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峡口镇文化广电公共文化汇报材料
峡口镇文化广电中心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汇报材料
峡口镇紧跟上级步伐,加快建设我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明显提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依然存在着很多不足,现将我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峡口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
峡口镇位于香溪河流域中下游,长江西陵峡北岸,是兴山的南大门,东邻水月寺,西接高桥,北抵高阳镇,南通屈原故里秭归县归州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是兴山至宜昌,兴山至秭归、宜昌到神农架的必经之地,宜巴高速公路途径境内,距古夫新县城31公里,距长江主航道34公里,国土面积217平方公里;峡口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民风淳朴,全镇辖1个居委会15个行政村8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3783人,峡口是山区农业镇,有粮油、柑桔、茶叶、牲猪、核桃、药材六大产业。
近几年来,我镇在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的同时,致力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乡镇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以我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为依托,不断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向农村 延伸,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情况
(一)人员基本情况
峡口镇文化广播电视站于2005年改制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现有工作人员7人,其中,在编职工6名,公益性岗位1名;2名女性;大专文化程度3人,其它为高中学历,技师2人,高级工2人,员级2人,平均年龄为44岁。
(二)文化中心阵地建设
峡口镇政府文化中心广场位于峡口镇政府后面,占地2500平方米,为三层框架结构。该项目自2008年12月公开招投标,2009年5月20日开工建设,于2010年12月15日施工完毕,目前已经全面竣工。建筑面积864平方米,总投资380万元(不含文体器材),有效填补了峡口无文化阵地空白。文化中心现有篮球场1个,羽毛球场1个,内设乒乓球室、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功厅(排练厅、KTV娱乐、健身)等、所有项目全面免费对外开放,文化广场配有广场露灯,音箱,每到晚上6点30分准时打开,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三)有线电视发展
峡口镇有线电视于2012年在全县率先由模拟电视整转为数字电视,共有电视用户1200多户,具体分布于居委会、祝溪、白鹤、建阳坪、石家坝,近年来,由于点歌台的关闭、四务通的反面宣传、户户通天锅、网络电视的进入导致有线 电视极度下滑,通过续费情况看,目前有电视用户近400多户。
(四)公益电影放映
峡口镇共15个村1个居委会,按照上级的要求各村每月一场电影,全年放映任务180场次,目前已放映157场,10底可全部完成放映任务,但由于公益性电影的放映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存在电影无人看,劳民伤财的情况,通过放映期间的观察得出几点,一是家家都有电视,智能电话和网络电视,想看什么就看什么,没有局限性;二是影片陈旧,好看的片源太贵;三是现在农村群众都是高龄岁数的人在家,走远了不方便。
(五)村村通、户户通工程
峡口镇村村通、户户通天锅3批共发放5000多套,除有线电视通达的地方没有发放外,其它村基本满足了百姓的需求,通过发放后跟踪上门安装服务,有问题的进行售后服务,目前,群众反映较好。
(六)基层公共文化服务
峡口镇共有16个村和1个镇文化中心于今年年初全部都挂牌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共有图书室17个,其中,16村每村1个,镇文化站1个,藏书达3万多册,每个图书室都配有1名图书管理员(网格员兼职),从星期一到星期五全天免费对群众开放,开放时间长达40个小时;但个别村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村干部不重视,无专人看守,图书室和 书架上灰尘多,没有人打扫,书摆放的乱七八糟,建新村委会后图书不知去向,书籍陈旧,没有及时更新;或图书室当成仓库等现象;体育器材上,每个村都配有乒乓球桌和棋牌桌各1个,双坪、普安、建阳坪、杨道河、平邑口村都配有健身路径1套,双坪和黄家河村由市文化部门配有广场拉杆式音箱1个,大部分村都有独立的文化广场,但缺乏篮球架等体育健身器材,每天晚上群众都可以在上面跳广场舞和健身娱乐,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
(七)广播村村响工程
广播“村村响”于2016年11月开工以来,抽调中心2名工作人员和在外聘请2名外线技术人员联合供电公司工作人员,经过4个月努力,15个村的机房,100多个收扩点200多只喇叭30只音柱全部安装到位,并可投入使用,但由于设备招标质量差,目前大部分村收扩点不响了,通过前几天到点检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喇叭无反映,看外表没有什么问题,其实就是喇叭坏了;二是收扩机不通电;三是收扩点声音时有时无,断断续续的;四是群众反映播出的东西听不清楚;四是村里反映,好要发信息没有反映,要跑到机房重新启动后才能使用;五是收扩点少,不能全覆盖;六是信号差不能覆盖到需要收听的地方;七是镇到村里的个别村无法连通。八是发射机不能自己关闭,喇叭里面噪音大,群众反映扰民。
(八)文化活动开展
峡口镇文化中心每年开展2到3场大型文艺活动,腊月邀请书画者协会来到集镇免费为群众书写对联,正月举办闹元宵舞龙舞狮表演,三月联合妇联举办三八妇女节广场舞比赛以及知识竞赛,五月举办了庆五一迎五四道德模范以及全民歌咏比赛;六月联合幼儿园以及小学庆祝庆六一活动,七月举办了庆七一唱红歌比赛,十月联合工会、妇联、共青团共同举办了庆国庆节文艺晚会,元旦联合政府举办了元旦长跑活动,并邀请了县宣传部、县文广新局以及文化馆领导到场观看,每场晚会观众达1000多人次;每年我中心还聘请县里的舞蹈老师和太极拳老师到峡口来培训4到5场,接受培训人员达500多人,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需求。
三、我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的投入,就我镇而言,近年来新建农家书屋16个,建成了镇综合文化站,应该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使用率低。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与城市相比仍然相对薄弱。全镇16个农家书屋面积都比较小,活动场地简陋。大部分图书资料陈旧,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阅读的需要。农家书屋没有专职管理人员,不能真正组织群众开展文化活动。
二、农村文化经费投入不足,运转困难。目前,全镇公共文化服务资金严重不足,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和基本经费保障。全镇所有建成的农家书屋因资金缺乏,没有工作经费,不能及时更新图书。同时所有的农家书屋管理员均是村干部兼任,没有任何报酬,工作积极性不高,致使农村基础文化设施建设大量缩水,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的能力十分有限。
三、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缺乏,农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意识淡漠。繁荣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离不开素质高的建设队伍。然而,农村近年来文化建设人才储备却不尽人意。一方面,由于农村从事文化工作的同志没有任何待遇,导致基层“文化能人”流失严重。另一方面,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体意识不强。一些拥有较好群众文化活动基础的优秀的民俗、民间文化传统因后继乏人而难以有所作为。导致农村基层文化人才青黄不接现象严重、队伍不稳,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可忽视的瓶颈。
希望今后上级有关部门坚持把保障农民基本文化权益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出发点,着力构建村级农村公共文化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文化资源共享,经常开展送书、送戏、送文化下乡活动,加大财政保障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投入机制,建立一支专职文化工作人员,增加农村公共文化经费投入,着力推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四、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1、建议上级财政部门将农家书屋管理员纳入公益性岗位或建立专门的资金账户,为他们发一定的报酬,促进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2、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稳定现有人才队伍,将刚毕业的大学生中具有组织宣传能力和舞蹈、音乐、美术等专长的人选到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以充实农村文化工作基础。
最后,我们真诚的期盼上级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能在政策措施上进一步坚持重心下移,更好地惠及普通百姓,把更多的文化资源推向广大农村基层,把更多的项目放在广大农村基层,让更多的老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第二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汇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汇报
近年来,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利通区文体工作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品牌文化建设,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文化阵地服务功能。近年来,我局抢抓机遇,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项目和资金支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投资了1530多万元,为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级文化室、民间文艺团队、农民文化户等配备电脑、音响、乐器等设备,彻底解决了部分文化站 “空壳” 的问题;新建农家书屋133家,配备电脑48台,图书18.5万册,电子音响制品1XX余盘、报纸期刊3120份,在全市率先实现了 “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新建优秀农民文艺团队、农民文化户等民间文艺团队20家;新建篮球场87个,为基层配备健身路径600多件;争取“乡镇健身工程”4个,分别建设了XX平米带看台的灯光球场,群众健身娱乐条件明显改善。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活动亮点频频闪现。
坚持按照区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成功举办系列文化活动,XX之区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一是品牌活动影响深远。成功举办了XXXXX文化旅游节,本届文化旅游节历时2个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等6项活动,为XX区群众奉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二是民俗文化活动特色鲜明。在元旦、春节期间,共组织民间社火队开展社火巡演大拜年65场次;积极组团参加省社火大赛,荣获全省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社火大赛金、银、铜奖;成功举办了XX区首届元宵节花灯展,参展花灯达140盏,参观人数达10万人;开展“XXXXX”等民俗节庆活动为传统的民俗文化增添新的内涵。三是广场文化异彩纷呈。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喜迎十八大等重大节庆活动,组队参加了XX市红歌大赛,荣获一等奖和最佳风尚奖;依托居民文化大舞台,定期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专场演出,把文化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开展了以“展XX风采,建XX之区”、“歌颂党、展风采”、“红歌嘹亮 畅想青春”、“生命畅想、和谐家园”等为主题的系列广场文化活动620多场次,一批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幸福生活的精品文艺节目脱颖而出。四是基层文化活动覆盖面广。支持鼓励民间文艺团队建设,大力加强基层文体骨干参加各类业务培训,目前全区有各类民间文 艺团队50余支,队员1000余人, 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18名,成为我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力量。认真实施“ 2131” 工程,农村电影覆盖率达到100%;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农村实用知识竞赛等活动,累计送科普资料3万余份,图书10000余册,文艺演出100多场次,电影下乡近4000场次,通过各类活动的举办,城乡群众学文化、增知识、提技能的氛围日益浓厚。
三、精心筹办体育赛事,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
坚持把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以筹办体育赛事为载体,强化工作措施,有序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精选XXXX、XX、武术等比赛项目,参加省第七届民族运动会,摘得1金2银2铜,取得奖牌总数位居全市第一的好成绩;组织45名运动员参加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荣获 “体育道德风尚奖”,并赢得15.5金、15银、4铜和总分211.5分的优异成绩;成功举办了XXX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和首届运动会,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裁判员达3000多名,有力地推动了XX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圆满承办了XX市首届和谐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来自20多个社区XX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以“百乡千村农民体育活动”为契机,连续3年在13个乡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趣味体育比赛,累计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300多场次,参与群众达30多万人次。
几年来,我区文化体育工作先后获得省文化厅XX、XX文化工作考核先进市县二等奖,“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先进集体,XX市XX年元旦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先进集体,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集体,XX区党委政府XX目标责任考核二等奖、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农村社区全覆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四、再接再厉,奋力开创文体工作新局面
一是抓项目,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有新突破。争取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逐步完成未达标乡镇综合文体站改造建设任务,做好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继续争取乡 “XXXX”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加快基层文艺团队建设,加大生态移民点、社区文化中心、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阵地设备配置,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
二是抓精品,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上有新举措。全力打造XXXX文化旅游节等富有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极具亮点品牌文化;紧紧围绕区委、政府中心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系列文体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热爱家乡、建设XX之区的热情;高质量举办社火展演、元宵节花灯展等春节民俗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各类展演展览活动深入挖掘回乡文化内涵;多元化举办体育赛事,展现利通区各族群众精神面貌和风采。
三是抓产业,在创造经济效益上有新进展。结合“一十百千万”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努力打造文化产业专业村镇、文化产业一条街,培育一批文化产业致富带头人;围绕苦水河沿岸旅游发展规划,培育壮大XXXXX旅游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第三篇: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总结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总结
2013年是我县创建省级文化先进县验收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一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县委“双海双区”、文化强县战略和省、市文化工作的总体要求,以创建浙江省文化先进县为目标,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为我县加快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现将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2013工作完成情况
(一)公共文化设施加快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得到整合提升。县本级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全年完成固定投资任务3000多万,县文博馆工程主体工程顺利完工,外墙立面幕墙和内隔墙砌筑粉刷已全部完成并通过工程中间验收,同时启动文博馆内部装修、文化馆剧院和博物馆陈列布展等配套工程。启动海西文化产业创意园项目,完成项目选址、工程方案设计招投标等工作。
乡镇社区文化设施全面提升。启动新一轮的乡镇文化设施建设,改造提升桥墩、赤溪、藻溪等3个乡镇文化中心,新建桥墩、赤溪、藻溪、钱库、马站等5个乡镇图书分馆;整合规范25个社区文体中心,圆满完成市主管部门下达的任务。通过对改造提升后文化中心、图书分馆建设和社区文体中心的完善,使基层文化服务职能更加明确,活动开展更加有序,灵溪镇、金乡成功创建“浙江省文化强镇”,矾山镇、桥墩镇成功创建“xx市文化强镇”。
农村文化设施基本覆盖。根据“农村社区30分钟”要求,积极做好农村文化活动室的创建工作,整合村各种闲置场所为文化活动设施,填补了落后村居和边远山区文化设施的空白,实现农村文化设施的全覆盖。宗祠改建文化中心项目顺利通过国家文化部、财政部的验收,在往年改建70所宗祠的基础上,今年新改建农村宗祠30所并已全部通过验收,全县累计改建农村宗祠达到100所;科学设计宗祠改建文化中心项目相关制度设置,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全完善提供实践示范和制度建设研究。同时,做好文化礼堂建设,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整合已改建的宗祠文化中心资源,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5个。
(二)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深入开展文化“三下乡”、文化走亲、广播电视进渔船、广播电视“村村通”、“广播电视低保”和数字电视整体转换等各项文化惠民工程。今年以来,全县共送戏下乡236场,其中舞台车下乡演出92场,送书下乡6万多册,送电影9312场,开展文化走亲活动10次,圆满完成广电进渔船工程,共安装卫星接收设备460套;完成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工作,转换数字电视用户16万户,转换率达100%。城乡图书一体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稳步开展县、乡镇、社区(村)图书馆(室)建设,着力打造县、镇、社区(村)三级图书网络,逐步推进图书城乡一体化。县图书馆书刊外借册次达到17.7万,居全市公共图书馆排名第3位;在去年的基础上,又新增桥墩、赤溪、藻溪、钱库、马站等5个乡镇图书分馆已连接全市图书网络,实现通借通还。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县城乡图书馆共新办理借阅证5万多个,图书借阅册数突破23.5万册,图书产品流向农村基层,让农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打造读书服务品牌,不断强化公共图书馆服务职能。做好文献采编、借阅服务和阅读指导工作,县图书馆成功通过第五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晋级为国家一级馆。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开办苍图影院,举办2013年“红杜鹃”全民读书节、红杜鹃课堂、玉苍讲堂等读者活动,全年共放映电影44场场,累计观看人数达1986人次,举办各种讲座20场,参加人数6000人次;举办展览22场,参观人数达50000多人次。成功承办由浙江图书馆主办的“全省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研讨培训班”活动,全省63家公共图书馆的150余名学员前来参加,参加人数达到了历届培训班之最,通过培训活动的开展我县图书馆受到了省图书馆领导和各地图书馆人的充分肯定。
开展基层文艺队伍培训,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不断强化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借助“浙江省第七期排舞师资培训班”、“星辰计划”培训、“春风行动”培训班等省市培训平台,选送10多名业务骨干参加专业培训,有效提高业务水平。邀请著名指挥家陈国权、省文化馆专业干部张全武、省文化馆副研究馆员顾炯等文化名家和省级业务骨干来我县授课教学,有效提升我县文艺干部的业务水平。举办了摄影、排舞、声乐、书法、美术和图书管理等各类培训班30多期,培训各类文化干部、文艺骨干、文艺爱好者达2000多人次。
(三)文化精品创作成果丰硕,文艺演出活动持续活跃。
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组织举办了第六届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艺术节历时三个多月,成功举办了14场文艺演出,12项文艺赛事和8个视觉艺术展览,以及系列民间民俗展演活动。参加人数之多、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影响之广,创下历届文化节之最。整个艺术节期间全县共组织各类演出接近50场,新创原创剧目节目40多个,评比奖项264个,参与活动、演出、比赛的演职员达2400人次,观摩各项活动的观众达30多万人次。我县合唱团参加xx市首届市民文化节苍南专场演出。成功举办举办了一批群众反应好、影响大的大型广场文化活动,尤其是新春合唱音乐会、庆“五·一”广场京剧演唱会;“浙闽票友联欢活动”xx市瓯越三月三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等节庆活动,以及艺术节期间举办的艺术节开幕式、乡镇排舞大赛、xx县少儿文艺晚会和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长征组歌》等大型广场文化活动,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区域文化交流广泛开展。充分发挥苍台两地同根同源的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两岸经贸文化交流活动,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百位著名书法家邀请展、“两岸(苍南)杨府侯王信俗文化交流会”、“第二届浙台(苍南)妈祖文化节”、“浙闽台少数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开展“陈靖姑信仰文化交流”、“财神信仰文化交流”以及举办海峡情大型文艺晚会等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不断创新文化交流形式,今年文化艺术节期间与xx市文化部门联合举办“浙闽边界钢琴邀请赛”;与浙闽边界10县(市)举办“大型原创作品音乐会”等活动。文化艺术创作成绩斐然。一年来,我县文艺作品在全省和全国的影响继续扩大,文化艺术创作与研究成果斐然。今年5月玉苍合唱团应欧洲合唱协会、奥地利合唱协会邀请参加“唱响五洲”金色合唱节活动,演唱《遥远的小渔村》《大漠之夜》,荣获民谣组金奖;排舞《奇娃娃》参加浙江省“我爱跳排舞——城市挑战赛”获最佳表演奖;少儿舞蹈《凤鸣九洲》参加xx市第十届城市社区舞蹈比赛荣获金奖;我局声乐干部姜静雅演唱的《我心永爱》荣获xx市第六届声乐大赛金奖。梁世鲍草书《宋恕师友书札》荣获“2013年xx市第二届视觉艺术大展”书法类金奖;据不完全统计,一年来,我县共有1个作品获全国性奖项,20个作品获省级奖项,19个作品获市级奖项。
(四)文化遗产保护持续深入,文物综合保护利用初现成效。启动文物综合保护利用工程。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加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启动了矾矿申遗、金乡卫城综合保护、碗窑古村落整体修缮和蒲城东门街历史街区的改造等一批重点文保工程。矾矿申遗工作课题研究已形成初稿,矾都矿石馆、矾都奇石博物馆年内将完成陈列布展,矾都机械展示馆、矾都民俗陈列馆正在筹划中,预计2014年春节前矿石馆和奇石博物馆将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完成福德湾老街传统民居二期修缮方案的编制,并将启动工程维修;金乡卫城综合保护项目已完成多项具体筹备工作,金乡卫城整体保护方案编制初稿已完成,帮助金乡镇制定出台了安置补偿政策,完成三座院落古民居修缮方案的编制,并交付金乡镇具体实施;碗窑村乡土建筑保护规划已通过评审,第一批15座一类古民居的维修方案已编制完成并得到省文物局批复,同时启动第二、三类建筑维修方案编制工作,洪氏民居及作坊抢修工程已经完成;蒲城东门街历史街区改造工程项目已成立了领导小组,前期工程已经启动,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政策也已制定。
推进重点文物保护工作。启动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调查登记工作,召开xx县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动员会议,完成549家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普查汇总,针对8家反馈有文物收藏的单位开展上门认定,为开展下阶段文物信息数据的采集登录奠定良好基础。《蒲壮所城文物保护规划》通过专家初评,上报国家文物局。福德湾村、碗窑村及金乡古镇申报第六批历史文化名村(镇)。做好文物抢救维修工作,白湾宫、董宅和壮士所城护城河立项维修,省保单位利济桥异地搬迁建设工程通过省政府审核,完成姜立夫故居、福德湾老街传统民居二期、碗窑村乡土建筑一类建筑修缮方案编制;壮士所城东段城墙一期维修工程、金德宽故居维修工程、金东故居维修工程完成蒲城白湾宫、白湾董氏民居、矾山郑氏民居等20多处因“菲特”台风受损古民居、建筑的抢修工作。积极开展文物征集工作,做好博物馆新馆陈列布展工作,《xx县博物馆新馆陈展文案》通过省文物局审议定稿;全年累计征集文物、书画作品220件,积极开展馆藏文物鉴定工作,10件藏品经省文物鉴定审核专家组确定为国家三级文物。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组织各类非遗活动,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会认知度和影响力,举办第三届民间民俗文艺汇演、非遗保护成果展、首届方言之星选拔赛、布袋戏·提线木偶戏·渔鼓·鼓词大汇演、非遗进校园等系列非遗活动,选送优秀非遗项目参加各级展示展演活动,县玉音乐团参加在温州大剧院举行的中国道教祈福音乐会演出,单档布袋戏、木活字印刷术、畲族刺绣等10多种特色非遗项目亮相xx市非遗馆苍南展示月活动,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和欢迎,民俗文艺汇演和非遗进校园活动被省文化厅作为典型经验推广。加强非遗申报工作,新增杨继昆等省级非遗传承人7名、新增矾矿号子等市级非遗项目10个,新增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陈舜猜木偶剧团、莒溪刀轿岘山显光洞等市级非遗传承基地3个,申报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三月三等4个浙江省传统节日保护基地,我县被浙江省文化厅确定为浙江省春节文化特色地区。“道教正一派科仪音乐”、“妈祖信俗”两个项目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项并成功通过省文化厅审核,正式上报国家文化部。推进县非遗馆建设,完xx县非遗馆布展设计,积极准备相关项目资料和部分实物的征集。夹缬博物馆、点色剪纸展示馆开始对外开放,拔五更民俗馆、夹苎漆器展示馆正在布展,温州夹苎漆器博物馆年底开工建设,场馆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
(五)文化市场监管规范有序,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提高行政审批效能。继续梳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和审核事项,归并3项、取消7项、增加1项、修改76项、下放初审事权8项,调整后行政许可事项49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27项;进一步缩短审批时限,改承诺件为即办件25项,审批时限加权平均提速率在去年27%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到了30%。在法律法规允许范围内,调整2项准入标准,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助推小微企业发展。做好网上审批前期准备工作,优化审批服务,灵溪审批窗口荣获岗位文明标兵称号。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圆满完成党政系统软件正版化工作,继续做好安全播出工作,做好“春节”“两会”等重要时期的安全播出工作,深入排查安全隐患,进一步提高应急保障能力,圆满完成了春节、全国“两会”等重要保障期安全播出任务。在做好文化市场日常管理的基础上,集中执法力量对重点工作和省市领导高度关注的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检查,深入开展了“扫黄打非”、印刷业整治、全国“两会”文化市场专项保障行动及安全生产整治、无证无照文化经营场所、美术品市场管理等10多项专项整治行动。截止11月底,共出动车辆326次,检查人员1357人次,检查各类文化经营单位1210家次,受理举报56起,134件,罚没款人民币共1406825元,共收缴各类违法物品56284件,取缔无证无照出版物经营门店4家,取缔无证经营歌舞娱乐场所31家。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认真执行落实《xx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做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申请工作,鼓励我县重点文化产业项目、重点文化企业争取扶持基金。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调整市场结构,主动开拓海外贸易市场,举办第十五届龙港印刷工业博览会和第八届中国(温州•金乡)台挂历暨文化用品展览会,引导企业“走出去”,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印刷包装展,掌握最新科技信息,扩大印刷企业和产品的影响力,推动我县从文化产业大县到文化产业强县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宣传,举办走进海西•相约苍南文化产业博览会,共吸引县内30多家企业单位共1000多件展品参展。参加2013“优秀文化温商”评选活动,我县联华恒越集体董事长陈志勇入选“优秀文化温商”。电影业得到健康发展,苍南影城全年收入近800万元,同比增长50%,观众人数达18万人次,同比增长70%,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连续六年被评为市级先进放映单位。
(八)自身建设继续加强,服务发展能力水平不断提升。
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认真落实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调整修订了廉政风险点防控管理制度和ab岗工作制度,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配套制度,对人财物管理、重大文化活动、基建工程等廉政风险点加强重点防控。创新在县镇社区建设廉政文化书架,在县图书馆设立廉政阅览专区,配置1200册廉政图书;在10个中心镇图书分馆和2个社区图书室设立廉政书架,各配置500册,共配送7200册廉政书籍,总投入近20万元。
完成单位中层岗位调整。为进一步增强干部活力,对局系统中层干部进行了重新调整配备,新提拔中层正职6人,中层副职5人,交流轮岗干部6人;并配备机关党委、监察室、工会专职人员各1名,完成局妇女会、团委换届选举工作,选好配强机关党委班子建设,健全工青妇组织。
系列主题教育深入开展。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深化五型机关创建,认真组织了“我的中国梦”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深入开展“三千干部进千企解千难”和“百驻企服务员”活动,着力破解企业发展瓶颈,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建立了信访工作制度,今年共收到信访举报16件(次),均已办结,办结率达100%。圆满完成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工作,扎实抓好安全生产管理,全年无重大责任事故。
二、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文化强县战略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在新起点上发展和实现更大突破的关键一年。文化工作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以创建国家文化先进县为目标,更加主动的推动全县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着重抓好以下九个方面:
(一)抓好两个推进,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县本级文化设施建设,加快文博馆工程建设,完成文博馆内部工程装修、剧场装修和布展陈列等配套工程,争取2014年下半年交付使用并免费对外开放;开工建设海西创意文化产业园项目,争取完成土建工程地上一层建设任务;推进乡镇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快乡镇文化中心新建工程和社区文体中心建设,龙港和宜山2个中心镇文化中心要开工新建,马站和钱库2个中心乡要完成前期筹备工作;积极主动对接教育、体育等公共资源,整合、改建社区文体服务中心25个,实现全县87个社区文体中心全覆盖。继续实施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明年以宗祠改建文化中心为基础继续建设文化礼堂30个,进一步夯实农村文化阵地。
(二)抓好两个提升,提高基层文化服务水平。一是提升县级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作用,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馆文化设施为依托,创新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实施免费开放。二是提升乡镇、社区开放服务能力,深入实施乡镇文化服务提升工程,强化乡镇文化中心的服务职能,健全服务项目,拓展服务领域,充分发展乡镇文化中心在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指导社区文化中心建设和群众文化等方面的作用,重点增加对未成年人、老年人、外来务工者等特殊人群的对象化服务。强化农家书屋管理,通过整合一批、提升一批、示范一批,确保50个农家书屋(图书室)正常对外开放。推进农村文化小广场建设,建设一批有特色的文化小广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三)抓好两个工程,增加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抓好文化品牌工程。发挥我县地域优势,整合优势资源,突出四大主题,积极探索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以“我的微视界”为主题,以桥墩摄影基地为基础,举办市民摄影节、微电影拍摄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内涵,提高文化生活层次;以“中秋月、两岸情”为主题,邀请两岸文化名家、民间人士中秋赏月,举办民间、民俗、少数民族、文艺展演等群众文化活动;以“舞动金秋”为主题,举办乡镇排舞大赛、专题草根微舞台等活动,挖掘民间文化的活力。以“分享智慧”为主题,举办第三届读书节、读书漂流、“读好书唱好歌”等活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继续利用“玉苍讲坛”和“红杜鹃学堂”两大平台,开展理论知识传播,提高学术水平。抓好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开展文化下乡和“文化走亲”活动,计划送演出不少于100场次,送书不少于5万册次,送电影下乡不少于9000场,送讲座展览不少于100场次,开展各类“文化走亲”活动不少于10场次。
(四)抓好两个计划,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评比计划。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先进典型在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十佳文化员”、“十佳文保员”、“十佳文化示范户”、“十佳文化示范村”、“十佳文艺团队”和“十佳社区(村)图书馆(室)”等先进文化示范单位评选活动。开展千名文艺骨干培训计划。加大文艺骨干的培训力度,选送乡镇文化员参加市级“春风行动”培训计划,举办村文艺骨干培训班和基层文化干部培训班,邀请资深专家学者来苍讲学授课,培训乡镇、社区(村)文化员、图书馆管理人员、文艺骨干1000人次以上。培训一批社会文艺团队骨干,加强基层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引导社会文艺团队深入开展各项文化活动。
(五)抓好两个试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好美丽水乡提升试点工程,以美丽浙南水乡建设为抓手,积极探索水乡历史文化保护新途径,以夏口吴荣烈故居古民居群为中心,打造河泮民居历史文化走廊;以项桥老街区群为基础,打造江南湿地历史文化长廊,从而推动全县历史文化街区和民居村落的整体保护。做好浙南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均等化课题试点研究工作,深入研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不同的文化需求和供给平衡,探索建立健全符合我县发展实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保障,并给全省欠发达地区文化均等化建设提供一定行之有效的经验和理论成果。
(六)抓好两个培育,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根据我县文化产业分布,培育打造“二城三区四园”为核心的整体空间布局。培育传统文化产业。做强“中国印刷城”和“中国礼品城”两大品牌,发挥文化品牌效应,提高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做大“印刷包装产业区”、“文具礼品产业区”、“台挂历产业区”,充分发挥产业园区的产业集聚效应、形成产业集群、推动传统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文化产业园。培育“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园”、“滨海古城文化旅游观光园”、“桥墩影视文化创意园”、“矾都矿山文化产业园”等四个文化产业园,逐步形成产业聚集,加快“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园”项目建设,启动该项目的招商工作,吸引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创意企业和本地具有竞争力、发展潜力大的文化企业入驻园区,使海西创意文化产业园成为我县文创企业的孵化器,为我县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动力源泉和智力支持;同时积极培育石刻微雕、木雕根雕、漆器制品、商标徽章、夹缬制品、点色剪纸、戏曲盔头、碗窑制陶等特色传统工艺美术业和创意产品,通过不断创新、扩大规模,努力使我县文化产业有一个新的发展。
(七)抓好两个平台,全面繁荣文化艺术创作。抓好文化艺术创作平台。利用内部刊物《沧海》作为发现和培育文艺人才的平台,培养一批本县的文学创作人才,建立本县文艺创作人才库。实施文艺精品战略,挖掘本地创作人才,鼓励苍南元素的作品创作。举办文艺创作采风,开展群文课题理论研究,培养一支具有较高业务水平,能够较好地开展农村文化研究、文化辅导、文艺创作的人才队伍。举办文化名家“苍南行”采风活动,争取创作一批反映苍南特色的艺术佳作,准备创作一批有较大影响的艺术作品和一批佳品力作,参加省市各项赛事和文化艺术节活动,不断发现和培养文艺新人,扩大我县文艺作品的影响力。抓好历史文化研究平台,以我局内刊《苍南历史文化研究》为平台,深挖对本县区域内的历史资源,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我县历史文化研究的理论高度,并为我县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意见。
(八)抓好两项改革,保障文化市场运行繁荣有序。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相关改革精神,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实现从“管理者”到“服务员”的角色转变,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削减申报材料、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完善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全面落实“四个一”审批法和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做好文化市场行政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对文化企业的过程监管,开展“打黄扫非”各阶段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经营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淫秽色情音像制品、盗版教辅教材和各类侵权盗版违法违规行为。加强新闻出版管理,加大对非法刊物的查处力度,全面落实承印验证等五项管理制度,建立印刷行业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广播电视播出秩序监管,确保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
(九)抓好两个保护,传承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积极推进馆藏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做好博物馆新馆陈列布展工作,为博物馆新馆开馆服务做准备。继续推进矾矿申遗、金乡卫城综合保护、碗窑古村落整体修缮和蒲城东门历史街区改造等文保工程。利济桥保护迁建工程,壮士所城城墙维修工程,福德湾民居二期维修工程要继续加快进度。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深度挖掘非遗重点项目,加快“道教正一派科仪音乐”、“妈祖信俗”二个项目申报第四批国遗工作,同时争取申报一批省、市非遗项目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立完善一批非遗传承基地,征集收藏一批民间民俗文物,支持建设一批民间特色博物馆。成立非遗保护研究会,加大民间力量的参与,破解非遗保护工作瓶颈。争取“苍南道教生态保护区”项目获省批复。
第四篇:2016年文化广电工作总结
石安镇2016年文化广电工作总结
县文广新局、镇党委政府各位领导们:
2016年以过去,岁月在我们额头留下了一道记忆的皱纹。
并没留下更多值得回忆成绩。2016年石安镇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管理站、支部在县局党委、镇党委政府、人大的正确领导,业务指导下开展日常工作及县局、镇党委政府交办安排的其它工作。较好的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现我就石安镇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及广电站支部工作个人工作总结如下:
一、学习方面
1、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说,人不学习要落后,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来充实自己,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思想理念。2016年认真学习党中央的十八大、十八届六中全会的文件,上级传达文件精神,围绕在党中央、习总书记为核心领导集体周围,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学习省、市、县、镇的两会精神,认真学习中央提出的两学一做,及党中央、省、市、县、镇要求各项规章制度。
2、认真学习基层党支部建设和管理知识。通过学习充实本人对党员管理教育、支部建设有明显的进步。今后继续保持学习,始终与党中央、省、市、县、镇党组织保持高度一致。通过十六年基层工作学习的积累,在行政管理、企事业管理和发展有一定的成绩。在新的形式下,通过不断努力的学习,熟悉文化、文艺、图书管理指导工作。
二、支部工作方面
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站的支部工作是在县局党委派出支部,镇 党委直接领导管理的支部,认真组织本站全体党员参加镇党委、县局党委关于党的建设基层党支部学习中去,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及会议,带领支部全体党员按时参加镇党委各项学习中,教育每个党员永远跟党走,工作中要起到带头作用。积极支持、拥护党中央、省、市、县、镇党委各项决定、决议,服从组织争做党风廉政建设先进者,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先锋模范表帅。近五年来文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站支部无一人违反规定,同时,每年6月前支部一次完成1650余元党费上交工作。
三、文化图书、文艺工作
1、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党中央、国家正确领导下,我们国家进入快速发展的快车道,随着国家的大力发展,现在以是国强、民富、群众过上安居乐业的小康生活,现代化建设跨进一大步,家家户户的电视、网络已普及的情况,党和国家领导更关心群众的文化生活,从2006年起,在全国各地省、市、县、镇乡开始基层文化阵地建设,我镇2011年全面完成22个行政村农家书屋、镇图书室建设,2014年完成社区居委会图书室、镇文化活动学习场所场地建设。如何开展全镇范围内的文化艺术、图书免费开放借阅工作,我本人2012年4月到石安镇任站长、支部书记后,就一直努力带领站内全体同事进行研究,安排分工,并签定责任书,把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人头。根据站辖区镇乡实际情况不同,制定不同的管理办法。石安镇22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免费开放供群众阅读书籍查阅资料,每周达30小时以上。镇社区图书室免费开放每周达40小时以上,全年阅读查阅资料达到八千余人次。
2、组织全年农家书屋管理到县专业培训两天,镇文化站下村到各村指导图书管理资料归档及免费开放工作业务指导两次,参与人数92人。使每个管理员掌握管理知识,日常免费开放工作流程资料归档等。
3、文艺工作:2013年来,我镇成立了一支由38人组成的业务文艺演出队伍,2013年10月以“草根文化艺”成功进入市电视台专访节目栏,时间17分钟,能换播一周的成功业务,参加县委、县府组织的首届广场舞,2015年抗日战争及反法西战争胜利70周年的大型活动参与文化下乡互动演出6场次,并获得首届参与奖、优秀节目奖、优秀组织奖。2016年参与县委、县府组织的广场舞大赛我镇以32人最大队伍参加,同年送文化艺术进村演出4次,镇电影院演出2次,投入演职人数150人次,演出时间18小时,节目90余个,组织6个行政村的(德胜、龙桥、凤鸣、白蝉祥、赵山、青龙山等)开展广场舞及小型文艺表演活动。今年,龙桥、白蝉寺村共同参加县委、县府组织的第三届广场舞大赛,并取得圆满成功。保安、龙桥、镇敬老院在部份重大节目开展村文化文艺演出活动深受群众赞扬和喜爱。
四、文化广播影视行政执法工作
文化涉及面广,执法难度大。2016年对全镇辖区范围内的文化市场两家网吧、有两家书店、2个临时市场出售的影响制品地摊,校园周边的电子游戏室、歌城等进行4次执法检查,参加人员22人次,五、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1、管理职工的工作有松懈,导致个别职工作完成较差的现象。
2、因工作原因,我本人工作大部分在室外,80%处于外出下村情况,在办公室工作时间少。
六、工作改进,来年计划
1、上述工作存在的不足,我本人在今后的工作加以改进,努力工作,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管理业务水平。
2、来年计划,努力完成县局党委、镇政府、人大、政府安排的日常工作及安排其它工作。改进工作方式。克服自身的不足,做好突发事件的处置方案,开拓思想,大胆创新,用新的思维、工作方法把各项工作在2016年的基础上更上一个新台阶。
3、在2016年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不妥的地方敬请领导同事们批评、指正,指导我倾心接受,认真改正。
三台县石安镇人民政府 石安镇文化广播电视电影站
2017年1月20日
第五篇:镇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松烟镇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松烟镇位于遵义市东南角,与湄潭抄乐、凤冈琊川接壤,素有余庆“北大门”之称。2008年12月被列为市级城乡一体化试点镇。全镇地域面积136.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万亩,城镇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辖7村1社区共3.3万余人,农民人均纯收入5600元。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39600万元。近年来,全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主要呈现四个方面的特点:
党政重视到位。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四在农家”活动,把农村公共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置于同位常议常抓,在经费投入、人员配备、基础设施上竭力保障,为文化繁荣发展创造条件。
组织体系健全。镇设立了综合文化站专抓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做到常抓常管。建文体协会15支,会员300余人,基本实现了村级全覆盖。编排地方特色节目400余个,经常性深入村、组和比邻县镇开展参与面广、独具影响的文体活动,巡回演出100余场,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品牌,为松烟文化建设赢得了众多荣誉
基础设施配套。全镇建成300平方米的标准综合文化站1个,篮球场23个(其中塑胶球场1个),羽毛球场10个,乒乓球台20张,运动场5个,路径工程2套,文化广场1个,建图书室8个,电子阅览室8个,正在实施投资500万元的农民文体活动中心工程。
活动丰富多彩。镇党委政府和村(社区)每年利用重大节庆契机,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如篮球赛、自行车赛、书法赛、卡拉OK赛、文艺晚会等“他山文化”广场系列活动,参与人数达2000余人次,开展各类培训、讲座30余期,送电影下乡100余场次,为推动松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和有力的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