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4:0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

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

摘 要: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工匠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是职业院校的兴学之基、强校之魂、育人之石,职业院校要担当起工匠精神培育的重任。本文分析提出,文化是学校的血脉和灵魂,也是发扬和传播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守“匠心”的同时,注重在师徒心手相传中承“匠技”,是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职业院校 学生 工匠精神 培育

课 题: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重点资助课题《“芙蓉工匠”新生代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阶段性成果、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评系统开发》(课题批准号:XJK17BZY031)阶段性成果。

《周礼?考工记》有云:“知者创物,巧者述守,世谓之工。”从中可以溯源“工匠精神”的内涵:心无旁骛的专注、铁杵成针的琢磨、一丝不苟的严谨和精益求精的品质。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文明中,处处都有工匠精神,很多技艺精湛的工匠更是耳熟能详。比如在青铜、丝绸和瓷器的精美绝伦中,在故宫博物院、万里长城、大运河的磅礴气势中,无不闪耀着工匠精神之光。还有善于解牛的庖丁、酌油的卖油翁、木匠祖师爷鲁班、纺织高手黄道婆等,也是匠心独运。毫不夸张地说,工匠精神一直助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

在党的十九大上,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分别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可见,为了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我国已经将工匠精神提高到了国家层面。这是一个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的特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这也给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的责任,就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工匠,培养他们恪尽职守、崇尚精益求精、将质量之魂存于匠心、对产品和服务完美追求的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培育对职业院校的重要性

1.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院校的兴学之基

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是实现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力量。因此,作为未来技能型工匠人才职业生涯的重要出发地,职业院校要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蕴含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也让尊重职业教育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2.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院校的强校之魂

工匠精神培育,关键在文化,而文化是学校的血脉与灵魂。通过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再造,培养、熏陶一代又一代中国产业工人,从而制造出真正让人心动的产品。这样,职业教育的“灵魂”因工匠精神的注入而强大。工匠精神不仅成为高职教育坐稳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力量之源,也是支撑“中国制造”走向“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精神之源。

3.工匠精神培育是职业院校的育人之石

成就大国工匠离不开工匠精神文化与精湛技艺的传承,职业院校学生未来的职业和事业发展也需要工匠精神文化与精湛技艺的保障。因此,工匠精神文化与精湛技艺对于未来工匠人才培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必须双管齐下,不可偏废。纵然在职业教育阶段,要想将一名普通学生直接培养成大国工匠是不可能的,但是职业院校可以为培养未来的大国工匠架梯子、搭台子、铺路子。一方面,通过不断培植工匠文化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通过不断锤炼精湛技艺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给学生成长为未来的大国工匠提供有效支持。

二、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探索

1.在文化传承发展中守“匠心”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学生在校期间,无形之中会受到校园文化的各种熏陶和影响。校园文化是发扬和传播“工匠精神”的重要渠道。对于职业院校来说,校园文化建设是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重要抓手。尤其是要在注重传承和发展学校历史文化的基础上,融入相关行业、产业、企业的文化,逐步培养学生具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匠心理念”,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在工匠精神培育中的关键作用。

一方面,职业院校要注重“硬”文化建设。“硬”文化也就是显性文化,主要是指摸得着、看得见的环境文化和物质文化。职业院校可以打造学校历史文化、相关行业产业企业文化及工匠精神文化于一体的校园器物文化。另一方面,职业院校应加强“软”文化建设。“软”文化也就是隐性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观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等。职业院校可以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比如举办工匠人物讲座和先进事迹宣传、开展职业精神方面的征文或演讲比赛等,让崇尚“工匠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让学生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下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精神。

下面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来说明文化建设的途径。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隶属空军装备部,是全军唯一一所国民教育性质普通高校,深厚的文化积淀和鲜明的文化特色是学院的优势所在。

一是打造校园特色文化。学院致力于把军队文化、航空文化、湖湘文化、航修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融为一体,大力推进理念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建设,构建具有浓郁军队和航空特色的文化体系。将“始终不忘航空情怀,始终牢记使命责任,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坚守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的理念渗透到全校师生的学习和工作中,致力于培育有“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的“四有航院人”。建立功勋战机馆、湖南航空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航空科普知识园地,通过文化的引领和环境熏陶,实现以文育人。

二是融入航空特质文化。飞机的特殊性给航空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非常严格的要求。学院要求学生时刻抱着“使命高于一切、质量重于泰山”的态度,不懈锤炼匠志、匠心、匠技,把“零差错,无缺陷”的职业素养注入血液,把“敬仰航空、敬重装备、敬畏生命”的航修精神植入内心,将“爱岗敬业、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W全过程。

三是引入军队优秀文化。学院传承发扬军队优良传统,把“姓军为军”“一切为了打赢”“航空报国”“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等理念引入校园,建设士官营区文化,对学生进行“准”军事化管理,培养学生爱国报国、崇尚荣誉、勇于担当的精神特质。校园航空军队文化特色浓郁,像空气一样浸润着学子心田,为培养航空工匠新生代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是在校园内设置专业巧匠名人雕塑,或者在实训场所绘制工匠劳动壁画、张贴工匠精神相关标语等等,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接受工匠精神的熏陶,深刻认识工匠精神的价值,感受学校文化和行业文化的魅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工匠文化的认同和对工匠精神的追求。

2.在师徒心手相传中承“匠技”

近年来,职业教育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得益于各级部门尤其是职业院校对技能训练的高度重视。从2008年开始,教育部就联合相关部门和组织举办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目前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在充分展示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的同时,也大力弘扬了工匠精神。笔者认为,在传承工匠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匠技”的传承,“匠技”的传承更需要师徒心手相传。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起。

一方面是以“师带徒”的方式传授技艺。“师带徒”的方式是指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聘请校内外技能大师直接参与技能教学,通过大师和教学名师们以活态传承,留住技艺,口传身授,让学生心中有职场、手中有专长。比如聘请技术技能大师,成立大师工作室,在有针对性地培育引导教学名师的同时,对学生开展个性化精细培养。通过这种师父带徒弟的方式,在锻造一支“上得了讲台,能上一堂好课;下得了车间,能干一手好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同时,也突出发展了学生的一技之长,使学生真正精通一门技艺。

另一方面是以典型示范传承“匠技”。典型示范是指通过身边的优秀人物和典型事迹来带动学生对“匠技”的追求,可以是卓越教师示范、优秀学生引领、杰出校友传播等。需要职业院校重视先进典型培育和传承,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社会影响力和“传帮带”作用。

李克强总理对第二届中国质量奖颁奖大会作出重要批示,他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勇攀质量高峰,让追求卓越崇尚质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价值导向和时代精神。职业院校必须充分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全面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水平,为社会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葛昌明.培育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更要全面给力

[N/OL].http://pgy.voice.edu.cn/rp/rp_detail.html?docid

=35259.2017-10-27.[2]周?d中.工匠培养的关键在精神成长[N].中国教育报,2017-03-21.[3]何伟,李丽.新常态下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育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7(4).[4]朱厚望.在精细化管理中走向卓越[N].湖南日报,2017-08-24.(作者单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第二篇:申论精选: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大至“格物致知”的理念,小如“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的意识,都与工匠精神有着密切联系。回顾历史,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我国一直不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八级工拜师——精益求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但近些年来,“速度为王”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时髦用语,工匠精神逐渐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果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工匠精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软件”.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设制造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工匠精神。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将产品的每个细节尽可能做到极致,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现代产业工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中的“螺丝钉”,更是具有“匠心”的工业艺术品大师,是现代制造业的栋梁。

当今世界,凡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无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国人素以严谨的工

星火协议--更高通过率的完整方案

作态度着称。德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涵看,支撑这条道路的则是工匠精神。当欧盟其他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中时,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表现抢眼,这与德国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日本,制造者认为制作出一件优良的产品是自己的荣耀;如果由于自身疏漏而导致产品缺陷,即是耻辱。这种“荣誉法则”推动很多日本企业数十年如一日专攻一种产品、一门技艺,使其工业制造能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完善激励制度。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具备“四个崇尚”,即崇尚劳动,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崇尚技能,让技能型人才有地位、有较高收入、有发展前途;崇尚创造,真正的工匠应富有强烈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合理的激励制度能够促使产业工人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最终形成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为此,应围绕产业工人的培训、奖励、社会保障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逐渐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以上为每日甄选优秀申论范文“培育弘扬工匠精神”的完整内容,希望对考生复习申论带来深刻的借鉴意义,对其提升申论写作水平能有切实的帮助效应。

第三篇:浅谈关于培育工匠精神的认识

浅谈关于培育工匠精神的认识

2015年五一期间,央视曾推出8集名为《大国工匠》的系列短片。节目讲述的是8个来自不同岗位的普通劳动者用灵巧的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

这8个人出身普通,在茫茫人海中就是最毫不起眼的身影,他们没有感人至深的事迹,也没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发明创造。然而就是这么普通的人却在平凡中成就了不平凡。小到一张纸,大到潜艇、航天飞机、海底隧道,8位匠人以极致的态度和精湛的技艺,为这些东西赋予了新灵魂。

当今社会心浮气躁、物欲横流,大多数人缺乏甘贫乐道、勇于钻研的精神,过分追求 “短、平、快”带来的即时利益,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为此我们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才能在长期的竞争中获得成功。

现在经济形势触底企稳,各行各业在面临考验的同时,也迎来了发展的机遇,我们烟草行业也不例外。山东烟草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奋发有为状态全力推进“泰山”品牌提质增效转型升级,而这一切要想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工作在一线、默默奉献的“工匠”们,更离不开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跟大多数人不同,工匠的工作不仅仅是一份谋生手段,而是一种责任。他们能够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获得快乐。他们都能够耐得住寂寞,安贫乐道,数十年如一日地追求着职业技能的极致化,凭着专注和坚守,去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大学毕业初到成型车间工作,我的第一位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匠人。她兢兢业业工作于滤棒生产岗位几十年,练就了一身专业技能,能够熟练解决各种问题,无论多苦多累她也从来不会抱怨。原因很简单,用她的话说就是每每看到自己生产的滤棒一根根在生产线上传送的时候,就一个感觉漂亮、好看,这种自豪感多少钱也买不到。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工匠对于自己制造的产品永远不会满足,在他们的心目中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烟草行业对于产品质量要求和把控都很严格,比如滤棒的圆周长度精度需要准确到毫米,吸阻偏差要控制到±50Pa,要生产合格的产品我们离不开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为保证滤棒质量,机台上的挡车工们自觉增加测量频次,以便及时调整机器参数。从机台到测量仪只有几米的距离,他们每天要走的路加起来却可以达到几公里,从机器传送带拿滤棒每天要拿几百次,甚至每个人测量用的铜块都磨损的失去精度。正是这些一丝不苟的匠人们为我们潍坊实业的良好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匠也许从事的工作不一样,但他们着共同的气质:坚定、踏实、精益求精,敢于创新,敢于不断地挑战自我,挑战极限。不是所有的工匠都能成为企业家,但所有的企业家都有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与企业应该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因此我们不得不思考,作为企业该怎样培养员工的“工匠精神”,怎样培养出“大国工匠”?

注重工匠培养,也就是注重人才培养。烟草行业岗位门类众多、人才需求量大,培养工匠的条件优越、潜力巨大,企业应根据发展目标,不断壮大人才队伍,在广揽人才的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技术骨干到高等院校、知名企业学习、培训,造就一批有知识、有经验、精明能干的高素质人才。可以预见,通过大量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引领,烟草必将迎来工匠云集的黄金时代,实现行业发展水平的大提升。

注重精神培养。“工匠精神”体现的是一种用心、踏实、专注的气质和认真敬业、一丝不苟的态度。要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提高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重视,让行业从业人员意识到“工匠精神”的可贵,切实转变观念,把事业当作责任、把职业看成是“天职”,对所做的事情和生产的产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认真持久,少一些粗制滥造,多一些优质精品。只有对质量精益求精、对技艺一丝不苟、对完美孜孜追求,烟草人才会在烟草事业的天地中,有劳动成就和人生价值的获得感。

注重能力培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中国烟草与跨国集团的竞争更加激烈,这其中既有产品的竞争,又有服务的竞争,还有管理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所以我们更应该注重人才能力的培养。烟草企业要更加重视行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推进实施科技人才战略。各级企业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要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社会环境,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体制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激情和活力,提高创新效率。

注重创新培养。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而“工匠精神”的核心就是创新。要创新首要任务是要调动广大员工担当“大国工匠”重任的积极性。全面建成创新型行业,广大员工是最基础、最广泛、最深刻的推动力量。只有把“大国工匠”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体现到每个员工身上,让创新在全行业蔚然成风,创新型行业才能全面建成。

注重环境培养。良好的环境是培养工匠的沃土。一是在生产一线鼓励技术工人总结实践经验,发明劳动小工具、钻研小窍门等,营造“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氛围;二是推广“师带徒”的传统教育模式,通过“师带徒”将优良品行和精湛技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使事业后继有人;三是要通过技能比武、竞赛等活动,挖掘和发现基层技术匠人,并扩大培养教育的范围,造就大批能工巧匠;四是改善和提高技术工人薪酬福利待遇,真正让技术工人在企业受到尊重。

企业为我们提供便利条件的同时,作为我们个人来说更应该时刻思考——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创造自己的价值?因此,我们要向这些“大国工匠”们学习,学习他们对职业、对技术的坚持与热爱,学习他们对产品质量的精益求精与极致追求,我们唯有对自己所干的,所从事的职业保持着一颗不懈努力,永不言弃的心,才能对得起自己的未来,才能更好的回馈整个行业!

第四篇: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但制造业大而不强,产品档次不够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需要一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劳动者挥洒汗水、奉献智慧。

工匠精神是一种严谨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工匠精神,大至“格物致知”的理念,小如“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的意识,都与工匠精神有着密切联系。回顾历史,从古代的鲁班、庖丁,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八级工,我国一直不缺乏对工匠精神的推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传的一句歇后语“八级工拜师——精益求精”,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对工匠精神的崇尚。但近些年来,“速度为王”成为一些地方和企业的时髦用语,工匠精神逐渐被忽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如果说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升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水平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硬件”,那么,工匠精神则是制造业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软件”。缺少“软件”支撑的“硬件”,难以充分发挥作用。建设制造强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益求精、注重细节的工匠精神。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将产品的每个细节尽可能做到极致,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在建设制造强国的进程中,现代产业工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具有工匠精神的产业工人不仅是现代化大生产中的“螺丝钉”,更是具有“匠心”的工业艺术品大师,是现代制造业的栋梁。

当今世界,凡拥有发达制造业的国家,无不重视工匠精神的培育。德国人素以严谨的工作态度著称。德国的现代化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条技术兴国、制造强国的道路;从内涵看,支撑这条道路的则是工匠精神。当欧盟其他国家经济处于衰退中时,德国经济却能一枝独秀、表现抢眼,这与德国人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在日本,制造者认为制作出一件优良的产品是自己的荣耀;如果由于自身疏漏而导致产品缺陷,即是耻辱。这种“荣誉法则”推动很多日本企业数十年如一日专攻一种产品、一门技艺,使其工业制造能力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培育工匠精神,需要改善社会文化环境、完善激励制度。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应具备“四个崇尚”,即崇尚劳动,尊重生产一线劳动者的劳动;崇尚技能,让技能型人才有地位、有较高收入、有发展前途;崇尚创造,真正的工匠应富有强烈的创新和创造精神;崇尚“十年磨一剑”的理念,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同时,合理的激励制度能够促使产业工人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最终形成体现工匠精神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为此,应围绕产业工人的培训、奖励、社会保障等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转变“重装备、轻技工,重学历、轻能力,重理论、轻操作”的观念,逐渐形成培育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第五篇:推崇工匠精神 培育中国工匠

推崇工匠精神培育中国工匠

摘要:中国由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必须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作为经济发展新动力的创新发展也需要秉承工匠精神。中国工匠培育需要在制度层面有更好的设计,还需要改革职业教育体系和营造平和的社会心态。

关键词:制造工匠精神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05-0092-02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服务,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工匠精神成为去年的热词。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重申,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尽职业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众多“中国工匠”。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工匠精神直接关乎中国的品牌塑造,关乎中国的创新创业,关乎中国经济成功转型。

一、工匠和工匠精神

考察工匠精神首先从理解工匠开始,传统工匠产生于手工业时期,那时也称作匠人,如木匠、铁匠、皮匠等,泛指熟练掌握某项专业技能的手工业劳动者,一般是个体劳动或是规模较小的作坊等。后来随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手工业逐渐衰落,产品在生产线上规模化生产,传统工匠越来越少,开始淡出人们视野,工匠逐渐演变为熟练的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

有人认为在工业化今天已经不需要工匠,无须讳言,机械化和自动化是在某种程度上替代传统意义的工匠,但工业化并不代表工匠群体的消失,产品设计要凝聚工匠的智慧和创造力;在消费升级的今天,私人订制成消费新宠,也需要工匠的独特创造;而且即使在后工业化的今天依然有一些机器无法代替的工种。

而今天我们更需要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作为精神传承,在漫长的手工业时期逐渐形成,是对传统工匠所具备精神内核的抽象,表现的是工匠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专注执着的工作态度,心无旁骛的精神境界和精益求精的职业追求。从传统手工业到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和手段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但消费者对产品品质、性能和设计满意度要求没有变,甚至有更高的期待,这就要求设计和生产者对职业心存敬畏之心,日复一日,专心致志研究、打磨自己的产品,以苛刻、近似完美主义的要求对待自己产品。正如总理提到的那样,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核心。

二、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能工巧匠”、“巧夺天工”,从这些成语中可窥见中国自古以来不乏技艺高超的工匠,西安气势恢宏、神态各异的兵马俑让世人叹服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鲁班、庖丁都是古代匠人的杰出代表。遗憾的是,自古以来,工匠的社会地位并不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折射出古人心目中根深蒂固的职业等级观念和推崇做官的心态,而“工匠”和“商贾”列为“三教九流”的末流,更形象反映出工匠社会地位低下。沧海桑田,时至今日,职业学校和大学热门专业招生冰火两重天,而公务员更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这也反映工匠尴尬的社会地位。

1.制造强国需要工匠精神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工厂”,中国制造在全球遍地开花,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制造大而不强。改革开放40年来,从初期“三来一补”到后来加入WTO,中国外贸出口快速增长,中国产品以其低廉价格称雄海外,但价廉也意味着中国制造缺乏核心竞争力。国人竞相在日本抢购马桶盖、电饭煲的行为折射出中国制造在设计、质量、产品标准、制造工艺等方面的欠缺,而这些制造业短板与工匠精神的欠缺密切相关。

日本是制造强国,强就强在它所秉承的工匠精神。日本有很多中小规模企业,专攻一样产品,长久打磨,用心制作,即使是一颗螺丝钉也要把它做到极致。日本的哈德洛克公司,这个只有45人的小公司生产全世界只有他家别无分店的永不松动的螺母。老板若林克?┠昵崾倍月菽覆?生兴趣,和别人组建公司销售自己生产的螺母,打出的广告语是:永不松动的螺母。结果有客户投诉,说螺母松动,合伙人认为这只是一句广告词,不必理会。但他认为产品应该如广告所说,永不松动。他独自离开公司,潜心研究他的螺母,终于研制出永不松动的螺母,他成立了自己的新公司,但因为产品价格较高,开始并不为市场所认可,困难的时候,他必须去兼职才能保持公司的运转。后来日本新干线用了他的螺母,从此,他的产品声名远扬,包括英国、美国等科技发达的国家都要向他订购螺母。他的诚信、敬业、执着和对产品精益求精的追求是工匠精神的完美诠释,也是企业成功的秘诀。

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要实现《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目标,必须以质取胜,以品牌取胜,当务之急是要继承和弘扬工匠精神。

2.创新发展需要工匠精神

创新能力不强是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虽然是制造大??,但许多核心技术并没有掌握,一些重要的零部件和材料依赖进口。总理曾坦陈:一支小小的圆珠笔笔尖珠芯都需要进口。而我国每年生产380亿支圆珠笔。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分享了全球化红利,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是在全球产业链的低端分得一杯羹而已。

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创新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要为未来中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科技创新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一提到创新很容易联想到“创造”新事物,和工匠精神中日复一日的坚守似乎不大契合,但任何创新都不是无源之水,通过对原有工艺的改良、对现有产品的不断改进,使产品性能更好,质量更优,用户更满意,这本身也是一种创造的过程,所谓“独具匠心”中的“匠心”指的不就是由工匠精神体现出的创新性和创造力,更何况在对产品不断优化过程中,灵感迸发,新产品也可能横空出世。

众所周知,苹果手机是现在市场最畅销的手机,但世界上第一部手机是摩托罗拉1984年上市销售的,在2006年之前,大家根本不知道苹果手机为何物。当时手机市场三分天下: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而今天,苹果手机独领风骚。曾有人问乔布斯,为什么跟随市场成熟产品走,他回答:”你想赚钱吗?看市场再卖什么你就做什么。但是你能做出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产品吗?如果能做出来,那你一定成功。”而苹果手机的成功是乔布斯和他的团队用了7年时间研发的结果,这正是工匠精神的完美体现。

三、大力培育中国工匠

1.营造适合工匠成长的制度环境

1.1保护知识产权

很多企业都受过山寨产品的困扰,往往研发的产品还没投入市场,仿制品已铺天盖地,严重挫伤企业创新积极性,而企业想要维权,又要面临取证难、维权成本高,周期长,倍偿低的难题,在赔偿标的不高时,当事人往往不了了之。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要尊重工匠价值和劳动,应在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行上有突破。一是对被侵权者实施司法救济。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最大限度降低其损失,可使用诉前禁令,即在案件判决前,由司法机关发出指令,禁止侵犯知识产权的商品进入流通领域。二是适当降低被侵权人的举证难度。对举证确有困难的,应灵活使用登记保存、抽样取证等调查取证手段。三是加大打击力度。加大侵权者的违法成本,同时改变维权案件中“判易执行难”的问题,尽快使判决落到实处。

1.2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和地位

目前在就业市场,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短缺,究其原因是因为技术工人的待遇和社会地位不高,吸引力不大。政府应引导企业在薪酬体系设计中增加一线技术工种的权重,使薪酬能真正体现他们的劳动价值。而在德国,既使是初级技师,相比于全国平均水平,工资也不低。而经过若干年历练和经验积累,再取得相关文凭成为工程师后,工资就相当可观,收入仅次于律师和医生,进入前三甲。另一方面,通过媒体宣传一些工匠典型,引导公众逐步消除职业偏见,引领社会新风尚。

2.改革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是培养工匠的摇篮。由于受传统择业观念影响,我国职业学校生源质量并不高,大都是上高中无望和高考不能被本科院校录取的学生,职校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有所脱节,重理?传授,轻实际操作。因为职业教育的短板使我国的技工队伍无论数量还是质量均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有关资料表明欧美国家技工组成中,中高级技工占最大比重,而在我国技工组成中,初级技工占最大比重。

德国的职业教育制度值得借鉴。德国制造业闻名于世,成功的关键要归功于德国特色精致的职业教育制度――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和中国成绩好的学生不愿上职校不同,在德国,有近80%学生选择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设置很细,而且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学生一方面接受理论知识,另一方面,又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操练,培育学生的动手和操作能力。更有特色是的是每个学生都要经过为期三年由师傅口传心授的学徒生涯,才能获得合格的职业培训资格证书进入就业市场。当然德国没有在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之间设置人为的障碍,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如果想进入大学,可以补习文化课达到要求而进入大学学习,这种教育体系内部的自由切换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使学生更公平地分享教育资源。

3.培养平和的社会心态

中国的很多企业注重短期利益,片面追求利润,急于求成,对企业缺少长远发展规划,缺乏质量意识,潜移默化影响技术工人的心态,使他们缺少钻研技术的动力。这与浮躁的社会心态有关。

3.1摒弃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在市场经济大潮下,在社会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拥有财富多寡似乎成为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这助长社会浮躁心态的滋生、曼延。诚然合法取得的财富是成功的一种表现,但不应是唯一标准。要推动全社会形成这样的共识和价值取向:任何人只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恪守职业操守、尽心尽职,为社会做贡献,这就是成功,就应该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敬。

3.2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我国大部分制造业利润不高甚至微薄,而金融和房地产等行业却利润可观,导致一些企业朝秦暮楚,偏离主业,参与与实业不相关的投资投机行为。这种状况导致企业很难集中精力静心打造产品和开展研发活动,员工也无暇钻研技术和提升自己专业水平。政府应制定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引导资本“避虚就实”,给过热的不理性的房地产市场降温,使企业和一线技术工人对未来有稳定的预期,提振信心。

参考文献

[1]2016、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

[2]蔡秀玲,余熙.德日工匠精神形成的制度基础及其启示[J],亚太经济2016(5)

[3]周民良.建设制造强国应重视弘扬工匠精神[J],经济纵横,2017(1)

下载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思考[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5篇范文)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 【摘要】当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面临困境,以“技能本位”为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

    工匠精神与广东制造(一):工匠精神解读与培育的思考

    工匠精神与广东制造(一):工匠精神解读与培育的思考 工匠精神的精神是指什么?a A、极强的专业特性、强烈的专业追求、坚定的专业操守B、极强的利益追求、强烈的专业追求、坚定的......

    对工匠精神的思考

    对工匠精神的思考 中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工匠精神‛,例如庖丁解牛,建筑祖师鲁班,是以信仰为底色的虔诚与敬畏,在传承着‚工匠精神‛。但是从去年‚国人到日本疯抢马桶盖‛到今......

    申论:在全社会培育弘扬工匠精神

    导语:申论文章可能是很多考生的一大难点,对于申论作文技能的提升,其实可以从模仿开始,从背诵好的文章,模仿优秀文章入手,看的多了,学的多了,自然而言会在自己的体内消化,最后变成自己......

    “工匠精神”培育初探——职业教育学的视角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产品或服务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包括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和全心全意的服务精神。就现状而言,“工匠精神”存在职业精神有......

    培育战斗精神的思考

    培育战斗精神的思考 战斗精神是作战集团或战斗单元在执行作战、训练及其它任务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精神面貌和气质特征,是政治觉悟、情感意志、素质能力等浓缩升华并外化而成的......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

    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 设备制造 张文哲 截止2012年,寿命超过200年的企业,日本有3146家,为全球最多,德国有837家,荷兰有222家,法国有196家。为什么这些长寿的企业扎堆出现在这些国家,是一种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