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改先进个人材料
积极探索新课改 努力创新教育观
南丰镇第一初级中学 张杰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历史教师,自1991年踏入教育这个岗位以来,我始终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身正为师、德高为范”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我很庆幸,赶上了新课程改革,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学历史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颗颗充满活力的教学弄潮儿,一个个充满生命张力的历史课堂。教学民主衣袂飘飘,楚楚动人,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款款地向我们起来。我们激动得想,新课程真好。经过了新课程改革的洗礼,我对此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现将我在新课程改革工作中的体会作以汇报: 一、理念至新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积极投入新课改工作之中,以新的课程观、新的教学观、新的学生观、新的发展观来看待学生。根据教学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探索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新方法、新路子。新课程改革之路,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更需要学会在学习中不断思索。我时刻注重把自己教学中的体会升华到理论高度,勤于笔耕,将自己一瞬间的感悟、点点滴滴的想法随时记录在案,为自己的成长之路垒起一级级进步的阶梯。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因此,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新课程培训以及学校各学期的听评课活动,把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我自己进行新课程改革的第一步,把新课程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我对照新课程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讨论反思。通过学习、讨论和反思,提高了认识,深刻地感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环节,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思想最大程度上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独特发展的目的。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
新课改在教育理念上体现出“精点主义”教育向“大众主义”教育的转型。首先,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其次,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要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具有个性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
补充,在教学过程中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新课程所创导的是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其学业成绩,而且更要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多年来,我积极钻研课程改革最新的教育理念,并着力践行于课堂,先后数次在校内讲授研讨课、观摩课、作经验介绍,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通过对教育新知识、新方法的学习,吸收先进教法,总结实践经验,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二、创造至新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在如今,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法,提倡自主、探究、实践式的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我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校为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条件,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学方法发生了较大变化。在不同程度实现了角色的转换,改变了传统的陈旧的教学方法。由较单一的知识传授开始转为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课堂教学开始注重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培养。教师的教研意识增强了。过去很多教师备课依靠现成的“教案”,但是现在不同了。在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的指引下我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反思,探索出适应新课程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新设计。设计出了许多新的教学设计。如:《商鞅变法》、《赵州桥》等优质课。新课改以来,教师已不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教师已不是一味地照本宣科,而是学会了运用新课改理念,学会了运用新教学方法,学会了领悟教材编写的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的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我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生,学习也离不开生活。这种方法更容易达到增强学生兴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三、实践至真
新课改带来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适应新课改,教学研究的工作方式也必须转变。我虚心向身边教师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大胆实践。实践中我能在有意识的繁衍教学经验的同时进行理性思考,在总结中有所发现。教学之余,我坚持质疑反思,尤其善于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内心世界,去关注学生,研究学生。真正走进学生,融入学生。我着力把创新教育思想融入课堂教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创新教育经验、方法,仔细推敲,领会其实质,融百家之长,在实践中反复提炼。课堂教学中学生真正成为主人,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把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
生、把发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学的过程放给学生,并积极捕捉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掌握知识多形式。课堂上实行“活动化”教学,使学生的知识来源不只是老师,更多的是来自对教材的理解、自主探究和同伴合作交流。促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学习。同时也使学生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得到体验。评价学生多视角。在教学实践中,我强调评价学生要“重过程”、“多角度”、“全方位”,用发展的眼光去评价,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注重和发展学生的多项潜能。评价的方式也是多样化模式,如书面考试,口试,作业分析,课堂观察,课后访谈,教学成长记录,撰写小论文和活动报告等,通过不同侧面与侧重点去了解学生学习过程的的发展。它的美学价值来源于师生间精神上平等的相遇。它意味着对学生作为大写的“人”的一种尊重和体认;它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激赏;它意味着人格对等基础上的灵魂交融,“教学相长”情景中的技艺切磋,相互信籁氛围下的心智启迪;它意味着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情生情的心潮相逐,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它意味着交流之后的认可,肯定之中的引导,浅层之下的深入;它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的相互造就。只有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才能相互碰撞、相互回应、相互融合、相互营养、相互创生,只有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才闪烁着一种流动生成的变化美。
四、反思至深
良好的人文环境,民主的氛围,学术的平台,竞争的机制,文化的味道,互助的和谐的生活空间。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更容易出现特别突出的人才。我认为,青年教师应追求深厚的历史功底,追求关注学生心灵,关爱每个学生的胸怀,追求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坚定,治学的严谨和生命的创新。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注重把学习新课程标准与构建新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从开展课程改革试验以来,我的工作思路就是:试验—反思—调整—改进—再试验。对试验的每一步,我们都要作认真总结,反思,思索,详细分析,成功之点,作为经验,继续发扬;失败之处,作为教训,改进调整,继续前进,并把这些总结的经验教训作为一个专题“课改小结”记录在自己的教案上。这样,不但积累了经验,也使我对今后的试验工作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明确的思路。
我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改革虽然已经十年,我虽已经在改革浪潮中茁壮成长,但还羽翼未丰。回顾、反思以前的自己,虽然从教育教学的实践中获得了一些规律,寻求到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我还要求自己努力成为讲科学、能研究,会做科研的教师。面对开放的教学
情境下有学生生成的资源还不能及时捕捉、利用、总结、提炼;我在备课中思考得较多的是如何呈现知识,对于知识的创造性地呈现目前已经很到位,但是如何让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时候提升各种能力,思考得还很不够;我的理念转变了,但学生课堂上学习行为真正的转变还没有到位,小组活动的质量、倾听的习惯、辩论的能力、接纳别人意见的胸襟等等都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会正视现实、勇于挑战、争取有更多的收获。在今后实际工作中,我将继续主动向老教师学习,虚心接受别人意见和建议,并经常主动地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从中汲取长处,常和同事探讨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新形势下的教育对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充分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制作课件,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运用学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教师为主导的作用,提高教学质量。
五、收获至优
新课改给我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我的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我的教育素质有了极大提高,学校的教学研究气氛空前浓厚,课堂教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进一步提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带给了我新理念、新方法、新尝试、新探索。同时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2006年5月,桃说课、讲课大赛荣获第一名,《赵州桥》教学设计、公开课通过县电教观摩课验收并取得好评。2010年11月,县教学论文评选中,撰写的论文《教育技术对历史教学的影响》荣获三等奖。2012年4月,在学校组织的新课程改革教学大赛中《贞观之治》荣获一等奖。2012年10月,《商鞅变法》教学设计、公开课通过县教研观摩课验收并取得好评。
在领导们的大力支持和同事们的真心帮助下,我的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点滴的成绩,但这只是我教学生涯的开始,今后的路更加漫长,我将不断地学习,更新教学理念,继续探索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篇:课改先进个人材料
免费
课改先进个人材料
xx,生于1975年,1994年参加工作,2007以来分管学校教研工作,在学校正确的领导和他的引领、实践下,熨斗中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工作中他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勤奋努力,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课改能力、提升课改实效,积极探索我校新课程改革教学之路。在实验工作推进过程中,他有许多看似平凡实却先进的事迹:
一、率先垂范,积极组织开展全校全员课改通识培训。
他认为:新课程改革实验能否在贫困山区顺利实施,关键在于领导的教育理念是否先进,对课改的认识是否到位。按照县局的规划,石泉县中小学基础教育课改革教师通识性培训于2003年暑期进行。他带头参加了培训。返校后,熨斗中学启动了课程改革全员性的师资培训工作,教务处组织成立了“熨斗中学新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他名列其中并负责课改适时安排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他自己也率先垂范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朱慕菊主编的《走进新课程》和《新课程理念与创新》、《新课程怎么教》等课程改革书籍。他说:在课程改革过程中的教育行政领导要转变角色,要从发号施令型变为研究指挥型。为了保证培训工作有组织、有步骤、有计划的开展,课改领导组成员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承担着学习研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老教材对比研究、培训方式研究等具体任务。扎实的工作使熨斗中学在石泉县课程改革通识性培训中以高质量完成。
二、观摩体验,教师深刻感悟新课程理念和实际操作办法。
分享
免费
xx同志认为,加强师资培训,必须建立新型的教师培训模式。在教师培训上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在分析课程改革推进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基础上,他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制度,将培训重心下移,探索培训的新路子。一是转移培训阵地,将学校作为教师培训的主阵地,大力开展校本培训;二是转变培训观念,培训者与教师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共同发展;三是转变培训模式,由单一培训向参与式、互动式、探索式等多种培训形式转变。在新课程实施初期,针对教师感悟不深,理论与实践脱钩等问题,他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作用,通过观摩资源中的“教学案例(示范课)”、集中学习资源中的“新课程专题”和“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让广大教师体验新课程。“请进来”是邀请校外专家来校讲学、指导教学;“走出去”是指组织教师外出培训考察,拓展教师视野。几年来,我校先后到西安、旬阳和本县的两河、喜河、迎丰、中池、饶峰等地中学考察交流,走出去的学校领导和老师开了眼界,开阔了思路,丰富了头脑,转变了观念,进一步促进了课改工作的实施。在课改工作上,他建议学校加大经费投入,学校也舍得花钱,每年光此项就开支万余元,为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提供基本的保障。
三、研训一体,大力开展校本研培活动。
xx同志注重调查研究,在他的一项调查中,他了解到:78%的教师认为最有效的培训方式是指导性的讨论和研究,单纯的讲授式培训只有7%的人认为是最有收获的方式。这无疑警示着师培、教研必须充分整合,必须研培一体,充分开展好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本研修工作,让其为课程改革服务。于是,他提出了熨斗中学校本研修工作的基本思路:
分享
免费
(一)建立以校为本的研修制度。一是以建立以学习为主的学习型研修;二是以课题为主的专题研究型研修;三是以常规教研为主的课例反思型研修。他号召以常规教研为主的课例反思型研修应开展“六个一”活动,即每个教师每学期读一本课改理论书籍,作一次读书报告,写一本教学反思日记,设计一次优秀综合实践活动课,承担一次研究课(或汇报课、公开课、优质课)、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并与同伴合作做相应探索。
(二)人人学会行动反思。在动力及问题意识的驱使下,经过“寂寞与痛苦”,享受“愉悦和生命的快乐”。行动反思中避免教师产生几种误解:一是反思就是冥思苦想;二是反思就是总结经验;三是反思就是修正行为;四是反思就是自我思考等。他要求把行动反思作为一种有效的研修活动过程,要求教师认真把握其要害,严格遵循其基本原则。
(三)抓好“专业引领”,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研修水平。一是开展“多读书、读好书”活动,装订分发《熨斗中学教师政治业务学习笔记》,每学期教师坚持写笔记20—30篇,让教师把平时所读、所学记录在案,让他们从书本中获得引领,从而更好服务教学。通过几个学期的坚持,目前,熨斗中学教师自觉学习,并自觉记录学习所得,以蔚然成风。二是开展“抓骨干,骨干抓”活动,让同伴示范引领。三是开展“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让专家引领。
四、科研切入,行动中解决课程改革实际问题。
调查研究中,他还了解到:自开展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以来,熨斗中学教育工作者面临着不少的实际困难,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大班额活动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有效的发分享
免费
展性评价体系构建及实施等等。这些问题如何解决?怎样解决?贫困山区的中学不可能经常聘请课程改革专家、教授来校指导,又不可能大批量“走出去”观摩学习先进经验,所以,他认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根本的方法和途径是通过以校为本的研究工作去解决上述问题。
针对实际,他领导或亲自提出并研究了教育科研课题:“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与实践”,2007年他的论文《农村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与实践》获市级一等奖。此外,他悉心钻研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为此他目前仍然承担、参与“远程教育与学科整合”校级课题和“多媒体与语文教学”县级课题的研究任务。目前,这些课题研究的成果已经在全校逐步推广使用,有效地推动了熨斗中学课程改革的深入。
五、努力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为推进校本教材的开发,在他的组织下,成立以教研处为中心的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制定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调动学校师资队伍的力量,让更多的教师都能积极参与校本教材的开发。经过反复考察和论证,课题组将家乡—熨斗作为校本教材开发的主要内容,为了使教材能印发成功,他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并亲自负责美术编辑和教材文本的装订工作,为校本教材《可爱的家乡—熨斗》付出了自己的心血。
六、以点带面,有效开展学校课程改革工作。
熨斗中学地处偏远山区,师资力量薄弱,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为了使更多的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让他们成为学校发分享
免费
展的中坚力量。他把课程改革中取得经验的教师作为“点”,成长中的青年教师作为“面”,从而“以点带面”从新课程实施的全方位,多层面、多角度发挥指导、示范和辐射作用,引领中青年教师,资源共享,滚动同步发展。在他的领导下提出并实行了:
1、“听随堂优质课”,学校领导在不打招呼的情况下,推门听课,了解教师平时上课情况;
3、“青蓝工程”,在学校实行新老教师结对帮扶,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熟起来;
4、践行石泉县名师培养工程,改革学校教师赛教制度,改变以往一节课评定教师的做法,引入教学设计和说课环节,全面考察教师的基本功;
5、对青年教师教师进行跟踪管理等有效操作办法和措施,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开学初发给教师自我设计、自我完善,学期末收起来评比展览;
6、主编了《熨中教研》,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平台;
7、规范教研组管理,制定评比细则,加强档案建设,注重学校教研资料的积累。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分享
第三篇:课改先进个人材料
在探索和创新中前行
***, 女,年月出生,本科学历,一级教师,教导副主任,月参加工作。参加工作至今,她一直坚持走在新课改的前沿,矢志教学改革。时时以一个优秀课改工作者的标准要求自己,勤勤恳恳,潜心研究,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教研理念,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课改能力;努力营造课改氛围、引领教师成长;切实更新方法、提升课改实效。她曾先后担任语文教研组组长,课改组组长,教导副主任,带领全校教师积极开展新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在课堂改革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推动了学校教学教研工作,成为东风小学课改工作的领航者。
一、勤学习,更理念,完善自我、提高教研素质。
“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学校的教导副主任,负责课改工作,只有不断的转变教育思想,不断的完善充实自我,才能不断地增强课改的能力,担当起学校课改的领路人。
因此,几年以来,她经常参加市,县的各级课改培训。并用课余时间通过互联网、教育理论专刊等途径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等与课改相关内容,努力学习新课程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并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贯彻实施。同时结合学校的实际,深入思考,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实践新课程理念的过程中,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撰写教学论文,大胆开展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活动,为学校总结出了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三六”轻松高效课堂模式.并汇编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改资料。
二、讲方法,钻业务,营造课改氛围,引领教师成长 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成败之根本,更是课改成败的源头。所以进入课改伊始,她就把铸造一支“师德好、观念新、水平高、结构合理”的一流课改师资队伍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而要完成这项任务,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是关键。
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旧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要达成这样的目标,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就成为课改的首要任务。为此,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她努力给老师们创建轻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老师们以小组为单位分科学习,充分利用网络、书刊,做笔记,谈体会,积极性高,效果好。
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老师们的教育视野和理论素养提升了,思维方式改变了,能力水准提高了。她指导的青年教师高雪峰老师被省教育教学委员会评为“课改新秀”;王润梅老师在2011年获延安市“教学能手”称号;姬要要、贺建梅老师在县教育局组织的课堂大赛中分别获得一等奖。30名教师的课改教研论文分别获省、市、县级奖。
三、讲创新,求实效,积极探索教学教研新途径
课改是机遇也是挑战。它改变的不仅仅是我们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而且要在打破旧的模式下建立适合教学规律、适应人才发展的教育新模式。作为教导副主任,课改培训的负责人,她在教导处的总体安排下,制定了详尽的课改培训计划,并以点突破,做好做精课改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拟定方案,落实过程,做好总结。课题《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结题报告获市二等奖,本人被评为市“市校本教研先进个人”。目前正在研究国家级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2010年,她参加了教育局先后组织的骨干教师到江苏省泰州市洋思中学、沈阳浑南一小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和“生本教育”“扬长教育”的活动。她习后,触动很大,第二个星期,就组织全体教师进行“生本教育”培训,第三个星期,便在全校做了示范课,随后做了两个专题培训:《前置性作业的设计》 《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接着,是组织老师们学习理念方法,看示范课视频,并鼓励老师尝试生本理念。老师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提高,找出了洋思与生本的切合点,总结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
四、勤耕耘,求卓越,累累硕果铸师魂
王老师在大胆开展课程改革研究的同时,及时总结自己的得失,坚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她撰写10多篇的论文,获得各级各类奖励,并积极参加送教下乡,课堂研讨等活动,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3年12月 在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实验会课活动中执教的一年级上册《冰花》效果良好,获得好评。
2005年,被评为县“校本教研先进个人”。
2006年,她所讲的《九色鹿》作为课改结题汇报课得到校、县、市领导专家、同行的充分肯定。
2008年,在“子长县2008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活动中,她的作品《大江保卫战》获教学课件类二等奖。2009年4月,她撰写的论文《由“?”开始创新》获县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优秀奖;7月,被评为县“校本教研先进个人”;9月,被延安市妇联和团委评为“优秀团员”;被延安市政府评为“延安市优秀教师”。10月,她创作的《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景优化》在参加陕西省第十次优秀教科研论文与成果交流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并在《延安日报》发表。11月,她所上的《假如》一课在县教师培训活动中进行了示范交流。
2010年4月,她执教的《多彩的民族风情》在延安市品德课堂教学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5月,在全县进行示范交流;10月,在延安市课堂教学研讨会上作了示范交流课。
2010年11月和2011年10月,她两次参加延安市“阳光师训”讲师团赴甘泉、延川、黄龙、洛川等县作示范交流课,得到各县专家、教师的好评。
2011年,被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授予“延安市中小学教学能手”称号。
2012年,被子长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工作者”。
2013年,她撰写的教育故事《孩子,加油,你一定行》获得全国论 文大赛二等奖。
课改领路,开创教学新气象;课改搭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改导向,实现学校跨越发展。课改工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相信王老师一定会不断地在奉献和创新中前行,在前行中探索,追求卓越,用她的实际行动带领学校师生在课改路上共同成长,共创辉煌!
第四篇:课改先进个人材料
课改先进个人材料
嘉禾矿学校杨正中
我是一名普通的初中语文教师,自2012年下期我校按照教育局教研室的工作指示在初中七、八年级开展高效课堂导学案课改以来,作为我校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教务主任,我深感自己在教学课改中得责任重大,以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态度来对待我的工作,以“师德”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工作的座右铭。现将我在导学案改革工作中的体会作以汇报: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是实践的先导,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就不会有自觉而有效的实践,一切先进的教育改革都是从先进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先进的教育观念来自不断的学习,因此,我积极参加县教研室组织的导学案各项教学活动,积极组织学校课改年级的导向案探讨课,和听评课活动,把加强学习,转变教育观念作为我们进行导学案课改改革的第一步,把导学案课改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我听取了教研室李振华主任的政治课,语文教研员刘亚菊老师的课改示范课,深受鼓舞,回来后对照导学案课改的要求,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讨论反思。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贯彻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实现五个转变:
1、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生存;
2、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怎样教,更要精心研究学生怎样学;
3、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教师不但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培养学生“会学”;
4、由居高临下的权威向平等融洽的朋友转变,师生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5、由教材的接受和传递向教材的开发和创造转变,教师不再是教材忠实的阐述者和传授者,而是教材开发者和创造者。
教与学的方法的根本转变,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教与学,就是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师是知识的主宰者和阐述者,学生是知识的接收者和储存者,没有教师对知识的输出,学生就接收不到知识,学生没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权利和机会,完全处于单一的、被动的接受状态,失去了自主性和独立性。所以,在课改试验中,我狠抓课堂教学,努力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向学生学习引导者转变;由高高在上的权威,向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转移;由单一的知识的传递者向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转变。学生要从被动的接受者向主动参与者转变,向学习的主体转变。要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的学习环境,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真正达到师生交往,平等对话,积极互动,独特发展的目的。经过几年的实践,我的师生关系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变,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居高临下地要学生接受学习。而是放下架子,与学生进行平等的情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成为完成学习任务的合作伙伴,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和接受者,而是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中来,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合作者,把学生参与教学,探究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小组学习时,让小组长当小老师检查、辅导本组学生,并选出学习好的小组到前边讲台教全班
学生解决问题等等。我现在又接纳一个新班我正努力使用这种新观念,课堂上师生配合紧密协调,关系融洽和谐,一种平等,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正在悄然形成。
二、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此,要求教师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学习方法,提倡自主、探究、实践式的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独特探究—多项交流—实践应用的题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为了便于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商讨,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我按照学生的兴趣爱好,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学习互相交流。
三、掌握教材,灵活使用
以往教学,教师都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教材,不管教材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心理,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成为教材内容的忠实的阐述者和传递者,而现在我领会了新课改理念后,采用了新的做法,首先要吃透教材,深刻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然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身边找例子,灵活的处理教材,展开课堂教学。通过一段时间的试验,老师能把学生的生活引进课堂,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学习,学习也离不开生活。这种方法更容易达到加强学生学习兴趣、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目的。
四、密切合作,多项沟通
课改是一个艰巨的工程很多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所以单兵作战是不行的。我特别注意老师间的交流与合作。教育教学中遇到问题就与同行交流磋商,还定期总结一些问题与同行进行交流,在交流中使自己的知识得到了丰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教学改革,导学案的教学模式学生已经得到初步的认同,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这都为下学期进一步的课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期期末考试,我惊奇的发现,我所教的班级以前经常考试只能考10多分、20几分的学生没有了,全班的几个率竟然达到了百分之90,只有5个学生没有及格,优秀学生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班级最高分达到了90分,这个成绩对于城区学生来说,不以为奇,但对于我们乡下薄弱学校来说,成绩有点让我惊喜。这也让我下学期继续开展导学案课改充满了信心。我希望在教研室的大力指导下,对本期的课改认真总结,争取在下学期的导学案课改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五篇:课改先进个人材料
一、不断学习,强化自身素质
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做人还须自身正”,高尚的人格,自身的素质,科学的方法,严于律己的作风,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更是一位教导主任服务于教学的信条。从事教学工作以来,面对许许多多家长们的重托,面对真诚、幼稚、求知若渴的目光,我每时每刻都有一种紧迫感和责任感,我不断学习,努力实践,积极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特别注重个别化的学习过程,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真诚相交,给予他们格外的关爱。我还经常采用小组学习的教学形式,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学习。在批改作业时,无论是好学生,还是后进生,都能得到满意的分数。许多年以来,所任班级教学成绩始终在全校名列前茅,受到家长和同行的好评。
二、热爱教育,用真情培育学生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个人认为光辉体现在尽职尽责上;体现在顾全大局上;体现在对学生的关心上;体现在与同事和领导的合作上。我每到一所学校,就把一腔热血和全部爱心献给那所学校,献给那里的学生。对学生我常用的方法是说服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就是一位普通教师干的再平凡不过的事。
正是凭着一颗爱心和责任心来教育所有的学生,我和学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学校、在社会,都赢得了师生和家长的好口碑。
三、狠抓教学过程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自从2003年被任命为教导主任以来,面对着既光荣,又艰巨的任务,我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又重了,深知要做好教学常规管理,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刚上任,自己不断学习理论知识,还向有经验的老领导讨教先进的管理经验。坚持以制度管理和以感情管理相结合,紧密团结广大教师,服务于学校,服从校长的正确领导,依靠学校领导班子制定并完善了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带头执行遵守。担任教导主任工作以来,学校教风好、学风浓、领导班子团结、同事之间也非常和睦,教学成绩在逐渐提高。用情感管理老师,少责备,多关心,营造了团结、健康、向上的学校风气。获得了同事们的好评。具体的业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足开齐课程,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2、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3、执行领导推门听课制度,促进课堂教学正常化;
4、狠抓教师备课上课,做到有备而上;
5、适时督查教师作业布置与批改,做到辅导及时批改无误;
6、狠抓考试考查,推行多元化有效评价机制;
7、规范学籍管理,重视控辍保生工作,做到转入转出学生手续齐全,辍学率为零。
四、深化教学研究,提高师资水平
俗话说:要使学生有一杯水,教师必备一桶水。而当前的课改要求教师必须是长流水。教师的教学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提高师
资水平是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其方式是多向性的,可通过进修培训、校本培训,还可通过“师徒结对子”、开展教学研究等活动,但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深入开展教学研究这一途径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管理上我亲自抓教学研究,发动教师人人做教学的有心人,坚持每位教师每学期都要参加教研活动,教研形式从原先单一的“一上一评”改变为“一说一上一评”,坚持外出学习教师回校汇报制度,做到一人学习全校受益,坚持鼓励教师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作为教导主任我经常主动深入课堂听课,了解和指导教学工作。听不同对象不同学科的课,听了课还及时与教师交换听课意见,正确、科学地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通过跟踪听课研究,不断摸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为有效建设一支高水平教育科研队伍奠定了基础。
总之,教导主任的工作千头万绪,在繁杂的教学管理中,我积极履行教导主任职责,注重调动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学管理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用求实的教学管理追求实现了教学常规管理的规范化,有了规范的教学常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