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
浅谈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
一、高校后勤文化体系建设总体目标
积极倡导和培养高校后勤队伍的核心价值观,深入贯彻“诚实守信、以人为本、满意服务、改革创新”的核心价值理念,认真落实“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熟悉专业、责任心强、勤学善思、提高自我”的基本行为规范,严格遵守“举止文雅、言辞有度、细致热情”的服务人员行为规范,不断内化为理念,外化为实践,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后勤文化,促使高校后勤文化与后勤改革发展战略、后勤管理制度的有机结合,发挥后勤文化的导向、凝聚、规范、激励等功能,不断提高后勤队伍全员素质,培养卓越团队,全面增强文化软实力,为深化后勤改革、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和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二、高校后勤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工作内容
1、整合思想理念,初步建立后勤价值理念系统
通过调研、座谈、咨询等形式,整理、归纳后勤工作各种思想动态和理念价值观,提炼出后勤工作的基本信念、共同愿景、工作作风、管理理念等精神文化,整合为后勤文化的价值理念。明确后勤服务工作的使命和价值观,回答:“主张什么和提倡什么”的导向。
2、规范工作行为,初步建立后勤行为规范系统。
通过强化后勤星级服务、建立后勤服务体系和激励机制等举措,着力构建后勤保障体系、后勤服务评价体系和后勤服务文化体系,编制完善后勤服务工作手册,主要包括各项制度、职业道德规范、行为
准则、质量标准及绩效考核办法等。明确后勤工作质量目标,规范“怎样做和怎样做好”的行为。
3、提升服务形象,建立后勤服务形象意识、品牌意识。
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熔炼执行力团队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等方式,开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美化环境、提升品味、完善设施”的形象工程,明确后勤服务工作的形象和信誉,树立形象意识、品牌意识,营造内外和谐环境。
三、高校后勤服务文化建设保障机制
1、以后勤文化为指导的原则。认真深入贯彻推行后勤文化,不断整合、创新和丰富后勤服务文化。
2、以后勤中心工作为基础的原则。认真完成学校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切实履行年度工作目标,深化后勤改革,推进管理型后勤、保障型后勤、节约型后勤、创新型后勤建设。
3、以管理、服务、保障职能为核心的原则。以星级化服务、精细化管理、节约型后勤和四个文明建设等为契机,不断强化管理、服务、保障职能,培育后勤文化。
4、以精神、行为和形象为主要内容的原则。从精神、行为和形象三个层面把握后勤服务文化建设,营造后勤服务文化是精神氛围、环境氛围和制度氛围,规范后勤服务文化。
四、高校后勤服务文化建设主要措施
1、继续修订和完善规章制度,规范内在行为。
制度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单位是否规范管理的重要标志。要全面加强制度建设,在规章制度中体现企业文化理念,达到制度和文化的一致,推动后勤文化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完善后勤工作制度保障体系。系统整合后勤服务工作理念,初步建立后勤价值理念系统、行为规范系统和形象识别系统,搭建后勤服务文化框架,编制完善后勤服务工作手册、操作规程,组织职工学习了解,明确自己的职责、工作范围和操作流程。
2、开展建立“优秀党员示范岗位”,树立“优秀职工标兵”等主题教育和“廉政建设”。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以及职工的主人翁精神,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为全面落实各方面的工作任务提供政治保障。
3、构建校园生活文化特色
坚持环境育人的宗旨,努力营造一个舒适、文明、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积极构建具有后勤特色的公寓文化、饮食文化、环境文化等校园生活文化。
公寓文化:公寓是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为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氛围,把学生宿舍建设成为大学生的温馨之家。首先应对学生采用人性化管理,对学生要有爱心,服务讲诚信,把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做到每个寝室,关爱每个学生。其次尽量美化宿舍环境,使其舒适、优雅、整洁,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文化魅力。三是开展楼道文化建设,体现现代大学公寓文化氛围。四是与学生共同开展文明宿舍建设。
饮食文化:高校饮食服务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和谐和稳定、关系到
学生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应创建“以人为本”的饮食文化,在食堂张贴温馨标语,设立饮食知识专栏向学生宣传介绍有关饮食知识,营造浓郁的饮食文化氛围;对职工加强业务、文化知识培训,开展烹饪练兵比武和菜品创新等活动,为学生提供色、香、味俱佳的饮食,使学生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感受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服务做到规范、细致、热情,语言文明。
构建优美校园环境文化:校园是师生员工生活和大学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校园自然环境往往体现着学校历史文化的沉积,因此对学校自然环境的保护和规划是校园环境工作的重中之重,绿化保洁员工在确保环境卫生整洁的同时,要认真管护好学校的一草一木,定期进行树木防虫、绿篱草坪修剪、花卉养护的同时,还应做到与时俱进使校园环境体现时代气息。
4、有效借助各种途径,加强后勤文化建设宣传
充分利用学报、《后勤通讯》、网络、宣传栏等媒介,深入报道后勤文化建设进展新情况、新成果;对后勤文化所倡导的各种理念与后勤具体工作相结合的典型事例、先进人物和人们关心的话题等进行及时的宣传、引导,使其成为一个全面系统宣传后勤文化的窗口,展示后勤服务人员精神风貌。
5、制定员工培训计划,加强团队建设
重点进行团队执行力培养,引导职工成为团队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加强团队自我管理和有效沟通,着重培养“三种态度”(即: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态度,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八种意识”(即:服务意识、风险意识、危机意识、团队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诚信意识),增强职工队伍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打造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
6、开展“常读书、读好书”倡议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职工中广泛开展“常读书、读好书”倡议活动,激发职工读书热情,通过读书拓宽职工学习阅读视野。认真组织职工读两本好书,使职工在读书中不断提高思想素质、文化修养和知识底蕴,提升职工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7、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文化生活,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文体活动;认真落实学校有关文化建设决定和要求,开展文明办公活动。以积极响应文明单位、先进单位和学习先进模范为契机,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在职工中树立文明单位、先进单位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认真总结工作成果和先进经验,通过总结不断完善和提高。
第二篇:如何建设煤矿安全文化体系
(一)企业安全理念
包括核心理念、干部理念、管理理念、作风理念、投入理念等,回答的是企业在安全管理上是怎样去做的问题,是安全价值观的具体化。只有确立正确的安全理念,才能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
煤矿必须在总结以往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提炼有自身特色的安全理念。从而提高员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增强员工安全生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
(二)整合、规范、创新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制度和内容
制度的建立就是将企业先进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转变为具有操作性的管理制度的过程。文化形成制度,制度强化文化。只有制定出为广大员工所认同和接受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通过严格执行,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形成制度文化化,才能整体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从必须四个方面进行制度和内容的整合和规范。主要有:安全行为建设、安全意识培育和素质建设、安全环境建设、安全制度建设。它规定了具体的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和工作要求,每项工作要求做到有制度、有标准、有考核、有效果,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创新、基本形成了一套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三)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运行机制
无论什么样的制度,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做支撑,去考核监督,制度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两个方面进行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来保证煤矿安全文化的实质性运转。一方面建立逐级安全文化检查、考核、排名排队、讲评及奖惩制度;另一方面制定从干部到职工个人的安全质量明细化管理考核、评分、排名、评评及奖惩制度。通过严格执行、调动全员的安全生产积极性,确保煤矿安全文化的有效运行和发展。
(四)建成有自己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
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建立与形成,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企业安全生产为重点,使广大员工参与进来,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通过总结、归纳、提炼、发展、创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采用各种方式辐射到企业员工中去,渗透到企业安全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逐步形成有自身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体系。
第三篇:廉洁文化体系建设
一、理想、理论、理念------廉洁文化的核心
1、坚持用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铸造廉洁文化的灵魂。
2、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风建设、反腐倡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践行“三严三实”构建廉洁文化体系。
3、坚持用“诚实守信、廉洁敬业”的理念和《廉政准则》的要求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思想、观念------廉洁文化的基础
1、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筑牢广大员工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
2、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荣辱观、权利观,促进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依法办事,清正廉洁。
3、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服务观、奉献观,促使广大党员树立良好的形象,廉洁从业,冲锋在前,永葆党员先进性。
三、公德、美德、道德、品德------廉洁文化的行为要求
1、坚守良好的社会公德,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2、坚守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尽职尽责,拼搏奉献。
3、坚守良好的家庭美德,树立廉洁家风,培育文明家庭。
4、坚守良好的个人品德,忠诚事业,正直做人,与人为善,爱憎分明。
四、爱国、自强、奉献------廉洁文化的精神传承
1、弘扬和倡导“埋头苦干”的延长石油精神,积极践行“汇聚能源、延长价值”的企业宗旨。
2、弘扬和倡导面向油田,连续作战,科技创新,锐意进取,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3、弘扬和倡导科技求实精神,全力奉献延长油田,建设国内一流标准化大油田,构建和谐测井。
4、弘扬和倡导延安精神,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
5、弘扬和倡导团队精神,以人为本,紧密配合,协同作战,优质服务,实现组织的高效运转。
五、亲情、友情、感情------廉洁文化的情感氛围
1、建立美好相悦的亲情,增强廉洁文化的亲和力。
2、建立和谐正直的友情,增强廉洁文化的感染力。
3、建立健康向上的感情,增强廉洁文化的渗透力。
六、法律、法规、条例------廉洁文化的制度保障
1、加强以《党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廉政准则》为重点的党内条规的学习与遵守。
2、加强以《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为重点的对企业领导干部的规定要求的学习与遵守。
3、加强以《廉政谈话制度》、《述职评廉制度》、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会计制度、纪律规定为重点的企业规章制度的学习与遵守。
4、加强以《宪法》、《刑法》、《治安管理条例》等为重点的法律条规的学习与遵守。
七、指导思想、目标、方案------廉洁文化建设的工作部署
1、深刻认识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2、深入理解廉洁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3、深化制定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
八、体制、机制、体系------廉洁文化建设的工作保证 井下作业工程公司测井大队廉洁文化体系
1、建立以完善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发挥优势、强化党风廉政监督,广大员工积极参与为主体的廉洁文化建设领导体制。
2、建立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责任,规范行为,分解任务为主要内容的廉洁文化建设工作的长效机制。
3、建立以全员参与为主要方式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机制。
4、建立以廉洁文化建设纲要和实施细则、企业管理制度、廉洁文化建设考核制度为主体的廉洁文化建设制度体系。
九、建立体系------廉洁文化建设的工作目标
1、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与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体系相融合,与惩防腐败体系相协调,与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相传承,与企业宗旨,企业核心经营理念相统一的廉洁文化体系。
2、建立起具有延长测井特色的廉洁文化建设的长效体系。
十、学习、活动、载体------廉洁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
1、以中心组学习、班子成员学习理论、培训班辅导和周一、周四党员和职工为主,进行廉洁文化的系统教育。
2、以党风建设专项活动为主,进行廉洁文化的主题教育。
3、以延安红色文化为主,进行廉洁文化的传统教育。
4、以延长测井网站、测井快讯、宣传栏为主,进行廉洁文化的宣传教育。
5、以进班子、进机关、进车组、进车间、进家庭为主,进行廉洁文化的实践教育。
6、以廉洁警示物品为主,进行廉洁文化的固态的形象教育。
7、以正反典型为主,进行廉洁文化的案例教育。
8、以领导干部表率作用为主,进行廉洁文化的示范教育。
9、以开拓创新、事是求实的精神,不断丰富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第四篇:建设北京高校后勤餐饮联合采购体系的探讨
建设北京高校后勤餐饮联合采购体系的探讨
北京大学副总务长兼餐饮中心主任 崔芳菊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进入了深化阶段,各地区高校餐饮伙食服务和管理无论在投资、运营、监管、劳务、采购等各方面均有各种创新的机制和管理模式在探索和实践。
一、高校伙食原材料采购面临的问题
原材料采购是高校餐饮伙食的管理和服务业务链的第一个关键环节。我国高校伙食的原材料(农副产品)供应长期以来一直是高校后勤集团或餐饮中心的采购科独立从社会市场中直接采购,具有方便、快捷、灵活的特点,但是食品原材料采购、供应,因以农副产品为主要产品的市场却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
1、餐饮采购必须要保证所需商品货源充足稳定、保障供应。
2、由于高校伙食的消费主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学生,因此要保证产品和服务的价格相对稳定。
3、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食品的食用安全性。
4、由于市场的多样化和采供环节的分散,必须关注采购的廉洁性。上述问题的出现,是以往计划经济体系下的统一供应由市场取代之后凸现出来的。高校餐饮面对着师生这特殊的消费群体,市场供应体系的改变和不完备,使各校餐饮采购各自从社会市场直接购买,上述问题很难得到解决。餐饮管理的压力越来越集中地表现在必须从食品原材料的采购源
Page 1 of 8 头开始把关。
尤其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把“三农”问题作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中之重,带来了农副产品价格的全面提升,并行成今后长期价格向上的趋势,这无疑给高校后勤的饮食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药、化肥等的大量使用,农副产品的食用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一般社会市场上的农副产品货源来源不确定,因而直接从社会市场采购的农副产品的食用安全很难保证,这是高校后勤遇到的又一个难题。
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环节存在的各类问题一直是政府着力治理的社会化问题,从法制、监管等各方面尚不完善。各高校后勤餐饮体系采购科的水平也参差不齐,加之采购供应中的不正当竞争因素的普遍存在,要保障高校后勤餐饮伙食原材料农副产品的稳定、安全的供应,成为各级政府、高校、高校餐饮伙食管理机构等共同关注并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各种探索和尝试的比较分析
随着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各地各高校的后勤餐饮管理和运营部门都在不断探索和尝试解决原材料采购面临的问题。
(一)以各高校后勤自身为主体推动的探索和尝试
1、校级统一采购
目前各高校无论体制如何、规模大小,其餐饮伙食的原材料采购均向集团化统一采购发展。学校的后勤集团或餐饮中心统一负责原材料采购和物流配送,面向校内各餐厅、食堂等经营网点提供采购和配送服务。
此种模式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且存在如下问题:
Page 2 of 8(1)学校餐饮规模、经营管理能力等参差不齐,面对社会供应市场仍没有采购的谈判优势。
(2)某些承包经营的餐饮伙食试点方式往往忽略了采购的管理和控制。
(3)采购科的采购配送运作需要费用支持,对各网点的内部加价成为后勤集团或餐饮中心维持自负盈亏甚至是营利的手段,这一点在没有采购优势的中小高校更为明显。
(4)不利于采购运作的公开和透明化。
2、具有实力的大型高校后勤实体集中采购,除服务于自身并为其他中小型高校后勤提供采购和配送服务,实际上成为社会市场供应商(经销商)的一员。典型的例子就是浙江大学后勤集团。此种模式也存在很多问题:
(1)“大二批”的市场化角色自然导致其对经营利润的追求,削弱了采购成本降低的幅度。
(2)由于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原因,难以平衡校际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无法做到让中小高校后勤餐饮自觉自愿的加入。
3、具有实力和规模的大型高校通过合作和投资建立自己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
此种模式也存在很多问题:
(1)将学校后勤餐饮管理和经营向产业链上游扩展和渗透,承担或增加了学校投资、经营管理的市场风险,又在搞“大而全”,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方向背道而驰。
Page 3 of 8(2)基地建设会因其经营环境、管理风险、市场变化、产业结构变化等不定因素造成高校后勤实体难以摆脱的风险。
(3)基地建设并不能完全解决所有主要原材料的保证供应,从后勤餐饮整体投入产出角度看,得不偿失、弊大于利。
(二)以区域性政府主管部门推动的探索和尝试
各级政府主管部门在高校后勤改革中一直发挥着主要的作用,以上海为例,上海市政府通过市教委主导推动,成立了上海高校后勤发展集团,由其为平台运作的上海市高校统一采购体系,通过半行政指令方式和政府提供的采购储备金融支持等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文阐述的各类问题。
但是无论从发展市场经济体系、社会化改革的理论探讨,还是在其运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来分析,这种直接以政府机构干预社会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的方式,都不是最终和最优化的解决方案。
(三)区域性、行业性联盟的探索和尝试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有的纯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和自然垄断产品都是由政府提供的,实际上公共服务就是由政府垄断独家经营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主意识的觉醒、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全球化的迅速发展,这种政府无所不能、无所不包、无所不办的管理模式,与社会和公民发生了碰撞,而且面对一个充满复杂性、动态性和多元性的环境,政府已无法成为唯一的治理者,它必须与民众、企业和非营利性组织一起来共同治理。公共服务主体应该是一个由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和公民等参与者组成的多中心的合作网络。
自2003年以来,由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后勤餐饮部门牵头,由北京高
Page 4 of 8 校伙食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伙专会)组织,在北京市各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市几十所高校共同参与的北京高校伙食联合采购活动是区域性、行业性自发联盟解决原材料采购问题的一种探索和尝试。
北京高校伙食联合采购至今已经举办了六次大型集中联合采购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北京高校联合采购工作的开展确立了北京伙专会在全国各地伙专会中领先的地位和品牌形象;初步实现了采购资源、交易信息、成交价格在北京地区高校后勤餐饮行业内的共享;基本确保了高校餐饮食品原材料从生产供应源头的安全和质量;在大幅度提高了采购供应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了学校后勤餐饮采购成本;通过“公开,公平、公正”的集中联合采购方式,遴选出一大批有信誉、有实力的供应商,实现了高校、师生、企业共同受益的目标;为进一步推进和实施高校后勤餐饮行业自律和行业监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建设和完善北京高校伙食联合采购体系
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全国高校后勤研究会北京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在清华大学召开2006年年会。北京市教委副主任杜松彭、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赵素贞、全国伙专会常务副理事长赵淳、伙专会主任崔芳菊、副主任樊春起、赵相华出席大会并讲话。来自北京83所高校后勤处、后勤集团分管饮食工作的领导、饮食中心主任和饮食中心采购科科长,以及北京高校供应商代表等200余人参加大会。会议在总结长期以来联合采购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未来联合采购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北京高校伙食联合采购体系见图:
北京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将向民政局申请成为具有独立社团法人地位
Page 5 of 8 的非营利性行业组织,该组织将会发展成为高校后勤餐饮行业协会。“北京高校伙食联合采购中心”(以下简称:联采中心)是“北京高校伙食专业委员会”受北京各高校(学校后勤管理机构、后勤集团、餐饮中心、餐饮采购科室等)和全体合格供应商的共同委托,组织和管理“北京高校伙食联合采购工作”的常设执行机构。联采中心委托社会机构投资建设的“高校联合采购网”(以下简称:联采网)是开展联合采购的虚拟市场业务平台。
(二)联采网的宗旨
联采网积极贯彻国家和北京市有关食品采购安全、卫生和质量的相关政策,充分利用市场竞争机制和信息化服务手段,努力达到降低北京高校伙食采购成本、保证采购质量、增加采购工作透明度、稳定采购市场供应的目标,而为高校后勤餐饮创造规模效益,为北京高校百万师生的日常生活谋福利,更好地实践“三服务、两育人”,并以伙食联合采购为切入点和契机,促进北京高校餐饮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推动区域化联合和连锁经营,加快高校后勤社会化、市场化进程。
(三)目前联采网的主要工作
联采网由北京高校伙专会、联采中心管理,并接受北京市教委后勤处、北京市质量监督局、北京市卫生局和北京市工商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联采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
1、高校后勤联合采购是响应政府提倡廉政建设的阳光工程,联采网是我们接受社会监督,展示廉洁奉公的平台,必须坚持和深入发展。
2、各高校将全力支持和参与高校后勤联合采购,统一行动,完善和规范联合采购流程,公开采购信息,接受政府主管部门、广大师生和社会的
Page 6 of 8 监督。
3、各高校会员单位全力支持和配合联采中心“高校后勤联合采购网络平台”的建设,为网站的建设提供信息、意见和建议。
4、联采中心设立行业专家工作小组,将严格筛选供应商,规范质量标准,从食品源头监控产品的安全、质量、服务、价格,使各高校在指定的范围内选购产品,并得到平等优惠的供应服务。
5、联采网将扶植有信誉、有实力,能够为高校提供优质服务,愿意与高校共同发展的供应商。联采网将为合格供应商提供一个展示自我、促进采购交易的信息服务平台,增加合格供应商与各高校的交流交易机会,创造一个优良的市场环境。
(四)联合采购工作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1、社会市场环境引发的问题
(1)微观市场风险对高校伙食安全的威胁
原材料质量安全问题、供应商信誉问题、供应商服务质量问题等。(2)宏观市场风险对高校伙食安全的威胁
采购需求逐年递增、长期原材料价格上涨趋势、价格波动的冲击等。
2、联采网自身的完善
(1)扩大联采规模形成集中采购规模优势(2)扩大采购品种覆盖范围
(3)优化联合采购服务,加强联合采购的宣传
(4)转换采供双方的对立关系,形成双赢的合作共生关系,建立合作信任
Page 7 of 8(5)对合格供应商、高校采购方提供完善的市场组织服务
(五)问题的解决方案建议
第一、联采网作为社会第三方非营利性行业组织协助政府管理部门解决高校后勤伙食采购问题的业务平台,针对解决上述主要问题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和各管理部门的支持、协调和配合。
第二、在联采网组织建设高校联合采购市场体系的过程中,给予联采网设立有形和无形市场的权限。
第三、协调各相关市场管理部门对联采网合格供应商开辟备案、认证和审批的“绿色通道”。
第四、积极制定给予合格供应商的相关优惠政策。第五、同时加强联采网对高校后勤采购的行业监管职能。
总之,高校餐饮联合采购是适应高校后勤改革形式发展应运而生的。它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开阔思路、借鉴其他行业领域的先进经验,利用开发性金融支持等手段,扶植联采网作为行业性自律组织在高校后勤战略储备体系建设、高校后勤突发性事件预警机制建设等方面考虑,扶持、关注它的进步,促进它健康发展会对高校的稳定发挥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二十日
Page 8 of 8
第五篇:文化体系建设宣传标语
文化体系建设宣传标语
1、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2、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3、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4、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
5、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6、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7、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8、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9、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10、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11、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1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13、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4、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15、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16、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
17、我们要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
18、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
19、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20、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21、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
22、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23、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24、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5、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26、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统一,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
27、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28、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29、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30、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3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32、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33、遵循文化发展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强文化法制建设。
34、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
35、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6、坚持改革开放,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37、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38、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39、积极吸收各国文明成果,切实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4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41、必须强化教育引导,增进社会共识,创新方式方法,健全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
42、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43、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44、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45、坚持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为根本,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
46、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47、科学分析世情、国情、党情变化,深入研究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课题,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4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集中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49、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最大限度把广大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
5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要自觉把个人理想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
51、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教育、国防教育,组织学习中国近现代史,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
52、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53、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
54、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
55、广泛开展时代精神教育,以思想不断解放推动事业持续发展。
56、大力弘扬一切有利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思想和精神,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劳动光荣、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57、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增进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认同,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58、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用好红色旅游资源,使之成为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课堂。
59、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60、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61、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辱感。
62、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63、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拓展各类道德实践活动。64、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扶贫济困、扶弱助残、礼让宽容的人际关系。
65、全面加强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紧密协作的教育网络,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66、深化政风、行风建设,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
67、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坚决纠正以权谋私、造假欺诈、见利忘义、损人利已的歪风邪气。
68、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69、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70、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提高全民法律素质。
71、推动人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
72、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73、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74、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推进廉政文化建设。
75、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76、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77、热情讴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生动展示我国人民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创造历史的辉煌业绩。
78、要引导文化工作者牢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神圣职责,坚持正确文化立场。
79、要认真对待和积极追求文化产品社会效果,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把学术探索和艺术创作融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之中。
80、大力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使之更好地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功能。
81、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82、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把握正确导向。
83、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壮大主流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及时性、权威性和公信力、影响力。
84、发挥新闻舆论工作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85、要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
86、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引导,从群众关注点入手,科学解疑释惑,有效凝聚共识。
87、做好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健全应急报道和舆论引导机制,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
88、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推动解决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维护人民利益,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
89、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秉持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真实准确传播新闻信息,自觉抵制错误观点,坚决杜绝虚假新闻。
90、文化工作者都要积极投身到讴歌时代和人民的文艺创造活动之中,创作生产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
91、实施精品战略,不断推出文艺精品。
92、鼓励一切有利于陶冶情操、愉悦身心、寓教于乐的文艺作品,抵制低俗之风。93、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94、要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加强和改进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95、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鼓励网民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
96、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网站和特色网站,发挥主要商业网站建设性作用,培育一批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骨干企业。
97、发展网络新技术新业态,占领网络信息传播制高点。
98、广泛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推动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督促网络运营服务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不为有害信息提供传播渠道。
99、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制。
100、加强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的引导和管理,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
101、依法惩处传播有害信息行为,深入推进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为,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
102、加大网上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建立网络安全评估机制,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信息安全。103、坚持把遵循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评价作品最高标准,把群众评价、专家评价和市场检验统一起来,形成科学的评价标准。
104、加强文艺理论建设,培养高素质文艺评论队伍,开展积极健康的文艺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
105、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依法惩处侵权行为,维护著作权人合法权益。106、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107、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
108、要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以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为主要内容,完善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09、加快构建技术先进、传播快捷、覆盖广泛的现代传播体系,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辐射力和影响力。
110、要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设,同时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111、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112、发挥国民教育在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加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内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研究基地建设。
113、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114、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15、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
116、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117、发展壮大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新兴文化产业。
118、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
119、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120、要发挥文化和科技相互促进的作用,深入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121、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122、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
123、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
124、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125、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126、必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127、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为文化繁荣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128、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加快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培育合格市场主体。129、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促进文化产品和要素在全国范围内合理流动。
130、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动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理顺政府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
131、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完善政策保障机制。
132、加快文化立法,制定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文化产业振兴、文化市场管理的等方面法律法规,提高文化建设法治化水平。
133、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完善文化市场管理,坚决扫除毒害人们心灵的腐朽文化垃圾,切实营造确保国家文化安全的市场秩序。
134、开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对外文化交流,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促进文化相互借鉴,增强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共同维护文化多样性。
135、创新对外宣传方式方法,增强国际话语权,妥善回应外部关切,增进国际社会对我国基本国情、价值观念、发展道路、内外政策的了解和认识,展现我国文明、民主、开放、进步的形象。
136、坚持以我为主、为我利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
137、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138、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思想,全面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
139、造就高层次领军人物和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140、文化工作者要成为优秀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做道德品行和人格操守的示范者。
141、要引导广大文化工作者特别是名人名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发扬严谨笃学、潜心钻研、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风尚,努力追求德艺双馨,坚决抵制各种不良风气。
142、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拜人民为师,增强国情了解,增加基层体验,增进群众情感。
143、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提高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科学化水平。144、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切实担负起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政治责任。145、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深入研究意识形态和宣传文化工作新情况新特点,及时研究文化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掌握文化改革发展领导权。
146、在全党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
147、加强文化领域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把文化领域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
148、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筑牢思想防线,确保文化阵地导向正确。
149、文化战线全体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党的观念、党员意识,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在推进文化改革发展中创先争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50,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151、要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工作体制和工作格局,形成文化建设强大合力。
152、文化领域各部门各单位要自觉贯彻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文化改革发展目标任务,发挥文化建设主力军作用。
153、要健全共同推进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积极性。154、全党要满怀信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155、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