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案例 材料作文,说课
案例分析试卷
(一)【案例分析一】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汉的聚集地。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不良影响,读小学时经常逃学、打架、偷窃。一天,当他又从窗台上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校长皮尔·保罗将他逮个正着。出乎意料的是,校长不但没有批评他,反而诚恳地说了上面的那句话并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当时的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在他不长的人生经历中,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他记下了校长的话并坚信这是真实的。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在他心里高高飘扬。罗尔斯的衣服不再粘满泥土、罗尔斯的语言不再肮脏难听、罗尔斯的行动不再拖沓和漫无目的。在此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纽约州的州长。
谈谈你对鼓励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案例分析一】(1)材料中的事例体现了期望效应。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了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革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2)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的教学行为要发生相应变化。其中,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材料中的校长逮到罗尔斯调皮时,并没有批评,而是给予语重心长的引导和鼓励。这体现了校长对罗尔斯的尊重。这不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罗尔斯后来的变化证实了校长的鼓励带来的影响。
(3)总之,在处理类似材料中的事件时,教师不要一味恶言相向,这不仅是对教师的挑战,也是促进教师发展的机遇。
【案例分析二】
2004年王娜参加高考未上二批本科录取分数线,而同学罗莉上了线却未被录取。王娜家人为了让王娜读上本科大学,采用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及高考成绩信息等资料,伪造被冒用者的户口迁移证及学生学籍档案等手段,并通过其他途径使王娜补录到西南某省的A师范大学。四年后,王娜获取了A师范大学的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教师资格证等证书并受聘于南方某市的一所中学,成为正式教师。罗莉经努力,2005年考取华北某市的B师范大学,2009年毕业前夕在办理网上签名时遭拒,经查才发现自己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资料已被王娜冒用。案发后,王娜家人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判处有期徒刑;王娜也将依法承担相应的教育法律责任。
试分析王娜将依法被追究的教育法律责任。
【案例分析二】王娜本科生的录取资格和学籍是“弄虚作假”,通过冒名顶替等非法手段获得的;其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的取得以及受聘学校,都源于冒名顶替别人上学;冒用罗莉之名上学,侵犯了罗莉的姓名权及(部分)受教育权。根据我国现行教育法规的有关规定,她将被追究下列教育法律责任:(1)撤销其西南某省的A师范大学本科生的录取资格和学籍;(2)注销其西南某省的A师范大学本科生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3)撤销其教师资格证书;(4)被南方某市中学解聘;
(5)承担罗莉因被冒名而造成相关损失(损害)的经济(民事)赔偿和补偿。
【案例分析三】
某普通中学为提高毕业生的升学率和考入“重点”的名额而“因材施教”。在年初就要求毕业班同学参加本校组织的“高(中)考预考”,按“预考”成绩重 新分定班级。让“高分班”学生得到特别的“重点保护”:配备最优的师资和设 施、资源,并准备通过某些“有关系”的家长或其他人员,通过非正规渠道甚 至非法手段(如修改学生原始档案材料等)帮助部分学生伪造“少数民族的户
籍”、特长奖励等假材料、假证明,使之享受高(中)考的政策性加分;而对“低 分班”的学生则“动员”他们放弃报考“重点”,让其选报(限报)“专科或高 职学校”(职高);同时,还要求那些“升学无望”的学生放弃报考提前离校。后经一些学生家长反映到媒体,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则着手查处。
从违法侵权的视角分析该学校的教育管理行为。
(分析思路提示:该校的做法是否违法?违法主体有谁?违反了哪些法律或法律规定?违法主体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
【案例分析三】(1)该校的做法是违法的。违法的主体为学校以及某些有关系的家长或其他人员。
(2)这所普通中学在年初要求毕业班学生参加本校组织的预考,并按成绩划分“高分班”和“低分班”。这种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3)该学校对“低分班”的学生进行“动员”,让他们放弃报考“重点”,选报或限报职高,还要求“升学无望”的学生放弃报考提前离校;学校还准备通过某些“有关系”的家长或其他人员,利用非正规渠道或手段帮助部分学生伪造假材料、假证明,使之享受考试的政策性加分。这些做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即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
(4)对在招收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违法行为人,根据其情节后果的轻重,决定适用行政制裁或刑事制裁,分别给予以下处理:①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退回招收的人员;②由教育行政部门或主管部门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③对构成犯罪的,由人民法院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案例分析四】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
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经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谈谈你对正面引导在学生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案例分析四】(1)对学生进行教育时要坚持正面引导的原则。
(2)进行正面引导,以科学的理论、客观事实、先进的榜样和表扬鼓励为主的方法教育和引导学生,坚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启发自觉。材料中陶行知先生用糖引导学生的例子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原则。对待犯错的学生并不是一味地批评与责罚,而是通过对其正确的行为进行赞扬与奖励,从而让他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教育要比那种只是指出学生错误的办法要有效得多。
【案例分析五】
班主任麻老师在自修课上发现张亮、李宏、马威三位同学在讲话,就过去训斥他们,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叫他们的绰号(说话声音最响的张亮为“大喇叭”,声音有点沙哑的李宏为“破喇叭”,头发厚黑粗硬的马威为“黑刺猬”),并罚他们到教室外的走廊上站至下课。第二天上课,又看到张亮、李宏、马威在底下交头接耳,麻老师立刻走到他们身边,拿出胶带纸,令班干部帮他把他们的嘴封起来;他们反抗,麻老师就把他们赶出教室,不准他们返回课堂„„
试从教师违法侵权的视角分析麻老师的教学行为。
【案例分析五】教师的违法侵权行为主要有: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著作权等以及不作为侵权。具体到该材料,麻老师主要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和人身权。学生的人身权可分为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与肖像权、名誉与荣誉权、人格尊严权、人身
自由权、隐私权等。
(1)麻老师“不让三人上课”侵犯了三位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我国《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对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做了明确的规定。材料中的教师侵犯了学生上课学习的权利。
(2)麻老师给三位学生起外号,侵犯了三位学生的人格尊严权。学校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严禁对学生实施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3)麻老师“要班干部用胶带将三人嘴封上”,侵犯了三位学生的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学生作为公民享有《民法通则》赋予的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4)麻老师非法限制三位学生表达自由的权利,侵犯了学生的人身自由权。
案例分析试卷
(二)【案例分析一】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初为人师时曾有过这样的一段经历:
一天,我放在讲台上的备课本竟然被人撕烂了两张,我火冒三丈。知情人立刻“揭发”出撕本子的人。我一看那个学生,心里“咯噔”一下,愣了。我思忖良久,对全班同学说:“我先向大家作个检讨。昨天,因这位同学写字潦草,我一气之下,将他的本子撕为两半。我不该这样做,我撕了他一个本子,而他只撕了我两张纸,说明他还是给老师面子的,他比我好。”教室里静静的,几十双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我„„第二天早上,在我的讲台上端端正正地放着一个和我的备课本差不多大的新本子。(1)教师应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2)如何对待教师自己的错误?
(3)为什么说“教育的秘诀是尊重学生”?
【案例分析一】(1)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自身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因为学生处于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各方面尚未成熟,所以犯错误是在所难免的。教师应该客观、正确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并以一颗宽容的心去接受犯错误的学生。②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2)①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它需要教师具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 5
识以及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在平时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以减少自己犯错误的次数。②教师的言行、举止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它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犯错误后,应该向学生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3)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同时能够满足学生的多种需要,最终促使学生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尊重”有很大的关联。首先,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一个特点是在人际关系上做到尊师爱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教师处理问题必须公正无私,使学生心悦诚服。只有尊重和关爱学生,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师生关系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正如材料中学生的表现,教师在课堂上作了检讨,尊重了同学,第二天学生通过一个“新本子”表达了对教师的尊重。其次,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取决于教师。教师要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尊敬和信赖,而这种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习条件。再次,教师也要学会正确处理师生矛盾。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难免会发生矛盾。这就要求教师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作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要能与学生心理互换,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理解学生,帮助学生,满足学生的正当要求,启发学生自省改错。良好的学习氛围及师生间的关系离不开师生间的尊重,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尊重。
【案例分析二】小学生小明转学到A学校,进校后学习成绩由中下一直往下滑,常不交作业,上课打瞌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都不高。他的父母都从商,家境比较富裕,父母并不溺爱孩子,同时对学习的要求不高,只要求有进步。小明腼腆,不爱参加文体活动,很想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因为一开始给周围同学的印象不好,因此得不到同学们的认可,导致人际关系较差,有时被欺负,因为比较胆小,所以也不敢说。
根据上述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同学哪些基本需要没有得到满足?(3分)(2)从需要的关系分析小明成绩下滑的原因。(4分)(3)请分析如何帮助他摆脱困境。(7分)
【案例分析二】(1)马斯洛是当代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最富有影响
力的需要理论。早期,他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分成了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里的自我实现的需要由低到高可以分为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创造需要。后来他又补充了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即需要由五个层次扩充为七个层次。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无法融入班集体,有种不及别人的心理压力,得不到同学们的尊重。
(2)马斯洛对这七种需要进行了进一步的区分:位于需要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它们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但是,这些需要一旦满足,由此产生的动机就会消失。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也就是说,缺失需要使我们得以生存,成长需要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生活。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会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小明的归属与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等基本需要得不到满足,造成他在集体环境中没有归属感、安全感,在学习生活中得不到价值感和满足感,自尊心受损,情感没有寄托,影响了成长需要的产生和实现。
(3)①教师应该调整处境不利儿童在集体中的地位,对不受欢迎的儿童的训练,要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教师要客观地把儿童在班集体中的不良处境以及进步及时地通报给家长,以利于相互配合工作;对处境不利的儿童训练和指导的同时,还要对班级集体加强教育,改变集体对这些处境不利儿童的看法,形成一个良好的集体心理气氛,使不受欢迎的儿童体会到集体的吸引力和温暖。②教师还需要从小学生自我意识方面进行培养:首先引导小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使其找到自身的价值所在,增强他的自信心;其次,让他了解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端正学习态度,为其创造成功体验,发展其自尊心;最后,发掘小学生的优点和长处,使其悦纳自我,培养积极的情感体验。
【案例分析三】爱因斯坦去任教,他除了向学校要桌子、粉笔、书等,还要了一个废纸篓。大家问他为什么要废纸篓,他说:“我要把所有的错误都扔进去。”这句话对我们教师很有启示。我们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有自我更新、积极开放的心态,更正错误的教育理念。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案例分析三】(1)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同时,教师的研究也需要终身学习,及时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适应学生发展的
需要。这体现了教师的“研究者”“学习者”角色,也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教师角色。材料中爱因斯坦的“废纸篓”体现了将不适应学生需要的知识丢掉,及时更新知识结构。(2)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而言,爱因斯坦的这句话体现了他为实现专业化所做的努力。这也是值得广大教师学习的地方。
【案例分析四】许多小学老师认为,孩子在课堂上就应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听课,并把那些爱“插嘴”的孩子批评为不懂礼貌、不守规矩。
记者在一所小学听了一节公开课《邱少云》,当老师正讲在兴头上时,一名小男孩举起手提问:“老师,为什么蓝蓝的天上没有闪闪的星?为什么邱少云身上带着子弹、手榴弹而不爆炸呢?”老师一时语塞,碍于有人听课便严肃地说道:“书上一直就是这么写的,至于其他的下课再讨论吧。”小男孩只好怏怏地坐下,一节课也没再举手发言。在场的许多教育专家、教师都对该老师对这件事的处理表示异议。——摘自《天津日报》
请结合所学的教学理论,谈谈您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案例分析四】(1)材料中的教学事例表明教师遵循的是传统的教学观,在这种教学观的指导下,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如果上述材料中的教师能够遵循这种教学观去积极与学生开展互动,那么不仅有利于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而且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发展。
(2)新的教学观倡导全面发展的教学观。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教学应该更关注人而不仅仅是学科。材料中的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给出的回答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发挥教师应有的教育机智去化解这些“怪”问题,没能够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3)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他们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材料中教师的做法体现了传统教学观,这种观点认为教学的过程是忠实而有效地传递课程,教师是既定课程的阐述者和传递者,学生则是课程的接受者。
总之,材料中教师的做法是不妥的,新时代的教师要遵循新的教学观,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案例分析五】小明的脾气特别急,有一次妈妈让他到副食商店买一种新来的酱油,话还没听完,他就嚷着“知道了,知道了”,并跑了出去。可到了商店他却傻了眼,原来还没有听妈妈说是哪个牌子的,于是只好回家问妈妈。可走到半路又回来了,原来是忘记带钱了。学习上也改不了这个毛病,平日里从不肯好好学习,一到考试前两天就急得不得了,于是起早贪黑地学,可是由于太着急了常常成效不大。家长、教师都替他着急,这孩子什么时候能改了这个毛病啊?
针对小明的情况,请做出解释。
【案例分析五】(1)小明这种常出现的情绪反应是急躁,它是小学生中常出现的情绪反应之一。通常情况下,急躁的人常有如下表现:不论干什么工作,兴头来了马上动手,既没认真准备,又无周密计划,而且一开始就急于见成效,遇到困难时更是烦躁不安;在等候消息时,心情格外急切,坐立不安;处理矛盾和问题时,易鲁莽和冲动;盲目行动,往往事与愿违。在学习上则表现为好高骛远,急于求成,有时很想把成绩搞好,但又缺乏扎实的努力,一段时间后成绩没上去,急得不知从何干起;特别是经过努力以后成效不大,就耐不住性子,结果成绩还是上不去,形成越上不去越急、越急越上不去的恶性循环。
(2)急躁与对问题的认识有关,当认识到问题很紧迫、很重要时,往往会产生急躁心理。急躁会使人心神不安,甚至会出现情绪上的紊乱状态。急躁的人容易灰心。一个人在急于求成的情绪支配下,往往操之过急,不等深思熟虑,也不等准备工作做完后便马上开始工作,这样当然很难取得圆满的结果。当遇到挫折时,往往不能冷静地分析原因,而是带着更加急躁的情绪,不能冷静地进行下一步的活动,结果仍然没有满意的结果,时间长了,就会使人丧失对自己的信心。急躁的人易怒。生活中,爱发脾气的人往往都是性子很急的人。愤怒容易使人失去控制,在盛怒下失去理智,做出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是由于急躁情绪的推波助澜所致。因此,训练小学生学会控制急躁情绪是很有必要的。
特岗材料作文
【作文一】中央电视台有则这样的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妈妈将孩子哄上床后,端起洗脚水帮婆婆洗脚,正好这一切被还未入睡的孩子看见,当这次妈妈再次回到房间时,看见自己的儿子正吃力的端着一盆水向她走来,并说:“妈妈,洗脚!”听着儿子这稚气未脱的声音和他满脸的水珠,这位妈妈会心地笑了。“请以身教重于言传”为题写篇议论文。
要求:(1)字数不得少于800字;(2)文章论点鲜明,有说服力;(3)文章富有逻辑效果;(4)文章论据充分,论证方法得当。
【作文二】1637年冬天,有一位英国剑桥大学毕业生移民到了新大陆。他时年29岁,名字叫约翰·哈佛,来自伦敦。1638年9月,约翰·哈佛因患肺病而逝于查理斯镇。临死前,他立遗嘱将自己一半的财产(约值780英镑)和所有的图书(约400本)捐赠给了那所新成立的学院。马萨诸塞州议会一致决定,将这所尚未正式命名的学院为哈佛学院。最终成为全新大陆乃至全世界最出色的大学之一。
请你根据这个小短文写一篇800字左右的作文,题目自拟。
【作文三】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除了教师和医生的职业外,未必有其他职业需要如此多的热忱„„应当把自己的一颗心交给每个孩子,教师的心中应当有每个孩子的欢乐和苦恼,同情孩子,对孩子由衷地关怀,是教育才能的血和肉。” 请结合以上材料给你的启示。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
【作文四】组织中小学生向见义勇为少年英雄学习的意义。
根据这一素材(2010年5月份,开封xxx少年因救两名落水儿童而身亡,他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以前,像刘胡兰、王二小、赖宁这些小英雄却因人们所淡化),谈谈学校在抓好教学质量的同时,积极组织少年英雄事迹学习,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深远意义。要求:自命题;不少于800字。
【作文五】以“我的成长”为题。
材料一:教师在培养学生时,教育学生要善于发现人的真善美。
材料二:学校能对学生的人格产生影响,到底能产生多大的影响?是教育价值的真正所在,也是我们所要关注的。
以自己的成长历程和对生活的感悟为题写篇作文,700字左右。
【作文六】这是一首在北京市一些小学生当中广为流传的《我能行》歌: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别人行/互相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
请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要求:1.题目自拟,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
【说课技巧】
招教考试(面试)之说课技巧
说课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说“,那么说课的语言就显得十分重要。说课语言要达到生动活泼情理交融清晰顺畅并非易事,须从以下几个方面:
1. 运用音调悦耳,简洁明了的语言,提高听说课效率。说课在于说理。要想让评委时刻处于积极的接受状态,一定要使说课语言有幽默感,节奏感,语调要动人,不要一个调子念稿子,语言速度和轻重要适当,使听课者从语言的轻重快慢 11
中体会出说课的层次和内容的变化,给听者清晰,顺畅明快的感觉。
2. 力争脱稿说课,增强感染力。照稿宣读地说课,缺少与听者语言和目光中的感情交流,必然使说课语言呆板,单调枯燥,引人入睡,这样的说课是不会产生好的效果的。如果将说课稿的书面内容进行消化加工,用自己富有情感色彩鲜明的语言导出来,现配以各种说课手段创造出情趣丰富的说课情景,做到以情动人,借助目光配合语言与听者进行感情交流,这样将会大大提高说课的感染力。3. 多种说课语言要综合运用。语言的变换对听课者是一种刺激调动,可以给听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说课过程中,要注意导入语,提问语和总结语的灵活使用。导入语要简明扼要,新颖有趣。提问语的作用是利于听者评价提问的质量和效果。总结语可以使听者看出你归纳的语言是否简洁是否重点突出。
4.博学模仿。模仿别人说课是改进说课语言,提高说课语言水平的重要方面。我们要多听优秀教师的讲课或说课,从自身条件出发,有意识地进行模仿,并且要在吸收别人经验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5. 多讲多练,注重反思。语言要达到一种境界,必须经过长期刻苦的锻炼,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提高。说课形式正成为教师们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常用的方法是将自己的说课稿写下来,如此不仅自己梳理了教学思想,同时也让其他老师观后有获。
【名师之谈】
教育之33条
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会成为学校的“问题儿童”。
3.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4.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5.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 12
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6.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有时侯,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8.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吴稼祥语)
9.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赶紧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利用父母的这个特点经常纠缠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闹,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来,父母最好让自己有事情做,让孩子看着自己动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12.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13.让孩子成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
14.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请不要嘲笑他的软弱。喜欢占小 13
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因为他被人喜欢。
16.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
17.不要以为孩子1到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如果父母让孩子1到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要么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要么成为无法无天的捣乱者。
18.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二是邀请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尔邀请孩子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
19.如果没有特别困难,父母最好每天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就在全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20.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让孩子从听故事开始建立阅读和写作习惯,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阅读,尽早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只要还在读书的人,就不会彻底堕落,彻底堕落的人是不读书的。”从来不给孩子讲故事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21.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在3岁前后,第二个在9岁前后,第三个在13岁前后。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患无穷。
22.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孩子三岁前后,就必须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必须自己做,凡是自己应该做的,当尽力去做。
23.如果你的孩子在13岁的时候喜欢弗罗斯特的诗句:“两条路在树林里分岔,我选择走人少的那一条”,这很正常,不要担心,他以后也许会选择人走的多的那一条。
25.父母给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但给13岁前后的孩子讲道理时,要注意自己讲话的姿态,姿态比道理更重要。否则,孩子会厌恶,反抗。孩子会说:你讲的话都是对的,但你讲话的那个样子很令人讨厌。
26.心底秘密是人成长,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诉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说出来。
27.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 14
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
28.必须留意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学习成绩总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却自私,缺乏同情心,没有生活情趣。
29.必须让你的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并愉快的接受小伙伴。“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邻居不满,对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交朋友,让孩子觉得好像自己跟别人很不一样,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与任何人自然地相处。
30.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里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
31.让你的孩子尽早建立健康的审美观。有出息的男性一定会喜欢健康的女性。不要让孩子的审美观陷入低级,病态。不要以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为强大的,就都是坏的。不要以为小麻雀,小绵羊,小狗都是可爱的,也不要以为狮子,老虎,狼都是坏的。不要以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2.《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33.告诉你的孩子: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
【教育故事】
惩罚的智慧
我常在图书馆看书,结识了一位美籍华裔管理员,她叫凯利,看上去四十多岁的样子,短发长脸大眼晴,精明热情。她见我对儿童教育类书感兴趣,就常一起谈论儿童教育问题。那天,她颇自豪地讲述了一段教育子女的故事,让我难忘。
凯利说,她有一个男孩一个女孩,虽然出生在美国,但都是接受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才出生的婴儿听不懂话,他们靠条件反射作判断。有的年轻妈妈一听到孩子哭就把孩子抱起来,这样会把孩子娇惯成「夜哭郎」。凯利说,她是孩子哭就放下,不哭才抱起来。这样,再小的孩子都会明白,不哭的时候才有人抱。15
但是要在孩子是无缘无故而哭时,才能采取这招惩罚。看看时钟,让他哭,不要抱。一次可以设定几分钟,或更长一点时间。
凯利说,她的大儿子第一次受惩罚,哭的时间不超过五分钟。眼晴鼻子都拧在一起,张着没牙的小嘴尖嚎,满脸憋得通红,「我自己都忍不住要哭了」,但一定要忍住。我听她讲这些话时,虽然有些难以理解,但细细一想,也有些道理。
那天,凯利下班後,站在图书馆门口,继续对我说一段特殊的经历。在她儿子七岁,女儿五岁时,曾对他们进行过一次严厉的惩罚。她讲那段经历时,眼里含着泪花。
凯利说,他家前院有棵苹果树,树干不高,每年夏天都硕果□□。有一天,儿子摘下五、六个鸡蛋大的青苹果,和女儿在地板上滚着玩。凯利十分生气,当场指出他们的错误。苹果一定要长熟才能摘,要是再摘生苹果,要对他们进行惩罚,并在地上捡起一块两尺多长、一寸多宽的木板说,「下次再犯,每人手心打十大板」。
两个孩子当着她的面保证不再犯。可是几天後,毛病又犯了。儿子爬到树上选最大的苹果摘,女儿提着篮子在下边捡,两个孩子根本没把上次的教训当回事,凯利十分恼火,决定惩罚他们。但看着孩子们幼稚可怜的样子,心又软了。凯利说,她还是把他们叫到房间里,拿出那块木板,「我跪在地上,伸出左手,让他们每人在我手心打十下」。
凯利说,这举动把两个孩子吓呆了,他们觉得惹下大祸了。「你不知道他们有多伤心,那是发自内心的,他们不想打自己的妈妈」,但是我有言在先,订立的规矩就得遵守。「我告诉他们,犯了错误就得受惩罚,但作为妈妈,这次我替你们承受。」凯利坚持让他们在她手心打十大板。儿子开始十分认真,头两下打得特别痛,之後大概看出妈妈难受的样子,後几下只是轻轻地打,眼里含着泪。凯利的女儿则是从打第一下开始就哭,边打边哭,打得很轻,哭得很伤心。打完後,凯利把他们紧紧抱在怀里,叁个人跪在地上一起哭。凯利说,从那以後,他们知道我很爱他们,他们也知道我不会因而忽略他们的错误。
凯利讲的这段教育故事,让我难忘。她的作法是一种智慧,是惩罚的智慧,也是爱的智慧。
第二篇:说课及案例评析
专题讲座
小学语文说课及案例评析
袁志勇(北京教育学院宣武分院,特级教师)
课程内容
引子
说课与评说课,是教学研究活动中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说课,是说课者与教学设计直接发生关系的一个方面;评说课,是评说课者借助说课者、与教学设计发生关系的另外一个方面。
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做起事情来越来越理性、越来越规矩,于是,在以往备课之后则去讲课的程序之间,则自然而然出现了——说课与评说课这两个名词。这里,我们就利用这个时间,和老师们交流我对——说课与评说课的一些理解。
一、说课与评说课活动,及其意义
㈠说课与评说课活动
1.什么是——说课与评说课活动
说课与评说课 活动,是教师从事教学研究过程之中一种特殊的工作形式。通过说课与评说课 活动,我们的教学工作会越来越自觉、越来越理性。在说课与评说课 活动之中,拥有以下几类人员:
说课与评说课 活动的组织者,说课与评说课 活动的参与者。在说课与评说课 活动的参与者之中,大致应该由三类人员组成:
第一类,说课者,这是说课与评说课 活动的第一焦点,一般,一个单元的说课与评说课 活动有一个这样的角色,他的责任是说课。
第二类,评说课者,这是说课与评说课 活动的第二焦点,一般,一个单元的说课与评说课 活动有两三个这样的角色,他们的责任是对说课者说课进行评价。在有些时候,他们可能是一些专家。
第三类,参与说课、评说课活动者。一个单元的说课与评说课 活动有几个、十几、乃至更多这样的角色,他们一般都是说课与评说课 活动的一般参与者,聆听是他们的重要工作。2.什么是——说课
说课,是教师在自己完成教学设计之后,与同行交流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设计内容、教学设计流程等预设的一项特殊的、教学准备工作。
说课,不同于备课。备课,是教师在讲课之前需要完成的一项工作。备课突出的特点是它的个体性,哪个教师要讲课,哪个教师就去备课,几乎是自己一个人备课。说课,是教师在备课之后、在讲课之前需要完成的一项工作。说课突出的特点是它的交互性,一个教师说课,其他教师听说课,评说课,说课者、与评说课者、与听说课者之间的交互。
说课,不同于讲课。讲课,是教师面对学生完成的一种教学行为,讲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则不然,说课是教师面对同行完成的一种教学行为,说课的对象不是学生,而是说课者的同行。3.什么是——评说课
评说课,是教师在同行完成教学设计、说课之后,与说课者、与同行分析、研究、说课者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设计内容、教学设计流程等预设的一项同样特殊的、教学准备工作。
评说课,不同于一般的评课。
一般的评课,是教师相互之间,听过某一同行讲课之后,根据讲课者教学设计在学生课堂落实情况而进行的一种交互行为。
评说课,是教师相互之间,听过某一同行说课之后,根据说课者教学设计的预设性介绍而进行的一种交互行为。㈡说课、评说课活动的意义
1.于说课者本身而言,说课、评说课活动意义重大
对于说课者本身而言,说课拥有两个巨大意义。其一,说课,对于说课者意义很大。通过说课,可以促进说课者自己教学设计的深入,通过说课,可以强化说课者对自己教学设计的条理。其二,评说课,对于说课者意义很大。说课者通过聆听评说课,通过与同行的交流互动,不仅能够检测自己教学设计的成色,而且,还能够借助众人的慧眼、借助群体的智慧,完成对已就教学设计的修改、升级!2.于“非专家性的评说课者”而言,评说课活动意义重大
对于那些“非专家性的评说课者”评说课者而言,对于评说课同样拥有两个重大意义,一个是通过评说课学习别人教学设计的优点,发现自己未来进行同类教学设计时可能会出现的漏洞。另外一个是通过评说课从理性角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3.于听说课者、听评说课者而言,说课、评说课活动意义重大
对于听说课者、听评说课者而言,评说课也是拥有两个意义,一个是通过听说课者、听评说课者说课、评说课,能够对教学设计进行有效的深度思考。另外一个是通过听说课者、听评说课者说课、评说课,可以见习说课、见习评说课,把 说课、评说课活动视为一种特别形式的进修。
4.于教学研究活动而言,说课、评说课活动意义重大
对于教学研究活动而言,说课与评说课的意义也十分重大。首先它能够让我们的教学研究活动更为规范,其次它能够让我们的教学研究活动更为深入。
二、说课与评说课
㈠说课
1.说课,到底应该说什么
说课,到底需要说些什么?
大家一定听说过“模板”,模板是什么?模板其实就是一个模子。比如我们看砖厂制砖,和好泥之后放进模子,于是不用你费劲去考量,做出来的砖坯一定都会十分规范!
为了方便大家比较规范地完成说课这一工作,这里想给大家介绍一个——说课应用模板。有了这张说课应用模板,我们就可以按照这张模板来说了。说课应用模板
说课稿
学校 姓名
分类
说课内容
教学1、本课到底要教学生什么内容、及其用途
内容、本课内容选择依据 1(它在整个课程中所处的位 2 置、及其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包括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教学选择依据 2(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
目标、本课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存在的障碍、学生差异
学情5、本课的重点突破方法、难点化解方法
分析
教学策略
教学6、阐述本课各环节的安排及其依据、时间分配
方法 7、本课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⑴层次性
方法
⑵主体性
⑶多样性、本课重点活动、及其对在教学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应
变方法、本课教学资源的选择、及其适切性的依据、本课具体的评价方法
2.说课,到底应该怎么说
⑴借助“ 说课应用模板‘支持组’”
明白了说课到底需要说些什么之后,马上就有一个新问题随之出现,那就是——说课,到底应该怎么说?
有人可能要说,不是已经拥有说课应用模板了吗,使用说课应用模板不就可以啦!那么,到底应该怎么使用说课应用模板呢?
做事情,需要支持。这就好比我们上楼,上楼需要什么支持?对了,上楼需要电梯、需要楼梯!其实,我们说课同样需要支持,我们使用说课应用模板同样需要支持。
需要大家注意的是:支持是分层级的。你要从一楼上到六楼,只给你一层台阶你是否可以上去?答案肯定是不能。所以,我们要从一楼上到六楼,需要一系列的台阶。我们使用说课应用模板同样需要一系列的台阶。于是,这也就有了我们的说课应用模板“支持组”。
怎么使用说课应用模板呢?借助我们的说课应用模板“支持组”,你完成说课任务的时候就会变得十分简单。
说课——支持组模板
学校 姓名
一层支二层支持
持
教学内1.本课到
三层支持
教材内容
四层支持
介绍齐
说课内容
容
底要教学生什么内教学目容、及其用标
途
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
2.本课内容选择依据 1(它在整个课程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包括与课程标准的关系)选择依据 2(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
3.本课教学目标
(版、册、什么内容、节、部分„„)
到底教什么 “教什么”的用途(个性)
课文所处
单元、位置,前后课文的介绍、及其联系
概念知识、及其前后知识点介绍
概念知识与课标的联系
听课学生概念知识背景、及其概念知识的作用
教什么
怎么教
让学生从
全。 教学内容明确、具体、有针对性。 用途具体。
能从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学科的本质特点、学科内容的结构系统、教科书课文的特点来选定教学内容。
能够分析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能力体系中的作用。 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
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
4.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存
中感受些什么
从整体上看,学生的障碍
念、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对学生学习该内容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有较具体的分析与预设)。 能够运用体现不同层次的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表述清晰,过程与方法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能对三维目标进行恰当整合。 教学内容确能实现教学目标达成。
对学生可能存在的认知
在的障碍、学生差异
从局部上
看,学生的障碍
学生差异
障碍、学生的差异等有较具体的分析与预设。
针对学情 5.本课的 重点突破
重点突破方法、难点化解方法
6.阐述本课各环节的安排及其依据、时间分配
7.本课教学活动设教学方计
法
⑴层次性
学习方法 ⑵主体性
⑶多样性
方法
难点化解方法
几个环节,它的用途
一共分为几块
第一块
第二块
第三块
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选择正确、恰当、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支架。
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清楚明
了,拥有依据。
教学过程
层次清晰,有梯度,体现渐进性。
活动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逻辑清晰。
教学流程
8.本课重点活动、预设方案、及其对在教学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应变方法
或:9.本课教学资源的选择、及其适切性的 问题
1——应变 1 问题 2——应变 2 „„
重点活动是什么
预设问题、及其应变方法
选择的具
体资源
选择标准、及其作中的重点活动要每个学生动起来。
能够对重点环节给予充分时间分配。
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
能够设计体现不同的学习方式。
教学流程
中的重点活动要每个学生动起来。
能够对重点环节给予充分时间分配。
教学资源 的开发和使用,与
依据
用
10.本课 具体评价具体的评内容(练价方法
习、作业)
具体评价标准(练习、作业)
⑵说课时另外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宜。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接确切。
有测定教
学目标实现程度的方法(教学的前后测、对学生的访谈、学生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学生知识、能力的诊断性评价、课堂教学的“评价单”设计等)。
方法十分具体。
大家可以变换一个角度去理解,如果讲“说课到底说些什么”是说课者在准备说课稿过程之中独自完成的一项任务,那么,“说 ⑵说课时另外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大家可以变换一个角度去理解,如果讲“说课到底说些什么”是说课者在准备说课稿过程之中独自完成的一项任务,那么,“说课到底应该怎么去说”,则是与同行、可能还包括专家进行团队交流的另外一项任务。因此,说课者说课,以下两点在这里则显得十分重要。①关照每个环节
在说课稿准备过程之中,说课者应该是全力以赴的。而在说课稿准备完成之后说课,绝对不能丢三落四,绝对不能顾此失彼。说课者在说课过程之中,务必要关照说课这一特殊教学准备工作所具备的每一个环节。
你肯定不能只说“教什么”,也肯定不能只说“怎么教”。在说课过程之中,你务必要先说“教什么”,后说“怎么教”。
不仅如此,比如在说“教什么”的时候,你也务必关注到——教学内容这一板块所拥有的每个环节:不仅要说教学内容、要说教学目标、要说学情分析、要说教学策略,而且还要说教学方法、学习方法。
②强调重点内容
关照说课的每个环节,是保证说课的全面。在保证“全面”这一前提之下,还要求说课者要强调说课的重点。
眉毛、胡子一把抓,原则上在任何一个地方使用起来都是贬义。我们给别人说课,也必须有意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这,就需要你不仅要对每个要说的板块了解得极为深入,还要求你应该十分清楚要说的板块与板块的关系!深刻明了这些,你马上就会发现——你所要说的内容到底哪里是最重要,需要着力把它给大家说好。
心里明白之后,就要落实到行动上面。诸如教学内容及其用途、破解重点化解难点的方法、课程重点活动的铺垫与渲染等方面,都是说课者需要特别强调的部分。另外,在说课的语气、语态、及其过渡、停顿、音调、眼神、包括肢体语言,不仅是在重点内容表述位置、或者还是在非重点内容表述位置,说课者都需要关注一些技术性处理。这些,实际属于说课者的外包装,加以关注,同样可以提高说课者说课的成色。3.说课案例
《黄山奇石》说课稿
大兴区黄村镇一中心狼各庄民族小学 何昕
一级内容
1.本课到底要教学生什么内容、及其用途。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情分析
2.本课内容选教学策略 择依据 1(它在整个课程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包括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选择依据 2(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
二级内容
本课是京版第四册第 26课,课文是一篇简短的写景文,主要介绍了安徽黄山的怪石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十分有趣。文章从儿童熟悉的物的样子描画石头的样子,充满了童趣。本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怪石有趣,第二至五自然段详细描述了四块怪石的样子,第六自然段列举了几种怪石的名字,总结。
在这节课中,主要教学生用“四点 +一面”阅读法读懂课文。
学习了“四点 +一面”阅读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黄山奇石》中黄山石形状的有趣及其多种多样、形象逼真,还可以为学生以后阅读写景类的文章、写关于景物的文章提供一个扶手,使他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相对提高。同时,也可以为日后递进其他阅读方法做些铺垫。
《黄山奇石》在第四册第八单元,这一
单元都是写景的文章或古诗。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前面是《卢沟桥的狮子》,后面是杜甫的《绝句》、古诗《敕勒川》、《让我们荡起双桨》。虽然几篇文章都有景物描写,但是侧重点不同,体裁不同,理解方法也不同。
在本课之前,出现过以介绍点为主的课文,但在讲解这类课文时,没有给学生一定方法的支持。点面结合的课文,在学生小学阶段是第一次出现。用“四点+一面”阅读本篇文章,清楚明白,同时学生也积累了一种有效阅读的方法。“四点+一面”方法还可以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了解、积累”很好地落到实处。
3.本课教学目标
4.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存在的障碍、学生差异
5.本课的重点突破方法、难点化解方法
黄村镇狼各庄民族小学二年级一班的学生在学习前,可能知道黄山,知道生活中石头的样子不同。但是,学生并不了解黄山石头的大小、样子等。同时,学生很难整体把握文章,容易造成在阅读时顾此失彼。学习“四点 +一面”阅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入手理解课文,更好地把握课文,提高其阅读能力。它还是学生以后读文章、写作文的一个扶手,是日后学习其他方法的台阶。
用“四点 +一面”阅读方法理解课文
内容。
用“先从点入手理解课文,然后联系到面”方式理解课文;用“先讲四个点,再用面中提到的名字做练习”方式巩固理解。
通过课文学习,对黄山的石头产生兴趣,能够喜爱黄山和黄山石。
从整体上看,大部分学生知道有黄山,但不了解黄山的石头;理解课文时,由于不能关注整体,对文章内容不能深入理解;不善于固化那些“生成性的物质”。
班级中的个别学生,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想当然地解释,会造成对文章理解的不正确。
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接受比较快,对于课堂上的问题或是练习,经点拨完成较好;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一面”上出现问题,需要较多关注。
本课重点是学习用“四点 +一面”理
解课文。在学习过程中,准备通过讲解“四点 +一面”方法,帮助学生关注文章整体;然后用“打比方、画样子”感受点、用“列举法”了解面。借助表格的形式理清点面,理解文章。同时,还借助文章中四点及一面中的不同石头,结合练习,以此加强
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理清面的介绍方式——列举法,点的介绍方式——打比方、画样子。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画重点词、对比、学一学样子等方式,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6.阐述本课各环节的安排及其依据、时间分配
整体感知——约 6
分钟,初步了解课
文内容。
理解课文——约 22分钟,用“四点 +一面”阅读方法理解课文。
仿说——约 10分钟,巩固所学知识,练习应用。
布置作业——约 2分钟。
从点入手,联系到面,理解课文。7.本课教学活动设计
⑴层次性
⑴学生说说哪块石头给你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引导学生关注其中一点)
⑵主体性
⑵学生说,教师填写表格——点,⑶多样性
感受不同写法(具体感受四个点)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⑶学生说一说课文中还说了哪些石
头?比一比与前面四种的说法有什
么不同?(用对比方式感受面)
⑷填写表格——面(理解面)
学生跟着教师总结阅读方法 :四点 +
一面(汇总,理清思路)。 学生练习仿说:用课文中的方法说说面中的石头,在教师帮助下尝试一点一面,两点一面„„
8.本课重点活 本课的重点活动
动、预设方案、及其对在教学从点入手,联系到面,理解课文。
中可能出现问
重点活动的活动方案
题的应变方法
用填写表格的方式辅助理解
可能出现的问题
⑴对于不理解词语想当然地解释
⑵过多关注图片,注意力可能分散
应变 方法:
关注重点、难点词语,帮助学 生利用字典中的解释或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示图片时间不要过长,出示时机恰当。
关注学生,用激励性语言或是体态语提醒学生,并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9.本课教学资 本课选择课件出示黄山及黄山奇石的源的选择、及其相应图片,作为辅助理解课文的材适切性的依据
料。
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对于文字的描绘,如果可以配以相应的图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课文,同时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有效记忆,也有很大帮助。
10.本课具体方式 1:学生的仿说的评价方法
仿照课文两种写点的方法细说面中奇石,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一点一面、两点一面„„
例:一点一面——填空引导
黄山的奇石非常有趣。
就说“天狗望月”吧,它好像()。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如()、()、()等等。
方式2:学生作业
今天,我们用()的方法学习了《黄山奇石》,我知道了(),我还在课
上用学习的方法说了一段话:
评价方法:
能够完成填空,正确且语句通顺、表述连贯——优秀。
能够完成填空,基本正确——良好。
㈡评说课
1.评说课,到底应该评什么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一个“模板”——说课应用模板。模板其实就是一个模子,模板可以让我们在不是十分努力的状态之下,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十分规范!为了方便大家比较规范地完成评说课这项目工作,这里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个——评说课应用模板。
评说课应用模板
评说课稿
学校 姓名
分类
总体评价
课说得怎么样 教学内容评价
一、恰切性
二、合理性
具体评价
教学目标评价三、一致性 学情分析评价
四、学情分析
五、策略选择 教学策略评价
教学流程评价
六、层次性
七、主体性
学习方式评价
八、多样性
教学资源评价
九、资源适切
十、评价检测的具体方
评价教学评价
法
2.评说课,到底应该怎么评
⑴借助“评说课应用模板‘支持组’”
“评说课应用模板‘支持组’”一共拥有六层支持,这里我要着重说说四层支持。
比较,拥有许多好处!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没有比较就没有参照。现在我们使用评说课应用模板,如果使用说课应用模板进行比较,可能还会拥有更为实用的一个作用:发现评说课、与说课的结合部。
与介绍“说课应用模板‘支持组’”一样,现在我们介绍“评说课应用模板‘支持组’”,其中的四层支持“评说课时——可以在‘听’说课时找到的对应点”正是使用的比较。
评说课,评说课,评价的到底是什么?对了,评说课,评价的就是说课!因此,评说课应用模板,所要面对的,恰恰正是“说课应用模板”。因此,我们在评说课的过程之中,有目的与说课应用模板的对照,不失为一种十分巧妙的方法。在“评说课应用模板‘支持组’”之中,带有“上标”的阿拉伯数字,恰恰是我们在说课应用模板中的各个环节——我们使用“评说课应用模板‘支持组’”的时候,就可以从“说课应用模板”不同板块找到的对应点:
评说课——支持组模板
学校 姓名
一层二层支五层支持(评说课六层支持(评说具体三层支持 四层支支持
持
细节指南)
课检测指标)
评价
持
评说课时——可以在‘听’说课时找到的对应点
从总体而言,这个说课给人的感觉
总体课说得1-10。
评价 怎么样
介绍齐全;教学内容明确、具体、有针对性 1。
能从课程标准的目
一、恰切标要求、学科的本教学 性 质特点、学科内容的结构系统、教科内容书课文特点来选定评价
教学内容 2。
能够分析教学内容教学
在整个知识、能力体系中的作用 2。目标评价
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1、2、3。
二、合理性
总评价
突出特点
(或优
点、或问题)
介绍是否
齐全 教学内容
是否明确、具体、有针对性 其中
哪一点做
得最好、或者最坏 这样做的好处、或者弊端
是否说全 这样做的好处、或
者弊端
是否双符
合 对学生学习该内容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是否有较具体的 有总
有点
有面
有例
有结论
有分析
有结论
有分析
结论明
确
必须拥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
能够运用体现不同层次的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 3。
知识与技能目标表述清晰,过程与方法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能对三维目标进行恰当整合 3。教学内容确能实现三、一致教学目标达成 3。性
对学生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学生的差异等有较具体的分析与预设 4。
学情
四、学情分析分析
评价
教学
策略重点、难点选择正评价 确、恰当,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支架
五、策略实在 5。
选择 分析与预设
有没有层
次 有没有行
为动词
前面两点
做得如何 情感、态
度、价值观整合是否恰当
是否能够
达成 理由
对学生认知障碍是否有较具体的分析与预设 对学生的差异、或者其它是否有较具体的分析与预设
重点、难
点选择是否正确、恰当 教学方法
是否多样
教学支架
两个方面
拥有两
个方面
说全
拥有根
据
结论明
确
根据具体
必须拥
有两个方面
根据具体
三方面
必备
分析有详略
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5。
教学过程层次清晰,有梯度,体现渐进性6、7。
六、层次性 活动之间衔接紧教学
密、过渡自然;逻辑清晰6、7。
流程评价
学习 教学流程中的重点活动要每个学生动方式
七、主体起来 8。
评价 性 能够对重点环节给予充分时间分配6、8。
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 7。
八、多样性
能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 7。
是否实在
是否拥有
突破重点的方法 是否拥有
化解难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
是否层次清晰、有梯度、体现渐进性 最突出的是
活动之间
是否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逻辑是否
清晰
是否动起
来了
时间是否
充分
活动方式
是否拥有针对性
学生学习
方式是否不同
拥有两
个方面
根据具体
全面
明确
重点具
体
拥有两
个方面
拥有依
据
拥有分
析
理由充
分
条理清
晰 教学
九、资源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资源适切
使用,与教学内容评价
和教学目标对接确切 9。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宜 9。
与教学内 根据具
容和目标是否适宜
与教学内
体
分析到
容和目标对接是否确切
是否拥有
位
有测定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方法 10。
根据具
评价评价
十、检测的教学
具体方评价
法
教学的前后测、对学生的访谈、学生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学生知识、能力的诊断性评价、课堂教学的“评价单”设计等
评价方法
体
方法具体 10。
根据具
是否具体
体
⑵说课时另外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①关注整体面貌
关注整体面貌,关注什么的整体面貌?当然是关注说课的整体面貌!我们经常说评价一个人,不能评价一时一事,应该评价这人的总体、应该评价这人的主流。在评说课过程之中,我们同样应该遵守这一规则。我们在评说课过程之中,不能仅仅评价其
一、其二,而是首先应该评价说课的整体面貌。怎样评价说课的整体面貌?使用一句最为平白的解释就是——按照评说课应用模板各个环节逐一进行评价,一定不会离谱儿!②指出重点优劣
主次有序,详略分明,永远都是一个褒义词汇!在评说课过程之中,在评说课关注说课整体面貌的前提之下,我们还必须关注评说课的重点,务必要把被评价说课突出的优点、明显的问题都要明确表述出来。
关注评说课的重点,就要有舍有得。需要指出的一点,为了评说课的全面,这里所言的“舍”,并非就是全部放弃,而是“舍得简略去评”。同时,把“舍得简略去评”的内容简略评了,而对于“不能简略去评”、甚至“必须着重要评”部分的内容,则要集中力量全力评得充实、评得充分!
另外,同样如同前面我们讲到说课时候所言的一样,评说课的语气、语态、及其过渡、停顿、音调、眼神、包括肢体语言,对于评说课者而言,同样需要关注一些技术性处理。这些,也属于评说课者的外包装,关注好它,同样也可以提高评说课者评课的成色。3、评说课案例
评说课《黄山奇石》
大兴区黄村镇一中学狼各庄民族小学 何昕
一层二层三层支持 五层支持(评说六层支持(评
练习
支支持
四层支持 课细节指南)说课检测指标)
持
从总体而 总评价
有总
总的来看,本说课言,这个说 突出特 有点
比较全面,介绍到课给人的感点了每一个点,但是觉 1-10。
(或部分环节稍欠具总优体,有些地方介绍课说体点、不够清晰。
得怎评或问么样
教学流程和学习价
题)
方式,介绍清楚。对于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不很具体,不够清楚,尤教学内容全面、明确、具体、有针对性 1。
教学
内容能从课程标评准的目标要价 求、学科的本质特点、一、恰切性 学科内容的结构系统、教教科书课文学
特点来选定教学内容
目2。
标评价
能够分析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能力体系中的作用 2。
教学内
容是否全面、明确、具体、有针对性 其中
哪一点
做得最好、或者最坏 这样做的好处、或者弊端
是否说
全 这样做的好处、或者
其是学生的整个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不够明确。同时,关于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的作用,体现不够。
有面
教学内容具体,有 有例
针对性,学习内容
明确,但不够全面。
其中,对于所教的“四点 +一面”阅读法介绍不够全面,只对“四点 +一面”阅读法的作用做了简单介绍,但没有说明什么是“四点 +一面”阅读法。
有结论 能够以课程标准 有分析 为依据,从学科的本质特点和课文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如此选择,能够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能够将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好。对于学科内容的结构系统,关注得不够,如果可以介绍得更加详细一些,会对教学内容把握更好。
有结论 只简单介绍了其 有分析 作用,没有呈现知
识体系和能力体系,更没有体现在体系中的作用。
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1、2、3。
二、合理性
能够运用体现不同层次的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 3。
知识与技能目标表述清晰,过程与方法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能对三维目标进行恰当整合 3。
弊端
是否双
符合 对学生学习该内容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是否有较具体的分析与预设
有没有
层次 有没有行为动词
前面两
点做得如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是否恰
没有成体系的知识链条,不了解完整的能力体系,容易导致课文学习变得孤立,不能承上启下,对于以后的学习,学生不能有效链接。
结论明符合课程标准的确
基本理念,符合学 必须拥生发展的实际需有要。
“知
识基对于学生的知识础”基础,关注了课文、理解能力层面,对“生此做了较具体的活经分析和预设,但其验”它语文方面的知两个识基础,涉及较
方面
少。
对于生活经验方面,分析与预设较概括。
拥有两
教学目标的制定个方体现了层次性,有面
恰当的行为动词。 说全
知识与技能目标
拥有根表述清晰,过程与据
方法目标具有可
操作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恰当。
例如,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写到: 用“先从点入手理解课文,然后联
教学内容确能实现教学目标达成 3。三、一致性
对学生可能学存在的认知 情
障碍、学生的差异等有分较具体的分析析与预设 评4。
价
四、学
情分析 教学
策略评价
当
是否能
够达成 理由
对学生
认知障碍是否有较具体的分析与预设 对学生的差异、或者其它是否有较具体的分析与
系到面”方式理解课文;用“先讲四个点,再用面中提到的名字做练习”方式巩固理解。这条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听者可以很容易了解学习过程,并可以在自己的讲授过程中运用。 结论明教学内容能够实确
现教学目标的达 根据具成。
体
本篇课文的理解扶手是“四点 +一面”,这个扶手是从课文内容中提炼出来的,与课文联系紧密,学生易于理解与操作。所以,可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必须拥拥有“对学生存有两在的认知障碍和个方学生的差异”两面
方面的分析与预 根据具设。
体
在学生差异方面的分析与预设,是这样介绍的: 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接受比较快,对于课堂上的问题或是练习,经点拨完成较好;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一面”上出现问题,需要较多关注。而在教
重点、难点选择正确、恰当,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支架实在 5。
五、策略选择
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5。
预设
重点、难点选择是否正确、恰当
教学方法是否多样
教学支架是否实在
是否拥有突破重点的方法 是否拥有化解难点的方法
学目标中,有这样一点: 用“先讲四个点,再用面中提到的名字做练习”方式巩固理解。很明显,教师在上面的分析中,只关注了学生理解课文一方面,对于练习“说”的过程中学生差异与预设没有谈到,不够具体。
三方面教师对于课文重必备
点选择正确、恰 分析有当;教学支架实详略
在,但教学方法没
有体现多样性。
对于难点的选择,教师只关注了学生在理解文章的介绍方式时的困难,而对于后面的仿说,没有考虑。二年级学生,根据所学的课文进行有条理地仿说,是有一定难度的。这也是难点之一,但是教师似乎没有考虑到。
拥有两
突破重点有实在个方的方法,但介绍不面
够具体。如表格如 根据具何利用,怎样用文体
章中的四点和一面中的不同石头进行练习等,不够明确。
针对教师自己提出的难点,有化解的方法,而且方式教学过程层次清晰,有梯度,体现渐进性6、7。
教学
流
六、层程次性 评价
活动之间衔学接紧密、过习
渡自然;逻辑清晰
6、方7。
式评价
教学流程中的重点活动要每个学生
七、主动起来 8。
体性
教学过程是否层次清晰、有梯度、体现渐进性 最突出的是
活动之
间是否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逻辑是否清晰
是否动
起来了
多样,如果可以具体举例说明,就会更加清楚。
全面
本课的教学过程 明确
层次性清晰、有梯 重点具
度、体现了渐进体
性。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中,最突出的是环节设计时间分配合理,同时层次性突出。教师从学生极易感受到的一个点切入,通过交流填表理清四个点,然后通过对比不同将学生的关注点转移到面,汇总,理清思路。接着,安排了仿说的环节,由易到难,层层深入,层次明显。
拥有两活动之间衔接紧个方密,过渡自然,逻面
辑比较清晰。教师
从点及面,先学后练,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拥有依
教学流程中的重据
点活动,不能保证
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在本课重点活动中,教师采用了借助表格填写②的方式一步一步理解课文。但是表格的填写,很可
能够对重点环节给予充分时间分配6、8。
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 7。
八、多样性
时间是
否充分
活动方
式是否拥有针对性
能造成课堂只是部分学生在与教师互动,不能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
拥有分重点活动时间充析
分。教师对于活动
时间是这样安排得:
整体感知——约 6分钟
理解课文——约 22分钟
仿说——约 10分钟
布置作业——约 2分钟
可以看出,在重点活动“理解课文”过程中,占用了超过二分之一的时间,这样可以确保重点活动中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和思考时间。
理由充活动方式有针对分
性,能够看出整个
活动过程是围绕用“四点 +一面”阅读方法来进行的。同时,每一环节的活动,也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的。例如,第一个环节的四个步骤,就是围绕着理解课文进行的,活动安排井井有条。能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 7。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宜 9。
教学
九、资资源适源切 评价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接确切 9。
有测定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方法 10。
评价
十、评教价检学 测的 具体评方法 价
学生学习方式是否不同
与教学内容和目标是否适宜
与教学内容和目标对接是否确切
是否拥
有教学的前后测、对学生的访谈、学生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 条理清
学生的学习方式,晰
有“说一说”、“ 和老师一起填写表格”、“仿说”这几种方式,感觉多样性稍差一些。
根据具
教学资源选择了体
课件出示黄山奇石的相应图片,对理解课文有辅助作用,同时弥补了学生生活经验不足的缺憾,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比较适宜。但是要考虑图片出示的时机,否则会导致学习时影响学生的想象力的发挥。 分析到
图片的出示会对位
学生理解课文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对学生所运用的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联系。 根据具
有测定教学目标体
实现程度的方法,评价时注重了对文章“四点 +一面”学习时的理解与运用。同时,对于课文的理解程度,也有相应的检测方式。
学生知识、能力的诊断性评价、课堂教学的“评价单”设计等
方法具体 10。
评价方
根据具
法是否具体
评价方法比较具体
体。
学生的仿说和作业都是围绕教学内容设计的,有说有写。这样的设计,可以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而且拥有可操作性。
三、关于——说课与评说课活动
㈠活动总体框假
在一般情况之下,说课与评说课活动的程序是这样的:
程序
具体活动内容
1.宣布活动开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也可以简介一下活动程序,意义、始
目的等。2.说课
说课者说课。3.发问与回应
评说课者发问,说课者回应。可能不止一个轮次。4.评说课
评说课者评说课。5.听者的思考
非说课者、非评非说课者之外的人思考,有些时候也可安排自由发言。
6.宣布活动结主持人宣布活动结束,也可提出日后一些建设性意见。束
㈡说课与评说课活动的活动注意事项
1.说课者,引起大家注意
说课者,是说课 与评说课活动的焦点之一。每一个说课者一般都在说课之前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在说课 与评说课活动之中,则应该把自己准备的成果充分展示给大家,应该把自己准备的成果给大家说明白。因此,引起大家注意是十分重要的。
怎样才能引起大家的注意?一般而言,引起大家注意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个,是需要注意说课的外在形式把控,另外一个,是需要注意说课内容的清晰明了!2.评说课者,观察与思考
评说课者,是说课 与评说课活动的另外一个焦点。评说课者是在说课者说课基础上进行评价的,因此,评说课者在收听说课者说课过程之中有两个极为重要的任务:观察,思考。
观察首先指观察说课者的整体面貌,更重要的,是观察说课者说课的具体内容,无论是说课者所说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或者还是说课者所说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都是你观察的目标。
在观察的同时,评说课者更要快速、认真、全面而整合的思考。快速,是指不能慢,慢了就不能跟上听;认真,是指不能分心、不能走神,分心走神就可能丢三落四;全面,是指听着前面想着后面,听着后面回忆前面;整合,是指尽可能应该把听到的内容、与听过或者还没有听到的内容勾连起来去思考。
观察与思考,对于任何一个评说课者的能力,都是一个巨大挑战!当然,因此,评说课也就可以成为锤炼教师的一个平台!3.说课者,与评说课者的互动
⑴评说课者,发问
评说课者是在说课者说课基础上,在观察与思考说课者说课基础上,需要有针对性地对说课者发问。发问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自己没有听清楚的内容,另外一个,是发现说课者说课时有重大漏洞、需要进行核实的。对于自己没有听清楚的内容,评说课者需要发问。这种发问目的在于把不得已而遗失的内容补充回来。对于发现说课者说课时有重大漏洞、需要进行核实的,评说课者需要发问。这种发问目的在于证实自己的某种判断、证实自己的某种评价。
需要注意的是:评说课者的发问,问题一定要明确,模棱两可的问题是要不得的。评说课者的发问,同时需要简洁,有什么,就言简意赅问出来,不能啰啰嗦嗦,不能车轱辘话说起来没完!⑵说课者,回应
评说课者要在观察与思考说课者说课基础上,要对说课者发问。作为说课者,就必须根据评说课者的发问进行回答。在回答评说课者发问的时候,说课者不仅务必要做到言简意赅。而且必须要做到“答所问”。
什么叫做“答所问”?“答所问”的意思首先不是“答非所问”,其次不是“答少于所问”,第三不是“多于答所问”。⑶评说课者,评说课
评说课者观察与思考了说课者说课,又根据自己的疑问、判断进行了发问、接收回应答案,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对说课者的说课进行比较全面的评价。评说课者评课要求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应该是正确、准确、明确、确切。
正确,指应该评什么则评什么,不该评什么就不要评。准确,指观点需要尽可能偏离教学规律,一针见血、指哪打哪才是最好的。明确,指话说得要明白、明朗,不能说一半留一半,更不能顾左右而言它。确切,指评价要有充分的依据,不能以自己的揣摩代替说课者所说的内容。
当然了,评说课者在评说课过程之中,说话态度也是需要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一切都是学术交流,一切都是教学研究,没有等级之分,不能高高在上,还不能急赤白脸,心态需要平和,态度需要温和。
⑷关于——活动其他参与者(非说课者、非评说课者)
⑴听者的思索
在说课与评说课活动之中,有一批人不容忽略,就是那些非说课者、非评说课者。他们虽然既不说课、又不评说课,但是,他们却在说课与评说课活动人数上占相当权重,在有些时候甚至还要占去大多数。这些人在说课与评说课活动之中,最重要的任务是思考。如果仔细一些辨析,这一思考还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听说课过程中的思考。这种思考很锻炼人,这会儿你想了,一会儿评说课的时候可以和评说课者的发言对照。其次,是听评说课过程中、含听发问、回应过程中的思考。这种思考可以让人增长参与说课与评说课的见识、经验,还可以开阔眼界。第三,是在说课、评说课之后的思考。这种思考是一种可持续的思考,其实,当时的思考因为种种原因或许是浅薄的,而事后静下心来思考,对于思考者而言永远都是一个进步!⑵听者的讨论
思考,是说课与评说课活动之中听者的重要任务,除此之外,在有些时候,有些说课与评说课活动还安排有“听者介入讨论”的环节。这个时候,听者发言需要注意发言内容简单明了,不能喧宾夺主。4.于不同课程,说课也有不同
无论是说课、还是评说课,其中这“课”,它的样子是各不相同的。比如从大的方面而言,有阅读课,有作文课,有拼音课,有识字课,有新授课,还有复习课,等等。再从小的方面而言,比如单说阅读课,又有一般记叙文,有童话,有寓言,有现代诗,有古诗,等等。
那么,面对如此复杂的课程类型、面对这般纷繁文体分支,我们也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对于不同的课程,说课、包括评说课,在关注其一致性的前提之下,也应该有所区别。
比如,你要说阅读课,就一定要特别关照教材、特别关照课本中的单元设计、特别关照课文。而如果你要说作文课,教材在作文教学上从原则上讲属于几乎空白的点,这时你就不能把关照教材当作重点工作,而应该根据教材上的一些要求、精心设计你自己要教学生的、能够支持学生顺利完成教材要求他们完成的作文的具体方法。面对不同类型课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无论对于说课者、还是对于评说课者而言,都是十分重要的!结语
说课与评说课活动,可以让我们的教学准备做得更为理性!可以让我们教学准备的质量做得更为理想!
你永远自己一个人备课,一个人进行教学设计,设计得好则好,设计得不好,你自己肯定不会知道,没有人成心要把自己的设计得不好。而拥有说课、评说课活动之后,美媳妇也好,丑媳妇也好,见见公婆,好——得到喝彩,有问题——得以被指出、被点明,你的教学设计因而从理性角度陡然得到了一个提升!说课与评说课活动是一个团队活动,理性的团队活动,因此,它还有一个集大家智慧于一身的特征。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是有限的,大家的力量,即使任意一个个体或许不大,但是合到一起,结果则会大不一样。所以,通过说课与评说课活动完成的教学设计,远远会比没有经过这类活动的要好出许多!
好了老师们,见于篇幅、时间等关系,有关说课与评说课活动的内容,我们就讲到这里,希望通过这样的讲座,能够帮助我们每一个人把课说好、能够帮助我们每一个人说过的课评好!
说课稿
学校 姓名
分类
说课内容
教学1、本课到底要教学生什么内容、及其用途
内容、本课内容选择依据 1(它在整个课程中所处的位 2 置、及其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包括与课程标准的关系)教学选择依据 2(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
目标、本课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存在的障碍、学生差异
学情5、本课的重点突破方法、难点化解方法
分析
教学策略、阐述本课各环节的安排及其依据、时间分配、本课教学活动设计
⑴层次性
教学方法
⑵主体性
学习⑶多样性
方法 8、本课重点活动、及其对在教学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应
变方法、本课教学资源的选择、及其适切性的依据、本课具体的评价方法
2.说课,到底应该怎么说
说课——支持组模板
学校 姓名
一层支二层支持
持
教学内1.本课到容
底要教学生什么内教学目容、及其用标
途
三层支持
教材内容
四层支持
介绍齐
说课内容
(版、册、什么内容、节、部分„„)
全。 教学内容明确、具体、有针对学情分析
教学策略
2.本课内容选择依据 1(它在整个课程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包括与课程标准的关系)选择依据 2(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3.本课教学目标
到底教什
么 “教什么”的用途(个性)
课文所处
单元、位置,前后课文的介绍、及其联系
概念知识、及其前后知识点介绍
概念知识与课标的联系
听课学生概念知识背景、及其概念知识的作用
教什么
怎么教
让学生从
中感受些什么
性。 用途具体。
能从课程
标准的目标要求、学科的本质特点、学科内容的结构系统、教科书课文的特点来选定教学内容。
能够分析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能力体系中的作用。 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
符合课程
标准的基本理念、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对
4.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存在的障碍、学生差异
从整体上
看,学生的障碍
从局部上看,学生的障碍
学生差异
学生学习该内容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有较具体的分析与预设)。 能够运用体现不同层次的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表述清晰,过程与方法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能对三维目标进行恰当整合。 教学内容确能实现教学目标达成。
对学生可能存在的认知障碍、学生的差异等有较具体的分
析与预设。
5.本课的 重点突破
针对学情
重点突破方法、难点化解方法
6.阐述本课各环节的安排及其依据、时间分配
7.本课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方⑴层次性
法
⑵主体性
学习方法 ⑶多样性
方法
难点化解方法
几个环节,它的用途
一共分为几块
第一块
第二块
第三块
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选择正确、恰当、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支架。
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清楚明
了,拥有依据。
教学过程
层次清晰,有梯度,体现渐进性。
活动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逻辑清晰。
教学流程中的重点活动要每个学生动起来。
8.本课重点活动、预设方案、及其对在教学中可能出现问题的应变方法
或:9.本课教学资源的选择、及其适切性的依据
问题
1——应变 1 问题 2——应变 2 „„
重点活动是什么
预设问题、及其应变方法
选择的具
体资源
选择标准、及其作用
能够对重
点环节给予充分时间分配。
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
能够设计体现不同的学习方式。
教学流程
中的重点活动要每个学生动起来。
能够对重点环节给予充分时间分配。
教学资源 的开发和使用,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宜。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接确切。
10.本课具体的评价方法
具体评价
有测定教
内容(练习、作业)
具体评价标准(练习、作业)
学目标实现程度的方法(教学的前后测、对学生的访谈、学生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学生知识、能力的诊断性评价、课堂教学的“评价单”设计等)。
方法十分具体。
⑵说课时另外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黄山奇石》说课稿
大兴区黄村镇一中心狼各庄民族小学 何昕 一级内容
1.本课到底要教学生什么内容、及其用途。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2.本课内容选择依据 1(它在学情分析 整个课程中所 处的位置、及其教学策略 与前后知识的联系、包括与课程标准的关系)
选择依据 2(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
二级内容
本课是京版第四册第 26课,课文是一篇简短的写景文,主要介绍了安徽黄山的怪石形态各异,惟妙惟肖,十分有趣。文章从儿童熟悉的物的样子描画石头的样子,充满了童趣。本文共有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怪石有趣,第二至五自然段详细描述了四块怪石的样子,第六自然段列举了几种怪石的名字,总结。
在这节课中,主要教学生用“四点 +一面”阅读法读懂课文。
学习了“四点 +一面”阅读方法,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黄山奇石》中黄山石形状的有趣及其多种多样、形象逼真,还可以为学生以后阅读写景类的文章、写关于景物的文章提供一个扶手,使他们的阅读与写作能力相对提高。同时,也可以为日后递进其他阅读方法做些铺垫。
《黄山奇石》在第四册第八单元,这一
单元都是写景的文章或古诗。本课是这一单元的第二课,前面是《卢沟桥的狮子》,后面是杜甫的《绝句》、古诗《敕勒川》、《让我们荡起双桨》。虽然几篇文章都有景物描写,但是侧重点不同,体裁不同,理解方法也不同。
在本课之前,出现过以介绍点为主的课文,但在讲解这类课文时,没有给学生一定方法的支持。点面结合的课文,在学生小学阶段是第一次出现。用“四点+一面”阅读本篇文章,清楚明白,同时学生也积累了一种有效阅读的方法。“四点+一面”方法还可以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了解、积累”很好地落到实处。
黄村镇狼各庄民族小学二年级一班的学生在学习前,可能知道黄山,知道生活中石头的样子不同。但是,学生并不了解黄山石头的大小、样子等。同时,学生很难整体把握文章,容易造成在阅读时顾此失彼。学习“四点 3.本课教学目标
4.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可能存在的障碍、学生差异
5.本课的重点突破方法、难点化解方法
+一面”阅读方法,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入手理解课文,更好地把握课文,提高其阅读能力。它还是学生以后读文章、写作文的一个扶手,是日后学习其他方法的台阶。
用“四点 +一面”阅读方法理解课文
内容。
用“先从点入手理解课文,然后联系到面”方式理解课文;用“先讲四个点,再用面中提到的名字做练习”方式巩固理解。
通过课文学习,对黄山的石头产生兴趣,能够喜爱黄山和黄山石。
从整体上看,大部分学生知道有黄山,但不了解黄山的石头;理解课文时,由于不能关注整体,对文章内容不能深入理解;不善于固化那些“生成性的物质”。
班级中的个别学生,对于不理解的词语想当然地解释,会造成对文章理解的不正确。
阅读能力较好的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接受比较快,对于课堂上的问题或是练习,经点拨完成较好;而接受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一面”上出现问题,需要较多关注。
本课重点是学习用“四点 +一面”理
解课文。在学习过程中,准备通过讲解“四点 +一面”方法,帮助学生关注文章整体;然后用“打比方、画样子”感受点、用“列举法”了解面。借助表格的形式理清点面,理解文章。同时,还借助文章中四点及一面中的不同石头,结合练习,以此加强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本课的难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理清面的介绍方式——列举法,点的介绍方式——打比方、画样子。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画重点词、对比、学一学样
子等方式,帮助学生化解难点。
6.阐述本课各环节的安排及其依据、时间分配
整体感知——约 6
分钟,初步了解课
文内容。
理解课文——约 22分钟,用“四点 +一面”阅读方法理解课文。
仿说——约 10分钟,巩固所学知识,练习应用。
布置作业——约 2分钟。
从点入手,联系到面,理解课文。7.本课教学活动设计
⑴层次性
⑴学生说说哪块石头给你留下了深
刻的印象(引导学生关注其中一点)
⑵主体性
⑵学生说,教师填写表格——点,⑶多样性
感受不同写法(具体感受四个点)⑶学生说一说课文中还说了哪些石
教学方法
学习方法
头?比一比与前面四种的说法有什
么不同?(用对比方式感受面)
⑷填写表格——面(理解面)
学生跟着教师总结阅读方法 :四点 +
一面(汇总,理清思路)。 学生练习仿说:用课文中的方法说说面中的石头,在教师帮助下尝试一点一面,两点一面„„
8.本课重点活 本课的重点活动
动、预设方案、及其对在教学从点入手,联系到面,理解课文。
中可能出现问
重点活动的活动方案
题的应变方法
用填写表格的方式辅助理解
可能出现的问题
⑴对于不理解词语想当然地解释
⑵过多关注图片,注意力可能分散
应变 方法:
关注重点、难点词语,帮助学 生利用字典中的解释或是联系上下文理解出示图片时间不要过长,出示时机恰当。
关注学生,用激励性语言或是体态语提醒学生,并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
9.本课教学资 本课选择课件出示黄山及黄山奇石的源的选择、及其相应图片,作为辅助理解课文的材适切性的依据
料。
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比较活跃,对于文字的描绘,如果可以配以相应的图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课文,同时还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学生的有效记忆,也有很大帮助。
10.本课具体方式 1:学生的仿说的评价方法
仿照课文两种写点的方法细说面中奇石,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一点一面、两点一面„„
例:一点一面——填空引导
黄山的奇石非常有趣。
就说“天狗望月”吧,它好像()。
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如()、()、()等等。
方式2:学生作业
今天,我们用()的方法学习了《黄山奇石》,我知道了(),我还在课上用学习的方法说了一段话:
评价方法:
能够完成填空,正确且语句通顺、表述连贯——优秀。
能够完成填空,基本正确——良好。
㈡评说课
1.评说课,到底应该评什么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一个“模板”——说课应用模板。模板其实就是一个模子,模板可以让我们在不是十分努力的状态之下,就可以把工作做得十分规范!为了方便大家比较规范地完成评说课这项目工作,这里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一个——评说课应用模板。
评说课应用模板
评说课稿
学校 姓名
分类
总体评价
课说得怎么样 教学内容评价
一、恰切性
二、合理性
教学目标评价三、一致性 学情分析评价
四、学情分析
五、策略选择
教学策略评价
教学流程评价
六、层次性
具体评价
学习方式评价
七、主体性
八、多样性
教学资源评价
九、资源适切
十、评价检测的具体方
评价教学评价
法
2.评说课,到底应该怎么评
⑴借助“评说课应用模板‘支持组’”
评说课——支持组模板
学校 姓名
三层支持 四层支
持
一层二层支五层支持(评说课六层支持(评说具体支持
持
评说课时——可以细节指南)
课检测指标)
评价
在‘听’说课时找到的对应点
从总体而言,这个 总评价
有总
说课给人的感觉 突出特点 有点
总体课说得1-10。
(或优评价 怎么样
点、或问
题)
介绍齐全;教学内容明确、具体、有针对性 1。
介绍是否
有面
有例
教学
内容评价
一、恰切性
齐全 教学内容
是否明确、具体、有针对性 其中
哪一点做教学
目标评价 能从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学科的本质特点、学科内容的结构系统、教科书课文特点来选定教学内容 2。
有结论
有分析
得最好、或者最坏 这样做的好处、或能够分析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能力体系中的作用 2。
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1、2、3。
二、合理性 能够运用体现不同层次的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 3。
知识与技能目标表述清晰,过程与方法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能对三维目标进行恰当整合 3。
教学内容确能实现三、一致教学目标达成 3。
性 学情 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分析
四、学情认知障碍、学生的评价 分析差异等有较具体的分析与预设 4。
者弊端
是否说全 这样做的好处、或
者弊端
是否双符
合 对学生学习该内容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是否有较具体的分析与预设
有没有层
次 有没有行
为动词
前面两点
做得如何 情感、态
度、价值观整合是否恰当
是否能够
达成 理由
对学生认知障碍
是否有较具体的分析 有结论
有分析
结论明
确
必须拥有“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两个方面
拥有两
个方面
说全
拥有根
据
结论明
确
根据具体
必须拥
有两个方面
根据具
教学
策略评价
重点、难点选择正确、恰当,教学方法多样,教学支架实在 5。
五、策略选择
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5。
教学过程层次清晰,有梯度,体现教学
渐进性6、7。
流程评价
六、层次性
学习
活动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逻方式辑清晰6、7。
评价
与预设 对学生的差异、或者其它是否有较具体的分析与预设
重点、难
点选择是否正确、恰当 教学方法
是否多样
教学支架
是否实在
是否拥有
突破重点的方法 是否拥有
化解难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
是否层次清晰、有梯度、体现渐进性 最突出的是
活动之间
是否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逻辑是否
体
三方面
必备 分析有详略 拥有两个方面
根据具体
全面
明确
重点具
体
拥有两个方面
教学流程中的重点活动要每个学生动
七、主体起来 8。
性 能够对重点环节给予充分时间分配6、8。
能够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 7。
八、多样性
能够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 7。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适宜 教学 9。
九、资源资源适切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评价 使用,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接确切 9。
有测定教学目标实现程度的方法 10。评价
十、评价教学 检测的
具体方评价 法
清晰
是否动起
来了
时间是否
充分
活动方式
是否拥有针对性
学生学习
方式是否不同
与教学内
容和目标是否适宜
与教学内
容和目标对接是否确切
是否拥有
教学的前后测、对学生的访谈、学生学习活动的形成性评价、学生知识、能力的诊断性评价、课堂教学的“评价
拥有依
据
拥有分
析
理由充
分
条理清
晰
根据具
体
分析到
位
根据具
体
单”设计等
方法具体 10。
评价方法
根据具
是否具体
体
⑵说课时另外需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评说课《黄山奇石》
大兴区黄村镇一中学狼各庄民族小学 何昕
一层二层三层支持 五层支持(评说六层支持(评
练习
支支持
四层支持 课细节指南)说课检测指标)
持
从总体而 总评价
有总
总的来看,本说课言,这个说 突出特 有点
比较全面,介绍到课给人的感点了每一个点,但是觉 1-10。
(或部分环节稍欠具
优体,有些地方介绍点、不够清晰。
或问
教学流程和学习题)
总
方式,介绍清楚。课说体
对于教学内容和得怎评
学情分析,不很具么样
价
体,不够清楚,尤其是学生的整个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不够明确。同时,关于教学内容在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中的作用,体现不够。
教学内容全 教学内 有面
教学内容具体,有教面、明确、容是 有例
针对性,学习内容学
一、恰具体、有针否全明确,但不够全内切性 对性 1。面、面。
容明
其中,对于所教的评确、价
教学
目标评能从课程标价 准的目标要求、学科的本质特点、学科内容的结构系统、教科书课文特点来选定教学内容 2。
能够分析教学内容在整个知识、能力体系中的作用 2。
符合课程标
二、合准的基本理理性 念、符合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
1、具体、有针对性 其中
哪一点
做得最好、或者最坏 这样做的好处、或者弊端
是否说
全 这样做的好处、或者弊端
是否双
符合 对学生学习该内
“四点 +一面”阅读法介绍不够全面,只对“四点 +一面”阅读法的作用做了简单介绍,但没有说明什么是“四点 +一面”阅读法。
有结论 能够以课程标准 有分析 为依据,从学科的本质特点和课文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如此选择,能够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能够将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最好。
对于学科内容的结构系统,关注得不够,如果可以介绍得更加详细一些,会对教学内容把握更好。
有结论 只简单介绍了其 有分析 作用,没有呈现知
识体系和能力体系,更没有体现在体系中的作用。
没有成体系的知识链条,不了解完整的能力体系,容易导致课文学习变得孤立,不能承上启下,对于以后的学习,学生不能有效链接。
结论明符合课程标准的确
基本理念,符合学 必须拥生发展的实际需有要。
“知2、3。
能够运用体现不同层次的行为动词表述教学目标 3。
知识与技能目标表述清晰,过程与方法目标具有可操作性,能对三维目标进行恰当整合 3。三、一教学内容确致性 能实现教学
容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等——是否有较具体的分析与预设
有没有
层次 有没有行为动词
前面两
点做得如何 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是否恰当
是否能
够达
识基对于学生的知识础”基础,关注了课文、理解能力层面,对“生此做了较具体的活经分析和预设,但其验”它语文方面的知两个识基础,涉及较方面
少。
对于生活经验方
面,分析与预设较概括。
拥有两
教学目标的制定个方体现了层次性,有面
恰当的行为动词。 说全
知识与技能目标
拥有根表述清晰,过程与据
方法目标具有可
操作性,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恰当。
例如,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写到: 用“先从点入手理解课文,然后联系到面”方式理解课文;用“先讲四个点,再用面中提到的名字做练习”方式巩固理解。这条教学目标,具有可操作性,听者可以很容易了解学习过程,并可以在自己的讲授过程中运用。 结论明教学内容能够实确
现教学目标的达
第三篇:《动量定理》说课案例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42中学 陈敬欣
摘要:从说教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动量定理这节课的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分析了学生的实际知识情况,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的三个环节。关键词:动量定理 冲量 动量的变化
本节课的内容是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第二册(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动量定理》。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引入动量这个新概念并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推导出《动量定理》。《动量定理》侧重于力在时间上的累积效果。为解决力学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尤其是打击和碰撞的问题。这一章可视为牛顿力学的进一步展开,为力学的重点章。
《动量定理》为本章第二节,是第一节《动量和冲量》的继续,同时又为第三节《动量守恒定律》奠定了基础。所以《动量定理》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动量定理》的知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2.本节教学重点:
(1)动量定理的推导和对动量定理的理解;
(2)利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一维情况下的定量分析。3.教学难点:
动量定理的矢量性,也就是如何正确理解“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变化”。尤其是方向的一致性,即合外力的冲量的方向和动量变化量的方向一致。
4.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大纲和学生情况,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方面: ● 知识与技能
(1)能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推导出动量定理的表达式。(2)理解动量定理的确切含义,知道动量定理适用于变力。(3)会用动量定理解释有关现象和处理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动量定理的探究过程,尝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认识物理模型工具在物理学的作用。
(2)能够应用动量定理处理一些与生产和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有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意识。(2)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有团队意识。
(3)关心国内、国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二、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思维方式要求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教学中需以一些感性认识作为依托,加强直观性和形象性,以便学生理解。学生有根据加速度来分析力和运动的知识准备,利用2004年1月4日美国航天局的“勇气号”探测器着陆火星的图片,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把物理现象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点上,从而引导学生应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理论分析和推理判断来获得新知识。撞击、打击现象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发生兴趣的现象。充分发挥图片、录像和演示实验的作用,符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教学方法
应用实验导入法、分组实验法,启发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讨论来探究动量定理。
四、教学程序
本节课分为三个环节,图片新闻创设情景;建立模型共同探究;应用动量定理。第一环节:创设情景
通过图片新闻的方式,应用多媒体展示“勇气号”探测器成功登陆火星过程的一组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让同学们产生感性认识。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大部分同学会意识到有一系列措施减小撞地速度,安全气囊的作用是延长作用时间。为了使思路明朗化,提出三个简单问题:
(1)摩擦降(图1)、降落伞(图2)和反向发动机(图3)的作用是什么?
(2)安全气囊(图4)的作用是什么?(3)采取这些措施最终的目的是什么? 通过上述问题,大部分同学应该想到是为了减小撞击力,还会粗浅地认为,对于同一个物体,撞前速度越小,撞击力越小;撞击时间越长,撞击力越小。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注意力和情感体验力,为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把高科技的情景引入课堂,体现时代性,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第二环节:建立模型
这时候速度、时间、动量、冲量、力等几个物理量在学生的头脑中还需要整合,从感性认识进一步上升到理性认识。师生共同建立物理模型,这个模型为水平面上的物体,在合力f的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t,动量由mv0变为mvt。引导同学们根据所学到的牛顿运动定律的知识,去整理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探索动量变化跟所受合力的冲量之间的关系。这与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鼓励学生体验自然规律发现的过程,从而建立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和掌握研究科学的方法是一致的。
在这个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推导,大部分同学会得到一个表达式: ft=mvt-mv0 或
ft=△p 这时不要急于归纳它的物理意义,而是给出学生想像和讨论的时间,让同学们试着解释它,刚开始可能得到一些不完整的结论,比如“冲量等于动量之差”或“冲量等于动量相减”,或“冲量引起动量发生变化”。随着讨论的深入,引导同学们回忆动量的变化这个概念。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探究出合冲量和动量变化量的关系,比如数量关系,因果关系会逐渐清晰,但方向关系还没有特别明朗化。在同学们基本理解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并板书动量定理的内容。在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学习中,通过原有知识的激活,然后再通过顺应过程重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进入另一个更高的发展平衡状态,这一点符合学生的学习建构理论。
当同学们基本能运用动量定理初步解决恒力的问题时,可引伸到动量定理也适用于随时间变化的力,比如打击力或撞击力,但这个力f应取作用时间内的平均力。这样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便于他们自觉的运用所学知识来处理问题。第三环节:定性应用
为了培养学生在物理学中从实践到理论,再用理论来指导实践的研究方法。鼓励学生将学习到的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生产技术联系起来。首先围绕定理ft=△p分情况进行讨论。首先设置一个问题:如果把鸡蛋从一米高的地方释放,摔到水泥地上,碎了,采取什么措施可保证鸡蛋不摔碎?让同学们设计多种方案,他们会猜测在地上铺上沙子,或放一盆水,或海绵等一些弹性好的物质,接着利用有代表性的弹性好的海绵加以验证,把同学们的设计留成兴趣作业。对那些有创造力的设计,给予充分的欣赏和肯定。
减小力的作用。继续和同学们一块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展示图片(图5),引导同学自己找出生产、生活中的更多例子。
为了引导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继续通过播放录像创设了下列的物理情景:铁锤钉钉子,冲床冲压钢板并提出问题。让同学们继续归纳出共性规律:作用时间短,作用力大。引导学生自己找出生产、生活中的更多例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知识迁移的能力。通过运用对比的方法,对上述两类问题深入分析,使学生对动量定理加深了理解。实现了“学中做”和“做中学”的结合。促使学生从理性认识再到感性认识,符合认识论。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再次举出第一节的例题,给出这个例题有三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在上一节分析碰撞过程中动量变化量的基础上,这节课给出撞击的时间,同学们可以应用动量定理来计算撞击力的大小。
在师生共同分析的过程中,第二个目的也就基本达到了,探索出了怎样应用动量定理解题的关键步骤,比如必须首先规定正方向,求动量的变化,再应用动量定理列方程求未知量。第三个目的:突破难点,也就是动量定理的矢量性,设计两个有梯度的问题来降低难度。例1:质量为0.1kg的钢球,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右运动,碰到一个坚硬的障碍物后被弹回,沿着同一直线以6m/s的速度水平向左运动,接触时间为0.02秒,小球受到的弹力的平均值有多大? 问题(1):物体动量变化量是什么方向? 问题(2):联系你学过的弹力产生的条件,从形变的角度分析弹力的方向,合力冲量的方向应该是什么方向?
通过这样的比较,同学们将发现:合力冲量的方向与动量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使动量定理的矢量性这个难点具体化和逐渐明朗化。
为了进一步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继续研究第一节中“思考与讨论”题。思考与讨论:
例2:一个质量为0.2kg的钢球,以2m/s的速度斜射到坚硬的大理石板上,入射的角度为45°,碰撞后被斜着弹出,弹出的角度也是45°,速度仍为2m/s。
问题:除了能应用平行四边形分析撞击过程中的动量的变化的方向,能否根据动量定理来分析小球动量的变化?
有上节课的基础,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能够判断动量变化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根据弹力方向的判断,合冲量的方向也在这个方向上。为了使问题形象化,准备了一个小动画,以显示撞击的过程中小球的形变,以明确小球受到的弹力的方向,进而显示合冲量的方向。以此深入地体会动量定理的表达式是一个矢量式。整个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避免了老师的“一言堂”,做到了“老师搭台,学生唱戏”,在课堂上增强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氛围。
神州5号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是中国航天技术的又一个里程碑。通过录像和图片,让同学们围绕动量定理,来分析神州五号如何采取一系列措施实现软着陆的。当同学们发现自己能够用新知识解决如此惊天动地的伟大创举时,必然热血沸腾,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他们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至此,这一节课的学习基本结束,老师根据板书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动量定理的内容,留作业: 1.p123.3,4。
2.科技小论文:围绕2003年4月7日世界卫生日的主题“道路安全”观察在汽车和摩托车等交通工具中,都有什么样的安全措施,应用你学习的知识,尤其是动量定理加以分析。实现从物理到生活,从理论到实践。
第四篇:幼教说课案例
《七彩羽毛》 ——大班综合活动说课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星儿凝眸,可以做母亲的项饰;月儿微笑,可以做玩耍的圆球;清风歌唱,娱人心魂;好花轻舞,招人做伴。这些都是想象。让孩子们在幼年就陶醉于想象的世界,他们将受益一生。”这是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名言。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地选择一些能给孩子们提供想象平台的活动。《七彩羽毛》就比较有代表性,这就是我今天的说课内容。下面我就这一活动,谈一谈粗浅的见解。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大班省编教材《有趣的动物》这一主题的生成课程,它是一篇童话故事。作品借助了形象化的拟人手法,描述了一只小猫救助小鸟,小鸟被救后变成神鸟,并以三根七彩羽毛作为爱心回报的故事。故事形象鲜明,构思独特,富含教育意义。
我认为教材有死有活,而《七彩羽毛》故事情节简单,为孩子提供想象的空间很大,在分析故事内容的过程是中,我发现小猫——这一主人公的形象不够生动,不具备感染力。经过我的深思熟虑,我大胆地将这一主人公改为了蓝猫,我认为小猫仅仅是一个动物,而蓝猫则是人类赋予它灵性的动物,它会富有创造性地解决一些问题,升华情感,而且蓝猫这一形象脍炙人口,深为孩子们熟知和喜爱,它神通广大,有血有肉,极富爱心,是大自然保护使者,更有利于引起孩子们的情感共鸣,并站在蓝猫的角度进行创造性的思维。
依据:大班的幼儿经过小班、中班的发展,语言表达较为清晰完整,语言的表现力和思维创造力有了相当的基础。所以,故事适合大班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同时,他们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私心重,而故事对他们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使他们有一些小小的感动,温暖感染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爱心,感化孩子们的行为,进而更好地提高他们分析评价事物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为充分发挥作品的感染力,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我围绕活动的具体内容对活动进行了社会、艺术、科学、语言等领域间的有机整合,使之互生互补,相互融合。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情感目标:鼓励幼儿轻松快乐地参与活动,感受主人公的爱心,并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 2.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和想象力,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力;
3.认知目标:知道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使幼儿萌发亲近自然、关爱生命的环保意识。
(三)重点难点
1.重点:鼓励幼儿轻松快乐地参与活动,感受主人公的爱心,并体验与人分享的快乐。
确立此重点的目的在于,培养孩子富有爱心,心中有他人,互助互爱,共同分享。这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
2.难点:提高幼儿尝试分析评价事物的能力。
确立此难点的依据在于,大班幼儿分析评价事物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四)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录有流水声和鸟叫声的磁带、神鸟的礼物。
二、教法学法
(一)教法
在新的语言教育观念下,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如何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愉快学习和交流的非竞争氛围。本次教学活动着重运用尝试教学法,不强求孩子们的尝试结果,而重视尝试的过程。这就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具体地讲就是“三前三后”,幼儿在前、教师在后;问题在前、结论在后;尝试在前、分析在后。英国大诗人莎士比亚说过“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尝试是创造的前提,从小鼓励孩子们试着想一想、说一说,长此以往,逐步形成一种敢于探索的精神。兴趣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动力,尝试教学法不失为一种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好方法。它能调动幼儿的情绪,使之跃跃欲试,情绪高涨,从探索尝试、思维尝试到语言尝试,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激活孩子们的思路,拓展他们的想象,孩子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把天真烂漫的想象融入自己的生活经验之中,触发创新活动,表达自己独特的真实想法。此外,我还运用随机教学法:在活动中从幼儿言行举动中
敏感地捕捉可挖掘的、有价值的部分抓住每个稍纵即逝的时机,灵活的运用启发性语言引导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与教学活动一起飞翔,进行师幼间心灵的对话,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时顾及兴趣、态度和行为的培养,既有明确的重点,又相互渗透。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还运用了感观感知法、引导启发法、角色转换法,使教学活动变得丰富流畅,跌宕起伏,充满活力和魅力。
(二)学法
根据幼儿认知发展的特点,其学习时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幼儿主动探究,发现学习;
2、利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录音等多种手段,调动各种感官参与活动;
3、“发散思维,举一反三”。
三、教程设计及指导思想
教学程序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
(一)趣味导入、引出课题
(二)学习故事内容
(三)展开讨论、升华主题
(四)活动延伸
下面我就具体说一说:
第一部分,趣味导入、引出课题。
活动开始,播放一段音乐:潺潺的流水声和悠扬的古筝声。“你们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通过听觉刺激幼儿的思维和想象,美妙的画面立刻在孩子们的脑海时浮现,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我感觉是一条美丽的小溪„„”富有探索性的导题,紧紧抓住了孩子们的好奇心,鼓励他们试着想一想、说一说,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兴趣和热情,使师幼之间架起了一座勾通的桥梁。“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和你们想的一样吗?”孩子们带着问题寻找答案,为下一步教学作了铺垫。
第二部分,学习故事内容。在这一部分中,我始终将问题前置,由浅入深地激发孩子们尝试探索的欲望,通过讨论分析,学习故事内容,初步完成活动目标。
1、演示课件(图一)。教师惊讶地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的想象与画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孩子们以刺激和震撼,美与不美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孩子们各抒己见,试着阐明自己的观点:“我看到河里的鱼死了„„”教师要随即提出问题:“鱼儿为什么会死呀?„„你们喜欢到这种地方来玩吗?为什么?”
郭沫若老先生说过:“人的根本改变应当从儿童的情感教育、美的教育入手。”孩子是环境中的一分子,他与动植物间有着天然的情感联系,如同关爱自己一样关爱着一颗草、一朵花、一只小动物„„。教师运用一连串的发散性的问题,从情入手,带着爱心与同情心,引导幼儿从自身已有的经验中初步感受人与环境、动植物与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激发孩子珍爱生命、关爱环境的情感,萌发初步环保意识,为实现认知目标埋下伏笔。
点击课件,“有一位大家熟悉的老朋友来到这里,他的感觉怎么样呢?”当孩子们看到蓝猫就如同见到了久违的老朋友欢跃起来,继而活跃课堂气氛。
2、演示课件(图二)。提问:“突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小鸟为什么会从空中掉下来?”
教师带给孩子一个思考空间很大的问题,启发孩子思考可能会出现的原因,去寻找很多的答案。孩子们思路开阔,思维敏捷。“可能飞累了;可能被猎人打伤了„„”
这时,我就认真地倾听,因为“倾听”是和孩子们有效勾通的前提,不要用自己的主观意念去打扰孩子,应该做一个忠实的听众,去聆听源自孩子们内心的感受,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给孩子一种家庭式的温暖,一种充满支持、接纳、肯定、鼓励的环境。用“有这种可能!真的会这样!你想得很有趣!你想的和别人不同!„„”等语言传递给孩子赞许、欣赏、接纳、鼓励、分享和推进的信息,激发孩子们创新思维的兴趣,并且愿意、愉快、轻松地说出自己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的见解。
3、演示课件(图三)。“蓝猫看到了会怎么做?怎么说?”这一扩展性的问题,又一次激起了孩子们创造性思维的波澜。问题就像火把,孩子们的热情和想象就像火苗,如何点燃孩子们想象的火苗,使其激情地燃烧?怎样使火把燃烧地更充分,时间更持久一些,就此需要我们给孩子提供一个有氧的空间,一个思维与语言尝试的空间,他们就可淋漓尽致地表现。孩子们把自己假设为蓝猫,收获了丰富多彩的答案。
点击演示课件,鼓励孩子们用较为准确的词汇描述蓝猫的行为,我就随机教育,使孩子们体验到被别人关爱的幸福。
4、演示课件(图四)。小鸟被救了,它张开翅膀飞了起来。它会怎样感谢蓝猫?孩子们又一次站在神鸟的角度,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想象。但是,我在这里要着重说的是,有时孩子们讲的也许是天马行空般地无稽之谈,我没有否定他们的说法,而是接纳孩子们的不同意见,尊重他们的想法,允许他们表现,不仅专注地倾听,还以微笑和点头鼓励,“让我们再听听别人的想法”。
5、演示课件(图五)。创想蓝猫会用三根七彩羽毛实现哪三个美好心愿?在这一环节我运用了分组讨论的方法,这时孩子们的思维有了一定的定式,用展开讨论的方法开阔思路,教师深入到讨论中,和孩子们共同构建成一个多向、立体的勾通网络。孩子们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帮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灵感,新颖独特的想法再次产生。
6、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蓝猫到底实现了哪三个心愿。
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并不是将孩子的思维限定于自己设计的框架之中。目的在于用蓝猫的行为去启迪感染孩子。蓝猫并没有为自己做些什么,而是借助于神鸟的力量改变了这里的环境,使大家共同拥有美好的生活,分享到互相关爱有快乐。到这里,本次活动的情感目标已初步实现,并为下一步的教学作好铺垫。
7、启发孩子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归纳故事名称。请孩子们自由地互相试着讲一讲故事,之后再请个别孩子给大家讲一讲,我配合演示全部课件内容。并不是教师在“穿针引线”,而是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思维将“珠子”穿连起来,所以我在课件设计中使用了多项链接,增强人机交互的功能。第三部分、展开讨论,升华主题
(一)展开讨论
借以提问“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
这段讨论抓住重点,既对教学起梳理作用,又帮助孩子提高了分析问题、评价事物的能力,突破了本节活动的难点。
(二)升华主题 借以提问:“假如你得到一片七彩羽毛,你想实现什么心愿?”
使孩子思维活动掀起新高潮,教师要善于挖掘孩子们的不同想法,随机教育和鼓励,升华孩子的情感,完成本节课的情感目标。第四部分:延伸活动
播放录音,伴随着悠扬的乐声,满载着孩子们愿望,我在这为孩子们设计了一个特殊的情节,当老师打开神鸟的“礼物”,纷纷扬扬的羽毛飘然而至,七彩羽毛,赤、橙、黄、绿、青、蓝、紫,孩子们手捧一片片羽毛,互相诉说着从心底迸发出的心愿,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惊喜和满足,他们送出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对他人的关爱和情感的分享,使他们的情感进一步的升华。
“我们一想起新鲜、纯净、清爽、沁人心脾的空气,一定会想到酣畅淋漓地深吸一口”,我设计的这个活动就为孩子们提供了这种“新鲜、纯净、清爽、沁人心脾的空气”,一种爱的氛围、想象的氛围,孩子们始终在一个自然、放松、愉悦的情绪下活动,在彩色的世界里编织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当他们那份至真至爱的情感表露出来的时候,我们已感受到童心世界的那份纯真、无邪。相信我们会收获孩子们一个个绚丽的七彩人生。
我的说课内容全部结束,请领导和老师们多提宝贵意见,批评指正。
Ⅱ
大班语言活动说课:故事《伞树》
我非常欣赏特级教师应彩云的一句话:“孩子是天,我是云,让我以云的身份进入天。”我与应老师的心愿一样,很想让属于孩子的那片天更广阔、更气象万千!努力从孩子的灵魂出发去理解孩子,从孩子的认识角度来建构教育。以此我设计了今天说课的内容:大班语言活动《伞树》,它是省编教材《下雨了》这一主题中的一则动人的童话故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作品运用朴素的语言,以孩子喜闻乐见的童话形式描述了一个触动人们心灵的爱心故事,展示了人世间最珍贵最纯朴的伙伴之情,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它将爱的教育具体化、形象化,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故事中情节的冲突,给孩子们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具有较强的可创性;同时还具有独特的意境美,具有较高的艺术性。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大班的孩子们经过小班、中班的发展,语言表达较为清晰完整,语言的表现力和思维创造力有了相当的基础。所以,本故事适合大班孩子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特点。同时,他们多为独生子女,以自我为中心,私心重,而故事对他们有一种潜移默化的浸润作用,使他们有一些小小的感动,温暖感染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爱心,感化他们的行为,使其知、情、意、行得到和谐统一发展。
3、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故事角色的心理变化,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2)能力目标:能用表情、言语等方式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3)知识目标:引导幼儿理解故事的情节和内容。
依据:目标的制定是基于新《纲要》对幼儿情感发展的重视及作品本身的特点,考虑到大班孩子当前的言语能力、知识水平和发展趋势而制定的。
4、重点和难点
1)重点: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及情节变化,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依据:是根据新《纲要》对幼儿情感发展的要求和幼儿本身言语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
2)难点:围绕“雨中借伞”过程中小熊心理变化及行为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帮助别人和接受别人帮助都是同样快乐和幸福的。
依据:爱是一种情感,看不见,摸不着,是抽象的,而幼儿的思维具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理解爱的情感对于幼儿思维活动具有一定难度。
5、活动准备
1)课前丰富有关伞的知识,及一些特殊性能的伞 2)活动课件及游戏音乐
依据:前期知识经验的贮备为幼儿进行本次活动搭建了一个创造性的知识平台,生动有趣的课件使整个教学活动发挥出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说教法
1、启发提问法
引导幼儿愉快地进行心智活动,提供给孩子一个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空间。
2、情境探索法
幼儿根据故事情节的推移而展开创造性的想象与表达。
3、整体讲述法
之所以保留这种看似传统的教学法,目的在于使幼儿完整地感受故事的意境美、艺术美。
三、说学法
1、发现学习法
幼儿学会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表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2、运用多种感官学习法
幼儿通过看、听、想、说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使知、情、意、行和谐统一发展。
四、说活动过程
在活动设计中,遵循幼儿认知情感发展的规律,以“情境导入——爱心帮助——启发探索——情感迁移”为活动流程,达到爱心情感的升华。创设情节
导入课题 播放课件提问:一天,(远处有小熊的家)小兔和小松鼠在做什么?听,什么声音?(雨声)看,天气怎么了?
依据:“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了一半”,运用情节的变化唤起孩子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启发他们思维,使其进入学习的情境,为下一环节做了良好的铺垫。
(一)启发探索
创新表达
1、情境探索,引发思维。
(播课件)提问:雨下大了,小兔和小松鼠要回家,他们想什么办法呢?他们会对小熊怎么说?小熊的伞,他们能拿动吗?为什么?小熊又会怎么做呢?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设置问题情境激起孩子们探究的愿望,就像进行抛接球游戏,老师向孩子抛过球,孩子接过并抛还给老师。正是在这一抛一推的回应中,主题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幼儿也逬发出了更多的能量和创造力,孩子们会为自己的新发现欣喜、激动,为悬念解开而兴奋。
2、发散思维,感知描述
(播课件)提问:小熊会想出什么奇妙的主意?(扩散思维)播放课件,出现伞树,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幼儿用自己的言语描述看到的伞树)
这里,运用启发式提问法,启发孩子尽情讨论,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了一个言语表达的机会,孩子们各抒己见,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帮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灵感,作为教师悉心守护孩子们那珍贵的童心与童真,因为童心会让我们变得透明,童真会让我们变得快乐,所以要真诚地做一名忠实的听众,去聆听源自孩子们内心的感受,用心走进孩子的世界,给孩子一种家庭式的温暖,用“有这种可能!你想得很有趣!你想的和别人不同!„„”传递出一种充满支持、接纳、肯定、鼓励的信息。而这时伞树的出现,一是再次激起了幼儿强烈的学习兴趣,二是促进了大班幼儿言语的发展,这是因为语言教育活动应回归语言的本真,使其成为有感而发,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
3、扩散想象、举一反三。
(播课件)提问:又下雨了,小动物们来借伞,他们会选择一把适合自己的什么样的伞呢?为什么?
在这里运用发现学习法,将科学、语言活动有机结合,既能根据伞的图案、大小等外在特点选择,又鼓励孩子们创新思维,放飞他们的思想,教师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孩子们的灵感,迸发出最奇妙、最富灵性的智慧火花。即使是瞬间的,也是灿烂的;即使是粗浅的,也是可贵的。同时教师巧妙地运用随机的语言传递给孩子赞许、欣赏、接纳、分享的信息,鼓励他们愿意、愉快、轻松地说出自己独具匠心、别出心裁的见解。
4、体验角色,挖掘内心。
提问:小动物们借到最适合自己的伞,会怎么样呢?小熊会有什么感受呢?
这段讨论抓住重点,既对教学起梳理作用,又帮助孩子提高了分析问题、评价事物的能力,使孩子初步体验到帮助别人和被帮助同样快乐。
(三)强化认知
概括评价
1、深情讲述
整体感知
教师真正融入作品的情感世界,声情并茂地完整讲述故事,这时教学气氛静到极致。
依据:教师动情地讲述,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使幼儿整体感知故事的内容及意境。
2、梳理思维
内容概括
这个环节通过让孩子们给故事取名字,使他们对已有的认知、情感、思维过程进行梳理、概括。这里老师不干预,不归一,充分尊重孩子们的意见。
3、挖掘内涵
升华主题
提问:你最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进而深入讨论:在故事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小熊帮助别人?
这里运用讨论法,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道德审美标准进行分析判断,畅所欲言,在说中思、思中学,凝理注情,动人心灵,使其思维活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使教学活动起伏不断,扣人心弦、精彩无限!孩子体验到帮助别人和被帮助同样快乐,“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突破了本节活动的难点。
(四)经验扩展
情感迁移
提问:下雨天,如果你碰到没带伞的老爷爷老奶奶或者盲人叔叔,你会怎样做?你会帮他选择一把什么特殊的伞呢?进而讨论当别人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
在此环节中,他们想象出各种性能奇妙的伞,如,太阳能伞、遥控伞、车椅伞等等,满足不同人的需要,孩子们的整个意识处于异常“觉醒”和高度兴奋状态,有力地激发孩子们“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
依据:此环节,运用问题启发法、讨论法,再次带孩子们进入一种爱的氛围、想象的氛围,孩子们在一个自然、放松、愉悦的情绪下活动,编织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使他们在认知情感的基础上向行为培养进行过渡,使其从故事角度向实际生活延伸,体验到关爱他人的快乐,完成学习的迁移。
(五)寓教于乐
快乐体验
这里设计了一个“爱心伞”的游戏,游戏是这样的:在音乐声中,孩子两人一组,一个说:“哗哗哗,下雨啦,我是小青蛙”,另一个说:“送你一把荷叶伞,”“呱呱呱!谢谢啦!”交替进行,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任意选择模仿动物。
依据:通过生生互动、师幼互动,使整个活动动静结合、起伏有致。课堂气氛达到高潮,较好地解决本活动的重点。使教者欣然,学者释然,观者自然。
(六)演透勿绝
活动延伸
在教室中布置一个“爱心伞”的区域,课后组织幼儿制作小伞。
依据:教学活动如同演戏,讲究演透则不演绝。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心感悟孩子们,多为他们水晶般透明的心注入一些激情,使孩子们多一些体验,多一些憧憬,努力追求教育至于儿童最高境界——一份理解、一份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宝藏一样去发现,开发孩子们的潜能,让教育的过程淋漓尽致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儿童的挚爱!让我们用心灵培育心灵,用人格感化人格,用爱心唤起爱心!相信我们会收获孩子们一个个绚丽的七彩人生。
Ⅲ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常用的标志》说课稿
一、设计意图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的这种兴趣及好奇。正是我们向幼儿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想想力、创造力,本次活动综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段,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难点是: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
二、活动目标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教学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兴,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
2、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准备: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种标志,并想办法通过查询、查资料等办法理解标志的意图。(可通过照图片、图标、网上等办法收集各种图标)。
2、教具、学具准备:为体现学具、教具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在本次活动中,要求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补充。同时为幼儿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笔等制作用品等。
教具的提供主要有:各种标志的卡片,有代表性的录像片断,如:禁令标志: 禁止通行、禁止进入、禁止鸣喇叭、禁止停车、、警告标志: 注意危险、交叉路口、铁路道口、、军人的标志、电视台得标志等
3、心理环境准备:为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置一块展览版,把幼儿找到的标志拿到幼儿园放在展览版上进行展示。
四、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寻找标志――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标志小游戏――讨论设计图标――制作图标――”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创造力。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环节:带来幼儿观看展览版,“请小朋友看看展览版上都是什么”?将幼儿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此环节在1分钟以内。
第二环节: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部分是重点,需8钟左右。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个环节: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需4分钟左右,教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这环节是难点。
在游戏中幼儿对常见标志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并保持了浓厚的持续探究的愿望,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第四个环节:过渡环节,需1分钟,讨论设计图标,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同时把幼儿引到坐位上。
第五个环节:结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幼儿自选材料,尝试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创造、设计常用图标。如:班标、卫生间标志、园长室标志、厨房标志、节约用水标志、活动区标志等。
多元智能理论提示我们:要发展智能优势,开发智能弱势,要面向一个又一个不同的,有差异的幼儿,采用不同的方式,适合不同的孩子,在这里,我们让孩子按自己对标志的认识,体验创造和设计常用图标。教师始终参与与幼儿的活动,及时地给予支持、引导、帮助。孩子们在玩中学、做中学,他们相互交流、相互协商、创造性、动手能力、由次也增强了。这部分也是重点,需10分钟左右。
结束部分:1-2分钟。幼儿设计后大家分享。并把标志贴到相应的地方。由此得到升华。
五、评析
活动设计的各个环节都以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达到了大班所设定的活动目标,并且教师没有把活动仅仅视为过去心目中上课,而是将教育真实地渗透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不难想像,如此的师生互动,对孩子,对教师都会是自然的,毫无压力的。
Ⅳ 大班音乐欣赏《野蜂飞舞》说课稿
一. 领悟教材,把握重点。
本次活动的内容是一首名为《野蜂飞舞》的世界名曲。
(一)学习目标
1.认知目标:主要是通过让幼儿欣赏,启发他们感受乐曲中高低,强弱音的变化 2.能力目标: 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 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让幼儿充分体验在音乐活动中合作的快乐。
(二)教学的重点
以多种形式调动幼儿积极参与活动,更好的理解音乐内容,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现力。(三)教学的难点:
让幼儿感受乐曲中高低强弱音的变化。(四)教学准备:野蜂的图片,音乐。
二. 精选教法,让幼儿在愉快中学习。
高尔基说过:“在听赏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为了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我采用了“借助动觉,展示听觉体验”的方法。动包括了:动口回答问题,动脑想象意境形
象,动体态模仿野蜂飞舞最终使幼儿理解音乐,感受乐曲中高低强弱音的变化,这是使幼儿从感受音乐到理解音乐的手段,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多种形式调动幼儿的感知参与运用于整个教学过程,使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教学,并获得独特的感受。
三. 暗授学法:
由于幼儿的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好动,愿意表现自我,所以采用了听,想,说,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使幼儿心理得到满足,并能让幼儿充分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四. 巧设程序。
1. 介绍野蜂,引出课题,从而调动幼儿已有经验,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2. 完整的欣赏音乐,让幼儿初步的感知并了解音乐内容。
3. 幼儿进行猜想。一来可以了解幼儿对音乐的理解程度,二来可以引导幼儿更好的感受乐曲。4. 感受乐曲中高低,强弱音的变化。通过引导让幼儿在不自觉中知道了高低,强弱音的不同。5. 集体分组合作表演。通过不同的表演形式,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让他们更好地感受乐曲,同时,让幼儿体验了合作的快乐。
6. 猜乐曲的名字。可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7. 听放松音乐做动作,结束活动。此环节是让幼儿缓解一下紧张的心情。
五、感悟与反思: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标准的事实,具备人本思想的教育理念,自由活泼的教学方式,为我们教师开启了一片教育新天地。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课堂教学游戏化”的教学理念,让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通过师幼之间,幼儿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使幼儿在饶有趣味和充满感情的情境中轻松愉快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审美能力,主动获得感受与鉴赏、表演等多方面的艺术能力,从而提升幼儿的审美观。
Ⅴ
大班综合活动《动物过冬》说课稿
一、说教材
动物是孩子们乐于观察的对象,各种动物的不同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常会引发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冬天到了,人们穿上了厚厚的冬装,动物们不怕冷吗?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呢?在进行主题活动《动物,我们的朋友》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我以“动物过冬”为切入吕,激发幼儿对动物的探索欲望,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大班幼儿对动物的特征、生活习性等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根据大班幼儿发展水平和幼儿学习科学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动物不同于人类的过冬方式,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2.情感目标:激发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满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儿爱护动物的积极情感。
根据《纲要》中科学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幼儿教育已有经验水平,我认为本次活动的 重点难点:让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以及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我利用多媒体教学及启发性提问,让幼儿主动探究,从而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使活动的难点得以有效的突破。
结合本次活动目标,我做了以下准备:
1、幼儿已有过冬的经验。
2、和家长一起收集动物过冬的图书、资料。
3、动物过冬的课件。
4、操作卡四张,动物图片若干,自制拼图四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电教法、讨论法、观察法、启发提问法等,这些方法的应用,克服了教师传统的说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儿,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快乐中习得经验,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乐于探索的习惯。
三、说活动过程
1、以音乐活动引题:小朋友们,冬天到了,天气真冷啊,让我们一起来做做运动,暖和暖和身体吧!这种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旨在营造和谐、愉悦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增加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我们可以通过做运动等方式抵御寒冷,那么动物朋友是如何度过寒冷的冬天呢?
2、出示课件,让幼儿自主学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
提问:里面介绍了哪些动物?幼儿回答后点出课件。提问:它们是怎样过冬的?幼儿根据课件内容回答并对其相应的过冬方式进行归类。如蚂蚁和蜜蜂一样是通过储存粮食躲藏在洞里过冬的。幼儿思维离不开具体的事物形象,借助多媒体的形、色、景等多种优势,直观形象的帮助了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激发了幼儿探索动物生活的兴趣,从而也了解了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季节的关系。
3、幼儿再次通过课件加深对动物过冬方式的理解后,出示操作卡让幼儿说出其对应过冬方式的动物。正如新《纲要》所指出:“语言教育应该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本环节通过操作卡的出现,不仅能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而且加深对动物不同过冬方式的了解,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目标。
四、游戏互动:我也来当小动物
1、学一学:教师出示操作卡,幼儿自主创编动作来表现其过冬的方式。
2、幼儿手持动物图片,找到动物过冬方式相似的伙伴后,送他们到过冬的地方。
这样的游戏,不但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体现了幼儿合作的精神,而且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五、活动延伸
至此我的说课内容全部结束,恳请各位领导、专家不吝赐教。
第五篇:说课标说教材案例
说课标说教材案例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的内容.我们知道,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作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只有准确的把握课程标准,灵活地驾驭教材,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今天,我将结合我的教学实践,从课程标准,教材特色,教学建议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
课程标准
总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总目标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根据课程总目标,学段目标,本册教材所呈现的内容标准有:
1.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知道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行政区划,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
2.了解我国的自然概况,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进民族团结.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差异,探究这些差异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
3.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
4.知道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屈辱和危害,知道中国人民,尤其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救亡图存的抗争事例,爱戴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5.知道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加深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
本单元的内容标准是:
1、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初步学会阅读简单的史料,初步具有对所掌握的史料进行简单的探究,概括和归纳能力,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
3、了解一些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和传说,知道四大发明的内容,知道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和文化在世界的领先位置以及它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作用,知道孔子、孙武、郭守敬、李时珍等文化伟人的主要成就及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二
教 材 特 色
教材特色是我今天要进行阐述的第二个方面,下面我将结合教材的编写特点,编排体例,内容结构,知识与技能的立体式整合来谈一谈我对本册教材的理解.1编写特点
本学期本教材与从前使用的思想品德教科书和社会教科书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教科书内容的构成方式,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需要和不断扩大的认知范围,用社会关系、社会活动、社会环境三条主线,贯穿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祖国和世界六个不同范畴,并使六个范畴形成彼此互动的关系,采用主题构建的方式使他们浑然一体,又根据各年级学生社会视野和认知水平的不同特点,在知识选择方面有所侧重。本册教材在设计上力求贴近儿童的生活经验,贴近现实社会,将品德教育的内容与儿童的社会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内容组织和呈现方式上更多地从学生使用教科书的实际出发,尽可能地兼顾处于不同地去和生活环境的儿童的需要,同时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了具体的方式和空间。
为了使学生能够获得真实的感受,启发儿童思考,教材中采用了大量真实反映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照片和图画,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为了使学生能够获得亲近感,参与到活动中来,教科书中的文字,采用了以第一人称为主的行文方式,同时教材中还设计了几个主要人物:女孩小文,妞妞,男孩乐乐,虎子,豆博士,还有一名女教师和男教师,还有豆博士。其中豆博士及所引文字的作用比较灵活多样,有时是拓展性的问题,有时是两课之间的承上启下。
为了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和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欲望,同时也为教师设计活动提供思路,除了出示一些标示图外,还在各单元前或中间,通过大幅图画展示了各种活动场面或学习成果的范例。
为了引导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教材首页设计了8个标识,它们是调查,体验,阅读,探究,讨论,资料,发表,制作。从而为学生多样化学习活动的选择提供了很好的依据。与以往教材不同的亮点是贯穿全册的年表的展示,它帮助学生增强历史感,形象清楚的表明了公元纪年的作用,使学生轻松学会使用公元纪年的方法。
2编排体例
本册品德与社会教材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编写,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入手,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每个单元体例相同,都是按照“单元——主题——小课题”的框架进行设计。教科书目录页出示单元和主题的名称。由于主题性质及大小有所不同,某些主题再分解为小课题,小课题名称在教科书中用两条横线加文字表明。
3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安排了三个单元:
第一单元“寻根问祖”
第二单元“可爱的祖国”
第三单元“我们同有一个家”
4知识和技能的立体式整合 横向整合
第一单元共有三个课题:
1、文明的曙光
2、伟大的发明
3、杰出的智者
“文明的曙光”作为教材的起始课题,图文并茂的展示出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于历史。知道一些有关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如:愚公移山、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九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质,激发我们作为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的民族自豪感。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历史感,知道并学会使用公元纪年的方法,感受历史与自己的密切联系。
“伟大的发明”此课题的内容是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教材生动地展示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伟大之处,当时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设计的各种体验活动便利易行,帮助学生感受认识到四大发明的伟大意义,认识中华民族对世界闻名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
“杰出的智者”是在前面揭示中国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居于世界的前列的基础上,安排的一组中国古代杰出的历史人物,思想家孔子、军事家孙武、天文学家张衡、数学家祖冲之、科学奇才郭守敬、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使学生知道他们的主要成就,了解他们的生平,从而萌发敬仰之情。
纵向整合北师大版品德与社会教材,都是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所呈现的结构进行统一安排的,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以由近及远的社会生活范围构成社会标准的框架,低年级以儿童熟悉的生活展开;中年级以家庭、学校、社区为主,高年级以家乡、祖国和世界为主。总体上按照“同心圆不断扩大”的方式进行组织的: “我在成长”、“我与家庭”、“我的家乡”(社区)、“我是中国人”、“走进世界”。六个模块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不同在各个年级累积递进,螺旋上升。三 教 学 建 议
教学建议是我今天要进行阐述的第三个方面。
一、活动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全面地把握目标,灵活多样的设计各种教学活动,才能让孩子们爱学品德与社会课,乐学品德与社会课。实践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运用恰当的学习方式,把握课程目标
教学《“文明之母”——印刷术》一课时,为使学生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我鼓励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优越性显而易见。在体验学习中,各小组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中任选一种印刷方式,任选要印刷的文字。在体验雕版印刷过程中,学生用准备好的曲别针或钥匙在长条肥皂平滑的一面刻字,其它的组员帮助涂印油,铺纸,印刷。
在体验活字印刷过程中,学生把3厘米见方的肥皂块当做活字,分别刻上不同的字,然后涂印油,铺纸,印刷。通过这一对比体验活动,学生更清楚了解了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上的又一场革命,理解毕昇在前人基础上的伟大发明。亲自体验这场技术革命的伟大意义。
2创造使用教材 ,丰富生活经验
《火药的发明》一课,为了让学生理解火药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同时了解火药也增加了战争的危害。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面进行辩论。引导学生认识火药的确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但由于火药是一把双刃剑,火药的消极意义也是明显的,尤其是被用于战争。
l)4`[l#W1 3宽泛选择素材,拓展学习空间
教学《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时,我想有关我国古代的神话和传说是十分丰富的,学生通常会知道一些,但大多未必认真思考过其中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尤其是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和表述,而且本课内容是很好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素材,因此我安排两课时召开故事会,鼓励学生交流讨论本组搜集的神话和传说,并让他们谈谈从哪里找到的,是什么内容,我将事先准备好的书籍发给各小组阅读,并做好向全班介绍的准备。让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展示的机会,对在故事会中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
二、评价建议:
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灵活多样的语言和方式给予学生及时、恰当的评价,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教学实效,促进道德内化,是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
评价可遵循三个结合。
1、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
定量评价是目前教学评价中使用最广泛的评价方式,如采用的客观性考试等方式。这种考试方式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定性评价则是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性评价。如教师的评语、成长记录袋评价。
在上个学期的期末考评中,将平时的考查及期末检测考试成绩按一定比例算出综合成绩,我就将评价表设计成了 “等级+评语”形式:这种形式的呈现既体现了定量的评价,又有定性的评价,对学生一个学期的表现有一个全面的,动态的描述。
2、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既要肯定学生的成功与进步,又要及时鲜明地指出学生存在的不知与错误,让学生清醒,正确地认识自我,进而改进自我,完善自我,促进自身发展。不仅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对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创新精神、合作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进行评价,上完《伟大的发明》一课后,我就设计了这样评价表格:让孩子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教师就要引导大家看到别人的长处、优点,其次才是不足。这样做不仅能培养学生对事物一分为二的观点,而且也能教育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不断进步。可以根据表格中所得的笑脸的颗数进行评价,也可以使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评价。这样一个学期坚持下来,不仅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更照顾到了让每个孩子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3、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对学生的评价不能仅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学生在活动中是否付出了努力,是否将自己把的良好品行付诸于行动中,是否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自己的生活的积极体验,是否能将活动中获得的品德、知识、能力自觉地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这些是品德与社会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如每学期期末检测考试中诸如“下面的事,你每天都做到了吗?相信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做到了就给自己画一个笑脸,评价贵在真诚。
当然,教师的眼神、表情、手势这些无声评价也非常重要。课上我对专心听讲的学生,用温和的面容,平等的眼神去观望,使学生感到气氛融洽,心态轻松;对走神的同学,我要用严肃的目光注视,给学生以警示,使之集中精力;对回答问题十分精彩的同学,我要用喜悦的目光,微笑的面容和赞扬的手势给予表扬;对思考、回答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我配合语言评价,用热情的眼神、暗示的手势来激励学生,使其能增强自信心。
总之,通过教学评价,让每一个学生时时建立自信,人人有向上的追求,天天有奋斗的目标,常常有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从自我体验中主动、全面地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作为一名品德与社会课教师在课程实施的过程当中,如何有效地,充分地利用与开发各种课程资源,对于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师,尤为重要,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最大限度地利用校内资源
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学中,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教材,充分挖掘教材。可以搜集和利用与教科书相关的其他书籍,根据学生的情况去生成主题。也可以发挥多彩的人力资源,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人士都是课程的资源。在教学《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一课时,我充分利用班内图书角和学校阅览室,鼓励学生大量阅读神话故事和历史故事书籍,班上小组搜集比赛阅读蔚然成风。
二、校外资源的开发势在必行
校外资源可以是博物馆、教育基地、图书馆、展览馆、科技馆;也可以是工厂、农村、社区等广泛的社会资源;更可以是作用非凡的网络资源以及诸如乡土资源在内的丰富的自然资源,范围相当广泛。
如果说我们教师是躬耕于百花园中的园丁,那么,品德与社会课堂恰似一缕花香,沁人心脾,幽远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