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聚焦品牌精准发力 以点带线全面推进
聚焦品牌精准发力以点带线全面推进
--芜湖公交集团文化品牌建设纪实
成长靠文化,发展靠品牌。近年来,芜湖市公交集团坚持依托典型,品牌引路,以“服务创优,让乘客满意,和谐发展,让政府放心”为宗旨,以创建“微笑服务、温馨交通、和谐公交”为导向,不断内部挖潜、以点带线、全面推进,认真打造“刘卫娣线路”等企业文化品牌,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企业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企业效益得到进一步发展。先后荣获安徽省、芜湖市“文明单位”,省厅“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刘卫娣线路”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被省委宣传部授予“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
一、内部挖潜、品牌引路,找准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的“牛鼻子”。
一个品牌就是一面旗帜。芜湖市公交集团坚持从文化品牌建设入手,内部挖潜,不断寻找和发现职工队伍中的正面典型,对内凝聚人心,对外树立形象,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市民的满意度。通过不断的调研和了解,7路公交驾驶员刘卫娣同志的事迹进入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的视野。
刘卫娣,1964年8月出生,山东诸城人,1983年9月参加工作,2000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芜湖公交7路公交车的驾驶员。1998年被评为安徽省建设系统先进个人。2001、2002年被授予芜湖市、安徽省“劳动模范”,2004-2006年当选芜湖市第二届精神文明十佳人物,第四届十大杰出青年、首届十大女杰、省三八红旗手、全国公交系统先进个人、安徽省第九及第十届人大代表。
在对刘卫娣事迹的挖掘中,发现她在工作中具有全面的特点。一是技术过硬,工作能力突出。表现为不仅在日常驾驶中做到平稳驾驶、准点驾驶,还具有丰富的车辆保养和维修经验,常见故障能够快速处理。二是热爱本职工作,把自己驾驶的公交车车厢布置的如同家一样温馨。冬天到了,她一针一线地用红细丝绒布将冰冷的车扶手包裹起来。夏季来临,她早早地装上窗帘,挂上一把把小扇子,为乘客遮阳纳凉。三是待乘客如家人,远远超出了工作岗位所要求的服务内容。这种行为源于她具有一颗善良的心。这颗爱心不仅体现在对待乘客上,在社会中,她也积极帮助他人,捐助了多名失学女孩。最后,她还具有很强的团队意识,和班组中的同事关系十分融洽,经常帮助关心工友。
在了解到刘卫娣的事迹后,芜湖市公交集团深入思考,认为刘卫娣身上所体现的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正是集团所急需的,决定围绕刘卫娣的事迹,大力弘扬这种精神,以典型的示范作用,带动整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
二是以点带线,示范引领,种好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的“试验田”。
树立品牌不是目的,品牌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通过典型的示范引领带动企业的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精神面貌的提升。作为公交企业,芜湖公交集团下设有若干个营运分公司,这些运营分公司构成了企业的主营单位。每个分公司又管理若干条公交线路。每个公交线路构成了企业的基础管理单元。公交线路也是和市民接触最为基层也最为频繁。每个公交线路整体上的车辆车况、运营水平、服务水平综合体现了公交公司的形象。
为了探索公交公司整体水平的提升,同时将个体典型引领的企业文化建设上升到文化品牌高度,芜湖公交集团在芜湖市文明办等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将刘卫娣所在的公交7路线命名为“刘卫娣线路”。该线路总长11.8公里,日均营运里程2264,2015年增长到3100公里,日均客运量8000人次,拥有刘卫娣、殷金秀两位省级劳动模范,3台国家、省、市级“工人先锋号”车组,2台国家和省级“巾帼文明示范岗”,以及多台五好文明车组、微笑和谐车组。
刘卫娣线路的命名并不是将代表人物的名称具体到一个载体上那么简单,更不是赋予先进人物的另一项荣誉,而是芜湖市公交集团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提升整体发展战略的一部分。刘卫娣线路一方面承担了重塑芜湖公交形象的重任,另一方面也是芜湖公交提升水平的试验田。由于该线路整体人员素质高,又有先进人物的传帮带,新的服务标准、新的考核要求在该线路进行实行就有良好的基础。
“刘卫娣线路”正式命名以后,芜湖公交集团围绕该文化品牌的创建,在服务水平、考核标准、奖惩措施、配套支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建设和探索。该线路严格按照“五项服务承诺、五项服务标准”为市民乘客营造了文明、和谐、温馨的乘车氛围,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优质服务。严格按照分公司考核、集团竞赛办考核、市文明城市建设督察团考核的三级考核制度,每月对线路进行考核。根据考核结果,一方面兑现考核奖励,发放奖励费,一方面先后对考评结果较差的10名不称职驾驶员进行了调离或辞退,补充了14名素质较高的驾驶员。不断更新考核标准,对安全、投诉等突出问题实行了重点考核,加大了考核管理力度,将原先的每人每月300元的考核奖励提升至500元。集团公司文明办每月到现场检查,了解人员流动情况、听取驾驶员建议和困难,对每月的考核情况及时反馈,张贴公示。集团公司对该线路的车辆车况也进行了倾斜扶持,优先配备先进车辆。
三是大力宣传,全面推进,解好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的“纽扣子”。
“刘卫娣线路”的创建在芜湖公交集团并不是单一的个案,而是公交集团开展创建“文明线路”竞赛活动的一部分。芜湖公交集团在运用文化品牌建设带动企业整体发展的战略中,采用的是以点促线,以线带面,逐步推进,整体提高的步骤。在刘卫娣线路创建的基础上,芜湖公交集团下属其它分公司都推出了一条文明线路,开展规范化服务竞赛。同时,根据“刘卫娣线路”创建所探索出的奖惩机制,芜湖公交集团逐步形成了“星级线路”、“星级驾驶员”的管理模式。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星级线路、星级驾驶员”的评选活动,积极倡导模范车组、共产党员、优秀驾驶员起到表率作用,并辅之“奖优罚劣”制度,不断提高整体服务形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创建,“刘卫娣线路”文化品牌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创建的第二个年度里,该线路完成营运里程117万公里,实现营运收入198万元,无重大责任道路交通事故,各类有责投诉、违章违纪大幅下降。在2013年的“星级线路、星级驾驶员”评选活动中,该线路被公司授予唯一最高级“三星级线路”,殷金秀被评为三星级驾驶员、杨德明评为二星级驾驶员,其余驾驶员均为一星级驾驶员。一年中,该线路涌现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40余件,受到各类表扬90余起。2015年4月该线路还发生了《“菜刀女”骤然施暴 “拖把哥”沉稳擒凶》的见义勇为好司机周德利的英雄事迹。该事迹被央视等主流媒体报道,引起了强烈反响。2015年6月,芜湖市文明城市建设督察团对刘卫娣线路进行了暗访考评,问卷调查显示,乘客满意率达到99.96%。2015年6月,芜湖市文明城市建设督察团对刘卫娣线路进行了第三次暗访考评,问卷调查显示,乘客满意率达由2015年第二次的99.96%提高到100%。
在“刘卫娣线路”品牌创建获得成功以后,芜湖公交集团及时总结经验,大力进行了品牌宣传和推广。2015年7月,芜湖市运管处、芜湖公交集团公司联合全市各大主流媒体,进行了“走近刘卫娣线路”系列报道。在《芜湖日报》、《大江晚报》等媒体上开展了“芜湖有个刘三姐·百名作家看卫娣”和“公交有个刘三姐·江城市民看卫娣”征文大赛活动。在集中开展宣传的同时,芜湖公交集团还通过制作了站台灯箱公益宣传画、配合媒体报道优秀驾驶员和先进典型事迹等多种方式对“刘卫娣线路”品牌进行推广,极大地提升了芜湖公交的形象。
在开展外部推广的同时,芜湖公交集团在企业内部也开展了大规模的交流学习。2015年8月,“刘卫娣线路”向全公司驾驶员发起了《安全服务8个“零”倡议书》(零超速、零抢行、零占道、零抢灯、零违章、零违纪、零投诉、零事故)。随着“刘卫娣线路”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芜湖公交集团公司内部形成了创先争优的品牌意识。各营运分公司、各条线路都组织人员参观学习“刘卫娣线路”。很多优秀驾驶员主动打报告要求加入该线路。在三分公司,新来的驾驶员一般都要安排到“刘卫娣线路”实习锻炼。
第二篇:精准发力,推进学校美育整体发展
×××着力“三个新”推进全区学校美育教育
整体发展
在“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的基础上,近两年来,四川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神,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确立美育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整体推进德智体美共育,促进区域教育科学发展。现从三个方面汇报如下:
一、形成新共识,针对美育基本认识的关键方面精准发力。根据国办《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增强全区上下对美育的基本认识。一是摒弃旧观念。摒弃“搞美育意义不大,出不了成绩”的传统观念。长期以来“重智育,轻美育”造成了农村美育成为“最短板”。但反观之,“最短板”的美育也可能成为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最具“绩效”的利器。二是树立新理念。树立“美育关乎社会治理,不是教育一家的事”的理念。美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对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现代公民具有重要意义,在区域治理方面,对提高我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已形成全区上下共识。三是确立新定位。×××给美育的定位是:推动区域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的突破口之一,“生态教育,特色××”的重要内容,是区委 区政府的重点民生工程。
二、建立新机制,针对美育资源整合的关键环节精准发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通过建设长效机制,着力解决美育资源整合中部门协调、人员培训和考评激励等关键环节中的问题。一是建立管理新机制。将美育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列入“十三·五”规划摆在突出位置,区财政每年投入2000万教育奖励基金,每年表彰奖励包含美育在内的成绩突出单位和个人;每年专项投入40万元用于美育,构建区级部门及艺术文化团体共同参与的美育新管理机制,同时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结合的美育协同育人机制。二是建立培训新机制。每年有针对性地通过引进、考调充实优秀美育教师队伍,并对美育教师进行轮训。利用“区委中心组学习”“领导干部读书班”“××之春文艺汇演”“家长学校公益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对公务人员、校长、学生家长等特定群体开展培训,扩大影响。三是建立督查新机制。区目标办根据区域教育重点工作要求对乡镇、街道和区级部门相关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查评价;区政府总督学牵头组织专家和社会各界专兼职督学常态化开展美育专项督导,兑现奖惩。
三、找准新方向,针对美育改革发展的关键部位精准发力。坚持把美育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推进学校美育改革。一是聚焦推进“一体化改革”,提高均衡发展水平。深入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四大 工程”198个项目,建成21所学校少年宫;持续推进教师“区管校聘”人事制度改革,农村学校美育质量大幅提高,“一校一品”格局初步形成。××××等7所农村中小学成功创建为省市级“艺术特色学校”“环境优美示范校”。二是坚持开展“发展性评价”,保障美育学科地位。在保留“德体卫艺”专项考核占教育质量评价权重(小学40%,中学20%,考核结果与校长绩效和学校质量等级挂钩)不变的情况下,从2015年秋期开始,将学生艺术素质和体质健康纳入教学板块予以考评,加强学科融合渗透,落实艺体教师“六同”待遇。二是持续实施“综合型测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开展学生艺术素质综合测评,完善了“121体艺教育促进行动评价方案”和“基础”+“特长”模式,“区测”与“校测”、“普测”与“抽测”、“笔试”与“展示”结合互补的测评模式已基本成型。因其“反馈及时有效”“以评促教效果明显”“尊重差异兼具公平”,得到了教育专家、学生家长和艺术教师的广泛认可。
第三篇:全面督导,精准发力,让挂牌督导更具活力
全面督导,精准发力,让挂牌督导更具活力
——××市第十一中学督学责任区工作创新探索与实践
“全面督导,精准发力。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督导五年规划,推行精准项目督导办法,提高督导工作效率,促进学校共同进步。”这是××十一中督学责任区在督导工作布置会上对督学督导工作提出的要求。
半年里,十一中督学责任区全体督学紧紧围绕精准项目督导的有关要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原来,督导也可以如此具有活力。
一、制度先行,活力来源于对学校未来的美丽憧憬。
(让精准项目的理念与方法根植学校。)十一中督学责任区发放了《关于推行精准项目挂牌督导的通知》,制定了《十一中督学区精准督导项目立项操作流程》,要求责任督学采取“三定、六查”督导办法,指导责任学校确定精准督导项目立项工作,每校至少确定一项优势发展项目(特色项目)与一项弱势提升项目。责任督学要对挂牌督导学校的项目立项、项目推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力争通过三、五年督导周期达到校校有特色、项项有提升的督导目标。
二、项目指导,活力来源于多样的教育理想。
(让精准项目的立项与实施成为现实。)通过责任督学近年的指导,多数学校均依据学校实情,确立了优势发展项目与弱势提升项目。
1、一方面优势发展项目与校情校史相结合。各学校首先要根据《十一中督学区精准督导项目立项操作流程》向督学责任区提交《立项申报书》,再由责任督学到校组织项目可行性督导研讨,最终确定优势发展项目。目前,辖区内众多小学已完成立项工作。例如楼前完小的《红歌进校园》,苍柏完小的《走班制兴趣课程教学》,苍坊完小的《学生兴趣特长培训班》,草坪完小的《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实践活动探索与研究》,旸谷完小的《美文朗读》,桥头完小的《书写特色发展项目》,平百完小的《读国学、修品行》,金梅完小的《经典诵读》,泉井完小的《德育项目化》,五神完小的《翰墨书香》,岩前完小的《传统礼仪教育》,里仁完小的《书香校园》等。
2、另一方面弱势提升项目接地气,敢于直面问题。我们倡导针对突出问题对症下药,精准“治疗”,督学区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形成了“三个一”精准督导办法。确定一项重点督导任务(定项目),拿出一个有效方法(出点子),帮助学校解决一个重点问题(解难题)。目前,十一中督学区在全区中小学中确定了《课堂教学效率督导》、《校本研训督导》两个弱势提升项目,单上学期就组织了8次专题督导活动,组织了14所学校的弱势提升项目立项。例如草坪完小的《艺体教育提升项目》,旸谷完小的《代课老师成长项目》,桥头完小的《大课间特色活动项目》等。
我们发现,通过精准项目督导的引领,让学校的教育发展更具希望与活力。
三、周期跟进,活力来源于渐行渐丰满的实践成果。
(让精准项目的实践成为学校发展的主动力。)有了责任督学的精心指导,跟踪评价,各学校在精准项目的立项与实施中,步子迈得越来越踏实。自从文家市中学的《传承秋收革命精神,打造红色校园文化》成功申报创建长沙市级特色项目之后,又有里仁学校的《书香校园》、泉井完小的《德育项目化》、大坪完小的《家校合作共建和谐校园》三个项目认定为××市特色项目。从那以后,不少学校主动与责任督学联系,邀请督学到学校指导项目工作。责任督学到校之后,或为学校确定项目展开分析研讨,或为学校项目的深入开展指点迷津。如今,在责任督学的指导下,多数学校均2
已初步确定了项目发展方向,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四、行为反思,活力来源于督学内心的收获与成长。
(让责任督学在督导实践中与学校共同成长。)“对于我这个新上任的兼职督学来说,每周一天的督导活动确实有些累,但在每次的督导过程中,学校在管理方面的许多优秀做法,总能让我眼前一亮。督导过程其实就是积累经验与推广经验的过程,虽然累,但很快乐。”这是中和中学兼职督学郑席强副校长的一番感悟。每次督导,他也总会拿着手机在不停地拍取亮点、记录亮点、推广亮点。
十一中督学责任区将每周三确定为“督学工作日”,在这一天里,全体督学都会事先安排好自己的日常工作,积极参与到督学责任区统一组织的督导活动中来。
渐渐地,责任督学到校督查的时间有了保障,到校督查的效率越来越高,指导学校成长的步子越来越快。不管是校长还是普通老师,都开始与责任督学交流越来越密切,责任督学也渐渐能从心灵上收获督导带来的快乐。
第四篇:凝心聚力 聚焦发力 精准用力做好扶贫工作
王小东:凝心聚力 聚焦发力 精准用力做好扶贫工作
王小东
同志们:
根据自治区的统一安排,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精准扶贫攻坚的重要部署,动员全市各级各部门强化责任担当,凝心聚力、聚焦发力、精准用力,扎实做好南宁市精准扶贫工作,确保到2020年全面完成贫困人口脱贫任务,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把扶贫作为关乎党和国家政治方向、根本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大事,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摆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提升到了新的战略高度。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在参加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要把扶贫攻坚抓紧抓准抓到位,坚持精准扶贫,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贫困地区掉队。习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精神,为我们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自治区党委立足自治区作为全国6个贫困人口超过500万的省区这一基本区情,把扶贫攻坚作为早日实现“两个建成”目标的重点和难点推进。在全区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上,彭清华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对自治区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发出了攻坚五年、圆梦小康,举全区之力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动员令。对南宁来说,切实推进精准扶贫攻坚,不仅是夯实首府发展基础、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广大贫困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必然要求。全市各级干部必须牢
牢记自治区党委的期望,牢记广大贫困群众的期盼,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上来,认真贯彻落实全区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精神,时刻牢记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和历史责任,把扶贫攻坚作为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担当,确保精准扶贫攻坚工作圆满完成。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为重点,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加大政府投入,动员社会帮扶,扎实推进扶贫开发工作,贫困人口数量大幅下降,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整体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南宁市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全市还有50.3万贫困人口,占全区的9%,贫困人口数量在全区14个地级市中排第三位,基数还比较大。特别是经过多年的扶贫开发,南宁市条件相对较好的地方已经实现了脱贫目标,剩下来的大多是生存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自然灾害频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扶贫攻坚的难度和挑战比以往更大。如何攻克这个难啃的“硬骨头”,是摆在广大干部群众面前重大而现实的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完成的重大历史使命。现在离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只剩下5年时间,扶贫攻坚进入决战期,时间十分紧迫,任务非常艰巨,责任重于泰山。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既要看到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紧迫感,又要看到当前扶贫攻坚政策和支持力度前所未有的重大利好和机遇,积极争取、用好用足中央和自治区各类优惠政策,坚定信心和决心,带领各族群众坚决打赢精准扶贫攻坚这场硬仗。
扶贫工作复杂繁琐,目标任务艰巨繁重,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完成的,必须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去解决,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去推进,决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不顾实际、不负责任地去应付。近日,国家审计署通报了马山县违规认定3119名扶贫对象问题,引起了各级各界广泛关注,国务院已派督查组到马山县核实有关情况,自治区党委彭清华书记对此也作出了重要批示。这起事件的发生,集中暴露出我们在精准识别、精准脱贫工作中存在不实、不细以及程序不完善的问题,突出反映出一些干部责任心不强、作风不实和不作
乱作为等问题,对南宁市乃至全区的扶贫工作都造成了负面影响,教训十分深刻,也给各级干部敲响了警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引以为戒、举一反三,保持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从严从实开展自查自纠,坚决防止类似问题发生。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攻坚工作
全区精准扶贫攻坚动员大会,已经对未来几年精准扶贫工作作了总体部署。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明确目标任务,聚焦重点环节,精准施策发力,确保如期打赢精准扶贫这场攻坚战。
第一,精准对标,明确精准扶贫目标节点和“时间表”。目标明则步伐稳。解决南宁市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必须精准对标,明确目标,围绕目标制定脱贫时间表、进度表和目标节点。一要抓好顶层设计,明确精准脱贫目标。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要求,南宁市精准扶贫攻坚的总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贫困人口整体脱贫,上林、马山、隆安、邕宁四县区和421个贫困村全体“摘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两高于、一个接近”,即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县区、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市平均水平;同时,实现贫困地区村村有富民产业、有文化设施、有标准卫生室、有便民服务场所、有安全饮用水、有新村新貌,水、电、路、住房、文化、环境等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在这个总目标下,各地要根据自身特点、贫困程度,制定更为翔实具体的目标,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主动作为,稳妥推进各项工作。二要细化任务方案,制订扶贫规划和计划。要按脱贫总目标算好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科学制订精准扶贫计划,把目标分解到年,县、乡、村三级也要制订明确具体的脱贫目标、实施计划,具体落实到户到人。三要倒排时间,稳步推进。各县区和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市里的总体部署,明确精准扶贫对象、原则要求、方法程序、流程图、时间表等,严格按照目标计划,倒排时间、倒逼进度,以目标计划指导工作开展,确保目标任务一年一兑现、一年一结清。
第二,精准识别,切实找准扶贫对象和致贫原因。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基础和关键。2013年以来,南宁市按照自治区的安排部署,对贫
在摸底不准确、建档立卡不规范、不按程序操作等行为。对此,我们要根据自治区的部署,用两个多月的时间,按照统一的标准,将贫困人口识别到村到户到人,确保识别对象真实、致贫原因清楚、建档立卡规范。一要加强精准识别的组织力量。各级各部门要组织好市、县区、乡镇干部、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等,在村级组织和村干部的参与配合下,严格标准,运用“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的方法,按照“两入户、两评议、两审核、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把好关口,将扶贫对象精准识别到户到人,做到符合标准的一户不漏,不符合标准的一户不进。二要规范建档立卡。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要逐村逐户建档立卡,做到一村一册、一屯一档、一户一卡,并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全市扶贫数据平台,构建覆盖市、县区、乡镇、村、户、人的六级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全程实施动态管理,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基本情况和帮扶成效。三要切实找准致贫原因。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要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逐户分析,真正弄清贫困群众致贫的原因、贫困的程度等,为下一步开准治贫脱贫“方子”打好基础。
第三,精准施策,聚焦扶贫攻坚发力重点。扶贫要扶到点子上,才能取得实效。要坚持问题导向,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明确主攻方向,切实提高扶贫工作实效。一要实施产业扶贫,着力解决贫困群众造血能力不强的问题。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做到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要积极培育扶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企业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型利益链接机制。二要实施就业扶贫,着力解决贫困家庭增收缓慢的问题。加强教育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等,帮扶贫困群众转移就业或外出务工,鼓励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优先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提高贫困人口就业水平,增加工资性收入。三要实施教育扶贫,着力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加大对贫困户子女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和接受高等教育的资助力度,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入学进行资助和扶持。四要实施基础设施攻坚扶贫,着力破解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加大对贫困县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
产生活设施水平。五要实施移民生态搬迁扶贫,着力解决居住条件恶劣地区贫困群众脱贫问题。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原则,对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大石山区、深山区、灾害严重或地质灾害频发地区的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搬迁。在工作当中,要精心谋划,充分吸取以往移民搬迁中的经验教训,坚持示范带动、先易后难,广泛宣传动员;坚持群众自愿,尊重搬迁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充分考虑搬迁后群众的就业保障、子女教育等现实问题。六要实施医疗救助解困扶贫,着力解决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全面提高贫困群众的新农合参合率,严格落实各种医疗优惠政策,通过大病统筹、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措施,遏制和减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七要实施低保政策兜底扶贫,着力解决丧失劳动能力人员贫困问题。对丧失劳动能力、确实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要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扩大农村低保范围,适当提高低保标准,逐步实现低保线与贫困线“两线合一”,做到应保尽保。
第四,创新机制,以改革激发扶贫开发活力。要善于用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解当前南宁市精准扶贫中面临的体制机制瓶颈制约,充分激活改革对扶贫开发的牵引力和带动力。一要创新完善扶贫资源资金投入与使用机制。在严格落实扶贫资金整体切块到县区的基础上,完善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将资金分配与各县区精准扶贫成效、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直接挂钩,真正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加快农村金融扶贫体制机制改革,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抵押担保贷款,设立精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强化金融服务对扶贫的支撑作用。二要加强扶贫创业。扶贫开发关键要提高扶贫对象的创业能力,把“输血式扶贫”真正变为“造血式扶贫”。对有创业需求和创业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网店服务、网货供应等新兴产业,把大城市和小农村紧紧地联在一起。三要创新精准管理机制。加强贫困户脱贫与返贫动态管理,实行贫困户“双认定”机制,对脱贫户实行“销账不销号”,继续跟踪观察,确保巩固扶贫成果。
三、凝心聚力,步调一致,形成精准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把上下、内外、直接和间接的一切力量、一切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着力打造多点发力、各方出力、共同给力的扶贫攻坚新格局,为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凝聚强大合力。
市直各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克服部门利益的阻碍、走出扶贫攻坚只是扶贫部门的事的思想观念误区,立足本部门的职能优势,全力抓好扶贫工作任务的落实。各县区作为扶贫攻坚的工作主体、责任主体、实施主体、管理主体,要全面落实好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切实做好扶贫力量组织调配、项目资金运行管理、帮扶措施检查落实等工作,以“硬杠杠”“硬指标”确保扶贫责任落实。乡镇作为精准扶贫攻坚的前沿,要突出精准识别、精准施策,一项一项地抓好工作落实,促使精准扶贫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前段时间,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南宁市增派212名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实现了对全市所有贫困村的全覆盖。本周以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长都在参加培训,自治区党委、市委对第一书记寄予厚望。希望各位第一书记在今后的驻村工作中,牢记使命和宗旨,以对党、对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全身心投入,认真做好精准识别和调查研究工作,制定出针对性强的差异化帮扶计划,做到一村一策、一屯一计、一户一方,并逐项细化任务,倒排时间,一项一项推进,一件一件落实。第一书记既要把新的理念观念、专业知识和资金项目等带下去,也要处理好与基层组织、基层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的关系,虚心向基层干部学习,了解基层的情况、农民的意愿、农村工作的方法,进一步增强做好扶贫工作的本领。各县区、各乡镇要努力为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同时,市派出单位要大力支持第一书记开展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真正成为他们的坚强后盾。此外,要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组织,以抓党建促扶贫。要充分发挥村干部作用,着力培养懂经营、善管理、踏实苦干、勇于创新的农村致富“带头人”,积极引导他们在自身致富的同时,发挥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成为增收“领头羊”。各级组织部门要切实抓好贫困
村干部队伍管理,努力打造一支能打硬仗的扶贫攻坚突击队。
要摆脱贫困,关键还是要靠群众的主观意愿和努力。我们要始终重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对扶贫产业布局、项目选址和设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群众参与扶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支持农民工、大学生和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与扶贫开发工作紧密联系起来,确保有关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激发和调动贫困人口的创业热情。同时,教育引导贫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克服“等、靠、要”等依赖心理,树立自力更生、勤劳致富的理念,立足自身实际,自主创业、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真正实现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精准扶贫攻坚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动员和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要大力营造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的社会扶贫参与机制,聚集多方力量,寻求更多的扶贫“帮手”和资源,不断充实扶贫攻坚力量。要鼓励各类企业、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扶贫开发,鼓励群众团体组织开展扶贫志愿者行动。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建立统一管理的社会扶贫捐赠平台,落实扶贫公益捐赠企业税收抵扣政策,在全社会形成关注扶贫工作、关爱贫困群众、参与扶贫攻坚的强大合力。
四、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确保精准扶贫攻坚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到2020年与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市人民特别是贫困群众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兑现。各级各部门及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使命感,切实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以抓铁有痕的过硬作风,确保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紧紧围绕目标任务,统一部署、统一检查、统一落实。特别是要将扶贫攻坚作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确保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落实。各级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靠前指挥、发挥职
门要密切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做好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各县区特别是贫困县区党政主要领导,作为本地精准扶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要把扶贫开发作为统揽全局的首要任务,把主要精力和时间用在抓扶贫攻坚上,既要自己重视也要抓好压力传导,既要指挥部署也要亲临一线,做到重大问题亲自研究、难点问题亲自协调、关键环节亲自过问,决不能当“甩手掌柜”。
二要整合扶贫资源。实践证明,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必须整合政策、资金、物资等资源,把各类要素用在刀刃上。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扶贫”的理念,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紧盯贫困面、贫困县区、贫困村和贫困户,集中力量扶贫攻坚。要聚焦中央和自治区出台的各项精准扶贫政策,注重做好政策衔接、配套实施工作。要整合农林水等涉农和扶贫项目资源,持续向贫困县区、贫困村和贫困户倾斜。要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涉农、扶贫等各类专项资金,统筹使用好市县两级涉农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要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吸引更多企业、社会资金和先进技术参与贫困村的农业发展和扶贫开发,形成企业获利与贫困村、贫困户脱贫的多赢局面。
三要加强监督考核。对精准扶贫工作实施全程动态监管,通过有效的督促检查,不折不扣地把扶贫政策、资金、项目用在贫困地区,用到贫困群众身上。加强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既要治理“跑冒滴漏”问题,也要盘活扶贫资金,决不允许扶贫资金趴在账上“睡大觉”。对扶贫资金使用中出现的贪污、侵占、挪用等行为“零容忍”,坚决依法依规查处。同时,严格落实贫困县区考核办法,提高扶贫减贫指标权重,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严格兑现奖惩,特别是对提前脱贫“摘帽”的,原定扶持政策不变、投入力度不减,并给予适当奖励,让贫困县区想“摘帽”、愿“摘帽”。
四要强化作风保障。越是任务重,越需要担当,越需要干部有过硬的工作作风。在精准扶贫攻坚实践中,各级干部要坚持以“三严三实”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坚持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深入查找扶贫开发方面“不严不实”的问题,用扶贫攻坚成果来检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成效。各级干部特别是处在一线的扶贫队伍,要强化担当精神,时刻牢记组织重托和群众
期盼,以助农增收和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为己任,敢于担当,敢于直面问题,敢于迎难而上;要强化实干意识,将精准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作为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主阵地,实干为先,切实把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在一线落实好,以自己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要强化自律意识,严格执行政治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特别是基层干部和派驻干部要沉下去、待得住、做得好,当好群众的“贴心人”“办事员”;要干净干事,用好每一笔扶贫资金,决不能占群众半点利益、半点便宜,确保既干事、又成事还不出事。
同志们,党和人民把扶贫开发的重担交给我们,贫困群众把同步小康的希望寄予我们,这是对我们的重托和信任。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坚决打赢南宁精准扶贫攻坚战,为加快实现自治区“两个建成”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第五篇:媒体聚焦:新一届政府精准发力背后的改革思维
[键入文字]
继4月25日央行下调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县域农村合作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2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后,6月9日,央行再次扩大降准范围,将对符合审慎经营要求且“三农”和小微企业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为鼓励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挥好提高企业资金运用效率及扩大消费等作用,下调其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定向降准”而非全面宽松,货币政策微调和宏观调控手段的运用被市场热议。
货币政策调整是宏观调控的常规做法,但运用何种工具、多大力度需要央行根据形势需要做出判断。而当前选择定向降准,与李克强总理一贯主张“保持定力、精准发力”是一致的,正体现了其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改革思维。
新一届政府成立以来,面对复杂局面,始终强调保持定力,沉着应对,综合施策,精准发力。比如,去年年中商业银行闹“钱荒”时,坚决“不放水”,逼着银行更加重视流动性管理,而不是对政府形成“救火”依赖。李克强用“柴薪”比喻货币政策:“如果我们放松银根、多发赤字,那就像古人讲的‘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其实,正在外界普遍议论李克强的强硬态度时,其背后是对形势的科学判断,这是表现“定力”的基础。实际效果也证明,政府什么时候出手,什么时候放手让市场去调节,恰恰是给了市场一个明确预期,从而使市场迅速企稳。
但是,政府保持定力、稳定政策,但不能“不动”。既“坚定战略”,又根据情况变化不断“调整战术”。李克强说,“就像骑自行车一样,停在那里晃两圈儿,没准儿就摔下来了,所以还得动,要稳中求进、稳中有为。”就在国外学者提出“克强经济学”,其中把“不刺激”作为其三大支柱之一时,包括最近一个半月来连续两次定向“降准”,以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的一系列举措,使得“微刺激”成为一个新的调控技巧被提及。这是从几年前的大规模刺激之后给新政府的启示。近四个月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的一些议题值得注意:如研究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部署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确定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确定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措施;决定延续并完善支持和促进创业就业的税收政策;确定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的政策措施;决定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出一批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的项目;部署支持外贸稳定增长和优化结构有关工作;确定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政策措施,部署落实和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确定进一步简政放权措施促进创业就业,等等。这些都是关乎“宏观要稳、微观搞活、社会托底”政策方向的重要问题和关键领域,其目标就是激发市场活力,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发展。
这些政策出台,正是根据形势变化所做的调整和刺激。去年以来,宏观经济总体在放缓,进入一个下行通道,尤其是一季度7.4%的增幅创下新低。就政府来说,这个速度仍在合理区间内,尚能容忍。国家统计局和汇丰银行刚刚公布的5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一个是50.8%,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
[键入文字]
一个是49.4%,环比都在上涨,显示经济活动在增强,呈现回暖势头。但是,这个数字在50%荣枯线上下徘徊,喻示着总体平稳还存在隐忧,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风险和挑战不容忽视,这是6月6日李克强总理召集8省市政府一把手座谈经济工作时做出的一个判断。欧洲央行最近针对通缩的困境,首次实施存款负利率政策,“旨在防止日本‘失去的十年’在欧洲重演”。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世界经济形势不甚乐观,复苏的势头可能受到了当前国际复杂动荡的局势影响,而这种影响的烈度究竟会有多大,持续多久,目前还不明朗。这不仅是欧洲的困境,若对抗和冲突加剧,有可能催生一个新的“大萧条”来临。这是我们发展环境面临的新的变数。因此,需要相机抉择,及时调动政策储备库中的弹药加以应对。
这种应对,李克强始终强调要“精准”。精准,讲的是效率,讲的是有的放矢,而且争取中“靶心”,打满环。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点,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朝“病灶”发力,功到病除,经济就可能实现持续健康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从根本上说,仍然要靠改革。不深化改革,发展就难有活力、难以持续,甚至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就在李克强总理召集部分省市长座谈当天,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三次会议,审议财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若干重要改革方案和推进意见。聚焦经济增长不可忽视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改革是经济发展的推进剂。当前,经济发展平稳,但出现波动和放缓趋势,符合阶段性特征,必须抓住这一机遇加快改革。如果世界经济再次出现不可预料的衰退,拖累本国经济,导致失速,届时采取全面刺激政策保增长,势必会放缓改革步伐,或致环境趋紧影响改革推进。因此,体制机制改革要和经济发展赛跑,努力为经济增长营造氛围,创造活力,实现结构转型,在一个新的平台上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
呼伦贝尔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hlbe.off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