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景远程教育先进事迹汇报材料
兢兢业业工作 实实在在办事 ——记辛村镇西和仁村远程教育管理员王景先进事迹材料
王景,女,生于1984年3月,中共党员,现任辛村镇西和仁村村主任助理。自从担任村内远程教育管理员以来她就深深懂得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形势下“让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让农民长期的实惠”的创新载体,是用先进文化武装农村党员干部、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并造福广大农民群众的一件大事。
一、认真制定计划,高质量开展远教工作
受过高等教育,具有本科学历的她,凭着对远程教育事业的热爱,努力按照站点管理员的要求,高标准、高起点地充实自己,在原有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认真参加站点管理员系统培训,抽出时间进行自学,不断提高自己这方面的业务知识。
她根据远程教育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农村实际,制订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对本站点的教育培训的内容、时间安排及组织管理办法等,提出了明确要求,对本站点的农村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规定了“必修课”和“选修课”。她每月组织的集中学习从未少于3次。
王景还按照农村产业结构和党员群众年龄、文化、从业特点及生活习惯,采取了划分不同小组等有效办法,把组织集体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结合起来,有效提高了站点利用率,增强学习培训的效果。她尤其关注老党员干部的生活,播放他们喜爱的戏曲节目,组织他们进行征文、象棋、书法等比赛,真正做到了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享。
积极的创新,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丰硕的的成果。西和仁村远程教育站点开通以来,王景所负责的终端接收建设、管理和学用等项工作在每次考评中均名列前茅,终端接收站点作用发挥明显,现代远程教育成果显著。她所在站点的党员干部和群众对站点远程教育工作满意率和村管理员满意率(问卷测评)均在98%以上。
二、重视学习与实践结合,丰富村民生活,提高经济收入
王景怀着“要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丰富人脑子,鼓起钱袋子”的信念,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终端站点作为信息平台、教育手段、知识洼地的优势特点,主动在提高群众素质上下工夫,在推进全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上下工夫,重视学习与实践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通过利用远程教育各项设施,组织村民收看电教片、种养殖专题片等媒体节目,极大的扩大群众视野,丰富娱乐了群众生活,使群众不出村就能学到自己所需的知识。村民薛海顺从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上得知养殖可以致富,于是试着搞起了养鸡厂,仅仅一年的时间便富了起来。
三、做好“三员”,深得民心
对待远程教育工作,她做到了尽职尽责。成为优秀的播放员、讲解员、宣传员,赢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
(一)当好播放员。要当好一名优秀的播放员,就应该迎合群众需求,投其所好。她针对村里老年人喜爱听戏、看电影,她坚持每星期在村里播放戏曲、电影,受到村里老年人的一致好评;针对种植、养殖户,为他们播放种植、养殖节目,为他们提供知识、技术指导。
(二)干好讲解员。在学习过程中,遇见村民不懂的问题,虚心、耐心、细心讲解,对于她自己专业以外的,拿捏不定的问题,她会详细记录下来,查资料、问专家直到把问题弄懂,再给村民讲解。
(三)做好宣传员。首先宣传政策法律、法规,及时传达上级文件、会议指示精神,了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其次宣传知识、科技的重要性,指导帮助群众利用科技致富;第三宣传高质量生活,丰富群众文化、娱乐生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王景深知远程教育应用非一朝一夕之功,虽然现在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她感觉责任重大。在今后的工作中,她会不断的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网络媒体资源,努力提高自身水平,为党员群众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远教资源和设备真正达到“面向党员群众,走进党员群众,用于党员群众”的最终目的。
第二篇:王天景劳动模范先进事迹
王天景劳动模范先进事迹
王天景,1972年出生,1992年8月参加工作,1996年7月入党,现任马头镇党政办主任,1992年参加工作来,他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遵守职业道德,恪尽职守,把对农村基层工作的深深热爱贯穿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
对事业,王天景同志孜孜追求。作为党政办公室主任,统计站站长,工作可谓千头万绪,如何开好头、起好步,事关整个乡镇政府工作的开展,该同志深感工作压力大、担子重。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紧紧依靠主要领导和全体干部的支持,认真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讲究工作方法,着力提高领导艺术,强调团队工作精神,充分调动办公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事业心和责任感。多年来他以宽以待人、谦和忍让、豁达大度、责任不推、困难不让的精神为大家树立了楷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办公室和统计站的工作成绩显著,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赞誉。
对业务,该同志精益求精。他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对工作和事业总有一份拼命的执着。自跨进政府大门以来,该同志在工作上始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无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都非常注重学习,注重从书本上和实践中汲取知识营养,并把掌握到的业务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是镇党委、政府公认的业务能手,赢得了‚业务通‛的美誉。
对同事,他甘为人梯。‚与他相处时,你总会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这是许多与其接触过的人最直接的感受。
对工作,该同志严于律己。不管家庭责任有多么艰难繁重,他都默默扛着,从不让哪怕一丝一毫的家务影响工作。许多次,他病痛缠身,仍然坚守岗位;许多次,他年过八旬的老母亲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他早起晚睡,安置好母亲,然后准时走进办公室。为了保证各项工作的畅通运行,他竭力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他常常放弃休息时间,整日守在工作岗位上,过度的劳累,常使得他头晕眼花、疲惫不堪,但他义无反顾,在辛勤的工作中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了璀璨的光芒。
在镇政府工作的20年间,有多少个节假日、公休日,他是在工作中度过的,他数不清;20年间,不分白天黑夜,随叫随到地干了多少事,他说不清;20年间,他带过多少新手,将多少统计工作的门外汉培养成业务能手,他记不清。在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全面实施中,他组织全镇33名普查指导员和152名普查员全身心投入,真抓实干保进度,与同志们一同纷纷放弃国庆休假时间,起早摸黑地多次上门入户调查,不仅仔细填写摸底调查表,还认真的登记项目,扎实填写普查长表和短表填写工作,极端负责。
为了能确保按时按质的完成普查工作,王天景同志放弃了自己的周末休息时间,放弃了中秋与家人的团聚时间,把自己家里的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担只能交给了工作繁忙的爱人,舍小家顾大家,得到了家人的支持和理解。自从人口普查工作启动开始连续多日耗战工作至深夜,把全部精力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在普查中他以普查指导员的身份与普查员一道上门入户,坚持与同志们一道认真搜集的资料汇总、编排、绘制普查小区图、及时录入信息,还及时指导所包保的社区,了解当天的普查进度和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更新、调整各普查相关工作,积极探索研究普查工作方法,为普查人员在实际摸底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一一解答,及时帮助普查之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能解决的就地及时纠正,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联系上级部门,将正确的填表说明告诉普查员,有效避免工作失误,由于反复开会研究。反复做解释说明工作,他的嗓子也几乎说哑了,但还得忍着肩周炎发作的疼痛持续奔忙,保证了普查工作的效率。
在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中,他没日没夜地填表,组织各村深入实际,确保了每一组数据的含金量。寒冬腊月,他带领一班人,迎着刺骨的北风,踏着泥泞,每一眼机井,每一眼机井地进行定位。手被冻肿了,脚被冻烂了。没有与任何人提过。他对工作的认真劲,确保了数据采集的真实性。
为了工作,他淡忘了一切。他说:‚远离了火热的农村基层工作,我将无法平静;尽心尽责是我的本分,我已经习惯了忙忙碌碌的工作、紧紧张张的生活。‛
大德有大成。该同志先后被评为市级‚先进个人‛、统计工作‚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第三篇:远程教育先进事迹
远程教育传福音 农民致富梦成真
罗XX,男,42岁,初中文化,家住XXX乡XX村XX组。罗XX同志是一位善于摸索农村人出路,探索农业发展方向,善于利用现代远程教育丰富的信息资源,谋致富的新型农民。由于生活在农村,加上历史的原因,我乡一直处于贫穷、落后状态,经济发展非常缓慢,农民致富门路有限。但是不甘贫穷、落后的罗XX同志积极探索致富门路。他曾经在我乡龙泉村小煤窑挖过煤、在本村小砂石厂打过砂,但是这些都没有成就他的致富梦;也曾到外地打工,因为文化层次较低只能干一些建筑工地之内的粗重活儿,一心想致富的他也因此学习建筑装潢、装饰。但是一个打工者在没有背景、没有经济基础、没有人际关系的他又怎么能发展自己的事业呢?他的勤劳、上进、聪明并没有使自己的理想得以实现。2005年10月,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在XX乡全面启动,11月份各远教站点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安装和调试基本结束,进入了培训阶段。此时此刻的罗XX同志听到消息后,觉得自己施展抱负实现理想的时刻到了,毫不犹豫,积极参与到远程教育的培训中来,参加远程教育各类培训,学习各类科学文化知识、科学养殖、种植技术,了解国家政策,掌握市场行情等。罗XX同志通过刻苦努力的学习,初步掌握了科学养殖、种植等技术。在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养殖、种植相关优惠条件下,他通过在信用社贷款和亲戚朋友借钱等方式,办起了自己的养猪场。通过三年多的勤劳、努力、汗水实现自己的致富梦,成为了我村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学习致富的养殖示范户,也成为了一个对社会充满热情的致富带头人。当有人问到他的致富经的时候,他总是说如果不搞远程教育,农村、农业怎能发展,农民如何真正走上致富道路。
“远程教育是个宝,农民致富少不了”,提起远程教育,罗XX同志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一、远程教育给了他力量
几年来,罗XX同志在不断参加远程教育培训学习,在实践中摸索,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学养殖技术,他的养猪场规模在不断的扩大,自己也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养猪专业户。罗XX同志养猪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现有生猪存栏400头,其中能繁母猪56头,种公猪4头,肥猪130头,小猪210头,2007年出栏商品猪110头,产值21万元,获利10余万元,计划2008年出栏肥猪200头,出栏仔猪1500头,创纯利50余万元。
罗XX同志从事养殖业短短几个年头,从家庭养殖到规模化养殖,也走过一段曲折的路程,1985年,初中毕业的他,干过苦力,打过工,自己也像祖祖辈辈那样用原始的方法进行家庭养殖。但是,一年辛辛苦苦种植的粮食用来喂猪,根本就没有赚到什么钱,只不过是把粮食转换为猪肉罢了。2005年,参加了远程教育培训之后,他打起了科学养猪,创办养猪场的念头。但由于当时的猪源紧张,他到外地一次购回小猪30多头,因管理不善和缺乏技术,成活率不足70%,次年亏损1万多元,惨痛教训更激发了他求胜的欲望,通过深思熟虑,毅然决定探索学习兽医技术和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探索,开阔了视野,实现了规模化养殖。在他的倡导下,乡党委、政府、罗寨村委会大力支持和协调,协调土地1000平方米、贷养殖款10万余元,创办了罗寨村第一个养猪场,2006年下半年,罗XX猪场出栏商品猪50多头,毛收入10万余元。
在罗XX的带领和倡议下,罗寨村更多的农户加入到了养殖行业,罗寨村委会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程序免疫,统一采购原料,统一肥猪销售。2007年成立了XX乡养猪协会,参加养猪的农户发展到100余户,出栏肥猪1千多头,带动了XX乡养殖业的发展,该村也成了闻名的养猪专业村。
2007年,罗XX同志猪场规模不断扩大,养猪管理技术不断提高。同时还兴办起了生猪人工授精品种改良站,为本村提供生猪人工授精,还向全乡养殖户提供生猪人工授精服务,加快了全乡生猪品种改良的步伐,成为了XX乡养猪致富的带头人。
可他不安于现状。三年以来,共累计养殖生猪5000多头,产值100余万元,获利60多万元。2007年,“不安分”的他当了解到生猪行情渐渐高涨的消息后,便开始策划如何扩大规模,可一直苦于技术不精,信息闭塞,不敢盲目投资。一颗执著的心,一副军人的胸怀,在站点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罗XX同志眷眷以求,一位40出头的农民竟学会了在因特网站上查找、浏览信息资料,这不但进一步开阔了他的视野,而且进一步激活了他“不安分”的心,也更加坚定了他扩大养猪场规模的信心和决心。
二、远程教育给了他信心
曾经,罗XX同志在创业之路上也吃了不少苦头,为了解决养殖技术、防疫、选育、销售等问题,罗XX同志经常到大型养猪场当学徒、寻师拜友,而且还自费征订生猪饲养技术、免疫病虫防治、市场信息等相关书刊杂志自学,并且还亲自到市场进行生猪销售,这种方法既浪费时间又耗精力。在几年的养殖经历中,他一直渴望有更新更便捷的方式帮助他解决养殖技术和销售问题。在学校和村远程教育站点的帮助下,罗XX同志如获至宝,积极向远程教育空中课堂获宝,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养殖技术方法,了解市场行情,在足不出门的情况下,及时把握养殖业的发展动态。现在他通过远程教育(天、地、人)三网合一,了解信息,要求与他建立长久合作关系的销售商、养殖业主、养殖专家来信来访络绎不绝。
三、远程教育让他事业腾飞
自从得到远程教育站点帮助后,罗XX同志的养猪场规模一步步扩大,养殖技术也在不断的提高,今年他自行育种200余头,养殖场面积达4000平方米,目前各猪种生长良好,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在谈到今后的打算时,他准备进一步加强学习,充实自己,帮助邻里乡亲发展养殖业,建立联姻户,把周边村寨的养殖业进一步发展起来,把他们引进“远教”课堂,学习技术,把握“远教”机遇,解决种养殖业的在生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带动农民致富,把全乡建成农业转型化并进的现代小康乡,目前,在他的带领下,通过远程教育学技术,村里专业养猪户达到20多户。面对未来,罗XX同志壮志满怀,因为“远教”给他增添了无穷的信心,他相信“远教”会使他的事业前景更广阔,“远教”会成为他事业腾飞的翅膀。
第四篇:远程教育汇报
镇村远程教育汇报材料
一、全村基本情况:
村位于嘉陵江以南,距镇政府8公里,共有4个村民小组159户593人,有耕地1045亩,2010年人均纯收入5052元,是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一村一品”重点村和第二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近年来,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村广大群众按照“三个百万工程”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村两委会共有干部7人,党员17人。
二、远程教育工作开展情况:
村远程教育始于2010年,自建设以来,村两委高度重视,派出两名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村民参加镇、村两级电脑培训,实行远程教育A、B岗制度,要求村级远程教育管理员政治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强,有无私奉献和为民服务的政治素质,群众满意率高,业务能力强,能按照组织的要求做好远程教育份内的所有工作,特别是A岗管理员能随叫随到,能及时联系上,能对设备进行一般的故障处理和对设备的平时维护,使各项设备随时处在良好状态。B岗管理员能在A岗不在的情况下,能接着进行播放、记录、服务等功能进行操作。
经村两委研究,建立起了一月四次的村级播放、学习、收看制度,集中学习日一般规定在每月1日,学习内容一是集中收看网上最新的点播和直播节目。如怎样当好村干部、基层党建、科普法律、实用技术等等,收看完毕之后进行座谈,结合村里实际,谈体会、谈经验、找教训,制定整改措施。村党支部、村委会把远程教育站点建设列入工作计划,主要领导按月检查远程教育工作,使得我村远程教育工作有序开展。
村远程教育设备目前比较完整齐全,基础设施达到“技术方案”的标准,站内整洁卫生,每次收看完毕、当场清理、打扫,设备出现故障时,及时请维修人员前来修理。每次收看都做好远程教育记录,使用完毕后及时拨掉电源连接线和信号线,防潮、防雷措施到位,确保设施能够安全正常的使用。
抓好管理员队伍建设,是远程教育的重中之重。遇到情况和收看信息上下联动,及时向镇远程教育站汇报和请示,平时按月及时下载中央、省、市远教节目,经常浏览市县两级辅助平台。一年多来,远程教育节目给我村村民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农业科技知识和致富信息,很多村民实实在在的偿到了甜头,为我村早日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村村民委员会 二○一一年八月三日
第五篇:远程教育汇报材料
强化学校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山丹三中远程教育检查汇报材料
山丹三中始建于1958年,占地面积29882m2,建筑面积7626m2,绿化面积8989m2。现有初中教学班3个,小学教学班8个,在校学生363名,教职工53人。校园内绿树成茵、花香四溢,自然和人文环境和谐优越。教学科研、生活住宿两大建筑群体,浑然一体,典雅气派。拥有德育室、音乐室、美术室、广播室、图书阅览室、生理化实验室和仪器室、网络中控室、多功能厅、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校史馆、“留守儿童之家”等一系列的现代化教育设施。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树立“打造品牌学校”的目标,向改革要质量,以创新求发展,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确立和践行了“建一流校园,炼一流师资,创一流管理,争一流质量”的战略发展之路。近年来,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目前我校已形成了组织管理科学化、教学内容系统化、教育形式多样化的现代远程教育立体化网络平台。现将我校近年来的远教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远教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1、学校成立了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主管教学的副校长为副组长,以教导处主任、教研主任、政教主任、各年级主任、计算机教师为成员。组长负责对学校远程教育工作整体统筹安排;副组长主要抓好教学工作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工作,各成员分工负责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
2、各项制度逐渐完善,管理力度步步加强。学校把远程教育工作列入每学期工作计划。首先,制定了各室的使用管理规定,这些制度包括《多媒体教室管理制度》、《多功能厅使用管理制度》、《微机室管理制度》、《教师培训制度》、《资源使用登记制度》等等,制度讲究实用性,并将制度张贴上墙。然后,组织全体教师会学习使用远教设备的各项管理制度。要求远教管理人员认真负责,对机器设备每周检查,每月向校领导汇报,及时进行维护与保养,对设备是否完好等情况进行及时登记处理。第三,规范设备的操作管理。为了避免造成设备的人为损坏,学校组织了多次培训,对于各种模式的正常操作程序进行悉心指导,并严格规范,要求每一位老师像爱护自己的电脑一样爱护远教设备。由于学校重视,措施到位,远程教育设备得到了充分使用,真正为教学服务起来。
3、重视软件建设,优化配套设备。
针对信息技术更新速度快,而教育教学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我校2008年以来,精心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投入,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先后投入资金10万余元,装备电子白板教室3个,购置电脑12台、电视机10台、转换器15台、扫描仪1台、数码照相机1台、数码摄像机1台、一体机1台,实现了班班通。至今,我校已拥有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模式三)1套,微机室2个,多功能厅1个,电子白板教室2个,各类打印机6台,电脑116台,生机比达到4:1,师机比为2:1,并做到逐年部分更新,保证能满足应用需求。作为信息化基础建设的关键的网络建设取得进展,拥有外接公网10兆光纤一条,形成一个较具规模的局域网。为我校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
4、加强储备,促进资源库建设,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资源储备是远程教育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为此我们非常重视教学资源的储备。首先是储备教育网台接收和下载的资源。我校负责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和管理的教师把从卫星接收的资源和教师从网上下载的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记录,既便于老师以后使用和查找,同时也增加了我们的教学资源储备。其次是储备教师开发的课件。每学期我们结合教研组教研活动和学校公开课活动,组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并收集整理到教学资源库中,便于教师之间进行交流和切磋,达到资源共享。目前我校共下载教育资源302GB,教师自制课件达到1多个GB。录制教学课例20多个GB,可以说一个初具规模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库已在我校建成。
二、精心组织,严格要求,打造学校信息化师生队伍
信息化人才培养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也是教育信息化顺利发展的根本保障和智力支持。
1、以信息技术培训为抓手,提高全体教师信息化素养。只有不断提高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教育技术水平,才能使电教设备和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我校非常重视对教师队伍加强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过去主要对教师进行传统电化教学手段应用培训,培训以幻灯机、投影仪等传统电教媒体使用技术为主。随着多媒体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需求更加旺盛,我校积极响应上级号召要求,组织各科教师进行多媒体信息技术培训,开展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广大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有力的推动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大力的支持。
对各学科教师培训。主要进行计算机基本操作,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使用,课件制作,网络基础和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能够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能够操作应用多媒体计算机,基本具备信息和教学资源的网上获取、传送、检索、发布、处理和应用能力。年龄在50岁以下的教师能够使用并制作多媒体课件。
对网管人员的培训。主要进行网络安全、维护与管理,病毒的处理与防范措施,网站建设与维护,资源与管理平台的使用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从校园网建网之初,我们每年选派网管人员到张掖市参加网络培训班。同时结合网络安全管理,联合公安部门对网管人员进行安全管理培训。
2、以信息技术课程为载体,提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开足学科课程:我校多年来一直重视信息技术课教育,按国家课程计划每周都开设信息技术课,着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了解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学生基本具备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实践活动,如机器人、电脑绘画、网页制作、电脑小报等,培养学生兴趣特长。电子阅览室定期向学生开放,让学生上网获取信息,学生养成了上网搜集资料的习惯,自发上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学习内容;另外,学生还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中的综合实践活动。
三、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初步构建数字化校园
一流的硬件设施并非就是教育的现代化,要使它们真正地发挥作用,关键还在于构建良好的软环境。多年来,我校把建设校园各类网站作为构建数字化校园突破点,使学校信息化水平迈向更高水平。2003年我校就建成了基于独立服务器,拥有国家顶级域名的学校新闻发布网站www.xiexiebang.com,成为外界了解我校教育教学的窗口。网站集成了新闻发布、各类应用(视频点播、图书馆书籍查阅、ftp上传下载、卫星资源库、办公系统、网站生成等),在校内传输、整合资源、对外宣传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教师借助校园网站集体备课、师生借助校园网站交流日益频繁。
四、结合实际,狠抓使用,充分发挥项目资源使用效益 为充分发挥项目资源使用效益,狠抓“远程教育”资源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及时规范的安装、调试和使用设备设施。确保远程教育资源按时接收。加大对收看远程教育资源和电视上的“同步课堂”、“示范课例”等节目的检查力度,使师生定期收看,学生轮流观看等方式来落实收看时间,扩大师生的知识视野。把有关教育资源下载整理后刻录成光盘,或制成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教研、教改提供范例。为了使全体教师都能享受到教育资源,我们将把下载的优质教案、习题、单元检测题,扩展资料经过整理打印成册或刻成光盘发给教师内部使用,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为了使用“远程教育”资源真正为师生的自觉行动,切实提高全校师生运用信息技术革新教学手段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制定奖励方案,鼓励、引导教师利用项目资源,制作课件,进行教育科研和专题研究活动。定期进行总结评比,对做的好的教师和取得科研成果得人员进行表彰、奖励。并制定各教研组教每周观看“课堂实录”、“课改辅导”等内容五课时以上,做到使用、观看有记录、有讨论、有提高措施,使之更好的为教学所用。
总之,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转变工作观念,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真抓实干,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和资源的有效开展和利用,确保现代远程教育设备所提供的优质教育资源能够最大限度的服务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山丹三中的教育教学质量再站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