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全省煤炭工作会议典型材料
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推进企业平稳健康发展
兖矿集团有限公司
近年来,兖矿集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资源型企业实际,把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大力发展煤炭、煤化工、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三大主业‛,形成省内‚三个园区‛(鲁南、邹城、兖州)和外部资源开发‚五个基地‛(贵州、陕西榆林、新疆、鄂尔多斯、澳洲)发展格局。2009年,预计完成销售收入400亿元,利润总额24.99亿元;截至12月底,连续安全生产1281天,安全产煤1.24亿吨。
一、正确审视企业现状,理清调结构转方式的发展思路 一直以来,兖矿集团立足矿区和省内煤炭资源相对不足实际,以科学发展、安全发展、有效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着力改变煤炭资源型企业资源枯竭后走向衰败的命运,改变煤炭资源型城市没有资源就不能持续发展问题,转变对资源型企业比较优势的认识,转变对煤炭由普通燃料到重要化工原料的认识,实施煤炭产品深加工,延伸煤炭产业链,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2008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延伸对兖矿‚三大主业‛冲击影响很大,特别是煤化工、煤电铝产业效益下滑、1
陷入亏损,部分干部职工对产业产品定位产生动摇。集团公司经过冷静分析认为,从宏观调控政策、行业发展趋势和产品市场结果看,兖矿确立‚三大主业‛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必须坚定信心不动摇,抓住用好危机提供的倒逼机制,加快调整和转变步伐。一是超前进行引导,凝聚思想共识。去年四季度,我们就超前对危机冲击和影响的深度进行分析和把握,先后召开经济运行分析会、形势任务报告会等会议,辩证分析形势,审视发展现状,制定应对措施,引导干部职工‚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今年以来,加大思想引导和工作指导力度,深入基层调研30余次,邀请专家学者作辅导报告3次,开展形势巡回宣讲40场次,讲清调整和转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进一步统一了各级组织和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二是科学完善规划,清晰发展定位。按照‚高端、高质、高效‛和‚统筹内外、协调发展‛要求,超前编制三大主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以占领后危机时代产业发展制高点和适应低碳经济要求为目标,以拉长煤炭产业链和清洁高效利用为方向,打造空间上相对集中、生产上分工协作、技术上互动创新、资源上互补共享、区域优势充分发挥的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发展方式由依靠资源消耗、规模扩张、产能增加向依靠科技进步、内涵发展和管理创新、产品创新驱动转变。三是强化管理创新,促进有效发展。着眼为调整转变提供支持保障,制定实施‚四保、两分、六压缩、六降低、八强化、一完善‛超常规措施,坚持‚有保有压‛,保证安全生产、重点项目建设、节能环保和技
改项目资金需求;推行精益管理和流程再造,全方位开展对标和全面预算管理,实现节支降耗增效;加强集团管控体系建设,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增强体制机制活力。四是科技引领支撑,助推调整转变。加大新技术、新产品和精细化工产品研发力度,确立没有核心技术和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等‚五不上‛项目建设原则,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现有产业,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围绕‚三大主业‛发展,实施产学研联合攻关,薄煤层机械化开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6项煤化工国家‚863‛课题研发取得新进展,异形阴极电解槽焙烧启动技术研发应用成功,采煤机、掘进机实现系列产品研发。继煤液化及煤化工技术后,综采放顶煤技术又被省政府列为‚泰山学者‛岗位,成为山东省唯一设有两个‚泰山学者‛岗位的企业。
二、着眼企业可持续发展,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 在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理清思路基础上,我们果断决策、迅速行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产业产品结构优化调整。
(一)坚持内外协调发展,做强做大煤炭产业。遵循本部精采细采、稳产高效与‚走出去‛开发并举的原则,实施煤炭产业‚二次创业、加快发展‛战略,编制本部资源开采利用规划和外部开发规划。省内,坚持经济开采、绿色开采、节约开采,实现经济增长由增产增效、增量增效向管理增效、营销增效转变。实施薄厚、上下煤层搭配开采,探索充填开采、不搬迁开采等新技
术,预计采区回采率达79%。外部,抓住用好危中之机,发挥技术、品牌、管理和人才优势,进一步占有储备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在巩固贵州、陕西开发成果的基础上,先后与新疆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政府签订《煤电化综合开发框架协议》,获新疆136亿吨资源储量、鄂尔多斯市政府18亿吨煤炭资源配臵承诺。截至目前,累计获外部资源储量近250亿吨。规划利用3年时间实现经济总量比2009年翻一番,加快建成产量过亿吨、销售收入过千亿的大型跨国能化公司。
(二)坚持向深加工延伸,做精做优煤化工产业。针对危机影响和长远发展的实际,我们及时委托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对‚十一五‛在建和拟建项目进行调整优化,编制完成‚十二五‛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省内鲁南、邹城、兖州‚三个园区‛和省外贵州、陕西榆林、新疆、鄂尔多斯‚四个基地‛。省内‚三个园区‛,发挥技术、人才和管理优势,以精细化工为方向,避开耗煤源头,以现有甲醇、醋酸及社会资源为原料进行深加工,加快产品升级,实现由高消耗、高污染、高投入、低产出、低附加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向低消耗、低污染、低投入、高产出、高附加值、高效益的‚三低三高‛转变。省外‚四个基地‛,坚持煤与化工同步发展,以拥有资源、综合开发为目的,立足煤化工产品初加工,为本部精细化工发展提供原料。今年以来,我们先后召开40多次项目论证会,果断暂停已核准的国宏二期100万吨甲醇、国泰三期40万吨醋酸等5个单位6个项目,有效
规避了初级产品重复建设。2010年,按照精细化、高端化和投入产出比达到1:2以上要求,加快建设新论证的4万吨聚甲醛、10万吨碳酸二甲酯和20万吨焦油加工等一批‚短、平、快‛项目,争取短期内取得较好效益。
(三)坚持上下游拓展,做实做好煤电铝及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业。煤电铝产业坚持向‚两翼‛发展,一方面着力解决原料问题,向上游拓展,寻求资源保证,与山东省地矿局合作,推进西澳铝土矿资源开发前期工作和参股BRL公司;一方面着力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向下游拓展,以为高端制造业提供特种型材为产品方向,加快建设14万吨高性能工业铝挤压材项目。目前,该项目国产熔铸系统10吨、50吨生产线分别投入试生产,挤压生产线国产部分将在明年底全部投入试生产。规划到2015年末,形成‚百亿电铝‛产业规模,进入山东省有色振兴规划重点扶持的3家‚百亿元‛企业。机电成套装备制造业,以现有产品资源和技术平台为依托,引进专业研发人才和核心技术,加快新厂建设、老厂调整和新产品开发,积极研发市场容量大、效益高的产品,拓展非煤机产品,全力打造专业化、集群化机电装备制造基地。力争3年跃居全省行业前列,5年进入全国煤机行业前10名。目前,厂房已经建成,今年陆续投产。
(四)坚持产业发展与资本运作相结合,有效支撑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抓住国家拉动内需和国际资源价格低位运行机遇,编制实施集团公司资本运营方案。加强调研和前期准备,力
争5年内培植1-3个上市公司。兖矿财务公司申办获得中国银监会批准。采取内保外贷方式,加大银企协作力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融资能力。发行3年期、5年期中期票据30亿元,臵换高息银行贷款22亿元,年节约利息费用6120万元。推进战略投资合作,贵州能化公司探索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强投资证券期货市场监督管理,发挥现有资源协同效应,形成现货、期货和电子交易平台有机结合、有效运行的现代营销贸易体系。2009年,对外投资分红收益1.8亿元,参股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增加36.5亿元。兖州煤业收购菲利克斯公司取得实质性进展,顺利完成中澳双方主要核准和审批程序,预计年底完成资产交割。与澳大利亚BRL公司就西澳铝土矿资源项目签订合作《备忘录》,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三、突出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是加快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有力支撑,也是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我们始终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突出抓好,强力推进。
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推进循环经济建设。一是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着眼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构建煤-电-化、煤-电-铝、煤-机等产业链,形成以低消耗、深加工、多联产、大项目、基地化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二是抓好共伴生矿产资源循环利用。建成8座综合利用电厂,总装机容量527兆瓦,利用煤矸石、煤泥
发电40亿kwh/年,综合利用煤泥270万吨/年,粉煤灰10.5万吨/年,每年可创经济效益2.9亿元;利用煤矸石修筑公路、充填塌陷地、生产水泥建材,累计消耗煤矸石4000余万吨。三是推进工业‚三废‛有效利用。合理确定中水回用规模、途径、布局和建设方式,建立循环利用模式。推广可燃排空气体回收制甲醇和发电等技术,利用焦炉煤气建成山西天浩10万吨甲醇和国际焦化200万吨焦炭配套工程20万吨甲醇项目。四是开展瓦斯抽采与综合利用。建设贵州青龙煤矿瓦斯电厂,一、二期2400kw机组建成运行,全年预计发电850万度,减排利用瓦斯440立方米,三期两台700kw机组进入安装调试。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适应低碳经济发展要求,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在节能上,加强能源计量工作,开展能效水平对标,淘汰更新高耗能设备,推广应用‚四新‛成果,试行合同能源管理,推进节能技改项目建设。在全国煤炭行业节能示范企业试点工作启动会上,集团公司南屯煤矿、济三煤矿被国家能源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确定为试点企业。在环保上,制定实施《环保设施运行管理办法》,严格执行项目建设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强化监管考核,实现环境治理动态化、制度化。建成水处理设施36套,废气处理设施94套。集团及所属单位取得18张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涵盖煤炭开采、建筑安装、机械制造等9个行业。在减排上,着力打好SO2减排硬仗,推进脱硫项目建设;对列入国控、省控的20家污水和
13家废气污染源单位开展比对监测、实时监控。2009年,SO2、COD、NH3-N减排完成考核指标,同比实现节能量7.5万吨标准煤,提前一年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被评为山东省节能突出贡献企业、煤炭工业节能减排先进企业、中华环境友好煤炭企业、中国绿色能源企业50佳、中国节能减排十大功勋企业。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努力打造亿吨煤炭集团
新汶矿业集团公司
新汶矿区是一个具有百年开采历史的老矿区,自1998年实施整体改制以来,面对矿区资源逐年衰减的现实,以化解企业生存危机、推进可持续发展为立足点,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先后在省内菏泽、济南、德州和新疆、内蒙、宁夏、山西、陕西、安徽、贵州、云南等省区获得煤炭资源储量271亿吨,新增各类煤矿38个、设计产能4557万吨/年;规划拟建矿井20个、设计产能5540万吨/年。
一、创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出去
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任何实践的突破都是以思想的率先突破为先导。随着矿井长期超强度开采,有效资源锐减、深部开采投入较多、安全管理难度加大和矿区产业单
一、人员多、包袱重等问题日趋凸现。1998年,新矿集团上下及时统一思想,以‚换思想、理思路、求发展‛为主题,以‚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为信念,全面启动实施了矿区二次创业。
面对发展初期的困惑和非议,我们允许质疑传统,鼓励挑战习惯,支持冲破束缚。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遭受多大挫折,我们
始终信守‚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路远‛这一发展理念,始终坚定‚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未来‛这一发展思路不动摇。同时,集团公司始终注重发挥战略对企业发展的导向和指引作用,在先后经历‚煤炭主业集中化、非煤产业集优化、产权结构多样化‛和‚激活、做大、谋久‛以及‚构建1382产业格局‛等三个不同战略阶段的基础上,积极顺应国家煤炭行业大整合趋势,2006年确立了以‚做大煤炭、做强非煤、做优体制、做活资本‛为总体要求的‚加快发展煤炭主业、优化提升非煤产业‛战略部署。
10年间,新矿集团在稳定老区产能、加快省内资源开发建设的基础上,西进新疆、北上晋蒙、南下皖黔,逐步形成了千里矿业大开发格局。集团资源储量从1988年的3亿吨增加到目前的280亿吨,资产规模从1988年56亿元增加到436亿元;同时,集团煤炭产量、产值、利润分别从1988年的1240万吨、36亿元、4654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预计2764万吨、404亿元和30.6亿元。随着省内外新建矿井的陆续投产运营,自2009年起集团煤炭产能将连续实现千万吨递增。
二、开发管理并重,加快资源优势转化
加快资源优势向效益优势转化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集团公司上下联动,紧紧围绕加大资源储备、加快资源开发、促进资源优势转化,创新举措,合力攻坚。
(一)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储备。按照集团总部与二级单位齐头并进,老矿开发新矿的思路,积极涉足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较
为突出的地区,以资产联接为纽带,通过收购、兼并、控股、托管等手段,不断加大煤炭资源战略性开发储备。一是集中开发整装煤田。对于资源储量较大、适于整体规模开发的大型煤田,由集团公司统一协调开发,集中优势力量,全面开展资源勘查和探矿、采矿权申办以及整合并购、开发建设等工作。在勘探获取省内龙固、济阳、赵官、聊城等煤田基础上,相继在新疆伊犁获得资源储量173亿吨、在内蒙古上海庙整合资源近30亿吨。二是分头整合优势资源。鼓励各单位积极走出去,分别在山西、陕西、内蒙、宁夏、安徽、贵州、云南等省区收购区域市场环境较好、安全基础设施完备和证件齐全的‚短、平、快‛矿井23个,获得资源储量17亿吨。三是积极托管省外煤矿。依托企业资本、管理、技术等优势,翟镇、华丰等单位组建专业化队伍,积极走出去整体托管运营煤矿,分别在山西、内蒙等地托管煤矿7个,总产能510万吨/年。从争取龙固矿井开采权到奔赴新疆建设大型煤化基地,从晋、陕、贵、皖、滇等省区竞购资源到获得内蒙古上海庙矿区西部主体开发资格,我们不畏艰辛、历尽磨难,换来了惠及矿区职工、造福子孙后代的巨大资源储备。‚新矿人‛用不到10年的时间,跨越九个省区,争取了近百倍的资源增量。
(二)搭建项目投融资运作平台。为确保龙固等矿井早日建成投产,以职工出资为主体、集团公司参股组建了新矿投资控股公司,作为战略实施的投融资平台,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广泛吸收社会资本等手段,多方筹措资金,成功投资运作新建项目30
多个;同时,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通过股权转让、产业联合、项目互补等方式,成功实现了龙固矿井部分股权的溢价转让,在新疆伊犁以开发召集人的‚身份‛,分别与中信集团、中电投、中石油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在内蒙上海庙矿区与华电等大企业集团进行了煤电项目合作。通过内引外联等一系列举措,有效破解了‚钱从哪里来‛和‚跨产业运作‛以及‚产权结构单一‛等发展难题。
(三)创新矿井开发建设模式。本着‚条块结合、专业负责、综合协调、积极作为、合力推进‛和‚投资省、见效快、安全可靠、效益优先‛的原则,坚持高起点定位、高境界谋划、高标准建设、高科技支撑、高效益发展。一是提升设计理念。勇于突破固有模式,不搞一个图纸、一个标准,坚持‚一矿一策‛,进行不同内容、不同标准的设计优化。同时,为增强矿井装备和生产工艺的经济实用性,本着‚不求最好,但求实用‛的原则,坚持从设计入手,不断将以矸换煤、单轨吊、矿井水井下处理等老区节能减排、绿色开采的成熟技术应用到新建矿井。二是加大科技攻关。面对不同资源区域、不同地质构造、不同开采环境所带来的建新挑战、新课题,我们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实施科技创新。几年间,累计投入近3亿元,完成新井建设课题121项,有8项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龙固矿井创造了井筒穿过表土层厚度、钻井法施工井筒深度、冻结法施工井筒深度、井壁强度等‚四项世界领先‛记录,为全国同类矿井建设
积累了宝贵经验,同时也掀开了新矿集团煤炭开采史上建大矿、办大矿的崭新一页。三是提高装备水平。围绕新井建设上装备、上水平,通过数字化监测和自动化装备,切实减少现场作业人员,确保矿井安全高效。龙固矿井按照‚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要求,实施采掘综合机械化、煤流运输连续化、辅助运输一站化、提升系统自动化、辅助生产机械化、监控管理网络化、装车系统快速化建设,仅1301一个工作面,设计日产18548吨,其自动称重装一列火车只需45分钟。四是推行专业化运作。为避免原先矿井从井下生产到地面维护、物业管理、后勤保障等样样俱全的传统组织架构,确保新建矿井精干高效,按照‚项目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市场化结算、社会化服务‛要求,我们从矿井勘探设计到施工建设和运营管理,分别组建了立业装备、新雪制冷、天元安装、泰兴物业等20支专业化队伍,进一步集聚老区技术、人才向新区发展辐射,有效破解了新井建设‚卡脖子‛和组织设施‚大而全‛等难题,专业化队伍成为新井建设运营的主力军。在服务集团发展的基础上,各专业化队伍纷纷走向社会,先后服务于国内13个省区、100多家企业,目前从业人员11128人,年创产值33亿元、利润2亿多元。矿井制冷降温等专利技术领先行业水平。
(四)狠抓矿井质量和运营管理。新建一个矿井,我们都要确定一个老区承建单位,确保人、财、物及时到位;运营一个煤矿,我们均要嫁接老区管理模式,打造规范有序的新井管理运作体系。正是基于这种理念,才使新矿集团资源开发理念、矿井建
设标准和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2007年,由我们收购接管的陕西黑沟、水帘洞矿井,通过系统改造和优化升级,建成了年产百万吨样板化示范矿井,其中黑沟煤矿开创了陕西省和咸阳市煤炭发展‚六个第一‛;由我们新建的长城煤矿一举成为鄂尔多斯市现代化装备一流矿井;大远煤业在山西煤炭资源大整合的背景下立稳了脚跟,成为外省进驻忻州地区同类矿井唯一独立续存矿井;省内龙固、济阳、赵官等矿井也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盈利。
三、科学规划布局,着力打造三大基地
占有一块资源、开发一片园区、带动若干产业,是我们建设‚三大‛基地所秉承的原则。以资源最大程度开发利用为前提,以构建‚煤、电、化‛三大主导产业格局为目标,统筹规划区域资源,合理安排产业布局,着力推进‚省内、伊犁、宁蒙‛等三大煤炭基地建设。
----省内基地:着眼于华东地区经济发达且能源较为紧缺的状况,本着‚好、快、省‛的原则,我们在企业最艰难时期,筹巨资建设了龙固、济阳、赵官、东港等四对矿井。其中,设计能力600万吨/年、实际年产可达1000万吨的‚山东第一矿‛----龙固矿井顺利建成投产,使集团省内煤炭设计产能达到了2388万吨/年,标志着新矿集团煤炭主业进入了产量大幅跃升期。
----伊犁基地:根据伊犁矿区总体规划,我们将建设煤炭产量5000万吨/年、煤制天然气100亿M/年、煤制甲醇360万吨/年转120万吨烯烃、煤炭液化650万吨/年、4×600MW自备电厂
3的煤、电、化生产基地。届时,煤制天然气将通过西气东输二线管道进入山东,为山东能源安全提供有力保障。目前,两个年产1000万吨矿井和一期年产20亿m煤制天然气以及机械加工、仓储物流和房地产开发等配套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去年9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为新疆第一个千万吨矿井----伊犁一号矿井举行了开工仪式,该矿井将于今年进入试生产。
----宁蒙基地:在新矿集团被国家发改委正式明确为内蒙上海庙西部矿区开发主体的基础上,我们研究拟定了‚十二五‛末,在上海庙矿区建设‚六矿四厂‛,形成煤炭产能2000万吨/年、焦化520万吨/年、煤矸石热电2×300MW和入洗能力1500万吨/年的总体开发规划。其中,长城、麻黄两对矿井建成投产,另有沙章图、黑梁、横山堡、胡家井等四对矿井将陆续开工建设。加之已投产运营的内蒙宝通、太兴、裕兴煤矿和拟建成投产的宁夏芦草井沟煤矿以及正在建设的内蒙乌拉盖等矿井,预计5-6年内宁蒙基地11对生产矿井的煤炭产能将突破3000万吨/年。
随着企业新一轮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预计到‚十二五‛末,新矿集团煤炭产能将突破一亿吨,销售总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企业将建成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国际化的能化大企业集团,为全省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3持续创新 追求卓越 奋力攀登科学发展新高峰
枣庄矿业集团公司
近年来,枣矿集团牢牢把握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努力探索,与时俱进,全面导入现代管理理念,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超越,呈现出科学发展的勃勃生机。2009年生产煤炭2173万吨、企业总收入268亿元、总资产280亿元、利税70.08亿元。2006年,被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授予‚全国典范企业‛。荣列中国企业500强、中国企业效益200佳、中国企业纳税100佳、山东省纳税企业第7位,荣获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单位、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生态产业示范基地和试点单位、山东省首届最佳企业公民、改革开放30年山东省优秀企业、山东省生态文明示范基地、山东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一、创新安全质量管理,夯实科学发展根基
安全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通过对企业内外部安全事故的分析得出管理的‚折扣定律‛,即管理制度从上到下贯彻执行中通常是层层‚折扣‛,根源在于‚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为此,把强化执行力建设作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瞄准建设本质安全型企业的目标,高境界定位,高标准运作,高起点创新,实现了安全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1、大力倡导树立正确执行、高效落实的理念。持续强化对全体员工的教育引导,把执行力作为一种纪律,牢固树立刚性化的执行理念,执行无借口、服从是天职、落实是履职;把执行力作为一种活力,牢固树立危机化的执行理念,强化忧患意识,牢记‚淘汰你不是你做得不好,而是别人比你做得更优秀‛,时刻如履薄冰,居安思危;把执行力作为一种动力,牢固树立效能化的执行理念,增强‚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5+
2、白+黑地抓工作‛的时效观念和事业心、责任感,形成巩固就是落后、不提升就是倒退的精神状态;把执行力作为一种作风,牢固树立精细化的执行理念,精益求精,锲而不舍,追求卓越,缔造完美;把执行力作为一种合力,牢固树立人本化的执行理念,是骏马给你草原、是雄鹰给你蓝天,不让一个单位掉队、不让一名同志落伍,用严细制度和团队精神,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凝聚力、亲合力、向心力。
2、准军事化管理保障员工行为规范。针对煤炭行业高危性的特点,全面推行了准军事化管理,弘扬军企文化。‚把矿山打造成军营,把员工塑造成军人,把企业办成大学‛,目的是保证员工在安全生产中行为动作规范、流程操作标准,企业上下令行禁止、执行有力。自2004年以来,不间断地开展全员军训,先后三次举行大型军训会操表演,营造一种紧张有序、团结拼搏的环境氛围。推行职级工衔管理,把现行岗位分为5个档次、15个层级,一级带一级、一级保一级,压力层层传递、责任层层落实。通过准军事化管理,培育了强烈的执行意识、一流的执行能力和良好的执行文化。
3、精细化考核提升过程精细控制水平。过程决定成败。在安全管理上,‚控制不好过程,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处理结果‛。我们依托行为科学和系统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创立了以‚五精五细‛为内容的精细化考核模式。‚五精‛即精细、精准、精确、精益、精美;‚五细‛即细在流程、细在环节、细在考核、细在监督、细在规范。实现对每一人、每一事、每一天、每一处的量化考核。对一切工作抓住细节,责任到人,保证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上下政令畅通,执行力得到充分发挥。
4、市场化运作激发安全质量管理的内生动力。率先把安全质量当作‚商品‛进行市场化经营。安全隐患处臵市场化运作,做到‚隐患明码标价、制造隐患有代价、发现隐患有奖励、治理隐患有报酬‛。首创‚安全质量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模拟运行。借助上市公司管理运作模式,通过现场行为动态‚大盘‛实时变化,用数值化形式量化公示每个时段的股值随着安全质量动态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各个安全生产主体单元是股东,根据岗位风险系数设定的指标考核体系,运用自主研发的数据库信息技术转化为‚大盘‛数据。把全体员工纳入安全质量公司的股东范围,拿出每位员工工资的60%作为安全质量工资股;按照职级工衔的5档15个层级和不同岗位(工种)所对应的安全风险责任大小系数,设臵
安全质量股,两项相加作为股市运作资本。通过股份资本运作,使安全生产真正与员工联股、联利、联心、联根,形成员工利益与安全质量的共同体,使安全质量工作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干‛,由被动转主动,由集体管变为个人生命自己经营、个人股本自己掌控,激励员工全力自觉把抓好安全质量作为己任。
5、“三基”建设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三基‛建设是提高员工安全质量执行力的基础性工作。2004年全省煤矿‚三基‛建设工作会议在枣矿召开后,我们以此为新的起点,不断丰富‚三基‛建设内涵,重点抓了‚三个提升‛。基层建设向品牌创建提升,着力打造一批品牌区队班组。基础建设向对标竞标提升,狠抓‚四个质量‛,以工作和服务质量达标带动工程和产品质量达标,促进了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动态保持和整体升级。基本功建设向职业化提升,全面推行安全确认、手指口述、岗位描述和标准流程操作,实行‚资格+技能+诚信‛准入制度。变招工为先招生再招工。开展集业务技能、法律法规和文化知识于一体的全员教育培训,促进管理层提高管理素质、操作层提高操作技能、全体员工提高职业文明素养。
二、实施发展战略转型,推动企业永续发展
战略决定未来,实力赢得尊重,发展时不我待。面对百年开采、资源匮乏的局面,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实施企业战略转型,才是枣矿做优做强做大做久、永续发展的根本出路。为此,确定了‚立足省内做优,走向全国做强,冲出亚洲做大,迈向世
界做久‛的战略指导方针,形成了‚内部挖潜,外部扩张,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的战略转型思路。致力打造一个主业突出、结构合理,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的大型现代企业集团。在产业定位上,确立构建以煤炭为基础产业,以电力、煤焦化工、机械制造为支柱产业,以矿井建设、建筑建材、房地产开发、现代物流、新能源开发、森工产业为支持产业的‚一三六‛产业战略发展格局。
1、内涵发展本区煤炭主业。2005年以前,我们为解决煤炭总量不足问题,在煤炭生产开发上,实施东西部并举,东部老区找煤扩量,延长矿井寿命,掩护转产;西部新区加快建设,提高安全高效水平。新井建设采用业主负责制,井工矿井530米井深仅用18个月建成运行。近年来,经过新建和改扩建,1对矿井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4对矿井生产能力超过300万吨。原煤产量继2000年突破1000万吨后,2005年又突破2000万吨。2005年后,为延长本区的服务年限,实施保护性开发战略,使本区原煤产量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稳定在2000万吨的水平上。
2、积极稳慎开发外部资源。谁拥有资源,谁就拥有未来。我们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和鼓励大型国企‚走出去‛的有利时机,审慎把握,科学决策,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形成全球化开发资源的战略格局。目前外部开发涉足山东省内四个地市,省外有贵州、云南、内蒙、新疆以及加拿大、泰国等国家,在建和试运行矿井6对,占有煤炭资源121.3亿吨。买断了加拿大BC省16000
平方公里的森林采伐权和原木出口权,并在国内建设了木材集散地和深加工基地。在泰国建设石膏板生产基地。外部拥有的资源优势正逐步转化为经济优势。
3、大力发展非煤主导产业。实施大集团、大非煤战略,按照环保节能好、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两好、两高‛指导原则和构建‚一三六‛产业格局的要求,建设了一大批重点项目。以6座煤矸石、煤泥、水煤浆电厂为主体的矿区电网运行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建设年产1200万条子午轮胎工业园和年产300万吨焦炭、33万吨甲醇、16万吨苯加氢,年产值过百亿的煤焦化工基地。成功运作房地产开发项目,2009年产值达10亿元以上。60万吨煤焦油深加工和无铅焊料两个项目填补国内空白,已得到省国资委批准,今年开工建设。
三、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助长企业发展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抢得先机、勇立潮头、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武器。近年来,我们围绕提高矿井安全保障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大力实施了科技兴安、科技兴煤战略。
1、开展重大装备自主研发攻关。我们立足自主研发、自主制造、自主配套,致力实现煤炭生产重大装备的国产化、系列化目标。针对全国薄煤层占煤炭总储量的20%,而缺乏安全有保障、适应性好、生产效率高的开采设备的实际,瞄准最先进的技术工艺,自主研发攻关薄煤层开采装备。研制的适用于开采0.8-1.2米极薄煤层的高效开采成套装备,解决了‚薄煤层综合机械化开
采‛这一难题。目前,薄煤层综合机械化生产技术装备已推广应用到全国六大矿业集团30余个工作面,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自主研制了适用于0.6-1.0米极薄煤层边角及断层煤柱回收,集自移、旋转、机械手、液压四项专利技术于一体的ZKLGS-300系列采煤机,和5.5米厚煤层一次采全高重型综采成套装备。目前,已达到20余种系列综采支架的自主研制、配套能力,满足了厚、中厚、薄、极薄煤层机械化开采的需要,提升了煤炭生产的集中化、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解放了生产力。
2、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课题攻关。近几年来,我们依托机械装备、煤化工、新能源等‚五个研发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强产学研联合,在综机装备研发、三下开采技术工艺、煤矿灾害防治技术、循环经济等方面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05年以来,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140余项,其中2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奖,2项科技创新项目列入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首批启动计划。大力开展全员创新活动,通过政策引导、项目冠名、评选‚首席技师‛和‚金蓝领‛等措施,激发了全员创新热情。矿区小改小革孕育而生,层出不穷。近两年来,涌现技术革新成果3000余项,授权专利100余项。成为‚山东省第一批创新型企业试点单位‛、‚山东省知识产权试点单位‛、‚山东省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先进单位‛。
3、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我们以创建数字化矿山为目
标,大力开展矿井生产系统智能化、自动化、系统化升级改造,供电、通风、排水、运输系统实现无人值守、地面自动化集中控制,实现遥测、遥控、遥试和遥调四大功能。自主建设了电视、数据、电信‚三网‛融合工程,瓦斯超限短信群发、井下人员定位、水位预警应急停产撤人报警、煤炭运销远程监控计量、供应链电子商务、视频会议等25个自主开发的子系统成功应用于安全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具有安全监视、监测、监控功能的数字化指挥操作系统普及率达到100%,并实现了矿矿联网。以信息编码为技术手段,对矿区‚人、机、料、法、环‛信息予以统一编码,自主研发了安全编码信息智能预警控制系统,通过危险源智能分析评价、全员安全系数评价、升级预警和绩效考核,实现了‚三违性质自动界定、罚款数额自动生成、隐患处理自动预警‛,避免了管理的盲区、漏洞和失误。现代信息技术和先进装备的广泛应用,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解放了人力资源。以此为基础,强力推进‚三定‛(定编、定员、定岗),规范井下劳动定员管理,严格实行工作面限员挂牌,自2006年开展‚三定‛工作以来,累计减少井下作业人员1100人。不仅从源头上提升了矿井本质安全保障水平,而且取缔了现代化装备条件下的广种薄收问题。
四、全面抓好节能环保,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合理高效开发能源、保护生态环境,是工业进步、文明的最基本的内涵。我们为这一文明的追求做出了积极的不懈努力。自2005年以来,实施了煤矸石、矿井水、粉煤灰‚三零‛排放,余
热、余汽、余温‚三余‛利用,地热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四能‛开发,沼气开发和利用,井下无煤柱开采和地面经济绿化为主要内容的‚33412‛工程建设,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全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1、开展节能环保技术改造。‚十一五‛期间投入近亿元专项资金,实施101项节能环保项目改造。2005年底矿区率先实现了煤矸石、矿井水、粉煤灰‚三零‛排放。加大余热、余汽、余温‚三余‛利用力度。煤矸石砖隧道窑余热发电机组成功并网发电。矿区电厂合理半径范围内的区域实现集中供热。荣获山东省政府首届重大节能成果奖1项、优秀节能成果奖2项。
2、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抓住国家产业政策机遇,加大新能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建成铅晶电池生产和电动汽车生产研发基地。建设了生物质能生产和设备研发基地。在云贵‚双突‛矿井配套建设4×500KW瓦斯发电机组,运行良好,并与日本ECO株式会社合作申办CDM项目。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形成了煤—电—汽(热)能、煤—焦—化工、煤矸石(粉煤灰)—环保建材—房地产开发、养殖种植—沼气开发—沼气发电等四大循环经济产业链。利用焦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焦炉煤气等资源建设甲醇项目,利用甲醇弛放气建设苯加氢项目,拉长煤化工产业链。开发利用矿区空闲地,实施经济绿化和高效养殖。利用种植养殖业产生的粪便、垃圾,配套建
设沼气池取代炊事燃煤锅炉,并积极发展沼气发电项目。沼渣、沼液用于经济绿化、高效种植,物质综合循环利用、废弃物零排放的绿色产业发展模式基本形成。以房地产业为龙头,大力拉动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业发展,利用地面现存的矸石、炉渣和粉煤灰,建设了矸石砖厂、粉煤灰砖厂、商品混凝土拌和站和加汽混凝土砌块等环保建材项目,实现了废物无害化、资产化处理利用。通过狠抓节能环保工作,着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践行了‚让职工喝上纯净放心水,吃上绿色蔬菜,开上节能环保车,走上循环经济路‛的诺言。
五、文化力激活生产力,铸就企业发展之魂
文化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成功的企业必然有先进的企业文化。我们把握时代脉搏,以独特的感悟、全新的视角,奏响了‚文化铸魂、管理强企‛的时代强音。
1、确立企业价值取向。百年枣矿积淀下来的历史文化资源弥足珍贵。现有的物质资源总会枯竭,唯有生生不息的文化使枣矿拥有不竭动力。鉴于百年枣矿的历史品格,凭着对时代的感悟,我们确立企业新时期的价值取向是:开阔的胸怀,报国的责任,包容的品质,创新的激情,争先的气魄、顽强的军企作风和特别能战斗的精神。这些优秀文化基因,不仅是我们过去战胜各种困难、创造辉煌业绩的精神支柱,也必将成为枣矿做优做强做大做久,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动力之源。
2、培育管理文化品牌。以现代管理前沿理论为指导,创造了
以强势执行文化为核心,以‚三基‛建设(基层、基础、基本功)、‚三化‛管理(准军事化管理、精细化考核、市场化运作)、‚三个亮点‛工程(质量标准化、企业文化、环境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三三三‛ 管理文化品牌,实现了传统硬性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型。‚三基‛就是坚持关口前移打好基础,实行区队自治、班组自主、个人自律,提高全员操作技能。‚三化‛就是通过实行准军事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精细化考核,达到管理责任定量化、管理制度刚性化、工作考核绩效化、人的行为规范化的‚四化‛要求。‚三个亮点‛就是大力提升‚四个质量‛,促进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提高,体现先进生产力;以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全体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代表了先进文化力;以建设富美和谐的小康矿区为目的,大力开展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提升企业形象,代表了矿区广大职工家属的根本利益。‚三基‛、‚三化‛、‚三个亮点‛三者既独辟蹊径、自成系统,又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像踏实有力的‚三足‛承载起枣矿管理文化的‚大鼎‛。2009年以来,先后开展了学习日本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理念、深化‚六抓‛(抓履职、抓目标、抓规范、抓创新、抓效益、抓考核)、落实‚七严‛(严制度、严标准、严细节、严流程、严管理、严干部、严考核)等活动,始终保持了管理领先优势,以文化力激活了生产力,为企业科学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成为企业独具特色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品牌优势,成为滋养企业蓬勃发展的重要
源泉。经权威机构认定,以‚三三三‛管理文化品牌和企业家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无形资产、知识产权价值合成达109.58亿元。
3、建设和谐文化。2006年以来,在矿区上下全面开展了和谐矿区建设活动,深刻把握和谐矿区建设的‚三要素‛,即打造比较坚实的物质基础、安定祥和的工作环境、相互沟通理解的良好氛围。以‚和谐杯‛竞赛为主题,广泛开展了和谐单位、和谐社区、和谐家庭、‚青年和谐建功‛、‚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人先锋号‛等系列创建活动。建立了强有力的领导机制、运行体制和奖惩机制,上下联动,营造了建设和谐矿区的良好氛围。积极关注民生,近两年完成矿区棚户区改造面积23.5万m。近三年,解决矿区子女就业4180人。定期为职工进行职业健康查体,实施荣誉职工健康疗养,不断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尤其注重关心弱势群体,成立了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建立‚枣矿情暖万家基金‛,每年用于走访慰问、困难帮扶、金秋助学的资金近千万元。真正体现了发展为职工、发展靠职工、发展成果惠及职工。枣矿集团荣获‚全国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全国最具爱心企业‛、‚山东省依靠职工办企业先进单位‛。27
实施四大工程
打造特色文化 持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淄博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淄矿集团是2002年4月1日由原淄博矿务局改制而成的国有独资公司,员工2万人,企业横跨山东、陕西、贵州、云南、内蒙古五省区。整体改制以来,紧紧围绕第三次创业发展战略,坚持以文化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深化铸魂、塑形、强基、固本四大工程,推动了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先后荣获省管企业文化示范单位、全国企业文化优秀奖、全国AAA级信用企业、全国最具成长性企业等荣誉称号,连续8年位列全国企业500强。济北矿区被命名为全煤系统首个企业文化示范基地。
一、实施铸魂工程,盘活百年文化资源
淄矿集团有着百年开采历史。我们认真总结挖掘深厚的文化积淀,提炼了企业精神,并以发展战略为导向,确立了共同愿景和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全体员工的共同精神家园,使百年淄矿不断焕发青春活力。
1、坚持继承发展,构建价值体系。2002年集团公司成立以后,我们把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在继承和发展中建塑淄矿特色文化,紧扣第三次创业的发展战略,系统进行了企业CI设计,开发了愿景目标、企业理念、行为规范、视觉、听觉五大识别系统,形成了‚优而特、富而强‛的共同愿景,‚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员工创造幸福‛的企业宗旨,‚自强不息,创新进取‛的企业精神,‚谋事在人,成事在干‛的核心理念和其他分项理念,构建起了既传承百年历史又引领发展方向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
2、强化理念宣贯,锤炼共同意志。充分利用《新淄矿》报、电视、网站和淄博煤矿展览馆等载体,广泛开展‚讲述身边故事,诠释企业理念‛、愿景发布、理念诵读、企业之歌演唱等企业文化活动,使战略目标、愿景理念入脑入心、融智化行。自上而下组织企业文化开发,从矿(公司)到区队班组,层层确立了独具特色的愿景和理念,形成了同向思维、同心干事、同力创业的生动局面,推动各方面工作不断创新突破。
3、适时调整升级,引领新的发展。企业整体改制以来,淄矿集团的发展年年提速。2008年,完成销售收入136亿元,历史性地突破百亿大关,并提前两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和第三次创业第二阶段发展目标,企业发展站上了新的平台。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实际超前谋划‚十二五‛,将第三次创业之初‚煤电材、煤电化‛两条产业链、煤电化材四大经济板块的战略适时调整为‚四三一‛产业格局,即建设山东济宁、陕西彬长、云贵、内蒙鄂尔多斯四个煤炭生产及深加工基地,打造济北矿区、东华水泥、埠村煤矿三个循环经济园区,构建一个总部经济圈。面对企业新的战略,我们及时调整并实施企业文化升级,将战略
方针由‚以煤为本,多元发展‛完善为‚以煤为本,多业并举,优势互补,循环互动‛,专门提出‚资源有限,创新无限‛的资源理念等。在新理念的引领下,企业发展战略顺利推进。目前,煤炭主业四大基地布局完成,济北矿区产量达到千万吨,陕西亭南产量逐步达到核定能力,云南新吉克明年建成,贵州糯东建井速度不断加快,高家堡、油坊壕、杨家村矿井项目手续基本完备;三大循环经济园区初具规模;去年9月份受让新华医疗29%的股权成为其控股股东,打造总部经济圈迈出了重要步伐。
二、实施塑形工程,拓展企业文化内涵
要彻底改变煤矿脏乱险差、管理粗放的落后形象,必须不断深化塑形工程,以精细管理承接企业文化落地生根,从根本上提升煤矿管理内涵,提高经济效益。
1、建立精细控制管理模式,搭建塑形平台。前几年,我们以生产现场为突破点,细化标准,量化责任,将质量标准化向精细化提升。开发出了以每一天、每一事、每一时、每一处、每一人‚5E标准‛为基础的REC精细控制管理模式,大力推行编码、定臵、标识、看板四项技术,以VI系统标准组合为基准,逐步向井下大巷地铁化、轨道铺设国铁化、标志标识民航化、管线吊挂艺术化的目标迈进。经过每年一次、步步深入的环境刷新,现场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文明生产、动态达标、行为规范、体面劳动已经成为现实。
2、探索““五精””管理,深化塑形内涵。去年以来,以精细
管理为基础,不断向精准、精确、精益、精美管理推进。大力倡导‚一次做对‛的理念和‚毫米、秒、克、厘‛的标准,以‚英雄行动‛激励一线技术人员和生产骨干,提炼精优作业法,锤炼卓越管理法,开展创纪录竞赛,破解生产难题。各单位大力推进文化管理创新,创造出了安全诚信管理、‚双十确认制‛、‚6力管理模式‛等一大批企业文化创新成果,塑造了煤炭企业科学管理、智慧经营的新形象。截至目前,有5个矿井被命名为全煤企业文化示范矿。
3、纵横延伸,拓展塑形渠道。我们以‚无人不规范、无事不精细、无处不精彩‛为目标,将‚五精‛管理理念向企业各个领域延伸,充分发挥文化塑形的效能。对企业环境、战略、资产、财务、市场、运营等要素的每个环节和流程进行逐一风险评估,从根本上提高防控风险能力;把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到班组、岗位和具体项目,充分挖掘成本管理的深层次潜力;与信息化有机嫁接,充分利用局域网,整合生产管理信息资源,实现微机在线管理、在线生成技术和编码管理的合成,形成信息管理的精细化平台,实现跨地区远程精细控制。人均效率达到国内同类矿区先进水平。
三、实施强基工程,彰显安全文化效能
安全是煤矿的‚天‛字号大事,是煤炭企业管理的‚软肋‛所在。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坚持‚提境界、求深化,系统抓,不懈怠‛,以文化力不断加固安全根基。实现了自2006
年5月以来连续实现安全生产,连续三年被省政府表彰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
1、创新理念,落实安全责任。在管理人员中强化‚安全工作不能肯定一切,但能否定一切‛、‚效益是政绩、发展是政绩,安全是最大政绩‛理念。成立了集团公司和矿两级安委会,设立了煤炭生产、非煤产业、后勤服务等九个专业组,层层完善了5级、268个工种、6189个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配套健全了监督考核、激励约束、责任追究等机制,层层签订安全责任状,强化领导干部24小时值班等制度,使各级安全责任落到实处。在职工层面,强化‚安全是碗、效益是饭‛、‚安全生产、我的责任‛等理念,推行了安全、质量、任务分别为4:3:3的‚433‛结构工资,实行了井下生产单位全员安全奖励考核等制度,以经济杠杆撬动安全自主管理。把安全职责细化到每个班组,分解到每个时段,落实到每个人头。
2、循序渐进,不断深入。一是从安全宣传教育着手。对柔性的安全教育进行刚性化改造,扎实推行了安全教育‚五项制度‛,实现了安全宣传教育的规范运作。建立了三级安全培训中心,构建起了‚631‛安全培训模式。二是实施安全CIS战略。从安全愿景、安全理念以及软硬件建设各个方面全方位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形成了包括安全价值观、管理观、作业观、培训观等内容的安全理念系统。三是向现场管理深化。眼睛盯紧生产现场,将安全文化建设向管理操作层面深化,努力追求‚人、机、物、环‛的有
机和谐,促进安全生产水平持续提升。
3、重点突破,持续提升。一是在安全愿景和理念开发上实现突破。编制《淄矿集团安全文化手册》,开展‚安全故事大家讲、安全明星大家选、不安全行为大家找‛等一系列活动,逐步确立各个层次乃至职工个人的安全愿景、安全理念和安全座右铭。二是在安全行为养成上实现突破。推行10种常规安全行为养成。继续积极探索‚六预‛安全行为养成和手指口述。三是在完善安全视听系统上实现突破。按照符合国标、内容规范、形式简洁、色彩醒目、重点突出的要求,完善各类安全标志、标识和看板,设齐各类安全警报和安全语音提示系统,开发不同工作环境的安全背景音乐,不断优化视觉听觉诉求手段。四是在安全精细管理上实现突破。以推行‚五精‛管理为引领,充分运用市场化、现代化和信息化手段优化生产管理流程,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四、实施固本工程,提升矿工幸福指数
文化管理是以人为本的管理。不断增强职工的归宿感、成就感和自豪感,努力提高煤矿工人的幸福指数,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1、坚持共建共享,增强归宿感。近年来,我们通过加快企业发展,使职工收入以每年15%的幅度递增。2009年初,针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我们在全面深入地分析企业内外形势后,向广大职工公开承诺不放假、不裁员、不降薪,并且年内为职工群众办好7件实事。成立协调小组帮助济北矿区300多户职工团购住房;
投入3000多万元为职工办理补充医疗保险;筹资987万元成立了扶困基金,帮助解决困难职工生活和子女上学问题;投入2500多万元强化矿区治安防控体系等。一系列惠民举措,使职工感受到了企业大家庭的温暖,激发了‚企业给我当靠山,我为企业做贡献‛的朴素情感,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大大增强。
2、搭建成长平台,增强成就感。大力实施素质提升工程,广泛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建立了促进职工全面发展的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先后投入8000多万元,建成了1个二级、3个三级、6个四级煤矿安培中心,成立了省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与中国矿大、山东科技大等多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先后选派1000多生产技术骨干外出深造;以素质攀升金字塔为平台,大力实施‚千百工程‛,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竞赛,评选表彰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设立‚首席技师工作室‛,激励职工主动学习、岗位成才。与‚十五‛初期相比,全公司中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员比例提高了135%,技师以上人员比重上升了262%,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到管理人员总数的32.6%,形成了职工与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可喜局面。
3、满足精神需求,增强自豪感。我们致力于提高职工的生活品质,近年来先后投资2500多万元,对文化宫、体育馆、影剧院、俱乐部、老干部活动中心等活动阵地进行修缮和改扩建。重大节庆日组织大型文艺汇演,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开展了第三次创业‚感动淄矿‛人物评选活动,在矿区掀起‚传递感动、学习
典型、倡树新风‛的热潮。先后成功承办和协办了全国煤矿第三届艺术节、全国女子自由式摔跤锦标赛、全国煤矿摄影家聚焦淄矿等活动,展示了职工的良好精神风貌。继2008年10个职工家庭参加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魅力家庭‛展演之后,去年11月23日反映淄矿古建筑保护的专题片《世纪舞台》在中央10套午间黄金时段播出,大大激发了淄矿人的自豪感。
提升发展境界 构建煤炭大物流新格局
龙口矿业集团有限公司
龙矿集团始建于1968年,是国内唯一的海滨矿区,现有三对生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568万吨。近年来,面对资源濒临枯竭、区位优势转为天然劣势、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的现实,我们审时度势,高定位、看长远、谋全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不断拓宽营销领域,积极创建煤炭储备基地,坚持走煤炭大物流新路子,推动了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和又好又快发展。
一、调轨转向,探索煤炭大物流新路子
龙口矿区属典型的‚三软‛岩层,煤质差、成本高、价格低、销售难。特别是随着采场逐步向深部、边远和海域转移,产能逐年下降、优质资源逐渐减少,煤炭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对此,我们改变产什么、销什么的传统做法,组建了年加工能力300万吨的煤炭加工厂,根据客户需求,开展配煤和外煤经营业务,有效提高了煤炭销量和产品附加值。然而,随着胶东半岛交通和港口条件的全面改善,外地煤大量涌入,加剧了市场竞争,对龙矿区位优势提出严峻挑战。寻求新的营销模式,增强市场竞争力,成为摆在龙矿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我们分析认为:胶东半岛经济发达,年用煤量在6500万吨左右,大部分煤炭需从区外调运。而
龙矿地处海滨,海陆交通便利,港口条件优越,且拥有完善的服务网络和品牌优势,对发展煤炭物流具有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为此,我们逆势中寻商机,在广泛考察、深入研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结合龙口区位特点,提出了‚建设煤炭配送基地、整合营销信息网络、发展煤炭大物流、培育接续产业‛的构想。项目提出后,引起省政府高度关注,并很快被确定为省级煤炭储备配送基地示范项目、山东省现代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重点项目、烟台市临港产业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和龙口市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同志专门作出重要批示,指出了项目建设的原则和方向。省煤炭局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在此基础上,我们迅速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确立了‚承担社会责任,保障我省区域能源安全‛和‚发展大物流,支撑企业做大做强‛的项目定位,并与龙口港合资组建了山东龙海煤炭配送有限公司。这一项目的报批和实施,为缓解龙矿资源接续和可持续发展压力、保障胶东半岛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础。
二、高点起步,建设省内首家煤炭储备示范基地
我们把建设煤炭储备基地列为集团公司一号重点工程来抓,按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市场经营、分步实施‛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组建了专门班子,统筹兼顾,加快实施,顺利完成了一期工程建设任务。
1、把握一流抓设计。按照‚高起点、上规模、争一流‛的定位,我们锁定年运营量5000万吨、占地面积133万M的总规模
2进行了规划设计。其中一期工程年运营量1000万吨,煤炭加工能力500万吨,占地面积35.33万M;二期工程年运营量达到2000万吨;应急保障煤炭储备量60~80万吨,计划在两年内储备到位。重点保障胶东半岛一带的煤炭需求,辐射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江、沿海地区。目前,已具备千万吨的运营规模。
2、瞄准先进抓工艺。结合自身条件,聘请多位知名专家,参考国际先进成熟的配煤工艺、物流技术和管理平台,优选了一个投资省、效率高、工艺先进的设计方案。集中人力、物力搭建数字化动力配煤技术研发平台,推进洁净煤技术、远程监控、在线检测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实施科学配比。建立物流信息化管理平台,对配煤方案、现场操作、物流调配等实行高效控制,推进系统流程灵活运营。依靠SOSO库存战略储备模式,在储备中转化升值,在转化中动态储备,确保安全储备。
3、优质高效抓推进。为确保龙口储备基地建设加快推进、顺利实施,集团公司明确一名副总经理靠上抓,解难题、抓推进。以龙海煤炭配送有限公司为主体,严格落实项目业主负责制,在资金、物资、人员、技术等方面优先保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工程设计、设备和基建工程招标、地勘、环评等前期工作。进入正式施工阶段后,我们坚持倒排工期,落实责任,科学组织,严控质量,保证了项目优质高效推进。仅用短短8个多月时间,占地224亩、煤炭应急储备能力60万吨、运营能力1000万吨的一期工程就全面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
24、统筹兼顾抓效益。在抓好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统筹兼顾,不断优化营销策略,调整产品结构,分析市场流向,既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又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到了项目、效益互促互进。去年以来,在煤炭市场整体走低、煤炭产品结构失衡的情况下,我们主抓一个‚配‛字,拓市、提质、配优、增收,有效保证了采场与市场有序衔接,实现了产销平衡,保持了价格稳定。特别是配煤运营量逐月增长,全年突破450万吨,营业收入达到27亿元以上。
三、科学谋划,构建煤炭大物流营销新格局
我们按照‚依托政府、遵循法则、积极稳妥、立足自我、把握市场、有效运作‛的工作思路,借助煤炭储备基地建设所积聚的规模效应和品牌影响力,以储备配送基地为平台,理顺营销体系,整合优势资源,着力构建煤炭大营销新格局。
1、调整完善营销体系。按照策略、计划、合同、定价、流程、结算、服务‚七统一‛要求,进一步理顺集中统销体系,整合购、销、储、配等环节的优势要素,集中成为‚拳头‛优势。立足大物流,跳出小圈子,将生产-加工-配比-销售融为一个链条,形成了集中统销原则下,以市场为导向,储配结合、节点互动、运营灵活,集聚规模的现代化营销体系。
2、整合优化营销网络。以煤炭储备基地为平台,按照内外结合、优势互补的原则,放眼国内国际两种资源,科学调整营销网点和市场布局。将驻外办事处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8个,就地开
展港口配煤、产品再造和售后服务,扩大了地销半径,新增南下航运煤客户40多家,用户结构明显优化。目前,在上游以津晋等3个办事处为基点,面向内蒙、晋、陕、东北等及俄罗斯、朝鲜、印尼、蒙古等国内国际煤源的采购网络正在建立。在下游以胶东等4个办事处为依托,覆盖鲁、苏、浙、沪、闽、粤等沿江沿海区域的营销网络逐渐形成,基本建立了内外联动、优势互补、海陆并进、南北呼应的营销网络框架。
3、大力拓展营销通道。始终坚持‚长期稳定、互惠双赢、和谐共荣‛的理念,努力打造以诚信为根本、顾客满意为核心的营销文化,以文化引领,拓展双向战略客户群。先后组织召开了太原、龙口两个推介会,通过点对点攻关、联合开发、合作经营等形式,先后与国内多家大中型煤炭签订了采购意向协议,提前锁定了部分优质煤源。本着借物流链延伸销售链,与多家铁路、港口、海运及金融服务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通过量价挂钩、价格承诺、区域价格等措施,巩固和开发了战略用户,与多家电力、化工、建材企业集团签订了2009-2013年煤炭购销意向协议,拓宽了多方共赢的营销通道。
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握好我省建设龙口湾人工岛群、打造‚龙口湾临港高端制造业集聚区‛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按照既定的‚212521‛(立足两项职能:为区域能源安全提供保障,为企业规模扩张和科学永续发展提供支撑。搞好一个规划:近、中、远期经营发展规划。打好双向通道:畅通上游通
道,锁定足量优质煤源;拓展下游市场,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客户群。创建五个一流:抓理念、强素质,培育一流员工队伍;抓服务、创优质,打造一流物流品牌;抓公关、拓市场,构建一流辐射网络;抓节能、增效益,创造一流经营业绩;抓超前、重预警,建设一流储备基地。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实现储备功能,确保激活煤炭大物流。达到一个目标: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建设效益型储煤基地)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加快推进配煤基地建设,力争三年内达到2000万吨/年的运营规模,努力把龙口煤炭储备配送基地打造成全省的示范项目。
强化监管
规范服务
促进破产改制煤矿安全发展
淄博市人民政府
我市现有27处矿井,年核定生产能力524万吨。近年来,淄矿集团在淄博境内的7矿8井,因煤炭资源面临枯竭、自然灾害威胁严重、矿井衰老问题较多等原因,陆续实施政策性破产改制,移交我市管理,给我市煤矿安全监管带来很大压力。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挑战,市政府积极应对,加大措施,强化监管,规范服务,逐步实现了对改制煤矿的有效监管,确保了全市煤矿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好转。截至2009年12月,我市煤矿连续20个月实现安全生产,创出历史最长安全周期。
一、加强领导,实现顺利交接
我市对改制煤矿接收工作高度重视,在省煤炭局的大力支持和淄矿集团的密切配合下,周密部署,精心准备,确保了移交工作平稳有序、扎实稳妥。
一是认识到位,主动接收。我市改制煤矿集中在张店、淄川、博山3个区,多数是开采几十年的老矿,像舜天公司(原西河煤矿)已有90年历史。这些矿井已到开采后期,井深水大,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受水、火、瓦斯、煤尘、顶板等威胁严重。另一方面,虽然资源面临枯竭,但年生产能力多在30万吨以上,像东泰公司
(原岭子煤矿)为93万吨,相当于我市二三十个小煤矿的产量。对这样的大矿实施监管,地方监管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是不争的事实。面对困难和压力,我市态度非常明确:对资源枯竭的矿山实施关闭破产,是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改制煤矿几十年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改制后移交地方进行属地管理,作为一级政府我们责无旁贷,绝不能推托责任,必须顾全大局,主动接收,并以此为契机,化挑战为机遇,促进我市煤矿安全监管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是及时交接,确保安全监管“无缝隙”。市区政府把接收改制煤矿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接收领导小组,提前介入,统筹解决移交接收问题。首先是明确交接安全监管责任,破产终结之日即是责任交接之时,确保安全监管不断线、无缝隙、全覆盖;其次,主动搞好调研,与淄矿集团对接,熟悉改制煤矿的技术资料和重大隐患,确定安全监管重点,交接仪式完成之际即刻开始履行监管职责,组织专家组下井进行隐患排查;第三,及时做好党的工作,充分发挥群监会、班组长的作用,利用思想工作信息站等形式,理顺职工情绪,稳定技术队伍,保证煤矿生产的系统性、连续性。
三是落实责任,搞好政策衔接和协调服务。市区领导心系改制煤矿,主动深入一线调研走访,解疑释惑,排忧解难。进一步理顺煤炭相关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能,加强煤炭、公安、安监、国土、劳动和社会保障等相关部门的政策衔接与配合协作,认真落
实安全监管职责,积极做好煤炭企业主辅分离、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接收服务工作。统筹规划,系统安排,在完善矿区基础设施、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完善职工社会保障等方面早做准备。按照科学发展、综合开发的要求,督促引导企业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充分利用煤炭、土地、资金等资源,合理规划集聚新的产业优势,培植新的生长点,为安全监管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和空间。
二、强化执法,促进有效监管
我市正视监管力量不足、经验缺乏、机制不健全的不足,狠抓监管执法队伍、体制机制建设,不断提升对改制煤矿的安全监管水平。
一是健全三级监管体系,夯实安全监管组织基础。接收改制煤矿之前,我市能够到井下一线实施检查的煤矿安全监管人员仅有20几人,安全监管设施陈旧落后,相关区煤炭局要靠从煤矿收取部分管理费才能维持正常运转。几年来,我市不断扩充力量,市煤炭局编制由19人增加到29人,区煤炭局全部改为全额预算管理;建立了全额预算管理的市煤矿安全执法稽查支队和区煤矿安全执法稽查大队。大力推进‚市级煤矿安全执法、区县煤矿安全执法、驻矿督查‛三级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为改制煤矿配臵4名以上驻矿督查员。在本次机构改革中,市里明确表态,市煤炭局机构不变、级别不变,并计划新增加教育培训、信息调度两个职能科室,区县驻矿督查员一并配齐。
二是完善政策法规体系,构建安全监管制度保障。地方政府
对改制煤矿的安全监管是行业监管,依法监管,不能照搬淄矿集团人财物统管前提下专业性监管的现成经验,更不能沿用以往对地方小煤矿监管的粗放模式。几年来,我市大力推进政府监管法制化、部门监管精细化,在全省率先颁布煤炭管理地方规章《淄博市煤炭管理办法》,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省属改制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制定了《淄博市煤炭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参照执行标准(试行)》,健全完善了岗位责任制等6大类规章制度、执法责任制等32项具体工作制度和调查取证等15项执法程序,将行政执法职权进行了进一步细化梳理和严格界定,使对改制煤矿的安全监管做到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改进目标管理考核,确保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在以往逐级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我市制定了《煤炭系统安全生产目标考核奖惩办法》,实行‚一票否决‛与量化考核相结合,强化对各级煤炭管理部门的行政问责和改制煤矿法人的业绩考核;对煤矿重大隐患实行公告公示、挂牌督办、跟踪治理和逐项整改验收销号制度。破产改制矿较集中的淄川区健全完善了专家查隐患、驻矿督查、执法检查和专项整治‚四位一体‛的综合工作机制,实行‚一矿一策、一站一策‛,变包片、成线式的安全检查为点对点式的驻矿督查,促进了改制煤矿的安全监管责任落实。
四是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树立安全监管权威。2005年以来,我市累计关闭小煤矿109处,占原有矿井总数的83.2%,大大净
化了改制煤矿周边安全环境;针对改制煤矿在‚一通三防‛、防治水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采取突击检查、联合执法等多种形式进行专项检查;在关键节点,组织煤炭、安监、公安、供电等有关部门进行重点督查,市政府历任分管领导都坚持到一线指挥。对违法违规生产的改制煤矿一经查实,即给予罚款、停产整顿等行政处罚,决不姑息。如2005年雨季,某改制煤矿水位超出警戒线但仍冒险作业,对矿井安全和职工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市政府采取果断措施令其停产整顿,经过专家验收后由所在区政府批准恢复生产,此举树立了政府及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的权威,也促使改制煤矿重新审视自身现状,逐步实现了思想上的转轨变型和管理上的重新定位。
三、规范服务,夯实安全根基
面对改制煤矿安全监管形势的新变化,我市顺应时变,转变观念,更加侧重为改制煤矿提供指导服务,提高其自主管理能力。
一是突出抓好“专家查隐患”,积极为改制煤矿提供坚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改选淄博市煤炭技术开发学会领导机构,由某改制煤矿董事长出任会长,吸纳各改制煤矿法人代表和技术人才参加,聘请21名专兼职专业人员组成淄博市煤矿安全专家组,每季度对改制煤矿进行一次严格细致的‚剖析式‛隐患排查,在山东坤升集团的瓦斯治理、山东珑山实业有限公司的老空水防治等重点方面、薄弱环节予以重点关注,有效地防止了改制煤矿瓦斯、水灾等较大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抗灾能力。
二是大力推进“安全型煤矿”建设,促进改制煤矿稳步向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迈进。我市出台了建设‚安全型煤矿‛及升级达标意见和实施细则,先后总结推广了东泰、舜天等改制煤矿在瓦斯治理、事故救援、安全培训、班组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各改制煤矿的示范带动下,全市各煤矿纷纷加大投入,掀起了科技进步、文化引领、素质提升的热潮,经过2年多的强力推进,全市煤矿现场安全管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较大改进,应急处臵能力和抗灾害能力得到较大加强,8处改制煤矿全部升级达标,其中有6处达到国家级、2处达到省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标准,向本质安全迈进了一大步。
三是积极搭建沟通服务平台,促进改制煤矿在安全生产基础上实现科学发展。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同时,我市积极帮助改制企业调整发展战略,优化经济结构,寻求自立自生之路,谋求长远发展之计。我市建立了改制企业工作沟通协调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讨问题,制定措施,对重点难点问题指定专人挂包协调,靠上做工作。各改制企业坚持循环经济发展理念,积极延长煤炭资源开发产业链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了规模扩大、产业多元和跨区发展的新格局,东泰公司的软磁铁氧体、宇峰公司的晶体材料、珑山公司的药芯焊丝等都具备较高的技术含量,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
强化政府监管
提高办矿水平
枣庄市人民政府
枣庄是全省重点产煤市之一,全市境内现有煤矿45处,总核定生产能力2010万吨。其中,枣庄市所属煤矿共38处,核定生产能力1136万吨。多年来,我们始终把煤矿安全生产作为事关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任务,按照‚整顿规范、优化结构,达标创建、夯实基础,强化管理、安全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落实责任,严格安全监管,持之以恒开展‚双基‛建设活动,努力提高办矿水平,全市煤炭工业安全生产和经济运行呈现出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2007年以来连续3年实现原煤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零;2009年,全年煤矿原煤产量达到96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2.7亿,利税21.9亿元,利润14.5亿元。
一、优化结构,提高集约化办矿水平
在2000年之前,枣庄地方煤矿布局散乱,小矿林立,主体多样,层次不一,成为制约安全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1997年,全市煤矿最多时达到147处,分布在4区1市5块煤田,存在过5类办矿主体,而年产量仅720万吨,平均单井产能不足5万吨。为提高单井规模、优化生产结构、实现集约化开采,我们提出了‚四个一批‛的工作思路,通过近十年的努力,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
一是关闭淘汰一批。关闭矿井涉及各方切身利益,事关和谐稳定大局,矛盾突出、困难重重。面对困局,市委、市政府毫不退缩、痛下决心,排除种种干扰,顶住各方压力,以壮士断臂的勇气,坚决实施小煤矿淘汰关闭工作。从1998年起到2003年,全部关闭了产能6万吨以下的煤矿101处,之后到2009年,又关闭了12万吨以下煤矿11处。十年间,共关掉了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资源储量较少的小煤矿112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403万吨。为加强关闭矿井的安全管理,市政府出台了《枣庄市关闭矿井监督管理办法》,与有关办矿、监管单位签订了关闭矿井安全监管责任书,并妥善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安臵难题,实现了安全顺利关井闭坑。为制止关闭矿井死灰复燃、对浅部及剩余资源私采滥挖的非法行为,市政府划拨200多万元关闭矿井治理经费,专项用于矿井关闭后的遗留问题。同时,明确了属地监管责任,采取突击夜查、联合执法的形式,对非法盗采露头就打、接报必查,坚决取缔非法采煤窝点43处,捍卫了法律尊严、巩固了关闭矿井成果。
二是整合技改一批。煤炭资源不可再生,枣庄资源日渐枯竭。为充分合理利用境内现有资源,我们坚持‚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安全上可靠、装备上先进‛的基本原则,对具有一定资源保障、与周边煤矿相距较近,能够整合的煤矿,全力支持,统一规划开采;对安全开采无保障的资源坚决放弃。先后将符合条件的11处煤矿进行了资源整合、技术改造,新增产能150万吨。为
强化监管,我们出台了《枣庄市煤矿技术改造项目监督管理若干规定》,以正式文件公布了与技改项目相关的13类118位责任人及其职责,并将技改矿井建设情况纳入各项检查、考核、验收的重要内容,采取一周一调度、两周一通报、一月一检查、不定期督查的形式,严格进行监督管理。同时,以技改整合煤矿为重点,在全市煤矿开展了‚五消灭、一提高‛攻坚战,彻底消灭了木支护、‚T‛接供电线路、非标准轨道、老旧杂设备、残采等落后采煤工艺及装备,全面提高了小煤矿办矿水平。
三是发展壮大一批。按照集团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的思路,先后成立了丰源、泉兴、中泰、王晁、辰龙、富能等9家大型煤炭集团,9个集团的产能达到812万吨。全市30万吨以上的19处煤矿核定生产能力992万吨,其中有15处纳入集团管理。这些集团新建成年产45万吨以上矿井5处,新增产能285万吨。目前,全市煤矿单井生产能力达到33.5万吨,矿井规模结构不断优化。为解决大而不强的问题,从2008年开始,我们确立了以采掘机械化、控制自动化、管理信息化、队伍专业化、质量标准化为主要内容,以‚安全高效、装备先进、管理科学、素质优良、科技领先和文明和谐‛ 为目标的中小型煤矿现代化矿井创建活动,制定了5年全部达标的建设规划,出台了建设考核验收标准,去年底已有7处煤矿达到现代化矿井示范标准。
四是理顺上划一批。市政府坚决把好煤炭市场准入关。在通过关闭淘汰消灭小煤矿、通过达标创建做强大煤矿、通过技改整
第二篇:全市煤炭工作会议汇报材料
全市煤炭工作会议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仁:
大家好,根据会议要求,就运河煤矿2015年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及2016年工作打算简要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2015年安全生产工作开展情况
在市局的正确领导和兄弟矿井的帮助下,2015年矿井围绕‚从零开始,向零奋斗‛的安全目标,树立‚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理念,将‚责任、标准、培训、奖惩‛四方面为安全生产工作落脚点,各项活动有条不紊有序开展,生产原煤107.65万吨,实现收入47,212万元、利税10,565万元、利润1,635万元,圆满实现了‚安全年‛的奋斗目标:
1、建立双向责任落实体系,强化全员安全责任
2015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印发了《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五落实五到位规定》,市局出台了《济宁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实施细则》,对单位‚一把手‛的责任落实提出了新的、更加明确的要求。
我认为矿井的安全生产责任在矿长,但是,如何将矿长的压力逐级传递,营造全员主动履职、积极作为的浓厚氛围才是强化责任落实的最终目的,为此,我们除签定责任状、明确各级人员职责义务以外,依托‚区队自主管理‛活动的开展,构筑‚个人-班组-区队-科室-矿‛由下而上的反溯责任落实体系,努力打造个人自律、班组自主、区队自治管理新模式:一是建立以‚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规程措施落实、任务完成、劳动纪律、文明生产‛六方面为依据的员工工作绩效考核体系,明确每一名职工就是安全工作的主体,划分管理层次、明确责任分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确保‚领导在不在场一个样‛;二是以强化区队、班组两个基层‚一把手‛安全职责为切入点,增加其反‚三违‛及绩效扣减分指标,激发每一名班组成员在安全管理中的源头控制作用;三是强化井下薄弱时间段管理,实施区队管理人员‚六六‛跟班制度,增加区队、科室突击检查、中夜班检查的指标。
2、强化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基础控制作用,摆正“质量、安全、生产、效益”之间的关系
目前,由于市场低迷、矿井服役年限的关系,我们回归质量标准化建设的实质,把重点放到现场施工过程控制上,强调‚朴素化‛的理念,从规程措施编写抓起,确保安全上可靠、技术上可行、现场上可用,以小成本、低付出博取现场大提升、高回报,用标准化建设实现‚提质增效‛、‚以质保安‛:一是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反溯追究体系,在现场悬挂巷道工程质量管理牌板,施工责任人现场签字,哪一个环节出现工程质量问题,都可追究到责任人,降低操作随意性;二是每月组织3次专项工程质量验收,重点考核巷道超欠挖及细节问题,采取现场处罚、折扣进尺、材料费超支扣罚的方式进行考核;三是以‚定置、编码、看板、标识‛为依托,以‚工程质量、轨道质量、管线吊挂、线缆敷设、物料码放、牌板悬挂、运输管理、安全设施‛高标准创建为重点,达到‚平、直、齐、净‛的观感效果;四是不定期召集生产辅助单位区长、书记、技术员和安全员召开现场观摩会,引导大家跳出圈子找差距,对照亮点找不足,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3、强化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和操作技能。在学习上大家都有惰性,如何督促每个人能够参与到学习培训中去,是我们2015年主要做的工作,为此,从思路转变入手,强化‚区队、实景、干部、专项‛四级培训体系的构建:一是立足于解决‚安全培训上喊的紧,抓的不紧‛的现象,将‚只罚不奖‛变为‚奖罚对等‛的考核机制,把培训考试成绩与授课人员、考试人员奖金挂钩,实现‚怕考试‛到‚盼考试‛的转变;二是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每日一题‛、‚周五集中培训‛等活动,重点学习日常生产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突出专业性和实用性;三是提出‚干部上讲台、培训到现场‛的思路,开展‚实景教学‛培训活动,通过现场‚手把手‛教授,管理人员走到哪里就讲到哪里,现场沟通、提问,激发职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四是以‚精业务、练技能、比技艺‛为主题,组织技能比武及安全知识台赛,选树技术能手、操作状元,给予最高一次3000元、每月300元的奖励。
4、强化监督落实,建立奖惩互补的考核模式
目前,矿井开展有‚A‛级班组创建、区队评估评价、安全罚款返还等涉及经济考核的项目,直白的讲,这些活动与每月奖金扣发有关,大家都盯着这些钱,如何让这些活动的效果最大化,我们是这样做的:一是建立了1423条内容的《安全生产奖惩条例》,规范违章违纪行为的定性及处罚标准,并且,及时吐故纳新,目前正着手对其进行再次增补修订;二是结合当前薪酬分配机制,重新对严重‚三违‛及以上处分按照2000-6000元不等的标准进行经济量化,增加安全绩效工资权重比例;三是在安全罚款返还使用上,一方面突出对个人遵章守纪的考核,将罚款按照遵纪时限以50%-100%的比例进行递增返还,另一方面鼓励干部职工安全质量管理创新、发明创造的积极性,对‚金点子好建议‛予以创造人300-2000元的奖励。
二、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目前矿井最大的安全隐患主要来自于人员思想:收入降低,致使职工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工作毛糙,能省则省,能凑合就凑合,违章违纪侥幸心理有所抬头,‚高压线‛的威慑作用减小。
为了遏制这方面的问题,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组织‚安全大讲堂‛,通过大量的视频、图片、寓言、亲情故事的引用,对现阶段安全生产形势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提升全员‚安全红线‛意识;二是为让职工‚有话能说、有气能出、有怨能诉、有建议能提‛组织开展职工、班组长、副区长(技术员)、区长书记、生产职能部室五级独立座谈会,探讨矿井安全生产管理的新举措、好方法,召开班子会议专题研究,解决、答复;三是开展安全生产周评估活动,突出生产过程控制,从上周各采掘现场安全生产状况、质量标准化建设情况、违章违纪情况、典型罚款通报、近期全国典型事故案例、矿领导安排重点事项完成进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施工重点进行安排,直接褒优点指不足,施加压力,激发活力,产生动力,并且,为了督导落实,将涉及事项以通报和任务跟踪单的形式反馈到责任人,强化过程控制及责任落实。
三、2016安全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矿井将以‚12345‛主动预防型安全管理模式为载体,定目标、抓重点、重预防、强基础、转作风、严问责,全面提升事故预防预控能力,构建安全长效机制。
2016年安全工作总体思路是:
实现一个目标:即践行‚从零开始,向零奋斗‛安全理念,全年杜绝重伤以上事故,努力消灭轻伤事故。
守住两条防线:即坚守生命安全‚红线‛、严守依法生产‚底线‛。
抓住三项关键:即着力抓住人员思想、安全培训、技术管理三项关键。
搭建四个平台:即建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区队自主管理、层级安全座谈会、‚正能量‛安全讲堂四个管理平台。
突出五项要点:即突出抓好工作面安撤等重点工程、‚一通三防‛、防治水、机电提运、顶板及冲击地压防范的安全管理。全年安全工作将按照‚季有主题、月有活动、旬有考核‛的原则,以开展安全活动为载体,分四个阶段,分步组织‚首季度零事故季‛、‚质量标准化提升季‛、‚顶板管理、机电提运专项整治‛、‚安全决战季‛活动,通过‚强化‘正能量’引导,开创安全新境界;深化‘区队自主管理’,打造责任传递新模式;强化职工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全员安全素质;强化隐患排查治理,提升现场安全程度;深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打造‘朴素化’管理模式;强化事故警示教育作用,提升安全执行能力;加强安全技术管理,实现‘安全生产技术先行’;突出井下、地面安全管理‘双并重’,一盘棋抓安全;组织开展好一系列安全活动,营造浓厚安全氛围;发挥职能部室作用,突出目标考核‛十项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持续加强安全责任传递、事故警示、风险预控、科技兴安等方面的建设,把不同阶段的安全工作重点,融入到各项活动中,确保实现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
安全工作重在落实,贵在坚持。我们将以此次会议的召开为契机,认真贯彻市局领导的工作部署,深入学习兄弟矿井先进管理经验,查缺补漏,强化措施,确保实现安全生产奋斗目标,为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汇报完毕,谢谢大家!
第三篇:煤炭工作会议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各企业负责人:
按照大会的安排,下面我就矿产资源监督管理工作讲几个问题,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抓住工作重点,搞好我县矿产资产开发秩序整顿工作。
今年,国土资源部门在资源管理上主要工作任务一是搞好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工作,二是小煤矿资源整合。
年初县政府按照中、省、市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整顿工作的要
求,及时成立以县长李慎健为组长,抽掉煤炭、公安、国土、安监、电力、工商、环保、监察和涉煤乡镇等部门的整顿领导小组,并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下发了黄陵县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实施方案》,整顿内容主要有
1、对无证或过期失效证件从事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要坚决予以取缔。
2、对证照不全,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开采的要由有关部门拿具体处理意见,上报政府研究处理。
3、对各种群发性无证开采的(比如我县洪家院子等地私挖滥采),各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制止,从跟本上予以杜绝。
4、对矿业权人不能履行勘查开采义务,不按批准的矿山设计开采,越界开采,浪费破坏资源,严重污染环境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要由有关部门分类提出处理意见。
5、对已关闭或停产整改的矿山企业擅自恢复生产的必须立即关停,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方案同时要求,领导小组各成员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统一组织实施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工作,该整顿工作涉及时限较长从2005年12月份开始,2007年12月底结束,共分四个阶段,目前第一阶段的宣传动员清查模底工作已全部结束,整顿办已向县政府和市整顿办对第一阶段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整顿结束后,省市将联合检查验收,不合格的推倒从来。
关于我县小煤窑的资源整合基本情况蔡局长在全县矿管工作会议上已讲的很清楚,这里我也不必多讲了,该项工作目前全市乃至全省都已全面展开,我局已按照市上的要求向县政府上报了我县的资源整顿实施方案,待政府审批后,此项工作将全面展开,目前我局已收到三个小煤矿要求资源整合的申请,其余各整合煤矿下去后应尽快和你们整合对象研究商量拿出整合协议上报县国土局。根据省市文件要求本次资源整合应告知大家采取自愿,但必须明确两点一是整治区内不愿意参加整合的小煤矿,或于2007年底前仍不能实现整合目标的,单个煤矿不予扩大矿区范围,采矿许可证到期后不予延续,当地政府可依据国家产业政策规定,决定其存在年限;二是整合区内参加整合的小煤矿,在组建整合企业时达不成一致意见的,该整治区块的矿权由国土资源部门挂牌出让。
二、依法行政,强化管理,杜绝违法开采行为的发生
1、这里我想先简单告知各矿山企业负责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矿产资源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是
①依据批准开发利用方案,指导矿山依法开采;
②督促矿山企采用先进的开采工艺和采煤方法提高开采回采率;
③督促检查矿山企业制定和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自然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④深入矿山企业巡回检查,查阅资料,各类台帐,生产图纸和技术报告;
⑤对矿山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依法查处非法越界超层开采和私挖滥采行为;
⑥督促检查矿山企业及时上报各类报表和资料;⑦检查矿山企业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执行情况;
⑧对矿山企业各种证件进行监管,杜绝证件不全,持过期证件或假冒证件违法生产。
2、严格行政执法程序,确保违法案件得到有效查处
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法》及其配套法规,加强对矿山企业监督管理力度,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按程序办事,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开采矿权人知法、懂法、依法办矿。
3、加强矿产资源的监管力度,取缔非法采矿所为我们监管的工作程序是
①矿管站、稽查队、测绘队按照各自的工作程序和职责分工,对有越界开采前科和资源接近枯竭的矿井应做为重点检查对象,加强巡查和监督力度,形成联合执法,坚决取缔非法采矿行为。
②要求矿产地质测绘队对各矿井下开采加密监测,每月一次,及时掌握矿山井下开采动态,监督其依法开采,同时为了增加监测图纸的透明度,使各管理部门都及时掌握各矿井下开采现状,要求测绘队每月将监测图纸必须及时向煤矿局、安检站、辖区乡镇政府、矿管站、稽查队、国土局、矿方进行图纸汇交。同时对在监测中发现有违法越界开采的煤矿应及时上报,由稽查队按照程序依法查处。
③稽查队实行包矿到人的监管办法,要求包矿人员每月每人不少于2次井下检查,重点检查各永久封堵点是否打开,对发现有擅打开封堵点的煤矿应按越界查处,同时要要求稽查队应对各矿井下封堵点造册登记,建档立卡,做到下井检查时心中有数。
④矿管站每月不定斯的巡回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类违法采矿行为。
三、严格收费标准
目前我局收费主要涉及以下收费项目:
1、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收取,按照物价部门核定
收费标准小煤矿吨煤收取0.9元,统配煤收取0.6元,收费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执行,各矿山企业的缴费直接交到县收费中心。
2、采矿要使用费的收取,按平方公里收费,1平方公里收取1000元,0.5平方公里收取500元,不足于1平方公里大于0.5平方公里按1000元收取,这项费用由市局收取,有时由县国土局给市局代征。
3、测绘
费的收取:
按照省测绘局和县物价局核发的收取标准严格收费,目前我们收取测绘费远远低于收费标准。原来我们每季度监测一次收取煤矿监测费1500元,现在每月监测一次,收费标准不变,而且每年物价、纪检等部门都要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进行检查,决不允许乱收费现象发生。
四、严格工作纪律,接受社会监督
1、在违法案件的查处上,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地执法,严格按法律法规办事。
2、要求工作人员下矿检查时,决不吃、拿、卡、要、杜绝行贿受贿行为发生。
3、入井检查和井下监测不准收取各种补助和补贴。
4、不准向煤矿推销任何产品,不为难办事人员,不提任何无理要求。
以上四条我们虚心接受各矿山企业的监督,对在工作中发现有违规、违纪等不良形为的工作人员,希望给予积极举报,我局将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举报电话:5212114
同时希望各煤矿要积极配合各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坚决杜绝以各种借口为由,拒绝推委和为难检查人员的执法检查,对有此行为的小煤矿,坚决停止其一切采矿活动,接受处理,以维护我县良好的采矿秩序。
第四篇:2012年全国煤炭工作会议
全国煤炭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2月24-25日,全国煤炭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作重要讲话。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作工作报告。
据介绍,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1年煤炭工作,分析煤炭工业发展改革面临的形势,准确把握“十二五”发展方向,部署2012年重点工作,转变方式,稳中求进,推进煤炭工业科学发展。
刘铁男指出,2011年,能源系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坚持主题主线,积极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科学谋划“十二五”能源发展,加强供应保障能力建设,大力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统筹“两个大局”、利用“两种资源”,确保能源供需总体平衡,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作出了积极贡献。煤炭工业保持了良好发展势头,原煤生产总量达35.2亿吨,同比增加8.7%。
刘铁男强调,能源工作要坚持标本兼治、远近结合,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要抓好能源战略的制定和行业规划的组织实施,努力加强能源行业管理,充分发挥产业政策、行业标准、技术法规的引导作用,切实提高能源转化效率。要制定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方案,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
控制,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要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能源行业发展水平。
刘铁男指出,“十二五”时期是煤炭行业转方式、调结构,实现从量的增长到质的转变的重要时期,要切实抓住机遇,积极推进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要正确认识煤炭的主体能源地位。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煤炭在一次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但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不会发生改变。要科学引导煤炭工业的发展。坚持科学布局、集约开发、安全生产、清洁利用、保护环境的发展方针,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科技进步为支撑,建设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大型煤炭基地、大型现代化煤矿,保障煤炭稳定供应,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矿区环境质量,提高矿工生活水平,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
刘铁男提出煤炭工作要把握好的六个重点。一是坚持保供给与控总量相结合。保障市场平稳运行,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形成“倒逼机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是从战略上谋划煤炭开发布局。按照“控制东部、稳定中部、发展西部”的原则,形成煤炭资源开发的战略梯度。三是努力提高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按照能源密集、技术密集、资本密集、长产业链和高附加值的要求,着力提高煤炭加工转化效率和效益。四是加强煤炭行业管理。
做好行业管理基础工作,科学谋划发展思路,强化煤炭资源保护,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五是更加注重安全生产和改善民生。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生产和煤矿职业健康防护水平,建立职工收入增长机制,推进煤矿棚户区改造,努力改善矿工生产、生活条件。六是深化和扩大煤炭国际合作。
会议提出,2012年要把“稳中求进”作为全年工作总基调,保持煤炭市场平稳运行,稳步推进大基地大集团大煤矿建设,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促进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和矿区民生不断改善,为实现煤炭工业“十二五”规划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各产煤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中国煤炭工业协会、部分重点煤炭企业和煤炭地质、设计、科研、教育等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国务院有关部门的同志应邀参加了会议。
第五篇:2020年煤炭工作会议讲话
2020年煤炭工作会议讲话
今天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X年的成绩和不足,分析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今年工作,推动全市煤炭工业安全稳定发展。
刚才,X处煤矿作了表态发言,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借鉴;X局长通报了X年安全执法检查情况,各单位要对号入座,举一反三抓好整改;X主任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针对X年工作,我再强调四个方面。
一、精准发力,抓好安全生产。过去的一年,全市煤炭系统以X为抓手,严责任、控风险、除隐患,全力保安,尤其是X疫情以来,大家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努力克服疫情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做到了“两手抓、两促进、两不误”,为全市煤炭供应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我们应该看到,去年以来我市煤矿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形势异常严峻,X年X月X日X煤矿发生X事故,造成X人死亡;X年X月X日X矿业发生X事故,造成X人死亡。
此外,各煤矿冒顶、突水等幸免事故以及井下病亡现象时有发生,这充分暴露出我市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安全风险管控不到位、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安全管理滑坡、现场管理混乱等问题,必须引起高度警惕。X四个方面抓好安全生产。
一要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崩紧安全弦。今年以来截至X月X日,全国共发生死亡事故X起,死亡和被困X人,尤其是进入X月下旬,在不到X天时间里,接连发生X起较大事故,分别是:X事故,造成X死亡;X事故,造成X人死亡。大家必须要清醒认识煤矿安全生产的反复性、长期性、严峻性、复杂性、顽固性,认真吸取我市及全国煤矿事故教训,思想认识决不能松懈麻痹,防范风险决不能有丝毫懈怠。
二要严控风险细查隐患,强化源头防范。安全重在防。要建立完善安全风险预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紧盯重点专业、关键环节、重要时段,深入排查隐蔽致灾因素,做好一通三防、冲击地压、水害等重大灾害治理。对年初辨识的X项较大以上风险、X项B级安全隐患,要明确责任科室、责任人、管控措施,确保管控治理到位。同时要抓好X项安技措重点工程落实。
三要砸实安全生产责任,避免管理盲区。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企业领导班子是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少数,必须认真履行法定职责,依法办矿管矿。同时,监管不能软,要以全市煤矿安全生产专项集中整治行动为抓手,坚持从严执法,从严处罚,敢于较真碰硬,严厉打击“五假五超三瞒三不”(“五假”:假整改、假密闭、假数据、假图纸、假报告;“五超”:超层越界、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证照超期;“三瞒”:隐瞒作业地点、隐瞒作业人数、瞒报谎报事故;“三不”:不具备法定办矿条件、不经批准擅自复工复产、拒不执行指令仍然生产)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保持监管高压态势。
四要优系统强“四化”,创建本安型矿井。要持续推进“一优三减”(优化系统、减水平、减头面、减人员),加快衰老水平、采区的报废速度,努力减少生产环节,实现合理集中生产。要加快推进“四化”建设(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推行皮带运输集中控制,地面空压机、主通风机集控监控,机电硐室、架空乘人装置无人值守,减少辅助岗位人员,尽快使井下作业人数达到限员规定。
二、全力增收,抓好煤炭经济运行。目前我市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税收占比依然较大,煤炭经济运行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我市煤矿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系统复杂、环节多,开采成本高,要想增收,必须要开源节流、内部挖潜。
一要向提能提效要效益。产量是效益的基础。提能提效关键是提高装备水平,推进采掘机械化、运输连续化、辅助自动化,实现集约高效生产。X矿业要继续推进智能化开采,X煤矿X煤层采煤工作面尽快实现机采,X煤矿要尽快投产。二要向精细管理要效益。进一步规范对物资采购、招投标、材料领用等环节的管理,减少现场跑冒滴漏,杜绝浪费,降低吨煤成本。同时,集团公司、煤矿要学会过紧日子,大力压缩非生产性开支,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三要向对外合作要效益。非煤企业要积极引进战略投资,找懂行的人来管理,通过合作来扬长避短。已关闭的煤矿要利用好闲置的土地、厂房等资源,做好资源招商这篇文章。四要向链条延伸要效益。用好国家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政策,做好煤炭精深加工,纵向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推动X万吨煤粉项目要尽快达产;加快二期X万吨煤粉制备项目建设,力争早投产、早见效。同时,要加强散煤治理,加大煤炭经营市场监管力度,推广使用洁净煤,为产业链延伸提供市场保障。五要向托管服务要效益。近年来我们陆续关闭X处市属煤矿,除分流安置人员外还有大量的技术人才和职工队伍,要充分利用好这一宝贵资源,积极探索成立专业化服务公司,以整体托管的方式,输出管理、技术和劳务,拓展增收渠道。
三、超前防控,抓好信访稳定。煤炭系统由于近年来大量煤矿集中关闭退出,职工权益、债权债务等遗留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近年来上访量居高不下,X年全市煤炭系统共发生上访量X批次X人,其中来市上访X批次X人;进京上访X批次X人;赴省上访X批次X人;
市上访X批次X人。
针对煤炭系统信访工作现状,一方面要对老上访户托清底数,完善档案,落实包保责任,清仓控源,化解矛盾。另一方面要盯住特殊时期,全国“两会”、国庆假期等政治敏感期,相关部门、单位要提高政治站位,提前研判分析信访风险点,深入排查潜在的不稳定因素,靠上做工作,全力防范和化解信访稳定风险。
四、慎终如始,抓好疫情防控。疫情防控工作不获全胜决不能轻言胜利,不获全胜决不轻易收兵,大家要高度警惕麻痹思想、厌战情况、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继续按照“六有”“四必须”“三没有”要求,毫不放松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做到“四个到位”。一是防疫物资到位。要储备好口罩、酒精、测温设备等相关物资,原则上不少于X天用量,统筹安排使用。二是物流管控到位。各煤矿要切实做好“外防输入”工作,对来矿运输车辆做好消杀,对来矿驾驶员要做好X管控,固定在指定区域,避免人员接触。三是人员管理到位。严防带病上岗,对新上岗和返岗人员,要加强健康测,无健康卡一律不予上岗,外来员工隔离X天以上。职工上下班必须逐一扫码登记、逐一测温、逐手消毒。生产过程中严防人员流动,要严格限制人员活动范围,严禁串岗。要防止人员聚集,实行班组错峰、间隔就餐。四是环境消杀到位。对矿区内食堂、澡堂、宿舍、卫生间、机电场所、公共场所和员工聚集场所的设施、设备定期消杀防疫,切实为职工提供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同志们,X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深化之年,推动全市煤炭工业稳中有进、转型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大家要牢树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勇于担当,不辱使命,积极作为,为推进我市煤炭工业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