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 业 部 文 件 - 中国植物保护网

时间:2019-05-13 13:09: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 业 部 文 件 - 中国植物保护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 业 部 文 件 - 中国植物保护网》。

第一篇:农 业 部 文 件 - 中国植物保护网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

(2010年7月修订)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繁荣和发展中国植物保护科技事业,鼓励科技创新,奖励为我国植物保护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促进植物保护科学技术的发展,提高我国植物保护技术的水平,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做贡献。经科技部批准设立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以下简称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是面向全国植物保护领域的科学技术奖,是我国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条 为做好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的奖励工作,根据国务院《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科技部《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本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三条 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贯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鼓励自主创新、鼓励攀登科学技术高峰,促进植物保护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促进科技成果商品化和产业化,加速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四条 为维护奖励的严肃性和权威性,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的推荐、评审和授奖实行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其评审和表彰工作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的干扰。

第五条 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的奖励对象是:在我国植物保护科学研究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植保科技工作者或科技群体。奖励证书可作为对科技人员和集体的评价依据,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六条 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每两年评审、奖励一次。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设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科普三类成果奖。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类成果分一、二、三等奖3个等级,每届奖励一等奖不超过5项,二等奖不超过10项,三等奖不超过20项。科普类成果不分等级,每届奖励不超过3项。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七条 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设奖励委员会、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工作办公室。第八条 奖励委员会是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的领导机构,主要职责是组建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工作办公室,确定评审委员会和奖励工作办公室正、副主任人选、为完善奖励工作提供政策性意见和建议、筹措奖励基金、指导评审工作、审定授奖项目、研究解决评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奖励委员会由13人组成,主任委员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理事长担任;副主任委员3名,委员9名,由有关科研、教学、推广和企业单位的院士、专家、学者组成。

奖励委员会实行聘任制,每届任期3年。

第九条 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的评审机构是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每次评奖时,从中国植保学会专家库中选19-21名院士、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每届评审委员会成员要按一定比例更换,并采取专家回避制度。评审委员会主要职责是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对评审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和异议进行复议,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奖励工作提出建议及改进措施。

第十条 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办事机构是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奖励工作办公室(以下称奖励工作办公室)。奖励工作办公室在奖励委员会的领导下,承担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日常工作,包括组织申报、接受推荐、形式审查、组织评审、异议处理和公布结果等。

奖励工作办公室设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秘书处,办公室主任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秘书长兼任。办公室成员由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秘书处提名,奖励委员会审查批准。

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应坚持廉洁奉公、不徇私情、严格保密的工作原则,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第三章 奖励范围和评审标准

第十一条 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的奖励范围

(一)科学研究类成果

在植物保护行业的研究与开发中有重大创新与发现,对推动植物保护学科发展与科技进步有重大作用;在关键技术或系统集成上技术创新突出,解决了本领域发展中的热 2 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技术推广类成果

在应用、推广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中,结合本地实际,应地制宜,有所创新,对已有技术集成配套,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并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科普类成果

在植物保护科普活动中公开出版、发行的科普原创作品和编著作品,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等方面,创新性突出,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和显著的社会效益。

第十二条 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评审标准

(一)科学研究类成果

一等奖:在科学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的自然现象、揭示的科学规律、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机制或者其研究方法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本学科或者相关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在关键技术或系统集成上有重大创新,技术难度大,解决了本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并在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国际同类技术和产品的先进水平,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等奖:在科学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的自然现象、揭示的科学规律、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机制或者其研究方法为国内外学术界所公认和广泛应用,推动了本学科或者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或者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在关键技术或系统集成上有重要创新,技术难度较大,解决了本行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国内领先,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等奖:在科学上取得较好的进展,发现的自然现象、揭示的科学规律、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机制或者其研究方法为国内学术界所公认和广泛应用,对本学科及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影响明显;在关键技术或系统集成上有较大创新,技术难度较大,解决了本行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国内先进,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技术推广类成果

一等奖:在集成、应用、推广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应地制宜,推广力度和成果转化程度很高,具有很强的示范推动作用,产业化、规模化程度很高,主要技术经济指 标和综合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取得重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等奖:在集成、应用、推广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应地制宜,推广力度和成果转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的示范推动作用,产业化、规模化程度较高,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综合性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等奖:在集成、应用、推广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应地制宜,成果转化程度较高,达到一定推广规模,起到示范推动作用,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和综合性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科普类成果

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准确、及时反映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动态。符合国家《出版管理条例》及《图书质量管理规定》、《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所规定的相关要求。公开出版发行二年以上,知识产权清晰,符合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在选题内容或表现形式、创作手法上有重要创新,具有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易于为大众所理解和接受。成品质量应达到国家相关规定的优良品标准;普及面和阅读范围在国内同类科普作品中处于领先水平,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第四章 申报与推荐

第十三条 申报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应符合下列条件:

(一)属于第三章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奖励范围。

(二)不存在成果权属、完成单位和完成人等方面的争议。

(三)同一个项目研究内容,不得重复申报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下设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奖。

(四)多个单位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由成果第一完成单位按要求进行申报。在推荐书的主要完成单位栏内加盖各完成单位的公章。

(五)已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的项目或正在向国家申报科技奖励的项目,不得再申报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

(六)经评审未授奖的项目在此后的研究活动中获得了新的实质性进展,并符合奖励办法的,两年后可再次推荐申报。

第十四条 申报、推荐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应提交下列相关材料:

(一)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推荐书。

(二)技术评价证明及国家法律法规要求行业审批文件。

(三)专利或知识产权证明。

(四)由省、部级认定的查新机构出具的科技成果查新检索报告。

(五)应用单位出具的成果应用证明。(六)有助于成果评审的其他证明材料。

(七)科普类成果,应提交科普图书及电子出版物最新样本,并提供作品的主要思想以及产生公众影响的证明材料。

第十五条 申报项目主要完成人,是指对该项目的完成做出创造性具有实际贡献的主要人员。主要完成人应至少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提出总体学术思想、研究方案、技术路线或重要创新点。

(二)在研制过程中直接参与并解决了关键学术疑难问题或实验、技术难点。(三)在研究方法、手段的提出以及重要基础数据的收集和综合分析等方面有主要贡献者。

(四)参与并解决在生产、应用过程中的重要难点或关键技术问题。

(五)在成果完成期内,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坚持在本项目的科研第一线工作。

第十六条 推荐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类成果各等级奖励的主要完成人限额为:一等奖15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7人;科普类成果主要完成人限额为:15人。

第十七条 推荐项目主要完成单位是指在该项目研制、投产、应用的过程中进行组织并提供技术、人员、设备等条件,对项目的完成起到重要作用的单位。

第十八条 推荐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类成果各等级奖励主要完成单位限额为:一等奖10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5个;科普类成果主要完成单位限额为:10个。

第十九条 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申报、推荐渠道

(一)申报单位将申报材料送到以下具有推荐资格的推荐单位: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保护学会; 2.中国植物保护学会各分会、专业委员会;

3 中央所属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技术推广等单位。

(二)推荐单位对申报项目进行预审,按照奖励工作办公室当年下达的限额择优推荐。由各推荐单位统一将申报材料报奖励工作办公室。

第五章 评审与授奖

第二十条 评审程序

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采用形式审查、评审委员会评审、奖励委员会审定的方式进行评审。

(一)奖励工作办公室接受推荐并进行形式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不提交评审。(二)每项成果送五位专家初审,提出书面意见。

(三)召开评审委员会会议进行评审,评出不同等级的拟授奖项目。评审委员会评审表决应当有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委员参加,表决结果有效。获奖项目应当由到会委员的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多数通过。

(四)“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申报项目经评审委员会会议评定后即在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网站及有关新闻媒体上公示。

(五)评审委员会对异议处理进行复议裁决。(六)奖励委员会对无异议的拟授奖项目进行审定。第二十一条 授奖

最后审定的授奖项目由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奖励委员会发布公告,召开颁奖大会,统一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并从授奖项目中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

第六章 异议及处理

第二十二条 “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拟授奖项目自公示之日起30天内为异议期,接受异议投诉。异议期内,任何单位或个人均可对拟授奖项目中的弄虚作假、剽窃等问题,向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公室提出异议。单位异议要加盖公章,个人异议要署真实姓名,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处理异议。

第二十三条 为维护异议者的合法权益,奖励工作办公室应对异议者的身份予以保密;确实需要公开的,应当事前征求异议者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 异议分为实质性异议和非实质性异议。凡对涉及成果的创新性、先进 6 性、实用性和推荐书填写不实所提的异议为实质性异议;对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及其排序的异议为非实质性异议;对评审等级的意见,不属于异议范围。

第二十五条 实质性异议由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协调,分别会同申报单位和异议投诉者协商处理,涉及异议的任何一方应积极配合,在规定时间内核实异议材料,如期做出答复。必要时奖励工作办公室可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查,提出处理意见,由评审委员会裁定。

非实质性异议由第一完成单位负责协调,提出达成一致的证明材料或处理意见,报评审委员会裁定。如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协调,则取消成果获奖资格。

第七章 罚 则

第二十六条 对已获奖的项目,如发现违反奖励条件、有弄虚作假或剽窃他人成果者,经查明属实,将撤消其奖励、收回奖励证书和奖金并向社会公告,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第八章 附 则

第二十七条 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接受国内外各有关单位和个人的捐赠和赞助。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奖励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经中国植保学会科技奖奖励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审定同意后施行。原2008年8月制定的《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试行)》同时作废。

第二篇:农业部解读一号文件

农业部解读一号文件:谁来种地已成严峻问题

农业部解读一号文件:谁来种地已成严峻问题

新华网北京2月1日电(记者董峻、于文静)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9个中央一号文件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份文件题为《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全文约10500字,共分六个部分23条,包括:加大投入强度和工作力度,持续推动农业稳定发展;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提升农业技术推广能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强教育科技培训,全面造就新型农业农村人才队伍;改善设施装备条件,不断夯实农业发展物质基础;提高市场流通效率,切实保障农产品稳定均衡供给。

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技革命方兴未艾的历史机遇,坚持科教兴农战略,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下决心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文件确定,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发挥政府在农业科技投入中的主导作用,保证财政农业科技投入增幅明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逐步提高农业研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文件指出,着眼长远发展,超前部署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力争在世界农业科技前沿领域占有重要位置。面向产业需求,着力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切实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打破部门、区域、学科界限,有效整合科技资源,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动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深化农业科研院所改革,健全现代院所制度,扩大院所自主权,努力营造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政策环境。

文件强调,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完善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链为主线、以综合试验站为基点的新型农业科技资源组合模式,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充分发挥技术创新、试验示范、辐射带动的积极作用。

此外,文件还提出要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着力抓好种业科技创新,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引导科研教育机构积极开展农技服务,培育和支持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振兴发展农业教育,加快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等。

第三篇: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文件

国土资发[2007] 220号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文件

关于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有关用地政策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管理局),畜牧兽医(农业、农牧、农林)厅(局、办、委):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饲养方式和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规模化养殖对用地提出了新的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号)和《国务院关于切实落实政策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7]1号)精神,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发展,现就用地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养殖用地

(一)县级畜牧主管部门要依据上级畜牧业发展规划和本地畜牧业生产基础、农业资源条件等,编制好县级畜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方向,提出规模化畜禽养殖及其用地的数量、布局和规模要求。

(二)在当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尚未修编的情况下,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于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实行一事一议,依照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做好用地论证等工作,提供用地保障。下一步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时,要统筹安排,将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纳入规划,落实养殖用地,满足用地需求。

(三)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规划布局和选址,应坚持鼓励利用废弃地和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地、尽可能不占或少占耕地的原则,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各地在土地整理和新农村建设中,可以充分考虑规模化畜禽养殖的需要,预留用地空间,提供用地条件。任何地方不得以新农村建设或整治环境为由禁止或限制规模化畜禽养殖。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合理确定用地标准,节约集约用地。

(四)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确定后,不得擅自将用地改变为非农业建设用途,防止借规模化养殖之机圈占土地进行其他非农业建设。

二、区别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扶持政策

(一)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按照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作为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用地,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二)其他企业和个人兴办或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联合兴办规模化畜禽养殖所需用地,实行分类管理。畜禽舍等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按照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管理和生活用房、疫病防控设施、饲料储藏用房、硬化道路等附属设施,属于永久性建(构)筑物,其用地比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管理,需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三)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所需的用地计划指标,今年要从已下达的计划指标中调剂解决,以后要在计划中予以安排;占用耕地的,原则上由养殖企业或个人负责补充,有条件的,也可由县级人民政府实施的投资项目予以扶持。

三、简化程序,及时提供用地

(一)申请规模化畜禽养殖的企业或个人,无论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还是其他企业或个人,需经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向县级畜牧主管部门提出规模化养殖项目申请,进行审核备案。

(二)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和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申请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经县级畜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乡(镇)国土所要积极帮助协调用地选址,并到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涉及占用耕地的,要签订复耕保证书,原则上不收取保证金或押金;原址不能复耕的,要依法另行补充耕地。

(三)其他企业或个人申请规模化畜禽养殖的,经县级畜牧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县(市)、乡(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积极帮助协调用地选址,并到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用地备案手续。其中,生产设施及绿化隔离带用地占用耕地的,应签订复耕保证书,原址不能复耕的,要依法另行补充耕地;附属设施用地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按照规定的批准权限和要求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四)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要依据《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以出租、转包等合法方式取得,切实维护好土地所有权人和原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有关手续完备后,及时做好土地变更调查和登记工作。因建设确需占用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应根据规划布局和养殖企业或个人要求,重新相应落实新的养殖用地,依法保护养殖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四、通力合作,共同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的落实

(一)各地要依据法律法规和本通知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认真调查研究,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细化有关规定,积极为规模化畜禽养殖用地做好服务。

(二)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畜牧主管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各司其职,加强沟通合作,及时研究规模化畜禽养殖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完善相应政策和措施,促进规模化畜禽养殖的健康发展。

(三)各地在贯彻落实本通知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报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二00七年九月二十一日

第四篇:20100301农业部《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管理办法》

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管理办法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发布时间:2010-02-0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令2010年第4号

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业植物疫情管理,规范疫情报告与发布工作,根据《植物检疫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业植物疫情,是指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补充的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境外新传入或境内新发现的潜在的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情况。

第三条 农业部主管全国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的具体工作。

第四条 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应当遵循依法、科学、及时的原则。

第二章 农业植物疫情报告

第五条 县级以上植物检疫机构负责监测、调查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植物疫情,并向社会公布农业植物疫情报告联系方式。

第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市(地)、县级植物检疫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报告省级植物检疫机构,省级植物检疫机构经核实后,应当在12小时内报告农业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农业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在12小时内报告农业部:

(一)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现境外新传入或境内新发现的潜在的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二)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本行政区域内新发现或暴发流行;

(三)经确认已经扑灭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本行政区域内再次发生。前款有害生物发生对农业生产构成重大威胁的,农业部依据有关规定及时报告国务院。

第七条 省级植物检疫机构应当于每月5日前,向农业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汇总报告上一个月本行政区域内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境外新传入或境内新发现的潜在的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发生及处置情况,农业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于每月10日前将各省汇总情况报告农业部。

第八条 省级植物检疫机构应当于每年1月10日前,向农业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报告本行政区域内上一农业植物疫情的发生和处置情况,农业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于每年1月20日前将各省汇总情况报告农业部。

第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植物检疫机构依照本办法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报告农业植物疫情时,应当同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

对于境外新传入或境内新发现的潜在的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疫情发生地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依法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

第十条 境外新传入或境内新发现的潜在的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的报告内容,应当包括有害生物的名称、寄主、发现时间、地点、分布、危害、可能的传播途径以及应急处置措施。

其他农业植物疫情的报告内容,应当包括有害生物名称、疫情涉及的县级行政区、发生面积、危害程度以及疫情处置措施。

第十一条 农业植物疫情被扑灭的,由县级以上地方植物检疫机构按照农业植物

疫情报告程序申请解除。

第三章 农业植物疫情通报与发布

第十二条 农业部及时向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通报从境外新传入或境内新发现的潜在的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

第十三条 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及其首次发生和疫情解除情况,由农业部发布。

第十四条 下列农业植物疫情由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布,并报农业部备案:

(一)省(自治区、直辖市)补充的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及其发生、疫情解除情况;

(二)农业部已发布的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发生及处置情况。

第十五条 农业植物疫情发生地的市(地)、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在农业部或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发布疫情后,及时向社会通告相关疫情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具体情况,指导有关单位和个人开展防控工作。第十六条 农业部和省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外的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发布农业植物疫情。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的,依据《植物检疫条例》和相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中国农业大学文件

中国农业大学文件

中农大学字〔2009〕10号

关于印发《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申诉管理规定》 的通知

校属各有关单位:

为规范学生申诉制度,保证学校对学生进行纪律处分的客观、公正,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教育部令第21号)和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违纪处分程序的若干规定》(京教策[2005]5号),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申诉管理规定》。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中国农业大学学生申诉管理规定

二○○九年九月十五日

主题词:学生 申诉 规定 通知

中国农业大学党政办公室 2009年9月15日印发

第六条 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在接到申诉书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区别不同情况做出如下处理:

(一)予以受理,同时告知申诉人;

(二)申诉材料不齐备,限期补正。过期不补正的视为不再申诉。

第三章 复查

第七条 对决定予以受理的申诉,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当在接到申诉申请书后的15个工作日内,根据情况可采取书面审查或召开听证会的方式处理申诉,提出复查意见。需要改变原处分决定的,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将复查意见提交学校有关部门或党委常委暨校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并将学校的复查结论书面告知申诉人。

需要召开听证会的,按照本规定第四章的要求进行。

第八条 在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未做出申诉处理报告前,学生可以撤回申诉。要求撤回申诉的,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在接到关于撤回申诉的申请书后,可以停止复查工作。

第九条 在申诉处理期间,原处理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四章 听证

第十条 学校拟对学生处以开除学籍处分时,应当书面告知拟被处分学生有要求听证的权利。拟被处分学生要求听证的,应当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向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应在收到学生的申请后组织召开听证会。

拟被处分学生超过期限未提出听证要求的,视为放弃听证权利。拟被处分学生明确提出放弃听证权利的,不得再次提出听证要求。

下载农 业 部 文 件 - 中国植物保护网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 业 部 文 件 - 中国植物保护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特产协会文件

    中国特产协会文件中特色函字【2008】19号关于编辑出版2009年中国特产年鉴的通知 各省市自治区 直辖市 计划单列市 新疆建设兵团农口特产管理机关,相关农产品协会: 中国特产......

    中国发明协会文件

    中国发明协会文件 中发协字[2008]10号 关于举办第六届中国国际发明展览会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发明协会及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 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文件(范文大全)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文件 机学教【2012】017号 关于2012年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安排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关于开展见习工业工程师资格认证考试的通......

    中国图书馆学会文件

    附件1: 中国图书馆学会2009年"全民阅读"活动工作要点一、主题:让我们在阅读中一起成长 为庆祝建国六十周年,在全社会倡导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进一步促进全民族素质的提高,......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文件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 中国口岸协会 2012中国国际物流产业发展论坛 地方政府、企业合作方案 一、 一、 大会背景介绍 本次大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

    中国物流学会文件

    中国物流学会文件物学字〔2009〕3号 关于召开“中国物流学会产学研结合工作座谈会”的通知各有关单位,学会特约研究员: 为贯彻国务院《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物流院校、......

    成都市金牛区森林植物病虫防治检疫站文件

    成都市金牛区森林植物病虫防治检疫站文件金森防站发〔2009〕1号金牛区森林植物病虫防治检疫站 2009年一季度主要园林植物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本季度温度变化幅度大,气温逐步......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 由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和华中农业大学微量元素研究中心主办,大连亚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七届全国新型肥料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