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采油四区“我最感动的家书
头台油田采油四区女工委
采油四区女工“我最感动的家书”展览
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家庭好角色‛作为‚争‘四好’‛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在日常工作中很难评价的,为了能够真实地了解我区女工在家庭关系中是否符合‚家庭好角色‛的要求,也为了给‚争‘四好’‛的女工一个展现和谐美好家庭生活的平台,我区女工委策划组织了“我最感动的家书”展览会。
二、活动形式
1、女工委在综合办设置服务点,安排干事值班,女工们将写好的家书交给值班的干事。
2、以小组为单位,将每小组的家书进行汇总,装订成册,并且制作有特点有意义的封面,统一交给我区女工干事。
3、女工干事将装订成册的家书固定在黑板上,将黑板放于体育馆内。
三、活动时间
2012年6月1日——2012年6月15日
四、活动进行
1、前期宣传
1)由女工委制作宣传板报
2)抽出两天利用班前班后会议对此次活动进行宣传
第二篇:采油作业四区交流材料
结合油藏地质特征,探索潜山注水新途径
努力实现沈625潜山注水开发
采油作业四区
2005年12月
一、区块概况
沈625潜山构造上位于大民屯凹陷静安堡断裂构造带西侧与前进断裂半背斜构造带北沿交汇处,北西以断层为界与安福屯洼陷相邻。目的层为中上元古界地层,主要出油层为中上元古界的碳酸盐岩,岩性以白云岩和石英岩为主,太古界混合花岗岩地层出油性较差。油藏类型为裂缝型块状油藏。该油藏探明含油面积8.49km2,地质储量1610×104t,可采储量253.6×104t。
潜山原油性质属于高凝油,其中沈229块原油密度0.8463g/cm3,原油粘度(100℃)30.28mPa.s,凝固点45℃,含蜡量40.8%,胶质+沥青质为10%;沈625块原油密度0.863g/cm3,原油粘度(50℃)22.7mPa.s,凝固点44℃,含蜡量33.97%,胶质+沥青质为10%。
截止2005年11月,沈625潜山油井总数63口,开井54口(包括捞油井和间抽井),日产油601t,综合含水2.0%。,区块累计产油76.3×104t,其中2005年年产油18.8×104t。采油速度1.30%,采出程度4.74%。油藏目前处于试注开采阶段。
注水井5口,开井4口,日注水440m3,累积注水42642 m3。
二、注水存在问题
1、油藏地质条件复杂。沈625潜山是具有双重介质属性的裂缝性潜山油藏,同时具有层状和块状的特点,非均质性强,注水水驱过程控制难度大,注水受效具有局限性。
2、开采方式复杂。潜山已经投产4口水平井,下步将再投产4口井,这种直井水平井共存的开发方式,给区块的合理注采比、合理采液速度的制定,增加了难度。同时电泵、抽油机并存,加剧了平面上采液强度不均衡。
3、递减加快。由于水平井、电泵井等高产井的强采,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其它井的递减,从而使转注的紧迫性日益增强。
正是依据上述油藏地质特点、油水井生产现状以及矿场开发规律,我们对沈625潜山的注水途径进行了探讨,以底部注水为总体原则,以直井注水而水平井采油为新的途径,首先实施了区块主体部位的转注试验,目的是从区块主体部位、区块开发矛盾突出的部位入手,开始试验补充能量。补充能量后,紧紧跟踪井组动态变化,总结分析了“直井注水水平井采油”、“无边底水的底部注水上部采采油”、“依托边底水注水上部采油”等油水井的试注特征,为下一步实现全面注水开发积累了经验。
三、试注开发特征及效果分析
1、试注途径探索
在选择优先试注的井点时,主要考虑了三个方向:一是依托边底水的底部注水,选择的试注井为沈625-18-28井;二是无边底水的区块主体部位的底部注水,选择的试注井位沈625-12-24井;三是直井注而水平井采的底部注水,选择的试注井为沈625-16-20和沈625-20-16井。试注方向确定后,重点依据流动单元的特点,结合静北潜山的注水开发经验进行了试注,并在试注时坚持了“先小配注量,后逐步上调,井组注采比略高于区块整体注采比后稳定注水”的动态调配注原则。
2、试注井注水特征分析
(1)注水井初期起压,最高达20Mpa,但很快出现压力波动,随着注水时间延长,其压力开始稳定上升。如沈625-16-20、沈625-12-24。这反映了注水通道逐渐被打开后,注入水稳定推进的过程。
(2)个别注水井不起压。如沈625-18-
28、沈625-20-16等。这说明一是地层亏空大,注入水难以在短时间内填补亏空;二是储层物性好,注入水推进阻力小。
(3)从现场统计情况看:注入量的大小与流速成正比,瞬时量越大,其入井后流速越快;同时,流速越快,吸水能力先上升后下降,表明超过一个临界值后吸水能力反到下降,油压上升,若此时关井,压力扩散较快。由此得出结论为:配注量的选择既要考虑亏空,又要考虑吸水能力。
3、见效情况分析
目前注水的4口井3个井组均见到明显的效果,3个井组对应18口油井,11口油井见效,注水井组均为多向水驱,水驱井数比例为61.1%,见效方向基本与区块的主裂缝发育方向(NE向)一致,累积增油1310t,而
且增油的同时并未见到水淹和水窜,特别是直井注水而水平井采油这种开发模式的探索,也已经看到了初步效果。下面重点分析这些井组的见效情况。
(1)依托边底水的底部注水的沈625-18-28井组:对应油井5口,全部见到注水效果,累积增油775t。
该井组在注水6天/累积注水502m3后,沈625-16-30首先见到注水反映,之后其余井陆续见到注水效果,见到注水效果最慢的是沈625-18-26井,它是在132天/累积注水12083 m3之后见效的。平均在69天/累积注水5930 m3后见效。
该井组见效井的见效特征为产量和液面稳定上升,井组日产油从68.2t上升到73.2t,平均液面从2067m上升到2063m,上升4m。
该井组的平稳见效与依托于边底水注水关系密切。
(2)无边底水的区块主体部位的底部注水的沈625-12-24井组:对应油井8口,有4口油井见到注水效果,累积增油249t。
该井组是在注水8天/累积注水630 m3后见效的,见效油井沈625-12-26,最后一个见效的是沈625-平井,见效时间和注水量分别为70天/5225 m3。平均在33天/累积注水2449 m3后见效。
该井组见效井的见效特征为部分井见效,见效井效果出现波动,而且沈625-14-26井的见效比较突然,但同时势头较强劲。井组日产油从36.5t上升到46t,见效井的平均液面从2196m上升到2140m,上升56m。
(3)直井注而水平井采的底部注水的沈625-16-20/沈625-20-16井组:对应油井5口,有2口油井见到注水效果,累积增油286t。该井组注水17天/752 m3水后平1率先见效,沈625井的见效在注水50天/2778 m3水后。两口见效井平均见效时间34天,日产油从69t上升到74t,
第三篇:采油四区队降本增效总结5月
采油四区队5月份节支降耗总结
一、外购动力方面
1、目前区队内变压器共计20台,16为间歇抽油控制,4台变压器自控坏,无法控制间歇抽油,目前区队对无法控制的变压器人工拉闸,本月拉闸不到位考核三次。很大程度减少了电量的消耗。
2、自检自查区队内的偷电行为,并及时上报大队调度,积极配合协调解决,本月解决了6234老乡偷电问题。
二、油井材料方面
1、区队油井生产成本每月单井成本44元,月成本14476元,实际花费9343元,单井节约成本15.6元,总共节约5124元。区队每月使用皮带400根,由于抽油机电机皮带轮和闸箱皮带轮不是标准的四点一线,导致皮带消耗很大,区队对这部分井专项整治,较少皮带消耗,计划每月减少领用50根共计节约1000元,本月区队维修闸刀20把,每把新闸刀32元,共节约640元。
2、杜绝油井材料的无故流失,精打细算做好油井材料的管理工作。
三、修旧利废方面
1、将损坏的部件进行维修再利用,比如闸刀、连杆。
四、车辆方面
1、车辆油耗的管理每月不得超出计划线,车材料每月1000元,实际花费1636元,超支636元,本月更换了75573车辆的一条轮
胎和备胎,导致车辆成本超支。日后区队将会加强车辆日常的维护保养工作,及时消除隐患减少隐患带来的成本压力。
2、本月车辆柴油计划310公升,实际使用310公升,采油四区队 2015年5月
第四篇:采油四区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安全承诺书
采油四区共青团
个人安全承诺书
为满足公司的安全管理要求,本着对公司和自身负责的宗旨,本人作出如下承诺:
一、本人已接受过安全教育培训,能够认真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遵守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能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保护他人不被伤害。
二、不违章指挥,不违章作业,不违反劳动纪律,抵制违章管理,杜绝“三违”行为。
三、主动接受各种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做到持证上岗。
四、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管理规定。
五、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着标准装上岗。
六、不带火种进入生产区,不在非吸烟区吸烟,严格遵守防火防爆、禁烟禁火、交通安全等制度。
七、不乱排废水、废气、废渣,不乱扔生活垃圾。
八、会报警、会自救、会互救、会使用灭火器等消防、气防设施。我已经接受了入厂安全培训,完全理解了公司的基本安全规定,并承诺严格遵守,如果违反规定自愿接受处罚。
岗位名称:承诺人:
年月日-1-
第五篇:我最感动的老师
最让我感动的老师
我把王老师比做一支蜡烛,给我照亮了人生道路;我把王老师称赞为手执金钥匙的人,帮我打开知识的宝库。
XXX------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我的小学生活已经结束了四年。从上中学到现在,有一位老师一直让我念念不忘,记忆犹新,感动至今,她就是教我小学四年数学的王XX老师。王老师那慈祥、和蔼、可亲的面孔,仿佛能给人带来无限的温暖。王老师的目光就像那和煦的阳光,那淡雅的光芒,仿佛能渗透到你心灵的每一个角落。每当上课时,王老师总要先用目光环视课堂,她那温和的目光似乎就是那些上课不认真者的“指明灯”。她那柔和的声音总是在教室久久地回荡着,她那清晰的粉笔字迹仿佛永远也不会被擦去„„王老师寓教于情,工作非常“用心”。王老师每次上课都能让我觉得是一种享受,她的每一课都讲得那么生动感人,那么使人容易听懂,真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王老师很负责。我小学二年级转学两个月后妈妈第一次来见王老师。问到我的期中考试情况,王老师都能够说得出做的卷子上是哪道大题哪道小题做错,从做错的题上反映出我哪种能力还存在不足......妈妈回家打开我的书包拿出试卷检查,王老师指出的问题真真实实不差毫分!
三、四年级的时候,我由于转学,数学成绩有些问题。王老师从无一点怨言,自愿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帮我补课。因为要帮我补课,每天放晚学后,王老师都要比别的老师晚回家一个小时,并且整整坚持了二年多的时间。五年级下学期,我的数学成绩从两年前的60分、70分跳到了90分、100分,如此大的进步使我父母瞠目结舌,惊讶万分,也可以说是始料未及。王老师敬业的精神令我的全家非常感动。
王老师对学生极富爱心。她真心爱护班上的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还是令人头疼的后进生,一视同仁,爱得公正,爱得让家长、学生信服。她常说:“人之初,性本善”,她相信我们都是可塑之才,也正是她对我们的信心和对我们孜孜不倦的谆谆教诲,才使得我们班的学习成绩和各方面成绩都在全校名列前茅。她数不清有多少次拿自己的钱买些小礼物、小贺卡为学生过生日,过 “六一”,也数不清有多少学生家长送来
感谢信和感谢的诗歌。一次她得重感冒在家休息,当得知班上有同学从单杠上摔下骨折,她硬是拖着高烧的病体,带着水果打车到医院看望学生,孩子感动得哭了,她也心疼地哭了。如今,单亲孩子越来越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她专门研究这些孩子的心理特征,投入更多关爱,让孩子在平等参与中远离失落感,让孩子开口说话,张嘴笑,从孤僻与内向的心理阴影中走出来。她常常从一个母亲的角度换位思考,日子久了,谈起学生,她比母亲还母亲。每次开家长会时,王老师将她的手机写在黑板上,告诉大家她二十四小时开机,欢迎家长随时给她打电话,只是周一到周五时,上午她一般都有课,大家可以选择休息的时间打,千万不要有任何顾虑,十分欢迎家长和她进行沟通。同时,她会逐个家长询问家里情况、住址、家庭电话,家长手机号,每逢学生有异常情况,她都主动过问并及时与家长联系和沟通,解决了许多同学的问题。对学习成绩差和成绩不稳定的学生,她总是积极与家长联系,并积极进行家访。有一次,一个学生周六放学后在县城玩没有及时回家,家长打电话向他询问,她急得像找自己的孩子一样,一一跟班里同学联系,直到找到这个学生后,她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王老师最让我妈感动的事是五年级上学期的期终考试结束后,放假第一天的凌晨四点多,手机上收到她发来的短信,“你好,孩子醒来后可转告孩子,数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进步了,祝贺!”“一个学期下来,收到王老师和我父母联系的短信有无数条,可这一条短信实实在在地感动了我。”我妈妈感叹:“别忘了她是老师的同时,也是母亲、女儿、妻子。”可以想象,当时王老师凌晨挑灯批卷,发现自己的学生成绩进步了,有着如何按捺不住的喜悦。这个一切为孩子着想,一切从孩子出发的老师,让学生落泪,让家长敬佩。
她寓教于新。教育发展也在于创新。她确立“无批评日”,让孩子们感到学校是“百草园”式的乐园,而不是令人反感的“三味书屋”。她不想以强硬的命令来达到学生被动的整齐划一。针对后进学生,她开展的“闪光点”教学法已初见成效,通过对后进学生“闪光点”的暗示和放大,让他们去掉自卑心理,确立自信,迎头赶上,最终追求班上无差生的目标。
王老师还特别会鼓励人。刚转学时,王老师叫我回答问题。当时我的胆子很小,所以站起来回答问题声音也很低,我觉得自己每说一个字,心就会抖一下,说完后,自己都觉得不满意,就把头低得更厉害了。心想:“这回王老师会狠狠地批评我吧。”可是,王老师却和蔼地对我说:“没事,下次多多努力,你一定会比这次有进步的。”当时,我感动极了。从那以后,一上数学课,我就把手举得高高的,生怕老师不叫我,从此王老师叫我答题时,我的心里美滋滋的,声音响亮,口齿清楚,又没有一点错误。这时,老师同学都给我鼓掌,我都快飘飘欲仙了。从那以后,我就更加自信了。回家后和妈妈说起此事,妈妈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是成功之父,老师是成功之梯。
我是个爱动的人,下课了到处跑,一安静就想睡觉。三年级上王老师数学课的时候我睡着了,听同学说王老师走到我座位边,没说话,同学把我叫醒了,我被惊醒后,心想坏了,一定会被王老师训一场,或叫我回答问题,答不出来让同学笑话我,丢我的面子。可是王老师没那样做,而是问我晚上几点睡的,晚上要早点睡„„。后来我上课再也不睡觉了。
王老师为什么那么神奇?她从不高声大叫,从不粗暴骂人,从不体罚学生,从不侮辱学生。
时隔四年,前几天又一次见到我的王老师,她已经调到第X小学了。感觉王老师和她同龄人相比明显的苍老。问起她现在的工作,早晨七点到校,晚上七点帮几个刚转来的学生补完课才回家,朦胧中又想起小学四年级时王老师陪“我”学习的情境,我的眼泪下来了。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在灯光中想起王老师那希冀的眼神,似乎正要说出鞭策鼓励的话语,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揉揉眼睛,转转脖子,继续预习完第二天的功课。
感谢王老师,给我知识,给我力量,给我勇气,给我鼓励,给我关爱,授予我终生受益的人生哲理。祝王老师幸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