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县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13:2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北县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北县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篇:张北县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名称:张北县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1.2建设单位及法人代表

建设单位:张北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 法人代表:穆飞云

1.3主管部门:张北县林业局 1.4项目性质:新建

1.5项目建设地点:张北县林业局 1.6项目建设期限:2012—2013年 1.7项目建设宗旨:

通过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标准站建设,有效地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治,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加强预测预报,科学防治服务,充分发挥森防检疫体系在保护森林资源中的作用。

1.8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以建设国家级森防标准站建设为基础,加强机构和队伍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强化站务管理,提高站务人员业务素质,建成拥有现代化基础设备、高素质技术队伍、高效能社会服务的森防体系,提高测报质量,为科学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9项目投资概算与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40.5万元,按投资内容分为:基建6.5万元,交通通讯16.5万元,仪器设备17.5万元,投资来源分为:省级投资24万元,县级自筹16.5万元。1.10项目效益

森防体系建设项目的完成,将充分发挥森防体系在保护森林资源中的作用,提高科技含量和工作效率,真正做到有病(虫)先防,有病(虫)及治。

1.11结论

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标准站建设的完成,发挥了森防体系在森林资源保护上的作用,促进了林木产业的发展。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随着风沙源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张北县森林资源面积逐年增多。近年来,我县森林病虫害发生比较严重,危险性病虫害的潜在威胁增大。而森防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人员素质低下,林业发展和森林资源的保护不相适应,为确实保护林业资源,防止病虫害的传入和传播。根据国家、省、市林业局关于建立森防标准站的要求,在张北县实施森防体系建设非常重要。

第三章

项目区基本情况

3.1自然地理概况

我县地处坝上高原,北纬40°57′— 41°37′东径114°10′— 115°27′,海拔1300m—2180m,地形东南高,西北低。

我县气候属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全年温差大,积温低,雨热同季。年均温2.8℃,极端低温-37.8℃,无霜期108天,年降水量不足400mm。

3.2社会经济情况 张北县总人口35.3万,农业人口29.5万,分沿坝山区,西部丘陵区、中部平原区,全县经济基础和发展水平不平衡,西部丘陵区相对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下,文化和科技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生活相对落后,农村劳动力较充足。

3.3林业发展情况

全县总土地面积579.03万亩,林地面积207万亩,其中有林总面积111.5万亩,果树0.23万亩,未成林面积28.4万亩,总蓄积314.4万m3,森林覆盖率19.47%,树种比较单一,大部分是杨树、落叶松、樟子松、沙棘、山杏等。

3.4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现状

张北县森防检疫系统起步较晚,2002年前基本处于瘫痪。2002年独立建站,发展迅速,目前森防站拥有固定编制人员5人,工程师3人,技术人员2人。具备了必要的森防检疫基础设施,包括专用办公室、标本实验室、药械库、专用交通工具、通信设备、微机、冰箱和森防器械,基本上保证了森防检疫系统的正常运行,实现了森防检疫信息网络化管理。在各年度的森防目标管理考核中,各项指标均达到合格。

第四章

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4.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执行《森林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加强森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森防检疫水平,适应新形势下森防检疫要求,推动森防检疫向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切实保护好森林资源。4.2项目建设目标:建成国家级森防标准站 4.3项目编制依据及原则 4.3.1项目编制依据

根据国家和省林业局关于建设森防标准站的要求和林业基础建设项目编制要求编制本建设项目。

4.3.2项目建设的原则

一是紧密结合防治重点,优先考虑病虫害常发区和重点区;二是较硬件建设并重,在加强基础设施的同时,努力提高人员素质,搞好站务管理,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三是按标准搞好自身的建设。

4.4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内容包括基础设施,交通,通讯工具,仪器设备和制度管理。以提高县级标准站的标准,满足专业级部门的信息传输面积18亩。工程治理需要,使预测预报防治科学化、现代化。

第五章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5.1投资概算详见附表1 5.2资金来源

总投资40.5万元,省级投资24万元,县级自筹16.5元。

第六章

效益分析

通过森防体系标准站建设,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森防人员的素质,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微机联网和测报信息网上传输,有利于搞好站务管理,更好地保护森林资源;有效地防止病虫害的发生发展和传入传出,减少因病虫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对森林资源提供了安全保障,为人民的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七章

项目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7.1项目管理机构

1、机构设备:张北县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标准站

2、机构职责:负责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森林植物检疫的管理。

3、人员设置:站长1名、副站长1名、职员3名。其中工程师3名、技术员2名。

7.2项目管理措施

森防体系建设项目是县林业局的重点项目,县局将此项目作为2012——2013年的重点项目来完成,列成全年目标考核内容,并且加强项目强化管理,不断提高森防人员的专业工作水平,同时认真组织好防治体系建设方案的落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森防队伍建设。

张北县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项目名称: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 项目实施单位:张北县林业局森防站 主管单位:张北县林业局

二O一二年二月二十日

第二篇: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

森林病虫害防治报告

森林是天然的制氧工厂,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森林有自然防疫作用,森林是天然的消声器,森林具有防止风沙、减轻洪灾、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保护森林人人有责。森林病虫害素有不冒烟火灾之称,可见其危害程度的严重性。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森林不仅是工业、建筑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原材料,而且在影响生态环境中的诸多因素中,森林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不仅可以调节改善生态环境中大气候,起到改善、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定性的作用,更可以涵养水源、减少径流、防止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能的作用,也是一个大的生物多性的资源库、对保持生态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要保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宏伟目标,发展林业生产、保护林业生产,是我们林责无旁贷的责任,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1、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1、对森林病虫害的危害认识不足

人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森林病虫害不仅具有水灾、火灾那样严重的危害性和毁灭性,还具有生物灾害的特殊性,治理上的长期性、艰巨性。长期以来,没有把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摆到应有的位置,缺乏做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致使森防工作在抓法上和工作力度上,与造林绿化和森林防火相比,都有相当差距。因而在推进森防工作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

2、病虫害发生面积扩大

近些年来我国人工造林面积增加,特别是单一品种的森林造成了病虫害的增加。主要原因是第一由于近些年来的干旱和暖冬的天气原因,森林病虫害向多样化以及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使成灾害虫的种类增多,给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带来了比较高的难度。第二,林地与耕地交叉,使农作物害虫朝着林地发展,带来比较大的治理难度。第三,害虫出现变异,造成常有发生顽固难治暴发现象,造成研制防治害虫农药上更加困难。最后,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害虫的天敌大量消失,发生造成生态治理的缺失。

3、病虫害发生的严重恶化

温室效应不仅使全球沙漠化扩大和旱涝灾害频发,也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环境。由于全球气候异常,使林木生长条件发生极剧变化,暖冬现象使森林病虫害越冬基数增大,为其病虫害的大发生创造了适宜的环境。

4、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能力

林业生产环节脱节,造林、育苗、引种、规划设计等预防机制差,使病虫害防治处于被动局面。例如,不管是当地苗木种子的流动销售或者是外调种子,都没有一签两证,检疫工作不到位,相当一些产地检疫跟不上。加上缺乏检疫检查站,调运检疫严重失控,控制危险性病虫害传播不力,致使外地病虫害随之而来,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

5、病虫种类繁多

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全省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我省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全省每年因林木病虫害造成木材减产70多万立方米,直接经济损失达2亿多元,对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危险性病虫害潜在威胁增大。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我省,由于我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顽固难治,暴发现象常有发生。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措施

1、选育多组合、多功能抗性树种

建造树种合作防御模式,只选单一抗虫品种不行,需要选育出抗主要害虫的树种组合,抗次要害虫的树种组合,兼抗主、次要害虫树种和抗虫耐害树种等,并定植在病虫害灾区,长期进行抗性鉴定,根据国家林木良种选育标准,筛选出一批多组合、多功能的抗虫耐害良种,为建设防御模式提供优良种源。短期内良种不配套的,可选用部分具有相对抗性的树种代替,以后更换。

2、加强检疫控制外来生物的入侵

外来入侵生物,一旦入侵定居后,由于没有入侵生物原产地天敌的控制,很可能就成我们的新病虫害,往往很难防治。如美国白蛾自从**口岸入侵后,已经迅速蔓延,并成为辽宁省林业生产的主要食叶性害虫。因此,从源头上封锁堵截境外有害生物的入侵,对保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完善森林病虫预测预报网络

搭建信息平台,共享资源,指导并服务生产。充分利用病虫测报信息,对森林病虫灾害性事件实时监测,对暴发性病虫实时监控,快速反应,从容应对。建立害虫发生的预警机制,为防治工作做前期准备。确立主要、优势害虫,科学制定防治阈值。分析气候环境动态,调查害虫发生基数,根据当地森林病虫档案,抓住森林主要发生的害虫进行密切观察、跟踪,掌握其发生态势,确立主要防治对象,兼顾防治其他害虫。森林中不可能仅仅只有1种害虫发生危害,所以在防治实践中,要以森林虫口复合发生指标来确定防治阈值。

4、提高森林防护工作的科技含量

一要加强重点病虫害的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研究推广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技术。二要扩大宣传,加强技术培训,普及基本技能,实行专业防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三要强化政府行为和依法防治,必须实行多部门的有效配合和全社会的支持。四要切实加强综合性营林措施。从病虫害源头抓起,在保护好现有林业的基础上,坚持适地适树造林,采用良种壮苗,营造混交林,实行工程造林和集约经营等林业措施,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加强早期预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增强林分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

5、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森林病虫害防治是人与自然灾害做斗争、保障林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千百年来,人们在防治各种森林病虫害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大量好的经验和办法,如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综合防治和森林植物检疫等,在一定的时间内有效地促进r我国林业生产的健康发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以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为出发点,在防治方式上。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实现可持续控制森林病虫害的重要手段,可以保护天敌,维护生态平衡,实现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长远利益与短期利益的一种平衡。总之,在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我们要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防治。在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同时,采取多种有利措施,使森林的正常生产经营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6、遗传控制病虫害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7、加大资金投入

一是继续坚持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由国家、集体和个人多层次、多渠道投入,以筹集更多的资金;二是各级政府要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纳入当地防灾减灾计划,增加防治、测报、检疫对象普查和基本建设投资等,特别是市县两级财政,应加大投入;三是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按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尽快建立起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从收取的补偿资金中适当安排防治经费。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森林保健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境是这类病害的主要诱因,当逆境生态因子导致树木生长势下降至某一个阈值时,病原一寄主复合体开始病理过程,使寄主细胞、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枯梢、枝干溃疡或腐烂等症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的死亡。生态性病害由于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可长期潜伏在树木体内,因此具有隐蔽性;由于气候生态逆境是其主要诱引,因此具有突发性。

这类病害在北美、欧洲以及东北亚分布广泛,各国在经历了化学防治的失败后,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抗性育种和集约栽培上,试图通过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以及提高树势来最终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生态性病害由于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控制的根本途径是生态控制技术。对于客观上具有或可能出现一定演替过程、形成一定自组织性而具有一定程度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病虫灾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从乔、灌、草及农作物多植物种合理配置人手,提高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改造现有林和营造混交林,为系统的演替过程构建初始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组织性,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灾害功能。同时辅助以环境允许的人为措施,将病虫灾害控制在允许水平。对于城市绿化树木和干旱及半干旱地域的造林树木,客观上很难或不可能形成一定自组织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生态性病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通过树木根系和根际土壤生态环境的改造,使其形成及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发达、水分和养分的持续有效利用、病菌侵染预防和侵入后的抑制功能等,从而保健树木、提高树势、增强树木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达到持续、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国家进步的表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林业又是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林业生产建康发展,而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正是保护林业生产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生态作用,因此,就要求我们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必须是不污染生态环境的生态防治技术,必须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第三篇:四川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

四川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

2005年05月24日 10:17

四川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 四川省人民政府

《四川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实施办法》已经1999年11月30日省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第一条 为有效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森林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森林、林木经营管理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森林病虫害防治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木材、竹材以及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森林植物的病害、虫害、鼠害(以下简称病虫害)的预防和除治。第四条 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第五条 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实行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森林病虫害防治纳入减灾计划,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制度,加强对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第六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其所属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具体负责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组织、指导、协调和服务。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本乡、镇集体和个人所有的森林、林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第七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森林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森林植物检疫;实施以良种、壮苗、适地适树、合理混交等营林预防措施为主,生物、化学和物理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治理。

第八条 森林病虫害防治实行“谁经营、谁防治”的责任制度。

国有森林经营单位或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构负责其经营管理的森林、林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集体经济组织和个人负责其经营管理的森林、林木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公路、铁路行道树以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内的林木,由其主管部门组织进行病虫害防治。第九条 森林、林木经营管理单位或个人,应按规定在采种、育苗、造林、抚育、采伐、运输等环节采取预防森林病虫害滋生和蔓延的配套措施。

造林绿化工程项目应把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纳入规划,实行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第十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森林病虫害应当定期组织普查,按规定划分森林病虫害常灾区、偶灾区和无灾区,制定相应的监测、预防措施。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所属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根据工作需要建立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网点,负责森林病虫的动态监测;乡、镇人民政府或森林、林木经营管理单位应确定兼职测报人员,负责本乡、镇或本单位森林病虫害的调查和监测。并按省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定将调

查和监测情况逐级上报。

第十二条 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负责组织开展全省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综合分析各地测报数据,定期发布全省森林病虫害中、长期趋势预报,并提出防治方案;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或其所属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当综合分析本行政区内乡、镇和森林、林木经营管理单位

测报数据,发布本地森林病虫害短、中期预报,并提出防治方案。

第十三条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有计划地组织建立无检疫对象和无其他危险性病虫的林木种苗基地及抗病虫品种的繁育基地。禁止使用带有检疫对象和其他危险性病虫的林木种苗造林。

第十四条 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依法对森林植物及其产品进行检疫,防止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和其他危险性病虫害传播。

第十五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实际需要,可以建设、配置下列设施、设备:

(一)测报、防治、检疫器械、设备和药剂储备仓库;

(二)测报实验室、检疫检验室、检疫隔离试种苗圃;

(三)交通、通讯设备;

(四)临时简易机场;

(五)林木种苗及木材薰蒸除害设备。

第十六条 森林病虫害发生时,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指导森林、林木经营管理单位或个人及时除治,防止扩散;发生暴发性、危险性森林病虫害时,当地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紧急防治措施,防止蔓延。

发生暴发性森林病虫害面积在100公顷以上的,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发生暴发性森林病虫害面积在500公顷以上的,市(地、州)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省林业主管部门报告;发生暴发性森林病虫害面积在2000 公顷以上的,省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向省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报告。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根据需要可向森林、林木经营管理单位或个人下达森林病虫害除治通知书,有关单位或个人必须按通知书的要求和期限除治森林病虫害。第十八条 森林病虫害成片发生区,乡(镇)、村可以实行统防统治;跨行政区域的,可以实行联防联治。

第十九条 森林、林木经营管理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应根据需要配备必要的除治工具,并确定专兼职人员实施防治。第二十条 森林、林木经营管理单位或个人使用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应严格遵守农药管理法律法规。

各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应对使用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进行指导,及时推广适于森林病虫害防治的农药品种和药物防治技术。

使用农药防治森林病虫害可能使他人利益遭受损失的,应当告知有关单位和个人,并共同采取防护措施。

第二十一条 提倡利用益鸟、益兽、益虫等有益生物进行森林病虫害防治。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有益生物,并鼓励、扶持繁育有益生物防治森林病虫害。第二十二条 森林、林木经营管理单位或个人需采伐被森林病虫害严重危害致死的林木以及濒死的病虫源木时,应按照下列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一)采伐面积5公顷以下的,经县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鉴定后,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二)采伐面积5公顷以上10公顷以下的,经市(地、州)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鉴定后,由市(地、州)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三)采伐面积10公顷以上的,经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鉴定后,由省林业主管部门批准。采伐保护树种的,按照《四川省绿化条例》的规定审批。

第二十三条 森林病虫害防治费用,由森林、林木经营管理单位或个人负担,其主管部门可予以补助。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可以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从育林基金、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费以及其他造林绿化工程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各级人民政府应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定的专项经费用于森林病虫害防治。

集体经济组织根据需要,可以安排一定资金用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木的病虫害防治。第二十四条 森林病虫害防治经费必须专款专用,接受财政、审计监督,不得挪作他用;当年结余的资金,可以跨使用。统防统治筹集的防治费用,其开支必须帐目公开,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除治、赔偿损失,可以并处人民币100元至2000元的罚款:

(一)用带有危险性病虫害的林木种苗造林的;

(二)发生森林病虫害不除治或者不按除治通知书的要求除治以及除治不力,造成森林病虫害蔓延成灾的;

(三)隐瞒或者虚报森林病虫害情况,造成森林病虫害蔓延成灾的。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造成森林病虫害检疫对象蔓延的,依照植物检疫法律法规规定处罚。

第二十七条 防治森林病虫害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被责令限期除治森林病虫害者逾期不除治的,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可以代为除治,由被责令限期除治者承担全部防治费用。

代为除治森林病虫害的工作,不因被责令限期除治者申请复议或者起诉而停止执行。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决定。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知道行政处罚决定之日起的60日内,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林业主管部门的同级人民政府或其上一级林业主管部门申请复议;也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由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 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森林和林木,其病虫害防治工作由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1999年12月2日

第四篇:森林病虫害防治员林业病虫害防治

林业病虫害防治

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遭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使林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在森林的自然灾害中,病虫害的为害是很严重的。森林病虫害是一类严重的自然灾害,在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建设管理过程中,常常给生产经营者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又被称之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我国森林病虫害的种类很多,据初步统计,有主要病害500多种,虫害1500多种。病虫害不但能直接使林木枯死,还能降低森林生长量、结实量和木材质量,降低森林的防护效能,所造成的损失令人触目惊心。1森林病虫害的防治策略1.1预防防治森林病虫害,要立足于“预防”,生产活动中,由于种苗的频繁交换、调运,人为地将一些危险性病虫害在省际、国际或地区问传播,给林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威胁,因此植物的检疫工作十分重要。加强检疫检查与检疫复检,就是要严禁调运虫源木,要加强对城镇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集贸市场、仓储、加工、销售单位及苗木、花卉、果品等生产单位的管理,堵塞危险性病虫害的传播渠道。

森林病虫害的防治是我国林业安全中一项重大工程,森林病虫害的危害程度之大、范围之广,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林业部门和相关林业安全研究专家重视的问题,如何有效、快速地降低森林病虫害,最大程度地减少林业损失,已成为各省市林业部门的共识。近半个世纪来,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化学防治以产生目标生物的抗药性、误杀天敌生物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备受批评。生物防治以能克服上述缺点而被寄予厚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不过仍有许多缺陷,如缺少人工释放的天敌生物种群持续存在的生态学动态证据,生物防治的研究者考虑更多的是食物链而不是食物网络的关系等等,在森林病虫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也没有成功的事例表明在人工的或人工干预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建立了对森林病虫害控制持续有效的天敌生物种群。

随着人工造林面积的增加,特别是单一树种纯林的增加,病虫危害加剧。

森林病虫害发生面积不断增加,防治难度大。成灾病虫种类增多,危害损失严重目前,发生严重能够成灾的病虫已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35种增加到50种左右,其中有些是由外地陆续传入的,有的是从未发现过的。过去就危害比较重的松毛虫、杨扇舟蛾、天牛(类)等至今未得到较好的控制,有的在局部地区年年发生,甚至造成严重损失。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已有美国白蛾、红脂大小蠹、苹果绵蚜及油松叶小卷蛾等多种危险性害虫先后侵入黑龙江省,由于黑龙江省对这些危险性害虫采取了有效措施极力控制,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的威胁却不容忽视。过去危害就比较严重的松毛虫、天幕毛虫、黄连木尺蛾、杨扇舟蛾、落叶松尺蛾和青杨天牛等表现相当顽固,且大都具有暴发成灾的特点,有的几乎年年于局部地区暴发。如监测跟不上,病虫害发生初期往往不

能及时发现,到发现时已是危害严重的局面,造成防治相当被动。

由于生物防治的步履维艰,加上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抗病抗虫选种、育种的研究形成了热点。特别是随着生物工程技术的进步,DNA(基因)重组技术突破了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困难,为抗性育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多年来的抗性育种研究结果,使各国对主要的威胁性森林病虫害基本都提出了可用于发展的抗病、抗虫树种。但基因工程育种也不是万能的,有一个新的问题可能会产生:寄主抗性的丧失速度或者说有害生物对寄主的适应速度似乎远远快于我们的育种速度。加之关于有害生物对这些抗性树种的适应性分化的研究十分贫乏,而缺少对这些抗性树种的抗性持续性的把握。这对于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又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面对病虫灾害造成的巨大损失,认清上述问题的严重性后,在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森林资源保护学者提出了“有害生物持续治理(Sustainable Pest Management)”、“森林保健(ForestHealthProtection)”等思想。意义在于着重强调提高森林自身的调控能力和抵抗力。提出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IntegratedPest·Man·agement,IPM)应逐渐向有害生物的生态治理(EcologicalPestMan·agement,EPM)发展,这是一个策略转移的根本方向。

对于现有的、具有一定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改造提高其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能力,运用对环境和其它有益物种的生存和发展影响较小的各种措施,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可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现有的、不具有生态系统性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逐渐取代现有弱抗性或抗性衰退、丧失的树种。对于将有的人工林,采取生态控制的策略,从造林开始就将病虫灾害的自我控制作为和高质高产同等重要的目标,以期得到自组织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生态和经济效益町接受(或允许)的低密度,并在时空上达到持续控制的效果。对于将有的树木个体简单集合的人工林,采取以基因工程为主的技术措施,创造抗性树种,并根据其抗性衰退、丧失的速度,或有害生物对抗性树种适应性进化的速度和周期,持续地培育适应立地生态环境的抗性树种。

因此,森林及树木病虫灾害的生态控制技术和遗传(基因)控制技术是实现我国森林保护策略转移和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技术。

传统观念中,森林保护是林木遗传育种学者培育出良种、造林学者进行造林之后才提到日程上的工作,林木育种学者并没有把持续抗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育种,造林学者也没有把病虫灾害的自我调控作为和产量、质量同等重要的目标进行造林。可以说,现在进行保护的森林几乎没有任何抵抗病虫害的机制存在,一旦病虫灾害大发生、大流行,森防工作者使出浑身解数也难以使树木死里逃生。因此,在未来,森林保护学应是林木遗传育种学和造林学的指导学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将病虫灾害的生态防御策略和基因防御策略贯彻到

生产实践当中,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

生态控制的原理在于系统生态学。一个平稀的生态系统内,物种之间协同进化,不同种的有机体或亚系统协调共生、互惠互利,和谐高效利用系统的能量,系统中的所有生物都占领着一切可利用的生态位、摄取一切可利用的能量,从而形成最佳的物流与能流利用状态,使整个系统表现出高效和谐的持续发展。在这种协同进化过程中,物种常表现出抗逆性和变异性,这些抗逆性和变异性的基础来源于物种基因的调控表达和变异。因此,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种组分形成的各级结构具有自我协调、自我组织、自我维持的稳生机制,这种机制构造了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从而起到对病虫灾害的可持续控制。

遗传控制得以实施的基础是以基因工程为主导的现代育种技术。从林木或其它动植物体内定位到抗病、抗虫基因,并将其克隆、转入到林木体内,表达出对特定或大多数病虫害的持续高抗性。目前,涉及遗传转化的树种已达9科19属近30种。一些重要的树种如杨树、欧洲落叶松等已获得了转基因植株。在报导的林木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中,抗性基因的种类最为丰富,包括了抗虫基因、抗病基因、抗盐基因、抗寒基因以及抗除草剂基因。

对林木病害的遗传控制应该考虑两个方面,这是由于具有两种不同的林木病害类型。对于病原主导性病害,寄主一般体现为寡(或单)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相应的病原致病基因也是寡(或单)基因,这样便于克隆抗性基因以抑制致病基因的表达;对于寄主主导性病害,寄主则往往体现为多基因控制的水平抗性,病原的致病性也往往是多个基因的表达,因此不利于克隆特定的抗病基因以表达抗性。寄主主导性的病害是由不良环境因素(逆境)造成树木生长势下降而诱发产生的,因此,这类病害又称作生态性病害。例如杨树溃疡病、烂皮病,它们一般是在环境胁迫引致树皮膨胀度低于80%时才能够发生。因此,如何提高树木生长势,增加抵抗逆境胁迫能力是防治树木生态性病害的根本。在抵抗这类病害的基因工程中,应转入能够提高树势、强固细胞壁的抗渗透胁迫基因。

生态性病害的病原主要是一些具腐生性弱寄生性病原真菌,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及潜伏侵染于树木体内。生态逆境是这类病害的主要诱因,当逆境生态因子导致树木生长势下降至某一个阈值时,病原一寄主复合体开始病理过程,使寄主细胞、组织发生病变,表现出枯梢、枝干溃疡或腐烂等症状,影响树木的生长,严重时造成树木的死亡。生态性病害由于病原菌具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可长期潜伏在树木体内,因此具有隐蔽性;由于气候生态逆境是其主要诱引,因此具有突发性。

这类病害在北美、欧洲以及东北亚分布广泛,各国在经历了化学防治的失败后,目前的研究都集中在抗性育种和集约栽培上,试图通过提高抗逆性和抗病性以及提高树势来最终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总结

生态性病害由于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因此,控制的根本途径是生态控制技术。对于客观上具有或可能出现一定演替过程、形成一定自组织性而具有一定程度自我调控病虫灾害的功能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病虫灾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从乔、灌、草及农作物多植物种合理配置人手,提高系统内的生物多样性,改造现有林和营造混交林,为系统的演替过程构建初始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组织性,从而形成一定程度的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灾害功能。同时辅助以环境允许的人为措施,将病虫灾害控制在允许水平。对于城市绿化树木和干旱及半干旱地域的造林树木,客观上很难或不可能形成一定自组织性的人工林生态系统,其生态性病害生态控制的研究趋势是:通过树木根系和根际土壤生态环境的改造,使其形成及促进根系的发育和发达、水分和养分的持续有效利用、病菌侵染预防和侵入后的抑制功能等,从而保健树木、提高树势、增强树木的抗逆性和抗病性,达到持续、有效控制病害的目的。

第五篇:病虫害防治实施方案

2009年循化县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下达2009年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治资金的通知》和海东地区财政局资金下达通知精神,县财政局下达给农业局2009年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项目资金11万元,为了确保资金安全和项目顺利实施,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主要内容

(一)、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

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由植保站负责,分不同生态类型、不同作物对全县农作物病、虫、鼠害全面进行监测。

(二)危险有害生物疫情监测

危险有害生物疫情监测由植物检疫站(植保站)负责,在危险有害生物有可能传入的区域设立监测点进行监测。

(三)专业防治队补助

专业防治队由推广中心、植保站负责组织,补助用于专业队人员专业技术培训。

(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10万亩

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园艺站、农业站、种子管理站负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以春小麦麦茎蜂、条锈病,油菜害虫三甲一螟、线辣椒疫病、马铃薯晚疫病为重点进行防治,并注意其他作物突发病虫害的防治。

二、资金使用概算

(一)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费用2万元,由植保站实施。

1、在查汗都斯乡的阿河滩村、积石镇丁江村、道帏乡王家村设立小麦条锈病监测点各一个,每个监测点补助1500元,计0.45万元;在道帏乡循哇村、街子镇孟达村设立油菜害虫三甲一螟监测点各一个,每个监测点补助1500元,计0.3万元;在查汗都斯乡新建村、街子镇园区、积石镇新建村设立线辣椒疫病监测点各一个,每个监测点补助1500元,计0.45万元;在文都乡牙日村设立一个马铃薯晚疫病的监测点,补助1500元,计0.15万元;在积石镇瓦匠庄村设立露天蔬菜各种病虫害的监测点一个,补助1500元,计0.15万元;共使用资金1.5万元。

2、监测车辆用油费用5000元。

(二)危险有害生物疫情监测2万元,由植物检疫站(植保站)负责。

在循化县积石镇和清水乡共设立苹果蠹蛾监测点20个,在清水乡的石巷村2个点、下滩村4个点、上庄村2个点,在积石镇加入村4个点、托坝村2个点、东街村2个点,每个监测点补助800元,计

1.6万元。

2、监测车辆用油费用4000元。

(三)农作物专业防治队由推广中心、植保站、园艺站、农业站负责组织,对专业队人员100名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天数为2天。

⑴请专业能力强的农业局农业技术人员8人,讲课3天,每人每天费用100元,8人×3天×100元/人、天=2400元;

⑵培训资料2600元;

⑶受训人员误工补贴50元,100人×3天×50元/人、天=15000

元;

共计2万元。

(四)农作物病虫害防治5万亩,费用5万元。

农药补助5万元,防治冬小麦条锈病4万亩费用2万元,春小麦条锈病1.95万亩费用0.975万元,油菜三甲一螟虫害2万亩费用1万元,线辣椒疫病2万亩费用1万元,马铃薯晚疫病0.05万亩费用0.025万元,共10万亩.合计费用5万元。

三、措施

(一)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成立由农业局局长马玉德同志为组长,农业局副局长韩兴文、农业局工会主席马克明同志为副组长,项目实施单位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并设立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植保站,韩生录同志为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主要职责:组织协调、督察各乡(镇)及有关部门统防统治工作;协调、筹集解决统防统治的经费,监督经费使用;定期或不定期检查评比统防统治进展情况。办公室主任职责:在领导小组的指挥下,及时组织调运统防统治的器械、农药等,严防假冒伪劣;组织人员加强以苹果蠹蛾、马铃薯甲虫等有害生物疫情监测,及时预测预报病虫害发生动态,上报统防统治工作进展情况;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村、社、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每个乡(镇)要指派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在乡(镇)病虫防治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充分动员和发动群众,积极投入到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中,增强群防群治意识。同时各乡(镇)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以及专业服务队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二)广泛宣传动员,统一思想认识。农技人员深入到生产第一线,积极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今年病虫害发生趋势及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性,增强防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向群众讲授病虫害的形态特征、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使群众熟练掌握药剂的性能,配制比例和用药注意事项,学会对药械的维护和使用。

(三)抓好科技服务,落实技术措施。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季节性、时间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防治的最佳时期稍纵即逝。因此,县、乡农技人员立即深入到田间地头认真做好技术咨询,指导和跟踪服务。加强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要专业监测与群众监测相结合,定点监测与全面监测相结合。植保站要密切监视主要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编制和上报病虫发生信息,向各乡(镇)公布病虫动态、报告电话,各乡(镇)指定专人及时汇总上报病虫动态,掌握最佳防治时期。严格把好调入农药的质量关,严厉打击制销假冒伪劣农药、器械的行为,保护农民的利益,保证防治效果。加强科技培训,使县、乡农技人员严格掌握农药的使用和药剂配制方法,注意安全合理用药,严防人畜中毒和农作物药害;要搞好药械的维护,保证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搞好统防统治工作,努力提高防治效果。病虫害防治的乡(镇)要抽调强壮劳力组织病虫害防治专业服务队,集中时间、集中器械,以村为单位,统一连片防治,真正取得实效,确保今年粮油丰收。

四、管理

(一)资金管理资金由农业局统一管理,由推广中心、植保站、园艺站、农业站、种子管理站实施,严格按照方案有关要求实施,资

金使用实行县级报帐制,做到专款专用。

(二)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危险性有害生物疫情监控和病虫害的防治关系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大局,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如疫情测报和病虫害防治延误,造成重大经济的责任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给予严肃处理。

循化县农业局2008年5月3日

2009年农作物病虫害监测与防治项目

实施方案

一、项目实施单位

循化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循化县植保站

循化县园艺站

循化县农业站

循化县种子站

二、项目管理单位

循化县农业局

三、项目方案制定

循化县植保站

循化县农业局

二00九年五月

下载张北县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北县森林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森林病虫害防治学习纲要(5篇模版)

    森林病虫害防治学习纲要 1、森林病虫害又称“无烟的森林火灾”。我局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应施调查种类10种。其中虫害7种:分别是杨干象、柳蝙蛾、分月扇舟蛾、松黄星象、纵坑切......

    7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的初探

    关于森林病虫害防治方法的初探摘要:近几年来经过政府的支持下,我国的森防建设飞速的发展,积极的落实责任制度,防治技术也不断提高,成绩也很突出。但是,目前森防的工作也受到了很多......

    森林病虫害防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森林病虫害防治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第一章 总论-------5 一、项目概要-------5二、编制依据-------5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第二章 项......

    森林病虫害防治原理与技术措施

    森林病虫害防治原理与技术措施 一、森林植物检疫的任务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第一是对外检疫,即禁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着林木及其产品由国外传人或由国内输出。第二是对内检疫......

    定边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结(共5篇)

    定边县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结 1、光肩星天牛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同物异名 黄斑星天牛 A.nobilis) 一、分布:国内分布于除新疆、海南、澳门、香港、台湾外各地均有分布;国......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之油松毛(精选五篇)

    浅谈森林病虫害防治之油松毛 关键词:森林病虫害 论文摘要:森林病虫害防治是国家减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

    森林病虫害防治员 浅析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及重要性

    浅析森林病虫害防治的措施及重要性 森林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木材及林产品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和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还具有防风固......

    2009年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2009年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近年来,我县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突显,得到了省、市、县的高度评价和肯定。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