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献忠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 许昌市农业局

时间:2019-05-13 13:1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崔献忠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 许昌市农业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崔献忠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 许昌市农业局》。

第一篇:崔献忠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 许昌市农业局

崔献忠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崔献忠,男,1968年10月出生,大学学历,现任许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水产师。1989年7月从湖北省水产学校(淡水养殖专业)毕业后,分配至许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工作至今。20多年来,一直工作在水产养殖新技术推广与服务和渔政监督管理工作最前沿,虽然工作辛苦,但乐此不彼。

1990年参加了河南省水产局在长葛市佛耳岗水库进行的大水面网箱高密度养殖高产技术试验。作为主要技术人员,吃住都在水库,通过近3年的试验摸索,熟练掌握了网箱高密度养殖鲤鱼的网箱设置、苗种投放、饲养管理和鱼病防治技术。该项技术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三等奖,并在全省大水面普遍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大水面水域养殖单产和经济效益。

2009-2010年,全国污染源普查全面展开,该同志在相关科室和站所的大力支持下,历经大半年时间,跑遍了我市所有的渔业养殖单位,为渔业污染源普查工作提供了大量详实准确的第一手资料。由于工作突出,被评为河南省污染源普查先进个人。

为推进我市渔业生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他带领站水产养殖技术人员深入基层,在不同养殖环境开展了水产养殖技术试验,通过对大量的养殖试验数据分析和比对,在充分吸收先进养殖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市《黄河鲤鱼养殖技术规程》(DB4110/T121-2012)和《泥鳅养殖技术规程》(DB4110/T122-2012),经相关专家鉴定,通过许昌市技术质量监督局审核后,于2012年6月发布,2012年7月在全市实施。两项技术规程的发布和实施,在我市水产养殖业属首次。通过近几年的推广应用,显著提高了我市渔业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为确保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和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打下了坚实基础。

扎实开展水产技术服务与推广工作,提高科技对渔业生产的贡献率。他带领技术人员,先后开展了鲤鱼无公害集约化养殖综合技术、草鱼人工免疫防病技术、泥鳅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池塘节能减排综合养殖技术、莲鱼综合种养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推广,进行了泥鳅、锦鲤、红草等鱼类的人工繁育,效益良好,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如我市泥鳅人工养殖从无到有,目前全市养殖面积近2000亩,藕田养鱼面积达5000亩,观赏鱼养殖面积500多亩。这些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改善了我市渔业养殖生产结构,显著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进行技术实验时,他与技术人员一道蹲守池塘,不分昼夜,不畏寒暑,亲力亲为。通过辛勤的劳动和付出,确实掌握了先进的养殖技术。在日常的服务工作中,带领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到塘,贴心服务渔民,为渔民排忧解难。根据不同的养殖条件和技术水平,在产前帮助渔民提出生产计划和措施,产中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产后帮助渔民销售产品。多年来,群众对该站的行风评议满意率为100%,无一起不满意或投诉现象。

狠抓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我市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我市渔业养殖单位共有400多家,大多规模小,地处偏远,零星分散,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存在隐患。他带领工作人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一是严把投入品关,相继开展了苗种放养、饲料鱼药、违禁药物使用存放、元旦春节水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活动;二是从养殖技术的规范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着手,通过运用科学的养殖措施,防范和降低鱼病的发生,减少用药量;三是指导养殖单位完善和规范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四是加大检测力度,积极配合农业部、省水产局对我市产地水产品药物残留进行检测。在多年来多批次的抽检中,合格率均为100%,确保了我市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由于工作突出,他于2010年获得了省农业厅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执法年活动先进个人表彰。

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渔业生产安全。他带领渔政执法人员一是形式多样的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提高渔业生产者的安全防范意识;二是开展警示标识设置、渔业机械、生产用电等专项执法检查,排查和消除生产安全隐患;三是明确职责,落实责任,督促养殖单位都要有专人负责渔业安全生产。多年来,我市没有发生一起渔业生产安全事故,确保了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多措并举,维护我市渔业生态安全。一是带领渔政执法人员开展了多次违法渔具检查活动,销毁地龙、抬网等毁灭性非法捕捞渔具;二是和河道管理部门加强合作,打击电、毒、炸鱼等渔业违法案件;三是加强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监管;四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社会资助,在我市天然水域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的维护了我市天然水域渔业资源的多样性。

第二篇:周忠同志先进事迹

新民村党支部书记周忠先进事迹简述

周忠,是龙州镇新民村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该同志几年来,紧紧围绕上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切实为全屯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得到了全村人民群众的认同,赢得了大家对他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带领群众转变观念,树立新形象脱“上访帽”

过去,龙州镇新民村由于山林权属问题与邻近村屯发生纠纷,村民经常到镇政府和县城去上访,被扣上了“上访屯”的帽子,这给人们留下了很不光彩的印象,全屯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新农村建设落在了其它村屯的后面。2006年以来,为了彻底脱掉“上访屯”的帽子,树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形象,周忠同志主动引导群众采取互谅互让的积极态度,与发生纠纷的邻近村屯圆满地解决了山林权属纠纷问题。现在,该屯与附近的村屯群众和睦相处,已经不再存在任何纠纷问题。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村、屯党支部的思想教育下,钦王屯村民们逐渐转变了思想观念,正努力向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解决本屯群众生产生活问题

1、完成了人行交通道路的维修。新民村由于过往车辆相对较多,运输货物过重,使得路面变得坑坑洼洼,这给该屯群众交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2005年刚上任屯党支部书记,周忠就亲自驾驶自家的推土机,带领该屯群众40多人投工投劳,将该屯到公路约3公里的路面全部填平,并铲除路边的杂草,给本屯和附近村屯的群众行走、车

1辆过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解决了群众行路难的问题。

2、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该屯人畜饮水问题一直是群众心中的一个结,虽经历届党支部书记多次争取项目,但该屯还是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解决这个老大难的问题。2005年,周忠同志从自我做起,率先以个人名义贷款5万元来筹集资金,专门用于解决该屯的人畜饮水问题,再带动全屯群众多方筹集资金,群众投工投劳,在村后山上建成一座投资金额达20多万元的水塔,从此,全屯人畜饮水问题得到了解决。这不仅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卫生状况,而且还对促进本屯经济的协调发展,加快本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维修建成了全屯的环田路。由于每年在耕作季节,群众耙田等农用工具较为困难,工具都要自己扛,小金牛进入田间耕作需要经过很狭窄的田埂。2005年,周忠同志用自家的推土机无偿将该屯4000多米的环田路全部推平,使全屯群众农用工具能顺利进入田地,结束了该屯群众生产耕作劳动工具用人力扛的历史,大大减少了农民在日常生产耕作中不必要耗损的劳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给群众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到附近乡镇做生意。

三、充分利用科学技术,为群众寻找致富路子

周忠同志是全屯经济能人的代表,他致富不忘众乡亲,利用外出经商的有利时机,充分领会、用活上级部门出台的有关农民优惠政策,时时为本屯群众提供致富信息。第一,大力发动群众进行水田种植甘蔗。2005年,县委、县政府提出“项目跟着甘蔗走”的新思路。他结合本屯的实际,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计算后,积极发动全屯群众进行水田种植甘蔗,向群众宣传有关水田种植甘蔗的优惠政策、经济效

益和当前甘蔗的价格走向。在镇政府没有下达种蔗生产任务的情况下,他们积极推广优质品种,全屯水田种植甘蔗面积达100多亩。为了做好甘蔗生产工作,从临近县做生意回来后,他自己一个人到本屯甘蔗生产地去巡查有无病虫害,一旦发现,就通知该户主及时、彻底地去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2006年正值龙州县范围内干旱高峰期,他大规模地组织群众用15部抽水机给甘蔗进行抗旱,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当年种植的甘蔗得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今年,全屯自发种植了120亩的甘蔗,也相应地争取到了一批项目配套资金,为全屯公益事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第二,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周忠积极与县级有关技术单位联系,有针对性的邀请技术单位到本屯进行授课,2006年共邀请了县农业局、县科技局、县科协、县妇联等单位对本屯农民进行农业科技培训,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第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不断壮大屯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该屯前面有一片地势较为低洼、种植农作物经常遭受到水涝而没有多大收成的20亩的田地,黄忠于2005年底组织召开群众大会,专门研究讨论利用这块田地修建一个屯级集体鱼塘。此方案一出,全屯群众无不赞同,黄忠同志立即带领农民群众利用2个月的时间建成了集体鱼塘。有些农户还在池塘上养上了鸭子。现在鱼塘第一批鱼已经上市销售,进一步壮大了该屯集体经济。

四、修建屯党支部活动室,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新民村党支部不断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同时,十分重视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在抓精神文明建设中,一手抓硬件建设,一手抓软件建设。2006年,他们自发集资4万元兴建了一个标准的篮球场,集资3万元兴建了屯级党支部活动室,新民村党支部也成为新民村第二个建有活动室和篮球场的屯级党支部。2007年春节,该屯成功举办了新民村的各项比赛活动。

五、顺应新形势,组织村民开展“城乡清洁工程”

新民村离县道公路约有2.5公里,在公路边是看不到的,但在全区正在开展的“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中,为了顺应新形势的需要,改善本屯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周忠就开始组织全屯村民在本村自行开展“城乡清洁工程”工作,带领全村村民将房前屋后的杂草、垃圾全部清除,并制定出了一套符合本屯的、操作性强的村规民约,近日,他从集体经济中支出一批经费,修建2个垃圾池,并给每户群众发放一个垃圾桶,明确规定各家各户按时按指定地点倒放垃圾,全屯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群众卫生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作为一名普通的屯党支部书记,周忠同志致富不忘众乡亲!他以自己的实践,信守他的誓言,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一个普通党员“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光辉典范,是龙州镇“新农先锋”的典型代表!

第三篇:王忠同志先进事迹

汽车学院王忠同志先进事迹

一、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积极参加学校党组织的各项政治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同时做好支部书记的工作,组织支部同志开展了一系列有声有色的党员学习和主题实践活动。

1、发起并组织参观2009年上海国际车展

在学院党委的支持下,动力党支部发起并与学院其他支部的教师、研究生共38人,于2009年4月23日参观了第十三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了解国际上汽车最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国内外各汽车公司的汽车发展情况,为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提供了一次交流的机会。

2、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一行参观内燃机实验室

4月25日无锡油泵油嘴研究所一行30多人来我校进行科学发展观的交流参观学习。组织动力机械系老师参加了交流,进一步推动产学研的发展。

3、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专家参观内燃机实验室

5月25日下午,组织部分党员教师与参加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主办的“2011-2020我国学科发展战略研究”会议的部分专家座谈。

4、与学生党支部开展交流活动

支部的教师与结对的学生党支部积极开展活动,先后资助困难学生2名。

二、积极参加学科建设

2007年以来,先后参与和组织申请获批江苏省动力机械清洁能源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生物柴油动力机械应用工程中心,先后完成了省重点学科的申报材料的整理,申报书的撰写等工作。特别是2008年省品牌专业的验收等工作,发挥了党员带头作用。

积极与企业联系,为汽车学院设立了“常柴学生与教学奖”。

三、认真做好教师的本质工作

2007年以来,先后承担了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的3门学位课程、2门选修课的教学工作,承担了国家自然基金的项目2项,教育厅重点科技项目1项,完成部省级鉴定2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EI收录12篇),培养获得硕士学位研究生7名,博士学位研究生2名。目前指导硕士研究生7名,博士研究生2名。教学工作量年年超过学校规定的指标。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做到教书育人。

在担任系主任和中心实验室副主任工作中,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认真做好学校布置得各项教学、科研工作。认真负责地完成了近100万元的教学、科研设备的购置任务和日常的教学安排工作。

四、认真做好支部工作

认真做好支部的各项工作,组织党员的日常学习,过好组织生活,严格做好党员的发展工作,今年发展教师党员1名。

第四篇:崔国胜同志先进事迹

崔国胜同志先进事迹

崔国胜同志生前任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校长,2005年9月6日因病逝世,年仅49岁。崔国胜同志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把自己的青春和汗水乃至生命献给了林业教育事业。l978年崔国胜从牡丹江林业师范学校毕业来到海林林业局第一中学,他一干就是二十七年,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当校长,他都以全部的心血和热情投身于教育事业。当教师的十几年里,他牢记党的宗旨,凭着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感情扎根在林区,立足岗位,尽职尽责,克服重重困难,在教师岗位上做出了优异成绩;在当校长的日子里,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始终挂念的是学校的发展。他亲手将一个濒临倒闭的学校办成了远近闻名的全省 森工名牌学校。二十七年来崔国胜默默无闻辛勤耕耘在林业教育战线上,学校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从2000年起,共有1762人被本科院校录取,其中有8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高考升学率居牡丹江地区各市县前列,创造了全省森工林区中学教育发展史上的奇迹。他个人先后荣获省森工总局拔尖人才,省专家型校长,全国模范教师等光荣称号。

1978年崔国胜从牡丹江林业师范学校毕业,他一毕业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林区的教育事业,走进了海林林业局一中的校园,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初登讲台,因学生基础太差,难以适应他的教学方法,一向不服输的崔国胜为了尽快地提高教学水平,每月从微薄的几十元工资中挤出些钱,买来许多教学参考资料;每年自费订购l0余种有关教学方面的报 1

刊杂志。为了备好一课,他经常反复推敲;为了一个小问题,他曾去几十里路以外的老教师那里取经。白天,忙碌一天;夜晚,则把自己关在自家的小屋里,点亮那盏9瓦的台灯,反反复复地推敲着每一个教学环节,把教案写了一遍又一遍。为了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他利用业余时间自修了高等专业课程,先后取得了专科和本科文凭。同时撰写并发表了40多万字的教学论文,并多次获得省级以上奖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0年他执教的班级政治学科的高考平均分数,列全省森工系统和牡丹江地区各县级学校第一名。

教好一门课不容易,当好一名班主任更不容易。在海林一中他整整当了13年班主任。他把当班主任看作是一种乐趣,而不是一种负担。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他接了当时全年级基础最差的“慢班”。好心的老师曾提醒他:千万别当那个班的班主任,出力不讨好。可是他心想,当老师不能怕苦、怕麻烦,只要多付出一些心血和汗水,肯定会有收获的。经过三年不懈的努力,当初那个谁都没瞧上眼的“慢班”,学生升入高中的升学率达84%,列全局第一。

十几年如一日的艰苦磨砺,让他真切地爱上了林区教育事业,也将他的命运与学校和孩子们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于教学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他于1984年连续三年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师,198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他常说:“工作岗位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也不用惊天动地的誓言,只要坚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就一定能取得一流的成绩。”

80年代后期,林区经济陷入了“两危”的困境,林区教师工资低,导致大批骨干教师流失,海林林业局一中也和其它林业学校一样陷入 2

了既教不了,又办不下去的怪圈。就在这时,海林局党委选中了在教学一线的崔国胜,让他担当起让一中起死回生的“掌舵人”。

此前,崔国胜连一天的中层干部都没担任过,从一名普通教师一跃成为一名校长,在不了解内情的人看来,这样的升迁太荣幸了。然而,熟悉当时真实背景的人们心里都十分清楚,他接过来的是副令人望而生畏的烂摊子。此时,全校只有300多名学生,高中不足100人,其中高三学生仅24人,学校已经连续多年没有一名学生考上本科院校。

这期间南方沿海一些名牌学校多次来函来电,邀请他去执教,并许以相当优厚的待遇。其中,珠海市一所中学高薪聘请他去当校长,条件是每月一万元工资,年薪不少于20万。此时在教学上已在省内外颇有知名度的他,完全可以不当这个“千头万绪理还乱”的校长,完全可以像别人一样丢 下这个“烂摊子”,完全可以轻松地挑选一个理想的单位,去施展自已的抱负和才华,率先脱贫解困,但他一一地谢绝了那些别人羡慕不已的邀请,毅然留了下来。他知道:如果高中解体了,势必会影响到小学和初中的发展,那对本来就已相对薄弱的林区教育,无疑将是雪上加霜,他对人讲:“我生在林区、长在林区,是林区人民养育了我,培养了我,锻炼了我,如果我走了,我将愧疚一生。我不能在林区教育最困难的时候离开,我也不相信海林局一中前景渺茫。”

上任后,他曾焦急地寻找着摆脱困境的道路。为了改变教学条件,他曾尝试走勤工俭学之路,在学校周边建起了近千平方米的门市房出租,承租了林业局浴池,接收了林业局幼儿园和印刷厂,但有限的收 3

入,依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办学的资金问题和师资问题。他四处奔走,寻求联合办学,但都没能成功,有谁愿意和海林林业局一中这所濒临倒闭的学校联合办学呢?

1997年,他大胆地提出了实施“名师战略”,走“内外结合,分步推进,整体提高”的高中发展之路,以高中教育优先发展,强有力地拉动全局初中和小学教育的发展,增强自我竞争能力。他的这一具有前瞻意识和创新意识的改革方案,很快赢得了局领导的赞赏和支持。

找到正确的办学思路不容易,具体操作起来更是困难重重。且不说要精心挑选到真正的“名师”不容易,单是把勤工俭学几年来辛苦积攒下来的全部家底都投入到吸引“名师”上面,那份风险就够大了,更何况习惯了分配“大锅饭”制度的原校教职工,怎么能够一下子适应外聘教师拿高薪、大学本科毕业生拿同等地方工资、原本校教师拿企业的低工资的“一校三制”分配原则呢?于是,校内外有怀疑的,有观望的,有发牢骚的,还有给他“找麻烦”的。

为了求到名师,他主动出击,诚恳地邀请名师。那年春天,他在翻阅《中国当代名人大典》(教育)和《黑龙江省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辞典))(教育系统)时,他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兰西一中特级教师安茂森的名字上,没有安老师的电话号码,他通过“114”查到他的电话,几次打电话过去,安老师都婉言谢绝了。可他却不肯轻易放弃,1997年5月,他风尘仆仆地来到兰西,“秘密”约见了安茂森。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后,安老师被他锲而不舍干大事业的精神打动了,这年9月,安老师站到了海林林业一中的讲台上。

为了把名师留下,他千方百计地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具体困难。4

为此,他先后两次把局里分给他的楼房让给了请来的名师们。为了给老师们找到合适的住房,他亲自选地方,帮借钱,搬东西,买生活用品,他的举动深深打动了安茂森等一批名师。七年多来,他陆续从山东、甘肃、吉林、辽宁、四川、新疆及省内各地招聘了60多名优秀教师。其中特级教师2名,硕士研究生3名,平均年龄38.2岁。目前,一中的高级教师占高中教师的85%,70%是县市级以上优秀教师。

“名师战略”全面推开了,教师们工作热情高涨,良好的校风、学风正逐步形成,流失的学生回来了,很多地方的家长也慕名把子女送来了,一度被人冷落的海林林业一中又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在开展“名师战略”中,他始终坚信:只要把点滴的爱用在孩子身上,孩子就会迸放出泉涌般的能量。决不能让穷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学生胡连岭,因家庭生活困难辍学在家,他听说后,赶了几十里来到他家,进门一看,要倒的房子里一贫如洗,家里没人,一打听在地里干活,他又徒步走了5里多路,找到正在地里干活的胡连岭父子,做通了他父亲的工作,当天带着胡连岭赶到学校,自己掏钱为他购买了书包、笔和本子,经校委会同意,全部免除了他的学杂费、资料费,并且每月发给他200元的助学金。在2002年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樊晓磊是一个单亲家庭,姐姐辍学打工,母亲靠卖冰棍维持生活,他听说后,立即前往他的家里,做通了他母亲不想让孩子上学的思想工作,把樊晓磊“请”回了学校,并给他以胡连岭同学同样的待遇,母子俩感动的热泪盈眶。当天,樊晓磊在他的日记上写下了“为了报答崔校长和学校对我的关心,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为一中争光。”在2003年高考中,他以优异的成绩被清华大学 5

录取,一直到现在,每到放假时,母子二人都到学校来看望他。

近几年,由于学校越办越大,教学质量逐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也得到大幅度提高,送钱送物的事情也就多了起来。一次,省内一所重点学校的老师到海林一中应聘,经过综合考评后,认为可以接纳,临走时,硬要塞给他一万元钱表示感谢,被他严历拒绝。他说:你来任教是靠你的工作能力,绝不是靠关系,更不是靠钱,如果给我钱,那你就不要来了。那位老师深受感动。象这种情况每年不下10余次,但都一一被他拒绝了。

2004年9月初的一天,一位学生家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进校上学,按规定应交7,O00元钱,可是他却对崔校长说:崔校长,我给你5,000元钱,那2,000元交到教导处。当时被他回绝。在收费上,他对外人这样,对自己的家人也是一样。几年前,弟弟家里的儿子升入初中,因分数没有达到学校规定的录取分数线,按规定应交6,000元钱,当侄子找到他时,望着这个失去父亲的孩子,他说:“你也要和其他同学一样交钱,如果拿不出,大爷给你拿一部分,你自己家凑一部分”。

在学校扩建过程中,一位开发商找到他,说只要给他学校建楼这个活,先付10万元好处费,以后其他好处费再议。被崔校长义正词严地回绝。

担任校长多年来,崔国胜同志多次拒绝外聘教师的“感谢金”,多次拒绝学生家长的“好处费”。他吃在食堂、住在办公室,没有吃过学生家长一顿饭。即使近年来学校扩建工程不断,经手的工程造价累计达1,460多万元,崔国胜也没有从中拿过一分钱的回扣。

为了给学校省钱,他出差从来不买卧铺票,坐硬板,每到一处都选最便宜的旅店。每次出差,他的背包里装的最多的是方便面。

在刚开始推行“名师战略”时,面对外聘教师优厚的待遇和几倍于本校教师的工资,教职工们的心理一时难以平衡,他深知能否解决好这一矛盾,直接影响到改革是否有能够顺利进行下去。为此,他身体力行,除了做好校长的本职工作外,还兼任了高中一个年级政治课,最多每周24节课,相当于两个人的工作量,他自己始终不拿高薪,还是按月领取很低的企业工资,就连应得的兼课费他也分文不取。有人曾以最低的兼课费做了粗略的计算,几年来,他仅兼课费就少领取两万多元。他的立言立行,同时也感染了广大教职员工,保持了学校过渡时期的稳定。

他深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理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当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后,他把600元奖金,全都捐给了学校,为图书馆添置了部分图书。因工作突出,上级部门两次奖励工资,他都让给了其他职工。林业局每年颁发给他二、三万元奖金,他全部用做学校购买办公用品或给老师搞福 利。在崔国胜心中,始终坚持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作为教师,就要把课教好;作为校长,就要把学校办好。

2004年12月,崔国胜陪妹妹去北京看病,顺便也给自己做了一下检查。没想到自己却拿到一张诊断书:恶性肝肿瘤。当时医生建议他马上手术,可是,学校那一大摊子事,他怎么能放得下,他对妹妹说:“这病暂时要不了我的命,可学校要是因为我的病受影响,那我会真的倒下呀!”他不顾妹妹的央求,放弃了手术,并再三叮嘱妹妹,不 7

要对任何人透露他的病情,包括自己的家人,免得他们担心。

返回学校的崔国胜还是像往常一样每天都要在学校转上两圈,从教学楼到食堂再到学生宿舍,在学生和老师眼中,他一如平日那份平和与威严。可他深知留给自己的时间也许不多了,要加快点速度尽自己所能多做事。

在崔国胜生命最后的每一天,他都在与死神抗争。打扫办公室的清扫员发现崔校长的纸篓里多了许多空药瓶,可是瓶上都没有标签;师生们发现崔校长时常摁着腰,问他怎么了,他说是腰间盘突出。自知病情不断加重的崔国胜,去年12月底谎称到外地开会,在妻子的陪同下,悄悄地来到北大肿瘤医院,做了射频介入治疗,他只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就急匆匆地返回了学校。

今年7月中旬,中考、高考都结束了,此时的崔国胜感到自己可以喘口大气了,但他的病情已严重恶化,胸部长出一个大包,腰胯部骨头疼痛难忍,他和妻子商定要去医院再看看。7月l6日晚上,也就是临行的前一天,崔国胜还坐在家里拟定学校的中考科生简章。

在天津肿瘤医院住院期间,崔国胜每天都要接听学校和家长打来的大量电话。这期间,崔国胜对妻子说:“我要死,就死在天津吧,这时候我不能回去,否则会影响师生的人心稳定”。

然而,9月3日,已处于昏迷中的崔国胜时而清醒,时而昏迷,清醒时他得知学校的招生已经结束,现已开学,一切步入正轨时,他对家人说:“我要回去„„”,“今年录取分数线定多少?„„”。

2005年9月6日22时38分,崔国胜同志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永远地离开了他深深挚爱着的事业和无限眷恋着的学校、老师、学生。

第五篇:沈文忠同志先进事迹

优秀干部沈文忠同志先进事迹

沈文忠同志,男,1970年出生,现任三界厂金一车间主任。该同志自2005年担任该厂车间主任起,工作有思路、有魄力,各项工作完成得较为出色。特别是从去年10月份起,公司对该厂各生产车间完成产值实行单独考核后,他更是及时理清工作思路,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全车间员工的工作(劳动)积极性。从而,使该车间完成的产值一直遥遥领先。

不仅如此,去年2月,沈文忠在因公负伤住院后,一心记挂的是车间工作。出院后仅只一个月,就拄着双拐,带伤坚持工作。他以公司利益为重,一心扑在车间工作的精神,受到该厂全体员工们的一致好评。

2011,沈文忠同志被公司评为优秀干部。

下载崔献忠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 许昌市农业局word格式文档
下载崔献忠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 许昌市农业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郝万忠同志先进事迹(范文模版)

    郝万忠同志先进事迹 郝万忠,1970年9月14日出生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暖水人民公社海力色太生产大队。1991年8月参加工作,在伊克昭盟东胜市第九中学......

    学习崔学选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日前,我们单位组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收看了关于崔学选先进事迹的专题片崔学选事迹以及学习了崔学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材料。影片中真实的流露,感人的镜头,让我们对崔学选同志无私......

    学习徐步忠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徐步忠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近期,在单位的统一组织下,我们通过山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齐鲁时代楷模”栏目收看了徐步忠同志先进事迹发布仪式现场直播,我被徐步忠同志的......

    彭传忠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推荐)

    彭传忠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彭传忠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彭传忠同志现任兴文县僰王山司法所所长,男,汉族,中共党员,1969年出生,1995年开始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18年来,彭传忠同......

    李振忠同志先进事迹(5篇)

    李 振 忠 同 志 先 进 事 迹 李振忠同志现任中交四航局防城港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兼防城港电厂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和项目副经理,开创了公司身兼数职、同时管理多个项目部之先河。......

    学习崔立国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精选5篇)

    勤于学习,严于律己——学习崔立国同志先进事迹体会黄圈小学赵琴 学习了崔立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心情激荡,久久不能平静。崔立国同志年青时在部队锻炼成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关于学习崔学选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大全5篇)

    关于学习崔学选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了崔学选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为了一个新北川,山东省援建干部崔学选冲锋在前、忘我工作,最终病倒在灾后恢复重建......

    食品学院崔树茂同志先进事迹

    食品学院崔树茂同志先进事迹 崔树茂同志是食品学院食品科学0502班学生。于2007年3月被党组织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该同志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学习认真、刻苦,有较强的进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