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汇报

时间:2019-05-13 09:3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村级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村级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汇报》。

第一篇:村级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汇报

***综合文化站及农家书屋建设运行情况汇报

***位于***区以北**公里处,距省城*****公里。总流域面积***平方公里,耕地***万亩,退耕还林***万亩。现辖***个村**个村民小组、***户***人。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国道和连霍高速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历来商贾云集,贸易繁荣,有着悠久和灿烂的文化,境内古迹丰富,人文荟萃,现存有百余处汉墓群和安西城遗址,曾出土国家级文物“新莽权衡”。全镇建有综合文化站*处,农家书屋**间。

今年以来,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的战略部署,按照“*****”的总体思路,镇党委、镇政府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一、加大投入、创建载体、发挥精神文明阵地作用。

**综合文化站始建于**年***月,相继在***年*月、***年**月经两次改建成集活动室、多功能室、阅览室、展览室、广播电视室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中心楼一栋,建筑面积为***多平方米,有露天剧场一个,现有工作人员*名,业余剧团*个,秧歌社火对***家,业余书画家**人,文学创作者*人,摄影师**人,剪纸、刺绣等民间爱好者***多人。每年举办美术、摄影、音乐、书画培训班,并配合农技部门举办科技讲座,组织全镇范围内篮球、武术、象棋竞赛,举办书画、剪纸、民间刺绣等展览。同时组织安排春节期间社火演出,并历年在全区社火汇演中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年***月,在党委政府的积极推动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下,全面启动《**志》的编纂工作。目前,《**志》初稿已经完成,负责人员正在抓紧完善修订,预计年内就可问世,届时将会对我镇包括文化在内的各项工作起到极大的宣传和推动作用,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全新的**将会以全新的姿态展现在安定人民面前。**文化站自创建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使群众文化事业大

力发展,同时得到了上级部门、社会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各业务部门的积极指导,充分发挥精神文明阵地作用。

二、规范化管理、制度化建设,发掘农家书屋的服务功能。全镇农家书屋建设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农民的文化建设,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制度,按照“政府组织建设,鼓励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创新机制发展”的思路组织实施,整合现有资源,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我们把村级文化阵地规范化建设作为文化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全镇建成农家书屋18间,覆盖率达到了100%。近年来,区文广局和各帮扶单位为我镇农家书屋共计赠送各类书籍2万余册,并配套赠送了书架套、桌椅等设备,每年借阅图书的农民群众累计达到1.2万人(次),使农民群众文化生活得以充实,接受教育的视野进一步开阔,新农村建设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同时,坚持“自主管理、无偿借阅”的原则,鼓励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在图书流通上,采取流动交换阅读的方式,实行免费借阅;在运行费用上,由村委会负担,管理人员由村干部兼任,无报酬。全镇各村农家书屋都制定了具体的管理措施,规定农家书屋的管理员,必须由村文书负责。此外,还制定了登记制度。这些制度的制定,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看书、爱书的积极性,使农家书屋成为农民脱贫致富、增长智慧的有效途径。

三、点面结合、全面开花,带领全镇文化事业快速发展。

我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加大文化建设力度,在推进移风易俗的同时,组织具有独有特色的文娱活动,村文化开展得十分火热,“多点开花”使得文明新风吹遍**辖区各个角落,从而实现社会文明的健康发展和进步。除了传统民间文艺得到良好传承外,我镇还举办多场“重量级”比赛,其中为纪念七一建党节,举办了篮球比赛,为村民奉上丰盛的文化飨宴,同时也为农村文化带

来一股“热”风,统筹兼顾文化事业的发展,辖区内村文化“多点开花”,为***迈向新台阶打下夯实基础,同时也让**农村文化迎来新风气,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乡风文明的进步,在全镇各村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进一步弘扬了文明风尚。

四、依托资源、拓宽渠道,发挥文化事业辐射带动作用。我镇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坚持设计与功能配套相结合,使用与管理相结合,办公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从建设上强化功能,从使用上拓展服务,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打造成为党员群众的活动平台、农民致富的信息平台、农村人才的培训平台、便民利民的服务平台、教育群众的文化平台、参政议政的管理平台。各村结合实际,分别在村活动场所内设置了计划生育服务室、民事纠纷调解室、卫生室、图书室、文体活动室、远程教育站点等。同时,我们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按照“围绕发展黄土风情游,规划建设富有地域特色、具有较高接待能力的农家乐”的要求,以“吃农家饭、体验农家生活”为特色,大力发展农家乐产业,进一步促进了农村餐饮文化繁荣发展、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和转变了生活方式,改善了当地村容村貌、促进了乡风文明、推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虽然我镇文化站及农家书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经费投入较少。全镇年文化活动经费支出在50万元左右,没有专门的经费来源,只能从政府经费里挤、企业捐赠和群众自筹的办法解决。

二是人才队伍匮乏。大多数村的图书管理员和文化专干由村文书兼任,同时,培训力度不够,服务人员技术水平有限。

三是阵地建设滞后。大多数村没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文化活动设施配备不齐全。

意见建议:1.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费的投入力度;2.加快农村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3.建设配套完善、功能健全、文化及

设备齐全的村级办公活动场所。

设想:1.举办美术、摄影、音乐、书画培训班,组织全镇范围内篮球、武术、象棋竞赛、书画、剪纸、民间刺绣等展览,活跃群众文化活动;2.依托我镇现有文物古迹、宗教名刹、流域治理、新农村建设和农家乐建设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产业;3.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为契机,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为文化活动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4.依托农村信息平台、农村电影放映和农家书屋等现有资源,做好各项惠农政策和致富信息的宣传。

第二篇:基层公共文化体系服务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一、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综述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实事求是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的原则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为重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据了解,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已覆盖全部通电行政村和20户以上自然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已建成83万个服务点、覆盖全国90%的行政村,农家书屋已建成40万家、覆盖50%的行政村,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年放映800万场电影,基本实现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公益服务目标,此外全国已有1743家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向社会免费开放,广大群众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公共文化的建设蒸蒸日上。

“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对文化的投入大幅度均有所增加,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06年的68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28亿元,年均增长22.2%。国家发改委累计安排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资金超过200亿元,其中用于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资金是“十五”时期的8倍,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时期。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大力推进重大文化工程项目,支持各地文化建设。

“十一五”期间,中央投入39.48亿元用于全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央和地方共投入82亿元用于广播电视村村工程建设;投入近23亿元用于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投入46.9亿元用于农家书屋工程;投入63亿元用于文化遗产保护,是“十五”时期的近4倍;此外,2008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5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公共文化实施免费开放。在加大投入的同时,文化投入结构也逐步改善,文化事业费进一步向西部地区、向基层倾斜,比如2010年西部地区文化事业费达到85.78亿元,占全国的26.6%,比2007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

二、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

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春风中,重庆市坚持贯彻中央的部署,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把文化民生作为社会民生的重要内涵,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速,加快建设。

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取得巨大成就。

一是在全国率先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从1999年开始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截至2005年,全面完成3393个已通电行政村和6099个50户以上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十一五”期间,采取有线建设和无线覆盖、地面数字接收3种方式,全面完成41107个20户以上自然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任务。2010年,市政府部署实施了“响通”攻坚行动,要求

在2011年7月1日建党90周年前,为100万户偏远山区农户免费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施,为7万户农村建卡贫困户免费发放彩色电视机,在39个区县(自治县)、872个乡镇(街道)、8967个村建设农村综合广播信息系统,全面实现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截至2010年年底,已安装直播卫星接收设施65万套,免费发放彩色电视机5万台,在24个区县(自治县)、423个乡镇(街道)、4083个村建设农村综合广播信息系统,安装终端2.6万余套,全市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71%、97.39%。

二是基本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该项工程于2006年启动,计划到2010年基本建成,覆盖全市所有行政村。截至2010年,1个市级分中心、42个区县(自治县)支中心(包括市少儿图书馆及涪陵少儿图书馆)和8967个村级基层服务点全部建成;乡镇(街道)基层服务点已建成683个,剩余156个将在今年全部建成。同时,积极推进共享工程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进高校,超计划建成街道服务点36个、社区服务点244个,与高校、企业等合作共建服务点28个。三是强力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着力构建市、区县(自治县)、乡镇(街道)、村(居)四级公共文化阵地。市级层面,建成中国重庆三峡博物馆、重庆大剧院、重庆科技馆、重庆市图书馆、重庆广播电视大厦、红岩魂陈列馆等重大文化设施,总投资16.16亿元,建筑面积71.58万平方米。区县(自治县)层面,重点支持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四大件”建设。市委三届

五次全委会以来,全市40个区县(自治县)文化馆新建或改扩建15个,建筑面积达到国家等级标准35个,其中一级馆24个、二级馆7个、三级馆4个;41个区县(自治县)图书馆新建或改扩建20个,建筑面积达到国家等级标准36个,其中一级馆29个、二级馆6个、三级馆l个,新建或改扩建博物馆14个、影剧院17个,总数分别达到35个、56个。乡镇(街道)层面,2006年启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应建839个,截至2010年,已建成809个,剩余30个将在今年全部建成,提前实现“到2012年乡镇有综合文化站”目标。村级层面,整合组织部门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农村现代党员干部远程教育、新闻出版部门农家书屋,配套建设村文化室。目前,全市8967个行政村均已配套文化活动室。

四是农村电影放映工程走在全国前列。2006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农村惠民电影放映工程。2008年,全面实现“一村一月一场”和“农村中小学生每学年观看6场电影”的目标。“十一五”期间共放映75万场次,观众2.4亿人次,其中2010年放映17万场次,观众4817万人次。成立了重庆市农村惠民电影数字放映院线,组建农村电影放映队721个,配备数字放映设备776套,平均每11.6个行政村拥有1台数字放映设备,实现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每18个行政村拥有1台数字放映设备”的目标。

五是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步伐加快。2007年,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在部分区县(自治县)启动试点工作。到2009年,共建成标准农家书屋

1400个、书刊外借点4150个。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后,市政府积极争取新闻出版总署支持,加快建设进度。截至2010年,共建成标准农家书屋5400个、书刊外借点16150个。每个书屋均配备图书1900余册、报刊20余种、音像制品200余张,每个书刊外借点配备图书150—250余册。

三、重庆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一些问题

1、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据调查数据表明,一是设备设施陈旧简陋,二是还有一部分的基层文化机构的设备设施建设需要填补空白,四是仍然缺乏科学合理的专业规范。

2、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与群众文化需求存在结构性矛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民的收益日益增多,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加,所以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队伍迅速壮大,参与文化的热情显著提高;然而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策划和组织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仍然十分贫乏。数量稀少、内容单

一、缺乏吸引力。这势必打击群众参与文化的积极性。

3、基层公共文化机构的服务意识需要加强:尽管不少地区已经基本建成文化基础设施体系,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和服务的积极性依然不高,文化机构缺乏对文化服务的认识,还没有转变文化职能观念。

4、公共文化建设缺乏完备法律体系:就公共文化而言,目前我国只有《公益事业捐赠法》和《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两部法律

法规。在依法治国的当下,无法构成对公共文化建设的有力支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乏坚强的制度空间。

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鉴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公益性惠民工程,社会和公众的文化主体回归,是十分关键的要素。离不开政府的主导和公众的参与。其中政府起着主导作用。

1、唤醒社会公众的文化意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除了政府作为投入主体之外,公众的文化参与、社会的文化责任承担等都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全民的参与,就需要唤醒其公共文化意识,形成双方的良性互动。

2、坚定履行政府的文化责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的文化责任不可推卸,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体力量。

3、拓展公共文化服务方式:通过文化主管部门对各个基层文化协会的管理,整合基层文化队伍资源,搭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队伍的组织平台,解决基层文化活动少的问题。

(参考文献:《重庆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汪俊、《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综述》新华网)

第三篇: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廊坊市文联)

为深入贯彻落实当的十八大和省委八届三次全会精神,廊坊市文联组织人员在进一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了调研成果。

市文联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方面拥有一块文艺阵地,即廊坊文联美术馆。市文联着重通过廊坊市文联美术馆对全市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展开了调研。

廊坊文联美术馆建成于2010年,经市委主管领导同意,纳入廊坊市文联下属机构,填补了廊坊市区没有专业美术馆的空白,成为对外展示廊坊文化形象,对内提升自身品味的重要平台,也是廊坊公共文化建设的又一亮点。美术馆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集作品展示、艺术交流、学术研讨功能于一身,其中展厅面积约为800平方米,内氛围9个展区,展线长度180米,采光、照明和安防等设施均按照专业标准配备,使美术馆具备举办各种大型美术展览的能力。

廊坊文联美术馆开馆以来,据不完全统计,期间举办了80余次不同层次的展览,接待域外画家、艺术家几百人次,各界、各地的数千名艺术爱好者前来参观、学习,越有10万人次群众参加、观看过不同的艺术展览展示活动。可以说,在推动我市文艺事业发展商,美术馆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廊坊文联美术馆是由对艺术有热情的企业家投资兴建的,属于民办公助的公益性事业,开关三年来,每年需要人员薪酬、供暖、睡点、物业管理费约30万元才能维持美术馆的正常运转,收取的展览租用费用远远不能支撑。每年,市文联还要从不多的办公经费中挤出一部分支持美术馆,还是杯水车薪,现在企业家的压力很大,甚至有打退堂鼓的想法,我们还是积极鼓励,但是这样不是也不是长久之计,民营美术馆公益性到底能走多远?这也是国内众多的民办公助艺术馆、博物馆面临的显示问题。

经过我们的调研和思考,结合外地的一些做法,认为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要公益和商业兼顾

坚持公益性,把非赢利的公益事业做好。美术馆利用所藏的书画作品,在平时展出、展览中进行书画交易,盘活资金和藏品,增强自身造血机能;举办艺术沙龙,为来自全国的书画

二、廊坊书法艺术馆

根据“中国书法城”创建要求,积极提请建立廊坊书法院,按照市政府领导指示精神,加强与市编办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协商,力争建立廊坊书法院。该院是市文联下属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能是:研究制定我市书法事业发展的规划;负责组织和举办书法艺术展示交流活动,负责承办全省、全国乃至国际性的书法创作、展示、交流活动;培训书法艺术人才;指导基层文艺单位和中小学校开展书法教育和普及工作;负责书法学术研究工作,并定期组织召开不同规模和层次的书法艺术研讨活动等。积极提请市委、市政府建立“廊坊书法艺术馆”,作为廊坊书法院的办公场所,实行馆院合一。

廊坊书法艺术馆应作为我市文化艺术的标志性建筑,既是文化艺术工作者活动、创作、研讨的场所,更是对外艺术交流和艺术展示的平台,其主要功能分为四部分:一是书法艺术展馆。建设国内一流、现代化的艺术展馆,该馆的建设将参考中国美术馆的标准,具有承接国际国内大型展览的能力。主要展示全国书法名家、各地特色书法家、廊坊书法家的优秀作品。可定期举办艺术性、专业性的不同规模和层次的艺术展示活动;二是书法艺术博物馆。博物馆陈列关于汉字书法的起源、变迁、演变、发展过程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及文物,是一部书法简史。建成后将成为一个对市民进行书法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廊坊文化旅游的一个重要亮点;三是书法创作室。这是书法家创作和学术交流的场所,包含小型学术报告厅和会议室等。可定期举办学术研讨活动和书法讲座,以推动廊坊书法创作;四是学术报告厅。该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容纳100人左右。

第四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汇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汇报

近年来,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利通区文体工作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品牌文化建设,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文化阵地服务功能。近年来,我局抢抓机遇,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项目和资金支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投资了1530多万元,为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级文化室、民间文艺团队、农民文化户等配备电脑、音响、乐器等设备,彻底解决了部分文化站 “空壳” 的问题;新建农家书屋133家,配备电脑48台,图书18.5万册,电子音响制品1XX余盘、报纸期刊3120份,在全市率先实现了 “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新建优秀农民文艺团队、农民文化户等民间文艺团队20家;新建篮球场87个,为基层配备健身路径600多件;争取“乡镇健身工程”4个,分别建设了XX平米带看台的灯光球场,群众健身娱乐条件明显改善。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活动亮点频频闪现。

坚持按照区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成功举办系列文化活动,XX之区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一是品牌活动影响深远。成功举办了XXXXX文化旅游节,本届文化旅游节历时2个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等6项活动,为XX区群众奉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二是民俗文化活动特色鲜明。在元旦、春节期间,共组织民间社火队开展社火巡演大拜年65场次;积极组团参加省社火大赛,荣获全省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社火大赛金、银、铜奖;成功举办了XX区首届元宵节花灯展,参展花灯达140盏,参观人数达10万人;开展“XXXXX”等民俗节庆活动为传统的民俗文化增添新的内涵。三是广场文化异彩纷呈。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喜迎十八大等重大节庆活动,组队参加了XX市红歌大赛,荣获一等奖和最佳风尚奖;依托居民文化大舞台,定期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专场演出,把文化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开展了以“展XX风采,建XX之区”、“歌颂党、展风采”、“红歌嘹亮 畅想青春”、“生命畅想、和谐家园”等为主题的系列广场文化活动620多场次,一批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幸福生活的精品文艺节目脱颖而出。四是基层文化活动覆盖面广。支持鼓励民间文艺团队建设,大力加强基层文体骨干参加各类业务培训,目前全区有各类民间文 艺团队50余支,队员1000余人, 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18名,成为我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力量。认真实施“ 2131” 工程,农村电影覆盖率达到100%;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农村实用知识竞赛等活动,累计送科普资料3万余份,图书10000余册,文艺演出100多场次,电影下乡近4000场次,通过各类活动的举办,城乡群众学文化、增知识、提技能的氛围日益浓厚。

三、精心筹办体育赛事,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

坚持把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以筹办体育赛事为载体,强化工作措施,有序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精选XXXX、XX、武术等比赛项目,参加省第七届民族运动会,摘得1金2银2铜,取得奖牌总数位居全市第一的好成绩;组织45名运动员参加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荣获 “体育道德风尚奖”,并赢得15.5金、15银、4铜和总分211.5分的优异成绩;成功举办了XXX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和首届运动会,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裁判员达3000多名,有力地推动了XX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圆满承办了XX市首届和谐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来自20多个社区XX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以“百乡千村农民体育活动”为契机,连续3年在13个乡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趣味体育比赛,累计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300多场次,参与群众达30多万人次。

几年来,我区文化体育工作先后获得省文化厅XX、XX文化工作考核先进市县二等奖,“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先进集体,XX市XX年元旦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先进集体,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集体,XX区党委政府XX目标责任考核二等奖、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农村社区全覆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四、再接再厉,奋力开创文体工作新局面

一是抓项目,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有新突破。争取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逐步完成未达标乡镇综合文体站改造建设任务,做好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继续争取乡 “XXXX”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加快基层文艺团队建设,加大生态移民点、社区文化中心、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阵地设备配置,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

二是抓精品,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上有新举措。全力打造XXXX文化旅游节等富有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极具亮点品牌文化;紧紧围绕区委、政府中心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系列文体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热爱家乡、建设XX之区的热情;高质量举办社火展演、元宵节花灯展等春节民俗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各类展演展览活动深入挖掘回乡文化内涵;多元化举办体育赛事,展现利通区各族群众精神面貌和风采。

三是抓产业,在创造经济效益上有新进展。结合“一十百千万”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努力打造文化产业专业村镇、文化产业一条街,培育一批文化产业致富带头人;围绕苦水河沿岸旅游发展规划,培育壮大XXXXX旅游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第五篇: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基本要求。这是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更是各级政府部门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任务是: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加大重大文化工程实施力度,充分挖掘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提高农村公共文化单位的服务能力,加快农村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意愿,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具有重大意义。以政府为主导,加快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与公共文化服务,维护和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的基本要求。这是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更是各级政府部门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以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覆盖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充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使农村文化建设在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加大政府投入,加强县图书馆、文化馆、乡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发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努力使县、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备,公共文化服务切实加强。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到2010年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基本建成覆盖农村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加大重大文化工程实施力度,增加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总量。实施重大文化工程,是政府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一是实施文化共享工程。以数字资源建设为核心,以基层服务网点建设为重点,以多种传播方式为手段,以共建共享为基本途径,加快进度,加快速度,到2010年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并努力实现“村村通”。二是实施送书下乡工程。主要是向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乡镇配送图书。中央财政先后投入8000万元,通过专家挑选、政府采购,配送受广大农民欢迎的图书已达680万册。三是实施流动舞台车工程。从2007年到2010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为基层文化机构配备1000多辆流动舞台车,送戏下乡,开展灵活、多样、方便的文化服务。同时,根据基层文化建设的实际,策划实施新的项目。

充分挖掘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着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利用各种节庆日尤其是民族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为基层农民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高度重视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农村公共文化单位的服务能力。按照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区别对待,分类指导,试点先行,逐步推开,深化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的内部改革,建立健全竞争、激励、约束机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全面实行聘用制和劳动合同制。县级文化馆、图书馆和乡镇文化站要面向农村、面向基层。继续落实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未成年人等特殊社会群体开放的政策措施努力做到公共文化设施共建共享。

加快农村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培训,实施从业资格制度。立足农村,注重发挥农村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的积极作用,加强农村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农村义务文化管理员等业余队伍的培训,形成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队伍。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支持农民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

下载村级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汇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村级公共服务文化体系建设汇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申论 公共文化体系落实

    关键词 : 公共文化体系 图书馆 全民阅读 1、全国政协7月22日在京召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题协商会。 俞正声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中共十八大......

    申论热点冲刺: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

    申论热点冲刺: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 【关键词】 公共文化体系 图书馆 全民阅读 【热点背景】 1、全国政协7月22日在京召开“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专题协商会。 俞正声指......

    政协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精 政协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它是指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权利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

    清水河乡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调研

    清水河乡基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情况的调研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

    关于我县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我县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 永寿县文体事业局 (2011年8月8日)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各有关部门的指导支持下,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

    荣成市国税局国税文化体系建设汇报

    丰富形式载体 注重渗透融合 大力推进国税文化体系建设 ——荣成市国税局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我们按照“丰富形式载体,注重渗透融合”的工作思路,从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入手,通过建......

    南京公共文化服务

    推进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始终放在城乡社区、始终放在基层,始终放在“服务”上,以大力推进街镇综......

    中部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标准

    公共文化服务示范区建设标准(中部) 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深化改革,加强城乡统筹,突出软件建设,初步建成符合当地实际情况、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