家企业。中行向在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如阿里巴巴官方网、淘宝网等)上经营的中小企业提供 “网络通宝”,xxxx年已新增16户,贷款金额达2225万元。浙商银行xxxx支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总金额为1.7亿元的集合票据,加快了xxxx中小企业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直接融资的步伐,也是xxxx成功发行的第一单私募债券。xxxx农合行筹办小额保证保险贷款,为有效解决小微企业及个人担保不足问题,推出“循环贷”评审制贷款,对通过年审的企业发放用于归还原欠贷款,避免小微企业向社会筹集资金“还旧借新”,减少小微企业财务费用,已发放60笔,余额6260万元。交行和xxxx市人民医院签订全省首份银卫安康项目合作协议,率先推出了“银卫安康”金融服务系列产品。xxxx联合村镇银行相继推出信用贷款、“连贷乐”、“分期乐”、“再抵乐”等业务。中信银行柳市支行以正泰、德力西为首的大型企业供应链为依托,以产业链的核心企业法人为保证,发挥集群效应批量开发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金融信贷,目前已发展小微企业客户105家,授信金额超16亿元,因成效卓越,被总行评为“特色小企业金融专营机构”。
(三)银行行风明显改善,政银企关系得到进一步理顺。积极发挥监管引领、督导、协调、服务功能,积极搭建平台,推动“两主题”活动持续深入开展,辖内银行切实提高服务意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主动贴近市场、贴近企业,减少不合敏收费,小企业贷款利率上浮不超过30%,切实把握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变供给导向服务为需求导向服务,变单一服务为一揽子服务,切实提升银行业服务对实体经济的贴合度。截至目前,辖内银行业已发放征求意见函9223份,召开座谈会288个,走访企业2322家,征求到意见503条,接到并予以办理投诉件27件。截至xxxx年11月末,辖内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4.33亿元,同比减少了2.89亿元;实现利润26.27元,同比减少3.80亿元。
(四)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处置民间非法金融活动。开展金融法制宣传教育日活动,切实引导社会公众自觉抵制非法集资;积极配合当地处置非法金融办公室、公安等部门,拓宽了对非法金融活动的舆情监测渠道,构筑起群众举报、媒体监督、部门监管的“三位一体”的监测预警机制,积极开展风险防控工作,坚决“打早打小”。配合处置办整顿组及时收集辖内担保公司、典当行及寄售行经营信息,并进行日常业务现场督查,不断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三、xxxx年工作思路
(一)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引领银行业积极做好信贷保障工作,保总量、调结构,有效支持经济转型升级,合理把握信贷投放的重点、力度和节奏,保持信贷投放的科学性。引导银行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信贷政策倾斜,牢固审慎经营意识,贯彻落实贷款新规,确保信贷资金进入并有效支持实体经济。
(二)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工作。大力支持银行业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有效开展金融创新。注重推动银行业构建更加健康的信贷文化,切实提升信用风险管理能力,有效转变过于依赖抵押担保的风险控制模式,鼓励开展信用贷款创新的探索和还款方式的落实。督促xxxx联合村镇银行进一步明确市场定位,树立稳健经营理念,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以推进股改工作为契机,督促xxxx农村合作银行加强内控执行力建设,把强化内控合规建设作为为案件防控的核心环节,切实提升内控执行力,培育良好企业文化。
(三)加强银行风险监管。加强贷款风险分类监管,督促银行业切实做好准确分类、提足拨备,真实反映不良贷款底数,加快处置进度,切实改变拨备和不良“两高”的状况。深入开展资金链担保链风险化解研究,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强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的担保链风险处置的政策指导。继续加强风险企业的监测、分析和提示,确保银行信贷资金风险的防范,在不良资产处置中努力做到控新解旧。
(四)巩固规范银行业经营行为。深化不规范经营专项治理工作,巩固整治取得的成效,防止死灰复燃,督促银行业准确研判经济金融形势,强化合规经营,规范各类表外业务,切实将银行业实际承担的风险纳入监测范围,有效构建银行业风险“防火墙”。
第四篇:区金融办2021年工作总结及2022年工作思路
2021年,区金融办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先后创成第十九批区级文明单位、节约型机关、“清廉机关”,并先后荣获X市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工作先进集体、省级X万金融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市对区考绩综合排名全市第二,以实际行动为我区争创全国领先、全省领跑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贡献金融力量。
一、2021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强化融资服务,资源配置更高效。
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第一线,实施金融支持“春风行动”,创新“e鹿普惠”金融产品线上推荐模式,通过“双百结对”、“五大专项金融支持”、“金融帮帮团”等一系列举措,全力打通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的“中梗阻”。今年我区实现金融业增加值X亿元,同比增长X%,占GDP的比重为X%,上拉GDP增长X个百分点。一是融资规模稳步增长。截至X月底,我区存贷款规模达X亿元。一方面,存款增长平稳,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X亿元,同比增长X%,其中,全区企业存款增长显著,余额X亿元,同比增长X%;个人存款余额X亿元,同比增长X%。另一方面,信贷增速高位运行,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X亿元,同比增长X%,增速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二是融资结构持续优化。截至X月底,“首贷户”新增、民营经济贷款新增(三区合计)分别为X户、X亿元,均X%完成;小微企业贷款新增X亿元,占全区贷款新增的X%;制造业贷款(三区合计)和“无还本续贷”分别新增X亿元、X亿元。同时,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X%,达到X亿元,高于个人贷款同比增速X个百分点。另外,短期贷款同比增长X%,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X%,远高于短期贷款增速。三是降本减费提质增效。今年以来,引导驻鹿金融机构累计为X家企业稳定贷款X亿元,投放专项信贷资金X亿元、发放贷款金额X亿元,为企业延长贷款期限达X亿元,减费让利达X亿元,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保险投保保费总额X万元,补贴金额共计X万元,投保规模为全市同类第一。
(二)强化产业培育,市场活力更强劲。
牢牢把握资本市场改革利好机遇,全力推动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并依托楼宇、人才等创新载体,深服务、精培育、强保障,实现金融发展工作多个突破和率先。一是企业上市取得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深化重点拟上市企业“七个一”跟踪服务机制,累计解决上市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X个,兑现股改挂牌奖励资金X万元。X月X日,中胤时尚正式挂牌深交所创业板,实现建区以来境内A股上市零的突破。今年以来,我区新增股份制企业X家,完成率达X%;新增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X家,完成率达X%;上市企业再融资金额达X亿美元,企业报会上市并列全市第一。目前累计有上市企业X家、报会企业X家、报辅导企业X家、已签约企业X家、拟上市企业X家,新三板挂牌企业X家,股份制企业X家,取得历史同期最好水平。二是投用全市首个长三角金融人才服务中心。落地全市首个长三角金融人才服务中心,并顺利正式揭牌投用。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合作共建”的管理机制,以金融家俱乐部、QFA国际量化金融分析师基地、“X金融大讲堂”等建设为载体,有针对性地服务本地金融、人才和项目。今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大型论坛、招聘、培训交流等X场,完成金融人才培训及交流X人次以上,引进创业机构X家。三是试点全省首家楼宇金融工作服务站。率先启动楼宇金融工作服务站试点工作,在滨江悦开工公司成立全省首家楼宇金融工作服务站,通过牵手楼宇管理方,联动税务、金融机构等配备固定服务窗口、专职工作人员,破解入驻中小微企业面临的惠企政策知晓率低、社会化服务滞后等老大难问题。(三)强化现代治理,风险防控显成效。
全面保障处置专班正常运作,尽最大努力协调、妥善解决涉众金融平台处置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各项问题。同时,运用多种手段“一企一策”开展企业风险个性化帮扶,确保不发生重大金融风险。我区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控工作受到省政协副主席陈小平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一是涉众金融风险整治初见成效。牵头协调推进“鄯善X商贷”和“X都金服”等重大平台后续处置工作,明确重大资产处置具体方案,案件专户回款分别达到X亿元、X万元。现已累计召开重点问题专题研究会议X次,汇总日常工作动态X余次,印发专题工作简报X期,有效协调、妥善解决处置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X项。同时,推动“猫金所”、“攀远财富”等平台通过仲裁、移送打击等方式提升资金兑付和追赃挽损效率,实现新纳入名单的X家网贷分支机构全面出清。二是地方金融监管能力有效强化。推动出台《X区地方金融风险防范工作实施方案》,创建打造示范社区X家,初步搭建“X个方案+X个系统+X大机制+X个总目标”的金融风险社会治理框架。今年以来,结合“天罗地网”、“金融大脑”等核实风险信息X条、移送扫黑除恶线索X件,对小贷、融担、商业保理、典当等开展专项整治和限期整改累计X家次。三是企业风险化解力度切实提升。率全市之先出台预重整工作规程X版以及首个涉企善意执行纪要,创新实行预重整申请受理阶段的听证模式和采用投票表决环节的“云会议”方式,推动河田等民营企业完成预重整,累计涉及债务金额X余亿元,均居全市第一。今年以来,共排摸不良贷款企业、优质保护类企业共X家次,累计为我区X家“两链”风险企业进行重点帮扶,成功处置金额X亿元,优质“白名单”企业问题销号提前完成考核任务。截至X月底,银行不良贷款X亿元,不良率从2021年的X%降到目前的X%,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继续稳控在合理区间。二、2022年工作思路
2022年,区金融办将紧紧围绕区委X届X次全会提出的“提出的“八大场景”部署和全区“勇争先、强执行、开新局”暨“五大城市品牌”建设动员大会上的决策,结合区“两会”实施“双十双百双千”工程,加快建设“一都三城五区”等会议精神,突出“一个引领”、聚焦“四个发力点”、打造“五个升级版”(简称“X方针”,即“以党的建设为统领,聚焦基金岛、上市、人才、总部金融这四个发力点,提升融资服务能力、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社会化治理能力、债务风险化解能力和金融普惠宣传能力”),担当实干、加压奋进,尽最大努力做好“十四五”开局各项金融工作,争取全年市对区考绩继续走在全市前列,推动X金融工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一)以基金岛建设为核心,高标准提升产业结构。
一是全力打造七都基金岛。强化横纵条线对接,集全办之力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七都基金岛建设,初步谋划在发展各类基金产业、产业引导基金,开展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业务试点、“基金招商”以及打造企业上市孵化中心、创投路演中心、金融人才高地等七个方面发力,加快出台具体建设方案和扶持政策,确保X月份建立“X+X”专班机制、制定初步规划方案,X月份前争取正式出台实施方案和相关扶持政策,并完成启动仪式。力争在2022年前,引进基金管理公司、基金及其相关机构X家以上,基金实际管理规模X亿元以上。二是全面提升服务实体能力。深度配合市级开展金改X,借力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全面深化“金融滴灌”专项行动和企业金融服务“春风行动”。同时,完善楼宇金融“X”机制,构建以点带面的楼宇金融工作机制,陆续向全区范围内进行推广设立,确保在X月底前覆盖X-X家楼宇,并完成启动仪式,全年要争取完成X家楼宇左右,惠及企业X余家。全年力争存贷款增速分别达X%、X%,进一步晋等升位;小微企业贷款突破X亿元,制造业贷款增速达X%,新增首贷户X户以上。三是加快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总部落地。通过加强信息沟通、梳理金融政策,加快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总部在优惠政策、办公场地租赁等方面的对接,力争筹建方案尽快通过,X月底前完成开业,全力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做大做强。(二)以企业报会上市为引擎,高水平带动产业发展。
一是全力推进凤凰计划领航行动。打好三年行动计划收官之战,加大力度支持符合科创属性的企业赴科创板上市,争取实现科创板“破零”。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鼓励挂牌上市企业通过再融资、公司债等募集资金,通过并购重组推动企业产业链整合延伸,提高挂牌、上市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2022年新增报会上市企业X家,并推动X家以上企业开展再融资,全力争取企业上市该项考核排名全市前三。二是强化“人才+上市”联动。积极参与长三角金融人才合作共享,发挥长三角金融人才服务中心作用,搭建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及龙头企业的金融人才需求库、金融人才信息共享库以及X籍二代人才库,定期组织银行、保险、证券、上市公司、拟上市企业等开展“点对点”招聘活动等。同时,通过深度排摸、中介委托等多种方式,想方设法推动海外引才专项工作落地见效,确保在X月底前明确上报目标人选X-X个,X月底前通过省里审核X个。三是创建省级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与上海证券公司合作建设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通过开展投资者教育活动、“两个健康”先行区成果宣传和交流以及打造长三角金融产业交流平台等活动,丰富和发展城市金融业态体系,争取尽早申报省级投教基地,年底前完成项目的设计、场地腾空等筹备工作。(三)以金融风险防范为根本,高质量化解重大风险。
一是深化实施地方金融风险社会治理。推动完善地方金融风险区域社会治理“X”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集“数据分析、风险预警、信用评价、风险监测、联动处置”于一体的X特色“城市大脑”金融大数据综合服务应用场景,以科技驱动地方金融风险社会治理高效推进。同时,加快推进X民间借贷中心转型升级,争取在X月前有初步的方案,省监管指引出台后完成转型升级;在完成金融协会换届各项事宜的同时,X月底前筹备落地X金融协会“地金分会”各项事宜。另外,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和普法活动,并将原有的示范社区、结对等工作机制进行提升和总结,形成X-X个特色亮点工作,X月底前各类宣传活动全面开展,确保全年达到既定的宣传场次、目标绩效等。二是全力化解涉众金融平台后续风险。继续推进退出网贷机构存量业务化解,压实“攀远财富”“猫金所”等网贷机构主体责任,提高资金清偿率和返还效率;对“X商贷”“X都金服”等重点平台的处置要坚持定期会商研判、畅通上下联动机制,尽最大努力协调解决处置工作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问题,确保重大平台处置均有较大实质性进展。三是深化企业债务风险化解模式。深化企业风险处置“X”模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穿透式企业风险排摸工作,优质“白名单”企业问题销号率达X%以上,全力稳控不良贷款率至X%以内,并在信用修复、赋强公证等方面做出X特色,利用课题调研、线上平台等方式探索公证赋强在金融领域参与诉源治理。同时,深化落实企业预重整规程X版,加速打造预重整示范亮点,争取在上半年召开高级别的债务风险企业破产预重整实务现场会暨论坛活动,并推动预重整工作上报刊载《领跑者》、《探路者》等,在全市乃至全省范围内推广预重整的X经验。(四)以党的建设为统领,强化内部管理建设。
强化党建引领。在创成“四化”党支部、“清廉机关”、区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抓牢抓以全面从严治党、意识形态两个主任责任落实,并强化内部控制、组织人事、财务规范、专项督查等工作,定期开展正风肃纪,确保内部运行高效规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同时,深入探索以楼宇、园区、拟上市企业为核心的“红色领航”工程,通过与上市企业及拟上市企业阵地共用、理论共学、思路共商、难题共解等,推动机关党建与非公党建联合发展。打造学习品牌。进一步深化运用周三夜学这个载体,全力打造周三夜学品牌,结合每月考绩工作督查制度,强化干部的业务素养和政治理论水平,充分激发干部工作热情和创先争优的意识。强化共性指标攻坚。按照责任分工有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意识形态、组织等X余项共性项目和文明创建、信息、创先争优等X余项加减法项目,确保在标线目标上不失分,并争取在高线目标上全面开花。第五篇:区编办20**年工作总结和20**年工作思路
2016年工作总结和2017年工作思路
区编办
(2016年12月8日)
2016年以来,我办以“两学一做”为抓手,树立干部“五有”新形象,在区工委、管委会及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以服务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严格控制和优化配置机构编制,不断提升机构编制部门服务水平,较好的完成了2016年的机构编制的各项工作。现将2016年机构编制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成乡镇等其他机关事业单位编制“实名制”台账登记工作
根据市编办《关于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的紧急通知》(岳编办通〔2015〕118号)文件精神,我办按照市编办和区编委会要求和原则,完成了对康王乡、三荷乡、西塘镇、通海路管理处、金凤桥管理处、康王工业园、监申桥工业园、开建投及全区28所学校1304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实名制”登记,使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有了正式的“实名制台”账户口,进一步明确了职能,改善了结构,激发了活力,为建立开发区办事高效、运转协调、科学规范的行政管理体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二、调整部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
(1)申报新设、调整机构:根据事业单位工作急需,经区编委会同意,我办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扶贫办、财政局、安监办、统战、路灯所、环卫所、政务服务中心、商务局、优化办、教研所、创业担保贷款中心、农业机械管理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管理服务中心、木里港管理处、卫生院及23所中小学校等机关事业机构,向市委、市政府、市编办递呈了申请报告。
(2)市编办批复成立和调整机构编制:市编办对我区部分事业单位机构编制进行了调整,新成立了区政法委员会(加挂防范和处理邪教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司法局的牌子)、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扶贫办、创业担保贷款中心、木里港管理处等5家机构;升格了政务服务中心;同意路灯所和环卫所由差额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将安监办、宣传统战办公室、政府采购科、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非公党建科进行了更名;明确纪工委明确内设6个科室;增设了统一战线工作科;调整了商务局;重新核定宣传统战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服务中心、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办公室、财政国库管理办公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编制。
(3)新增职数和编制:2016年,全区引进高层次人才编制10名;新增全额拨款事业编制7名;新增配正科级领导职数2名,新增配副科级领导职数10名。目前,我办正进一步理顺合并乡镇及卫生院机构编制关系。
三、承接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工作
根据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授权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湖南城陵矶新港区管委会实施部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的通知》(岳政办发〔2016〕14号)文件精神,经开区管委会承接了市级行政审批事项48项,经开区派驻机构29项,启动了“3号行政审批专用章”,升格了政务服务中心,并于6月1日正式揭牌运营,推行了集中受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窗口为主导的审批运行模式,推行“一门受理、全程代办、限时办结”制度,授权的行政审批事项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并启动了市直相关单位3号行政审批专用章。
自正式运行以来,各单位派驻了窗口工作人员,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行政效率,着力打造“一站式服务”窗口,目前各单位行政审批事项均运行良好。截止11月30日,我区已受理1146项,其中已完成1127项,还在审核19项,完结率为98.3%;涉及收费项目57项,免费项目1081项,资料不全未收费8项,切实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加快了产业园区发展。
四、规范“三性”人员用工管理
为进一步规范全区机关事业单位“辅助性、临时性、替代性”(简称“三性”)岗位用工管理,年初,我办对全区机关事业单位“三性”人员进行了摸底调查,核实了各单位申报的“三性”岗位用工计划数。最终核定2016“三性”岗位用工控制计划562名,其中,区直机关32名、事业单位65名、政策配备的432名,学校保安33名,并提出了认真规范“三性”岗位用工管理要求,切实加强了劳动用工监察力度,依法规范了用工程序。
五、完成学校教师编制核定工作
根据我区教育教学需要,由区编办牵头,会同财政、教文等部门,在上、下半年(分别为4月和10月中下旬),对区属27所中小学学校及6所附属幼儿园的师生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题调研。4月份,核定出教师招聘计划52名(含中小学名校校长2名)、幼师15名。10月份,对全区学校教职工进行了核编,现实有教职工837名,其中:在岗教师746名;教辅工勤人员15名、幼师8名;病休、产假、学习、支教、借调等原因未在岗教职工88名。中小学生16741人,教学班332个;核定全区教师编制957名。
七、完成乡镇、管理处机关及区直机关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
因我区不是一级政府,在机关局室是否办理机关法人还是事业法人问题上,我办反复与市登记局衔接沟通。在我办力争下,市登记局考虑开发区实情,特别出台了《关于印发<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新区有关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暂行办法>的通知》(岳编办发〔2016〕18号)文件。2016年9月,我区开始全面启动机关、群团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工作。截至目前,全区26家行政机关均提交了《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申请表》,其中,25家行政机关已全部办理完成,并领取了“三证合一”以来行政机关新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全面依法享有国家赋予的行政机关权力,目前还有1家正在办理当中。
八、完成事业单位的法人登记工作
根据《关于做好2015事业单位法人报告公示工作和换发新版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通知》(岳事登函〔2016〕1号)文件精神,我办积极组织事业单位完成好2015事业单位法人报告公示工作和换发新版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工作,积极协调我区事业单位和市登局之间的沟通联系。截止目前,现已有29家区直机关事业单位、26家中小学校完成了事业单位年审工作,并进行了网上公示。现正积极组织已更换法定代表人的学校进行离任审计、已变更学校名称的学校进行学校更名事宜。
八、推进网上名称管理工作
根据市编办《关于加快推进全市网上名称管理工作的通知》(岳编办通〔2016〕119号)文件精神,为加快推进全区网上名称管理工作,我办对区直24个、直属事业3个、二级事业机构23个、乡镇(管理处)39个、学校28个共计117个单位进行了摸底调查,并全部上报了好《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中文域名注册资料》和《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网上名称管理工作台帐》等资料,其中,32个机关单位目前正积极部署中文域名注册和网站安全挂标工作。
九、参与机关事业单位招聘(选调)工作
根据全区公开招聘(选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方案,我办积极参与了2016机关事业单位、教师公开招聘、乡镇卫生院招聘(选调)工作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审档)及公示工作,为4名选调对象、7名招聘录用人员、45名教师办理了列编手续,卫生院14名工作人员列编手续正在办理中。
十、参与公车改革制度
为推进我区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加快建立新型公务用车制度,有效降低行政成本,我办积极配合区车改办工作:一方面,根据相关要求,先后分类别的提供10套涉及全区800多人的数据情况;另一方面,积极衔接市编办,做好我区公车改革工作。
十一、明年工作思路
2017年,我办将继续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根据岳阳市机构改革的整体部署,调整区直部门部分职能职责;
二是配合市编办,完成乡镇撤乡并村的后续工作;三是申请将通海路、金凤桥管理处、2个工业园及开建投的进行“三定”工作;四是继续推进网上名称管理工作;五是完成机关、群团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赋码和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六是加强车辆编制管理工作,配合公车改革。七是完成编办的日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