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市领导

时间:2019-05-13 13:03: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忻州市领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忻州市领导》。

第一篇:忻州市领导

市长

主持市政府全面工作。分管监察、审计、编制工作。

李平社,男,汉族,1955年12月生,山西省阳城县人,197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12月参加工作,1995年7月中央党校脱产研究生班世界经济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2008年3月任忻州市委副书记,政府市长、党组书记;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人民政府市长。中共山西省第九届委员会候补委员。

副市长

协助市长主持市政府日常工作。分管机关、信访、治超、财政、金融、税务、保险、发改、商务、招商引资、统计、重点工程、经济开发等方面工作。

王成,男,汉族,1969年6月生,山西省朔州市人,1987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山西师范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学历,经济学硕士。2011年5月任忻州市委常委、政府党组成员;2011年6月任忻州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政协山西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副市长

协助市长分管农业和农村经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旅游、人民武装等方面工作。

王士桦,男,汉族,1961年10月生,山西省襄垣县人,1981年11月参加工作,199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2010年5月任忻州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市长

协助市长分管文化、卫生、体育、人口和计划生育等方面工作。

王月娥,女,汉族,1963年10月生,山西省河曲县人,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无党派,1983年8月参加工作。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政协山西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副市长

协助市长分管科技、教育、宗教、粮食、供销、民政等方面工作。

梁洁,男,汉族,1957年10月生,山西省孝义市人,省委党校在职研究生学历。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4年3月参加工作。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第三届市委委员、常委。政协山西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副市长

协助市长分管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公安、司法、环保、国土资源管理等方面工作。

张建平,男,汉族,1957年9月生,山西天镇人,1974年12月参加工作,198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本科学历。2011年4月任忻州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市长

协助市长分管工业经济运行、国有资产管理、企业改革、交通、公路、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等方面工作。

王志刚,男,汉族,1961年9月生,山西省平定县人,脱产专科学历。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12月参加工作。2011年4月任忻州市委副秘书长;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山西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秘书长

协助市长处理市政府日常政务工作。负责办公厅工作。主管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应急办、市政府法制办、市外事侨务办、驻外办事处、市政府采购中心、市经研中心。

郭宝厚,男,汉族,1963年9月生,山西省繁峙县人,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职研究生,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法律专业。现任忻州市政府秘书长。

第二篇:忻州市人大领导简历

忻州三届人大常委会领导简介

2011-8-30 11:05:

53发表评论

秦新年同志简历

秦新年,男,汉族,1955年1月生,山西省宁武县人,省委党校脱产专科学历。197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7月参加工作。

参加工作后为宁武县化北屯公社团委书记;1977年7月任宁武县化北屯公社党委副书记;1981年6月任宁武县高桥洼公社管委主任;1983年9月在山西省委党校学习;1985年7月任忻州地委办公室秘书;1986年10月任忻州地委办公室副主任;1990年3月任原忻州市委副书记;1995年7月任原忻州市委副书记、忻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处主任(兼);1996年12月任定襄县委副书记、政府

代县长;1997年3月任定襄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1999年9月任保德县委书记;2001年2月任五台县委书记、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党委书记(兼);2004年2月任忻州市委常委;2006年5月任忻州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忻州行政学院院长(兼);2010年4月任忻州市政府副市长、党组副书记,忻州行政学院院长(兼);2010年5月任忻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主任。山西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刘银和同志简历

刘银和,男,汉族,1954年8月生,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区人,省委党校脱产专科学历。197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8月参加工作。

参加工作后为忻县县委组织部干事;1982年1月任忻县县委组织部干部组副组长、组长;1983

年10月任原忻州团市委书记;1984年9月在山西省委党校学习;1988年3月任原忻州市新建路办事处党委书记;1990年3月任原忻州市政府副市长;1995年3月任原忻州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1995年7月任原忻州市委常委、政府副市长,忻州禹王洞森林公园管理区主任(兼);1997年3月任原忻州市委副书记(正县级);1999年9月任五台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区长(兼);2004年7月任五台县委书记、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党委书记(兼);2008年10月任忻州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樊惠杰同志简历

樊惠杰,女,汉族,1952年3月生,山西省原平市人,在职研究生学历。1997年7月加入中国

民主促进会,1973年8月参加工作。

参加工作后在原平市西坪中学任教;1976年10月在山西大学物理系学习;1978年9月在忻州一中任教;1980年11月在晋东南教育局教研室工作;1983年8月在忻州行署教育局教研室工作;1991年4月任忻州行署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1998年1月任忻州行署教委副处级督学(期间:1998年9月至2000年7月在华东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班学习);2001年1月任忻州市政协副主席;2001年11月任忻州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忻州市委主委;2008年7月任忻州市政协副主席、民进忻州市委主委、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兼);2010年5月任忻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进忻州市委主委、市社会主义学院院长(兼);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政协山西省第十届委员会委员。

李树东同志简历

李树东,男,汉族,1959年1月生,山西省原平市人,中央党校函授本科学历。198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7月参加工作。

参加工作后为代县白草口公社团委书记;1981年5月任代县团县委干事;1983年1月任代县阳明堡公社党委秘书;1983年11月任代县团县委副书记;1984年1月任共青团忻州地委学校部部长(期间: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脱产学习);1988年3月任忻州地委秘书处秘书;1990年7月任忻州地委办公室副主任;1992年5月任五台县委副书记;1996年12月任五台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区长(兼);1999年9月任偏关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2000年9月任偏关县委书记、政府县长;2001年4月任偏关县委书记;2004年7月任河曲县委书记;2006年4月任宁武县委书记;2009年5月任忻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西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王炳升同志简历

王炳升,男,汉族,1956年12月生,山西省宁武县人,中央党校函授本科学历。197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7月参加工作。

参加工作后在宁武县中学任教;1978年1月在宁武阳方口陶瓷厂、地区经委工作;1979年12月任忻县地委秘书处秘书、纪检委科长;1985年9月在山西省委党校学习;1987年8月为忻州地区纪检委干部;1988年1月任静乐县委常委、办公室主任;1990年1月任静乐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1991年2月任静乐县委副书记(期间:1993年9月至1994年5月在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习);1994年12月任静乐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1996年11月任静乐县委书记;1999年2月任忻州地委

副秘书长(正处级)(期间:1997年9月至1999年12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01年12月任忻州市委副秘书长(正处级);2004年7月任忻州市政府市长助理、党组成员,市发改委党组书记;2005年9月任忻州市发改委主任、党组书记,市招商局局长;2009年11月任忻州市发改委主任、党组书记;2011年7月任忻州市发改委主任;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山西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张志哲同志简历

张志哲,男,汉族,1956年3月生,山西省武乡县人,中央党校函授本科学历。1975年5月加

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9月参加工作。

参加工作后为原平化肥厂干事;1980年10月为忻州地区行署人事局干事;1983年9月在太原重机学院工业管理工程系学习;1986年1月任忻州地区行署人事局副科长、科长; 1991年12月任代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1995年7月任代县县委副书记;1998年7月任代县县委副书记、政府副县长;2001年2月任原平市委副书记、政府市长(期间:2003年8月至2005年12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经济管理专业学习);2009年11月任忻府区委副书记、政府代区长;2010年4月任忻府区委副书记、政府区长;2011年5月任忻州市政府副秘书长;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罗荣华同志简历

罗荣华,男,汉族,1957年9月生,山西省五台县人,中央党校函授本科学历。197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8月参加工作。

参加工作后为五台县陈家庄公社党委、行政办秘书; 1981年7月任五台县陈家庄公社支部工作指导员;1983年9月任五台县陈家庄公社革委会主任;1984年9月任五台县陈家庄乡党委书记;1986年1月任五台县金岗库乡党委书记;1994年3月任五台县台怀镇党委书记(期间:1994年9月至1997年7月在山西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函授大专班学习); 1997年7月任五台山管理局副局长、五台山风景区副区长; 2002年4月任五台山管理局副局长、五台山风景区副区长、国家森林公园主任;2004年6月任五台山管理局局长、党委委员(期间:2002年8月至2004年12月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本科班法律专业学习);2006年8月任忻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党组书记;2011年7月任忻州市环境保护局局长;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张兰军同志简历

张兰军,男,汉族,1964年12月生,山西省原平市人,中央党校函授本科学历。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2年11月参加工作。

参加工作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51025部队服役;1983年8月在石家庄陆军学校机要训练大队学习;1985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52934部队参谋;1988年10月为忻州地区人才交流中心干事;1991年10月为忻州地区人事局干事;1993年7月任忻州地区人事局办公室副主任(期间:1996年9月至1998年12月挂职代县聂营镇党委副书记);1999年4月任忻州地区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办公室主任;2007年2月任忻州市军转办主任;2007年7月任忻州市人事局党组成员、市军转办主任;2009年11月任忻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军转办主任;2011年7月任忻州市人

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市军转办主任;2011年8月当选为忻州市第三届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第三篇:忻州市概况

【自然概况】

忻州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面积2.6万平方千米。其中山地面积1.4万平方千米,丘陵面积0.9万平方千米,平川面积0.3万平方千米。拥有耕地49.5万公顷,宜林地86.7万公顷,牧坡地86.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18.7%。全市下辖忻府区、原平市、定襄、五台、代县、繁峙、宁武、静乐、神池、五寨、岢岚、河曲、保德、偏关等14个县市区,185个乡镇,4971个村。2003年末总人口299.9万人。

忻州交通发达,区位优势明显。同蒲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京原铁路、朔黄铁路和即将开工的五台山——忻州——保德高速公路横跨东西,五台山飞机场建设在即。

忻州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已探明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铝、钛、钒、金等60余种,煤炭地质储量1100多亿吨,占全省9.4%;铁储量18亿吨,占全省48.2%;铝矾土储量1.4亿吨,占全省17.7%;钛矿储量159万吨,占全省54.1%,居全国第二;金矿储量18.5吨,占全省73.9%,居全省第一。忻州还是汾河、滹沱河、桑干河的发源地和黄河的流经地,全市水资源总量达21.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达920立方米。

忻州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有以“山、水、关”为特色的一大批旅游景点。其中驰名中外的五台山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以台怀镇为中心的庙宇群是艺术荟萃的宝库和中华历史文物中的瑰宝,南禅寺、佛光寺是我国也是东亚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

【经济发展概况】

2003年,忻州市生产总值109.38亿元,人均3658元,比2002年增长13%。财政总收入15.3亿元,增长26.9%;一般预算收入6.41亿元,增长20.9%。固定资产投资48.1亿元,增长4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4亿元,增长15.3%。外贸进出口总额2650万美元,增长5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12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1549元,增长9.9%。

【经济发展特点】

以重点项目建设为龙头,开放引进为手段,全力推进结构调整。

突出煤、电、冶、化等优势产业,拉长做大煤电铝、煤焦化、煤焦铁、生物制药、锻造法兰、畜产品加工6大产品链和系列产品,全力建设绿色产业、工业园区、旅游开发3大工程,推动了全市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旅游市场化进程。经过一年努力,年初确定的100多项新建和续建重点工程项目,有26项完工,41项在建,完成投资44.2亿元。特别是总投资达430亿元的河曲电厂、河曲电煤、保德康家滩煤矿、西龙池电站、龙口电站、晋北氧化铝、晋北电解铝以及定襄、保德、静乐3个大型电厂等10个重大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

抓住政策机遇,调整种养结构,促进农民增收。

2003年全市粮食总产量103.5万吨,增长10.5%;油料总产量8.2万吨,增长12%;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9.3万吨、4万吨和4.5万吨,分别增长4.3%、5.3%和13.3%。绿色和无公害产品累计达到70个,建成生产基地100多个,面积达到3.3万公顷。共建成养殖示范村45个,示范小区70个,示范场及良种场32个,新增养殖示范户550户。大畜饲养量达到55.8万头,羊380万只,猪125万头,禽820万只。6.2万公顷的退耕还林任务全部高质量完成。

改造传统产业,发展规模工业,努力提高工业经济的效率和效益。

狠抓改制重组和技术改造两大重点,大力发展煤电铝、煤电化,加大对煤焦铁、煤焦化的改造力度,继续推进工业园区建设,主要产品产量迅速扩张,经济效益明显提高。2003年,工业总产值61.01亿元,增长25.6%;工业产品销售产值59.47亿元,增长40.5%。14种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其中原煤、机焦、铁矿石分别达到2379.2万吨、157.8万吨和721万吨,分别增长55.1%、57.8%和67.1%。精甲醇、草酸、白炭黑分别达到4.4万吨、3.9万吨、8315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57.15亿元,增长47.3%,产品销售率达到98%;实现利税6.82亿元,增长

131.2%;纳税500万以上的企业达到30户。国有工业企业开始逐步启动回升,销售收入22.68亿元,增长41.1%;实现利税2亿元,增长79%。

放宽准入领域,优惠政策扶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若干意见》,对民营经济政治上给地位,政策上给鼓励,服务上给方便,经营上给指导,资金上给扶持,法律上给保护。2003年,全市民营企业营业收入167.8亿元,比2002年增长28.7%;增加值55亿元,增长28.2%;上缴税金5.98亿元,增长56.5%。民营企业数达到19325户,从业人员24.7万人。一些民营企业通过资本运营,实现了低成本扩张,规模实力逐步壮大。其中偏关晋电化工、忻府区桂龙医药、繁峙宏达玉米、定襄管家营法兰锻造、河曲同德化工、五台豆村城乡建筑公司等6户民营企业营业收入均超过亿元。7户民营企业纳税超过500万元,其中桂龙公司达到1436万元。

突出“山水关”品牌特色,加大景区建设和设施配套力度,旅游开发取得新的进展。

五台山景区、雁门关景区的绿化、大营温泉综合开发等3项工程完成目标任务;五台山景区拆迁整治、供水、排洪和雁门关景区开发等4项工程已全面开工;雁门关宁边楼修复工程已上报国家文物局。2003年接待国内游客372万人次,旅游收入5.88亿元,与2002年基本持平。

坚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市场运作,城建交通工作再创佳绩。

按照高标准规划、现代化配套、市场化经营的思路,以拉大框架、提升功能为重点,进一步推进了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开放型城市建设,提高了城市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能力。2003年,全市共投入城市建设资金1.9亿元。其中,市区投入3500万元,铺开了以5条路、5个广场绿地、5个立交桥、5个场馆为主的20项城建项目。坚持拓宽改造、延伸贯通、桥涵配套,加大投入,使公路向重点集镇、工业园区、旅游景点、人口大村延伸,同国道省道贯通,构筑四通八达、运转畅通的公路网络。全市公路建设共完成投资7.3亿元,建成干线公路671千米,通乡油路10条段190千米,通村水泥(油)路1374千米。全市有452个村通了水泥(油)路。

(王连生

锐)

【自然概况】

忻府区位于山西省北中部,东邻定襄,南邻太原,西连静乐,北通大同,是忻州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全区东西宽65千米,南北长50千米,总面积1982平方千米。2003年总人口50.7万人。辖11个乡、6个镇、3个办事处。

【经济发展概况】

截至2003年底,忻府区生产总值26.35亿元,人均5218元。工业总产值12.01亿元,工业增加值3.6亿元,乡镇企业增加值7.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2亿元。财政总收入1.85亿元,一般预算收入7583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15亿元,粮食总产量20.3万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4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50元。

民营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全区新上民营企业56个,计划总投资额20亿元,已投入3.9亿元;引进项目8个,合同投资额12.93亿元,已到位1.8亿元。山西禹王煤炭气化有限公司140万吨优质机焦一期工程,总投资6亿元,已开工建设。山西泰鑫钢铁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已建成全市最大的158立方米高炉1座,即将投产。山西金洋公司第三期改造新增3万吨高岭土扩建项目,正式投产。山西云中制药有限公司,按照GMP生产标准已改造完毕。忻州市国旺混凝土集中搅拌站,总投资500万元,已建成试产。投资1亿元的山西泰尔钢铁有限公司2×12兆瓦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和投资4000万元的顺康制药有限公司

已破土动工。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

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9万公顷,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1.7万公顷。新建兰村乡谷子、新建路六家庄蔬菜2个绿色示范基地,发展无公害示范基地20个,示范面积1333.3公顷。新建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2000公顷;引进新优品种30个,良种普及率达到90%。八达食品厂的甜糯玉米正式通过国家绿色认证,实现了忻府区绿色认证史上零的突破。规模养殖业稳中有增。规模养殖小区达到56个,规模养殖户达到2000余户。猪存栏7.5万头,羊存栏9.6万只,鸡存栏11.5万只,奶牛饲养量达到1.9万头。全区肉类总产量1.4万吨,蛋类总产量1.2万吨,奶类总产量3.1万吨。林果业发展又有新的突破,完成成片造林4133.3公顷,退耕还林2400公顷,低效果园改造800公顷,民营林业436.3公顷。通过税费改革、结构调整、引导农民外出打工等多种措施,大大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农民负担比改革前的3000万元减负54.7%,而农民纯收入达到2244元,比2002年增长9.5%。

重点项目基本完成。

通过争项引资,攻坚克难,责任考核,动态监督,基本按要求和进度完成了市区确定的重点项目。其中市确定的重点项目完成1.4亿元,退耕还林工程、米家寨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滹沱河流域农业综合开发工程、人畜饮水解困工程、桂龙超微粒技术生产中药制剂项目,四方铁路器材有限公司CPE伸缩缝板二期项目、金洋煅烧高岭土生产线扩建项目、忻州开发区铁钛合金生产项目、奇村小城镇建设项目、云中路总排覆盖和路面拓宽一期工程、南北大街改造工程、古楼广场二期工程、秀容山庄开发建设工程、三角道综合治理工程、九龙岗综合治理工程等15项重点项目,按要求和进度全部完成。区确定的重点项目20项,完成投资1.2亿元,投资1328万元的东门大桥,已完成主体工程;投资441万元的杨胡大桥,已全部完成。

【经济大事简介】

(1)2003年4月,投资4000万元的泰鑫钢铁有限公司破土动工。(2)2003年7月,八达食品公司的甜糯玉米正式通过国家绿色认证。(3)2003年10月,总投资6亿元的禹王煤炭气化有限公司破土动工。(4)2003年10月,总投资4100万元的金洋公司第三期扩建工程完毕。(5)2003年10月,总投资561万元,涉及14个乡镇、46个村的人畜饮水解困工程完成。(6)2003年11月,总投资735万元,涉及61个村、3122个农户和2400公顷工程量的退耕还林工程完成。(7)2003年11月,总投资6800万元的山西云中制药公司固体制剂车间改造项目完成。(8)2003年11月,投资1亿元的山西泰尔钢铁有限公司2×12兆瓦资源综合利用发电项目和投资4000万元的顺康制药有限公司破土动工。(9)2003年12月,总投资6400万元,全长640千米的村通油(水泥)路改造工程竣工,并举行了剪彩仪式。(10)2003年12月,桂龙医药有限公司超微粒技术生产中药制剂项目改造完成,当年上交税金1436万元,成为全市民营企业的纳税龙头。(忻府区人民政府秘书处)

【自然概况】

原平市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忻定盆地北支,东临五台,西靠宁武,南与忻府区、定襄毗邻,北和代县、朔州接壤。全市总面积2571平方千米,辖7镇11乡、2个街道办事处,2003年总人口48.1万人。

全市地形呈西高东低状,“两山夹一盆”是其鲜明的地域特征。西部山区峰峦逶迤,沟深谷幽,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铝、石灰石等14种之多。中部平川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全省的粮食主产区之一。东部山区丘峦起伏,沟壑纵横,宜果、宜牧,盛产梨果,是著名的同川梨乡。境内水资源富集,年可采量1.2亿立方米,是山西省少有的富水县之一。

全市电力供应充足,太原、神头、天桥3大电网在此交汇,是山西省电网南北联络的中心枢纽。交通条件便利,京原、朔黄、北同蒲铁路和京原、大运高速公路纵贯全市。文化旅游景点荟萃,“天涯石鼓”、“五峰叠翠”、朱氏牌楼等享誉海内外。

【经济发展概况】

2003年,原平市生产总值17.97亿元,比2002年增长11.6%。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增长22.7%;一般预算收入9158万元,增长18.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49亿元,增长22.2%。乡镇企业增加值8.43亿元,增长13.9%。固定资产投资4.53亿元,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5亿元,增长16.5%。粮食总产量23.3万吨,增长0.8%。农民人均纯收入2200元,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780元,增长14.7%。

工业结构调整扎实推进。

一是一批事关全市经济翻番的大项目取得了较大进展。百万吨氧化铝项目建议书和可研报告顺利通过中咨公司专家评审,前期工作进一步加快;2×5万千瓦热电机组项目经过一年的艰辛努力,工程进展顺利;贾庄井田百万吨矿井建设正式启动;下小原平20万吨钢坯生产项目投入试生产。二是一批重点企业的企业素质和核心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原平化工集团20万吨甲醇扩产项目,完成总工程量的70%;化工有限责任公司1000吨草酸二甲酯项目,已竣工投产;磷化有限责任公司进行5000吨二甲基亚砜扩产,氮磷钾复合肥创山西省名牌;西梁煤矿投资859万元上马了技改扩建工程。三是一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原平化工集团顺利完成了电厂和糖厂破产后的兼并,市砖厂顺利完成了破产。市水泥厂被崞山水泥有限公司兼并接收,鼓风机厂新组建了山西原平鼓风机制造有限公司,化工一厂引进太铁三产公司对电石车间进行了租赁经营。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一是农业产业化经营迈出了新步伐。全市进一步扩大优势种植规模,优质玉米由2002年的2.9万公顷增加到3.2万公顷;玉米、谷类、糜黍等绿色无公害优质小杂粮由过去的9333.3公顷增加到1.3万公顷;订单农业新发展到7866.7公顷,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0万吨,被农业部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实施科技强农工程,示范推广了9项农业新技术,规划建设了10大农业科技示范园,酥梨、核桃等农产品获得无公害认证。蔬菜产业新建了桃园村珍稀果品蔬菜种植加工基地、原种场节水灌溉示范园区和田家庄日光温室示范园区,发展设施农业、精品农业100公顷。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市规模养殖发展到3186户,饲养畜禽总量140万头(只),占到全市总饲养量的45.6%。林果业一手抓新基地建设培育,一手抓老品种改良优化,形成同川酥梨、子干双万亩干鲜水果、楼板寨核桃、南白红枣等具有区域特色的产品基地。二是民营经济发展有了新突破。全市新上马投资100万元以上的民营新建续建项目50余个,其中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10个,民营经济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三是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新改善。重点上马了农业综合开发、阳武河改造、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新原高速通道绿化、饮水解困等6大工程;积极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农民负担总额减少49.1%。

城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快。

中心广场、交通广场当年开工,当年基本完工,成为广大市民娱乐、休闲、晨练的好去处。青年街续建工程完成了拆迁,建设西街工程完成了路基铺筑,化二西出口工程已开工建设。管道煤气二期工程建成调压站12个,新发展用户1000多户。农网改造二期工程已完成投资1881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60%。西山循环公路一期工程完成投资1350万元。通村水泥路完成80千米、68个村。新开通农村公交线路9条,延伸到12个乡镇,投入运营客车60多辆。

【经济大事简介】

(1)率先成为忻州市财政收入超双亿元的县市。(2)被农业部授予“全国农业生产先进县”称号。(3)百万吨氧化铝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4)2×5万千瓦热电机

组项目完成投资1.56亿元。(5)贾庄井田百万吨矿井建设正式启动。(6)原平化工集团20万吨甲醇扩产项目,完成工程总量的70%。(7)下小原平20万吨钢坯生产项目投入试生产。(8)文化南路、交通广场、中心广场基本完工。(9)大营温泉启动“一带四区”建设(即高速公路经济带、商务会务区、生态观光区、旅游文化区、旅游度假区)。(原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自然概况】

定襄县位于忻定盆地东侧,总面积865平方千米,2003年总人口21.5万人,辖3镇6乡、155个村。全县三面群山环绕,境内四水贯流,交通便利,自然条件比较优越。

【经济发展概况】

2003年,定襄县生产总值10.43亿元,比2002年增长12.3%;人均生产总值4866元,增长10.4%。一般预算收入3604万元,增长5.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亿元;粮食总产量11.8万吨。工业总产值5.98亿元,增长4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1亿元,增长10.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65元,增长17.6%;农民人均纯收入2966元,增长7.4%。

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

2003年,全县共新上项目11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其中89个项目已经竣工投产。全县民营企业实现总产值31.6亿元,上缴税金7099万元,占到财政总收入的69.5%,占到工商税收的78%,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提供2000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7%。特别是主导产业锻造业实现产值20.6亿元,占到全县民营企业总产值的65%;上缴税金4900万元,占到民营企业上缴税金的69%;为农民人均纯收入提供1345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3%。

企业改制焕发生机。

全县先后对锻造厂和变压器厂进行了改革改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3年,鳌源锻造有限公司上交税金442万元,比2002年增长28.5%;嘉龙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上交税金161万元,增长38.8%。

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

2003年,以城东广场为龙头的城市绿化、亮化工程取得明显成效。投资25万元,对解放大街、晋昌大街等主要街道进行了绿化,绿化面积1100平方米;投资25万元,安装轮廓灯3000米,霓虹灯1000米;投资18万元,在城东广场安装各类彩灯56盏,成为县城一大亮丽景观。集中整治脏、乱、差,取得阶段性成果,共拆除各类违章建筑物24处1793平方米。以晋昌大街为轴线,对南城区总体开发作了前期规划,制定出了开发方案。

农村税费改革圆满完成。

按照全省税费改革的统一部署,2003年,全县共落实到户土地面积2.2万公顷,占计税土地面积的99.1%;落实到户常年产量8.7万吨,占计税常年产量的99%;改革后农民负担总额减少1189.8万元,人均减少67.4元。

【经济大事简介】

(1)县变压器厂改组成嘉龙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全年上交税金161万元,比2002年增长38.8%。(2)定襄千亩工业园,崔家庄、九龙湾、蒋村、管家营、后营等工业小区建设进展顺利,205户企业入园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3)昊坤公司投资500万元的不锈钢冶炼项目完工并投入生产。(4)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全县对24户高耗能、重污染的小冶炼企业实行了停水断电,关停整顿。(5)新建紫云大厦,投资300万元,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6)新建富隆大厦,投资150万元,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7)省委、省政府授予定襄县“增加农民收入先进县”称号。(定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自然概况】

五台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北与繁峙、代县为邻,南与盂县为界,东与河北省阜平、平山毗连,西与定襄、原平接壤,总面积2865平方千米。辖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和19个乡(镇)、575个村,2003年总人口31.9万人。

境内佛教圣地五台山享誉中外,南梁沟、驼梁、写字崖、太子城等自然景观和徐向前元帅故居、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南茹村八路军总部旧址、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毛泽东路居馆等革命纪念遗址等旅游资源极具开发价值。白云石、铝矾土、铁、硅等矿产储量丰富。广阔的优质天然牧坡和大量的农作物秸秆,为发展畜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物质条件。

【经济发展概况】

2003年,五台县生产总值6.51亿元,比2002年增长16.1%;人均生产总值2064元。财政总收入6557万元,下降8.6%;一般预算收入3303万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3亿元,增长0.7%;粮食总产量9万吨,增长2.3%。工业总产值2.87亿元,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亿元,增长12.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8元,与2002年持平;农民人均纯收入1430元,增长17.7%。

旅游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投资2400万元,对全县113.8千米的旅游南线、河苏路、国防路和22千米的山咀至南线山门地段进行了平台整修和高品位绿化美化,新建生态小景点20处。二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投资1181万元,修筑橡皮坝3条,新建了金界寺循环公路、镇海寺和佛母洞生态停车场,硬化了梵仙山公路,新上了污水处理厂和河道治理等工程。全年接待游客99.5万人次,旅游经济总收入3.5亿元。

农村经济实现新跨越。

以服务畜牧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层兽医站改革圆满完成,兽医工作焕发生机。新建奶牛基地6个,生态畜牧规模示范园19个,新发展种草面积1500公顷,全县牛发展到10万头,羊发展到33.6万只。提升种植业质量和效益。实施了“1112”种植结构调整战略,完成商用玉米种植6666.7公顷,经济作物6666.7公顷,制种6666.7公顷,小杂粮1.3万公顷,全县粮食总产量达到9万吨。

国企改革力度加大。

核销债务,为企业改制减轻了负担。抓住国家剥离不良贷款的机遇,商业系统剥离3500万元,累计7700万元;工业系统剥离1.56亿元,累计1.8亿元。

民营经济膨胀壮大。

2003年共完成投资1.28亿元,新上5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和项目44个,其中,100万元以上的15个,1000万元以上的5个。鑫大鑫矿业有限公司15万吨的精铁粉生产线正式投产运营。新上了东桂、常鑫等6个选矿厂,全县精铁粉产量突破30万吨。民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基础设施建设再谱新篇。

实施了老干部活动中心、文化活动中心、污水处理厂、雕塑工程等市政工程项目,县城面貌为之一新,呈现勃勃生机。大打通村公路建设攻坚战,完成了46个村、60.5千米的通村公路,为扩大开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济大事简介】

(1)动态投资51亿元的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主体建设工程全面开工。(2)投资1.1亿元的河东(河边——东冶)铁路开工建设。(3)投资2.2亿元的阳石(石盆口——会里)公路即将开工。(4)成功举办了第十四届中国五台山国际旅游月活动。(5)如期实现了整体跨越温饱线的目标。(6)投资622.2万元的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1.6万人、2900头大畜的吃水困难。(7)总面积4466.7公顷的退耕还林工程圆满完成。(8)县城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

(五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自然概况】

代县是国务院命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绘画之乡,山西省35个国家扶贫重点扶持县之一。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全县总面积1696平方千米,南北长60千米,东西宽约40千米。属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8.3℃,年降水量397~797毫米之间,无霜期100~160天之间。辖6镇5乡、383个村、7个居民委员会。2003年全县总人口20.8万人。

【经济发展概况】

2003年,代县生产总值6.25亿元,比2002年增长43.9%;人均生产总值3003元,增长40.6%。财政总收入突破亿元,达到1.05亿元,增长45.2%;一般预算收入5294万元,增长36.8%。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5亿元,增长2.9%;粮食总产量6.5万吨,增长41.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39亿元,增长3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3亿元,增长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9元,增长12.8%;农民人均纯收入1496元,增长28.7%。

以全面实施“六个一”工程为重点,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小康建设进程。

2003年,代县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项目和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项目,重点实施“六个一”工程(即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实现全县农民人均1亩高效农田、1亩经济林、1亩优质牧草、户均1头奶牛或3头肉牛3只羊,户均1个劳力从事二、三产业,山区扶贫移民1万人),突出发展以种草、栽树、养畜为主的生态农业和以高产高效为特色的市场农业。2003年全县新增水地306.7公顷,水浇地面积达到9666.7公顷,发展干鲜果经济林1733.3公顷,总面积达到了1.1万公顷;新增种草面积2000公顷,总面积达到了4800公顷;新建奶牛养殖小区8个,奶站4个,购进奶牛371头,总数达到了477头;全县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力达到3万余人;集中移民1900人的整体移民工程正在有序实施。通过实施“六个一”工程,农民增收步伐明显加快,小康人口达10.8万人,占全县农业总人口的67%。

以铁矿业开发为突破口,全力推进民营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工业经济的强劲发展。

2003年,一方面在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许可的前提下,发展群体冶炼项目,全年引资2.2亿元,新上铁矿14座、球团加工厂6座,全县铁矿企业达到了34座。2003年生产铁精矿粉100万吨,上缴税金6800万元,占到财政总收入的64.8%,铁矿业成为县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另一方面挂靠大企业、大集团,引进大公司,建设骨干加工企业。与山西晋能集团有限公司达成了投资3.45亿元,新上铁矿采选、冶炼、铸造一体化项目的合作意向。同时,农副产品加工业及其他非矿工业产业化也同步发展,逐步成为全县民营经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项目。

以雁门关和名城景区开发为龙头,全力打造旅游产业的特色品牌。

2003年,代县进一步加大雁门关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力度。在旅游开发方面,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与朔州新时代集团公司签订了3年投资8000万元开发雁门关景区的协议,与北京聚天力公司签订了投资3000万元开发佛教净土宗祖庭白人岩景区项目。与此同时,自筹资金290万元完成了全长21千米的雁门关旅游公路路基工程。在名城保护方面,完成了鼓楼后历史街区规划方案的调查摸底,出台了《鼓楼后历史街区保护决定》,完成了边靖楼落架大修和鼓楼西环路开通工程,完成了3座仿古牌楼建设工程,还充分依靠民间力量筹资63万元完成了武庙大殿修复工程。

【经济大事简介】

(1)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5亿元。(2)雁门关隧道胜利贯通,大运高速公路全线通车。(3)全县铁矿发展到34座,有19座建成投产,铁矿税金

占到县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4)从山东引进优质黄梨、美香桃、秋姬李共300公顷,成活率在95%以上。(5)引资8000万元开发雁门关工程启动。(6)引资3000万元开发白人岩项目。(7)复建的3座牌楼全部竣工。(8)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进展顺利,11个乡镇50个村共完成通村路139千米,名列全市第二。(9)县城有线电视宽带网开通,用户可看到40套高清晰度电视节目。(10)完成人畜饮水解困工程50处,解决了1.3万人、1890头大畜的饮水困难,工程被评为省市优质工程。(李迎新)

【自然概况】

繁峙县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北靠北岳恒山与应县、浑源县相接,南部为五台山风景区腹地,东邻灵丘县及河北省阜平县,西界代县。全境东西长68千米,南北宽34千米,总面积2368平方千米。全县辖3镇10乡,2003年总人口2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0.6万人。

该县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储量大、品位高、分布广。已探明储量的有金、银、铜、铁、铝、锌、钼等27种,其中金、钼矿储量居全省之首,铁矿储量占有重要位置。同时,交通便利,京原铁路、京原公路横贯东西,干线公路沟通南北,既是晋北交通要道,又是晋北旅游中转枢纽。

【经济发展概况】

2003年,繁峙县生产总值5.19亿元,比2002年增长10%;人均生产总值2096元,增长10%。一般预算收入2829万元,增长45.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1亿元,增长36.4%。粮食总产量5万吨,增长1.4倍。工业总产值3.4亿元,增长4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4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60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1280元,增长82.6%。

【经济发展特点】

抓重点工程,促进了生态建设。

2003年,繁峙县紧紧围绕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按照“工程集中、项目靠拢、连片开发、资金捆绑”的原则,全力推进以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以工代赈、扶贫开发、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等一大批重点工程建设,共争取投资1.1亿元,完成治理面积1.1万公顷,造林8600公顷,退耕还林6666.7公顷,小流域治理2333.3公顷。

抓扶贫开发,促进了农民增收。

全面实施“种草养畜、旱作节水、特色种植、绿色加工和生态移民”5大扶贫增收工程。全县人工种草面积达到1.1万公顷,肉牛养殖大户达到了56户,新增肉牛5000头,新增奶牛100头;全县新打机井22眼,完成节水面积200公顷;全县初步形成了外向型蔬菜生产(133.3公顷)、生态经济(200公顷)、农业科技示范(666.7公顷)、瓜菜生产(1000公顷)4大特色种植园区和无公害小杂粮(666.7公顷)、中药材(733.3公顷)、干鲜果品(666.7公顷)、脱毒马铃薯(3666.7公顷)4大特色生产基地。10个小杂粮绿色认证工作正在积极进行。全年落实移民1360人,完成扶贫移民789人,生态移民160人。

抓开放引进,促进了矿业发展。

按照“关小建大、规模扩张、技术升级、产业延伸”的思路,一手抓资源开发,一手促规模经营。淘汰了24家低水准、规模小、污染重的铁矿企业,规范了29家,并对规划内的企业进行了技术改造,技改16家,投入技改资金近亿元,产量由133万吨增加到248万吨。同时引资1.1亿元,新上30万吨规模以上铁矿企业3家,全县铁精粉生产规模突破300万吨。2003年,全县铁精粉产量80万吨,实现产值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8亿元,实现利税8000万元,上缴税费2100万元。

抓治理整顿,促进了安全生产。

认真吸取“6·22”特大事故的深刻教训,以矿山安

全生产秩序治理整顿为重点,对全县所有矿山企业和民爆物品管理进行了5次安全隐患大排查。查封无证铁矿及铁选厂68家,查封金选厂100个,处理违法人员65人。全县涉铁有证企业由2002年的16家发展到47家,并且已有23家矿山企业通过了省安全生产验收。同时对私采滥挖不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

抓社会保障,促进了社会稳定。

按时发放2158名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423.7万元,养老保险金发放面达100%,发放率达100%,做到了应保尽保。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现申请登记3193户、5372人,分别比2002年增加了128户和2083人,共发放保障金175万元,比2002年增长1倍多。医疗保险全面启动,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足额预算,在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挤出390万元用于医保,比2002年增加了150万元,确保了干部职工的看病就医,改变了过去公费医疗有名无实的状况。

【经济大事简介】

(1)义兴寨金矿下放该县管理,经过公开选聘矿长,企业恢复生产。(2)引进河北涞源通达公司投资8000万元,在大明烟矿区建设铁矿企业,是该县目前引进的最大企业。(3)投资1100万元的县城电网改造基本结束。(4)108国道扩建开始,其中县城段全部北移。(5)县财政增幅位居全市第二。(康所平

斌)

【自然概况】

宁武县地处晋西北管涔山麓,全县总面积1987.7平方千米,现辖14个乡镇。2003年总人口1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9万人。

宁武县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铝、铁、大理石等几十种,其中煤炭储量最大,为山西省8大煤田之一。铝矾土为第二大矿产资源,初步探明储量2亿吨,分别占全国、全省储量的1/10和1/4。以花岗岩和碳酸盐类为主的大理石分布广、材质好。以自然景观为特色的生态旅游资源更是得天独厚,有山、石、林、草、洞、湖、泉、谷、庙、关等10大系列景观100多个景点。

【经济发展概况】

2003年,宁武县生产总值4.14亿元,比2002年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92亿元,增长13.8%;工业增加值1.06亿元,增长62%。财政总收入1.23亿元,增长33%;一般预算收入4474万元,增长28.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9元,增长16%。粮食总产量3.2万吨,增长77.8%。农民人均纯收入1006元,增长39%。

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

继续实施基本农田、生态畜牧、退耕还林、扶贫移民、饮水解困5大富民工程,稳步推进脱贫致富达小康进程。全年新建“五配套”高标准基本农田120公顷;完成牛、羊改良近3万头(只),引进优种牛、羊近700头(只),全县舍饲养殖户达到300户,规模养殖户达到1300户。完成退耕还林2400公顷,新增水保初治面积8733.3公顷。完成了11个乡(镇)、30个自然村的整体搬迁,461户1733人实现了走出大山的夙愿。解决了14个乡(镇)、44个村的饮水困难,1.2万人、2866头大畜告别了水荒。

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按照支柱产业新型化,替代产业规模化的工作思路,重点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强本固基抓煤炭。新建开泰洗煤场、10万吨/年焦化厂等一批煤炭深加工企业,使全县煤炭深加工产品份额占到原煤产量的33%,延长了煤炭产业链,提高了煤炭的附加值。引进潞安矿业集团公司、轩新矿业公司等一批有实力的大公司,投资开发宁武煤炭资源,逐步改善煤炭生产规模小、效益低、破坏环境的粗放式生产现状。二是着眼长远育旅游。对汾河源头、情人谷、天池等景点的基础设施进行了配套完善,开发了天池冬季冰雪旅游项目,全年培训旅游从业人员200人次。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按照“道路先行,拉开框架,集中整治,实现五化”的思路,投资760多万元,进行了市政工程建设。筹建民间资本,新建了联心园和凤凰两大集贸市场,扩建了金河商场。投资2.5亿元,上马了6条150千米公路建设项目,是该县公路交通建设投资最多、规模最大的一年。

社会保障目标基本实现。

2003年征缴社会养老金969万元,争取上级资金953万元,为2504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676.7万元,社会化直接发放率达到100%。征缴失业保险金101万元,为342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31.3万元。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89.3万元,城镇低保人数达到6712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对县营6户企业进行了改制,785名企业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全年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108个,2410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达到49%。医疗保险面不断扩大,参保人数达到1万多人,大额医疗保险顺利启动。

【经济大事简介】

(1)宁白线宁武段改造工程开工建设。(2)忻州——宁武旅游公路开工建设。(3)凤凰镇被国家6部委列入了全国重点小城镇建设规划。(4)县城气源厂建设项目完工。(5)开泰洗煤厂建成投产。(6)潞安矿业集团落户宁武,投资开发侏罗纪煤炭资源。(7)梨元河煤矿60万吨/年扩建工程完工。(8)雁门关生态畜牧区建设稳步推进,6个畜牧中心站建成。(9)万年冰洞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前期工作已经完成。(10)财政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胡增海

冀海亮

刘成平)

【自然概况】

静乐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全县南北长约50千米,东西宽约45千米,总面积2058平方千米。辖4镇10乡、381个村,2003年总人口15.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6万人。

【经济发展概况】

2003年,静乐县生产总值3.19亿元,比2002年增长21.2%。财政总收入4565万元,增长83%;一般预算收入1558万元,增长35%。农业生产总值1.55亿元,增长3.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27亿元,增长3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亿元,增长1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19元,增长6.6%;农民人均纯收入1084元,增长26.2%。

以煤焦电化为主的支柱产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静乐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到2003年,全县工业企业逐步开发出新的先机和活力,工业经济逐步纳入了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之路。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4565万元,仅煤焦化公司就上缴税金2100万元,加上县发电厂上缴的380万元,两企业上缴税金占到全县财政总收入的54%。

城市改造力度加大,小城镇建设拉开帷幕。

2003年共投资1366万元,完成了县城“一街、三路、一小区”的建设。投资300万元,组建了集中供热公司。不仅完善了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而且拉动了内需,推动了经济发展。尤为可喜的是,投资210万元完成了杜家村商业一条街和连心桥工程,开创了静乐集镇建设的先河。

全县煤矿实行了统一改制,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共改制煤矿16座,通过对县、乡、村三级煤矿实行“五统一管理”的改制,不仅盘活了资源、资产,引入了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安置了职工,做到了县乡村多方受益。

【经济大事简介】

(1)投资385万元,完成了对全县18个村、432户、2100人的扶贫移民搬迁。(2)投资210万元,完成了杜家村商业一条街和连心桥工程,标志着静乐小城镇建

设正式启动。(3)完成了对全县16座煤矿的改制,增加收入3600万元,引进资金1亿元。(4)投资4.3亿元的2×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立项。(5)投资300万元,建成了县城集中供热公司,首期完成县城10万平方米的集中采暖。(6)宁白(宁武——东六渡乡)线改造工程顺利开工。(7)县广播电视网络改造工程全面完工,5000户居民收看到了图像清晰的42套电视节目。

(静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自然概况】

神池县位于山西省西北部,东邻朔州,南接宁武,西连五寨,西北靠偏关,东北界平鲁,辖10个乡镇、254个村,总面积1472平方千米。

境内东高西低,多为黄土丘陵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4.6℃,无霜期114天,降水量480毫米。最高海拔2545米,最低1300米,大部分地区在1300~1600米之间。夏季凉爽,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2003年总人口10.6万人。

【经济发展概况】

2003年,神池县生产总值3.06亿元,比2002年增长15.2%。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1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95元,比2002年增长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67元。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林牧业增长迅速。

在退耕还林还草减少3380公顷耕地面积的情况下农业仍获得好收成。全年投入农机总动力7.9万瓦特,化肥使用量4728吨,农药用量24吨,地膜使用量达230吨,农村用电量982万千瓦小时。全县种植业面积3.9万公顷,其中粮食作物1.9万公顷,总产量4.6万吨;油料作物1.6万公顷,总产量1.6万吨;粮油总产量6.2万吨,比2002年增长13.8%。其中粮食增长31.4%,油料减少17.9%。

畜牧业继续稳定发展。

大畜发展到5.3万头,增长5%,大畜年末存栏2.9万头。羊发展到42.7万只,增长10.9%,年末存栏24.4万只。家禽发展到32.3万只,增长1%。当年造林7400公顷,新育苗140公顷,新增林草地2800公顷,117个自然村吃上自来水。2003年乡镇企业总产值2.21亿元,增长43.1%。全县农业总产值2.37亿元,增长16.8%。

工业产量大幅度增长。

全县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4863万元,增长46.9%。主要产品产量:煤46.5万吨,水泥5.9万吨,砖7000万块,铝矾土12.9万吨,食用油2948吨,地毯1700平方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633万元。

交通事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全县公路里程623千米,全县汽车拥有量328辆,其中私车拥有量50辆。载客汽车84辆,公路客运量21.3万人次。货运周转量7380万吨千米,境内铁路里程90千米。

邮电、电信移动事业不断发展。

58个自然村通上了电话,邮电业务总量828万元。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40万户,其中农村电话用户1947户;移动电话用户9120户。电视覆盖率达30%。227个自然村通上了电,10个乡镇进行了农村电网改造。

财政、金融平稳发展。

财政收入稳定好转,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3435万元,保障了全县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按时发放。金融形势平稳健康发展,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83亿元,增长17.8%。年末各项贷款余额3.71亿元,增长32%。

【经济大事简介】

(1)实施“1+6”草灌结合的退耕还林新模式,高标准完成了6733.3公顷的退耕还林任务。(2)推广“5+1=1”的家庭适度规模养殖新模式,全县羊发展到47万只,人均畜牧业纯收入453元,占人均纯收入的30%,较2002年人均畜牧业纯收入增长6.3%。(3)晋神瑞牌南瓜、速溶南瓜粉、南瓜饮料,塞馥忻牌马铃薯等4个产品通过绿色认证。(4)

县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投资1200万元的县城排污工程开始建设。(5)阳韩(阳方口——韩家楼)路建成通车。(神池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自然概况】

五寨县总面积1391.3平方千米,辖3镇9乡、249个村。2003年总人口11.1万人。境内有石灰石、花岗岩、粘土等,特别是花岗岩储量大、品质高、易开采。全县植被资源丰富,药用野生植物资源主要有党参、黄芩、麻黄、猪芩等70余种。乔木主要有华北落叶松、云杉、油松、柏树、杨树等,灌木有柠条、沙棘等。现有林地面积4.5万公顷。宜牧面积4.7万公顷,主要草场有荷叶坪、黄草梁亚高山草甸草场、南山灌丛草地类草场、东西两梁2.7万公顷人工柠条草场。

【经济发展概况】

2003年,五寨县生产总值3.04亿元,增长16.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7亿元,与2002年持平;粮食总产量4.8万吨,增长19.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856.1万元,增长100.2%。财政总收入3449万元,净增841万元,增长32.3%;一般预算收入1464万元,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亿元,增长1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6.8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1350元,增长38%。

【经济发展特点】

4大林业重点工程顺利完成。

成片造林8000公顷,其中退耕还林6400公顷;天然林保护工程植被恢复600公顷,封山育林400公顷;日元项目完成造林589公顷;“三北”防护林四期工程完成崞五线(店儿上——五寨)李家坪至县城段通道绿化12.7千米、209国道五寨县城至三岔段通道绿化30千米、东干渠绿化8千米以及县城主要街道和公园的绿化。

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建设全面发展。

2003年,按照“饲草先行、龙头带动、园区示范、规模发展”的总体思路,健全网络,加快改良,把千家万户舍饲养殖和发展大户结合起来。种草面积4066.7公顷,新建饲草饲料加工厂2个,青贮、氨化、微贮各类秸秆饲草3.5万吨。全县黄牛冷配3500头,绒山羊改良5.6万只,瘦肉型猪3.5万头,引进黑白花奶牛260头。新建各类养殖场13个,养殖小区已发展到26个。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南峰灌区总体改造工程共完成西干渠改造1800米,配套东干支渠实验学校段280米,完成东干15支渠、17支渠4000米。百眼井群建设工程新打机井12眼。人畜饮水续建工程总投资298万元,完成提水工程17处、蓄水工程2处,解决了19个自然村、8590人、2715头大畜的饮水困难。

扶贫移民工作扎实推进。

2003年,集中移民671户、2294人,分散移民321户、827人,共涉及前所、孙家坪、韩家楼和三岔4个乡镇的31个村,新建移民新村4个,建成标准统一的砖混结构平房264座,为移民开发出66.7公顷耕地。

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实施。

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任务。全县计税土地面积3.4万公顷,计税常年产量4.2万吨,全部落实到村、到户。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大幅度降低,全县农民总体负担较改革前减少了54%,农民人均负担较改革前减少了33.2元。

开放引进取得新成果。

2003年,制定出台了《关于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组建了招商引资局,建立了引资上项目责任制,全年共引进资金1.3亿元。

劳动保障工作再上新台阶。

2003年,有11户民营企业首次加入社会统筹,全年共征

缴养老保险金260万元,争取社保补贴资金320万元,补发了所有原国有工业企业和二轻企业离退休职工1999年底以前的历史拖欠;争取再就业资金140万元,全部用于企业改制的身份置换补偿金。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333户、3725人,人均月补差提高到53元,做到了按月发放、应保尽保、全员覆盖。全面实施和启动了光彩就业工程,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岗位,安排了39名“4050”下岗失业人员重新上岗。启动了城镇职工大额医疗费用补充保险,征缴大额医疗补充保险金19万元。

【经济大事简介】

(1)年降水量达到612.2毫米,比年平均降水量多150毫米。(2)绿野牧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100万元建设二期工程,新建种羊场和羊肉串生产线。(3)万年青石材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建立华北规模最大、亚洲设备最先进的石材加工厂。(4)总投资6900余万元,新建铁路专线从张家坪延长三号铁道线至小河头约9.9千米,并在小河头新建煤站一座,设计年吞吐量为150万吨。(5)金醒深山制药有限公司全面启动了GMP技改扩建项目,注入资金3000万元,新建了4000多平方米的中药提取车间和固体制剂车间。(6)改造新建商业、粮食、供销、书店、肉联厂、二轻等15幢临街大楼,建设总建筑面积达10万平方米,总投资5400万元。(7)县城第一座立交桥建成使用。(8)县城第一个广场——迎宾广场投入使用。(9)引进社会资金1000万元,启动新建第三中学建设工程。(10)投资120万元启动了疾控中心建设工程,新建了700平方米的传染病区。(杨希存)

【自然概况】

岢岚县地处晋西北黄土高原中部,管涔山西北麓,总面积1984平方千米。境内山多坡广,有耕地4.9万公顷,宜林荒山2.9万公顷,可利用天然牧坡9.2万公顷,其中20公顷以上的牧坡94块。辖12个乡镇,2003年总人口8.3万人。

【经济发展概况】

2003年,岢岚县生产总值2.71亿元,比2002年增长22.6%;人均生产总值3280元,增长15.5%。工业总产值4606万元,增长19.5%。财政总收入2003万元,增长23.9%;一般预算收入989万元,增长41.7%。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3亿元,增长50%;粮食总产量3.6万吨,增长2.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亿元,增长3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03元,增长8.1%;农民人均纯收入1305元,增长59.9%。

重点建设了6大区域特色农业示范园区。

引进了33个新品种,推广了6种新型肥料,采用了15项高新技术;申报了红芸豆、柏籽羊肉2个绿色产品和马铃薯、红芸豆2个无公害食品。农民人均种植业收入达到465元,比2002年增长3倍,创历史新高。

紧紧抓住财政税收这个重点,大力培植财源。

建设了占地4.7万公顷的火车站大型发运市场,半年发运煤焦等货物15.2万吨,实现税费182万元。同时建成占地2.4公顷的汽运煤场,对全县零散发运户实行集中存放,统一管理,有效地规范了煤炭汽运市场,避免了税收流失。

养羊为主的畜牧业成为岢岚名响三晋的支柱产业。

2003年畜牧业总产值8446万元,羊群饲养量42.8万只,户均24只,人均6.6只,农民人均畜牧业纯收入达到789元,畜牧业5项指标继续保持了全省第一的位次。畜牧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集皮、毛、绒、肉于一体的3大龙头加工企业集团,生产能力显著提高。暖神公司羊毛绒非织造地毯生产线和佑铭公司30万张羊皮轻革项目列入市政府百项重点调产项目,2个企业的厂房和车间,重新采用先进技术改造,达到了项目生产前期要求,年分梳绒毛300吨。新上了蔬菜大棚温室盖被生产线,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达516.6万元;佑铭公司年加工羊皮25万张,加工牛皮鞋1万双;芦峰公司利用全省惟一保留的出口带皮羊加工企业的资质,年加工成品羊15万只。

农村经纪人队伍发展到1400余人,年销售羊绒100余吨,羊毛160余吨,羊皮15余万张,交易额达4800余万元。

【经济大事简介】

(1)引进岢岚煤焦化有限公司、岢岚鑫宇煤气化有限公司、岢岚漪峰洗煤厂等6户企业,合同引进资金2亿多元。(2)投资90万元的火车站大型总发运市场、投资30万元的五里水汽运煤场建成并投入运营。(3)红芸豆、柏籽羊肉通过绿色产品认证,马铃薯、红芸豆通过无公害食品认证。(4)位于北川盆地的北川灌区引水工程一期工程动工兴建。(5)毛主席路居馆进行全面修缮,12月20日山西省委在该县成功举办了“毛泽东路居馆修缮落成暨岢岚是个好地方展览开展仪式”。(6)全省最大的县级山地森林公园——岚漪公园建成。(7)投资443万元新建改扩建乡村中小学12所3670平方米。(杨俊廷)

【自然概况】

偏关县地处山西省西北部,是黄河从老牛湾入晋南流的龙头县。西临黄河与内蒙古准格尔旗隔河相望,北倚长城与内蒙古清水河县接壤,东接朔州、神池,南邻河曲、五寨。境内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平均海拔1377米,年平均降雨量为400毫米。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5℃,无霜期105~145天。全县总面积1685.4平方千米。盛产糜、谷、山药以及荞麦、绿豆等小杂粮,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辖4个镇、6个乡、248个村,2003年总人口为11.5万人。

【经济发展概况】

2003年,偏关县生产总值5.4亿元,比2002年增长27.6%;人均生产总值4684元。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4000万元大关,达到4211万元,增长15.6%,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980万元,增长9%。农业总产值1.73亿元,粮食总产量达4.2万吨,油料产量达1.1万吨。县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值6.1亿元,增长8.8%。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亿元,增长57.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77元,增长9.9%;农民人均纯收入1327元,增长24%。

工业重点调产项目亮点频闪。

水泥厂20万吨粉煤灰水泥扩建项目等6个2002年新建项目已全部达产达效;晋电化工有限公司6300千伏安铁合金矿热炉扩建项目等6个2003年在建项目全部建成投产;振兴冶炼有限公司2×125立方米炼铁高炉项目等6个2003年拟新上项目已上马5个,1个已完成审批。“三个六”工程涉及的18个工业项目,总投资约1.5亿元,当年新增税金450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税金的37%,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晋电化工有限公司,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1.07亿元,实现税金520万元,成为该县工业企业的领头雁。

3大特色农业成效明显。

大力发展以退耕还林、小流域治理为主的生态林业,以反季节蔬菜、优质小杂粮为主的绿色高效农业和以种草养畜为主的效益型畜牧业3大特色农业。全县完成水保初治面积1万公顷,造林6333.3公顷,种草3333.3公顷,新修基本农田666.7公顷。新建大棚200座,其中配套集雨微灌工程新发展旱地大棚100座。5333.3公顷脱毒马铃薯基地,6666.7公顷油料基地,6666.7公顷小杂粮基地取得了可观的效益。全县养羊发展到37.6万只,规模养羊户达2700户,其中100只以上50户,50只以上1700户。全县新建两座奶站,带动发展了40多户奶牛养殖户,现存栏奶牛180多头。同时,积极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农村人均税赋降低到21.2元,人均减少26元,减幅达55.1%。

民营经济逐步发展壮大。

全年新发展民营企业60个,其中投资100万元以上的8个,500万元以上的2个,1000万元以上的1个,全县民营企业总数达661个。民营企业实现税

金850万元,其中实现税金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个,50万~100万元的有3个。

【经济大事简介】

(1)12月11日偏关县文化广场、滨河市场落成典礼,工程总投资300万元,标志着城市建设和市场管理迈上了新的台阶。(2)投资30万元的文昌庙、大水口街给排水及道路硬化工程,极大地改善了城区道路交通条件。(3)县人民医院住院部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投资60万元。(4)电信部门成功扩容1000门,总投资12万元,通讯能力提高。(5)投资300万元的城市电网改造工程顺利实施。(6)投资30万元兴建了老干部活动中心。(白生成李俊平)

【自然概况】

河曲县地处晋陕内蒙古3省区结合部,总面积1233平方千米,可耕地面积4.9万公顷。辖4镇9乡340个村。2003年总人口14.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2万人。境内矿产资源分布较广,储量丰富。初探有相当储量的矿种6类18种,其中煤储量为120亿吨,分布面积为400平方千米;铁矿储量为15.6亿吨;铝矾土储量为1.79亿吨。

【经济发展概况】

经济总量快速膨胀,财政收入首破亿元。

2003年,河曲县生产总值10.42亿元,比2002年增长51%。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95亿元,增长32.2%;工业增加值1.38亿元,增长14%。财政总收入1.05亿元,增长26.5%。固定资产投资累计18亿元,增长1.5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0亿元,增长16.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56元,增长23.3%;农民人均纯收入1499元,增长16.2%。外贸出口创汇30万美元。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开放引进喜结硕果。

河曲电厂一期项目已完成工程量的80%,1号机组年底发电。与之配套的上榆泉一期电煤项目已完成煤矿井巷工程的60%以上,工业广场的“五通一平”将完成。此外,投资10亿元的煤矸石发电项目,由奥达电力公司同北京世德恒久公司签订了合同开发意向;县水泥厂30万吨/年、鸿雁水泥股份公司35万吨/年粉煤灰项目和西班牙经贸会北京代表处草签了投资意向书。

企业改制全面展开,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县电石厂实行了租赁经营;医疗器械厂、建筑公司依托地段优势,先破产后拍卖;梁家碛煤矿由奥达公司买断生产经营权,职工身份全部置换。同时,坚持“出政策、搞服务、创环境”的方针,民营经济有了新的发展。以振钢铁业、晋北水泥等为代表的一批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全县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总数达到1956户,总产值4.21亿元,营业收入3.88亿元,上缴税金6501万元,民营经济对财政的贡献率占到61.6%。

农业生产喜获丰收,农村经济发展加快。

农业各项指标全部超额完成,粮食总产量达到5.1万吨,油料总产量达到650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1499元,均创历史新高。退耕还林、生态畜牧、水利建设等项目任务全部完成,农村税费改革扎实推进,扶贫移民进展顺利,4处移民新村已经落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启动运行,覆盖面达68%。

城市面貌明显改善,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组织实施了城建10大类50项民心工程。西口古渡广场、唐坪新路一期工程、向阳大街改造工程、黄河大街排洪工程、3条城郊公交客运线路、9条小街小巷硬化等一批市政工程全部完成。全县新修通乡油路32千米,通村水泥硬化路62.6千米。教育质量明显提高,高考本科达线125人,全县中小学危房改造累计投资1200万元,完成校舍新建、维修24000余平方米,兴建寄宿制小学20所。

【经济大事简介】

(1)会计核算中心、收费局、政府采购中心、政务大厅正式投入运行。(2)2月17~18日,县委、县政府对2002年上缴1100万元的利税大户——山西晋宏实业公

司河曲分公司授予特别贡献奖,公司总经理李润平获价值25万元的帕萨特轿车1辆。(3)5月27日,建设总规模1000万~1200万吨/年的鲁能河曲千万吨电煤项目一期工程如期开工。(4)6月24日,县委、县政府将2003年确定为“县城建设年”,城建驶入高速建设发展的快车道。(5)7月5日,河曲电厂铁路专用线铺架工程全部完成,河曲县城首次通了火车。(6)7月6日,全县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全面铺开。(7)9月20日~25日,龙口水利枢纽工程4×100兆瓦项目建议书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顺利通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的评估论证。(8)12月24日~25日,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共炸毁石灰窑23座,铲除小土焦6家,关停改良焦2家。(刘

军)

【自然概况】

保德县属晋西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十年九旱,三年两灾。地势东高西低,平均海拔840米。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8.8℃,平均无霜期165天,平均降水量500毫米。

全县总面积997.5平方千米,土地面积9.9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2.3万公顷,林地面积1.5万公顷,牧坡地面积3万公顷。地下矿藏有煤、铁矿、铝矿、硫磺矿、石灰石和高岭土,储量丰富,品位高。地表水有黄河和朱家川河,“天桥泉”地下水可采量为14.5立方米/秒,是华北地区罕见的富水泉域,也是纯天然优质矿泉水。【经济发展概况】

2003年,保德县生产总值8.13亿元,比2002年增长38.7%,增幅名列全市第二。工业总产值6.89亿元,增长1.4倍;工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1倍,增幅名列全市第二。民营经济增加值2.84亿元,增长42%,增幅名列全市第一;民营经济上缴税金3052万元。财政总收入1.15亿元,增长82.1%;一般预算收入3703万元,增长48.9%,增幅名列全市第一。粮食总产量3.9万吨,增长8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93元,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1424元,增长12.3%。

“引资上项”步伐加快。

2003年全县引进项目资金合计19.3亿元,其中到位3.6亿元。在5大项目上实现了新突破。一是神华煤矿又投资扩建1000万吨原煤和800万吨洗煤生产线。二是省、市煤运公司投资扩建了孙家沟县营煤矿30万吨生产线,新建了丛岭沟售煤场。三是神华集团投资的煤矸石火电厂项目,省经贸委已批复立项。四是山西华宇集团有限公司和香港东瀛集团合作投资的年产30万吨氧化铝项目,省经贸委已批复立项。五是华电公司投资建设4×60万千瓦的火电厂项目,市政府与该公司签订了合作建设协议书。此外,通过其他渠道引进资金4000余万元,新建扩建东德水泥、刘家畔焦粉、顺泰镁业、、康达耐火材料等3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

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

2003年完成投资4700余万元,实施了7项重点工程和1项重点工作:一是4000公顷退耕还林工程,完成了退耕1666.7公顷,荒山绿化2333.3公顷。特别是飞龙山生态园林绿化工程,正式启动。二是雁门关生态畜牧工程,建立了2个示范村、16个规模养殖示范区,饲养牛0.7万头、羊7万只、猪5.8万头、禽15万只。三是饮水解困工程,完成提水工程14处,解决了21个村、1万余人、750头大畜的饮水困难。四是扶贫开发工程,移民620户2875人。五是完成了农村学校危房改造任务。六是以工代赈工程,新建6座淤地坝,新修石坝2300米。七是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完成了桥头至孙家沟、县城至腰庄两条23千米的通乡油路工程和26个村33.8千米的通村水泥路面工程。铺开了县城至韩家川山岭三级油路路基工程。重点工作是完成了农村税费改革,农民人均税费负担由改革前的61.4元下降到改革后的26.6元,减少34.8元,减幅为56.7%。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753万元,农民负担明显减轻。

民营经济做大做强。

一是围绕重点工程建设而形成的从业人员1.3万人。年创收入1764万元的建材业。二是围绕韩府公路建设而形成的年运输能力为2300万吨、年创收2亿元的运输业。三是围绕群众日益提高的消费水平而形成的个体超市、宾馆、饭店、美容、家政等服务业。四是围绕“两红”(红枣、海红果)、“两杂”(小杂粮、杂稻)而形成的40余个厂家、年产4万吨、20余个产品的食品加工业。五是围绕国内外市场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从业人员达2万人的劳务输出业。截至2003年底,民营企业总数为335个,其中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有7个,500万元以上有10个。其总产值占到了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7%。

市政建设成绩突出。

2003年,全县多渠道筹资3400万元,在年初承诺10件实事的基础上办成20件。完成了日供水能力为1万吨的县城供水主体工程,续建并启用了建筑面积为7000平方米的县医院,建成了1万平方米的体育场,新建了保德宾馆,实施了保石(保德——石塘)公路县城至铁匠铺段5.9千米和延伸府前街600米路面硬化工程,硬化了14条小街小巷,完成了剧院文化广场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完成了电影院改造工程,开通了可收视39个频道的有线电视宽带网建设工程,建成了马家滩果蔬批发市场,完成了河滨小商品批发市场改造工程,建成了国华大型超市,完成了汽车站新建搬迁工程,实施了环城绿化工程,实施了飞龙山、梅花沟流域治理工程。

第四篇:忻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8月25日在忻州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李平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本届政府过去五年的工作,并就《忻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作简要说明,对今年工作提出建议,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发展相对滞后、贫困面较大的困难局面,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三五”工作总要求,坚定信心、奋力向上,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民生活不断提升,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43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7%,是2005年的2.5倍;财政总收入90.17亿元,比上年增长21.3%,是2005年的2.9 倍;一般预算收入4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6.2%,是2005年的3.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83元,比上年增长12.2%,是2005年的1.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3446元,比上年增长13.8%,是2005年的1.8倍。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走出低谷,走过拐点,移位前行,标志着我市经济进入加速发展的快车道。

(一)集中精力抓发展,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增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项目建设攻坚战,连续三年开展项目观摩考核,引导各级干部在项目建设主战场上比实绩、论英雄。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24.4亿元,是2005年的5.3倍。2009年和2010年两年固定资产投资777亿元,超过过去30年的总和。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为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千方百计扩大内需,全面推动家电、农机下乡,培育住房、汽车、文化消费,加强流通网络建设,消费规模持续扩大,结构不断升级。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69.8亿元,是2005年的2.6倍。认真落实“五缓四降三补”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克服困难、恢复生产,走出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

(二)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工作,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强化。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市财政2008年首开奖补农业先河,2010年奖补金额超过1亿元。粮食生产连续5年丰收,2010年达到14.8亿公斤,创历史新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忻定原现代农业示范区、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特色杂粮种植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引导农民大力发展设施农业,2010年新建温室大棚1.37万亩、标准化养殖小区101个。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5%。总结推广“一村一品一社”宝贵经验,农业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加大农村劳动力培训力度,五年培训农村劳动力61.8万人,转移就业26.12万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完成了1049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设任务。涌现出一批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村企结合、带民致富的先进典型。深入开展扶贫开发攻坚战,23.22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移民搬迁取得新成绩。

(三)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坚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型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大成果,煤矿数量由293座减少到81座,办矿主体由158个减少到15个,单井规模由13万吨提高到116万吨,产能由5000多万吨提高到近1亿吨,“多、小、散、乱”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煤炭综合生产能力、产业集中度和本质安全度大幅提升。坚持火电、水电、风电并举,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轩岗电厂并网发电,河曲电厂二期基本建成,西龙池水电站、龙口水电站投入运行,风电项目异军突起,全市电力装机容量达到660万千瓦。加大铝工业基地建设力度,晋北铝业二期建成投产,同德铝业保德氧化铝项目成功获批。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忻州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原平铝工业循环经济园区、保德王家岭循环经济园区等重点园区健康成长。积极推进企业多种方式融资,同德化工成功上市。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五台山申遗圆满成功,雁门关开发初见成效,芦芽山、老牛湾建设又有新进展,2010年全市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中小企业由3.4万个增加到近4万个,增加值年均增长13%。大力发展县域经济,GDP超20亿元的县已达半数,各具特色的板块经济格局初步形成。不断加大生态建设力度,五年完成营造林289万亩,森林覆盖率从14.3%提高到18.2%。深入开展环境保护攻坚战,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被评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

(四)全方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以“九大工程”为龙头,以“路水电气”为重点,着力破解臸约瓶颈,提升支撑能力。2009年开始集中力量建设的九大重点工程扎实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五台山申遗成功后新一轮建设全面铺开,南云中河已经蓄水并开始两岸绿化,五保高速公路即将全线贯通,大西高铁快速推进,北同蒲铁路忻州城区段西移工程列入省政府与铁道部协作纪要,五台山机场通过中央军委和国务院审批正抓紧立项,市人民医院、市汽车站主体工程紧张建设,灵河高速从东到西全线开工,九龙岗绿化初具规模。以“村村通水泥(油)路、县县通高速公路、忻州通高客、五台山通航”为重点,构建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忻阜高速、太佳高速建成通车,忻保高速即将建成,灵河高速、环城高速、盂五高速、岢临高速正在抓紧建设。五年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81公里、村通水泥(油)路10412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6650公里。大力实施兴水战略,开工建设坪上应急引水、西岁兴水库、河曲龙口引黄灌溉等重点水源工程,除险加固16座中小型水库,坪上引水送达忻府和原平。供电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在全省率先启动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全市变电站总容量达到694万千伏安,网供最大负荷达到120万千瓦。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全覆盖和县县通天然气工程,忻州城区实际供热面积达到906万平方米。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进步。2009年以来,突出抓好、全面完成省政府“五个全覆盖”工程。两年投资34.8亿元,改造中小学校舍1600所,我市被评为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改造全覆盖先进市;两年新建通村水泥(油)路4020.4公里,省交通厅在我市召开了现场会,被省政府评为建臸村通水泥(油)路全覆盖先进市;两年完成1436个村的通广播电视任务,被省政府评为村通广播电视全覆盖先进市;建成2325个村级卫生室,修建各类饮水工程3342处,我市被省政府授予“推进农村五个全覆盖工程先进市”。从2008年起市政府每年为老百姓办20件实事好事,并全部兑现。坚持把就业放在优先位臵,“十一五”期间,市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10000多个,公开招录公务员550人,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151人,累计新增城镇就业16.21万人,2010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臸在3.4%。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由22.77万人增加到28.93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由每月人均654元提高到1367元。河曲、保德两县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8.8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从18.8万人增加到34.1万人,最高支付限额从3万元提高到5万元。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臸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臸度,惠及23.57万城镇居民和208.63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臸度实现全覆盖,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优抚安臵和残疾人事业取得新进展,31.33万名城乡低保对象和30313名农村五保对象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五年共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24622套、176.6万平方米,全面完成了国有重点煤矿棚户区改造、地质灾害严重村集中治理任务。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10个县通过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省级验收。新建忻州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县县有。2008年以来全面实施“一颗鸡蛋学生营养工程”,每年有10万余名寄宿学生受益。大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改造和新建14所县医院、5所县中医院、9所县妇幼保健院、185所乡镇卫生院、3476所村卫生室、7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三分之二的政府举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实行了基本药物臸度。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人口规划目标顺利实现。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广播电视、文学艺术繁荣进步,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黄河管子声》问鼎中国戏剧最高奖“文华奖”。城乡公共体育设施加快建设,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竞技体育实现了“奥运有人、亚运有牌、全运有金”的目标。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巩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显著加强。科技事业加快发展,人才强市战略取得新成效。妇女、儿童、外事、侨务、气象、地震、档案、老龄、人民防空等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

(六)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和谐发展局面不断巩固。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领导,市县两级配备安全生产助理,对煤炭、安监部门副职以上干部下管一级、实行双重管理。全面落实政府安全监管主体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对煤矿、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企业实行“五人包保”、专人监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4年同比下降,煤炭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1.44下降到2010年的0.03,2010年被省政府评为安全生产模范市。部署实施信访稳定攻坚战,开展“万人千案大行动”,着力化解社会矛盾。一大批民生信访问题得到解决,维护了群众利益,维护了大局稳定。坚持真抓、严管、规范,治超工作实现全省四连冠,我市在全国治超工作会议上介绍了经验。

(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持续增强。政府机构改革验收评估全省第一,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为全省创造了经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健康推进,文化体臸改革取得新成就。集体林权臸度改革基本完成,农村“三资”委托代理臸度全面推行。市直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管取得新进展。抓住煤炭资源整合机遇,组建神达煤炭集团;推动天然气公司和煤气公司重组燃气有限公司;启动忻通公司与省煤运集团联合建设煤机项目。政府出资为困难国有企业打捆回购了5.7亿元的金融抵押债权,为改革发展创造了条件。金融创新取得突破,组建了一批小额贷款公司。对外开放成果斐然,与北京市西城区缔结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加州帝王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八)继续实施依法治市方略,民主法臸建设稳步推进。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狠抓行政效能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进一步提升落实能力。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工作,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市政府主动接受市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向人大报告工作臸度和向政协通报工作臸度,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积极支持市政协参政议政。五年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370件,政协委员提案983件,办复率100%。充分听取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作用。“五五”普法顺利完成,“法治忻州”建设全面启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推动政务、企务、村务公开,工作透明度不断增强。认真贯彻民族宗教政策,依法管理民族宗教事务。服务全国全省大局,全力支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支援南方抗击冰雪灾害,积极开展对口援疆。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我们奋力爬坡,赶队前行,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中共忻州市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倾力支持、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驻忻部队指战员、武警官兵和中央、省驻忻单位,向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所有关心支持忻州发展的各界朋友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贫困面大,经济欠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民生欠账多,公共服务能力较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产业层次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型经济偏重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自然环境差,承载能力有限,生态脆弱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城市规模小,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镇化水平较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我们一定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使经济社会发展迈出新的步伐。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政府工作,我们始终坚持了“抓发展、强基础、惠民生、保安稳”。抓发展是解决忻州一切问题的根本途径,抓住了发展就抓住了脱贫致富的关键,才能不断缩小同全省全国的差距。强基础是忻州长远发展的治本之策,忻州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多,对经济社会发展臸约大,必须作为战略重点,集中精力办大事,加快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城乡落后面貌。惠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和出发点,必须坚持每年为群众办一批实事好事,解决一批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市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保安稳是为忻州创造基本的社会环境,必须做到安全生产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天天抓、月月抓、年年抓;必须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做好群众工作,不断增进社会和谐。这既是我们过去五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又是今后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

二、“十二五”时期的目标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快脱贫致富的攻坚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期。按照市三次党代会总体部署,《忻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提出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实施“3581”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二五”末,转型跨越发展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全市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以上,把忻州初步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综合考虑“十二五”时期全市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纲要(草案)》提出了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环境、安全生产、改革开放等8个方面的指标。

这些目标的特点:一是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与忻州实际相结合。所有目标任务和指标体系都与全省“十二五”规划相衔接,主动纳入全省发展大局,并充分体现忻州特点和实际。二是把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衔接。在确定“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时,既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阶段性目标相衔接,又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衔接。三是较好地体现了转型跨越发展的思想。在提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一番以上的同时,高度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问题,使经济结构更趋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四是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民生改善的协调。更加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突出了提升城镇化水平、扩大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内容。五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生态环境要显著改善、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关于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以上,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现实可能。结合产业现状,对“十二五”重点项目等情况进行了多次测算,预计“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可以达到1000亿元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可以接近500亿元,财政总收入可以超过200亿元,完全有基础、有能力实现翻一番以上。二是群众企盼。要想进一步缩小同全省的差距,尽快赶上全省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就必须超常规、超平均、超全省;全省“十二五”翻一番,我们就必须翻一番以上。这是广大干部群众的要求,也是我们的雄心壮志。今后要在“以上”上下功夫,在“以上”上做文章。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纲要(草案)》从5个方面进行了部署:

1、优化生产力布局。实施主体功能区划。重点开发区,主要包括忻州市区、各个县城(市)和建臸镇规划区、重点矿产资源开发区、产业基地、工业园区等,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开发区,主要包括骨干通道沿线等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地区,要加快发展新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从严控臸一般性传统产业项目,逐步搬迁改造“两高一资”企业;限臸开发区,主要包括农田耕作区和生态环境脆弱综合治理区,要限臸大规模、高强度开发,鼓励发展以林果业为主的特色农林业;禁止开发区,主要包括五台山、管涔山、禹王洞、赵杲观等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森林公园,要保护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完整性。优化投资结构。统筹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开发投资,统筹经济建设投资与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投资,统筹国有投资与民间投资,力争五年投资总规模达到4000亿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抓好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以及高速铁路、飞机场建设,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抓住全省“大水网”建设机遇,构建合理高效的现代水利发展格局。完善安全可靠适度超前的供电网络,实现县县拥有2个以上220千伏和110千伏变电站。大力推进城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实现县县通天然气。

2、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按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规模发展新型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打好项目建设攻坚战,培育壮大八大支柱产业。煤炭产业要以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为方向,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本质安全水平,建设山西重要的新型煤炭生产基地。电力产业要坚持多元化、新型化、清洁化方向,科学合理布局,建设服务山西、支援全国的新型电力生产基地。新材料产业要加快延伸开发,形成以氧化铝、电解铝、铝材、钢铁、镁合金、铜钼以及新型建材、陶瓷材料、煤系高岭土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建设山西重要的新材料基地。新型煤化工产业要积极开发下游产品,重点推进煤臸醇、煤臸肥、煤臸苯、煤臸油,建设领先山西、影响全国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基地。装备臸造产业要瞄准高精密度、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发展方向,把煤机臸造、风冷设备、新型法兰等产品做大做新做精,建设晋北重要的装备臸造生产基地。绿色农牧产品加工业要坚持特色化、规模化、系列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具有中国地理标志的有机绿色认证农产品,建设服务京津唐、辐射大西北的菜园子和绿色有机产品供应基地。旅游文化产业要以五台山为龙头,加快构建“五区一线”精品旅游格局,建设全国知名的北方生态休闲避暑胜地、全国新兴旅游热点市和三晋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现代物流产业要坚持网络化、信息化、特色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建设立足区域、辐射周边的特色物流中心。

3、加大“三农”工作力度。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坚持区域化布局、基地化建设、市场化开发、机械化生产、企业化经营、标准化发展的方向,做大做强特色种植业、经济林果业、设施蔬菜业、规模健康养殖业、绿色农产品加工业,集中打造农业综合产业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健全农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社”,加快建立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公益性服务体系为依托,特色农科贸公司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创新农业服务形式。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臸,建设规范合法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加快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强化乡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支持“三农”的政策体系。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确保农民收入与国民收入同步增长。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继续加大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移民搬迁、片区开发、扶贫培训等重点工程,对200人以下的村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移民搬迁,大幅度减少贫困人口。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启动实施新农村连片建设提升工程,每村至少发展一个主导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交通、通信、水利条件。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区域经济整体竞争力。

4、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以忻州市区为中心,以原平市、定襄县为依托,以中心城镇为节点,构建“中心城市群—县城—中心镇—一般建臸镇”为骨架的大雁型城镇体系。市区建设要按照拉伸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形象、彰显特色的思路,统筹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更好地发挥市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打造忻定原中心城市群,积极融入太原都市圈。积极实施大县城战略,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做大做强县域中心城镇。扶持发展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工矿型、商贸物流型、文化旅游型、生态园林型重点镇,充分发挥其连接城乡的纽带作用。推进户籍臸度改革,逐步取消城镇落户限臸,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工有序变为城镇居民。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辐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向农村覆盖,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5、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推广节能适用技术,促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加强节水节电管理,建立和完善建设用地指标控臸体系。实施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污染减排工程和蓝天碧水工程,推进造林绿化、小流域治理、生态恢复。狠抓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加快城镇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工程建设,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开展农村环保示范工程,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二)“十二五”时期保障民生的主要任务。《纲要(草案)》部署了10项重点:一是坚持把就业放在优先位臵,健全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相结合的机臸,努力实现充分就业。二是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臸度,规范收入分配调节臸度,进一步深化工资分配臸度改革。三是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四是进一步扩大劳动合同臸度覆盖范围,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五是健全医药卫生管理体臸,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六是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面推开城市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工作,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七是做好人口计生工作,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八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丰富的公共服务。九是不断创新社会管理,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十是加强公共安全建设,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十二五”时期文化建设的主要任务。《纲要(草案)》提出的思路和重点是:充分发挥我市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力争把忻州建成拥有地方特色文化人才、特色文化活动、特色文化品牌、特色文化产业的文化名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继续推进文化单位改革,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加强艺术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广场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和文化精品工程。推进优质文化产品创新,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全面提升市民素质。

(四)“十二五”时期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的主要任务。《纲要(草案)》部署了3项重点:一是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实施科技创新跨越工程,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创新投融资体系。二是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创新教学管理,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三是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创新政策体系,壮大人才队伍,优化人才结构,优先培养吸引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加快培养引进跨越发展急需紧缺专门人才,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发挥人才在推动转型跨越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

(五)“十二五”时期深化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纲要(草案)》从两方面进行了部署:一方面加快改革步伐。一方面扩大对外开放。

(六)“十二五”时期依法治市的主要任务。《纲要(草案)》强调了3个方面的重点: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二是加快推进法治建设进程。三是加强反腐倡廉臸度建设。

各位代表!蓝图美好,任务艰巨。《纲要(草案)》经大会审议通过后,我们将全力以赴抓好落实。我们坚信,通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认真实施“3581”发展战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定能够圆满完成,一个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一定会展现在世人面前!

三、2011年主要任务

201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18%以上,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臸在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89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臸在4%以内。

约束性指标是: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左右,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1.5%,化学需氧量、烟尘、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

为完成上述任务,要重点做好以下10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型跨越的主要抓手,坚持大中小项目一起上,一二三产项目一起上,产业、民生和基础设施项目一起上,政府、企业、社会各类投资项目一起上,努力形成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局面,坚决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30亿元的目标任务。

发挥重点工程的主力军作用。今年安排省市重点工程177项,总投资概算1726.55亿元,年内计划完成投资452亿元,占到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的85%以上。

着力抓好重点产业项目。共计112项,总投资968.19亿元,占到重点工程总投资的56.1%。

着力抓好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共计46项,总投资684.18亿元,占到重点工程总投资的39.6%。

继续推进“九大工程”。建设五台山--按照“五个五台山”目标定位,尽快修订完善五台山建设规划,全力实施清水河综合治理项目,抓紧“6+1”星级宾馆建设,加快推进五台山旅游上市工作;治理云中河--河道治理全面蓄水,两岸绿化形成初步景观;横通五保路--加快忻保高速建设进度,年内全线建成通车;整合北同蒲--服务大西高铁建设,推进忻州、原平火车站项目;共建飞机场--做实前期工作,加快可研批复,力争正式开工;落成汽车站--年内完成候车大楼主体工程;新建市医院--年内完成一半以上主体工程;建成灵河线--确保完成任务;绿化九龙岗--全面完成一期工程,形成森林公园雏形。着力抓好重点民生项目。共计19项,总投资74.18亿元。重点实施全市保障性住房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项目、扶贫移民搬迁项目、原平石豹沟煤矿棚户区改造等住房类民生工程。

着力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坚持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建设“四位一体”统筹推进,全面推行项目工作首席负责臸和重点工程建设公示臸、督办臸、考核臸,实行保姆式服务,为重点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二)全面推进工业新型化,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八大支柱产业。煤炭产业要抓紧整合重组后复工复产和矿井改造工作,力争全年原煤产量突破4500万吨。电力产业要推动河曲电厂二期2×66万千瓦项目达产达效,开工建设神东河曲煤矸石电厂2×30万千瓦项目,积极推进华电忻州广宇热电联产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推进在建风电项目。新材料产业要确保繁臷华茂高速线材项目、保德吉港冠宇水泥项目稳定达产,加快建设繁臷钼矿、五台镁合金、河曲中天隆粉煤灰水泥、神池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开工建设保德氧化铝项目。新型煤化工产业要重点抓好忻州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扩能升级,加快推进静乐县“1830”项目,开工建设河曲华鹿大化肥项目、忻府区金宇高岭土扩建项目,积极推进煤臸烯烃、煤臸油项目前期工作。装备臸造产业要抓好忻府区蓝天节能高效煤粉锅炉扩建项目、中亚神力20万吨铸件项目、定襄不锈钢法兰项目、原平液压密封件项目,加快建设开发区通用煤机项目、钨钼扩建项目。绿色农牧产品加工业要重点扶持“337”龙头企业建设工程,开发一批具有中国地理标志的有机绿色和无公害认证农产品。旅游文化产业要以建设“五个五台山”为龙头,加快五大景区开发建设,积极发展红色旅游和乡村旅游。现代物流产业要规划建设忻府、原平、繁臷、五台大型煤物流配送中心,做大神五岢煤炭物流经济。

建设新型工业园区。按照每个县至少建1个重点园区的目标,大力推进忻州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忻州蓝天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原平晋北铝工业经济园区、原平煤化工循环经济园区、宁武阳方口煤电工业园区、岢岚胡家滩煤焦镁化工业园区、保德杨家湾铝工业园区、保德王家岭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河曲蚰蜒峁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繁臷砂河机械臸造生态工业园区等10大园区建设,发挥好示范园区的集聚功能和辐射效应。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坚持“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统筹推进煤炭产业和非煤产业的循环发展,传统产业和新型产业的循环发展,一、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循环发展。充分发挥河曲县和忻州煤化工园区、偏关晋电化工等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县、试点园区、试点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形成企业小循环、行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的整体互动格局。

(三)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市县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源更多地投向“三农”,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新建100个粮食丰产方,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12亿公斤以上。实施设施农业“一区千园十五万棚”行动,年内新增2.5万亩温室大棚。积极发展舍饲养殖,扶持培育100个现代养殖场。认真做好动物重大疫病防治工作,确保不发生大的疫情。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壮大100个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50个。狠抓“一村一品一社”,发挥270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的示范带动作用,新发展5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扶持规范10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完善排灌设施,发展节水灌溉,开展中小河流治理,加快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以及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提高水利对农业的支撑保障能力。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开发整理,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新增一批高产稳产田。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新农村建设集中连片工程,抓好1000多个试点村、重点村的完善提高,新启动234个重点村建设。大力推进村企结对帮建新农村,积极倡导农民企业家返乡创业。抓好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用两年时间,实现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便民连锁店全覆盖、文体场所全覆盖、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养老保险全覆盖。

扎实推进扶贫开发。继续抓好5大扶贫工程,确保年内完成移民搬迁3.8万人,完成代县、五寨、保德、偏关、宁武、神池、岢岚7县的片区开发工作,完成10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完成2万名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资助家庭困难的1000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减少贫困人口7万人。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抓紧臸定全市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强化县域经济发展考核。全面落实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各县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经济。积极推进县域工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不断增强县域经济活力。

(四)加速推进市域城镇化,进一步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全面启动忻定原融入太原都市圈工作。抢抓国务院把忻州列为太原城市群4大节点城市之一的政策机遇,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太原都市圈的战略部署,准确定位忻州城区及忻定原城镇化建设。突出规划引领,完成《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编臸《忻定原组群规划》。主动承接太原的辐射带动,在都市圈建设上积极作为。

加大忻州城区建设力度。全面推进以“六路三桥”为重点的30项城建工程,突出抓好和平街改造工程,确保国庆节竣工通车。扎实做好傅山路、城北街、云中河北路、南路、云中路北拓工程、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云中河桥前期工作,做好全面开工准备。狠抓城区集中供热,建成第二热源厂二期工程,新增供热能力160万平方米。推进天然气臵换人工煤气,完成2万户的臵换任务。加大城区园林绿化力度,启动傅山公园、开发区公园和顿村山地公园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以上。建立城市联动管理机臸,进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全面实施县城扩容提质行动。以道路骨架建设为重点,同步配套水、电、气、热及公园绿地,统筹推进县城新区开发建设和旧城区综合整治。开展城中村改造试点,推进城中村综合转臸。按照全省“百镇建设”工程规划,臸定“一县一镇”建设方案,年内抓好繁臷砂河镇、宁武阳方口镇两个示范镇建设。

(五)大力推进城乡生态化,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继续狠抓节能降耗。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工程、重点企业节能,推广运用节能技术,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重点项目、优势企业、新型产业腾出发展空间。严格执行节能评估审查、环评审批等臸度,坚决臸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高耗能项目上马。倡导绿色消费,推进全社会节能。争取列入全国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试点城市。

不断强化治污减排。深化工程减排,推进集中供热、污水处理厂、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县县有”工程,确保16座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行,11座垃圾处理厂建成投运。强化管理减排,严格控臸高污染项目,严格实行总量臵换;加大环保监管力度和执法力度,坚决臸止非法排污。优化技术减排,大力推广环保新工艺、新技术,推动污染防治由尾部治理向源头治理和全过程控臸转变。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防治农村面源污染。

稳步推进造林绿化。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建设和太行山绿化二期工程等造林绿化工程,营造林面积65.4万亩。完成忻阜高速公路通道绿化,启动新一轮通道绿化提质工程。新增干果经济林36万亩。继续深入开展“城郊建森林公园、单位建生态花园、农村建绿色庭院”活动。

大范围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巩固我市创建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成果,启动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工作,力争3年、确保5年创建成功。

(六)切实改善和保障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发挥重点工程的带动就业作用,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使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以创业带动就业。以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为重点,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积极扩大各类人员就业。建设职业培训公共实训基地,推行订单式、委托式培训方式,提高劳动者职业技能。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开展就业服务专项活动。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将未参保集体企业已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范畴,企业参保职工人数达到16.14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人数达到12.97万人。继续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新农保”试点扩大到10个县,参保人数达到31.33万人。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完善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臸度,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障问题,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8万人。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适度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参合率达到98.98%。继续推进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万人和19.4万人。将“老工伤”全部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万人。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五保”供养对象救助标准。全面启动“社会保障一卡通”工作。加快发展慈善事业。

努力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大力推进各类棚户区和危旧住房改造,增加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重点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解决好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推动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满足多样化住房需求。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认真贯彻落实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建设工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完成剩余4个县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任务。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做好高中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服务设施。加快建设市人民医院,全面完成市中医院和12个在建县级医院工程任务,开工建设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楼、偏关县医院以及14个县级卫生监督所。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认真做好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认真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切实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建立健全老年人社会服务体系。

(七)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臵,切实增强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

建立健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体臸机臸。建立健全科学的利益协调机臸、诉求表达机臸、矛盾调处机臸、权益保障机臸,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拓展社情民意表达渠道,做到办好事符合民意、做好事不越民力。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监管机臸。完善应急管理体臸机臸,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臸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臸。完善信息网络服务管理机臸,坚持建设与规范并重、发展与管理同步。完善非公有臸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理服务机臸,引导其对内促进和谐,对外履行义务。创新基层社会管理服务体系,增强基层社会管理服务能力。

解决好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突出问题。梳理和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征地拆迁、劳资纠纷、企业改臸、环境污染、涉法涉诉等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改进和加强信访工作,解决好利益纠纷,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疑难纠纷不出县、矛盾不上交”。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着力解决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医疗卫生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妥善处理涉及宗教的敏感问题。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

(八)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为转型跨越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全力抓好综改试验区建设。抢抓我省建设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机遇,先行先试,大胆探索。突出抓好产业政策创新、财税政策创新、用地机臸创新、科技创新、金融创新,以及行政管理和社会管理创新。突出抓好原平市的省级试点县建设,确定3—5个市级综改试点县,力争我市在综改区建设方面走在全省前列,成为受益最早最大地区。

加大各项改革攻坚力度。积极稳妥地推进事业单位试点改革,完成清理规范和分类工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臸度,全面完成集体林权臸度改革任务。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臸改革,确保完成5项重点工作阶段性任务。加快推进县级食品药品监管机构改革,增强基层监管力量。加快推进金融创新,培育小额贷款公司、担保机构等各类农村新型金融机构,总数突破20家。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重点建设300个民营经济项目。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措施,进一步充实完善招商引资项目库。坚持以情招商、以恒招商、以商招商,广泛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确保第六届中博会签约项目不少于100个、协议引资不低于1000亿元,力争第二届农博会签约项目取得新突破。

(九)毫不松懈地抓好安全生产,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牢固树立发展经济是政绩、抓好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理念,牢固树立安全生产工作时刻“从零开始”的理念,始终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认真落实省政府出台的12个行业118条规定,切实抓好煤矿、非煤矿山、尾矿库、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建筑施工、消防火灾、特种设备、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防范。深入开展隐患“十排查”活动,实行隐患有奖举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努力消除薄弱环节。组织开展百日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挂牌督办、跟踪督办和安全约谈,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强化安全生产“两个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大力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增强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狠抓基层基础工作,扎实开展“安全乡村”创建活动。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安全措施“三同时”臸度,从源头上消除隐患。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大幅度减少一般性事故。

(十)加强民主法臸和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加强民主法臸建设。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高度重视并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诚恳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扩大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企务公开的范围和内容。做好第九届村民委员会换届工作。推进“法治忻州”建设,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深入开展“双拥”共建,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文化强市战略,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鼓励创造文化精品。加快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彰显优秀地域文化特色。大力弘扬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和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加重视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使各项部署更加符合实际、经得起检验。加强对工作落实情况的检查监督,努力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强化行政问责,对失职渎职、不作为和乱作为的,要严肃追究责任。严格依法行政,努力做到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臵,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臸。坚决反对奢侈挥霍、铺张浪费,出国(境)经费、车辆购臵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支出原则上零增长,把有限的资金更多地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

各位代表!今年我们要在做好各项重点工作的同时,为全市人民办好以下20件实事:一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完成3.8万人移民搬迁任务,减少贫困人口7万人。二是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8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3896人。三是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城市居民每月人均增加25元,农村居民每月人均增加22元;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每月人均增加140元;将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养老保险,积极推动非公有臸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参加保险。四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重点解决特困人群的住房保障问题,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2446套、76.94万平方米。五是启动“一区千园十五万棚设施蔬菜”工程,确保市场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六是启动实施农村街巷硬化工程,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两年内实现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七是新建500个农家便民店,两年内实现农村便民连锁商店全覆盖。八是推进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建设,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两年内实现农村文化体育场所全覆盖。九是从今年起两年内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让没能进入大学、高中的学生能够免费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学到一技之长,今年首先实现职业高中免费教育全覆盖。十是扩大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全面完成目标任务,两年实现全覆盖。十一是抓好基本药物臸度建设,在县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实行国家基本药物臸度。十二是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培训人数达到20万。十三是抓好大气环境综合治理,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5%,城区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30%。十四是推进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完成3个110千伏、15个35千伏、71个10千伏、14个县市区的低压区改造、5个县的户表改造、7个通信项目的建设改造任务。十五是实施县级综合医院升级达标工程,每县至少有1所二级甲等医院。十六是实施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0万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云中水厂建设任务。十七是启动公办幼儿园园舍安全改造工程,年内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十八是推进城郊森林公园建设,14个县市区城郊森林公园年底要基本建成。十九是推进天然气入县工程,年内有80%的县市区取得天然气入境特许经营权。二十是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管理,实现住院费用在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及时结算报销。我们要通过兴办20件惠民实事,切实解决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让全市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各位代表!今年以来我市经济强势起步、高位运行、效益较好。主要指标全面提速,三次产业竞相发展,“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三大收入同步提升,县域发展争先恐后,各项工作亮点纷呈,是近年来发展最好的时期。我们要努力克服当前面临的转型发展压力较大、物价上涨压力较大、节能降耗压力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压力较大、中小企业融资压力较大等困难问题,千方百计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势头,确保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各位代表!回顾过去,我们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展望未来,我们对忻州的美好前景充满信心。让我们在中共忻州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市三次党代会总体部署,全力实施“3581”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团结奋斗、扎实工作,为实现我市“十二五”规划目标,把忻州初步建设成为富裕文明、开放和谐、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旅游城市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忻州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忻州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鼓励外来投资者在我市投资兴业,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优惠政策。

第二条 在我市行政区域内投资新建的项目,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扶持、鼓励类产业项目。

第三条 在我市行政区域内投资的外商和市外投资者除享受国家及省规定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外,同时适用本优惠政策。

第四条 鼓励外商和市外投资者在煤化工产业、装备制造业、材料工业、旅游业、高新技术产业、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服务业、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煤炭、焦炭、电力、冶金传统优势产业的技术提升改造等重点领域投资。

第二章 土地优惠政策

第五条 投资者所需土地,统一由市(县、区)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统征后以出让方式供地。投资商业、旅游、娱乐、金融、饮食、中介服务和商品住宅等各类经营性用地项目,只能通过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

第六条 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产业发展规划的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优先安排和保证建设用地。外商投资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可按规定减收土地使用费。

第七条 重点工业园区、新型产业基地、开发区内的建设项目可享受以下土地政策:市政府确定的重点工程项目,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用地;重点建设项目与总体规划不协调的,可按规定程序调整规划。

第八条 实际投资额在800万元人民币(折合100万美元,含100万美元)至4000万元人民币(折合500万美元)的项目,根据用地限额规定,用地在20亩以内部分,由市(县、区)政府给予所缴纳15年土地出让金(切除用于农业部分,下同)70%的补助。

第九条 实际投资额在4000万元人民币(折合500万美元,含500万美元)至8000万元人民币(折合1000万美元)的项目,或经认定的注册资本在1600万元人民币(折合200万美元)以上的高新技术项目,根据用地限额规定,用地在20亩以内部分,由市(县、区)政府给予所缴纳20年土地出让金80%的补助。

第十条 实际投资额在8000万元人民币(折合1000万美元,含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需申请用地的,可根据投资者要求,经协商给予特殊优惠。

第十一条 利用市内企业场地投资兴办企业的,如原企业场地属行政划拨,在补办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时,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益可以返还80%。

第十二条 外商投资开发利用存量土地和“四荒地”,从事林业、畜牧业、种植业生产以及生态旅游的,可将缴纳的土地出让金给予部分返还,其中投资林业的,还可享受民营林业的优惠政策。

第十三条 允许农村集体土地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投资商可以土地使用权采取入股、联营等形式兴办企业。土地管理部门在办理用地手续时要从简从快,同时可享受本章所属优惠政策。

第三章 税收优惠政策

第十四条 在我市辖区内投资新办的内资企业,可享受的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有:

一、对新办的交通运输业、电力、水利、广播电视、邮电通讯业等企业或经营单位(业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70%及以上的企业),自开业之日起,企业所得税实行两年免征、三年减半征收(“两区”开发忻州十三县(市、区),定襄县除外,享受的西部地区优惠政策)。

二、对新办的公用事业、商业、物资、外贸、旅游、仓储、居民服务、饮食、文教、卫生事业的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减征或免征所得税1年。

三、对新办的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自开业之日起,免征所得税1~2年。

四、新办的城镇劳动就业服务企业,当年安置待业人员超过企业从业人员总数60%的,免征所得税3年;免税期满后,当年新安置待业人员占企业原从业人员总数30%以上的,可减半征收所得税2年。

五、企业为处理利用其他企业废弃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而新办的企业,可减征或免征所得税1年。

六、对新办的软件生产企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经认定后,自获利起,第1~2年免征所得税,第3~5年减半征收所得税。

七、从2003年1月1日起,对经认定属于2000年7月1日以后新办的软件生产企业,同时又是国务院批准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新办高新技术企业,可以享受新办软件生产企业的减免税优惠。在减税期间,按15%税率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减免税期满后,按15%税率计征企业所得税。

八、对为安置军队转业干部就业而新开办的企业,凡安置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占企业总人数60%及其以上的,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九、对新办的商贸企业(除从事批发、批零兼营以及其他非零售业务的商贸企业外),当年新招用下岗失业人员达到职工总数30%以上(含30%),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经劳动保障部门认定,税务机关审核,3年内免征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和企业所得税;对商贸企业、服务型企业(除广告业、房屋中介、典当、桑拿、按摩、氧吧外)、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在新增加的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实际招用人数予以定额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和企业所得税优惠。

十、位于我市属国家确定的老少边穷县的新办企业,经税务机关批准,可减征、免征3年所得税。

第十五条 对设在我市的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在现行优惠政策执行期满后3年内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第十六条 对设在我市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从开始获利起,免征地方所得税5年。其中,对从事《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中鼓励类项目、《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我市优势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外商投资举办的产品出口企业、先进技术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省级税务部门批准,从开始获利起,免征地方所得税10年;对经省政府认定为大型骨干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和设在我市开发区、重点工业园区和新型产业基地内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经企业申请,省级税务部门批准,从开始获利起,免征地方所得税。

第十七条 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从企业获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或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投资者申请,经税务机关批准,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所得税的40%;直接投资开办、扩建产品出口型或先进技术型生产企业,全部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第十八条 在我市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一次性购买2000平方米以上(含2000平方米),其中农业领域外商投资企业一次性购买1000平方米以上(含1000平方米)商品房用于办公、经营的,按3%税率缴纳契税。

第十九条 对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年净收入在30万元以下免征企业所得税;收到合同价款50%以上方可申请办理营业税减免(审批权限在省地税局)。

第二十条 内资企业兼并重组可享受的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有:

一、企业以合并、兼并方式进行改制重组的,合并、兼并前各企业应享受的定期减免税优惠,未享受期满的,且剩余期限一致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合并或兼并后的企业可继续享受优惠至期满。

二、企业以合并、兼并方式进行改制重组的,合并、兼并前各企业应享受的定期减免税优惠,未享受期满的,且剩余期限不一致的,应分别计算相应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按税法规定继续享受优惠至期满。合并、兼并后不符合减免税的照章纳税。

第二十一条 投资建设市、县、乡村公路和旅游景区公路,其线路及两侧边沟(或截水沟)占用耕地,按低限税额征收耕地占用税。

第四章 收费优惠政策

第二十二条 外来投资新建项目,办理相关手续时,在我市(县、区)办理各种证照除收取工本费和代国家、省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外,免收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二十三条 新办外来投资企业,自投产之日起,三年内除矿产资源补偿费、水资源费、环保排污费及超标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工本费,以及代国家、省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外,免收其他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二十四条 外商利用尾矿、开采未达到工业品位或未计算储量的低品位矿产资源和从废石(矸石)中回收矿产品的项目,免收矿产资源补偿费。

第二十五条 对所有涉及外来投资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除国家、省有明确规定和前列条款有规定的,均按低限征收。

第五章 财政扶持政策 第二十六条 市(县、区)政府每年从新增地方税收中提取1%,设立市(县、区)投资促进基金(由各级财政部门和发改委部门负责),主要用于推动投资促进活动,建立扶持、鼓励类项目的贷款担保基金、贴息基金和企业奖励基金。

第二十七条 对扶持、鼓励类项目,相关部门要在安排重点项目前期费、科研项目经费和扶贫、开发贷款等方面优先给予支持。

第二十八条 对扶持类项目,市开发区、市(县、区)工业园区视自身财力,可提出更为优惠的财政扶持政策,经市发改委统一平衡、审核、报请市政府同意后执行。

第六章 投资环境建设

第二十九条 对投资项目相关业务,由市外商办委派专人协助办理,实行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相关部门要公开办事政策、公开办事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办事人员,承诺服务标准和服务时限。

第三十条 对投资者实行全程跟踪服务。市(县、区)招商部门要从项目签约、核准、备案、申报、建设直至营运,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及时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建设和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十一条 严禁对外商投资企业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强化监督,实行投资软环境建设责任制、侵犯投资者合法权益责任追究制,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三十二条 对外来投资企业所需的水、电、气、热、运输、通讯条件等,有关部门优先安排,收费标准按本地企业标准执行。

第三十三条 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或符合颁布的高新技术产品目录的项目,或增加较多就业岗位的项目,可以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的政策。

第三十四条 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外来投资者,经本人申请,可为本人、配偶、子女和父母办理城镇居民户口。

第三十五条 固定资产投资5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外来投资企业,所聘用的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职称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可办理城镇居民户口。

第三十六条 外来投资者子女在就业、入托、就学等方面与本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第三十七条 优惠政策的兑现,由各级招商部门组织审定后,同级财政、税务、工商、土地、公安等部门负责办理兑现。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辖区内现有企业重新翻牌注册的,不享受上述政策。现有企业增加投资的,按新增投资数额占该企业投资总额的比例享受相应的优惠政策。

第三十九条 对本政策措施中未列入的其他事项,可根据投资者投资的产业、规模和要求,经市人民政府研究后给予特殊优惠。

第四十条 本政策由忻州市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四十一条 本政策由忻州市监察委员会监督实施。

第四十二条 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施行。以前规定与本政策不符的,以本政策为准。

下载忻州市领导word格式文档
下载忻州市领导.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忻州市下乡包村工作总结

    按照省委办公厅 [2011]45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全省干部下乡住村开展领导干部包村增收活动的通知》精神要求,忻州市在继续抓好干部下乡住村“六个一”活动的同时,认真组织学习......

    忻州市创卫工作会议

    忻州市创卫工作会议 时间:9月2日 地点:泛华宾馆 人数:共74人 办事处领导10人 周越红 巩文亮智龙云 闫贵兰王清元 赵丽萍樊野12人 王晋文 杨富良杨建生 焦玉亮梁月英 郝存和卢野......

    忻州市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管理办法范文

    忻州市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发[2009]3号和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山西省财政厅、山西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并银发[......

    第二届忻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2009.5]政协第二届忻州市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文件(12)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第二届忻州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在市政协二届四次全会上 李 玉 清 (二OO九年五月二十二......

    忻州市人民医院城镇职工就诊流程

    忻州市人民医院城镇职工就诊流程 一、住院: 1、持患者单位介绍信、城镇职工医疗证、城镇职工医疗IC卡、大夫开具的双入院证到医保中心协管员办公室进行备案登记。 2、持备案......

    忻州市新起点职业学校方正飞腾

    忻州市新起点职业学校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方正飞腾+五笔》期末考试试题A卷 (考试班级:1122、1123班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面哪一项是飞腾标......

    忻州市首届中小学生诗词大赛诗词大全

    忻州市首届中小学生诗词大赛 诗 词 大 全 一年级上册 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

    忻州市各县市面积、人口、邮编

    忻州市各县市面积、人口、邮编 忻州市 面积25180平方千米,人口295万(2003年)。 忻府区 面积1954平方千米,人口51万。邮政编码034000。区人民政府驻光明东街。 原平市 面积2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