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留守儿童事迹
迎着炎炎烈日,我迎来了人生第一次军训。汗水一次次浸湿了衣服,在灼灼烈日下,军训的短暂时光让我懂得了人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我在汗水中发誓,我不会再畏惧一切困难!我为了做好一个标准的动作,严格要求我自己,我的这种严格要求自己的品质带动了我们全班,老师让我起模范带头作用,于是,我光荣的当上了我班的“体育班委”,这是老师给我汗水和不怕吃苦的精神的最好的奖励!
在“星河”的每一天,我都严格按照我校的规章制度去学习和生活。从听到早晨第一声起床铃,我就跃身而起,快速去迎接初升的太阳,在晨霭中,在跑道上,在哨声中,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齐刷刷的跑步声中,我渴望知识的心灵早已飞向了教室。三尺讲台上的老师是我知识的源泉,他们不仅教会我学习,还教会我做人。在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下,我更加严格要求我自己,用《中小学学生守则》约束自己,努力让自己不断进步,各方面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在学生会工作中,我默默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并且做到自己的学生会工作和自己学习两不耽误。每次都等同学们就寝后,在同伴们酣然入睡后,我检查完最后一个寝室,确保我的任务准确无误后,我才轻轻地回到寝室,这样紧张而又忙碌的生活总是能让我快速进入梦乡。
虽然在“星河”的生活总是快节奏,但是我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在有计划并有序地进行着,我的学习成绩也是喜人的,不过,我会严格要求自己,让自己不断进步,让自己的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
我的优异成绩是通过电话传递给我的爸妈的,他们在外打工,我在这么优秀的学校学习,我不仅要对得起老师们对我的教导,更要对得起在外拼搏的父母!我知道父母为了我,流了多少汗,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在我心里,我只有用我的成绩来报答他们为我所付出的一切!作为一名留守儿童,我知道自己的责任,那就是在爷爷的保护伞下健康快乐成长和保护我我的“保护伞”,爷爷年岁已高,虽说身体硬朗,但是,他毕竟是个经历了诸多风风雨雨的老人了,每次在车站送外出打工的爸妈时,我都向父母保证,一定照顾好爷爷和自己,因为我是一名“星河”学子,样样都能行!样样都很棒!
第二篇:留守儿童事迹
陈黎,女,现年10岁。田二河镇中心小学四(1)班学习委员。她是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班干部、好学生。勤奋、诚实、懂事、好学,深受同学们和老师们的喜爱。
她的家境困难,父母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计,多年来一直在外务工很少回家,把她交给了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从此她成为了一名农村的留守儿童。她早早地懂事了,努力学习,热爱劳动,尤其令人感动的是她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一个家。在家里,她是个勤快、懂事、能干的孩子,是爷爷奶奶的好帮手。放学回家,总能看到她帮奶奶洗菜、扫地、做饭、洗衣服,给爷爷服药。在邻居们眼中,她已经是个“小大人”了。
在学校,她勤奋好学。每次上课的时候她总能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时刻跟着老师的思维思考问题,作业总是做得又对又快又好。正是因为她的一直坚持,所以她的成绩在全校总是名列前茅,多次被评为“优秀班干部”和“三好学生”。
陈黎同学不断学习成绩优异,还品德高尚。她经常帮助班上的学生。她主动给班级的学困生辅导学业,一遍一遍又一遍地耐心讲解,仔细分析,直到让他们弄懂为止。班级里的一些累活、脏活她都主动承担。校园大扫除总能看到她热火朝天的干劲,班级的垃圾总是她默默地倒掉。她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同学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用心灵筑起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阶梯”是我工作的信条。我坚信,这样一名勤奋好学、心灵善良、胸襟宽广的好女孩在党和政府的关爱下,一定能在留守的沃土里茁壮成长。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事迹
视频谈心,加分亲情
——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小故事
我校地处农村,许多学生的家长期在外务工,使学校“留守儿童”超过了60%。这些留守儿童更需要关爱。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学校的建设,学校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通过互联网,让学校留守儿童能经常和远在外地工作的父母视频谈心,连接他们的亲情,解留守儿童对父母的思念之苦,让留守儿童更开朗活泼。
张姓同学是我校的一名学生,他就是数改项目中受益的一员。他的父母远在外省工作,回到老家的次数很少。他平常都跟着奶奶一起生活,相比同龄的孩子,他显得很沉闷,有些自卑,不爱与人交流。每每听别人说起父母时,他的眼里都流露出羡慕的神色,可见他对父母的思念之深。自从学校有了“留守儿童之家”,利用学校的多媒体互联网,让每个留守儿童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家长视频谈心时,张同学就常常在放学后给父母发起视频,聊聊学校的生活,学习上的收货,倾诉对父母的思念,慢慢地,他变得爱笑了,开朗了,跟同学的交流也多了。
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越来越多的办法,能让留守儿童在学校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第四篇:十佳留守儿童事迹
吴学锋事迹介绍
命运对于南岗中心小学五(5)班12岁的吴学锋来说,是残酷的;可是,她的命运又是幸运的。面对充满坎坷的人生,小小年纪的她没有向命运屈服,凭着一颗坚忍不拔的心,在社会大家庭的关爱下,她自立、自强、自尊、自爱,不断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她的这种精神不仅影响、激励身边的同学,也感动了社会。
她有一颗坚强的心。12岁,花一样的年龄,她本应该像其他同龄的孩子一样,赖在父母的怀抱里撒骄,享受家的温暖,渡过纯真美丽的童年。可是这一切,对她来说却又是那么陌生,那么遥远。吴学锋9岁时,爷爷患重病。为了给爷爷治病,家里负债累累,家徒四壁。为了还清治疗爷爷的疾病所欠下的巨额债务,父母毅然外出打工,一去就是3年,而她从此就寄居在一个亲戚家。或许正应了那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古语。很快小学锋渐渐地走出了阴影,变得坚强起来。用她自己稚嫩的小手张罗着自己的洗衣服等事务。平时,即使自己再饿,她也不主动去向别人要;即使别人的孩子穿再漂亮的衣服、玩再好的玩具,她也从不羡慕。小学锋的懂事、乘巧、坚强,让人无不怜无不爱。左邻右舍大家送米的送米、送衣的送衣,使她那颗受伤的心暂时有了寄托、有所蔽荫。
她有一颗聪慧的心。“自古英雄多才俊,从来纨绔无伟男”。小学锋一入学便显现出了学习的天赋,她聪明好学,勤学多思,成绩一直在年级的前三名,在课堂上,她专心听讲,认真笔记,举手最多,提问也最多,她更爱打破沙锅问到底,有时连老师也会被她问住。吴学锋凭着自己优异的成绩深爱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她年年被评为“三好生”,还当上了班长。学校考虑她的实际困难,不仅免除了她的一切学杂费,而且还让她免费住进了校园,因此,她也成了学校最早的“留守儿童”。她便利用住在学校的条件,每次都在放学后组织那些学习差的同学,帮助他们一起学习,与他们做朋友,经常给他们讲题目,帮助他们完成作业,使那些后进生都有了很大的帮助。吴学锋最大的爱好就是读课外书,从幼时看童话故事、伊索寓言,到后来读名人故事、历史故事、中外名著。她最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周恩来总理小时候的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立志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她的宿舍里、桌上、床上、衣橱内全都是她喜欢看的书,她还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广泛的阅读、丰富的语言,使她口若悬河、滔滔不绝、文思泉涌、洋洋洒洒。她每次参加校、镇、县内的讲故事、演讲比赛都取得了较好的名次。2010年,她代表南岗小学参加了“县元旦晚会”歌唱比赛,并获得了全县一等奖的好成绩!
她有一颗感恩的心。小学锋深深地明白“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她勤奋好学,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以自己优异的成绩、一流的品行、一颗金子般的心向所有给予她关爱的人感恩!吴学锋常说:“我是个贫穷的孩子,但这个社会使我享受着比正常孩子更多的爱,我要感谢所有给予我关爱的人,把我的爱竭尽所能地给予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她帮助路远的同学值日,帮助同宿舍的小妹妹梳小辨、系鞋带,她组织班内同学捐款帮助困难的渔民孩子,每天清晨她组织好本班的同学晨读,每次少先队活动她是积极的参与者。学习上,她是老师的好助手,生活上,她是同学们的好朋友。离学校500米处有一座敬老院,小学锋便是那里的常客。清晨,她早早起床后就悄悄溜进敬老院,给那些孤寡老人们梳头、叠被、整理东西;傍晚放学后,她又去给老人们讲故事。老人们高兴地称她为“敬老院的小天使”。每逢节假日,她还和校内的大队委员们,自编自演给老人们送去节日的问候,并约上几个好伙伴凑些省吃俭用的零花钱给老人们买一些水果。去年冬天,敬老院有一位夏奶奶病得很重,昏迷不醒。为了能更好地照顾夏奶奶,她向生活老师请了假,晚上住到敬老院和夏奶奶睡在一起,为她焐脚、端茶、喂药、洗澡,尽管老人呕吐的脏物、痰盂难闻的气味使她常常恶心欲吐,但她总是强忍着。在她的爱心影响下,另外两名同学也加入了照顾夏奶奶的行列。在她们的细心照料、日夜护理下,夏奶奶终于康复了。三个孩子的感人事迹被大家传为佳话。敬老院的老人们也劝她们,“以后别来了,可苦了你们了!”小学锋笑着说:“左邻右舍对我很好,我要回报社会,和你们在一起我有家的感觉,你们就把我当作你们的孙女吧!”今年春天一次放晚学,天突降大雨,大多数学生被家长接走了,老师们都在开会。小学锋出来倒垃圾时发现一年级(1)班有个叫刘龙的小孩子在教室里张望,原来小刘龙的妈妈在县城办事没赶回来,眼看天渐渐地黑了,小学锋打着伞带着小刘龙进了雨中,回来后,她成为落汤鸡并感冒发烧。老师心疼,“你不该送的,要送也该是老师呀!”小学锋却开心地说:“老师,刘龙是安全到家的!”
明月装饰了别人的窗子,你装饰了别的的梦。小学锋就像一个跳动最活泼、最欢快的音符,跳到哪里,哪里就有欢笑,哪里就有无尽的爱!承载着众多人的爱和希望,这株感恩的野蔷薇永远生机盎然、活力迸发、茁壮成长。
第五篇:留守儿童典型事迹
留守儿童典型事迹
三(2)班
张捷,藏龙小学三年级小学生,老师的眼中的好学生,同学心中的好榜样,家人念叨的懂事孩子……然而,就是这么一个优秀的少年,却有着同龄人难以理解的坚强和孤独。
由于家境贫寒,在张捷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父母便到浙江宁波打工。沦为留守儿童的张捷从此住进了的外公家,那一年他8岁,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张捷2年没有再见到父母一面。刚外公家没有小伙伴,在村里他是沉默的另类。当别的小孩都在聚众玩耍的时候,张捷却想个小大人似的在外公外婆身后,干自己能干得动的小农活,外婆插秧到时候,他帮着拿秧;外公起红薯的时候,他帮着捡红薯。随着年龄的增长,小永杰变得越来越能干,在三年级的那年暑假他已经能够自己做饭给家里人吃了。当外公外婆从农田里疲惫的回来,张捷总是把自己做好的饭菜端到两位老人面前,笑着缠着他们多吃,看着懂事的外孙,两位老人不止一次的落泪,互相安慰: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作为10岁的娃子,他从没有奢求自己能够天天见到父母,天天吃到父母做的饭菜。在张捷的心里只是想过年的时候,哪怕只有一天或是一个小时,自己的父母能够陪在自己身边,带着自己赶趟集,买一件新衣裳。可是这个梦张捷做了2年,年年落空。在父母出外打工临走的那天,张捷哭的一塌糊涂,但是父母交代的一句话,张捷永远记住了:帮姥姥姥爷多干活。张捷用自己稚嫩的双手践行着父母的嘱托。
今年2月份,张捷60多岁的外婆在乡里帮工装货时,不幸被货箱砸伤,在卧床的一个月里。在修路的工地打工看材料,不能天天照顾老伴,全是他给姥姥端饭、喂药、送水……那些天,他常常是趴在姥姥的床边就睡着了,10岁的娃子硬是干了成年人不一定干得了的耐心活,村里人都夸了一个好外孙。9月份张捷开学了,外公还在修路的工地帮工看材料,外婆的身体还没有完全康复。他硬是每天早晨5点多起床,打水、做饭、喂鸡鸭,等把这一切做完,太阳已经升到树梢了,张捷才背着书包去上学。老师们提起张捷,除了赞许还是赞许:张捷勤奋、好学、组织能力强、乐于助人、守纪律……例如:回家路上水塘多,每天放学张捷都要带上一帮低年级的小同学,护着他们看着他们。同学陈圆圆、孟志远守纪律意识不强,成绩跟不上,就要求老师把自己和他们排一块,以身示范,帮助他们提高成绩。渐渐的,同学们都把张捷当成自己学习的榜样,除了因为他优秀的品质外,每次考试各科成绩第一名。作为留守儿童的张捷从来没有给老师添过麻烦,相反,他还是老师的好帮手。
像中午放学,张捷走三里多路回到家后就是做饭,做完饭,跑近两里路到工地给外公送饭,外公吃饭时张捷在工地学习。待外公吃完饭,带着书和饭碗回到家才吃留给自己的那份饭菜。饭后,他再走三里多路到学校,维持校园秩序,尽少先队大队委的职责,给午休和学习的同学一个安静的环境。,作为留守儿童,二年见不到自己的父母,他内心藏着同龄人无法体会的酸楚。虽然,张捷无法与自己的父母分享喜悦、分担痛苦,但是他所作的一切,却证明着一个本该幸福的年龄,撑起了孤独的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