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访工作中的典型事迹
家访工作中的典型事迹
仍是 那 条 小 路 xxxx中心校 xxx 年10 月25日 2013家访工作中的典型事迹
仍 是 那 条 小 路
xxxxx中心校 xxx
已想不起去过他家几次了,只记得他的家,经过几条街道,在那条小路的尽头。
去年,由于工作的需要,在开学的一个星期后,我由教二年级语文、数学兼班主任改为带五年级语文、数学兼班主任。第一节课上,就是他,长得高高壮壮,一脸霸气,站在我的面前,挑衅的眼光常常刺痛我的自尊。两个星期过去了,任凭我如何动之以情地感化,他依然我行我素:骂人打架是家常便饭,迟到逃学日益频繁,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家的电话已记不清多少次拨过,但电话那头不是没人接,就是草草几句“这小子你帮我好好教训”之类的敷衍了事。本学期伊始,我怀着沉重同时又夹杂着希望的复杂心情踏上了前往他家的路……
那天,天气有点阴。问了几个人,穿过一条幽长的小路,来到他家。我敲了敲门,没动静,难道没人?我又侧耳听,分明有那打牌搓麻将的叫喝声此起彼伏。我不甘心,使劲猛敲了几下,门终于开了,探出一张黑黑的中年妇女的脸,写着问号,我有点无措:“您好,我是刘涛的班主任,能和你谈谈刘涛的事吗?”“原来是老师,进来进来,小涛,快出来,老师来了!”虽然这位是他母亲,见她挺热情的,我心里顿时燃起了希望。随她进了屋,我隔着门看见刘涛趴在炕上看电视,见我来了躲着不出来。而里屋竟是一桌人正尽兴地玩着麻将。电视声夹杂着麻将声,令我头晕心烦。我理了理头绪,和小涛的母亲谈起了他儿子。当我说到小涛最近在校表现时,他母亲竟然显得那么无所谓和漠然,“这孩子脾气犟,像我。他不是块读书的料?和他爸一个样,小时候读书都读不出来。不过将来跟我们搞鱼是内行的。”听了刘涛母亲的这番话,我心里头像被什么堵住一样,一时竟语塞了。见我沉默,他母亲也显得挺无奈。这时,里屋传来不耐烦的叫喊声:“快点,人家都等急了!”“就来,就来!”尽管她没起身,但我看得出她没耐性敷衍我了。我站起身,告别了刘涛的母亲。
随后的日子,他依然那么顽劣不堪,周边同学的告状声不绝于耳。但相处一个多月来,我发现他其实是个思维极其敏捷的孩子,是块读书的好料子,只可惜我还没开垦出一块适合他生长的沃土,我心痛又自责。回想起第一次家访的情景,我又感觉揪心的无奈,仿佛自己是一列行驶在荒漠中的列车,孤独无助。“就这样放弃吗?”“不!”内心一股强烈的责任感让我摇摆的心变得坚定起来--—我应该对他负责,因为他是我的学生!
于是我一头扎进了教育教学著作里,追寻着伟人的足迹。苏姆林斯基和赞可夫等教育大师的话给了我许多的灵感和触动,反思着我的教育,真是干疮百孔,对于刘涛,我以前一直是在用放大镜罗列他的缺点,而从未寻找过他的优点,输入他父母耳朵里的也全是反面的信息,刘涛的爸妈从我的那些电话与家访中,没有看到刘涛的进步与闪光之处,他们能不丧失信心吗?想到此,我豁然开朗了,于是我开始和孩子一起挖掘他的闪光点。可喜的是,他真的进步了。
那天晚上,我欣喜地拨通了刘涛家中的电话。“您好,我是小涛的班主任,您现在有空吗?小涛最近进步特别大,我想和您聊聊。”电话那头传来了小涛妈妈的声音,“最近他倒是乖了点?”声音里有点意外,有的惊喜。接着,我把刘涛在校的表现例如:按时上课,不迟到等等向她一一作了汇报。“那就谢谢老师了!”第一次听到刘涛的妈妈说出的“谢谢”两字,我心里顿时涨涌起了一股信心和力量。于是我又立即和她约好见面谈谈。
第二天傍晚,我带好刘涛的作业本,让刘涛陪同着,又一次踏上了去他家的路。我和他一前一后走在那条乡村小路上。小涛虽沉默不语,但我感觉他对我少了当初的敌意,正想着,门开了,到了。“老师,快进来坐!”小涛的妈妈见了我,热情的迎上来,我心里有点暖。我让小涛坐在我身边,”小涛最近表现真是挺不错,越来越像个真正的小男子汉!“大家都笑了。我真诚地把自己一个多月里观察到的小涛的进步及优点聊给他俩听,我又列举了他在学校里多次受表扬的例子,不断地给他们输送这样一种信息:小涛是有希望的,有潜力的孩子!接着,我又拿出小涛前后截然不同的作业本给他俩看,顿时掩饰不住的惊喜开始在他爸妈脸上蔓延,等我起身告别时,小涛的爸爸已舒展了笑脸。
这以后,小涛虽然仍会打架骂人,顶撞老师,但至少他回家要做作业了,课堂上也会有他高举的手了。每次他一有进步,我就打电话向他父母汇报。尽管小涛进步得很艰难,但我依然不屈不挠耐心期待着”春风化雨“。终于,期中考试,他破天荒语文数学都得了优秀。我拿着试卷,满心欢喜,激动地拨通了他家的电话,再次踏上去他家的路。
到他家门口,我意外地发现门已打开。小涛的一家正围在桌边,见我来了,他们全都起身热情地招呼。我开门见山,把小涛取得的好成绩向他们汇报了,也许是第一次见儿子考得这么好,小涛的爸妈连声说:”谢谢,谢谢老师多次登门家访,我家门前的小路都被您踏低了。"此刻,从他们的那感激声中,我感觉到小涛爸妈已被我的诚心所打动。我又不失时机地和他们谈了家庭环境的重要性,他们听了连连点头。
走出他家,已是中午时分,我迎着轻松的步子走在那乡村狭长的小路上,感到十分惬意。初冬的中午暖洋洋的,此刻的我真想放声高唱。
2013年10月25日
第二篇:家访典型事迹案例
“走进家庭、携手育人”
——韩庄小学家访典型事迹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学生必然存在差异,每个个体都有自身特点,我们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发现特点。家访中,必然会遇到不同类型的学生,不同文化程度家长,面对不同的学生和家长,我们教师一定要事先想好沟通方式,给不同学生提供不同的教育方式。针对不同学生性格、能力、智力差异,采取不同措施、途径方式教育。家访是促进教育发展的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每个班级都有形形色色的学生,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天赋。家访一定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要学会因材施教。我校家访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关注“学困生”。
五年级李斌成是班里有名的淘气鬼,作业经常不按时完成,上课不认真听讲,下课疯闹。开学初接触他,便发现他很贪玩。为此,我们与家长电话沟通了几次,孩子起色不大。于是到他家,家长对老师的到来很是意外,对老师进行了热情的招待。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孩子的家长并不是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家里常常人来人往,孩子无法静心写字,静心思考。如果有一两个熟人走过来,就会直接对孩子说:“你还做什么作业,爸爸妈妈都在玩,让你写作业,把作业
本扔掉。”试想想,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怎么能优秀。
本次家访,我们与家长交流了一些家庭教育理念。我要求家长能够给孩子创设一个安静的学习氛围。不要给孩子灌输学习无用论,家长要做孩子的表率。平时要抓住孩子的点滴进步,表扬他。
家访后,家长也能认识到自己平时教育的不足之处,也能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经过此次家访后,虽然鲍鸿达同学改进不是很明显,但是他能感觉到老师对他的关爱,写作业能比以前认真,做清洁也比以前积极。我也会抓住一切机会,及时表扬他,给他表现机会。
二、亲近“中等生”
初次接触四年级李建国同学,便发现他的字写得特别糟糕,不喜欢看书,写话常常只有一句话。于是,我带着班里写字较好同学的作业,文笔较好学生的写话作业,来到了黄瑶家中。孩子的妈妈对老师的到来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当与家长交谈时,我特别强调了孩子的写字。家长也认识到瑶瑶的字写得不工整,要求老师提供相关方法辅导孩子写字。我强调,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没一个字的写法,不要认为只是写字,可以不用听老师讲解。另外,在家给孩子准备一本合适的字帖,要求他每天临帖练字。
此次沟通后,家长也充分认识到自己平时教育孩子的不足之处。很是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经过此次家访后,我发现黄瑶听讲比以前认真多了,拼写作业也一次比一次优秀,“手写圣贤书”也坚持认真完成,进步显著。
三、走进“调皮”学生的内心
我校六年级学生杨鹏辉,学习习惯很差,上课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性格粗野,愿意和同学动拳头。我校多次和家长沟通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产生了逆反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学校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这个“调皮学生”的闪光点。他喜欢劳动,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有利于转化方面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安排有关教师进行了家访,刚跨进他家门,他妈妈预料孩子又出事了,脸阴沉沉的问“老师,我孩子在学校里又怎么啦?”我赶快解释:“请不要误会,老师是要到每个学生家里去家访。”气氛缓和了。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高兴,学生也非常感激,时机成熟,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学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期末考试。第二天早晨我在校门口碰到了这位同学,见到我后说老师早上好!以前见到我可是溜走的啊!在上课时我总是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他回答,作业经常面改,孩子也渐渐地找回了自信,在期末考试中虽然语文只考了35分,但对于他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家访工作常“报喜”,可以为学困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我
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学困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
我们通过一次次座谈会,一次次家访,反复抓,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我还要扎实的做好这项工作逐步推进家访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并形成长效机制,防止走形式、走过场和“一阵风”,使更多的孩子走在家访活动中受益。
第三篇:家访典型事迹案例
“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典型案例
靖边县第六小学---李志强
自从走上工作岗位,我担任班主任工作,已整整十个年头。这十个年的风风雨雨,让我感受到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和甘甜。这些年的不断探索,更让我深深地认识到:“走进家庭、携手育人、阳光教育、均衡发展”是家访永恒主题。学校、家庭、社会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共同责任主体,走进家庭开展家访是沟通三者的桥梁纽带,教师、家长和社会携手育人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开展家访活动是促进学校教育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提高育人水平的要求,也是教育系统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活动的有效载体。通过开展家访活动,增进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了解、理解、信任和情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家访工作也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
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家访工作常“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我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学困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
我班有一个男同学,学习习惯很差,上课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性格粗野,愿意和同学动拳头。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产生了逆反心理。针对这一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这个“学困生”的闪光点。他喜欢劳动,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有利于转化方面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进行了家访,刚跨进他家门,他妈妈预料孩子又出事了,脸阴沉沉的问“老师,我孩子在学校里又怎么啦?”我赶快解释:“请不要误会,老师是要到每个学生家里去家访。”气氛缓和了。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高兴,学生也非常感激,时机成熟,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学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期末考试。第二天早晨我在校门口碰到了这位同学,见到我后说老师早上好!以前见到我可是溜走的啊!在上课时我总是把最简单的问题留给他回答,作业经常面改,孩子也渐渐地找回了自信,在期末考试中虽然数学只考了35分,但对于他来说,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今年三月份我不幸脚骨折了,在做完手术的第三天他来到了我的病房,双手捧着一张卡片,上面写着“老师祝你早日康复”,我很感动!他和我交流了这段时间班里和他自己的一些情况,最后说老师您好好养病,我们一定听老师的话,好好表现,等您回来上课!多么懂事的孩子啊!
这些年来,我接触的“学困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我通过一次次家访,反复抓,抓反复。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
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我还要扎实的做好这项工作逐步推进家访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并形成长效机制,防止走形式、走过场和“一阵风”,使更多的孩子走在家访活动中受益。
2014年6月16日
第四篇:杜固中学家访典型事迹
家访教师:刘宝钢
家访日记:学生 刘开星
1、学生信息:经常欺负小同学,学习态度差。
2、家访目的:了解父母对她的教育方法,改进学习习惯,增强学习兴趣和信心。让学生尽快的融入初三学习生活,发挥自己的潜力,取得好的成绩。
家访时间:2015年5月15日
家访情况:这个学生,家访之前我已经有过一次面对面的交流。刚开学时,因为孩子上课总坐不住,也坐不正。我每次上课几乎都要提醒好几次,而且每次都是慢慢走到她身边,或敲一敲她的背,或敲一敲她的桌子。这样做效果还不错,可是没过几天,这着居然不顶用了。我知道如果孩子不意识到坐不住的危害的话,光有老师的督促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机会找到她,与她谈了关于坐姿的问题以及她需要改正的一些缺点,谈话时间不长,但他当时的态度却出乎我的意料:他认真听了我的谈话后,他说老师我会改的,请您相信我。说完将头深深的埋下了,当时的我几乎是呆住了。几秒钟后,我说:我相信你,我一直都相信你。我们的谈话在一分钟的沉默后结束了他回了教室。
之后的几天里,我上课几乎再没有提醒过他,我就在心里琢磨了,这孩子难道真的改过了?能不能就着这个机会鼓励鼓励他,调动一下他的学习积极性呢?带着期待我走进了他的家门。那天是周日,我去的有些早,他妈妈正在做早饭。一听说我的来意,立刻将我拉进屋,让我坐下,然后有连忙叫起还在睡觉的孩子。孩子见了我,又是惊喜又是紧张。我一见这情形,我说:“安琪,你放心,老师不是来告状的。”这时的她,脸上露出了一丝微笑。她妈妈听我这么一说,她倒有些急了说:“老师,这么早不知您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没有?该不是她犯错了吧?”我让她们都坐下。我说:“孩子这段时间进步可大了。”接着我一五一十地将孩子在校的好表现说了一遍。可以想象她妈妈心里一定美滋滋,因为整个谈话过程她就给我斟了五杯茶。
谈话终于告一段落,问了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孩子说,这段时间他挺高兴的,因为他真的感受到了进步的滋味。
看着孩子快乐的笑容,妈妈说:“老师,今天孩子能说出这番话,还真要感谢您了。”我说:“怎么就感谢我了。”他妈妈说:“不知您还记不记得开学那会在班上说的那番话。”我想了想没有做声。他妈妈接着说:“这孩子,开学第一个星期回来就有变化,我没敢问,可是到了晚上,他倒耐不住了,主动找我说,妈妈,我们这个班主任可好了:她不像 从前的 老师那样,一进班就给我们定规则,提要求,讲道理,而是给我们讲了很多生动的故事,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传说,有的是她的亲身经历,那节课虽然讲的都是故事,可是我们却比平常的收获都要大,因为每一个故事我们都听的特别认真。您说您相信您的学生都是听话懂事的,不管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都会心疼自己的老师,这让那些平常不太尊敬老师的学生一下子都紧张起来了,明白了,做学生就是应该尊敬老师,尊敬父母。她常常还会不动声色地提醒我,让我坐端正了听课。”„„
之后的谈话,大都是对我的感激了。其实我这次去家访的目的主要是想通过汇报孩子近期的进步来激励他一下,就在妈妈高兴的时候,我想开口给孩子提提要求,可还没有等我开口,孩子倒先说了,他说:“老师,我知道您今天来了目的,您是想让我加强数学的学习,争取让成绩有较大进步。”我一听,就问他:“你怎么知道的呀?”他说:“在班上您不常常鼓励我们要有信心将薄弱科目赶
上来吗?”听孩子这么一说,我还说什么呢,什么也不必说了。只有不住的点头了„„
孩子后来的学习状态可想而知,更可贵的是他学会了学习,学会了自信。
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我收效很大,至少孩子们知道了,老师和家长对他们都是有期望的,都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努力,去发挥。
有人认为家访不应该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这一点我很赞同,因为这样的话,更有利于对后进生的转化。可我又有一点想法,那就是:我们从来都没有想要存心的去告状,而是想通过孩子在校情况的真正反映,让家长能更好地配合老师教育孩子而已,所以我说,我们对家长说真话不能说是“告状”。美国心理学家查丝雷尔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它就无法成长开花。”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所以,我家访的原则是:一定舍得给学生机会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方式。十几年来,我尽管在这一方面一直都在努力探索,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让更多的孩子拥有机会。
第五篇:家访典型材料
关于家访六年级(1)班杨仕龙同学的典型材料
杨仕龙,男,苗族,坪上小学六年级(1)班学生,该生成绩一般,在校表现不错,乐于助人,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但学习不够自觉,不努力,时有不完成作业现象。
一、家访原因
本学期开学以来,该生请过三次病假:有两次是家长打电话请假,有一次是老师询问未到校原因,家长说生病。无故旷课二次:第一次旷课一天,第二次是在生病好了之后,仍然不来校上课,也不请假,旷课时间长达十天之久。在这十天之中,老师天天打电话询问情况,家长总是说,孩子说他不想读了,我在电话商业跟家长说了好多道理,希望家长能劝孩子继续上学,毕竟《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义务教育;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无正当理由未依照本法规定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你们不能知法犯法。家长也答应劝其孩子继续读书。可是第二天,仍然未见杨仕龙踪影。我就把情况向学校领导反映,领导让我亲自去他家一趟,了解一下孩子和家长的真是想法。
二、家访过程
2014年5月5号,我和杨永龙老师来到蜂子岩杨仕龙家,他父母出去做工了,只有他哥哥嫂嫂在家,说明来以后,他哥哥表示,每天都劝他尽快返校读书,可他始终不愿意。我亲自问杨仕龙,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你现在不读书,很简单,你只需要在辍学学生调查表上签个字就行。说着我便拿出我事先准备的辍学学生调查表,并且告诉他哥嫂,我们将把这个表送交村委,村委还会送交镇里面,到那个时候,所以惠农政策你家就不能再享受,这些都是小事,关键是杨仕龙你自己毁了自己的前程。说着我又看了看杨仕龙。并问他:“你愿意这样吗?”杨仕龙默不作声,他哥嫂赶快劝他说,你还是要去读书,老师都到家来了,你不能辜
负老师的一片好心。杨老师在旁边补充道:是啊,现在国家政策这么好,你们读书不交书本费,还有营养餐享受,这些都是对你们好啊,你要懂得珍惜,好好读书,将来不说对国家有多大贡献,至少你要对得起自己。你要好好想一想,我们劝你读书是为了谁。
三、家访结果
后来,经过他哥嫂和我们的不断劝说,他终于想明白了并答应我们明天到校上课。5月6日,该生重返校园,继续接受教育。
四、家访后的反思
经过这次家访,我明白了现在的学生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国家政策这么好,读书不交书本费,还有营养餐享受,住校生有铺盖,不需交生活费,一日三餐,餐餐有肉,这些优惠好处他们认为理所当然,居然还有不愿意读书的人,真是悲哀。但是转念一想,学生毕竟是学生,思想上有时出现一定偏差很正常,这个时候,就需要为师者认真为其分析愿因,帮助解决思想上的错误认识,及时为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这样,才能确保我们的控挫保学工作,才能让每一个适龄儿童都都进入校园接受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