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射线检测设备和器材选用
一、X射线机 1.X射线机的分类
(1)按结构:携带式;移动式
(2)按用途:定向;周向;管道爬行;软射线;微焦点;脉 冲。
(3)按频率:工频 50~60Hz;变频 300~800Hz;恒频 200Hz.在同样电流和电压条件下,恒频机穿透力强功耗小效率高,变频
次之,工频较差。
(4)按绝缘介质:变压器油;SF6气.2.X射线管
(1)结构(玻璃和陶瓷)I.阴极:由发射电子的钨灯丝和聚焦电子的凹面铜阴极头 组成。
II.阳极
a.阳极靶:耐高温的钨,与电子撞击产生 X射线
b.阳极体:采用导热率大的无氧铜,支承靶面,传递靶上的 热量,避免钨靶烧坏。
c.阳极(铜)罩:吸收二次电子和散乱射线。冷却方式:辐射 散热,冲油冷却,旋转阳极自然冷却。
III.外壳
(2)X射线管的技术特性
I.阴极和阳极特性 a.阴极特性:
在阴极的工作范围内,较小的温度变化就会引起较大的电
流变化。
b.阳极特性:
在管电压较低时,管电流随管电压增加而增大,当管电压 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管电流不再增大而趋于饱和,这说明某一恒 定的灯丝加热电流(钨丝温度)下,阴极发射的热电子已经全部到 达了阳极,再增加电压亦不可能增大管电流,也就是说,工业探 伤用的 X射线管工作在电流饱和区,在饱和区内要改变管电流,只有改变灯丝加热电流,X射线管的管电流和管电压在升高过程 中可以相互独立进行调节。
c.管电压:
指 X射线管承载的最大峰值电压(kVp)。在电工测量中,表 头指示的是有效值,对于正弦波 U有效值=0.707U 峰值。
d.焦点:
焦点的尺寸主要取决于灯丝的形状和大小,阴极头聚焦槽 的形状及灯丝在槽内安装的位置。此外,管电流和电压对焦点大 小也有一定的影响。
阳极靶被电子撞击的部分叫做实际焦点。
焦点大,有利于散热,可承受较大的管电流;焦点小,底 片清晰度好,照相灵敏度高。
d.辐射场强度:
在 30°辐射角处射线强度最大,阴极侧比阳极侧射线强度 高,但实际上,由于阴极侧射线中包含着较多的软射线成分,所
以对具有一定厚度的试件照相,阴极侧部位的底片并不比阳极侧 更黑,利用阴极侧射线照相也并不能缩短多少时间。
e.真空度:
X 射线管必须在高真空度(10-6~10-7mmHg)才能正常工作。过热时阳极金属会释放气体,严重时将导致 X 射线管被击穿; 高温工作下的 X 射线管,灯丝金属也会吸收一部分气体。这两 个过程达到平衡时就决定了此时的真空度。
f.寿命:
指灯丝发射能力逐渐降低,射线管的辐射计量率降为初始 值的 80%的累计工作时限。玻璃管一般不少于 400h,金属陶瓷 管不少于 500h。
保证 X射线管使用寿命的措施主要有:(a)送高压前,灯丝必须提前预热和活化。(b)符合应控制在最高管电压的 90%以内。
(c)保证阳极冷却,例如将工作和间息时间设为 1:1。(d)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训机.二、γ射线探伤机
1.γ射线源的主要特征参数
放射性活度:γ射线源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衰变数。单位贝 可,符号为Bq,1Bq表示为1秒的时间内有一个原子核发生衰变。1Ci=3.7×10 Bq。放射性比活度:单位质量放射源的放射性活度。单位为Bq/g。对于同一种γ射线源,放射性活度越大,放出γ射线(γ光 子)越多。对于不同种γ射线源,不能进行类似比较。
2.γ射线探伤设备的特点(1)射线探伤设备的优点
a.探测厚度大,穿透能力强。对钢工件而言,400kVX光机最 大穿透厚度仅为 100 mm左右,而 Co60射线探伤机最大穿透厚 度可达 200 mm。
b.体积小,质量轻,不用水、电、,特别适用于野外作业和在 用设备的检测。
c.效率高.,对环和球罐可进行周向曝光和全景曝光。同 X射 线机相比大大提高效率。
d.可以连续进行,且不受温度、压力、磁场等外界条件影响。e.设备故障率低,无易损部件。f.与同等穿透率的 X射线机相比,价格低(2)射线探伤设备的缺点
a.射线源都有一定的半衰期,有些半衰期较短的射源,如
Ir192更换频率,给使用带来不便。
b.辐射能量固定,无法根据试件厚度进行调节,当源穿透厚 度与能量不适配时,灵敏度下降严重。
c.放射强度随时间减弱,无法进行调节,当源强度较小时,曝光时间过长会感到不方便。
d.固有不清晰度比 X射线大,用同样的器材及透照技术条件,期灵敏度低于 X射线机。
e.对安全防护要求高,管理严格。3.γ射线探伤设备的分类与结构(1)γ射线探伤设备分类
按所装放射同位素不同,可分为 Co60γ射线探伤机、Cs137 γ射线探伤机、Ir192γ射线探伤机、Se75γ射线探伤机、Tm170 γ射线探伤机、Yb169γ射线探伤机。
按机体结构可分为直通道形式和“S”通道形式。
按使用方式可分便携式、移动式、固定式、管道爬行器。(2)γ射线探伤设备的结构
γ射线探伤设备大体可分为五个部分:源组建、探伤机机体、驱动机构、输源管和附件。
三、射线照相胶片
1.射线照相胶片的构造与特点:
射线胶片在胶片片基的两面均涂布感光乳剂层(一般感光胶 片单面),目的是增加卤化银含量以吸收较多的穿透能力很强的 射线,从而提高胶片的感光速度,增加黑度。
(1)片基:是感光乳剂层的支持体,起骨架作用,厚度约 为 0.175~0.20mm,大多采用醋酸纤维或聚酯材料.聚酯片基较薄,韧性好,强度高。通常采用淡蓝色。
(2)结合层:由明胶、水、表面活性剂(润湿剂)、树酯(防 静电剂)组成.其作用是使感光剂层和片基牢固地粘结在一起,防 止感光剂层在冲洗时脱落。
(3)感光乳剂层:由溴化银微粒在明胶中的混合体构成.加 入少量(不大于 5%)碘化银,可改善感光性能.此外,还加入防灰 剂、稳定剂和坚膜剂。
(4)保护层:防止感光剂层受到污损和摩擦,其主要成分 是明胶、坚膜剂、防腐剂和防静电剂。2.潜影
(1)概念:胶片受到照射时,在感光乳剂层中会产生眼睛 看不到的影像。
(2)形成过程:是银离子接受电子还原成银的过程。
Br-+hγ→Br+e Ag++e→Ag(3)潜影衰退:潜影形成后,如相隔很长时间才显影,得 到的影像比及时冲洗的淡。实际上是银又被空气氧化而变成银离 子的逆变过程.胶片所处的环境温度越高,湿度越大,则氧化作 用越加剧,潜影的衰退越厉害。3.黑度 D 黑度 D定义为照射光强 L0与穿过底片的透射光强 L之比 的常用对数值。
D lg L 0
L 4.射线胶片的特性
(1)胶片特性曲线 I.增感型胶片特性曲线
a.本底灰雾度区 D0。
b.曝光迟钝区 AB,B称为阈值。c.曝光不足区 BC。d.曝光正常区 CD。e.曝光过度区 DE。f.反转区 EF,也称负感区。
II.非增感型胶片的特性曲线:无明显的负感区,在常用的 黑度范围内成“J”型。
(2)射线胶片特性参数 I.感光度(S)以达到净黑度(不包括 D0)为 2.0时所用曝光量的倒数作为 该胶片的感光度,即 S
K s 对同一类型胶片来说,银盐粒度越粗,其 S越高。II.灰雾度(D0)
未经曝光的胶片经显影和定影处理后也会有一定的黑度,此黑度称为灰雾度(D0)。
灰雾度小于 0.30 时,对射线底片影像影响不大;灰雾度 过大会损害影像对比度和清晰度,降低灵敏度。
III.梯度(G)可用胶片特性曲线上一点切线的斜率表示.又称胶片反差 系数 γ。
用特性曲线上两点的连线的斜率来表示平均梯度。以特性 曲线上底片净黑度 1.5和 3.5两点连线的斜率作为胶片的平均梯 度。
增感型胶片(适宜与荧光增感屏联用的胶片)的 G值在较低 的黑度范围内,随黑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当黑度超过一定数值,黑度再增大,G值反而减小。在射线照相应用范围内,非增感型 胶片的 G值随黑度的增大而增大。
IV.宽容度(L)指胶片有效密度范围相对应的曝光范围。
在胶片特性曲线上,用与黑度为许用下限值和上限值(如 1.5和 3.5)相应的相对曝光量的倍数表示,即:
L 10lg E2lg E1 E 2
E 1 梯度大的胶片宽容度小。5.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
所谓胶片系统是指包括射线胶片、增感屏(材质、厚度)和
冲洗条件(方式、配方、温度、时间)组合。
胶片分类所依据的成像特性 ,是指胶片的四个特征参数,即 D=2.0和 D=4.0时的最小梯度 Gmin,D=2.0时的最大颗粒度(σ0)max,及 D=2.0时的最大梯度噪声比(G/σ0)max。
工业射线胶片系统的分类为 T1、T2、T3、T4四个类型,T1、T2最大颗粒度较细,T3、T4最大颗粒度较细次之。6.胶片的选用
(1)需要较高的射线照相质量,选用号数较小的胶片。(2)需要缩短曝光时间,选用号数较大的胶片。
(3)工件厚度较小、工件材料等效系数较低或射源线质较硬 时,选用号数较小的胶片。
(4)在工作环境温度较高时,宜选用抗潮性能较好的胶片,在工作环境比较干燥时,宜选用抗静电感光性能较好的胶片。7.胶片的使用与保管
(1)不可接近氨、硫化氢、煤气、乙炔和酸等有害气体,否则会产生灰雾。
(2)裁片时不可取掉衬纸,以防划伤胶片.不要多层胶片同 时裁切,防止轧刀,擦伤胶片。
(3)装片和取片时,胶片与增感屏应避免摩擦,否则会擦伤,显影后底片上会产生黑线.还应避免胶片受压受曲受折,会在底 片上出现新月形折痕。
(4)开封后的胶片和装入暗袋的胶片要尽快使用,短时用不
完时,应采取干燥措施。
(5)胶片应保存在适宜的温度(10~15℃)和湿度(55~65%)环 境中。湿度高会使胶片与衬纸或增感屏粘在一起,空气过于干燥 容易使胶片产生静电感光。
(6)胶片应远离热源和射线的影响,在暗室红灯下操作不宜 距离过近,暴露时间不宜过长。
(7)胶片应竖放,避免受压。
四、射线照相辅助设备器材
常用的射线照相辅助设备器材黑度计(光学密度计)、增感 屏、像质计、暗袋、标记带(标记)、屏蔽铅板、中心指示器等。1.增感屏
目前常用的增感屏有金属增感屏、荧光增感屏和金属荧光 增感屏三种。使用金属增感屏所得到的底片质量最好,金属荧光 增感屏次之,荧光增感屏最差,但增感系数以荧光增感屏最高,金属增感屏最低。
在射线照相中,与胶片直接接触的金属增感屏有两个基本 效应:
(1)增感效应:金属屏受到透射射线激发产生二次电子和 射线,二次电子与射线能量很低,极易被胶片吸收,从而能增加 对胶片的感光作用。
(2)吸收效应:对频率较低的散射线有吸收作用,从而减 少散射线引起的灰雾度,提高影像对比度。2.像质计
像质计是用来检查和定量评价底片影像质量的工具。又称为 影响质量指示器,或简称透度计。工业射线照相用的像质计有金 属丝型、孔形和槽型三种。
金属丝的型像质计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径、单丝等 几种形式。通常使用的公比为 1010系列像质计。
第二篇:射线检测工艺
射线检测工艺
1目的:为保证射线检测操作的规范性、底片质量和检测结果的准确可信特制定本工艺,本工艺规定了射线检测人员资格、所用设备、器材、检测技术和质量分级、底片评定等内容。2适用范围:本工艺适用于在用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全熔化焊对接接头的X射线检测和γ射线检测。对钢制和镍及镍基合金,适用厚度范围为2-250mm ;对铜及铜合金、铝及铝合金,适用厚度范围为2-80mm;对钛及钛合金,适用厚度范围为2-50mm。3编制依据
本细则引用标准未注年号的,应使用最新版本。3.1 JB/T4730.1《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1部分:通用要求 3.2 JB/T4730.2《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第2部分:射线检测 3.3TSG R7001-2004《压力容器定期检验规则》 3.4《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 3.5其他有关规范、规程、标准
4检测质量控制和底片评级:检测技术等级根据有关规范、标准及设计图样的规定选择;检测质量控制和检测级别评定依照JB/T4730.2标准进行;合格级别应按照相应安全技术规范与标准确定;检测部位和比例,应符合有关规程、规范和本中心有关检验规范的要求。5检验前准备
5.1检验时机:按有关规范、规程、标准相应条款执行。
5.2现场条件:设备内气体分析合格,有关手续齐备方可入罐;脚手架搭设应牢固;保温层应拆除;工作表面应清理干净。根据射线防护要求设置安全警戒区域。5.3人员要求
5.3.1检测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该项目的无损检测资格,并从事与资格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5.3.2检测人员每年应检查一次身体.其未经矫正或经矫正的近(距)视力和远(距)视力不低于5.0(小数记录值为1.0)。
5.4设备要求:检测所用设备完好且校验或自校合格。5.5检测准备
5.5.1 检测人员应详细了解受检工件的制造、使用及历次检验情况。5.5.2检测部位:
5.5.2.1压力容器重点检查以下部位:丁字口、封头与筒体连接焊缝、错边量和棱角较大的焊缝、局部变形的焊缝、多次返修的焊缝、检验员有怀疑的部位等;
5.5.2.2压力管道重点检查以下部位:与压缩机、泵进出口连接焊缝,表面检测发现裂纹的焊缝,错边量、咬边和棱角严重超比的焊缝,支吊架损坏部位附近的焊缝,异种钢焊接的焊缝,硬度检验发现异常的焊缝,使用中发生泄露的部位附近的焊缝,多次返修的焊缝、检验员或使用单位有怀疑的部位等。
5.5.3 透照方式选择:外径≤100mm的管子对接焊缝采用双壁双影法,其它采用单壁透照或双壁单影透照,为提高成像质量,在可以实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选择单壁透照。环缝照像时,优先选择源在中心的周向曝光法。
5.5.4 一次透照长度的确定:可通过计算得出。
5.5.5 其他透照参数的确定:焦点一工件表面距离L1、管电压、曝光量等均应满足标准要求。
5.5.6 设备器材的选择:使用X射线照相,应采用T3型或更高类别的胶片;使用γ射线照相,应采用T2类或更高类别的胶片。增感屏采用铅屏,前后屏厚度应符合标准要求。5.5.7 射线检测的底片编号:底片编号的有序性是保证检测可追踪性的重要因素。在一般情况下,底片编号按以下规定执行;纵缝采用Z为代号;环缝采用H为代号。如: Z1-1 第一道纵缝的第一号片,H2-4 第二道环缝的第四号片。检测人员也可根据现场具体情况决定底片编号的方式,原则是简洁、明了、可追踪性强,并将编号方式在底片评定记录(或布片图)中注明。6检测现场透照
6.1划线、编号、布片图:在工件上按照规定的一次透照长度划线,注意内、外线段对齐;在工件上写明焊缝和底片编号;在布片图上注明各张片的位置。
6.2 像质计和铅字标记摆放:像质计和各种铅字标记的摆放应符合标准要求。铅字标记包括产品编号、底片编号、透照日期、中心标记、搭接标记(抽查时,称为有效区段透照标记。下同)。中心定位标记:一个箭头指向焊缝,另一箭头指向大号的方向;搭接标记:在双壁单影法和源在内且L大于R的单壁透照中放胶片侧,其余放射源侧。背散射“B”标记放在暗盒背面。
6.3 贴片:注意在焊缝长度方向上不要错位,在焊缝宽度方向上应保持焊缝、热影响区、各种铅字标记均能在底片上成像。
6.4 对机:焦距应准确,注意射源中心与胶片中心一致,射线束方向与工件表面垂直,特殊情况下,射线束可能与工件不垂直,此时应在工艺卡上注明。6.5 曝光:曝光前应检查X射线机是否规定按进行了训练,γ射线是否装配好、操作是否灵活、现场人员是否撤离。上述检查完成后开始曝光。
各曝光参数应准确控制。曝光时,检测人员应注意自身防护,γ射线探伤时,必须携剂量报警仪。
6.6 取片:取片时应小心,防止胶片受折受摔,曝光后的胶片应及时冲洗。6.7暗室处理
6.7.1暗室可利用现场条件布置,但应保证遮光性能良好,有足够的空间,必要的电源,充分的水源。
6.7.2 显、定影液应按胶片说明或公认的、成熟的配方配制。
6.7.3 处理胶片时,显、定液的温度应控制在说明书或公认的范围内,如不能保证时,应采用必要的加温或降温处理,或采用特殊处理手段,应注意时间、搅动等对冲洗效果的影响,保证底片的冲洗质量。
6.7.4 定影结束后,底片应得到充分水洗。7检验技术
按射线源,工件和胶片三者间的相互关系,透照方式可采用单壁透照的纵缝透照法,环缝周向中心曝光法和环缝外透法以及双壁透照的双壁单影法、双壁双影法。
只要实际可行应采用单壁透照技术,当单壁透照技术不可行时,方可采用双壁透照技术。7.1单壁透照(包括纵缝透照、环缝外透照和环缝周向透照等)。7.1.1 纵缝透照
纵缝单壁透照一般f≥2L3,当胶片长300mm时,一次透照长度L3=250-260mm。中薄板焦距一般用600mm,对于厚板用增大焦距来满足标准的要求。7.1.2 周向中心曝光
源置于圆筒形容器环焊缝的中心,一次曝光检测整条环焊缝,焦距F为D/2+2(mm),当胶片长300mm时,一次透照长度L3选用250-260mm。7.1.3环缝外透法
采用外透法透照环缝时,一次透照长度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CosD0.21T1.1D
Sin'RSinL1R
'
L3R1807.2双壁透照 7.2.1双壁单影透照
7.2.1.1能量的选择按JB/T4730.2中第4.2条的规定。
7.2.1.2在满足K值的条件下,为了使一次透照长度L3增大,应尽可能地缩短f(不得低于最小f)。
7.2.1.3一次透照长度L3应按以下公式计算:
CosD0.21T
1.1DSin'RSinL1R
''
L3R'
1807.2.2双壁双影透照
7.2.2.1 能量的选择按JB/T4730.2中第4.2条的规定。
7.2.2.2 像质计按透照厚度选用应符合JB/T4730.2中第4.7条的规定。
7.2.2.3 环焊缝采用双壁双影透照,射线束的方向应满足上下焊缝的影像在底片上呈椭圆形显示,影像的开口宽度在1倍焊缝宽度左右。只有当上下焊缝椭圆形显示有困难时,才可垂直透照。
7.3 管道的透照方法和最少透照次数
7.3.1外径D0≤100mm的钢管,当同时满足T(壁厚)≤8mm、g(焊缝宽度)≤D0/4,采用双壁双影法透照。
7.3.2 对需100%检测的焊缝:采用倾斜透照椭圆成像时,当T/ D0≤0.12时,相隔90透照2次。当T/ D0>0.12时,相隔120或60透照3次。采用垂直透照重叠成像时,一般相隔120或60透照3次。
7.3.3 由于结构原因不能进行多次透照时,在采取有效措施扩大缺陷检出范围,保证底片评定范围内黑度和灵敏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可采用椭圆成像或重叠成像方式透照一次。75.3.4 D>100mm时,采用双壁单影法,按照K值的要求计算一次透照长度和最少透照次数。оо
о
о
о8结果的判定与处理 8.1 评片人员
底片的评定由Ⅱ级以上人员进行。8.2 底片的质量
8.2.1 底片黑度(包括胶片本身的灰雾度)。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的黑度应在2.0-4.0之间。
8.2.2 每张底片应测定四点,即:中心标记处焊缝两侧母材的黑度和搭接标记处焊缝中心无缺陷处的黑度。
8.2.3底片上的像质计和识别系统齐全,位置准确,且不得掩盖受检焊缝的影像。8.2.4 底片上至少应识别丝号要满足JB/T4730.2中表
5、表
6、表7规定,其长度不少于10mm。
8.2.5 底片有效评定区域内不得有胶片处理不当或其它妨碍底片准确评定的伪像。8.3底片评定 8.3.1底片质量要求
在有效评定区域内,底片黑度值应满足有关标准的要求。像质计影像的位置正确,要求达到的应识别丝号影像清晰、长度足够;铅字标记齐全且不掩盖焊缝影像;在焊缝有效评定区域内,不应有妨碍缺陷评定的假像。
8.3.2当底片质量不能满足上述指标且妨碍底片评定时,不应对该底片进行评定。8.3.3对因受现场条件限制,其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的底片,缺陷评定结果仅作参考,但应在探伤报告中说明。
8.3.4焊缝质量评级按标准进行,评片人员应按照《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取得射线Ⅱ级以上资格。
8.3.5当检测工作无故中止时,检测人员应重新进行准备工作。
8.3.6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仪器、仪表有误,则应分析原因,确定是仪器、仪表有问题,则应更换仪器、仪表,重新进行检验和记录数据。
8.3.7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产品有一般质量问题时,可以依据规程、标准以及受检单位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如果产品有严重问题时,检测人员必须向质量技术负责人汇报后,进行处理。
8.3.8检测结束后,应出具检测报告。9记录与报告 9.1记录、报告格式 9.1.1记录格式见附件1射线检测记录。9.1.2报告格式见附件2射线检测报告。
9.2检测原始记录、评片记录应清晰完整,定位图准确,各项数据完整,缺陷位置、性质、大小、评定级别均应填写清楚。
9.3检测报告内容应符合标准要求,其编制、审核、批准按《检验报告控制程序》执行。9.4检测报告、评片记录、布片图,底片等应一起归档保存,按《档案管理规定》执行。10对本工艺不适用的特殊材料和特殊工件检测,应另行编写专用工艺并经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使用。
附件1:SDTJ/JLJ-WS-02-01射线检测记录 附件2:SDTJ/JLJ-WS-02-02射线检测报告
第三篇:电教器材设备管理制度
电教器材设备管理制度
1.电教人员要妥善保管好电教仪器设备,在学校的配合下,做好防盗、防潮、防火、防雷等防护措施。
2.仪器设备归放整齐,登记入册。对重要的设备应有专门的柜(箱)进行存放。
3.大件、重要设备,不得随意借出。
4.教学录像带、光盘、软盘等,只供备课用,不得借出他用。5.借出的物品,必须办好登记、签领手续,教师使用完毕后要及时归还,不得随意转借。
6.每学期结束前,教师必须归还所借电教物品。
7.电教人员负责设备的维修。教师应给予支持和配合,使用设备时尽可能给予爱护,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8.电教人员每学期要对所有电教仪器设备进行一次统计清点,学期末要对设备进行一次保养维护。
9.教师要按电化要求和操作规程使用电化设备,不得擅自使用未经批准的设备和资料。
10.电教管理人员要确保设备的安全,不可随意改动、拆卸零部件,要爱护设备,避免污损、等现象的发生。
11.电教人员应注意保护系统设置和信息资源的安全,不得擅自更改、删除系统设置和公用软件、数据。
12.每次使用前后,电教人员要仔细检查所有设备的完好状态,上课结束后应切断电源,关好门窗,作好安全工作。
13.教师在使用计算机中发现问题、故障应予以登记,并及时告知电教管理人员,以便尽快排和修理。
14.所有软、硬件,需严格登记入册,妥善保管,定期保养,避免非正常短缺、损坏、因为为事故造成的损失,要照价赔偿。
15.所有指导者设备均为学校公物,未经学校主管领导批准,不得外借。
第四篇:矿用设备器材管理制度
1、矿山企业井下用设备严禁采购和使用未取得“煤矿安全标志准用证书”的产品。
2、矿用器材设备采购到货后,必须按规定组织验收,填报验收报告,发现部件缺损或质量问题,要及时向生产厂家反馈信息及索赔。
3、各单位应结合本制度和本单位具体情况,建立健全矿用器材设备全过程的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完善管理台帐、领用、发放及消耗记录,定期编制相关报表。
4、购置的矿用器材及设备到货并经验收后,应及时进行安装调试、投入使用。暂时不使用的设备、零部件等必须入库妥善保管,定期维护保养,防止日晒、雨淋、锈蚀、损坏和丢失,并做好防火、防盗工作。
5、各矿必须加强对矿用器材设备的检查、维护和检修,确保矿用产品的完好状态及使用性能。
6、大型设备及关键采掘设备的安装调试必须在生产厂家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设备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随时作好各种原始记录及各种技术参数,并注明是否符合安装标准。需要进行质量认证的设备,必须及时收集并填报各类质量保证资料。
7、所有设备都必须按照设备操作(使用)维护规程和完好标准进行使用与维护。设备的管理必须坚决贯彻使用维护相结合的原则,做到设备谁使用、谁维护。
8、凡本矿山企业未使用过的新型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由主管技术人员详细研究设备使用说明书及技术资料,制定出操作(使用)维护规程,组织操作工人、维修工学习熟悉后,才能交付使用。在使用初期,主管技术人员,应经常检查其运行情况,及时向设备管理部门反馈信息。
9、所有设备必须建立健全设备包机制、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设备运行、维修、保养制度;设备定期检修制、交接班制等各项管理制度,并严格按制度执行。
10、建立设备定期查验、检测、维护、保养和检修制度,保证设备完好;杜绝电气设备失爆,严禁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机电设备,完善供电系统和规章制度,严格按规定实行双回路供电,定期检修供电线路,设备,保证矿井用电安全。
11、要严格执行日常保养(维护)和定期保养(维修)制度,防止和杜绝跑、冒、滴、漏现象,确保设备经常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可靠运行。
12、矿用大型设备的大修,必须委托具有设备检修许可证或相关资质的企业承担检修任务。
13、各矿要认真组织好矿用器材设备维修用备品、配件的生产和供应,并认真做好备品配件保管和质量控制,建立健全备品配件的质量验收制度,严禁使用质量低劣的配件进
第五篇:医院网络器材设备管理制度
医院网络器材设备管理制度
1.设备须指定的人进行核查登记。配臵设备都指定专人负责,贴上使用 标签。
2.新入设备合同一式三份,一份交器材部门,一份交财务部门,一份信息中心留存。
3.新入设备按其种类、型号、生产厂家和保修期等相关项目逐项进行登记。
4.设备由其它科室请领或借用时,要进行登记,并由当事人签字。
5.要定期对所保管设备及登记项目进行核查与整理。
6.要定期对网络及器材设备进行巡检维护。
7.安全存放设备,库房要防潮、防水、放火和防盗。
8.发现问题及时报告上级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