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事迹要求

时间:2019-05-13 14:16: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劳模事迹要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劳模事迹要求》。

第一篇:劳模事迹要求

附件1 劳动模范事迹材料报送要求

劳模事迹材料分为四部分:劳模简历、通讯文章、劳模照片、人生格言。

㈠劳模简历 劳模简历模板: XXX简介

XXX,性别,XX省XX市(县)人,X年X月出生,X年X月参加工作,X年X月加入XX(组织)。曾任XXX(最多填写2个),现任XXX。X年获得XX荣誉(只填写2011年以后获得国家、省、市、国家电网公司级以上荣誉)。

㈡通讯文章:

1、文章内容。

劳模事迹材料要求事迹感人,有可读性,文字简练,文章结构层次清晰;要有具体的事例、感人的细节、动人的叙述、真实的情感,展现劳模的先进思想、高尚品德、人格魅力,让人读后有所启迪。以新闻通讯的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不要写成工作总结、工作汇报或照抄申报材料。

2、文章标题。字数控制在20字以内,鲜活明了,直接点题。从标题中可直接看出劳模特征,切忌空泛的标题。副标题格式为“记XXX(级别)劳动模范、XXXXXX供电局(电业局)XXX”

3、称谓及单位名称。统一以第三人称称谓。单位名称首次出现用全称,如**电力公司**供电局(电业局)**营业厅,再次出现用规范简称。

4、写法。整篇文章根据内容分成3-4个部分,各部分有小标题,小标题字数不超过10字。不采用“一二三四”及“

(一)(二)

(三)(四)”等排列字样。文章不用“穿靴戴帽”、文章中不再重复介绍劳模简历和获奖情况、直接切入主题。文章涉及时间不出现“今年、去年或近几年”字样。

5、字数。整篇文章严格控制在2500字左右。

6、撰稿人。文章后直接署上撰写人姓名,一篇文章撰稿人不超过2人(如撰稿人×××、×××)。另再单独注明撰稿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以便联系。

㈢劳模照片

1、请所有入选劳模提供劳模本人电子版证件照1张以及劳模生活照和符合劳模工作特点的工作照各2张。

2、照片采用JPG格式,500万以上像素,大小在1M以上,文件命名为:“单位简称-劳模姓名”。

㈣人生格言

每位劳模提供一句人生格言。

2015年5月12日

附件2:

首都现代化电网建设的技术尖兵

——记全国劳动模范、XXX电力公司XXX供电局XXX 早上七点,长椿街变电站的保安小王一听到嘟嘟嘟的三轮摩托的声音,就会赶紧把大门打开。他知道,这么早来上班的,又是骑三轮摩托车肯定是继电保护自动化处副主任XXX。因为腿脚不好,他是这里处长中唯一不开车的人,和满院子的各种汽车相比,他的三轮摩托显得十分的与众不同,但是他很是爱惜,要知道,这个不起眼的破旧三轮车带着他几乎跑遍了北京的所有变电站,很多电网故障的排除也正是因为有了它才顺利实现。

保安小王说:“别看肖主任走路蹒跚,整天开个破三轮风里来雨里去,论技术,他可是这里的No.1,别说在这个院里,就是在北京电力系统,那也是数一数二的牛”。

小王看着肖主任从三轮车上下来,深一脚浅一脚的向办公室走去。他的办公室和别人不在一块儿,别人都在变电站的大楼里办公,只有他在院里的平房。因为风湿病导致的行走不便,他主动搬到这里。至于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的好坏,那不是他在意的东西。尽管头顶着众多头衔:“XXX经济技术创新标兵”;北京电力公司自动化技术一级工程师;华北电力技术院自动化通讯与信息专家;“首都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但是对于XXX来讲,他最关心的还是如何借助科技力量,让电网的自动化管理更平稳,更便捷。

临危受命的领头人

如今,走进每一个变电站,你都会看到这样的场景:简洁的测控柜、保护柜整齐地排列在保护室内,大量微机化的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正在悄无声息地工作,而十几或几十公里外的集控站,电脑屏幕前的运行人员正在通过这个监控系统密切监视着多座变电站的运行情况。变电站内的任何异动都会视其严重程度通过信号或报警通知运行人员,当电网的运行方式需要改变时,运行人员需要做的只是按照程序在计算机上操作鼠标和键盘。

而我们把时光退回到十几年前,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站内大量的信号和控制装置采用的是传统的老式电磁继电器系统;数量巨大、种类繁多的表计和信号灯只能依靠运行人员来回繁忙的监视和记录;故障情况下的供电恢复时间冗长......这种工作方式已经持续了很多年,大家叫苦连天,却没人知道该怎么解决。

那时XXX正在北京孙河220千伏变电站担任值班员,终日工作在布满线圈、弹簧、电缆的变电站里。他觉得,这样的杂乱不堪实在需要变变了。

1996年,北京电力自动化处应运而生。当时年仅24岁的XXX担当起技术负责人的重任。

没有资料积累,没有优势资源,只有一堆亟待解决的问题。人们很少在宿舍看到他了。同屋的室友都很诧异,这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XXX整天都在忙些什么呢?几乎看不到他回来睡觉。只有办公室、资料室、设备区,见证他无数次埋头苦算、勤奋思索的身影,他着魔一般如痴如醉地潜心学习,寻找着科技电力带来的光明与愉悦。今天,当孩子因为学习成绩的踯躅不前而烦恼的时候,XXX总是跟女儿说:“你还是没真正学进去,等哪天你感到进去了,就会有进步。”

“进去了”是一种什么状态,XXX是最清楚的。他说:“进去了,就是你会完全忽略周围的所有东西,除了你关注的事,这是一种类似中邪和着魔的状态。但是,这个阶段,也是我长进最快的阶段。”

由他主持、参与编写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自动化系统故障分析与处理》等5项国家级专著,以及《电网自动化用户化技术规范》、《自动化设备技术规范》等3部网省级规范,为北京电网自动化专业的起步,发挥了关键的技术奠基作用。

权力或许可以被授予,但权威却一定是靠自己树立。

天道酬勤,日见其心。经过14年的发展,在XXX和他的团队14年的共同努力下,北京地区52座220千伏变电站和153座110千伏变电站已全部实现自动化。彻底改变了原有的控制盘人工操作,全部为微机控制,轻点鼠标,各种数据信息尽收眼底。设备运行更加安全可靠。电网自动化使北京电网调控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

变故,考验人也塑造人

正当XXX踌躇满志的向前进发的时候,一次不经意的感冒引发的风湿病在悄悄地侵袭着他的身体。最开始是他觉得走路莫名其妙地吃力,后来腿部和膝盖开始变形。忽然有一天,正在拿笔计算的他竟然握不住笔了,原来右手指已经开始萎缩了。本来不在话下的拧一个小小的螺丝竟然也变得异常艰难。突如其来的变故让XXX有点儿蒙。这个病并没有有效的根治方法,所有的治疗也只是缓解症状。

从此,疼痛如影随形。有一次,XXX下班后没有回家,继续在办公室审核马上即将投运的一个变电站的自动化方案图纸,突然遇到一个问题,需要到离他5米的书柜里查阅资料。刚想起身,谁知腿部膝盖因为久坐,老病又犯,钻心的疼痛让他难以站立,但他没有歇息,随即移动起自己的电脑转椅,一步步艰难地挪到书柜前找起书来,这样来来回回十几次。到凌晨,方案才审核完毕,一个个数据得到了核实、确认,保证了方案的准确。

终于,在2004年,新的技术突破呈现在XXX夜以继日的努力中:为确保技术数据准确,他用行动不便的双腿“挪”遍了西单、东直门、老君堂、东北郊、阜城门等数不清的变电站现场。疼痛不为人知,也无人代替,大家只能用充满敬意的目光注视他蹒跚的背影。2004年冬,220千伏孙河变电站自动化改造全面拉开。屋内温度哈气成霜。XXX穿着棉大衣和厚厚的棉裤在主控制室和设备间蹒跚奔走,每一次调试归来都伴着东方发白的黎明。

外人看到的XXX整天笑意盎然,而妻子看到的他,永远是疲惫和痛苦的。往膝盖上钉一寸长、手指粗的钢钉,任蜜蜂对着膝盖的皮肤狂蜇,这样的痛苦时刻,只有妻子看得到XXX的无助与孱弱。对工作极端专注的XXX甚至有些不听劝,他的倔脾气让妻子毫无办法。因为得不到充分的休养,XXX的风湿病越来越严重。妻子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医院给他联系好做膝关节手术的时间,可是因为北京奥运会、建国60周年大庆的自动化改造任务异常繁重,住院的事儿一直拖着。他总是说:“忙过了这阵再说”。可是,忙过了这事儿,还有下一件事儿,作为继电保护自动化处副主任,XXX的时间表总是排得满满的。全北京的变电站,他没有一处不挂念,没有一处没去过。多年的积累,他把XXX的所有变电站的设备特点,都记得清清楚楚。他的脑子就是一个存储器,哪个站有问题,不用查询,自动就会调出资料。正因为如此,他的事情也最多,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办公室,总是电话不断。同事们都说:“有问题找肖主任,肯定没问题”。“没问题”这三个字背后,是他十六年的努力。

行不行 “大考”说了算

2008年和2009年,是首都北京盛事迭出的两年。古老的北京,吸引着世界的目光。北京奥运会、60周年国庆大典让这个城市持续处于一种抑制不住的亢奋当中。每逢大事,电力系统都会处于全系统的紧张与忙碌之中,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随着“绿色北京”首都城市发展理念的提出,电力成为支撑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的清洁能源,变电站作为高效输送电能的绿色平台,作用更加突出。XXX开创的首都电网自动化专业发展,虽然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但是在电力输送过程中,如何将自动化技术更加准确、更加可靠地应用,则是XXX和他的团队面临的一大挑战。

无疑,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首都电力保障和运行的一次大考。为奥运会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电力,完成北京对世界的“绿色奥运”承诺,使处在发展期的电网自动化技术面临提升的机遇,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对首都电网自动化的现状,XXX心里有数。他觉得平时说的再好也没用,到底行不行,还得“大考”说了算。

为了确保北京奥运会电力保障的万无一失,从2007年开始,史无前例的“0811工程”在北京电网全面铺开。XXX成为了这场攻坚战当仁不让的自动化领军人。

攻坚战主要有两大任务,一类是改造北京老旧变电站,另一类是新建变电站。老旧站改造技术难度大,稍有不慎,就可能误碰关联电气回路,造成电网停电事故。

为了确保老旧站改造安全顺利进行,XXX带领他的团队,披星戴月,夜以继日地奋战在各个奥运工程现场,用行动不便的双腿跑遍了京城168座变电站,打响了一场奥运电力建设的攻坚战。

XXX总是鼓励大家:“活要精细干,不能出任何差错,时间不够,就把休息时间让出来。”XXX白天奔波在新旧站解决实际问题,晚上会同厂家技术人员钻研技术问题,用自己的专业技术和创新精神,忍受着身体的病痛去医治京城电力自动化领域出现的每一处顽疾。

在XXX的努力下,北京电网自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短短两年间,北京地区变电站无人化率指标就从31.6%提高到62.2%。同事们说:“肖主任就是一杆旗,插在哪儿,哪儿就有方向。”

2008年,长达三个多月的奥运保电任务历时之久前所未有;在夏季大负荷与奥运保电的双重考验下,做到万无一失的标准之高前所未有。

XXX和他的团队,为北京赢得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奉献了自己的心智和汗水。因在奥运供电保障工作中的优异成绩,他被评为国家电网公司“奥运电力保障工作先进个人”。

当大家沉浸在奥运保电成功喜悦的时候,XXX已经开始思考下一场战役。那是2009年即将开始的60周年供电保障任务。技术出身的他,从不认为技术是完美的,不断的完善,不断的补救,不断的创新,才能推动科技的进步。

2009年,国庆60周年供电保障重点变电站设备改造、调试任务依然艰巨。XXX既是电网自动化工作的指挥者又是参战者,他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核实技术参数,处理各种缺陷,确保变电站设备健康运行。

为了将最好的庆典活动展现在世人面前,XXX国庆指挥部组织了四次彩排。每次彩排前,XXX都要提前到岗到位,再一次仔细查看重点站的自动装置运行状况,再一次核实远端站监控系统的各种遥控、遥测数据,再一次查看自动装置运行指示灯。本来有些工作可以由运行人员独立做,但是XXX总是亲自再跑一次,为的就是心里更踏实。每天重要保电活动结束,XXX不是急着回家,而是回到他的办公室继续拟定第二天的工作要点,再次查看需要注意的工作细节。

在XXX电力公司保国庆60年实现的“电网零闪动、设备零故障、供电零差错”的优异成绩中,凝聚着他的心血和智慧。

时代的车轮推动着电网建设的不断前行。如今的XXX又开始了对智能化变电站进行前瞻性的探究。他的超前思维也与2010年国家即将开始实施的智能电网发展战略有效契合。

这就是XXX,一个承继电力企业的光荣传统,又显现出时代赋予的鲜明特色的人。

第二篇:劳模事迹

2、人在路上 路在心上:劳模小多吉的“养路经”

新华网拉萨4月28日电(记者 贾立君)“人在路上,路在心上。”作为一名公路养护人,20多年来,小多吉日复一日地践行着这样的座右铭。不仅如此,在营造平安大道的同时,他带领工人们发展第三产业,探索出“既养路又养人”的新途径。

小多吉是青藏公路西藏那曲公路段二十四工区工区长。出生在道班工人家庭的他,从小就跟随父母当起了“编外养路工”。1983年,23岁的小多吉也如愿以偿成为一名真正的养路工人,为此他高兴得几夜没有睡着觉。从此,他的青春也伴着叮叮当当的铁锹声焕发出光彩。

“适才晴空朗照,转瞬雨雪交加;四季大风怒号,日日寒凉无常。”小多吉的工区所在地古露镇海拔4900米,在这没有无霜期的雪域高原,即便是夏季出工,都得穿上棉袄。“养好公路,是我们的天职。”虽然小多吉在1991年就当上了工区长,但他依然与大家一同劳作在45公里长的辖区道路上。

“这可是首都北京连接拉萨的„生命线‟,不能有半点马虎,工区长经常这样说。”工人高宏告诉记者,他们工区已连续10年各项公路养护指标名列全区道班之首。“我们的第三产业也一直领先,现在职工们的日子过得很舒坦。”

过去,在这个高原小镇流传着“苦不过养路工,穷不过道班人”的说法。因为在编的20名职工,大多是“单职工”家庭,光靠1000多元的工资养活一大家子人比较困难。工区100多名家属中,就有40多名待业青年,而养路经费又实行包干制,小多吉肩上的担子很重,他开始酝酿“既养路又养人”的办法。

古露镇距南边的拉萨市200多公里,离北边的那曲镇也有近百公里路程。从1992年开始,小多吉组织职工家属拣牛粪、垃圾,开小卖店、台球室、茶馆、磨房,打造铁炉子、收购皮张等,发展第三产业搞创收。

短短两三年,他们便购买了4辆东风自卸车开始跑运输。2003年,青藏铁路开工后,又购置了一台装载机,并组织10多名待业青年去铁路上打工。截至2005年底,累计盈利260多万元。现在多数养路工成为镇里的富裕户。二十四工区也一度成为青藏线上职工生活最好的工区。有了钱,小多吉提议拿出数十万元,补贴养路费用,改善了办公条件,维修了职工住房。三产成为职工致富的好渠道,也为道路养护提供了另外一个资金来源。

长期在高寒缺氧环境下重体力劳动的养路工人,身体大多欠佳。45岁的小多吉已患有心脏病、哮喘、痛风等多种疾病。上级领导和同事们经常劝他到大医院治疗,他总是说工作太忙走不开。西藏自治区公路管理局的同志说,2005年5月,小多吉从北京开完劳模大会回到拉萨后,他们建议他留下来看看病,可是小多吉还是当天急匆匆又赶到工区去了。

采访时正是4月下旬,藏北高原依然不见春意。小多吉一瘸一拐地拖着严重痛风的右脚,与大家一起在修整路基。同事们说他刚刚吃过止痛药,但药效只能维持两三个小时。痛起来时,大家见他直冒冷汗,咬着嘴唇半天说不出话来。

每逢三产分红时,不管是家属还是孤儿寡母,人人有份儿。小多吉还经常把自己应得的部分分给大家。去年小多吉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获得1万元奖金,他也全部分发给大家。他说:“这是我们大家的荣誉。”今年春节,自治区总工会给他个人的800元慰问金,他转而“慰问”了工区困难家庭。

双目失明的职工遗属次仁宗边老泪纵横地说:“要不是小多吉,我还不知道能不能活到今天。”已67岁的她,颤抖着双手拉住小多吉的胳膊告诉记者,10多年来,她一直被安排在工区院内住,小多吉还派人轮流照顾她的起居饮食。“唉,自己没有孩子,可是他比亲生的都好。”老人摸着小多吉的头说。

20岁的达瓦多吉,展示着脚上的新皮鞋:“这是工区长前天花了100多元给我买的。”达瓦多吉弟兄三人,6年前父母相继去世,哥哥和他被安排当了临时养路工,工区还培养17岁的弟弟在镇小学读书,现在已经五年级了,吃穿长期由工区负担。工人们算了一笔账,为资助困难户,小多吉自己每年大约都会拿出三四千元。

小多吉办公桌对面墙壁上,贴着“人在路上,路在心上”的座右铭。近百平方米的工区会议室,布满了各类奖状和锦旗。2001年小多吉被自治区评为“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他被评为“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2005年,小多吉获得“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不擅言谈的小多吉说,尽管上级领导多次表示调他到拉萨市工作,但自己决心要留在这里工作一辈子。“我是道班工人的儿子,生在公路长在公路,公路又给我带来那么多的荣誉,还有这么多的好伙伴,这里就是我的家。”(完)

4、王建英:六盘山上的“守望者”

新华网银川4月22日电(记者 孟昭丽)为了六盘山区一百多万回汉人民能安全收看电视和收听广播,宁夏六盘山转播台电视机房的值班长王建英,在六盘山山顶一待就是31个春秋。

50岁的他,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都献给了这片土地。

2933米的海拔,狂风甚至能把屋顶上的铁皮撕扯下来,年均零下9摄氏度的气温„„这就是山上天气最真实的写照。

“王班长好像不知道苦累。”同事邓文华告诉记者:“刚来到山上,可能是高原反应,我几个晚上头疼睡不着觉,王班长照顾我是女同志,就让我在机房里干一些轻松的活。只要是出去检修,一些累活苦活都是他抢着干。”

70多米高的铁塔上的天线要经常维护,无论白天黑夜,更不管春夏秋冬。2002年7月,台里更新调频广播天线,要将23副每副重达200多公斤的天线在铁塔上更换完。这样的事情自然少不了王建英。一天,正在起重的时候,绞磨发生了故障,钢丝绳被卡死,王建英赶快去排除故障,突然一个螺帽从上面掉下来砸在了他的太阳穴上,顿时鲜血涌出,他失去了知觉。

“老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六盘山转播台台长袁泾告诉记者:“老王总是将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

由于台里没有专门的电工,排除电线故障都是台里人兼职做。电线都是在崇山峻岭中,维修起来十分困难。2003年,王建英和同事梁广平从六盘山顶逐杆往下面排查电线,山里人烟稀少,到了天黑,两人不得不忍着饥饿,磕磕碰碰地顺着原路再回到山顶,到时已是晚上10点。接着,王建英又开始值班。“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王建英憨憨地一笑,然后这样说道。

王建英说:“人活着就是平平淡淡干好一些小事,既然走上了这个岗位,就要服好务,办好事,在干活中也会得到快乐。”(完)

3、50年代到70年代的劳模代表:张秉贵

张秉贵,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他在平凡的售货员岗位上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和“一团火”的服务精神,成为新中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当选为党的十一大代表,第五、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和常委会委员。

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只在一所贫民学校上过半年学,11岁时便到纺织厂当了童工,17岁到北京德昌厚食品杂货店当学徒。1955年秋,新建的北京百货大楼开张并招聘25岁以下营业员,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

北京百货大楼当时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客流量大,张秉贵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信念,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他认为,“一个营业员服务态度不好,外地人会说你那个城市服务态度不好,港澳同胞会感到祖国不温暖,外国人会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文明。我们真是工作平凡,岗位光荣,责任重大!”从为国家争光、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出发,他在问、拿、称、包、算、收六个环节上不断摸索,练就了“一抓准”和“一口清”的过硬本领,接待一个顾客的时间从三四分钟减为一分钟。他通过眼神、语言、动作、表情、步伐、姿态等调动各个器官的功能,几乎成了那个时代商业领域的服务规范。

商业服务业的简单操作,被张秉贵升华为艺术境界。在北京,传统的“燕京八景”名扬天下,而他的售货艺术被人们誉为“燕京第九景”。看张秉贵工作,也成了许多人的一种享受。有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经常来欣赏他售货。这位老人说:“我是个病人,每天来看看您站柜台的精神劲儿,为人民服务的热情劲儿,我的病也仿佛好了许多。”一位音乐家看他售货后说:“你的动作优美,富有节奏感,如果配上音乐,是非常动人的旋律。”随着张秉贵名声的升高,来买他的东西的顾客也越来越多。为了看他的表演,热情的顾客曾经将百货大楼的玻璃柜台挤碎。

在北京街上,张秉贵非常受人尊敬,他坐公共汽车有人让座;去洗澡时有人愿给他搓背。1987年患癌症病重住院期间,探望的人络绎不绝,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有教授、专家,更多的是热爱他的顾客。一位看过他售货的国际友人曾经感慨地说:“这种场面,在国外只有名声好的政治家和红得发紫的影视明星才能遇到,而中国的一名普通售货员能享此殊荣,真了不起!”

1987年9月18日,张秉贵因患癌症去世,终年69岁。

让我们谨记:劳动光荣 创造伟大

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劳动孕育历史创造。随着时代变迁,劳模精神代代相传,内涵也在不断丰富和充实。20世纪50年代的“掏粪工人”时传祥,60年代的“铁人”王进喜,70年代的数学家陈景润,80年代“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90年代的公交售票员李素丽,直到新世纪的技术工人许振超、邓建军,还有私营企业主、农民工、体育明星--他们所处时代虽然不同,但都体现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高尚的价值观。他们不愧为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社会的中坚、人民的楷模。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永远不变的是劳模所体现出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中华民族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崇高品格,体现了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不断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尊重劳动,尊重创造,首先要学习劳动模范立足平凡岗位,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劳动意识和学习精神。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要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社会的劳动,尊重和保护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贡献的劳动。对于广大普通劳动者来说,知识和能力暂时不足不要紧,但关键是能不能树立劳动光荣、知识崇高的观念,能不能保持勇于学习、争创一流的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在知识技术一日千里的今天,不断用新知识新技术武装自己,不断增强能力、提高素质,不断超越自我,创造更亮丽的人生。

第三篇:劳模事迹

李强同志先进事迹

李强,男,大专学历,高级技师,现任哈发电气分厂电机班技术员。

李强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他在检修工作中,始终勤勉工作,虽没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但可以无愧的说:尽到了他的职责,没有辜负公司领导对他的多年培养,在平时检修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人身价值,自他任电机班技术员以来,在检修工作中勤奋好学,踏实肯干,技术过硬,工作出色,连续几年被公司评委“先进个人”特别是今年,针对班组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大、中提出了很多建议,解决许多技术问题,确保电机班全年检修任务顺利完成。

李强同志比较注重业务学习和自身修养,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工艺的飞速发展,对在职人员理论素质需求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他十分注重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不断提高爱岗敬业的意识。凡有新技术,新工艺,他能够认真学习和钻研。他始终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从细节入手,从小事做起,认真学习电气检修工艺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理论知识,更好干好本职工作。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不爱讲话,但工作起来认真负责;他,不仅专业技术过硬,而且责任心特别强。他对工作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他每天认真巡视运行设备,为的就是安排好当天的检修工作。在今年4月初一天,2号机励磁机和备用励磁机先后发生故障,情况紧急,他立即组织人员奋战抢修现场上,仅用了一天一夜时间就保质,保安全完成抢修工作,使发电和供热得到了安全保障。抢修结束后,他满身油污,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

在今年机炉大修和全停工作中,由于电机班人员严重缺编,他为实现电机班检修工作顺利进行和检修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作业,他积极做好修前设备状况分析,特别是对工作中难题,他不顾环境恶劣,亲力亲为,从发电机本体的拆、装;定、转子的检查;空冷器的清扫,检查;实验到锅炉高、低压电动机大、小修工作都参与其中,认真检查,对每一个细微的缺陷均不放过,正是这种负责,认真工作态度,为保证了我厂机 炉顺利运转做出贡献。

李强同志在组织关怀下,在领导和同事帮助下,在工作中取得一些成绩受到了大家认可。但在荣誉面前,希望他感到最多的是责任和压力。扎扎实实,无怨无悔的投入到工作中,在技术领域里不断学习,勇攀高峰,为哈发实业的发展做出自己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劳模事迹

***劳模事迹

***同志,男,1970年出生,中共党员,1990年**交通技院毕业后分配在**分公司工作。该同志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遵纪守法,热爱企业,热爱本职工作,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

2004年被分公司任命为修理厂技术副厂长,当时分公司很多车辆面临报废更新,车辆技术状况非常差,为来保证车辆正常运行,他白天在修车的地沟里爬来爬去,晚上和维修人员一起研究加工急需又买不到的配件,保障了每一辆客车的安全运行。近几年来,该同志爱护集体、团结同志、艰苦奋斗、工作勤恳、不怕脏不怕累、虚心学习、作风正派,在广大职工中具有较高威信。

2008年***同志代表公司队参加临沂市汽车驾驶节能减排“价值连城”比赛获临沂赛区冠军,2009年代表临沂市队参加首届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宇通杯”机动车驾驶员节能技能大赛中获山东省赛区冠军,同年,代表山东省队获得“宇通杯”全国优胜奖。在2009年他被公司评为“生产标兵”的光荣称号。2011年,他再次代表山东队参加全国交通运输行业第二届“宇通杯”客车驾驶节能、技能大赛,获“全国三等奖”,并被交通部授予“全国交通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他还多次举办驾驶员“节能、减排”学习班,和驾驶员共同探讨安全、节能驾驶的经验技术,以“技能”促进“节能”为主要方式,以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为主要目的,倡导“绿色驾驶”理念,提升了机动车驾驶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规范了节能驾驶的职业行为、制度行为和文化行为,对于促进行业科技进步和节能减排活动的深入开展起到了宣传教育和示范作用。他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在驾驶技术方面他长期不懈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创建“阳光交通,和谐之旅”,保证“沂蒙快运”安全、快捷、健康,默默奉献着……

第五篇:劳模事迹

李德同志,男,汉族,现年38岁,1978年参加工作,现任准备队队长,从综采维修电工多年,是综采二队综采维修电工骨干。该同志能够始终以全心全意为综采二队服务为宗旨,积极发挥工长的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同志,爱岗敬业,以身作则,乐于奉献,讲政治,讲正气,顾大局,识大体,深受全队职工的称赞,多年来被评为乌兰矿优秀员工和先进个人。

井架高耸,天轮旋转,矿车往来,马达轰鸣。车间里弧光闪耀,工业区人群穿梭,一列列装满原煤的火车正风驰电掣般的驶向祖国的四面八方……

远远望去,沸腾的矿山一派繁忙景象,这就是全国在普通过不过的煤矿之一的乌兰煤矿。近几年,这里出了个远近闻名的维修能手,他妙手回春,能让“瘫痪”的采煤机快速运转,可以让深度“患疾”的老设备起死回生。他负责检修的采煤机、运输机、胶带机和转载机等,无一没有沾满他辛勤的汗水,自从综采二队开采5767工作面以来,由于工作面条件复杂断层多,顶板破碎,水患严重,导致设备长期无法正常运转。作为综采维修电工工长的他责任重大,他当时说,电工班的担子非常重,设备不能正常运转就不能正常的采煤,这就严重的影响了综采二队全体员工的收入,我们必须要把机电设备管理好,勤检查勤维修,要把问题处理在源头上,世界上没有困难的事,只怕没有实干的人。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他没有为自己找理由,兢兢业业的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埋怨半句,他不怕苦不怕累,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全体员工都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的工作就会越来越好干,工作越干越顺,我们叫它各司其职,李德说。

“既然选择了矿山,我就把心交给了这片土地,铁下心学好技术,干好本职”

李德的成才之路,是一条自己铺筑的漫长艰辛的路,是一条只属于强者的崎岖的路,诚如斯言。

李德1994年毕业于石炭井技工学校,2001年调到乌兰矿综采队担任综采维修电工。通过十几年的磨练,他终于发出来他闪亮的光芒,这就正好应正了十年磨一剑这句古语。这十年的风风雨雨,并不平坦。在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想,仅靠自己从技工学校学到的那点知识,是肯定无法应对这些机电设备的。于是,他暗下决心,自费订阅了《电子技术》、《电力传动》、《电器维修》等十几种报刊杂志,买回来一大摞子大学电气专业教材,在别人逛街、看电视搓麻将的时候,他却苦读苦思,一头扎进了知识的海洋。不到一年功夫,李德对矿井采煤上的大型电器设备的原理,线路图、部件结构和安装检修要领了如指掌。在工作中,他坚持做检修笔记。每次检修设备时的名称、型号,故障部位、原因、元件服务时间、操作程序、相关原理分析等,他都条分缕析地记录下来,硬是凭借自己酷爱学习的那股劲头,练就了一身本领。他不但对所辖管的机电设备了如指掌,也对每台设备的习性全摸透了,设备一有故障,他一听一看就找到了“症结”,处理起来得心应手。李德技术水平提高了,但他没有忘记带动周围的工友一起学技术。为了帮助他的工友们尽快掌握井下机电设备的维修技术,李德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传给了他们。学习笔记拿来了,对照原理图手把手的教,对每台设备进行讲解。每次维修设备,李德都没有忘记在实践中向大家传授技术,使他们这个班组形成了人人爱学习,个个争当技术先锋的好风气。9月22日是平凡的一天,但对于李德来说并不平凡,早班刚升井不久的李德,还没来得及吃饭,就接到了井下打来的电话,说采煤机不牵引了,李德二话不说的马上换上衣服就下井了,在向当班电工问清情况后,及时奔赴现场,对采煤机做了全面的检查,在5767工作面检查采煤机是不容易的,空间狭小,只能蹲着,或者趴着,但是李德没有怨言,一检查就是几个小时,或者一个班都有可能。只有当采煤机能正常开启之后他才拖着疲倦的身体升井吃饭。这只是李德平凡工作中的一幕。

精湛的技艺使李德名声远扬,特别是在乌兰矿的几个综采队和搞机电方面的人当中。乌兰矿矿培养了我,组织上给予我那么多的荣誉,这不仅是对我的鞭策和鼓励,更是对我的信任和期望。我对这块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李德说。就这样,他牢牢的扎根于这片土地上,终日为工作忙碌着、奉献着。十多年过去了,他没有因为任何原因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当工人就要爱岗敬业,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什么叫“爱岗”?如何才算得上“敬业”,这个看似简单做起来难的字眼让李德二十多年的工作作风诠释的淋漓尽致。

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一生中能做多少惊天动地的事情,而是看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如何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实、做好。如何算爱岗敬业?怎样才是干好本职?李德以他的实践给人们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下载劳模事迹要求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劳模事迹要求.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劳模事迹

    劳模事迹XX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爱岗敬业,扎根煤海,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表现出了工人阶级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他刻苦钻研,努力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体......

    劳模事迹

    立足岗位为志向 ***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为自己是“****”而自豪,言行之中无不彰显着凯盛精神。他始终把做一个合格的凯盛人作为自己坚守的志向,他深知唯有不断地扩充知识、......

    劳模事迹

    钢品事业部 “巾帼不让须眉 爱岗敬业的中坚力量”—宋艳凤(投票编号:001) 宋艳凤,2007年进入集团钢品事业部,现任钢品事业部销售主管。从2007—2009年,销售业绩逐月稳步上升,2007年......

    劳模事迹

    李德同志,男,汉族,现年38岁,1978年参加工作,现任准备队队长,从综采维修电工多年,是综采二队综采维修电工骨干。该同志能够始终以全心全意为综采二队服务为宗旨,积极发挥工长的先锋模......

    矿长劳模事迹

    孙存山同志劳模事迹材料 孙存山同志于2011年7月被派到水磨湾煤业公司工作,来矿以来他立足本职,注重自身学习和作风建设,认真抓好煤矿建设认真抓好煤矿通风管理技术工作就,制定完......

    劳模事迹采访

    劳模事迹采访 劳模精神就是折射出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映出一个民族在某一个时代的人生价值和思维道德取向。面对全国在各行各业中历年涌现出的时代英雄,他们本着不怕苦、不......

    学习劳模事迹

    学习薛小永劳模事迹心得体会 薛小永是一名普通的钢铁工人,没有过高学历,也没有镀过金,但却像钉子一样在炼钢转炉炉前一扎就是21年,21年的岁月他坚守在转炉这个最苦、最累、最脏......

    劳模事迹心得

    学习事迹、自我感动 为充分展示电网公司广大劳模的精神风采和先进事迹,全面营造崇尚劳模、学习劳模、关爱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使劳模精神成为鼓舞和引领广大员工投身“......