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风水沟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汇报材料
风水沟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汇报材料
2013年,风水沟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区文体广电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践行先进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在文化、体育、旅游、广播电视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现将完成情况汇报如下:
一、文化旅游工作
年内在大北海村、兴隆坡村、湛家窝铺村结合三八妇女节、七一等节日分别开展了百人拔河、红歌演唱等活动,参加人数达到近千人。新建湛家窝铺、下坎子草原书屋两个,配备了专职人员进行管理。村里投资3万元对房屋进行了装修,购置了桌椅、书橱。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了电脑、摄像机、投影仪、乒乓球桌等,已投入使用。结合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积极开发采摘生态游等项目,扶持木兰山庄做大做强,拓展服务渠道,推进旅游产业发展。
二、广播电视工作
一是积极向区广电中心提供素材,在大北海村录制了“我们的舞台”专题节目,并在赤峰电视台“旗县之窗”播出。二是自筹资金二十余万元铺设光缆10公里,对湛家窝铺村有线电视网进行了整体改造,使风水沟镇七个村全部看上了区里节目,聘用专业人员5人,负责全镇有线电视日常维护工作,保证了我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和网络的正常运行。三是积极协助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在各村放映电影88场,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
三、文化市场工作
积极学习文化市场方面的法律法规,年内在集贸市场及各村文化经营户中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每季度对文化市场经营户进行一次走访、摸底。及时掌握经营变动情况,积极完成了文化执法大队交办的各项工作。
四、体育工作
镇里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体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镇体育工作的开展。在春节期间组织了秧歌会演,七一组织开展了庆祝建党九十周年镇直机关乒乓球赛一次,八月份组织开展了各村参加的篮球赛一次。各村也都开展了形式不同的体育活动。如大北海村的拔河、健身操,湛家窝铺村的乒乓球比赛等。积极与平煤公司风水沟矿、老公营子矿进行了联谊,共同组织了职工台球、乒乓球友谊赛。
五、活动中心建设情况
自2010年开始,镇党委政府加强农民活动中心建设工作,积极协调区相关部门利用撤校并点后各村闲置的村小学,改造为农民活动中心。目前全镇七个村已有六个村完成了建设,共投入了资金150万元,对房舍全部进行了装修,场地硬化,购置了健身器材、桌椅、电脑、音响、点歌台等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各村活动中心均能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尤其是大北海村活动中心自成立以来,举办了包括对调大赛、农民文化活动艺术节、卡拉OK演唱赛等11次大型活动。其中农民文化活动艺术节已经举办了两届,内容包括150人参加的拔河比赛和以法律知识、党的惠农政策、本村发展规划为主要内容的有 奖竞答活动。还有最受村民欢迎的广场舞,每天跳广场舞的人数平均在70人左右,年龄最大的76岁,大家已经掌握了54首曲子,而这个数字还以每周学会一首的速度更新着。目前正在积极筹办元旦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农民聚在一起打麻将的少了,一起唱歌扭秧歌跳广场舞的场景多了。农民的业余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精神文化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
总之,在区文体广电局的大力支持下,我镇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农民业余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和不足。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致使经济条件差的村没有健身器材、音响等。个别村干部思想落后,看不到文化体育建设对经济建设的促进性,不重视文化体育建设,导致活动开展少、档次低。
2012年,我镇将借十七届六中全会出台“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有利契机,继续以农民活动中心建设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继续完善活动中心配套设施,使其发挥更大功能。
2、做好网络管理,维护工作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3、开展大型体育活动三次以上。
4、认真完成区广电局交办的各项工作。
风水沟镇文体广电服务中心 2011年12月20日
第二篇:XX镇文体服务中心总结
XX镇文体服务中心
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今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立足于文体服务中心的工作职责,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推进“文化低保”工程。按照《XX市开展实施“文化低保”工程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活动方案》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目标,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分别确定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村、XX社区、XX村作为我镇创建实施“文化低保”,创建村级思想文化室和便民读书室,按标准完善软硬件设施。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在农民工、残疾人、五保户、特困户和计生“二女户”中确定120名文化低保人员,发动社会捐资2万多元,为每个文化低保人员征订一份报纸,积极引导他们参加各项文体活动。镇社会保障事务所把文化低保对象作为今年我镇农民工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的重点人员加以技能培训,确保他们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二、加大对娱乐场所的安全检查力度。联合镇安办、派出所、工商分局等职能部门,定期不定期对全镇的娱乐场所进行拉网式的检查,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发给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对于不符合安全要求的,坚决给予强制关闭。
三、加大村级“农家书屋” 建设,丰富群众生活,今年新建 “农家书屋”的XX村、XX村和改建的XX村、XX村顺利通过验收市级验收,得到上级好评,其中XX村被评为优秀村级“农家书屋”。
四、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组织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竞丰村、XX村在春节期间举办农民运动会,丰富了节日期间群众的生活;精心组织参加XX市第X届运动会,经过运动员的拼搏奋斗,获得金牌3枚、银牌5枚、铜牌3枚,金牌数和总分全市第七名。
五、举办系列文娱活动。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娱活动,活跃农民群众的文娱生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六、清理整顿学校周边环境。联合镇派出所、工商分局等职能部门,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机厅等娱乐场所进行清理整顿,对于无证经营及违反有关规定的娱乐场所给予取缔、关闭,进一步净化了学校的周边环境,为广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2010年工作计划:
一、深入开展农村文体活动,活跃农村群众的生活,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
二、健全文化市场监管制度,深入持久地开展“扫黄打非”和整顿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活动,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
三、继续加大村级“农家书屋”建设;
四、继续推进“文化低保”工程,维护人民群众文化权益;
五、在元旦、春节期间开展系列文体活动。
第三篇:文体广电工作汇报材料
灵台县文体广电工作汇报
灵台县文体广电局(2010年12月 日)
下面,我就文体广电工作做以汇报,不妥之处,请领导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灵台县文体广电局是今年机构改革后,原县文化体育局、县广播电影电视局合并组建的,加挂灵台县旅游局牌子,主管全县文体广电旅游工作。下属单位有县广播电视台、县博物馆、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县文化馆、县图书馆、县体育中心、县广播电视网络中心、县秦剧团、县电影公司共9个单位。
全系统县城内现有职工181人,其中正式职工149人,临时聘用人员32人(博物馆13人、秦剧团15人、图书馆2人、文化市场稽查大队1人、局机关1人);科级领导干部34人。设局长1人、副局长6人(5人兼职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均为党组成员;设总支书记1人、副书记1人;主任科员4人。
县图书馆有馆藏图书近6万册;县博物馆有馆藏文物7269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是全省文物大县;县广播电视台开办了《灵台新闻》、《百姓天地》、《大戏台》、《灵台文物》等10个自办栏目,每天播出时间达8小时。广播综合覆盖率为99.29%,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7.78%。有线电视开通13个乡镇,主要集中在镇区及毗邻村社,全县共有6万余人可收看34套电视节目。全县有线电视用户7140户,展演二等奖;戏剧《天之娇女》获平凉新创剧目调演特等奖;歌伴舞《红色记忆》荣获“甘肃省2009爱国歌曲大家唱社区文明成果展演”三等奖 ;秦腔历史剧《皇甫谧》获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奖、优秀组织奖,同时,该剧还获甘肃省纪念改革开放60周年新创剧目调演剧目二等奖以及19个单项奖。尤其是去今两年投资120万元,精心创作排演的大型秦腔历史剧《皇甫谧》,在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和晋京成功演出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在甘肃日报、青海日报、平凉日报和有关网站媒体进行了突出报道,为我县戏曲工作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崭新一页。从今年10月份起,该剧在全省14个地州市和86个县区开始巡回演出,目前此项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三是精心策划,社会联动,文化活动绽放异彩。2007年以来连续举办了“灵台风情”、“灵台风韵”、“盛世欢歌”广场文化周活动和迎国庆“荆山之秋”系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了民俗、音乐、舞蹈、戏曲、综艺、秦腔等各个门类的专场演出,“文化周”已成为全县人民的文化大餐。积极开展“千台大戏送农村”、“三下乡”活动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工程,组织乡村秧歌社火调演、农民运动会、秦腔自乐班演唱会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组团参加省市文艺演出及比赛,极大地丰富了全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加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和创建和谐社会注入了生机与活力。同时,今年还成功举办了灵台煤炭资源勘探告捷庆祝大会、“神奇崆峒,养生平凉”旅游推介等文艺演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全县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四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舆论宣传引导有力。坚持“精办新闻、提高质量、发挥优势、多出精品”的原则和“把握大局、扩大服务”的指导思想,突出“新”、“快”、“广闻博采、寓教于乐、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特色,开办和制作播出了一系列思想性强、内容实在、形式多样、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出中获得巨大成功;多方申报,使皇甫谧历史文化被载入中学《中国历史》、《语文》等全国通用教科书。灵台县皇甫谧针灸术被省文化厅列入甘肃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功注册了皇甫谧商标,涉及37个相关行业390多个类别。
六是查防并举,夯实基础,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我县文化积淀丰富,出土文物种类繁多,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全县共保护收藏出土文物上万件,国家、省、市调展及收藏约3000件,县博物馆收藏7000多件,其中县博物馆藏国家一级文物44件,二级文物441件,三级文物1166件。灵台灯盏头戏、皇甫谧针灸术被列为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白事唢呐曲牌、木偶戏等13个项目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泥塑、麦秆画等95个项目列入县级保护名录。
七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目前,全县有民营文化经营单位160多家,从业人员540多人。2007年成立了县文化市场稽查大队,依法对文化经营场所进行监管。2009年县上成立了文化产业发展协会,加强了行业自律,促进了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开发馆藏西周青铜器文物仿制品5种8类3400多件(套)、印制《灵台碑林墨迹》2000套。
三、“十二五”期间文体广电事业发展思路
今后五年,全县文体广电工作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进一步繁荣全县文体广电事业为目标,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繁荣文艺创作,传承开发文化遗产,规范广播影视和文化市场管理,拓宽文化产业开发路子,稳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文体广电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不断增强我县文化软实力和文化竞争力,努力满足城乡干
县文体广电事业繁荣发展。
(一)切实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1.实施灵台文化体育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其中:国投12000万元,县级自筹3000万元),建设占地150亩,可容纳5000人的文化体育中心一处。内设体育中心、皇甫书院,整合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文艺戏曲排演厅、民俗文化陈列馆。项目建成后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文艺戏曲表演、书画创作展览、图书借阅阅览以及举办或承办各类体育竞赛、体育活动为主,亦可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和群众文艺活动。
2.实施省、市、县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项目投资480万元,争取省市投资350万元、县级自筹130万元。建设内容为:在胡家塬转播台增设u波段1kw发射机和300w调频发射机各3台,转播省
一、市台、县台电视节目及调频广播;在县域西部朝那镇实施无线覆盖工程,增建朝那发射台,设立50米自立铁塔,新建5间机房,购置部分设备,重点解决电视信号无法覆盖西部朝那、龙门、梁原、上良、星火五乡镇的问题,实现中
一、省
一、市台、县台电视节目以及中央一套、省一套广播、市广播节目全覆盖。
3.完成40个高标准农家书屋建设工作。在全县已建成农家书屋中,根据农家书屋房舍、基本设备情况、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借阅运行情况,建成40个高标准农家书屋。每个书屋图书1500册以上、品种500种以上、电子音像制品100种(张)以上,有面积20平方以上的图书室、可供10人以上共同阅览的桌椅,配备专职管理人员1人,文献资料排架管理规范,安防设施齐全,书屋管理运行正常。
4.完成广电网、互联网和电信网三网融合的体制改革工作。继续扩大乡镇街道有线电视网络,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000户。
优势资源的主题歌曲,并通过各类活动传唱,从而进一步提升灵台的知名度。
2.做好秦腔历史剧《皇甫谧》精品创作工作。年内,投资200万元,聘请国家级编剧、导演、作曲、舞美对《皇甫谧》进一步进行打造、提升,争取使该剧进入国家“五个一”工程。同时,精心准备,继续开展新编大型秦腔历史剧《皇甫谧》剧赴14个地州市及86个县区巡演活动,不断扩大皇甫谧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3.鼓励和支持县内文艺工作者运用多种文艺形式和艺术手段全方位展现灵台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形成品牌文艺成果的规模优势和整体效应。新排剧目2本,折子戏7折,小戏、小品2个;在省、市刊物发表书画作品10幅以上。
4.年内新增纸质图书5000册,电子图书2万册。5.加大皇甫谧文化开发力度。年内,积极筹措资金,争取《皇甫谧》电视剧开机拍摄;出版法文、日文、德文等8种版本的《皇甫谧遗著集》;考察研究皇甫谧生平游历、事迹以及后世沿革,编写出版《皇甫谧正传》。
(四)精心开展群文群体活动
1.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和“千台大戏送农村”活动,依托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指导乡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抓好健身辅导和培训工作,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完成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30名,积极选派人员参加省市一、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
3.抓好重大节庆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精心筹备,组织开展庆祝建党90周年系列文化活动;继续举办广场“文化周”活动,丰富城区居民文化生活;在元旦、春节、国庆等节日期间,组织开展各类文艺演出、书画展览活动,努力营造欢乐祥和的
才队伍建设和文化帮扶工作;全力开展文化普查工作,对全县各类文化协会、文化组织、文化能人、古今文化艺术作品等进行全面普查清理,建立台帐,做好保护开发工作;发挥文广系统现有人才及阵地资源,开展干部、职工、居民培训和学生假期音乐、舞蹈、美术等培训;完善机关工作体制、创新机制,创建学习型、效率型、务实型、创新型和谐单位;全面加强党建、综治、信访、安全及工、青、妇等工作;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类知识竞赛、在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进一步提升全系统干部职工理论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创文体广电工作新局面。
(八)先进典型抓建
1.实施灵台文化体育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其中:国投12000万元,县级自筹3000万元),建设占地150亩,可容纳5000人的文化体育中心一处。内设体育中心、皇甫书院,整合图书馆、文化馆、群艺馆、文艺戏曲排演厅、民俗文化陈列馆。项目建成后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文艺戏曲表演、书画创作展览、图书借阅阅览以及举办或承办各类体育竞赛、体育活动为主,亦可举办大型文化活动和群众文艺活动。
2.省、市、县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投资480万元,争取省市投资350万元、县级自筹130万元。建设内容为:在胡家塬转播台增设u波段1kw发射机和300w调频发射机各3台,转播省
一、市台、县台电视节目及调频广播;在县域西部朝那镇实施无线覆盖工程,增建朝那发射台,设立50米自立铁塔,新建5间机房,购置部分设备,重点解决电视信号无法覆盖西部朝那、龙门、梁原、上良、星火五乡镇的问题,实现中
一、省
一、市台、县台电视节目以及中央一套、省一套广播、市广播节目全覆盖。
3.谱写反映灵台特色文化和丰富资源的主题歌曲。年内,聘请著名作曲家、作词家,谱写一首反映商周文化、皇甫谧文
第四篇:镇文体广电中心两项活动典型材料
深入开展“两项活动” 倾情服务人民群众
XXX镇文体广电中心开展“两项活动”典型材料
在开展“两项活动”中,XXX镇文体广电中心本着“为群众服务,为农村服务,为发展助力”的宗旨,围绕“转作风、强纪律、提素质、促发展”这个主题,以强化自身建设,发挥表率作用为着力点,真抓实干,锐意进取,进一步严肃机关工作纪律,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机关效能,取得了明显成效。
工作中,文体广电中心始终把机关纪律作风建设放在首位,成立了由中心主任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本单位的“两项活动”实施方案,围绕镇委下发的必学书目,制定了学习计划,建立健全了机关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各类档案建设。
中心十分重视干部职工的学习教育,狠抓学习教育不放松,在完成必学书目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先后到市文体广电局、扎兰屯电视台、扎兰屯人民广播电台分批跟班学习,分期分批地进行专门培养,大力提倡自学和在岗学习,认真撰写心得体会,以先进带后进,全面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经常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激发了全体干部职工的活力,增强了中心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促进了文体广电事业全面发展,并逐步打造出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的优秀团队。
活动中,中心严格按照“加强机关纪律作风建设活动”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切实加强干部工作作风转变,从基础工作和细节抓起,使干部工作作风明显好转、机关效能显著提升。一是严肃工作纪律。规范出勤管理,在早、午上班签到的基础上,实行出勤月报和请销假制度,杜绝迟到、早退、旷工等现象;加强岗位监督,安排专人查岗,严禁工作时间开小差、聊天、串岗、打游戏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二是强化工作日志。要求工作人员如实记录每天的工作内容、完成情况、存在问题等,并进行检查,进一步提高工作的计划性、有序性、实效性。三是优化服务环境。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真正做到“七个不让”即:“不让中心负责的工作在我这里延误、不让领导交办的事情在我这里耽搁、不让需要办理的文件在我这里积压、不让办事群众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部门相互配合的工作在我这里受阻、不让差错在我这里出现、不让违纪违规行为在我这里发生”。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中心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文化设施建设上大力投入。建设了53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站内设有多功能活动厅、绿色网络空间、健身室、图书、陈列、阅览室、老年棋牌室和青年活动场所等设施。新建了1.2万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建设了农民健身路径、篮球场、门球场、乒乓球场等设施。购臵了16mm胶片放映机、流动数字放映机、电视机、扩音设备、办公电脑、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文化设备,建成了一处拥有图书、网吧、展览、球类、健身、棋牌和电影放映的综合文化站,配齐了各类乐器,订阅了20多种报刊 2 杂志,文化站所有设施每天向社会免费开放,开放至今,已接待到中心健身、图书借阅、上网、棋牌娱乐等群众3000余人次。
良好的文化设施,为农村群众创造了享受和参与文化活动的舞台。中心根据群众的兴趣爱好不同,成立了象棋、乒乓球、篮球、美术、书法、老年健身等协会,成立了三支农民乐队、三支中老年秧歌队、一支“阳光”广场舞蹈队和“小星星”少儿红歌合唱团。先后组织开展了“彩灯舞龙焰火节”、“农民文艺会演”、“农民歌手大赛”、“农民电影节”、“农民书画节”等大型群众性文化活动。在今年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之际,中心先后举办了“济沁河文化艺术节暨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汇演”、“象棋赛”、“篮球赛”、“乒乓球赛”、“书画摄影展”等一系列大型庆祝活动。在演艺惠民文化下乡过程中,中心每年送戏下乡30多场,送电影下乡600余场,送图书下乡2000多册。连续多次积极组织参加扎兰屯市雅鲁河文化艺术节活动,成功承办了全市首届农民运动会、全市首届农民春节联欢会,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
全心全意为用户服务,是文体广电中心的工作理念。中心在征求群众意见、认真查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整改措施。中心在注重打造卫生先进单位、无烟单位的文明窗口服务单位的同时,中心24小时有专人值班,对每一位用户的来访、故障投诉都逐一进行详细记录,耐心细致的与用户交流,用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去感染用户。只要有用户需求,中心工作人员无论多晚,都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全力排除线路故障,保证群众能够收看到清晰的电视节目。在对有线电视用户进行线路维护过 程中,中心要求每一位职工牢固树立“用户利益高于一切”的工作理念,“想用户之所想 急用户之所急”,在工作上抓实效,在服务上抓质量。要求外线人员在维修过程中“当日故障当日维修,当日排除”,严禁“吃、拿、卡、要”、“生、冷、硬、横”的现象发生。始终把用户“听好广播,看好电视”做为全镇广播电视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职工在服务当中始终以良好的自身素质树立外在形象,职工与用户之间没有发生一起争执事件。单位与用户之间架起了一座感情沟通的桥梁。
在开展正常业务的同时,中心按照镇委的要求,开展了干部下基层服务人民群众活动,积极参加镇委、镇政府组织的义务植树、清挖供水管道等活动。中心工作人员对所包的凤凰窝村,经常性下村入户开展服务,指导村里做好春耕备耕服务,深入贫困户家中了解贫困原因,制定帮扶措施。自活动开展以来,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已包扶9户贫困户,投入人力、物力解决春耕生产物资所需和生活需要,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文体广电中心是全镇宣传精神文明的窗口,中心要求每位职工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做精神文明建设的带头人。要求每位职工树立大局意识,个人服从整体,整体服从大局。使整个单位上下形成一盘棋。在工作中打破以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传统管理模式,制定“干多干少不一样,干与不干不一样”的工作分配机制。人人头上有目标,人人头上有责任,人人创先争优,每个人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工作效率得到了 4 整体上的提升,中心上下形成了团结、务实、奋发向上的良好工作氛围。
第五篇:镇便民服务中心汇报材料
强服务 促效能 搭建便民利民新平台--XX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汇报材料
为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创新便民为民服务方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XX镇党委政府严格按照XX市委市政府要求,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服务”的要求,高标准建设了镇便民服务中心和21个村级便民服务代办点,为群众提供了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及解决了许多问题,充分发挥了“便民办事、为民解忧、帮民致富、促进和谐”四大功能,深受群众的欢迎。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使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不落俗套,不流于形式,各镇党委、政府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研究,统一了思想认识。同时为加快建设步伐,经镇党委研究,专门成立了由镇党委副书记、镇长XXX任组长的来集镇便民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成立后迅速开展工作,在抓紧进行场所建设的同时,为找准便民服务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领导小组主要成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多次到外县市进行学习,并根据外县市乡镇建设便民服务中心的先进经验,对中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完善设施,延伸职能
为打造一流的便民服务环境、创建一流的便民服务水平,我们不断完善软硬件设施,坚持高标准建设。一是硬件设施完善,服务环境一流。镇政府在财政极其紧张情况下,对镇便民服务中心办公场所进行了高标准建设。来集镇便民服务中心现建筑面积150平米,使用面积125平米,按照“简洁、实用、便民”的原则进行了高标准装修,配备了新空调、电脑、档案柜、桌椅、饮水机、咨询电话等办公和便民设施,实现了服务环境高档化、便民设施现代化、业务办理网络化。二是合理设置了服务窗口,在服务大厅开设了社会保险、劳动就业、职业介绍、家电下乡、粮食直补、农业综合、计划生育、民政优抚、农村合作医疗、退管服务、综合服务、业务咨询等12个固定工作窗口。三是编印了《便民服务信息指南》,将8个窗口涉及的服务项目工作流程、责任单位、责任人员及职务、联系电话、办结时限、需提供的材料等内容进行汇编成册,供群众随时查阅,让群众充分知晓办事时间及程序,做到一次性把资料准备齐全、一次性把事情办好。同时群众还可以根据《信息指南》中的服务联系电话,随时向服务人员咨询各种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和农业科技知识等。四是实行上下联动,将便民服务功能延伸到了行政村,全镇21个行政村均参照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的设立方式,建立了便民服务代办点,每个村还落实了两名懂业务、乐于为群众服务的村干部担任便民服务联络员,负责解答群众咨询和便民服务事项的受理、代办,真正使便民服务中心的各项服务能够深入人心。
三、强化监督,提升质量
一是建立健全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绩效考核制度》、《投诉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监督管理制度,并在服务大厅上墙公布;在服务管理中实行“六个公开”,即服务内容公开、办事程序公开、申报材料公开、承诺时限公开、收费标准公开、联系电话公开。二是设立便民服务意见箱,畅通群众咨询和反映意见的渠道和途径,及时制止和纠正服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三是由镇纪检委和督查室组成督查组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及时了解乡便民服务中心窗口人员的工作情况,对作风飘浮、敷衍应付、服务不力的服务窗口和工作人员,下发整改通知书限期进行整改;对群众意见较大、反映强烈的,及时予以替换,并对当事人作出相应的处理。
我镇便民服务中心的建立,有效改变了过去部门分散,群众办事办证来回奔波、费时费劲的状况,受到了广大群众高度欢迎。中心自2009年7月正式运行以来,共接待群众15000余人次,为群众办理事项2万多件,接受咨询2600多人次。现在,群众普遍反映:进了镇便民服务中心的门,腿少跑了,事好办了,心舒坦了,干部亲切了。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秉承“求真务实、以人为本、热情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理念,进一步加强便民服务中心的规范化管理,认真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使来集镇便民服务中心成为为全镇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服务的便民之家。同时,对各涉农所站行政职权再一次进行清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完善“村级便民代办点”建设,真正形成完整的便民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