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社区坚持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最终5篇)

时间:2019-05-13 14:2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社区坚持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社区坚持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一篇:2010社区坚持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2010社区坚持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党政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原则,以认真落实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逐步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完善老年人的社会救助机制,加快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教育、体育活动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高老年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服务,取得了一些成绩,现作如下汇报: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社区自老年协会成立以来,建立了由社区主任亲自抓,社区分管人员具体抓,其他社区成员共同参与的老年协会领导班子,年初,社区老年协会召集退休干部、及各个文体协会的负责同志,认真制定了老年协会全年活动计划,明确了分工,落实了工作目标,制定了老年学校制度、志愿者服务公约、康复保健制度、图书管理借阅等各项规章制度,并定期召开研讨会,及时做好经验总结和舆论宣传,同时加强对各类专业性老年文体组织的引导和支持,借此提高老年协会工作的水平,有计划、有步骤、扎实地推进社区老年人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二、学习和宣传力度

为了提高社区老龄工作,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制定了计划和活动内容,广泛开展了《老年法》、“健康知识大课堂走进社区”等讲座,社区特意聘请了市防疫站的田团长,防疫部门的刘科长到社区开展不定期的健康知识教育讲座,在辖区各个街口黑板以捷报的形式宣传医疗保健、法律、等常识大力改善了居民的标语、口号的宣传不良现象,在社区资金和办公拥挤的情况下,社区挤出120多平方米的活动场所,又增添了桌椅、使得社区的老年人有一个相互交流和活动的场地,老年协会为老年人设立了舞蹈班、老年合唱班、乐器演奏队、象棋协会、每天从上午到晚上整个老年艺术学校安排的井然有序,社区老年协会的宗旨是,为老年人办实事,办好事、坚持“六个老有”。积极引导社区老年人参加各项活动,为开展好社区老年协会活动,提供了社区的组织保障。

二、入户调查、明确服务对象

为保障老龄工作落到实处,社区建立的住户档案,如60岁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基本情况,具体状况,婚姻,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孤寡老人的登记。社区总人口5546人,60岁以上的人口523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9.6%,针对社区的情况,社区老年协会不断加大对老龄工作的投入,2006年将公益性岗位人员扩充进来,进一步壮大了为老服务志愿者的队伍,在社区资金紧张的情况下,购置了血压测量仪,免费为辖区内的老年人测量血压,提高为辖区的老年人测量、试血压百余人次,提高了为老服务的质量,社区主办,真情助老进万家,奉献爱心,促和谐活动,在这这次活动启动仪式上,40多位为老服务志愿者签定了服务协议。

以“一对一”的形式结成对子,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籍,等服务,使得社区老年人贫有所扶,难有所帮,需有所助,心有所暖,真切体会到社区大家庭的温暖。

三、更加观念、老有所为

在深化改革中,退休职工,不断消除旧观念,树立新思想。新观念。通过协会组织,老党员、老干部学习、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总结计划经济的眼光看今天的时常经济,就会看惯处处不适应,社区老年协会组织老年人学习,先进创业的周志宽老年不但自己创业还带动了4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先进典型,不断发挥余热,还近其所能。

四、社区活动丰富多彩、老有所乐

社区老年协会围绕提高老年人综合素质,倡导活到老,学习健康知识保健知识,先进组织,老年人学习达6000余次,进行板报宣传达十二期,积极鼓励老年人,学习丰富了老年人的文化生活。老年协会组织制了辖区内的来年人开展在清水绿堤、晨炼,太极拳、减肥操等增强了老年人的健身意识。6月15日“相约清水绿堤,放歌激情广场、安全生产宣传”到6月22日老年艺术团送文化下乡的慰问演出活动,净化了文化市场,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文化广场大家唱的活动,更是展示了社区文化活动的多种多样,使大家无论在听党课上视觉上得到立刻充分享受,使老年人提高了自身觉悟,陶冶了情操也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同时,老年协会还积极开展维护自身权益,选产法律长吃活动,老年协会多次调解融洽了邻里关系。

老年人还积极参与到摄取的“三老 ”义务巡逻对,社区党建、治安、卫生、和教育未成年人的活动中,成为社区不同缺少的主力军、社区老年人协会,注重发挥,老年认得作用,文体队,由成立创建,处的不足,二十余人到现在已有六十余人,全年参加重大活动十余次,取得了良好成效,这支文体队伍经常活动在桦甸市区的大街小巷,他们每次演出都结合学习的实际,自编自演了“八荣八耻”安全防火要牢记“等脍炙人口的节目、他们精湛的演绎,无落是在乡村还是在街道社区,都造就了浓厚良好文体氛围,吸引了广大老年人参与到问题活动中来。社区老年协会积极参加省市举办”街道老年艺术在演“等大型文艺活动,社区的老年协会,为促进和谐社会,夯实了基础,为促进精神文明祈祷了重要作用。根据通知要求,现将我县计生协会工作情况及协会发展探索作如下几个方面的汇报:

一、基本情况

我县下辖20个乡镇,总人口69.628万,590个村(居)7681个小组,协会会员45000多人。新创建企业协会机构8个(311、9634、科伦制药有限公司、丰利纸厂、城关中心市场、麻塘关爱计生家庭协会、鹿角纸厂等)

二、经验总结

1、小协会做出大名声

我县计划生育协会自87年成立以来,围绕“我为国策做贡献、我为协会添光彩”“争创先进协会,争当优秀会员”这个主题,在基层协会与协会之间,会员与会员之间不断开展评比竞赛活动,用典型的事例教育身边的人,用模范的事迹带动身边的人,激发协会组织和会员活力。涌现了一大批的先进协会和模范会员,筻口的新庄村计生协会1995年出席全国计生协会“先代会”,并作经验介绍,受到国家计生协的高度评价,在全国享有“北学和庄、南学新庄”的美誉。省计生协会发出了《向新庄村计生协会学习的决定》。同年,我县新开镇双雁村计生协会会长陈步和被评为“全国计生协会先进工作者”,新墙镇清水村计生协会创办项目,帮助群众致富,被省、市评为“先进集体”,筻口镇新庄村模范会员古小荣致富不忘乡亲,在帮扶上实行资金、技术传、帮、带,被邀请出席全国计生协会工作座谈会,并受到原副总理李岚清的亲切接见。黄沙镇和平村协会会员罗梅芳,在少生快富、创建文明幸福家庭活动中成绩显着,在省市多次作典型事迹介绍。新庄村的“十上门服务”活动,双雁村的三老办协会,长期坚持的“奖优、扶贫、助学、敬老、帮残”十字方针,清水村家庭合作模式项目引导群众少生快富,新塘村的计生村民自治等,都是我县协会工作的经典范例。正是由于这些模范典型事迹和文明风尚的倡导,将婚育新风送进了千家万户,对全县的计划生育协会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也正是由于有了这些基层协会的示范带动。我县计生协会从94年开始,连续七年被省计生协评为“先进集体”,1995年和2000年两次被评为“全国计生协会百强县”。

2、小协会做出了大动作

近年来,政府在推行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上力度不断加大,乡镇村协会在落实和宣传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是落实了奖励扶助,到今年上半年奖扶对象达到1317人,特别扶助对象202户,村协会都参与了调查走访和座谈,并签出意见。经上级走访调查,准确率达100%;二是帮助落实了纯女、两孩再婚户结扎奖励500元/人。三是帮助落实农村独生子女保健费的兑现,每年发放独生子女保健费在20000元以上,四是开展帮扶助学活动,全县帮扶计生特困家庭1200多户,年减免学杂费12364元。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何科学发展计生协会,我们把壮大经济实体、筹集资金办协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村级实体项目723个,乡镇实体26个,争取省、市、县三级扶助项目9个,累计筹措资金达7600余万元,如双雁村协会为村级主要道路修桥一次性出资50多万元,并每年拿出近20000元资助计生贫困家庭子女上学和困难学生上大学,创办乡、村级项目实体安置家庭剩余劳动力近10000余人,如新庄村创办的废旧塑料加工厂,鹿角大成村创办的二个食品加工厂和一个柑桔合作社等乡村级项目实体,安置就业300多人。我们还坚持服务为本的理念,恪守情暖民心的宗旨,在计划生育同发展经济相结合的同时,切实建设幸福文明家庭和扶贫帮困,关注民生相结合,以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参与到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中。采取入户调查问卷等方式,充分了解群众的需求,对群众需求以及优生、优育、生殖健康需求等进行分类,及时提供相应的服务。近几年共发放问卷5万余分,从中了解群众的需求,并及时解决和帮扶。如新墙清水村与困难户结对子帮扶36户,其中重点帮扶困难户种植野生菜、优质葡萄等,通过结对子帮扶己有18户致富。

3、小协会做出大文章

生育传承希望,关怀相伴和谐,生育关怀行动自启动以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麻塘关爱计生家庭协会,本着倡导“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传统美德,为计生家庭解决生产生活的困难。实现和谐计生,公平计生的宗旨。采取员工会员献爱心,企业联家庭,老板帮对象的形式,和动员全社会会员志愿者共同关注、关心、关爱计生特困家庭,以及为计生协会作出贡献、因病致残致贫的对象送温暖活动。受到了社会一致好评,到目前为止,关爱协会共筹集资金20余万元。结对帮扶34户,其中,特困资金扶助19户,科普推广技术扶持4户,留守儿童助学5户。帮扶对象接受帮扶后,把协会当娘家,自愿帮助宣传计划生育政策,自觉实行计划生育,活动开展以来,会员志愿者涌跃报名,关爱协会成员单位由成立时的64个,扩大到目前的82个,会员由70人扩大到129人之多。麻塘镇计生工作因麻塘关爱计生家庭协会,大部分协会会员和协会骨干的支持,计划生育水平直线上升,计生率连续五年控制在89%以上,一直位居全县前列。今年以来,麻塘关爱协会模式正在我县全面推广。截止2010年6月底,全县共帮扶特困家庭1233户,扶助困难家庭儿童上学2736人,会员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为全县的保类创优作出了很大贡献。

三 存在的问题

1、基层协会组织基础不牢,主要表现在:村级实体不实,企业和产业带动不力,先富户、技术能手、企业老板奉献精神差、爱心不足。乡级会长工作业务不熟,更换频繁,责任心不强,分管领导工作压力大,常务副会长工作不“常务”,同时,经济条件的制约仍是科学发展计生协会的瓶颈,县、乡、村普遍存在协会活动经费不足,主要靠挤占计划生育事业费的做法,不符合计划生育协会科学发展的要求。从而形成了“典”好“面”差的局面,导致协会发展不平衡。

2、村级“三治”难到位,村级组织单薄,协会理事自身素质不高,各级培训教育难跟上,村支两委认识不足,计划生育村民自治与依法行政难结合,会员骨干思想水平难提高,5000年的生育传统陋习难改变,3、村级协会“五老”奉献精神难得到充分发挥,大部分退休在家的老同志,工作辛苦几十年,退休后总想图个清闲,思想境界、传统习俗难转变,难于冲破旧俗和家族观念,带头组织开展工作难落实,4、企业协会组织难形成,受经济浪潮冲击企业单位对协会的工作不支持,协会人员杂、流动性大、难管理。三结合项目还、借思路不明,发放不规范,略有扶持的暂时服从,加之,国家惠农政策关联计划生育政策的不多。

5、长效管理机制难落实。乡对村的管理没有具体措施,工作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形成了一种放任自流的工作模式,还有的机构不全、活动不多,名符其实的挂牌协会现象不少。

四、建议

一是建议上级主管部门出台和完善有利于计生协会科学发展的保障措施和政策,以确保计生协会持续发展。如在争取政府资助的基础上,怎么样让政府拿得出钱,如何摆正协会的地位,去协调社会参与。

二是建议推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和完善计生协会与计生协会会员的优惠政策,如教育部门在独生子女、女孩就学方面提供更完善、更优惠的保障和服务,对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独生子女提供额外的奖金和奖励;卫生部门在独生子女家庭、两女户和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看病就医、合作医疗等方面给予相关的政策支持等;民政部门在资金救济、慈善救助时优先考虑和安排独生子女家庭、两女户家庭和计划生育困难家庭;扶贫部门在贴息贷款、项目安排上优先考虑和安排独生子女家庭、两女户家庭和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等。真正地让广大的育龄群众和协会会员体会到生育关怀如亲情关怀般温暖相伴,从而切身体会到党和政府的阳光计生、和谐计生、以人为本的政策理念。

三是建议大力推进“关爱计生家庭协会”的创建和推广,在“关爱、关怀活动”为载体开展计生系列保险的同时,如何让广大的育龄对象乐于接受加以探讨。不断丰富、创新“关爱女孩”活动内容,继续开展各项评比竞赛活动,每年评选十个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较好的村,评选十个对计生协会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先进个人,并给予重奖。

以上是我县计生协会的一些实践经验和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困难及建议,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按照《中国计划生育协会科学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进一步找准位置,发挥优势,扎实工作,把握职责和任务,继续以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协会的着力点,协助政府部门,宣传好计生政策和法律法规,使计生协会真正成为政府部门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可依靠的重要力量。

落实党员目标管理 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全面提升年”活动半年工作总结

市供销社

市委、市政府对 “全面提升年”作出安排部署以来,市供销社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全面提升年”活动办公室的要求,结合全系统工作实际,以服务 “三农”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7个方面工作全面提升为目标,经过动员部署、目标制定、措施落实等项工作,“全面提升年”活动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基本情况

加强组织领导,认真组织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2月20日,聊城市“全面提升年”活动动员大会后,市供销社党委、理事会高度重视,立即召开党委专题会议,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的意见》(聊发[2010]4号)和宋远方书记的讲话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市委、市政府确定把2010年作为“全面提升年”,是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目的是使全市每个单位、每位干部职工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标准、提高目标、提高能力、提高成效,以高水平的工作创造高质量的业绩,促进各项工作再上新的台阶。市供销社党委决心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把机关的“全面提升年”活动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成立了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任组长,三名党委成员任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市供销社 “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和活动办公室,明确了宣传组、材料组、综合组和联络员。同时制定了《聊城市供销合作社“全面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和《“全面提升年”工作目标和措施》。3月5日召开了动员大会,市供销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王怀金作了大会动员报告,对市社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做出了安排和部署。3月24日在市经信委系统召开的第一次“全面提升年”工作调度会后,市供销社 “全面提升年”活动领导小组高度重视。根据调度会的要求,结合市社的实际情况,按照实施方案,各项工作正在全面有序推进。市社结合自身系统工作重点,学习和贯彻了国发[2009]40号《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鲁政发[2010]31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市社研究制定了《聊城市人民政府关于<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按规定完成了预期的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工作整体有了比较大的推进,有一些工作是开拓创新性的。

二、明确提升目标,逐级进行分解,构建了有力的目标体系。

为了把“全面提升年”活动任务目标落到实处,市供销社对其逐级进行分解,规定了目标事项、完成时间、责任科室、责任人等,构建了有力的目标体系。

(一)加快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初步形成。争取政策扶持,全系统新建“农家店”600个,供销超市、连锁店和农家店建设覆盖全市农村的80%以上;加快连锁配送中心建设,力争使商品连锁配送率达60%以上。

(二)加快基层供销社分类改造,开展“创建新时期优秀基层供销社”活动,使全系统40%的基层供销社步入新时期的发展轨道。

(三)争取扶持政策,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市2000人以上的村庄新增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0处。

(四)加快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以供销社引领的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新增加16个,新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10处、3000亩。

(五)通过争取上级扶持政策,支持全系统棉花、蔬菜、水果等农产品骨干龙头企业发展,龙头企业达到16家。

(六)积极争取各项供销社改革发展专项扶持资金500万元。

三、落实提升措施,创新方式方法,形成了有效的推进提升机制。

市供销社新一届领导班子,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提升年”工作部署,结合全市供销社系统工作实际,从三个方面扎实推进为“三农”服务工作全面提升,形成了有效的推进提升机制。

(一)抓好市社机关自身作风建设,提升服务工作水平和效率。首先,制定工作目标责任制。制定印发了《机关各科室工作职责及责任分工》,明确了具体职责和责任人,人人有岗、有责、有考核,减少了扯皮推诿和职责不清、人浮于事、苦乐不均的问题。同时制定印发了《八县(市区)供销社2010年工作目标任务》,实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年底评优树先的依据。其次,建章立制。制定并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一整套机关服务工作制度体系。制定了机关考勤制度、财务科人员岗位职责、档案管理制度、机关车辆使用管理、办公用品管理、机关公务接待管理规定、突发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以及领导分工明细图、日常工作审批程序等,使机关工作运转高效、管理有序、服务水平提升。三是改善办公条件,优化机关工作环境。配置必要的现代化办公设备,给各科室添置了电脑、打印机等,粉刷了墙面,改装了门窗,更新了办公桌椅,机关面貌焕然一新,干部职工精神振奋,工作效能明显提升。

(二)抓好社属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提升社有企业效益。一是加快聊城驻禹城农资公司破产改制进程,调整并配备强有力的人员,加强破产组的领导,对职工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争取最大限度的资产变现,解决好失业职工的经济补偿待遇,保持职工稳定。二是理顺关系,对市光明眼科医院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市光明医疗集团,形成了集团控股、市社参股、职工参与、社会资本融入的运作模式。三是对市新兴棉花储备有限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竞争上岗,择优选聘总经理,并组建法人治理结构,形成较大规模的棉花储备集散中心及经营、购销为一体的大型龙头企业。四是搞活市棉麻公司经营机制,解决了内部机制不活、动力不足、经营萎缩的问题。

(三)抓好对县(市区)供销社工作的指导、协调、服务和监督,全面提升为“三农”服务水平。供销社办社宗旨是为“三农”服务。市社职能是指导、协调、服务、监督。市供销社主要办各县(市区)社办不了的事情;县(市区)社主要办基层社难办的事情;基层社主要办农民一家一户不好办的事情。一是建设好四大网络,即农资、日用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经营网络。市供销社正着手组建市级农资、日用品配送中心,组建再生资源总公司,成立农副产品购销公司,筹建烟花爆竹采购批发总公司。二是搞好四大基层、基础建设,即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绿色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四)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供销社为农服务形象。集中精力办好《聊城供销报》及聊城电视台公共频道“农业科技”栏目,争取在全面提升年里打个翻身仗,使全系统各项工作有更大的突破。.四、上下齐心协力,取得了明显的全面提升成效。

今年上半年,市供销社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和“转方式、调结构、扩总量”的重大机遇,坚持为农服务宗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基层社、社有企业、联合社改革发展,大力推进“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建设(即: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和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经济实力再上新台阶,为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今年1至6月份,全系统销售总额达到22.6亿元,同比增长105%;直接收购农副产品2.6亿元,同比增长12.7%;售给农民农业生产资料6.5亿元,同比增长23.3%;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2.8亿元,同比增长49.1%;汇总实现利润117万元,同比增长32.9%。

(一)大力推进基层供销社改造,努力夯实为农服务基础。今年上半年,以创建新时期优秀基层社和大力推进“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建设为总抓手,继续对基层社进行分类改造、分类指导,有37%以上的基层社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为农服务功能明显提高,夯实了供销社发展壮大的基础。东昌府区于集、侯营,茌平博平,高唐韩寨,莘县河店等一批基层社率先步入了新时期的发展轨道。

(二)大力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努力构建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借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大力发展并完善以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为主体的县域配送中心、乡镇供销超市和农家店,用现代经营方式改造供销社传统经营服务网络,供销超市、连锁店及农家店已覆盖全市所有的乡镇驻地、75%以上的村。至今年6月底,全系统发展各类经营服务网点5060个,初步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经营服务网络。东阿、茌平、东昌府区供销社的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三)大力推进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努力满足农民生产生活需求。今年上半年,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组织外出参观等形式,不断总结并借鉴外地经验,顺应农民需求升级的新形势,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建设发展,为农民生产生活提供各种服务,成为党委、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东昌府区于集刘皋、茌平韩集、冠县杜行、东阿位山等一批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在强化农资供应、日用品供应等经营性功能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公益性服务,与有关部门和单位共建农家书屋、卫生室、警务室,以及法律、保险、邮政、社保、通讯业务代办点等,成为农村现代文明的窗口和新农村建设的亮点。

(四)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着力培植农业产业化龙头,努力搭建农民生产服务的平台。今年上半年,市供销社积极引导、指导全系统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各地产业优势,大力培植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规范、完善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发展,一部分基层社、社有企业通过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培育了自己独具特色的产业或产品,在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中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涌现出了一批象高唐棉花良种繁育、东昌府区花生协会、莘县河店瓜果菌菜批发市场、莘县西瓜协会等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先进典型。今年以来,已在全市发展绿色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40多处、3000多亩,涉及十几个品种,产品全部销到大中城市超市。

(五)推进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今年上半年,总结推广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经验,从选产品到建设示范园、发展基地,再到开拓市场,逐步摸索出一条农产品经营的路子。莘县、东昌府、茌平、东阿的农产品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涵盖的经济作物已达十几个品种。东阿、茌平、东昌府、阳谷等县(市区)供销社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已经显示出供销社参与粮食、蔬菜、瓜果等作物生产经营的优势,越来越多地受到党委政府和农民的关注。

(六)市、县级供销社服务功能不断强化。一是指导与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市社新一届班子加强了对“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建设、社有企业改革改制、机关建设、社有资产管理等重点工作的指导,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扶持政策,形成了系统上下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二是强化了社有资产监管。市社制定了《关于加强社有资产管理的意见》和《关于加强供销社各项收入管理的暂行规定》,多数县成立了社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或专门管理机构,统一负责资产运营、股权管理和绩效考核,有效地防止了社有资产流失,促进了社有资产保值增值。

(七)改革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供销合作社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中央财政“新网工程”专项资金逐年增加,今年上半年,市社向上申报争取了400多万元项目扶持资金。省财政加大了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每年都有新增额度,从2007年的3000万元增加到了5000万元。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和《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鲁政发[2010]31号)都明确要求,各级政府抓紧解决政策性亏损挂账,加快供销合作社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将县及县以上联合社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新时期供销合作社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市社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制定了《关于贯彻落实〈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全面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并报市政府审批。该文件将建设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的职责明确赋予供销合作社,并赋予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和推动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

在充分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总体发展水平不高,与外省市及全市先进单位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历史原因,体制改革落后,内部机制不活,总体发展还比较缓慢,整体实力和抵御风险都不够强,基础差、实力差、经营服务能力差“三差”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思想观念老化,体制老化、人员老化“三老”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二是多数基层社基础薄弱,竞争力不强,服务功能弱化,难以承担“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建设工作。三是“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及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与利用体系和烟花爆竹经营体系建设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离真正形成县域网络和体系还有大量的工作。四是影响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体制和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社有企业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特别是社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调动系统上下积极性的机制尚未建立。五是学习创新意识不够强,有的缺乏迎难而上、创新发展的勇气和能力。这些困难和问题影响和制约着供销社的改革发展和全面提升,下一步,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五、下半年工作打算

今年下半年,市供销社将继续深入地开展“全面提升年”活动和7月份“全市纪律作风集中整顿”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攻坚克难,扎实工作,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今年下半年,将继续推进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和农村合作经济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动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初步搭建起为农服务的“一个网络、两个平台”,以农业生产资料、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为主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大致形成;争取供销超市、连锁店和农家店建设覆盖全市农村的80%以上;连锁配送龙头企业实力增强,连锁配送额达60%以上。加快基层供销社改造,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体系比较完善的基层供销社、专业合作社、社区服务中心、行业协会、龙头企业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服务体系基本框架;规范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发展,在全市2000人以上的村庄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20处;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创新农资经营服务体系,以供销社引领的各类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新发展16个;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骨干龙头企业16家,在三至四个县初步建立起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

(一)继续加快推进日用品、农资、农产品、再生资源四大网络建设。坚持以“改造、整合、优化、提升”现有经营服务网络为主,规范完善农资经营服务网络,优化提升日用品流通网络,发展建立农产品经营服务网络,加快发展再生资源回收与加工利用网络。同时,要重新整合烟花爆竹经营网络。

要充分发挥基层供销社的作用,扩大连锁配送经营网点的覆盖范围,建立四大网络经营服务龙头公司,努力提高网络能力和经营规模,逐步形成商品配送中心——乡镇超市——村级农家店网络一体化的连锁配送经营模式。东昌府、东阿、茌平要率先达到这一目标;阳谷、高唐、莘县年内要进入网络建设的快速发展轨道;冠县、临清今年要尽快启动起来。

(二)全面启动和推进基层社改革发展。以创建“新时期优秀基层社”为抓手,以建设“一个网络、两个平台”、建立农村新型经营服务体系为基本途径,加快基层供销社的改革发展。

1、以县域经营龙头公司为支撑,以乡镇超市为依托,加快新型商业网点布局和建设,形成连锁经营网络,增强流通服务功能;

2、围绕区域内重点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发挥基层社优势,搭建为农民生产服务的平台;

3、以基层社为主体,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有条件的基层社,今年要初步搭建起为乡镇范围内农民生活提供综合服务的载体,让农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4、县联社的要切实担负起组织规划、指导基层社改革发展的责任,按照基层社的实际情况,分类排队,逐个制定改革方案,逐个抓落实。

(三)因地制宜,加快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步伐。指导八县(市区)社制定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发展规划,合理布局选址,根据当地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确定经营服务内容和项目,在建设日用品、农资超市的基础上,逐步增加洗澡、理发、饭店、医疗、图书阅览、法律咨询、健身、休闲娱乐、幼儿园等项目。

(四)探索农村信用合作的新形式,加快推进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建设。要继续以创建品牌为目标,以农产品标准化生产为核心,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依托,以信用合作和融资服务为重要手段,由供销社与农民共同建立一个从生产到市场终端的农产品经营服务体系,搭建为农民生产服务平台。要组织基层社或社有企业租赁土地或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为农民生产做出示范。要围绕当地主要农产品开展标准化生产经营,引导组织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或行业协会。要改造或组建农产品龙头企业,开展农产品加工经营,开辟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新渠道,特别要探索优质、特色农产品的经营机制。要在合作经济组织内部探索资金互助社,以基层社为核心搭建融资服务平台,为供销社参与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五)深化社有企业改革改制,建设适应供销社改革发展的新型公司。要尽快完成驻禹城农资公司的破产工作。千方百计运作并保护好新兴棉花储备有限公司的资产,挖掘潜力,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加快推进社有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在保持对骨干龙头企业、核心业务控制力的基础上,大胆引进资金,引进人才,优化社有企业资本结构和组织结构;完善社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科学的企业经营绩效考核体系,确保社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创新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重点发展日用品、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公司和农产品加工经营企业、再生资源回收与加工利用、烟花爆竹经营公司,建立提高农村专业化服务水平的其他各类连锁经营公司,以及为合作经济组织提供融资服务的信用担保投资公司。

(六)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一是积极培育符合全国总社“新网工程”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力争使符合要求的项目达到4—5个;努力做好省供销社改革发展专项资金的争取工作。二是积极开展项目申报沟通和争取工作,使2010年争取资金工作目标落实到实处。三是积极争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建设扶持资金。

(七)加强组织领导,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政策环境。一是严格考核。从今年开始,市社对八县(市区)供销社及市社直属各单位进行目标考核,将考核结果向各县(市区)反馈。二是搞好宣传。继续创办好《聊城供销报》,进一步树立供销社在社会上的新形象,扩大供销社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三是号召全系统要积极主动地向各级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向各部门沟通、联络、反映工作,争取支持。四是引导全系统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

(2010年7月10日)

白杨河乡2010年老龄工作半年总结

半年来,白杨河乡老龄工作在县老龄委的领导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在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下,以党的“十七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服务中心、促进稳定、加快发展”的工作主题,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和《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条例》为重点,以落实“六个老有”工作目标为主线,坚持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了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一、领导重视,加强组织。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将老龄工作纳入乡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当中,乡督查室也将此项工作列入乡督查项目中。同时调整了老龄工作委员会领导小组。

二、基层老年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我乡的7个行政村中,现已每村都建立老年协会组织。老人协会是在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领导下老年人自己管理自己的自治组织,为农村的三个文明建设及社会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因此,老年协会建设的好坏,是我乡老龄工作的关键。半年来,各村老龄协会活动小组在乡老龄办的领导下,发展势头良好,基本上达到了“四化”、“六有”标准。“四化”即“管理工作规范化、选举民主化、活动制度化、财务公开化”。六有即“协会有章程、有好的领导班子、有职责分明的工作规程,助老帮困力度大,老年人合法权益得到维护。

三、加强普法教育工作,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通过采取发放宣传单、播放录音、书写大小标语等形式开展了普法宣传教育,各村老龄协会活动小组能够积极参与各项丰富多彩活动。今年我乡开展文艺活动,与计生办配合开展金婚佳品、健康老人等活动。深入贯彻《老年法》及其实施办法,在乡法律事务所设立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站,并已设立两级老年人法律援助维权岗。按照县老龄委的要求,乡老龄办与司法、派出所有关人员一起,开展了《老年法》及《老年法实施方法》专项执法检查。针对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部分农村老人赡养费用普遍较低的情况,乡老龄办向全乡人民发出了“弘扬敬老养老传统美德”的倡议,号召全乡人民尽起责任,关心老人。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使“尊老敬老”成为社会共识,四、加大助老帮困力度,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

为切实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同时,乡老龄办、民政办、妇联以及各村老人协会、在春节、母亲节期间、慰问了残疾老年人、贫困老年人、高龄人、三老人员、退休老年人进行慰问、都抽出资金、面粉、药品等,发放给各会员。各村老龄协会活动小组也积极发挥其作用,对遇到生病的老人,都会组织慰问,在精神上、物质上给予了一定的帮助。享受高龄补贴的高龄老年人为21人、按时发放了高龄补贴卡。今年在乡党委的重视下,使老人在生活中得到方便,让老人得到了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五、签订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

为进一步规范和做好农村家庭赡养协议书工作,经乡党委、政府研究成立了乡村两级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工作领导小组,并进行摸底排查,将部分没有经济收入、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纳入重点签订对象行列。并组织召开了村民动员大会,明确赡养内容和赡养标准,协议书签订在村委会的监督下进行。进一步巩固和发挥了家庭养老功能,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质量和水平,确保了老年人老有所养。

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少数村干部对老龄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3、村级老年活动场所、活动设施、活动基金缺乏等。

4、老年人协会建设还不规范。

xx街道老龄事业“十一五”规划

为了认真贯彻《老年法》,弘扬敬老爱老美德,老年维权落到实处,推进我街办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平安丰城搭建良好平台,按照市民政局关于“十一五”老龄工作规划要求,结合我街办老龄工作实际,特提出xx街道“十一五”老龄工作规划。

一、充分认识老龄工作的深远意义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家庭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为国家贡献了青春,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家庭付出了汗水,为民族培育了后代,到了晚年,他们理应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党和国家历来重视老龄问题,不仅营造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社会氛围,而且在立法上采取了效措施,几届宪法都规定了保护老人的原则。特别是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更是一部全面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律,该法庄严宣告:“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并要求各机关、社会团体、部门单位以及基层组织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认真做好老年人权益保障和各项涉老工作。与此同时,我市对老龄工作十分重视,先后下发了《丰城市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丰发[2004]19号文件)、《丰城市70周岁以上老年人优待暂行办法》和《百岁老人长寿补贴》(丰府发[2005]26号)、《丰城市村(社区)书记社会基本养老保障和养老津贴暂行办法》(丰办发[2005]29号、《丰城市关于切实做好关心基层“三老”关爱社会困难群体工作的意见》(丰发[2005]23号)、《丰城市关于公开招聘敬老院院长的实施方案》(丰府发[2005]20号)等一系列敬老爱老文件。这些文件的下发,极大增强了人民的敬老意识,加强了尊老爱幼思想教育,初步建立了养老、医疗、社会保障制度、老年福利、卫生、文化、教育、体育等事业有了快速发展,老年人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大提高,老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推动我街道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起到到重要作用。

二、明确老龄工作指导思想

街道老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从我街道的基本市情出发,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加大敬老爱老宣传,营造尊老良好氛围;出台更多优待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村落服务体系、突出社区规范管理;多元投资老年福利,快速发展老龄事业;法律援助措施落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加强老人思想教育,配合全市的中心工作。

三、遵循六个原则

一是坚持老龄事业与全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促进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二是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充分发挥家庭养老的积极作用,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三是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兴办相结合,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发展老年服务事业。四是坚持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相结合,广泛开展敬老养老道德宣传教育,加强老龄工作法制建设。五是坚持关心老年人生活以及老年人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六是坚持统筹规划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抓出亮点,争创特色,使我街老龄工作跨入快速发展的轨道。

四、明确确立奋斗目标

在“十一五”期间,我街道老龄工作的奋斗目标是:一是努力建立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互助制度,使不同的老年人分别得到相应的关爱和实惠,达到老有所托、老有所医。二是努力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村落和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机制,使老年人解决温饱达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养。三是努力建立精神慰藉、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法律援助、老年维权为主要内容的老年服务体系,使老年人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丰富多彩,达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五、理清工作思路

(一)、成立xx街办老龄办,由街办副主任辛景春担任主任。

(二)制定好“十一五”老龄工作规划。一是“十一五”老龄工作规划,二是创建全市先进单位。

(三)壮大老龄工作力量,成立各村(社区)居委会老龄协会,对各村(居)老龄协会及时调整组织,充实人员,加强领导,使村级老龄工作组织健全、人员落实、素质增强、队伍壮大,真正提高办事效率。

(四)健全各项制度。一是要建立健全一月一次的学习制度,通过组织学习,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二是要建立健全一季一次的例会制度,通过例会,上传下达、收集情况、分析研究、解决问题做好工作。三是要建立健全信访接待制度。通过热情接访,了解情况、采取措施、解答咨询、宣传教育、化解矛盾,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帮助老人们排忧解难。四是建立健全奖惩制度,拟定各自工作职责,制定考评办法,实行激励机制。通过以上工作,全方位为老人们做好各项服务。

(五)举办定期培训。对辖区的村(居)老龄协会自行组织一次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认清形势、明确意义、掌握业务、增长水平、强化责任。

(六)抓好各种宣传。一是利用大型会议宣传,使老龄工作升温加热。二是利用条幅标语永久宣传,使老龄工作十分醒目。三是利用报刊宣传,一年争取完成在丰城通讯用稿三篇,在宜春级用稿二篇,在省级用稿一篇的报道任务。四是利用简报宣传,使信息互动,交流经验。通过以上大张旗鼓的广泛宣传,使老龄工作人人皆知,敬老助老氛围浓厚。

第二篇:发展知识产权事业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范文模版)

田力普《求是》撰文:发展知识产权事业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国知网讯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日前在2011年第1期《求是》杂志发表撰文《发展知识产权事业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全文如下:

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建立的。1980年1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前身)正式成立。从此,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翻开了崭新的一页。3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事业取得巨大成就,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30年来,我国建立起既适应国情又符合现行国际规则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在立法等领域走过了发达国家上百年乃至几百年走过的路程,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之路,建立了比较健全的、遍及全国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和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执法保护体系,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显著增强,知识产权成果得到广泛有效运用,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日益密切。

进入新世纪,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作出制定并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大战略部署。2008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法制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的改善,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创新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知识产权法制环境不断完善,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科技进步,增强了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我国制定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单行法,颁布了19部行政法规,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极大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截至2010年11月底,我国受理的国内申请人专利申请量已达到585.2万件,国内申请人专利授权量为331.9万件。对外发明专利申请大幅增长。2009年我国申请人的《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数量近8000件,是2004年的4.5倍,全球排名升至第五位。在2008年和2009年全球企业PCT国际专利申请公布量排行榜中,华为公司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二。捷康公司通过主动应诉美国“337调查”并最终

胜诉,成功开拓了全球市场,迅速跃升为中国第一、全球行业第二的知名企业。通领集团以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为依托,积极应对美国竞争对手的专利诉讼,使产品成功进入美国市场。知识产权保护不断加强,促进了市场环境的改善,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技术转化和经济发展,极大地增强了境外投资者的信心。具有中国特色并行之有效的行政和司法“两条途径、并行运作”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有效地保护了中外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内外高新技术的转移与应用。2001年至2009年间,全国知识产权局系统共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2738件。2009年,全国地方法院共审结涉及知识产权侵权刑事案件3660件,有罪判决5832人。在知识产权制度的保驾护航下,大量科技创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例如,第十二届专利金奖15项,从专利项目实施至2009年底,新增销售额1293亿元,新增利润168亿元。近年来,外国企业在我国的研发、技术转移与扩散活动日趋活跃。截至2010年11月底,国外申请人在华专利申请量102.7万件,授权量50.8万件。近10年来,国外在华专利申请年均增长率超过20%,是全球平均水平的5倍。目前,在华各类外资研发机构总数达到1400多家,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470多家在中国落户。截至2010年7月底,中国已累计吸收外资1.05万亿美元,连续18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

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显著提高,促进了知识产权文化环境改善,极大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通过电视、电台、网站、报纸等媒体构建的立体宣传网络,利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持续不断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公众知识产权文化素养不断提高。调查显示,接近60%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对知识产权的重视程度较5年前有所增加,61.4%的被调查者对盗版持坚决反对的态度。近几年我国软件盗版率呈连续下降趋势,2009年软件全行业盗版率按折算价值计算由2005年的26%下降到12%。以“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文化理念,正得到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同。这不仅极大地弘扬了全民族的自强自尊精神,而且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打下了重要的文化基础。

形成了有利于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国际环境,有效地促进了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我国加入了《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等知识产权领域几乎全部重要的国际条约,与主要国际组织和全球数十个国家的知识产权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并积极开展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援助。良好的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了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我国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扩大国际经贸关系和技术合作创造了良好条件。近年来,针对发达国家利用知识产权向我施压的动向,我们妥善应对、化解矛盾,抵御住了巨大的外部压力,避免了国际经贸领域的矛盾升级。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顺利通过了WTO知识产权理事会历年的审议,赢

得了大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公正评价。知识产权工作的加强,为我国更深地融入国际社会、参与经济全球化创造了和谐稳定的国际环境。

二、深入贯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世界正进入创新集聚爆发和新兴产业加速成长时期,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知识产权制度在激励创新、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已将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于我国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2010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24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认真吸收和应用世界最新科技成果,力求突破更多关键技术、获得更多知识产权,积极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温家宝总理指出,世界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知识产权的竞争。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规划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可以说,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新形势新任务对加强知识产权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十二五”将是知识产权战略大力实施的关键阶段,我国知识产权事业只有取得更大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力支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知识产权工作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按照《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总体部署,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大幅度提高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

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研究制定职务发明法规,探索改革外观设计制度。完善专利确权程序,缩短专利确权和纠纷的处理周期。修改完善《专利代理条例》,健全对外贸易和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法规。加大对知识产权创造、转化、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

增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能力。推动省级、市(地)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建设,健全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协调机制,提升管理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统筹协调,完善司法和行政执法两条途径协调运作的专利保护模式,有效降低维权成本。推进专利行政执法制度建设,大力加强专利行政执法。加大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建设力度,建立完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

大力提升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能力。鼓励创新成果形成知识产权,优化专利资助政策。加强专利技术运用转化平台、专利产业化基地建设,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体系。推动建立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议机制。继续深化城市、园区、企业等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加强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加强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鼓励企业联合构筑专利联盟,支持企业进行专利海外布局。

提升专利审查能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完善专利审查标准和审查管理政策。加强审查队伍和人员素质能力建设。建立更为高效、科学的审查业务运行管理体系,不断提高审查效率和审查质量。创设更为灵活、便捷和高效的审查方式。以积极务实的态度参与审查业务国际合作。

加强知识产权信息传播和服务。构建多层级、立体化专利信息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专利信息的广泛传播与有效利用。加快国家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到2015年,完成国家专利数据中心、5个区域专利信息服务中心和47个地方专利信息服务中心的建设。大力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的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培育一批专业化的专利信息服务企业。完善全国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制度,建立健全专利代理援助制度。

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大力培养知识产权人才。加大知识产权宣传普及力度,积极推进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知识产权文化理念。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工作,树立我国良好的知识产权国际形象。加强培训工作基础建设,积极实施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人才教育和培训工作,发展知识产权学历教育,大力开展知识产权社会培训。

开展全方位知识产权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巩固和发展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多、双边交流渠道;密切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知识产权能力建设的援助。

展望未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任重道远,使命崇高而神圣,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创新,全面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再铸我国知识产权事业新的辉煌,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三篇:人口政策的调整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适应下

人口政策的调整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

适应(下)

 2011-11-17 10:57:04

来源:《经济纵横》2009年第10期

(五)认为现行人口政策产生许多实际问题因而要求调整

我国现在已有1.4亿的独生子女,亦即造成了1.4亿只有一个子女的夫妇或家庭。这是多年贯彻“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政策的必然结果,由此也产生出一系列新问题。如,新生人口减少,现有单个劳动力对家庭的负担加重,家庭养老出现困难;不少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影响新一代人的道德素质;有的地方强制堕胎,出现了孕妇受伤乃至死亡的事件;人口年龄结构老化,新进入劳动市场人口(20—24岁)数量开始下降;老人增多,对养老与医疗健康保障体系提出挑战,等等。正是解决这些问题出现的困难,促使一些同志提出了调整政策的要求。这些弊端确实与实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有关。但实施一项重大政策,往往难以照顾周全,只能权衡利弊取其利。实际上,在上世纪80年代初,党中央在酝酿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时,并不是没有考虑到它会带来问题。在中央领导同志中,最早提出“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是陈云同志。早在1979年5月18日,他在同有关方面负责人谈对经济工作意见时就明确提出“人口要控制”。十几天后,他在一次谈话中说:“先念同志对我说,实行‘最好一个,最多两个’。我说要再强硬些,明确规定‘只准一个’。准备人家骂断子绝孙。不这样,将来不得了。”1980年6月14日,陈云在给当时的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陈慕华关于人口和计划生育的汇报提纲作回信时,坚定地写道:“我认为,提倡只生一个孩子是眼前第一位的工作。至于由此而产生一些问题则是第二位的问题。”笔者认为,陈云同志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指导思想坚持了辩证法,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人口仍然存在增长态势的今天,我们仍然应这样做。现行人口政策产生的实际问题,比起有计划的控制人口总量增长,属于第二位的问题。当然,对第二位的问题也要认真对待,努力解决。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产生,矛盾中孕育着解决矛盾的方法,只要注重调查研究,依靠人民群众,总能寻求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实际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口经济学,也只有在实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主要政策并最大限度地克服由此带来的实际矛盾的过程中,才能真正形成。

三、完善现行人口政策的思考

坚持“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人口政策不动摇并不意味着这一政策不需要完善。人口问题与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完善“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应围绕把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下降到零,同时促进人均绿色国民收入取得明显增长这一主要目标,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与多个领域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相配合,完善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

(一)把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与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第二次飞跃结合起来

目前,超生现象主要发生在农村。尽管多年来我国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少生快富工程和特别扶助制度,加强对农村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的建设,但“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在农村总是难以实施到位。可以说明这种情况的是,大学里“80后”学生,来自农村的往往有一两个兄弟或姊妹,而来自城市的一般都是独生子女。所以,农村的确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中之重。问题是为什么在农村实施计划生育难?这固然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重男轻女”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但根本原因是由目前农村的生产方式决定的。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对纠正“大呼隆”生产、搞平均主义有积极作用,也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但家庭生产在我国毕竟属于小生产方式,具有暂时性。所以,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但在实践上,农村集体经济“第二次飞跃”的思想却未受到重视。一些地方对农村土地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重“分”而轻“统”,即使看到了土地规模经营的必要性,对土地经营权的流转也只是强调“土地向大户集中”,这就强化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同时也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农村服务业及其社会分工尚不发达的现状下,农民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防老养老,不能不考虑增加家庭人口,于是哪怕罚款,也要突破“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这就是农村难以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经济原因。在中国国情下,要改变这种状况,努力实现集体经济“第二次飞跃”是必由之路。只有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集体化道路,发展协作生产和社会分工,才能真正提高劳动生产率,才有可能促进农村社会服务事业的发展,把儿童培养、老人服务逐步转向集体支持,转向社会保障,从而使农民把提高生产力、家庭富裕与多生子女分离开来,而与少生子女联系起来。尽管近些年许多地区在工业领域受新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推行企业私有化,但在农业领域,却正在出现发展势头越来越大的合作经济热潮,这反映出农村集体经济的“第二次飞跃”具有必然性,也反映出大多数农民具有走集体化和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对此,我们应大力支持,并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发展农村新型集体经济结合起来。

(二)把解决人口问题与宏观经济调控结合起来

对实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政策产生的诸多问题,只用人口学方法是难以解决的,必须把这些实际问题纳入宏观经济调控范畴,统筹解决。我们不应照搬西方宏观经济学。因为失业人口是私有制条件下资本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以维护资本主义根本制度为目的的西方宏观经济学,最多着眼于减轻失业率,而绝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失业人口问题,更不能解决中国的特殊人口问题。我们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创造出把解决中国人口问题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理论,才能实现人口问题的统筹解决。当初马寅初先生提出“新人口理论”就是与研究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结合在一起的。从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看,应把实施“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政策产生的问题,纳入到包括市场供求、银行借贷、财政收支、国际收支构成的宏观经济综合平衡的大局中来谋划解决,而不能把这方面的问题只当做个别的、附带的问题来解决。这就是说,我们不但要从物质资料商品或者一般的生活消费服务的角度调节供给与需求,从增加企业就业人数的角度来扩大就业,还需要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口发展战略来调节供给与需求和扩大劳动者的就业。如,中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老龄人口的社会化服务问题迫在眉睫,我们可否减缓对物质性基础设施的投资,而把发展老年服务业作为发展公共基础设施来抓,可否抽出资金支持开办更多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有国家资助的老年公寓,可否开办与之相配套的老年护理职业技术学校,把有组织地培养护理人员与扩大老年服务方面的就业结合起来。再如,可否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资,大力发展为农村服务的免费师范教育,把它作为提高农村人口质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来抓。类似这方面的事业,其实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组成部分,理应纳入宏观调控的范畴。如果忽略,势必阻碍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以扩大内需的投资需求为例,仅从短期的市场供求平衡来考虑,大力追加物质资料的固定资本投资,短期内是可以起到暂时拉动市场需求作用的,但从凯恩斯理论到上世纪70年代初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这种投资方式对经济增长的刺激往往同时掩盖并加深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为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埋下深层的隐患。而根据现有条件,有计划有目的地把投资用于必须发展的有关人口的公共事业上,尽管暂时不能增加经济总量,但却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社会的稳定。所以,在使用同量投资的条件下,应把解决人口问题的投资纳入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中。

(三)把养老保险逐步转向以社会保险为主

与“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政策关联最大的问题是养老问题。这里需要研讨的是,养老保险究竟应采取何种方式。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主要发展个人商业保险。但这样一来,工资低的家庭势必遇到极大的困难,这对大多数人口是难以实现的。笔者认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只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方向,公有制经济终将振兴起来,从劳动者退休后平等享有健康生活的权益和目前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现状考虑,可以实行商业养老保险和社会养老保险结合,而以社会养老保险为主,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后者比重。这样,才能有利于落实“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控制好人口总量。因此,有必要把解决这个问题纳入国家的税收和财政预算之中。

(四)促进流动人口的统筹管理

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这种人口流动大潮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性,但如果缺少计划导向和统筹管理,也必定产生畸形的现象,给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隐患。目前,一些地方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已不是科学意义上的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有序转移,而是青壮年农民的普遍转移,这就带来两方面的不良后果:一是一些地区的农村只剩下孩子、老人构成的人群。这就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有文化、有才能的青壮年劳动者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二是在流动人口的统筹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大量的青壮年流动人口必然助长无计划的生育现象。所以,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不是一个单纯的人口管理问题,而是涉及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留住青壮年骨干、促进过剩劳动力转移有序化等一系列需要统筹解决的问题。当然,就流动人口本身而言,不能等其他问题解决之后再来解决,而是要尽快加速统筹管理制度建设,如,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的就业、居住登记制度,流动育龄人口计划生育登记、监督和妇科服务制度,劳动者的劳动安全、失业、医疗和养老保险的流动异地转账制度等,其中的难点是跨省的统筹管理。应相信,在计算机普及的条件下,技术上已没有大的障碍,困难可能是地区经济利益的处理问题。只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全国一盘棋”的优势,地区利益之间的矛盾也是可以解决好的。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R],新华网,2008—06—26.[2][5]穆光宗.我国人口政策应如何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07—02.[3]2010年中国人口13.6亿是根据总和生育率测算出的[R].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4]张薰华.经济规律探索——张薰华选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11—15,121—214.[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李虎军.中国生育率已低于更替水平人口政策有待调整[N].南方周末,2005—12—16.[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1349.[9]马寅初.我的经济理论哲学思想和政治立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0.

第四篇:五个坚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五个坚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张锦彬

一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全局。县委在工作思路的确立、各项工作的统筹安排推进和落实中,十分注意和注重把科学的发展观贯穿于始终,注重处理好城乡统筹发展的关系,处理好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更加重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主导产业;更加重视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加强科技推广,加快疾病防控体系建设;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大力推进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更加重视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切实加强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促进发展,在加快发展中实现社会稳定。正是因为我们在工作的指导思想、政策措施上较好地落实了科学发展观,才有效地解决了改革和发展中的诸多困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二是坚持民主科学决策。深入调查研究,善于集中集体智慧,充分顺应民意和县情实际,是县委始终坚持的一个重要领导方法。县委在客观总结近年发展经验、认真分析研究国家产业政策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地调查研究,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确立了实施“七大战略、十大产业”的发展思路。通过全县各级的努力奋斗,实践证明,“七大战略、十大产业”符合沧源县情实际,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走向,符合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意愿,是加快沧源发展的民主和科学的决策。三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县委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各项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把保护好、维护好和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体现在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行政的有机统一,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把人民群众的要求作

为我们制定政策、推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充分调动方方面面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紧迫、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摆在党委、政府工作的首位,使全县上下的注意力和创造力都统一到全县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上来。同时,也更进一步密切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四是坚持抓好党的建设这个根本。县委班子带头做起,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严格执行县委常委会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切实加强县委班子自身建设,充分发扬团队精神,形成了步调一致、团结奋进的坚强领导核心,保持了县委工作高效协调运转;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工作原则,大力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和法院、检察机关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坚持把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放在首位,以县委中心学习组为龙头,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理论工作,充分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监督作用;严格执行《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深入推行和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任前公示、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制度,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从有利于发展的高度出发进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以“学习实践科学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动”为载体,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执政基础;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继续抓好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查办案件、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狠刹“四股歪风”工作,使全县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不断增强。五是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县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提空口号、不摆花架子、不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从县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做起,重调研、鼓实劲、办实事、求实效。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纠正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的问题,坚决反对奢侈之风、浮躁之气、漂浮之疾。进一步创新考核管理机制,坚持县级领导挂联乡镇、企业和重点项目机制,坚持重点工作、重点项目专项督查、跟踪督查制度,全县各级领导和干部作风显著改进,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快速落实。

沧源根据的优势和特点,制定了在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增长的前提下,“十一五”期间完成50万亩核桃、50万亩竹子、12万亩茶叶、12万亩甘蔗、12万亩橡胶、14万亩特色经济作物(烤烟、木薯、膏桐、南药),实现全县农民人均10亩经济林木和经济作物,户均出栏1头大牲畜,人均出栏1头生猪,国内外旅游者及旅游收入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000元左右,与全国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十一五”以来,面对严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挑战,沧源县各级党委、政府不等、不靠,继续解放思想,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一手抓应对危机保增长,一手抓产业发展,齐心克时艰,协力促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据估算,今年末,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实现13亿元,年均增长14.9(现价)%,超额完成年均增长13%的目标;三次产业比重由“十五”末的37∶24∶39调整为29:30:41;财政收入 1亿元,年均增长25%,超额完成年均增长17%的目标,地方财政收入4850万元,年均增长24.8%;财政支出9.9亿元,年均增长43.5%;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亿元,年均增长23%,超额完成年均增长15%的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55亿元, 年均增长15%,实现年均增长15%的目标;外贸进出口总额2.67亿元,年均增长19%,超额完成年均增长12%的目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70元,增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00元,增12%,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以内。

(沧源佤族自治县委办公室)

第五篇:2011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办法

东种委发[2011]3号

种畜场2011经济与社会发展

目标及考核办法

为了全面完成2011年全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奋斗目标,实

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争取全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经场党委、政府研究,特制定本目标及考核办法。

一、目标与分值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60分)

1、村庄建设、用地符合规划要求,无乱搭乱建等违法违规现

象。(100分)

2、村主干道两侧干净卫生,无暴露垃圾、无乱堆乱放、无污

水流溢。(20分)

3、村内主次干道平坦畅通,无坑洼、无积水,逐步硬化。

(10分)

4、自然村组均配有垃圾池,并有专人打扫垃圾。(20分)15、做好秸秆禁烧和回收工作。(10分)

(二)全民创业及招商引资(210分)

1、完成新上私营企业任务。(20分)

2、完成新增个体工商户任务。(20分)

3、完成招商引资任务。(50分)

4、双带双强型村干部队伍建设。(30分)

5、发展高效农业项目。(40分)

6、扶持发展创业典型。(30分)

7、完成清理酸洗石英砂目标。(20分)

(三)社会稳定(150分)

1、认真做好矛盾调处化解工作,年内无一例来场集访和上县及以上信访、上访。(40分)

2、完成综治平安与法治建设工作任务,年内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100分)

3、无重大安全事故。(10分)

(四)农村规范化管理(40分)

1、顺利完成村支两委换届工作。(20分)

2、村级财务管理达到规范化标准。(10分)

3、无违反财经纪律现象。(10分)

(五)党建(70分)

1、班子团结,有战斗力,有号召力,年终综合测评满意率达85%以上。(20分)

2、搞好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30分)

3、年内至少发展一名新党员。(10分)

4、党员、干部无违纪、违法现象。(10分)

(六)社会事业(90分)

1、完成计生站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30分)

2、规范农村幼儿园管理。(20分)

3、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任务。(20分)

4、完成民兵营连正规化建设及征兵各项任务。(20分)

(七)中心活动积累分

每次中心活动计20分,每次完成者得满分,完不成不得分。获奖者加分:一等奖加15分,二等奖加10分,三等奖加5分。

(八)附加分

1、奖励分:获场表彰加3分,获县级表彰加5分,获市级以上表彰加8分。此项分值加分最高不超过20分。

2、专题现场加分:场级一次加分10分,县级一次加20分,市级以上一次加30分。

3、规划建设居住小区,主体基本完工的加50分。

二、考核细则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160分

第一项由建管所和国土所负责制定好考核细则进行考核。第二项、第三项和第四项由考核组看现场打分。第五项考核依据为各村完成秸秆回收情况。

(二)招商引资:210分

第一项新上私营企业数完成(指当年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并资金到位的)得20分,每增加一个私营企业加5分,加分不封顶,不完成不得分。

第二项完成个体工商户任务数(指当年在工商部门登记的)得20分,每超一户加2分,不完成不得分。

第三项2011年内带领至少一批客商来我场正式洽谈,并由场招商领导小组考核认定为有效信息的得分。

第四项2011年底所有村干部必须有个人致富项目(家庭年生产经营性收入在5万元以上),全村人均纯收入年增幅在10%以上。

第五项完成成片农业结构调整50亩得10,耕地面积2000亩以下,每增加10亩得6分,超过100亩按每增加100亩得10;耕地面积2000亩至4000亩,每增加15亩得6分,超过125亩按每增加100亩得10;耕地面积4000亩以上,每增加20亩得6分,超过150亩按每增加100亩得10,成片农业结构调整品种为蔬菜、瓜果,且需保护地栽培,此项最高分值为80分。新增加设施种养殖小区得30分,每小区不低于大棚30栋或圈舍15栋,最高分值不超过50分。

第六项年内村扶持发展(新上)种养大户15户以上,得30分。每少一户扣3分(大户标准:设施种植大棚不少于3栋,圈舍不少于30间;或种养殖土地流转不少于50亩;或创利税10万元以上)。

第七项完成清理酸洗石英砂目标。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现有酸洗石英砂厂家进行清理,使之生产达标,或予以取缔,不得出现违法违规生产。完成该项目的得20分,否则不得分。

(三)社会稳定:150分

1、全年无信访的得40分,来场集访一次扣10分;去县信访(上访)一次:个访扣10分,集访扣20分;去市信访(上访)一

次:个访扣20分,集访扣40分;去省信访(上访)一次:个访扣40分,集访扣80分;进京信访(上访)一次:个访扣100分,集访扣200分。分值不够扣的在总分中扣除,采取上不封顶原则。

2、完成全年的综治平安与法治建设工作任务得100分,此项由综治办负责考核。

3、无安全事故的得10分,出现的不得分。

(四)农村规范化管理:40分

1、年底依法顺利完成村支两委换届工作,无违法事件和因选举引起的信访事件发生得20分,否则不得分。

2、民主理财制度健全,村务公开按月进行的得10分。每减少一次扣2分,扣完为止。

3、违反财经纪律,并受到处罚的,在总分中扣10分。

(五)党建:70分

1、班子团结,有战斗力,有号召力,得20分。村三位主职干部按时参加党委召开的各项会议并遵守会议纪律,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查看记录)得10分。干部之间有较大矛盾和分歧影响整体工作,或者年终综合测评满意率低于85%的不得分。

2、有规范的公开栏得10分,按要求及时进行公开,得20分。

3、年内发展一名新党员的得10分,未发展的不得分。

4、党员、干部无违纪、违法现象,得10分。

(六)社会事业:90分

1、完成计生站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得30分。

2、规范农村幼儿教育管理的,得20分。

3、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任务。按场要求,期内完成下达任务数的得20分,不完成不得分。

4、完成民兵组织建设及政治教育、训练、整组、征兵等各项工作的,得20分。

三、考核兑现:

1、本目标考核作为村干部工资发放的主要参考依据。

2、对考评优秀的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进行表彰和经济奖励。

3、工作中出现重大问题的村,以及在招商引资、高效农业发展、双带双强型村干部队伍建设中考核不得分的村,在评比先进党支部、优秀支部书记和目标考核奖时,实行一票否决。

4、本考核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执行,不因负责人变动而废止。

二0一一年一月一日

下载2010社区坚持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社区坚持老龄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学生与当代经济和社会发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2011年东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

    2011年东贡社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东贡社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

    社区老龄工作计划与社区药师年度工作计划例文

    社区老龄工作计划 XX年社区的老龄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为老年人为宗旨,进一步推进为老服务工作,不断满足老年人物质生活、精神文化需求,以社区为依托,充分发挥各成员......

    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观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摘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本文出发点以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为基础,浅析当前我......

    气候变化 防灾减灾与经济社会发展

    气候变化 防灾减灾与经济社会发展 一、气候变化及其对经济社会生态的影响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即IPCC,是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权威组织)评估报告指出,当前主要任务是对气候变......

    我国人口老化、三农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1]郭志刚. 我国人口老化、三农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EB/0L]. 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研讨会简报之二,2006-2-5.我国人口老化、三农问题与经济社会发展 2005年12月24日,“中国人......

    *州与**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山东**市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跨跃式发展。**发展工业经济、壮大民营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加快推进我州“一......

    *州与**市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分析(范文大全)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山东**市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跨跃式发展。**发展工业经济、壮大民营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加快推进我州“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