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是公安机关“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警民关系涉及到社会治安行政管理的方方面面,警民关系是否和谐,关系着党委、政府的形象,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现就如何加强新时期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谈几点看法:
一、狠抓队伍建设,增强和谐警民关系的主动性
公安工作走的是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永远离不开人民群众,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中,公安民警始终处于主动性地位。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在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中公安民警的主动性地位,不能等待群众觉悟的提高,不能等待政治经济环境的改变,不能等待人民群众来交流。要做到主动作为,在工作中主动深入群众,在思想上主动贴近群众,在服务上主动关心群众,经常征求人民群众意见和建议,倾听人民群众呼声,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最大努力地为人民群众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便民利民的事情,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为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供基础和前提。同时要从解决队伍思想作风问题着手,着力消除影响警民和谐的自身障碍,紧紧抓住“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的有利契机,狠抓队伍的思想纪律作风整顿,努力查找和解决队伍中存在的有损队伍形象、有损警民和谐创建的问题,解决警容风纪不整、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执法为民思想不牢、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塑造公安队伍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二、创建警民和谐窗口,狠抓便民措施落实
与群众交往最多的窗口单位是构建警民和谐的突破口。公安机关要设立专门的****服务大厅,要在户政、交警、出入境等窗口单位大力开展规范用语、推出便民措施活动,户政窗口、各派出所户籍室都要推出微笑服务、当日办结服务、咨询服务、上门服务和电话预约服务等便民措施和要求。派出所要积极实施为偏远村庄群众、孤寡老人、残疾人提供办理户证便利服务,对特困群众免收工本费。110指挥中心要落实领导带班、现场指挥制度,规范接警员的规范用语,坚持做到文明接警、快速派警、跟踪服务。巡特警大队要重点强化分片分段24小时街面巡逻,及时接受报警求助,文明出警,热情服务。要通过落实文明接待、****办照承诺服务,切实塑造公安机关的文明窗口,切实拉近警民关系。
三、充分运用治安调解,开展人性化执法
要结合执法规范化建设,通过强化法制监督、案件审核和制度建立,要求所有案件法理和人性兼容,严格落实传唤告知和处罚告知的有关规定。要积极推行调解为先和教育疏导,对民事纠纷引发的治安案件,在后果比较轻微的情况下,一律进行调解处理,增进双方谅解和对法律的尊重;对利益诉求群体上访的,坚持慎用处罚,通过教育疏导,化解矛盾纠纷。
四、提高警务透明度,营造社会和谐氛围
为了避免群众对办事办案具体依据和程序不知情而出现对公安部门不理解、不信任的问题,应在办案单位全面开展警务公开,各派出所把办案办事程序全部上墙公开,收费执法依据上墙公开,设立监督台,公开照片、姓名、电话、警号,接受社会监督。其他办案单位也要公开治安、刑事案件的办案流程、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执法活动中,要全力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不能因执法而扰民,不能因执法而伤害群众的感情,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执法工作的新期待;要严厉查处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民警违法违纪问题;要从创新执法理念、改进执法方式和完善执法制度等多方面入手,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做到热情服务,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顾全大局,充分考虑到当事人的诉求和切身利益,努力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要把执法过程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通过人大建议、政协提案、媒体网络、公安信访等渠道加强执法信息收集和分析研判,作为公安机关执法管理工作好坏的“反光镜”,促进和彰显公平正义。
五、狠抓治安稳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要针对当地治安实际,大力开展社会治安整治,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乱点和“两抢一盗”犯罪高发的情况,加强治安防范力量和防范工作,开展重点防控打击,集中侦破一批影响较大的案件。在高度重视侦破大、要案件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小案”的查处,特别是要始终保持对飞车抢夺、入室盗窃、盗窃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侵财性犯罪的高压态势,不断提高“小案”的破案率,增强群众安全感。要织密防范网络,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把警力部署到治安最复杂、安全防范最薄弱、群众最容易受到侵害的地方,充分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以治安整治的实际效果赢得理解和支持。
六、坚持从小处着眼,深化警民和谐情谊
万事勿以事小而不为之。警察怎么破案,怎么抓人,群众不经常看到,但警察的一言一行特别是服务态度,群众都看在眼里。如果在这方面存在问题,往往轻而易举地就抵消了广大民警的付出和荣誉。坚持以小举动营造大和谐,引导民警时时想和谐、处处促和谐,从化解矛盾、解决困难开始,积极开展爱民实践活动,深入辖区了解情况,适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帮扶,如:帮助困难群众购置一些生活必需品,帮助农民子弟解决就业,为孤儿、异地无钱返家人员捐钱赠物,对迷路人员、醉酒人员及时实施救助,及时帮助解决邻里纠纷等。广大公安民警要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从融洽与人民群众的感情上着力,把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七、大力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建立警民双向互动机制
要大力加强以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的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努力在警察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彼此沟通、相互理解的桥梁。要加强警民互动,强化警务公开,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对警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要积极开展文化交流,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公安工作的认同感。要主动加强与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和交流,正确把握舆论导向,积极宣传公安战线上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特别是对媒体曝光影响公安机关形象的问题,要及时整改,并主动向人民群众通报,全面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
第二篇: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浅析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公安部党委针对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作出的“三项建设”重大战略决策之一,是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夯实公安工作根基、推动公安事业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对消防工作和公安消防部队建设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是公安消防部队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形势下消防工作的根本保证。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和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成效,就新形势下影响和谐警民的主要因素、如何构建和谐警民关系谈几点认识。
一、新形势下影响警民关系的主要因素
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做好消防工作的前提。警民关系搞得好,消防工作就能做好,百姓的消防安全意识就能得到进一步提高,火灾形势就能保持稳定。当前,要有效应对新形势、新任务对消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必须积极适应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要求,着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为做好消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近年来,警民关系总体上是和谐的,是好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发展,警民关系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常常出现一些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镇,部分群众消防安全意识淡薄,对消
防法律和消防安全常识一知半解,对消防安全工作抱有侥幸思想。对存在的火灾隐患不能积极主动地整改,认为消防部门对其进行消防监督检查是与其过不去,以致对正常的消防监督检查活动产生误解。许多人常用“有钱就没事了”来解释在消防监督检查中采取的限期整改、罚款和停产停业整改等法律措施,由此群众对消防部门产生不满。
二是群众期望值过高。
随着消防部队担负灭火救援范围的扩大,有不少群众认为消防队是万能的,既能灭火、又能排忧解难、有求必应,一旦遇上不属于消防部队灭火救援范围内的事和受车辆器材装备影响灭火救援的事,就产生消极看法,甚至转化为对整个消防队伍的怨恨、不信任。
三是干群关系淡化的影响。
社会上的极个别消极腐败现象,势必造成群众对政府部门和领导干部的怀疑。公安消防机构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警民关系作为干群关系的一种,不可避免地影响警民关系。
四是部分官兵对警民关系认识不足。
一些官兵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好警民关系的理解模糊,对市场经济条件下贯彻群众路线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以民为本、为民服务的观念淡薄。工作作风不实,办事推诿扯皮,联系群众不够;知民情、解民忧等基础工作薄弱,引起了群众的不满情绪。
五是做群众工作方法不适应。
一些官兵在工作中常以管人者自居,摆不正公仆与主人的关系,服务意识不强。有的对登
门求助、办事的群众不热情,有的接处警不及时,办事拖拉;有的在工作时耍特权,摆架子,门难见、脸难看、事难办、话难听;方法简单,态度粗暴,随意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以上种种不良行为,严重地伤害了群众的感情,疏远了他们与民警的关系。
六是执法活动不规范。
少数官兵法制观念淡薄,执法水平低下,致使消防监督执法不规范,随意性大,从而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坏的影响,直接影响了和谐的警民关系。
二、做好新形势下警民关系的探索和建议针对在新形势下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因素,我们在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中,站在执法为民、确保火灾形势平稳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对进一步做好警民关系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扎实有效开展执法为民教育。支队始终将执法为民教育做为政治教育主要内容之一来抓,结合公安消防部队深入开展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十七大专题教育和新时期公安消防精神专项教育等活动,教育官兵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完成每一次灭火救援任务。使执法为民教育做到了经常抓、抓经常。
(二)规范消防监督执法行为。支队通过采取举办培训班、按时组织召开执法例会等途径,积极组织开展业务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官兵的业务素质、规范消防监督执法行为。并结合奥运消防安全保卫、“两节”、“两会”消防安全保卫和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采取联合检查和交叉检查的方式,在帮助有关单位发现火灾隐患的同时,组织官兵相互学习和借鉴在消防监督
中执法中好的做法,使支队消防监督执法工作进一步走上了规范化轨道。
(三)积极做好信访工作。支队以市公安局组织开展的“十进家”活动为契机,立足消防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开展消防宣传“六进”活动,通过在支队设立业务大厅,方便人民群众办理业务的同时,积极做好来信、来访工作。并通过向社会上聘请党风廉政监督员、设立举报电话等方式,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与此同时,支队要求官兵坚持做到了对检查发现火灾隐患单位和官兵扑救火灾、抢险救援单位的 “回访”率达到了100%,在向有关单位和个人宣传消防法律、法规,帮助整改存在火灾隐患的同时,广泛征求对消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在人民群众中进一步树立了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有效地预防了上访现象的发生。同时支队也被忻州市委、市政府评为了全市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和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四)积极开展警民共建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支队通过深入细致地开展警民共建工作,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扎实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组织所属大、中队先后与108家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并定期开展警民共建活动。并组织开展“献爱心”捐资助教活动和“济贫困”活动2次,资助了在校大学生3名。尤其是在四川地震后,官兵采取缴纳特殊党费、捐款捐物、短信捐款等多种方式资助灾区,共向灾区捐款59075元。在驻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中进一步树立了消防官兵的良好形象。与此同时,支队通过组织官兵深入持久地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支队精神文明创建取得了丰硕成果,支队连续两次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单位,并被省文明委命名为全省文明和谐单位标兵,支队所属的十五个消防大队和六个消防中队全部跨入了市级青年文明号行列。在驻地政府和人民群众中树立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为进一步推进支队警民关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扎实推进消防宣传,努力提高全民消防安全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支队以开展消防宣传“六进”为契机,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消防宣传活动,在开展社会消防安全培训的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积极宣传消防安全常识和消防官兵在灭火救援、消防监督执法中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进一步形成了关心消防、重视消防安全的氛围,为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构建和谐的警民是时代的要求,是确保火灾形势平稳、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保证,虽然我们在具体的工作中做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在新形势下还会面对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每一名消防官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全面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不断促进和谐的警民关系向纵深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更加安全的消防环境。
第三篇: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之我见专题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之我见
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是“三项建设”重点之一,是当前公安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切实担负起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的需要,更是公安机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基石,也是确保公安工作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对公安工作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现笔者结合多年的公安工作,就如何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谈谈肤浅看法。
一、当前警民关系现状近几年,公安机关通过大练兵和“三基”工程建设,公安机关的打击能力不断提升,不断推进平安建设,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及幸福指数都有所提高,特别是通过开展大接访、大走访及各项便民利民措施的落实,不断为群众解决了一些实事,办了一些好事,进一步赢得了群众的满意,但是由于个别民警特权思想还很严重,执法为民思想树立不牢固、执法不公不严、执法不规范、执法犯法、非警务活动的现象还存在等等,一定程度上伤害了群众感情,群众对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信任感在弱化、警民距离逐步加大,出现执法难、取证难等问题,甚至发生了暴力事件,这都是警民关系不和谐的具体表现。
二、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思想与行动脱离,执法为民思想观念未真正落实到执法过程中,是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首要因素。目前,一些民警执法为民思想不牢固,还未内植于心,外践于行,更不能有效地融入公安执法的各个环节,执法方向不明确,依然有执法犯法、执法不严、执法不公、乱作为、不行为、暴力执法等伤害群众感情的行为发生,严重影响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良好形象。
(二)打击力度与群众的期望值不符,小案件未及时侦破,是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突出因素。当前,虽然公安机关的打击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还与群众期望值有一定的差距,特别很大一部分案值较小的侵财类案件都不能及时侦破,破案率较低,受损失的群众数量较多,涉及面较广,即使案件侦破了,损失也不能及时挽回,与群众期待有一定差距,一定程度上和范围内影响群众满意度。
(三)执法与回告未同步,群众知情权重视不到位,是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人为因素。当前,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有了很大提高,他们渴望人权、财产权得到尊重和保障,他们也需求对案件有一定的知情权,即使案件没破,也要定期向群众说明案件侦查情况,作好解释工作,可是由于警力有限等多种原因,及时回告被忽视,特别是有时公安机关费了很大劲将案件破获,也未能及时将破案情况回告群众,群众还误认为案件未侦破,也影响群众的满意度和安全感。
(四)职能定位不准与群众需求悬殊,承诺宽泛,无法兑现,是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因素之一。当前,一些地区和警种存在职能定位不准,特别是服务职能定位不准,明显不符合公安工作实际,承诺过多、过宽,不易实现,让群众的意愿落空,反而影响了公安机关的形象,将公安机关推向非常尴尬和两难境地。
(五)沟通联系不够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缺乏沟通渠道和互动平台,相互理解信任不够,是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重要因素。目前,警民沟通联系还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与群众联系的渠道不多、不广,特别是舆论宣传方面更是不足,不能很全面地宣传报道,不能最大限度地、最大能力地向群众展示公安工作和人民警察的风采,寻求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辽宁“网上公安机关”全面开通,搭建了警民联系平台,也提供了警民互动的发展方向。
(六)个体能力与整体要求差距较大,不会做、不愿做群众工作,是影响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关键因素。笔者认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关键在警,最终落脚于民警的个体素质和能力,当前,存在着一部分愿意做而不会做群众工作的民警,还存在着一部分根本就不愿意低下头、弯下腰做群众工作的民警,与做群众工作“三懂四会”(即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的整体要求相差甚远,严重影响着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三、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笔者认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要立足于当前的复杂局势、立足于具体岗位、立足于业务工作,更要立足于当前警民关系现状,以规范化执法促和谐警民关系为抓手,找准切入点,突出创新、措施得力,抓出实效,力求做到“七抓”,最大
化地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进程,不断密切警民关系。一抓思想观念建设。思想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为。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整顿,加强民警的执法为民思想建设,真正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掌权、为谁服务的认识问题;还要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思想,要有常怀为民之心,从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急群众之所急,力求小事做细、实事做实、好事办好;还要转变思想、创新观念,不要固守传统、陈旧的观念和思想,要走出去、引进来,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敢于学习借鉴,不断提高自己。二抓能力建设。要把能力建设作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动力器和稳压器,一是要不断提升打击能力,最大限度地多破案、快破案,最大限度地保障群众的人身、财产等权利,最大限度地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最大限度地为群众追缴损失,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群众的安全感;二是进一步提高规范化执法能力建设,按照“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执法要求不断改进民警执法方式,不断规范执法各个环节的行为和动作,细化量化执法考评、日常管理的细则及开展执法教育和执法监督,坚决杜绝发生伤害群众感情的行为,坚决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发生,坚决杜绝涉法涉诉案件的发生,坚决杜绝执法安全事故发生,提高群众的满意度;三是要培养“善变”能力,变则通、不变则退,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和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善于谋划大局,善于改变工作方法和思路,大胆地破旧立新,敢于改革,勇于创新,敢为别人所不为,走出创新之举;四是强力推进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力求达到“三懂四会”的要求,最大化地疏导群众的不满情绪,最大化地为群众做实事,最大化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三抓和谐警营建设。和谐警营建设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组织保障,警营不和谐就无从谈起警民的和谐,要坚持从优待警、从严治警双管齐下,要在励警上下功夫,多措并举,要更多地关心、爱护、信任、理解民警,要多为民警解压舒困松绑,多做得警心、暖警心、稳警心的好事实事。同时还要更多地关注民警的心理健康,及时解决心理问题及不稳定的苗头性思想性问题。还要丰富警营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文体娱乐活动,丰富民警业余生活,陶冶民警思想道德情操,建立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四抓机制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建设不是短期行为,它将是公安工作的一项长期系统工程,一是要成立专门负责机构和人员,建立健全一系列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措施及任务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和奖惩办法;二是要建立健全警民联系日常工作规范,明确民警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具体工作规定;三是要建立警民联系保障机制,让民警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群众工作;四是要对侵害群众权益、伤害群众感情的案事件,严厉查处,以儆效尤,确保和谐警民关系建设更加具体化、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五抓工作创新。和谐警民关系建设要立足辖区实际和具体的公安工作,要以常谋为民之举全盘谋划具有地方特色的举措,要坚决摒弃口号常喊,措施不变的工作做法,要把大走访活动当作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抓手和渠道,因地制宜地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研究分析当前本地影响警民关系建设的突出问题,创新举措,并下大力气进行整改。六抓舆论引导。要把让群众了解公安工作、了解民警的工作风貌,作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重要方面,要切实提高公安工作的透明度,不断公开执法的程序和规定、执法为民的举措,时刻接受群众监督,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群众参与、支持公安工作的热情,要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大肆宣传公安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及民警的工作,反映民警的疾苦,让群众真正了解公安民警,信赖公安民警。特别是当发生一些不利于公安机关形象的案事件,公安机关要适时向社会澄清案事件的相关情况,正确引导群众,防止产生恶意炒作,扩大事态,影响警民关系建设。七抓民心工程。要以落实便民利民措施为前提,以转变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为工作目标,由坐等服务向主动服务,由我等群众服务向我要为群众服务的转变,主动深入群众中,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丰富和创新大走访活动,开展民心工程建设,了解民意,改善民生,提高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密切警民关系。2009年开鲁县公安局着眼于化解“小纠纷”、侦破“小案件”、优化服务“小环节”、防范“小隐患”、消除执法“小漏洞”、解决队伍“小问题”为重点的“六小”工程建设,全力推进和谐警民关系建设。
第四篇:县公安局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工作总结
xx县公安局2011年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工作总结
2011年以来,xx县公安局在深入开展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公安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谐警民关系建设的指导意见》、《XX省公安厅关于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实施意见》和《XX市公安局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四十条措施》,局党委精心布臵,狠抓队伍建设,加强民警思想修养,提高民警政治素质;加大对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两抢一盗”、打架斗殴等各种“小案”的防范和打击力度;着眼大局,服务中心,着力排查、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全局民警深入开展大走访活动,听民意,知民情,解决辖区群众实际困难,帮扶困难群众;改进、创新社会管理,加强服务职能,推出系列便民服务制度;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整改,继续组织全局民警深入扎实地开展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工作,力求更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竭力打造平安和谐辖区。期间还组织开展了“警营开放”、“大走访”、“开门评警”和“民情恳谈”等一系列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强化思想政治工作,严抓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人民满意的公安队伍。
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2011年局党委组织全局民警开展了学习杨善洲精神主题教育、创先争优活动、开展庆祝建党九 十周年党员活动,这些系列教育活动的开展,强化了民警的宗旨意识和群众观念,让民警透彻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严格、公正、文明、理性的执法理念,打牢民警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思想基础。
2、加强队伍管理,树立优良警风。我局紧紧围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抓住队伍建设中影响警民关系的突出问题,加强内部监督,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不作为、乱作为和冷硬横推等问题;严格执行“五条禁令”,从容易出问题的枪、车、酒、赌等环节抓起,进一步严肃警纪警风。
(二)完善一线警力软硬件建设,加强民警做群众工作的培训,提升民警综合素质,端正民警的工作态度,强化基层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1、2011年以来,着重加强社区、驻村民警的软件、硬件建设,提升基层服务职能。为社区、驻村民警配齐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二代证”读卡仪等信息化设备,方便民警开展上门服务。2、2011年共组织开展了3期培训,对200余名治安、社区(驻村)民警开展了群众工作方面的培训。组织了1次社区(驻村)民警经验交流报告会,让基层一线民警交流经验,切实提高民警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的本领。加强民警预防调解矛盾纠纷能力和预防处臵群体性事件能力培训,使民警能够准确把握群众心理、社会心态,正确掌握预防处臵的原则、程序、方式、方法,全面提高民警作群众工作的能力。
(三)按照上级公安机关的统一部署,在辖区开展各种专项行动,同时针对辖区突出问题开展专项行动,加大对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各类“小案”的防范和打击力度,切实维护辖区治安稳定,增强群众安全感。1、2011年上半年,开展了三次专项行动:为期3个月的春季严打行动、打击盗抢机动车违法犯罪行动、为期2个月的严打整治行动,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治安问题进行专项行动。仅从5月31日到6月9日10天时间内,各警种紧密协作、认真查缉,出动警力1500余人次,查验各类车辆8000余辆,查扣无牌、无证车辆60余辆,缴获被盗抢车辆54辆,抓获犯罪嫌疑人10余人,破获案件20起。由于组织有力,行动有方,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为群众挽回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2、2011年下半年,着力开展“清网行动”,深入在逃人员家中开展政策宣传、规劝工作,摸排线索奔赴全国各地开展抓捕工作。在“清网行动”中,从公安局长到基层民警,从综合部门到业务部门,从经费投入到后勤保障,均以“清网行动”为中心,确保“全警参与、全力配合、集中攻坚”。行动以来,全县公安队伍中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随着一大批流窜各地的网上在逃人员纷纷落网,群众特别是受害人及家属强烈要求公安机关尽快抓捕犯罪嫌疑人的诉求得到最大满足,法律的尊 严得到最大维护。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对此反应强烈、好评如潮,一大批由于嫌疑人在逃而引发的信访案件案结事了,人民群众对党委政府和公安机关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安全感不断增强。
3、在重视破大案的同时注重对小案的查处,追逃的同时注重追赃,尤其加强对影响小、损失少,但与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盗窃、扒窃、抢夺等多发性侵财案件的侦破工作,对一时无法侦破的案件或案件虽破但无法挽回损失的,及时回告当事人,努力解决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治安问题。
(四)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警营开放”和“民情恳谈”等多种形式的爱民实践活动,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切实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拉近警民距离,促进警民和谐关系建设。
1、坚持“警务公开”制度和警民关系满意度测评制度,县局于2011年5月、11月,2次向人大、政协报告工作,征求意见建议,各派出所按要求向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报告一次工作。全局民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开展了“民警进村寨(企业)”“征求意见座谈会”活动,深入基层村寨、学校和企业走访调查,召开县乡两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执法监督员、服务对象座谈会,广泛听取和征求社会各界对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公安机关在打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社会治安和依法行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在大走访“开门评警”和“民情恳谈”活动中,xx县公 安局党委领导从自身做起,带领全体民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排民忧,集中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集中排查整治治安隐患,集中攻克一批重特大刑事案件和多发性侵财案件,积极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主动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组织全局民警献爱心,开展扶贫帮困活动,确保了全县社会政治和治安大局的持续稳定,进一步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1年来,全局民警共走访群众家庭5000余户、单位、村寨1600个,召开各种评议会32场次,发放调查问卷5000余份、走访征求意见表12000余份,收集各类意见和建议6类120余条,帮助解决各类困难和问题56件,集中整改突出问题26个。清理化解信访积案8起,排查治安隐患42起,制定全局性整改方案1个,各警种制定整改方案30个,推出服务举措14项。为群众办好事68件,民警捐款5万余元扶贫帮困。针对xx的治安实际,认真抓好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运用综合调解手段,把问题解决在始发阶段,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余起,成功处臵各类群体性事件13起。
3、通过开展警民恳谈会、相约警务室、“警营开放日”等活动,听取民意、汇聚民智,广泛征求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对所提问题和建议认真研究解决办法并加以落实,建立开展群众工作的新渠道、新机制。为进一步密切警民关系,改进社区和农村警务室工作,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2011年以来县局先后组织开展了20次“警民相约警务室”活动。活动期间,向居民 村民、企业职工、经商务工人员、学校师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群众开放窗口单位、派出所共19个、社区警务室6个、农村警务室36个,接待参观警务室群众8000余人。基层民警详细介绍了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和警务室工作,与相约群众畅谈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实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急需办理的各类事项,使人民群众面对面了解公安工作,近距离接触基层民警的工作情况。
4、各科、所、队民警深入村庄,深入农户,关心民生、改善民生。2011年xx县辖区全年旱情严重,各个派出所组织民警利用消防车纷纷送水进村子、进校园,解决群众饮水困难。xx县xx镇的xxx村委会遭受旱灾严重,xxx小学山后有一个小型水库,由于今年夏季异常缺水而枯竭,校园的蓄水池也即将干涸,该小学距离周边村庄较远,运水困难。为保证800多名师生们用水。xx派出所急学校之所急,组织民警用消防车向学校送水,保证了该小学师生每天的一日生活用水,从10月至11月,xx派出所共为小学送水16车共50余吨。xx派出所、xx河派出所、xx派出所、xx派出所利用消防车共为辖区缺水群众送水120余吨;
(五)推进完善各项服务制度,强化公安机关服务职能,打造服务型警队。
1、完善便民利民制度,加强窗口单位建设,从小事做起,在户政、车管、出入境等管理服务工作中积极推行一站式、一卡 式服务和上门服务等便民措施;推行轻微违章首违不罚、车牌自选等人性化服务措施;进一步改革创新公安行政管理机制,紧紧围绕就业创业、务工就学等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积极研究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并认真落实,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3、认真贯彻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行政问责制、执法过错问责办法“五项制度”,坚持有错必纠、有责必问;全面落实服务非公经济、优化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建设和《XX市公安机关百项服务承诺》等制度,最大限度地争取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全县公安民警不断强化服务理念,以便民、利民为主线,立足本职,积极开展窗口单位“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最大限度地为群众办好事、解难题,受到群众一致好评。交警大队车管驾管中队结合辖区群众车辆挂牌数量增多的实际,及时开展延时服务制度,同时,实行手续内部传递,把原来大量需要让办事群众完成的工作放到后台,由内部工作人员完成,让办事群众少跑腿,多办事,并在业务大厅内设臵了大屏幕办事指南、流程图等便民项目,增设了供群众休息的桌椅、饮水机,最大限度地为办事群众提供方便;县局出入境管理科为两节前夕出国、赴港澳台探亲的群众开通“绿色通道”,积极协调上级业务部门尽快办理出国护照、通行证、签证等相关手续200余人次;各个派出所户政窗口积极为返乡务工、外出探亲等急需办理户籍手续人员,换发、更改、补办二代居民身份证5000余人次,积极为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
(六)关注民生,组织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大力营造“警爱民,民拥警”的氛围。
2011以来,全局各个部门、派出所纷纷行动起来,深入群众,关注民生,改善民生,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献出爱心扶贫帮困,积极争取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支持,对辖区困难家庭、孤寡残疾人员、失学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采取帮扶措施,最大限度地争取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化解消极因素。例如,xx派出所开展走访慰问老党员活动,上门慰问老党员,征求老党员意见建议;xx派出所、xx派出所、xx派出所、政治部等部门开展捐资助学活动,为辖区困难户爱心捐款,帮助失学少年儿童重返校园;xx派出所等各个派出所组织民警为辖区生活困难、家庭贫困的家庭慷慨解囊,帮助他们度过难关……2011年县局组织全局民警为困难群众共捐款捐物价值计15万余元。
二、存在不足:
(一)、虽然不断加大对“两抢一盗”等侵财性“小”案件的防范与打击,但是此类案件的高发频发,短时期内难以有效控制,影响着广大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程度。
(二)、极少数民警在工作中,不注意个人形象,甚至有个别民警有违纪违规行为,这些个别行为虽然是极少数,但是影响 了广大民警用血汗换来的荣誉,影响了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形象。
(三)、少数民警对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工作认识不高,力度不大,措施不力。
三、针对这些问题我局的下步工作措施:
(一)、不断加强治安防范,加大警力投入,在易发案、高发案点加大投入人力、物力,点、面结合加强防范与控制,从“小案”抓起,从“小事”办起,强力控制此类案件的高发、频发势头,竭力为辖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
(二)、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立即开展纪律作风教育整顿活动,促成民警良好习惯养成;定期分析民警思想动态,尽早发现苗头性问题,把问题控制在萌芽状态,做到警钟长鸣。
(三)、加强警营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警营文化氛围,丰富民警业余时间文化生活,提高民警综合素质,塑造民警和基层公安机关良好形象。
(四)、进一步强化宣传思想工作,营造警民和谐、警营和谐、警媒和谐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关于建设和谐警民关系的研讨(范文模版)
文章标题:关于建设和谐警民关系的研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新时期的公安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建设和谐的警民关系,对于强化公安职能作用、提升公安工作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设和谐警民关系是新时期做好公安工作的必然要求
公安工作
从根本上说就是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的重要依托和力量源泉。长期以来,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公安机关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需要和必然选择。
(一)建设和谐警民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而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其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要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到公安机关、落实到公安工作,就是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始终把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公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去工作,坚决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这就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建设和谐的警民关系,进一步强化群众意识和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做到人民公安为人民。同时,只有建立和谐警民关系,公安机关才能进一步打牢坚实的群众基础,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支撑,从根本上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建设和谐警民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征来看,和谐社会就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治安行政和刑事司法力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尤其是在运用法律政策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一方面,建设和谐警民关系,是实现警民和谐相处、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重要举措,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建设和谐警民关系,才能更好地推动公安机关依法履行职责、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创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建设和谐警民关系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必然要求。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改革发展稳定是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稳定的任务十分艰巨。公安机关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巩固共产党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保证人民安居乐业的重大政治和社会责任。因此,必须切实增强大局意识,充分履行职责,不断创新公安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说,建设和谐警民关系,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体意识,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激发人民群众的创业热情和发展干劲,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目标上来;有利于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警民关系,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不断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利于加强对敌斗争,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的积极性,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建设和谐警民关系是加强公安机关自身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公安机关肩负着打击敌人、保护人民、惩治犯罪、服务群众、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在当前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刑事犯罪高发、对敌斗争复杂的社会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客观要求相比,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还存在着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因此,积极适应新形势的挑战,不断提高维护国家安全、处置突发事件、驾驭社会治安局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是各级公安机关的重大任务和迫切要求。建设和谐警民关系,可以进一步打牢公安工作的群众基础,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理解和支持,可以更有效地发动、组织、依靠群众共同做好公安工作,更广泛地利用群众的力量和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稳定。这是新时期公安工作坚持群众路线的新发展和具体体现,是坚持专群结合、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务实公安工作根基、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树立民警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无论是对加强公安机关“四个能力”建设、提高公安机关的现实战斗力,还是对促进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提升法制建设水平乃至推动整个公安工作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二、准确把握和谐警民关系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种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
助合作、和睦协调为特征的社会状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安机关既是保卫者又是参与者和建设者,并须臾离不开贯彻群众路线和做好群众工作,因此,和谐的警民关系是和谐社会的有机组织部分和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全部公安工作的基础。和谐的警民关系就是人民警察在执行职务中与人民群众之间基于法律所形成的一种水乳交融、相互尊重、彼此信任、互助合作、和睦协调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集中体现了公安决策与民意的一致性,人民群众享受民警创造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民警工作处处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配合,警民之间形成一种警爱民、民拥警、警为民、民助警的良性互动。公安民警作为和谐警民关系的主导者,必须对此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理解。
(一)和谐警民关系在政治上是一种对等平衡的民主关系。
和谐社会要求构建平等友爱的社会人际环境,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人民警察来自于人民,根植于人民,人民警察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社会和人民民主专政这个共同的政治基础之上的。因此,和谐的警民关系不但具有一般人际关系属性的平等关系,更具有鲜明的政治和阶级特征的民主关系。人民警察必须摆正自己与人民的关系,始终牢记人民警察的权力是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懂得如何运用人民交给的权力去履行职责,以良好的服务积极回报人民的需求。要正确看待权利与义务,坚决摒弃警察高于人民的特权思想,不得以管理者自居,盛气凌人,歧视人格。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注重人权保障,时刻接收群众的监督,在彼此之间建立互相尊重、理解、支持的鱼水关系。
(二)和谐警民关系在法律上是一种相互支持的合作关系。和谐社会要求各尽所能、各尽其责,只有每个人、每个社会组织和群体都能各得其所,分工合作,严格按照法律这个社会利益关系的调节杠杆履行好各自职责和义务,形成事实上的配合支持,才能使整个社会关系得到有效调节,社会秩序达到协调有序。警民关系是建立在法律基础之上的一种法定关系,两者有各自的法律责任和义务,即警察应严格执法、为民服务,人民有服从和支持警察执法的义务。警民关系要达到和谐,必须找准各自的法律定位,在法律框架范围内相互支持,密切合作,一方面要树立警察的执法权威,另一方面公民要自觉支持警察执法。在法律法规的适用过程中,人民警察往往处于强势。因此,人民警察必须在执行法律要求的过程中转变执法态度和手段,始终要善待群众,既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又要热情服务,做到对法律负责、对上级负责和对群众负责的统一,使人民群众既感受到人民警察的威严,又感受到警察的可亲、可敬、可爱。要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坚决维护法律严肃性的同时,要立足于教育、感化、挽救,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减少社会对抗。通过警民双方的努力,最终达到在严格遵守法律规范的基础上,人民警察的执法水平得到有效提高,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得到了充分保护,同时广大群众发挥主人翁精神,为人民警察履行职责创造各种便利条件,共同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
(三)和谐警民关系在感情上是一种理解包容的亲情关系。社会和谐的深层基础在于人与人之间充满善意、真诚、理解和信任,全社会之间有一种宽容的氛围和宽容的精神,在感情上拥有一种普遍认同。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一条感情的纽带,也就没有相互的理解,缺乏足够的信任,彼此之间就会产生冷漠、对立甚至矛盾冲突,必然会影响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反之,如果彼此之间有了深厚的感情,那么,就会站在对方的立场来考虑问题,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即使有了摩擦和矛盾,也能进行善意的化解,包容对方的过错,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和谐状态。和谐警民关系实际上就是建立在人民警察和人民群众之间深厚感情之上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人民警察产生于人民群众,职权来源于人民,工作是为了人民,在感情上与人民群众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对人民忠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的使命和宗旨。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待人民警察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不仅在感情上充满着关心和爱护,在行动上更是充满着理解和包容,对于人民警察的工作能够不遗余力地支持配合,对于人民警察做得不妥的地方能够及时善意地指出帮助。因此,从这一定位来看,人民警察必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打牢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思想基础,真正解决好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不仅要建立警民安全信任、执法信任、互动信任,更要建立情感信任,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重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情感上与人民群众密不可分,形成相互默契、亲如一家的警民和谐局面。
三、努力建设和谐的警民关系
当前,我们的警民关系和党群关系、军民关系一样,有着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但随着我国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社会管理模式从静态封闵型向动态开放型转变,警民关系一定程度尚表现出不太适应,有的地方、有的时候甚至出现失调和冲突。比如,执法环境恶化,袭警事件频发。据公安部目前公布的数据表明,2005年全国公安民警因公伤亡4548人,其中,因抓捕犯罪嫌疑人导致伤亡的达1959人,其中牺牲27人,负伤1932人,共占伤亡民警总数的431。令人深思的是,袭警案除了是穷凶极恶的不法之徒所为,很多的是法律素质不高的普通群众所为。究其原因,影响警民关系和谐的因素,既有社会方面的客观原因,又有公安机关自身的主观原因。从社会方面看,影响警民关系的和谐因素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一是从法律的角度上说,执法者与被执法者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执法者和被执法者处于相对的两方,执法者因执法而存在,被执法者往往与执法者产生冲突。二是从不同的利益角度上说,公安机关与群众的利益冲突,从某种程度上是集体利益、国家利益与少数群众个体利益的冲突。三是从工作角度说,警民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是党群、干群关系的延伸。当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之间出现矛盾时,公安机关介入其中处于尴尬地位,难免会影响警民关系。但是,无论从警民关系的内涵还是外延来看,警察都处于警民关系的主导地位。从公安机关自身来检查,警民关系不和谐与我们有些民警理念滞后,执法不公正,民警素质参差不齐也有很大关系。一些基层执法管理不适应,防范工作不到位,该破的案破不了,群众缺乏安全感;确有少数民警公仆意识淡薄,侵害群众利益,伤害群众感情;以管人者自居,对群众“冷、硬、横、推”,“吃、拿、卡、要”等,令群众十分反感。一些基层公安机关为弥补办公经费不足,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在执法中以罚代法,甚至为了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而循私枉法,在群众中造成极坏影响。极少数害群之马为警不廉、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甚至发展到与犯罪分子同流合污,严重败坏了民警整体形象,破坏了警民关系。
在深刻认识当前影响警民关系诸多不利因素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新形势下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存在着许多有利条件。一是社会稳定,百姓安居乐业,这既是公安机关的奋斗目标,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愿望,这二者的统一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最大有利条件;二是我们国家目前政局稳定、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深入人心、进展顺利;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民主与法治意识正日益增强,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四是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广大公安民警的努力下,公安机关履行职责的能力不断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形象不断改善,正越来越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同与支持,等等。我们应该坚定信J心,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积极采取措施,从自身抓起,逐步改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努力建立起适应公安工作需要的、符合时代特征的和谐警民关系,为公安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进一步树立“民本化”的警务意识。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前提条件,就是要千方百计地强化民警的为民服务意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安机关和民警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要教育民警摆正自身位置,定位在“公仆”和“勤务员”的角色上,怀有一颗“民本之心”、“爱民之心”,不能把人民群众赋予的特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更不能站在人民的对立面随意侵害群众的利益。要从涉及群众利益的窗口单位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入手,真抓实干,竭诚为民服务,从而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同时,要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方针,学会并善于做群众工作,深入调研,集思广益,创新思路,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艺术水平。
(二)充分履行好保一方平安的职能。安全需求是人的最基本需求,群众对公安机关的信任与满意,主要来自于违法犯罪行为是否得到强有力的遏制与打击、自身的安全感是否得到增强。所以,建立和谐警民关系的关键,是公安机关必须充分履行好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职责,保障一方平安。要坚持严打方针,严厉打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黑恶势力、流氓团伙犯罪,杀人、绑架、爆炸等暴力犯罪和抢劫、抢夺、盗窃等多发性侵财犯罪,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破案率。要以少发案为目标,实施“积极治安,超前防控”,进一步完善治安防控体系,织牢织密防控网络,理最大限度挤压犯罪的时间和空间。要建立人民群众最广泛参与治安的警民结合机制,激发各阶层群众参与社会治安的积极性,发动和组织各种群防群治组织,以之作为密切警民关系的重要纽带。
(三)全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人民警察执着追求的理想和目标,是公安执法的灵魂。人民警察作为社会公平与正义的维护者和化身,必须做到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这是当前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主根本保证。广大公安民警要坚持依法办案办事,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该打击的要坚决依法打击,杜绝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的发生。要科学合理行使自由裁量权,案件与处理结果轻重幅度必须相当,同样情形必须同样处理,确保公平。要建立健全执法监督体系,加强对公安执法的内外监督,把执法过程置于社会的监督之下,促进和彰显执法公正。要牢固树立人性化执法观念,做到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去执法,落实好宽严相济的司法政策,把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起来。要坚持有所为斗;有所不为的原则,明晰公安事权,淡化权力观念,逐步退出那些不该管、管不了、也管不好的行政管理工作,使公安机关处于相对超脱的位置,居中调节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减少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的直接矛盾冲突。
(四)多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从方式方法看,既要继承发扬公安工作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更要结合新形势下警民关系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对其进行发展、创新。要针对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社会心态、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提高与社会不同层次人员交往的能力;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体察群众心声,了解群众真实想法,做群众的贴心人;要尽快建立健全与群众的有效沟通机制,变单向沟通为双向沟通,并使其经常化和制度化;要把公安信访问题作为“民心工程”切实抓好,真心实意解决信访问题,维护好群众的合法权益。此外,要牢固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坚决克服“冷硬横推”和“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现象,尽力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办事效率,从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出发,兴利除弊,不断推出实实在在的便民利民安民新举措,做到主动热情、及时周到、优质高效为民服务。
(五)切实加强警察公共关系建设。建立以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核心的警察公共关系,努力在警察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彼此沟通、互相理解的桥梁,是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迫切需要。公安机关要大力实行警务公开,不断增强警务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度和亲和度,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对警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提高对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的认同感。要把警务公开作为公安机关改善和加强警民关系的重要环节来抓,做到警务公开和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监督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公开的范围逐步由公开办事制度、结果向执法运作过程延伸,使公开的效果由促进纪律作风建设向提高执法和管理水平扩展,把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真正转化为推动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建设的动力,要深入实施社区警务,推行以社区民警姓名命名社区警务室,促进警民之间的密切联系;积极开展爱民实践、警民共建、警营开放日等社会活动,建立和完善民警向群众定期述职制度,让群众了解公安机关和人民警察,从而增进信任与合作,避免误会和磨擦。要进一步完善公安听证、复议和诉讼等各种制度化的沟通机制,利用听证、复议和诉讼等形式,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倾听群众和当事人的意见,化解纠纷,解决矛盾。要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抢险救灾等工作中所取得的重大成效,主动引导社会舆论,扩大和提高公安机关的社会影响、社会声誉。
(六)努力构建和谐警营。增强队伍的内聚力,在警营上下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能为公安机关主动有效地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所以,要深刻研究新形势下公安队伍的新情况,积极致力于创建和谐警营。一是要建设和谐的领导班子。班子成员之间要同心同德、团结和谐,既讲党性原则,也讲感情友谊,互相成为政治上志同道合的同志、思想上肝胆相照的知已、工作上密切配合的同事、生活上互相关心的挚友。二是要搭建和谐的励警平台。公安民警特别是基层民警身心压力大,在强调从严治警的同时,要更多地给予信任、理解、支持、保护和关心,积极落实从优待警措施,多做得警心、暖警心、稳警心的好事实事。如科学合理使用警力,切实加强民警执法权益的保护,建立谈心制度,关注民警的身心健康,及时解决实际困难。三是要建设和谐的警营文化。要结合学习贯彻党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以及廉政文化建设,在警营中积极开展各种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民警业余生活,陶冶民警思想道德情操,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关于建设和谐警民关系的研讨》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关于建设和谐警民关系的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