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养老服务职业道德 9(最终定稿)

时间:2019-05-13 14:25: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一章养老服务职业道德 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一章养老服务职业道德 9》。

第一篇:第一章养老服务职业道德 9

第一章养老服务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要通过职业道德教育,使从业人员了解本职业的道德要求。当一个员工知道自己在本职业活动中应该如何做才是正确的,才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时,就能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以主人翁的精神状态对待工作,在工作中积极进取、钻研业务、全身心地投入到职业活动中。他们良好的工作成果和道德风貌将会得到社会的肯定,对职业的热爱和荣誉感,也将更加促进他们个体的进步和发展。第二节

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道德

一、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特征

养老护理员是以从事老年人生活照顾为主要内容的护理服务人员。

养老护理员的基本任务:

1.为健康老年人提供必要的生理、心理、社会需求的服务。

2.为患病的老年人或有肢体、器官功能障碍的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服务、初级保健和肢体辅助功能锻炼。

3.协助医务人员进行必要的治疗和护理活动,如常规的药物治疗、清洁与消毒、个人卫生、压疮的预防等,以满足老年人身心整体健康状况的需要。

4.帮助需要临终照料的老年人减轻身体、心理、社会方面的痛苦,并为其家属提供心理的支持。

因此,从事养老护理员工作不但需要扎实的护理理论基础、熟练的照护操作技术,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方能满足工作的要求。

二、养老护理员的职业守则

(一)尊老敬老、以人为本

老年人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开拓者,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包含着老年人的劳动成果。他们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烽火硝烟的八年抗战,夺取最后胜利的解放战争,迎来了一个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祖国的建设又有多少可歌可泣的丰功伟绩,凝结着老一辈的心血和汗水。他们是植树人,为我们留下了一片绿荫。当我们享受这幸福生活时,他们年龄大了,离开了为之奋斗了多年的工作岗位,但他们仍是英雄,是社会的功臣,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戴。作为后辈,在我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有责任帮助他们,用我们的劳动,使老人们愉快、幸福地生活,安度晚年。

中华民族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两千多年前孑L子就教育后代,不但要养护老人,而且要尊敬和孝敬老人。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现今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总人口的1/10。这充分的说明我国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使人的寿命得以延长。老龄化社会对国家、社会、家庭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使得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终”,这是我们全社会、每个人、每个家庭都要面临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国家为保障老年人的权利,制定了不少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了许多养老服务机构,以保证老年人能得到良好的社会照顾。在一些地区,为了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能真正地享受到优质的服务,把“以人为本”落实到每项工作中去,还制订了相应的服务标准,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对老年人工作的重视。养老护理员是直接承担着照顾老年人的工作,其工作不仅是对老年人的照料,而且担负着国家、社会和老年人家庭对老人的关怀,所以在第一章养老服务职业道德

11工作中要处处为老年人着想,在实际行动中真正体现出以老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老年人从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中感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与关怀。

(二)服务第一、爱岗敬业

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与众多服务性行业的工作一样,是以为他人服务作为自己的工作内容。服务第一就是把为集体或他人工作放在第一位。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对象是老年人,那就是说为老年人的服务应是第一位的,老年人的需要就是对养老护理员的工作的要求,时时处处为老人着想,急老人所急,想老人所想,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是养老护理员素质的基本要求,只有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把它作为自己工作行为的指导,并把它落实到实处,才能赢得老年人的信任和社会的赞誉。

热爱本职是一种职业情感,只有爱岗才能敬业。也就是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情绪和态度。职业工作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识到本职业对社会的意义,努力培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从而热爱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职业活动中,努力学习服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荣誉从根本上说,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职业。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职业岗位上的人,只要他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都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如大家熟悉的劳动模范时传祥、张秉贵、李素丽等,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都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获得了国家、社会给予的崇高荣誉,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它是社会不可缺少的。养老护理员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

(三)遵章守法、自律奉献

遵章守法首先是树立严格的法制观念,认真学习和遵守国家第一章养老服务职业道德

11工作中要处处为老年人着想,在实际行动中真正体现出以老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使老年人从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中感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与关怀。

(二)服务第一、爱岗敬业

养老护理员的工作与众多服务性行业的工作一样,是以为他人服务作为自己的工作内容。服务第一就是把为集体或他人工作放在第一位。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对象是老年人,那就是说为老年人的服务应是第一位的,老年人的需要就是对养老护理员的工作的要求,时时处处为老人着想,急老人所急,想老人所想,全心全意为老年人服务是养老护理员素质的基本要求,只有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把它作为自己工作行为的指导,并把它落实到实处,才能赢得老年人的信任和社会的赞誉。

热爱本职是一种职业情感,只有爱岗才能敬业。也就是人们对所从事的职业的情绪和态度。职业工作者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识到本职业对社会的意义,努力培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荣誉感、责任感,从而热爱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全身心投入职业活动中,努力学习服务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社会荣誉从根本上说,并不取决于自己的职业。在我们的社会里,任何职业岗位上的人,只要他努力为社会做出贡献,都会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如大家熟悉的劳动模范时传祥、张秉贵、李素丽等,他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都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获得了国家、社会给予的崇高荣誉,也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它是社会不可缺少的。养老护理员只有热爱本职工作,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

(三)遵章守法、自律奉献

遵章守法首先是树立严格的法制观念,认真学习和遵守国家老护理员的法律、法令,学习和遵守有关尊老、敬老和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作一个遵章守法的好公民。同时还要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活动中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努力做到“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遵守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须知,爱老、敬老,热忱地为老年人服务。

自律奉献首先是严格要求自己,一事当前先为老人着想,把为老年人服务作为自己行动的准则,摒弃一切不利于作好本职工作的思想和行为,把自己的青春和才能奉献到为老年人服务的光荣事业中去。同时还要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和掌握对老年人护理的技能和方法,不断提高养老护理工作的质量。

三、养老护理员的职业素质基本要求

(一)礼仪要求

礼仪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共同遵循的,最简单、最起码的道德行为规范。它属于社会公德的范畴。礼仪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精神面貌的外在表现。“礼仪”包括礼节、仪表等内容。“礼节”是在交际场合,送往迎来相互问候、致意等方面惯用的形式,而“仪表”则是指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服饰等内容。礼仪应遵从尊重他人、适度自律的原则。

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要与他人接触,其礼仪的表现将会对他人产生很强的知觉反应,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良好的礼仪修养能强化人际问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反之不但会损害自己的形象,而且会影响人际关系。同样在职业活动中良好的礼仪行为,有利于职业活动的发展。因此,人们不但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自己的礼仪修养,在职业活动中同样要遵守礼仪行为规范。养老护理员的礼仪要求:

1.着装整洁、庄重大方第一章养老服务职业道德

养老护理员从事的工作对象是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阅历的老年人,他们见多识广,一般都有良好的审美观,所以养老护理员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着装、修饰、行为举止和个人卫生。

(1)服装要清洁、整齐,在养老机构应着工作装,若在老人家庭工作,服装要庄重、大方、合体,夏天着衣不可过多裸露,衣服要经常清洗、晾晒,以保持整洁。工作时要穿袜,并穿软底、平跟或坡跟的鞋,不可穿高跟和带钉的硬底鞋,以防工作时扭伤脚踝或走路时的响声影响老人休息。

(2)头发不可过长,梳短发时头发以在颈部以上为宜,若为长头发者工作时应梳成发辫,并将其盘在头上,也可用工作帽或使用发网遮盖头发,以免工作时头发碰及老人,引起老人不适,或造成自己和环境的污染。

(3)经常修剪指甲,不留长指甲和染彩色指甲,过长的指甲和色彩鲜艳的指甲,不但会藏匿病原微生物,也会给老人带来不良的刺激,甚至在工作中会不慎损伤老人的肌肤,应特别注意。

(4)工作时可以淡妆上岗,但不可浓妆艳抹和佩带过长的首饰,尤其不能佩带指环(戒指)上岗,以防指环引发老人的交叉感染或身体损伤。

2.举止端庄、得体

举止是指人的动作、表情。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可以概言为举止。

举止是—个人文化修养的体现,它虽是无声,却胜似有声,它难以掩饰的向人们传达着信息,对周围的人产生着重要影响。如一个人尽管相貌一般,甚至有些生理缺陷,但他举止端庄、文雅、落落大方,也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获得人们的好评。举止是展示—个人的才华和修养的外在形态,恰当的举止,能够帮助一个人赢

养老护理员得人们的称赞、好感,所以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举止要得体。

(1)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挺拔:正确的姿势是:头正,双目平视,嘴唇微闭,下颌微收,表情平和自然;双腿直立稍微分开,躯干挺直、挺胸、收腹;双肩放松、自然下垂,双手自然垂于身体两侧或放在小腹前交叉。若站立疲劳时可适当更换体位,但不要东倒西歪,给人以懒散的感觉。站立时也不要探脖、塌腰、耸肩、双腿弯曲或不停地抖动。

(2)走姿步态要轻快、稳健:走路时双目向前平视,微收下颌,表情自然,双肩平稳、双手前后自然摆动,若为老人端水、拿物时,要注意屈肘将物品端在胸前,以便节省自己的体力。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快步行走时,要注意安全。走路时要注意避免不良的姿势,如内“八”字和外“八”字形态或歪肩晃膀、扭腰摆臀、左顾右盼、上下颤动、脚蹭地面等。

(3)坐姿要端正:入座时要轻稳,走到座位前,转身看着座位轻稳地坐下。女子入座时若穿裙装,应用手将裙下摆稍稍收拢,不要坐下再起身整理衣服。坐下后上身挺直,两腿轻微靠拢,两臂自然弯曲放在腿上或椅子扶手上。注意坐时不可前倾后仰、歪歪扭扭,两腿不可过于叉开或长长伸开,也不可以双手放于臀下或不停地抖动,以免不良的姿势引发老人的不快。

3.讲究卫生

养老护理员工作辛苦、繁琐,但也要注意个人卫生,定时沐浴、理发洗头、更衣,若在照料老人中不慎弄脏衣裤、身体时,应及时更换清洗,以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在工作时不要当着老人的面抠鼻子、挖耳朵、剪指甲,在工作时如因身体不适而咳嗽、打喷嚏或流涕,应用手绢或纸巾遮掩口鼻,将头转向一侧,事后应向在场的人告声“对不起”,以表示歉意。

4.待人礼貌、语言文明

对待老人及其亲属和同事都要有礼貌,语言文明、规范。语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使用正确会促进人际关系的发展,反之则会影响人际间的和谐。与老人说话要用敬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语言要亲切、温和,声调、语速要适当。根据老人的喜好或地域的习惯采用不同的尊称,如“王老、李老”“大伯、大叔、大妈、阿姨”等,另外也可征求老人的意见,使用老人喜欢的称呼。

为老人做事时要事先向老人作好解释,得到老人的同意后方可进行。在给老人解释或回答问题时,应面对老人,全神贯注,注意倾听。听是尊重,听是知礼,听是学习,听是提高。对听力不好或失语、语言交流有困难的老人,要借助手势、眼神或纸笔,让其能较容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行走中若遇老人要让老人先走,对行动不便者要主动扶助,并帮助老人提携物品。接待老人的亲属来访时,要起身迎、送,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在交谈时注意避免使用不礼貌的忌语,如“我管不着”、“不知道”等。若遇到老人亲属询问老人身体、生活等情况时,要详细、耐心的回答,对于自己不了解的事项,可指引来访者到有关部门咨询。

与同事相处、合作时要真诚、热情,以礼相待,互相帮助,密切配合,有问题不指责、不埋怨,耐心倾听别人的意见。

5.态度真诚和蔼

态度可从表情和行为中表现出来。表情是体态语言中最能直接表达内心感受的一种沟通方式。人们的喜怒哀乐很容易从表情中判断出来,养老护理员在工作中要特别注意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认识到自己职业工作的意义,经常调整自己的情绪,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也要控制好自己情绪,以和平时一样的态度工作。若遇到特别可笑的事,也要掩嘴而笑,防止笑而忘形。在老人面前始终保持平和、真诚的心态,使自己真正成为老人可信赖的人。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15页16 养老护理员

6.尊重老年人生活习惯与风俗

我国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民群众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民族风俗,这点在老年人中尤其突出。在现代社会主义建设时代,我们正在大力弘扬我国的优秀文化传统及习俗。

中国人素来崇尚尊重、和谐,因此其传统生活习惯与习俗,常以家庭、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了以家庭团圆为主题的尊老爱幼、夫妻互敬、家庭和睦、缅怀先祖、祭奠英雄为特征的中华传统文化习俗,如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九九重阳节等。近年来还有从国外引进的一些节日,如情人节、母亲节、圣诞节等,颇受青年们的青睐。这些节日都无不充满着家庭团聚、和谐、美满的特点,倡导全社会团结、合作、互敬互爱良好的社会风尚。

九九重阳节是我国特有的节日,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老年人的关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已有1.4亿以上,各级老龄工作者呼吁我们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将关心老年人,爱护老年人,事事为老年人着想,为他们解忧排难,充分的发扬我国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

另外在尊重老年人的习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他们的宗教信仰,我国的宪法规定,个人有宗教信仰的自由,对一些老年人的宗教信仰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保护,不得干涉和歧视,如有的老年人信奉不同的宗教,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各种教派都有不同的教规和戒律。老年人一般对自己所信奉的宗教都特别虔诚。养老护理员要了解每位老人有什么信仰,有什么特殊的生活习惯,应严格按照老年人的风俗习惯去做,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二)工作须知

养老护理员的中心工作是对老人进行生活照护,其工作须知是: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16页第一章养老服务职业道德

1.负责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如老人的起居、身体各部位及衣着的清洁卫生,老人的饮食、排泄、睡眠等方面的照料,并为不能自理的老人经常翻身、叩背、活动肢体以预防因长期卧床而发生的并发症。

2.负责老人所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如居室、卫生间的卫生工作,保持生活环境的整洁、安全、舒适。

3.陪伴老人,负责老人的心理照料。经常与老人交谈,了解老人的心理需要,关心、开导、安慰老人,协助老人与周围的人进行沟通,促使老人与大家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其创造一个健康、乐观、融洽的生活氛围。

4.随时注意观察老人的健康和生活情况,及时发现老人身体、心理的不适,并配合医生、护士作好老人患疾病时的治疗、护理工作。

5.帮助老人管理好自己的财、物,保障老人的安全。

6.根据老人们的身体情况组织各种有益的娱乐、体育活动,如手工艺的制作、书法、绘画、跳舞、太极拳、门球、郊游等,以促进老人的健康。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17页

养老护理员第二章老年人照护基础知识第一节

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

一、老年人生理特点

(一)人体的结构及其功能

人体结构的基本单位是细胞,其形态结构和功能类似,由一定的细胞间质结合在一起,构成组织。

几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形态、完成一定生理功能的器官,如胃、肠、肝、心等,共同完成某一方面功能的一些器官组织成一个系统。人体内有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脉管、神经、内分泌及感觉器等系统。

人体的外形可分头、颈、躯干和四肢4部分。人体大体结构由外向内由皮肤、皮下组织、肌肉组织和骨骼等组成。在头和躯干部,由肌肉和骨骼分别围成颅腔、胸腔、腹腔和盆腔。颅腔内有脑及脑向下与椎管内的脊髓相连。胸腔内主要有心、肺。腹腔内主要有胃、肠、肝、胆、.脾、胰和肾等器官。腹腔下部称为盆腔,其主要器官有膀胱、直肠,女性的生殖器官卵巢、子宫等。位于体腔内的器官合称为内脏。各个器官、系统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但它们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在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等的调节下,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1.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骨骼肌组成。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称为骨连接。全身的骨骼和关节构成人体的支架。它支撑着全身的软组织和器官。

骨有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4类。长骨主要分布于四肢,起着支持和运动的杠杆作用。短骨形似立方体,多位于承受较大压力和运动复杂的部位,如跗骨和腕骨。扁骨呈板状,构成体腔壁,具有保护作用,如颅骨是保护大脑的。不规则骨其形状不规则,如脊椎骨等。全身共有大小骨头206块。

关节是骨与骨的间接连接,是运动的枢纽。骨骼肌附着在骨上,并越过关节,通过肌肉收缩与韧带的牵拉,可使得肢体屈、伸、内收、外展、旋转等运动。如果肌肉松弛又无紧张度就容易发生关节脱位。另外体育锻炼可增大关节的运动幅度。相反,如果一个人关节长期不进行活动,可以发生关节强直而失去运动功能,所以在护理不能活动的老年人时,应注意其关节功能的锻炼。

运动系统还有保护的功能,如颅骨和脊柱保护脑和脊髓,躯干骨由椎骨、骶骨、尾骨、胸骨和肋骨组成,它们构成脊柱和胸廓,脊柱是躯干的中轴,它具有负重、保护脊髓以及各种运动的功能。脊柱有4个生理弯曲,从侧面看有颈曲、胸曲、腰前曲和骶前曲,这些弯曲可以使得人在跑跳活动时,减轻对头部的震荡。脊柱能作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等不同幅度的活动。胸廓呈圆锥形,保护心、肺、肝、脾等器官。骨盆是连接躯干和下肢的桥梁,它保护着盆腔的器官。

呼吸系统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胸膜等组织器官。

21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称为呼吸道,其主要功能是传送气体,其构造特点是由骨和软骨构成支架,当气体出入时不使管壁塌陷,以保持气道的通畅。通常称鼻、咽、喉为上呼吸道,称气管、支气管及肺内的分支为下呼吸道。

鼻是呼吸道的起始部分,同时又是嗅觉器官,包括外鼻、鼻腔和鼻窦。鼻腔前借鼻孔与外界相通,后经后鼻孑L与咽腔相通。鼻中隔将鼻腔分为左右两腔,鼻中隔前下部的区域血管丰富,是容易出血的区域。鼻腔内黏膜有嗅细胞,能感受气味的刺激。鼻黏膜上皮有纤毛,可温暖、湿润和净化吸人的空气。

喉位于颈前部,上通咽腔,下通气管。它既是气体通路,又是发音器官。在喉腔中部的侧壁,有上下两对平行的皱襞,其下方的一对叫声襞,即声带,两侧声襞之间的裂隙称声门。声门附近的黏膜组织较疏松,炎症时容易引起水肿,不但影响发声,而且可引起呼吸困难。

气管和支气管,气管为后壁略平的筒形管道,上通喉腔,向下分为左右主支气管。气管内面覆有黏膜,黏膜上有纤毛并有腺体分泌,纤毛的摆动可将粘有灰尘、细菌的黏液推向咽部,由口吐出为痰。左右主支气管分别入左右肺,右主支气管较短,走行较陡直,偶尔进入气管腔的异物,如豆粒、花生米等,多易坠入右主支气管。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位于胸腔内,呈半圆锥状,上为肺尖,下为肺底。肺有左肺和右肺,左肺有上下2叶,右肺有上、中、下3叶。肺组织内均为肺泡及呼吸性支气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表面紧贴一层胸膜,其延伸形成胸膜腔。

两肺之间的空隙称为纵隔,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脊柱的胸段,是心脏和大血管位置所在。

3.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

(1)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盲肠及阑尾、结肠、直肠)。通常将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管称为上消化道,空肠以下的消化管称为下消化道。消化系各器官,除口腔外大部分位于腹腔和胸腔内。

1)口腔:是消化管起始部,具有咀嚼、吞咽和辅助发音等功能。口腔内除两列牙齿外,全部有黏膜覆盖。口腔后方两条皱襞之间形成一个凹陷,内有卵圆形的腭扁桃体,扁桃体炎通常是指腭扁桃体炎。

舌:由舌肌外覆黏膜构成,具有搅拌食物和协助吞咽等功能,对语言、发音亦有辅助作用。舌的背面有许多小突起,称舌乳头,乳头可感受疼痛、温度和味觉。在这些乳头的表面,有薄层白色的舌苔,健康人舌苔为淡薄白色。舌苔的变化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牙:主要的作用是对食物进行机械性加工。

咽:是一个上宽下窄的肌性管道,自上而下与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

2)食管:是一个长约25厘米的肌性管道,上接于咽部,下端经贲门与胃相连接。

3)胃:胃是消化管扩大的部分,有容纳和消化食物的功能。胃位于腹腔上部,上端与食管相连,人口处称为贲门,下端出口称幽门,通十二指肠。胃上缘有一个小弯处,称胃小弯,此部位与胃幽门部属溃疡常见部位,也是肿瘤常发生的部位。

4)小肠:小肠是进行消化和吸收的重要部位。小肠内的黏膜上有许多细小的绒毛,可吸收经胃液消化过的食物。

5)大肠:是消化管的末端,上接回肠,终于肛门,全长约1.5米,分盲肠、结肠和直肠3部分。盲肠位于右下腹部,其内后壁有一个蚓状的盲管,称阑尾,阑尾发炎时在右下腹会有明显的压痛点。结肠围绕着小肠,可分为升结肠、横结肠和降结肠(其下段称乙状结肠)3部分。直肠位于骨盆腔内,向下穿过盆膈,终于肛门,直肠在盆膈以下部分称肛管。

(2)消化腺:消化腺除涎腺(俗称唾液腺)和消化管壁上的腺体以外,主要有肝脏和胰腺。它们分泌消化液到消化管,参与食物的消化。

1)肝:肝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腺体。能分泌胆汁,有丰富的血液供应,所以正常活体肝呈棕红色,质软。肝脏大部分位于腹腔右上部,下缘一般不超过肋弓。肝右下面是胆囊窝,胆囊位于窝内。肝脏具有代谢、解毒、防御及分泌胆汁等功能。

2)胰:胰腺是人体第二大消化腺,横位于胃后方,分头、体、尾3部分。胰腺分泌胰液,胰液经胰管与胆总管共同的开口处,进入十二指肠。胰液具有极强的消化功能,它在胰管内行走,如果胰管破裂,胰液外溢,可导致周围组织细胞的坏死。正常情况下胰液与胆汁一起对食物的消化发挥作用。

在胰实质中有许多小细胞团,称胰岛,分泌胰岛素,调节糖代谢。

食物进入口腔,通过牙齿的机械运动将食物嚼碎和消化液混合成食糜,达到初步消化的作用,再经过吞咽使食糜进入食管,食管的蠕动将食糜向下推动,进入胃内,由于胃的蠕动和胃液(酸性)的消化作用,将食物消化分解成可吸收的营养物质。食物在胃内停留2—4小时后,在胃蠕动的推动下,再进入十二指肠,食物在这里又与胆汁、胰液(碱性)进一步混合消化、分解、吸收,然后再向下推进,进人空肠和回肠,大部分营养素在这里得到充分的消化、吸收,不被吸收的食物残渣则继续向下推进,进入结肠,在结肠食物残渣中的水分被进一步吸收后,继续向下运行,进过乙状结肠、直肠,到达肛门,食物的残渣被排出体外,完成了食物的消化过程。

4.脉管系统

脉管系统包括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脉管系统主要的生理功能是维持人体的新陈代谢,即不断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组织、器官,同时将组织和细胞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送到肾、肺、皮肤,排出体外。内分泌的激素也由脉管系统送到各器官,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和生理功能。

(1)心血管系统: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1)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心是中空的肌性器官。人的一生中心脏都处于节律性搏动状态。一旦心脏停止搏动,生命也就随即终止,故心脏是人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

心脏位于胸腔内两肺之间,其大小一般近似本人的拳头,呈圆锥形,心尖向下,心底与出入心脏的大血管相连,心脏在胸腔的位置稍偏左,约2/3在身体中线的左侧,所以心尖搏动可在左侧胸前触及到。

心脏内部由间隔将心脏分为4个腔,分别为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左、右心房之间有房间隔,左、右心室之间有室间隔,左右之间互不相通,同侧的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相隔,并使其相通。心房在上,心室在下。

右心房壁上有上腔静脉口和下腔静脉口。右心房经右房室口通右心室。右房室口的周缘附有3片瓣膜,称三尖瓣。右心室的出口为肺动脉口,口周缘也附有瓣膜,称肺动脉瓣。

左心房后壁上有肺静脉口。左心房经左房室口与左心室相通,左房室口的周缘有两片瓣膜,称二尖瓣。左心室出口是主动脉口,口周缘也附有瓣膜,称主动脉瓣。这些瓣膜像阀门一样,顺流而开,逆流而关,以保证血液的定向流动。

心脏由心壁(心内壁、心肌层及心外膜构成)、房间隔、室间隔及心的传导系统组成。心的传导系是调整心脏节律性搏动的系统,由特殊的心肌纤维构成,能产生兴奋及传导冲动。心的传导系统包括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窦房结是心自动节律性兴奋的发源地,称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窦房结将起搏兴奋发出,经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的传导路径引起心房和心室的收缩与扩张,如此周而复始,使得心脏终生保持节律性搏动。

供给。t2,脏营养的血管是冠状动脉,冠状动脉发生病变,可使心脏供血不全,引起心绞痛,甚至发生心肌梗死。

2)血管: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管是一系列复杂的分支管道,人体除角膜、毛发、指(趾)甲、上皮、牙釉质等处以外,均有血管分布,根据血流的方向和管壁等特征,血管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动脉:是运送血液离开心脏的管道,管壁较厚,富于弹性,其内流动的是带着氧气和营养物质的新鲜血液。

静脉:是运送血液回到心脏的管道,与动脉相比其管径大、管壁薄。其内流动的血液是带着机体代谢后的产物和二氧化碳。

毛细血管:是连接动、静脉末梢之间的管道,数量很多,彼此吻合成网。其管壁薄、管径细,管内血液流动缓慢,是血液与组织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的场所。

3)血液循环:

体循环(称大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搏出一主动脉及其分支一全身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一各级静脉一上、下腔静脉、冠状窦一右心房。

肺循环(称小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搏出一肺动脉及其分支一肺泡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一肺静脉一左心房。

(2)淋巴系统: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辅助系统,由淋巴管、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构成。

1)淋巴管:淋巴管内流动着无色透明的淋巴液,淋巴管遍布全身,收集淋巴液,淋巴液随淋巴管向心流动,最终流入静脉。淋巴管通透性较大,细菌、异物、癌细胞等较易进入。

2)淋巴器官:由大量淋巴组织构成的器官称为淋巴器官,如淋巴结、脾脏、胸腺及扁桃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具有产生淋巴细胞,滤过淋巴,造血和参与免疫反应等功能。淋巴结易受细菌、癌细胞等的侵袭。脾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5.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主导系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调节与控制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使机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例如,运动时除了肌肉强烈的收缩外,同时也会出现呼吸加快,心跳加速、加强等一系列的变化,以适应当时机体代谢活动的需求。另一方面神经系统不仅能借助感受器,感受外界变化的刺激,而且能迅速准确地调节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活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使人与外界环境保持相对平衡与稳定。人类的大脑还是一个思维器官,它主导着人的思维、意识等心理活动,控制着人的几乎所有行为,它不仅能使人适应环境,而且超越了动物的范畴,组成社会并参与社会活动。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与其相连的遍布全身的周围神经和内脏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又称植物神经系统)所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31对脊神经和12对脑神经称为周围神经系统,也就是脑和脊髓以外的神经成分。

神经系统在调节机体的活动中,对内、外环境的刺激做出适宜的反应称为反射。反射活动的基本形态是反射弧:感受器。传人神经一中枢一传出神经一效应器。

(1)脑:可分大脑、间脑、中脑、脑桥、延髓和小脑。通常将中脑、脑桥和延髓称为脑干。脑参与多方面的调节功能,如调节内脏和内分泌的活动(如呼吸中枢和血管中枢的活动),调节肌张力,维持身体平衡,对体温、摄食、水平衡等代谢均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脑的调节作用使全身成为一个整体,各器官、系统紧密联系,维持机体的正常运转。

(2)脑神经:脑神经有12对,分别为嗅神经、视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展神经、面神经、听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12对脑神经经颅骨的一些孑L道出入颅腔,分布于头面部、胸腔和腹腔脏器,调节这些部位的器官、组织活动。

(3)脊髓与脊神经:脊髓位于椎管内,上端与延髓相连,下端逐渐变细,在成人终于第一腰椎下缘。从每节脊髓发出的根丝,集合成一条脊神经,脊髓可借每对脊神经的出入范围划分为31节,这就是脊神经31对,颈

8、胸

12、腰

5、骶

5、尾1。脊神经完成一定的反射传导与感觉活动。脊神经延续而形成感觉末梢。分布在身体各处的神经末梢,感受皮肤的温度、疼痛等刺激;分布在肌肉、关节、肌腱的神经末梢,感受肌肉张力改变及关节运动产生的刺激;分布在内脏和血管的神经末梢,则感受内脏的刺激。

(4)内脏神经:内脏神经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内脏神经系统为自主的活动,主要任务是控制协调体内的物质代澍活动。

(5)脑的血管:脑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脑血流量和耗氧量约占全身20%。脑的血液供应来自颈内动脉和椎动脉。倘若该血管硬化,某部位栓塞或受邻近组织压迫,使该血管分布区的脑组织供血不足而缺血,可出现对侧肢体的瘫痪(偏瘫)和偏身的感觉障碍。

脑的静脉不与动脉伴行,汇成数条静脉,最后注入硬脑膜静脉窦,回流入颈内静脉。

6.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如尿素、尿酸和多余的水分等,在肾内形成尿液,再经输尿管道排出体外。如果。肾的功能发生障碍,代谢的产物则蓄积于体内,影响机体代谢的正常运行,严重时可出现尿毒症,危及生命。

(1)肾:肾脏是尿液生成的器官。是一个实质性器官,左、右各—个,位于脊柱两侧,腹腔的后上部。肾脏有血管进出,血液流经肾脏时形成终尿。肾实质由许多肾单位构成,是生成尿的基本结构。

(2)输尿管:是细长的肌性管道,向下进入盆腔,开口于膀胱。

(3)膀胱:是贮存尿液的肌性囊状器官,位于骨盆腔内。下部与尿道内口连接,尿液在膀胱内贮存一段时间后,当膀胱容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刺激感受器,产生尿意,随即尿道口扩张,尿液排出体外。正常成人的膀胱容量为400~800毫升。

(4)尿道:主要是排尿器官。男性尿道较长,成人一般约有18~22厘米;女性尿道较短而直,约有4~6厘米,所以女性易发生逆行感染。

7.生殖系统

生殖系统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种。

(1)男性生殖系统:包括内生殖器即生殖腺(睾丸)、输精管道(附睾、输精管、射精管、尿道)、附属腺体(精囊腺、前列腺)以及外生殖器(阴囊、阴茎)。

睾丸产生精子,在附睾内储存,当射精时再经输精管、射精管、尿道排出体外。在尿道的前列腺部有精囊腺和前列腺的分泌物参与组成精液。图2-5男性泌尿系统模式图

(2)女性生殖系统:包括内生殖器和外生殖器。内生殖器由生殖腺(卵巢)、输送管道(输卵管、子宫、阴道)和附属腺体(前庭大腺)组成。

卵巢是产生卵子和分泌女性激素的器官。成熟的卵子突破卵巢表面至腹腔,再经输卵管腹腔口进入输卵管,在管内受精后移至子宫发育成长,成熟的胎儿在分娩时出子宫口,经阴道娩出。外生殖器即外阴。子宫圆韧每甚蠹薹薹◆陷凹阴◆耻一◆毒夙唇前唇子宫口图2-6女性盆腔模式图

8.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是神经系统以外的另一重要的功能调节系统。它由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组织构成。其腺体的分泌物称激素。激素对人体有重要的调节功能。

第二章老年人照护基础知识

内分泌腺:内分泌腺是一种特殊的腺体,它没有导管,故称无腺管。腺体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淋巴管和神经,腺体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或淋巴液中,随血液循环运送到全身,影响一些器官的活动。激素在体内的作用很大,可影响机体的物质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系和心血管系等器官的功能,如果内分泌腺的功能失调,即某个内分泌腺功能亢进(分泌过盛)或功能减退(分泌不足),都会引起机体的功能紊乱。内分泌腺的活动受神经系统的控制,同时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内分泌腺包括: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胸腺、垂体、松果体。

内分泌组织:内分泌组织分散于其他腺组织之间,共同组成某些器官,如胰腺内的胰岛,睾丸内的问质细胞,卵巢内的卵泡和黄体。

9.感觉系统

是接受机体内、外环境各种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神经冲动的结构。它广泛地分布于人体各部。它们的结构不同,较简单的如皮肤内与痛觉有关的游离神经末梢等;比较复杂的如视、听器等。它还包括产生了有利于接受适宜刺激的各种辅助装置。感受器及其辅助装置构成感觉器。也称感觉系统。

感受器种类繁多,形态功能各异,根据感受器所在部位和所接受刺激的来源分3类:

(1)外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视器、听器等处。接受来自外部的刺激,如触、压、痛、温度、光、声等物理性和化学性刺激。

(2)内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和血管等处。接受来自内环境(身体内部)的物理或化学性刺激-,如压力、渗透压、温度、离子及化合物的浓度等。

(3)本体感受器:分布于肌肉、肌腱、关节和内耳的位觉器等处,接受机体运动和

平衡时产生的刺激。这些包括有眼、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33页34 养老护理员耳、鼻、舌、皮肤、内耳的前庭等。这些感受器接受各种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冲动,经过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传达到大脑皮层,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感受器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物质基础。

(二)老年人生理特点

衰老是生物体在其生命过程中,生长发育达到成熟期以后,机体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所出现的一系列退行性变化。这是一个正常的生理变化过程。其过程是逐渐发展的,衰老的速度个体存在着差异,而且在同一个体的不同系统,各器官间的老化速度也不同步。这种差异与遗传、营养、职业、生活方式、体育锻炼、文化程度、心理状态、环境及社会因素有关。

通常我们认为60岁以上就进入了老年期了,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和健康保健水平的提高,人到65岁以后才会逐渐产生较明显的老化趋势。其生理特点:

1.身体外貌的变化

老年人较明显的是外观的变化,如由于肌肉的萎缩,皮肤松弛,会在身体表面出现皱褶,皮肤表面还会出现较明显的呈片状或点状的褐色斑点,多见于手部和脸部,也有人叫做“寿斑”或“老年斑”。

毛发变白,脱落。女性老年人唇及腮边的毳毛微微过度生长,变粗,老年人指甲生长较慢,并且变脆、变厚,手掌及脚底皮肤过度角化,使皮茧变厚,指甲变形,由于脊柱纤维弹性变小,加之肌肉萎缩,身高变矮,甚至出现驼背现象。

2.运动系统的变化

老年人运动系统的改变,脊柱纤维弹性下降,身高变矮。肌肉韧带运动减少而萎缩并收缩而变硬,纤维组织增生,肌肉力量减弱,肌弹性降低。老年人易出现肌疲劳,腰酸腿痛,容易发生腰肌扭伤。另外老年人骨骼的改变是明显的,骨骼中有机物质减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34页第二章老年人照护基础知识

35少或逐渐退化,出现骨质疏松,由于骨质变脆,极易发生骨折。常见的是手腕部骨折、坐骨骨折和股骨颈骨折。关节囊结缔组织的增生,韧带退行性病变及组织纤维化,导致关节僵硬,活动不灵活。

3.呼吸系统的变化

老年人的呼吸肌、膈肌以及韧带萎缩,肋软骨钙化,使肺脏及气管弹性减弱,呼吸功能减弱,肺活量下降,使其活动增加以后常感到气促,呼吸次数明显加快,有时还会伴有节律不齐、呼吸暂停等情况。由于换气困难,老年人常常感到说话多时也会气促,所以一次不能较长时间的谈话,特别是高声谈话比较困难,因此,与老年人交流时要有耐心。由于呼吸功能的减弱,反射性咳嗽功能也下降,气管分泌物不易排出,致使老年人容易发生肺部感染、肺气肿、阻塞性肺疾患,严重者发生呼吸衰竭。

另外,由于鼻腔黏膜、咽部淋巴组织萎缩,也比较容易感冒,鼻腔内常常有清涕外流,要及时帮助清理。

4.消化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变化明显的是牙齿的松动,脱落。腮部凹陷,口腔闭合困难,因而也导致说话不清楚。消化道变化的另一个特点是胃肠蠕动减缓,胃排空延缓,消化腺分泌减少,食物的消化功能减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对各种营养素的吸收减少,常使老年人发生一些营养的缺乏,如蛋白质、维生素及钙、铁等的缺乏。胃肠蠕动减弱,使老年人易发生大便秘结,排便困难。

由于肝脏的贮存、代谢能力下降,肝脏对药物、毒素的代谢解毒功能减退,使老年人患病时用药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5.循环系统的变化

老年人心肌出现退行性变化,心包外脂肪增多,心内膜增厚,心肌收缩力减弱。65岁以上的老年人心排出量较年轻人减少30%~40%,且储备能力较小。窦房结内的自律细胞减少,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35页36 养老护理员常发生心率和心律的改变,如使老年人-I,IIIi减慢,易出现期前收缩(早搏)、心房颤动及传导功能的变化。

由于动脉硬化,造成动脉血管弹性减弱,血管内管腔的狭窄,使血液流动的阻力增加,导致血压升高。同时因冠状动脉口径变窄,供应心肌本身的血液减少,出现心脏本身供血不足,而导致冠心病的发生。又因自主神经(植物神经)功能不稳定,对血管的调节功能差,容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老年人静脉血管弹性降低,静脉变软,静脉回流困难,因而容易下肢肿胀、血栓和痔疮等。由于毛细血管变脆,皮肤受到轻微的碰撞就会出现皮下出血,形成淤斑、青紫。

6.神经系统的变化

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而脑组织逐渐萎缩。神经系统的进行性衰退的改变,使老年人对外界事物反应能力和对冷、热的反应不敏感,对疼痛的反应迟钝,使有些疾病的症状不容易及时发现。所以如果老人感觉身体某部位有疼痛或不舒适,则要特别加以留心观察和详细询问,防止掩盖症状,延误病情,发生意外。

由于大脑的萎缩,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特别是近期记忆力下降明显。老年人可能对他小时候的事,青年时的事记得很清楚,但是对刚才发生的事,甚至前半小时服用的药、吃过的饭却记不住了。在老年人的照料中对此必须有所了解,防止因误解而发生矛盾。

由于脑部萎缩或软化,老年人情感脆弱,有时不能自控,容易冲动,情绪变化快,在照顾老年人时要能够理解,耐心地与老人沟通。

老年人运动觉神经细胞萎缩、减少,运动觉能力下降,所以多数老年人运动迟缓(与肌肉细胞的萎缩、减少也有关),一些保护性反射的反应也相对迟缓,给人以动作迟钝的印象。根据这些特点,安排老人的生活环境就要特别注意,地面要防滑,上下坡或上下台阶的地方要安装扶手,楼梯、台阶的高度和跨度要小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36页第二章老年人照护基础知识

37一些,以适合老年人的步幅和能力。由于老年人运动觉、视觉能力下降,经常发生踏空、摸空的情况,而造成意外事故。老年人居住环境的床、柜、桌、椅、沙发、茶几、马桶、洗手池等设施,应适合老年人的肢体活动的距离,以免发生意外事故。

老年人平衡觉神经细胞萎缩、减少,平衡能力下降,如前面介绍的老年人运动缓慢,除因肌肉能力、运动能力下降外,平衡觉下降也是一个原因。有的老年人从卧位猛然坐起时常觉头晕,天旋地转,就是因为平衡觉能力下降。根据这个特点,在照顾老人时动作要轻缓,起、卧的速度不要过快,以防老人不适或跌倒。老年人因生理原因大多数有起夜的习惯,要特别注意行动不要过快,先慢慢起来,在床边坐一会儿,等到自己眼睛已看清,头不晕时再如厕,便后也不要急于站起,动作也要缓慢。此外,老年人踝部的反射迟钝,走路,站立姿势不稳,抬脚困难,所以容易扭伤足部,所以老年人居住的环境要尽量平坦、少台阶、无障碍,以免受伤。

7.泌尿系统的变化

老年人肾血管硬化,管腔缩小,致使有效的肾血流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减退,对水电解质调节功能降低,使老年人易发生脱水、钠潴留,甚至导致心功能衰竭。

老年人膀胱的尿容量减少(约为200—300毫升),膀胱肌肉萎缩,排尿收缩能力减弱,使得膀胱的尿液不容易排空,导致残余尿增加,造成慢性尿潴留,也常使老年人发生尿急、尿频、尤其是夜尿次数增加。男性老年人因前列腺肥大,有时感到排尿困难,特别是慢性前列腺肥大,有可能造成尿潴留。女性老年人因尿道短,加上尿道肌肉萎缩,括约肌收缩不良,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和尿路感染。

8.生殖系统的变化

女性40岁以后,性激素分泌开始减少,大约45~50岁开始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37页38 养老护理员绝经、停止排卵。绝经后,输卵管、卵巢、子宫、阴道黏膜开始萎缩,阴道壁变薄,外分泌腺减少,分泌液减少,这时老年人常有阴道干涩、瘙痒。外阴部分泌减少,抵御细菌感染的能力减弱,所以要注意老年女性的外阴清洁。由于性激素水平下降,45岁以后逐渐进入更年期,还会再现一系列更年期的症状,一般60岁以后逐步稳定下来。

男性在40岁时正值性功能的高峰,而后逐渐降低。睾丸虽逐渐萎缩,但仍产生精子,只是数量逐渐减少。大约5%的男性老人由于心理因素可能会产生阳痿,但大多数65~70岁的老年人仍有性的需求,男性更年期出现在55~60岁,也会发生性格变化,如暴躁、多疑、爱生气、出虚汗、心慌等症状。

老年人虽然生殖系统和激素分泌水平有所变化,但他们对性的要求和渴望并不随年龄的增长而减退。由于生理功能的减退和心理依赖性的增强,而对配偶的需要更加迫切,这种需要并不一定为了性生活的需要,而是彼此的爱抚和帮助。对此养老护理员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对那些丧偶的老年人,要给予特别的心理安慰和精神支持。

9.内分泌系统

在衰老过程中,甲状腺和促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减少,使甲状腺的效应功能减退。另外老年人胰岛素的生物活性明显降低,易患糖尿病。

10.感官的变化

除因神经系统的变化导致老人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外,感官的变化也使他们对外界反应减少。

如视觉改变,由于眼球内晶体失去了弹性,眼肌调节降低而出现老视(老花眼),造成视物模糊,另外还容易出现白内障,角膜白翳,视野变小,瞳孔对光反应减弱等。

听觉也发生障碍,双耳听力阈值减低,对高频率的声音变得不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38页第二章老年人照护基础知识

39敏感,听不清别人说话,常所答非所问,久而久之,不愿与别人交流,因而变得更加闭塞,反应更加迟钝。如果听力完全丧失,又不愿意借助听的设备来改善听力,就会对外界事物失去反应能力,心灵会更加孤独。对此照护者要想方设法与他们进行沟通与交流。

除视觉、听觉迟钝外,皮肤感觉也随之减弱,所以照料老年人时,要注意防止冷、热和触觉的伤害。

味觉的变化,由于舌苔变厚,味蕾减少,唾液分泌减少,也使味觉大大降低,总觉得吃什么都没有味道,反而喜吃甜、咸食品,-觉得有味。此时应特别注意适度控制糖量和食盐的摄人。

老年人的生理变化是逐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变化由不明显到明显,但如果变化的过程遭遇一些意外,如过度的精神刺激、外伤、疾病等,都会加快变化的速度。

二、老年人心理特点

(一)人的心理

1.人的心理现象

人的心理,即意识。人不仅可以感知、记忆各种事物,有情绪,能够运动,而且还会说话,能运用一定的词和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抽象的思考问题和巩固自己的认识,并通过学习与交往接受人类所积累的知识经验,从而形成丰富而多彩的观点、信念等主观世界,即个体的意识。人有了意识就会对外界事物产生越来越多的理解、情感和态度,并且可以察觉和调整、控制自己的心理与行为,出现意志与性格,表现出个人的能力,使自己成为现实中有个性的能动的主体。人的心理现象表现在他的任何活动中。如在课堂上,教师的仪表、风度、声音、表情、讲课的方式、内容等都会给你强烈的印象,产生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同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也会使教师产生许多心理活动。

心理是脑的功能,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现象是客观事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39页40 养老护理员物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再通过大脑活动而产生。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这种映像本身从外部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但是,心理支配着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为活动,客观地了解人的心理状态。

人的意识首先是通过认识过程(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的各种形式逐渐形成并得到表现,但作为有意识的人并不都是一个模式的人,他们有各自的意识倾向(如不同的需要、观念、态度、习惯等)和心理特征(性格、气质、能力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经历,有自己特有的能力与性格,因而在同一情景下个人的心理表现也不相同,也就是人的心理特征是有差异的。

2.人的基本需要

(1)人的基本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脑中的反映。需要是现实要求的反映,需要是个人的一种主观状态。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如生物性需要、社会性需要,物质与精神的需要等。

生物性需要:是指与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的延续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如饮食、睡眠、休息、性、排泄、空气、避免疼痛和寒冷等,人的这些需要如果长时间里得不到满足,人的健康、生命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社会性需要:是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如对劳动、交往、文化等的需要。社会性需要随着社会条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社会性需要虽不会像生物性需要得不到满足时那样会导致人的疾病或死亡,但是人会因此而产生痛苦和忧虑等情绪。社会性需要是后天学来的,并受社会背景和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且有显著的个体差异。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40页第二章老年人照护基础知识

按照需要的对象的性质分为物质和精神的需要。

(2)人的基本需要理论:每个人都有基本需要,不论是什么种族、肤色、年龄、性别、阶层的人都有基本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引起的,而需要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次是生理需要,中层是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包括自尊与被人尊重需要),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需要(即发展自己或实现个人信念、理想的需要),一个人的低层次需要满足后,高层次需要就会产生。每个人对各层次的需要的程度是有差异的。

生理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也是最低层次的需要,如食物、水、空气、排泄、睡眠、性、温度、避免疼痛等。

安全需要:是指人的安全感,如生活的安定、没有灾难、希望得到保护,没有焦虑和恐惧。

爱与归属需要:又称社交需要。希望和周围的人友好相处,得到友爱与信任,渴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这就是人的归属感。

自尊与被尊重的需要:即自我尊重与被人尊重以及尊重别人。

自我实现需要:个人能力和潜能得到发挥。图2-7 马斯洛人的基本需要层次模式图

养老护理员

3.人的心理活动

(1)注意:注意是一种心理现象,如某人“聚精会神”地看电视,一个学生在“专心地听讲”等,都是描述注意状态。人处于注意状态时,他的心理活动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人或事),如回忆着某件往事,或沉思某个问题,或想象着某种形象等。所以注意的对象既可以是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也可以是自己的行动、观念或内心状态。

注意具有选择性和保持的功能,它可以控制心理活动向着一定的方向或目标进行。强烈的刺激物或能激起人某种情绪的人或事,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凡是能满足一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的事物,易引起注意。因此,注意是心理(意识)活动对某些对象的集中,同时也是心理(意识)活动从其他对象上的离开,集中注意的对象是注意的中心。注意状态是学习的必要条件,是认识的开始。

(2)感觉和知觉: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如光线、气味、温度等各种属性不断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从而使大脑获得了关于物体和现象的颜色、声音、气味、冷热等感觉信息,感觉除了获得外界的信息外,还反映机体内部器官的工作状态,如饥饿、劳累、姿势等。当感觉信息一经通过感觉器官传递到大脑,知觉也就随之产生。

知觉是对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即对事物整体的反映。例如对香蕉的认识,是从其形状、颜色、香味的感觉信息及过去的经验,在头脑里形成的香蕉完整概念,这就是知觉。知觉除了包含感觉外还包含有其他的心理成分,如过去的经验,思维和语言活动等。感觉和知觉是我们各种心理活动的基础。

(3)记忆:记忆是一个人所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脑积累经验的功能表现。记忆是一种心理过程。人在生活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42页第二章老年人9帚护基础知识

43中,对感知过的,思考过的事物的映像,总是或多或少地,不同程度地保留在头脑中,即使当这些事物不在眼前,它还会重新显现出来,这个过程就是记忆。记忆中所保留的映像就是人的经验。我们不但能记忆所认识到的事物,而且能记忆曾体验过的情感,所从事过的行为和动作。所以一个人所经历过的一切事情都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记忆,并在以后的生活实践中回想起来,或在它们再度出现时认得出来。

(4)思维: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与内部的规律性。感知觉所反映的是事物个别属性及其与外部的联系,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所反映的是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属于理性认识。如我们经常见到的刮风这一自然现象的状态,这是感知觉,是对刮风这一种表面现象的认识,但为什么会刮风,刮风时对环境会造成什么影响,这就要深人事物的内部,把握因果关系的思维活动。在认识过程中思维实现着从现象到本质,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化,使人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理性认识,从而构成人类认识的高级阶段。

(5)情绪和情感:情绪和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与愿望、观点而产生的体验。人们在活动与认识过程中,表现出对事物的态度,同时也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情绪和情感。如有的事物使人高兴、欢乐,忧愁、悲伤;有的事物使人赞叹、喜爱;有的事物使人惊恐、厌恶。

情绪和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它反映了人的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客体能否引起人的情绪和情感的体验,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会使人产生愉快、喜欢的肯定的情绪,反之,将会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绪和情感在社会生活中是个人与他人相互影响的一种方式。人的情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43页44 养老护理员绪和情感借助于面部表情、动作姿态、语言和语调参与交往过程,起着信息交流的作用。

(6)意志:意志是人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动的心理过程,也就是意识的能动表现。当人在认识客观现实并感到有某种需要时,就会确立目的,并依据它去自觉的组织自己的行动,在行动中约束自己,抑制与达到目的的不相适应的意图和行动,加强与达到目的相适应的行动。如在长征中,先辈们爬雪山、过草地艰苦奋斗,一个癌症患者顽强地与病魔抗争,这都需要意志,所以意志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人只有在实现预定的目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而又坚定地、深思熟虑地组织行动加以克服,才显示出意志的作用。

(7)性格: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相应行为方式中的心理特征的结合。性格可表现在人对事物的一贯态度。如一个人是诚实的或虚伪的;是严于律己的,还是自暴自弃的;是勤劳的,还是懒惰的,这都表现出一个人对事物、工作的态度。每个人对客观现实都有各种各样的态度,正是这些不同的态度,使人形成了各自的性格特征。

性格也可表现在恒常的行为方式上。如在发生灾情或险情的紧要时刻,有的人就会奋不顾身地冲在前头,而有的人则会袖手旁观或畏怯逃避;对工作有的人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而有的人却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这种英勇与懦弱,负责与不负责的不同性格,是逐渐形成的,而且也总要以一定的行为方式得到表现。人的性格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一个人的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对性格具有决定的作用。性格形成的速度和质量直接依赖于个人的积极性和多方面的实践活动(如教育活动、劳动活动、人际交往等)。一些事件,身心的压力都会使人性格发生变化。如身体残伤、疾病、年龄的增长、经济破产、政治的压力或者家庭的不幸等,都可使人的性格发生重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44页第二章老年人照护基础知识

45大变化。有的变得孤僻、怯懦、自卑、多疑;有的人则变得更加顽强、坚韧。总之,性格虽然是比较稳定的个性特征,但在生活过程中仍然是在发展、变化着。

(8)气质:气质是指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也就是指心理过程发生的强度、灵活性和稳定性。气质不仅表现在人的情感活动(如体验的强弱、变化的快慢等)和意志(如言行的力量、速度等)行动上,而且也表现在认识上(如思维的灵活性、感受性大小等)。由于气质特性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不同的气质类型。气质类型分为: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等4种类型。

(二)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

老年人的各种生理活动的变化和衰退,也或多或少地影响老年人的心理活动。一方面老年人会认为自己老了,不愿意再像青年、中年时期那样,保持和提高心理活动的水平。另外,各系统的生理变化和逐渐地衰退,也使大脑的营养供应不足,身体内代谢产物积存过多,也影响大脑的功能而导致心理活动的衰退,使老年人在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情绪、意志、气质、性格、信念和世界观等方面均呈现出与青、中年人的不同特点。

1.知觉特点

知觉可分为对人知觉和对物知觉。人对物的知觉主要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这些知觉主要是通过眼睛提供的视觉线索,其次有听觉、嗅觉、味觉、运动觉等。老年人由于各种感觉能力下降,知觉能力也受到影响,有时会发生对客观事物知觉的不准确,形成错觉,常常给生活带来不便。知觉能力下降的老人横过马路时,可以把远处飞驰而来的摩托车看成自行车,并误以为在车子到来之前自己有足够的时间穿过马路,结果造成交通事故。有的老人会把墙上的钉子看成苍蝇,把百元钞票看成十元钞票。根据这些特点,特别要注意老年人的交通安全,上街时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45页46 养老护理员应佩带醒目标志;过马路应有人陪伴;老年人最好不要驾车。老年人的生活环境要有秩序、简洁、安静。老年人的常用物品区别要分明。

2.注意力的特点

人的注意力是靠大脑皮层、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等众多脑组织协同作用的结果。老年人因脑细胞萎缩、减少,注意力的下降是明显的,对生活有很大影响。有的老年人对新生事物接受较慢,有些老人学习、思考时间稍长就感觉疲劳,有些老人兴趣范围狭窄,有些老人对有害刺激反应迟缓,都是因为注意能力下降。根据这些特点,人们向老年人说明新情况、介绍新事物时要尽量简明、通俗易懂;安排老年人工作、学习时间要短一些;组织老年人活动要生动、鲜明,尽可能增加老年人的生活乐趣;经常检查老年人生活中的不安全因素,提醒老年人预防意外事故。

3.记忆特点

老年人脑细胞萎缩、减少,对记忆的影响是明显的,给工作、学习、生活造成许多困难。多数老年人记忆力明显下降,最突出的是学习困难,他们常常报怨自己的记忆不如从前,不愿意死记硬背。有的老年人工作中经常忘记一些重要的事情,所以总要旁人提醒,或做备忘录。有一些老人在生活中常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知道下面自己该做什么;忘记别人的嘱托;想不起熟人的姓名。根据这些特点,安排老年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就要特殊照顾。老年人的学习不宜死记硬背,应以理解为主,要注意增加学习的乐趣。老年人工作不宜太细,应以掌握原则为主,多注意利用老年人的经验。老年人的生活要有规律,日常用品摆放要固定,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手边应有记事本,把需要做的事写在本子上,完成一件注销一件。老年人还要注意培养广泛的个人兴趣,多与社会交往。

4.思维特点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46页第二章老年人9最护基础知识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老年人由于记忆能力减退,概念形成较慢,其思维的过程受到影响,但由于经验丰富,老年人对某些事物的本质反映可能更明确。

5.情绪特点

人的情绪反应是大脑、丘脑、脑垂体等多种器官参与的生理心理反应。老年人脑细胞和内分泌组织细胞萎缩、减少,情绪反应时内分泌腺释放化学递质的速度减慢,数量减少,故而老年人情绪反应不如年轻人猛烈。另外老年人对宏观事物多有正确评价,思想淡薄,心境比较平和,很少有激情发作。

6.意志、气质与性格特点

由于精力、体力逐渐衰退,大部分老年人的意志不如青壮年人。老年人在行为和活动中表现为沉着、安静、迟缓、自信等气质。

有的老年人的性格向两极演变。一极是性格强化,自尊心增强、保守、固执、急躁、孤僻等。另一极是性格弱化,多疑、无自信心等。也有的老年人表现为谨慎、固执、刻板等。由于兴趣范围的狭窄及社会交往减少,造成孤独、寂寞。

7.信念与世界观的特点

信念是人的行为的稳定的、核心的动机。当人们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对有关自然和社会的理论原理、知识和见解有了肯定的理解,同时把它们作为自己生活中的指导,并为实现它们而积极从事活动的时候,就表现出一个人的信念。所以,信念是推动人们按照自己的观点和原则去行动的行为动机。老年人由于经验丰富,阅历广泛,多数老年人的信念是稳定的,不容易被说服。

当信念组成一定的体系时,就会形成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对周围整个世界的看法。它是社会存在的反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47页48 养老护理员映,是和人们所处的那个社会的科学、生产发展的水平及社会制度相联系的,而且是随着社会生产和社会制度的发展而变化和发展的。老年人的世界观已经形成并不易改变。

(三)老年人的心理需要

需要是个体内环境与外环境的稳定的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人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是人心理活动的源泉。老年人的需求也随不同时期个人能力与生活需要而改变。老年人的健康来源于生理、心理、社会需要的满足。

1.尊重

尊重包括自尊和被尊重。老年人对尊重的需要更为迫切。由于生理障碍、疾病的痛苦,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导致老年人丧失自信,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孤独、失去家庭的帮助、社交能力降低等,都会使老年人感到不被尊重的威胁。因此,在照顾中要特别注意满足老年人对尊重的需要。

2.情感

情感和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情感在人的情绪生活中起主导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在护理中应设法帮助老年人摆脱不良情绪的影响,使老年人保持心境平衡,并提高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以增进身心健康。

家庭常是老年人获得生活满足的重要来源,也是其情绪支持的基本来源。身边若有关心、亲近的家人,将会使老年人的生活更加充实。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和互动是构成老年美满生活的要素。老年夫妻彼此相伴和子女的关心、照顾有助于老年人的心身健康。

3.社会交往

人只有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才能体验到自我的价值,有社会的责任,才能更好地满足爱与归属、自尊与被尊重、自我实现的需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48页第二章老年人照护基础知识

49要。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社会活动的减少,常影响老年人与社会的交往,因此,在护理中应鼓励老年人多参加社会活动。在活动中应按照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合理安排时间及内容,使老年人能够积极参与,以便满足其需要。

4.社会服务

老年人由于身体的衰老,机体生理功能的减退,疾病的威胁,致老年期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机,需要全社会的帮助。因此,在老年人的护理中,要重视健康教育,重视健康老龄化的发展,加强老年人群的自我保健意识,达到健康促进。同时依靠政府、全社会以及家庭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包括物质、精神、娱乐、教育、保健、医疗、生活照顾等多方面的社会服务保障环境,为老年人提供良好的社会保障。

5.疾病的预防

老年人机体生理功能的减退,抵抗力下降,加之老年人要面对各种心理压力,致使老年人易患多种疾病,因此应特别重视疾病的预防。第二节

老年人护理特点

一、护理与健康

(一)护理基本概念

1.护理

是护理人员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观察、了解、判断服务对象的健康状态,并以自己的工作方式,帮助服务对象解决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健康问题,促进其健康,减轻病痛,提高生命质量。

护理是帮助人满足基本需要的活动,服务于人生命的全过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49页50 养老护理员程。包括生、老、病、死。护理的任务是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减轻痛苦、协助康复。养老护理员从事老年护理工作,其任务就是促进老年人的健康、预防疾病,当老年人患病时能得到良好的护理,以减轻其痛苦和残疾,提高生命质量。

养老护理员的工作应建立在对老年人的全面照护基础上,包括对老人日常生活的照料、疾病的照料、临终的照料等。使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得幸福、健康、愉快。患病时得到精心的照护,临终时能平静、安宁的离开人世。

护理是科学、艺术与人道主义的结合。

2.人

人是护理服务的对象。养老护理的服务对象是老年人,老年人可以是个体的人,也可以是指群体的老年人。人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组成的整体,同时每个人又都有自己特殊的方面。人是独特的整体。

每个人一生都经历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从成长、发育、成熟到衰老,人的生理功能、心理状况也随着年龄的变化而改变,在生命的不同阶段也都有着其基本的需要,这些基本需要对人生命的影响存在着差异,同时也影响着人的健康,护理是要通过自己的方式帮助人适应环境,减轻不良因素对人健康的影响,以提高人的生命质量。

3.环境

人生活在环境之中。环境包括内环境和外环境,内环境是指人体内部的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外环境是指人体外部的自然环境(空气、水、温度、湿度、森林、河流、房屋等)和社会环境(社会制度、经济、法律、人际关系等)。内环境和外环境对人的健康都产生着影响。

养老护理员在自己工作的岗位上,要为老年人创造舒适的养老环境,要评估老年人生活的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老人产生的影响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50页第二章老年人照护基础知识

51和所受影响的程度,积极协助和指导老年人如何认识来自环境的不同压力,适应这些压力的变化,提高老年人应对各种压力的能力,维持身心的健康。

(二)健康

1.健康的定义

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为“一个人不但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健康应包括4个方面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道德健康。

躯体健康:是指身体生理功能良好,无躯体疾病。

心理健康:是指情绪稳定,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自尊、自信、自爱,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

社会适应良好:是指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各种行为,能适应当时复杂的环境变化,并为人所理解等。

道德健康:是指不以损害他人利益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能辨别真伪、善恶、荣辱、美丑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道德健康”的概念,强调从社会公德出发,维护人类的健康,要求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不仅要为自己的健康承担责任,而且也要对群体的健康承担社会公德。这是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社会的人都要努力为之奋斗的目标。

2.健康与疾病的关系

健康与疾病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也就是说一个人没有绝对的健康,健康只是与疾病相对而言。健康是一个人在一段时间中自我感觉良好,客观检查没有疾病的表现发生,心里感觉愉快、舒适,与环境和谐的一种状态。健康和疾病不是绝对的,而是一种连续的动态过程。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51页52 养老护理员

最佳健康

一般健康

略感不适

疾病

重病

死亡

√——一————————一——————————一一——————————一一—————————_

(健康完好状态)

最佳健康状态与死亡是两个极端,两个极端之间是一条连续线,每时每刻都在变化之中,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条线上找到自己的位置,养老护理员通过自己的工作,促进老年人的健康向良好方向移动,同时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持自身的健康。

(三)健康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是198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世界卫生大会上首次提出的概念。“健康老龄化”应是老年人群的健康长寿,群体达到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状态。其内涵应包括老年人的个体健康、群体健康和人文环境健康3个方面。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健康老龄化”的理论和实践在发达国家受到普遍的重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国内有关专家对如何评价和实现健康老龄化政策、措施都给予了高度关注。

健康老龄化是解决老龄问题的根本。健康老龄化的着眼点是老年群体健康,但是要实现群体健康,其基础是个体的健康长寿。老年人个体的健康长寿,应体现在老年期健康岁月的延长,在生命晚期,伤残和功能的丧失时间很短,晚年生活积极而有意义,有较高的生活质量。较高的生活质量可以从3个方面来衡量,即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就个体而言也就是在进入老年之后在身体、心理、智力、社会和生活等功能均能保持应具备的正常状态,使老年人能较长时期参与有价值的社会活动。

衡量老年人的躯体健康与年轻人不同,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可体现在自己能够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如吃饭、穿衣、上下床活动、如厕、沐浴等,以及保持一些基本的社会适应能力,如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52页第二章老年人照护基础知识

53购物、处理财务、做家务、适当旅游等。

衡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其着眼点是老年人对生活和周围事件的态度,以及面临各种压力的适应情况。

老年人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可表现在能主动与亲朋好友交往,积极参与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集会和活动。躯体健康是生理基础,心理健康是促进躯体健康的必要条件,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则可以有效地调整和平衡人与自然、社会环境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使人处于最为理想的健康状态。

健康老龄化的目的:是让老年人掌握科普知识,建立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防治疾病,降低残疾的发生,减少卧床时问,提高生活质量,延缓衰老,安度幸福的晚年。

全社会都应重视健康老龄化的发展,不能只满足于人的长寿,而应追求健康长寿,树立“健康寿命”的新概念。

二、老年人护理特点

(一)身体护理特点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系统的功能都在减弱,出现衰老现象,语言、行动也变得缓慢,给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老年人满足生理需要的困难多,需要更加耐心

(1)高龄、患病、自理困难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自我照顾困难者较多,需要精心照料。

1)帮助老年人保持身体清洁:一些高龄、患病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常不能自己维持个人的清洁卫生,需要养老护理员的帮助。如每日早晚要帮助老人洗脸、刷牙,每晚睡前要为老人洗脚,天气热时还要为老人擦身或洗澡。每周要为老人洗头、洗澡1~2次,内衣、床单换洗1~2次。衣服、被褥若被打湿或弄脏要及时更换,以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为保持老人口腔的清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53页54 养老护理员洁,除早晚刷牙外,饭后还应用温水漱121。对没有牙齿的老人饭后也要漱口。戴有活动义齿(假牙)的老人,要注意义齿的护理。老人睡觉前要将义齿摘下,以防在睡眠中义齿脱落,阻塞呼吸道,发生窒息。

2)卧床老年人要注意压疮的预防:对于自己不能活动或长期卧床的老年人,除了要保持床铺平整、清洁,还需要定时更换卧位,一般至少2小时翻身一次。协助老人翻身后要观察老人的皮肤有无压疮的情况,若皮肤有受压的迹象,应缩短翻身间隔的时间,并及时采取压疮的预防措施。对肢体有瘫痪、大小便失禁的老人要随时协助其更换床单、被褥,以保持老人身体的清洁和舒适。避免发生压疮。

3)协助老年人舒适、安全的着装:

老年人的衣着要合体保暖。老人的衣服应柔软、宽松、合体,穿、脱方便,随天气的变化随时增减衣服。衣服弄脏后应及时更换。冬季宜穿轻松柔软、轻便、有弹性、保暖御寒性好的衣服;夏天适宜穿透气散热好、吸湿性强的布料衣服。春季,气候多变,早晚温差比较大,过冬天的衣服不要过早地脱下。秋天也不要过早地穿上棉衣,让身体逐渐适应寒冷,增加机体的抵抗力。老人换下的衣裤应及时洗净、晒干后收藏。

老年人外出时要戴帽子。冬季戴帽可避免受凉,夏季可遮挡阳光,避免面部皮肤灼伤和中暑。

老年人鞋袜要舒适。在夏天适宜穿轻便宽松的布鞋或软牛皮轻便鞋,其鞋的大小要合适,冬季适宜穿保暖性能好、轻便、防滑舒适的棉鞋,以便保暖和防止摔伤。老人的袜子应为宽口的棉制品袜,以免袜口过紧而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引起老人的不适。

(2)老年人的饮食照顾要周到、仔细

1)饮食照顾要周到、耐心:老年人由于牙齿的松动或缺失,对较硬的食物咀嚼困难,吃饭慢,食量少,常常未吃完饭,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54页第二章老年人照护基础知识

55饭就凉了,需要养老护理员及时发现,将饭菜重新加热,而且食物应煮得软烂、可口。

2)设法满足老年人营养需要:由于老年人味觉与嗅觉功能减退,常感到食物没有味道,影响食欲和进食量,但老年人的饮食要求,又不能吃过多的盐和糖类。此时在护理中不但要满足老人的营养需求,还要设法使老人能增加进食量,享受进食中的愉悦。因此,养老护理员除了要懂得老年人饮食的照顾特点,还要熟悉各种食品所含营养素,并能在众多的食品中,为老人选择既好吃又符合身体健康的食品。

3)注意进食的安全:对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养老护理员要帮助老人进食。由于老年人的吞咽功能减弱,进食过快易发生呛咳,要注意老人进食的姿势,掌握适当的速度。有的老人需要喂饭,养老护理员应注意喂的每口饭要适量,速度要慢,干与稀的食物要搭配好,与老人互相配合,避免发生意外。

(3)老年人排泄的照顾技巧要熟练、细心:老年人排泄功能发生异常情况较多。如老年人活动少,肠蠕动减慢,再加上平时进食、饮水不足,食物过于精细,所含粗纤维少,容易发生便秘。也有的老人因饮食不当或疾病而导致腹泻。还有个别老人因衰老、疾病或肛门、尿道括约肌的神经功能失调,而造成大小便失禁等情况。这些发生排泄异常的老人,若得不到有效照顾,将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对老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很大伤害。因此,养老护理员不但需要有熟练的照顾技巧,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4)老年人易发生睡眠障碍需仔细观察和照顾

1)老年人的睡眠时间要充足:老年人由于大脑皮层的抑制过程减弱,所以很难躺下后就很快入睡,睡眠不深不熟,夜间醒来的次数多,因此需要延长睡眠时间来弥补。健康的老人每天需有8小时以上的睡眠;70~80岁的老人每天睡眠应在9小时以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55页56 养老护理员上:80—90岁的老人睡眠时间应在10小时以上。夜间睡眠的时间若不足,可安排在中午休息,以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养老护理员在老人睡眠时,应注意睡眠环境的调节和老人身体的舒适,以促进老人有良好的睡眠质量和足够的睡眠时间,消除身体疲劳,促进舒适,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预防疾病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2)及时发现老年人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经常发生的健康问题,如失眠、早醒、入睡难等。睡眠障碍常使得老人身心疲惫、焦虑、精神恍惚,甚至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需养老护理员仔细观察,能及时发现老人的睡眠问题,并能及时的寻找出影响老人睡眠的原因,以便妥善的帮助老人,使老人能得到充足的睡眠。

2.老年人感官系统的功能下降,需要特殊的照顾

老年人的视力、听力减退,使老人与外界的沟通困难,长此以往对老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养老护理员要设法帮助老人,弥补因视力、听力减退而造成的困难。视力不好要配戴合适的眼镜,对视力障碍老人的生活给予周到的照顾。对听力下降的老人,应选择适当的沟通技巧,如说话要清楚、耐心,必要时为老人配戴助听器。另外老年人不要随便掏耳朵,特别是不可使用较锐利的物品掏耳朵,避免扎伤耳内的皮肤引起感染。

3.老年人对满足安全的需要程度增加

(1)老年人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老年人由于大脑的决断迟缓,控制姿势能力降低、肢体的协调功能降低,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等意外。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可随着年龄的增高而增加。有的老人长期服用安眠药,有的老人对周围的环境不熟悉和不适应,或环境设备不合理等原因而发生跌倒。有的老人在进食的过程中易发生呛咳、噎食或误食等情况。有的老人由于身体平衡功能减退或因意识不清出现躁动,或在自主或不自主的活动中发生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56页第二章老年人照护基础知识

57跌倒、坠床等意外。因此,应注意老年人安全照顾。

(2)预防意外的发生

1)注意环境的安全设施:在老人室内及外环境的设备,应注意保护老人的安全,如取暖、用电、沐浴、如厕、室内家具、物品等设备,要从老人的需要考虑,以防不慎造成老人的损伤。养老护理员要强化安全意识,如对自理困难的老人,要随时用床档保护,以免坠床,使用热水袋的老人,要防止烫伤,老人沐浴时特别注意预防滑倒等。

2)了解老人的心理适时的帮助:有的老人不服老或是怕麻烦别人,生活中的事愿意自己动手去做,但又常不能控制自己的姿势,如自己上凳子、爬高取放物品,而发生跌倒摔伤等意外。因此,养老护理员在照顾老人时,应根据老人的具体情况,给予照顾。如对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可以让他们自己动手,但养老护理员要守在老人的身边,避免发生意外。这样不但满足了老人自尊的需要,同时在老人遇到困难时能给予及时帮助。对健康状况较差的老人要讲解清楚,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帮助老人解决生活中的需要。

3)做好老年人活动时的安全照顾: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应经常在室内和户外活动,有益于老人的身心健康,但要选择天气晴朗时外出活动。雨雪天、雾天、大风天、寒冷或炎热的天气,都不宜外出。外出活动时间不要太长,每次30分钟到1小时,每日2次,以防老人疲劳。外出时走路要慢,注意安全,应有人陪伴,以防发生意外。老人急需外出办事,养老机构应通知家属陪伴或派养老护理员陪伴,保证老人的安全。

4)进食中预防误吸、误食:有的老年人在进食、饮水中易发生呛咳、噎食或误食的情况,养老护理员在照顾中要特别注意。在老人进食、饮水中作好指导,进食应采取坐位或半坐位,对不能坐起的老人要将上半身抬高30。一50。再进食,以防呛咳、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57页58 养老护理员误吸。对吞咽困难的老人,可将食物打成糊状,以便吞咽,预防进食中发生意外。

4.老年人免疫功能下降易发生感染性疾病

老年人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尤其是呼吸系统与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因此,在对老年人的照顾中要注意预防感染的发生。如注意老人的保暖;重视口腔及身体各部位的清洁卫生;经常对老人生活的环境进行清洁;注意饮食卫生,餐前、便后为老人洗手;指导老人不要随地吐痰、注意经常洗手等。养老护理员在照顾老人前、后也要认真洗手。鼓励能自理的老人锻炼身体,以增强抗病的能力,预防疾病。

在有疾病流行期间,应注意老人的保护,指导老人不要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外出归来也应注意洗手和漱口。

5.老年人机体反应能力下降患病不易发现

由于机体反应低下,老年人患病后常没有典型的临床症状,使得老人患病不易被及时发现,也容易被忽略或误诊,从而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而延误了病情。因此,养老护理员在对老年人的照顾中,应随时注意观察老人的身体状况,如发现有异常表现,即使最细微的表现,也要引起重视。如老人食量减少,尿量增多或睡眠时间延长,精神不振等,都要引起注意,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二)心理护理特点

1.老年人知觉、感觉、注意力下降,容易发生意外伤害

老年人知觉、感觉、注意力下降,对刺激的反应变得迟钝,使得老年人遭遇危险时不能立即做出判断,容易发生意外伤害,在照顾中要特别注意防范。如老人在上、下楼梯时容易踏空,过门坎时因腿脚难以抬起,而被绊倒。在陪同老人外出时应注意搀扶,尤其在过马路时更要小心来回的车辆,以防不慎撞伤老人。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58页第二章老年人照护基础知识

2.老年人自尊的需要满足程度增强

自尊是每个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自尊使人生活得有价值、有尊严。老年人在过去的岁月里为社会创造了财富,为家庭承担了重任,为培养儿女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老年期因机体的衰老,离退休的生活状态,使老年人经济收入减少,社会与家庭承担责任能力下降,同时由于机体老化,各器官功能衰退,且常有疾病的困扰,使老人存在自我照顾的困难,需要别人、社会的帮助和照顾,导致老人产生“失落感”。但是老人人生的经历、经验、曾有的成就、家庭、社会的地位与现实状态的反差,使得老年人的自尊需要增强,很在意来自别人和社会的评价,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养老护理员在照顾老人时要特别注意,在服务的行为中注意对老人的尊重,如礼貌的称呼,需要老人配合的事要先征求老人的意见,没有得到老人同意的事,不能强行操作,对老人讲话态度要和蔼等。

3.老年人孤独的处境需要更多的关怀与照顾

由于各种原因使老年人与社会的沟通减少,信息来源减少,或因独居、丧偶或疾病等情况,加之视力、听力减退,使老人与外界产生隔绝感,久而久之使老人处于孤独状态。老年人需要关怀、亲情和爱,需要与社会交往,获得信息和友情。多数老人,尤其是患病的、自理困难的老人希望有人陪伴、关怀,感受温暖,当老人独处时,就会感到心情郁闷,情绪低落,甚至多愁善感,独自流泪。因为老年人对爱与归属的需要,不会因年龄的增长而减弱,所以养老护理员应设法帮助老人多参加社会集体活动,多与老人交谈,陪伴老人,以满足老人精神、心理需要。

4.与老年人交流须有良好的沟通技巧

沟通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技巧。与老年人的沟通是指养老护理员与老人通过语言、姿势、表情等方式交换意见、交流感情的过程,以使双方能达到相互理解、相互支持。老年人的中耳和内耳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59页60 养老护理员骨质增生,硬化,耳郭弹性减退,辨别声音方向来源的能力降低,听神经功能减退,严重时可出现老年性耳聋,加之老年人对刺激反应迟钝,常使得老人发生沟通障碍,因此与老人沟通时要特别注意:

(1)沟通的态度要真诚、友善:与老年人谈话时要有礼貌,并以老人习惯或喜欢的方式进行,使老人能感受到真诚、关注和尊重。并要以对成年人同样的平等方式交谈,不可使用像对待孩子一样的语言进行沟通,否则会使老人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2)倾听老年人诉说要专心、耐心:倾听时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在倾听中注意保持面对老人,以便观察老人说话的态度、表情和措辞,用心体察老人的感受。倾听是重要的心理照护技巧,养老护理员要重视运用倾听的方法了解老人,抚慰老人。

(3)与老年人说话语句要简短、扼要:言语要清晰、温和,措辞要准确,语调要平和,声音不要太高,尤其是避免因老人听力不好时,而大声叫喊,因为这样会使老人自尊心受到伤害。如果老人未听清你说的话,可以重复或改变一些方式,或借助手势、姿势或实物,以帮助老人的理解。对老人说话的速度不要太快,以便让老人能听得清楚,听得懂。

(4)当向老人询问时,要把问题说得简单、清楚:一次只向老人提一个问题,以便老人回答。同时,也要为老人提供足够的时间,来理解你的语言,以便做出反应。在沟通中若遇到老人一时回想不起来的语句,照护者可适当向老人提示。

(5)在与老人交谈中要不断核实,自己是否准确地理解了老人所表达的意思,如果没有听清楚老人的话,可请老人再说一遍,或者重复一下自己的理解,并使老人确认你的理解是正确的。

(6)当老人心情不好、生病或感到害怕、恐惧时,养老护理员者应陪伴老人并适当地运用触摸,如握着老人的手、扶持其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60页第二章老年人照护基础知识

61手臂、肩膀等方式,向老人表达温暖、关爱和支持,但注意不要抚摸老人的头部,因为这样可能触犯老人的尊严。触摸是一种很好地表示关怀的沟通形式,但在使用中要注意了解老人的社会文化背景,因为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的环境对“触摸”方式的理解、使用是不同的。

(7)及时用点头、微笑或语言来向老年人反馈自己的感受,同时也要学习适当的接受来自老人的触摸,如老人有时会摸摸养老护理员的头发、手臂或脸颊来表达对照护者的谢意。

(8)不要在老人能看得见的地方与其亲友或工作人员窃窃私语,以免使老人产生误解而引发矛盾。

(9)如老人表达出的意见不正确时,不可立即反驳、纠正或与老人争论,以免使老人困窘和不满。在与老人相处中,有时老人也可能做出一些不恰当的事,此时也不可采用警告、命令等方式指责老人,因为这样可能会造成老人的反感、抗拒或更加的不合作。

总之,养老护理工作是一种复杂、细致、技术性强的工作,需养老护理员的耐心、细致,以及高度的责任心的工作,才能使老人得到良好的照顾,使老人能保持愉快的情绪,使他们的生活过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养老护理员还可以结合老年人A己的爱好、文化知识基础和生活条件,用一些有益、有趣的事情来提高生活情趣。扩大人际交往对保持老年人的健康、心情舒畅、愉快的情绪是十分重要的。第三节

老年人营养需求

营养是保证人体健康的基本条件,人们每天通过吃进去的食物,吸收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以供给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和从事机体各种活动的需要。所以营养是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61页62 养老护理员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每种营养素都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任何一种营养素的过多或缺乏,都会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健康的营养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营养素

(一)营养素来源

人的营养来自食物,食物中具有营养作用的有效成分称为营养素。

人体需要的营养素有数十种,可概括为7大类: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无机盐、水和膳食纤维。各种营养素都有一定的功能,一种营养素可兼有几种功能。要维护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任何一种营养素都是不可缺少的。好的营养首先是能够供给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并且质和量分配适当,可使人们精力充沛,体格健壮,劳动效率提高,抵抗疾病的能力增强,防止过早衰老。反之营养不良或营养不当,就会导致人们健康状况不良,精神不振,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甚至导致一些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等。因此营养与健康关系密切,它不但影响人的健康、寿命,同时也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营养素的功能

1.蛋白质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基础,是人体组织细胞构成的重要成分,分散在各器官、组织和体液内。蛋白质在体内具有多方面的生理功能为:

(1)构成与修复身体组织:并具有免疫和遗传功能。

(2)调节生理功能:它是组成酶、激素和抗体的重要成分,这些物质对机体的生理功能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62页第二章老年人照护基础知识

(3)供给热能: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代谢时可产生大量的热能供人体使用,是人体热能来源之一,其提供的热量占人体总热量的10%~14%。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中有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需要由食物供给。食物中的营养价值,除了视其含量多少以外,更重要的是看其必需氨基酸是否齐全,配比是否合适。必需氨基酸的成分和比例愈接近人体内蛋白质的组成,其利用率就愈高,生理价值愈高,质地就愈优。

提供蛋白质来源的食物有:奶类、蛋类、瘦肉、大豆、小麦和玉米等。

2.脂类

脂类是指脂肪(三酰甘油,曾称甘油三脂)和类脂(胆固醇、磷脂、糖脂等)。脂类在人体内含量较蛋白质略少,它们在人体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脂类分布于皮下、腹腔、肌肉和脏器的周围。脂类的生理功能:

(1)供给热能:脂肪体积小,但产热多,它可提供人体约15%~20%热能。同时也是人体储存热能的主要形式。

(2)构成组织细胞:磷脂和胆固醇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尤其在神经细胞中含量更多。

(3)供给人体必须脂肪酸:必须脂肪酸是人体不能合成的脂肪酸,必须通过食物供给。

(4)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如维生素A、D等的吸收,需要脂肪作为载体方可被吸收和利用。

(5)填充各内脏器官之间的间隙:由于脂肪在体温下呈液态,分布在组织问隙和脏器的周围,可起到垫衬和支撑的作用,使得脏器免受震动和损伤。

(6)增加膳食的香味:脂类食物在胃内排空较慢,可延缓饥饿感的产生。同时脂类可以提高食物的香味,有利于增进食欲。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63页64 养老护理员

提供脂类来源的食物有:各种含脂肪的食物,如各种油类、肉类、动物内脏、蛋黄、奶油等,另外食人的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可转化为脂肪。

3.糖(碳水化合物)

糖是人体重要的能源,其提供的热量占人体总供热量的60%~70%。体内糖的贮备量很少,一般只够4小时使用,因此我们每日需要多次补充糖。糖在体内以糖原的形式贮存在肝脏,被称为肝糖原。糖的生理功能:

(1)提供热量。

(2)构成身体组织:糖是人体合成蛋白质和脂肪的重要物质,如糖蛋白、核蛋白、糖脂等都有糖参与组成。糖与蛋白质合成糖蛋白,部分糖蛋白是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抗体。糖可与脂肪结合成糖脂,糖脂是神经组织的重要成分。机体若摄入过多的糖类时,这些糖可转化为脂肪储存起来,因而会使人发胖。

(3)保护肝脏的解毒作用。

(4)维持心脏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血液中的葡萄糖是神经系统热能的唯一来源。当血糖降低时,可能出现昏迷、休克,甚至死亡。

(5)抗酮作用:糖有抗酮作用,能减少酮体的产生,防止酸中毒。

提供糖的主要来源是米、面、薯类、水果等,蔬菜中也含有可利用的糖类,如果糖等。

4.维生素

维生素是一种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虽然它不是人体组织的原材料,也不能供给人体能量,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量也很少,但它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维生素的生理功能是参与并促进新陈代谢的调节。

维生素分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64页第二章老年人照护基础知识

(1)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D、K、E等。

1)维生素A:主要生理功能是维持暗视力,防止夜盲症,保护皮肤黏膜的完整性,对预防萎缩性鼻炎、干眼病、老年性阴道炎都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可促进创伤的愈合,并具有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有肝、鱼肝油、奶类、奶油、蛋黄、鱼子和海产动物脂肪等。胡萝b素存在于各种有色蔬菜中,红心白薯中含量也很丰富。

2)维生素D: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是预防老年人骨质疏松和儿童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症)的重要物质。人的皮肤含有可转化成维生素D的物质(7.脱氢胆固醇),皮肤经紫外线的照射可合成维生素D。所以常晒太阳也可防止维生素D的缺乏。

维生素D在肝、鱼肝油、蛋类中含量较多。

3)维生素E:是一种生理抗氧化剂,具有抗衰老、抗癌的作用。

维生素E在各种植物油含量丰富,如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等,此外绿色植物、肉类、奶类、蛋类中也有丰富的含量。

(2)水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等。

1)维生素B族:有维生素B,、B:、B。、B。:、叶酸等。

维生素B族在体内参与人体内蛋白质、核酸及糖的代谢,对促进红细胞的成熟(B,:)、维持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有重要作用(B,、B,:)。老年人缺乏维生素B族时可影响食欲和消化,也会造成急躁、爱发脾气、情绪低落、易于疲劳等不良精神状态,有时还可出现皮肤干燥、皲裂等症状。

维生素B族在豆类、粗粮、蛋类、瘦肉和绿色蔬菜中含量较多。

2)维生素C:维生素c对人体有多种生理功能。如身体生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65页66 养老护理员理氧化还原过程,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正常功能,促进伤口愈合、促进抗体形成,增强人的免疫功能,并具有解毒、降血脂和预防感冒的作用。维生素C对老年人很重要,维生素C缺乏将导致老年人抵抗力下降,引发多种健康问题,所以老年人要注意维生素c的补充。

维生素C在新鲜蔬菜、水果中含量多,如鲜红枣、猕猴桃、红辣椒、大青椒、山楂、橙子、菜花、蒜苗、沙田柚等。

5.矿物质

矿物质由许多元素组成,现在已知元素有50多种,其中一部分含量较多,如钙、钾、钠、磷等,另一部分含量较少,被称为微量元素,如铁、锌、碘、硒、氟等。

(1)钙:钙是人体内最为活跃的微量元素之一,含量也较为丰富。正常人体内含钙量可达1~1.3公斤,其中99%集中在骨骼和牙齿,1%存在于体液、软组织与血液中。钙离子在神经、肌肉兴奋冲动的传递,心动节律的维持,血液凝固,内分泌、糖的合成与分解,电解质的转运以及细胞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老年人骨钙丢失较多,易引起骨质疏松,腰酸腿痛,进而发生脊柱畸形和骨折。另外骨质的破坏,使一些游离钙在关节附近沉积,形成骨质增生症。

钙在虾皮、牛奶、奶酪、海带、发菜、大豆制品、银耳、木耳、紫菜、南瓜子、西瓜子等食品中含量丰富。

(2)铁:人体内的铁约有3.5~4.0克,其中75%存在于血红蛋白中。铁是构成细胞的原料,参与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某些酶的合成,主要担负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缺铁会使人患贫血症。老年人消化功能降低,胃液分泌减少,会影响铁的吸收,所以要注意铁的补充。

含铁丰富的食品有:黑木耳、海带、紫菜、虾、桂圆、银耳、芝麻酱、大豆、瓜子、猪肝、芹菜、菠菜等。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66页第二章老年人照护基础知识

6.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指植物性食物中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的一类物质。

膳食纤维是一些大分子的物质,不能被人体吸收,但它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主要的作用是,使粪便体积增大变软,刺激肠蠕动,有利于排便,减少便秘和肠癌的发生。膳食纤维可与胆酸结合有利于减少胆固醇吸收,降低胆固醇,防止高血脂。膳食纤维还可以延长食物在胃内的停留时间,减慢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使餐后血糖上升延缓。

膳食纤维存在于植物性食物中,如玉米、粗加工的小麦、薯类、豆类、水果和绿色蔬菜中,都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

7.水

营养过程离不开水,水是极重要的营养因素。人体中没有纯水,而是以体液的形式存在。水约占成人体重的60%。营养物质必须溶于水中才能被充分吸收利用,代谢产物和废物也必须通过水才能被运送和排泄出体外,水还具有润滑作用、蒸发散热、调节体温、保持皮肤的柔软弹性等重要生理功能。

保持机体水平衡十分重要,正常成年人每天需摄入水量约2500毫升(喝水、吃饭进水、生物氧化水及其他方式的进水量),排出水量约2500毫升(尿、粪、呼吸、出汗等生理活动排出水量)才能达到水的平衡。摄入水量过多、过少或排出水量过多、过少,都会导致水代谢的不平衡,引发多种健康问题。

二、老年人的营养需求

饮食的质与量影响老年人的健康与寿命,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点,对营养饮食有特殊的要求。通过对老年人的饮食的特殊照顾,可以预防老年人过早衰老,减少老年性疾病,维护其健康。

1.适当的控制热能的供给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67页68 养老护理员

老年人的基础代谢逐渐降低,一般比成年人降低10%~15%,加上体力活动减少,所以热能的需要量相对减少。若老年人摄取热能过多,容易转变成脂肪贮存于体内,使身体过于肥胖,并且易导致动脉硬化和糖尿病,以致影响寿命,因此,老年人应适当控制热能的供给。

2.提供足够的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对老年人的营养非常重要,因为老年人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是以分解代谢为主,所以膳食中要有足够的蛋白质来补充机体蛋白质的消耗。但是由于老年人的消化功能减弱,肾脏功能减退,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能力较差,也不能过多的供给蛋白质,因此,供给老年人的蛋白质应以生理价值较高的优质蛋白质为主,如,大豆、奶类、鱼类、瘦肉和蛋类等。

3.脂肪的摄人量要适当

对老年人脂肪的供给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太多既不易消化,也对心血管和肝脏不利;太少又可影响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和饮食的制作,也会影响老人的食欲。所以对老年人脂肪供给的关键,是要尽量供给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而胆固醇含量较少的脂类食物,这对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因此,老年人的膳食中脂肪的供给要以植物油为主,如橄榄油、花生油、葵籽油等,尽量减少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动物内脏、肥肉和鱼子等。

4.注意矿物质的补充

对老年人来说,钙的供应尤其重要,因为一般老年人的胃酸减少,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老年人也容易发生钙代谢障碍,甚至出现骨质疏松症,所以应供给含钙丰富的食物,如奶类、豆类、虾皮、木耳等。另外要注意铁的补充,以预防贫血症的发生。

5.维生素的摄取要充足

老年人维生素的供给要充足,特别是维生素A、D、E、B,、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68页第二章老年人照护基础知识

69B:、c等,这些维生素对维持老年人的健康,增强抵抗力,促进食欲和延缓衰老等方面,均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对老年人的维生素供给量应稍多于一般成年人。

6.提供丰富的膳食纤维

以预防老年人便秘、高血脂以及肠癌的发生。

7.注意水分的补充

老年人容易出现水平衡的失调,应注意合理的补充水分。

三、老年人的合理膳食

根据老年人咀嚼能力和消化能力较差,以及营养需要的各种特点,在膳食的选择、加工、烹调及调配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食物多样化

主食应提倡米、面和杂粮混食,食物多样化对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提高主食中的蛋白质的生理价值是十分有益的。副食要荤素搭配,以素为主,配有适量瘦肉、鱼、禽、蛋、豆制品,以补充优质蛋白和脂溶性维生素。

2.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这样可保证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供给,其中蔬菜和水果的膳食纤维有促进胃肠蠕动的作用,可防止粪便在肠内的滞留,这对预防便秘和肠道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3.经常食用海产品

鱼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对老年人的身体十分有利,另外海带、紫菜等海生的植物食品,不但含有丰富的钙、铁,同时对防止动脉硬化,减少脑血管意外的发生也有一定作用。

4.食物要清洁、不变质,制作应精细

选择食物原料时要注意其质量、颜色,应选用味道新鲜、营养素齐全,维生素破坏较少的食物。烹制食物应适合老人食用,如菜、肉等要切碎、煮烂。也可根据老人进食的习惯,将食物切

黄剑琴,彭嘉琳主编,养老护理员

基础知识与初级技能,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10.09,第69页70 养老护理员成不同的形状,以便于老人食用。制作时尽量避免油炸的食物。在食物制作过程中要注意食品的卫生,规范操作程序。

5.吃饭要定时定量

吃饭要定时定量,合理分配三餐的食量,每餐不宜过饱,晚饭要吃少,尤其不可暴食暴饮,以免加重心、肾的负担。吃饭要细嚼慢咽。食物的温度要适宜,不可过热或过冷。

6.食物宜清淡少盐

经常吃高盐食物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每13吃清淡的食物可减少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生率,老年人一般每天食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

烟、酒、辛辣或刺激性强的食物应少吃,饮酒过量增加意外伤害和高血压卒中的可能,若喜欢饮酒可少量的饮用红葡萄酒,绝不可酗酒。

7.注意每天补充适量的水分。

8.可选用预防衰老的食品

具有抗衰老的食品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花生、蜂王浆、芝麻、枸杞子、花粉食品、甲鱼、燕麦、木耳等。

第三章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护

老年人日常生活的照护包括对老年人生活环境的照料、老年人的起居、身体卫生的照料和老年人安全的照护,如口腔清洁、皮肤清洁、头发护理、压疮预防、床单位的整理,以及老年人睡眠、饮食、排泄和安全等方面的照料。养老护理员通过这些照料,可帮助老年人清除身体上的污垢,有利于身体代谢产物的排出,防止细菌的生长繁殖,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并发症,增加身体的舒适感,满足了老年人身体、心理和安全的需要。第一节

老年人清洁卫生的照护

一、老年人生活环境的照护

老年人的居室是老年人休息和活动的主要场所,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全、舒适、安静、整洁、温暖的环境,是满足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方面的需要,也是养老护理员的重要职责。

(一)老年人生活环境的调节

1.老年人的房间位置,最好选择朝向南或东南,阳光能够照射到,房间应有窗帘或百叶窗的设备。老人经常活动的区域,如走廊、卫生间、楼梯边上应装有固定的扶手,且稳定、牢固。门口地面不设门槛,台阶的终止边缘要涂颜色标记,以方便老人的安全出入。

2.老年人的房间的设备应简单、实用,家具应靠墙摆放,物品不要放在老人经常经过的地方,牵拉电线不要在老人常活动养老护理员的区域,以免老人被绊倒。

3.老年人的房间应设有卫生问,便于老人的使用。卫生间的门应向外开,以便老人在排便时若发生意外能及时进入卫生间进行急救。卫生间应有坐位便桶和扶手,以方便老人自己蹲坐和起身,能安全排便,卫生用品应放置在老人便于拿取的地方。浴室要有防滑设备。

4.房间内要设置老年人呼叫器或按铃,使老人有急需帮助时,其呼叫能被护理员及时听到。

5.老年人的床要牢固、稳定,床的高矮要合适,以保证老年人上下床的安全,床垫的软硬要适宜,老人的床不宜太软,过软的床容易凹陷引起腰痛,床太硬又易导致身体受压。

老年人的被褥要柔软、透气性好,以棉织品为佳。床单要能包裹在床垫下,使床单平整、无皱褶,对失禁的老人床单上可加一个小单或尿垫,以便随时更换。

老年人的枕头要舒适,高低要合适,枕头过低容易导致睡眠障碍,或引起眼睑水肿,枕头过高又会造成颈部、肩部肌肉僵硬、疼痛等不适。一般情况枕头以7~8厘米高为宜,也可根据老人个人习惯调整,但要注意有颈椎病的老人不能使用高枕。另外老年人的枕头软硬要适度,枕头应经常晒洗。

(二)老年人居室的采光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视力逐渐减退,眼花,辨别颜色的能力减弱,因此,老年人房间的光线要求是:

1.采用自然光源

房间的窗户要明亮,使阳光能照入室内,可使老人感到温暖、明亮,但阳光不要直射老人的眼睛,以免引起老人目眩,老人午睡时应用窗帘遮挡光线。

2.使用人工光源

注意房间内采用的灯光要明亮、柔和。夜间老年人睡眠时,可根据老人的生活习惯,采用地灯或关闭灯光,以利睡眠。老年人经常走动的地方,如室内、走廊、卫生间、楼梯、阳台等处,均要有照明设备,并应适当提高照明的亮度。晚间电灯开关处应设灯光照明,使老人容易找到开关。老年人床头应设床头灯或台灯,以方便老人夜间使用。

(三)老年人室内的整洁

1.老年人室内应经常保持清洁、整洁。物品应放置整齐,同时要便于老人的取用。老人的居室应定期大扫除,每天清扫室内卫生时要用潮湿法,不要用毛掸清扫,以免灰尘飞扬。用清洁、潮湿的抹布擦拭桌椅家具,抹布要经常清洗。

2.老年人的床铺应保持清洁、干燥、平整、柔软、舒适。养老护理员每天要协助老人整理床铺,每周定期为老人更换清洁的被单,对有尿便失禁的老人应随时更换被污的被单,老人的被褥应经常晾晒。

3.老年人的房间应经常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四)老年人室内温、湿度

老年人的机体对温、湿度的调节能力下降,温度稍低一点老人就会感到十分寒冷,因此,要注意室内温、湿度的调节,一般老年人房间的温度冬季以18~22℃为宜,夏季以28~30℃为宜,相对湿度在50%~60%为宜。温度、湿度过低或过高都会使老年人感觉不适。

(五)老年人环境的美化

老年人室内、走廊和院内应尽可能的种植一些花草、树木。老年人房间床单位的装饰、摆设要以老年人的喜好安排,如老人的桌上放置家人的照片、Et历以及老人每天喜欢的东西,老人使用的物品每天要进行整理,摆放整齐、美观,并便于老人使用,美丽、清新的环境有利于老人的身体健康,养老护理员应尽可能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74 养老护理员

二、老年人起居与清洁卫生的照料

清洁是人的基本需求之一,是维持和获得老年人健康的重要保证,通过清洁可达到清除微生物及其他污垢,防止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体内代谢的废物的排出的目的,同时清洁还可使身体舒适,心情愉快,并满足人自尊的需要。因此清洁不但是人的生理需要,也是人的心理需要。

(一)协助老年人起床、就寝

对老年人晨晚间的照料包括:更衣、刷牙、漱口(不能自理者做口腔清洁)、洗脸洗手、梳头、洗脚、会阴清洁、整理床单位。照料时根据老年人自理程度给予适当的帮助:

I.能自理的老年人可自己起床、穿衣或就寝,必要时养老护理员给予帮助。

2.对能部分自理的老年人,起床时养老护理员在征得老人的同意后,扶持老人坐起,为老人穿衣,扣好衣扣,然后协助老人穿好裤、袜、鞋。根据老人的自理程度,协助洗脸、手和刷牙。老人就寝时,帮助老人洗漱后,用同样的方法协助老人脱衣、上床睡觉。

3.对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养老护理员需为老人在床上洗脸、手、和进行口腔清洁,整理老人的衣裤、扫净床上的渣屑,使床铺平整、清洁,并为老人翻身,按摩肢体肌肉,并检查易受压的部位,观察局部有无压疮发生,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压疮的发生。晚间老人人睡前按同样的方法,为老人做好身体和床铺的清洁整理,以利老人的睡眠。

(二)协助老年人更衣

服装不但有保暖和遮体的作用,同时还有适应健身活动,表现个性和社会性的作用。

着装可显示一个人的健康和精神面貌。服装对老年人的健康和舒适程度同样有着一定的影响,养老护理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1.老年人衣着的选择

老年人衣服宜选择柔软、透气性好、宽松的棉制品服装,能自理的老年人服装款式、色彩的选择应尊重老人的意愿,其原则是保暖、舒适、穿脱、活动方便。

老年人的袜子,宜选择棉质的松口袜子,袜口不要过紧,过紧的松紧口袜子常会导致老年人下肢静脉回流不畅,使脚踝因紧勒而肿胀不适。老人的袜子要勤洗换,保持足部的清洁干爽。如老人足部有鸡眼、胼胝(茧子)不可自己切割,应请医生诊治。

老年人的鞋,大小要合适,而且透气性要好,柔软、舒适,一般以软底皮鞋或布鞋为好,不宜穿过硬的皮鞋,尤其是患糖尿病的老年人,更要注意鞋的选择。夏天老年人不宜穿塑料或人造革的凉鞋,另外前后均镂空的凉鞋老年人穿着容易打滑不安全,也不宜穿。老人的鞋袢以尼龙搭扣为好,便于穿脱。

2.帮助老年人更衣的方法

对自理困难的老年人,养老护理员要帮助其穿、脱衣服。

(1)穿、脱开身衣服:对卧床老年人穿衣时,先穿近侧衣袖,再将衣服平整的放于老人身下,协助老人翻身侧卧,面向养老护理员,将衣服从老人身下拉出,穿好远侧衣袖,扣好衣扣。脱衣时先脱远侧衣袖,再脱近侧。若老人一侧肢体活动困难,穿衣时应先穿手臂不灵活的一侧衣袖,再穿较灵活的一侧,脱衣时先脱手臂灵活的一侧,再脱不灵活的一侧。

穿裤时先将老人的裤子两裤腿呈“8”字形分别套于养老护理员的一侧手臂上,一手拿住老人的脚,一手将裤子穿于老人的腿上,系好裤带(老人的裤腰处宜选择松紧带为好)。脱裤时将裤带解开,向下脱出即可。

(2)穿、脱圆领衣服:卧床老年人穿衣时先分别将两手臂再将衣服向上拉,将圆领套于老人的头上,整理平整衣服。脱衣时将衣服向上拉至胸部,先脱出双臂,再向上至头部脱下衣服。

3.帮助老年人更衣注意点

(1)态度要认真,动作要轻稳。

(2)注意室温的调节,以防老人受凉。

(3)操作中要经常询问老人有无不适,避免过多翻动和长时间暴露老人身体。

(4)应注意选择合体、舒适的衣服。在操作中应尽量鼓励老人自己穿脱衣服。

(5)应协助老人整理好自己的衣服,以便老人自己拿取。

(二)协助老年人清洁口腔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正常人的口腔内经常存有大量微生物,当身体健康时,由于身体抵抗力强,通过饮水、刷牙、漱口等活动,对清除微生物起到一定作用,所以很少发病,但老年人机体抵抗力低下,进食少,消化液分泌减少,对口腔内细菌的清除能力下降,使细菌很容易在口腔内生长繁殖,而导致老年人口腔发生感染或其他的并发症,因此协助老年人作好口腔清洁是非常重要的。养老护理员可根据老人的自理程度帮助老人进行口腔清洁。

1.自己能刷牙的老年人口腔清洁法

协助老人准备用品:牙刷、牙膏、漱口水、毛巾、吸管、塑料巾或围巾、水盆等。

(1)能走动的老年人,搀扶老人到水池前,将挤好牙膏的牙刷递给老人,先协助老人漱口,后刷牙,老人刷牙后,用毛巾清洁面部,或协助老人洗脸。清洁结束,搀扶老人回床,或椅上。

(2)不能走动的老年人,扶持老人在床上坐起,在老人面前铺塑料巾,水盆放塑料巾上,将准备好的牙刷,递给老人,协助老人漱口、刷牙、清洁面部。

(3)不能起床的老年人,协助老人翻身侧卧,将头肩部用枕头稍垫高,头肩部下铺塑料巾,协助老人用吸管,吸水漱口,再将牙刷递给老人刷牙,刷牙后帮助老人清洁面部。

对于不能使用牙刷者,可用清水漱口数次,以使口腔清洁。

2.自己不能刷牙的老年人口腔清洁法

(1)棉签擦拭法:

准备用品:漱口水、棉签(棒)塑料巾和毛巾,润唇油等。

操作方法:将老人身体侧卧,面向养老护理员,塑料巾与毛巾围于老人胸前,用棉签(棉棒)沾水适量,按口唇斗牙齿一牙龈斗颊部一上腭一舌及口腔各部位的顺序进行擦拭。清洁结束为老人清洁面部并擦干。整理用品。

擦拭时注意棉棒不可过湿,每次用一个棉棒,擦拭清洁后,给老人口唇上涂润唇油。

(2)棉球擦拭法.:

准备用品:漱口水、棉球、镊子2把、压舌板、弯盘2个(或水碗2个),毛巾、吸管、塑料巾,润唇油等。

操作方法:向老人解释,征得老人的同意,然后将棉球数个放于一弯盘中,用漱口水浸湿。协助老人身体NN",面向养老护理员,塑料巾与毛巾围于老人胸前,镊子夹取棉球,先湿润口唇,再夹取棉球分别按顺序,擦拭牙齿一牙龈一颊部一上腭一舌及口腔各部。清洁结束为老人清洁面部并擦干。整理用品。

擦拭时注意点:棉球不可过湿,以免使老人发生呛咳;一个棉球只可使用一次;如果老人的意识不清,操作中不能配合,可使用压舌板帮助老人张口,进行口腔清洁。

3.义齿清洁法

许多老年人使用义齿,义齿应每天清洁,以防口腔的感染。准备用品:装义齿的水杯、棉棒、牙刷、洗牙液、毛巾等。

操作方法:向老人解释,征得老人的同意,摘取义齿(一般先取上面的义齿,后取下面的义齿),用牙刷或棉棒蘸取洗牙液或直接在流动清水下刷洗干净,再协助老人戴上。晚饭后或老人睡眠前再取下义齿刷洗干净,浸泡于清洁的冷水杯内保存。整理用品。

注意事项:对意识不清的老年人应将义齿拿下,刷洗干净,放于清洁的冷水杯内浸泡保存;戴义齿前应将义齿浸湿后再戴;义齿不可浸泡在热水或酒精中保存;使用义齿的老年人不宜吃太硬或过黏的食物。

(三)老年人头发的清洁与梳理

1.梳头法

准备用品:老人自备的干毛巾或头巾、梳子、纸巾等。

操作程序:将干毛巾围在老人的肩上(如老人卧床时毛巾围于枕上),先打开打结的头发,一手压住发根,一手拿梳子梳理头发至整齐(如果老人为长头发,应从发梢逐渐梳到发根),将脱落的头发置于纸巾上包裹,撤下毛巾,为老人整理床铺、衣服,清理用品。

注意事项:为老年人梳头动作要轻,不可强行梳拉,如头发纠集成团,可用少量白酒湿润后再梳理。

2.坐位洗头法

准备用品:干毛巾、毛巾、洗头液、梳子(均为老人自备)、40~45℃热水及水壶、坐椅等。

操作方法:向老人解释后,搀扶老人坐水盆前,将干毛巾围在老人的胸前,松开头发,嘱老人手扶盆缘,闭双眼低头于水盆中,一手扶持老人头部,一手冲热水湿发,再涂洗发液揉搓头发并按摩头皮,洗毕用热水冲净头发,为老人擦干头发与面部,将头发梳理整齐(有条件可用吹风机吹干头发),搀扶老人回床休息,整理用品。

注意事项:洗发时随时注意询问老人有无不适,水温是否合适,揉搓是否恰当,以便随时调整操作方法。

3.床上洗头法

准备环境:调节室温,关闭门窗。

准备用品:大毛巾一条、毛巾两条、橡胶单、洗头液、梳子、污水桶,40~45℃热水及水壶、棉球、扣有水杯的水盆(或马蹄形垫、床上洗发器),必要时准备电吹风机等。

操作方法一:水盆扣杯洗发法

向老人解释征得同意,询问老人是否需要便器并给予帮助。

将用品携至床旁,把一毛巾放于水盆内的水杯上,协助老人斜角仰卧、头置于床边,移枕头于老人的肩下,将橡胶单与大毛巾铺于肩下枕上。松开老人的衣领向内折叠,干毛巾折叠后围于老人颈部,一手托住老人的头部,一手将扣有水杯的水盆放于老人的头下(使老人的头枕于水杯上),用棉球堵塞双耳。松开老人的头发,先冲少量温水试温(询问老人水温是否合适),再用温水冲湿头发,涂擦洗发液揉搓并按摩头顶、枕部、头两侧头发及头皮,再用温水洗净头发,洗发毕擦净老人面部,一手托住老人头部,一手撤去水盆,用颈部干毛巾包住并擦干头发,将枕头放回原处,取下耳内棉球,为老人吹干头发并梳理整齐,撤去橡胶单与大毛巾,协助老人取舒适卧位,整理老人衣服及被褥(必要时更换清洁衣服、被单),整理并清洁用品,开窗通风。

操作方法二:床上洗发器洗发法

向老人解释征得同意,询问老人是否需要便器并给予帮助。将用品携至床旁,协助老人斜角平卧,头置于床边,将枕头移至老人肩背部下,橡胶单及干毛巾铺于枕头上。松开老人衣领向内折叠,另取一条干毛巾折叠成长条围于老人颈部。一手托住老人的头部,另一手将床上洗发器垫于老人头下,使老人的头枕于洗发器上,用棉球堵塞双耳,将洗发器的排水管下接污水桶。

松开老人头发,先冲少量温水,询问老人水温是否合适,再用温水冲湿头发,涂擦洗发液,用指腹揉搓头发并按摩头皮(用力适中,由发际向头顶部方向揉搓),然后用温水冲洗净,再用颈部的干毛巾擦净面部并包裹头发。洗毕一手托住老人的头部,一手撤去洗发器,将枕头移回老人的头下,取下耳内棉球,用包头的毛巾擦干头发(必要时用电吹风吹干),梳理整齐头发,撤去橡胶单和大毛巾,协助老人取舒适体位,整理老人衣服和被褥,再开窗通风。

操作方法三:马蹄形垫洗发法

操作方法同床上洗发器洗发法。

注意事项:

(1)洗发中随时注意观察老人的反应并询问其感受,如有无不舒适,揉搓是否恰当,水温是否适宜,体位是否舒适等,以便根据老人的要求调整操作方法。

(2)操作动作应轻柔、敏捷、准确,以免引起老人的不适和疲劳。

(3)注意室温与水温的调节,及时擦干老人的头发,以防老人受凉。

(4)操作时防止水流入眼、耳或沾湿衣服或被褥,如已沾湿衣服或被褥应及时更换。

注:马蹄形垫制作方法:用数张纸(可用废旧的报纸代替)卷成筒状,外包浴巾再卷起,围成马蹄状水槽,上面覆盖大塑料布或橡胶单即可使用。

(四)老年人身体的清洁

1.老年人皮肤特点

皮肤具有保护机体、调节体温、吸收、分泌及感觉的功能。完整的皮肤是天然的屏障,可阻止微生物的侵入。清洁的皮肤使老年人身体舒适,心情愉快。

老年人由于皮肤的逐渐老化,皮下脂肪减少,真皮层变薄,弹性纤维的减少,皮脂腺分泌减少,使得老年人皮肤弹性变差,皱纹增多,易存污垢,使得老年人的皮肤较为干燥,容易发生瘙痒;皮肤对冷热的刺激等感觉减弱;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抵抗力下降,使老年人容易发生皮肤疾病,如老年性湿疹、皮肤瘙痒症、皮肤感染性疾病等。

2.维护老年人皮肤健康的照护要点

(1)老年人外出回来要注意洗脸、洗手:沐浴时要用温水,不要使用碱性皂液,冬季洗澡不宜过勤,一周以1~2次为宜,浴后适量涂擦乳液滋润皮肤。

(2)夏季出汗多时,要及时洗浴,保持皮肤的清爽;当紫外线照射强烈时,外出应戴遮阳帽或涂擦防晒用品,以防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3)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不吸烟,少饮酒,少吃含咖啡因的饮品。多饮水,以保证皮肤的水分充足。另外充足的睡眠,良好的情绪和适当的运动都有利于皮肤的健康。

3.协助老年人清洁身体方法

根据老年人需要帮助的程度协助其清洁身体。

(1)能自理的老年人:可由老年人自己进行清洁,必要时养老护理员给予适当帮助。

(2)对能部分自理的老年人:养老护理员要给予适当帮助。

1)协助老年人清洁面部、手臂法

准备用品:毛巾、水盆、热水、洗面液(肥皂)、润肤霜、橡胶单等。

操作方法:向老人解释后扶老人坐起,将橡胶单铺于老人棉被上,盛有热水的水盆放于橡胶单上,协助老人洗净手、手臂与面部并擦干,撤去水盆与橡胶单,帮助老人涂擦润肤霜于面部及双手。

注意事项:

①老人清洗时,注意固定水盆,以防水盆倾斜沾湿被褥、衣服。

②随时询问老人的需要,给予及时的帮助。

2)协助老年人沐浴法。

准备用品:清洁、干燥的浴巾(大毛巾)一条、中毛巾一条,浴液或浴皂、梳子、指甲剪、淋浴装置(浴盆),40℃左右的热水,清洁衣裤和被单。

准备环境:关闭门窗,冬季调节室温至26。C左右。

操作方法:

盆浴:

①向老人解释,征得老人同意后将用品携至浴盆旁,浴盆内倒人40℃左右的热水用手测试水温,手感觉温热不烫手为宜(或根据老人的习惯调节水温)。

②搀扶老人到浴室(或用轮椅运送),协助老人脱去衣裤(肢体有瘫痪者,应先脱健侧后脱患侧,穿衣时则先穿患侧后穿健侧),扶老人进入浴盆坐稳(需要时将老人抱入),嘱老人手握扶手或浴盆边缘。

③嘱老人闭眼低头,用水冲湿头发后涂擦洗发液,揉搓头发并按摩头皮,再用清水洗净头发。

④协助老人用浴液、清水分别洗净面部、耳后、颈部、两上肢、胸部、腹部、背臀部、双腿、双足、会阴部,再用清水洗净浴液。

⑤扶持老人站起,用干毛巾擦干身体,再用浴巾将老人身体包裹后扶至椅上,为老人穿好衣裤,搀扶老人回床休息(或用轮椅运送回床),为老人整理并盖好被褥。

⑥整理用品,刷洗浴盆及地面,将老人的污衣进行清洁处 理,开窗通风。

淋浴:

①向老人解释,征得老人同意后将用品携至浴室内,搀扶老人到浴室(或用轮椅运送)关闭浴室门窗。

②调节水温约40℃左右(先开冷水,后开热水,以免烫伤老人)协助老人脱去衣裤,搀扶老人进入淋浴盆坐稳。

③先为老人洗头,再用浴液、清水洗净面部、耳后、颈部、两上肢、胸部、腹部、背臀部、双腿、双足、会阴部,洗净后关闭水龙头。

④搀扶老人站起,用毛巾或浴巾擦干身体后坐椅上,协助老人穿好衣裤。

⑤搀扶老人(或用轮椅运送)回床上休息,为老人整理并盖好被褥。

⑥整理用品,刷洗浴室并将老人的污衣进行清洁处理。

注意事项:

①操作前、后应洗净并温暖双手,并修剪指甲,以防损伤老人皮肤。

②操作前要询问老人是否需要排便,根据需要给予帮助。沐浴时随时询问和观察老人的反应,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沐浴中根据老人的要求随时调整操作方法。

③老人沐浴水温不宜过热,以免老人发生头晕不适,水温的调节以40℃左右为宜(手感觉温热不烫手)。

④沐浴中注意老人的安全,浴盆内、地面应放置防滑垫,以防老人滑倒,协助老人沐浴操作动作要轻柔,以免发生老人扭伤。

⑤注意老人的保暖,防止受凉。

(3)对不能自理老年人,采用床上擦浴法为其清洁身体。

准备用品:清洁、干燥的浴巾(大毛巾)、中毛巾一条、小毛巾一条、浴液或浴皂、梳子、指甲剪,污水桶,水盆内盛40~45℃热水,橡胶单、清洁衣裤和被单等。

准备环境:关闭门窗,冬季调节室温至24~26℃。

操作方法:向老人解释,征得老人的同意,先协助老人排便后,将备好的用品携至床旁。

1)面部擦洗法:浴巾铺于枕头与胸前,用小毛巾4个角分别沾水擦洗双眼角,再将湿小毛巾缠绕在手上,分别用浴液、清水擦洗额部、鼻部、两颊、耳后、颈部(额部由中间向左右擦洗,鼻部由上向下擦洗,面颊由鼻唇、下巴向左右面颊擦洗,颈部由中间向左右擦洗),并用毛巾擦干。每擦洗一处需清洗毛巾。

2)手臂擦洗法:脱去老人衣袖,暴露手臂,浴巾铺于手臂下,将湿小毛巾缠绕在手上,分别用浴液、清水由前臂向上臂擦洗,洗净用浴巾擦干。同法擦洗对侧。

3)胸部擦洗法:将老人棉被向下折叠,暴露胸部,用浴巾遮盖胸部,将湿小毛巾缠绕在手上分别用浴液、清水由胸中间向上再向下擦洗两侧。擦洗时随时打开与遮盖浴巾,以免老人受凉。

4)腹部擦洗法:方法同胸部擦洗法。

5)背部擦洗法:协助老人翻身侧卧,暴露背部,浴巾铺于老人背下,将湿小毛巾缠绕在手上分别用浴液、清水由骶尾部向上至肩部擦洗背部,再擦洗臀部,用浴巾擦干。

6)下肢擦洗法:协助老人平卧,将棉被向上折叠,暴露双腿,腿下铺浴巾,一腿用浴巾遮盖,一腿屈膝,用一手压扶住屈膝腿的脚踝,另一手缠绕湿小毛巾,分别用浴液、清水由下向上擦拭小腿和大腿,再用同法擦拭对侧,洗净后浴巾擦干,撤去浴巾。

7)足部清洁法:下肢擦拭后用枕头垫于膝下,足下铺橡胶单,其上铺浴巾,将热水盆放于浴巾上,将老人的一只脚放于水中,用小毛巾清洗各部位,注意趾缝。同法清洗对侧,洗毕撤去水盆,用浴巾擦干双脚。

8)会阴擦洗法:老人能自己擦洗者,将湿毛巾给老人自己擦洗。如老人不能自己清洁者,用湿毛巾由会阴上部向下至肛门部分次进行擦洗。

注意事项:

1)协助老年人清洁身体时,应随时遮盖老人身体暴露的部分,以免老人受凉。

2)随时调整水的温度和更换热水,擦拭面部与会阴的毛巾、水盆应分开。

3)翻身和擦浴时注意老年人的安全与舒适,随时与老人沟通,尽量尊重老人的要求。

4)操作前养老护理员应洗净并温暖双手,修剪指甲,以免使老人不适或造成损伤。

(五)女性老年人会阴冲洗法

对不能自理的女性老人,可采取会阴冲洗的方法清洁。

1.准备用品

干燥的浴巾、中毛巾一条、大棉棒(或镊子、棉球、小毛巾均可),冲洗水壶内盛40~45%热水(或水盆内盛热水),橡胶单、棉垫(尿布),清洁的衣裤和被单等。

2.操作方法

关闭门窗,冬季调节室温至24~26℃。向老人解释后,将用品携至床旁。协助老人平卧,屈膝位(必要时膝部用枕支托),将盖被尾向上折叠,协助老人脱下一条裤腿,暴露会阴部,腿部盖浴巾。将橡胶单与棉垫(尿布)垫于臀下,一手托起老人的骶尾部,一手将便盆置于臀下。一手用大棉棒(小毛巾或镊子夹持棉球)分开阴唇,一手持冲洗水壶由上向下冲洗或用小毛巾清洗。冲洗净后用毛巾擦干,撤去便盆、橡胶单、棉垫(尿布)。为老人穿好裤子,整理床单位及用品后洗手。

3.注意事项

(1)注意老人的保暖。

(2)操作时不要将水流至老人的腹部和被褥上,如有潮湿、污染要及时更换。

(3)操作前应洗净并温暖双手,以免使老人不适。

(六)剪指甲法

1.剪指甲一般应在老人沐浴后,指甲较软时剪为好,如指甲较硬需先用热水浸泡5分钟再剪。

2.剪指甲时先在老人手下(或足下)铺一软纸或毛巾,先剪手指甲,后剪脚趾甲。

3.手指甲可圆剪,脚趾甲要平剪,不可圆剪或剪得太短。操作时不可损伤皮肤,尤其对患有糖尿病的老人。

(七)为卧床老年人更换被单法

为使得卧床的老年人舒适,预防并发症,应经常为老年人更换被单。

1.准备用品养老护理员洗净双手,准备以下用物:清洁的大单、被套、枕套、扫床刷与刷套,必要时备衣裤。

2.准备环境温暖、关闭门窗,避免对流风。

3.操作方法

(1)将用品携至老人床边,按使用顺序放于椅上,并向老人解释,征得同意进行操作。

(2)松开老人的被尾与床单,协助老人翻身侧卧,背向护理员,同时将枕头移向对侧。

(3)松开近侧各层被单,将污单向上卷入老人身下,清扫净褥垫上的渣屑。

(4)将清洁的床单中线和床的中线对齐,一半塞于老人的身下,靠近侧的另一半平整的铺好。

(5)协助老人翻身侧卧于铺好的一侧,面向养老护理员,同时移动枕头于近侧。转至对侧,将污单卷起拿出放于污衣袋内,清扫净褥垫上的渣屑。

(6)将清洁的床单,从老人的身下拉出,平整的铺好。

(7)更换被套:松开被筒,撤出棉胎,将清洁的被套平铺于床上(老人的身上),将棉胎平整的装入被套,整理棉被,将污被套撤出放污衣袋内。棉被两侧叠成被筒,被尾向下折叠平整。

(8)更换枕套:一手托起老人的头部,一手取出枕头,更换枕套,同法将枕头放于老人头下。必要时为老人更换衣裤。

(9)整理用品,污被单、衣裤送清洗。

3.注意事项

(1)如老人因病不能翻身,可采用由上向下的方法更换被单。

(2)更换时随时注意老人的安全,必要时使用防护栏,以防老人坠床。

(3)操作时注意老人的保暖,以免受凉。第二节

老年人压疮的预防

一、压疮

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发生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组织溃烂坏死。压疮也称压力性溃疡。

压疮是卧床老年人极易发生的并发症之一。压疮不但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增加老年人的痛苦,甚至危机老人的生命。因此预防压疮的发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必须加强护理,杜绝压疮的发生。

二、压疮发生的原因

1.卧床老年人长时间不改变体位,使局部组织受压过久,出现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常见于昏迷、瘫痪、极度消瘦、营养不良、水肿和不能自理的老人。

2.皮肤经常受潮湿、摩擦等物理性刺激,如大小便失禁、床单皱褶不平整、床上有碎屑等,使皮肤抵抗力降低。

3.各种固定的治疗措施,如夹板、石膏绷带固定的松紧不适宜、衬垫不当,而致局部循环不良。

4.全身营养不良等。

三、压疮易发生的部位

压疮多发生在受压和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肉层较薄的骨骼隆突处,如仰卧时易发生在枕部、肩胛部、肘部、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部等处。侧卧位时易发生在耳郭、髋部、膝关节内外侧、内外踝处。俯卧时还可发生在面颊部、髂前上棘、肋缘突出部、膝部、脚趾等处。坐位时易发生在肘部、坐骨结节、肩胛部等处。图3-1压疮易发生的部位

四、预防压疮的方法

压疮的预防,主要在于消除发生的原因。因此,要求做到勤翻身、勤擦洗、勤检查、勤整理、勤更换。每天严格细致的检查和交接局部皮肤的情况和护理措施。

(一)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

1.对长期卧床的老年人应鼓励并协助经常翻身,更换卧位,使骨骼突出部位交替受压,翻身的时间应根据老人局部受压的情况而定。一般应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1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应将老人抬起,再挪动位置,避免拖、拉、推,以防擦伤皮肤。

2.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撑身体空隙处,将老人体位安置妥当后,可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海绵垫。有条件时可使用气垫褥、水褥等。使支撑体重的面积加宽而且均匀,以减轻骨骼突出部位的压力。

(二)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

1.经常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及时清扫床单上的碎屑。

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大小便失禁、出汗多的老人应及时擦洗净皮肤,经常用温水为老人擦澡、擦背,更换清洁干燥的被单与衣裤。不要使老人直接卧于橡胶单或塑料单上,以免刺激皮肤。

3.不可使用破损的便器,以免擦伤老人皮肤。

(三)认真观察受压部位皮肤的情况

每天要仔细检查卧床老人的皮肤,若发现局部皮肤潮红、不退色时,应立即查找原因,并及时增加翻身次数,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和床铺、衣服的平整、清洁,以减轻对局部的刺激。

(四)增进营养的摄入

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发生的内因之一,在老年人病情的允许的情况下,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并注意老人饮食的照料,以提高老人的食欲,增加营养的摄人。第三节

老年人睡眠的照护

睡眠是人的生理需要,如不能满足会对人的健康产生影响。老年人睡眠与觉醒的生理节奏常与年轻人不同,一般都有自己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形成相对规律的生理节奏,如有的老人喜欢早睡早起,起床后去户外锻炼身体,而有的老年人则愿意晚睡晚起,也有的老年人因晚间睡眠质量差,白天需要增加睡眠时间。如果这些规律被某些因素破坏,将会导致老人的睡眠障碍,甚至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养老护理员要仔细的观察和周到的照料,及时发现影响老年人睡眠的因素,给予及时解决,以利老年人的健康。

一、老年人睡眠的观察

老年人常会发生睡眠不好,而导致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甚至精神恍惚,同时睡眠不好常是某些疾病的表现,因此护理员要注意观察老人的睡眠情况,如老人入睡的时间,夜间觉醒的次数,有无失眠、早醒、噩梦或不易入睡等情况。观察时要注意技巧,如夜间巡视时观察老人是否辗转不能入睡,而不要随意的去打扰。早晨询问老人有无睡眠不好的情况,如发现老人有睡眠障碍时,注意了解引起睡眠障碍的原因,如环境因素、饮食因素、心理因素或身体有哪些不适,如皮肤瘙痒、肌肉的疼痛、疾病、过度劳累等,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老人恢复正常睡眠。

二、老年人睡眠的照料

(一)老年人睡眠的环境的照料

1.环境要安静

睡眠障碍与环境有密切的关系,老年人睡眠时环境要保持安静,不要有噪声,养老护理员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为老人做照护工作时应尽量集中时间进行,不要在老人睡眠时给老人做各种操作。注意保持房间通道的畅通。

2.空气要清新

室内污浊的空气,影响睡眠。因此养老护理员在老人睡眠前一两个小时内为老人开窗通风30~60分钟,以净化空气,增加室内氧气的含量,减少污浊的气体和微生物,以利睡眠。

3.环境要安全

老年人的床铺要安全,床脚要稳定,床栏杆要牢固,尤其是不能自理的老人,养老护理员要随时注意检查床栏杆是否安置妥当、安全。对晚间有夜尿的老人,床旁要准备好便器,如老人习惯去卫生间排尿,要注意卫生间和老人经过的地方要有照明灯,地面应平坦、防滑、清洁,不要放置杂物,以便老人安全使用。以防老人夜间起床丧失定向力或意识混乱和步态不稳而跌倒受伤。

4.光线要暗淡

过强的光线刺激使人兴奋,不易入睡。老年人的居室宜使用深色的窗帘,老人睡眠时拉好窗帘,以遮挡室外的光线。夜间睡眠时关灯,使室内的光线暗淡,有利于睡眠。

5.温、湿度要适宜

室内过冷、过热都会影响老年人睡眠,因此应注意环境温度的调节。冬季调节室温在20~22℃,夏季以28。C为宜,相对湿度在60%左右。

6.老年人的被褥要柔软、保暖,枕头要舒适,并根据季节的变化及时调整窗帘、被褥的厚薄。按照老人自己的习惯调整枕头的高低,使老人在舒适的环境中睡眠。

(二)促进老年人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仔细了解老人平Et的睡眠习惯,如每日睡眠时间的长短,起床、就寝的时间,有无特殊的睡眠习惯等。睡眠习惯影响睡眠的质量,起床与就寝的时间应有规律,最好每天有固定的时间,养老护理员可根据老人常年养成的习惯,为老人安排睡眠环境,如有的老人睡眠习惯不利于健康,也不要强迫其纠正,而采取多解释规律睡眠对身体健康的益处,使老人自己逐渐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痴呆和睡眠类型紊乱的老人(昼夜颠倒的老人),应给予特殊的照顾,设法调整睡眠的类型,以保证夜间的睡眠。

(三)促进老年人身体的舒适,诱导睡眠

1.就寝前为老人铺好被褥,拍松枕头。协助老人清洁口腔,用热水洗脸、会阴部,并用热水泡洗双脚,特别是老人诉说双脚发凉时,睡前要用热水为老人泡脚,使老人身体与精神都感觉清爽、舒适,以有利于睡眠。

2.协助老年人睡前排空大小便,并控制晚问液体的摄人量,减少夜尿以利睡眠。但同时也要注意防止老人夜间口渴,特别是冬季有暖气的季节,室内空气较干燥,老人常会感到口渴,照护时注意在老人睡前适量喝水,夜间给老人床边放置一杯水,便于老人需要时使用。

3.协助老年人采取舒适的睡眠姿势。良好的睡眠姿势使老人体位稳定、舒适,不疲劳。一般以右侧卧位为好。对有腰部疼痛或关节痛的老人要注意体位的安置,必要时对疼痛部位如颈部、肩部、肢体等实施按摩。对一些需要支撑的肢体可用软枕衬垫,以减轻疼痛,促进舒适。

4.及时设法排除老人身体的不适,如疼痛、气喘、胸闷、瘙痒等。护理员无法解决的不适问题应报告医生、护士设法解决。

(四)促进老年人心理的舒适

心理压力常会导致睡眠障碍,养老护理员应注意观察,老人有无不愉快和烦心的事,如发现老人心情不好要及时与老人谈心,陪伴老人,倾听老人的诉说,使其心理压力得以疏散,减轻压力对老人健康的影响。

三、对服用安眠药老年人的照料

有失眠症状的老年人,为促进睡眠常常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安眠药虽然可帮助睡眠,但它也同时存在不良反应,如可导致机体功能下降,影响胃肠蠕动、血压下降以及出现意外活动障碍等。还有的老人因长期服用或自行加大药量,而导致安眠药的依赖性,损害老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要注意观察药物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和护士。并注意对老人日常生活的安全照顾,以防发生意外。第四节

老年人饮食的照护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摄取食物。食物是营养的来源,营养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食物中的营养素有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无机盐、膳食纤维和水。这些营养素经消化、吸收后被身体利用,可供给热能,补充消耗,促进生长发育,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使人能够保持健康和增进健康。如果食物中缺乏某种营养素,就可导致疾病。老年人由于消化吸收能力减弱,进食量少,使得营养物质供给不足,抗病能力减弱,影响老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养老护理员要做好老人的饮食饮食有基本饮食、治疗饮食和试验饮食。治疗饮食和试验饮食多用于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而一般人在没有特殊疾病的情况下多选择基本饮食。

一、基本饮食的种类

根据老人的咀嚼、消化的能力,及身体的需要,其基本饮食分为4类。

(一)普通饮食

适宜于咀嚼、消化功能好的老年人。老人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美观可口,容易消化,且营养素平衡的食物。但不宜多吃油炸、胀气的食物。

(二)软质饮食

食物要求以软烂为主,如软米饭、面条。菜肉均应切碎,煮烂,容易咀嚼消化,适合咀嚼消化能力较差的老人。

(三)半流质饮食

食物呈半流质状态,如米粥、面条、馄饨、蛋羹等。此种饮食无刺激性,纤维素含量少,且营养丰富,适合于咀嚼消化能力较差,有疾病的老人。

(四)流质饮食

食物呈流质状态,如奶类、豆浆、米汤、果汁、菜汁等。此种饮食因所含热量及营养素不足,故不能长期使用。仅在老人进食困难,或采用鼻管喂食时,短期使用。

二、制作老年人食物应注意的问题

随着机体的老化,老年人对食物消化、吸收的各个系统和器官均发生退行性改变,如味觉、嗅觉、咀嚼及消化吸收功能的减退,以及因疾病、视力障碍或其他的精神、心理、社会等因素而影响老年人对营养的摄取。另外由于日常活动量的减少,机体所需的能量也随之减少,使得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发生了变化,对饮食的数量和种类由多变少,饮食的质量要求由低变高。因此,为促进老年人的食欲,以保证老人营养的摄取,在食物烹调时应注意:

1.选择食物原料时要荤素搭配,注意其质量、颜色、味道要新鲜;营养素要齐全;供给优质蛋白、低脂肪、低糖、低盐、高维生素和适量的含钙、铁的食物,如牛奶、蛋类、豆腐、瘦肉、蔬菜、水果等。主食应提倡米、面和杂粮混食,宜选用全麦谷类,如糙米、红米、全麦面包等;副食应注意控制盐及腌制食物的摄入,如腊肠、咸鱼、腐乳等。

2.烹制的食物应容易咀嚼和消化吸收。由于老年人牙齿缺损,咀嚼肌的张力低下,而导致咀嚼能力减弱。因此,为老年人烹制的食物,必须将食物加工成容易摄入的状态。蔬菜要切细;肉类最好制成肉馅或将肉的纤维横向切断;烹制的方法以清淡为主,尽量使用清蒸或炖煮、红烧的方法,以使食物变软,易于消化。油炸、烧烤、煎炒的食物,因其较硬,且不易消化,因此不宜多吃。

3.为吞咽障碍的老年人烹制食品,应注意防止误咽。制作时应将食物去骨、剔刺、切细、煮软。可将食物制作成黏稠度高的状态,如稠的米粥、糊状饭等,吞咽困难的老人不宜吃容易引起噎食或呛咳的食物,如蛋糕类等。

4.增加食物的色、香、味,以刺激老人的食欲,由于老年人的味觉、嗅觉低下,常喜欢吃味道浓厚的食物,特别是盐和糖,而盐和糖食用过多对老人的健康不利,食用时要格外注意,用量要适宜。如果老人在进餐时,因味道太淡而影响食欲,烹调时可用醋、姜、蒜等调料来改变食物的味道。

5.食物中要有丰富的膳食纤维,以促进胃肠蠕动,以防便秘和肠道肿瘤的发生。

三、老年人进食的观察与照护

老年人的牙齿磨损与脱落较严重,牙病发病率较高;味觉和嗅觉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或丧失;胃、肠、胰腺逐渐萎缩,使得消化液分泌减少,消化能力下降,特别是对脂肪的消化能力减弱的比较明显。因此,养老护理员在老年人的饮食的照料中,要注意观察。

(一)老年人进食的观察

1.饮食量

饮食量的观察,要与老人平时饮食量进行比较,如果老人的饮食量有明显减少,要注意观察和询问老人,其食物是否不合口味;并注意查看食物是否制作粗糙,外观不好,难以刺激老人的食欲;食物的软硬程度,也会影响老人的进食量,过硬的食物,常使老人咀嚼困难,而影响进食量,应及时设法改进。另外注意观察老人有无疾病的发生而影响进食。

2.进食的速度

老年人进食的速度一般较慢,但也有的老人吃饭很快,会影响老人的消化或在进食中发生呛咳或噎食,所以在老人进食时,应注意观察和叮嘱老人慢慢吃,细嚼慢咽,不可过急,以防意外,并利于消化。

3.饮食习惯

养老机构入住的老年人,来自不同的职业、文化,不同的社会环境,每位老人都具有自己多年养成的饮食习惯,养老护理员要注意观察老人的饮食习惯,在不影响老人健康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老人的饮食习惯,以促进老人营养的摄取。

4.有无消化功能的异常,如恶心、呕吐、腹部胀满、吞咽困难等不适的表现。如果老人有这些不适的表现,都说明老人可能消化功能或其他系统有疾患,应及时报告护士和医生,以便及时诊治。

(二)老年人迸食的照护

进餐前协助老年人排空大小便,洗净双手。

根据老人进食习惯和所吃食物的需要准备餐具,如碗筷、汤勺、刀叉、吸管、毛巾、纸巾、水杯、饭桌等。再根据老人自理情况协助老人进食。

1.能自己进食的老年人进餐照护

(1)老年人进餐环境和体位:进餐时室内的环境要清洁,空气要新鲜,不要有异味,必要时室内先通风换气。老人单独进餐常会影响食欲,如果老人们集体或和家属在一起进餐,将会促进食欲和增加进食量,所以对能步行的老年人鼓励老人到餐厅进餐;对不能步行者可用轮椅运送到餐厅进餐;对卧床的老人要根据其病情、体力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支起靠背架,放好床上桌,扶起老人坐在床上进餐。应鼓励老人自己进餐,养老护理员或家属给予必要的帮助。

(2)进餐前为老人摆好餐桌,胸前围好餐巾,搀扶老人坐稳,指导老人将上身挺直,略向前倾,头稍向下低垂的姿势进食。

(3)将饭菜摆上桌,向老人介绍本餐的主食和副食。老人进食时注意老人的食欲、食量、进食的速度和喜欢哪种食物。

(4)进餐后及时协助老人清洁面部,搀扶老人离开饭桌,清理餐具。

2.上肢瘫痪老年人的进食照护

对患有上肢麻痹、挛缩、变形、肌力低下、震颤等障碍的老年人,自己摄入食物有困难,但老人还是愿意自己进食。此时,要设法为老人提供各种各样的餐具,或为老人自制餐具,以便于老人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如叉子、歪把勺、勺把加粗加大的汤勺,以方便老人手握;也可在餐具下面安装吸盘,使餐具能固定在餐桌上,防止老人碰翻、打坏等方法,以维持老人自己进餐的能力。

3.视力障碍老年人的进食照护

对视力有障碍的老人,在进餐前养老护理员要向老人说明餐盘、饭碗内所放食物的位置,让老人用手触摸以便确认,热汤、开水等容易发生烫伤的食物,要提醒老人注意,对鱼类的食物应先将鱼刺去掉,再让老人吃。

另外,视力障碍的老年人,常因看不清食物的性状、颜色而导致食欲减退。因此,对视力有障碍老人,其食物的味道、香味更重要,也可鼓励老人和其他人一起进餐,创造良好的进餐气氛,以促进食欲。

4.吞咽困难老年人的进食照护

吞咽困难老年人进餐时很容易发生误咽、呛咳,因此,进餐时老人的体位应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偏瘫的老人可采取侧卧位,头部不要后仰。进餐前先喝适量水,以滑润口腔。吃食物的同时不要讲话;不要同时吞流食和固体食物;不要吃的太急或者放太多的食物入口;喝水时应使用矮身杯,头要稍向前垂低,以防误咽,如有呛咳,必须休息一会,待呼吸平稳时,再继续进食,吃完食物后要漱净口内残物。

为预防老人误咽,不宜选择圆形、滑溜或带黏性的食物,食物宜去骨、去刺、切细、煮软,必要时将食物用粉碎机打成糊状。

四、老年人饮水的照护

正常人要维持正常新陈代谢,每日出入水量大约有2500毫升,方能达到身体水的平衡。老年人由于机体的老化,心、肾功能低下,机体调节的功能障碍,使得老年人容易发生脱水。因此,养老护理员在对老年人的照顾中,要重视老人水分的摄入,要做到:

1.了解老年人每天的摄水量,注意观察老人每天喝水的量,以及有无饮水困难,如能否自己倒水、拿杯子等,以便提供照顾。一般情况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升。

2.做好健康指导。应向老年人解释液体的重要性,积极的督促老人饮水。指导老年人采取健康的饮水方法,如喝水要适量多次,不要等到很渴时再喝,或一次喝大量的水。夜尿多者,白天可多补充液体,晚餐后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老人的饮水量。

3.对不能自理的老年人要给予周到的照顾,如卧床的老人,要把盛好水的水杯放在老人随手可取的地方,以便老人随时饮用。饮水时最好协助老人采取坐位,以防呛咳。每天早晨起床后应帮助老人饮一杯温开水、凉开水或蜂蜜水约300~400毫升,蜂蜜调水冲服不但可补充水分,还可起到润肠、促进肠蠕动的作用。对患病卧床的老年人,应掌握每日摄取水分的情况,必要时记录老人液体的出入量。

4.老年人饮水时注意速度不宜过快,以防呛咳。

5.预防肠道疾病导致老人的脱水。

五、为老年人喂饭法

(一)目的

帮助进食困难老年人摄取营养。

(二)准备

环境清洁、温暖。养老护理员着装整洁,洗净双手后,准备清洁的餐具。

(三)操作方法

1.向老人说明开饭的时间和本次进餐的内容,询问老人是否需要大小便,如老人需要应先帮助排除大小便。2.扶助老人坐起或用棉被、枕垫起上半身约30。~500(不能坐起者需将头胸部抬高),帮助老人洗净双手,将餐巾或干毛巾围于老人的胸前,以保护老人的衣服和被褥。

3.将热饭菜端至老人床旁桌上,让老人看清食物后,先用汤勺喂少量汤湿润口腔。

4.用汤勺盛1/3满的食物喂于老人的口中,食物的温度要适宜,喂饭或菜的顺序应根据老人的喜好和习惯,待老人咀嚼和吞咽后再喂第二口,如此反复,直到老人吃饱为止。

5.进餐毕协助老人清水漱口,擦净面部,撤去餐具及胸前餐巾(干毛巾),让老人休息一会,再恢复原体位。

6.清洗餐具并消毒,洗手。

(四)注意事项

1.为老年人喂饭时注意老人的体位的正确、舒适与安全。

2.食物中有骨头或鱼刺应为老人剔去,喂汤时速度要慢,以防老人呛咳。

3.喂饭的速度要适宜,速度应尽量与老人的吞咽动作同步,不可过快,以防噎食

第二篇: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职业道德

居家养老服务人员职业道德

遵纪守法,文明执业,守时守信,尽心尽责;

热情和蔼,善解人意,善于沟通,不说长道短!

居家养老服务内容

1、安全保障类:实行应急救急机制,在老年人遇到意外情况时,能得到及时快捷,有效的救助和帮助。

2、生活照料类:为老年人提供代购代办、水电家电维修,助洁,洗衣,理发等一般家政服务和陪护等特殊照料服务。

3、医疗保健类: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为老年人提供疾病防治,健康护理,心理卫生,健康教育等服务。(由社区卫生服务站提供)

4、法律维权类:为老年人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司法维权及维护老年人赡养,财产,婚姻等合法权益服务。

5、文化娱乐类:为老年人提供知识讲座,学习培训,书法绘画,图书阅览,文艺表演等服务,吸纳老年人参与各类体育健身活动。

6、精神蔚藉类:主要为老年人提供邻里交流,谈心沟通,心理咨询、聊天等服务。

第三篇:养老服务调查报告

养老服务调查报告

养老服务调查报告1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在今后长时间内要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的常州,早在1985年就进入老龄化城市行列,比全国提前,到末,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64.28万,占全市总人口358.74万的17.91%。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9.89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76%,占老年人总数的15.39%;90岁以上老人1.0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0.29%,占老年人总数的1.62%;百岁老人180人。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6.84岁。我市人口再生产从传统型过渡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必然伴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老龄工作和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事业的意见)、(关于对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行政策扶持的意见)等文件,推进各级老龄工作机构和老年群团组织建设,开展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做好老年人优待工作,组织开展关爱老人心理健康活动,等等,不断推进老龄事业发展,使全市老年人生活生命质量逐步提高。

一、调查研究的目的与方式

为积极践行和谐老龄化战略,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服务理念,有效解决养老服务需求,从今年3月份起,常州市民政局和常州市老龄办组织开展了市区养老服务需求大调查。调查采取实名填写问卷形式,利用民政和老龄信息平台进行汇总分析,对市区城镇户口按一定比例抽取了10084名老年人。在地区分布上,武进区2300人,新北区1155人,天宁区3218人,钟楼区2711人,戚墅堰区700人;在性别比例上,男性占49.53%,女性占50.47%;在年龄结构上,60-69岁的老人占35.99%,70-79岁的占51.74%,80岁以上的占12.27%。从而有效地保证了调查的科学性。主要内容包括老年人就餐、日间照料服务、精神关爱等方面需求情况。整个调查经历了准备、实施和汇总三个阶段,总共历时两个月的时间。

本次调查严格按照社区准入制要求,贯彻费随事转的原则,由各区按抽样调查老年人数印发(常州市区养老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由社区具体组织填写,并将收集的信息录入网上填报系统,由社区信息平台进行汇总分析。在整个调查过程中,社区干部认真负责,有的利用星期天和晚上深入到老年人中间耐心调查,然后将调查问卷逐份上报,一旦发现差错及时纠正,问卷回收率达到100%。这次调查的一个明显特征之处在于采用实名制填写的形式,防止出现虚报谎报的现象,也便于以后的抽查,确保了此次调查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通过这次市区养老服务需求大调查,基本摸清了居家养老、社区就餐和日托服务等方面需求,为我市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政策,加大老年设施投入和发展老年服务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市区老年人需求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一)老年人基本状况

1.文化程度偏低

在被调查的10084名老年人中,文盲、小学文化程度的分别占总数的11.57%和31.85%,初中、中专、高中文化程度的分别占29.64%、8.42%、9.51%,而大学专科、大学本科以上的仅占5.86%和3.15%,老年人文化程度偏低的特征很明显(见图1)。

2.63%以上的老年人是“空巢”老人

从居住方式来看,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独居和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分别占11.38%、52.49%,与子女同住或与孙子女同住的占35.17%,老年人“空巢”现象日趋严峻。

3.身体状况与生活自理状况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身体健康或一般的分别占32.53%、35.98%,有慢性疾病或有严重疾病的占27.60%、3.89%(见图2),说明我市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总体处于较佳状态。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占调查总数的87.98%,半自理的占10.26%,不能自理的占1.76%,具有自理能力的老年人占绝大多数。

4.配偶与子女情况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配偶健在的占总数的74.21%,配偶不在的占24.26%,没有配偶的为1.53%。再从老年人子女的数量来看,有1个、2个、3个子女的分别占14.75%、37.50%、26.88%,居前三位,有4个和5个及以上子女的占12.22%、7.32%,无子女的占1.33%(见图3)。目前,多子女老年人还占多数,但已明显呈现日趋减少趋势,独生子女老年人目前虽还居少数,但也明显呈现日趋增多趋势,家庭小型化趋势不可逆转。

5.60岁前主要从事的工作

从被调查的老年人60岁前主要从事的工作来看,21.72%是干部、43.17%是工人、21.82%是农民、6.88%是科技人员、2.21%是自由职业者、0.90%是军人、2.97%是无业人员,还有0.33%是其他工作(见图4)。

6.月经济收入情况

从经济收入来看,月收入在500元以下、500-1000元、1000-1500元的分别占21.13%、12.88%、36.25%,月收入在1500-元、元以上的占18.11%、9.65%,1.98%的老年人没有经济收入(见图5)。由此可见,大多数老年人经济收入偏低。

7.养老金来源

选择离退休金是养老经济主要来源的有3050人,另外子女给予、最低生活保障金等也是老年人的重要经济来源。

(二)老年人最迫切需求情况

1.精神赡养是最需

调查发现,老年人对精神赡养的需求是最强烈的,40.44%的人现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精神赡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养老保险面逐步扩大以及子女的经济扶养能力日益提高,老年人物质生活质量基本有了保障。但是生活的幸福不仅是物质生活上的满足,还包括精神上的享受。从这项调查显示,老人们更渴望情感上的关爱,企盼心灵上的充实。

2.家政服务市场大

调查显示,29.97%的老年人最需要家政服务。现在社会节奏加快,子女大都忙于工作,不在父母身边的情况比较多,没有时间料理老人的生活,所以对于家政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大,也促使家政服务的市场不断扩大。我们可以推测,今后家政市场的发展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将会起到一定作用。

(三)老年人助餐服务与日托服务需求情况

1.目前老年人吃饭的提供方式

在被调查的老年人中,20.73%的人认为吃饭是个问题,79.27%的人认为吃饭不成问题。目前自己做饭的占总数的85.20%,由子女、钟点工、全职保姆做饭的分别占10.59%、1.32%、1.01%,到社区助餐点、与他人搭伙、叫快餐或去饭店吃饭的分别占0.63%、0.33%、0.11%,其它方式占0.81%(见图6)。由此可见,目前老年人自己做饭的占绝大多数,这与68.51%的老年人身体健康或一般,87.98%的老年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的情况相符合。

2.对社区助餐点的调查

在这次被调查的对象中,37.86%的老年人听说或了解社区助餐点,62.14%的人没听说或不了解,可见老年人对社区助餐点还是比较陌生的。通过阅读问卷上有关社区助餐点的介绍后,选择愿意由助餐点提供吃饭的有4198人,占调查总数的'41.63%,这次参加调查的人数仅占市区老年人总人数的5.042%,按调查比例推算,市区共有8.326万名老年人乐意接受助餐服务,这说明助餐点在我市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老年人助餐点是由政府资助建设,以社区为主导,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膳食加工配制、外送、集中用餐等服务的场所(价格通常在5-15元:一顿中餐5-7元,一日三餐10-15元)。目前,天宁街道斜桥巷社区、西新桥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及皇堂弄居家养老服务站等等已经有了为老人提供就餐的服务。但从全市来讲,老年人助餐点的数量还很少。从总体而言,还有很多老人不愿意选择到助餐点吃饭,究其原因,主要是87.91%的人生活能够完全自理和85.20%的人平时是自己做饭的,所以不需要由助餐点提供吃饭。

在愿意由助餐点提供吃饭的老年人中,因为省事方便的占62.04%,因为价廉物美的占15.20%,其它原因的占22.76%。在不愿意由助餐点提供吃饭的老年人中,因为不喜欢的占23.69%,因为口味不适的占21.36%,其它原因的占54.95%。

3.对老人日托所的调查

在这次被调查的对象中,33.26%的老年人听说或了解日托所,66.74%的人没听说或不了解,可见老年人对日托所也不熟悉。通过阅读问卷上有关日托所的介绍后,选择一定去日托所的有405人,占调查总数的4.02%,按调查比例推算,市区共有8033名老年人一定去日托所。此外,在被调查对象中,有5046人会考虑去日托所,这说明日托所在我市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日托所,即“老人之家”,像小孩入托那样,白天到日托所,晚上回家。老人在日托所可看书读报聊天,也可打牌弈棋,或开展其他有益的文体活动,还可以就餐,日托所的优点在于收费低于养老机构,对半自理的老年人可以提供护理。由于日托所对于半自理的老年人可以提供护理,所以对于10.26%的生活半自理人群应该有很大的吸引力。

在愿意进日托所的老年人中,有47.66%的人是因为年龄较大且无人照料,24.30%的人是因为要满足精神文化需求,22.80%的是因为身体欠佳,5.24%的是因为日托所收费低于养老机构。

4.志愿者服务

在我们这次的调查中发现,18.09%的老人愿意帮助日托所做些志愿者服务,48.71%表示偶尔可以做一点,26.03%不愿意做志愿者服务,7.17%未选择。在宁波市海曙区,有一支专门为独居困难老人提供服务的义工队伍,他们服务的内容和时间可以像银行存款一样进行储蓄,等到自己年老时又可以提取储蓄,享受服务。群众将其称之为“义工银行”。而我们的这次调查结果表明,在我市开展“义工银行”存在一定的群众基矗

(四)养老形式调查情况

1.居家养老是首选

调查显示,80.27%的人最愿意选择的养老形式是居家养老,11.56%选择机构养老,6.34%选择老人日托所,1.83%未选择(见图7)。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主要是生活照料和康复护理,逐步向精神慰籍领域拓展,居家养老服务的方式主要是上门进行个案服务,同时发展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对老年人进行综合性的集中服务照料。居家养老服务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对破解日趋严峻的养老服务难题,切实提高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发展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居家养老”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市区已建有26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93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基本做到了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全覆盖。,市、区两级财政共拨付养老服务补贴250万元。

2.选择养老机构的档次

在愿意到养老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中,选择500-800元/月和800-1200元/月底分别占58.30%、31.52%,仅有6.49%、3.69%的人分别选择1200-1500元/月和1500元/月以上(见图8),这与当前老年人的经济收入水平普遍不高有很大的相关性。

(五)子女对老人精神赡养情况

1.大多数老人不感到孤独,九成以上子女愿意陪老人聊天

调查发现,80.97%的老年人不感到孤独,19.03%感到孤独的老年人更愿意找亲人或朋友聊天。90.91%老人的子女愿意陪其聊天、听其诉说,只有9.09%老人的子女不愿陪他们聊天。对“给钱给物让老人衣食无忧就是孝顺,您认为这种说法对吗?”这道题选择对、不完全对、不对的分别占15.01%、64.51%、20.48%。由此可见,我市的子女比较注重与父母的谈心,从精神上来关爱父母。

2.子女对老人的孝顺情况

在这次被调查的老年人中,57.66%的老年人认为子女很孝顺,39.88%的认为子女比较孝顺,认为不孝顺的仅占0.83%(见图9)。子女经常来看望的有82.68%,占大多数,偶尔来、生病时才来、节假日才来到分别占9.53%、0.66%、3.82%,只有0.35%的子女从不来看望老人。这个调查结果表明常州子女对老人的孝顺状况令人可喜。而子女不常来看望的有81.57%是因为子女工作忙,6.20%是因为子女在外地,0.88%是因为有矛盾冲突,11.35%是因为其他原因。而子女关心老人的主要方式是上门看望和打电话。

3.老年人与孙子女的关系

调查显示,在有孙子女的老年人中,有62.78%的老年人替子女照顾第三代,37.22%不照顾第三代,这说明我市的老年人对第三代很有爱心,所谓的“隔代亲”。而且调查还显示68.37%和29.51%的孙子女经常来或有时来看望老年人,2.12%不来看望,说明第三代也很关心老年人。

4.老年人活动场所和活动内容

小区休闲广场和公园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平时经常锻炼或参加其他娱乐活动的9791名老年人中,经常去小区休闲广场和公园的分别占38.62%、21.91%,老年人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有看电视、与朋友聊天、读书看报、打牌搓麻将等,参加老年大学学习、外出旅游的居少数。

三、满足市区养老服务需求的对策建议

(一)关爱“空巢老人”,重视精神赡养

全社会都要来重视解决“空巢老人”问题,家庭成员要负责,年轻人要多承担体力劳动,给足老人生活费用,抽空常回家看看,多给老人们精神慰藉。社会服务功能要强化,社区要为他们提供面对面、心贴心的服务,要扩大志愿者队伍,开展形式多样文体活动,使“空巢老人”空巢不空,独居不孤,欢乐常伴。

继续开展“牵挂你的人是我”龙城志愿者与空巢老人共度元宵佳节活动。市民政局和市老龄办连续两年组织了“牵挂你的人是我”龙城志愿者与空巢老人共度元宵佳节活动。这项活动给老人们送去了关怀和帮助。今后我们将继续开展好这项活动,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要扩大此项关爱活动的影响,让更多的人来关爱空巢老人。

抓好老年精神关爱示范点建设,推进全市老年精神关爱工作。积极探索老年心理研究,在做好老年人精神关爱工作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撰写有质量的调研报告。继续做好常州老年服务中心开展的老年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积极为基层做好示范作用。扎实抓好全国老年精神关爱江苏示范基地常州示范点建设,总结推广钟楼区老年心理关爱示范点心理咨询室和社区心理咨询室试点的经验,努力推进全市老年精神关爱工作。

(二)提高养老金待遇

尽管我市已连续几次上调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待遇,但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年人经济收入偏低,总体生活水平不高。加上近年物价上涨幅度较快,因此,要继续提高老年人的养老金待遇,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使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提高。

(三)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

要进一步扩大居家养老服务范围,真正建立面向所有老年人的完善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要逐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立监督机制,及时评估中介机构服务效能,确保服务落实到位;要对居家养老服务实施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制定上门服务制度、服务监督制度、服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等规章制度,确定生活服务标准、养老护理标准、服务效果评价标准等各项标准,规范服务项目和内容,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实行资格认证、持证上岗,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四)建立社区助餐点和老人日托所

政府要出资在老年人集中的社区设立老年人助餐点和日托所试点,并对助餐点和日托所的的性质、任务、要求、运行机制等都要有配套政策及相关规定,培训工作人员和招募志愿者,建立后招标按市场化来运作,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对助餐点和日托所日常运作予以相应支持,并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逐步推广,满足高龄、独居、纯老家庭的老年群体一日三餐的需求以及生活照料的需求。

(五)加快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满足老年人入住需求

尽管调查显示,只有11.56%即1166名老年人最愿意选择到养老机构养老,但即使按照这个标准,市内养老机构床位也应达到2.31万张,而目前仅有1.28万张,尚有1.03万余张的缺口。因此,要落实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的优惠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个人等社会力量,以及外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规划建设不同档次的养老机构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入住需求。对养老服务机构实行分类管理,明确养老机构的服务对象,逐步改变目前较高收入人群大量占用公办养老机构资源的现象,在合适的时机,为中低收入老年人群发放养老服务专项补贴,使中低收入老年人能够住得起养老机构。

(六)大力扶持,多形式发展社区家政服务

出台相关政策,培育家政服务业,吸引家政服务的相关企业加盟,同时进一步扩大政府援助服务对象范围,完善送时服务机制和制度,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有偿、低偿和无偿的家政服务。

(七)加快各级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建设

加快市、区及基层老年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按照老年人口的分布和不同层次老年人的活动需求,形成档次不同、面积不等、配套事宜的梯次排列格局。增加室内活动场所和室外活动设施,方便老年人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引导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走出家门,融入社区,融入社会,度过幸福的晚年。积极开发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物美价廉的旅游线路,开拓老年旅游市场,满足老年人出游需求。积极兴办老年大学、学校,发挥市和各区老年大学的示范带动作用,抓好街道(镇)和社区(村)老年学校建设工作,逐步完善老年教育4级办学网络,扩大老年教育覆盖面,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满足老年人的求学需求。

养老服务调查报告2

一、社区志愿服务实践内容与目的

1、社区志愿服务不论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从其创立之初就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作用,其发展程度也越来越成为判断一个社会文明程度之一。我在自己家乡的社区里做了几周的志愿服务与调查,收获颇多。

2、经过:在与社区内独居老人面对面的交流中,老人对我们讲述了她的生活和家庭。从谈话中我了解到老人几十年的生活里,几乎都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过,她的儿女常年在外,几乎从不回家。老人很孤单,和物质需求相比,老人更加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满足。通过调查与研究我们发现社区大部分老人的境遇是相似的,我仅仅只是倾听他们的生活琐事,他们就表现出莫大的高兴与满足。当我在倾听老人述说的过程中,老人对她的孤单找到了一种寄托,有了生活下来的力量。志愿者的精神一步步传递,或许我们做的不多,但却给予了老人们精神上的慰藉,我们所传递的那份爱心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关怀,减低彼此间的疏远感,促进了社会的和谐。

3、目的:首先是让更多人了解到老年人这一社会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其次是通过调查来深入了解社区养老服务这一构成的优缺点;最后是以调查研究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社区养老进行剖析。

二、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1、法律法规不健全

当前我国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阶段,且我国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县由于物质基础比较薄弱,许多地方需要承担扶贫与养老助老义务,转变了传统的养老方式。由家庭养老转变为社会养老,相关的法律法规并无例可循且还未健全,家庭养老职能的退化,社会养老压力不断加大,种种问题摆在眼前,而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才刚刚起步,还处于初级阶段各项职能还不完善。

2、观念认识不到位

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县一些社区管理服务部门、职能部门对开展和加强社区养老服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识不足,观念落后,没有意识到养老职能已经由以家庭为主转变为以社会为主。没有把社区养老服务事业提高到反映一个社会文明进步水平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持社会稳定的高度来认识,服务意识相对薄弱。

3、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够完善,专业化水平低

我县的社区养老服务还只是刚刚起步,工作机构尚未形成一定的规模,基础设施较差,配备较单一。而社区专职服务人员主要是下岗、

失业和中老年人,针对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

三、老年人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老年人生理机能的衰退和晚年的孤独感已经严重影响到老人的日常生活,年龄的日渐增加,使他们不得不依靠别人的帮助才能正常生活。据调查和分析,目前老年人居家养老中主要存在的困难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老年人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困难

就老年人居家养老需求的调查发现,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低下,具体日常生活中的烧菜做饭、外出活动、打扫卫生、洗衣叠被等都成为困难。

2、生理机能的衰退影响着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随着老人年龄的增加,其生理机能开始衰退,记忆力下降、视听障碍、手脚不方便以及其他健康问题出现。这种生理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们的日常生活行为,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存在至少两种以上的症状。

3、老年人日常生活辅助设备缺乏

各种老年健康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老年人的活动能力,许多老人需要借助各种辅助设备来维持正常的生活中的活动。经调查了解,老年人中视力和听力有问题的高龄老人人数是最多的,而这类的.辅助设备的需求也是最多的,但市场上目前这类老年辅助生活设备并不多,给老年人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四、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

我们在调查中得知,老年人在精神文化服务、生活照料和医疗健康上的需求是相对较多的,而这三项中又以医疗健康为最,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相对较低。

1、老年人对社区日常照料的服务需求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社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主要还是子女,但由于老年父母对子女照料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妨碍子女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且所带来的照料成本很大,这让子女很为难。所以,正常情况下老年人对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需求就更加强烈,如果有合适的照料人选,情况就会得到很大改善。经过调查发现总结老年人希望社区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有:小时工上门服务、日常登门巡视、上门做饭、代理购物、家庭修理、送货上门、邮寄等。

2、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精神文化服务是老年人对社区居家服务要求的重要内容,有超过半数的老人存在各种内容的社区精神文化服务需求,包括文体娱乐、绘画、读书、表演展示、法律和心理咨询等。老年人因日常闲暇时间较多,对精神文化需求增加,他们在物质生活满足的情况下更加注重对精神上的需求。

3、老年人对健康服务的需求

经调查发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为老年人就医的首要选择,而上门服务或者居家护理是老年人接受卫生健康服务的另外一种方式,这种方式也是绝大部分老年人愿意接受的。调查研究发现,老年人中

慢性病较为普遍,而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健康问题。经走访得知,老年人对健康讲座和陪同看病的服务需求最高,其次是急救服务及专业健康护理。在我看来,发展社区健康服务有非常广阔的前景。

五、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建议

1、充分认识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社区养老助老服务是面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及满足老年人需要和促进老龄工作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社区应树立正确的观念,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重要性的认识,理解其对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意义。深入老年人家庭生活了解他们的迫切需求,加大宣传力度,在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实践发展中对社区加以监督。

2、规范行业发展秩序

设立相关的政策法规来规范养老行业的发展,对社区从事养老服务的相关人员进行严格的专业培训、体检、考核、服务质量的跟踪等,并对其颁发由权威机构授予的正规结业证书。而对于服务人员低劣的行为应及时查处,必要时要处以惩治,管理者需承担相应的义务与责任。

3、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首先在人员的来源方面来说,应该要求相关高校设立专门的老年服务专业,提供专业的养老服务型人才,例如设立老年人心理学、护理学等专业。在管理方面,应由社区统一招收服务人员进行登记、管理、培训,然后再分配到老年人居所。并通过社区走访和发放问卷等

养老服务调查报告3

第一部分社区进行养老服务的原因进行社会调查,得到一些数据,反映当前老年人的状况

第二部分社区状老服务的各个方面

1、生活护理

2、医疗照料医疗 保健机构

3、劳动服务

(1)服 务队伍及其各项工作(2)老人在社区的义务工作

4、文化教育

(1)图书 室

(2)健身大型健身器材

(3)棋牌室

(4)球类活动

(5)专为老人举行的活动金婚、现场书画送对联

第三部分对社区养老服务的分析与建议[摘要]

二十世纪末,我国步入老龄型国家,进入新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口的问题越来越明显与突出。老年人的现状如何,现在的社会是如何看待这类问题 的现在的社区是怎样为老年人服务的在为老服务中还存在哪些不足需要改进经过此次社会实践,对于社区在服务老人的方面所做的工作有所了解。

本文的目的是研究社区服务为依托的为老人社会服务的重要性。本文的一些数据资料来源于余杭区各个社区。中国政府历来关心与重视老龄事 业,多年来国家大力弘 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文化传统, “老有所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且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的目标,而社区作为基 层单位,养老服 务的担子更是重大。

20xx 年的余杭区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全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 18.74 万人,增长13.5。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达到 99.9。年末全区有各类福利院、敬老院 25 个,床位 2121 床。乡镇敬老院覆盖率 100。社区服务设施场地 333 个。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人数为 9494 人。共发放低保金 860.3 万元。如此可喜的 进 步说明我们的城乡老人社会保障正在逐步走向完善,政府正在努力的完成“ 老有所养”这一目标。

[关键词]社区服务 老人

[正文]一、社区进行养老服务的重要性

1、社区内老人的现状以亭趾社区为例据调查现有住户总数 414 户,其中低保户 7 户,占 1.69,60 岁以上的老人有 129 名,占 31.1%。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各个地区间交流的加快,在乡镇社区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老人子女在外务工,使得留守老人增多。2、社区内老年人现习惯的生活方式据了解现在有将近1/4 的老人在参与社区的活动; 1/4 以上的老人喜欢在家看电视;喜欢在公园散步,健身或闲聊的老人近1/5;其它方式生活的老人点 1/5;区内老人的日常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主要是在家无赖可做的老人人数减少了,而由于社区活动的丰富多彩,使得更多的.老人选择参与社区活动。

3、社区老人的医疗上所受的照顾据了解几乎 100的老人在生病时都得到及时的治疗,而低保家庭的老人在生病上医院时也总能得到社区或上级单位的补贴。二、社区服务的各个方面

1、生活护理[附录Ⅰ] 社区有一批志愿者,时常在需要帮助时为老人们进行服务,如一些家庭,子女外出工作,面家中老人又上了年纪,行动难免有些不便。此时志愿者们应付上门对老人进行照顾。而当一些老人生病住院需要护理时,社区也会派出一些志愿者进行护理。社区还拔款建设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每个社区或相邻几个社区都有至少一家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老年公寓和老年护理院等。

2、医疗照料人到老年生体各部分的机能都有所下降,不仅有病要及时医治,而且在开始时还需要进行保健、体检、预防,做为最基层的社区在老人医疗方面的照料是必不可少的。以亭趾社区为例

A、据了解每个社区都有其因定的医疗保健网点,特别开设老年人优先的窗口,而且根据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在社区内开设老年门诊,家庭病床,老年康复保健站等,方便老人看病。

B、对社区内的所有老人进行一年一次的体检,由区劳动保障局全额拔款。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

C、但凡有老人生病住院,社区便会派人对其进行探望。

D、基层医疗机构对老人进行临终关怀,有老人逝世,社区负责送花圈一个,派人慰问死者家属。

E、看病花费医药费在 5000 元以上的可以报劳动保障局进行报销。社区会根据上级部门下发的卫生工作发展规划切合当前实际,在医疗上尽力量来帮助老年人。

3、劳动服务社区在不同的地区设立多个网点,有多支热心的义务服务队伍。每个老人手中都持有一张服务卡,上面记有服务内容与联系电话,服务人员随叫随到,进行水电维修,代换煤气等便民服务。

4、文化教育“活到老,学到老”文化是一种精神食粮,能为老人们带去精神上的慰藉,所以社区工作人员特别重视对老人们的文化教育为了让老人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社区开办了不少的老年大学,鼓励老人学习一些实用的知识。为了增加他们的法律知识,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社区定期开展了法律知识研讨班;社区还组织老人学习信息技术,让老人学会了上网,从而开阔了老人的视野;因为老人们都希望长寿,社区还邀请了一些营养专家到场,让老人们学习基本的养生之道。有的老人文化水平较低,因此社区还召开了扫盲班,教文化程度较低的老人一些基本的文化知识。老人们通过在社区里的学习,掌握了不少有意义的知识,丰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

以亭趾社区为例

A、每个社区都配有一所老年学校,亭趾是一个小型社区,所以学校科目比较简单,像健康饮食、养身保健之类的。而临平的桂芳桥社区则有一所老年大学,学科种类多,面向更广大的老年群体,还有书画、声乐、阅读、英语、摄影、花卉、文史等。B、社区为老年人学习专门有一间图书室.像亭趾这样的小社区的图书室,有 2500 多册甚么书,其中包括科普、保健、文学等方面。这些书有一部分是文化站拔款买的,而更多的是社区自己筹钱买的,或是社区居民捐赠的,而且在不断地增添新书好书,使老人们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C、社区还在一些老人常去的公园,老年人活动中心边上设立了宣传栏,定期更换其内容,向老人宣传一些科学文化知识。

5、休闲娱乐社区考虑到老人们的晚年生活需要,所以还经常组织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艺活动来丰富老年人晚年,有时候还邀请老人来参加表演一些节目。在社区内还开放了老年人健身活动场所,使他们可以在闲暇时间锻炼身体,达到益寿延年的效果。社区还不定期组织青少年慰问、看护,陪同老人,使老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同时为老人家中添置多媒体电器,使老人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世界大事。社区不定时地召集老人们和他们一起聊聊家常事,看看电影,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以亭趾社区为例

A、社区在每个小花园或是居民楼密集处都会设置一些大型的健身器材,供老年人早晚锻炼。B、建立老年活动室,如棋牌室,球类活动室。

C、以老年活动场所为阵地,成立老年舞蹈队、老年书画队、健美操队、秧歌队等多个文体队伍。

D、从老人们的喜好,需求出发开展一些老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

(一)大型的集体金婚,让老人们重温几十年前结婚时的美好感觉

(二)现场书画表演(附录Ⅱ)老人们写春联,送春联,给春节增添了一份喜气。

(三)体现社区间交流的春节联欢晚会。年青人都在上班上学,所以让老人们展示一下身手。(四)老人节活动。社区与周边小学一起去敬老院,对孤寡老人进行慰问,送出祝福。

(五)每当节日社区便于工作会将上级发入的慰问金送到老人们的手中。70 岁以上所有的老人在重阳节进行精神、物质慰问。(六)社区每年一次组织老人们外出活动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使社区老人不再“蹲街头、靠墙头、晒日头”或是带孙子、干家务的单调无聊生活,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与充实。

养老服务调查报告4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县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剧。截止目前,全县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7.98万人,占总人口的18.6%,70岁以上32921人,80岁以上的8444人,90岁以上676,100岁以上6人。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和家庭小型化的不断发展,老人对生活照料、医疗健康、精神文化等养老需求不断增长,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日益凸显。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最大限度的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切实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保障的重要举措。

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民办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服务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1、养老服务体系框架初步建立。一是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快速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县抢抓实施“民生八大工程”和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强力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按照“整合资源,统筹规划”的原则,完成了全县17所乡镇敬老院的撤并整合。投资5000多万元,先后建设了一所县中心敬老院和温泉、长林、新铺三所区域性敬老院,一所社会福利院,建设总床位达1300余张,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在加大政府投资的同时,积极支持民营资本创办养老实体,投资548万元的爱心老年公寓,现有130多位老人入住;二是社区养老服务取得新进展。今年,根据省市的安排部署,加快农村幸福院建设力度,截止目前,全县已建和在建的幸福院12个,其中周家山镇留旗营村幸福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余11所正在建设之中。

2、养老服务惠及范围逐步扩大。一是对 “三无”和“五保”老人,采取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基本生活,为他们提供无偿服务,供养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全县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1319人,集中供养493人,分散供养826人。集中供养450元/月 人,分散供养375元/月.人。“三无”人员和“五保”对象在自愿条件下集中供养率达到100%。二是全面落实高龄老年人优待政策。70岁以上老年人全部享受高龄补,70岁到79岁,每人每月50元,80到89岁每人每月100元,90-99岁以上每人每月200元,10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300元,列入财政预算。三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办每月为年满60周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发放基本养老金;四是计生部门每月为60岁以上农村计划生育对象发放奖励扶助金100元,为城镇退休职工发放独生子女补助金106元。

3、养老服务法规建设不断完善。省市出台了有关做好老年人优待服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老年人在公园、旅游景点、风景名胜区、博物馆、纪念馆等方面实行优惠,新的《陕西省老年人优待服务办法》实施以来,我们共为全县3700多名老年人办理了老年优待证。为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去年以来,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民政部也相继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实施意见》《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针对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为养老体系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养老服务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养老服务设施规模、档次、服务方式、水平与当前的养老服务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公办养老机构运行经费投入不足。虽然我县建设了四所敬老院,可基本满足全县1000多名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人员养老需求,但因地方财力不足,目前只启用了中心敬老院和长林敬老院,温泉和新铺敬老院因设备配置不到位,无法启用。同时因护理费较低,无法招聘到专业学校毕业的服务人员,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2、社会养老优惠扶持政策不配套,民间投资积极性不高。社会养老服务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尽管各级政府大力倡导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但由于养老服务业属于社会公益事业,投入大、收益低、投资回收期长,加之现阶段优惠扶持政策不明晰,不利于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发展,目前我县仅有两家民营养老院在申报之中。

3.规划建设滞后,养老服务机构布局与市场需求脱节。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定位不明,规划滞后,社会养老机构布局与群众和市场需求脱节。养老服务设施与学校、医院一样都属社会公益设施,但因城市建设用地紧张,征地困难,新建养老机构大多建在郊区或农村,而城区许多老人不愿意远离家庭,势必造成建成的养老设施空置或发展缓慢,虽然许多民间资本对养老服务业感兴趣,但因规划设置无位,用地困难,申报审批环节多等因素影响社会养老服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4、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滞后。居家养老作为目前养老的主要方式,缺乏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家政服务、日间照料、精神慰籍等养老服务的项目短缺,生活半自理和不能自理老年人的护理需求缺口较大。目前我县城市社区还没有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无法满足社区养老服务的需要。

三、几点建议

1.加大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投入,充分履行政府职责。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和对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的.供养责任,提高集中供养率。加大对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的资金投入,提高护理人员待遇,充分发挥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在社会养老服务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

2.制定和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进一步加大对社会养老机构扶持力度。积极引导、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社会养老服务行业,出台具有可操作性扶持补助政策,激励更多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各有关部门要深化认识、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认真解决养老服务发展中的相关问题,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3.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一是制定规划、合理布局。城规部门要将社区养老服务机构纳入城乡建设规划,新修建住宅小区要统筹考虑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居住人口比较集中的新建小区要建设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二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依托城乡社区服务中心、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和村级公共服务场所,建立以社区为中心的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养老服务设施使用效率,逐步形成社区养老服务网络。

4、加强人员培训,实现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在加大政府投入的同时,制定与养老服务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训规划,加大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训力度,培育一批优秀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通过政府补贴提高护理人员的待遇,激发他们爱岗敬业的工作热情,使他们能安心、优质为老年人服务,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养老服务调查报告5

区作为xx市的中心城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起步比较早,成效显著,不仅荣获全国唯一的居家养老示范区称号,也获得了第四届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优胜奖。为了进一步追踪了解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需求情况,区社会经济调查中心于20_____年8月开展了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样本的分布和调查方法

根据xx区社区总数及分布情况,本次问卷调查共抽取了有代表性的9个社区,被抽中社区内的50岁及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采用上门访问、当场填报的方式,实际有效调查300位老年居民。

1、调查样本均衡分布于9个典型社区

从辖区实际情况出发,根据社区规模及老年人分布状况,本次问卷调查遵循科学的抽样原则,主要选取了天一家园社区、马园社区、新高社区、平桥社区、芝红社区、秀水社区、徐家漕社区、汪弄社区、北郊社区等9个社区。为了确保调查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汪弄社区、天一家园社区和徐家漕社区分别调查40位老年人,其余6个社区分别调查30位老年人。

2、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集中在50-70岁

在300位老年人中,调查对象的年龄多数介于50-70岁,是未来社区居家养老的潜在需求者。具体来看,年龄在50-59岁的老年人占30.3%,60-69岁的老年人占33.3%,70-79岁的老年人占21.0%,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相对较少,仅占15.4%。从性别比例来看,男性被调查者所占比重为33.7%,女性被调查者占66.3%,以女性老年人居多。

3、调查对象未与子女同住现象比较普遍

在300位被调查的老年人中,98%的老年人拥有一个及以上的子女,其中一个子女的占42.3%,两个及以上子女的占55.7%,无子女的情况较少,仅为2.0%。但是调查显示,老年人由于多种原因未与子女同住现象比较普遍,如64.0%的调查对象表示未与子女同住,仅有36.0%的调查对象与子女同住。从调查对象的身体情况来看,健康状况良好,82.3%的调查对象生活能够自理,仅有2.7%的调查对象生活不能自理。

4、调查对象对养老费用的心理承受能力较高

调查显示,城区居民收入水平较高,人均月收入高于20xx元的老年人比重达到31.0%,在1000-20xx元之间的比重最高,达到58.7%,低于1000元的仅占10.3%,而且80.3%的人以退休工资或养老金作为主要经济来源。由于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养老费用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对较高,分别有21.7%、53.0%的调查对象认为可以接受每月20xx元以上和1000-20xx元的养老费用,仅有8.6%的调查对象只能承受每月不超过500元的养老费用。

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情况

为了进一步掌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及覆盖程度,我们特别设置了关于知晓度及满意度的相关问题。调查显示,xx区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潜力巨大,但知晓度和满意度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1、六成以上调查对象偏好于家庭养老

调查显示,在目前的各类养老模式中,大多数调查对象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其中,46.0%的调查对象选择由子女负责的家庭养老,18.7%的调查对象选择社区居家养老,两类家庭养老的比重合计达到64.7%,超过六成。其次,机构养老模式比较受欢迎,分别有13.7%和10.0%的调查对象倾向于福利院或者老年公寓。相比之下,众多调查对象不愿意选择聘请保姆或投亲靠友的养老模式,选择这两类模式的调查对象分别仅为2.3%和0.7%。

2、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知晓度不高

虽然xx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较好,但这次调查显示知晓度仍然不高,仅有半数以上的调查对象了解社区居家养老这一养老模式,知晓度较低。具体来看,2.7%的调查对象表示很清楚社区居家养老模式,19.0%的调查对象表示知道,28.7%的调查对象表示了解一点,三者合计比重达到50.4%,超过五成;仍然有49.6%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3、享受过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满意度较高

调查显示,享受过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对这一养老模式比较满意,仅有8.7%的调查对象选择不满意。具体分类来看,有10.9%的调查对象持很满意的态度,31.5%的调查对象表示比较满意,两者合计比重达到42.4%,超过四成。但是由于多重原因的影响,仍然有48.9%享受过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对这一养老印象不深、满意度不高,选择了一般的选项。

4、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形式缺乏多样性

调查显示,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多元化、综合性的服务。具体来看,选择所在社区仅提供一项服务的比重为58.4%,提供两项服务的为29.2%,提供三项及以上服务的仅为11.9%。从服务形式来看,主要集中在层次较低的服务上,分别有35.8%、28.4%、28.0%、27.2%的调查对象表示社区提供了健身保健、钟点工、休闲娱乐和日渐照料服务,仅有11.5%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提供了知识讲座服务。

5、老年活动中心成为社区精神文化服务的主要载体

目前,社区越来越重视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精神文化生活服务成为社区老年服务的重要内容。调查显示,79.3%的调查对象表示所在社区以各种形式提供过这一服务。其中,61.3%的调查对象表示老年活动中心是所在社区提供精神文化生活服务的主要平台,另外分别有27.3%、13.0%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文艺活动、兴趣班、培训班等形式。

三、居民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愿情况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区老龄化趋势愈加明显,这也意味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日益增多。为了准确了解实际需求,我们对300位老年人进行了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意愿调查分析。

1、近四成调查对象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意愿程度一般。其中,39.3%的调查对象表示十分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而26.7%的调查对象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此外,34.0%的调查对象表示未考虑是否采用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主要原因是这部分调查对象的年龄普遍不高。

2、地理优势成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原因

调查显示,在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调查对象中,地理因素成为影响他们选择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老年人普遍希望生活在熟悉的环境中,分别有59.3%、44.1%的调查对象认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就可以不离开熟悉环境以及作为家人照顾不到的地方的补充。另外,分别有31.4%和28.8%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服务多元化和费用较低是他们选择这一养老模式的重要因素。

3、服务内容不全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短板

调查显示,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重要原因是这一模式的服务内容不全,服务水平不高,形式不够多样性,无法满足不同调查对象的各类需求。在不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调查对象中,选择无法满足需求占83.8%,超过八成;选择所在社区无此服务的比重占43.8%,选择服务质量不好的占32.5%,选择经济负担不了的.占22.5%。

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深入了解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有助于我们弥补当前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1、医疗保健、家政服务成为需求最大的项目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于社区居家养老的预期较高,希望能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具体分类来看,选择医疗保健及家政服务的调查对象最多,均超过了四成,分别达到52.3%和45.7%;其次是要求提供方便营养的餐饮服务,所占比重为31.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希望提供聊天、健身、娱乐等精神文化服务内容的调查对象越来越多,所占比重分别达到26.3%、25.3%和24.7%。

2、居家养老服务人员需要具备多面手特质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人员的技能要求较为苛刻。其中,分别有56.0%和47.3%的调查对象认为服务人员应具备医疗保健指导及家政服务等各项技能。而且老年人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物质层面,有40.3%的调查对象希望服务人员具备聊天解闷、心理辅导等心理护理的技能。此外,18.7%的调查对象希望服务人员能够帮助老年人进行日常生活理财。

3、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期待高质量的发展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认为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偏低,希望今后不断完善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前进。具体来看,53.0%的调查对象希望社区能够完善服务项目来满足调查对象的各类需求;其次41.0%、38.3%的调查对象希望能够健全服务设施、提高服务人员素质,分别从硬件、软件两方面对社区居家养老提出了殷切希望。此外,24.3%的调查对象认为社区可以通过增加服务活动的频率来提高社区居家养老的服务水平。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近年来xx区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势头良好,养老服务的体系不断完善、内容不断增多、水平不断提高,这一模式深受老年人的欢迎。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xx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覆盖面、知晓度、满意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今后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强化培育专业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健全养老保障机制,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

养老服务调查报告6

根据工作需要于20xx年6月参加了省本级培训基地举办的山东省养老服务管理培训班,遵照学习工作要求,我对滨州市养老服务现状进行了专题调查。 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汇总,获得了滨州养老服务机构的基本数据。

一、老龄人口的基本状况

20xx年滨州市城镇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55.42万人,老龄化程度已达14.74%.。高于全国12%和全省14.2%的水平,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老龄化进程提前全国时间。预计从现在到20xx年的10年内,全市老年人口数量将比现在翻一番,达到100万人,到20xx年全市每1.5个劳动适龄人口就将供养一个老年人。养老问题已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老龄人口家庭居住模式与环境

滨州市“421”式家庭结构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子女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及本人所受压力的加大,已经难以在时间、精力上更多地顾及父母及高龄老人,要求年轻人在家照顾双亲及祖父母辈老人几乎是不现实的'。而高龄老人、失能老人除了日常生活和身体照顾需要外,他们在精神生活方面也需要得到不断的满足,需要得到感情交流。他们对入住养老机构,接受老年护理及专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愿望更加强烈。

现代城市住房的日趋宽松,中青年群体和老年群体在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方面差异,越来越多的老年夫妇开始选择和已婚子女分居的方式,初步调查和外地资料显示,滨州城区有半数以上的中老年人选择与子女分开居住。其中59岁以下的老年人,80%都选择跟子女分开过;80岁以上的,有30%选择独居。从职业比例看,医生、干部、教师中多数人愿与子女分开过;工人和农民相对较低。在这种背景下,空巢家庭老人数量不断上升,未来10年,空巢老人的数量还将大幅攀升,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

中国是一个重视邻里关系的国家,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随着传统社区的消失,更多的人属于关上门就不知道邻居姓什么了,而且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媒体时常有报道老人死在家中无人知道的事。所以有很多子女不放心老年人独居,而老年人也不习惯独居的寂寞,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选择到养老机构养老。

三、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滨州市目前城镇养老服务机构缺口很大,基本上处于家政服务初级阶段,专业的团队和服务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档次上都没有形成。我市城乡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城乡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家政服务机构、康复护理机构均为零,与当前养老方式多样化需求尚有很大差距。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大,个体私营企业参保率低。政府针对“五保”老人兴办的敬老院供养水平还比较低,公办的老年福利机构体制不活,入住率偏低。民营养老机构仍处在起步阶段,政府缺乏支持政策,规模较小、设施简陋。护理人员多来自下岗职工和农村打工人员,护理队伍不够稳定,经营状况不佳。造成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缺项、标准不高的现象,生活标准有待提高。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缺乏系统规划,因地方投力限制,投入严重不足,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同时,居家养老还处在社区组织的自愿服务阶段,还没有建立系统化的低偿服务政府补贴机制。老年人文化娱乐场地严重不足,设施不够健全,资金普遍缺乏,影响了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传统养老观念束缚养老事业发展。老年人家庭观念较强,不愿离开家人入住养老场所。

四、养老机构现状与规划

近年来,滨州市养老制度不断健全,建立完善了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老年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制度、城乡养老保险等制度,养老服务机构和养老服务床位数量显著增加,截至20xx年底,全市城乡各类养老机构119个,养老床位13354张,达到了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2张。此外,城镇“三无”、农村“五保”和城乡低保等特殊困难老年人的保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滨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xx年末,市级建成2所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规模较大且具有实训功能的示范性养护设施;每个县(区)至少建设1处以收养失能、半失能老年人为主的老年养护设施。各级政府要把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编制实施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基本公共服务规划时,合理规划布局养老服务设施,要组织编制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并纳入城乡总体规划。“十二五”期间,市、县(区)两级财政将运用专项补助资金,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以及居家养老服务等方面予以补助。

此外还将加强队伍建设,把建设养老服务队伍与促进社会就业结合起来,将养老服务技能培训与技能鉴定纳入城乡就业培训与鉴定体系。到20xx年末,全市养老床位要达到2.3万张,需新增1万张以上,实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2张以上,养护型和医护型床位占到各类养老床位总量的30%以上,日间照料服务覆盖全部城市社区和半数以上农村社区,基本实现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覆盖全市城乡社区。同时要加快建设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及信息平台,积极探索符合滨州市实际的养老模式。

养老服务调查报告7

一、全区老年人口和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基本情况

20xx年底,全区总人口86万,其中60周岁以上常住人口16.53万人,占总人口的1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个百分点,老龄人口呈现出规模大、增长速度快、日趋高龄化的特点。全区共有养老机构42个,床位5126张(其中民生工程建设床位3775张)。其中:(一)农村敬老院28所,床位 4291张(含开发区敬老院228张),农村五保供养对象4092人,五保机构供养能力已达100%。目前供养标准散居五保户人年均不少于2250元,集中供养对象年人均不少于3750元。(二)社区养老机构2所,床位数75张,活动人数15人。(三)社会办养老机构12所,其中经过民政部门审批并登记的 5所,床位数500张,收养对象170人。(四)XX区福利院床位数260张,入住院民228人。

二、全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政府主导,加大投入,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自20xx年将敬老院建设纳入民生工程以来,我区坚持政府主导,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加强养老服务机构硬件建设,先后投入建设资金10806万元,共建设养老服务机构37个,新增建设床位3775张(其中农村敬老院33个,3570张),均购置家俱、电视机、电扇等相关配套设施,有效改善了养老服务机构的设施及生活条件。自建院开始,乡镇政府就安排敬老院配套生产用地,供种植蔬菜、养殖牲畜用,以解决、提高院民的生活水平。目前,我区敬老院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所到乡镇,最醒目的就是民生工程建设的敬老院、学校及幼儿园。

(二)完善政策,建立机制,五保老人的生活、医疗得到基本保障。区委、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敬老院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扎实做好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XX区农村敬老院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等,对做好五保老人的养老保障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完善了具体措施,各乡镇养老服务机构也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一是认真落实供养及管养经费。20xx年全区“五保”老人集中供养标准为3400元/年、人,分散供养生活费标准为 20xx元/年、人(分散供养按季打卡),全部列入财政预算并按期拨付;全区建立了敬老院及院民供养经费机制,并按600元/人、年的标准将管养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区财政负担50%),每半年拨付一次,保证管养经费的足额到位,不足部分由乡镇兜底。二是切实解决医疗保障问题。全区所有五保老人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范围,全额资助五保老人参加“新农合”,五保老人住院的给予“新农合”补偿和医疗救助,住院看病不设起付线,对住院结算后由五保老人个人负担的费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再给予50%的比例救助,五保老人生活实行用水补贴等等。三是切实提高供养水平。全区共为养老服务机构安排生产基地 70亩,用于发展生产,改善老人生活。

(三)加大力度,增加覆盖,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稳步推进。近几年来,我区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立覆盖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促进了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一是建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保、城乡医疗救助等重大医疗保障制度,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二是建立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补充、完善被征地农民和村干部参加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制度,实现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全覆盖,五保老人除享受五保生活补助外,与其他居民一样同等享受60元/人、月的'城乡居民养老补助。三是从20xx年起已连续两年向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助,20xx年发放高龄补贴664.5万元。

(四)强化管理,积极创新,社会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按照民政部门颁布的《农村敬老院管理暂行办法》、《农村敬老院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我区不断细化措施,强化管理,促进了社会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20xx年,我区投入管养资金907万元。其中,院民生活费496万,工作人员工资203 万,工作人员及院民管理费96万元,日常维修管理费用100万元,工作人员养老保险12万元。具体做法:一是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全区统一制定了敬老院基本服务规范、院长责任制度、饮食生活安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各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完善了内部管理,建立了院务、财务、门卫、食堂管理制度,建立了院民台帐、健康档案,同时对院内服务人员坚持进行定期考核,强化服务人员的责任。二是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区养老服务机构推行经营方式改革,实行“公建民营” 试点。沈村敬老院采取“公建民营”方式,在不改变其用途及保障五保老人入住的前提下,将沈村敬老院新院转租实行社会化入住,放开让有入住要求的老人入住并合理收费,政府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支付给经营人一定的补助等。

养老服务调查报告8

尊敬的各位领导:

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模式,进一步完善其功能。在发展社会养老模式的同时,不能忽视居家养老的作用。居家养老模式的益处主要体现在:①可以在及时为老年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同时,不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从而照顾到了老年人“故土重迁”的习惯。②可以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双方的自尊心。③可以开辟新的就业途径,解决社区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④可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因此,居家养老服务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但仍需在管理上规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增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生机与活力。

创新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体制。积极探索货币化养老,对全县所有农村敬老院进行重新布局规划,合并一些规模较小、地处偏远的乡镇敬老院,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由市、县两级政府补贴,在县城和中心镇扩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高档次政府养老机构,由政府采取全额负担养老费的形式,优先收住城乡鳏寡孤独和“五保老人”,使这些养老机构真正成为各级养老服务单位的示范。继续由政府部门管理的农村乡镇敬老院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要全面建立和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全员聘用合同制、岗位责任制、民主管理参与制以及按劳分配制度,逐步实现从单纯为城乡鳏寡孤独和“五保老人”服务向为社会公众服务转变,从单纯供养向供养、教育、护理、康复和服务、经营一体化转变。同时,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采取股份制改造为主,国有民营、托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对现有老年福利院、养老中心等公办盈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加快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对公益性收养任务,可以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向民办养老机构购买服务。

加快老年人文化娱乐、教育健身等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要不断加大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兴建具有一定规模、满足不同老年人需要的、层次不同的老年活动中心及老年学习、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到“十二五”末,全县50%的村和90%的社区要建立适宜老年人学习、娱乐、健身、交流等活动的老年活动场所。依托老年中介组织及市县、乡镇和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组织老年人开展经常性的老年文体、学习活动,使县上月月有活动、乡镇(街道办事处)周周有活动、社区天天有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加快培养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社区和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积极鼓励职业教育机构设立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医学、管理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食品用品开发等专业,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推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采取委托培养、政府资助的形式对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在岗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大力提倡社会互助,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规范志愿者培训,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

注重媒体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老年人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要积极开办栏目,全方位宣传报道我县老龄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老年人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情况。进一步加强《老年法》的宣传,要突出颂扬参与、支持、赞助老年人事业的单位、个人及各类好人好事。要动员全社会积极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大家了解当前社会的人口结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4-2-1家庭模式带来的危机。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园、城市交通等相关社会服务机构要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开放免费的优质服务。同时要倡导现代养老理念,改变传统养老观念。要以“老人节”宣传月等节庆活动为抓手,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老、人人关心老年人事业的良好氛围。

养老服务调查报告9

按照全年工作安排,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就我区居家养老服务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我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

我区现有总人口26.5万人,60岁以上人口5.94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22.4%。 75岁以上空巢独居老人317户,“三无”人员406人。

(一)居家养老服务覆盖面逐步扩大。自20xx年底以来,为满60周岁以上的城乡低保老人每人每年发放生活补贴300元、购买助老健康预险;为满85-99周岁的老人每人每年发放生活补助1000-1200元;对百岁老人每月发放300元生活补助;20xx年政府出资10万元,为全区75周岁以上空巢独居老人购买了500部老年机。20xx年区财政为高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410.6万元,目前累计1641万元。

(二)服务模式趋向多样化。一是全区建成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56个,实现了居家养老服务区、街、居三级网络全覆盖。以此为支撑,打造了集日间生活照料、康复保健、老年教育、精神慰藉、文化娱乐于一体的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如XX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福乐园社区、新华家园服务中心等。二是政府为城乡困难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由政府出资购买服务、以社会服务机构加盟承接方式,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依托“12349便民服务热线”信息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购、助急及精神关爱等居家养老服务。自20xx年底开始至20xx年8月底,为462名居家老人提供服务154次,居家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社会对居家养老认识不足,尚未形成综合合力。居家养老管理工作涉及民政、财政、老龄、人社、发改、卫生、食药监局等多部门,从我区情况来看,此项工作基本是民政部门在单打独奏,没有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家庭资源合力;没有充分发挥企业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委员们认为,这些因素一定程度阻碍了我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规范开展。

(二)社区服务功能尚不健全,缺乏有力地推动机制。从调研情况看,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所能提供的日常照料服务只限于打扫卫生、走访等相对简单的上门服务,更高一级的如日间陪护、医护、家电维修、上门理发、提供送餐等家政服务在我区还是空白,而这些服务却是老年人十分需要但自己又无法提供的,形成了需要的服务没人提供,而提供的服务又不是老人最需要的。20xx年我区投入建设了“电子保姆”呼叫系统,因受人员、服务内容的限制,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造成了资源浪费,设备空置。20xx年由市民政局牵头重启了“12349便民服务热线”,试点设在XX区养老服务中心,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情况看,虽然为老人提供了一些服务,但实际运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提供服务的加盟商服务水平和价位高低不等,老人消费水平不一样,对服务价位的需求不一样,供求双方容易产生矛盾。二是老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理解有偏差,老人往往提出超出服务范围要求,认为政府服务应该是全包,不应让个人产生费用,如送老人去医院打车的费用不在政府购买服务范围内,而被服务的老人认为应在政府购买的服务里,达不到本人的要求,就质疑服务的真实性。

(三)服务覆盖范围有限,可持续财力支撑不足。一是我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由政府出资,其他社会力量很少涉及这个领域,导致资金投入单一,数量不足。二是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没有专门的工作经费保障。各社区虽然成立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启动了居家养老工作,开展了针对老年人的一系列服务,但是因后续资金来源有限,使服务受到制约,各社区的服务中心成了“摆设”。三是政府为高龄、特困、低保等老人每月提供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解决了一部分老人的困难,但要提供较为全面的居家养老服务,这些资金是远远不够的。由于政府财力的制约和社会参与的不足,真正享受政府购买的服务和社会提供的.低偿服务的老年人数量占特殊困难老人的比例偏低。

(四)缺乏专业的服务平台和服务队伍,服务质量不高。一是由于居家养老工作社会参与度低,基本是在政府主导下,依托社区,由社区工作人员负责,而目前社区承担街道和政府部门转移的大量行政性工作,就目前人员配置而言,工作已超负荷,无法抽调专职人员开展居家养老工作。二是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人员以下岗人员和农民工为主,文化水平低,又没有接受过正规、专业的培训,很难保证居家养老的服务质量,而服务质量的高低影响老人及家属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认同感和接受度。

(五)社会各界对居家养老的认知度和关注度低,无发展后劲。虽然养老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关注的重心大多在建立养老机构、增加床位等供养能力上。对切合老年人情感和心里特点的居家养老形式,缺乏了解和认知,一些社区服务中心还处于应付上级检查、面子工程上。调查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缺乏“花钱买服务”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意识,走访过的老年人及子女、社区干部等,均认为居家养老就是“住在家里养老”,导致此项工作推动过程中既缺乏政府的有效引导,也缺少群众的鼎力支持和广泛参与。

三、意见和建议

(一)建立我区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一是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建议由民政局牵头、各社区参与,对各个社区居家老人进行摸底,分类,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出我区居家养老规划及服务项目、服务标准等。二是试点先行,逐步推进。充分利用现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设施,明确一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居家养老工作,以助餐、护理、照料等服务项目为切入点,在具备一定条件的1-2个社区进行试运行,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借鉴试点经验逐次推开。三是健全工作监管机制。要认真细化居家养老各项服务标准,要对收费的服务项目进行公示,体现公平公开原则;要根据老年人服务需求,制定长期、短期、定期、临时的居家养老服务办法,采取协议方式与老年家庭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服务项目、标准、价格,建立完善“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的市场信用体系,保证供需服务长期稳定;要联合公安、工商、人社、卫生、食药监等部门定期对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的服务质量、服务范围以及服务收费的收支情况进行全程监管。

(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业建设发展。建议政府:一是将“居家养老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要明确标准、细化项目、专款专用,一事一表列入财政预算计划,保证居家养老融入的公共经费足额到位,为老年人提供看得见、感受到的实实在在的服务。二是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供有利条件,创造宽松环境,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同时,借助慈善组织、企业捐赠等方式充实居家养老服务保障资金,实现服务多元化投资。

(三)加强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一是要建立专业化服务队伍。立足社区优势,充分挖掘和整合社区现有人力资源,扩大网格化专业服务队伍,为老人进行有偿结对服务。二是加强服务人员培训。从培养、评价、使用、激励等环节入手,培养一支数量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队伍。建议政府将其作为免费培训支持范围。三是完善志愿者工作机制。逐步完善老年志愿者招募社会化、管理正规化、服务常态化工作机制,促进老年志愿者队伍发展壮大,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力量。

(四)加强宣传引导提高思想认识。一是高度关心重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真正把养老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在思想上提高认识,在行动上凝聚力量,在落实上狠下功夫。二是大力宣传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方式。各街道社区要组织力量“进门进户”,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摸底普查辖区老人养老意愿,为政府提供居家养老情况的翔实信息数据。

养老服务调查报告10

尊敬的各位领导: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发达国家已与上个世纪中后期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于20xx年也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0.18%。预计到20xx年我国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河梁社区目前的人口数为5680人,老年人口为712人,占总人口的12.54%。各种养老需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养老事业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加强对养老模式等系列养老问题的研究,分析目前养老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老年人对养老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最近我们对本地养老服务业发展进行了调研,结合外地的做法和经验,就进一步加快本地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本地养老事业发展现状。

目前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四种:一是传统的子女、后代居家赡养老人;二是五保老人(含城镇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及分散供养,经费由财政负担;三是福利机构的自费代养;四是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

二、养老方面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是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大,个体私营企业参保率低。二是政府针对“五保”老人兴办的敬老院供养水平还比较低,公办的老年福利机构体制不活,入住率偏低。三是民营养老机构仍处在起步阶段,

政府缺乏支持政策,全社区仅有9个居家养老服务机构,规模较小,而且护理人员队伍不够稳定,经营状况不佳。四是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缺乏系统规划,因地方投力限制,投入严重不足,同时,居家养老还处在社区组织的自愿服务阶段,还没有建立系统化的低偿服务政府补贴机制。五是老年人文化娱乐场地严重不足,设施不够健全,资金普遍缺乏,影响了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六是传统养老观念束缚养老事业发展。老年人家庭观念较强,不愿离开家人入住养老场所。

三、加快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1、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各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事业投入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鼓励下岗、失业等人员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开展老年护理服务,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和条件。对创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应区分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其中,属孤寡老人且没有生活来源的养老服务,应由政府投资建设为主;属生活困难的高龄老人,可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实行民办公助,由政府购买部分服务,并给予相应政策优惠;属较高收入群体的,应实行市场化经营,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支持兴办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性质的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开展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

2、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所有社区都要兴建福利型养老服务中心,或居家老家服务站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要拓展以老年人为对象的老年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紧急救援等业务,向居住在社区家庭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鼓励发展居家老人服务业务,社区负责为空巢家庭建立档案,并根据空巢家庭的要求实行包干制或定期服务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安装有远程中央控制和服务的电子呼叫系统。社区卫生部门要定期上门为老人体检,对长期老年病人上门问诊、送药到门。

3.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模式,进一步完善其功能。在发展社会养老模式的同时,不能忽视居家养老的作用。居家养老模式的益处主要体现在:①可以在及时为老年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同时,不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从而照顾到了老年人“故土难迁”的习惯。②可以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双方的自尊心。③可以开辟新的就业途径,解决社区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④可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因此,居家养老服务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但仍需在管理上规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增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生机与活力。

4、加快老年人文化娱乐、教育健身等基础设施建设。要不断加大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兴建具有一定规模、满足不同老年人需要的、层次不同的老年活动中心及老年学习、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组织老年人开展经常性的老年文体、学习活动,街道办事处周周有活动、社区天天有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5、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加快培养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社区和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积极鼓励职业教育机构设立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医学、管理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食品用品开发等专业,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推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采取委托培养、政府资助的形式对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在岗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大力提倡社会互助,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规范志愿者培训,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

6、进一步加强《老年法》的宣传,要突出颂扬参与、支持、赞助老年人事业的单位、个人及各类好人好事。要动员全社会积极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大家了解当前社会的人口结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4-2-1家庭模式带来的危机。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园、城市交通等相关社会服务机构要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开放免费的优质服务。同时要倡导现代养理念,改变传统养老观念。要以“老人节”宣传月等节庆活动为抓手,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老、人人关心老年人事业的良好氛围。

养老服务调查报告11

随着我国老龄化情况的日趋严重,养老工作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采取更好、更便捷的养老方式,是各级政府,特别是社区必须面对的课题。而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在目前的条件下,较符合国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xx市xx区长庆街道新华坊社区是一个典型的老城市居住区,老年人占人口的比例,达到了20%以上,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街道的指导下,我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发展,并形成了以志愿服务为特色的医疗保健养老服务。为了进一步追踪了解近期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现状,特别是老年居民的需求,新华坊社区开展了一次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问卷调查,现将有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样本分布和调查方法

根据区民政局及街道民政科对于此次入户调查工作的相关要求,本次问卷调查包含了新华坊多层老小区及周边青龙苑、幸福人家、金鹿雅园、健康公寓、万盛花苑、新华坊高层6个封闭式小区,主要以60岁及以上居民作为调查对象。本次调查采用上门访问、当场填报的方式,实际有效调查448位老年居民。

1、调查对象的年龄分布集中在60-80岁

在448位老年人中,调查对象的年龄多数介于60-80岁,是未来社区居家养老的潜在需求者。具体来看,年龄在60-69岁的老年人占41.8%,70-79岁的老年人占33.5%,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相对较少,仅占24.7%。从性别比例来看,男性被调查者所占比重为46.4%,女性被调查者占53.6%,以女性老年人居多。

2、调查对象未与子女同住现象比较普遍

在448位被调查的老年人中,99.5%的老年人拥有一个及以上的子女,其中一个子女的占34.6%,两个及以上子女的占64.9%,无子女的情况较少,仅为0.5%。但是调查显示,老年人由于多种原因未与子女同住现象比较普遍,如64.3%的调查对象表示未与子女同住,仅有35.7%的调查对象与子女同住。从调查对象的身体情况来看,健康状况良好,68.7%的调查对象生活能够自理,28.4%的调查对象表示生活部分可以自理,仅有2.9%的调查对象生活不能自理。

3、调查对象对社会组织提供养老服务所需费用的心理承受能力较低

调查显示,因退休工人待遇逐年提高,调查对象月收入高于20xx元的老年人比重最高,达到92.4%,低于1000元的仅占0.7%,大部分人以退休工资或养老金作为主要经济来源。虽然收入水平逐年提高,但是老年人对社会组织提供养老服务所需费用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比较低,有54.7%的调查对象表示暂不需要此类服务,在剩下的对象中,有49.3%的人只愿意接受每月不超过100元的费用支出。

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偏好情况

调查显示,在目前的各类养老模式中,大多数调查对象倾向于选择家庭养老。除了有27.2%的调查对象表示暂时未考虑过将来养老方式,剩下的300多位调查对象当中,48.8%的调查对象选择与子女同住进行养老,29.7%的调查对象选择与子女分开住自己养老,两类家庭养老的比重合计达到78.5%,接近八成。其次,也有19.9%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机构养老。对于进行机构养老愿意承担的费用额度,调查显示,只有12.9%的人能够接受每月20xx元以上的养老机构,大部分人都只能接受20xx元以下的非私人养老机构进行养老。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城市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深入了解社区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是我们此次调查的最终目的。

调查显示,调查对象对于社区居家养老的预期较高,希望能够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务项目。具体分类来看,选择维修服务及家政服务的调查对象最多,分别达到156人次和154人次;其次是要求提供上门检查身体、量血压等的健康服务,有98人次;而选择日常照料和医疗服务的也达到了70人次和58人次;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希望提供聊天、健身、娱乐等精神文化服务内容的调查对象也越来越多,共有39人次,另外还有一些调查对象希望能够提供法律援助服务,选择这一项的也有16人次。

四、社区目前的对策

新华坊社区在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以下方法:

1、建立了为老服务工作机制。包括定期上门走访、建立老年人信息档案、助老爱老等制度;

2、银发医疗队志愿服务。我们每月2次,为老年人免费进行量血压、理疗、按摩等保健服务。该活动已经开展了十年,为2万多人次的老年人提供了服务,建立了900多人的健康档案;

3、开展了律师进楼道活动。为社区的老年人提供有关法律方面的服务;

4、筹建了老年食堂,解决了部分老年居民的就餐问题;

5、定期开展修理、修补等活动,方便老年居民的需要。

五、结论

综合上述分析来看,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养老问题日渐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难题。在众多的养老模式当中,居家养老是最为普遍也是最为老年人所接收的养老方式。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覆盖面、知晓率、满意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服务内容有待进一步完善、服务水平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要今后结合实际情况,大力加强敬老爱老的系统教育,不断完善服务内容、强化培育专业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健全养老保障机制,形成良好的发展氛围,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稳步推向深入,实现居家老人经济、安心、舒心的享受晚年生活。

养老服务调查报告12

为认真做好《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35号)的贯彻落实工作,及早研究具体实施办法,按照市政府领导批示精神,经市民政局研究决定,于11月6日启动了对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状况调研。本此调研采取普遍调研、抽样调研和典型调研相结合的方法,采用入户问卷,调查走访和召开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全市共抽查了10个县区,24个城镇社区,51个行政村,成功访问了19048位老人。

一、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

经过逐村逐户普查统计,全市60岁以上老人41.6166万人,占全市人口总数的13.73%,其中农村老人24.54万人,城镇老人17.06万人,分别占老年人总数的59%和41%。通过对比分析,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呈现“一快二化三多”的状况,一快就是增长快。年增长速度为3.2%,预计到,将达47万人,约占总人口15%以上。二化是指高龄化和空巢化,我市70岁以上高龄老人19.25万人,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46%;由于我市主要以劳务输出为增收项目,农村“留守老人”达12万人,城市“空巢老人”5万人,分别占到全市老年人口的29%和12%;三多就是贫困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多。全市“三无”老人2525人、“五保”老人50633人、贫困老人41664人,三类人员共占老年人总数的21%;失能老人12488人,半失能老人21626人,分别占老年人总数3%和5%。

(二)养老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坚持民生为本,积极构建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城乡养老保险实现了全覆盖,全市已有50299位企业离退休职工和城镇其他就业职工按月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47292位老人按月领取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医疗保险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建立;70周岁以上高龄补贴有序发放,全市享受高龄补贴老人192514人;城乡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更加规范,惠及全市8.5万老年人口;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全面实施,18104位老人享受到了每年1200元的计划生育奖励扶持资金;“五保”和“三无”老人供养政策不断完善,农村敬老院建设全省领先,全市已建成敬老院200个、社会福利院5个,共有床位25860张,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了61.5%;养老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已建XX县级老年公寓4个,民办老年公寓3个,社会化养老床位达到了1640张;居家养老服务、社区日间照料、农村幸福院建设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养老惠老、爱老助老等志愿者服务活动进入常态;各职能部门都能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加大养老保障投入,老龄事业步入了良性发展态势。

(三)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基本规范

目前,全市200所敬老院、5所社会福利院和7个社会化老年公寓,由机构编制部门批准为事业单位的144所,注册为民办非企业组织的6个,落实管理服务人员编制250人,聘用服务人员2198人,50%达到持证上岗;管理及服务工作人员工资逐年提高,达到了2300元/月;集中供养服务机构运转经费每人达到1200元/年。同时,各级敬老院积极开展以院养院、以副补院工作,基本保障了入住院民的生活水平。

二、全市养老服务需求现状

从调查问卷分析看,作为贫困地区,我市老年人整体经济收入低,自我保障力差,全市有基本工资保障的老年人75646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8.2%,其中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干部25347人,企业离退休职工27090人,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23209人,81.8%的老年人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创收或子女供养。

(一)服务需求多样

由于老年人的收入差距、居住地域、家庭情况不同,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多种多样。从问卷的19048位老年人回答的情况看,15619人选择居家由子女养老,占被访问老人的82%;1905人选择社区养老,占被访问老人的10%,1524人选择机构养老,占被访问老年人的8%。因受传统观念影响,只要是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的老人都习惯住在家里由子女赡养,希望村(社区)能经常组织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体育健身活动;身体一般,子女又不在身边的老年人,最需求的是村(社区)能提供上门送餐、日间托老、家政服务、服务热线、文化娱乐和上门看病就医服务;真正需要机构养老的是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家庭困难老人。从调查的1.9万老年人的反馈情况看,老年人普遍对社区开展助餐、家政、医疗护理、日间托老、呼叫热线等便民服务有需求;对社区文化体育健身活动场所、社区老年文化活动有渴盼。

(二)能承担养老费用不高

从调查情况看,老年人及老年人家庭能承受机构养老费用元以上占被访问老年人10%,主要是本人有离退休工资或子女条件较好的老人;21%的老年人能承受的机构养老费用在1500元左右;69%的老年人只能承受1000左右的机构养老费用,特别是农村没有固定收入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生活困难老人,承受费用均在1000元以下;对居家上门服务能接受的服务费用是10元/次。

三、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养老服务供需矛盾突出。我市41.6万老年人口,仅有7所不足2000张床位的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以安康城区为例,5.1万老年人,仅有一所容纳30人的低标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而大量居家养老的老人需要社区为其提供上门送餐、医疗护理、家政料理,呼叫热线等服务,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才开始探索,投入方式、服务内容、运行模式、管理办法还不成熟,能为老年人提供的服务十分有限。

2、养老服务机构功能单一,覆盖面窄。我市虽然建设了一大批容量大、高规格的敬老院,但敬老院对入住老人要求必须是生活自理的“五保”老人,且配套设施简单,服务单一,以吃住为基本保障,而留守老人、贫困老人、失能和半失能等社会老人本身无条件入住,而另一方面敬老院配套功能也无条件满足。当前最缺乏医护结合的养老服务机构,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特殊养老服务需求。失能、半失能老人主要依靠家庭养老,生活状况十分恶劣。一个家庭要有一名失能老人,就必须有一个劳动力专门在家照护,不但不能从事经济创收,还要支出基本的医疗费用,给家庭也带来了沉重负担,这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十分突出。我市养老服务机构主要以政府投入建设为主,决定了我市只能建设保底兜底作用的低档次养老机构,部分收入高的离退休干部、条件优越的空巢老人想入住功能完备的高、中档养老机构还相对较少。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市通过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吸引来安休闲养老、“候鸟式”养老、生态养老的老人越来越多,集休闲、养生、娱乐为一体的高档次养老服务机构还没有建立。

3、养老服务机构自我保障力差。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供养标准低,医疗设施配备不到位,每个机构配备1-2名管理人员,聘请2—5名护理人员,管理和服务水平都在社会低状态下运营,勉强维持。目前正在运营的3家民办养老机构,因政府没有给予任何政策优惠,全靠自己融资,主体房屋建成后,后期房屋装修、防火、防滑、无障碍设施等配套设备受资金或政策影响,无法一次性到位,需要入住机构养老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因民办养老机构医疗设施不配套,不能入住,而真正能掏出钱又愿意在老年公寓颐养天年的老人,又嫌民办养老机构条件差,不愿意入住,这样就造成了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低的尴尬境地。养老机构本来就是一个投入大、风险大、利润低、周转时间长的微利行业,这就造成了民办养老机构负债大,运行艰难状况。

4、养老服务业发展缺乏刚性的政策支持。我市虽然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意见》(安政办发42号),但政策扶持粗线条,支持力度不强。如:民建老年公寓、康复中心、临终关怀医院、医疗保健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老年服务设施,对政府及相关部门土地供应、资金扶持、财政补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没有明确规定,只是提出号召和意向,由于政策的弹性,到了具体项目就无法落实了。养老服务业发展由于缺乏刚性奖励扶持政策,所以目前社会力量投入社会养老服务业积极性不高,全市仅有民办老年公寓3所,且规模不大,配套不完善,不能满足老年人迫在眉睫的养老服务需求。

四、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工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保障老年人权益,有利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形成我市服务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根据我市区位优势、生态环境和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提出我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目标是:以打造独具陕南特色的生态养老基地为引领,构建公办养老机构为支撑、社区居家养老为依托、民办养老机构为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到20,使全市各类养老床位达到39250张,其中农村敬老院总床位达到33000张,集中供养率达到65%,净增床位7500张;市、县社会福利院总床位达到1100张,“三无”老人的集中供养率达到43.6%,净增床位660张;公办养老床位达到2150张,净增床位1450张;民办养老服务床位达到3000张,净增床位2500张。100%的城镇社区建设起日间照料中心,50%的村建立起幸福院互助院。

五、养老服务业发展意见和建议

1、合理规划。科学制定全市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在重点规划好生态养老服务产业园区的同时,将老年休闲娱乐场所(公园绿地)、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公寓、日间照料中心建设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人口总量,统筹规划养老服务设施的类别、规模、规格,切忌不顾社会需求,一哄而上,浪费资本资源。在实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的过程中,注意整合资源与新建设施相结合,设施改造与功能提升相结合,布局结构与服务需求相结合。按照“建设一批、立项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项目布局,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明确新建住宅小区500户以上的,要求配套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列入土地出让合同,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由开发商移交给民政部门统一调配使用;老旧小区没有养老服务设施或现有设施不能满足需要的,要限期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完成达标建设。农村养老服务设施要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依托行政村、较大自然村,充分利用农家大院、闲置校舍等建设托老所、老年活动站等互助性养老服务设施。通过科学规划,逐步推进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大格局的形成。

2、分类实施。围绕“打造一个生态养老服务产业园区,实施两个投入机制,重点推进五项工作”的思路,分类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形成。打造一个生态养老服务产业园区,即依托高新开发区、恒口示范区、瀛湖旅游风景区,统筹规划建设一个集老年产品研发、生产、物流配送、展览展销等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产业园区。充分发挥我市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水质丰优、富硒保健、交通便利的区域资源优势,通过政策扶持,广泛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建设3-5个功能突出、特色鲜明、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休闲养生、特色医疗、文化教育、科技服务养老基地,打造独具陕南特色的养老新模式,引领全省养老服务业发展。实行两个投入机制,即公办和民办两个投入机制。政府要重点建设公办保障性养老机构,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兜底、托底保障作用。公办养老机构要重点为城市“三无’老人、农村“五保”老人提供集中供养,为低收入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低偿优惠供养。政府投入建设的养老服务机构要以实用适用为原则,避免讲奢华铺排场;政府通过出台优惠政策,推行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行业,推进生态养老、休闲养老等不同档次、不同类别养老服务机构的应运而生,满足不同层次社会老年人的需求。重点推进五项工作:一是推进公办社会福利性老年公寓建设。到年末,每个县区要有一所医养结合的面向社会失能、半失能老人开放的老年公寓。同时,城市近郊要建成一所300张床位的社会福利院、一所200张以上床位的回民老年公寓、一所200张床位的老年人康复医院或临终关怀医院。二是全面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要通过新建、改扩建或项目引导的方式,整合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社区医疗等资金,合理规划布局设立具有一定规模、适应社区需求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使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人性化、亲情化服务。依托日间照料中心,采取政府补助困难老人、购买服务、协调指导、评估监管等方式,鼓励网络平台、家政公司等各类服务实体进入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开展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慰藉、康复护理、紧急呼叫等服务,满足绝大多数老年人的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三是有序推进农村幸福院建设。要选择人员居住集中,村干部热心,老年协会建设完备的村开展农村幸福互助院建设。整合农村党建活动室、卫生室、农家书屋等资源,完善农村互助院功能,按照“政府主导、村级领导、社会参与、老协运营”的建设管理模式,通过发挥村民自治功能和老年协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社会组织作用,组织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倡导低龄为高龄服务、会员间互助帮扶,实行互助养老服务储蓄,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实际问题。经过多年运营,达到良性发展,实现政府省心,老人满意的双赢目的。四是持续加强老年协会建设。实践证明,基层老年协会是老年人活动的场所、维权的靠山、倾诉的娘家人,在活跃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家庭纠纷调解,开展互帮互助,传承孝老文化等发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要切实贯彻《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的意见》精神,协调解决老年协会活动场所、活动经费、活动器材问题,积极为老年人老有所为、开展活动搭建平台。通过整合农家书屋、全民健身、社区建设、幸福院建设项目资金,完善配套设施,丰富活动内容,让更多的老年人都能参与到老年协会组织的活动中来。五是积极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卫生管理部门要促进医疗卫生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支持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要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当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建立社区医院与老年人家庭医疗契约服务关系,开展上门诊视、健康查体、保健咨询等服务。对于养老机构内设的医疗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入住的参保老年人按规定享受相应报销待遇。要鼓励全科医疗人才到基层服务,配齐乡镇医院基本医疗设备,确保小病不出村(社区),大病不出县,重病不出市,分层分解就医,缓解市级以上医院人满为患的诟病。

3、政策扶持。要尽快出台鼓励扶持民办养老机构的办法,主要解决民办养老机构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社会融资政策。增加养老服务业项目信贷投入,适当放宽信贷条件,提供优惠利率,在必要情况下政府的财政可以予以贴息补助。二是土地供应政策。对民办养老机构征地,可按照公益性用地予以征用,并减免相关地方性收费。三是医疗服务政策。鼓励养老机构内设医院、门诊等机构,经审批合格后,纳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和农村合疗定点范围。没有条件的机构,也可以与当地条件好的医院建立定点合作关系,医院要给予优惠和支持。四是税费优惠政策。要减免相关的营业税、所得税以及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等。对城市养老机构捐赠的企业,可以抵扣企业税收。各类养老机构要实现与居民用电、用水、用气、同地同价。五是政府补贴政策。各级政府的财政要每年列支一笔资金,对民办养老机构给予一定的开办补助和运营补贴。建议:新建养老床位每张补助3000元,一个民办养老机构最高补助不超过100万元;运营费按每年养老机构入住人员每人500—1000元/年予以补助,一个养老机构年补助总额不超过10万元。六是政府购买服务政策。将失能半失能老人、低收入家庭困难老人情况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老人可享受到不同标准的政府货币化养老补贴(发放代金券),老人可拿代金券在社区日间托老所、农村幸福院享受就餐、休息、学习、娱乐和托管等服务,在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享受医疗服务,在家可享受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提供的家政、养护等服务,也可以在公办或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入住养老等,尽量为困难老人居家或机构养老提供优惠保障。七是人才培养和就业政策。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部门要支持高等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大专院校结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根据养老服务机构、社区照料中心、农村幸福院的规模大小安排适量的公益岗位,通过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免费专业培训后,安排到养老服务机构工作;养老机构应当积极改善养老护理员的工作条件,依法缴纳养老保险费,提高职工工资待遇;要对养老机构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与医疗机构、福利机构相同的执业资格、注册考核政策。

4、规范管理。依据民政部《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和《养老机构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出台我市《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养老服务机构管理办法》、《养老服务机构检查办法》、《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标准》、《养老服务质量星级评定工作标准》、《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及服务管理工作考核评估标准》等规范性文件;民政、老龄、财政、卫生、住建、质量技术监督等相关部门,根据文件规定对养老服务机构开展年审、年检,促使养老服务机构的硬件设施、内部管理、服务水平不断的改善和提高。要成立养老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通过组织开展互查互评和交流,促进养老服务机构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保证养老服务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5、齐抓共管。坚持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工作方针,高度重视,密切协作,有序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要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协调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问题。发改、财政、规划、人社、公安消防、质检、工商、供电、税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及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努力形成民政、老龄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各级建设养老服务机构,必须进行法人登记。明确由民政、老龄部门实地考察初审后,下达筹办行政许可通知,建成竣工,经相关部门质检合格后下发设置行政许可文件,并每年接受一次年检;发改部门负责立项和审批;规划部门根据全市总体规划负责养老服务机构的规划和布点;国土部门负责按照需土地的审批划拨;财政部门应根据社会化养老工作所需的资金比例,列支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发展保障金;人社部门负责落实公益性岗位的相关政策;消防、供电、税务、食品药品监督等部门配合落实相关减免政策。民政、老龄部门作为总牵头单位,要做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组织、管理和指导工作,加强与各单位协作,搞好政策衔接,每年要牵头组织召开一次协调小组会议,通报情况,协调解决养老服务业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养老服务调查报告13

尊敬的各位领导: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社会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发达国家已于上个世纪中后期步入老龄化社会。中国于xx年也进入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0.18%。预计到20xx年我国将达到人口老龄化的高峰。XX县目前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为3.1672万,占总人口的11.73 %。各种养老需求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养老事业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因此,加强对养老模式等系列养老问题的研究,了解XX县社会化养老事业现状,分析目前养老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老年人对养老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对于推动XX县未来养老产业的发展,从容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最近,我们对全县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结合外地的做法和经验,就进一步加快我县养老服务业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我县养老事业发展现状。

1、目前,我县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四种。

一是传统的子女、后代居家瞻养老人。

二是五保老人(含城镇孤寡老人)的集中供养及分散供养,经费由财政负担。

三是福利机养的自费代养。

四是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

近年来,我县老年福利服务机构发展较快。5年来,通过向省市争取资金及我局自筹资金,共投入了2500余万元,兴建了十所农村敬老院,一所老年公寓和一个现代化的福利中心。实现了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敬老院,使全县上千名孤老老有所养。xx年建设了文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创了我县社区居家养老先河,拓展了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我县共有五保对象1580人,其中集中供养186人,供养标准每人每年3744元,实现了全县五保对象应保尽保。

2、城乡老年人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全县共有106个农村老年协会、158个基层老年体协。县老干部活动中心还设立的协会、学会、体育健身、文化娱乐等业余社团,基本能满足有参加集体活动意愿的老年人需要。全县老年社团发挥群众性组织优势,积极引导老年人发挥专长,培养兴趣和爱好,丰富和活跃了城乡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我县养老方面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虽然,我县老龄服务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不够大,个体私营企业参保率低。

二是政府针对“五保”老人兴办的敬老院供养水平还比较低,公办的老年福利机构体制不活,入住率偏低。

三是民营养老机构仍处在起步阶段,政府缺乏支持政策,全县仅有1所老年公寓,规模较小、设施简陋,而且护理人员队伍不够稳定,经营状况不佳。

四是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缺乏系统规划,因地方投力限制,投入严重不足,全县只有一个社区设立了居家养老服务点,因处于起步阶段,效果还不明显。同时,居家养老还处在社区组织的自愿服务阶段,还没有建立系统化的低偿服务政府补贴机制。

五是老年人文化娱乐场地严重不足,设施不够健全,资金普遍缺乏,影响了老年人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

六是传统养老观念束缚养老事业发展。老年人家庭观念较强,不愿离开家人入住养老场所。比如我县的老年公寓设有床位160张,受传统观念及经济状况等因素影响,现入住老人只有54人,护理人员均是来自下岗职工和农村打工人员。

三、加快我县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工作重点。

1、大力发展社会养老服务机构。

积极支持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各种方式兴办养老服务业,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事业投入机制。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建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娱乐、健身的老年公寓、养老院、敬老院,鼓励下岗、失业等人员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开展老年护理服务,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养老环境和条件。对创办的养老服务机构,应区分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其中,属孤寡老人且没有生活来源的养老服务,应由政府投资建设为主;属生活困难的高龄老人,可按市场化方式运作,实行民办公助,由政府购买部分服务,并给予相应政策优惠;属较高收入群体的,应实行市场化经营,政府给予一定的支持。支持兴办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性质的医疗机构,鼓励医疗机构开展 老年护理、临终关怀服务。

2、积极推进社区养老服务。

全县所有社区都要兴建福利型养老服务中心,或居家老家服务站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要拓展以老年人为对象的老年生活照顾、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康复服务、紧急救援等业务,向居住在社区家庭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鼓励发展居家老人服务业务,社区负责为空巢家庭建立档案,并根据空巢家庭的要求实行包干制或定期服务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安装有远程中央控制和服务的电子呼叫系统。社区卫生部门要定期上门为老人体检,对长期老年病人上门问诊、送药到门。

3.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模式,进一步完善其功能。

在发展社会养老模式的同时,不能忽视居家养老的作用。居家养老模式的益处主要体现在:

①可以在及时为老年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同时,不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从而照顾到了老年人“故土重迁”的习惯。

②可以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双方的自尊心。

③可以开辟新的就业途径,解决社区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

④可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因此,居家养老服务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但仍需在管理上规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增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生机与活力。

4、创新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体制。

积极探索货币化养老,对全县所有农村敬老院进行重新布局规划,合并一些规模较小、地处偏远的乡镇敬老院,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由市、县两级政府补贴,在县城和中心镇扩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高档次政府养老机构,由政府采取全额负担养老费的形式,优先收住城乡鳏寡孤独和“五保老人”,使这些养老机构真正成为各级养老服务单位的示范。继续由政府部门管理的农村乡镇敬老院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要全面建立和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全员聘用合同制、岗位责任制、民主管理参与制以及按劳分配制度,逐步实现从单纯为城乡鳏寡孤独和“五保老人”服务向为社会公众服务转变,从单纯供养向供养、教育、护理、康复和服务、经营一体化转变。同时,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采取股份制改造为主,国有民营、托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对现有老年福利院、养老中心等公办盈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加快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对公益性收养任务,可以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向民办养老机构购买服务。

5、加快老年人文化娱乐、教育健身等基础设施建设。

县财政要不断加大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兴建具有一定规模、满足不同老年人需要的、层次不同的老年活动中心及老年学习、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到“xx”末,全县50%的村和90%的社区要建立适宜老年人学习、娱乐、健身、交流等活动的老年活动场所。依托老年中介组织及市县、乡镇和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组织老年人开展经常性的老年文体、学习活动,使县上月月有活动、乡镇(街道办事处)周周有活动、社区天天有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6、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

加快培养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社区和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积极鼓励职业教育机构设立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医学、管理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食品用品开发等专业,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推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采取委托培养、政府资助的形式对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在岗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大力提倡社会互助,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规范志愿者培训,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

7、注重媒体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老年人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

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要积极开办栏目,全方位宣传报道我县老龄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老年人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情况。进一步加强《老年法》的宣传,要突出颂扬参与、支持、赞助老年人事业的单位、个人及各类好人好事。要动员全社会积极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大家了解当前社会的人口结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4-2-1家庭模式带来的危机。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园、城市交通等相关社会服务机构要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开放免费的优质服务。同时要倡导现代养老理念,改变传统养老观念。要以“老人节”宣传月等节庆活动为抓手,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老、人人关心老年人事业的良好氛围。

养老服务调查报告14

尊敬的各位领导:

1.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模式,进一步完善其功能。在发展社会养老模式的同时,不能忽视居家养老的作用。居家养老模式的益处主要体现在:①可以在及时为老年人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的同时,不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环境,从而照顾到了老年人“故土重迁”的习惯。②可以在排除子女后顾之忧的同时,维护老年人与其子女双方的自尊心。③可以开辟新的就业途径,解决社区下岗失业职工的再就业问题。④可以缓解社会养老的压力,减轻政府的负担。因此,居家养老服务适合中国的国情,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但仍需在管理上规范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增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的生机与活力。

2、创新公办养老服务机构管理体制。积极探索货币化养老,对全县所有农村敬老院进行重新布局规划,合并一些规模较小、地处偏远的乡镇敬老院,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以民间投资为主体,由市、县两级政府补贴,在县城和中心镇扩建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高档次政府养老机构,由政府采取全额负担养老费的形式,优先收住城乡鳏寡孤独和“五保老人”,使这些养老机构真正成为各级养老服务单位的示范。继续由政府部门管理的农村乡镇敬老院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要全面建立和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全员聘用合同制、岗位责任制、民主管理参与制以及按劳分配制度,逐步实现从单纯为城乡鳏寡孤独和“五保老人”服务向为社会公众服务转变,从单纯供养向供养、教育、护理、康复和服务、经营一体化转变。同时,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采取股份制改造为主,国有民营、托管、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对现有老年福利院、养老中心等公办盈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加快改革、改组、改造步伐。对公益性收养任务,可以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向民办养老机构购买服务。

3、加快老年人文化娱乐、教育健身等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要不断加大老龄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兴建具有一定规模、满足不同老年人需要的、层次不同的老年活动中心及老年学习、体育活动场所和设施。到“十二五”末,全县50%的村和90%的社区要建立适宜老年人学习、娱乐、健身、交流等活动的老年活动场所。依托老年中介组织及市县、乡镇和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组织老年人开展经常性的老年文体、学习活动,使县上月月有活动、乡镇(街道办事处)周周有活动、社区天天有活动,进一步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4、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养老服务人员素质。加快培养老年医学、管理学、护理学、营养学以及心理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提高社区和养老机构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积极鼓励职业教育机构设立与养老服务相关的医学、管理学、护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老年食品用品开发等专业,培养有知识、懂技术、会管理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推行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采取委托培养、政府资助的形式对各类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的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系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在岗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持证上岗,逐步实现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职业化、专业化。大力提倡社会互助,积极发展志愿者队伍,规范志愿者培训,建立专业人员与志愿者相结合的服务队伍。

5、注重媒体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老年人事业发展的`舆论氛围。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要积极开办栏目,全方位宣传报道我县老龄工作取得的成效,以及老年人开展文体娱乐活动的情况。进一步加强《老年法》的宣传,要突出颂扬参与、支持、赞助老年人事业的单位、个人及各类好人好事。要动员全社会积极迎接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使大家了解当前社会的人口结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4-2-1家庭模式带来的危机。影剧院、体育场馆、公园、城市交通等相关社会服务机构要尽可能为老年人提供开放免费的优质服务。同时要倡导现代养老理念,改变传统

养老观念。要以“老人节”宣传月等节庆活动为抓手,在全社会营造尊老爱老、人人关心老年人事业的良好氛围。

第四篇:养老服务情况汇报

支持社会力量供给养老方面情况

工作落实情况和成效

一、推进“互联网+”养老,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实现全覆盖。我区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虚拟服务平台(平安一键通),为80周岁及以上老人,60周岁及以上特殊困难老人提供紧急救助、社区生活、医疗康复、心理咨询、居家养老等服务信息。目前,我区共有1150位老人免费享受了平安一键通服务。

二、引进社会力量,大力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站。我区共有9个居家养老服务站,其中平沙镇7个,南水镇2个。9个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站均以采购服务方式引进服务机构,通过长者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和个性化服务。站点为老年人提供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知识讲座、学习培训、心理咨询与辅导、歌舞、书画、图书、棋牌、上网阅览等服务,受惠长者达7000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受到长者及社区干群的一致好评。

三、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健康发展。为充分调动民办养老机构参与社会福利事业的积极性,根据《关于印发珠海市民办养老机构资助暂行办法的通知》要求,我区今年对接收我辖区户籍老年人的民办养老机构给予每张养老床位每月300元资助。

存在问题:社会力量支持社区养老覆盖率不高。

整改措施:加快建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鼓励社工服务机构进驻。我区两个镇,19个社区,目前只有9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不到50%。到2020年,力争达到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覆盖率100%,让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居家养老服务站点,老年人老有所依。

第五篇:养老服务方案

池州馨人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池州馨人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居家养老服务方案

随着人口老龄化迅速发展,养老问题日益突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养老服务需求,发挥养老服务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中的重要作用,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推动”的总体思路,我公司结合自身特点和当地老人生活特点,制定如下居家养老服务方案。

一、工作目标和原则

(一)工作目标:在市区范围内各居民区设服务站点,建立一体化服务体系,全方位服务于老年人。

(二)工作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原则;

2、坚持自愿原则;

3、坚持因地制宜、资源整合共享原则;

二、服务对象、内容和方式

(一)服务对象。为居住在辖区内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及行动不便人群。

(二)服务内容。

1、生活照料。

2、日常陪护。

3、家政服务。

4、文化娱乐服务。

5、精神慰藉服务。

6、健康咨询服务。

(三)服务方式。结合实际采取不同的服务方式,根据老年人的需求情况和

池州馨人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经济条件,按照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主体的不同,提供相应不同的有偿服务。

三、实施方案

1、完善工作制度。制定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制度,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方式和工作流程等。通过制定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和监督评估办法,规范服务行为,做到有章可循,实现依规服务。有关制度及服务内容、工作流程等尽可能上墙或印制成便民手册,方便社区老年人知晓。

2、组建各类服务队伍。包括专兼职服务队伍,主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①专兼职助老服务队伍,人员由助老服务员组成(助老服务员优先聘用下岗工作并经培训合格后上岗);

②志愿者服务队伍(包括低龄老年人志愿者服务队伍、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伍等,主要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

③专业服务队伍,由具备家政、水电维修、医疗等专业特长的人员组成。

3、制定工作人员职责。制定居家养老服务管理人员、专(兼)职助老服务员等工作人员职责。工作职责主要应包括服务理念、职业道德规范、工作内容或服务项目、业务技能标准、相关待遇、监督约束规定和相应的奖惩措施等。通过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定位和责任,实现规范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4、对市区老年人状况摸底并进行详细分类建档

①掌握困难老人、空巢老人、病残老人、高龄老人,以及无偿(指政府购买服务对象)、有偿(主要指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对象)的老年人情况,并建立花名册。

②建立老年人服务需求档案。

5、配置必要的硬件设施、设备

有专门的场所,包括服务站办公室(配备桌椅、电话、电脑、档案柜(箱)等办公设备)、室内外老年活动场所(配置电视、书报、文体器材等)等。

6、签订服务协议。

在对市区为老服务资源充分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寻找信誉好、服务有保障的

池州馨人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家政、医疗、餐饮、超市等服务商,如:卫生服务站、物业、液化气站、家电维修中心、餐饮店、法律援助中心等服务机构,并与之签订协议,成为我公司加盟商,实行挂牌服务,做为我公司的服务提供单位或提供者。

7、印制服务手册。

发放助老服务卡、爱心助老卡、爱心优惠卡、社区便民服务卡等,发放到老年人手上,加大宣传,真正实现社会资源为老年人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便利的目的。

8、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联系,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

9、做好服务活动登记,填写好《服务登记表》。

池州馨人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

2016年9月4日

下载第一章养老服务职业道德 9(最终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一章养老服务职业道德 9(最终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居家养老服务

    全国首部居家养老服务法 规昨天提交市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草案)》(简称《条例》)将于1月29日表决,如果通过,将于今年5月1日起实施。《条例》......

    养老服务产业政策

    养老服务产业政策国家政策的高度关注与支持1、《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二○一一年九月十七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

    养老服务策划

    郴州逸园养老服务项目策划 一、 项目说明(公司简介) 随着老龄人口迅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出现,老年群体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敬爱老人一直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如何使老年人......

    养老服务调查报告[精选合集]

    养老服务队伍建设调查报告专业:新闻学 班级:01班 姓名:金丽 学号:20111693一、引言 目前,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在国家经济还欠发达的现状......

    养老护理员职业道德模拟题

    1. 道德是调整()的行为规范。 A、人和人之间以及人和动物之间 B、人和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 C、夫妻之间以及人和动物之间 D、人和人之间以及人类和地球之间 2. 下列说......

    职业道德服务规范

    职业道德服务规范1、遵章守法服从管理 2、文明经营 3、爱岗敬业 4、平等待人 5、争创一流热情服务 诚实守信 团结互助 依法纳税求职须知1、求职前必须认真无误的填写求职登......

    职业道德 文明服务

    职业道德与文明服务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传统美德的民族,几千年的历史积淀了许多美德,即使在当今社会,道德仍是做人的基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更需要道德的约束,而职业道德作为......

    云南省养老服务政策

    印发云南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 (2011—2015年)的通知 (云政办发〔2012〕119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云南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